脊髓和椎管内疾病影像学诊断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14
颈髓星形细胞瘤
15
星形细胞瘤
16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17
1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横断面
增强
18
2
四、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上述CT和MRI表现,髓内肿瘤不难诊 断。
11
颈7~胸2平面脊髓室管膜瘤
12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临床与病理
• 占髓内肿瘤40%,76%为Ⅰ~Ⅱ级,24%为Ⅲ~Ⅳ级 • 颈胸段脊髓最多见,儿童可累及脊髓全长 • 38%囊变,可合并脊髓空洞 • 儿童多见,无性别差异,肿瘤小
13
影像学表现
CT:脊髓增粗,呈等、低或稍高密度;囊变 呈更低密度;轻度强化;CTM脊髓增粗,蛛 网膜下腔变窄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
1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2
脊髓内肿瘤 (Intramedullar Tumor of
Spinal Cord)
3
椎管肿瘤:髓内肿瘤
概述
.占椎管内肿瘤的10-15%,以室管膜瘤和星 形细胞瘤最多。
病理:
◆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单发 。 较大肿 瘤易发生囊变,
◆部分肿瘤可沿神经孔生长到椎管外而呈哑 铃状。
◆由于肿瘤生长缓慢,脊髓长期受压,常有 明显压迹,甚至呈扁条状,伴有水肿软化等。
24
概述
临床最常见于20~40岁,常表 现为神经根压迫症状,表现为 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感 觉减退等。
脊柱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晚期骶骼关节、椎间小关节和髋关节间隙均可消 失,出现骨性强直,脊柱各韧带钙化或骨化,形 成“竹节状”改变,骨质疏松更重
颈椎正侧X线平片
颈椎的寰椎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枢椎的椎体前上 部有一齿状突起称为齿突。两者形成寰枢关节。
齿突与寰椎前弓后缘构成关节,此间隙正常值儿童为不 超过4mm,成人为2.5-3.5mm,否则为脱位。
张口位:枢椎齿突与寰椎两侧块距离超过1.5mm应引起 注意,超过3mm则考虑半脱位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于30岁以下,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隐匿,下腰部疼痛不适为主要症状, 脊柱活动受限,晨僵。晚期出现脊柱和关 节强直,形成驼背及关节屈曲畸形,胸廓 关节强直可使呼吸运动受限
强直性脊柱炎
【影像学表现】 X线线表现
最先侵犯双侧骶骼关节,最初出现的是关节附近有斑片状 骨质疏松区,特别是骶骼关节的中下段最为明显。接着便 出现了骨侵蚀与软骨下骨皮质硬化。在骶骼关节的中下段, 骼骨面覆盖着薄层软骨,因此该处首先出现骨骼变化,且 比较明显
CT检查
出现平片所见征象,如骨质疏松,关节面模糊, 虫蚀状破坏及关节面硬化,关节面下的囊性骨质 破坏区,关节间隙狭窄、消失和骨性强直,韧带 钙化和骨化等
CT根据对骶骼关节改变,对本病分为5级,0级为 正常,I级为可疑,II级为轻度异常,III级为显著 异常,IV级为终期病变。
【鉴别诊断与比较影像学】
脊柱退行性改变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
编辑课件
病理
• 病变部位多在胸腰段,其特点是脊髓或 马尾呈矢状分裂成两半,中间为骨性、 软骨或纤维组织形成的间隔,此隔自椎 体后缘贯穿椎管中央向后固定于脊髓背 侧 硬膜部。
编辑课件
【病理】
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同时进行,早 期以破坏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病变 多首先侵犯椎体中心或边缘部。后向椎 间盘及上下椎体扩散,也可在椎弓、椎 旁软组织扩散,引起椎间盘、椎旁软组 织炎症,甚至椎旁脓肿,后期椎旁大量 新生骨形成骨桥及椎间融合。
编辑课件
【MRI表现】
椎体呈斑点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表现 为病椎中心或边缘部异常信号灶,T1加权像 上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 号。感染波及椎间盘时,可破坏其结构,致 椎体与椎间盘分界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残余部分因炎性水肿,故T1加权像上 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显著高信号,在GdDTPA增强MRI上,感染病灶可发生中度强 化。
