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滑轮大小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大小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它们的作用;2. 学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3. 掌握滑轮的原理,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滑轮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2. 动手操作,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3. 学习滑轮组的使用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2. 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科学素养;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利用自制教具“神奇的盒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一个钩码提起两个钩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课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1. 滑轮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造,总结出滑轮的定义;2. 认识两种滑轮: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过程,让学生观察滑轮的轮轴,总结出两种滑轮的特点;3. 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分析定滑轮的使用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的结论;4. 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分析动滑轮的使用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动滑轮可以省力的结论。

环节三:动手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加深对滑轮特点的理解;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环节四:滑轮组的使用1. 引导学生学习滑轮组的装配方法,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技巧;2. 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的装配实验,体会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环节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滑轮的定义、特点及使用方法;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物理知识初中滑轮问题教案

物理知识初中滑轮问题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滑轮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能够运用滑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滑轮现象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种类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3. 滑轮组的使用方法4. 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难点1. 滑轮的定义和种类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3. 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滑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 滑轮的定义和种类:介绍滑轮的定义,讲解滑轮的两种类型——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展示它们的图片。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它们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讲解滑轮组的组成和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组装和运用滑轮组。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滑轮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滑轮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滑轮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应用滑轮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滑轮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物理初中滑轮教案全套

物理初中滑轮教案全套

物理初中滑轮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简单机械》中的第二节“滑轮”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滑轮的定义,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学习滑轮组的组合方式及其应用,并探讨滑轮的机械优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滑轮的概念,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并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滑轮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并计算简单滑轮系统的机械优势。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简单机械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系统的机械优势计算。

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和机械优势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模型、绳子、钩码、尺子、计时器。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小滑轮、绳子、钩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吊车工作的视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其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a. 讲解滑轮的定义,通过实物展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b. 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结合动画演示加深理解。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使用滑轮和绳子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

b.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计算滑轮系统的机械优势。

4. 例题讲解:讲解滑轮组的应用题,指导学生如何解题。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及分类2. 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3. 滑轮系统的机械优势计算公式4. 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给定滑轮组系统的机械优势,并设计一个简单的滑轮应用实例。

2. 答案:机械优势计算公式:\(\text{机械优势} =\frac{\text{输出力}}{\text{输入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学生实验和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对滑轮工作原理和机械优势计算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家庭小实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初中物理滑轮基本模型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基本模型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滑轮基本模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3. 滑轮组的使用和组装4.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自制教具展示神奇的盒子,通过滑轮提起两个钩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滑轮吗?它有什么作用呢?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滑轮的定义:介绍滑轮的概念,滑轮是一种能够绕轴转动的、边缘有槽的轮子。

2. 滑轮的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

3. 定滑轮的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4. 动滑轮的特点: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 滑轮组的使用和组装:介绍滑轮组的装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的工作特点。

2. 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滑轮的省力情况。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五、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应用。

2. 学生讨论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3. 教师总结滑轮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滑轮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教师强调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滑轮概念、特点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课后练习及课堂参与度。

教学资源:1. 自制教具:神奇的盒子。

2. 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材。

3. 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理规律。

初中物理滑轮全套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全套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初中物理滑轮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八章第二节“简单机械——滑轮”,详细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以及滑轮组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掌握滑轮的分类及原理。

2. 学会使用滑轮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滑轮组的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

重点:滑轮的分类,滑轮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绳子、钩码、尺子、弹簧测力计。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滑轮演示提升重物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滑轮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定滑轮、动滑轮)及原理。

(2)通过实例演示,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关于滑轮组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滑轮的工作原理,并测量相关数据。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3. 滑轮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2)计算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

(3)分析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动滑轮:可以移动的滑轮。

(2)F = (G物 + G轮) / n,其中G物为重物的重力,G轮为滑轮组的重力,n为滑轮的数量。

(3)滑轮在吊车、电梯等设备中有广泛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能力是否达到预期。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滑轮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滑轮的分类及原理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滑轮组计算方法4. 实验操作5. 作业设计一、滑轮的分类及原理1. 分类: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初中滑轮教案设计

初中滑轮教案设计

初中滑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滑轮的原理和应用3. 滑轮组的设计和制作4. 滑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特点、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设计和制作,以及滑轮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滑轮的奥秘。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滑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滑轮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滑轮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滑轮。

