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止血药

一、含义

凡以直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均以止血为主要功效,能加速凝血的过程,缩短出血凝血时间,而直接制止出血。因其兼有的作用不同,本章将止血药又分为收敛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及温经止血药四类。

二、功效与主治

止血药均有止血功效,主要适用于各种内外出血病证,如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以及外伤出血等。

一般而言,咳血、咯血、鼻衄,多为肺络损伤,亦与肝火犯肺或虚火上炎有关;吐血多为胃络损伤,可与肝木犯胃有关;便血多发生于胃与大肠;尿血多责之于膀胱;崩漏则因肝肾阴虚、肝火内盛,或脾失统摄引起,再结合其出血的色质辨证,可分别其脏腑和寒热虚实,进行合理治疗。

三、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性味,以止血作用而论,均可标以酸、涩。因出血证是血液离经外溢,此类药可防止其血液的离经外泄,具收敛向内的作用。在药性及味的标上,多因其兼有功效的不同而互异,如凉血止血药药性属苦寒;而化瘀止血、温经止血药则性多辛温;收敛止血药平性居多。因血液外溢皆是肝不藏血,亦与心主血脉相关,故均主要归肝、心二经。具体药物的归经还可根据其止血部位的不同而互有差异。

四、配伍应用

止血药的应用应考虑以下两方面:其一,根据辨证用药的要求,从消除出血的病因与病理出发,选用药性功能相宜的止血药。如热证出血,宜选用凉血止血药,使止血的同时,又能消除血热;瘀滞出血,或出血而兼瘀滞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使止血的同时,又能消除瘀滞……其二,按照出血的部位,选用对不同部位出血具有专能的药物。外伤出血,或病情单纯的轻度出血,可以单味止血药治疗。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单味药难以兼顾病因与病机、主证与兼证。因此止血

药亦多配伍使用,如火热亢盛,迫血妄行者,多配伍清热泻火及清热凉血之品;若阴虚火旺而出血者,宜配滋阴降火潜阳之品;若瘀滞出血,宜配入活血祛瘀药;若属虚寒性出血,常配以温里药及助阳药;若属气虚出血,又常与补气药同用。

此外,前人在治疗出血证,使用止血药时,还非常重视止血药与调气药的配伍。一般来说,上部出血,宜配以降气药,所谓气降则血“无溢出上窍之患”;若下部出血,又常配升阳举陷之药,即所谓治下血久不愈者,“必兼升举”。

五、使用注意

1.前人的经验认为,止血药炒炭可以增强止血效果。《本草纲目》称:“烧炭诸黑药皆能止血”。但证诸临床,又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而言,多数药物炒炭可产生或增强止血效力,而寒凉性质的止血药炒炭,其寒凉之性减弱或消失,使其变为收敛止血药,适应范围扩大。然亦有部分药物以生品或鲜品入药,止血力更佳,并不宜炒炭入药。

2.应用止血药时还应注意止血而不使留瘀,尤其是收敛止血药、凉血止血药,易恋邪、凉遏而留瘀。故用止血药亦不可一味止涩或清泄,在大剂使用收敛止血药或凉血止血药时,可适当加入活血之品以止血不留瘀。

3.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单用止血药缓不济急,法当峻补元气,益气固脱以救其急。

本章学习指导

1.止血药的含义、分类及各类止血药的含义:

以直接制止体内外出血(即止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止血药一般分为收敛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和温经止血4类。其中,以直接止血为主要功效,且药性较平和而兼敛涩之性的药物,称为收敛止血药;能直接止血又兼清热凉血功效的药物,称为凉血止血药;能直接止血又兼温里散寒功效的药物,称为温经止血药;能直接止血又兼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称为化瘀止血药。

2.止血药的功效与主治:

止血药均有止血功效,主要适用于体内外的各种出血证,如咳血、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等。收敛止血药宜于出血而邪气不盛或无瘀滞之证;凉血止血药宜于血热妄行之证;化瘀止血药宜于瘀滞失血之证,亦可配伍用于血热妄行或其他失血证,可避免凉血止血或收敛止血而留瘀滞;温经止血药宜于虚寒性出血之证。

3.止血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

止血:是指药物促进血凝而直接制止体内外出血的作用。单纯的止血作用具有向内收敛的特点,实际上都是收敛止血。

凉血止血:是指药物既直接止血,又可通过兼有的清热凉血功效祛除热邪,以间接缓和

血热妄行的双重治疗作用。

化瘀止血:是指药物既直接止血,又可通过兼有的活血化瘀功效消散瘀滞,以间接缓和瘀滞而出血的双重治疗作用。

温经止血:是指药物既直接止血,又可通过兼有的温经散寒功效祛除里寒,以间接缓解虚寒性出血的双重治疗作用。

4.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止血药的寒热药性和药味因不同的分类而各有特点:收敛止血药药性较为平和,味多酸涩;凉血止血药偏于寒凉,味多为苦;温经止血药性偏于温;化瘀止血药或寒或温,其味均多有辛味。其归经以肝为主(出血可理解为肝不藏血),亦可入心经(心主血脉);有的又可依据某药最长于止血的部位而归其他脏腑,如善治肺胃出血的白及归肺胃经等。

5.止血药的配伍应用原则:

①使用止血药,应主要根据引起出血的原因或证性选择相宜的止血药并进行必要的配伍:如热盛者,配伍清热泻火药和清热凉血药;阴虚火旺者,配伍滋阴降火药;瘀血阻滞者,配伍活血化瘀药;证属虚寒者,配伍温里药或助阳药;属气虚不摄者,配伍补气药等。

②针对一些特殊症状进行必要配伍:如咳血者,当与止咳药同用;血淋涩痛者,当与利尿通淋药同用。

③重视与调气药配伍:上部出血,酌配降气之药,下部出血,酌配升举之药,有助于止血之效。

6.止血药的使用注意:

①注意根据不同的出血证,选用相应的止血药。如血热妄行选凉血止血药等。

②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止血药缓不济急,当峻补元气以救脱。

③正确对待炭药止血之说。一般而言,药物炒炭常可产生(如荆芥、血余)或增强(如槐花)止血作用;寒凉的止血药炒炭,可降低其偏性,以扩大适应证范围;但亦有炒炭后止血力降低,而当生用,或更宜使用鲜品者。

④注意止血不留瘀滞。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过用有留瘀之弊,不可过用。必要时可加入活血或温通之品,确保血止而不内留瘀血。

第一节收敛止血药

以止血为主要功效,并兼能收涩,且性较平和的药物,称为收敛止血药。

本类药物大多味涩。其性多平,或虽有微寒之性,但实无清热之功,可用于多种无明显邪气的失血证。然本类药物味涩收敛,易留瘀恋邪,故应用当以出血而无明显邪气和血瘀者为宜,且多与化瘀止血药或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属正气虚衰者,当配伍补虚药,以标本兼治。对于收敛性较强的收敛止血药,有瘀血及实邪者用之当慎。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 的全草。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采收。晒干,切段生用或炒炭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