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实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合集下载

现代心理实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现代心理实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手 段 在心 理 学中 得到 广 泛 的应 用 ,并 产生 了
年 里 ,心理 学 的 研究 方 法和 技 术主 要 是传 统
的 心理 物 理法 。仪 器 设 备还 处于 朴 素 的机 械
新 的 学科 —— 认 知神 经 科学 ,如 常用 的实 验
仪 器 有功 能 磁 共振 成 像技 术 ( f MR1 ) 、正电 子
1 .功 能 磁 共 振 成 像 ( f u n c t i o n a l ma g u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a g i n g ,f i V i P .பைடு நூலகம்I )
眼 动 研 究是 通 过 眼 动仪 记 录 被 试 在 完成 心 理 任 务 时
眼球运 动 的信息 来研 究相 关的心 理活 动及 规律 。如 通过 记 录被 试 的注 视 时间 与 频率 、眼跳 次数 与 角度 、回扫 次数 、


潮翱 翱鞠搠 湘 鞘
实 验 技 术
现代心理实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曾祥 炎 ( 华 南师范 大学心 理 学院 ) 摘要 : 本 文 回顾 了心理 实验研 究技 术 手段 的发 展 历程 ,介 绍 了心 理 实验 技 术 的 简要 分 类 , 并对 当今 心 理 学界 广泛使 用的各 种 实验研 究技 术从 原理 和应 用概 况 方 面作 了详 细的探 讨 ,包括 认 知 实验 心 理 范式 、认知 神 经科 学 范式 和 生物 电技 术 范式 三大 类 实验研 究技 术 ,最后 对 心理 实
验技 术 的发展 态势作 了展 望 。
关键 词 : 心 理技 术 ; 实验技 术 ; 认 知心 理 学 ; 认知 神 经科 学 ; 综 述

心理学中的重要实验和研究方法

心理学中的重要实验和研究方法

心理学中的重要实验和研究方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它通过实验和研究方法来揭示心理学规律和原理。

下面将介绍一些心理学中的重要实验和研究方法。

1.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模拟监狱环境,研究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实验中,一组志愿者被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狱警拥有权力和控制,而囚犯则受到限制和羞辱。

实验结果显示,由于环境和角色的影响,志愿者的行为出现了剧烈的改变,暴力和虐待情况频频发生。

这个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集体心理的威力。

2.朗格实验朗格实验由德国心理学家朗格进行,通过调查人们记忆中的短暂信息和长期信息的差异。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学习一系列的词语,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后被要求回忆这些词语。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短时间内更容易回忆到最早学习的词语,而在较长时间间隔后,他们更容易回忆到最后学习的词语。

这个实验揭示了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之间的差异和遗忘曲线。

3.洛翰实验洛翰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马兹洛翰进行,通过对动物和人类的实验研究,探索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实验中,参与者被提供不同层次的需求,如物质需求、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研究者观察参与者对这些需求的关注和追求。

实验结果显示,个体在满足低级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洛翰实验揭示了人类内在需求层次结构和个体对需求的动机。

4.米尔格拉姆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研究人们对权威和服从的心理反应。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在实验者的指导下给予电击,在电击的过程中,实验者观察了参与者的反应和服从程度。

实验结果显示,许多参与者在实验者的指导下,忽略了对他人的疼痛和抵触情绪,继续给予电击。

米尔格拉姆实验揭示了个体在权威压力下对服从的态度和行为。

5.哈洛实验哈洛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尔顿·梅耶尔进行,研究人们对外貌的评价和偏见。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以及内心体验等方面的科学。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改善生活和促进人类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 古代心理学的雏形在古代,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和宗教领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提出了一些关于心灵和心理过程的思想,奠定了心理学的基础。

古代宗教中的修行和冥想也与心理学有着密切关联,人们通过这些实践来探索内心的世界。

2. 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18世纪末,心理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

德国哲学家康德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关于感觉和知觉的理论。

19世纪初,德国的威廉·旧金在他的研究中引入了实验方法,开启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先河。

同时,他也创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

3. 心理学的学派和流派自19世纪中叶以来,心理学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和流派。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行为主义、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

行为主义强调对外在行为的研究,认为行为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

结构主义则关注分析意识和经验的结构。

而功能主义追求研究思维和行为的功能和意义。

精神分析学派则培养了对潜意识和个体心理的关注。

4.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学逐渐扩展到了更多的应用领域。

临床心理学研究和治疗心理问题,为人们提供心理辅导和治疗服务。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习和教育过程,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学习困难。

