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敛止血药(18. 止血药)
中药 止血药
中药11-止血药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本类药虽性味各异,但均能止血,并分别兼能清热凉血、化瘀、收涩及散寒温经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1、凉血止血药:味或苦或甘而性均寒凉,能清血分之热而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过量滥用有留瘀之害。
2、化瘀止血药:性味虽各异,但却均能消散瘀血而止血,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有止血不留瘀之长,为治出血之佳品。
3、收敛止血药:味多涩,或质黏,或为炭类,性多平,或凉而不甚寒,虽善收涩止血,但有留瘀恋邪之弊,主治出血而无瘀滞者,若有瘀血或邪实者慎用。
4、温经止血药:性温热,能温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功善温经止血,主治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大蓟菊科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苦,凉。
归心、肝经。
本品甘苦性凉,入心、肝经。
既善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又能散瘀解毒而消痈肿,为治痈肿疮毒所常用。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1、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尿血。
2、热毒痈肿。
大蓟配小蓟:两药均性凉,工轻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则药力更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小蓟菊科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苦,凉。
归心、肝经。
本品功似大蓟而力稍弱,亦为治血热及热毒疮肿所常用;兼能利尿,最善治尿血、血淋。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1、血热尿血、血淋、咯血、衄血、吐血及崩漏。
2、热毒痈肿。
地榆蔷薇科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
苦、酸,微寒。
归肝、胃、大肠经。
本品苦寒泄降,味酸收敛,作用偏于下焦。
既善泄热凉血、收敛止血,治血热妄行,特别是下焦出血;又能泻火解毒、敛疮,治烫伤及疮疡。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1、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及月经过多。
2、烫伤,湿疹,皮肤溃烂,疮疡肿毒。
地榆配槐角:地榆微寒,善清下焦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槐解微寒,善清大肠之火而凉血止血。
止血药有哪些 止血药分类标准与方法
止血药有哪些止血药分类标准与方法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等不同作用。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止血药有哪些。
一、凉血止血1.大蓟:性凉,味甘、酸。
凉止止血,兼能散瘀消肿。
本品性凉,清热凉血以止血,味苦开泄以消肿散结,为血热出血及热毒疮疡之要药。
2.地榆:性微寒,味酸、苦。
清下焦血热。
解毒敛疮。
为治大小便出血、血痢及崩漏的要药。
亦为治疗烫伤之佳品。
因有酸涩之性,故兼有止泻作用。
3.侧柏叶:性微寒,味苦、涩。
益阴,凉血,止血,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
血证初起不可用此药过早,以免发生留瘀的弊害。
此外,入肺经,又能祛痰止咳。
用于血热妄行,咳血吐血,衄血溺血,便血血崩,肺热咳嗽,咳血、痰稠难出。
4.白茅根:性寒,味甘。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本品味甘而不腻胃,性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阴津,是常用的清热止血药。
用于血热妄行所导致的出血证及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证。
二、化瘀止血药1.三七:性温,味甘、微苦。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三七既善止血,义善化瘀血。
用于各种瘀血证及出血性疾病,为血瘀出血及瘀血诸痛2.茜草:性微寒,味苦、微酸。
生用能行血活血,消瘀通经;炒炭用可以止血。
本品苦以开泄,性寒清热,专行血分,功能凉血止血;炒用又善化瘀止血。
适用于多种出血,兼有瘀热者更良。
3.蒲黄:性平,味甘,微辛。
生用性滑有活血祛瘀、止血、利尿的作用;炒用性涩,有止血作用。
本品行血止血而无留瘀之弊,且甘平不峻,故可用于多种出血证。
4.五灵脂:性温,味甘。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之功。
因本品甘温气浊,专人肝经血分,尤善止痛,故凡瘀ⅱll内阻所导致的心腹胁肋诸痛,以及疝痛、痛经、经闭、产后腹痛等症,皆有良效。
取其化瘀止血之功,常用于瘀血所导致的崩漏下血、便血等证。
炒炭用也可以止血。
三、收敛止血药1.白及:性微寒,味苦、甘、涩。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并有补肺、收敛的作用。
白及味涩质黏,功专收涩,善于收敛止血,以善止肺胃出血见长。
第十八章 中药 止血药
侧柏叶 《名医别录》
• • • • • 【应用】 1.血热出血证。 2.肺热咳嗽。 3.脱发、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煎服,10~ 15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 炭用,化痰止咳宜生用。
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
•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 E. Hubb.的 根茎。全国各地均有 产,但以华北地区较多。 春、秋二季采挖,除 去须根及膜质叶鞘, 洗净,晒干,切段生 用。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教学内容】
• 掌握:小蓟、地榆 • 熟悉:大蓟、槐花、 白茅根、侧柏叶 • 了解:苎麻根
概述
• 性能特点: 药性寒凉,味多甘苦, 入血分,具有清泄血分 之热而止血的作用。
• 适应证:适用于血热妄 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概述
• 配伍: • 1.在治疗血热出血病证时,常 需配清热凉血药物同用。 • 2.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宜配化 瘀止血药,或配伍少量的化瘀 行气之品。 • 3.急性出血较甚者,可配伍收 敛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之效。 •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均为寒凉 之品,原则上不宜用于虚寒性 出血。又因其寒凉易于凉遏留 瘀,故不宜过量久服。
概述
