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

合集下载

最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

最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

第一单元植物与土壤单元分析:土壤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本单元共分为四部分《土壤里有什么》、《土壤的种类》、《植物与土壤》、〈保护土壤〉。

学生认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由砂、粘土、水、空气、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让学生把知道关于土壤的事情、观察土壤的结果、想知道的问题都记录下来,认识土壤的种类及性质与植物的关。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引导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为生命提供了什么,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什么危害。

1 土壤里有什么认知目标:1、使学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砂、粘土、水、空气和腐殖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从小使学生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拓展性目标: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自制一份资料卡。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干土块、水、筷子。

演示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铁罐头盒、干土块、火柴。

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

问:你是从哪里采集的土块?土块是什么样的?一般学生答,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土壤的知识。

二、新授1、认识什么是土壤(1)我们对土壤知道些什么?把我们知道的关于土壤的事情写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畅谈。

(3)学生交流后写活动记录。

(4)讲解:土壤分布在大地表层的土,比较疏松,含有养料,能够生长植物。

简单说,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土壤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分布在大地表层,二是能生长植物。

埋在地下很深的土,海滩上,沙漠中不能生长植物的沙子,都不能叫土壤。

2、挖点土来,观察一下土壤里有什么,认识土壤的成分(1)学生观察土壤。

(2)学生汇报。

(3)对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A土壤中含有水分实验名称:土壤成分的构成(水)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铁罐头盒、方座支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土块、水。

科学全册教案-2021青岛版四年级下册

科学全册教案-2021青岛版四年级下册

科学全册教案-2021青岛版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内容。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动物和植物的生活2. 第二单元:天气与季节3. 第三单元:物体与材料4.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5. 第五单元:地球与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科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内容呈现:介绍每个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践。

4. 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课堂练习:进行一些练习题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7.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分享自己的科学发现和经验。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进行评价。

2. 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观察记录等科学作品。

3. 学生小测验评价:进行一些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科学全册-2021青岛版四年级下册》2. 多媒体教学资料:幻灯片、视频等3. 实验材料:根据不同单元的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引导。

青岛版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备课第一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1.杯子变热了2.水变热了3.谁热得快4、它们会生热吗5.温度计的秘密6.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第二单元——春夏星空7.春季星空8.夏季星空第三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9、认识光10、玩镜子11、潜望镜的秘密12、彩虹的秘密13、凸透镜14、照相机和眼睛第四单元——和谐的自然界15、蚯蚓找家(新授课)16、变色龙(新授课)17、植物向哪里长(新授课)18、生物与信息(新授课)19、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新授课)20、珍稀动植物(新授课)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备课21、白天与黑夜22、昼夜与生物23、四季更替24、弯弯的月亮25、登上月球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热与我们的生活》、《春夏星空》、《光与我们的生活》、《生活与环境》、《太阳、地球和月亮》等五个单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2、用辩证的观点阐述动物和植物,环境相互依存的道理,促使学生经历中长期的科学探究过程。

3、让学生在认识群落、研究群落中获得科学认识,关注和研究周围环境中不利于群落和谐生存的生物个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改善周围环境,培养用科学知识改善人们生存环境的科学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册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热与我们的生活》、《春夏星空》、《光与我们的生活》、《生活与环境》、《太阳、地球和月亮》等,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四、教学措施:1、强调科学记录的整理和提炼。

2、评价活动要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特点。

3、科学探究要体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五、课时安排:33课时第一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知道热会以传导、对流、辐射的方式传播。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小学科学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三维目标分布框图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一课温度计的秘密第二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第三课认识岩石第四课做个岩石百宝箱第五课岩石的用途第六课岩石的风化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第七课土壤里有什么第八课土壤的种类第九课土壤与植物第十课保护土壤第十一课认识光第十二课玩镜子第十三课筷子“折”了第十五课飞旋的陀螺第十六课光与我们的生活彩虹的秘密飞旋的陀螺光与我们的生活第十七课航海家的发现第十八课地球上有什么第十九课我在哪里第二十课苹果为什么落地第二十一课测量重力单元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热胀冷缩•认识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提出问题: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制订计划: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观察、试验、制作: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思考与结论: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对待科学学习态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物质世界: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岩石的科学•认识科学探究: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观察、实验、制作: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试验记录。

•搜集整理信息: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初步学会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思考与结论: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1、蚯蚓找家(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设计对比试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2、过程与方法:关爱生命,实验完毕吧蚯蚓放归大自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会设计对比试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教学难点:知道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学准备:纸盒黑布蚯蚓干土湿土教学过程:活动一: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1、学生结合挖蚯蚓的体验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

2、组织学生交流。

3、老师提问:“怎么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4、做实验。

(1)学生汇报试验中控制的实验条,哪些条是相同的,哪些条是不同的。

(2)如果蚯蚓离开潮湿、阴暗的环境,它会怎么样呢?(蚯蚓必须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里,否则将无法生存。

)、蚯蚓的“六喜六怕”生活习性。

六喜:喜阴暗喜潮湿喜安静喜温喜甜、酸味喜同代同居六怕:怕光怕震动怕水浸泡怕闷气怕农药怕酸碱活动二: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其他动物喜欢什么养的环境呢?1、观看图片,想一想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大象鲸北极熊骆驼2、总结: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板书设计: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也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16、变色龙(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列举生物的形态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2、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教学难点: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学准备:图片教学过程:活动一:找出图中的动物。

