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都市精灵》课堂教学实录2 苏教版 .doc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都市精灵课堂实录苏教版2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都市精灵课堂实录苏教版2

《都市精灵》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人与动物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常常彼此依赖,也因此有很多关于人与动物互帮互助的故事传为佳话。

你能给我们介绍一则这样的故事吗?生1:我记得1989年1月的一天,一艘航行在太平洋的小客轮触礁沉没。

20岁的瓦努阿图居民罗斯琳在海上漂流,突然她发现不远处有两条水鲨鱼朝她游来,她吓的尖叫起来,但鲨鱼并没有伤害她,其中一条在她身边游来游去,另一条则潜入水中捕捉来一条鲜鱼供她吃,直到救援飞机飞临上空时,鲨鱼才离去。

生2:1993年5月的一天,西班牙中西部的阿维拉山有一家四口人因野营迷失在大山深处,走出森林时已是第8天,他们饿得瘫倒在地上不能起来。

正在绝望之际,却发现两头大黑熊个叼着一只大口袋放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里边有烤肉、面包、西红柿等食品,这些很可能就是黑熊从别处偷来的。

这样每到晚上,两只大黑熊便把各种新鲜食物送来,然后悄悄离去。

直到第23天,他们被救走为止。

熊本是吃人的猛兽,为什么会一改本性,做出救人的义举,令人费解。

生3:曾经有一个大学生,他毕业之后放弃本来应有的优越条件,毅然进了丹顶鹤保护区,在一次营救丹顶鹤的过程中,他不怕危险,毅然跨进了沼泽地。

师:这三位同学用简要而流畅的语言讲述了动物与人的故事,看来要和动物做朋友并不难,关键在于用心去感受,用爱去交流。

只有这样,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共同来探讨一下人和动物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课题\'都市精灵\'中的\'精灵\'二字,在有的神话传说中,是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

读了文章以后,你对此是否有新的认识呢?请大家带着这一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师:(同学纷纷举手)好,同学们读得很快,谁来说说看?生4。

生4:我认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新颖独特,\'精灵\'本来是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但作者却与\'都市\'连用,人们便产生了一种疑惑:精灵怎么会在都市里呢?从而引起下文。

《都市精灵》名师课堂实录

《都市精灵》名师课堂实录

都市精灵课堂实录一、导入春天到了,树林披上了绿装,绿丛中一枚圆圆的小不点正在悄然生长。

春风呵护着它,阳光抚慰着它,母亲的胸膛温暖着它。

突然有一天,小不点里传来一声清脆的欢歌,圆圆的外壳中伸出一双颤动的翅膀。

春天更美了。

因为,从此蓝天上将增添一朵美丽的云。

同学们,刚才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什么?(鸟)我以为鸟儿是蓝天美丽的云彩,但作家舒乙却独具匠心,将鸟儿比作是都市精灵。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都市精灵》。

【幻灯】二、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本文的主题,写作手法,表达情感。

1、首先请大家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

思考,作者围绕着这些都市精灵,关注了哪种社会问题?【幻灯】生答:生态平衡------涉及面太大了,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请说具体点生答:动物的生态平衡。

师问:也就是保护动物。

写的是森林草原上的生态平衡吗?生:都市的生态平衡。

师:我们平常关注生态平衡,总是把目光投向森林、草原、海洋、湖泊,但本文作者却写的是都市中的动物,他的这种写作的角度,用一个词来形容是独特、特别、别具一格(生回答)【幻灯】2、师:都市的生态环境平衡了吗?生:不平衡。

师:何以见得?找出依据来。

生:找出北京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的语句。

师:将北京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放在一起写,这是什么写法?生:对比。

(师追问对比的作用)师:对。

通过巧妙的对比的手法可以更加突出了北京动物的生存危机。

【幻灯】这种相同的事物时间先后的对比,我们称之为纵向对比,不同事物之间同时的对比,我们称之为横向对比,文中有没有横向对比的写法?生答:师:这里的对比表达了什么意思?生答:生:对。

