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练习
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 4.6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 4.6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7b4594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f.png)
答案:A
解析:针对传统的玉米和大豆间套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农学家经过反复探索和 试验,提出了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因实践的需要而产生,①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认识具有上升性,而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和主体知识水平的限制强调 的是认识具有反复性,③④不选。
易错清零·突出应用性 易错点1 混淆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 训练1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 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 C.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D.人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 中“深化和发展”
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①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 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 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 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 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加以比较和对照
实践是认 识的目的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 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 才是认识的目的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表现
理解
区分点
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 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 互作用中才能实现;③直接经验和间接 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 的基础上“从无到有 ”
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 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 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浙江选考)2020版高中政治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精练(含解析)(必修4)
![(浙江选考)2020版高中政治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精练(含解析)(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3d99d019453610661ed9f4f6.png)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1.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 F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F )3.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 F )4.(2019·温州中学检测)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F )5.(2019·金华十校联考)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 F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6.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自觉选择性D.社会历史性答案:A7.(2019·金华调研)科学家利用“单倍体干细胞”技术,通过神奇的细胞“变性手术”,仅利用卵子就实现了哺乳动物的繁衍,打破了人们对自然界固有“必然性”的认知。
这表明( )①通过实践能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②通过实践能超越规律的限制③真理会在实践中不断被推翻④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
材料强调科学家通过实践,改变、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①④正确。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超越其限制,②不选。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而不是被推翻,③错误。
8.神舟十一号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它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
这说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③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B。
神舟十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①④正确。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f35f9b884a7302768f993928.png)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十分重要。
”以下对实践认识正确的是( )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②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错误。
答案:C2.3D打印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和新型材料的应用为标志,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破坏性”新技术,将使设计和制造更为简化:工厂里或许不再有生产线,模具可能退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蕴含的哲理不包括( )A.人们认识的深化能够促进事物发展B.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和改变事物C.发展的实质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D.科学实验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解析:3D打印技术是人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和改变事物。
经过科学实验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的产物,新技术能促进事物的发展,A、B、D三项说法正确;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C项错误,应选。
答案:C3.据英国每日电邮2014年3月19日报道,美国某研究机构发现,水星因炙热铁芯冷却效应,在40亿年间直径已减少大约14公里,比科学家们40年前的预想多了2倍。
这说明①预想与现实总是不一致的②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不可捉摸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客观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40亿年间水星的直径已减少大约14公里,比科学家们40年前的预想多了2倍,这说明人们一开始的预想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论证与发展,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③符合题意;水星的变化超出了科学家预想的范围说明事物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符合题意;人类的预想是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①观点错误;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②说法错误。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练习必修4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练习必修4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07bd25a6c30c2259019e45.png)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6·北京海淀期中]《元史》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
”可见,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雾霾。
现代科技则告诉我们,雾霾是一种因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
这说明( )A.认识主体不同必然导致对雾霾的认识存在差异B.人们对雾霾的正确认识提升了改造世界的能力C.“天神之怒”是雾霾在古人的头脑中自生的想法D.人们对自然想象的认识过程反映了实践的历史性答案 D解析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现代人们认为雾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这种认识的变化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出现的,体现了实践具有历史性的特点,D正确;A中“必然”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不是强调正确认识提升改造世界的能力,B排除;“天神之怒”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反映,而不是古人头脑自生的,C错误。
2.[2016·永州一模]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把“Impossible”变成“I'm possible!”。
这一说法的合理性在于(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想法不同世界就不同D.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答案 A解析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但这一转变必须强调“我能”,即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说明实践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A正确;B、D不符合题意;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说想法不同世界就不同,C错误。
3.[2016·洛阳统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从草药中发现新的抗疟药的过程中,“几乎把南方的老中医都采访遍了”。
这样做的依据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答案 D解析屠哟哟在研究过程中几乎把南方的老中医都采访遍了,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获得对事物正确的认识必须深入实践,D正确;A、B、C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高中政治第六章求索真理的历程专项测试同步训练3636
