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宪法权力 精品

合集下载

宪法解读权力平衡

宪法解读权力平衡

宪法解读权力平衡宪法作为最高法律,具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

其中一个关键概念是权力平衡,即通过各个国家机构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确保权力行使的公正合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宪法中的权力平衡进行解读,探讨其原则、机制以及意义。

一、权力平衡的原则1. 合法性原则权力平衡的核心原则是合法性。

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权力范围和职责,因此,各个机构只有在宪法授权的范围内行使权力才是合法的。

合法性原则确保了权力的合法合理性,有效维护了公民权利的平等和尊严。

2. 分权原则宪法设立了具有不同职能的国家机构,如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等,通过分权原则将权力分散给不同的机构,以实现相互制约和互为平衡。

分权原则确保了各个机构在行使权力时相互制衡,避免了过度集中权力所导致的滥用和不公平。

3. 独立性原则权力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各个国家机构的独立性。

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应相对独立于其他机构,以保证其在权力行使中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独立性原则确保了权力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有效避免了权力被滥用或受到操控的可能性。

二、权力平衡的机制1. 四权分立宪法将国家权力划分为行政权力、立法权力、司法权力和检察权力四个方面。

这四种权力相互制约、相互平衡,起到权力分散、制约和平衡的作用。

行政机关负责具体管理,立法机关制定法律,司法机关审判案件,检察机关监督法律执行,确保各个权力有效运行,互相制衡,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2. 权力审查权力平衡的机制之一是权力审查。

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的权限和职责,同时也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当权力机关行使职权超出宪法规定范围,或者侵害了公民权利时,权力审查机制起到监督和限制权力的作用。

通过司法机关和宪法法院等机构的权力审查,确保各个权力机关的行为合法、合理和正当。

三、权力平衡的意义1. 防止滥权权力平衡作为一种体制机制,能够有效地防止滥权的发生。

各个国家机构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保证了权力的合法合理性,防止了权力被个人或某个机构滥用,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论宪法权力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宪法权力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宪法权力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内容提要: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公共权力的出现具有其必然性。

一方面,公共权力有利于保障个人权利的实现和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另一方面,公共权力也具有其内在局限和异化特质。

在人类的政治实践活动中,将公共权力转化为宪法权力不仅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是人类政治行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必然结果。

论文关键词:公共权力宪法权力一、公共权力出现的历史必然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生产活动中,人不仅建立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同时也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物,人总是实践着的、现实的人,即社会的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①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人们不断将对自然的规律性认识内化为个体的特质并将这种特质对象化为与他人的关系。

这种“调节社会行为规律性的实际存在的机会”②首先表现为习惯,约定俗成之后则转化为习俗。

“习俗的稳定性基本上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谁要是不以它为行为的取向,他的行为就‘不相适应’。

③然而,习俗“是一种外在方面没有保障的规则”。

④在由习俗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融为一体,主体权利尚未出现,个体的利益也就是社会的利益。

随着分工的发展和财富的不断积累,财产观念、占有意识和主体权利开始出现。

⑤原来的习俗已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关系的需要,社会规则必须经过一个理性化的过程。

“行为‘理性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用有计划地适用利害关系去取代内心服从约定俗成的习俗。

”①利害关系作为一种稳定的社会调节规则是以这种方式实现的:“谁要是不以他人的利益为自己行为的取向——没有‘预计’到别人——,惹起他们的反对,或者得到一种他本来不想得到的和没有预见到的效果,因而就有损害自己利益的危险。

”②尽管以利害关系调节社会关系比以风俗调节社会关系更具约束力和有效性,但其只以个体权利为指向,义务并不是这种调节方式必需考虑的维度。

宪法解读宪法的权力与权威

宪法解读宪法的权力与权威

宪法解读宪法的权力与权威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和国家权威体现,其解读是确保国家法治精神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

宪法解读的权力与权威既是法律确认的,又是国家制度的保障。

本文将从宪法解读的权力来源、权力机构和权威认可等方面,对宪法解读的权力与权威进行阐述。

一、宪法解读的权力来源宪法解读的权力来源于宪法本身。

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最高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权力范围,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本身对于权力的行使有明确的规定,包括宪法的解释和适用。

根据宪法规定的权力分配原则,宪法解释权由宪法机关或其他特定机构拥有。

比如,我国宪法赋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进行解释权的职能,其他宪法机关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也可以根据法定权限解释宪法。

因此,宪法解读的权力源自于宪法本身的规定。

二、宪法解读的权力机构宪法解读的权力机构主要是宪法机关和有关机构。

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宪法解读的权力机构之一,拥有对宪法进行解释的职能。

根据法律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宪法进行解释,对法律进行审查。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也具有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权力。

这些机关的解释对于确保宪法的正确适用和法律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宪法解读的权威认可宪法解读的权威认可是宪法解释能否得到普遍认可和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宪法解释权的行使必须得到全体公民的普遍认可,以保证宪法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对于宪法解释的权威认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1. 法律规定:宪法对宪法解释权的行使做出明确规定,确保权力的规范性和可预见性。

