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染色在电流斑鉴定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法医病理学检材的提取、固定作业指导书

法医病理学检材的提取、固定作业指导书

法医病理学检材的提取、固定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法医病理学检材提取和固定的方法和要求。

2.适用范围凡因鉴定需要取材和固定的按照此作业指导书执行。

3.职责中心主任批准具有法医病理学鉴定资格的鉴定人完成此项工作。

4.程序4.1尸表损伤和病变检材的方法和要求4.1.1体表损伤和病变的提取方法和原则:病变或损伤均应带有周围1cm的正常组织,能完整提取的应尽量提取整个损伤或病变区。

4.1.2电流斑的提取方法:对直径小于3~4cm的损伤,在损伤边缘正常组织1cm处完整切取。

如多处相同损伤应提取4处以上。

直径大于4cm的损伤,在不破坏尸体外观情况下,也可整个提取。

如不能整个提取,可跨损伤的最大直径切取1cm宽的条状组织两块,并要求至少一端带有1cm的正常组织,切取时避免挤压和金属类工具接触损伤,以免局部组织受压变形和影响金属元素分析的准确度,提取损伤的同时应提取周围正常组织,以利作金属元素分析的空白对照使用。

剖验提取后,除留做金属元素分析的损伤和空白对照组不能放入固定液外,应按元素分析的要求包装送检。

做病理组织细胞学检验的检材应立即放入固定液固定。

4.2胸腹腔、颅腔器官检材的提取方法(见法医病理学尸体解剖作业指导书)。

4.3骨骼检材提取方法要求:对疑有造血系统疾病可提取三处以上的骨髓做组织细胞学检验,常取的部位有髂前上棘、胸骨、肋骨、股骨等,要求取3cm后的骨放入固定液内固定。

4.4法医病理学检材提取的原则和方法4.4.1提取检材时,要记录器官表面和切面。

病变及损伤的大小,以长/宽/深或厚(cm)表示,测量器官的大小以长/宽/厚(cm)表示,重量,以g表示。

4.4.2各器官检材提取要求和原则:胸、腹腔和大脑在没有明显病变和损伤的情况下,要求提取整个心脏和大脑。

其他器官在无明显病变损伤时,可按照标标准的规定提取组织块,组织块的厚度应在1-2cm。

4.4.3肺组织的切取:右肺上、中、下叶各取一块,上叶为小正方形,中叶为中正方形,下叶为大正方形。

特殊染色技术的应用

特殊染色技术的应用

特殊染色技术的应用现代病理学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及其它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日益广泛,这些技术要求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试剂,如市面上使用广泛的徕卡染色机及其配套的徕卡透明试剂。

相对而言,组织化学技术则具有无需复杂的实验条件和试剂、操作又比较简单的优势,在临床病理学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几种常用的组织化学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一、胶原纤维的染色凡是间叶组织细胞都可产生网织纤维,也可产生胶原纤维,纤维母细胞是产生胶原纤维的主要细胞。

胶原纤维是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纤维,是结缔组织中起支持作用的重要部分,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坚固性,能抵抗一定的牵引力而不致撕裂。