1、找动物,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交流我们的发现。

3、资料卡。

(1)保护色: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有些动物,如变色龙,能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环境。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21青岛版全册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21青岛版全册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21青岛版全册教学目标-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 掌握物体的形状、质量、颜色等基本属性- 了解生物的生长变化和繁殖方式- 掌握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和观察记录教学内容第一课:科学是什么- 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二课:物体的属性- 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物体的形状、质量、颜色等属性,让学生掌握物体的基本属性- 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长度第三课:生物的生长变化- 通过观察和讨论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第四课:生物的繁殖- 通过观察和讨论植物和动物的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繁殖过程- 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的繁殖过程第五课:科学实验- 通过教师演示和引导,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和总结实验结果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2. 教学内容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每一课的教学内容3. 学生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研究主动性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5. 总结归纳:通过回答问题或小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6. 作业布置: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小测验或作业评分,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学资源- 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 图片、实物和实验器材:用于示范和实践的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设备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专题研究为主.体现各单元课时之间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各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建构.做到“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以学生发展为本.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的观”有机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从整体看.教科书依旧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自然现象作为探究的重点.以热、天空、光、植物、太阳、地球为载体.让学生以自主探究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使学生亲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获得结论——提出新问题”的科学探究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对比试验、控制变量的实验、搜集资料等.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三维目标得到螺旋式上升.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热与我们的生活》、《春夏星空》、《光与我们的生活》、《生物与环境》、《太阳、地球和月亮》、《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5个课题.30课时.教学内容; 第1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1杯子变热了2水变热了3谁热得快4 它们会生热吗5温度计的秘密6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第2单元春夏星空7春季星空8夏季星空第3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9认识光10玩镜子11潜望镜的秘密12彩虹的秘密13凸透镜14照相机和眼睛第4单元生物与环境15蚯蚓找家16 变色龙17 植物向哪里长18 生物与信息19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20珍稀动植物第5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21、白天与黑夜22、昼夜的生物23、四季更替24、弯弯的月亮25、登上月球第1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单元分析:本单元包括《杯子变热了》、《水变热了》、《它们会生热吗》、《谁热得快》、《温度计的秘密》、《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六课内容.因本单元主要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学习本单元之后.会提高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会增强学生利用科学改善生活的信念.本单元各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杯子变热了》一课.主要是通过是通过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让学生认识热传导.《水变热了》一课是让学生知道热在液体、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认识对流现象.《它们会生热吗》一课主要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物体保温和散热的特点.《谁热得快》、重点解决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人们利用太阳能的典型事例—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对太阳能及太阳能的利用建立初步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太阳能做好铺垫.通过每一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意识到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课时安排:6课时1、杯子变热了教学目标: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3.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4.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教学准备:支架、酒精灯、铁丝、火柴棍、蜡(或凡士林)、课件:热传导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盛热水的杯子变热了这是为什么?你能想象热灶怎样传过来的吗?生讨论后回答.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二、新授:1.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学生实验.(1)实验器材:铁丝做的实验架、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2)实验步骤:用铁丝做一个实验架.把三根火柴的尾端用凡士林(或蜡)依此在实验架的铁丝下.点燃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让学生看一看课本上写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3)观察发生的现象.(4)汇报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5)汇报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温度较低的部分.2.指导学生认识容易传热的物体和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学生实验.(1)实验器材:烧杯、热水、铜丝、铝丝、木筷、竹筷、瓷勺、铁勺、塑料棒、玻璃棒等(2)实验过程:在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将铜丝、铁丝、木筷……玻璃棒等这些实验材料放入杯中.过一会儿.摸一摸这些物体露在烧杯外面的一端.说说有什么感觉.(3)汇报实验现象:金属材料的物体变热了;非金属材料的物体不太热.(4)总结实验结论: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金属材料容易传热.非金属材料不容易传热.(5)小结: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是不同的.金属传导热的能力强.木头、竹子、陶瓷、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传导热的能力差.三、巩固应用:1.出示课件.讲解:了解热传导的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跟有用.2.谈话:下面这些物体.哪部分是容易传热的物体?哪部分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为什么这些物体要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四、课外拓展:观察厨房里的用品.哪部分是用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哪部分是用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教学反思:2、水变热了教学目标: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3、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两瓶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颜色不同)另外.让学生摸一摸两个杯子的水温度如何.(一个热.一个凉)师:是的.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并且一杯热.一杯凉.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这一步师注意.要把热水放上.冷水放下.)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师演示.生观察现象(没有现象发生)师:有刚才大家猜测的现象吗?(生回答)师: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此时.热水在下.冷水在上.)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红色的水上升.蓝色的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二、猜想假设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猜测.(认为可能是一瓶是热水、一瓶是冷水的原因.)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三、探究活动: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1、制定实验方案师: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生熟悉材料.并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可以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借助物体来观察.)可以让生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师提供木屑、碎纸屑、粉笔末.)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用哪一种?学生讨论并取走所选物品.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一、安全;二、先观察木屑、纸屑在水中的现象.再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3、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活动.4、汇报交流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②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的循环运动.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生汇报.(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师进一步解释: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并板书:对流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热了.(板书课题)利用实验认识了对流现象.下面咱们休息一会.来做个小游戏.师出示金鱼.问学生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水还是热水里?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学生猜测.)但是今天.老师就让这条金鱼在开水中游泳.老师开始加热!要仔细观察.看谁最先发现现象.师引导学生发现(烧得是瓶子的上端)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面的水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师:回过头来想想开头的实验.哪瓶是热水?(生回答).再次重复开头的实验.让学生再次加深“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这一概念.小结: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水属于液体.也就是说热在液体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四、巩固知识让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课本中“冬天.暖气片是怎样使房间变热的?”这一问题.五、拓展活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巧妙的利用了热对流.你知道有哪些?生举例.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里有没有对流现象呢?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热对流现象.看谁了解的多.好不好?教学反思:3、谁热的快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温度计)对阳光下不同颜色的物体温度变化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2、通过学习.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并且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通过对比实验的数据分析,整理,认识到充足的科学证据才能说明道理;通过交流,展示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科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学生准备:木板,镜子,黑白颜色手套,各种色纸,空易拉罐,墨汁,温度计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都知道,不同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更强呢?(生答)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谁热的快".师板书:、谁热得快二、新授:(一)、我们从这些生活现象中能发现什么1、通过书中提供的两张夏冬季穿浅色和深色衣服人群的图片,,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事实,进而产生问题:为什么夏天穿浅色衣服的人多;而冬天穿深色衣服的人多?2、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研究的思路和方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3、让学生说说设计的方案.4、师总结方案(①用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一个包上黑色的纸.一个包上白色的纸.燃后倒上水.放到太阳下晒.十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两罐里水的温度.②用两只大小一样的毛线手套.其中一只是白色的.一只是黑色的.分别戴在两只手上.同时暴晒在太阳光下.过一会.两只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③……(二)、我们到室外去试一试1、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自主实验活动,获得实事证据和数据.2、以"我们的猜想得到证实了吗"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对实事依据进行初步的整理,通过表达与交流获得认知:①包黑色纸的易拉罐温度高.包白色纸的易拉罐温度低;②带黑色手套的手热.带白色手套的手不太热.3、师生总结.得出结论:黑(深)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强,白(浅)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弱.