工业心理学研究和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于组织和职场,优化工作环境和提升员工的工作效能。

5. 心理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理学也在不断发展。

神经科学的发展使得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脑与行为的关系。

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使得心理学能够与其他学科融合,如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另外,正向心理学的兴起则侧重于个体的幸福和积极心态。

总结起来,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哲学和宗教的探索到现代实验研究的兴起,再到各种学派和流派的出现,心理学在追求理解人类内心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进步。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心理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为心理学家们提供了系统、科学的研究框架,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在心理学研究中,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确保研究结果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手段,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验证或推翻假设的研究方式。

而理论研究则是通过对心理学理论的建构、发展和修正,来揭示心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

这两种研究方法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心理学领域的发展。

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是通过对被试验者进行控制实验,观察和测量其行为和心理活动,从而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是通过对被试验者进行自然观察或实验室观察,记录和分析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了解人们的态度、观念、行为等的研究方法。

这些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各有所长,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在心理学研究中,这些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比如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实验研究被用于研究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在教育心理学领域,观察研究被用于研究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调查研究被用于研究人们的社会态度和行为。

这些研究方法的应用,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关于心理活动的科学知识。

总之,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它为心理学家们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框架和方法,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心理学家们可以揭示心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为人们提供更多关于心理活动的科学知识。

因此,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为心理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人类心理活动的深入了解提供重要支持。

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随着人们对心理学的关注日益增加,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广泛研究人类经验和行为的学科。

而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亦是值得探究的。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起源,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作一简要介绍。

一、心理学的起源社会科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方法都源自哲学,心理学也不例外。

公元前400年左右,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探讨过人类思维和情感的本质。

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环境限制了思考和实验的能力,因此这种探究大多基于逻辑推理和哲学思考。

直到在19世纪,心理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德国的威廉·温德特和美国的威廉·詹姆士是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们将心理学定义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并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二、心理学的发展与分支二十世纪初,心理学开始走向多元化。

根据研究方向和方法,心理学被分为多种分支,比如: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这些分支学科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内在体验、认知过程和普遍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

实验心理学,以实验方法探究人类成长、学习和感知的个人差异,研究主题涉及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和个体差异等。

而临床心理学则是基于医学和心理学的合作,为人们解决情感和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和精神障碍等。

除了各种分支学科的发展,心理学的方法的不断革新,也推动了它的不断壮大。

心理学测试、心理学介入和实验设计的完善,使得心理学研究更加科学普遍,并且很好地发挥了应用的作用。

三、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现代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多元化和应用。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心理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如:医学、法律、商业等。

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迫切性。

另一个趋势是融合和互动。

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脑科学等不断融合,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这种融合引发新的问题,如:意识、人格、人工智能等等。

结论心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它的发展演变从哲学到实验方法,从单一研究方向渐渐分化成多个分支学科。

实验心理学产生与发展

实验心理学产生与发展

知识点详解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孕育1.3种欧洲哲学流派(1)唯理论笛卡尔:天赋论笛卡儿认为人类生而具备足以产生感官经验的心理功能,且这种与生俱来的理性控制身体的一切活动。

他的心支配身的理念,后经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发展成哲学思想主流之一的理性主义。

笛卡儿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对动物和人体作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他对理性和天赋观念的重视,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2)经验主义霍布斯和洛克:内部经验和外部经验洛克反对笛卡儿的先天观念论,提倡经验主义。

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均来自后天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

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内部经验)和反省(reflection)的观念(外部经验)。

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省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

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经验主义的产生对心理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经验主义演变到18-19世纪,形成了联想主义思潮。

联想主义把联想的原则看成全部心理活动的解释原则,认为人的一切复杂观念是由简单观念借助联想而形成的。

(3)联想主义培因:联想的原则是解释一起心理活动的原则2.9种生理和心理学史的重大发现实验生理学对心理学诞生的贡献人物贡献人体解剖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维萨留斯解剖学奠基人《论人体构造》哈维生理学奠基人《关于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列文霍克显微镜对生理解剖结构进行了微观的观察和研究哈勒“实验生理学之父”对人体生理解剖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人体生理学纲要》比夏《生理学与医学中的应用解剖学》近代哲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而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于近代(18世纪前半叶)实验生理学。

