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学案(34)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篇一: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2013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教案特色:(遗传——生态)2012年11月——2013年1月垫江第三中学校温德志、明确复习考点、复习目标和重难点、体现章节知识框架、课后有少量例题和【课堂复习巩固】、实验复习6、增加每章总复习和阶段复习反馈后记12345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因的分离定律考试要求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说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过程。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举例说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解释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
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理解孟德尔用测交验证分离现象的原因。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阐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6.基因型和表现型。
举例说明基因型和表现型。
7.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利用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设计育种过程或分析生产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目的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理解)2、相对性状、显(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
3、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应用)。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教学过程【知识框架】科学的实验程序:实验→假设→验证→结论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
强调相对性状的概念。
(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
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l。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篇1一、指导思想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重点讲解和练习能够拿分的知识点。
二、学科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二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
三轮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__年取得优异成绩。
三、具体措施1、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
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
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
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2、认真搞好练习和试卷讲评,每次训练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
有练必改,有考必评,练考必讲。
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个问题及原因。
考后及时巩固。
3、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试卷。
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习4、二轮专题复习时间3月13日至4月30日,共分12个专题。
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
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
三轮复习时间5月1日至30日,这段时间主要是查漏补缺,全面巩固,综合训练,深化知识,加强学生应考能力。
四轮复习5月30日至6月3日,进入考前知识再现阶段。
主要是回归基础和课本,教师答疑解惑,增强应考信心。
5、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
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收到更大效果。
6、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课题: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堂主体参与(教案)一、自主复习教材第六章P118至P19二、认真思考几个问题:1.人口的增长决定于什么?2.按照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类似于种群增长的什么曲线?为什么?3.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三大方面?4.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哪些?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什么?三、自主解答几道题目1.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禽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
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D.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捕食需要2.某科学工作者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时,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水平看属于()A.个体水平B.种群水平C.群落水平 D.生态系统水平3.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功能是( )①天然基因库②天然实验室③活的自然博物馆④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主要手段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⑴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⑵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使废物资源化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D.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⑶蘑菇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⑷右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一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在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型。
K值的含义是,如果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该值(填“能”或“不能”)发生改变。
例题答案:1A 2B 3A 4(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2分)(2)ABC(2分)(3)分解者(4)增长环境所能承载的这一种群的最大值能课堂主体参与(教案)考纲展示: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级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A级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B级学习内容一、课前自主学习检查1.针对自主学习的问题提问2.解决课前训练中的中性问题二、构建知识框架,剖析相关问题(一)解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议一议,读下图,讨论相关问题人口增多粮食需住房科教文体森林、草原能源需环境污水资源需求要增多增多设施增多资源利用增多要增多染加剧增多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多导致植被破坏↓耕地退化人均能源↓资源减少环境恶化↓农作物单产不高不稳↓开垦土地↓进一步需更多劳地力加剧↓人口继续增长(1)倘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是多少,该结论的依据是什么?(2)我国现阶段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汇总6篇时间真是转眼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要充分推敲从实际需要动身,下面是作者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篇1高考现已结束,在高三全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考又迎来了骄人的成绩。
