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优秀ppt课件11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课件(共12张PPT)
“甘心”两字,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 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生于斯、长 于斯、死于斯。” 这些景物上寄予着作者对康桥的无限留恋。 柳草本无情,有情的是诗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必背知识点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的必背知识点:
作者介绍:徐志摩(1896-1931),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徐志士,字幼安,浙江海宁 人。他是中国新诗的代表人物之一,有《徐志摩全集》等著作。 背景介绍:《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22年。当时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 离开了康桥,后来回国后经历了许多挫折和不如意。在重游康桥时,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 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
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诗词欣赏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第2课
新课导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 人的离愁别绪。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 悄地走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必背知识点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的必背知识点:
作者介绍:徐志摩(1896-1931),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徐志士,字幼安,浙江海宁 人。他是中国新诗的代表人物之一,有《徐志摩全集》等著作。 背景介绍:《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22年。当时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 离开了康桥,后来回国后经历了许多挫折和不如意。在重游康桥时,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 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
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诗词欣赏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第2课
新课导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 人的离愁别绪。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 悄地走了。
《再别康桥》讲解PPT课件
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深厚的 艺术造诣,其作品风格独 特、感人至深,给人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作流传广泛,被广 大文学爱好者和学者所赞 赏和研究。
诗歌背景介绍
离开忆大学
故乡情怀的油然而生
怀念康桥之美
对康桥美景的深深眷恋
思绪万千
表达了离开康桥后复杂的心情
《再别康桥》诗歌赏析
自然描写
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康桥美 景和精细的自然现象。
1
第1 -2 节
描绘康桥美景,描述诗人眷恋之情。
2
第3 节
从怀念康桥过渡到诗人的离别。
3
第4节
展现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
诗歌语言特色
1 韵律优美
运用诗体和音乐性豪情激昂的节奏嘹亮动人。
2 典雅凝练
修辞明快,用字犀利,表达精准。
3 意境深远
画面感强烈,意境高远,触动人心。
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经典之作
感情表达
以诗情画意的手法表达作者对 康桥的深深眷恋之情。
寓意深刻
通过离别的主题,体现对逝去 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主题分析
1 离别与思乡
表达了对离别的悲伤和对故乡的思念。
2 青春与追忆
诗歌中充满了对年轻时光的怀恋和追忆。
3 希望与未来
透过离别之痛,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结构分析
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广为传颂。
文学现象
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价值
被文学界誉为诗歌艺术的典范,广受赞赏。
《再别康桥》讲解PPT课 件
本PPT课件将为您深入解读苏东坡的《再别康桥》,揭示其作者背景、诗歌赏 析、主题分析、结构分析、语言特色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让我们一起探 索这首经典诗歌的内涵与意义。
人教版必修一《再别康桥 》课件(共26张PPT)
写作背景介绍:
❖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 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 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 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 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 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 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 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 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景物在诗人充满感情的目光中也变得不寻常起来。康桥 水光潋滟,美丽中浸看一层凄迷;油油的水草是康河伸 出的—只只小手,像在欢迎,又像在挽留;榆树下的清 潭,沉淀着往昔的康桥生活,那些美好的日子像陈年老 窖,发出阵阵醇香……诗人几乎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撑 一只长篙,划向康河深处放歌。然而梦毕竟是梦,诗人 不得不面对现实,把对康桥的眷恋之情压在心底,悄悄 地离开,不惊醒这里的一花一草,整个康桥世界都在为 诗人的离去而沉默。全诗快乐与惆怅交织,柔美与伤感 并存,优美的景物描写中寄寓了很深的情意,表现出了 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
寻梦 飘然离去 河畔金柳 康河水草
入 梦 榆阴清潭
星辉寻梦
难分难舍 欢喜 留恋 眷恋 迷恋
苦百无 闷般限 彷珍依 徨惜恋
出梦 飘然离去 凄婉哀伤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 青荇 (xìng) ▪ ▪ 浮藻(zǎo) ▪ ▪ 斑斓 (lán)
长篙(gāo) 漫溯 (sù) 笙萧(shēng)
徐志摩
徐志摩 1897——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社诗人 别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省海宁人。
追求“爱,自由和美”
主要作品有诗集: 《猛虎集》 《云游集》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 诗两首再别康桥 PPT课件
──徐志摩
剑桥大学
康 桥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序,浙江 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是著名的诗人散文 家。 1918年上海沪江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后 为见卢梭赴伦敦剑桥大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 先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兼任南京中央 大学教授。1923年与闻一多、胡适、梁实秋等人 发起组织新月社。1924年泰戈尔访华,他主动担 任翻译,并随他访日。1927年在上海创办新月书 店及《新月》书刊。1931年任《诗刊》主编。11 月19日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