2. 组织机构:宪法机关和具有宪法解释权的相关机构是宪法解释权行使的专门机构,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

3. 公众参与:公众对于宪法解释的权威认可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公众的参与和意见收集,可以使宪法解释更加公开透明,并得到广泛支持。

总之,宪法解释的权力与权威是国家宪法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

宪法解读宪法与人民权力

宪法解读宪法与人民权力

宪法解读宪法与人民权力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规范,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各级政府机构的职责与权限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的解读对于确保宪法的正确实施以及保障人民权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宪法解读的角度探讨宪法与人民权力之间的关系,旨在深入分析宪法如何保障人民权力的实现。

宪法解读,作为宪法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扮演了宪法实施中的重要角色。

宪法本身可能因为表述的广泛性和抽象性而产生模糊的概念,并不具备直观的解释,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解读和解释。

这些解读的任务通常由最高法院或者其他宪法机构承担,并生成对应的宪法解释或判决,目的是提供准确的解析和指导,确保宪法的正确理解和执行。

在宪法解读的过程中,确保人民权力得到有效保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宪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如自由、平等、民主等。

然而,这些权利并不仅仅是纸上的空话,只有通过宪法解读的具体实践才能得以有效保障和实现。

例如,宪法规定了人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为了具体判断何种言论属于合法的范畴,宪法解读将在准确界定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综合考虑社会和国家的现实情况,确保言论自由的行使不会侵害他人的权益。

此外,宪法解读也对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宪法将人民视为国家的主人,人民权力的行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民主与权力合法性。

宪法解读的任务之一就是解析宪法中关于人民参与政治的规定,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行使这些权利。

例如,宪法规定了人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具体规定了选举的程序和条件。

宪法解读通过解释这些规定,明确人民权力的范围和限制,使人民能够顺利参与政治决策,推动国家发展。

总之,宪法解读对于确保宪法的正确实施和人民权力的保障至关重要。

通过宪法解读,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宪法的规定和原意,为宪法的实施提供准确的指导。

同时,宪法解读也通过解析和诠释宪法条文,确保人民的各项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和实现。

只有通过准确且权威的宪法解读,才能够建立和维护一个公正、民主、法治的社会秩序,使人民权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和保障。

宪法中的权力制约与权力平衡

宪法中的权力制约与权力平衡

宪法中的权力制约与权力平衡权力制约和权力平衡是宪法设计的重要原则,它们旨在确保政府的权力不被滥用,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本文将就宪法中的权力制约和权力平衡进行探讨,以揭示其在维护法治和民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权力制约的理念权力制约是指在宪法中设立一系列的限制和约束,以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宪法规定了政府的权力范围和行使方式,明确了政府的职责和权力,并通过设立法律和机构来限制和监督政府的行为。

在权力制约的理念下,宪法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公民权利的条款,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人身自由等。

这些权利的设立旨在限制政府的权力,确保政府不能越权干预公民的自由和权益。

另外,宪法还规定了政府机构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例如,在许多国家的宪法中,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被确立,以防止任何一方过度扩展权力,保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对平衡。

二、权力平衡的实践权力平衡包括水平和垂直两个方面。

水平权力平衡指不同政府机构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互相平衡。

垂直权力平衡则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制约关系。

1. 水平权力平衡在宪法中,通常设立了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它们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相互制约,形成权力平衡。

例如,立法机构草拟和通过法律,行政机构负责实施法律,司法机构负责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这种水平权力平衡的设置可以保证政府各个机构之间相互制约,避免了某一机构或个人的过度权力集中,确保了政府的决策和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 垂直权力平衡在一些联邦制国家的宪法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权力的划分和平衡。

中央政府负责国家大的问题,如国防、外交等,而地方政府则负责更具体的地方事务,如教育、交通等。

通过垂直权力平衡的实践,可以保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权力的协调和合作,避免出现权力过度集中或者权力纷争的情况,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三、权力制约与权力平衡的意义权力制约和权力平衡在维护法治和民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权力制约和权力平衡可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宪法解读宪法与法律权力

宪法解读宪法与法律权力

宪法解读宪法与法律权力宪法作为一部国家的最高法律,对法律权力的行使和限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为司法系统和国家机构规定了法律权力的范围和限度,确保了国家的法治化,保护了公民的权益。

如何解读宪法与法律权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问题。

本文将从宪法权力的来源、宪法解释的方式以及法律权力受宪法制约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宪法解读宪法与法律权力的问题。

一、宪法权力的来源宪法权力的来源主要有法律权威和公众共识两个方面。

法律权威指的是宪法作为法律的最高力量,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所有法律权力都应当依据宪法来行使。

公众共识指的是宪法作为最高法律在社会中的共识和认同,宪法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来自于广大公民对宪法价值观念的认同和支持。

二、宪法解释的方式宪法解释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对宪法条文的解读和理解。

宪法解释的方式包括文字解释、历史解释、制度解释和精神解释等。

文字解释是根据宪法条文的字面意思进行解读;历史解释是通过研究制定宪法的历史背景和目的,理解宪法条文的原意;制度解释是根据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和机构设置进行解释;精神解释则是根据宪法的宗旨和价值观念进行解读。