其中对心理学实验方法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实验生理学家有:时间人物贡献1811 贝尔(英国),马戎第(法国)脊髓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区别(反射)1833-1840 缪勒(德国)《人类生理学纲要》,神经特质能说(反射)1840 雷蒙德(德国)发现神经电冲动现象1850 赫尔姆霍茨(德国)测量青蛙的神经传导速度1861 布罗卡(法国)失语症与左侧额叶部分组织病变有关1869 杰克逊(英国)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界限1870 弗里茨(德国)电刺激研究大脑的功能1800年~1850年生理学与心理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1)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发现,盖伦(Galen, 129~199)、贝尔和马绒第采用神经解剖技术发现脊髓混合神经纤维后面神经--感觉功能,前面神经--运动功能。

实验心理学(一)

实验心理学(一)

实验心理学(一)引言概述: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实验的方式来研究和探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

本文将通过概述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探讨实验心理学在心理研究中的应用,并介绍实验设计的重要性与方法,最后总结实验心理学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1.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定义和发展历程-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特点- 实验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2. 实验心理学在心理研究中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实验研究- 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 发展心理学实验研究- 临床心理学实验研究- 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3. 实验设计的重要性与方法- 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变量的确定和操作定义- 实验被试的选择和组建- 实验过程和实验材料的设计- 实验刺激的控制和效度检验4. 实验心理学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实验心理学对理论发展的贡献- 实验心理学在实践应用中的价值- 在实验心理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实验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实验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与创新总结:实验心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研究方法的心理学分支,通过实验的方式深入探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

它在认知、社会、发展、临床、教育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环节,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够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然而,实验心理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随着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与创新,实验心理学有望为人类心理学的进展做出更为重要的贡献。

心理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技术

心理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技术

心理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学研究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学科,其研究范围逐渐扩展,其中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心理学研究中,数据分析技术不仅可以被应用于实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更可以被用于问卷调查、临床评估等各种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中。

本文将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探讨一些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

一、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在心理学研究中,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数据分析:心理学实验通常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环节。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实验程序自动化来实现,数据处理则通常通过软件进行,比如MATLAB、SPSS等。

在数据分析阶段,统计学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可以被用来构建预测模型,可以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来确认实验假设,从而更好地理解心理现象。

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数据采集方式,在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阶段,人们可以使用SPSS、Amos等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来研究问卷调查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3. 临床评估数据分析:在临床评估中,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被应用于多种临床数据类型,如医学影像、生物标记等。

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或指导治疗,同时可以更深入地探索潜在的治疗突破口。

4. 数据可视化分析:数据可视化可以使研究人员对数据有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其中包括统计图表的生成和分析、网络数据可视化等。

例如,通过制作热力图、树状图、散点图等图表,可以更好地传达数据的含义和增强数据的可读性。

二、数据分析技术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在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包括数据质量、缺失数据、不平衡数据等。

1. 数据质量问题。

数据质量问题可能导致不良的数据分析结果。

数据质量问题的通用解决方案是:设计和执行高质量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录入程序,并进行数据质量检查。

人类心理学的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人类心理学的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人类心理学的新进展和未来趋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一背景下,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在近年来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本文将对人类心理学的新进展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一、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是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之一。

神经科学通过对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研究,深入探讨了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神经机制。

心理学则更加关注人们的主观感受和行为表现,从心理学的视角认识人类思维和行为。

将这两门学科相互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更为完整且深入的研究方式。

如今的心理学研究早已不是以前的纯心理学了。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对脑部活动的记录和影像技术等手段,了解到大脑在特定情况下是如何快速反应和作出决策的,为心理学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实验对象。

这种交叉的研究方式不仅提高了心理学的科学性,还为普及科学化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心理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心理治疗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是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专业技术和手段帮助个体或群体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一种综合性干预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压力越来越复杂,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心理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干预方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现今的心理治疗技术已经普及到了移动设备上,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使用心理治疗应用软件,进行自我辅导。

在治疗过程中,软件会根据用户的特点和需求,提供特定的治疗方案和建议,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随时随地的心理咨询、治疗和辅导。

此外,也有心理治疗机器人的相关产品,机器人通过预先设计好的模式结合着人工智能,可以给用户提供基于语音交互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三、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跨文化心理学是研究尽可能多的文化、民族、地区中心理学差别和相同点的学科。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全球化、民族交流的加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心理学脱胎于两个母体:哲学与自然科学。

