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浣溪沙》《过零丁洋》教案
2018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浣溪沙》《过零丁洋》教案
《浣溪沙》《过零丁洋》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背诵默写古诗。
2、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总结方法规律.3、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在文化海洋里,“古诗”是其中一颗美丽的珍珠。
今天我们就跟随苏轼和文天祥一起复习《浣溪沙》和《过零丁洋》这两首诗,再次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
二、默写闯关我能行1、作者简介(1)、《浣溪沙》作者,字,号,眉州眉山人,代文豪,“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过零丁洋》作者,字,一字号。
吉州吉水人,代大臣、。
2、根据理解填写古诗《浣溪沙》中描写了春光明媚万物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浣溪沙》中表达了自己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的诗句是:?!。
《过零丁洋》诗中回顾作者一生经历的诗句:,。
《过零丁洋》诗中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句,。
《过零丁洋》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的诗句,。
《过零丁洋》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3、词语解释遭逢:起一经:一经:干戈:四周星:风飘絮:雨打萍:零丁:汗青:三、赏析字句我在行。
赏析古诗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例如: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作者选取兰芽、小溪、松林、沙路、暮雨、子规这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的喜悦心情。
23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人教语文九下优秀创新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 细读诗文、探究主旨、重视积。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热诚的爱国情怀。
二、重点难点1、结合“零丁”一词了解诗意及主旨。
2、结合诗句,悟主旨。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歌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通过自己的品析,感悟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诗歌的朗读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平时缺少专门的训练,课堂上读的训练,还是应重视。
四、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五、教学活动【讲授】过零丁洋导入新课:同学们,读书,让我们跨越空间,与古人为友。
结识古仁人,我敬佩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抱负;结识古仁人,我羡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情怀。
今天,让我们再结识一位朋友,文天祥,并走进他的传世杰作《过零丁洋》(这样导入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又为后面学以致用做铺垫)预习导学:一)、作者介绍:文天祥,字,一字宋瑞,号,吉州吉水人,(朝代)大臣,文学家。
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祥兴元年(1278)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
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次年被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
其作品有《指南录》、《正气歌》、《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二)、背景介绍: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
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瀚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作者及写作背景有个全面的认识,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诗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诗文的深入学习作铺垫)教学过程:(一)、读诗问题1:题目中“零丁”是什么意思呢?——地名零丁洋。
整体意思——文天祥路过零丁洋。
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作者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过零丁洋详细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详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过零丁洋》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和主题。
2. 掌握《过零丁洋》中的关键词汇和重要词组。
3. 学习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过零丁洋》的电子文本或打印版。
2. 词汇表和重要词组列表。
3. 小组讨论问题的工作表。
4. 阅读理解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过零丁洋》这个故事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词汇和词组学习(10分钟)教师根据故事内容,逐个教授相关的词汇和词组。
通过解释、例句和练习,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这些词汇和词组。
3. 阅读活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整体阅读《过零丁洋》的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电子文本或打印版来阅读。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4. 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a.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的特点和故事中的作用是什么?b. 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法是什么?c. 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5. 阅读理解练习(20分钟)分发阅读理解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完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难易程度。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过零丁洋》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和主题。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四、巩固与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类似主题的故事,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组织学生写一篇关于《过零丁洋》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对《过零丁洋》的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关键词汇和重要词组,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讨论和阅读理解练习,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5篇)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过零丁洋》教案(优秀5篇)文天祥面对三年的牢狱生活的酷刑与折磨,面对死亡的威胁。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零丁洋》。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过零丁洋》。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难点:(1)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文天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如何保持坚定的信念。
(2)分享自己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四、作业设计:1. 抄写并背诵《过零丁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九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让我们一起聆听这首诗,感受它的韵律之美,思考它背后的深意。”
3.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零丁洋的图片和相关诗歌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在视觉上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进而引发对诗歌内容的探究。