• 使用注意: • 1. “止血不留瘀” 。凉血 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 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 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 宜单独使用。 • 2. 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 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 挽救气脱危侯。 • 3.止血药多炒炭用。炒炭 后其性变苦、涩,可增强 止血之效;但有些仍以生 品或鲜用为佳。
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
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
• 【性能】甘,寒。归肺、 胃、膀胱经。 •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 利尿,清肺胃热。 • 【应用】 • 1.血热出血证。 • 2.水肿、热淋、黄疸。 • 3.胃热呕吐、肺热咳喘。
止血药:凉血、收敛、化瘀、温经等止血药(优选内容)
③血痢:与铁苋菜、凤尾草配伍,对治久 痢不愈有良好效果。
严选内容
返回
河
中
北 农
药
业 大
仙
学 动
鹤
物 科
技
草
学 院
简
史 万
介
玉
严选内容
3.棕榈
(1).药物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干燥叶柄。
严选内容
3.棕榈
棕榈 炭
严选内容
3.棕榈
(2)功效:
(1).药物来源:
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 金乌贼的干燥内壳。
严选内容
5.乌贼骨(海螵蛸)
个 子
饮 片
严选,微温。入肝、脾、肾经。
(3)功效主治:
收涩、止血、敛疮,主治各种血证和 疮疡。
严选内容
返回
(三)化瘀止血药
1.三七 2.血竭 3.蒲黄
严选内容
1.三七(参三七)
(1).药物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 的干燥根 。
严选内容
1.三七(参三七)
严选内容
1.三七
(2)功效: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3)主治与配伍:
主治各种血症和跌打损伤。用于治便血、 衄血也可与花蕊石、血余炭配伍。治跌打 损伤,eg三七片。
严选内容
返回
2.血竭(血力、麒麟竭)
(1).药物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及同属植物的果实及 干燥树脂 。
地
动 物
科
榆
技 学
简
院 史
介
万 玉
严选内容
4.槐花
(1).药物来源:
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 蕾。
收敛止血药
1.概念:收敛止血—指以性涩质黏的药物,收敛固 涩而止血,用治多种出血证的方法。 2.特点:本类药大多味涩,或为炭类,或质黏,具 有收敛止血作用,广泛用于各种无瘀滞的 出血证。(部分药物还有解毒敛疮、止泻 止痢作用。) 3.注意:多味涩,其性收敛,易留瘀恋邪,应用当 以出血而无瘀者为宜,若有瘀血及实邪 者,当慎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人丸散,每次2~5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①外感咯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 热者慎服。 ②反乌头。
仙 鹤 草 《滇南本草》
Hairy Vein A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地上部分。主产浙江、江苏、湖北 等地。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气微,味 微苦涩,以梗紫红色、枝嫩、叶完整者为佳。 生用或炒炭用。
【性能】苦、涩,平。归肺、肝、脾经。 【功效】收敛止血,补虚,止痢,杀虫。
【应用】 1.多种出血证 用于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 崩漏等出血证。 2.腹泻,痢疾 涩肠止泻止痢,治久泻久痢单用即效。 3.脱力劳伤 有补虚强壮作用。 4.疟疾,滴虫性阴道炎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量可用至30~60g。 外用适量。
白 及 《神农本草经》
Bletilla Tuder
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iata(Thunb.) Reichb.f.的块茎。主产于贵州、四川、湖 南、湖北、河南、浙江等地。夏、秋二季采挖。 无臭,味苦,嚼之有粘性。以根茎肥厚、色白 明亮、个大坚实、无须根者为佳。生用。
【性能】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应用】 1.出血证 多用于肺、胃出血证。 2.疮疡肿毒,烫伤及肛裂、手足皲裂
(各)18 止血药
• 功用: 1、化瘀止血:止血不留瘀,活血不妄行,药效卓 著,为血证良药。 - 体内各部位出血证及外伤出血均可选用。 尤宜于瘀滞出血证。 - 单用或配伍花蕊石、血余炭 2、活血定痛:活血化瘀而有良好的消肿止痛作用 -善治跌打损伤、瘀滞疼痛、胸痹心痛 配合活血、理气药同用
用量用法:研末用,1~1.5g
3、便血、崩漏者,可适当配伍升举之品; 吐血、衄血者则可配降气之品。 4、止血药大多炒炭后,增强了止血的作用,
部分药物以生用或鲜用为佳。
5、止血不留瘀,是使用止血药必须注意的。
凉血止血药
18-1-A 大蓟、小蓟
• 药性苦甘凉,归心、肝经。 均可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用于血热妄行之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 尿血、崩漏。 • 大蓟:尤多用于咯血、吐血、崩漏, 散瘀解毒消痈力强,疮痈肿毒多用。 现代临床对治疗肝炎、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 小蓟:兼可利尿,尤善治尿血、血淋, 现代临床可用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及高血压。
槐花:
尤善清大肠之火,多用于便血痔血。 又能清肝火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及高血压
属肝火偏旺者。
用法:槐花炭、生槐花
18-1-C 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
• 均为常用的凉血止血药 • 侧柏叶: 凉血止血兼酸涩收敛之功,止血作用好,为治 各部位出血证的要药,尤以血热者为宜。 尚可化痰止咳,用治肺热咳嗽。 可生发乌发,外用可治脱发。 现代临床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气管炎、 百日咳。
花蕊石:多用治吐血咳血,外用亦可治外伤出血
生用打碎先煎,煅研末服。
收敛止血药
18-3-A 白及
药用部分:块茎
• 性味归经: 苦、甘、涩,寒。 归肺、胃、肝经。
• 功用: 1、收敛止血: 质粘性涩,止血力佳,治诸内外出血,与三七同用 尤善治肺胃出血。 配枇杷叶治咳血;配阿胶、藕节等治咯血; 配乌贼骨治呕血;配煅石膏研末外敷治外伤出血。 现代临床以本品治上消化道出血及肺结核空洞出血。 2、消肿生肌 ——疮疡初起(消肿散结)-银花、皂角刺、天花粉 ——疮疡已溃久不收口、烫伤、手足皲裂、肛裂 • 用量用法: • 使用注意:反乌头
18.2 化瘀止血药(18. 止血药)
第二节化瘀止血药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
能消散瘀血而止血,适用于因瘀血内阻而血不循经之出血证。
此种出血,瘀血不去则血不归经而出血不止。
然本类药物,随证配伍也可用于其他各种内外出血证,且有止血而不留瘀的优点。
除用于出血证外,大多还可用于跌打损伤、经闭及瘀滞心腹疼痛等。
