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致太平——略论秦汉之际的政治走向和文化选择

合集下载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政策的来龙去脉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政策的来龙去脉

348文|改若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政策的来龙去脉摘要: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汉朝的国家政权得以巩固,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但随着国力的强盛,皇权的权威下降而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严重,再加上匈奴的虎视眈眈,汉武帝迫切需要一种强有力的统治思想来改变这种现状,实施积极有为的政治手段,巩固皇权统治,因此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主张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从而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王权的正统思想。

关键词:无为而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作为历史上强盛而重要的封建王朝,上承秦朝的大一统时代,下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秦朝强盛而短暂,实现的大一统局面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汉高祖刘邦谋略过人,能忍善战,最终击败了项羽的江东集团,复归实现国家大一统,并最终稳固了下来。

在文化、政治体制方面,汉朝都奠定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共同心理特征与文化认同,而为人们所诟病的文化专制也由此开始,封建社会自始稳固下来,此后几千年,虽略有变动,但始终难逃汉朝所架构的体系。

汉朝建国之初,百业凋敝,刚经历过战火的社会颓废不堪,人口由于战争急剧减少,社会争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汉初实行黄老治学,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经过文景之治,国力日渐强盛,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政策骤然转变,弃黄老之学,转向积极治世的儒家学派,并实行文化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远征匈奴,凿空西域,国威远扬,使汉朝走向了空前的强盛时期。

这期间的政治思想的转变,文化政策的变更,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一、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春秋战国时期朝局动荡,鱼龙混杂,形成了滋百家嚣杂议论的温床。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六国贵族相继发动起义,旨在恢复战国时期群雄并立的局面,在长期的战争争夺中,刘邦项羽脱颖而出,成为两大最强盛的军事集团。

项羽意在建立割据为王,恢复战国时期的战略格局,自封为西楚霸王,但刘邦技高一筹,在长期的隐忍之后,对项羽发动进攻,最后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

秦汉时期文学与政治关系研究

秦汉时期文学与政治关系研究

秦汉时期文学与政治关系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秦汉时期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当时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政治背景的考察,揭示了文学在政治中的作用和影响。

研究发现,在秦汉时期,文学与政治密切相关,既受政治影响,也对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作品不仅是政治宣传的工具,也是表达民众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政治因素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和文学作品对政治的回应,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当时社会的文学风貌和政治氛围。

关键词:秦汉时期、文学、政治、关系、影响引言: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变革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关键阶段,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然而,秦汉时期的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1. 秦汉时期的政治背景1.1 秦朝政治特点: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政治特点主要体现在集权统治、法家思想和中央集权的实施上。

在秦朝,始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他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推行了以法家思想为基础的法家政治,以法律权威来约束各级官员和百姓。

通过推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制度,加强了国家统一和统治的力度。

同时,秦始皇还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央集权改革,废除了分封制度,将全国分为若干个郡县,由中央派遣官员进行任命和管理,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

这些政治特点使得秦朝实现了强大的国家统一和集权,但也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尤其是法家思想的过度强调法律的严厉和权力的集中,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压迫,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秩序的混乱。

1.2 汉朝政治特点:与秦朝不同,汉朝在政治上更加注重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实施,体现了一种相对温和而灵活的政治特点。

汉朝建立后,刘邦采取了许多措施来稳定国家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他推崇儒家思想,以仁义为核心,强调礼法道德,推行了一系列的儒家政策。

他实行了分封制度,尊重地方豪强,使得各地的地方势力得到一定的保留和发展。

秦汉时期的诗词创作与政治风云

秦汉时期的诗词创作与政治风云

秦汉时期的诗词创作与政治风云引言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秦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自秦国统一六国后,始皇帝秦始皇建立秦朝,结束了战国时代的纷争,使华夏大地进入了一个统一和稳定的时期。

随后,汉朝的刘邦继承了秦朝的遗志,开创了西汉时代,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为中国历史上最稳定、最强大的一个朝代。

诗词在秦汉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是文学的表达形式,更是政治风云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汉时期的政治变革、社会动荡和新思想的兴起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词创作的主题、风格和技巧。

本文将探讨秦汉时期的诗词创作与政治风云之间的关系,从文化、历史和文学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诗词创作与统一的秦朝秦朝的政治风云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政权经历了从战争到统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政治的力量和统一的策略对于创作诗词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实行了许多改革措施,如推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货币等。

这些改革措施为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诗词创作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

表现国家统一的主题秦朝统一后,诗词创作的主题逐渐转变为表达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内容。

诗人们将他们对统一大业的赞美、对秦始皇的歌颂融入到他们的诗词中。

以《九歌·湘君》为例,此诗描绘了湘君因丧夫而伤心痛苦的情景,但也通过湘君的悲伤表达了对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敬佩之情。

“将台将军被绀绉,车服不周从军乐。

城旦暮离鴈努劳,秦庭有客舞翩跹。

”这一段表达了秦始皇的威严和统一国家的意志。

突出统治者的形象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个人英雄形象成为创作诗词的重要部分。

一些诗人通过将秦始皇描绘成英雄和神灵的形象,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对秦朝统一的赞扬。

《诗经·秦风·大旗》中的描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有旗许旗,云何许言,言许言归,言归言言。