应为“在我的心头/荡漾”。
4.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
C. “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 上运用现代白话。 D. “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形式三美
音乐美
每节用韵基本相同;章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回环 呼应)的结构形式: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
形式三美
绘画美
① 多用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 、“艳影”、“青荇”、“彩虹”、“星辉斑斓”等。 ② 多用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 挥一挥等,使之变成动态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
B.彷pánɡ。C.圮pǐ。D.漾yànɡ。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漫溯 B. 星辉 C. 悠长 笙箫 清泉 哀怨 沉默 柔波 油纸
(
)
斑烂 榆阴 丁香
D. 哀曲
冷漠
消散
揉碎
“斑烂”应为“斑斓”。
剑桥大学
康 桥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序,浙江 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是著名的诗人散文 家。 1918年上海沪江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后 为见卢梭赴伦敦剑桥大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 先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兼任南京中央 大学教授。1923年与闻一多、胡适、梁实秋等人 发起组织新月社。1924年泰戈尔访华,他主动担 任翻译,并随他访日。1927年在上海创办新月书 店及《新月》书刊。1931年任《诗刊》主编。11 月19日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
应为“在我的心头/荡漾”。
4.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
C. “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 上运用现代白话。 D. “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形式三美
音乐美
每节用韵基本相同;章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回环 呼应)的结构形式: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
形式三美
绘画美
① 多用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 、“艳影”、“青荇”、“彩虹”、“星辉斑斓”等。 ② 多用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 挥一挥等,使之变成动态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
B.彷pánɡ。C.圮pǐ。D.漾yànɡ。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漫溯 B. 星辉 C. 悠长 笙箫 清泉 哀怨 沉默 柔波 油纸
(
)
斑烂 榆阴 丁香
D. 哀曲
冷漠
消散
揉碎
“斑烂”应为“斑斓”。
《再别康桥》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 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 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类似,节奏相同,构成回 环呼应的结构情势。
3、绘画美(色彩与意境),是指诗的语言多选 用有色彩的词语。
西天云彩伴我行
河畔金柳映斜阳
软泥青荇水底摇
榆阴天上彩虹梦
长篙漫溯星满舟
笙箫别离虫不鸣
云彩不带衣袖挥
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来谈谈感受。 (提示:可环绕意象、意境、语言等来谈。)
云彩
云彩:诗歌开头,诗人如一股轻风而来,又悄无声息的荡去, 那深深的情怀在招手间幻成西天的云彩。诗歌最后又回到开 头的告别,形成一种回环反复的圆形抒情结构。诗人经历了 康河漫溯后,把他对康桥的情感化成了“云彩”这个洒脱的 意象 。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1924年印度泰戈尔访华,任翻译,后随
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 陆小曼并相恋。
1926与陆小曼结婚。 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
教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
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 脚下,时年35岁。
离婚与失恋的影响。
他在伦敦大学读书时,认识了16岁的林徽因,在当 时称为"中国第一才女",所以徐志摩去追求她,但 他是结过婚的。追求时当然遇到阻力,林徽因说:" 我是少女,你是有妇之夫,你得先离婚。"徐志摩听 后觉得很有希望,于是与1922年赴柏林找张幼仪离 婚。因为浪漫的他认为林徽因是爱、美、自由的化 身,虽然张幼仪很好,但是没有浪漫气质。他说:" 我要当中国第一个离婚男人"。通过很多朋友做张幼 仪的工作,最后张幼仪同意了,之后两人关系更好,到美国学建筑学。可能林徽因的父亲认 为徐志摩当女婿不合适。此刻,老婆没了,恋人没 了。两脚踏空,心悲凉。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 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类似,节奏相同,构成回 环呼应的结构情势。
3、绘画美(色彩与意境),是指诗的语言多选 用有色彩的词语。
西天云彩伴我行
河畔金柳映斜阳
软泥青荇水底摇
榆阴天上彩虹梦
长篙漫溯星满舟
笙箫别离虫不鸣
云彩不带衣袖挥
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来谈谈感受。 (提示:可环绕意象、意境、语言等来谈。)
云彩
云彩:诗歌开头,诗人如一股轻风而来,又悄无声息的荡去, 那深深的情怀在招手间幻成西天的云彩。诗歌最后又回到开 头的告别,形成一种回环反复的圆形抒情结构。诗人经历了 康河漫溯后,把他对康桥的情感化成了“云彩”这个洒脱的 意象 。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1924年印度泰戈尔访华,任翻译,后随
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 陆小曼并相恋。
1926与陆小曼结婚。 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
教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
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 脚下,时年35岁。
离婚与失恋的影响。
他在伦敦大学读书时,认识了16岁的林徽因,在当 时称为"中国第一才女",所以徐志摩去追求她,但 他是结过婚的。追求时当然遇到阻力,林徽因说:" 我是少女,你是有妇之夫,你得先离婚。"徐志摩听 后觉得很有希望,于是与1922年赴柏林找张幼仪离 婚。因为浪漫的他认为林徽因是爱、美、自由的化 身,虽然张幼仪很好,但是没有浪漫气质。他说:" 我要当中国第一个离婚男人"。通过很多朋友做张幼 仪的工作,最后张幼仪同意了,之后两人关系更好,到美国学建筑学。可能林徽因的父亲认 为徐志摩当女婿不合适。此刻,老婆没了,恋人没 了。两脚踏空,心悲凉。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PPT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 PPT
《再别康桥》课件将带您领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美妙与深意。我们将探 讨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与解读,并深入分析与诗意赏析,最后总结与展望。
作者简介
徐志摩
20世纪著名诗人与作家,生于中国浙江省,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
诗歌背景与解读
背景
《再别康桥》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是徐志摩留学英 国期间的作品。
诗歌分析与诗意赏析
1
形式与音韵
诗歌采用四句对偶排列,整首诗押韵和谐,流畅动人。
2
意象与修辞
通过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诗人传达了情感和思想。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感表达
通过诗歌中的语言与意象,诗人表达了浓烈的情感和内心的纷扰。