师并随机板书:深颜色——吸热强浅颜色——吸热弱三、回归生活.了解应用.自由活动:利用本节课的研究收获,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应用了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特性.(如: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黑色的.妈妈带的遮阳伞是银色的;冬季路面撒煤渣促进雪融化等.)四、拓展活动、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师:物体吸热本领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研究一下.教学反思:4、它们会生热吗教学目标: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棉被、棉衣是否生热.并用科学的观点加以解释.2、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穿凿条件改善生活.3、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教学准备:棉手套、棉花、温度计、泡沫塑料、毛皮、皮筋、实验记录单、冰袋、热水袋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冬天.穿上棉衣就会感觉暖和.这是我们都经历过的.但是穿棉衣为什么会暖和.其中的秘密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它们会生热吗》.师板书.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为什么穿棉衣、盖棉被就暖和?2、猜想假设:根据你的经验猜想一下.他们会生热吗?3、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怎样验证他们是否会生热?教室巡视指导(用不同的材料、保温度计的位置、手持温度计的位置)4、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验证猜想.(实验步骤:①记录初始温度计的度数②分别用毛皮、海绵、棉花包住温度计的液泡.包的时候不要用手触摸温度计的液泡.用皮筋捆好.③包捆好的温度计挂起来.④分别在3、6分钟时记录读数.)5、汇报实验结果:温度计的读数没有变化.说明他们不会生热.但能保暖.6、师生小结:他不能生热.但是能保温.师随机板书.三、自由活动1、各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一样吗?2、学生猜想3、设计实验验证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塑料杯、纸杯、玻璃杯、金属杯等.把热水分别倒入这些杯子中.过同样的时间后.再记录水温.验证这些物品的保温性能.4、交流实验结果.5、回报总结:材料不同、保温性能就不同.师随机板书.四、评价师:在活动过程中.哪个实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你自己又有哪些收获呢?五、拓展研究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保温.有时候更需要散热.观察人们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教学反思:5.温度计的秘密教学要求:1、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理解液体都具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课前准备:1、装有酱油、酒精的模拟温度计各一支.水槽2个.2、演示用温度计1支.每实验小组摄氏温度计1支.3、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温度计放到热水中.红色液柱上升.放到冷水中.红色液柱下降了.温度计的液柱为什么会上升或下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温度计的科学.2、提问:进行科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二、学习新课1、认识水和其它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提问:出示模拟温度计与演示温度计.比较它们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它们分别放入热水、冷水中.液柱有什么变化?(2)学生分组实验:把模拟温度计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水槽中.观察液柱的变化. (3)讨论:瓶中的水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液柱却上升或下降.这是怎么回事呢?(4)学生讨论、汇报.(5)小结:水受热体积会膨胀.所以液柱上升;水受冷体积缩小.所以液柱下降了.水的这种性质.我们把它叫“水的热胀冷缩性质”(6)提问:其它的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7)学生实验并讨论、汇报.(8)师生小结: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指导学生了解摄氏温度计的发明.(1)学生看课本阅读部分.(2)提问:摄氏温度测量标准是谁制定的?刻度标准是怎样规定的?(3)学生讨论、汇报.(4)小结:同学们要注意.在不同的地区水烧开的温度并非都是一样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探索其中的秘密.三、巩固总结讨论:1、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是什么?2、你还见过哪些温度计?3、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吗?教学反思:6 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学习目标:1、能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通过大量的气体与固体实验.获得科学结论.认识到科学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2、能针对生活中气体或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能用热胀冷缩的科学道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会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烧瓶、水槽、冷水、热水、踩瘪的乒乓球、气球、钢球、酒精灯、火柴、一杯冷水、一个正好通过钢球的铁环圈.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师:同学们.老师想让大家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吗?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学生可能会难于回答这个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前.(出示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谁能先帮我使这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二、鼓起来的乒乓球指名让一名学生上讲台示范想出的办法.并将鼓起来的乒乓球拿给老师.(其中两个鼓起来.一个鼓不起来)学生观察是什么原因鼓不起来.(因为这一个有裂缝)师:为什么有裂缝就鼓不起来呢?学生说自己的猜测.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那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呢?分组设计实验.做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增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也就是说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师:现在我请一名同学用学到的知识清楚的解释一下.乒乓球为什么有裂缝就鼓不起来?(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体积会增大.乒乓球有裂缝.空气就会通过裂缝跑到外面去.就鼓不起来了.而没有缝的乒乓球却因为空气受热体积增大鼓起来了.)师:那么.自行车胎为什么会爆裂呢?指名学生回答.三、会变大小的钢球师:空气是气体的代表.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是液体的代表.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怎么研究?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材料设计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得出结论.并汇报交流.四、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师:其实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运用.只要你仔细看.认真想.大胆做.就能揭开它们的奥秘.(课件出示:运用热胀冷缩的幻灯片)如:路旁架设的电线为什么垂悬着.不绷紧?指名学生回答.师:你们还知道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学生各抒己见.五、知识拓展师:热胀冷缩的现象还有许许多多.只要大家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找课外资料.会有很多发现.课下请大家了解一下:为什么煮熟的鸡蛋.要先放入冷水中.再剥壳?板书设计:空气受热后.体积增大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反思:第2单元春夏星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北斗七星及其他星座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了解四季星空及其星座.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探究春夏星空及其典型星座;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与同学交流、介绍自己在四季星空中观察到的星座及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点:1、知道北斗七星及其他星座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了解四季星空及其星座.教学难点: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教学措施:1、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能观察、探究春夏星空及其典型星座.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与同学交流.课时安排:春季星空 2课时夏季星空 2课时7.春季星空一、教科书说明本课与《秋季星空》、《冬季星空》、《夏季星空》共同组成了观测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春季星空》一课是在学生进行了长期的秋季星空与冬季星空观测的基础上.探究春季里星空又会发生哪些主要变化.了解春季的典型星座.进一步探究星空变化的规律.二、活动准备:教科书中展现了一幅卡通背景图.显示了春季星空的主要特点.“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北斗七星、冬季的其他星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没有新的星座闯进我们的视线?”这些问题.暗示了鼓励学生继续对星空进行长期的观测活动.并做好观察记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则提示学生在课前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为课堂交流观察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三、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交流我们的观察和发现.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主要是对冬季以来学生观察星空活动的整理.侧重于对冬、春观察结果的表达与交流.本环节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冬季、春季北斗星位置的变化.猎户座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星空在一天之内以及从冬到春的变化.教科书中展现了标有“冬季”、“春季”的两个空白框.卡通“把北斗七星的样子画下来”的指示性语言.提示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将所观察到的现象画出来.“请看一看我的观察记录”的卡通语言并呈现了一个只有记录时间及主题项目而没有观察结果的记录表.体现了教科书空间大的特点.提示学生展示和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从冬到春.星空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的问题.提示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星空变化的规律.教科书中展现的“一天中的变化”及“从冬到春的变化”的两个空白框.体现了分析观察结果可从两个方面去分析、总结.通过分析观察结果.让学生认识到:一天之中.星座在天空中有东升西落的现象.即一天之中星座位置会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西移.从冬到春.星座在天空中的天空中的位置自东向西移动.即:冬季星座会随日期推移位置逐渐西移.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以下.春季星座会在东方出现并随日期推移位置逐渐西移.第二个环节:教科书中先展示了一个指向性问题:“根据从秋到冬、从冬到春对星空的观察.我们发现了什么?”又提供了一个小组讨论的情景图.展现了学生讨论的场景.经过长期的观察.学生对星空的变化规律会有一些发现.本活动就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各自的发现.小组讨论中的语言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星空变化.可能有这样的规律……”旨在让学生总结星空变化的规律.“我对北斗七星变化的预测是准确的”提示学生预测的重要性以及鼓励学生进行预测.“我又发现了……”体现了教科书空间大的特点.即让学生任意交流其他发现.活动二:我们继续观察研究星空.本活动也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本环节主要是探讨如何继续观察研究星空的问题.教科书中展现了学生进行讨论的卡通图.提示性语言“我继续研究我选定的星座”.目的是让学生将所选定的星座长期观察下去.以便掌握其变化规律.“我又要重新选定观察目标了”暗含着原来选定的观察对象因时间推移已在空中.新的星座又出现了.所以要重新选择一个观察对象.这些都仅是一些提示.学生可能会其他研究方法.第二人环节:是在学生初步了解星座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从春到夏季节里北斗七星以及春季其他星座会发生什么变化的预测.教科书中设计的空白卡片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自己的预测结果记录下来.以便于实际观测结果相对照.从而检验学生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的能力.自由活动:教科书中展示“仙后座”、“北极星”、“北斗七星”的位置图.提出了一个问题:“中间那颗就是北极星.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到它?”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熟悉的星座找到北极星.北斗七星与北极星是春季星空中重要的星星.二者位置的确定一定要让学生搞清楚.北极星的位置有多种方法进行寻找.教科书给出的图例只是其中比较容易的一种方法.学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寻找.学生所获得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星座位置的确定上.本课的课堂评价.教科书中主要提示学生对观星活动中的预测、表现情况进行自主评价.本课的自我评价更表达了一种希望学生坚持进行长期观测.持之以恒探究星空奥秘的意向.拓展活动:提出课外观察活动的要求:在天空中找到北极星.坚持观察;继续利用观星箱观察记录北斗星及自己选定的观察目标的变化.目的是让学生将观察活动持续进行下去.鼓励学生完成观察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为发现、总结一年中星空变化的规律做准备.二、教学目标1.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能应用已有经验对星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长期的观测活动中培养学生记录、分析资料并对科学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2.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并善于听取。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明德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备课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专题研究为主,体现各单元课时之间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各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建构,做到“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以学生发展为本,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的观”有机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从整体看,教科书依旧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自然现象作为探究的重点,以热、天空、光、植物、太阳、地球为载体,让学生以自主探究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使学生亲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获得结论——提出新问题”的科学探究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对比试验、控制变量的实验、搜集资料等,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三维目标得到螺旋式上升。