编辑课件
病理
• 病变处脊髓的外观可大致正常,亦可增 粗,甚至超过正常脊髓的数倍。病变多 见于脊髓颈段。空洞内常含无色或黄色 液体,洞壁由纤维组织及增生的胶质细 胞构成。当胶质增生较多时,可突入洞 腔内将空洞分隔成多房状。
编辑课件
MRI表现
• 90%的脊髓空洞症见典型囊腔,囊内液 信号与脑脊液相同,即T1加权像上呈低 信号,T2加权像上高信号,边缘清楚锐 利,空洞相应脊髓节段可均匀膨大。洞 内有分隔时,矢状面T1加权像上空洞呈 多房性或“腊肠状”表现,其间隔呈线 状中等信号影。
编辑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
➢ 信号
T1WI T2WI T2WI-FLAIR
低信号 高信号 低信号
aa
ba
ca
脊髓空洞
二、脊髓疾病
(五)椎管内血管畸形
X线:DSA检查能显示脊髓AVM供血动脉的起源、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走向
CT:增强检查病变血管呈迂曲条状、团块状强化,CTA检查可显示AVM全貌
MRI
➢ 普通检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 增强检查:点状、斑片状或弥漫脑回状强化,也可无强化
病毒性脑炎
一、颅脑疾病
(五)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
CT
➢ 平扫:多灶性低或等密度区,多无占位效应 ➢ 增强检查:活动期病灶有强化,慢性期则无强化
MRI:症状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是其主要特点
脑脓肿
结核性脑膜脑炎
CT
➢ 结核性脑膜炎:脑池内高密度渗出,可钙化;增强扫描后脑膜线样或结节状强化 ➢ 脑结核球和结核性脑脓肿:平扫为等或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
MRI
➢ 结核性脑膜炎:脑底池结构不清,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同CT ➢ 脑结核球和结核性脑脓肿: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同CT
脑脓肿
CT
➢ 急性炎症期 平扫:大片状密度,边缘模糊 增强检查:无强化或不规则斑点状、脑回样强化
➢ 化脓坏死期 平扫:低密度区内出现更低密度坏死灶 增强检查:轻度不均匀性强化
➢ 脓肿形成期 平扫:等密度环,内为低密度并可有气泡影 增强检查:脓肿壁环形强化,完整、光滑、均匀
脑脓肿
MRI
脑脓肿
➢ 急性炎症期 平扫:稍低T1信号,稍高T2信号,边缘模糊 增强检查:无强化或斑点状强化
脊髓疾病影像
影像学表现
lX线平片多无阳性发现。 l脊髓造影表现为对比剂柱中出现粗大
弯曲走行的透光条影,有时可呈多囊 状充盈缺损。 l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可直接观察到畸 形血管的部位和范围,判定供血动脉 的来源,畸形血管和脊髓的关系,具 有重要意义。
CT表现
l病变部位脊髓局限性增粗,有时可见斑点状 钙化灶或高密度出血灶。增强扫描见到异常 血管强化。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l平扫见髓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囊腔,CT值 同脑脊液,相应脊髓外形膨大。部分病例空 洞内压力低,脊髓呈萎缩状态; l增强扫描无强化。有助于与脊髓肿瘤鉴别。 l造影CT延时24小时扫描见造影剂进入脊髓 空洞内。
MRI表现
l在矢状面T1WI上显示脊髓为中等信 号,空洞呈管状低信号;
lT2WI上空洞转呈亮白高信号,脊髓 受压变薄为低信号。
脊髓疾病影像
一 椎管内肿瘤
l椎管内肿瘤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5%, 按生长部位可分为脊髓内、,脊髓外硬 脊膜内和硬膜外三种。
l以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最为常见,约占 60%~75%,其他两类各占15%。
l平片诊断价值有限,主要靠CT和MRI, 脊髓造影亦为一种诊断手段。
l其中,MRI 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和定 性诊断是最佳的影像学方法。
骑跨椎间孔的哑铃状全貌。
(四)脊膜瘤(menin膜细胞,靠近神经根的近段,常 位于硬膜囊中。临床上多见于30~60岁,女性多 于男性。70%以上发生在胸段,颈段次之,腰骶段 极少。典型临床表现位脊髓压迫症状。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l 椎管增宽、肿瘤邻近骨硬化;沙粒型脊膜
(一) 室管膜瘤 (ependymomas)