三七《本草纲目》为五加料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
主产于云南、广西。
多为栽培品。
秋季开花前采挖,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
归肝、胃经。
[功效]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应用]1.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证,尤以有瘀者为宜,本品既能止血,又能散瘀,药效卓著,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特点,诚为血证良药。
单味内服外用即可奏效。
以治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等;亦可配花蕊石、血余炭同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化血丹。
2.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
本品能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伤科要药。
可单味内服或外敷,或配活血行气药同用。
此外,近年来以其化瘀之功,用治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后遗症等,均有较好疗效;还可用于血瘀型慢性肝炎。
又有以本品注射液肌注,并制成栓剂阴道用药来治疗子宫脱垂者。
[用法用量] 多研末服,每次1~1.5g,亦可入煎剂,3~10g,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备述1.《本草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晕、血痛、赤目痛肿、虎咬蛇伤诸病。
”《医学哀中参西录》:“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吐衄要药,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
”2.本品含三七皂甙、黄酮甙、槲皮素、槲皮甙、β-谷甾醇。
止血活性成分β-N-Z二酸酰基-L-α,β-二氨基丙酸。
有止血作用,能缩短家兔凝血时间;有显著抗凝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并使全血粘度下降;能增加麻醉动物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促进冠脉梗塞区侧枝循环的形成,增加心输出量并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有抗炎及镇痛、镇静作用。
止血药
凡能促进血液凝固,抑制体内外出血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一般具有收敛、化瘀、温经、凉血、清热、促进血液凝固的功效。
止血药有寒温之分,多入肝、肺、心、脾经。
根据止血的主要性能,可分为化瘀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温经止血。
药理作用:1、收缩局部血管2、促进凝血因子生成。
3、提高血小板活性4、抗纤维化蛋白溶解。
三七
药理作用:1、止血2、抗血栓:有促凝和抗凝双重作用3、促进造血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抗心肌缺血【2】抗心律失常【3】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4】扩张血管,降低血压5、抗脑缺血6、抗炎、7、保肝8、抗肿瘤9、对神经系统的作用【1】镇静【2】镇痛【3】益智10、对物质代谢的影响【1】对糖代谢的影响,【2】促进蛋白质和核酸代谢合成【3】降低血脂1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12、其他作用,【1】延缓衰老,抗氧化【2】抗肾损伤。
综上,三七的止血作用、抗血栓作用、促进造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脑缺血的作用、抗炎作用是其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主要药理学依据
现代应用:各种组织出血病症;冠心病;脑血栓;外伤肿痛;高胆固醇血症;肝炎。
药理作用:1、止血2、抗血小板聚集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2】抗心肌缺血【3】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4、抗炎5、其他作用,【1】对子宫及妊娠的影响:兴奋子宫,引产【2】抗肾损伤,另,促进骨折愈合,抗疲劳。
综上,
现代应用:冠心病;高脂血症
白及
药理作用:1、止血2、保护黏膜,胃、十二指肠3、促进伤口愈合4、抗菌作用
现代应用:上消化道出血;肛裂;口腔黏膜病变。
止血药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性味归经】 功效应用】 【功效应用】 1.化瘀止血:人体各种内外出血证。 化瘀止血: 化瘀止血 本品止血作用甚佳,又能化瘀生新,具有止血 不留瘀之特长,故尤适用于出血兼瘀滞者。 2.消肿止痛:跌打损伤,淤血肿痛。 消肿止痛: 消肿止痛 本品对跌打损伤,或筋断骨折,瘀血肿痛等症,为 首选之药。为伤科要药。 可单味应用,以三七为末,黄酒或白开水送服。 若皮破者,亦可用三七粉敷之。 现代临床用治冠心病心绞痛,胃脘疼痛均有较好疗 效。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 性味归经】 功效应用】 【功效应用】 1.凉血止血: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 .凉血止血: 尤治下焦血热之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 2.解毒敛疮:疮疡肿毒、烫伤、湿疹、皮肤溃 .解毒敛疮: 烂等。 烫伤:生地榆研末,麻油调敷。为治烫伤之要药。 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 对于大面积烧烫伤患者,不宜使用地 榆制剂外涂,防止它所含的水解性鞣质被身体大量 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五.使用注意 使用凉血止血和收敛止血药时,应注意有无瘀血, 如瘀血未尽,应酌加活血化瘀药,以免有留瘀之弊。 六.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多数止血药物分别具有局部血 管收缩,缩短凝血时间;改善血管壁功能,增加毛 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纤 维蛋白溶酶的活性等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通过增 强体内凝血因素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以促进出血部 位的血液凝固,而达到止血目的。部分药物还能增 加血小板。个别药物分别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 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或抗疟、 抗癌作用;或止咳、平喘等作用。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一、药性特点 本类药物药性甘苦寒凉主入血分,能清血分 之热而止血。 二、作用及适应证 适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在临床上出血病 证以血热者居多,所以在止血药中,凉血止 血药数量最多,应用也最广。
止血药.