诗歌鉴赏与欣赏
壮丽的景色
诗歌中的描绘让人想起了美丽的自 然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音乐的韵律
解读
诗人通过康桥的比喻,抒发了对过去幸福的回忆与对 未来的不舍之情。
主题探讨与思考
1 流逝的时光
2 人生的转折
3 对故乡的思念
诗人感叹时光如流水般匆匆 而逝,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 与追忆。
康桥象征着诗人离别过去, 投身新的生活,探讨人生转 折时所面临的选择与决策。
诗人在异国他乡对故乡的怀 念与眷恋,展示了情感与归 属感。
通过精妙的韵律,诗歌仿佛成了一 曲优美的音乐,引人入胜。
怀旧情结
诗歌勾起了怀旧的情绪,带人重温 过去的美好时光。
结尾总结与展望
总结
《再别康桥》通过优美的语言与深刻的意境,表达了 对逝去时光与故乡的思念。
展望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篇 经典的诗歌作品。
《再别康桥》课件将带您领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美妙与深意。我们将探 讨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与解读,并深入分析与诗意赏析,最后总结与展望。
作者简介
徐志摩
20世纪著名诗人与作家,生于中国浙江省,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
诗歌背景与解读
背景
《再别康桥》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是徐志摩留学英 国期间的作品。
诗歌分析与诗意赏析
1
形式与音韵
诗歌采用四句对偶排列,整首诗押韵和谐,流畅动人。
2
意象与修辞
通过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诗人传达了情感和思想。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感表达
通过诗歌中的语言与意象,诗人表达了浓烈的情感和内心的纷扰。
诗歌鉴赏与欣赏
壮丽的景色
诗歌中的描绘让人想起了美丽的自 然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音乐的韵律
解读
诗人通过康桥的比喻,抒发了对过去幸福的回忆与对 未来的不舍之情。
主题探讨与思考
1 流逝的时光
2 人生的转折
3 对故乡的思念
诗人感叹时光如流水般匆匆 而逝,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 与追忆。
康桥象征着诗人离别过去, 投身新的生活,探讨人生转 折时所面临的选择与决策。
诗人在异国他乡对故乡的怀 念与眷恋,展示了情感与归 属感。
通过精妙的韵律,诗歌仿佛成了一 曲优美的音乐,引人入胜。
怀旧情结
诗歌勾起了怀旧的情绪,带人重温 过去的美好时光。
结尾总结与展望
总结
《再别康桥》通过优美的语言与深刻的意境,表达了 对逝去时光与故乡的思念。
展望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篇 经典的诗歌作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课件 (共33张PPT)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徐志摩 1897——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
别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省海宁人。
追求“爱,自由和美”
主要作品有诗集: 《猛虎集》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生于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 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因,并于1922 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婚,同年8月离别剑桥起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 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 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 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 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和 上海之间疲于奔命,但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 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 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1难舍难分
招手作别云彩图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黄昏夏虫沉默图
7悄悄作别
挥手惜别云彩图
特色分析
三美
音乐美
每句三拍,节奏感强; 每节押韵, 每节换韵; 音节和谐, 回环复沓。抑扬顿挫,
朗朗上口。
绘画美
色彩鲜亮 :金柳、艳影、青荇、彩虹等 立体画面: 招手、招摇、揉碎、漫溯等
徐志摩与张幼仪
徐志摩与林徽因
徐志摩与陆小曼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徐志摩
徐志摩 1897——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
别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省海宁人。
追求“爱,自由和美”
主要作品有诗集: 《猛虎集》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生于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 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因,并于1922 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婚,同年8月离别剑桥起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 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 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 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 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和 上海之间疲于奔命,但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 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 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1难舍难分
招手作别云彩图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黄昏夏虫沉默图
7悄悄作别
挥手惜别云彩图
特色分析
三美
音乐美
每句三拍,节奏感强; 每节押韵, 每节换韵; 音节和谐, 回环复沓。抑扬顿挫,
朗朗上口。
绘画美
色彩鲜亮 :金柳、艳影、青荇、彩虹等 立体画面: 招手、招摇、揉碎、漫溯等
徐志摩与张幼仪
徐志摩与林徽因
徐志摩与陆小曼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再别康桥》优秀获奖ppt课件
诗歌分析
《再别康桥》通过描写康桥的美景和诗人对康桥的眷恋,以及离别时的悲伤 之情,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和美好回忆的留恋和思念。
主题和意义
《再别康桥》主题深刻,通过诗人的离别之情展现了人们对美好时光和青春岁月的留恋和追忆。该诗引起了无 数读者的共鸣,深深触动了人们的情感和思绪。
影响和评价
《再别康桥》被广泛传诵和研究,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情的笔触和辞章,打动了无数读 者的心灵,并在文学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再别康桥》优秀获奖 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分享会,我们将一起探讨李白的《再别康桥》以及相 关的诗歌分析、创作背景和意义。
李白的《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首经典诗歌,由著名诗人李白创作。 这首诗以深情的语言描写了离别与失落之情。
诗歌简介
《再别康桥》是一首七绝诗,全诗共计十四行。每一行都蕴含着诗人对离别 之情的思考和表达,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的激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以豪放狂放的风格闻名,作品涉及广 泛,包括山水田园、爱情离别、政治抒怀等各个领域。
创作背景
《再别康桥》是李白在流亡期间创作的。李白因政治问题离开了唐朝的都时的心情写照。