l占髓内肿瘤的60%。 l起源于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终丝等部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和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 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 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脊髓疾病影像诊断
(一)×线检查 1.脊椎平片椎管内占位病变可致骨性椎管扩大,表现椎弓根内缘变
平或凹陷、椎弓根间距增宽和椎体后缘凹陷;椎间孔扩大伴边缘骨质 硬化,常见于神经源性肿瘤;椎骨破坏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多见于脊椎 结核或恶性肿瘤。
2.脊髓血管造影椎管内局部血管异常增多、增粗和迂曲,见于椎管 内血管畸形。
(三)MRI检查
平扫和增强MRI检查时,椎管及脊髓的基本病变表现包括出血、肿块、变 形、坏死等,其所见和意义与脑部相似。MRM检查,依据病变与脊髓和硬膜囊 的关系,可判断椎管内病变的部位。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5%,可发生在椎管内的各个部位。以 20~40岁成人多见 【临床与病理】
脊髓损伤
a.T1WI平扫,软 化区脊髓呈低信 号(); b.T2W1软化区呈 高信号
脊髓损伤
L1椎体压缩性骨折,相应骨 性椎管变窄,脊髓受压并损 伤。
脊髓空洞症
【临床与病理】 脊髓空洞症在病理上包括中央管扩张积水和脊髓空洞形成两型。临床症状主
要为分离性感觉异常和下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偶于上颈髓内见低密度囊腔,囊内蛋白含量高时可呈等密度。 MRI:矢状面上,易于确定囊腔的部位、大小及流体动力学变化,还可明确空洞 症的病因。 平扫:T1WI上囊腔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若囊腔直接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椎管内肿瘤
脊髓室管膜瘤MRI a. T1WI平扫,下颈 段及上胸段脊髓增 粗,信号略低; b.T2WI平扫肿瘤呈 稍高信号,周围蛛 网膜腔变窄(↑); c.T1WI增强冠状位 像,肿瘤有不均匀 的强化(↑)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外神经鞘瘤MRI
a.T1WI平扫横断位像,肿瘤呈哑铃状的等信号,延伸至椎间孔外↑); b.T1WI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脊髓被推向右侧(↑)
医学影像学课件:正常椎管脊髓的CT、MR表现
椎间盘病变
(CT)
椎间盘膨出、突出 脊膜囊受压变形椎管变窄
椎间盘变性突出 髓核钙化
椎间盘病变
(MR)
椎间盘变扁、信号减低(变性)、正中后脱出 脊膜囊受压变形移位、椎管变窄
脊椎 脊髓
(异常平片、CT、MR表现)
三、椎管内及脊髓病变: X线平片无法显示。 MR及CT可直接观察病变及相邻组织的变
(髓内病变—脊髓炎)
脊髓肿大增粗,髓内信号异常 局部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
(髓内病变)
室管膜瘤
脊髓空洞症
脊髓肿大增粗、髓内信号异常、蛛网膜下腔变窄
脊髓疾病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脊髓内肿瘤 (Intramedullar Tumor
of Spinal Cord)
椎管肿瘤:髓内肿瘤
概述
.占椎管内肿瘤的10-15%,以室管膜瘤和星 形细胞瘤最多。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占髓内肿瘤的55-65%, 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发生于脊髓中 央管以及脊髓终丝的室管膜细胞
.星形细胞瘤占髓内肿瘤的30%,儿童比成人 多见。起于脊髓星形细胞,呈膨胀性或浸润 性生长,与正常脊髓无明显分界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
颈 段 脊 髓 增内 强星 扫形 描细 胞 瘤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1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横断面
增强
2
四、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上述CT和MRI表现,髓内肿瘤不难 诊断,MRI优于CT