3. 演示滑轮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滑轮实验,让学生亲眼见证滑轮的工作原理,并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4. 滑轮组的设计和制作:为学生提供材料和工具,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滑轮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应用案例,让学生感受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滑轮的定义、分类、特点、原理和应用,强调滑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滑轮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演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滑轮的奥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滑轮的知识。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滑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运用滑轮的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滑轮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滑轮的基本概念和运用,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形式复习学生已有的知识,例如:大家都看过或使用过滑轮吗?你们知道滑轮是如何工作的吗?2. 概念讲解(15分钟)a. 介绍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定滑轮、活滑轮和复合滑轮等。

b. 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即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实验演示(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滑轮实验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滑轮的工作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a. 实验一:比较不同数量滑轮所需的力的大小。

b. 实验二:比较不同类型滑轮所需的力的大小。

c. 实验三:比较使用滑轮系统和不使用滑轮系统时所需的力的大小。

4. 实验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回答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使用滑轮可以减小所需的力?为什么复合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同学们可以分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和学习。

5. 总结与小结(10分钟)综合概括滑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帮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系统,要求达到特定的力的倍数,并写出实现该倍数的详细步骤和过程。

五、教学评价1. 通过教师的观察和问题解答,及时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2. 针对课堂作业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3.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和全班讲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初中物理滑轮课程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课程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课程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构造、特点和作用;学会滑轮组的组装和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构造、特点和作用;滑轮组的组装和使用方法。

2. 难点:滑轮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一个有趣的滑轮小游戏引发学生对滑轮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滑轮。

2. 新课讲授(1)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能够绕轴转动的、边缘有槽的轮子。

(2)滑轮的分类:根据滑轮的轴是否随物体移动,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3)定滑轮的特点:轴固定不动,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4)动滑轮的特点:轴随物体移动,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滑轮组:由多个滑轮组成的系统,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3. 实验演示与分析(1)定滑轮实验:演示定滑轮的使用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力的方向改变。

(2)动滑轮实验:演示动滑轮的使用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力的省力效果。

(3)滑轮组实验:演示滑轮组的组装和使用过程,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原理。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例,分析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滑轮的构造、特点和作用,以及滑轮组的组装和使用方法。

通过实验和分析,我们了解了滑轮工作原理,并感受到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课后,同学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滑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滑轮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初中物理滑轮做工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做工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做工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及其工作特点,掌握滑轮组的装配及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组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探究,了解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

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的装配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综合启发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用具: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2.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应用滑轮的实例?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定滑轮是指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动滑轮是指滑轮的位置随物体一起运动。

2. 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 演示实验:用滑轮组提起重物,让学生观察滑轮组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三、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滑轮组,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2. 探究问题:滑轮组是如何省力的?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是什么?3.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讨论,总结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省力情况。

四、展示汇报(5分钟)1. 每组学生代表汇报本组的探究成果,包括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省力情况。

2. 教师点评各组的探究结果,总结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特点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2. 教师强调滑轮组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二章《力和运动》第五节“简单机械——滑轮”。

具体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机械优势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定义,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区别。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滑轮的原理计算简单机械系统的力的大小,并了解机械优势的概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工作原理、机械优势的计算。

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钩码、尺子、弹簧测力计。

2. 学具:每组一套滑轮组、绳子、钩码、尺子、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演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滑轮的作用。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工作原理。

分析滑轮的机械优势,引导学生了解力的传递和力的变化。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计算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的大小。

解题步骤: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列出公式、代入数据、求解答案。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选取典型错误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 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滑轮提升重物的过程。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滑轮的机械优势。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

2. 滑轮的机械优势计算公式。

3. 例题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计算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的大小。

(3)列举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实例,并说明其优点。

2. 答案:(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改变力的大小。

(2)根据滑轮的机械优势公式进行计算。

(3)实例:吊车、窗帘、升降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工作原理和机械优势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物理初中滑轮教案全套

物理初中滑轮教案全套

物理初中滑轮教案全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其工作特点和作用;(2)学会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和使用滑轮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的构造和原理;(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构造、工作特点和作用;(2)滑轮组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动滑轮的支点位置的确定;(2)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滑轮现象,如升国旗、吊车等,引发学生对滑轮的兴趣;(2)展示自制教具,如滑轮组,让学生初步了解滑轮的构造。

2. 新课讲授(1)滑轮的概念:介绍滑轮的定义,即能够绕轴转动的、边缘有槽的轮子;(2)定滑轮和动滑轮: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构造、工作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实验演示;(3)滑轮组:介绍滑轮组的概念,讲解滑轮组的装配方法和省力情况,并通过实验演示。