茜草
【药材性状】
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 细不等的根。根呈圆柱形, 略弯曲,长10~25cm,直径 0.2~lcm;表面红棕色或暗 棕色,具细纵皱纹及少数细 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 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 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 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无 臭,味微苦,久嚼刺舌。
茜草
【饮片性状】 为不规则的短段。 外皮红棕色或暗 棕色,外皮脱落 处呈黄红色。切 面皮部紫红色, 木部粉红色,有 多数散在的小孔。 无臭,味微苦, 久嚼刺舌。
藕 节
为短圆柱形,中部稍膨 大。外表面灰黄色至 灰棕色,有残存的须 根及须根痕,偶见暗 红棕色的鳞叶残基。 两端有残留的藕,表 面皱缩有纵纹。断面 有多数类圆形的孔。 质硬。气微,味微甘、 涩。
藕 节
【性味归经】平;甘、涩;归心、 肝、胃经 【功能主治】止血,消瘀。 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 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0 ~ 30g ; (鲜用捣汁冲60g);或入散剂。
白及
【饮片性状】 为不规则的薄片。表 面类白色,角质样。 质硬而脆。无臭, 味苦,嚼之有粘性。
白及
【性味归经】寒;苦、甘、涩;归肺、胃、肝 经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 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 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2g;研末,每 次1.5~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 末撒或调涂。 【禁忌】外感及内热壅盛者禁服,不宜与乌头 类药材同用。
侧柏叶
为不规则多节枝叶片, 小枝扁平。叶细小鳞 片状,交互对生,贴 伏于枝上,深绿色或 黄绿色。质脆,易折归经:微寒;苦、涩;归肺、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 咯血,便血,蹦漏下血,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中药第十八章-止血药+第十九章-活血药
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应用】
1、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尤宜尿血、血淋证。
2、利尿通淋——水肿,热淋、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小蓟 大蓟 地榆
槐花 侧柏叶 白茅根
同 治
之功 药性
血,寒
热出 血 之
凉 ,均 有 凉
证。
血 止
• 《孟子》“求三年之艾也。”
• 《别录》谓之“医草。”
• 《埠雅》谓之“灸草。”
• 《纲目》“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日下重之 ,谓之蕲艾。”茎叶类蒿,故名艾蒿;干后色黄 ,又名黄草;五月艾,乃由采收时月得名。
• 《本草图经》“茎类蒿而叶背白,以苗短者为佳 ,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暴干,经陈久方可 用。”
用注意。 3、理解活血药的作用机理。 4、掌握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 5、了解入药部分。
【授课重点】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 【授课难点】主治病证。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
一、本类药物的特点 1、药性:大多味涩,或为炭类、或质粘。 2、功效:收敛止血。 3、主治:广泛用于各种出血证。
二、分述
白及
讲授内容
6、清热凉血药与凉血止血药均可用于血热出血证, 为什么不列入一类,而分为两类?
7、主要用于虚寒性出血的药物是哪些?艾叶在哪些 方面称之为要药?