星形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在于前者 多见于儿童,以颈、胸段最为常见,累 及范围较大,伴发囊变的机会较少。而 室管膜瘤呈边界清楚的结节状,并伴广 泛的囊肿。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MR诊断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 瘤的55~65%,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 起病缓慢,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 出现肿瘤以上节段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 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甚至截瘫等。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一) 概述
病理:室管膜瘤发生于脊髓中央以及脊髓终丝
的室管膜细胞,可发生于脊髓各段,以脊髓两端
三 神经鞘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常位于椎管 后外侧
2 神经鞘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包膜,与脊髓间界限 清楚,邻近脊髓与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
3 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4 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也可因囊变而呈环状 强化。
5 部分肿瘤可同时位于椎管内外呈哑铃形
椎体转移瘤--横断面T1WI增强
椎体转移瘤--矢状面T1WI和T2WI
椎体转移瘤--矢状面T1WI和T2WI
椎体转移瘤--横断T1WI
淋巴瘤
MRI表现:浸润性生长,推移或包绕脊髓。椎管内硬膜外肿块多为均匀信号, T1WI肿块信号低于脂肪,高于肌肉,与脊髓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 矢状位多呈长棱形。可通过椎间孔向椎旁软组织蔓延形成椎旁包块。椎体或 附件可有弥漫性或斑片状异常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
室管膜瘤的血供极为丰富,容易出血,出血灶多 位于肿瘤边缘,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钙化非 常少见。
发生种植转移及脊髓空洞形成是室管膜瘤较具特 征性的改变,约45%患者伴有继发的脊髓空洞。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室管膜瘤可发生于脊髓任何部位,且累及几个节段 2 室管膜瘤常由实性和囊性部分组成 3 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较高信号。 4 肿瘤周围常有水肿,平扫所见异常信号大于肿瘤实际
2-13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
多位于髓外硬脊膜下,亦可位于硬膜外、硬膜内 外,沿扩大的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而呈“哑铃 形” 20~40岁好发,无性别差异
◆
影像学表现
★
第十三节
★
CT:椎弓根骨质吸收、破坏;椎间孔扩 大;密度略高于脊髓;哑铃状;中度强 化;CTM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变 窄,脊髓受压移位 MRI:T1等或略高信号,T2高信号;明 显强化,均一或不均;患侧蛛网膜下腔 增宽,对侧变窄,脊髓受压移位
★
异常X线表现(脊髓造影) 第十三节
★ ★ ★ ★ ★
对比剂梗阻 梗阻面形态 脊髓变化 蛛网膜下腔 椎管大小
正常CT表现(脊椎)
★
第十三节
椎弓根层面
◆
各段椎管前后径不同,平均为16~17mm,下 限11.5mm;横径20~24mm,下限16mm 椎间孔、硬膜囊、脊髓 神经根鞘位于侧隐窝内,其前后径不小于5mm 椎间盘 黄韧带 2~4mm,超过5mm为肥厚 椎小关节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潍坊医学院影像教研室 孙西河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Tel: 8068959 E-mail:sunxihe8130@
第十三节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
学习要点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脊髓空洞症(图)
脊髓空洞症(图)
第十三节
其他椎管病变
第十三节
其他椎管病变
第十三节
其他椎管病变
第十三节
其他椎管病变
第十三节
其他椎管病变
第十三节
其他椎管病变
第十三节
第十三节
复习题
(一)问答题:
第十三节
脊髓疾病的CT、MRI诊断(肿瘤,损伤与畸形)
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鉴别