北京缺少小动物(或突出了北京的动物保护没有其它城市好等)师:老师准备了一些相关的图片,请大家来体验一下生活在生态都市中的感觉。

【幻灯】总结:生活在这样的城市真令人羡慕,所以作者不遗余力地为保护小动物呼喊。

而他关注都市的生态平衡问题,确实是另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都市动物们的生存危机凸现在我们的眼前。

推荐2019最新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优质教案:第22课都市精灵

推荐2019最新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优质教案:第22课都市精灵

二十二都市精灵舒乙【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读熟课文,通过查词典扫除文字障碍。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以“孤城寡人”和“与狼共舞”为切入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通过研读重点语段、品味关键语句,感悟人与“精灵”和谐共处的必要性,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要性,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要性,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你们是如何与它或它们相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作家舒乙的《都市精灵》,看看现代都市中动物的现状,人与动物相处的情况。

2.作者链接舒乙,1935年生于青岛,北京人,满族。

1954年9月留学苏联,在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攻读林产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5年后以全优成绩毕业。

回国后分配至中国林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60年入林科院南京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参加林业部组织的木材水解科研重点试验,完成中间试验和成果鉴定。

1978年调××市光华木材厂当工程师,后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领导科研室和中心实验室,荣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技术革新全国先进单位”称号。

1978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首篇作品《老舍的童年》在《人民日报》连载。

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备中国现代文学馆。

3.检查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1)注音:硕大围剿2)词语默写:栖息肆无忌惮3)解释:荒诞【合作·探究·展示】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若把课题改为“都市动物”,效果如何?读完课文后,你对“精灵”有没有新的认识?(2)作者在篇末提到了“孤城寡人”和“与狼共舞”两个词语,这其实是他的有感而发,你能从文中找到作者的感点吗?板书:现代文学馆引出北京对比昆明联想上海如今旧金山尚能与狼共舞孤城寡人与狼共舞2.带着问题速读课文,捕捉主要信息,全班交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都市精灵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都市精灵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二十二、都市精灵(2)【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理论相结合的写法。

2.明确作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作的理性思考。

【重点难点】明确作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作的理性思考。

【课前预习】古诗文中有很多描写动物的语句,请你摘录一些。

例:城上日出群乌飞, 鸦鸦争赴朝阳枝。

(柳宗元《跂乌词》)【课堂助学】一、 研读课文作者对动物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与判断,找出文中作者议论或表明观点的语句,联系所学的知识来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二、赏析1.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找出来并分析其妙处。

2.请学生选择富有特色的词句进行赏析。

三、探究人类怎样才能克服自己的“霸道行为”,保护好“生存环境”,与鱼、鸟、兽友好相处?联系平时所了解的一些情况,说说你的看法。

【课后作业】阅读理解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现代大都市都有自己的都市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许多城市可以称得上是小松鼠王国,或者野鸭子王国,或者鹿的王国。

旧金山是最有代表性的,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

在它最繁华的渔人码头旁,居然卧着上百头野生的大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

海滨饭馆都把临海的座位当成一等雅座来招待顾客,甚至搭起高高的木板大看台,可以登高检阅。

靠近金门大桥则有一处观海鸟的胜地,太平洋海湾中有三个小岩石孤岛,栖息着上万只大嘴鹈鹕、鱼鹰、海鸥。

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a )空,作低空(b )翔,然后,一(c )翅膀,像炸弹一样,(d )入水中,百发百中,(e )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

这个地方每逢节假日,能引来成千上万的孩子和他们的 次数 34 家长 签字 教师评价家长,他们一看就是好几个钟头。

看海鸟,看海兽,便成了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位置排得很靠前,和上博物馆有着差不多同等的崇高地位。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因为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鱼、鸟、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都市精灵》课堂实录 苏教版 .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都市精灵》课堂实录 苏教版 .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都市精灵》课堂实录苏教版师:同学们,还记得这样的诗句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师生同诵读。

)多美的画面啊,令人陶醉其中。

诗人说鸟儿是树的花朵,但是,我们却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

我们无法不怀念鸟声,就像怀念远走他乡最亲密的朋友,在喧闹寂寞的都市中,我们渴望重新找回人类的朋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