中药学
第17讲
讲授内容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授课要求】 1、熟悉收敛止血药的特点和其作用机理。 2、熟悉活血化瘀药的含义、主治证、分类和使
【入药部分】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 【药 性】苦、甘、涩,寒。归肝经。 【功效应用】
十八反药歌
温里药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小茴香 高良姜 花椒 丁香 理气药 橘皮 青皮 枳实 木香 沉香 香附 川楝子 乌药 荔枝核 佛手 香橼 薤白 柿蒂
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槐花 凉血止血,清肝火。 侧柏叶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白茅根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苎麻根 凉血止血,安胎,解毒。 2. 化瘀止血药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蒲黄 化瘀止血,利尿。 3. 收敛止血药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 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 紫珠 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棕榈炭 收敛止血。 4. 温经止血药 炮姜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艾叶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活血化瘀药 1、活血止痛药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郁金 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 凉血。 姜黄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乳香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五灵脂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1. 活血调经药 丹参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 红花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桃仁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益母草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牛膝 活血通经, 补肝肾, 强筋骨, 利水通淋, 引火(血)下行。 鸡血藤 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2. 活血疗伤药 蟅虫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自然铜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苏木 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骨碎补 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马钱子 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血竭 活血疗伤,止血生肌。 3. 破血消癥药 莪术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棱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 破血逐瘀消癥。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一、引言止血药是一类具有止血功能的中药,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症状的治疗。
中药止血药可根据其药效特点进行不同的分类,本篇文档将对中药止血药的分类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状,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凉血止血药有槐花、侧柏叶、白茅根等。
这类药物通过清热凉血,使血液冷却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三、化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滞所致的出血症状,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化瘀止血药有三七、茜草、蒲黄等。
这类药物通过活血化瘀,促进血液流通,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四、收敛止血药收敛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内外出血症状,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收敛止血药有白及、仙鹤草、藕节等。
这类药物通过收敛作用,使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五、温经止血药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虚寒性出血症状,具有温经散寒、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温经止血药有艾叶、炮姜等。
这类药物通过温经散寒,使血液温润流动,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六、补虚止血药补虚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虚损性出血症状,具有补虚、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补虚止血药有人参、黄芪、阿胶等。
这类药物通过补充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七、茜草等药材茜草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凉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作用。
茜草中含有茜草素等成分,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缩短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作用。
同时,茜草还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利于瘀血的排出。
通过以上的分类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药止血药的多样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复杂性。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出血症状和病因而选择合适的止血药进行治疗。
同时,需遵循中药配伍原则,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收敛止血中药