室管膜瘤
年龄 大于30岁
部位
强化方式 累及范围 (横断面)
下胸髓、圆 锐利、光滑、整个脊髓 锥、终丝 边界清晰
颈髓、上胸 不规则强化、为非中心性,
星形细胞瘤 小于30岁 髓
境界欠清晰 多位于脊髓 后部
髓外硬膜内肿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占椎管内肿瘤的60%,大多数为良性, 生长缓慢,有完整的包膜,常见的有:神经源性肿 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
其影像学的共同特点:
1、脊髓受压变形,向对侧移位。
2、病变同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变 窄,对侧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和消失。
3、肿瘤为等密度或高密度,脊膜瘤可 见钙化(10%)。
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
一、病理:
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细胞,神经纤维 瘤起源于神经纤维母细胞,两者的主要成分均为 雪旺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只是以某种成分为主。 超微结构显示两者均来自雪旺细胞,故通称为神 经源性肿瘤。1/6的肿瘤位于硬膜内外,通过椎间 孔延伸到硬膜外/椎管,呈“哑铃”状改变。
均匀; 2、CT可发现椎体和附件的骨折; 三、MRI表现: 1、T1WI脊髓外形膨大,信号不均,可见低信号水肿区,也
可无异常;T2WI可见不均匀高信号; 2、合并出血时,信号改变同脑的表现; 3、可看出神经根和硬膜的撕脱。
脊髓外伤软化
脊髓外伤软化
椎管内血管畸形
一、概述:是指脊髓内血管先天发育异常而形成的一类病变。 分类:AVM 静脉畸形 动脉畸形 毛细血管扩张症
脊膜瘤与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
脊膜瘤与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较困难:
(1)若肿瘤位于胸段的背侧,矢状面肿 瘤上下径大,肿瘤内出现钙化应考虑为 脊膜瘤。
中枢神经系统6-脊髓和椎管内疾病PPT
中枢神经系统6-脊髓和椎管内疾 病
脊柱正常解剖
正 常 椎 管 造 影
T1WI
T2WI
▪ 疾病诊断
椎管内肿瘤
▪ 脊髓内: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 ▪ 脊髓外硬膜内: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 ▪ 硬膜外:转移瘤、淋巴瘤
椎管内占位示意图
髓内肿瘤
(脊髓膨大,梗阻端呈大杯口)
纤
强显孔维
化 。
扩 大
生 长
瘤
脊,哑
髓骨铃
受质状
压受软
左压组
移变织
薄肿
,块
增,
强同
神经纤维瘤病多发
沿神 左经 侧纤 椎维 间瘤 孔 呈 哑 铃 状 生 长
脊膜瘤
髓外硬膜下、易钙化 与硬脊膜宽基底粘连,起源于蛛网膜细胞和硬脊膜的间质 宽基底、硬膜尾征、显著强化 病变局限(小于两个节段)
L3~5水平椎管内右后方可见高密度病灶,边缘光滑,硬脊膜囊受压向左 前方移位,硬膜外脂肪存在
月 , 伴
双 眼 视
物 模 糊
T2WI(B)显示S4及S4前方稍高信号肿块,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楚; T1WI(A)肿瘤为低信号;增强扫描(C、D)肿瘤轻度不均匀强化
T2WI(B)显示S3椎体及其前方混杂信号肿块,以高信号为主,内见小 囊状更高信号区;T1WI(A)肿块为等信号,内亦可见囊状高信号区; 增强扫描(C、D、E)肿块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图(F)为肿瘤大体标本
室管膜瘤 T2显示T9~L1髓内占位,信号不均,肿块下方为囊性,上方为实
性,实性部分为高信号,肿块上方脊髓中央管扩张;T1肿块实性部分为等信号;增 强实性部分轻度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囊壁有强化,肿瘤层面蛛网膜下腔隙变窄
室管膜瘤 T2显示L1-2水平椎管内椭圆形肿块,呈稍高信号;T1呈
脊髓低位mri诊断标准
脊髓低位mri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脊髓低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异常,通常是由于脊椎管发育不完全或发育异常导致的。
对于这种疾病,MRI成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工具。
下面我们将介绍脊髓低位MRI诊断的标准。
脊髓低位的MRI诊断主要依据脊髓的位置与椎管相对位置的关系来判断。
一般来说,脊髓低位是指椎管下端髓髓穿出脊髓的位置低于正常位置。
在MRI成像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脊髓的位置与相邻的椎骨关系来确定脊髓低位的程度和范围。