(板书:都市精灵。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如果想迅速地读懂文章大意,大家有什么办法?生1:认真读。

师:这是读书的端正态度。

生2: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达到心与心的交流。

师:非常好。

读文要做到与文同化,文章读到极熟,不知人之文、我之文也。

生3:还可以带着问题去读。

师:学贵有疑,以疑促学。

现在就请大家认真读,沉浸于文章中,边读边思考问题:文章标题“都市精灵”是指什么?你认为作者想揭示怎样的主题?(生自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对第一个问题的理解:文章标题“都市精灵”是指什么?生1:“都市精灵”就是指文中的小鸟、小松鼠。

师:细读文章,还指什么?生2:海鸟、海狮等。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生3:“都市精灵”就是指可爱的小动物。

师:你忽视了标题中重要的限制词语“都市”。

生3:“都市精灵”就是指都市里可爱的小动物。

师:这个回答简洁准确。

解释标题要学会概括,要注意限制性词语,这样才能有一个精准的答案。

师:作者描写都市里依然有可爱的小动物,想要揭示怎样的主题呢?我们交流第二个问题。

生1:保护动物,爱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生2:人和动物应该和谐共处。

师:第二个同学概括得更准确。

人和动物应该和谐共处,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

师:什么是和谐?用美的语言,说说你想到的和谐画面,要求以“和谐,是”的句式回答。

大家可以充分地联想,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等多种角度表述自己的理解。

第22课《都市精灵》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5)doc初中语文 (1)

第22课《都市精灵》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5)doc初中语文 (1)

第22课《都市精灵》教案(苏教版初二上)(5)doc初中语文(1)第1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线索,文章思路,明白得文章的主旨。

2、精读课文第一部分,体会生动的描写中所包蕴的感情。

教学重点:找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写作顺序。

布置预习:1、结合〝阅读重点〞和〝预习提示〞朗读课文两至三遍,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简单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抄写三遍〔加点字要注音〕,整理文学常识。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师述:同学们,你们曾经读过许多童话,明白〝精灵〞是什么吗?〔指名回答〕。

是的,〝精灵〞本是指抵抗上天统治的〝恶魔〞。

但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都市精灵»中,它却另有所指。

检查预习:学生上黑板写生词〔后进生〕,其余学生在测验纸上默写。

车水马龙流连忘返(fǎn) 硕大〔shuò〕老鸹〔guā〕无所事事鹈鹕〔tí hú〕退避三舍司空见惯荒诞〔dàn〕肆无忌惮〔dàn〕文学常识真空:«都市精灵»作者选自« »体裁。

这种体裁的特点是。

示标新授〔一〕板块一:整体感知自学引导:〔1〕布置自学任务〔师述:请同学们通过自学解决以下咨询题〕①课文以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全文?②找出揭示课文中心和主题的句子,并讲讲你对它的明白得。

〔2〕指导自学方法:找关键语句,认真品读、体会。

〔3〕自学要求:时刻5分钟学生先独立摸索解决上述咨询题,后讨论释疑,教师巡视,点拨。

检查自学成效明确:①课文是以由近及远的顺序展开的,以课题〝都市精灵〞〔实物〕为线索。

②第11小节中〝都市里有没有鸟鱼兽……优劣程度〞那个句子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对那个句子的明白得只要抓住〝提高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改善生活环境〞即可。

教师小结:同学们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不错,而且对前面我们学过的找线索的方法也把握得不错。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都市精灵》教案 (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都市精灵》教案 (新版)苏教版

二十二都市精灵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知文中所写的都市精灵。

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知文中所写的都市精灵。

(重点)2.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精灵”原是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这里却成了作家笔下可爱的小动物。

有“咕哇—咕哇”乱叫的乌鸦;有“叽喳—叽喳”鸣叫的喜鹊;有憨态可掬的小松鼠;有漂亮的红嘴鸥;更有雪白的鸽子……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然而,居住在大都市的人们,在那片片水泥、钢筋林立的楼群的上空,越来越少见到它们的身影了。