“这是零丁洋,一个让诗人感慨万千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海域,去探索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过零丁洋》时,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1.历史背景引入:通过简短介绍文天祥所处的历史时期,南宋末年的动荡背景,以及他作为爱国诗人的英勇事迹,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我们知道,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也能启迪我们的未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来自南宋末年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笔和行动,展现了深深的爱国之情。”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1.诗歌结构:分析《过零丁洋》的篇章结构,讲解每句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布局。
“这首诗的结构紧凑,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每一句都饱含深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2.关键词句解读:详细解读诗中的关键词句,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探讨其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探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请大家小组内部分享对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讨论这些手法是如何让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的。”
2.角色扮演:鼓励学生扮演文天祥,从诗人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过零丁洋》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等。
2. 通过分析诗歌的题目,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内容:1. 介绍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诗歌题目“过零丁洋”的含义。
教学步骤:1. 引入诗人辛弃疾的生平简介,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了解。
2. 提问学生对诗歌题目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
3. 讨论并解释诗歌题目“过零丁洋”的含义,为学生学习诗歌内容做铺垫。
第二章:诗歌逐句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过零丁洋》的诗句。
2. 通过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内容:1. 逐句解析《过零丁洋》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让学生背诵诗歌的关键句子。
教学步骤:1. 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解释生僻词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
3. 让学生背诵诗歌的关键句子,加强记忆。
第三章:诗歌主题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过零丁洋》的主题。
2.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
2. 探讨诗歌主题,让学生理解诗人想要传达的思想。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析诗人想要传达的情感。
2. 讨论并总结诗歌的主题,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
第四章:诗歌背景与文化价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过零丁洋》的历史背景。
2. 通过分析诗歌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在历史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1. 介绍《过零丁洋》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环境和作者的生活经历。
2. 分析诗歌的文化价值,探讨诗歌在历史中的意义。
教学步骤:1. 介绍《过零丁洋》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2. 分析诗歌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在历史中的地位。
第五章:课堂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过零丁洋》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教学《过零丁洋》这首诗之前,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向学生介绍文天祥这位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迹,突出他的忠诚、勇敢、坚定品质,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教学活动:展示文天祥的画像,简述他的生平,特别是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勇事迹。
2.设疑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听说过文天祥这位英雄吗?”“他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过零丁洋》的作者、背景、主题及文学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认知。
2.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典故,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3.领悟并分析课文中的艺术手法,如对仗、排比、象征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分享文天祥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关于《过零丁洋》的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过零丁洋》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文天祥忠诚、勇敢、坚定品质的认识,以及这首诗对你的启示。字数在500字左右。
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过零丁洋》,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诗歌解析:针对生词、成语、典故等,进行详细的解释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活动:教师挑选重点词汇,如“零丁洋”、“汗青”等,结合诗句进行讲解。
《过零丁洋》课文教案
《过零丁洋》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过零丁洋》这篇课文的背景和情节。
2. 掌握生词和重要词语的正确读音和词义。
3. 阅读理解,能够回答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过零丁洋》文中的重要生词和短语。
2. 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和情节发展。
3. 能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 音频设备和录音机。
2. 教学课件和教学板书。
3. 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相关的词汇和短语,为本节课做铺垫。
2. 阅读理解(1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一遍课文,然后对照课文跟读。
3. 分层阅读(10分钟)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将整篇课文分成几个小节,逐段分层进行教学讲解。
重点解释生词和短语,并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意义。
4. 问题讨论(15分钟)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教师可适时给予引导和补充。
5. 语言拓展(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课文中的语言点和词汇。
例如,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或者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改编成小剧本等。
6. 口语表达(15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小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故事,并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7.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梳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强化学生的记忆。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与《过零丁洋》课文相关的练习,包括词汇选择、填空和阅读理解等。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如听说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了《过零丁洋》这篇课文。