《再别康桥》PPT课件(最全面最详细课件)
2021/7/31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 散文家。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6年入北京大 学法科,并于同年与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学习银 行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 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与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 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 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 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 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 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 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时年35岁。 2021/7/31
陆小曼,江苏常州 人,近代女画家, 1926年与徐志摩结 婚,同年参加了中 国女子书画会,晚 年被吸收为上海中 国画院专业画师。
2021/7/31
• 1918年8月14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留学。 • 这时,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于林
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由 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 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 • 徐志摩在英国留学两年,在英国,尤其是在康桥的 这段生活,对他的一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 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
2021/7/31
情才与奇才
•俊美的外表 •纯美的感情 •凄美的结局 •唯美的康桥
2021/7/31
张幼仪
林徽音
陆小曼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 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2021/7/31
2021/7/31
徐志摩与张幼仪
2021/7/31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
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 散文家。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6年入北京大 学法科,并于同年与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学习银 行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 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与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 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 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 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 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 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 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时年35岁。 2021/7/31
陆小曼,江苏常州 人,近代女画家, 1926年与徐志摩结 婚,同年参加了中 国女子书画会,晚 年被吸收为上海中 国画院专业画师。
2021/7/31
• 1918年8月14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留学。 • 这时,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于林
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由 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 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 • 徐志摩在英国留学两年,在英国,尤其是在康桥的 这段生活,对他的一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 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
2021/7/31
情才与奇才
•俊美的外表 •纯美的感情 •凄美的结局 •唯美的康桥
2021/7/31
张幼仪
林徽音
陆小曼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 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2021/7/31
2021/7/31
徐志摩与张幼仪
2021/7/31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
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
1.2.2《再别康桥》11(新人教版必修1)PPT课件
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
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
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
4
• 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他 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 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 音律和谐。著作有《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等,名作有《再 别康桥》。
全诗感情线索
第一节: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 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 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二~五节:写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 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 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
-
27
第七节:跟开头呼应,表露出诗人不愿 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并融入 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
我不知道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
我不知道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总
(看到康桥)
愁
喜
结 (再到康桥)
-
愁
(告别康桥)
28
2、为什么诗人将“河畔的金柳”大 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
-
1
• 现代诗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它不断
接受外来影响并溶化在自己民族风格 中,涌现了众多艺术流派。 代表作家 有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闻一多、 臧克家和徐志摩都是我国新诗发展史 上的先驱,虽然他们风格迥典异,生 活道路也各不相同,但都为我国新诗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那里,他遇到 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 戈尔,他的诗作很大 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位 大师的影响。
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
