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理论

合集下载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格式塔(Gestalt)是一个德语词,原意是外形、形状、或者配置。

在心理学里用这个词表示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而感知到的一组感觉,通过格式塔,思维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分辨结构或归纳意义。

例如,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个圆圈时,它看起来总是圆的,对思维结果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那确实是一个圆而不是椭圆。

但是,在一个镜头上它有时却是椭圆形的,例如用相机从不同的角度给这个圆拍照,在图片上能明确显示出:从不同的角度上观察这个圆得到的却是些不同形状的椭圆形,虽然事实上它是一个圆。

这就是说,思维使我们看到了本质。

同样地,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张桌子时,视网膜上的图像也会改变,可是,我们在内心里体会到的、看见过的那张桌子的经验却不会改变。

应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很好地解释其中的原由:这是因为思维在解释感觉时会按自己知道的目标的样子去描述。

也就是说,思维能去除掉多种复杂性的干扰而抓住最简单和本质的东西,这就是思维的力量,或者说是认识模式的力量。

人类在认知上的这种特点,使思维不至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之中,而能掌握内在的结构。

具体到上述圆圈的例子来说,就是使我们不会因为所处的角度的不同而把一个圆当成一个椭圆。

这是认识模式最为重要的一个作用。

在格式塔心理学的上百条已被明确的原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理,叫求简律。

正如同自然法则会使一个肥皂泡以最简单的可能形状存在一样,思维也倾向于在复杂的表象中看见整体的最简单、最本质的结构。

在……思维中培养这种最重要的系统性思考能力,就是要能在复杂的……(现象)……中,看出一再重复发生,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结构形态来。

人类的思维过程是一个试图揭示被认识事物的系统性整体的复杂过程,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一个复杂的系统都是由各种要素及其关系组成的整体。

思维通过自组织的过程,对进入头脑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在此过程中将启用一系列智力操作。

通常的那些基本的智力操作包括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此外还有比较、分类等。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上个世纪初,奥地利及德国的心理学家创立了格式塔(德语:Gestalttheorie)理论,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中文名格式塔外文名Gestalt国家奥地利及德国强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意义知觉的最终结果创始人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1简介通俗地说格式塔就是知觉的最终结果。

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引入反思的现象学状态时的知觉。

2产生格式塔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将这种整体特性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产生了格式塔心理学,其创始人是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

20世纪30年代后,他们把格式塔方法具体应用到美学中,与心理的各个过程结合,促进了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学研究。

如把对视觉的研究与对艺术形式的研究结合,视觉成为对视觉对象结构样式整体把握的感觉能力。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

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

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

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

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

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

理论核心
整体
决定
部分
部分
依从
整体
学习理论
(1)顿悟说

“顿悟”也就是突然觉察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是通 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
典型实验(黑猩猩学习实验:1914—1920)
1
2
“接竿问题”实验 “叠箱问题”实验

(1)“接竿问题”实验
顿悟的四个特点:
① 对整体情景具有依赖性(理解各部分关系) ② 具有突发性(尝试近似于对假定的尝试,突然顿悟) ③ 质变的产生无需量的积累
④ 可以迁移 (尤其在告诉类似的课题中)
(2)迁移理论
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顿悟了两个学习经 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提出关系转换说 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叠箱问题”实验
如图所示,香蕉挂在笼子的顶棚 上。笼内有一只木箱可以利用。要想 够到香蕉,须将木箱搬到香蕉下面, 然后爬上木箱,跳一下才能够到香蕉 。
这个问题对于大猩猩来说是一个 难题。但是,猩猩苏丹在没有帮助的 情况下就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 他6只大猩猩也在人把箱子置于香蕉 之下,或者观看到其他猩猩使用木箱 之后解决了问题。
在黑猩猩的笼子外放有 香蕉,笼子里面放有两根短 竹棒,用其中的任何一根都 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然 而,黑猩猩思考一会,突然 将两根木棒像钓鱼杆一样接 起来,够着了香蕉,把香蕉 拨过来。黑猩猩一旦领悟到 了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 关系,就一次又一次地把一 根木棒插进另一根木棒的末 端,以便够得着远处的香蕉 。

LOGO
格式塔学习理论

LOGO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一)突现论似动现象实验是韦特默建立完形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也是完形主义心理学派的开端和标志。

所谓似动现象,是指先后出现的两个静止刺激,被个体知觉为刺激从前面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面一个刺激位置运动的现象。

韦特海默用速示器通过两条细长的裂缝,先后在幕布上投射出两条光线,一条是垂直线,另一条则同这条垂直线成20或30度角。

如果先后投射这两条线间隔时间很长(如出200毫秒),被试者看到的是两条先后出现的光线。

如果两条线出现的时距很短(如30毫秒)这时被试者看到的是两条同时出现的光线。

可是,如果在两条线出现之间有一最适应的时间间隔(例如60毫秒),这时被试者实际看到的光线则是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

这种原来是静止的两条光线,能在一定条件下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被称为似动现象(或φ现象)。

