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学案卷

合集下载

2020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训练专题29【文言文断句】附详析

2020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训练专题29【文言文断句】附详析

2020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训练专题29【文言文断句】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吾闻治之成也,其源逮下,朝廷正则其官贤,官贤则吏自不敢为不肖;敝之革也,其流连上,吏不骫法则官无败事,官尽无败事,则推而广之,朝廷亦无稗政。

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有删改)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B.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C.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D.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

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大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有删改)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B.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C.正言者/胃之诽镑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D.正言者/谓之诽镑/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断句题——聚焦差异用好标志练习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断句题——聚焦差异用好标志练习

第一节断句题——聚焦差异用好标志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

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选自《三国志·张昭传》) A.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B.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C.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D.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解析:B [“群盗”“孝廉”是句子的主语,前面都要断开。

“哉”是句末语气词,后面要断开。

“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句子省略的主语是前文的张昭,前面都要断开。

“然后”常用于句首,前面要断开。

“孝廉何得寝伏哀戚”是完整的一句话,不能断开。

因此选B项。

][参考译文]孙策弥留时,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群臣拥立(孙权为君),加以辅佐。

(张昭)上奏章给汉王室,(向孙权)移交下属各城,朝廷内外的将校官员都命令他们要忠于职守,孙权因过分伤感还没有处理政事,张昭对孙权说:“作为别人的后代,贵在能继承先辈交付的重任,光大父兄的遗业,来成就不朽的功业。

现在天下动乱,群盗满山,你怎么能一直沉溺于伤心之中,放纵普通人的情感呢?”于是亲自扶孙权上马,率兵出战,这以后众人的心里知道有所归属。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

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附练习及答案译文)

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附练习及答案译文)

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附练习及答案译文)一、故事引入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什么是断句呢?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二、考点解读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划9处)(4分)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史记·太史公自序》)【答案】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解析】文言文断句停连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文意理解的综合能力,属能力层级B(理解)。

除了通过判读文意进行划分之外,考生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文言语段中的虚词、重复出现的实词等典型标志帮助断句。

该题中前三处可根据虚词判断出来,后几处则根据文言文多用骈句的特点可判断出来。

三、方法指津(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二)具体方法:寻找标志,辅助断句1、名词(代词)断句法(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2)小结: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学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学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主观类断句学案1.学习目标(1)明确主观类断句的考查方式。

(2)掌握主观类断句题型的解答步骤、方法。

(3)能运用相关方法综合断句。

2.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主观类断句题型的解答步骤、方法。

难点:能运用相关方法综合断句。

【授人以鱼】一、可用来断句的常见文言虚词:(1)句首的语气词和发语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若前面的分句足够长,可在连词的前面断句。

(5)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6)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7)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前面可断句。

二、可用来断句的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型:1.特殊句式:(1)判断句:1)…者,…也;2)…者,…;3)…,…也。

(2)被动句:1)…见…于…;2)…为…所…;3)…被…所…;4)…受…于…。

(3)宾语前置句:1)…之有;2)唯…是…。

2.特殊句型:(1)表陈述:….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表示判断语气,可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例: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2)表疑问句或反问:不亦……乎用于反问句中变肯定语气,可译为“不是….吗”“难道不是….吗”如(若、奈)…..何表示征询语气,中间插入名词,代词或词组,可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

庸….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么”“哪里….呢”。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学案(教师版)PDF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学案(教师版)PDF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学案(教师版)训练目标:掌握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提高文言文断句水平。

【导入学习】文言文的断句题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考题型,必须加以重视,多做训练。

了解一下考纲: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l.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B(l)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自主学习】突破一关注5个关键点关键点1.找名代,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即练即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解析根据语境,“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是说李氏不肯投降,“云”后是他不肯投降的理由,“云”前后都要断开,排除B、C两项。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2024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导学案文言文断句【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卷Ⅰ)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2023四省联考)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

鲁君忧也。

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

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O也(2022新高考卷Ⅰ)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

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方法指导】文言文断句这一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加强考查之势,主要有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断句题。