![高中政治第六章求索真理的历程专项测试同步训练3636](https://img.taocdn.com/s3/m/95b936472cc58bd63086bd57.png)
高中政治第六章求索真理的历程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2,“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社会的共识,但杨陵人认为这还不够,他们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并认为这是他们成功的经验。
这个经验体现了这样的哲学道理()①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②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③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④知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对于《红楼梦》,鲁迅早就说过:“单是命意,就因读音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说明()①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②意识能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③人的意识有能动作用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4,据《人民日报》报道,陕西省周至县两年前耗资上百万元在二曲镇丰村修建的喷灌工程由于脱离当地地块面积小等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百姓称之为“废品工程”.这件事说明(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B.农民不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C.脱离实际,主观不符合客观,是做不好工作的D.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5,“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和动机决定的。
”这一观点()A.指出意识在社会中的作用B.否认了社会生活的客观性C.是神创论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表现D.忽视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6,人处理自身同自然界的关系,首要的问题是()A.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B.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C.主观符合客观D.一切从实际出发7,辨析题: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精练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1)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精练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1)](https://img.taocdn.com/s3/m/5e5effa467ec102de2bd8991.png)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的讲座后,一些听众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差别。
”这句话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B.客观规律性C.主观能动性D.普遍有效性解析:实践不具有客观规律性和普遍有效性,B、D两项不选;实践高于理论认识,主要是因为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即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选A项;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2.(2013·汕头模拟)针对近期国内房地产市场显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从2012年7月下旬开始,国务院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专项督查体现了()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C.人们能在意识指导下自发地改造世界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解析:专项督查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这说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均与题意无关;人能够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C项表述错误。
答案:B3.(2013·山东卷)“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解析:解答该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中名言警句蕴含的哲学寓意:“想”要靠“做”来实现,要在实践中实现理想;其次,分析每一个选项中名言警句蕴含的哲理;最后,对号入座,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A项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B项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D项强调了理想的重要性,均与题意不符合;C项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符合题意。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42c285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5.png)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学案
班级:姓名:
一、围绕“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梳理第六课的知识思维导图。
(答在学案背面)
二、阅读“两山理论”材料,思考相关问题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中,对“两山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开始是片面追求发展,“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 。
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人们意识到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
但随之而来的“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等现象促使人们更深刻、更全面地思考这一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最终形成“两山理论”。
1、上述材料中哪些活动属于实践,有何特点?请一例说明。
2、结合材料,说明实践在“两山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起了怎样
的作用?(6分)
3、上述材料中认识有哪些?对于同一确定对象,为什么会有多个认识?也会有多个真理吗?
4、【课后完成】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设计一个问题、并组织答案,分值5—6分。
三、对于第六课的内容,你在自主复习中有什么疑问?。
浙江鸭高中政治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精练含解析必修
![浙江鸭高中政治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精练含解析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ba677a0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3.png)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1.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 F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F )3.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 F )4.(2019·温州中学检测)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F )5.(2019·金华十校联考)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 F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6.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自觉选择性D.社会历史性答案:A7.(2019·金华调研)科学家利用“单倍体干细胞”技术,通过神奇的细胞“变性手术”,仅利用卵子就实现了哺乳动物的繁衍,打破了人们对自然界固有“必然性”的认知。
这表明( )①通过实践能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②通过实践能超越规律的限制③真理会在实践中不断被推翻④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
材料强调科学家通过实践,改变、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①④正确。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超越其限制,②不选。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而不是被推翻,③错误。
8.神舟十一号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它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
这说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③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B。
神舟十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①④正确。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课一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课一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c32fbc61e009581b6bd9ebf1.png)
【状元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政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课一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过去,不少地方走的城镇化道路都是“规模扩张式”,城镇化以土地为重要抓手,靠的是投资和工业拉动。
表面上看,城镇规划范围扩大了,房屋道路建得更多了,但只看见物,却看不见人。
这种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做法,也不符合(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特点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特点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点D.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的要求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表现在,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显然本题选A。
这种“规模扩张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故B、C均不选。