似动现象的实验是格式塔心理学起家的重要实验,也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创建的重要基础,这一实验是由惠特海默主持的。

惠特海默用舒曼所制的速示器来呈现先后出现的两条线段A和B(如图6-2),先呈现线段A,后呈现线段B,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30毫秒时,则两条线段会被看作是同时出现,并构成一个90о的角。

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200毫秒时,则出现了静止的两条线段一前一后出现;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正好是60毫秒时,则会引起最佳的运动现象,即我们可以看到线段A向线段B的移动。

惠特海默把这种原本是静止的两条线段在一定条件下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称为似动现象,他又称ф现象或PHI现象。

惠特海默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认为,似动现象不可能是眼球运动所致,实验已经证明,眼球的运动需要130毫秒的时间,实验的60毫秒时间之内是不可能产生眼球的运动。

同样这也不是主体推理的结果。

因此,惠特海默认为似动现象是一个依附在一定心理物理场中的崭新现象,也就是说是一个格式塔,是一种突现的现象。

这种现象依附于一定的情景,是一个整体现象,它不可以分析为元素。

格式塔

格式塔

格式塔理论认为,“整体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各部分简单结合起来的内容总合,恰恰相反,正是整体赋予了各部分特殊的功能与属性,这些特征只存在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框架下”(Wolfgang Köhler)。

格式塔理论的关注焦点是“组群”(Group),也就是那些诱使我们对视觉场或认知问题按照一定方式进行阐释的部分,以及它们的属性与功能(Max Wertheimer, 1922)。

格式塔理论的完形法则1.相近(Proximity)。

距离相近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2.相似(Similarity)。

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3.封闭(Closure)。

彼此相属、构成封闭实体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4.简单(Simplicity)。

具有对称、规则、平滑的简单图形特征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以上这些组织规律即所谓的“完形法则”(Law of Organization),是心理学家在认知领域中的研究成果。

格式塔在德语中就是“整体、形状”的意思,因此,格式塔理论,也被称作为“完形理论”。

在与地理环境、行为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被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Wertheimer在1924年写道,人类是一个整体,其行为并非由作为个体的人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这个整体的内在特征,个体的人及其行为只不过是这个整体过程中的一部分罢了。

格式塔理论恰好能解释这整体的内在特征。

格式塔理论尤其适用于帮助理解、阐释心理学上的秩序、结构问题。

格式塔理论起源于德国,很多学者对这一理论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都极力反对构造主义元素学说用元素解构的方法对心理事件、心理概念及行为进行心理分析。

不幸的是,纳粹势力在德国的兴起中断了格式塔理论在德语世界的研究与发展。

格式塔理论起始于视觉领域的完形研究,但它又绝不仅仅限于认知领域的完形法则,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越了一些出版物对它的理解:•现象是金:承认并严肃对待人类世界的现象经验,并视其为整体的或完形的真实存在,而不要简单将其拆分为感觉元素,这样的一种认识和态度是格式塔理论的基石,是心理学与心理诊疗学研究取之不尽的泉源。

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贝尔(Bruner)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于1960年首次提出,它提倡从“高层次”到“低层次”的教学方式,每个层次都有其自身的目标,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格式塔学习理论强调教师针对学生能力水平,从上至下从高层次到低层次授课,让学生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步骤来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更加有效。

根据格式塔学习理论,教师应该通过“抽象”、“综合”、“操作”、“应用”四个层次来实施课堂教学,这些层次的具体内容如下:1、抽象层次:这一层次的教学内容是抽象概念,以及课程中可能用到的术语和定义;2、综合层次:在这一层,教师要把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理论融入实际,使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有深刻的体验;3、操作层次:教师要让学生在该层次上实践,让学生对课程中的技能有更深的理解;4、应用层次:学生需要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解决问题。

格式塔学习理论认为,每一层都是前一层的延伸,教学内容也从上到下扩大、拓宽,用层次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教师最关注的层次。

格式塔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从简单入手,在每一层次上都有其固定的学习目标,在每一层次学习的内容都不一样,学生通过有节奏的、有系统的学习和练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内容。

此外,格式塔学习也有其局限性,它是针对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设计,如果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没有恰当的估计和了解,就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实际能力,无法让学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格式塔学习理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理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理论。

但是,教师在按照格式塔学习理论实施课堂教学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恰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在上图中并不存在三⾓形,然⽽由于视觉系统不断的进⾏完形计算,让⼈们的视觉认为“存在⼀个完整的三⾓形”⼆、格式塔⼼理学及主要代表格式塔⼼理学也称完形⼼理学,是⼆⼗世纪初兴起来的⼀种学院派⼼理学,到三⼗年代形成较成熟的体系,主要代表⼈物有惠特海默、苛勒、考夫卡等。

所谓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译⾳,意即“完形”;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试尝错误的过程,⽽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