”通过这些字句,表达了对秦始皇帝的崇敬和对他的忠诚。

诗词创作与西汉的崛起西汉政治的变革秦朝的统治虽然结束了战国时代的纷争,但也在短暂的一百多年后灭亡了。

论秦汉政治思想之嬗替

论秦汉政治思想之嬗替

论秦汉政治思想之嬗替【摘要】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秦汉政治思想的嬗变过程。

在秦朝时期,法家思想盛行,重视法律约束和集权统治,政治思想呈现出强势的特点。

而在汉朝时期,随着儒家思想的复兴和理性思想的兴起,政治思想出现了转变,注重德治和人文关怀。

法家思想在汉朝仍然发挥影响,但已不再是唯一主导力量。

儒家思想的复兴更加强调仁爱和礼治,影响了政治制度和人民思想观念。

整体上,秦汉时期政治思想的演变反映了社会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多元化和继承发展。

【关键词】秦汉政治思想、嬗替、引言、秦朝政治思想的特点、汉朝政治思想的变革、理性思想的兴起、法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复兴、结论。

1. 引言1.1 引言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汉两代是非常重要的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秦朝,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而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开创了长达400多年的封建制度,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

秦汉政治思想的嬗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和变革历程。

从秦代的法家强权思想到汉代的儒家仁义思想,中国政治思想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转变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政治理念相互交融,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从秦朝政治思想的特点、汉朝政治思想的变革、理性思想的兴起、法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儒家思想的复兴等方面,探讨秦汉政治思想的嬗替过程,揭示其中的深刻内涵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秦汉政治思想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为今天的政治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秦朝政治思想的特点秦朝政治思想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集权统治、法家思想和兼并统一的政策上。

秦始皇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强调君权至上,削弱诸侯的权力,使国家更加集中统一。

秦朝政治倡导法治思想,注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尊重法律的权威,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

这种法治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制度发展。

秦朝在兼并统一的过程中,采取了积极的军事政策,推行河套制度和屯田政策,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和统一。

以文致太平_略论秦汉之际的政治走向和文化选择_刘勰娇

以文致太平_略论秦汉之际的政治走向和文化选择_刘勰娇

武略”的大逻辑,成为高度的共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制礼作乐; 封邦建国; 黄老政治; 罢黜百家
中图分类号: D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723X( 2015) 11 - 0022 - 10
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秦汉之际的宏大历史 与儒家经学之命运沉浮是紧密联系的。记得德 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有这样的思想: 绝对 精神是历史发展的内在灵魂,外在的历史不过是 绝对精神的展开,他甚至用诗一般的语言赞叹拿 破仑是“马背上的绝对精神”; 不谋而合的是,民 国时期的史学大家钱穆先 生 在《中 国 历 史 研 究 法》的序言中说过: “研究历史,所最应注意者,乃 为在此历史背后所蕴藏而完成之文化。历史乃 其外表,文化则是其内容。”[1]( P1) 通俗地说,即一 段历史的 背 后,必 然 有 一 段 历 史 的 精 神,钱 穆 先 生把这一观点贯穿于他的扛鼎之作———《国史大 纲》之中,其 宏 观 大 历 史 的 气 度 一 点 也 不 逊 色 于 黑格尔。
在西周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中,周天子享有 最高权威,成 为 天 下 共 主,同 姓 或 异 姓 的 诸 侯 国 环绕四周,卿 大 夫 辅 佐 诸 侯 处 理 国 政,士 辅 佐 卿 大夫治理家政,庶民承担物质资料的生产; 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庶民这五个等级按照礼法的规 定,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享其利,形 成一个井 然 有 序 的 社 会,长 治 久 安 达 四 百 年 之 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这一上层建筑的社 会秩序在西周末年开始动摇,出现了礼崩乐坏的 局面; 所谓礼崩乐坏,就是王纲解纽,天子的权威 开始沦丧,不 能 号 令 诸 侯,诸 侯 甚 至 也 制 约 不 了 卿大夫,以 至 于 卿 大 夫 也 被 他 的 家 臣 僭 越。于 是,为了争权夺利,他们彼此之间开始钩心斗角、 尔虞我诈,乃 至 干 出 弑 父 弑 君 的 事 情,国 家 之 间 也开始 互 相 攻 伐。 作 为 标 志 性 的 事 件———周 幽 王烽火戏 诸 侯,导 致 了 周 平 王 的 迁 都 洛 邑,历 史

秦汉的文化政策和统一思想

秦汉的文化政策和统一思想

秦汉的文化政策和统一思想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变革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制度、文化思想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本文将重点探讨秦汉时期的文化政策和统一思想。

一、秦汉时期的文化政策在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文化政策,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法家思想,促进文化统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策莫过于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指秦始皇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禁止私人藏书,并将大量书籍焚烧,同时也将儒家学派的老师和学生活埋在地下,以此来打击儒家学派及其思想。

然而,焚书坑儒却并没有阻挡历史的前进步伐。

汉朝建立后,汉武帝大力推崇儒家学派,开始了对儒家学术的广泛推广和研究。

在他的主持下,汉武帝成立了太学,招收全国各地的学生进行儒家学术的学习,同时在国家范围内广泛推广儒家思想。

在这样的政策推动下,儒家思想开始走向了全国各地,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秦汉时期的统一思想秦朝以法家思想为主导,推崇君主专制,主张神位合一,推行“天下为家”的思想。