这真的值得我们反省了!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更应当与我们的朋友和谐相处,我们在发展我们自己的同时,也应当给它们一片生存的天空!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舒乙,当代作家,著名作家舒庆春即老舍先生的儿子,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代表作品有《老舍的爱好和关坎》《我爱北京》、长篇传记文学《老舍》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栖.(qī)息黄鹂.(lí)老鸹.(guā)荒诞.(dàn) 硕.(shuò)大肆.(sì)无忌惮.(dàn)3.理解词义。

精灵:神仙;精怪。

文中指可爱的动物。

居高临下:处在高外,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地位。

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

孤城寡人:这里指一座城市只有人没有动物。

司空见惯:看惯了的事情,并不觉得奇怪。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第1-5段):写现代文学馆仍有各种鸟类及小松鼠栖息,慨叹北京城已少见鸟兽踪迹。

第二部分(第6-12段):写每座城市都应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人类应该与鸟兽、鱼共存。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动物本来应该生活在什么地方。

明确: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都市精灵》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都市精灵》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都市精灵》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苏教版一、导入新课师:人与动物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常常彼此依赖,也因此有很多关于人与动物互帮互助的故事传为佳话。

你能给我们介绍一则这样的故事吗?生1:1996年8月的一天,黄开宁在槟榔园除草时发现一条蛇躺在地上,就把它带回了家,用草药给它包扎伤口,把它养了起来。

没想到这一养就是9年。

如今小蛇已经长成了巨蟒,并成为黄家的一员。

黄开宁的孩子刚出生几个月就开始接触它,坐在蛇背上玩。

蟒蛇对小孩也特别友善,每当黄开宁夫妇外出时,蟒蛇还能帮助照看家,成为名副其实的“保姆蛇”。

生2: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为了寻找一块坠落在南极的神秘陨石,三位科学家来到了南极。

与他们同行的是八只精明强干、忠心耿耿的雪橇犬。

在条件恶劣的冰天雪地里,人与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几天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风雪阻挡了他们的探险之旅。

由于返程飞机的空间有限,科学家们只好留下了相依为命的雪橇犬,先期返回了基地。

风雪又持续了好几个星期,对雪橇犬的救援计划一直无法实施。

雪橇犬们忍受着严寒风雪的考验,还要为了填饱肚子与身形庞大的海豹搏斗。

但对人类朋友的信任和情感一直支撑着它们顽强求生。

180多天后,幸存的六只雪橇犬终于和它们的人类朋友幸福地重逢了。

师:刚才两位同学用简要而流畅的语言讲述了动物与人的故事,看来要和动物做朋友并不难,关键在于用心去感受,用爱去交流。

只有这样,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共同探讨一下人和动物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本文是一篇随笔,是散文体裁的一种,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议论。

课题“都市精灵”中的“精灵”一词,同学们能说说它的意思吗?生3:“精灵”在有的神话传说中是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

师:很好。

那它在文中又有什么新的含义?生4:精灵在文中指可爱的动物,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动物人格化了,听起来更加亲切,更加可爱。

第22课《都市精灵》课堂实录(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22课《都市精灵》课堂实录(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22课《都市精灵》课堂实录(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一、导入新课师:人与动物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常常彼此依靠,也因此有专门多关于人与动物互帮互助的故事传为佳话。

你能给我们介绍一那么如此的故事吗?生1:我记得1989年1月的一天,一艘航行在太平洋的小客轮触礁沉没。

20岁的瓦努阿图居民罗斯琳在海上漂流,突然她发觉不远处有两条水鲨鱼朝她游来,她吓的尖叫起来,但鲨鱼并没有损害她,其中一条在她周围游来游去,另一条那么潜入水中捕捉来一条鲜鱼供她吃,直到救援飞机飞临上空时,鲨鱼才离去。