胶原纤维是原胶原互相错开1/4平行排列交联成胶原原纤维,胶原原纤维再聚合成较宽的结构。

按胶原的化学成分可分为15种,间质中的胶原纤维主要由I、Ⅱ、Ⅲ型胶原组成,新鲜时呈白色,故又称为白纤维。

在HE染色中呈均一的粉红色,与周围间质区分不是很清楚。

用染色液进行染色后,便可明显区别开来,易于观察病变时胶原纤维的变化。

应用:(1)器官硬化性疾病的观察:如肝硬变、心肌瘢痕的观察,胶原染色更易于观察诊断。

(2)瘢痕与淀粉样物质鉴别:前者胶原纤维染色为阳性,后者为阴性。

(3)骨纤维异常增殖病与骨纤维化的鉴别:利用胶原纤维染色可较易观察前者胶原纤维紊乱,纵横交错,后者较规则。

二、弹力纤维染色弹力纤维是结缔组织发生形成较晚的一种纤维,在创伤修复中一般在4——5周才有较明显的弹力纤维形成。

弹力纤维艰固、较小而弹性较大,容易伸展,在结缔组织起弹性作用。

弹力纤维由弹性蛋白组成,新鲜时呈黄色又称黄纤维。

弹力纤维纤维分枝连成网,折光性强,含量多时在HE染片上呈折光性强的粉红色,量少的不显色。

故量多时与胶原纤维不易区别,量少则不能观察。

弹力纤维染色主要用于观察弹力纤维有无增生、肿胀、断裂、破碎及萎缩或缺如等病变。

应用:(1)动静脉的辨认:在血管病变时是动脉还是静脉以及是否为血管壁难辨认时,弹力纤维染色有助于辨认。

电化学在色谱领域的应用

电化学在色谱领域的应用

电化学在色谱领域的应用
电化学在色谱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电化学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可以利用电化学反应对色谱柱中的化合物进行检测。

常见的电化学检测器包括电导检测器、电化学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氧化还原检测器等。

这些检测器可以对一些化学物质进行选择性的检测,并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

2. 电化学发色法:电化学发色法是指利用电化学方法在色谱柱中进行染色反应来实现色谱分离的方法。

通过在色谱柱中引入电流,使得带电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并形成有色产物,然后根据产物的色谱特性进行分离。

3. 电化学前处理:电化学前处理方法可以在色谱分析之前对样品进行处理,从而提高色谱分离的效果。

比如利用电化学方法对样品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或还原处理,使得样品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其色谱行为,实现有效分离。

4. 电化学修饰柱:电化学修饰柱是指在色谱柱表面引入电化学活性材料,通过电化学反应来增强柱表面的分离能力和选择性。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柱的分离能力,并提高色谱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总之,电化学在色谱领域的应用可以提供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色谱分析方法,对于分离和检测复杂样品中的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检验特殊染色的概念

病理检验特殊染色的概念

病理检验特殊染色的概念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功能学特征的学科,而病理检验是病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特殊染色是病理检验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可以通过染色剂的特异性选择性染色,帮助病理学家观察和诊断组织或细胞的变化。

下面详细介绍特殊染色的概念和应用。

一、特殊染色的概念特殊染色是相对于常规染色而言的一种染色技术。

常规染色是一种经典的染色方法,如血液常规染色用的是偏碱性染色剂,而肉眼可见的普通病理检验常规染色主要是酸性染剂。

而特殊染色则使用一些特殊的染色剂,能在细胞或组织中有选择性地显色,突出某种特定的组织结构、化学物质或病理变化,以增强观察和诊断的效果。

特殊染色主要有4种类型:细胞化学染色、酶化学染色、嗜铬性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其中,细胞化学染色是通过对特定化学物质进行染色以将其在细胞或组织中可视化;酶化学染色是通过对酶活性的染色以显示其存在;嗜铬性染色是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染色以显示化学物质的位置和性质;免疫组化染色则是通过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染色,以检测特定的抗原和相关反应物。

二、特殊染色的应用特殊染色在病理检验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主要的几个方面:1. 纳米荧光染色:纳米染色剂的应用使得细胞、组织和生物分子得以可以被可视化,从而可以更好地研究干细胞、生物分子定位以及细胞凋亡、增殖等病理学变化。

2. 酸碱珊瑚蛋白染色:通过红碱珊瑚蛋白和绿碱珊瑚蛋白反应后发色,可以显示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代谢活性,从而提供细胞分裂指标和肿瘤生长活性的检测。

3. 孔雀绿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这是一种新型的特殊染色技术,通过使用孔雀绿肽来检测异常蛋白质沉积,从而提供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

4. 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使用抗体来检测特定抗原的染色技术。

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可以在组织中准确定位某些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抗原,从而诊断疾病。

5. 哺乳动物组织检测:特殊染色在哺乳动物组织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电化学是研究电能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的学科,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电化学在面料染色中的应用原理、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电化学在面料染色中的应用原理主要基于电解原理。