只要是实践,就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D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A2.2013年6月17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我国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计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天河二号运算l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用计算器计算1 000年,其存储总容量相当于可存储每册10万字的图书600亿册。
这一事实足以说明( ) A.科技发展可以使电脑具有思维功能B.科技使人脑能够加工改造客观事物C.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D.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等知识。
天河二号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产资料,故选C。
思维、加工改造客观事物都是人脑特有的功能,科技发展可以提高人的这方面能力,故A、B说法有误;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故D说法有误。
答案:C3.漫画《握手》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②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③实践是纯意识性活动④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的特征。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四总复习过关测试卷及答案: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四总复习过关测试卷及答案: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7d58e71ee06eff9aef8075c.png)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美人鱼”雕像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形象创作的。
许多孩子都是读着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但因为成长背景、生活习俗等差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美人鱼”形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对“美人鱼”的认识是对现实存在的美人鱼的反映B.童话中的“美人鱼”体现了安徒生主观能动性的随意发挥C.“美人鱼”雕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人们心中的“美人鱼”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3.2010年3月21日,长沙地区“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南大学启动。
来自各高校环保社团的大学生们呼吁大家“为我长沙,熄灯一小时”、“爱长沙,爱生活,低碳2010”。
“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
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
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
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了无痛手术时代。
上述材料说明()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③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基础知识+巩固练习(附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基础知识+巩固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c2b4b3f121dd36a32d82f6.png)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活动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三、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正确反映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3.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四、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即认识❤1.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3.认识具有上升性巩固练习:1. [2011·安徽卷]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
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一切从实际出发3.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
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
”这段论述表明(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4.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38dc55030066f5335a812135.png)
课时提升作业求索真理的历程(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十分重要。
”以下对实践认识正确的是( )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②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C。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错误。
2.(2014·嘉兴模拟)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您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
”这一回答表明实践具有( )A.社会历史性B.客观物质性C.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解析】选D。
“知道”仅仅停留在认识领域,而“做到了”却把思想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是实践直接现实性的表现,D符合题意。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可排除。
【加固训练】(2014·安徽名校联考)网络上一则严重雾霾预示将出现大旱和频繁地震的说法引起种种疑虑。
该观点认为,我国近期大面积、长时间雾霾现象的成因与地球软流层的活动有关,出现大范围雾霾后,地震、干旱等其他灾害可能接踵而至。
对该观点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要通过实践的直接现实性证明该说法是否正确B.要坚信意识能借助已知世界准确预测未知世界C.要善于突破表面联系,创造事物间本质的联系D.要发挥意识能动作用自觉改造雾霾发生的规律【解析】选A。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材料中的观点是对雾霾与干旱和地震关系的认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观点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A项观点正确。
B项不符合题意。
C项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D项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均应排除。
3.“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过关测试: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过关测试: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d366d9450e2524de5187e72.png)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实践活动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践是人们的一切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C.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活动解析:从实践的含义可知,选B项。
答案:B2.我国通过制定“十二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
答案:D3.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寓公真蠢,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社会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主观性解析: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它们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愚公移山之所以没用炸药,不用车运,是因为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
答案:A4.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这段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解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C、D三项说法错误。
答案:A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质的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解析:伽利略通过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广东省湛江市大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广东省湛江市大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c2a80a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9.png)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习近平同志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下列诗句中与此哲学寓意相近的是()A.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B.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答案】D【解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A.不合题意,选项体现了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B.不合题意,选项体现了前途是光明的,道理是曲折的;C.不合题意,选项体现了发展的观点;D.符合题意,选项体现了实践是相识的重要性.故本题选D2.实践对相识具有确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物极必反,暗极则光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 ①②⑤B. ①③⑤C. ②③④D. ②③⑤【答案】B【解析】①③⑤符合题意,都是在强调实践是相识的基础,实践对相识的确定作用;②不符合题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种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决不移地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