在秦始皇的高压政策下,全国实行了统一的货币、文字、度量衡等。

在这样的制度下,国家极度集中,并缺少民间自治的制度。

然而随着秦朝的灭亡,汉朝的建立,汉武帝推广儒家思想,对于统一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汉武帝的领导下,中央政府开始推行儒家思想,并且在全国范围推广,形成了全国性的文化统一。

封建社会的统一思想有其矛盾性。

在统一的前提下,又因为统一而产生的矛盾也在不断地发展着。

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上。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较大,在国家各地推广统一的文化思想的同时,也对地方各种文化传统进行了予以打击。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地方文化逐渐式微,甚至有的传统文化遭到了破坏。

总结起来,秦汉时期的文化政策和统一思想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严重打击了传统文化,但同时也促进了思想的新发展,开创了以法家思想为核心的一个独特时代。

秦汉时期的哲学思想与文学文化

秦汉时期的哲学思想与文学文化

秦汉时期的哲学思想与文学文化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秦汉时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经历了重要的变革,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时期,哲学思想和文学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对秦汉时期的哲学思想及文学文化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秦汉时期的哲学思想在秦汉时期,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在中国的哲学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提倡仁义道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普及。

例如,汉朝时期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董仲舒,他认为天人合一,提倡“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推崇贤能,以实现天下大同。

此外,他还强调“民贵君轻”,反对暴政和专制统治。

道家思想则强调天道自然,推崇虚无缥缈的“道”和“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其中,汉朝时期代表性的学者是董卓,在《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消除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公,以达到人类的和谐和繁荣,这一思想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此外,秦汉思想中还出现了不少零散的思想派别,如墨家、名家等。

墨家强调实践和功利主义,强调爱人和非攻,认为商贸和利物之事可课。

名家则主张言辞的艺术和文化美学,对文学和语言艺术方面的贡献颇多。

二、秦汉时期文学文化的发展在秦汉时期,文学文化的发展也非常繁荣。

《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文化衍生物也应运而生,如传统汉字、文化习俗等等。

优美的诗歌是秦汉时期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楚辞》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描写了大量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情爱,其高超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中国文学中位居前列,也对东亚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故事和传说也是秦汉文学的丰富表现形式。

《史记》、《汉书》等历史著作不仅让读者了解了古代历史和文化,也揭示了当时的政治权力结构和社会风貌。

此外,秦汉时期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如《刘备三顾草庐》、《孔雀东南飞》、《愚公移山》等等,这些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和文化价值。

秦汉政治思想文化历史总结

秦汉政治思想文化历史总结

秦汉政治思想文化历史总结秦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王朝,其政治思想和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对秦汉政治思想文化历史的总结:首先,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统一了中国大陆,并实行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和思想。

秦朝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法家”学派上,以法治为中心,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十分重视政府的权力和统一的管理。

这种思想理念奠定了中国统治者对于集权政府的重视,并为后来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其次,汉朝在政治制度上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但又加强了地方官员的权力,建立了县、郡、国、州、郡五级政权结构。

此外,汉朝还采取了官僚制度,提拔人才,实行科举制度考取人才,大大增强了统治者对于人才的掌控能力。

同时汉朝还重视道德伦理教育,恢复了儒家思想的地位,强调孝道、忠诚和廉政等。

这些政治制度和思想使得汉朝政治体系稳定有序,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秦汉时期的文化也有很大的突破和进步。

秦朝统一文字,推行小篆,使得文字系统更加统一,为后来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秦汉时期古代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文学方面。

建安七子以及司马迁等人为汉文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诗歌和文学作品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发展。

此外,在艺术方面,秦汉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瓷器、织锦、壁画等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当时的艺术水平。

汉朝还建立了国际贸易路线,使得中国文化影响到了更远的地方。

最后,在历史上,秦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王朝,其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制度,推动了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

在政治制度上,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汉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

在政治思想上,秦朝以法家学派为主,汉朝重视儒家思想,推动了孔孟之道的发展。

在文化方面,秦朝统一了文字,汉朝在文艺和艺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些都为后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总结

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总结

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总结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的政治思想有着深远影响。

秦汉王朝的建立,对政治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进行总结,并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首先,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法家和儒家两种思想的交织与碰撞。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李斯,他提出了“法者国之纲纪,刑者国之威力”的思想,主张以法治国。

他认为国家需要通过严明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人民的行为,并且主张集权统治,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这种思想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

与之相对应的是儒家思想,儒家强调道德伦理,主张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人伦关系。

儒家思想强调以仁义来教化百姓,提倡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倡以德治国。

而在秦汉时期,法家和儒家的思想交汇融合,政治实践中法家和儒家思想相互交流,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理论。

其次,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还包括了郡县制和官僚制度的建立。

秦汉时期,秦始皇通过实行郡县制来统一六国,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郡县,设立县守、郡守来管理地方事务。