通过小组合作和表演,激发了学生对课文故事情节的兴趣,并促进了语言输出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需要通过课后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过零丁洋教案初中语文精品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初中语文精品教案【过零丁洋教案】初中语文精品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过零丁洋这首古文诗的内容。
- 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 掌握古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和审美能力。
- 培养学生珍视自然和对生活的感悟。
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古文诗过零丁洋的内容。
- 理解古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古文中的文化内涵。
-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古文并进行深度思考。
第三部分: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 《过零丁洋》古文诗。
- 课堂黑板/白板。
2. 教学环境:- 教室内舒适整洁,确保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听讲。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古代的大海,进行热身活动,如播放相关音乐或展示有关大海的图片,唤起学生对大海的好奇心。
【呈现】2. 教师将《过零丁洋》古文诗展示在黑板/白板上,让学生先自主阅读。
【讲解】3. 分析古文标题:过零丁洋。
- 过:穿越、经历。
- 零:寂寞、孤独。
- 丁:意味着一个人或一只船只。
- 洋:大海。
通过分析古文标题,学生可以初步猜测古文可能与航海、孤独等主题有关。
4. 逐句解读古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古文的意思。
- 以平和的语调尽量还原古文中的意境。
5. 分析古文诗的结构。
- 古文诗形式为五言律诗。
- 教师解读诗句间的衔接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全文的结构。
【体验】6.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古文的理解和想法。
-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古文进行解读和赏析。
- 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和补充彼此的观点。
【拓展】7. 学生自由发挥,展示对古文的理解。
- 学生可以选择以图片、音乐、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示。
-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过零丁洋》教案:古诗名篇必学
《过零丁洋》教案:古诗名篇必学经典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被誉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古诗词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在中小学生的学习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过零丁洋》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高度的价值,也是许多中小学生学习的重点。
笔者就《过零丁洋》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教学目标《过零丁洋》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诗歌,可以从情感、艺术、历史等多个维度进行探究。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及课程要求,本教案提出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背景和意义学生了解《过零丁洋》所处的历史背景、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主要情节,理解作品表达的离情及别绪,并体会诗歌中的音韵、节奏和抒情手法。
2.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诗歌,掌握诗歌中常用的词语、词汇搭配、修辞手法等。
通过模仿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逐渐领悟文学的魅力和美丽。
3.培养综合素质和人文思维学生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自己的语言综合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增强人文素质和文化自信心,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零丁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深度探究。
1. 阅读导入法通过阅读相关材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过零丁洋》所处的历史时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主要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增加阅读的愉悦感。
2. 讲述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分析、比较等方式,深入解读《过零丁洋》的意义、感情表达、语言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诗歌并深入探究。
3. 教学案例法通过教学案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所使用的具体语言手法、修辞手法等,发现其韵律、音韵、韵味并进行模仿和创作。
4. 课堂演示法通过小组或个人的课堂演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和创作能力,并进行互动和交流,增强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过零丁洋》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过零丁洋》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过零丁洋》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古诗文。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南宋末年元朝入侵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忠诚于国家的决心。
诗歌以悲壮的情感,崇高的气节,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本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深入分析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大量古诗文,对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有一定的掌握。
但对于《过零丁洋》这样的有深度的诗文,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学背景的了解不足,也会影响对诗文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过零丁洋》;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学会欣赏古诗文,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培养忠诚于国家的品质;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并默写《过零丁洋》;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欣赏古诗文的文学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熟悉诗文,理解诗文的内容。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诗人的情感。
3.欣赏法:通过分析诗文的韵律、意象等,帮助学生欣赏古诗文的文学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诗文,了解诗文的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介绍文天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诗文,学生跟读,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教师呈现诗文,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过零丁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过零丁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过零丁洋》这首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境
2.掌握古典诗词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3.通过诗歌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过零丁洋》的基本内容和韵律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1. 教学内容
1.《过零丁洋》的欣赏
2.《过零丁洋》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 教学步骤
1.引入
–讲述一段故事,“一个渔夫在海上捕鱼,沉浸在和大海和谐相处的美感中,接着他被大雾包围,视野受限,心里产生惶恐不安的情感。
这个故事与下面的诗歌有什么关联呢?”