生2:1993年5月的一天,西班牙中西部的阿维拉山有一家四口人因野营迷失在大山深处,走出森林时已是第8天,他们饿得瘫倒在地上不能起来。

正在失望之际,却发觉两头大黑熊个叼着一只大口袋放在离他们不远的地点,里边有烤肉、面包、西红柿等食品,这些专门可能确实是黑熊从不处偷来的。

如此每到晚上,两只大黑熊便把各种新奇食物送来,然后悄悄离去。

直到第23天,他们被救走为止。

熊本是吃人的猛兽,什么缘故会一改本性,做出救人的义举,令人费解。

生3:曾经有一个大学生,他毕业之后舍弃本来应有的优越条件,毅然进了丹顶鹤爱护区,在一次营救丹顶鹤的过程中,他不怕危险,毅然跨进了沼泽地。

师:这三位同学用简要而流畅的语言讲述了动物与人的故事,看来要和动物做朋友并不难,关键在于用心去感受,用爱去交流。

只有如此,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共同来探讨一下人和动物如何和谐相处的咨询题。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课题〝都市精灵〞中的〝精灵〞二字,在有的神话传奇中,是指抵抗上天统治的〝恶魔〞。

读了文章以后,你对此是否有新的认识呢?请大伙儿带着这一咨询题,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师:〔同学纷纷举手〕好,同学们读得专门快,谁来讲讲看?生4。

生4:我认为这篇文章的题目专门新颖专门,〝精灵〞本来是指抵抗上天统治的〝恶魔〞,但作者却与〝都市〞连用,人们便产生了一种疑咨询:精灵如何会在都市里呢?从而引起下文。

第22课《都市精灵》教案(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22课《都市精灵》教案(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22课《都市精灵》教案(苏教版初二上)doc
初中语文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要紧内容及深刻含义,体会课文的写作手法选材和安排结构的特点。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了解一下北京的过去与现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 导入:歌曲«前门的大碗茶»李谷一〔奥运会吉祥物导入〕谈谈:听了这首歌你有如何样的体会
2 创设咨询题情境:你如何样明白得文题,本文表达了作者的如何样的情感态度,观点愿望?阅读、摸索、讨论
3 组织交流、评判交流,互评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1 阅读、勾画、摸索导入,创设咨询题情境:请划出你认为杰出的语句,谈出理由。

〔从文章的材料,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
2 交流组织交流、点拨、评判
3 摸索、讨论、作者认为每座都市都应该有钟爱的小动物,你赞成那个观点吗?都市都应该有钟爱的小动物,对都市有什么阻碍,如何样才能使拥有可爱的小动物?
4 自由发言交流,互评组织交流、评判
第三块:语文活动:我为都市建设出谋献策
选都市动物:假如请你为你所在的都市选择一种标志性,象征性的动物,你选什么动物,讲讲理由,描画出你喜爱的这种动物。

畅所欲言
课后反思
课后学习:
留心都市的生活和生产,调查研究,为你所在的都市的环境爱护,都市建设等方面提出你的建议和设想。

能够写倡议书,写调查报告等。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人与环境 二十二 都市精灵》研讨课教案_22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人与环境  二十二 都市精灵》研讨课教案_22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2、都市精灵【教材依据】:《都市精灵》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随笔,文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展开联想,着力描述若干个大都市中人与动物精灵同生共处的景象。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设计依据】: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和教学组织就是在以上“标准”的指导下进行设计的。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随笔,反映了现代都市少见鸟雀的现实,表明现代文明的发展要考虑与自然和谐,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都市,也要对自然界的其他生灵给予尊重和保护,以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文章情理兼美,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易于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因此首先让学生诵读课文,从课文提供的材料去揣摩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体味文章语言蕴含的感情和道理。

其次要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来正确认识课文所提出的问题,真正从思想上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情分析】:经过七年级一学年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优点:(1)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习惯,如课前的预习,生字词的学习,段落的划分,文章内容理解基础上简单的圈点批注,养成对导学单,导学案“课堂探究”问题的借助参考书等工具提前预习和思考。

(2)培养起语文学习思维下的方法,如抓住文体特征对阅读文章进行阅读,搭建起了一定的句、段赏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形成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构架,组长能根据要求,有效组织,大多数组员积极参与讨论,进行小组互助学习。