实验心理学当然也受到了这两方面的影响。

19世纪以前,心理学思想散见于哲学领域内,这个时候对于心理学问题的讨论大多使用思辨和经验概括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文艺复兴以后在欧洲出现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潮,如洛克开创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哈特利的联想主义等,对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有很大的影响。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实验心理学的预备阶段,此时生理学、心理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验心理学。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费希纳开创性的提出量化研究。

费希纳于1801年出生于德国,1817年在莱比锡大学学医,1822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24年被聘为莱比锡大学物理学教授,在此期间开始从事感觉研究。

1860年他出版了两卷本《心理物理学纲要》。

费希纳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⑴费希纳定律。

公式为:S=K㏒R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 为常数;㏒取对数;费希纳定律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第一,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第二,费希纳定律还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着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的相对于已有的感觉强度。

⑵心理物理学实验方法。

他提出了3种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最小可觉差、正误法和均差法。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冯特因此被称为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

冯特于1832年8月16日出生于德国;在海德堡大学任教45年,并在此从事生理学研究,这是他实验心理学概念的开始。

在《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中,冯特第一次提出“实验心理学”。

他所开创的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学本质就是实验心理学。

他的贡献有:⑴冯特倡导用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⑵提出必须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⑶培养了一大批学生,遍散心理学的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心理学医学临床实验指导

心理学医学临床实验指导

心理学医学临床实验指导一、引言心理学医学临床实验是研究心理过程与医学诊断、治疗的结合体,旨在探索和改善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文将提供一份心理学医学临床实验指导,帮助医学研究人员进行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以及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临床可靠性。

二、实验设计与操作1. 研究目的与假设在进行心理学医学临床实验之前,首先明确研究目的与假设。

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并通过实验证实或推翻假设。

确立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指导整个实验过程。

2. 受试者招募与选择选择适当的受试者对于实验的可靠性和推广性至关重要。

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制定招募标准,并确保受试者具备相应的特征和疾病情况。

3. 方法与设备准备在进行实验前,确保研究人员熟悉所使用的方法和设备。

对于涉及医学技术或测量仪器的实验,需要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做好校准工作。

4. 实验过程与步骤详细记录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步骤,包括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前准备、实验操作流程等。

确保实验操作的一致性和重复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5. 控制和随机化合理的实验设计应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并进行随机分组,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1. 数据收集方式确定合适的数据收集方式和工具,例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医学检测等。

收集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隐私性。

2.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使用适当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等,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3. 结果解释与讨论根据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分析结果应与研究假设相对应,并提出可能的原因和解释。

此外,还可以讨论实验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四、实验伦理与安全1. 伦理审查与知情同意在进行心理学医学临床实验之前,必须经过伦理审查,并向受试者提供充分的知情同意。

心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

心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

摘 要 : 着现代 科技 的 高速 发展 , 理 学 实验 的各 种研 究技 术不 断 涌现 和 日臻 成 熟 , 随 心 心理 学 实验 教 学 的模 式和 内容也 随着科技 的 日新 月异 呼唤 着 变革与创 新 。
关 键词 : 心理 实验 ;实验技 术 ;实验 教 学 ; 学模 式 教 中图分 类号 : 4 G6 2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6— 17 2 0 ) 9— 1 1— 4 10 76 (09 0 02 0
方法 和技 术手 段还 处 于 朴 素 的 机 械装 置 的水 平 , 这 但 些仪 器 、 研究方 法 、 技术 手段 和思 路为 推动 科学 心理 学
行 学科 教学 和人 才 培养 的一个 重 要 手 段 ¨ 。随 着 现 代 计算 机技 术和 高科 技 医学 技 术 的发 展 , 理 学 的各 心 种 实验研 究技 术也 正 高 速发 展 和 日臻 成 熟 , 其 是计 尤 算 机技术 的高度精 密 发 展 , 使绝 大 部 分 心 理 学 实 验都
d r o n h e o m nd i o ai n o e c i g m eh d n o e t. e g i g t e r fr a nn v to fta h n t o s a d c ntn s K e r :ps c oo i a x e i ns;e pe i e t lt c ni u s;e pei e t lt a h n y wo ds y h l gc le p rme t x rm n a e h q e x rm n a e c i g; ta h ng me h d e ci tos
第2 8卷 第 9期
2 0 年 9月 09
实 验
室 研