一年的辛苦耕耘,终于获得中意的回报。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自己今后教育教学成绩,获得更大进步,现将这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复习总结以下:一、认真分析、研究、领会近年来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3+x”模式高考,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核学生所学相干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控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两年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出现出以下的特点:1、命题更重视知识的渗透性和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其特点体现了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遵守考核能力的原则,突出考核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判事物的能力,有利于中学实行素养教育,有利于高校提拔优秀学生,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养创新人才。
3、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为主,强调区域地理(初中地理)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高中地理)的理论。
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图表的浏览与运作,反应了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当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
素材是课本以外的内容贴近实际,试题突出运用型、能力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推敲,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4、试卷综合性较强,更加突出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跨学科过渡。
今年年高考文综卷政、史、地三科相互渗透,相互融会,学科之间的综合性有所加强。
5、试题的取材重视联系当前世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现实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6、焦点、重大的时政热门通过基础知识反应出来,因此,基础不能扔。
7、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核,所考内容在教材中占主导地位,不鼓励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精)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课题】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要求】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2、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3、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4、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5、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基础梳理】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
2、植物的向光性:在_________的照射下,植物朝着____________方向生长的现象。
3、植物激素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能从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_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__有机物。
4、19世纪末,达尔文关于植物向光性实验提出:胚芽鞘的_______具有______作用。
____________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__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_比__________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5、1910年,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_________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_________传递给下部。
6、1914年,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
7、这些实验证明了________产生的成绩可能是一种__________,这种___________的分布____________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8、1928年,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 ___________。
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9、1934年,郭葛等从玉米油、麦芽等材料中分离出这种物质,也就是_______________。
10、生长素,又名_____________,是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
进一步研究表明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了生长素(IAA)以外,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山东省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高考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专题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复习案【学习目标】【基础知识梳理】:(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在教材相应位置进行标注后,识记相关内容)1.归纳总结各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提醒:(1)胞吞胞吐过程需要某些蛋白质的参与,但是不需要转运蛋白的作用。
(2)胞吐不是只能运输大分子物质,也可以运输小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
(3)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胞吞胞吐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4)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是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的,如RNA和蛋白质可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
2.转运蛋白的类型图示【提升科学思维】: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分析与判断1.小试牛刀据图分析a,b,c,d,e几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拓展应用阅读资料一,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资料一: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微绒毛,对吸收来自肠腔的营养物质有重要意义。
如图1为氨基酸从肠腔内进入组织细胞的简要过程。
人体进食后,小肠微绒毛外侧葡萄糖由于二糖的水解而局部浓度高于细胞内,这部分葡萄糖能通过GLUT2转运;大部分葡萄糖通过SGLT1转运,过程如图2所示。
请根据资料一和图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①据图分析氨基酸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什么运输方式?氨基酸从小肠上皮细胞运输到组织液是什么运输方式?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②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运输到肠腔时,所需转运蛋白空间结构是否发生改变?说明你的理由。
③小肠上皮细胞通过SGLT1、GLUT2转运葡萄糖分别属于什么运输方式?说明你的理由④所有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吗?资料二:LDL (胆固醇、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有一层磷脂外被,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106,直径为22nm 的多分子复合物。
其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LDL 受体特异性结合而附着在膜上,经过如图1所示的过程进入细胞内,此过程可除去血液中过量的胆固醇,以防止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
资料三: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本质为一种球蛋白,在细胞内合成然后排出到细胞外液中发挥作用,下图2为抗体分泌过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四中分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一轮复习整体知识框架:模块一《分子与细胞》知识框架四中分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1元素与化合物之水、无机盐、糖类、脂质[概念梳理] 一、元素请根据左边的图形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右边的图形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元素?并说明为什么1是最基本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关系图组成人体的元素含量二、组成生物体的无机物——水水在细胞中含量最多,水的理化特性与其生理作用密切相关。
水分子具有三个特性——1、水分子是极性分子,2、水分子形成氢键,3、水分子具有流动性,请根据这些特性分析水分子具有什么功能?三、组成生物体的无机物——无机盐1、大多数的无机盐以离子态存在于细胞及其内环境,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试举例说明。
2、少部分少数无机盐参与形成各类化合物,承担特定的生理作用,试举例说明。