传统的面料染色工艺一般采用染料溶液,通过浸泡、搅拌、升温等方法将染料分子渗透到纤维内部,实现染色目的。

而电化学染色则是利用电解液中的电流作用下,使染料分子通过电迁移(离子迁移)实现染色。

具体而言,电流的正负极性使金属离子在经过电解液时形成电化学反应,产生离子,并使染料分子离开染液与纤维表面相互吸附,最终实现染色。

这种染色方式可以实现较强的染色效果,且使染色剂浪费大大减少。

电化学在面料染色中有着一系列的优势。

电化学染色可以实现均匀染色效果。

由于电迁移速度比分子扩散速度高出很多,使得染料分子可以均匀分布在纤维材料内部。

电化学染色可以实现选区染色。

通过控制电流的流动路径和电极的形状,可以实现局部染色的效果。

这使得设计师能够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染色效果,提高了面料的设计潜力。

电化学染色过程中没有机械搅拌的需求,减少了工艺时长和染料损耗。

这些优势使得电化学染色工艺在染色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

未来,电化学在面料染色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随着电化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染料分子的电迁移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实现更加高效的面料染色,化学反应的副产物也将减少,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染色工艺的可持续性。

随着纳米技术的应用,电化学染色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色彩控制和图案设计,为面料设计师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电化学在面料染色中的应用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光电技术、催化剂等,进一步提高染料的渗透性、染色效果和抗污染性,实现更加高质量的染色效果。

电化学在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电解效应实现的染色方式可以实现均匀染色和选区染色等优势。

未来,电化学在面料染色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染色效率、精确控制色彩和图案,并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实现更高质量的面料染色。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
电化学染色可以提高染色的效率。

传统的染色方法需要长时间的浸泡和搅拌过程,而
电化学染色则通过电场或电解的作用,使染料迅速分散和渗透到纺织品中,从而达到更均匀、更快速的染色效果。

相比传统染色方法,电化学染色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
生产效率。

电化学染色对染色剂的利用率高。

电化学染色利用电解过程中离子迁移的原理,通过
电解池中的阳极和阴极的作用,使染料分子释放并与纺织品接触,达到染色的目的。

这种
方法可以使染料在纺织品中的利用率达到极高水平,减少了染料的浪费,减轻了对环境的
污染。

电化学染色具有较低的能耗。

电化学染色的染浴溶液中不需要高温加热,只需加入符
合要求的电解质溶液和染料溶液,通过调节电场或电流来实现染色过程。

相比传统染色方
法中需要持续加热的过程,电化学染色能耗低,节约能源。

电化学染色对于染色效果的控制能力强。

电化学染色中的染色效果可以通过调节电场、电流和染浴溶液的浓度、温度等参数来控制。

通过合理的操作,可以达到不同颜色的染色
效果,并且可以在纺织品的不同位置实现染色效果的差异化,为服装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包括提高染色效率、提高染料
利用率、节能减排以及强大的染色效果控制能力。

随着电化学染色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
它将在未来的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电化学染色技术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电化学染色技术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电化学染色技术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电化学染色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学研究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化学的方法使一定的物质与生物样品发生反应,并在此过程中使其发生染色反应。

而这种技术的应用,在生物领域中也是非常广泛的。

那么,本文就将围绕着电化学染色技术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展开阐述。

一、电化学染色技术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细胞分析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分析细胞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对细胞进行染色或者标记,以便更加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

而电化学染色技术就可以提供这样的服务。

在细胞分析中,电化学染色技术主要应用于细胞色素染色、染色体染色、蛋白质标记等方面。

通过将染色剂与电化学荧光探针结合,可以实现对细胞内部结构的明确观察和定位。

同时,利用电化学染色技术,还可以更加精确地测定细胞内指定蛋白质的含量。

这些研究,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二、电化学染色技术在分子医学中的应用分子医学是一门连锁医学专业,其核心是对分子层面的研究。

而电化学染色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开展基础研究,还可以在分子医学领域中实现乃至于改善治疗方法。