不足:(1)学习态度仍不端正下,学习习惯不佳,学习的主动、自主意识不够强。

(2)学习基础角度,底子薄,基础差。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都市精灵》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都市精灵》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都市精灵》教案
4、如此说来,孤城寡人并不正常,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四)走近文本,揣摩结构
1、作者介绍了哪些城市的哪些精灵 ?
2、作者对这些精灵分别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3、谈谈文章结构安排的妙处?7
(五)探究文本,品味语言
文章有人与精灵友好相处的精彩画面的描写,有人与自然和谐如何相处的议论,你觉得哪一处描写生动、哪一处议论精辟,说说理由。

(六)一课一得
本文是一篇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描写或评论。

形:材料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散文的特征:形散神不散
(七)拓展延伸,合作学习
1、结合几幅图片,flash动画谈感受。

2、说说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处或不和谐之处。

(八)布置作业:
1、同步完成导学;
2、小实践:关于禽流感的调查报告。

(从产生的根源、危害、预防、教训等方面着手)
五、板书设计:
都市精灵
现在的北京鸟、小松鼠
惋惜
过去的北京麻雀、老鸹、燕子怀念
昆明红嘴鸥
羡慕
上海鸽子
佩服
旧金山海鸟、海兽
向往
联想丰富,取材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都市精灵》课堂教学实录2 苏教版一、导入新课师:人与动物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常常彼此依赖,也因此有很多关于人与动物互帮互助的故事传为佳话。

你能给我们介绍一则这样的故事吗?生1:我记得1989年1月的一天,一艘航行在太平洋的小客轮触礁沉没。

20岁的瓦努阿图居民罗斯琳在海上漂流,突然她发现不远处有两条水鲨鱼朝她游来,她吓的尖叫起来,但鲨鱼并没有伤害她,其中一条在她身边游来游去,另一条则潜入水中捕捉来一条鲜鱼供她吃,直到救援飞机飞临上空时,鲨鱼才离去。

生2:1993年5月的一天,西班牙中西部的阿维拉山有一家四口人因野营迷失在大山深处,走出森林时已是第8天,他们饿得瘫倒在地上不能起来。

正在绝望之际,却发现两头大黑熊个叼着一只大口袋放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里边有烤肉、面包、西红柿等食品,这些很可能就是黑熊从别处偷来的。

这样每到晚上,两只大黑熊便把各种新鲜食物送来,然后悄悄离去。

直到第23天,他们被救走为止。

熊本是吃人的猛兽,为什么会一改本性,做出救人的义举,令人费解。

生3:曾经有一个大学生,他毕业之后放弃本来应有的优越条件,毅然进了丹顶鹤保护区,在一次营救丹顶鹤的过程中,他不怕危险,毅然跨进了沼泽地。

师:这三位同学用简要而流畅的语言讲述了动物与人的故事,看来要和动物做朋友并不难,关键在于用心去感受,用爱去交流。

只有这样,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共同来探讨一下人和动物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课题\'都市精灵\'中的\'精灵\'二字,在有的神话传说中,是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

读了文章以后,你对此是否有新的认识呢?请大家带着这一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师:(同学纷纷举手)好,同学们读得很快,谁来说说看?生4。

生4:我认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新颖独特,\'精灵\'本来是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但作者却与\'都市\'连用,人们便产生了一种疑惑:精灵怎么会在都市里呢?从而引起下文。

通读全文后便会知道,作者将都市里的小动物比作\'精灵\',从而赋予了他们活泼可爱的性格。

突出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为表达作者呼吁人们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情感作了铺垫。

师:生4分析具体细腻,其他同学有没有类似或不同的看法呢?(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生5:我基本同意生4的看法,精灵在文中指可爱的动物,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动物人格化了,听起来更加亲切,更加可爱,也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师:你们对生5的回答有什么看法吗?生6:我觉得不太全面,不太深入。