3. 课堂互动(1)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滑轮的工作特点;(2)提问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与应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滑轮的实例;(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1. 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和作用;2. 学会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和使用滑轮组;3. 思考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使学生了解了滑轮的构造、工作特点和作用,掌握了滑轮组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初中物理教案《滑轮》

2024年初中物理教案《滑轮》

2024年初中物理教案《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简单机械》,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滑轮》。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实质,掌握滑轮的类别、特点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描述滑轮的类别、特点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能运用滑轮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观察、分析滑轮的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类别、特点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难点:滑轮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模型、绳子、重物、尺子、计时器等。

2. 学具:滑轮模型、绳子、重物、尺子、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滑轮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2. 新课导入(1)教师展示滑轮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滑轮的类别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3.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滑轮的计算方法,如力的大小、方向和功的计算。

(2)教师演示例题,引导学生跟随讲解步骤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解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5.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滑轮实验,观察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类别:定滑轮、动滑轮2. 滑轮的特点:改变力的方向、大小3. 滑轮的计算:力的大小、方向、功4. 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2)计算给定滑轮系统的力、方向和功。

2. 答案:(1)定滑轮固定不动,动滑轮可以移动。

(2)具体题目具体分析,参照课堂讲解方法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概念、类别和特点掌握较好,但在计算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简单机械,如杠杆、斜面等,并探讨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三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三篇

【导语】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宇宙,⼩⾄基本粒⼦等⼀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滑轮 ⼀、教学⽬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及在实际中的应⽤。

2、培养学⽣的实验能⼒和分析综合能⼒。

3、使学⽣体会到⾃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然和改造⾃然。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计。

演⽰材料:同分组材料⼀套。

⼤滑轮⼀个、粗⿇绳⼆根(组装动滑轮、拔河⽤)。

挂图或幻灯⽚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意图)。

三、教学过程 (⼀)教学引⼊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较容易地把旗⼦升上去? (⼆)学习新课 1、指导学⽣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讲解: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叫滑轮。

(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种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 滑轮有⼆种,(出⽰滑轮组⽰意图)固定在⽀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的绳⼦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看到过滑轮? 2、指导学⽣认识定滑轮的作⽤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 (2)实验1(定滑轮不省⼒)。

①演⽰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法。

②学⽣分组实验(绳⼦两端各挂钩码) ③学⽣装汇报实验结果。

(绳⼦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也不费⼒)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的作⽤,那么⾼⾼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旗⼦向上升。

⼯作⽅便。

(4)教师⼩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的作⽤,但它可以必变⽤⼒的⽅向,使⼯作⽅便。

初中物理滑轮阻力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阻力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阻力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滑轮工作原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3. 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滑轮工作原理的微观解释。

2. 滑轮组的设计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具:滑轮组、重物、绳子、测力计等。

2. 实验器材:滑轮实验装置、力传感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自制教具展示滑轮的神奇效果,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滑轮吗?滑轮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滑轮的定义,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滑轮实验装置,引导学生发现滑轮工作原理。

3. 分析讨论:请学生分析滑轮工作原理,解释滑轮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滑轮组设计:让学生分组设计滑轮组,要求能有效提升重物。

2. 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滑轮组,测量不同情况下的力的大小。

3. 数据处理: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滑轮组的工作特点。

四、应用拓展(15分钟)1.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滑轮的应用,如吊车、电梯等。

2. 问题解决:请学生运用滑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省力的提水装置。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特点。

2. 强调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滑轮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对滑轮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避免误解。

此外,可以适当增加滑轮组的设计难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教案滑轮

初中物理教案滑轮

初中物理教案滑轮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滑轮”。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滑轮组的使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

2. 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滑轮组的使用:如何使用滑轮组来省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滑轮组的能力,学会如何使用滑轮组来省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如何计算滑轮组的省力效果。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如吊车、窗户开关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

2. 理论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操作滑轮组,体验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滑轮组的省力效果。

4. 例题讲解:给出滑轮组的计算公式,讲解如何计算滑轮组的省力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不同滑轮组的省力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定滑轮动滑轮2. 滑轮的工作原理: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3. 滑轮组的使用:省力效果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是什么?(2)滑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3)滑轮组的使用方法是什么?2. 答案:(1)滑轮的定义和分类:见教案内容。

(2)滑轮的工作原理:见教案内容。

(3)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见教案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理解和操作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学生还存在问题,如何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滑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天、建筑等,引导学生发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机械和功 二、滑轮》_9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机械和功 二、滑轮》_9