四、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糖类1、糖类由 元素组成。
2、生物体内的糖类种类较多,请说明糖类的分类方法,并列举动植物共有的、植物特有的、动物特有的糖类。
3、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请用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式说明。
包括包括包括 组成分子细胞个体群体细胞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工程 细胞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细胞代谢、生命历程)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细胞工程 个体的遗传、变异个体生命活动的稳态与调节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进化、生态工程包括包括包括包括分子与细胞构成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包括包括包括包括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生物的膜系统和细胞代谢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细胞工程包括组成细胞的元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糖类脂质 蛋白质 核酸无机盐 水作用种类与作用结构与功能鉴定组成完成4、部分糖类具有其他作用,如贮能、构成细胞结构、组成其它生物大分子的作用,试举例说明。
五、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脂质1、脂质主要由元素组成。
2、不同种类的脂质作用不同,请分别列举3类重要脂质的生理作用。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B.只含有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C.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D.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
12.1943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都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一现象说明()
A.DNA→mRNA→蛋白质
C.丙酮酸+H2O→CO2+[H]+ATP
9.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细胞中的DNA都在染色体上 B.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分子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 D.以上叙述均对
5.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
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DNA能自我复制
C.DNA是遗传物质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6.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②实验中有6次搅拌。除最后一次搅拌外,前5次搅拌均朝一个方向,且第一次快速搅拌,其余各步搅拌都要不停地轻轻搅拌,玻璃棒插入位置不同,进行第2、3、5次时,玻璃棒不要直插杯底,进行步骤7时,玻璃棒插入烧杯溶液的中间。
③实验中两次使用蒸馏水。步骤1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得到浓度低于血细胞内部浓度的溶液,使血细胞吸水膨胀破裂,要充分搅拌不应少于5min。步骤3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使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达到DNA溶解度的最低点0.14mol/L,即稀释氯化钠溶液。
最新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 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
学案31 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选项考点题号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1、2、3、6、7、10、12其他激素4、5、8、11相关实验设计与评价9、13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是达尔文利用某胚芽鞘所做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A.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较多B.胚芽鞘尖端对光线很敏感,照光后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C.胚芽鞘是否展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是否存在D.生长素会受到强光的破坏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尖端的有无以及是否照光。
通过比较①和②可以得知胚芽鞘向光性与尖端密切相关;通过比较②和③可以得知感光部位在尖端。
答案:B2.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被纸盒罩住的植株,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答案:D3.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答案:D4.(2013·惠州三模)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C.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某些基因表达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答案:C5.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课题】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考点要求】1.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A【基础梳理】1.蛋白质存在于生物体的组织细胞中,不同的生物体组织细胞所含的蛋白质的种类、数量也不尽相同。
要研究某种蛋白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就必须把这种蛋白质从组织细胞中分离、纯化出来。
2.在分离和纯化蛋白质之前,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使蛋白质呈__________状态释放出来。
思考:任何将蛋白质从组织释放出来?请简单描述其过程:3.释放出来的蛋白质任何进行抽提?4.蛋白质的粗制品可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其中还可能混有小分子化合物,必须进一步____________。
5.蛋白质纯化依据主要的原理是什么?试举例说明6.电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电泳速度和哪些因素有关:7.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纯化蛋白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支持物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方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已广泛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分离和鉴定)等方面。
9.凝胶色谱法也称做分配色谱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注:凝胶实际上是一些微小的多孔体,大多数由多糖类化合物所构成的,如葡聚糖或琼脂糖。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
省淳中高二生物深度研课学案【课题】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1【课标要求】1、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3、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讨论、实践,掌握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涂抹平板法或混合平板法分离细菌(一)依据:菌落、菌苔的特征1、菌落:单个微生物肉眼_____________,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_________或__________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_________、有一定____________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___________。
2、菌苔:当固体培养基表面许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_____________。
3、不同微生物在特定的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一般都具有固定的特征。
(二)分离方法:主要有和两种知识点二、选择培养分离(一)依据:因为不同微生物有或对有不同的敏感性。
(二)方法:科学家针对某种微生物的特性,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使之,而抑制。
这种通过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技术成为选择培养分离。
通过选择培养能够从自然界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把特定的微生物选择分离出来。
(即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三)举例:1、要分离耐高温菌,可在条件下进行培养;2、要分离对某种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菌种,可在加有的平板上进行分离;3、在培养基中加入,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4、运用将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可以有效地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5、运用无氮培养基(培养基完全不含氮元素)可选择能的细菌;6、运用只含而不含其他氮元素的培养基,可以选择能分解尿素以获取氮的微生物。