这一制度的实施,一方面为中央集权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地方的行政管理。

在秦汉时期,官僚制度的建立也逐渐完善,各级官员按照严格的职权划分进行管理,并且设立了诸侯王、列侯等封号来维护中央政权的稳定。

这些制度的建立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再次,秦汉时期还有一些重要的政治思想,如刘备的“安民告示”和汉武帝的“开疆拓土”思想。

刘备在建立蜀汉王朝后,发表了“安民告示”,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的治国思想。

他强调君主、父亲、丈夫等角色的责任和义务,提倡政治文明和道德规范,从而巩固了政权基础,稳定了社会秩序。

而汉武帝则着力于“开疆拓土”,他发起了多次战争,征服了北方胡族,开拓了辽阔的疆土。

他认为国家需要扩大领土,提高国力,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些思想对于巩固政权、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论秦汉政治思想之嬗替

论秦汉政治思想之嬗替

论秦汉政治思想之嬗替【摘要】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思想嬗变的重要时期。

秦始皇思想以集权统一为核心,推行统一的法律制度,追求强大的中央集权。

西汉时代,缓和了集权的过度,提倡礼乐教化和宽容包容的政策,形成了儒家统治思想的基础。

新政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兴起,强调改革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然而随着王莽的上台,推行了以农为本的思想,试图颠覆旧秩序。

秦汉政治思想经历了从集权到宽容再到改革的过程,不同思想的嬗变影响着整个时代的政治走向。

展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过程。

【关键词】秦始皇思想、西汉思想、新政思想、汉武帝思想、王莽思想、政治思想、嬗替、背景介绍、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秦汉政治思想之嬗替的背景介绍涵盖了从秦始皇到王莽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了一系列集权和中央集权思想为主体的政治措施,开创了中国古代集权制度的先河,为后来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而西汉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如辟雍田、车马敕令等,将中央集权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的新政思想和汉武帝思想则体现了以民为本和以实际为导向的政治理念。

王莽思想则标志着秦汉政治思想的终结,他试图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挽救疲弱的政治局势,但最终失败了。

这些时期的政治思想的嬗变,表明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2. 正文2.1 秦始皇思想秦始皇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秦始皇的个人特点和统治理念。

秦始皇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取消了封建制度中的分封制度,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推行了法家思想中的重法主义。

他注重政治的实效性,强调法律的严明和统一,希望通过严苛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和控制社会的秩序。

秦始皇也充分利用了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的理念,认为统治者应当顺应自然法则,使国家繁荣稳定。

秦始皇思想的主要特点包括集权、实效性和道法自然。

他建立了集权统一的中央制度,通过推行法家思想来维护统治秩序,同时借鉴道家思想来塑造自己的统治形象。

秦汉时期的文化建设与文化政策

秦汉时期的文化建设与文化政策

秦汉时期的文化建设与文化政策在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算得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文化建设和文化政策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文化建设和文化政策主要是由政府来实施的,它们既有着共性,也有着个性,这些都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的。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秦汉时期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政策。

一、秦汉时期的文化建设1.秦朝时期的文化建设在秦朝时期,文化建设主要是指对于文字的规范和统一,促进文化交流等。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因此规定了一个标准的文字——“小篆”。

这种文字不仅统一了文字的形式,还促进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同时,秦始皇还大力发展建造宫殿、雕塑、陵墓等工程,这些都是秦朝的艺术殿堂,代表了当时的文化成就。

2.汉朝时期的文化建设汉朝时期,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汉武帝时期,大力提倡儒家思想,开设了太学,建立了国子监等教育机构。

通过这些机构,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普及,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此外,在汉武帝时期,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比如《咸阳织女图》的制作,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的推广等,这些活动都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传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政策1.教育方面的政策在秦汉时期,教育政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

秦始皇统一了字体和文字,制定了教育法规,建立了学校,这些政策奠定了古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基础。

而汉武帝在位时,更是进一步深化了教育改革。

他设立了太学和国子监等教育机构,推广儒家思想,使教育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政策。

2.文化交流方面的政策在秦汉时期,政府大力推行文化交流政策,通过和外国之间的交流和贸易,促进了文化和科技的交流。

另外,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推广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艺术作品,这些举措将文化交流推向了高峰。

3.历史研究方面的政策在秦汉时期,历史研究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研究主要基于考古学和探究古籍,形成了一整套的历史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17秦汉政论文

17秦汉政论文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实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系列改革以适应统一的需要。

秦朝文化上统一文字给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又实行焚书坑儒等极端专制主义的措施以钳制思想文化的发展,使学术文化遭受灭顶之灾,加之秦王朝仅有十五年的短命,因此在文学上几无成就可言。

由秦相吕不韦与门客集体编著的《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统一前,内容包含了儒、道、墨、法、农等诸家学说,保存了一些先秦的学术文化思想和历史文献。

秦相李斯的《谏逐客书》吸取了先秦诸子文章和战国策论的特点,论证严密,铺陈排比,富于文采。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暴政统治,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了强盛的大汉王朝,汉初采取了一些与民生息的政策,如制定律令、减轻田赋、宽政省刑等,使国力日益强盛。