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度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材分析重点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难点教学难点:理解滑轮的实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教学法教具准备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学生实验8组、演示实验)弹簧秤、刻度尺。

教学过程导入一、引入新课从生活中的滑轮引入,提出问题。

给出滑轮实物,让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造,理解滑轮。

新授二、新课教学观察课本图9-9甲,乙两图,思考两次使用滑轮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一)滑轮:定滑轮:滑轮的轴不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动滑轮: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提出问题:工人师傅要把货物提升到同一高度,使用哪种滑轮好?或使用这两种滑轮各有什么好处?将猜测可能出现结果写在黑板上:①省力②省距离③省功④或结合学生讨论结果,确立研究课题。

两个滑轮还有什么区别吗?(二)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1、提出问题:小组合作,采用绳和一个滑轮将货物提到高处,你有什么方法?请用钩码替代重物来实验.课题:使用定(动)滑轮是否省力?或省距离?2、实验探究:首先按图(a)或(b)组装器材,用弹簧秤和刻度尺分别测出力和距离,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

(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出现的问题)物体升高的高度(cm)弹簧秤示数(N)弹簧秤升高的高度(cm)用力的方向123交流讨论:组织指导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1)比较1、2两次实验,使用定滑轮与不使用滑轮直接提升物体时拉力的大小有什么不同?拉力的方向有什么不同?(2)比较1、3两次实验,使用动滑轮与不使用滑轮直接提升物体时拉力的大小与方向又有什么不同?结论: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能够改变力的方向.s=h,F=G.B、使用动滑轮能够省一半的力,但费一倍的距离,不改变力的方向.S=2h,F=G/2.同样用滑轮提升重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学生分析回答后,教师演示。

初中物理《滑轮组》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组》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组》教案初中物理《滑轮组》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

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2、通过参与用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4、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2、在实验他那就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教学过程:一、引入使用机械,有的可以省力,有的可以节省距离,那么我们能不能使用机械而节省功呢?大家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二、实验实验原理:器材与装置:实验操作:(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算出。

(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

注意“匀速拉动”。

测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

(3)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5)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

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

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实验记录:数据填入表格中,注意清楚的记录数据。

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三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三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三篇【导语】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一:滑轮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

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

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

(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3)讨论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

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024年初中物理教案滑轮

2024年初中物理教案滑轮

2024年初中物理教案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滑轮”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滑轮的概念,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学习滑轮组的使用,了解滑轮的优缺点,并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滑轮。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分类、工作原理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绳子、钩码、尺子、弹簧测力计。

学具:每组一份滑轮、绳子、钩码、尺子、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滑轮在升国旗、吊车等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定滑轮的工作原理:通过图示和实际操作,讲解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能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的工作原理:通过图示和实际操作,讲解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能省力但费距离。

(3)滑轮组的优缺点:讲解滑轮组能同时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力的方向和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操作,通过测量钩码重量和滑轮拉力,计算滑轮的省力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滑轮组的优缺点。

3. 滑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为什么说滑轮组能省力?(3)设计一个使用滑轮组的实验,计算其省力效果。

2. 答案:(1)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2)滑轮组能同时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从而实现省力。

(3)实验设计及计算方法见学生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是否熟练,对滑轮组的使用和计算是否掌握。

初中物理《滑轮组》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组》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九章《简单机械》的第三节《滑轮组》。

具体内容包括:滑轮组的定义、分类、特点、工作原理、机械优势的计算以及滑轮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学会计算滑轮组的机械优势。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机械优势的计算。

难点:滑轮组的机械优势计算,实际应用中滑轮组的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钩码,尺子,计时器。

学具:每组一个滑轮组模型,绳子,钩码,尺子,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使用滑轮组可以更轻松地提升重物?2. 新课讲解(1)介绍滑轮组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讲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计算滑轮组的机械优势。

3.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计算给定滑轮组的机械优势。

4. 动手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优势,并记录数据。

5. 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1. 滑轮组2. 内容:(1)滑轮组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滑轮组的工作原理(3)滑轮组的机械优势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给定一个滑轮组,计算其机械优势。