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热与我们的生活》、《春夏星空》、《光与我们的生活》、《生物与环境》、《太阳、地球和月亮》、《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5个课题,30课时。

教学内容; 第1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1杯子变热了2水变热了3谁热得快4 它们会生热吗5温度计的秘密6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第2单元春夏星空7春季星空8夏季星空第3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9认识光10玩镜子11潜望镜的秘密12彩虹的秘密13凸透镜14照相机和眼睛第4单元生物与环境15蚯蚓找家16 变色龙17 植物向哪里长18 生物与信息19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20珍稀动植物第5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21、白天与黑夜22、昼夜的生物23、四季更替24、弯弯的月亮25、登上月球第1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单元分析:本单元包括《杯子变热了》、《水变热了》、《它们会生热吗》、《谁热得快》、《温度计的秘密》、《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六课内容。

因本单元主要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学习本单元之后,会提高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会增强学生利用科学改善生活的信念。

本单元各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杯子变热了》一课,主要是通过是通过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让学生认识热传导。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
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板书设计飞旋的陀螺
我的发现
光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1、能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光污染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
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
飞旋的陀螺
教学目标1、能运用所学光的色散知识,制作各种陀螺;在玩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并能及时记录表述自己的研究结果。
2、在做陀螺和玩陀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玩陀螺和做光的合成实验,了解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关系。
教学重点1、通过玩陀螺和做光的合成实验,了解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关系。
3、了解光污染的、危害和防止方法;会做简易护眼眼镜。
教学重点1、能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光污染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
教学难点1、能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光污染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
活动时,让学生把手电筒蒙上各种颜色的透明纸,进行不同色光混合的实验,红光和绿光叠加就变成了黄光,红光、绿光和蓝光叠加变成了白光。在这个环节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色光叠加模式,并且把叠加的结果留作空白(教材插图中的“?”所指),意在让学生创造性地组合光,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探究活动。学生手中的有色玻璃纸越多,其组合方式就越多,产生的混合色光就越丰富。因此,教材为学生的记录留下了大幅空白,方便学生把自己所创造的斑斓色光一一记录下。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小学科学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三维目标分布框图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一课温度计的秘密第二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第三课认识岩石第四课做个岩石百宝箱第五课岩石的用途第六课岩石的风化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第七课土壤里有什么第八课土壤的种类第九课土壤与植物第十课保护土壤第十一课认识光第十二课玩镜子第十三课筷子“折”了第十五课飞旋的陀螺第十六课光与我们的生活彩虹的秘密飞旋的陀螺光与我们的生活第十七课航海家的发现第十八课地球上有什么第十九课我在哪里第二十课苹果为什么落地第二十一课测量重力单元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热胀冷缩•认识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提出问题: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制订计划: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观察、试验、制作: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思考与结论: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对待科学学习态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物质世界: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岩石的科学•认识科学探究: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观察、实验、制作: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试验记录。

•搜集整理信息: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初步学会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思考与结论: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小球的运动》教案

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小球的运动》教案

《小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球的运动》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以学生玩小球,观察并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为切入点,通过让小球按照设计的路线动起来的游戏体验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路线有直线和曲线,又通过描述生活中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明确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材由三局部组成:第一局部活动准备,导语局部开门见山地提出了研究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回忆,引导他们注意思考和观察一些物体运动时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进而激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探究欲望。

“材料包”中提供了课上探究活动可能用到的材料;第二局部活动过程,让小球动起来,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发现小球的运动路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