在分子医学中,电化学染色技术主要用于两个方面:病原生物的检测和蛋白质药物的研究。

通过将染色剂与病原菌结合,可以让其在染色过程中发生红外荧光,以实现对病原物的检测。

同时,利用电化学荧光信号和生物传感器,人们将就能准确地检测出病原菌的存在。

而在蛋白质药物的研究方面,电化学染色技术则是一种可靠的工具。

通过发现和鉴定蛋白质药物,也能帮助医生提高治疗水平。

例如,利用电化学荧光信号可以快速便捷地检测疾病标志物,从而实现快速诊断和治疗。

三、电化学染色技术在生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

而电化学染色技术的引入,则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电化学染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污染监测。

利用电化学方法,可以快速地监测生态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

通过控制电压和电流,可以实现有机物质的检测和定量,同时省去了传统分析方法的繁琐处理步骤。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电化学是研究电荷和电场、电流、电势等量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电化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其应用涵盖了各种工业工艺,包括服装面料染色。

本文将从理解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如何将电化学应用于服装面料染色的工艺中,以提高其效率。

一、电化学的基本概念电化学反应指的是电学和化学两种变化的相结合过程。

通常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能量才能开始反应,而电化学反应则是通过电场(或电流)来控制和加速化学反应的过程。

电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解质、电化学电位和电极反应等。

电解质是能够将电解质溶液分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

在电解质溶液中,溶液中的阳离子会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阴阳离子汇聚在相对电势低的电极上,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一个新的物质形成,称之为电极反应。

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利用电动势可以改变反应体系的化学反应过程,以控制色相、均匀分布和减小浓差极化等,从而提高染色的颜色反应度和速度,提高染色效率。

电化学染色可分成三种类型:电纺染色、电渗染色和电位移染色。

1. 电纺染色电纺染色是一种利用静电力和空气气流实现纤维染色的方法。

悬浮染料通过电势差驱动到靠近纤维表面的区域,从而实现对纤维的染色。

电纺染色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较佳的染色均匀性和低浓度染色,提高均匀度与效率。

电渗染色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在服装面料纤维内部和周围的溶液流动及透析过程中实现染色的过程。

电场作用对其形成作用力,使得染料更快地渗透到纤维内部,达到了提高染色深度和速度的效果。

电位移染色基于染色物质在电势差驱动下移动实现染色。

该方法是基于电化学反应的阴阳离子吸附与解吸现象,将阴阳离子染料分别施加于两个金属电极上,通过电流的作用使得染料分子个各自向异极移动、迁移到纤维表面达到染色的效果,该方法染色效率较高。

1. 控制染色过程:电化学反应能够稳定性地改变染料吸附和渗透的速率,从而实现对染色过程的控制。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艺技术的日益完善,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电化学是一种利用电解质的电解作用进行物质变化的化学过程,它在服装面料染色中可以实现快速、节能、环保等优势,为整个服装面料生产工艺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本文将分析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1. 电化学染色技术电化学染色技术是指利用电解作用在染料和纺织品之间进行物质转移,从而实现面料的染色过程。

电化学染色系统由染色槽、阳极、阴极和电源等部分组成,通过电解质的溶液传导将染料和纤维之间进行转移,实现染色目的。

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对面料的均匀染色,且可以控制染色深浅和色彩鲜艳度,使得面料染色效果更加理想。

随着电化学染色技术的应用,相关的电化学染色设备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现代的电化学染色设备主要包括自动染色系统、电子染色控制器、电解槽等。

这些设备的应用使得电化学染色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且可以实现对染色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监测,极大地提高了染色效率和产品质量。

电化学染料是专门针对电化学染色技术而研发的染料,主要针对不同种类的面料和染色工艺而设计。

这些染料具有染色速度快、染色深浅均匀、色牢度高等优点,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对服装面料染色的要求。

二、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中的优势1. 快速染色电化学染色技术能够实现快速染色,染色速度比传统的染色工艺快数倍甚至数十倍。

这对于服装面料生产企业来说,意味着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满足市场对产品快速响应的需求。

2. 能源节约相比传统的染色工艺,电化学染色技术所需的能源更少,能够大大节约染色成本。

尤其是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能源的节约带来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

3. 环保电化学染色技术减少了在染色过程中对水资源和环境的污染,实现了清洁生产,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电化学染色技术采用的染料也为环保产品提供了技术保障,符合现代社会对环保产品的需求。