在那里,他 与英国伟大的哲 学家罗素、文学 家狄更斯结为挚 友。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一河
陆小曼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 陆小曼身上。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 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 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他们在经 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而婚礼上还 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 勿再做一次过来人。”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 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 ,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上使徐 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她挥金如土的习性也 使诗人入不敷出。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 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 “爱、自由、美”为核 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 想”;
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在那里,他结识了 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 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 —林徽音。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 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 命。”-―――徐志摩
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走近作者
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资产阶级 )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的 新诗可称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 受到同仁、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 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 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 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 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诗歌。看他 对别离是一种怎样的描写,和一般的离别诗有什 么区别。这就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再别康 桥》优 秀p pt 课件11 人教课标版
徐志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三美,把
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
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
新诗的鉴赏。 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 选择。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写作背景介绍
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源自英国就读 于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 科听课,并且在这里他邂逅了林徽因,度过了一 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 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康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 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 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 ,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候在碧波荡漾的康河里 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1928年他 重到英国,在他再次要离开伦敦前夕,在一个美 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 这首诗。
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 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 。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给张 幼仪,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 ,自由道风景好”。
林徽音
林徽音秀外慧中, 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 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 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 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 ,但最后林徽音还是嫁 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 的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他们的姻缘也是一段 佳话。从此林徽音成为 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 及的一个完美身影。
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 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 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 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1927年春,胡适、 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 》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 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 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前期理论:他们不满于"五 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 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 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 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 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 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 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再别康 桥》优 秀p pt 课件11 人教课标版
佛语:人生有七大苦,戴望舒的《雨巷》体 现了“求而不得之苦。”人生第六苦就是“爱别 离”。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 ,“多情自古伤离别”。冯至《别离》写道 “我 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 。”离别时是痛苦的。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 夏雨雪之时,才惊觉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梦 ,所爱的终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飘扬而去,午夜梦 回之际,这“爱别离”的滋味,怎一个“苦”字 了得?