(2)应用题:设计一个滑轮组,使其能够提升一定重量的物体。

2. 答案:(1)机械优势 = 负重绳子段数 / 提升绳子段数(2)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滑轮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机械优势计算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验操作的理解。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探索滑轮组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如桥梁建设、电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杠杆滑轮(堂测)
姓名____得分____
1.滑轮在使用时,如果它的轴______,这种滑轮叫定滑轮,使用定滑轮能够______,但是不能 ______,它实质上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的杠杆. 升国旗的旗杆上的滑轮是______滑轮.
2.有一种滑轮,它的轴可以随物体___,这种滑轮叫动滑轮,使用动滑轮能够_____,但要____.杠杆
3.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滑轮组,使用它既可以_____,又能够 ___________使用一个滑轮组提起重物时,人对绳子的拉力是80N.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可以匀速提起______N或_____N的重物.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 _,若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为100 N,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为5:1,则杠杆平衡时所受阻力为______N.5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一定的情况下,决定滑轮组省力多少的规律是( )
A.绳子的长度越长越省力
B.拉住定滑轮的绳子的段数越多,越省力
C.拉住动滑轮和物体的绳子的段数越多,越省力
D.省力多少是一定的 6.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再加一个力F后,杠杆仍处于平衡,则力F()
A.一定在阻力一边 B.一定在动力一边 C.作用线通过支点 D.无法判断图1 图2
7.如图1所示,物体G重60 N,挂在匀质杠杆的一端,要使杠杆平衡可以在A点加一个方向为_______的_______ N 的力;也可以在B点加一个方向为_______的_______ N的力.
8.如图2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 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 N,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N,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
9.用钓鱼杆钓鱼的时候,鱼钩已经钩住了鱼。

鱼还在水中时,感觉鱼很轻,刚把鱼从水中拉离水面就感觉鱼变“重”了。

对钓鱼过程的下列几种解释,错误的是
() A.鱼离开水后,失去了水的浮力,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B.鱼离开水后,鱼的重力增大,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C.鱼离开水后,钓鱼线对钓鱼杆的拉力会增大 D.钓鱼杆是一种费力杠杆
10.如图8-5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一重G=60N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F= N;保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定滑轮实质是________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是可以改变________的作用方向;动滑轮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的杠杆,省力________,多费________的距离,不能改变________的作用方向。

2.滑轮组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省力,________改变力的作用方向(选填“能”或“不能”);若滑轮组由n段绳子吊着物体,则提起物体所用的力是物重的________。

3.如图13-5-1所示,标出了轮半径和轴半径,物体的质量都相同,则最大拉力是________。

图13-5-1
10分钟训练
1.希望中学要安装升旗杆,下列简单机械中,适合安装在旗杆顶端的是() A.杠杆 B.动滑轮 C.定滑轮 D.斜面
2.如图13-5-2所示,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F3,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图13-5-2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一样大
3.要用30 N的力刚好提起重40 N的物体,下列简单机械中可以采用的是(不计机械本身重和摩擦)()
A.一个定滑轮
B.一个动滑轮
C.杠杆
D.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4.如图13-5-3所示,G=200 N,滑轮重G′=40 N,要使物体能匀速上升2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滑轮的摩擦)
A.F=440 N,并向上移动4 m
B.F=140 N,并向上移动4 m
C.F=440 N,并向上移动1 m
D.F=480 N,并向上移动1 m 5.如图13-5-4,滑轮A上挂一重10 N的物体B,C为固定点(地面),当的作用下向上匀速上升时,滑轮A的速度为重物B上升时速度的
()
图13-5-3
滑轮A在力F________,力
F应为_______N(滑轮A和绳重及摩擦均不计)。

图13-5-4
3.如图13-5-8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
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F2、
F3。

则()
图13-5-8 图13-5-9 A.F1>
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4.如图13-5-9所示,若每个滑轮重均为1 N,在绳的自由
端用力将重25 N的物体匀速提起,不计摩擦,则拉力
F=________N。

5.使用图13-5-10所示的滑轮,将重200 N的物体M沿水
平地面匀速拉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20 N,则拉力
F=________N。

(绳子、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图13-5-10
6.如果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是90 N,用一定滑轮和一个动
滑轮组合起来提升这个物体,所用的力可以是_________N
和_________N。

(不计摩擦)
10.如图所示,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拉同一物体在水平
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和F3,则
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3<F1<F2 B.F1<F2<F3 C.F2<F1<F3
D.F3<F2<F1
11.使用滑轮组可以达到的目的是
A.省力而且一定能改变力的方向
B.省力但不可能改变力的方向
C.省力而且能省距离
D.能省力而且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5000字) 荐初二物理教案物态变化
荐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123 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 (3000字) 荐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 (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