格式塔⼼理学反对⼼理元素分析,强调整体的、组织的⼼理学理论体系。

特点:整体性、具体化、组织性和恒常性。

三、学习理论(1)顿悟说顿悟说是由苛勒通过对⿊猩猩的实验⽽提出的⼀种和桑代克的“试误说”完全相对⽴的学习理论,顿悟学习是⼈类最主要学习⽅式之⼀。

顿悟的四个特点:①对整体情景具有依赖性(理解各部分关系)②具有突发性(尝试近似于对假定的尝试,突然顿悟)③质变的产⽣⽆需量的积累④可以迁移(尤其在告诉类似的课题中)(2)迁移理论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个重要⽅⾯格式塔⼼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顿悟了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提出关系转换说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如学习英语后学习德语会容易些,会骑⾃⾏车的⼈学习摩托车要快⼀些……负迁移:⼀种学习对另⼀种学习起⼲扰或抑制作⽤。

如物理中⽤到的左⼿法则和右⼿法则。

(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核⼼是思维者关注问题的整体,深刻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惠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①理解课题的内在结构关系,将各个部分看作为⼀个动态的整体。

②根据课题结构的统⼀性来理解和处置课题。

③分清问题的主次⽅⾯,形成层次结构。

④创造性思维不是⼀种纯智⼒活动,它受⼀个⼈的动机、情感、先前的训练等因素的影响。

惠特海默的这些理论观点对近年来兴起的创造学的发展起了很⼤的作⽤。

格式塔⼼理学于1912年在德国诞⽣,后来在美国得到进⼀步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温瑞芬 2009.9 于中南——————————
Gestalt Psychology 第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原理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但绝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 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例如,一只苹果放 在我们的面前,它的颜色是红色的,质感是光滑的,气味是芳 香的,味道甜滋滋的,这些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都属于 感觉,而将这些对颜色、质感、气味和味道感觉信息的整合, 可以获得苹果的知觉。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苹果,每个 苹果的色彩、形状和味道也不尽相同,我们却可以认识苹果这 个概念。显然,知觉还包括了大脑的信息加工,它不是被动地 获取外部事件的信息,而是积级地、主动地、有组织地获取信 息可见,正如阿恩海姆指出的:“被称为‘思维’的认识活动 并不是那些比知觉更高级的其他心理能力的特权,而是知觉本 身的基本构成成分。”
1.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却起着相当重要 的作用。感觉和知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是我们关于世界一切知 识的最初源泉,人只有通过感觉和知觉,才有可能逐步认识不依赖于他而存 在的客观世界。 心理学中的感觉是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皮肤和舌,产生的对事物个 别属性的认识。。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 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反映。但是,知觉和感觉又 是有区别的,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 的整体性.
“一本书” “不错,当然是一本书。”“可是,你‘真正’看见了什么?”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真正’看见什么?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我看见一本书,一本包着红 色封套的书。” “对了,你要对我尽可能明确地描述它。” “按你的意思,它不是一本书?那是什么?” “是的,它是一本书,我只要你把能看到的东西严格地向我描述出来。” “这本书的封面看来好像是一个暗红色的平行四边形。” “对了,对了,你在平行四边形上看到了暗红色。还有别的吗?” “在它下面有一条灰白色的边,再下面是一条暗红色的细线,细线下面是桌子,周围是一些 闪 烁着淡 褐色的杂色条纹。” “谢谢你,你帮助我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知觉原理。你看见的是颜色而不是物体,你之所以认为它 是一本书,是因为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仅仅是感觉元素的复合物。” 那么,你究竟真正看到了什么?格式塔心理学家出来说话了:“任何一个蠢人都知道,‘书’是 最初立即直接得到的不容置疑的知觉事实!至于那种把知觉还原为感觉,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是一 种智力游戏。任何人在应该看见书的地方,却看到一些暗红色的斑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病人。”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二)引言概述:格式塔理论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克劳德·勒维-斯特劳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认知和心理规律的理论。

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人们通过对信息的归类和编码,来实现对外界的认知。

本文将深入探讨格式塔理论,并从五个大点出发,介绍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概念和相关应用,以期逐步揭示这一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正文内容:一、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概念1. 结构化认知: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对信息进行结构化的认知,来整合和组织外界的各种知觉刺激。

这种结构化认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并构建起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自我。

2. 选择性感知:格式塔理论指出,由于人们的认知资源有限,所以个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会进行选择性感知,即只关注与自己感兴趣或重要的信息,而忽略其他无关的信息。

这种选择性感知可以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但也可能导致信息的片面性。

3. 简化与归类:为了方便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记忆,格式塔理论将人们的信息处理过程描述为一种简化与归类的策略。

人们通过将信息归类到已有的概念和认知结构中,来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外界信息的认知负荷。

二、格式塔理论的应用领域1. 广告营销: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对广告的反应和记忆是受到其结构和编码方式的影响的。

在广告设计中,可以利用格式塔理论的原理,通过简单易懂、结构化的广告语言和图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提高广告的认知和传达效果。

2. 教育教学:教育教学中的知识传递和学习也可以受益于格式塔理论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将新知识归类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商业决策:格式塔理论也可以应用于商业决策中。