三、法律权力受宪法制约法律权力受宪法制约是指法律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宪法规定的原则和限制。

宪法对法律行使权力的限制主要包括权力分立原则、合法性原则、比例原则和权利保障原则等。

权力分立原则要求法律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循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分立;合法性原则要求法律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进行,不能超越法律授权的范围;比例原则要求法律行使权力必须合理、适度,不能过度限制公民的权利;权利保障原则要求法律行使权力必须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总结宪法解读宪法与法律权力的关系是法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

宪法权力的来源既包括法律权威,也包括公众共识;宪法解释的方式包括文字解释、历史解释、制度解释和精神解释等;法律权力受宪法制约主要包括权力分立原则、合法性原则、比例原则和权利保障原则等。

宪法解读宪法与权力运行

宪法解读宪法与权力运行

宪法解读宪法与权力运行宪法是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国家机关的运行机制。

对于国家来说,宪法的解读和理解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权力的行使方式以及权力的边界。

本文将从宪法解读的重要性、宪法与权力分立、宪法解释权的行使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宪法解读与权力运行之间的关系。

一、宪法解读的重要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也是权力运行的基础和指导。

宪法的内容包括国家制度、权力分配、人权保障、国家机关组织和职权等方面。

对于宪法来说,如何正确解读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宪法解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法治原则:宪法是法治的根本,宪法解读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法治原则的真正实现。

只有正确解读宪法,才能保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依法履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 确定权力边界: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边界,对于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和个人来说,宪法解读的准确性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权力的范围和限制,避免越权行使权力,保障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 保障公民权利: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人身安全、正当程序等权利。

准确解读宪法可以帮助公民了解自己的权利,并为维护权利提供法律依据。

二、宪法与权力分立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权力机构以及权力的行使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权力分立。

权力分立是指国家权力被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独立的部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以实现权力的合理运行和防止滥权的目的。

1. 立法权:立法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赋予立法机关制定法律、修改法律和废止法律的权力。

立法机关在行使立法权力时,必须遵循宪法的规定,不能擅自违背宪法。

2. 行政权:行政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履行职责的权力。

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循法律和宪法的规定,不能超越自己的权限范围,否则将会违反宪法并可能导致滥用权力。

3. 司法权:司法权是指法院依法审理案件、保障公正正义和维护法律尊严的权力。

宪法解读宪法的权力运行

宪法解读宪法的权力运行

宪法解读宪法的权力运行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法规,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力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确保国家的法制建设、维护宪法权威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仅仅存在于文件中的宪法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必须通过权力运行和解读才能得以实施。

一、权力运行的概述权力运行是指依据宪法,国家机关和宪法授权的组织、部门等行使职权的过程。

在宪法法律体系中,权力的合理掌握和运行是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国家法治的关键环节。

权力运行应当遵循宪法原则,确保公正、公平、合法的行使职权。

二、权力分立与均衡的重要性宪法规定了权力的分立与均衡原则,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互相监督。

权力分立与均衡的实施可以有效防止权力滥用、确保公民的权益不受侵害。

只有通过权力分立与均衡,宪法的权威和作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三、宪法解释权的行使1.宪法解释权的归属宪法解释权通常由宪法法院或最高法院行使,通过具体案件的审理和裁决,对宪法进行解释和适用。

宪法解释权的归属,可以有效保障宪法权威和统一解释标准。

2.宪法解释权的原则宪法解释应当遵循宪法本文规定的原则,尊重宪法的文字表述,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同时,宪法解释还应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宪法解释体系。

四、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1.宪法监督的重要性宪法监督是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维护宪法的权威与尊严。

通过宪法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宪法的违法行为,确保政府及公职人员依法行使权力。

2.宪法监督的形式宪法监督可以通过行政监察、司法审查和公民投诉等形式进行。

行政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和人大常委会等是宪法监督的主体机构,通过监察、检查和审查,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

五、宪法的修宪与权力运行1.宪法的修宪程序宪法的修宪通常需要符合一定的程序,例如提案、审议、表决等。

修宪的目的在于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完善宪法制度建设,但必须遵循宪法原则,确保修宪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宪法解读权力与限制

宪法解读权力与限制

宪法解读权力与限制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文件,对于权力的行使和限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权力既是国家治理的必要手段,也是维护公民权益的保证。

然而,权力的滥用和过度扩张可能导致不公平和不正义的情况发生。

因此,宪法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明确的解读和限制,以确保公民的利益不受侵犯。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宪法解读权力与限制进行探讨。

一、法律约束的权力宪法赋予国家机关特定的权力,这些权力是为了行使国家治理职能以维护公共利益。

然而,权力并不是无限的,宪法通过法律约束,对权力行使做出严格规定。

比如,在司法领域,宪法规定了法官的职权和审判程序,以保证司法独立和公正。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成和职责,使其在行使权力时受到制约和监督。

二、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分立原则,即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