七种现代心理学的特点

七种现代心理学的特点

七种现代心理学的特点现代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旨在探究人类内在思想、情感、认知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心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现代心理学中,有许多不同的分支和流派,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特色。

以下是七种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特点:1.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其核心思想是强调研究人类行为及其背后的外部刺激和环境因素。

行为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可观察的行为来研究和解释心理现象,强调实验研究和数据收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于学习、条件反射和行为塑造等领域有着深刻的研究。

2.认知心理学:3.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其主要关注点是人际关系、团体互动、文化传播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通过实验研究和观察调查等方法,探讨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态度、信念、偏见和行为模式。

社会心理学强调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互动关系,研究主体是以群体和社会为单位的。

4.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各个阶段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旨在了解个体在不同生活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

发展心理学关注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各个发展阶段的认知、情感、社会化和身体发展等方面,强调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通过纵向研究和横断面比较等方法,揭示人类心理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5.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一种应用型的心理学分支,专门研究和治疗个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障碍。

临床心理学致力于评估、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心理问题和心理困境等,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临床心理学借鉴了多种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治疗等,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善心理健康。

6.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特征和行为进化背景的学科,试图解释和理解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模式的进化适应意义。

心理实验系统E_Prime介绍及其应用

心理实验系统E_Prime介绍及其应用

心理实验系统E -Prime 介绍及其应用陈文锋Ξ1,2 崔 耀1 张建新1(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摘 要 心理实验正在进一步计算机化,文章介绍了这种发展趋势,概述了心理实验系统的发展,并重点介绍了标准化实验系统E -Prime 。

文中概述了E -Prime 的功能及其与DMDX 的比较,介绍了E -Prime 作为实验教学系统和实验生成系统在实验教学和实验研究的应用,讨论了E -Prime 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实验 实验生成系统 心理实验系统 E -Prime 从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宣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开始,实验科学就成为心理学与生俱来的标志,心理学实验也成为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1,2]。

心理学实验研究和实验教学随着技术和认知科学的发展已经差不多全部计算机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计算机化实验的计时精度一直是计算机化心理实验难以忽视的问题,另外不同系统的系统误差也影响了同类实验的数据比较。

标准化心理实验系统E -Prime 为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前景广泛的思路。

鉴于E -Prime 在心理学的应用日益广泛,我们觉得有必要在国内介绍一下E -Prime 。

1 心理实验计算机化的发展趋势和心理实验系统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心理学实验研究和教学的仪器出现了计算机化的趋势,即编制实验教学软件并辅以专用的接口和外设,以便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研究和教学。

早在计算机发展早期的1971年,美国心理学界就成立了计算机的心理学应用学会(S ociety for C omputers in Psychology ,SCiP )[3],以满足研究和教学中计算机应用的讨论和交换信息的需要。

时至今日,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实验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并且Psychonomic 学会出版的期刊《Behavior Research Meth 2ods ,Instruments and C omputers 》,专门关注心理学研究中的计算机应用问题,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进展;自1997年开始,该杂志每年还出版有关计算机在心理学中应用方面的专刊。

论现代心理学发展中的三大思潮

论现代心理学发展中的三大思潮

论现代心理学发展中的三大思潮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在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思潮,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大思潮,即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这三大思潮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我们认识人类心理现象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论。

本文将从三大思潮的起源、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实验方法、理论贡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更好地理解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一、行为主义思潮行为主义思潮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第一个重要思潮,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沃森、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可观察的行为上,而不是对主观体验的研究。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引起的,人的心理活动是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的原因。

因此,行为主义者主张通过实验研究控制环境刺激,从而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行为主义思潮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指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动物或人的某种反应行为被引出;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动物或人的某种反应行为被强化或削弱。

行为主义者通过这些实验方法,研究行为的发生和变化规律,探讨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行为主义思潮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实验方法的创新和发展,为现代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二是对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的改变,使心理学从主观体验的研究向可观察行为的研究转变;三是对教育、临床和社会行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行为疗法和行为管理的发展。

二、认知心理学思潮认知心理学思潮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思潮,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人在对外界信息进行感知、思考、记忆、判断和解决问题时,会产生各种心理现象。

因此,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探究人类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机制。

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主要是反应时实验和脑电图实验。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心理学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个体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护和破裂等问题。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还可以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领袖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研究领域以及应用等方面来探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一. 发展历程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当时,心理学研究者开始产生兴趣,探讨人们在群体环境下的行为以及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经过不断的实验和研究,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于20世纪初开始形成。