在面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和信息冲击时,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信息的结构化和归类来进行决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市场趋势,做出更准确的商业决策。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产生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德国自1871年实现全国统一后,资本主义工业经过二、三十年的迅速 发展,到20世纪初迎头赶上并超过了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最强硬的政治帝国。德国以最 新呢起的力量,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积极参与瓜分世界的罪恶活动。后来更是妄图称霸世界、征服全球,使 全世界归属于德意志帝国的整个版图中。在意识形态中,强调主动能动、统一国民意志、加强对整体的研究。德 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都被迫适应这一背景和潮流,心理学自然也不可能例外,格式塔心 理学不过是这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产物。
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解释,往往倾向于使用知觉方面的术语。学习意味着要觉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 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所以,学习与知觉、认知几乎是同义词。
象其他学派的心理学家一样,格式塔心理学家也认为,通过学习,会在头脑中留下记忆痕迹,记忆痕迹是因 经验而留在神经系统中的。但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形。 因此,学习主要不是加进新痕迹或减去旧痕迹的问题,而是要使一种完形改变成另一种完形。这种完形的改变可 以因新的经验而发生,也可以通过思维而产生。格式塔学习理论所**的,正是发生这种知觉重组的方式。所以,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学到些什么,直接取决于他是如何知觉问题情境的。如果一个人看不出呈现在他 面前的问题,看不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他对事物的知觉就还处在无组织的、末分化的状态,因而也就无 所谓学习了。一个人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 知觉重组的过程。
2.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

格式塔顿悟学习理论

格式塔顿悟学习理论

强化物的第二种分类:
1)消费性强化物: 牛奶、曲奇、糖果、水果、 汽水、可乐、冰激淋、…… 2)活动性强化物:看电视、看电影、看连环画、 购物、郊游、手工制作、过生日、…… 3)操作性强化物:玩具汽车、画画、迷宫、布娃 娃、电子游戏、乐器、…… 4)拥有性强化物:宠物、漂亮衣服、鲜花、邮票、 钢笔、笔记本、MP3、军刀、…… 5)社会性强化物:赞美、微笑、关注、倾听、与 你聊天、逗你玩、讲故事、……
2. 强化: 通过强化物增强或维持某反应行为的过程. 3. 强化原理(Reinforcement Principal):在一个 操作行为(即反应)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物,操 作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1)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在环境中增加某种 刺激,使得反应概率增加 .这时的刺激物叫做正强化 物. 2)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指的是当某种刺激 在有机体的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 .此时的刺 激物叫做负强化物. 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 ),即用高频的活动 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 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第三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 格式塔学派的顿悟学习理论 第二节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三节 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节 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心理学三个代表人物
1. 韦特海默,M. (Max Wertheimer l880~1943)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的强化安排: 最初安排连续强化,然后安排固定间隔强化, 最后安排变化比例强化.
(三)惩罚
惩罚(Punishment)是一种导致反应减少的过程. 1)正惩罚:反应后呈现厌恶性刺激 . 2)负惩罚:反应后消除奖励性刺激. 惩罚与强化的区别:强化是增加或维持反应概率, 而惩罚则是抑制反应发生的概率. 惩罚的作用:只起暂时的抑制作用而不能消除这 种行为. 惩罚可能会引起负效应,如逆反心理、攻击性 行为、暴力倾向、撒谎、回避行为、双向负 效应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
Gestalt [gəˈʃtɑ:lt] Psychology
英语:侯老师
目 录 Contents
1/
—理论概念
2/
—理论代表人物
3/
—理论研究对象
4/
—案例分析
5/
—主要理论观点
6/
—学习理论
7/
—总结
理论概念
1、理论概念
概念
通俗地说格式塔就是知觉的最终结果。 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引入反思的现 象学状态时的知觉。格式塔心理学的理 论核心是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 从于整体。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感知运 动不等于实际运动,也不等于若干的单 一刺激,而是与交互作用的刺激网络相 关,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 【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 性的有机整体。将这种整体特性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产生了格式塔心理学, 其创始人是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
学习迁移(learning transfer)是指一种 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将学得的 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
6、学习理论
顿悟学习特点:
第一,顿悟严重依赖情境条件,只有当学习者能够理解课 题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会出现。
第二,顿悟是跟随着一个阶段的尝试和错误之后产生的。 但苛勒指出,这种尝试的行为是一种近似于行为假定的尝 试程序,并不断累积经验,从而最终出现顿悟。
观世界,也包括主体的主观世界。
3、理论研究对象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 直接经验,一个是行为。
3.2 行为
显明行为: 个体在自身行为环境中的活动行为; 细微行为: 有机体内部的活动(格式塔研究内容); 环境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上)格式塔心理学又译为完型主义,诞生于1912年的德国。

它以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构造主义起家,后又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

格式塔学派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从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格式塔学派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第一节格式塔心理学的含义和特征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含义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在我国最早由赵演先生仿译Logic为“逻辑”的方法,译“Gestalt”为“格式塔”,最后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名称,而朱光潜先生最早将Gestalt一词译为“完形”。

“ Gestalt”的含义之一是“乃是指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而言的”(杨清)。