在描述生活中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的基础上,知道物体的运动按照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第三局部拓展活动,继续观察生活中运动的物体,发现运动物体其他的运动特点,为研究运动的形式做好铺垫。

本课通过观察和操作等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分工协作、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知道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多种球类活动并不陌生,通过自身体验或者其他途径,知道多种让球动起来的方法,而且也观察过形形色色的球或者其他物体的运动路线。

怎样描述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乂有什么特点?这些是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探究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够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用比拟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小球运动路线的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方式可以按照运动路线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重难点】能够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全册教案1、温度计的秘密教学要求:1、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理解液体都具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课前准备:1、装有酱油、酒精的模拟温度计各一支,水槽2个。2、演示用温度计1支,每实验小组摄氏温度计1支。3、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温度计放到热水中,红色液柱上升,放到冷水中,红色液柱下降了。温度计的液柱为什么会上升或下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温度计的科学。2、提问:进行科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二、学习新课1、认识水和其它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提问:出示模拟温度计与演示温度计,比较它们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它们分别放入热水、冷水中,液柱有什么变化?(2)学生分组实验:把模拟温度计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水槽中,观察液柱的变化。(3)讨论:瓶中的水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液柱却上升或下降,这是怎么回事呢?(4)学生讨论、汇报。(5)小结:水受热体积会膨胀,所以液柱上升;水受冷体积缩小,所以液柱下降了,水的这种性质,我们把它叫“水的热胀冷缩性质”(6)提问:其它的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7)学生实验并讨论、汇报。(8)师生小结: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指导学生了解摄氏温度计的发明。(1)学生看课本阅读部分。(2)提问:摄氏温度测量标准是谁制定的?刻度标准是怎样规定的?(3)学生讨论、汇报。(4)小结:同学们要注意,在不同的地区水烧开的温度并非都是一样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探索其中的秘密。三、巩固总结讨论:1、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是什么?2、你还见过哪些温度计?3、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吗?板书设计:教后记: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让学生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的现象,乐于用热胀冷缩的科学道理改善生活。2、科学探究:使学生能借助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多种多样的实验来证明气体、固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通过观察现象,进行交流描述。并认识到科学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愿意和同伴交流并分享对气体、固体热胀冷缩现象的的感知和认识。教学重、难点:其中“观察现象、交流描述现象和学会倾听交流”作为本课的重点,而“组内合作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固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作为教学的难点。活动准备: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典型的分组实验材料,如烧瓶、烧杯、冷水、热水、气球等。同时准备生活中人们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现象进行制作或建筑的图片资料,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向生活开放。教师准备烧杯、烧瓶、还要准备固体膨胀演示器、酒精灯等材料。教学过程:一、变魔术,调动学生的趣味导入1、教师操作“红墨水上下升降”试验。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怎么回事?3、学生猜一猜,说一说。二、试验操作,验证猜想(一)明确操作安全,制定实验方案1、提问:怎么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学生回答)2、学生看材料,小组内交流实验方案。(强调:充分利用材料)3、明确实验时应注意什么?(强调安全、分工合作意识)(二)分组实验操作,教师是服务者,提供材料;或参与各组活动,启发引导。三、演示试验,汇报交流1、学生派小组代表上台边讲边演示。提出要求:(1)、你们想让大家看到什么?想证明什么呢?(2)、同学们的更要注意了:咱们能看到什么现象?他们能证明出什么呢?2、学生讲解演示。教师随时与学生交流重点内容或启发思考实验注意事项,完善实验操作。3、师生总结:空气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请学生板书知识点:空气热胀冷缩教师介绍科学家的种种实验证明,归纳板书: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请学生板书知识点:气体四、回顾前文,引出对固体的探究1、回顾旧知:《温度计的秘密》一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学生同时板书:液体2、启发:我们都知道,物体一般有几种状态?现在,已经知道气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此时,你还想知道什么吗?3、学生猜想。板书:固体(?)4、演示“固体膨胀演示器”。邀请学生合作完成实验。5、先观察材料,接着设计试验方案,最后合作实验。6、学生观察,并思考现象。实验操作者简介不同材料的物体在相同情况下热胀冷缩程度的不同。7、师生总结板书: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擦去“?”。五、简化总结,对比描述,严密知识1、启发:谁能把这个结论再简化一下?(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启发思考: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3、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简介“反常膨胀”现象。总结出:一般情况下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六、联系生活,学以致用1、分析判断图片,练习巩固知识点,向生活开放。2、交流生活中,人们科学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地方。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展示相应的图片。教师抓住契机或启发学生思考“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知识点。请学生解释道理,揭示课题,讲解预防措施。4、教师简介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两面性。(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件,就是因为一个密封圈的热胀冷缩的现象造成的。先用温水洗脸再用冷水洗脸,能让你的皮肤更清洁更富有弹性。让热胀冷缩的现象为我们服务。别忘了告诉你周边的人尝试一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热胀冷缩的现象。七、明确闪光点,树立自信,促成良好习惯养成,整合收获。这节课高兴吗?(指着板书)咱们了解到这么多知识,我觉着其中离不开大家的愉快合作、细心观察。你说对吗?好,让我们再次团结合作,把咱的收获记录下来吧。(小组长领取自测题。)板书设计:空气气体液体热胀冷缩固体(?)教后记:3、认识岩石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方法,了解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对岩石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方法,了解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教学难点鉴别岩石硬度的方法。课前准备1.典型的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标本,每组两盒:A盒、B 盒。每盒内装入上述五种岩石标本,分别贴上标号,两盒内的岩石号序不同。2.放大镜、小刀、铜钥匙、稀释的盐酸及滴管,每组一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1)我们在一年级观察过石头,你们知道石头有什么不同吗?你是怎样知道的呢?(2)请同学们打开A盒,看一看里面是什么?(讲解:这些石头叫做“岩石”。)(3)这些岩石都是一样的吗?(4)认识、研究岩石很有用,地质学家通过大地上岩石的分布情况可以找到矿藏。你知道地质学家是怎样研究岩石的吗?2.谈话:今天让我们像地质学家那样来认识岩石。(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给学生观察、辨认岩石的方法(1)谈话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观察这些岩石?(让学生充分发言,引导他们从颜色、结构、软硬以及遇酸后的反应等方面观察岩石的特征。同时板书,板书内容同课文中的表格。)以上特征分别用什么方法观察?(随着学生的发言,在表格各项的上方分别写出相应的观察、实验方法:看──颜色、结构;刻──软、硬;滴──遇酸后的反应情况。)(2)学习观察岩石的颜色和结构的方法①讲解:岩石外表的颜色不同,有单色的,也有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还有带花纹的,我们要仔细看看每块岩石是什么颜色。我们还要看看岩石的结构,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是一层层的还是一粒粒的,是粗粒的还是细粒的,是由同种颗粒构成的还是由几种不同的颗粒构成的。②提问:用什么仪器观察岩石的结构,才能看得更清楚些?(用放大镜)(3)学习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岩石的硬度及遇酸后的反应①提问:用什么方法比较岩石的软硬呢?(必要时可问:在《玩石头》和《铜铁铝》两课中我们是怎样比较物体的软硬的?)②讲解演示:今天我们要学习给岩石的软硬划分等级,一般可分为三级。(出示操作的提示。)用小刀刻不动──很硬;用小刀刻得动,用铜钥匙刻不动──较硬;用铜钥匙刻得动──较软。③讲解演示: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实验方法认识岩石。这个实验要用到一种化学药品,叫“盐酸”。(出示操作提示)把盐酸滴在岩石的断面上,观察有什么反应。盐酸有腐蚀性,不要弄在手上或衣服上。滴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上只滴2至3滴。实验完毕后要把岩石冲洗干净。(4)启发学生思考观察岩石特征的其他方法提问:除了以上的方法,还能够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观察、辨认岩石的特征?(若学生一时想不起,可提示:在玩石头时,我们用手摸石头表面是否光滑;在认识金属时,我们发现金属有光泽。这些对你认识岩石有无启发?)2.学生观察活动(1)学生分组观察、实验,在课文的表格中记录观察实验结果。(2)汇报观察结果提问:1号岩石有什么特征?2号呢?……(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以便更准确、更全面地发现岩石的特征。通过讨论,把一致的意见填写在“岩石特征表”中,填写的内容不局限于表格所列的方面。)3.明确五种岩石的特征(1)学生阅读课文中各种岩石的特征。(2)谈话:我们通过观察、实验研究了五种岩石的主要特征,现在请你把记录表中的岩石特征与标准岩石特征进行比较,说说A盒岩石1至5号分别是什么岩石?(3)学生比较并分组讨论。(4)汇报讨论结果。(5)教师小结五种岩石的名称及特征。另外,应评价学生观察活动的情况。(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空格中五种岩石的名称。(三)巩固1.谈话:刚才,我们用观察、实验、查资料的方法认识了五种典型的岩石。现在,请你用刚才学习的鉴别岩石的方法,鉴别B盒中的几种岩石。2.学生分组探究、讨论,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要求学生用观察、实验、查资料的方法进行研究,相互讨论,给岩石定名。)3.汇报定名结果,教师评价学生活动情况。(四)布置作业1.观察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了岩石?