文化思想上除秦挟书律和訞言诽谤之罪,尊黄老无为之说,对各家学说也采取了宽容并蓄的政策,思想文化比较活跃自由。

汉初文士承战国宏论和辞赋遗风围绕秦亡教训及如何兴国强权等问题各抒己见,以贾谊、晁错的作品为代表的政论文卓然兴起,它们借古喻今,针砭时弊,直抒胸臆。

汉初辞赋完成由骚体赋向新体赋的转化。

陆贾、贾谊的作品抒写政见和身世感慨,枚乘《七发》标志咏物为主、篇幅宏大、铺采摛文的的汉大赋的形成。

汉初为了娱乐和制礼作乐的需要,沿承秦制设置了乐府机构。

一些楚歌广为传唱。

汉武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实行统一货币、均输平准、官营盐铁等经济措施,确保国力富足;北击匈奴、打通西域,扩大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帝国进入了空前强盛的时期。

以司马相如为首的一大批辞赋家,“兴废继绝、润色鸿业”,颂扬盛世,出现了《子虚》、《上林》等排比事类、穷极声貌的成熟的散体大赋。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问世,开创了纪传体史书,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在体例上和思想内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秦汉历史中的社会与文化思想

秦汉历史中的社会与文化思想

秦汉历史中的社会与文化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汉时期可以说是一个戏剧性的转折点。

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汉朝再次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并且开创了封建社会的新篇章。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社会与文化思想日益丰富;同时,统一国家的建立为中国历史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化。

本文将通过讨论秦汉历史中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形成、发展以及影响等各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思想在秦汉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以世族群体与庶民群体为主要组成部分。

秦朝时期通过实行封建制度,实现了对地方世族的统一,使得世族家族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封建体制。

而汉朝时期随着地方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世族阶级的地位也逐渐上升,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同时,在秦汉时期,礼法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与发展,在社会思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封建礼制与法律制度的形成,为西周时期的礼制和先秦时期的法家思想奠定了基础。

而汉朝时期,又通过开辟“文化的大发展”时代,进一步强化了礼法文化的地位。

例如,通过汉武帝的文化典礼、论语和废田令等大力推广礼仪文化,亦即封建礼制思想的发展;而汉代法律也日益完备,取得了全面性进展,把一切的司法案件集中于中央,使之一体化,法治思想也从中体现出来。

二、文化思想在秦汉时期,中央统治集团的文化权威得到提高,表现在他们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改革、创新上。

由于秦朝的文化水平不高,儒家思想被限制,对文化领域产生很大的压制。

反观汉朝,尽管秦汉之间,文化水平的差距很大,然而汉朝始终保持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汉朝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汉武帝时期的“文学造士”、“废田法”等政策,给经学与史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儒家思想也开始向医药、农业、军事等不同领域拓展。

在此基础上,各种文化思想也不断得以创新与接纳。

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兵家思想等不同的文化产生互动,在思想上逐渐实现了融合。

而在文化思想方面,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绘画与书法文化的涌现。

秦汉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秦汉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秦汉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所代表的文化更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秦汉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话题。

在此,我将从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解读其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一、政治方面的融合与创新在秦汉时期,政治的融合与创新非常明显。

秦始皇统一六国,构建中央集权国家。

这种政治思想在汉朝得到了深化和延续,形成了三公九卿制,大力推进了清政府的政治制度改革。

这种“法家”思想,如今仍是中国政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汉朝在政治制度上也有新的创新。

汉武帝时期,制定了“千石法”,实行科举制度,使得选贤任能成为制度化的政治实践。

这种制度在随后的数千年中都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二、经济方面的融合与创新秦汉时期的经济也呈现出了明显的融合与创新。

这一时期,中国的铁炼技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农业工具和农业生产的技术也得到了升级。

在此后的汉朝,经济更加繁荣,经济结构也愈加多元化。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开展了与中亚、西部和欧洲的贸易,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政治文化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举行过“长平之战”,这场战争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发动,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统一和经济发展。

三、文化方面的融合与创新秦汉时期还呈现出了明显的文化融合和创新。

随着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中国文化发生了质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化形态,如大型公路和运河等。

而在汉朝时期,文化的融合更加深刻。

汉武帝大力推广儒学,将其作为统治思想,对中国后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汉朝在艺术、文学和科学等方面也实现了很高的成就。

《论语》、《孟子》等著作的问世,促进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

而在医学、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汉朝也有了显著的创新成就,比如《黄帝内经》、《数书九章》等。

总之,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与文化遗产

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与文化遗产

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与文化遗产秦汉时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更是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重点探讨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和文化遗产,并从中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智慧。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在秦汉时期,人们对政治治理和国家管理有着非常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吕氏春秋》这本书了。

《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吕不韦所编写的一本思想性质的书籍,被誉为“百家之书”的代表之作。

在秦汉时期,吕氏春秋对于中国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政的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吕氏春秋强调以法治国。

它认为,法律是上等人治下等人的最好方式,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来监督和统一人民。

同时,《吕氏春秋》还注重道德修养,认为作为一个领袖,必须能够成为百姓爱戴的楷模。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仁政”思想的重要来源。

另外,秦汉时期对于中央集权的探讨也相当具有意义。

由于历史上的各国相继失败,秦始皇通过对各国抵制的消灭,建立了一个始终保持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从而获得了较为长久的维稳效果,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中央集权帝国。