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④不符合题意,强调的是冲突的对立统一,冲突双方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答案为B。
3.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当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他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按重量的数量级分类,由此发觉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于是“碎花瓶理论”产生了,这一发觉对复原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产生了明显效果。
“碎花瓶”理论的启示是①相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意外和失误是产生才智、取得成功的起点第 1 页③科学理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具有干脆现实性的品行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能促使事情向有利方向转化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 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实践与相识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学问,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实力,解答该题可以采纳解除法。
202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练习(必修4)
![202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练习(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f348524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b.png)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为帮助人们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每年的3月底,全球数千个城市都会参与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
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奉献。
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2022福建师大附中期中,20)作家卢新华指出,人们在读“书本知识〞“自然和社会〞这两本有字和无字的书之外,更重要的还要经常反复地阅读“自己的心灵〞。
从中可以看出( )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③意识活动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性④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要比改造客观世界更加重要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3.(2022江西南昌五中月考,2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自行设计建造了世界上口径最大的被誉为“中国天眼〞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已实现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
材料说明( )①实践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②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创造新的规律③科技创新是社会开展和变革的先导④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开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2022河北邢台第四次月考,22)2022年10月17日,华商科学家陈志坚获2022年度生命科学突破奖。
获奖理由是通过DNA传感酶cGAS的发现,说明DNA如何从细胞内部引发免疫和自身免疫反响。
该发现破解了几个世纪来关于DNA的未解之谜,对治疗或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炎和狼疮)、传染病及某些癌症具有重要作用。
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的活动②通过实践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科学实验促进了人们对cGAS认识的深化④人们对cGAS本质的认识能更好地造福人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2四川泸州第一次教学质量测试,21)在曾经迫切需要技术人才的时代,“急学快用〞取代了人文熏陶、厚积薄发,人文社会科学一度失落。
高中政治第六章求索真理的历程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政治第六章求索真理的历程专项测试同步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f1adb1eb25c52cc58ad6be57.png)
高中政治第六章求索真理的历程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
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人心向背,最终决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这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物质起决定作用C.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D.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物质2,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各级政府“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
……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必须坚持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
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温家宝总理的上述讲话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论道理的?3,不论是我国古代设计的“大同世界”、“桃花源”,还是欧洲人勾画的“乌托邦”、“太阳城”,它们都是 ( ) ①反对资本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观点②人们头脑中主观自生的对未来社会的一种设想③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④人们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预测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4,据2003年1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要进行人工增雨和增雪来增加降水量,首先必须具备有利的气象条件,不可能“无中生有”。
这说明( ) A.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B.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C.人们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5,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以“干部政绩也需要打假”为题,报道了某十几年来在听取下级单位工作总结汇报和考核干部政绩时坚持“打假”即在向上级汇报材料或工作时杜绝谎报虚夸,如经查处,轻者处分,重者处罚。
这样做体现了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坚持对立统一观点,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6,目前国内文艺界出现了一批违背史实、“标新立异”的作品,为历史上的反面人物找亮点。
高中政治第六章求索真理的历程专项测试同步训练3658
![高中政治第六章求索真理的历程专项测试同步训练3658](https://img.taocdn.com/s3/m/b1062204bceb19e8b9f6ba57.png)
高中政治第六章求索真理的历程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A·西蒙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走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辨析: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
2,世界上原本并不存在的东西,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将它创造出来。
如:人们通过生物工程创造出一些新的事物。
这说明 ( )A.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物质B.意识虽不能决定物质,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新的物质C.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使物质的具体形态发生变化D.人们改造自然物必须以原有的自然物和它的属性为基础3,材料: 要特别强调的是,没有中部的崛起,西部大开发难以成功。
因为西部大开发需要承接东部的产业和生产要素,而东部产业和生产要素向西部的转移必须经过中部的传递,直接“空降”不是不可能,但不符合梯度转移的规律。
同时,没有中部的崛起,东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受到制约。
一些占地多、耗水多、能耗高、用工多的高成本低附加值的产业和企业在东部越来越难以生存。
它们惟一的出路就是向外转移。
由于中部紧靠东部,显然是中部而非西部应成为其向外转移的首选地。
当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进程中,中部各省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来制定发展战略,中部省份都像沿海地区那样招商引资是不可能的,但选择部分区域打造一个投资洼地、高新科技研发地则是可行的。
试用所学的辩证法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4,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认识一()①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它是根源于现阶段的客观事物③它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④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 不依赖于人的意志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 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 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6,在通常情况下,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势必引起通货膨胀,但是在我国当前国内需求不足的特定条件下,发生这种危险的可能性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1.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 F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F )3.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 F )4.(2019·温州中学检测)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F )5.(2019·金华十校联考)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 F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6.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自觉选择性D.社会历史性答案:A7.(2019·金华调研)科学家利用“单倍体干细胞”技术,通过神奇的细胞“变性手术”,仅利用卵子就实现了哺乳动物的繁衍,打破了人们对自然界固有“必然性”的认知。