第二种含义即指事物的现象、是格式塔心理学所采用的。

萧孝荣曾总结指出:格式塔既不是“相加而成”的事物也不是混沌的现象;格式塔的性质不含在其部分里面;格式塔的各部分具有功能上的联络;不是一切的格式塔都具有移位不变的特性。

简略地说,所谓格式塔心理学,就是一种反对元素主义,而强调整体组织的心理学体系(杨清《现代心理学主要派别》P.250)。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特征1、“三反”一“强调”: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反对华生的S-R公式;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

2、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有关人的知觉过程,同时受到物理学“场论”的影响,认为人的脑中也有一个“场”,它决定了人看外界东西的状况,由于“场”一一定规律,人脑就按此规律把客观的东西组成一个“完型”。

3、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个体的任何经验或行为的本身都是不可分解的,每一种经验和活动都有它的整体形态。

换句话说:心理活动既不是由几个元素构成的,个体的行为也不是单纯由一些反应堆集而成的,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是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是经由个人对外界刺激进行选择与组织后的反应。

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理论 托尔曼 布鲁纳

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理论 托尔曼 布鲁纳

三、布鲁纳认知学习理论
杰洛姆.布鲁纳 (Jerome.Seymour.Bruner 1915-至今)
•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 知心理学的先驱,是结构主义教 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致力于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 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誉为杜威之 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人。
• 强调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在数学 上的应用。
基本观点
学习实质
• 学习不是简单的S—R的联结,而是S—O—R的过程, 结果形成“认知地图”。(O代表有机体(Organism)的 内部变化)
学习结果
• 不是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情境 的“认知地图”,它是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是情境整 体的领悟。有机体一旦产生认知地图,它就可以从任何 方向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不过有机体会选择一条最短 的或需要最少劳动量的路线,这被称为最小努力原则。
11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22学习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33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44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55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1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目录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 二、托尔曼符号理论 三、布鲁纳认知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
推理性期待,是指由以往经验和目标物的当前刺激综合作用 而产生的对未来事件的期待。
2、位置学习
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图
通道按长短分成等级。 通道1优于通道2,通道2 优于通道3。若通道1在A 点被堵而不通,则白鼠走 通道2。当通道1在B点被 堵时,若白鼠“顿悟”通道 2同通道1一样被拦住,它 们就走通道3。
(一)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布鲁纳认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类别 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 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 1、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 2、学习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3、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 4、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 5、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格式塔(Gestalt)是一个德语词,原意是外形、形状、或者配置。

在心理学里用这个词表示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而感知到的一组感觉,通过格式塔,思维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分辨结构或归纳意义。

例如,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个圆圈时,它看起来总是圆的,对思维结果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那确实是一个圆而不是椭圆。

但是,在一个镜头上它有时却是椭圆形的,例如用相机从不同的角度给这个圆拍照,在图片上能明确显示出:从不同的角度上观察这个圆得到的却是些不同形状的椭圆形,虽然事实上它是一个圆。

这就是说,思维使我们看到了本质。

同样地,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张桌子时,视网膜上的图像也会改变,可是,我们在内心里体会到的、看见过的那张桌子的经验却不会改变。

应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很好地解释其中的原由:这是因为思维在解释感觉时会按自己知道的目标的样子去描述。

也就是说,思维能去除掉多种复杂性的干扰而抓住最简单和本质的东西,这就是思维的力量,或者说是认识模式的力量。

人类在认知上的这种特点,使思维不至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之中,而能掌握内在的结构。

具体到上述圆圈的例子来说,就是使我们不会因为所处的角度的不同而把一个圆当成一个椭圆。

这是认识模式最为重要的一个作用。

在格式塔心理学的上百条已被明确的原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理,叫求简律。

正如同自然法则会使一个肥皂泡以最简单的可能形状存在一样,思维也倾向于在复杂的表象中看见整体的最简单、最本质的结构。

在……思维中培养这种最重要的系统性思考能力,就是要能在复杂的……(现象)……中,看出一再重复发生,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结构形态来。

人类的思维过程是一个试图揭示被认识事物的系统性整体的复杂过程,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一个复杂的系统都是由各种要素及其关系组成的整体。

思维通过自组织的过程,对进入头脑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在此过程中将启用一系列智力操作。

通常的那些基本的智力操作包括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此外还有比较、分类等。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格式塔理论是一门关于社会结构、群体行为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学科,它是以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哈罗德斯坦尼尔森(HaroldStannern)的名字命名的。

斯坦尼尔森在1949年提出了他的“格式塔”理论,以此帮助研究社会组织的社会科学家。

该理论表明,社会结构由许多不同的层次组成,它们常常有不同的目标,因此可以影响一个社会的活动。

在斯坦尼尔森的理论中,他建议将社会结构比喻为一个格式塔,这个塔由不同的层组成,它们可以从基础的(少数的)层次到社会的顶层(多数的)层次。

根据这个理论,社会的层次是由天然的社会组织所定义的,因此,它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做法和信念。

例如,少数层次可以有一种较高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可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保持权力,而多数层次可以有一种较低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可以保护他们免受贫穷和压迫。