2023年以前,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而在2023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四省联考语文试题中,将断句题改为主观断句题形式。

2020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学案

2020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学案

2020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学案【近三年高考文言文断句试题情况】1.(2019年•新课标Ⅰ卷)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2.(2019年•新课标Ⅱ卷)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3.(2019年•新课标Ⅲ卷)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4.(2019年•天津卷)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5.(2019年•浙江卷)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6.(2019年•江苏卷)然青莲以清平调三绝宠遇明皇/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彼拾遗者一见而辄阻/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不胜述。

7.(2018•新课标卷Ⅰ)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8.(2018•新课标卷Ⅱ)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9.(2018•新课标卷Ⅲ)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10.(2017•新课标Ⅰ)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1.(2017•新课标Ⅱ)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12.(2017•全国卷Ⅲ)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小结:高考断句考查的都是基础的知识点和能力。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4)文言断句(附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4)文言断句(附答案解析)

文言断句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吾闻治之成也,其源逮下,朝廷正则其官贤,官贤则吏自不敢为不肖;敝之革也,其流连上,吏不骫法则官无败事,官尽无败事,则推而广之,(有删改)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B.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C.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D.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

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

绍定三年,待命誓川,移文阁门,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

会行都火,应诏曰:“……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上读之感动。

它曰星变求言,复申前说。

(有删改)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指帝王的命令或文告。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的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

,亡金革之危, 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大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B.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C.正言者/胃之诽镑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D.正言者/谓之诽镑/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020-2014高考文言文真题专题训练—断句题

2020-2014高考文言文真题专题训练—断句题

2020-2014高考文言文真题专题训练——断句题(2020卷Ⅰ)(节选自《宋史·苏轼传》)【原文】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2020卷‖)(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原文】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2020卷Ⅲ)(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原文】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2紧扣文意准确断句学案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2紧扣文意准确断句学案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2紧扣文意准确断句学案紧扣文意,准确断句做题两步骤,精准做选择文言断句是考查考生能否读懂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就成了评判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言文的断句关键在于“两要”一要注重积累实词词义.虚词语法以及古代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把文意弄通;二要多读古书,多掌握材料,并进行适当的句读练习。

具体来讲,应该两步走。

步骤一通文意,由易到难,凭语感断句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

这样凭借段落.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步骤二抓标志,理语脉,据理而断具体来说,可以抓住以下五种标志名代词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词或代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

名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考题例释1】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选自张衡传答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对话.引文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类题】检测卷 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类题】检测卷 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类题】检测卷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

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莫敢言时政者。

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B.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C.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D.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解析:选C 解答此题,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

其次分析四个选项,把选项两两分组,根据相同点的多少可知A、D两项为一组,B、C两项为一组。

然后分析两组不同之处:“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此处主语为“此人”,谓语为“有”,后跟宾语“痴名”,“闻”为动词,后面需要跟宾语“其”。

由此可见“痴名”后必定停顿,可排除A、D两项。

比较B、C两项,不同点有两处“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和“僮仆亦奔散无留者”,语句“僮仆亦奔散无留者”两种断法皆可,重点分析“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此句中的“时”必定归到上句,即“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由此可排除B项,确定答案为C项。

参考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2020年备考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断句()

2020年备考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断句()

2020年备考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断句()于老师说: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高三语文文言文断句训练试题,赶紧考一考自己吧~高三语文文言文断句学案卷【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断句的基本技巧;2、能巧借文言断句标志给文言语段断句。

【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试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观察断句处词语有何特点,总结断句的方法。

1.初,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具。

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遂进克万、施、开、忠四州,峡中郡县悉下。

2.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

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3.吾闻治之成也,其源逮下,朝廷正则其官贤,官贤则吏自不敢为不肖;弊之革也,其流连上,吏不法则官无败事,官尽无败事,则推而广之,朝廷亦无稗政。

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往者,天下之仕出于一,虽未必其人尽材而贤,而谙练者或二三十年,最少者亦且十余年。