随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开始研究更加具体的问题,例如人们在团队中的表现、群体互动关系、社会认知等等。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心理学开展了诸如社交媒体、网络心理学等方向的研究,探究如何利用现代科技促进信息传播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 研究领域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群体互动、集体行为、宗教、文化等多个方面。

具体来说,社会心理学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研究领域:1.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如何感知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为此做出决策。

在社会认知的研究领域内,心理学家研究了人们的偏见和歧视,启发性判断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他决策过程等等。

2.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人际关系的角度包括相互作用、友谊、爱情、合作和竞争等等,研究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实验和案例研究等。

3. 群体心理学群体心理学是指人群或团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主要关心的是群体变化的动态和建立认同感的过程。

研究手段包括实验和问卷调查等。

4. 政治心理学政治心理学是指人们对政治事件和政府政策的反应和影响。

研究目标包括政治观点、意识形态、政治宣传和政治参与等。

心理健康干预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

心理健康干预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

心理健康干预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一、引言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愈发突出,对个体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心理健康干预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在临床实践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本报告将讨论,并探讨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二、心理健康干预技术的概念和分类1. 心理健康干预技术的定义和背景心理健康干预技术是指通过特定方法和策略来改善和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过程。

其背景可以追溯到心理学、精神医学和社会工作等领域的研究。

2. 心理健康干预技术的分类a) 心理治疗技术: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来缓解心理问题。

b) 心理教育技术:包括心理知识的传授和心理技巧的培养,旨在增强个体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掌握相应的应对策略。

c) 心理支持技术:包括情感支持和实质支持,通过提供情感上的安慰和实质上的帮助来减轻个体心理负担。

d) 其他技术: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通过药物或物理手段来调节个体的生理机能,进而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三、心理健康干预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1. 心理健康干预技术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a) 抑郁症的干预: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干预技术在抑郁症患者中产生良好效果。

b) 焦虑症的干预:系统脱敏疗法、深度呼吸疗法等干预技术被广泛用于焦虑症患者的治疗和缓解。

c) 精神障碍的干预:药物治疗常与心理治疗技术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2. 心理健康干预技术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a) 自杀倾向干预:通过建立安全环境和提供紧急救援,辅以心理支持技术帮助自杀倾向者度过心理危机。

b) 突发创伤事件干预:心理教育技术如心理教育介入和心理康复训练等有助于减轻创伤事件对个体心理的不利影响。

c) 考试焦虑干预:通过个体心理支持和教育技术,帮助考生缓解考试焦虑症状,提高应对能力。

3. 心理健康干预技术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应用a) 儿童心理干预:通过游戏疗法、认知训练等技术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础。

心理学的方法

心理学的方法

心理学的方法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和技术。

在心理学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各种方法来观察、测量和分析人类的心理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以及它们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者可以控制和操纵变量,以便观察特定条件下人类行为的变化。

例如,心理学家可以设计实验来研究人类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或者测试特定行为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可以提供较为客观和可重复的研究结果。

另外,观察法也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研究者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以便了解人类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和反应。

观察法通常用于研究人类行为的规律性和变化趋势,例如研究儿童的行为发展、动物的社会行为等。

此外,访谈法也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访谈,研究者可以直接与被试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便了解其内心世界和个人经历。

访谈法通常用于研究人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主观心理活动,例如研究心理健康问题、人际关系等。

最后,问卷调查法也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者可以收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以便了解人类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问卷调查法通常用于研究人类的态度、信念、行为习惯等,例如研究消费者行为、政治态度等。

总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会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通过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心理学家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为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心理实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作者:曾祥炎来源:《心理技术与应用》2013年第01期摘要:本文回顾了心理实验研究技术手段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心理实验技术的简要分类,并对当今心理学界广泛使用的各种实验研究技术从原理和应用概况方面作了详细的探讨,包括认知实验心理范式、认知神经科学范式和生物电技术范式三大类实验研究技术,最后对心理实验技术的发展态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心理技术;实验技术;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综述一、心理实验技术的发展概述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1]。

为了与过去的心理学有所区别,人们将这时开始的心理学称之为科学心理学,它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史至今仅一百多年。

从心理学的历史发端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研究方法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在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最初几十年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主要是传统的心理物理法。