——
徐 志 摩
条 水 。
, 我 敢 说 , 是 全 世 界 最 秀 丽 的
康 桥 的 灵 性 全 在 一 条 河 上 ; 康
与徐志摩相关的三个女子
张幼仪
林徽音
陆小曼
徐志摩与张幼仪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 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 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 ,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 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 结识林徽音更促使他决心离婚。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 南湖等,新月派代表诗人,与闻一多一手奠定了中国新 诗的基础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等。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 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 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 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 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 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 陆小曼结婚。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 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胡适连呼:“天 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
在那里,他 与英国伟大的哲 学家罗素、文学 家狄更斯结为挚 友。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一河
陆小曼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 陆小曼身上。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 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 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他们在经 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而婚礼上还 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 勿再做一次过来人。”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 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 ,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上使徐 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她挥金如土的习性也 使诗人入不敷出。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 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 “爱、自由、美”为核 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 想”;
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在那里,他结识了 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 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 —林徽音。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 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 命。”-―――徐志摩
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走近作者
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资产阶级 )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的 新诗可称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 受到同仁、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 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 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 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 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诗歌。看他 对别离是一种怎样的描写,和一般的离别诗有什 么区别。这就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再别康 桥》优 秀p pt 课件11 人教课标版
徐志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三美,把
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
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
新诗的鉴赏。 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 选择。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写作背景介绍
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源自英国就读 于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 科听课,并且在这里他邂逅了林徽因,度过了一 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 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康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 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 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 ,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候在碧波荡漾的康河里 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1928年他 重到英国,在他再次要离开伦敦前夕,在一个美 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 这首诗。
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 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 。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给张 幼仪,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 ,自由道风景好”。
林徽音
林徽音秀外慧中, 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 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 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 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 ,但最后林徽音还是嫁 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 的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他们的姻缘也是一段 佳话。从此林徽音成为 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 及的一个完美身影。
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 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 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 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1927年春,胡适、 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 》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 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 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前期理论:他们不满于"五 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 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 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 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 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 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 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再别康 桥》优 秀p pt 课件11 人教课标版
佛语:人生有七大苦,戴望舒的《雨巷》体 现了“求而不得之苦。”人生第六苦就是“爱别 离”。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 ,“多情自古伤离别”。冯至《别离》写道 “我 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 。”离别时是痛苦的。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 夏雨雪之时,才惊觉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梦 ,所爱的终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飘扬而去,午夜梦 回之际,这“爱别离”的滋味,怎一个“苦”字 了得?
——
徐 志 摩
条 水 。
, 我 敢 说 , 是 全 世 界 最 秀 丽 的
康 桥 的 灵 性 全 在 一 条 河 上 ; 康
与徐志摩相关的三个女子
张幼仪
林徽音
陆小曼
徐志摩与张幼仪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 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 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 ,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 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 结识林徽音更促使他决心离婚。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 南湖等,新月派代表诗人,与闻一多一手奠定了中国新 诗的基础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等。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 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 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 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 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 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 陆小曼结婚。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 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胡适连呼:“天 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