用的是哪一种岩石?2.到山上、河滩或建筑工地采集一些岩石标本。(讲解采集岩石的方法及安全事项。)板书设计:教后记:4、做个岩石百宝箱教学目标:1、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2、培养探究岩石的兴趣,并能初步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3、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活动准备:采集的各种岩石,岩石百宝箱制作工具——厚纸片,小刀,锤子,胶水,硬纸盒,棉花,布片,岩石标本,岩石资料。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播放录像资料,展示大自然的奇石和一些金属矿石以及一些岩石制作的标本。2、提问:看了录象,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为什么要把岩石作成标本二、交流信息,欣赏体验。谈话:岩石制作成标本,既有利于人们辨认,又有收藏的意义,从岩石标本中人们能学到好多的知识。提问: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岩石,能向别人介绍一下你所带的岩石吗学生交流:生:我的这块岩石很好看,我知道它是石英岩。生:这块石头是我从河边捡的,是圆形的,它可能是砂岩吧。生:我的这块石头不知道是什么,爸爸告诉我是沉积岩。……谈话:现在知道了你们小组都带的什么岩石,观察一下自己小组的岩石,把他们分分类,每一类放到一块。等一会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总结一下你们都有那些种类的岩石,有几块。学生分组观察桌上的各种岩石,进行分类。谈话:哪个小组总结一下你们都有那些种类的岩石,有几块学生交流谈话:看来有些小组采集的岩石种类和数量都很多,而有些小组采集的种类较少,你们觉得我们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生:把我们组多的一些岩石送给别的组没有的同学。生:我准备把这块岩石送给第二小组。生:我想用这块岩石同第四小组交换一块我们没有的岩石。…………各组交换岩石。三,制作岩石百宝箱谈话: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了很多种类的岩石,咱们做个岩石的百宝箱,怎么样你们小组研究一下要做岩石百宝箱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学生讨论,交流谈话:大家的想法很好,我这有一些岩石百宝箱的资料,请同学们参考一下。(出示岩石百宝箱的课件,学生欣赏岩石百宝箱的图片,观看制作方法)谈话:现在你们小组再讨论一下,你们小组的岩石百宝箱准备怎么做研究一下你们小组的分工。学生讨论交流谈话:下面你们每个小组开始制作一个岩石百宝箱吧。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制作完后,参加我们班的岩石博览会,你们向其他小组展示介绍你们的作品。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岩石百宝箱。(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要注意贴上标签)四,开岩石博览会,展示岩石百宝箱。师:同学们做出了这么漂亮的,内容这么丰富的岩石百宝箱,赶快把你的百宝箱展示出来,我们来开岩石博览会。学生进行展示。(如我们的百宝箱里有什么,岩石的特征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3,师生小组互评:大家感觉我们的岩石百宝箱做得怎样,在刚才的制作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4,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及一些研究想法。(汇报过程中,教师注意进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评价)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的制作如何你在搜集岩石信息方面的表现如何(学生回顾所学,并对自己在资料的准备,动手操作和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师:岩石中有很多学问和信息,利用岩石标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岩石研究,希望同学们继续搜集各种岩石,不断丰富岩石百宝箱,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地质学家。板书设计:教后记:5、岩石的用途教学目标:1、学会搜集和整理信息,能够查阅岩石方面的有关资料。2、知道人类对岩石的开采活动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正面与负面影响,理解保护岩石资源的重要性。3、了解岩石的用途,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岩石资源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有关岩石用途以及岩石资源保护方面的课件或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帮助。如岩石矿产资源的开采图片,岩石应用的视频资料;岩石用途、岩石文化、矿产资源的各种资料;有关岩石、矿物和人类关系的图片。学生准备:做剪贴报的材料工具——图片、剪刀、胶水、水彩笔等。教学过程设计一、激发情趣、探究引入:1、谈话:在我们美丽的校园。我随即拍摄了一幅图片,大家想不想看看(出示图一:大理石雕塑)平时我们出入校园随时都能看到它,但有谁知道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吗?2、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3、谈话:我们学校里的其他物体还有哪些是由岩石做成的呢?4、小组代表交流。〖说明〗尽量让学生将他们所知道的由岩石做成的物品都说出来。5、小结:在以上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岩石的种类很多,大自然给我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岩石,关于岩石还有许多的问题等着我们来探究呢!到底他们都有那些用途,你们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一下。二、探究过程:活动一:关于岩石的用途,我们知道多少?1、谈话:课前让同学们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岩石用途的相关资料,搜集到了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小组同学充分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明〗建议老师参与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交流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观察、思考,比一比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3、提示、指导小组同学填写“岩石用途”记录表。“岩石用途”记录表4搜集的途径,然后就能得到一面小红旗!(黑板标出1—6组比赛的分数)5、小组代表以“头脑风暴”的形式交流自己所整理的岩石用途,同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6、师:汇报了这么多,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图片。(出示课件)7、学生围绕课件所展示的资料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不需要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8、师生总结:岩石的用途第一,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第二,岩石是重要的生活和生产用品;第三,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第四,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矿产资源。谈话:同学们的想法与见解很有道理,下面,我们分组有选择地探究、验证一下这些问题。活动二:岩石与人类有什么关系?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交流知道了岩石的用途,但是你知道岩石与人类文明,与地球文明的关系吗?岩石中含有哪些矿物吗?下面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2、小组同学利用自己准备或老师提供的各种图书资料及相关的信息资料卡,查阅有关岩石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资料,并做好记录。3、组织小组同学轮流观看为本环节专门制作的“岩石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网页。4、引导小组同学整理相关资料,形成交流报告,准备在全班交流、展示。5、刚才各组同学通过不同的渠道,查阅、整理了许多岩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下面,请代表在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同学整理的资料全面,有代表性。6、小组代表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在全班交流。(允许小组同学随时补充交流结果。)7、播放关于岩石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与人类关系等相关的视频资料。以此总结本探究环节。活动三:保护岩石资源1、谈话:岩石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在开采、利用岩石的同时,由于乱开采、,无计划的开采既浪费了大量资源,也破坏了环境。谁能说出身边的例子?2、学生交流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及看到的有关现象。3、课件展示:人类乱开采矿产资源造成浪费,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4、谈话:我们在开采利用岩石的同时,也应保护岩石资源,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5、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保护岩石资源的建议。6、讲解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并体会到保护岩石资源的紧迫感和重要性。三、自由活动:1、组织小组同学做剪贴报。(1)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岩石的用途、岩石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岩石资源。接下来,我们利用自己收集和资料和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办剪贴报。比一比,哪个小组同学的创意新颖?设计、制作的有观赏性?(2)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制作剪贴报。(3)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剪贴报。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同学们的设计与创意。2、组织小组同学对自己探究进行评价。(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在小组内从“准备的材料怎样、与同学讨论合作的怎样、自己的发现怎样及剪贴报”等方面进行评价。(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评价,并填写在表格中。(3)学生展示评价结果。四、拓展活动:1、谈话:小结本课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2、与学生交流,谈谈对岩石研究方面的探究活动方案和设想,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对岩石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板书设计:教后记:6、岩石的风化教学目标:1、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2、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求证冷热变化、流水等对岩石的影响。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明德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备课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专题研究为主,体现各单元课时之间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各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建构,做到“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以学生发展为本,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的观”有机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从整体看,教科书依旧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自然现象作为探究的重点,以热、天空、光、植物、太阳、地球为载体,让学生以自主探究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使学生亲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获得结论——提出新问题”的科学探究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对比试验、控制变量的实验、搜集资料等,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三维目标得到螺旋式上升。