仪器设备还处于朴素的机械装置水平,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表面上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推断内在的心理过程。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鼎盛时期(从20世纪20到60年代),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主要是围绕着行为主义的思想和研究思路,即采用测量刺激—反应的过程的技术路线来推断心理和行为的内部机制。

如巴甫洛夫研究狗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条件反射装置;桑代克的用来研究猫的行为习得的迷笼装置;斯金纳进行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的“斯金纳箱”。

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认知心理学的兴起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的研究思路,心理学家开始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背后的心理机制。

如认知心理学研究最常用的实验技术就是反应时测量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学研究的技术手段在心理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新的学科——认知神经科学,如常用的实验仪器有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正电子扫描技术(PET)、脑电技术(EEG/ERP)等,这些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应用把脑机制的研究推动到一个崭新的阶段[2]。

当代心理学跟古代心理学的本质差异主要表现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3]。

19 世纪以前,哲学家多采用“思辨”的方法去探讨心理现象。

他们运用臆测、内省、推理和直觉,或基于个人的主观经验来推测心理的本质。

他们常被心理史学家们称为“安乐椅上的心理学家”。

现代心理学家则特别注重采用观察、调查、访谈和实验等方法来研究各种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表明,研究方法和各种技术手段对心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轨迹有着关键性影响。

二、心理实验技术的分类莫雷等人对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重新进行了建构[3-4],提出双层次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体系,其中对第二层次的研究技术的分类如图1所示。

他们将变量数据的获得方法(即主要指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技术)总体上概括成三类:第一类是测评法,就是通过测评技术来获得变量数据,主要包括测量法、问卷法、评定法等。

第二类是实验心理范式,即在实验中对各种心理特质或行为的特定的作业测定方式,这些实验范式的形成,都是由某项研究首先创立,由于其准确有效而为后来的研究所沿用,从而成为进行某种特质研究时取得量化数据的典型方式(范式)。

实验心理范式可以分为传统的实验心理范式与现代认知实验心理范式,采用新的实验仪器如眼动仪等而形成的获得变量数据的手段也列为这类范式。

第三类是认知神经科学范式,这种研究范式从20世纪后期开始出现,现在正逐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取向,它运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脑磁图、单细胞记录技术等手段,从神经机制的水平来获得数据材料,以证明有关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观点。

其中,第二类和第三类方法区别于第一类的“测评法”,是同属于实验法的技术范式。

实验法是目前心理科学乃至现代自然科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在科学方法中,实验法是公认的最严谨的方法,自然科学之所以进步,主要是依靠实验方法上的一再突破[5]。

因此,本文着重讨论实验法下的各种心理实验技术。

从国内外现行的各种实验研究技术的应用看,图1虚线框内的“认知实验心理范式”和“认知神经科学范式”两类实验技术范式最为流行、应用最为广泛,为区别于传统实验心理范式,我们将认知实验心理范式和认知神经科学范式统称为现代心理实验技术范式。

认知实验心理范式主要是指当代认知心理学各研究领域所采用的实验技术,其研究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6]。

认知心理学家是用信息论、控制论及计算机的概念理解和解释心理现象并构建心理过程的模型,他们将大脑视为一个黑匣子,很少考虑其理论的神经基础或者心理现象的脑机制[7]。

日常生活、临床经验和科学研究都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8-9]。

著名的认知神经科学家加扎尼加指出,如果不研究大脑,我们根本无法真正揭示心理活动到底是怎样进行的[10]。

认知神经科学范式恰恰弥补了认知实验心理范式研究中的缺陷和诸多不足。

认知神经科学把心理与大脑的统一理解作为自己的目标,强调心理活动是大脑的功能这个简单的真理[11],并以心理的物质基础——大脑,为研究本源,探讨心理和行为的脑机制。

三、现代心理实验技术与应用(一)认知实验心理范式认知实验心理范式主要指建立在现代信息加工观点之上的实验技术范式。

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于复杂的实验设计,通过反应时和正确率等较简单的指标,实现对人类心理与行为内部机制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各实验室应用比较广泛的认知实验技术主要包括行为实验技术、眼动实验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三大类。

1. 行为实验技术信息加工心理学主张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和计算机工作原理对人类行为进行准确的描述,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有关认知过程的心理学理论。

但在实际的研究中,信息加工心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并不是计算机模拟法,而是以信息加工思想为指导的认知行为实验法,我们常称之为认知行为实验技术或行为实验技术。