文中提到很多精灵,如松鼠、乌鸦、海鸟等,这些动物对人们很友好,是人们的朋友,由此呼吁人们保护动物和动物共同建设地球这么一个家园。

师:好,坐下,生5从拟人的角度说开去,视角独特,语言简练。

生6从作者表达的情感出发,见解深入。

(有人举手)生7,你说说看。

生7:我觉得\'精灵\'写出了文中小动物的特点,精灵都是非常可爱、机灵、聪明,讨人喜爱的,而且从\'精\'可以看出精灵都是非常稀少的,从而蕴涵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也告诉人们这是非常担忧的事。

师:抓住特点,突出稀少,可见都市里的精灵日趋减少的现状,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很好,坐下。

生8:从\'精灵\'这个词上来看,精灵是指可爱的动物,但从文中来看,我认为精灵不一定指可爱的动物,像乌鸦,其他兽类就不一定可爱,文章的意思是只要人们与动物友好相处,再凶猛的动物也能成为人类的朋友。

师:生8针对生7的发言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看法,就是无论什么动物,只要与他们真诚相处,就能成为朋友,就能共同创造和谐美满的大家庭。

作者以\'精灵\'为描写对象,又是议论的触发点,提出了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问题,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涵。

所以作者提出每座城市都应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的观点,并强调应以小动物作为\'标志和象征\',足见某种小动物在一个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请你再读课文,然后以其中的一种小动物的口吻说一说\'都市精灵\'能给城市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呢?(学生读课文,并练习讲述,几分钟后纷纷举手。

)生9:我是一只灰喜鹊,我跟我的同伴成双成对来到参天的大树上,我们非常地快乐,常常在高枝上跳来跳去,飞来飞去,非常地活跃,给这座大庭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师:好,灰喜鹊说得怎样呢?(哄堂大笑)生10:我觉得生9说的并没有抓住给都市生活带来的好处,好处体现不深。

生9:我觉得我是抓住了给这座大庭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就是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这个好处。

生11:老师,我觉得灰喜鹊并不是成双成对的,生9用的\'成双成对\'这个词不恰当。

(大家小声议论都表示认可)师:看来,大家要仔细阅读课文,注意用词准确才行。

生12。

生12:我是一只大鹈鹕,是一种十分少见的鸟,只有在海上可以见到我,我的长相十分滑稽,在我的喉部有一个大的皮囊,这个皮囊对我实在太重要了,我捉鱼的时候都要用它。

人们常常来观赏我,因为我的捕鱼姿势十分好看,就连外国游客对我也非常青睐。

曾有一位外国人说我很有观赏价值。

我觉得我能给都市人在闲暇时候以一种美的享受而十分快乐。

师:生12以大鹈鹕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你们觉得讲得怎样呢?生13:生12讲得十分生动有趣,但我觉得他讲得并不是十分深刻,他只是说到了鹈鹕给别人的观赏价值,其实还可以深一层。

师:你能说说深一层的理解吗?生13:比如说可以增加一些当别人观赏时,我内心自豪喜悦的描写,或者我当时的神态等,这样才能反映出大鹈鹕与人类的和谐美。

生14:我也有和生13相同的感觉,因为我们文章表达了的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而这一个和谐应该是相互的,所以讲述时应该突出两方面,体现和谐共处。

生15:我觉得生14的观点有对的一面,比如和谐是相互的我是认可的,但他认为的两方面都要突出,我不同意。

师:为什么呢?生15:因为这样就没有重点了,就没有了详略。

生16:我认为生12的讲述侧重于别人的观赏,字里行间也能体现出我作为大鹈鹕的自豪和喜悦,也就是体现了和谐的相互性了。

师:经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唇枪舌剑,问题真是越辩月明了。

应当承认和谐是相互的,生12虽然没有从两方面突出这一点,但他就其一点起到了这样的效果,应该值得肯定,你们说呢?生17:我还有一个不同的看法。

(大家惊讶)师:你说?生17:我认为生12的讲述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独白,虽然他发挥了他说相声的特长,讲起来很幽默,而实际上还是不形象。

师:你的意思是?(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说)师:正如大家所说,缺少了形象的描写。