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热与我们的生活》、《春夏星空》、《光与我们的生活》、《生物与环境》、《太阳、地球和月亮》、《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5个课题,30课时。

教学内容; 第1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1杯子变热了2水变热了3谁热得快4 它们会生热吗5温度计的秘密6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第2单元春夏星空7春季星空8夏季星空第3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9认识光11潜望镜的秘密12彩虹的秘密13凸透镜14照相机和眼睛第4单元生物与环境15蚯蚓找家16 变色龙17 植物向哪里长18 生物与信息19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20珍稀动植物第5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21、白天与黑夜22、昼夜的生物23、四季更替24、弯弯的月亮25、登上月球第1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单元分析:本单元包括《杯子变热了》、《水变热了》、《它们会生热吗》、《谁热得快》、《温度计的秘密》、《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因本单元主要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学习本单元之后,会提高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会增强学生利用科学改善生活的信念。

本单元各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杯子变热了》一课,主要是通过是通过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让学生认识热传导。

最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K12教育文档)

最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K12教育文档)

最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最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最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四年级教材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年度我校四年级共有两个平行班级,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再就是班内部分学生学习不积极,他们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专题研究为主,体现各单元课时之间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各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建构,做到“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以学生发展为本,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的观”有机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从整体看,教科书依旧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自然现象作为探究的重点,以冷、热、光、土壤、植物、地球为载体,让学生以自主探究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使学生亲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获得结论—-提出新问题”的科学探究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对比试验、控制变量的实验、搜集资料等,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三维目标得到螺旋式上升。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一课温度计的秘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发现水受热时液面会升高,受冷则会降低的现象;能力目标:通过探究体验到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怎样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温度计,请学生测试小组材料中的烧杯里水的温度。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温度计中液柱的变化,提出探究性问题:“测量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高度可以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呢?”激发学生交流测量中的发现大胆质疑,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发现温度计的发现认识。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讨论,提出猜想假设。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制定探究方案。

结合探究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小组实验学习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下发探究学习活动资料提示卡片,提醒学生注意要首先观察温度计的构造,然后利用实验材料进行组装一个类似温度计的装置,选择一种要探究的液体装入瓶中,创造冷热两种不同环境中的变化,观察液体在冷热两种不同情况中的变化,随时做好实验发现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活动,提示学生不仅要谈探究的方法,还要谈探究中的发现。

在引导学生交流中提示学生思考:“水、酒精在受热的时候增多了吗?减少了吗?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呢?”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回答进行补充:水在受热的时候体积膨胀,受冷的时候体积收缩;酒精在受热的时候体积膨胀、受冷的时候体积收缩;酱油受热的时候体积膨胀,受冷的时候收缩……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即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通过提问:“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以巩固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三、拓展延伸:教师提出课后继续探究的问题:“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破裂了,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各种猜想和假设,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或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丰富学生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对这学期的教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教材分析:《科学》四年级下册由“热胀冷缩”、“岩石的科学”、“土壤与植物”、“光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园地球”和《研究与实践》在四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前五个单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中、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1)对热胀冷缩进行研究。