目前,此类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心理实验材料的编辑与制作、实验参数控制、实验过程与实验设计控制、被试信息与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初步处理等的全过程,既可以使心理实验标准化,同时也尽可能避免各种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额外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

除计算机硬件本身的技术外,全球通用的标准化心理实验生成系统也越来越多地面诸于世,如E-Prime、Inquist、D-Master、SuperLab、Presentation,等等。

这些标准化的软件,使心理实验的误差最小化,也使心理学实验重复验证的差异最小化[4,12]。

2. 眼动实验技术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探究人的许多心理活动的规律。

因此对于“人是如何看事物”的科学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

关于这一点,对于眼睛的运动(即眼动)的研究被认为是视觉信息加工研究中最有效的手段。

由此,眼动研究技术应运而生,精密地测量眼动规律的各种仪器即眼动仪也相继问世,为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工具。

眼动研究是通过眼动仪记录被试在完成心理任务时眼球运动的信息来研究相关的心理活动及规律。

如通过记录被试的注视时间与频率、眼跳次数与角度、回扫次数、兴趣区(AOI)、眼球运动轨迹等客观指标,探索人的心理现象和活动规律。

眼动在心理学研究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阅读心理、图形认知、广告心理和交通心理等方面。

眼动在应用领域的研究也很成熟,如工效学、广告学、航空、医学和体育等都有诸多的应用研究[13,14]。

3.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是指用计算机生成一种特殊环境,人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特殊装置将自己“投射”到这个环境中,并操作、控制环境,实现特殊的目的,即人是这种环境的主宰。

从本质上来说,虚拟现实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用户接口,它通过给用户同时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直观而又自然的实时感知交互手段,最大程度地方便用户操作。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系统由虚拟环境,以高性能计算机为核心的虚拟环境处理器,以头盔显示器为核心的视觉系统,以语音识别、声音合成与声音定位为核心的听觉系统,以方位跟踪器、数据手套和数据衣为主体的身体方位姿态跟踪设备,以及味觉、嗅觉、触觉与力觉反馈系统等功能单元构成。

其主要设备有BOOM可移动式显示器、数据手套、TELETACT手套、数据衣等。

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如美国心理学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成功治疗恐高症和恐物症;英国科学家目前也正利用此项技术研究一种普遍的心理疾病——妄想症。

在军事训练方面,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部队训练所需的“人工合成作战环境”,使参训者能体会到视觉、听觉、触觉等人体全部感觉的作用。

运用战争“预实践”开展心理训练,具有传统理论教育、心理疏导、实装模拟、实兵演习等心理训练模式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

(二)认知神经科学范式认知神经科学被视为21世纪的领头学科,同时也是代表当前科学心理学最先进研究理念和最高研究水平的一种研究范式。

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研究人脑高级功能的学科,其研究目的在于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它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策略,从大脑的工作方式入手来研究认知,并通过各种无创伤的研究技术手段,直接观察大脑及其加工过程[15]。

目前,认知神经科学常用的研究技术主要可分成脑成像技术和脑损伤技术两大类。

脑成像技术中以fMRI、ERP、MEG、PET、NIRS五大技术最受欢迎和重视。

脑损伤技术主要是通过虚拟脑损伤的方法来实现,但这种脑损伤是暂时的、可逆的,目前主要通过TMS技术来实现。

1.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技术是通过一定的刺激使大脑皮层各功能区在磁共振设备上成像的方法,它结合了功能、影像和解剖三方面的因素,是一种在活体人脑定位各功能区的有效方法。

fMRI的成像原理是脑的神经活动中血红蛋白的动力学反应。

当神经活动增加时局部的血流量增加,引起局部的脱氧血红蛋白浓度下降。

脱氧血红蛋白是顺磁性物质,产生局部梯度磁场,使脑激活区信号相对升高,通过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到的图像上可见到激活脑区的信号强度增加,从而获得激活脑区的功能成像图。

fMRI具有诸多优势,如无创伤性、无放射性、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重复操作等,因此,fMRI作为脑功能成像的首选方法已被较广泛地应用。

fMRI在视觉、听觉、嗅觉、语言及认知功能、情绪活动、躯体运动功能、躯体感觉功能等方面都有诸多的研究和应用[16]。

2.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PET的依据是一些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分子(如含18F的脱氧葡萄糖FDG)能正常地参加脑细胞的新陈代谢。

这些同位素发射正电子,正电子不稳定,易与负电子撞击而湮灭,所生能量以双向γ射线方式释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