之后,汉朝不断完善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制定出了非常系统的官僚制度,并成功保持了中央政权的统一。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遗产除了政治思想外,秦汉时期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兵马俑了。

兵马俑为秦始皇所建,属于秦汉时期大型雕塑的代表之作。

这些兵马俑以当时的军队模样为依据,每一个兵马俑都有着不同的面部、服装和尺寸,并且都显得十分逼真。

这些雕塑艺术品展现了秦朝士兵的严格训练和集体荣誉感,也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兵马俑外,秦汉时期还留下了许多著名文化遗迹,如敦煌壁画、长城、四大发明等等。

敦煌壁画,指的是位于甘肃敦煌的壁画艺术品,其中之一的“马王堆汉墓”更是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思想。

另外,汉朝也创造了铁铸造术、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四大发明,这些技术都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并深刻影响着当今中国的科技水平和文化印记。

秦汉政治体制之间的联系

秦汉政治体制之间的联系

秦汉政治体制之间的联系众所周知,我国经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漫长的历史演变后,于始皇帝统一天下后开始进入秦朝时代,多年后刘邦击败击败项羽成立大汉天下。

从公元前221年天下实现统一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秦汉两代王朝统治者中原打底,秦汉文明的发展创造也得以积累下来并展现出耀眼的光芒。

秦汉时代有着它特别的文化风貌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鲜明的时代,对此后我国2000多年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形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秦汉两朝独有的风格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制王朝,西汉可能人们已经习惯了秦朝的制度,再加上汉承秦制以至于秦汉总被后人看做同一个时期,而它们奠定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基础。

司马迁的《史记》曾这样记载:“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那么,秦朝和汉朝之间的文明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又是如何让东方特有的魅力传承下来的?1.十五年秦朝的璀璨秦国历经6代人的努力统一中原大地但却仅仅存在了15年,然而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它所创立的政治制度、文化风俗却足足影响了整个君主专制时代。

从统一的建立到秦朝的覆灭,15年的时间却能创造出一个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种子,不得不说秦朝的文化的确有着它无可匹敌的博大精深之处。

秦国于商鞅变法后开始崛起,这也就造成了秦朝有着浓厚的法家文化色彩,整个秦朝下至黎民百姓上至君王社稷都对法家思想发自内心的推崇。

在秦国的朝堂上君王集天下大权于一身,法家思想则要求着文武百官、天下百姓遵守条条框框的法纪,“奖励耕战”的思想和意识更是这种观念的主导。

当然,法家的制度虽然有着严格的规定但却也存在一定的兼容性,比如吕不韦代执政时期法家与其它百家学说就曾很好地融合,以至于秦国得以六国贤士为一统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结束了500年的乱世,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在秦国原有政治制度、风俗文化的基础上制定了“车同轨、书同文”、“三公九卿”的体制,为后代王朝的演变、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历史中的文化传承与思想价值

秦汉历史中的文化传承与思想价值

秦汉历史中的文化传承与思想价值论文:秦汉历史中的文化传承与思想价值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吸收了前代文化的精华,使其得以传承和发扬。

本文将讨论秦汉时期的文化传承与思想价值,并探究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文化传承在秦汉时期,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秦朝的第一任皇帝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统文化的积累。

但随着汉代的兴起,传统文化开始得到恢复和传承。

汉武帝以"尊儒"为政治宗旨,重视儒家思想,将儒家思想渗透到国家制度和教育体系中去。

此外,汉文帝时期实行王莽的"新政",以挽救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尽管"新政"是失败的,但指导政策和实践已经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汉武帝加强疆土开发,开创了新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及民生的改善。

二、思想价值秦汉时期的思想价值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被列为国家正统思想,反对兼并主义,强调仁爱之道,提倡"德行天下"的思想;道家思想也在此时期渐渐兴盛,是从视人为自然中寻求人类生命智慧的另一种思想流派。

此外,在秦汉时期还形成了许多其他学派,例如墨家、法家、兵家、农家等学派,这些学派不均衡地反映社会伦理、人类行为规范和国家对个人的期望等方面的真实性。

“治国必先烟草,忧民的所在”是兵家的代表思想,对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和现代民进党运动有很大的影响。

三、思想价值的影响秦汉时期的思想价值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深远。

首先,秦汉时期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已经影响到了后世,例如在明清时期,重新发扬的儒家思想、"程朱理学"和"学艺学"等,都是在原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

其次,秦汉时期的思想价值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的"仁政"在很长时间内被视为"君子之道"和一种好的治理方式,在中国古代社会和文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秦汉政治与儒生两百年政治风云与儒学独尊

秦汉政治与儒生两百年政治风云与儒学独尊

秦汉政治与儒生两百年政治风云与儒学独尊一、本文概述《秦汉政治与儒生两百年政治风云与儒学独尊》这篇文章旨在探讨秦汉时期政治变迁与儒学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

秦汉两代,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见证了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从乱世走向治世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儒生阶层及其所倡导的儒学逐渐崭露头角,最终确立了其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独尊地位。

本文将首先概述秦汉时期的政治背景,包括秦朝的统一战争、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崩溃,以及汉朝的建立与巩固。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分析儒生阶层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历程,从儒生的崛起、儒学的传播,到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转变过程。