(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尿素)。
知识点三、观察各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1、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如菌落的、、、、等,这些可以作为对微生物进行、的重要依据。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一、背景介绍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学在高考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备战高考,提高生物学科的学习效率,本教学案旨在提供一系列实用、易懂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便学生进行第一轮复习。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轮复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构建生物学科的知识框架,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3、提高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技巧;4、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内容本轮复习将按照以下模块进行:1、细胞生物学:包括细胞的结构、功能、分类、代谢等方面的知识;2、生物遗传学:包括基因、染色体、遗传规律、变异等方面的知识;3、生物分子生物学:包括蛋白质、核酸、基因表达等方面的知识;4、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四、学习方法与技巧为了实现高效学习,本教学案将介绍以下学习方法与技巧: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2、做好课前预习,了解新课内容,找出疑点;3、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参与讨论;4、做好课后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5、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6、多做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考点,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策略为了实现以上学习目标,本教学案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结合高考真题,针对性地讲解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考试形式和考点;2、通过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况,及时进行沟通和引导。
六、评估与反馈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本教学案将采取以下评估与反馈方式:1、定期进行小测验和单元测试,检查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2、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3、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目标:1. 复习和总结高三生物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
2. 强化学生对生物实验和实际应用的理解,培养科学实践能力。
3. 帮助学生熟悉考试形式和策略,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将以高三生物课程纲要为基础,按照学科教学的逻辑关系编排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植物结构与功能2. 动物结构与功能3.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4. 遗传与进化5. 生态与环境保护教学步骤:1. 导入:与学生回顾高三学期所学过的生物知识,引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和思考。
2. 复习与巩固: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复习和强化巩固,包括概念、定义、实验步骤、案例等。
3. 拓展与引申:通过生物实验、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4. 整合与总结:根据各个单元的复习内容,进行知识整合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5. 模拟与应试:结合高考试题,进行模拟考试,让学生熟悉考试形式和策略,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精讲理论知识点,解析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开展生物实验或实例观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互相解疑答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评价与反馈:1. 多元化评价:综合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小组合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 即时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根据高中生物教材提供的内容和习题,辅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2. 教具和实验器材:根据学校提供的实验室条件,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3. 案例分析和试题:收集整理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作为测试和复习的资源。
最新2015届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 生态系统的结构试题
学案34生态系统的结构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答案:C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解析:动物可作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细菌可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
答案:C3. 如图的四个部分(Ⅰ~Ⅳ)是四种类型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Ⅰ、Ⅱ、Ⅲ、Ⅳ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B.可以判断Ⅳ为低等植物C.Ⅱ、Ⅲ与Ⅳ类中都有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D.Ⅱ可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Ⅰ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一定是消费者答案:D4.下列有关硝化细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仅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可进行有氧呼吸C.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分解者D.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离子答案:C5.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答案:B6.(2013·河源联考)根据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光、CO2、H2O、N2等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解析:图中既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有光、CO2、H2O、N2等组成的无机环境,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A7.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
高三生物一轮教案全套范文
高三生物一轮教案全套范文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
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生物一轮教案全套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生物一轮教案全套1《植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是第一章第七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植物的营养繁殖与植物的组织培养。
本节课所讲授的主要部分是“植物的营养繁殖”,主要讲解的内容有:让学生理解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该部分,最主要地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亲自实验操作学习嫁接技术。
除此之外,让学生了解组织培养,即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的有性生殖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生活中,学生虽听说过“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见过一些利用嫁接培育的植物,但大多数学生对此没有实践经历。
所以本节课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尝试实验操作,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组织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现在许多高校都有组织培养实验室,网络上也有实验视频。