这种分权设计旨在制衡和平衡各个权力机关,避免一方权力过度扩张。

行政权力负责执行法律,立法权力负责制定法律,司法权力负责解释和适用法律。

这种权力的制衡机制使得国家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防止权力滥用的可能性。

三、公民参与与监督宪法鼓励公民的参与和监督,以确保权力的合理行使。

公民通过选举和公民投票等方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行使表决权和监督权。

同时,宪法规定了公民权利和自由,保护公民免受不当侵犯。

公民的监督角色可以促使政府机构更加谨慎行使权力,避免违宪和不公正的行为。

四、宪法的解释与修正宪法的解释和修正是权力和限制的重要内容。

宪法由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进行解释,确保宪法的适用具有权威性和一致性。

同时,当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变化时,宪法可以进行修正,以适应新的情况和需求。

修宪过程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并受到公众的广泛参与和讨论。

五、权力与限制的挑战权力与限制之间的平衡并不总是容易实现的。

一方面,个别国家机关可能试图超越宪法规定的限制,滥用权力。

另一方面,公民对权力的质疑和监督也可能导致权力的瘫痪和损害国家利益。

为了维护权力与限制的平衡,需要建立健全的法治机制和司法体系,加强公民教育和参与,促进宪法精神的深入人心。

宪法解读宪法与权力

宪法解读宪法与权力

宪法解读宪法与权力宪法是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它规范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公民权利等方面的内容。

宪法的解读对于确保国家政治稳定、法治建设以及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关于宪法与权力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将对宪法解读宪法与权力的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一、宪法保障人民权力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财产权等,同时为公民提供了维权途径,如宪法诉讼等。

通过宪法,人民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维护自己的权益,实现社会公正与公平。

二、宪法制约政府权力宪法对政府的权力进行了明确规定,使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受到制约和约束。

宪法规定了国家政府的组织形式和权力机构,明确了权力的来源和行使方式。

宪法规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分立,旨在确保国家权力的平衡和合理行使。

同时,宪法还对政府权力的范围和限制进行了明确规定,以防止权力滥用和侵害公民权益。

宪法的制约作用,确保了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宪法解读与权力的关系宪法解读是对宪法文字的解释和理解,旨在确保宪法的正确适用和实施。

宪法的解读与权力的关系密切相关。

首先,宪法的解读需要依靠权力机构,如宪法法院等,以确保宪法的实施和权威性。

其次,宪法解读需要明确权力的界限和范围,以维护公民权益和权力平衡。

同时,宪法的解读还需要尊重和保护司法权力,确保其独立性和公正性,以有效实施宪法。

四、宪法解读与权力的挑战宪法解读与权力之间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宪法的解读要面临不同的权力主体和利益集团的干预和影响,可能导致宪法解读出现偏差和失真。

其次,宪法解读要应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挑战,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和问题。

同时,宪法解读还需要解决不同法律条文之间的冲突和协调问题,确保权力的适度和合理行使。

结语宪法解读宪法与权力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宪法保障人民权力,制约政府权力,为国家政治稳定和公民权益保护提供了基础。

宪法解读宪法权力

宪法解读宪法权力

宪法解读宪法权力宪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府组织和各级组织的权限等内容。

宪法权力指的是宪法授予的权力和职责,它是宪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宪法权力对国家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宪法权力的含义与特点宪法权力是指宪法赋予公民和组织的权利和权力。

它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以及国家机关和行政部门的权力和职责。

宪法权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法律规定:宪法权力是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和确认的,具有法定性和合法性。

2. 限制性与保障性:宪法权力的行使受到一定的限制,以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基本权益。

3. 产生性与约束性:宪法权力的产生来源于宪法,对国家机关和公民具有约束力。

4. 统一性与不可分割性:宪法权力是统一的整体,不能进行随意拆分和随意剥夺。

二、公民的宪法权力作为国家的基本成员,公民具有宪法赋予的各项权力和自由。

这些权力和自由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人权保障:宪法赋予公民基本人权的享有,比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2. 参与政治:宪法赋予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 诉权保障:宪法确保公民享有申诉和起诉的权利,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 社会保障: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受教育、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权利。

三、国家机关的宪法权力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机关具有宪法赋予的权力和职责。

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它们的宪法权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立法权力:宪法赋予立法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以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经济发展。

2. 行政权力:宪法规定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包括制定政策、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

3. 司法权力:宪法赋予司法机关审判和公正裁决纠纷的权力,以维护社会正义和法律的实施。

4. 监督权力:作为宪法规定的权力机关,国家机关具有对其他机关的监督权力,以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

四、宪法权力的保障与实现宪法权力的保障与实现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宪法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公众对宪法权力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公众的宪法权力保障意识。

宪法解读宪法权利

宪法解读宪法权利

宪法解读宪法权利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然而,这些权利和自由的具体内容和范围如何理解和解读却成为了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问题。

合理解读和适当运用宪法权利,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宪法权利的解读与运用进行讨论,以期为广大公民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宪法权利的解读在宪法权利的解读方面,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宪法的文本规定和精神内涵,以确保权利的合理保障和运用。

1. 广义解读宪法权利的广义解读是强调权利的最大程度保障。

在这种解读下,权利被理解为公民的天赋和基本权益,国家应当为其提供最大力度的保护。

这一解读是从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出发的,追求权利最大化。

2. 狭义解读宪法权利的狭义解读则注重权利的限制和平衡。

在这种解读下,权利被理解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主观权益,对权利的行使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平衡。