收敛止血中药关于《收敛止血中药》,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血这类状况许多情况下全是不能够防止的,有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可能会由于创伤而造成人体内失血过多,因此在创伤的情况下最关键的要素便是先要活血,活血的中药材是有很多类型的,我们日常生活较为普遍的活血化淤的药品,有三七,马齿见,婆婆丁这些,全是经常可以看到的,那麼收敛性活血的中药材都有哪些呢?收敛性活血的中药有哪些收敛性止血药味多苦味,性多平凉,作用收敛性活血。
可以用治各种流血患者。
收敛性止血药性收涩,有留瘀恋邪之弊,当以流血无瘀者为好,如果有淤血和邪实者要慎之。
收敛性止血药有白及、白芨、紫珠、血余炭、藕节、檵木、刺猬皮等。
1、白及白及,中草药名称,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躁块茎。
每一年9~10月当叶茎凋谢时采收,去除根须,清洗,置开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风干,去除表皮,晒千。
收敛性活血,消肿拨毒。
用以咯血,呕血,创伤流血,疮疡疮毒,皮肤皲裂。
不适合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禄特科技同用。
2、紫珠紫珠,别名白棠子树、紫荆、紫珠草、止血草为马鞭草科、紫珠属枯叶灌木丛。
根或整株当药,收敛性活血;清热去火。
主呕血;咯血;衄血;便血;小便带血;牙龈流血;月经崩漏;皮肤紫癜;创伤流血;痈疽疮毒;蜈蚣咬伤;烧伤。
用以衄血,咯血,肠胃流血,子宫异常出血,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外敷治创伤流血,烧伤。
3、血余炭血余炭,中草药名称,为人正直发做成的炭化物。
取秀发,去除残渣,碱水清洗去油污,清水冲洗净,晾干,焖煅成炭,晾凉。
具备优良的活血、化淤、有利排尿。
功效,用以呕血,咯血,衄血,血淋,小便带血,便血,月经崩漏,创伤流血,小便不畅。
4、藕节藕节为藕联接一部分,含天门冬素、鞣质等,具备较高的功效与作用。
藕节和藕在茯苓功效、功能上大概类似,但藕节又偏重于活血作用。
中医学觉得藕节性温、味甘涩,药用价值能够减少流血時间,有活血散淤之效,治咯血、呕血、小便带血、便血、子宫异常出血等。
执业药药师收涩药口诀
执业药药师收涩药口诀一、收涩药总论收涩药是中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收敛固涩,以治疗各种滑脱病证为主的药物。
收涩药在临床应用广泛,对于治疗自汗盗汗、久咳不止、泻痢不止、遗精滑精、尿频尿急、崩漏带下等病证具有良好效果。
本章节将对收涩药进行全面的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类药物。
二、固表止汗药固表止汗药主要用于治疗体虚自汗、盗汗等病证。
这类药物多具有敛肺止汗、益气固表等作用,如麻黄根、浮小麦等。
在使用固表止汗药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配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敛肺止咳药敛肺止咳药主要用于治疗久咳不止等病证。
这类药物多具有敛肺止咳、益肺养阴等作用,如五味子、乌梅等。
在使用敛肺止咳药时,应注意避免与镇咳药等禁忌药物同用,以免影响药效。
四、涩肠止泻药涩肠止泻药主要用于治疗泻痢不止等病证。
这类药物多具有涩肠止泻、温中固脱等作用,如诃子、肉豆蔻等。
在使用涩肠止泻药时,应注意与祛湿药配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五、收敛止血药收敛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病证。
这类药物多具有收敛止血、凉血活血等作用,如白及、仙鹤草等。
在使用收敛止血药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配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六、固精缩尿止带药固精缩尿止带药主要用于治疗遗精滑精、尿频尿急、崩漏带下等病证。
这类药物多具有补肾固精、缩尿止带等作用,如山茱萸、覆盆子等。
在使用固精缩尿止带药时,应注意与补肾药配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七、酸敛药使用注意酸敛药是一类具有酸味收敛作用的药物,如乌梅、五味子等。
在使用酸敛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酸敛药不宜与辛散发汗药同用,以免影响药效;其次,酸敛药不宜与祛湿药同用,以免加重病情;最后,酸敛药不宜过量使用,以免引起肠胃不适等不良反应。
八、收涩药与禁忌药收涩药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特别注意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
例如,收涩药不宜与具有发散作用的解表药同用,以免影响药效;同时,收涩药也不宜与具有利尿作用的渗利药同用,以免降低药效。
陕中大中药学讲义18止血药
第十八章止血药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为主的药物,称止血药。
止血药均入血分,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本类药物以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肝二经者为多。
均具有止血作用。
因其药性有寒、温、散、敛之异,故本章药物的功效分别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别。
根据止血药的药性和功效不同,本章药物也相应的分为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四节。
止血药主要用治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出血之证,病因不同,病情有异,部位有别,因此,止血药物的应用,必须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进行相应的选择和必要的配伍,以期标本兼顾。
如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宜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出血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的药物;若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并配伍行气活血药;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经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药。
根据前贤“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的用药经验,故对于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病证,应适当配伍升举之品;而对于衄血、吐血等上部出血病证,可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止血不留瘀”,这是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的问题。
而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
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侯。
根据前人的用药经验,止血药多炒炭用。
一般而言,炒炭后其性变苦、涩,可增强止血之效,但并非所有的止血药均宜炒炭用,有些止血药炒炭后,止血作用并不增强,反而降低,故仍以生品或鲜用为佳。
因此,止血药是否炒炭用,应视具体药物而定,不可一概而论,总以提高疗效为原则。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止血药的止血作用机制广泛,能促进凝血因子生成,增加凝血因子浓度和活力,抑制抗凝血酶活性;增加血小板数目,增强血小板的功能;收缩局部血管或改善血管功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的生成,抑制纤溶;有的可通过广泛的物理化学因素促进止血。