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形象地感知组织培养技术,同时亦可开展生物兴趣小组,让学生参观组织培养实验室。
从而让学生在学会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2、理解嫁接、扦插、压条实验技术。
3、认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保底教学目标】其中1、2为保底教学目标,因其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考试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将其确定为保底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嫁接、扦插与压条技术的能力。
【保底能力目标】此处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营养繁殖,同时亦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必修I)
〖填写〗:□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5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10___________□8___________□9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13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____□二、复习计划:第1节:元素和无机物.若①为某种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若②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则②是脂肪.若③为能储存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③一定是.同一种作物对甲、乙两种无机盐离子的需求量不同B.乙的浓度为.适宜浓度的钙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D.在一定范围内,钙的浓度对花粉萌发率无影响、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下列实例可以证实该理论的B.油菜缺B时只开花不结果.动物血液中钙盐的含量太低会抽搐D.缺P会影响A TP的合成※3、糖类的合成场所(或细胞):叶绿体(葡萄糖、淀粉)、内质网(加上糖基团)、高尔基体(纤维素)、肝脏(肝糖原)、肌肉(肌糖原)、核酸的结构层次、易混易错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纤维素不提供能量。
并非所有的糖都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定,如蔗糖、淀粉均为非还原糖。
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膜结构I.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J.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2013·全国课标卷Ⅱ)K.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L.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RNA,在细胞内RNA可以作新陈代谢的催化剂M.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N.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2013·重庆高考)O.两个相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只能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P.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4、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B.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④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5、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和丙图分别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的基本单位B.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和烘烤过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都是自由水C.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6种D.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6、(2015·淮安调研)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B.磷脂、质粒都含有的元素是C、H、O、N、P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D.性激素和胰岛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7、(2013·海南单科,12)甲(ATGG)是一段单链DNA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P~P~P)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底物。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四中分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20 育种第三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知识网络【概念梳理】根据下图,请分别写出6种育种方法的名称,并在右下方空白处描述A-M步骤的技术手段。
实例一:已知小麦(一年生)的高杆(A)对矮杆(a)是显性,抗锈病(B)对易感锈病(b)是显性,请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设计培育矮杆抗锈病(aaBB)的新品种的实验流程。
(注:亲本选择的原则是①具有相对性状,②纯合,③优缺点互补)实例二:已知某动物有黑色短毛(BBDD)和白色长毛(bbdd)两个纯合品种,欲培育黑色长毛(BBdd)新品种,请设计实验流程。
小结:比较动植物在杂交育种上的不同点是什么?该方法有何优缺点(填写在下页表格)?实例三:杂交育种时间太长,请设计一种能够缩短育种年限的新的育种方法得到实例一的新品种。
小结:单倍体育种必须具备三个环节是什么?有何优缺点?(填写在下页表格)实例四:利用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青霉素的高产菌株,请分析该育种方法利用的原理是什么?常见的处理方法是什么,有何优缺点(填写在下页表格)?实例五:已知黑麦为二倍体,小麦为六倍体,说明科学家利用它们获得八倍体小黑麦的方法?小结:多倍体育种必须具备的两个环节是什么?有何优缺点?(填写在下页表格)实例六:分布说明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方法。
实例七:分布说明白菜-甘蓝的培育方法(或图示)。
请填写下面的表格,比较各种不同的育种方式。
【习题精选】1.(2012·北京朝阳区统考)下列育种方式中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
A.太空椒和抗虫棉 B.“番茄—马铃薯”和无子西瓜C.矮秆抗病杂交水稻和无子番茄 D.青霉素高产菌株和八倍体小黑麦2.(2012·海口)要把两个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应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D.基因工程育种3.(2012·济南)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基础知识检测系列——必修一1.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_______。
2.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重要的区别是没有以__________为界限的__________。
4.细胞学说体现了动物与植物的_________性。
5.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元素是________,基本元素是____________,大量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微量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
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1.写出氨基酸的通式。
提示:(如图1)2.从通式中可以看出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________和一个________并且它们连接在同一个_______原子上。
通式中_______基在不同的氨基酸中不一样。
3.写出肽键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m个氨基酸,n条肽链,则其中有肽键_____个。
5.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
请分辨一下那些物质是蛋白质:肌肉的主要成分,羽毛的主要成份,蛛丝的主要成份,头发的主要成份,构成细胞膜的支架,细胞膜中主要的功能物质,细胞膜上的载体,氨基酸,二肽,多数的酶,血红蛋白,胰岛素,性激素,抗体,核酸,纤维素,淀粉。
●核酸6.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该组成单位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其中组成DNA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组成RNA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7.五碳糖在DNA中为_______________,在RNA中为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三十四)
必修3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一、考点解读