从观察生活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2)认识岩石,对岩石的形成、用途进行研究,探究岩石的变化过程。

辨别岩石的种类。

3)对土壤与植物的观察与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土壤的种类与植物向哪里生长,指导如何保护土壤。

4)对光与我们的生活进行研究,对平面镜曲面镜进行研究探讨,了解彩虹的形成,能用实验的方法模拟彩虹的形成。

5)对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进行初步了解,知道地球上有什么,我们在那里和重力问题,如何进行测量重力。

四、重难点1、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周次及课时安排七、课时安排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一课温度计的秘密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液体受热受冷时液面高度的升降变化,会提出有关液体性质所涵盖的科学奥秘的问题;2.会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假设;会根据有结构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3.会与他人合作探究;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水受热时液面会升高,受冷则会降低的现象;2.通过探究体验到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习惯与情感目标:1.通过观察对探究液体的表面升高或者降低的现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2.初步了解生活中热胀冷缩原理的运用,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探究生活的良好习惯。

实验桌上:温度计、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仪器车上:锥形瓶,12个烧杯(分别装有酱油、醋、橙汁等)、带玻璃管的木塞1个,热水;冷水;温度计、热胀冷缩与人类关系、各种各样的温度计资料等。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二次修改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温度计,请学生测试小组材料中的烧杯里水的温度。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温度计中液柱的变化,提出探究性问题:“测量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高度可以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呢?”激发学生交流测量中的发现大胆质疑,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一、学习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发现温度计的发现认识。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讨论,提出猜想假设。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制定探究方案。

结合探究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小组实验学习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下发探究学习活动资料提示卡片,提醒学生注意要首先观察温度计的构造,然后利用实验材料进行组装一个类似温度计的装臵,选择一种要探究的液体装入瓶中,创造冷热两种不同环境中的变化,观察液体在冷热两种不同情况中的变化,随时做好实验发现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活动,提示学生不仅要谈探究的方法,还要谈探究中的发现。

在引导学生交流中提示学生思考:“水、酒精在受热的时候增多了吗?减少了吗?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即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通过提问:“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以巩固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第二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学习目标:1.能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

2.通过大量的气体与固体实验,获得科学结论,认识到科学实验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热胀冷所冷缩现象。

学习重点:学生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认识热胀冷缩现象。

学习难点:学生小组实验合作学习活动对实验现象的发现。

学习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学生准备典型的分组实验材料,热胀冷缩实验仪,烧瓶、水槽、冷水、热水、玻璃管、橡胶塞、浓肥皂水(稀释的餐洗净液)、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二次修改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交流夏天自行车突然爆裂的情景,或类似事实(玻璃杯倒入热水爆裂),引导学生交流认识生活中的受热膨胀现象,出示本课学习活动的主题。

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认识气体热胀冷缩的探究实验学习活动。

教师出示探究分组实验材料,如烧瓶、玻璃管等,引导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设计进行交流,对实验方案与学生一起点评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从他人的设计实验方案中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积极鼓励学生的大胆设想,开阔学生思路,尽量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探究实验学习活动,提醒学生注意合作交流、认真细致,对发现的现象认真思考,使用热水时注意安全等。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探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欣赏倾听他人的发现,完善自己小组的学习活动。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现象呢?”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学习活动。

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探究实验学习活动,提醒学生在学习中应当先设计后动手操作,观察现象积极思考,提醒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后的铜球注意避免烫伤。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认识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二、拓展延伸:教师出示关于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与学生交流热胀冷缩在生活的应用。

进一步巩固认识气体、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介绍关于热胀冷缩趣味小实验和热缩冷涨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延伸拓展课后学习活动。

1、学生交流认识生活中的受热膨胀现象,了解本课学习活动的主题。

板书设计:热涨冷缩的大小与物体温度有关:温度升得越高,膨胀越明显;温度降得越低:收缩越大。

质量越大热涨冷缩越明显。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第三课认识岩石教材简析:岩石是学生们司空见惯的自然事物,但要对研究岩石产生兴趣,能对岩石提出问题并从中发现问题,这就不容易了。

本课教科书的编写着力体现认识自然界事物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初步观察岩石了,了解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对岩石进行研究的方法。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并学会能用图和文字表达,学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在探究中做到愿意合作交流,在欣赏美石中体验自然美。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岩石具有硬度、遇酸的反应、纹理、形态、结构等特征。

学习重点:学生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对岩石观察认识的探究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学生按照顺序对岩石观察发现进而对岩石分类的学习活动指导。

学习准备: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每小组准备实验仪器、活动材料准备:稀盐酸、滴管、镊子、放大镜、铜钥匙、小刀、小锤子等;岩石实验盒、自然界中美石图片、岩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制作岩石百宝箱的材料:纸盒、胶水、卡纸等。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二次修改一、导入新课:教师直接出示岩石,使学生正确认识岩石,能区分与生活中常见砖块、土颗粒不同,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课前搜集的岩石标本,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观察发现认识岩石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岩石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岩石的不同。

使学生观察认识发现岩石在形状、光滑程度、颜色、结构层理、软硬程度等发面的不同。

教师出示稀盐酸等实验材料,教会学生科学正确使用滴管方法,与学生充分交流,学会科学研究岩石的方法。

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一定顺序去观察、实验(观察岩石内外颜色、岩石的结构层理、岩石的硬度、岩石遇酸的反应、岩石的质地),主动及时对自己小组中的岩石观察研究的发现结果给予记录,并进行鉴别、分类、定名,提示实验操作中注意安全,加强合作,敲击石头注意不要损坏其他物品。

教师指导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发现、研究成果,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进行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对现有的岩石标本按照一个标准(如硬度)进行分类,使学生认识到常见岩石的硬度情况。

对学生其他有比较恰当的分类想法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三、拓展延伸:教师提出课后进一步探究的主题活动:“给搜集到的岩石命名。

”增加学生对研究岩石的兴趣、丰富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认识,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1、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岩石,正确认识岩石,能区分与生活中常见砖块、土颗粒不同,充分交流课前搜集的岩石标本,激发学习兴趣,了解本课学习活动内容。

第四课做个岩石百宝箱教材简析:本课在学生对岩石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做岩石百宝箱的活动让学生继续体验岩石的搜集、整理和分类方法,从而进一步认识花岗岩吧、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基本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