–让学生一起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欣赏古诗《过零丁洋》
–凝练出《过零丁洋》的主旨、意象、对比、韵律等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诵读诗歌,体验其中的韵律
3.背景介绍
–引导学生从《过零丁洋》中所涉及的内容,推测出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让学生根据自己推测的内容进行剪报或PPT制作,展示给全班同学
4.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总结如何欣赏古典诗词
四、教师课堂小结
1.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在欣赏古典诗词的基础上,去思考和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过零丁洋》
2.在家自行了解《过零丁洋》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3.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解读。
过零丁洋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熟悉并理解《过零丁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能够正确运用;3. 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并能够分析文本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文本理解: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2. 词汇应用:掌握并正确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并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 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大海的认知和兴趣,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好奇心。
2. 师生互动提问:你们是否经历过一个人独自面对大海的场景?请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对大海的感触。
【呈现】1. 阅读导入: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等。
然后学生两两讨论,简述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2. 学生自主阅读:要求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带着问题和感受进行阅读,注重理解课文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使用。
3. 教师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重点突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分析故事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头韵等,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合作探究】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内容进行深度解读,找出其中的关键词、短语和重要句子,并分析其含义和修辞手法。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解读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互动交流。
3. 整合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性的讨论,促使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拓展延伸】1. 课外阅读推荐:教师推荐相关海洋主题的文章或图书,供学生拓展相关阅读。
2. 创设情境: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创设一个逼真的海洋情境,引导学生依据所学词汇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诗词曲欣赏,详细内容为《过零丁洋》。
该诗为南宋文天祥所作,描绘了作者在战乱年代,面对困境仍然坚守信念,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过零丁洋》的诗意,感受诗人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
2. 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3. 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培养热爱祖国、忠诚勇敢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天祥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 精讲细读,深入分析(1)解析诗句,理解诗意。
(2)分析诗人的情感,体会豪情壮志。
(3)讨论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4.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1)分析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含义。
(2)从诗句中找出表现诗人豪情壮志的词语。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一首表现自己信念和志向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过零丁洋》2. 诗人:文天祥3. 诗意:描写诗人身处困境,坚守信念,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
4. 鉴赏方法:关注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过零丁洋》。
(2)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我心中的英雄》的作文。
2. 答案(1)背诵《过零丁洋》的答案:课后自行检查。
(2)《我心中的英雄》作文答案:课后上交,教师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过零丁洋》诗文。
(2)了解文天祥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1. 《过零丁洋》诗文的背诵与理解。
2. 文天祥的生平背景及历史地位。
3.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爱国情怀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过零丁洋》诗文、文天祥生平简介、相关历史背景等。
2. 教学多媒体设备:PPT、视频、音频等。
3. 学生教材:《过零丁洋》诗文及相关辅导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文天祥历史人物的介绍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生平背景。
(2)教师简要介绍文天祥的历史地位和《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过零丁洋》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
4. 诗文背诵与默写(1)学生集体背诵《过零丁洋》。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诗文片段。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2)学生通过课后自主学习,深入了解文天祥的其他作品及其历史地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诗文背诵与理解:通过默写和问答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文的背诵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教案主题: 过零丁洋年级: 高中学科: 语文目标:1. 了解并理解《过零丁洋》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师生互动: 提问学生是否读过《过零丁洋》,并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印象。
2. 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给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过零丁洋》的背景,诗歌讲述了一名舟人寄望归程但因风浪而被困在海上的故事。
2. 简要介绍诗人文天祥,提到他的生平和其它代表作品,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做铺垫。
三、阅读理解 (25分钟)1. 学生默读诗歌,然后回答一些由老师提出的问题,如主题是什么,诗歌中有哪些描述自然景物的词句等。
2. 分组讨论: 学生将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根据各部分的情感和表达方式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解读这些手法对诗歌的意义和情感的表达起到了什么作用。
2. 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并给出自己的理解。
五、诗歌朗读和欣赏 (15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轮流朗读诗歌。
2. 鼓励学生表演、演绎诗歌,通过朗读和表演来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 听诗歌的录音或观看有关诗歌的音视频素材,感受音乐和声音对诗歌的诠释和表达。
六、总结 (5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再次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鼓励学生写下对诗歌的感悟和思考,作为课后作业。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为诗歌配乐或创作相关艺术作品,如绘画、摄影等,以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