文章还将深入探讨秦汉政治风云与儒学独尊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秦汉时期的政治变革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舞台;另一方面,儒学的传播与独尊也对秦汉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揭示这一历史时期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儒学如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秦汉时期政治与文化的交织关系,以及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文也希望引发对当代社会文化与政治关系的思考,为理解当前社会现象提供历史借鉴。

二、秦汉政治概况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政治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它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实现了对各地的直接统治。

秦朝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和法律,并修建了万里长城等伟大的工程。

然而,秦朝的严刑峻法和苛政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秦朝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就走向了灭亡。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逐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期,通过实行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

汉朝还通过设立刺史、实行察举制等措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先秦汉魏六朝文论中文学与政治关系论述略

先秦汉魏六朝文论中文学与政治关系论述略

先秦汉魏六朝文论中文学与政治关系论述略【摘要】先秦汉魏六朝时期,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密不可分。

在先秦时期,文学被用于宣扬君主统治的合法性和道德标准,如《尚书》和《诗经》中的政治意义。

汉代文学在文化繁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政治功能,如司马迁的《史记》承载着对汉代政治制度的批评和改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逐渐走向独立,但仍然与政治紧密联系,如《世说新语》揭示了当时政治人物的真实形象。

六朝时期,文学多样化发展,政治对文学的影响逐渐减弱,但仍不可忽视,如《文选》中的政治思想体现。

先秦汉魏六朝文学与政治关系交相辉映,反映了各个时期政治思想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关键词: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六朝、文学、政治关系、论述、总结1. 引言1.1 先秦汉魏六朝文论中文学与政治关系论述略先秦时期,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文学与政治关系密切。

儒家思想强调君臣之道、父子之道等伦理道德规范,这些观念不仅影响了政治统治者的理念,也深刻影响了当时文学的创作风格和内容主题。

在汉代,随着儒家思想的大行,文学更是成为了政治宣传和道德教化的媒介,汉武帝时期更是以文学作为统治工具,进行政治改革和思想教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道教等思想的兴起,文学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了政治环境的复杂性。

至于六朝时期,虽然政治形势动荡不安,但文学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更是在政治乱局中独具特色。

先秦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与政治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文学不仅是政治的工具,也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反映。

只有深入了解这种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时期的文学创作和政治发展,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学与政治的交融关系。

2. 正文2.1 先秦时期文学与政治关系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文学与政治关系密切。

在先秦时期,文学承担着宣传、教化和记录历史等重要功能,与政治密不可分。

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经》、《楚辞》、《论语》等。

青年毛泽东的文化选择略论

青年毛泽东的文化选择略论

青年毛泽东的文化选择略论
王泽龙
【期刊名称】《荆州师专学报》
【年(卷),期】1993(016)004
【摘要】一个国家与民族为了适应人类生存环境,求得自身的发展,总要不断地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断地进行文化的选择。

然而,只有那些在变革时代产生的文化巨人与时代精英,才代表着一个国家与民族一定历史时期文化发展的方向。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化的伟人。

认识毛泽东的文化选择,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透视20世纪中国文化选择艰难而伟大的光辉历程。

毛泽东早期文化选择与文化性格观念,直接影响了毛泽东一生的文化选择道路。

【总页数】6页(P12-17)
【作者】王泽龙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相关文献】
1.以文致太平——略论秦汉之际的政治走向和文化选择 [J], 刘勰娇
2.以文致太平--略论秦汉之际的政治走向和文化选择 [J], 刘勰娇
3.略论宋代书院教学制度的文化选择 [J], 董玉霞
4.青年毛泽东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础与探索特点 [J], 彭大成
5.文化选择:青年毛泽东世界观转变的深层动因 [J], 纪光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王道” 政治 , 而被定位为“ 霸王道 杂之 ” , 但历史 已经 向前推进 了一大步。纵观秦汉 之际 , “ 秦皇 ” 解决 了“ 以武定 天下 ” 的问题 , 而“ 汉武” 则解决 了“ 以文致太平” 的问题 , 后来中国历代的朝野都 基本认 同这个“ 文治武 功” “ 文韬 武略 ” 的大逻辑 , 成为高度的共识 ,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 制礼作乐 ; 封邦建 国; 黄老政治 ; 罢黜百家
也 开 始 互 相 攻 伐 。作 为 标 志 性 的事 件—— 周 幽 王烽 火戏 诸 侯 , 导 致 了周 平 王 的迁 都 洛 邑 , 历 史
作者简介 : 刘勰娇 , 女, 北京大学哲学 系 2 0 1 2级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 究。
2 2
从 西周 时代 开 始 进 入 东 周 时 代 。 东 周 社 会 的 前 半期 , 即春 秋 时期 , 社 会 已经 开 始 乱象 横 生 , 战 乱 频仍 , 霸 主更 迭 , 但这些攻战在儒家的孑 L 子 眼里 , 都 是谋 一 己之 私利 的“ 春 秋无 义 战 ” , 他 后 来 写作 《 春秋 》 时的所 谓 “ 春秋笔法” , 甚至使得 “ 孔 子 作 春秋 , 乱 臣贼 子 惧 ” ; 历史是逐渐 累进 的, 在 春 秋
摘要 : 政治大统一是 中国历史 的第一前提 , 秦始皇统一天下 , 创造 了人 民生存发 展的平 台, 但是 , 他 在治 国价 值理 念上却选择 了法家思想 , 导致 了剧烈 的文化冲突。汉初选择 黄老 思想 , 提倡清 静无 为 , 促使社会度过 了大乱 之后 百废待兴 的短暂 的特殊时期 。当这个大一统 的国家过渡到正常状态时 , 必然要寻找新的立国之魂 , 确立远 大的治
生把这一观点贯穿于他 的扛鼎之作——《 国史大 纲》 之 中, 其 宏 观 大 历 史 的气 度 一 点 也 不 逊 色 于
黑格 尔 。