这一解读是从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出发的,追求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在实际操作中,广义解读和狭义解读的结合更能体现宪法权利的实质。

宪法权利的解读应该既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又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的合理限制。

二、宪法权利的运用宪法规定的权利并非绝对和无限制的,其行使必须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下进行。

而权利的运用更需要与其他权利和法律原则相协调和平衡。

1. 合理限制宪法权利并非绝对权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合理地限制。

合理限制权利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序良俗原则:权利的行使不得违背公共道德和公序良俗。

(2)他人权利原则:权利的行使不得损害他人的权益和人格尊严。

(3)国家安全原则:权利的行使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4)法律规定原则:权利的行使应当遵守法律的约束和规定。

2. 平衡原则宪法权利的运用还需要与其他权利和法律原则相平衡。

在权利冲突的情况下,需要根据情况的具体性、社会效益的大小以及公共利益的需求进行平衡。

权利的平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例如通过司法裁判、行政解释以及立法规定等方式。

宪法解读宪法权力与人民利益

宪法解读宪法权力与人民利益

宪法解读宪法权力与人民利益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机构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权力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宪法旨在保障人民的权益,确保人民的利益得到有效的维护和实现。

本文将对宪法权力与人民利益的关系进行深入解读。

一、宪法权力的基础宪法权力是指国家机关依照宪法规定的权限行使职权的能力。

宪法权力的基础在于宪法的赋权,宪法明确规定了各个机关的职权范围和行使方式,从而确保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宪法权力的行使应当依法进行,以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二、宪法权力与人民利益的关联1. 宪法权力的源头在于人民宪法权力的行使机关是依靠人民的授权而存在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宪法规定了人民作为国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人民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宪法权力的行使应当始终以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并促进人民的利益。

2. 宪法权力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民权益宪法权力的行使应当服务于人民的利益。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生命权、财产权、言论自由等,以及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法律、履行契约等。

宪法权力的行使应当保障人民权益的平等、公正和不可侵犯,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促进人民利益的实现。

3. 宪法权力的限制与平衡宪法权力不是无限的,宪法对权力的行使作出了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宪法规定了权力的分立和平衡机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分权制衡来限制权力的滥用,保护人民利益的平等和合法。

只有在宪法的规定下,宪法权力的行使才能合法有效,符合人民的利益。

三、宪法权力与人民利益的实现1. 加强宪法的普及教育为了让人民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宪法,国家应加强宪法的普及教育。

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宪法教育的开展,使人民了解宪法权力的行使方式和保障人民利益的基本原则,增强人民对宪法权威的认可和信任。

2. 健全宪法保障机制国家应建立健全宪法保障机制,确保宪法权力的行使得到监督和保障。

这包括建立独立的宪法解释机构、严格执行宪法保护制度、建立有效的司法保护机制等,以保障人民的利益在宪法权力行使中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实现。

宪法解读宪法的权力控制

宪法解读宪法的权力控制

宪法解读宪法的权力控制作为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宪法的解读对于法律的适用和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解读的权力控制是确保宪法解释权的合法性和专业性的关键机制。

本文将从宪法解读的权力控制角度讨论宪法解释的重要性,并探究宪法解读的权力控制机制。

一、宪法解释的重要性宪法解释是确立宪法的含义和适用范围的过程,对于规范国家权力、维护个人权利、实现社会公正具有重要作用。

宪法解释能够帮助理解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宪法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宪法解释还能够保障公正的司法判决,维护司法独立和公正性。

二、宪法解读的权力控制为了确保宪法解释的权威性和专业性,需要进行权力控制。

权力控制机制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 宪法法院的角色宪法法院是解释宪法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对宪法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和裁决。

宪法法院的判决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可以有效控制其他机关和个人对宪法的解释和适用。

2. 司法案例的积累司法案例是宪法解释的重要依据,积累了法院对宪法规定的具体应用和理解。

司法案例的积累可以形成一定的惯例,为宪法解释提供重要参考。

3. 学术界的参与学术界在宪法解释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学者的研究和论述,可以拓宽宪法解释的视野,提供理论支持。

学者的独立思考和学术争议能够促进宪法解释的合理性和多样性。

4. 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宪法的权威性来自人民,公众的参与和监督能够确保宪法解释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公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公民投票、公众听证会等表达对宪法解释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宪法解释的程序和结果。

三、宪法解读的案例分析以美国宪法解释权力的控制为例,该国的权力控制机制相对成熟。

美国宪法赋予最高法院对宪法的解释权,最高法院通过审理具体案件并发表判决,形成了丰富的宪法解释学说。

同时,学术界也对宪法进行广泛研究和解读,形成了多元化的解释观点。

此外,公众通过选举法官和参与立法等方式,直接参与宪法解释的权力控制。

结论宪法解读的权力控制是确保宪法解释合法性和专业性的重要机制。

试论宪法权利(一)

试论宪法权利(一)