评估方式:1. 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2. 录音或视频记录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评估其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资源:1. 《过零丁洋》诗歌文本。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过零丁洋》这首古诗的作者杨洵美,并了解他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掌握《过零丁洋》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过零丁洋》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杨洵美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的资料。
3. 《过零丁洋》的全文及注释。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过零丁洋》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介绍作者(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杨洵美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身份和写作背景。
Step 3:理解诗句(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诗,并针对诗中的重要词句进行解读。
在解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Step 4:诗歌鉴赏(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1. 诗中的“过零丁洋”是什么意思?有何象征意义?2. 诗人通过描写风浪中的渔船和渔民表达了什么情感?3. 你能从诗中感受到什么?Step 5:学习背诵(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过零丁洋》,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并体会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Step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多多欣赏和阅读古诗,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六、作业布置:1. 练习背诵《过零丁洋》。
2. 阅读《过零丁洋》的注释和扩展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过零丁洋》这首古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但是在诗歌鉴赏环节,需加强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过零丁洋与浣溪沙学案 (2)
这两句连用,暗示。
5.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自问自答
一、基础题
二、赏析题
考考你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通过Leabharlann 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学习流程
主动学习
查漏补缺
[学习重点]
1、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3明白7,8句所体现的作者爱国精神。
导入新课:
流程一、
一、清晰默写:
,。
,。
,。
,。
本诗属于韵脚节奏
,,。
? !。
词牌名是
二、解释下列词
1遭逢3寥落:
4风飘絮:5.雨打萍:
6零丁:7汗青
这这]一联奇在诗人将地名与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巧妙地用在诗句当中,仿佛这两个地方就是诗人的写照,也有了与诗人一样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过零丁洋》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背诵默写古诗。
2、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总结方法规律.
3、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在文化海洋里,“古诗”是其中一颗美丽的珍珠。
今天我们就跟随苏轼和文天祥一起复习《浣溪沙》和《过零丁洋》这两首诗,再次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
二、默写闯关我能行
1、作者简介
(1)、《浣溪沙》作者,字,号,眉州眉山人,代文豪,“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过零丁洋》作者,字,一字号。
吉州吉水人,代大臣、。
2、根据理解填写古诗
《浣溪沙》中描写了春光明媚万物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浣溪沙》中表达了自己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的诗句是:?!。
《过零丁洋》诗中回顾作者一生经历的诗句:,。
《过零丁洋》诗中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句,。
《过零丁洋》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的诗句,。
《过零丁洋》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3、词语解释
遭逢:
起一经:一经:
干戈:
四周星:
风飘絮:雨打萍:
零丁:汗青:
三、赏析字句我在行。
赏析古诗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
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例如: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作者选取兰芽、小溪、松林、沙路、暮雨、子规这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的喜悦心情。
2. 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3. 从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表达其情感。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者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4. 从关键词语上着手。
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从“惶恐”、“零丁”这两个词入手,作者运用双关的修辞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
5、从关键诗句(如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
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过零丁洋》的主旨句。
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6、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
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
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练,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慨,对投降派的谴责。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赏析古诗时的切入点可以结合分析。
四、直击考试我能赢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末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1.芳华:芬芳的鲜花。
2.初:刚刚。
3.庭树:花园里的树木。
4.故:因此,所以。
5.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翻译】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
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背景】
本诗写长安春雪,特有一番细腻深微的审美意趣。
既为咏雪,又须切中春字,故先从春天的感受落笔。
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然而白雪却不肯就此离去,它还要穿庭落树地和春天逗个趣。
诗人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拟雪为花,又进一步拟雪为人,说雪都嫌春天来得太迟了,因而要为人们装点出一些春花春意。
诗中洋溢着一种北方人在冬去春来时节的喜悦之情,这大概是岭南人所难以体会到的。
【问题】
从不同角度赏析这首诗。
(1)、“惊”字写出摆脱冬寒后的新奇、惊讶,更从草芽萌发看到了春的消息,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
(2)、3、4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
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浣溪沙》和《过零丁洋》这两首诗,还学习了赏析古诗时的解题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灵活运用,还要做到举一反三,把古诗赏析题这个难点打败。
五、完成作业我最棒
(一)浣溪沙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
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3、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4、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五条。
(二)过零丁洋
1、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3、颈联历来被认为是千古绝唱,请说说这联好在哪里?
4.尾联应该怎样理解?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操和生死观?
5、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故事吗?
6、请写出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