这表明( )①通过实践能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②通过实践能超越规律的限制③真理会在实践中不断被推翻④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
材料强调科学家通过实践,改变、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①④正确。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超越其限制,②不选。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而不是被推翻,③错误。
8.神舟十一号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它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
这说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③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B。
神舟十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将为我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①④正确。
②错误,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③错误,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9.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这一说法强调(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解析:选D。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意义,题干中的这一说法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说法正确。
A、B、C说法均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
10.“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解析:选C。
本题的题眼是“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由题眼可知,题干主要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C项符合题意。
A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B项强调思与学的关系、D 项强调理想的重要性,均不符合题干主旨。
11.古代有一男子,奔千里、费万金学得一手“屠龙绝技”,然技成却为天下笑。
该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解析:选D。
材料中描述的这一男子奔千里、费万金学得“屠龙绝技”,却没有办法将这技术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成为天下笑谈,这启示我们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获取的知识一定要用于实践,为实践服务,D符合题意,A、B、C都不符合题意。
12.(2019·宁波选考模拟)奥地利科学家柯·瓦格涅尔在研究了9 000起交通事故后查明,其中16%是因驾驶员服用了某种药物所引起的。
如今部分国家已经通过了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
这表明( )A.认识对实践发展具有促进作用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解析:选B。
部分国家通过的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是在交通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得出的结论,B符合题意。
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认识具有促进作用,A错误,不选;C错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与题意不符,不选。
13.有人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
有人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去寻找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这体现了( )①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人们不同的需求和体验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并在反复中不断超越自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B。
对有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有人说是人生的两大悲剧,有人说是人生的两大快乐,可见,对同一事物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表明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中“取决于”说法错误;认识的反复性在材料中未体现,④不符合题意。
14.(2019·绍兴一中检测)观看了关于捕杀海豚的纪录片《海豚湾》后,有人说“唯有了解,我们才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采取行动”,有人联想起“给文明以岁月,给岁月以文明”,也有人追问“难道强者的存活,只能靠弱者的牺牲才能换来”。
这反映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是无法判断的③不同主体面对同一客体,思考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④认识会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
②说法明显错误。
③中“完全不同”说法过于绝对。
15.在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的基础上,我国又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
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后,2名航天员进行了为期30天的驻留,验证了一些未来空间站的关键技术。
这说明( )①作为实践基础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C。
我国通过“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的发射及相关太空实验,验证了相关关键技术,这体现了②③。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实验只是实践活动的一种,④表述错误。
16.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
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C.要分清主次,善于把握重点D.真理与谬误是无法分开的解析:选B。
A、C属于辩证法的知识,不符合题意;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但不能说二者是无法分开的,D错误;B正确地体现了题意。
17.“真理+1=谬误,谬误-1=真理。
”该等式形象地说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③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④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解析:选C。
“真理+1=谬误,谬误-1=真理”,该等式形象地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界限,不能说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③④说法错误。
18.(2019·浙江五校联考)近百年前,爱因斯坦对神奇的“量子纠缠现象”也百思不得其解。
日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论文发表成果,刊登中国科学家通过“墨子号”卫星用严格的科学实证,回答了爱因斯坦的“百年之问”。
这表明( )①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条件性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④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D。
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是有条件的,故①错误;近百年前,爱因斯坦提出问题,近百年后,用科学实验验证,爱因斯坦的问题得到回答,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可以正确地认识存在,②正确;百年的科学实践,说明认识具有上升性和无限性,所以④正确;③材料未体现。
三、综合题19.(2018·11月浙江选考)为了满足我国农业遥感监测中作物监测时效性要求高,监测内容多,数据要求高等需求,中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研究,于2018年6月2日成功发射高分6号卫星。
这颗卫星实现了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的优化组合,具有大范围、重访周期短、定量化探测等优势,提升了我国天地一体化的对地观测能力,可以为农业农村管理提供精准保障,是我国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农业遥感卫星。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升农业遥感监测水平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
答案: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我国农业农村管理实践对农业遥感监测提出的新要求,推动科研工作者研发新型农业卫星。
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发展。
新型农业卫星的成功发射,提升了我国天地一体化的对地观测能力,提高了我国农业遥感监测认识水平。
2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养老模式的探索经历了一个过程: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提出“家庭+单位”的养老模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社会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
80年代后,由于家庭规模缩小,国企改革的全面展开,提出了“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的城镇职工养老模式。
现在,面对老龄化的挑战,提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我国对养老模式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道理的?解析:本题为“体现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明确“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包括哪些知识,然后结合我国三种养老模式的形成、特点和发展,从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和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
我国各个时期采取的养老模式都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相一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我国依据每一时期的具体条件确立相应的养老模式,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我国对养老模式的探索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