1、列举种群的特征;知道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知道种群的年龄结构
2、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3、说出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及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4、熟练运用种群数量增长规律解答各种图表及坐标曲线问题
二、课前导学(背诵)
1、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
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
其中种群密度为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4、对种群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四率),对种群数量变化可以起到预测作用的特征是年龄结构。
5、种群的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6、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性质的数学形式。
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有:
(1)数学方程式(2)坐标图:优点是直观。
7、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1)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2)提出合理的假设;
(3)构建数学模型;(4)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8、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模型:
(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
(2)种群数量:N t= N0λt。
(N t表示t年后的数量,N0表示起始数量,λ表示增长的倍数并保持不变)
9、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模型:
(1)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空间和食物资源有限,存在敌害等)
(2)数量:存在最大值(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K值的含义:环境所允许的某种群数量达到的最大值。
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以影响K值。
在约K/2值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度最快。
10、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对濒危
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三、考点例析并要点讲解
【考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
例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③一个种群中的老年个体数的比例最高,可以预测这个种群的数量将变少。
④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⑤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⑥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⑦每年春天或秋天,不同城市的候鸟会发生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由于鸟类的迁入和迁出造成的。
⑧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A、①②④⑦
B、①②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⑦⑧
D、①②③④⑥⑦⑧
1、用概念图表示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2、用不同形式的图形表示种群的三种年龄结构
(1)模式图(2)曲线图
(3) 柱形图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考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例2、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
(1)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2)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之——随机取样调查法
例3、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数量特征的核心是种群密度,不同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法不一样。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总面积为 2 hm 2(1 hm 2=10000 m 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 )的计算公式 。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 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考点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例4、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 ”型 B 、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 、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 、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例5、(08海南生物)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率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
1、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J ”型和“S ”型) (1)数量与时间关系的曲线
“J ”型 “S ”型
(2)增长率与时间关系的曲线 (3)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曲线
“J ”型 “S ”型 “J ”型 “S ”型 2、“J ”型曲线和“S ”型曲线的对比
变式训练1、(多选题)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右图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右图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
e点后,增长速率为0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
c点之后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变式训练2、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四、反馈矫正
1、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C、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3、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该种群变化速率最大的时期为 ( )
A、1925年~1930年
B、1930年~1935年
C、1940年~1945年
D、1945年~1950年
4、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5、下图所示是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
况(图中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
数)。
请分析该图,种群达到2500只时,正确选
项是()
A.环境因素对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
B.种群的增长速率保持相对稳定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出生率不会超过死亡率
6、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
C.B到C的变化过程可能是因为天敌捕食成功率增加的结果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
最大增长率
7、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哺乳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
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有关此
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B.D点时种群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量,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C.死亡率逐渐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天敌以及传染病等因
素的的限制
D.要合理地利用该动物资源,应将该种群的密度控制在D点时
的水平
8、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A、B、C三种类型的野菊地和其生存环境进行调查。
记录如下表。
不同调查面积的野生菊数量统计结果:
同学小王在调查该野菊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
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9、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
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
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2)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