第一节收敛止血药
第十七章止血药一、含义凡以直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均以止血为主要功效,能加速凝血的过程,缩短出血凝血时间,而直接制止出血。
因其兼有的作用不同,本章将止血药又分为收敛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及温经止血药四类。
二、功效与主治止血药均有止血功效,主要适用于各种内外出血病证,如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以及外伤出血等。
一般而言,咳血、咯血、鼻衄,多为肺络损伤,亦与肝火犯肺或虚火上炎有关;吐血多为胃络损伤,可与肝木犯胃有关;便血多发生于胃与大肠;尿血多责之于膀胱;崩漏则因肝肾阴虚、肝火内盛,或脾失统摄引起,再结合其出血的色质辨证,可分别其脏腑和寒热虚实,进行合理治疗。
三、性能特点本类药物性味,以止血作用而论,均可标以酸、涩。
因出血证是血液离经外溢,此类药可防止其血液的离经外泄,具收敛向内的作用。
在药性及味的标上,多因其兼有功效的不同而互异,如凉血止血药药性属苦寒;而化瘀止血、温经止血药则性多辛温;收敛止血药平性居多。
因血液外溢皆是肝不藏血,亦与心主血脉相关,故均主要归肝、心二经。
具体药物的归经还可根据其止血部位的不同而互有差异。
四、配伍应用止血药的应用应考虑以下两方面:其一,根据辨证用药的要求,从消除出血的病因与病理出发,选用药性功能相宜的止血药。
如热证出血,宜选用凉血止血药,使止血的同时,又能消除血热;瘀滞出血,或出血而兼瘀滞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使止血的同时,又能消除瘀滞,, 其二,按照出血的部位,选用对不同部位出血具有专能的药物。
外伤出血,或病情单纯的轻度出血,可以单味止血药治疗。
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单味药难以兼顾病因与病机、主证与兼证。
因此止血药亦多配伍使用,如火热亢盛,迫血妄行者,多配伍清热泻火及清热凉血之品;若阴虚火旺而出血者,宜配滋阴降火潜阳之品;若瘀滞出血,宜配入活血祛瘀药;若属虚寒性出血,常配以温里药及助阳药;若属气虚出血,又常与补气药同用。
中药“收敛止血药”——血余炭
中药“收敛止血药”——血余炭
本品为人发制成的炭化物。
取头发,除去杂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焖煅成炭,放凉。
本品有焦发气,味苦。
以体轻、色黑、光亮者为佳。
一、药性和功效
本品性味苦,平。
归肝、胃经。
具有收敛止血,化瘀,利尿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
外用适量。
二、歌括
《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人之头发,补阴甚捷,吐衄血晕,风惊痫热。
三、临床应用
1.吐血,咳血,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发乃血之余,善入血分,并以炭入药,故有收敛止血之功,且能化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可用于各种出血之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可。
可单用本品,温水调服;亦可外用,掺敷出血部位,如治鼻衄,可直接吹入鼻中。
治咳血、吐血,常与花蕊石、三七等同用,如化血丹(《医学衷中参西录》)。
治血淋,常以之配伍蒲黄、生地黄、甘草。
若治便血,可与地榆、槐花等同用。
用治崩漏,可单用本品,或与艾叶、藕节等同用。
2.小便不利
本品苦降下行,能化瘀利窍、通利水道,故可用治小便不利,常与滑石、白鱼同用,如滑石白鱼散(《金匮要略》)。
四、现代药理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优角蛋白、胱氨酸、脂肪,还含有黑色素。
2.药理作用
本品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血浆复钙时间,血余炭煎剂对金黄色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1.5~3g。
备述
《本经》:“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
《证类本草》引孟诜:“烧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藕 节 《药性论》
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莲根茎的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等地。秋冬挖藕时,切下节部,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 甘、涩,平。归心、肝、胃经。
[功效] 收敛止血。
[应用] 用于各种出血,如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等。本品味涩,能收敛止血,又少兼化瘀作用。对吐血、咯血尤为多用。鲜品性凉,血分有热者宜;炒炭则性平而涩,收敛止血作用更著。但本品药力单薄,常为他药之佐,入复方中用之。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对食道静脉出血,肠胃溃疡出血,鼻出血,创伤出血,肺出血以及拔牙出血,均有良效。”
2.本品含黄酮类,缩合鞣质,尚含中性树脂、糖类,羟基化合物及镁、钙、铁等。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使血小板增加,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元时间缩短,对纤溶系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使蛙肠系膜血管收缩。叶及花、根、皮、茎均有广谱抗菌作用而以叶的作用较好。
[使用注意] 反乌头。
备述
1.《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
《本草汇言》:“臼及,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此药极粘腻,性极收涩,味苦气寒,善入肺经。凡肺叶破损,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坚敛肺脏,封填破损。痈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洁,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
棕 榈 炭 《本草拾遗》
为棕榈科带绿植物棕榈的叶柄。主产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各地。采棕时割取旧时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纤维状棕毛,晒干,切成小片,以陈久者为佳,煅炭用。
[性味归经] 苦、涩,平。归肝、肺、大肠经。
[功效] 收敛止血。
[应用] 用于多种出血证,如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尿血等,尤多用于崩漏,以无瘀滞者为宜。本品苦涩,能收涩止血。治妇人崩漏,可单味用之,如《妇人良方》,亦常配血余炭,侧柏叶等同用。若属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则配小蓟,山栀等,如十灰散。若属虚实寒性出血,冲任不固之崩漏下血,则配炮姜、乌梅,如《证治准绳》方,临床亦常与黄芪、白术、乌贼骨等益气固崩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可用30~60g。外用适量。
备述
1.《滇南本草》:“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赤白带下,面寒腹痛,日久赤白血痢。”