试论宪法权利(一)宪法权利是民主法治国家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在权利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宪法权利”一词也是法学研究领域内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宪法学术语。

①近年来,该词频频见诸报端与学人之口,但是从相关文章的内容看,在对“宪法权利”的概念、内涵、与其他法律权利的关系、权利的宪法保障和普通法律保障之间的差异等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上尚存有许多歧义。

这一现象折射出我国权利保护制度中的某些缺失,某种程度上也反射出我国宪法学权利理论的贫弱。

鉴于此,需要认真在学理上澄清“宪法权利”的含义、价值属性、法律形态、内容与救济方式,以利于实践中公民权利的保护与实现,进一步深化宪法学的权利理论研究。

本文仅以英、美、欧陆诸国的理论与实践为依托,尝试对宪法权利作进一步初步探讨。

一、宪法权利的概念识别宪法权利,又可称为宪法上的权利,是宪法所确认并保护的权利。

宪法的属性和宪法学原理决定了宪法权利是个人持有的抵制政府侵犯、限制与约束政府各机构的一种权利。

但在学理上,识别宪法权利有一定的困难,其困难依赖于这样一些事实:当今各国宪法文本大都以“公民的基本权利”或“公民的权利作为宪法结构的一部分;②”权利“与”基本权利“内涵的不确定性致使其外延不断扩大,形成了价值取向、道德基础、与国家的关系、权利的实证化方式等方面不相同的各类权利;权利名称的多样化。

这些因素决定了宪法权利含义的广狭之别。

广义上的宪法权利包括宪法文本中规定的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公民的自由权、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又可称为公民权、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

③狭义的宪法权利有时也可称为自由权利,是近代宪法理论确立的国家不应干预的主体权利,也是抵制政府侵犯的个体权利。

它有着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近代权力的极权主义倾向中,这一权利采取对国家权力的反权力形态,其范围包括宗教自由、言论自由、个人自由和财产自由。

它是一种反对国家干预的自由,属于消极自由的范畴,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宪法的价值信奉,也是古典自由权利的内容,因此,狭义的宪法权利不包括社会权利。

论宪法权力

论宪法权力

论宪法权力【摘要】宪法权力作为国家最高权力体现,其来源在于宪法本身,机构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运作方式通过相互制衡互相监督实现权责分立。

宪法权力虽然具有一定的行使自由,但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如宪法解释权、司法审查等。

为保障宪法权力的实施,通常会设立宪法监督机构及相关法律制度。

宪法权力的重要性体现在其约束及规范国家行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未来,随着宪法的不断完善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宪法权力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广泛影响。

【关键词】宪法权力、引言、正文、结论、作用、来源、机构、运作方式、限制、保障、重要性、发展前景、广泛影响1. 引言1.1 什么是宪法权力宪法权力是指国家宪法赋予的权力,主要体现为宪法规定的国家机关和组织行使的权力。

宪法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等多种形式,是国家各级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的基础。

宪法权力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国家的法律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宪法权力,国家机关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

宪法权力是现代民主国家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基本依据。

只有依法行使宪法权力,才能有效维护国家的法律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1.2 宪法权力的作用宪法权力的作用在于确立和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范围和方式,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和进步。

宪法权力是国家权力的最高源泉,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和核心。

宪法权力赋予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使政府行使权力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法律制约。

宪法权力的作用不仅在于规范政府行为,也在于保护公民权利。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限制了政府的权力,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宪法权力的作用还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法律体系,保障了社会的正常运转,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宪法解读权力与限制

宪法解读权力与限制

宪法解读权力与限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作方式,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然而,权力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导致滥用和腐败。

因此,宪法不仅赋予了国家权力,同时也对其实施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制,以确保权力适度、公正、透明。

本文将从权力解读和限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权力的解读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各项权力和职能,以确保国家能够有效地管理社会事务和保护公民利益。

其中,行政权力、立法权力和司法权力是宪法赋予的三大核心权力。

行政权力是由政府拥有的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

它包括制定政策、管理经济、维护社会秩序等职能。

行政权力的解读要遵循公正、透明、依法行政的原则,以便保护公民权益,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立法权力是由议会或立法机构行使的权力,用于制定和修改法律。

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立法权力的解读要保证代表性和民主性,以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公民的参与。

司法权力是由独立的司法机构行使的权力,用于审判和解决争议。

司法权力的解读要确保司法独立、公正和有效,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

同时,司法权力的行使也要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确保司法公信力和权威性。

二、权力的限制权力的限制是宪法对权力行使的一种制约和保护机制,以避免滥用和侵犯公民权益。

权力的限制是多方面的,包括法律、制度、程序等各个层面。

首先,宪法对权力的限制是通过设立法律和法规来实现的。

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范围和限度,而立法机构制定法律和法规来规范权力行使的具体细节。

这些法律和法规在约束和规范政府行为的同时,也保障了公民的权益和自由。

其次,宪法还通过设立独立的司法机构来限制权力。

司法机构作为审判权的行使者,独立于行政和立法机构,以确保公正和法律的执行。

司法机构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裁决,为公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维权途径,并对权力行使进行了制约和平衡。