斯坦尼尔森建议,社会中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可以帮助社会结构增加其稳定性。

从根本上讲,他提出,由于社会存在着一种相互联系的结构,如果某个层次的价值观受到威胁,则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会受到威胁,从而影响社会的整体稳定性。

由此,斯坦尼尔森认为,如果人们要确保社会结构和活动的稳定,就必须保护社会中不同层次的价值观,以及确保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受破坏。

除了斯坦尼尔森的原始理论之外,今天的社会学家们也在使用他的理论来研究社会结构、群体行为以及经济活动。

例如,许多学者都在利用这一理论来研究社会不平等、种族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不同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此外,学者们还将格式塔理论应用到公共政策,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社会问题和冲突。

另外,斯坦尼尔森的格式塔理论也被用于研究组织内部的关系,以及组织如何影响员工的行为和表现。

这些研究表明,组织有不同的社会层次,他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

同样,组织中的层次也有不同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可以影响组织的社会稳定性和成功程度。

总而言之,斯坦尼尔森的格式塔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它有助于社会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以及组织管理者更深入地理解社会结构、群体行为和经济活动。

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可谓是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于本世纪初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苛勒和考夫卡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的。

该学派反对把心理还原为基本元素,把行为还原为刺激-反应联结。

他们认为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而不是联结起来的表象的简单集合;是改变一个完形为另一完形。

所谓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译音,意即“完形”;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

而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内容如下: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解释,往往倾向于使用知觉方面的术语。

学习意味着要觉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

所以,学习与知觉、认知几乎是同义词。

通过学习,会在头脑中留下记忆痕迹,记忆痕迹是因经验而留在神经系统中的。

但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形。

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内在性质有所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可以避免与这一问题情境不相干的大量随机的、盲目的行动,而且有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韦特墨区别了两种类型的问题解决办法:一类是只有首创性的和顿悟式的解决办法;另一类是不适当地应用老规则,因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顿悟学习的核心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无关的细节。

3、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通过顿悟获得的理解,不仅有助于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

顿悟将成为我们知识技能中永久的部分。

用现代认知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顿悟的内容是进入了长时记忆将永远保留在学习者的头脑中。

4、顿悟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真正的学习常常会伴随着一种兴奋感。

学习者了解到有意义的关系、理解了一个完形的内在结构、弄清了事物的真相,会伴有一种令人愉快的体验。

这是人类所能具有的最积极的体验之一。

在没有其它诱因动机时,在不可能用顿悟的方式来理解学习时,也不妨可以使用一些外部奖励。

格式塔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格式塔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格式塔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什么是格式塔原理格式塔原理,又称为格林伯格效应或格律布尔格原则,是一种视觉心理学原理,用于描述人们在感知和理解信息时的心理倾向。

根据格林伯格提出的理论,人们倾向于将看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进行组织和理解。

为什么使用格式塔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如文章、演讲、广告等。

我们希望这些信息能够清晰、简洁地传达给我们,而格式塔原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组织信息的方法。

通过将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进行组织,可以让信息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

格式塔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下是格式塔原理在生活中的几个应用场景:1. 学习和记忆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格式塔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当我们学习一门新的学科或领域时,我们将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进行组织,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更清晰的概念和知识框架。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我们可以按照定义、定理、证明等结构来组织知识,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数学的概念和方法。

2. 写作和演讲在写作和演讲中,格式塔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呈现信息,使得读者或听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我们的观点和观点。

通过使用标题、副标题以及列点等方式,可以将信息组织成清晰、简洁的结构,使得整个文章或演讲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3. 广告和市场营销在广告和市场营销中,格式塔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传达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通过使用清晰、简洁的结构和有吸引力的标题,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让消费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广告信息。

4. 教学和培训在教学和培训过程中,格式塔原理可以帮助教师和培训师更好地组织和传达知识。

通过将知识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进行组织,可以使学生和培训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通过使用标题、副标题以及列点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和培训者更容易记忆和回顾所学的知识。

总结格式塔原理作为一种视觉心理学原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进行组织,可以使信息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式塔理论格式塔(Gestalt)是一个德语词,原意是外形、形状、或者配置。

在心理学里用这个词表示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而感知到的一组感觉,通过格式塔,思维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分辨结构或归纳意义。

例如,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个圆圈时,它看起来总是圆的,对思维结果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那确实是一个圆而不是椭圆。

但是,在一个镜头上它有时却是椭圆形的,例如用相机从不同的角度给这个圆拍照,在图片上能明确显示出:从不同的角度上观察这个圆得到的却是些不同形状的椭圆形,虽然事实上它是一个圆。

这就是说,思维使我们看到了本质。

同样地,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张桌子时,视网膜上的图像也会改变,可是,我们在内心里体会到的、看见过的那张桌子的经验却不会改变。

应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很好地解释其中的原由:这是因为思维在解释感觉时会按自己知道的目标的样子去描述。