会秩 序在 西周末 年 开 始 动摇 , 出现 了礼 崩 乐 坏 的

秦始 皇的政 治大统一
局面 ; 所谓 礼崩 乐 坏 , 就是 王 纲 解 纽 , 天 子 的 权威 开始 沦丧 , 不 能 号 令 诸侯 , 诸 侯 甚 至 也 制 约 不 了 卿大 夫 , 以 至 于 卿 大 夫 也 被 他 的 家 臣僭 越 。 于 是, 为 了争 权夺 利 , 他们 彼 此 之 间开 始 钩 心 斗 角 、
历史就像一条长河 , 有源有流 , 源远流长 的
中国历史 更是 如 此 , 要想 深 刻 理解 秦 汉 之 际 的风 云变 幻 , 有必要追根溯源 , 至 少 要 联 系 它 之 前 周 代 的历史 背景 来考 察 。 周代 是一 个 对 中 国历 史 产 生 深 远 影 响 的朝
尔虞我诈 , 乃 至干 出弑父弑君 的事情 , 国家之 间
久 。随着 生产 力 的发展 , 导致 这 一 上 层 建 筑 的社
国时期 的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大家钱 穆先 生在 《 中 国历史 研究
法》 的序 言 中说过 : “ 研 究 历史 , 所 最 应 注 意者 , 乃 为在 此 历 史 背 后 所 蕴 藏 而 完 成 之 文 化 。历 史 乃 其外 表 , 文化 则 是 其 内容 。 ” l 1 J ( n ’ 通俗地说 , 即一 段历 史 的背 后 , 必然有一段历史 的精神 , 钱 穆 先
20 1 5.1 l


探 索
2 01 5年 1 1月
NO V., 201 5
No.11, 201 5
Ac adem i c E xpl or at i 0n
以文 致 太 平
略论 秦 汉 之 际 的政 治走 向和 文化 选 择
刘 勰娇
( 北京大学 哲学 系, 北京 1 0 0 8 7 1 )
国指导思想 , 汉武帝担 当了这个历史转型的艰 巨任务 。董仲舒 的天人三策 主张“ 大一统” 和“ 尊 六经” , 与汉 武帝
达成高度共鸣 , 确立儒家经学为 国家 的最 高意识形 态。汉 武帝 “ 置 五经博 士” 对 经学走 上 中国政治舞 台开 了先
例 。汉武帝 的政策核心是“ 举 贤 良、 明教化 ” 和“ 尊儒” , 但 是他 也“ 尚法 ” , 所 以, 汉武帝 时期 的政治还算 不上 是
中 图分 类号 : D 6 9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6— 7 2 3 X( 2 0 1 5 ) l 1— 0 0 2 2~1 0
在 中国的政 治 文化 中 , 秦 汉 之 际 的 宏 大历 史 与儒 家 经 学 之 命 运 沉 浮是 紧 密 联 系 的 。记 得 德 国哲 学 家黑格 尔 的历史 哲 学 有 这样 的思 想 : 绝 对 精神 是 历史发 展 的 内在 灵 魂 , 外 在 的 历 史不 过 是 绝对 精神 的展 开 , 他 甚 至用 诗 一 般 的 语 言 赞 叹拿 破仑 是 “ 马背上的绝对精神” ; 不谋而合的是 , 民
代, 这 个 深远 的影 响要 和 一 个伟 大 的人 物 联 系 起 来, 这 个人 就是 周 公姬 旦 。周公 所 进 行 的一 项 史 无前 例 的文 化 创 造 , 就是 “ 制礼 作 乐 ” , 而礼 乐 制 度 的重要 一项 , 就是 封 邦 建 国 , 由此 , 中 国的 封 建 社会 正式 形成 。 在西 周封 建社 会 的社 会 结 构 中 , 周 天 子 享 有 最高 权威 , 成 为天下共主 , 同姓 或 异 姓 的诸 侯 国 环绕 四周 , 卿 大夫 辅佐 诸 侯 处 理 国 政 , 士 辅 佐 卿 大夫 治理 家政 , 庶 民承担 物 质 资料 的生 产 ; 天子 、 诸侯 、 卿 大夫 、 士、 庶 民这 五个 等 级 按 照 礼 法 的 规 定, 各 安其 位 , 各 司其 职 , 各 尽其 责 , 各享其利 , 形 成一个 井 然 有 序 的社 会 , 长 治 久 安 达 四 百 年 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