4.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明日,乃还告郭恂。

恂大惊,既而色动。

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

还奏于窦固。

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壮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超曰:“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

如有不虞,多益为累。

”5.元和十三年,代郑权为横海军节度使。

既至镇,上言曰:“臣以河朔能拒朝命者其大略可见盖刺史失其职反使镇将领兵事若刺史各得职分又有镇兵则节将虽有禄山思明之奸岂能据一州为叛哉所以河朔六十年能拒朝命者,只以夺刺史、县令之职,自作威福故也。

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断句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断句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断句人教版高三总复习专题01文言文阅读断句【必考指津】断句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句式乃至理解内容的综合能力。

文言文阅读断句已经在多个省市的高考试题中考查多年,全国课标卷从2014年开始考查, 至2019年高考,连续考了6年,预测依然是202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

《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的说法。

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

”也就是给古书断句。

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足见古人高度重视古书的句读。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一足,一只脚。

笔者注),信乎?”曰:“夔,人也, 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

非一足也。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断句是在充分阅读和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的,文言文阅读过程中断句的基本步骤是:一、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

如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

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

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

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

以此阖棺,无惭乡里。

"诏谥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假设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那么远害全身/退那么长守禄位/假设同恶/不浚大军一临/诛及三族/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假设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那么远害/全身退那么长守禄位/假设同恶不俊/大军一临/诛及三族/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假设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那么远害全身/退那么长守禄位/假设同恶不俊/大军一临/诛及三族/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假设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那么远害全身/退那么长守禄位/假设同恶/不像大军一临/诛及三族/【答案】C【解析】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

高考语文二轮配套学案:断句与文化常识题——依步骤快排除全拿基础分

高考语文二轮配套学案:断句与文化常识题——依步骤快排除全拿基础分

[典例剖析](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至则下诏狱酷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一、整体读文厘清人物生平事迹,在下面横线上填入事迹概要。

传主:左光斗主要经历: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选授①________→巡视②________→出理③________→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④________→又与攀龙共发⑤________→草奏劾⑥________→魏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⑦________→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⑧________,遣使往逮→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⑨________→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倡议醵金……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⑩________,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学案卷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言断句的基本技巧;
2、能巧借文言断句标志给文言语段断句。

【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试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观察断句处词语有何特点,总结断句的方法。

1.初,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具。

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遂进克万、施、开、忠四州,峡中郡县悉下。

2.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
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

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3.吾闻治之成也,其源逮下,朝廷正则其官贤,官贤则吏自不敢为不肖;弊之革也,其流连上,吏不法则官无败事,官尽无败事,则推而广之,朝廷亦无稗政。

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往者,天下之仕出于一,虽未必其人尽材而贤,而谙练者或二三十年,最少者亦且十余年。

4.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明日,乃还告郭恂。

恂大惊,既而色动。

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

还奏于窦固。

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壮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超曰:“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

如有不虞,多益为累。


5.元和十三年,代郑权为横海军节度使。

既至镇,上言曰:“臣以河朔能拒朝命者其大略可见盖刺史失其职反使镇将领兵事若刺史各得职分又有镇兵则节将虽有禄山思明之奸岂能据一州为叛哉所以河
朔六十年能拒朝命者,只以夺刺史、县令之职,自作威福故也。

(《旧唐书·乌重胤》,有删改)
6.【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
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7.【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8. 通过以上断句题的练习,请总结断句的方法。

【附录】
1.利用名(代)词断句
因为名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在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注意: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2.利用文言虚词断句
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对话、引文定句读——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谓为标志,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2)句首发语词:其、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6)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7)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时必须注意灵活性。

(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

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中,“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就不能断句。

(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是说也,人常疑之。


(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表示并列关系,所连接的并列短语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面断开。

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独以钟名,何哉?”
(4)“夫”有时可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有时甚至还可作名词,这几种情况都不能点断。

3.利用特殊句式及固定结构断句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
判断句式:“……者,……也”,“为、乃、即、则”等;
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
其它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