也就是说,思维能去除掉多种复杂性的干扰而抓住最简单和本质的东西,这就是思维的力量,或者说是认识模式的力量。

人类在认知上的这种特点,使思维不至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之中,而能掌握内在的结构。

具体到上述圆圈的例子来说,就是使我们不会因为所处的角度的不同而把一个圆当成一个椭圆。

这是认识模式最为重要的一个作用。

在格式塔心理学的上百条已被明确的原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理,叫求简律。

正如同自然法则会使一个肥皂泡以最简单的可能形状存在一样,思维也倾向于在复杂的表象中看见整体的最简单、最本质的结构。

在……思维中培养这种最重要的系统性思考能力,就是要能在复杂的……(现象)……中,看出一再重复发生,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结构形态来。

人类的思维过程是一个试图揭示被认识事物的系统性整体的复杂过程,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一个复杂的系统都是由各种要素及其关系组成的整体。

思维通过自组织的过程,对进入头脑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在此过程中将启用一系列智力操作。

通常的那些基本的智力操作包括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此外还有比较、分类等。

思维通过自组织的过程抓住复杂事物内在的本质结构,并以这种结构化的认识模式拓展自己的认识空间。

例如,当我们刚认识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会感知到很多有关其特征的信息,例如圆形脸、双眼皮、高鼻梁等等。

下次看到他的时候,他的容貌可能发生了部分的改变,但我们可以凭着一些主要特征来认出他是同一个人,这就是因为思维把握住了那些最为本质的东西──某种本质的固有结构。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

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原子心理学相对立。

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故有时又称为柏林学派。

主要领导人是韦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格式塔学派是以似动现象的实验起家的。

主持这个实验的是韦特海默,观察者是克勒和科夫卡。

实验借助于速示器,将a、b两条发亮的直线先后投射在黑色的背景上。

如果放映两条线的时间相隔过长,例如2000或200毫秒时,观察者可先见a线,后见b线,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缩短,例如30毫秒,便可见两线同时呈现,也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介于两者之间,例如60毫秒,便可见a线向b线移动,或只看见运动,没有看见线,这便称作似动现象。

这与看电影时所见的相同,电影的相片是静止的,但放映时观众却看见人物形象的活动。

前人早已发现这种似动现象,但韦特海默对于它的解释则是新颖的。

以前的心理学家在解释运动知觉时,或采取眼球运动说,或采取后象混合说,或采取联想说,以为先有某些感觉元素,然后这些元素综合起来,构成了运动知觉。

但是韦特海默对这些解释一一加以排除。

实验证明,眼球运动至少需要130毫秒以上,60毫秒时间是不可能产生眼动的;其次,后象混合说也难以成立,因为在产生似动现象时,眼球没有移动,如何能有后象的混合呢?另外,联想说也得不到支持,因为据似动现象观察者的报告,他们所看见的现象是一条线在移动着,或仅见运动而不见线。

因此,运动知觉是一个格式塔,不能解释为感觉元素的联合。

韦特海默以前的心理学也有少数人认为一个整体不等于各部分之和。

马赫认为一个圆周的颜色和大小可以改变,但其圆周性不因之而变;一支曲调的连续的音符可以改变,但听来还是同样的曲调。

马赫把圆周称为空间形式的感觉,曲调称为时间形式的感觉。

埃伦费尔期把这些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称为“形质”,并于1890年在一篇论文内提出形质的概念。

他提问,空间和时间的形式是一种新的元素还是旧的元素的集合呢?他的结论是一种新的元素。

他认为一个正方形是四条直线构成的,但是“正方形”可不是这四条线的集合体,它是一种新的形式、性质或元素。

所以马赫和埃伦费尔斯的研究只是要在旧有的元素外增加一个新的元素,并没有根本否定元素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则认为,现象的经验就是整体或格式塔,所谓感觉等元素乃是进行了不自然分析的产物。

现实的经验只能证明“感性的组织”。

克勒说:“当我眼看面前的书桌时,我便看到许多界线分明的整体在视野内各别分开,桌面上有一张纸、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条香烟等。

”他为了证明这些分离整体的现实性,认为不妨试行将这些物体的部分与背景的部分合成另外一些整体,结果就可以有时失败,有时有较好的成就,但其所造成的新整体与自然的整体相形之下,就不免离奇古怪了,读者也许以为这是由于人们日常应用过这些东西,习惯于把它们看成分离的整体。

克勒说:“谁能否认一张纸、一支笔是大家熟悉的物体呢?我由于过去的经验知道它的用处和名称,因此,毫无犹豫地应当承认它们有充足的‘意义’。

但是根据这些事实,可不能立即断言,如果不知道它们实际的功用,一张纸或一支笔就将在我们的视野内不能成为分离的整体。

可能在我们具有那种知识之前,这同样的实物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也不能叫出它们的名称,但是它们在视野内仍旧出现为个别的单元,分离的整体。

”克勒还举出许多其他实例为证。

总之,在克勒看来,现象的经验是整体,是单元,不是感觉元素。

韦特海默认为,很久以来,欧洲科学的特点是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将复杂的东西破成元素。