脊髓低位的MRI诊断还需要评估脊髓的形态和结构。
在MRI图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脊髓的形态是否正常,包括脊髓的大小、形状和结构。
脊髓低位可能会导致脊髓形态异常,如脊髓扁平、融合等现象,这些异常表现将有助于我们诊断脊髓低位。
脊髓低位的MRI诊断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
在进行MRI检查前,医生需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下肢无力、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并了解患者的家族史和既往病史。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诊断脊髓低位,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和管理。
第二篇示例:脊髓低位是指下降至第一或第二腰椎水平以下的脊髓。
由于脊髓位置异常,可能会引起腰背痛、下肢无力、脱肛、泌尿排泄障碍等症状。
对于脊髓低位的诊断,MRI成像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
本文将介绍脊髓低位的MRI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一、MRI检查常用序列在进行脊髓低位的MRI检查时,常用的序列包括T1WI、T2WI、T2WI、和T2WI-STIR。
其中T1WI可显示脂肪、髓鞘、硬膜囊等结构,T2WI可显示脑脊液、脊髓灰质和白质等结构,T2WI可显示神经根、脊髓等结构,T2WI-STIR可抑制脊髓下水平的髓鞘信号,有助于显示脊髓低位的位置和范围。
二、脊髓低位的MRI诊断标准1. 脊髓位置异常:脊髓位于下降至第一或第二腰椎水平以下,造成腰椎椎管扩大,硬膜囊梯形扩大。
2. 脊髓形态异常:脊髓呈横断面扁平或横坐标状,脊髓横径较正常脊髓增宽,脊髓灰质-白质比例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niel A Rufenacht Geneva university(病例)
Daniel A Rufenacht Geneva university(病例)
范围广泛,空洞少见
室管膜瘤
范围相对局限,常合并广泛空洞
神经鞘瘤(schwannoma)
临床与病理
占椎管内肿瘤29%,起自施万氏细胞
完整包膜,常与脊神经相连,易囊变,少出血、
钙化
多位于髓外硬脊膜下,亦可位于硬膜外、硬膜内 外,沿扩大的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而呈“哑铃 形” 20~40岁好发,无性别差异
淋巴瘤 转移瘤
椎管内肿瘤定位
室管膜瘤(ependymoma)
临床与病理
约占髓内肿瘤的60%,起源于中央管室
管膜细胞或终丝的室管膜残留
好发于腰骶段、脊髓圆锥、终丝
易囊变、常继发空洞 30~70岁,男略多于女,肿瘤大
影像学表现
CT :脊髓膨大,密度减低,囊变区密度更
低;椎管扩大;肿瘤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或 不强化;CTM蛛网膜下腔变窄,闭塞
MRI:T1等或略低信号,T2等或略高信号;明显均一强化, 可有硬膜尾征;髓外硬膜下占位表现
脊膜瘤(图)
(injury of spinal cord)
二、脊髓外伤
脊髓损伤包括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脊髓压迫和横断、
椎管内血肿
临床与病理
占全身损伤的0.2%~0.5% 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脊髓压迫或横 断、椎管内血肿
脊椎正常MRI(图)
脊椎正常MRI(图)
异常MRI (脊椎)
部位
脊椎 椎管内病变 椎间盘病变
病变性质
炎症 肿瘤 外伤 退变 血管性病变
一、椎管内肿瘤
脊髓内肿瘤(15%)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脊髓外硬膜下肿瘤(60~75%)
神经源性肿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15%)
椎管内血管畸形(图)
椎管内血管畸形(图)
椎管内血管畸形(图)
Daniel A Rufenacht Geneva university(病例)
Daniel A Rufenacht Geneva university(病例)
Macrocatheter Excelsior SL 1.7F Boston
骨质增生 形态变化:侧弯或后突畸形、骨性强直、
恶性病变,转移瘤
椎管和椎间孔扩大、椎体楔变
椎间隙变化:增宽、狭窄
异常X线表现(脊髓造影)
对比剂梗阻 梗阻面形态 脊髓变化 蛛网膜下腔 椎管大小
正常CT表现(脊椎)
椎弓根层面
各段椎管前后径不同,平均为16~17mm,下限 11.5mm;横径20~24mm,下限16mm
学习难点
本节学习中的难点:
1.