生17:是这样的。

师:看来,缺少描写的独白,即使是相声大师来讲(大家都笑了),还是显得苍白的,所以大家讲故事,说话写文章,要能多一些描写就丰富得多了。

还有人要讲吗?生18:我是一只乌鸦,几十年前,我和我的同伴常常展翅飞翔,每到一处天空常常是黑压压的一片,几乎达到遮天避日的地步。

清晨我们结着伴成群地飞向城外,在乡下觅食;黄昏,我们又结伴成群地飞回城里过夜。

人们每天按我们飞进飞出的钟点劳作休息,我感到很高兴自豪。

师:对生18的讲述,你们又有怎样的看法呢?生19:我觉得生18讲得非常好,他的观点很明确,就是给都市人作了一个生物钟。

还有就是有一个词语用得很好。

师:什么成语?生19:遮天避日。

形容了乌鸦之多,给天空增添了一景。

师:生19抓住了观点和用词进行了简洁明了的分析。

生20:我觉得他的描写比较成功,比如展翅飞翔、黑压压、遮天避日、结着伴等这些词用得很形象,给人以一幅图画的感觉,像结着伴,还有拟人的色彩,这样乌鸦的形象就活了。

师:语言的描写比较成功,在这方面比刚才的讲述略胜一筹。

生21:我觉得他讲述的是几十年前的自己和同伴的故事,而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我认为他要是能结合现在,讲出其中的变化就好了。

师:为什么?生21:因为现在的乌鸦非常寂寞惨淡,这样可以与以前的热闹景象对比,可以体现出一种对现状的悲哀。

从而呼吁人们去保护乌鸦和其他的动物,与他们和谐相处。

(同学们纷纷点头。

)师:从大家的动作和神态,我能看出你们对生21的赞同。

的确,讲出变化可以便于对比,便于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实运用对比也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作者在文中为我们展示了几幅反差强烈的生活图景,你能从中找出几幅,并且分别给他们拟一个标题吗?如能说出你这样拟题的意图更好。

(大家读课文,思考。

几分钟后许多人举手。

)生22:我找的一幅图景是几十年前,北京城成百上千的乌鸦\'遮天蔽地\',飞来飞去, \'成群结队\'\'叫着闹着\'的热闹景象,另外一幅是现在城市里的乌鸦大白天蹲在那里无所事事,而且也不大叫了这个悲惨景象。

我给它们拟的题目分别是\'群鸦图\'和\'孤鸦图\'。

主要是想通过\'群\'和\'孤\'突出两幅图景的特点。

师:语言表达自然流畅,此外,你们对他的发言有自己的看法吗?生23:我认为\'群\'和\'孤\'是这两个题目的特点,也是这两幅图景的特点,这两个字对比强烈,联系全文,就能看出其中的变化,给人一种悲凉的心境。

生24:我觉得\'群\'和\'孤\'是从数量上来对比的,这固然是好的。

但我认为\'孤\'字用得不恰当。

师:哦?为什么呢?生24:因为书上的文字是说我的大院里有两只呆鸟,而不是一只,所以不能用\'孤\'。

生22:首先我认为两只或者再多几只相对于几十年前,已经少得多了,再说,我用\'孤\'也是一种夸张,极力说这种景象的悲惨。

(很多同学议论纷纷)师:生24,你对生22的解释理解吗?(点头,有学生举手)师:生25。

生25:老师,我也是这两幅图景,但我给它们你了一个共同的标题,不知可不可以。

生22:不可以,因为题目的要求是分别拟一个标题。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大家都说不可以)今天生25发言比较积极,我们就灵活一下,改改题,好吗?(大家都说好)生25:我给这两幅图景拟的题目是\'乌鸦,少了\'。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25:我这个题目就是很醒目,让别人看了就会想\'乌鸦为什么会少了\'。

师:就是设下悬念。

生25:是的,这样引起别人的思考,给人类以启示。

师:那你自己能解开这个悬念,说说启示吗?生25:就是人们太霸道了,破坏了乌鸦的生存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