现在“如果以活生生的经验请教于科学,问它对这些经验能够讲些什么,它便给你一大堆的元素如感觉、意象、感情、意志、动作和与这些元素有关的定律等。

它对你说,请吧!你就用它们重新组成你的经验吧。

这就使我们在具体的研究上陷入困难,引起了传统分析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很明显,这个批评的矛头不仅针对感觉论,而且也针对联想主义。

韦特海默把这些学说,讥评为镶嵌说或包扎说。

冯特认为心灵有将元素主动地综合为整体的统觉,但在韦特海默看来,这个统觉说还是让感觉元素占据重要的地位。

至于格式塔则“不是用主观方法把原本存在的碎片结合起来的内容的总和,或主观随意决定的结构。

它们不单纯是盲目地相加起来的、基本上是散乱的难于处理的元素般的‘形质’,也不仅仅是附加于已经存在的资料之上的形式的东西。

相反,这里要研究的是整体,是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所考虑的是有具体的整体原则的结构”。

这被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主张。

格式塔心理学有一条基本原则是组织,组织原则首先是图形和背景。

在一个视野内,有些形象比较突出鲜明,构成了图形;有些形象对图形起了烘托作用,构成了背景,例如烘云托月或万绿丛中一点红。

在一个知觉野或知觉场中,邻接的单元与大小,形状或颜色相似的单元连合在一起。

反之,距离较大或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单元,则各自分离,如果主观上如果硬把它们拉在一起,也难造成稳定的组合。

在听觉方面也有相同的现象的经验。

时钟的声音“的嗒”组成自然的节奏,改成“嗒的”虽暂时可能,但不久又恢复到“的嗒”了。

为了解释似动现象,韦特海默曾提出脑历程的交互影响的场论,认为脑内有一中心位置受了刺激时,便有一定大小的神经波传播出去像投石于水时所引起的涟谢一样。

假使a点和邻近的b点先后受了刺激,则a和b之间产生了短路。

如果a点传出的涟漪达到最高峰,而有类似的兴奋圈恰恰从b点来到,神经历程的方向便决定于a先到达的这个事实。

a、b两点越加接近,似动历程产生的条件便越加有利,而这个历程就是一个广阔的特殊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便运用这个场论解释知觉单元的组合。

波林说:“我们已经看到,格式塔心理学对于整体的重视导致其弟子们应用了场论。

如果场内的材料由于互相作用的场力或由于它的作用类似于磁场或电场的作用而造成形状,那么经验的项目构成结合的图形就可以有时被理解了。

”格式塔心理学还用这个场论研究学习问题。

克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被迫困居在特内里费岛,便从事于黑猩猩学习的实验。

他给黑猩猩布置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观察它们如何解决问题,取得目的物——香蕉。

这种情境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动物要走向目的物,而动物和目的物之间则由实验者设置了障碍。

动物必须观察整个情境,领会目的物和障碍物的关系,然后克服障碍,解决问题,取得食物。

这种学习称作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不同。

试误学习的障碍不是动物所能观察得到的,以致它们只得进行盲目尝试,试而误,误而再试,最后侥幸得到了成功。

而顿悟学习则是动物领会情境的关系,或利用手杖将香蕉拉到手,或把箱子重叠起来,跃登其上取得高悬于屋顶下的香蕉,或将目的物推向相反的方向,用迂回的方法达到目的。

总之,动物在顿悟学习的情境内,能够凭自己的智慧使整个学习场得到知觉的改组。

本来是黑猩猩用作玩具的手杖,现在可变成它用以拉取目的物(香蕉)的工具了。

波林说:“心理学的这一新篇章把各项经验的组织描述为可感知的客体,再把这些客体的结构描述为更大的系统,而不与‘感觉’或其‘属性’发生任何关系”。

波林对格式塔心理学的这个总结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

长期以来,设计师们认识到:表现作品的整体感与和谐感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根据直觉的观察和对自己的视觉表现的自觉评价,以及受众的反应得出结论:无论是设计师本人或是观者,都不欣赏那种混乱无序的形象。

一个格式塔很差的形象即缺乏视觉整体感、和谐感的形象,产生的视觉效果是缺乏联系、细节零散而无整体性,破坏了人们的视觉安定感,给人的总的印象是“有毛病”。

这样的视觉形象势必为人们所忽视,乃至于拒绝接受。

格式塔原理及应用-格式塔原理在构图中的应用形式:1:删除删除就是从构图形象中排除不重要的部分,只保留那些绝对必要的组成部分,从而达到视觉的简化。

在实际的设计创作过程中,必须留意在设计中是否添加了任何与你预期的表达相抵触的多余的东西。

如果有,则应排除,以改进你设计上的视觉表达的格式塔。

通过研究一些设计大师的作品,我们注意到,任何有效的,吸引人的视觉表达,并不需要太多复杂的形象。

许多经典的设计作品在视觉表现上都是很简洁的。

2:贴近当各个视觉单元一个挨着一个,彼此靠得很近的时候,可以用“贴近”这个术语来描绘这种状态,通常也把这种状态看作归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