2.
椎管内病变的定位、定量及定性原则
椎管内常见类型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3.
脊髓外伤、椎管内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检查方法
X线平片 脊髓造影 CT
MRI
正常X线表现(脊柱平片)
正位 侧位 斜位
异常X线表现 (脊椎)
曲度变化 破坏
边缘增生硬化 良性病变,脊柱结核 边缘无硬化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影像学诊断
第十三节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
学习要点
பைடு நூலகம்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1. 熟悉椎管内解剖和椎管造影、CT和MRI的检
查技术及正常表现
2. 掌握椎管内病变的定位、定量及定性原则 3. 掌握椎管内常见类型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4. 熟悉脊髓外伤的影像学表现 5. 熟悉椎管内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
X线:椎体及附件骨折、脱位、椎管内骨碎片 CT :骨折;脊髓震荡,无异常;脊髓挫裂伤,脊髓膨
大,密度不均,点状高密度
MRI :脊髓震荡无异常;脊髓挫裂伤为脊髓膨大,信号
不均;显示脊髓横断的部位、形态及移位
脊髓损伤(图)
脊髓挫裂伤及脊髓横断(图)
三、椎管内血管畸形
临床与病理
分类: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静脉 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 脊髓压迫及功能障碍
影像学表现
X线:血管造影为诊断金标准 CT:脊髓增粗;表面点状钙化;脊髓内或表面异常强化血管
(团)影
MRI:脊髓内或脊髓表面异常流空血管(团)影;增强后点
线状强化;脊髓内可有缺血、出血改变
椎管内血管畸形(图)
影像学表现
CT:脊髓增粗,呈等、低或稍高密度;囊变呈更低密度;轻
度强化;CTM脊髓增粗,蛛网膜下腔变窄
MRI:脊髓增粗;肿瘤T1信号低于脊髓,T2信号高于脊髓;囊
变、出血、空洞使信号不均;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均一 或不均
颈髓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鉴别诊断
星形细胞瘤
发病年龄轻
颈胸段多见,马尾和终丝少见
MRI:脊髓呈梭形肿大,T1WI呈较均匀的等
或低信号, T2WI 为稍高信号,伴有囊变、 坏死、出血时信号常不均;肿瘤实体部分 明显不均一强化
间变性室管膜细胞瘤(III级)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临床与病理
占髓内肿瘤40%,76%为Ⅰ~Ⅱ级,24%为
Ⅲ~Ⅳ级
颈胸段脊髓最多见,儿童可累及脊髓全长 38%囊变,可合并脊髓空洞 儿童多见,无性别差异,肿瘤小
椎间孔层面
椎间孔、硬膜囊、脊髓 神经根鞘位于侧隐窝内,其前后径不小于5mm
椎间盘层面
椎间盘 黄韧带 2~4mm,超过5mm为肥厚 椎小关节
正常脊柱CT(图)
异常CT表现(脊椎)
椎体及附件:骨破坏、骨折、脱位
椎管
扩大:占位 狭窄:骨性、纤维性
椎间盘:膨出、脱出、髓核游离 脊髓
脊椎正常MRI(图)
脊膜瘤(spinal meningioma)
临床与病理
占椎管内肿瘤25%
好发于胸段(70%),其次为颈段(20%) 肿瘤为实性,表面光滑,包膜完整,有时 有钙化,广基与硬脊膜相连 半数位于髓外硬脊膜内、可位于硬脊膜外 或硬脊膜内外 30~50岁好发,女性略多
影像学表现
CT :最常见于胸段蛛网膜下腔背侧;圆形或卵圆形略高密 度肿块;邻近可有骨质增生;中度强化;CTM髓外硬膜下占 位
影像学表现
CT :椎弓根骨质吸收、破坏;椎间孔扩大;密度略高于脊 髓;哑铃状;中度强化; CTM 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变 窄,脊髓受压移位 MRI : T1 等或略高信号, T2 高信号;明显强化,均一或不 均;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变窄,脊髓受压移位
神经鞘瘤(图)
神经鞘瘤(图)
神经鞘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