除此之外,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以限制政府的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宪法权力秦前红*程关松**内容提要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公共权力的出现具有其必然性。

一方面,公共权力有利于保障个人权利的实现和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另一方面,公共权力也具有其内在局限和异化特质。

在人类的政治实践活动中,将公共权力转化为宪法权力不仅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是人类政治行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公共权力宪法权力一、公共权力出现的历史必然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生产活动中,人不仅建立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同时也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物,人总是实践着的、现实的人,即社会的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①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人们不断将对自然的规律性认识内化为个体的特质并将这种特质对象化为与他人的关系。

这种调节社会行为规律性的实际存在的机会②首先表现为习惯,约定俗成之后则转化为习俗。

习俗的稳定性基本上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谁要是不以它为行为的取向,他的行为就‘不相适应’。

③然而,习俗是一种外在方面没有保障的规则④在由习俗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融为一体,主体权利尚未出现,个体的利益也就是社会的利益。

随着分工的发展和财富的不断积累,财产观念、占有意识和主体权利开始出现。

⑤原来的习俗已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关系的需要,社会规则必须经过一个理性化的过程。

行为‘理性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用有计划地适用利害关系去取代内心服从约定俗成的习俗。

①利害关系作为一种稳定的社会调节规则是以这种方式实现的谁要是不以他人的利益为自己行为的取向——没有‘预计’到别人——,惹起他们的反对,或者得到一种他本来不想得到的和没有预见到的效果,因而就有损害自己利益的危险。

②尽管以利害关系调节社会关系比以风俗调节社会关系更具约束力和有效性,但其只以个体权利为指向,义务并不是这种调节方式必需考虑的维度。

一旦个体偏离这种规则,权利冲突开始出现,停滞或每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③状态将形成。

人类行为理性化的过程要求人们在相互之间发展和维系双赢关系的路数,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秩序④未来的规则既要有内在的约束,又要有外在利害关系的形式,同时还必须有一种有效的保障,以使人们在实现自己的权利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到义务的普遍履行,否则,将产生不利于己的现实后果。

这种规则就是法。

文明时期开始以后,希腊人、罗马人、希伯来人最初的法律,主要是把由于前辈经验而体现在风俗习惯里面的东西履行一道法律手续而已。

⑤至此,社会规则获得了它的普遍形式。

为保证这种规则的适用,必然从社会中分化出一种特定力量以保障人们权利的实现和义务的履行。

维持这种力量的主体必须居于超然地位,同时又须有足以维护权利义务的社会权威。

因为,没有一个人被准许审理他自己的案件,因为他的利益肯定会使他的判断发生偏差。

⑥为保证法的适用,社会便分化出一种特殊的力量——公共权力。

重复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共同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

随着法律的产生,就必然产出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机关——公共权力,即国家。

⑦‘法’这个概念,有一个强制班子的存在,是决定性的。

⑧自从公共权力出现以后,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利益行为模式开始转化为权利——权力——利益行为模式,个体——社会关系转化为个体——公共权力——社会关系。

在权利——利益行为程式中,权利的行使表现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外在实践关系,其遵循一种内在自我约束的方式而对个体行为进行调节。

这种法则可以表述为‘外在地要这样去行动你的意志的自由行使,根据一条普遍法则,能够和所有其他人的自由并存。

’这无疑是把责任加于我的一条法则;但仅就这个责任而言,它根本不能期待我,更不是命令我应该用这些条件来限制我的自由。

①然而,公共权力的出现,使得原来单纯的社会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社会利益经过公共权力的分配分成了公益和私益,人们行为的领域分成了公域和私域,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分成了公法和私法;自然的公正被分配的公正所取代。

当权利发生冲突时,在不可避免的要和他人共处的关系中,你将从自然状态进入一个法律的联合体。

②在这种共同体中,大家共同服从由公共强制性法律所规定的外部限制,拥有那些被承认为他自己的东西。

③公共权力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合规律性的产物;同时,它又是人类行为理性化、合目的性的产物。

国家乃人民之事业,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④城邦的成长出于人类‘生活’的发展,而其实际的存在却是为了‘优良的生活’。

⑤从公共权力作为人类理性选择合目的性的角度来看,国家的目标就是建立新型的文明或达到新的文明水平。

⑥相对于个人权利和自由而言,公共权力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政府整个说来,只是一个手段,手段的适当性必须依赖于它的合目的性。

⑦公共权力的目的不是单个人权利效用的最大化,而是共同体中每个人权利效用的最大化。

最优良的个人的目的也就是最优良的政体的目的⑧公共权力存在的边界是依经验和理性所确立的个人权利可能发生冲突的领域。

由于公共权力的性质是保障个人权利实现的手段,所以,公共权力只是个人权利的一种伴随物。

权力作为权利的产物,它的正当性来源于权利。

⑨公共权力主体本身不是一个利益主体。

权利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委托关系,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其运行只有依民主范式方能取得其正当性。

依绝对公正的原则来评断,凡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各种政体就都是正当或正宗的政体;而那些只照顾统治者的利益的政体就是错误的政体或正宗的政体的变态偏离。