《本草纲目拾遗》引葛祖方:“消宿食,散中满,下气,疗吐血各病,翻胃噎膈,疟疾,喉痹,闪挫,肠风下血,崩痢,食积,黄疸疔肿痈疽,肺痈,轧痈,痔肿。”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本类药物多涩,或为炭类,或质粘,故能收敛止血。其性多平,或凉而不寒,无论虚寒性出血或热性出血均可用之;然其性收涩,有留瘀恋邪之弊,当以出血无瘀者为宜,若有瘀血及邪实者,当慎之。
白 及 《本经》
为兰科多年生革本植物白及的块茎。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浙江等地。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无白心,除去外皮,晒干。切片生用。
2.本品含仙鹤草素、仙鹤草酚、仙鹤草内脂、仙鹤草醇、鞣质及挥发油、维生素c、K等。仙鹤草素早期报道有促凝血作用,近来报道有抗凝作用;有抗菌及抗阴道滴虫作用,对绦虫、蛔虫、血吸虫有杀灭作用,并有抗疟作用;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能调整心率,降低血糖等作用。
紫 珠 《本草拾遗》
2.用于烧烫伤及热毒疮疡。本品苦涩寒凉,有清热解毒敛疮之功。治烧烫伤,可煎液或粉末涂布创面。临床观察本品可控制创面液体外渗及加快愈合,减少感染;治热毒疮疡,可单用,亦可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研末服1.5~3g。外用适量。
备述
1.《本草拾遗》:“解诸毒物,痈肿,喉痹……蛇虫螫,狂犬毒,并煮汁服,亦煮汁洗疮肿,除血长肤。”
[性味归经] 苦、涩,平。归肺、肝、脾经。
[功效] 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
[应用]
1.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本品味涩收敛而性平,具有收敛止血作用,无论属热属寒均可用之。血热者,配凉血止血药同用;虚寒性出血者,配补气摄血、温经止血药同用。
[性味归经] 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
[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应用]
1.用于内外诸出血证。如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及外伤出血。本品质粘而涩,为收敛止血要药。止血作用佳。治诸内出血,可单味研末,糯米汤调服,如验方独圣散;临床常与三七粉同用,则既可加强止血作用,又不致瘀血留滞。治肺络受损之咯血,若肺阴不足者,配枇杷叶,阿胶等,如《证治要诀》白及枇杷丸;若肺气不足者,配人参、黄芪等益气摄血。治胃出血之吐血、便血,常配乌贼骨,即乌及散。现代临床以本品治上消化道出血及肺结核空洞出血。不仅有良好的止血作用,而且对促进溃疡愈合,结核病灶的吸收,空洞闭合,痰菌转阴等,均有效。治外伤出血,可研末外掺。
2.用于泻痢。本品既能收涩止泻止血,又能消积止痢补虚健脾,故对血痢及久病泻痢,小儿疳积尤宜。可单用或随证配伍他药同用。
3.用于脱力劳伤,神倦乏力,面色萎黄之证,本品有补虚,强壮之功,可配大枣同用。
此外,本品还用于疮疔痈肿,有解毒消肿之功。近年来还用于滴虫性阴道炎,有杀虫止痒之功,又用治癌肿及全血细胞减少等。
[用法用量] 煎服,6~10g;研末服1.5~3g。
备述
1.《别录》:“主咳嗽,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儿惊痫,止血,鼻衄烧之吹内立巳。”
《日华子本草》:“止血闷血运,金疮伤风、血痢。”
2.本品含炭素,胱胺酸及脂类。灰分中含钙、钠、钾、锌、铜、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能缩短出凝血时间及血浆复钙时间。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备述
1.《药性论》:“捣汁,主吐血不止。”
《本草纲目》:“能止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崩漏。”
2.本品主含鞣质,天门冬素,淀粉等。能缩短出凝血时间。
刺 猬 皮 《本经》
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皮。主产于河北、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全年可捕捉。将皮剥下,阴干。切片炒用。
为马鞭草科小灌木植物紫珠或杜虹花等的叶。前者分布于陕西及河南南部至长江以南各省;后者分布于东南沿海各省。夏、秋季采集,晒干。生用或研末用。
[性味归经] 苦、涩,凉。归肝、肺、胃经。
[功效] 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应用]
1.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诸证。尤以血热者为宜。本品味涩而苦凉,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凉血止血,对肺胃之出血证尤为多用。可单用亦可配其他止血药同用。治外伤出血,可单味研粉撒,或浸剂以纱布浸湿覆盖压迫出血部位,既可止血,又有解毒消肿之功。
2.用于痈肿,烫伤及手足皲裂,肛裂等。本品能消肿生肌。治疮疡痈肿,初起者可消肿散结,常配银花,皂角刺、天花粉等,如《外科正宗》内消散;若痈肿已溃,久不收口者,可生肌敛疮,常研末外用。治烫伤,可配虎杖制成药膜外用,能消炎止痛,生肌结痂。治手足皲裂,肛裂,可研末麻油调涂,能促使裂口愈合。
[用法用量] 煎服,3~l0g;散剂,每次2~5g。外用适量。
[性味归经] 苦、平。归胃、大肠、肾经。
[功效] 收敛止血,固精缩尿,化瘀止痛。
[应用]
1.用于便血、痔血等出血证。本品归胃肠经,性收涩,善治下消化道出血。治肠风下血,配木贼草同用,如《杨氏家藏方》猬皮散;治痔漏下血,配槐角等同用,如《寿世保元》猬皮丸。
2.用于遗精、遗尿等。本品收涩入肾而固下焦,可单用研末服,亦可配益智仁、龙骨等同用。
此外,还可用于久泻久痢,妇人带下等证,亦取其收涩之功。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1~1.5g。
[使用注意] 瘀滞之出血忌用。
备述
1.《本草衍义》:“烧为黑灰,治妇人血露及吐血。”
《本草纲目》:“若失血去多,瘀滞已尽者,用之切当,所谓涩可去脱也。与乱发同用更良,年久败棕入药尤妙。”
2.本品含大量纤维素及鞣质。棕榈子粉的醇提取物能收缩小鼠子宫,并有一定凝血作用。
3.棕榈的子、根、花亦供药用。均有收敛止血作用。近年以棕榈子醇提取物制成的止血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慢性宫颈炎、人工流产、上环后等出血,均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血 余 炭 《本经》
为人发之加工品。收集人发,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焖锻成炭用。
[性味归经] 苦、涩,平。归肝、胃、膀胱经。
[功效] 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应用] 用于衄血、咯血、吐血、崩漏、便血、尿血、淋血等。血余炭有类似棕榈炭的收敛止血作用,又能散瘀,故不似棕榈之留瘀为患。常配其他止血药同用。治上部之吐衄,常配藕汁服之;治下部之崩漏下血,小便不通,则本品有化瘀利尿之功,常配滑石同用,如《金匮》滑石白鱼散。
2.本品含粘液质56.75%~60.15%,其中有多种聚糖,还含挥发油、淀粉。有缩短凝血时间及抑制纤溶作用,具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此与所含粘液质有关,能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体外试验对结核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仙 鹤 草 《木草图经》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的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