⑩公共权力的产生是个人权利冲突的产物。

没有义务的履行,也就不可能有个人权利的实现。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①义务的履行首先是一种依习惯、风俗和利害关系而进行的内在约束,随之转化为一种管理关系,这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纯粹是个人的,也是纯粹为了个人的利益。

氏族社会中管理机关由于个人和任何一个氏族或部落的关系而与个人发生关系。

这些关系纯粹是个人的。

随后产生了建立在领土和财产之上的政治组织。

②这种社会的管理关系是以权力为基础的。

所谓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③一旦一部分人的利益和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发生冲突,且为以个人为调节对象的管理关系所不能调整时,社会就产生了国家。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在阶级矛盾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便产生了国家。

④自此以后,对社会关系的调整由管理关系转化成统治关系,统治应该称之为在可以标明的一些人当中,命令得到服从。

⑤统治是一个命令——服从的系统。

其得以运行的基础是系统化、组织化的暴力。

义务的履行遵循的是一种管理范式。

为了保障义务履行的有效性,个人必须关心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每当人民普遍倾向于只注意一个人的私利而不考虑或关心他在总的利益中的一份时,在这样的事态下好的政府是不可能的。

⑥管理的规则不仅要求被管理者服从义务的要求,同时也必须对管理者的权力进行严格的限制。

整个国家管理靠官员之间的权力分配来维持。

不仅应对官员的权力限度作出规定,而且应对公民的服从程度作出规定。

⑦二、公共权力转化为宪法权力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个体权利的实现是公共权力正当性的唯一源泉。

公共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关系在价值上只能是一元的而不应是二元的。

权力是作为权利现实性的逻辑产物而获得自身的正当性。

⑧从应然的要求来看,公共权力和权利之间在逻辑上应具有同一性。

然而,从实然的逻辑来看,公共权力和权利之间却存在结构性分离。

公共权力在运作过程中会出现异质性而与权利对立。

公共权力的合目的性逻辑服从民主范式,建立的是委托关系,构造的是监督——被监督结构,其价值的核心是个人权利行使的自由,依托的基础是个人自治。

⑨而公共权力有效性的逻辑则追求管理范式,建立的是统治关系,构造的是管理——被管理结构,遵循命令——服从系统。

依托的是公共权威。

如果不把执行必要的政府职务的足够权力集中于政府当局的手中,则是公共权力的消极缺陷。

⑩由于民主范式和管理范式的运行机制不同,公共权力即使在无异化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结构性内在紧张。

民主社会追求的是与具体问题有关的群众利益,强调在具体案件中实现具体个人的实体正义。

它最终要与官僚行政的形式主义,规则约束和客观性相冲突。

11自由和权威的协调问题是政治领域中所面临的最基础问题之一。

12现代国家的二律背反是在官僚管理是必需物的同时,它又是实现国家目标的障碍。

13公共权力的合目的性要求管理的逻辑服从民主的逻辑,治权服从人权的要求。

然而,由于个人权利的边界是由公共权力来界定的,而不是由权利自身界定的,这就使得用由公共权力界定的个人权利来监督公共权力缺乏应有的有效性。

以人权来监督公共权力只存在先验的正当性,而不存在现实的有效性。

尽管人权是公共权力存在的前提和归宿,14但是,人权却不能依靠自身的理性力量使公共权力达至自身的目的。

另一方面,为保证公共权力的合目的性而将个人权利制度化的方式也存在新的局限。

权利是民主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民主体制内在地就是一种权利体制。

15由于时空的限制,现代社会个人权利制度化的形态为代议制。

代议制的局限在于,如果代表的任期是短期的,可以随时撤换的,则代表的专业知识和政治知识不足以制约以公职为职业的官僚系统,因为凡是现代的训练有素的专业官员一旦占据统治地位,他的权力一般是牢不可破的,16就统治权威来说,国会是主人,但就统治方法而言,它只不过是行政官员。

它可以以绝对的权威发号施令,但是对不服从命令的人只能通过缓慢和正式的司法程序给予纪律处置。

17如果代表的任期是长期的,不能随时撤换的,则代议机构易演化为一种异质于个人权利的异化力量,出现多数对少数的暴政。

多数人既拥有强大管理国家的实权,又拥有也几乎如此强大的影响舆论的实力。

18民主为多数人的暴政埋下了种子。

在不同条件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多数,也可能成为少数所以,与多数的暴政相对应的少数在特定条件下是一部分人,而在普遍的条件下实为每一个人。

19另一方面,代议制本身不能保证其代表不异化其代表性。

代表的意见并不总是和人民的意见一致。

20权力一旦被代表长期占据,便会变成一种腐蚀代表性的力量。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21国家的监护者们必定会走向贪污腐化、任人为亲,只顾个人或团体的利益,滥用他们所垄断的国家强制力以压制批评、掠夺人民财富,用高压手段迫使人民服从,国家的监护者很可能变成暴君。

22在许多自由民主制度中我们看到的是政治制度的大规模异化。

23公共权力存在利益关系上的异化。

由于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因久据要律,一方面,他们必然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将统治者的利益最大化而将被统治者的利益最小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