金胺o荧光染色原理

金胺o荧光染色原理

金胺o荧光染色原理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金胺O荧光染色的原理,这可超级有趣呢!金胺O是一种很特别的染料哦。

你可以把细胞或者微生物啥的想象成一个个小房子,金胺O就像是一个好奇的小探险家,想要钻进这些小房子里瞧一瞧。

金胺O这个小染料呀,它本身具有一种神奇的特性,那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发出荧光。

那它为啥能染上那些细胞或者微生物呢?这就和细胞或者微生物的结构有关啦。

这些微小的家伙们,它们的表面或者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成分。

比如说细菌的细胞壁呀,就像是小房子的外墙,有着一些特殊的化学基团。

金胺O就像一把有着独特形状的小钥匙,能够和这些细胞壁上的化学基团相匹配,然后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啦。

这就好比是小钥匙找到了对应的锁,然后就卡在那里不动了。

当金胺O结合到这些细胞或者微生物上之后呢,好戏就开场了。

我们用荧光显微镜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们发出明亮的荧光。

这是因为金胺O这个小机灵鬼,在受到特定波长的光照射的时候,它就像被激活了一样,从原本普普通通的模样,一下子变得闪闪发光。

就像一个小演员,本来在台下普普通通的,一到舞台上,在灯光的照耀下就开始大放异彩。

你知道吗?金胺O的这种荧光特性可不是随便来的。

它的分子结构里有着特殊的部分,就像是一个个小的荧光发生器。

当光线照过来的时候,这些小的荧光发生器就开始工作,把吸收的光转化成另外一种波长的光发射出去,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荧光啦。

而且哦,金胺O在染色的时候,它的浓度也很关键呢。

如果浓度太低了,就像派去探索小房子的小探险家太少了,很多小房子都进不去,那染色就会很淡,我们可能都很难看到荧光。

可是如果浓度太高了呢,就像是一下子涌进去太多小探险家,挤得满满当当的,反而可能会造成一些混乱,染色效果也不好。

在实际应用中呀,金胺O荧光染色可帮了大忙了。

比如说在医学上检测结核杆菌的时候,结核杆菌就像是隐藏在身体这个大城堡里的小坏蛋。

金胺O就像我们派出的小侦探,能够准确地找到结核杆菌这个小坏蛋,然后通过发出荧光告诉我们:“看呀,我找到它啦!”这就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很重要的线索呢。

染料法和探针法的原理

染料法和探针法的原理

染料法和探针法的原理哎呀,说起染料法和探针法,这俩家伙可真是生物实验里的好帮手。

不过,别急,我可不会跟你讲那些枯燥的科学术语,咱们就像朋友一样,边喝着咖啡边聊聊。

先说说染料法吧。

这玩意儿,其实就是给细胞上色,让它们在显微镜下变得五颜六色,好让我们这些肉眼凡胎能看清楚细胞里的各种结构。

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支彩笔,对着一张白纸,想画啥就画啥。

染料法也是这样,我们用不同的染料,就能标记细胞里的不同部位。

比如,我们用一种叫“苏木精”的染料,它就特别爱和细胞核里的DNA亲热,一涂上去,细胞核就变得蓝汪汪的。

这就像是你给一张白纸画了个大大的蓝色圆圈,一眼就能看出来。

然后是探针法,这个就更神奇了。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特殊的“钓鱼”技术。

我们用一种叫做“探针”的东西,它就像是鱼钩上的诱饵,专门吸引细胞里的特定分子。

比如说,我们想要找到细胞里的某种特定的RNA,我们就做一个和这种RNA能配对的探针。

这就像是你把一个特制的鱼饵扔进水里,只有那种特定的鱼才会上钩。

一旦探针和目标分子配对成功,我们就能通过一些化学反应让这个位置发光或者变色,这样在显微镜下就能看到那些特定的分子在哪里了。

记得有一次,我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要用染料法来观察细胞分裂。

我小心翼翼地把染料滴在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

那时候,我的心情就像是在等待一个魔术揭晓一样,既紧张又兴奋。

我把载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调整好焦距,哇塞,那些细胞核一个个蓝得发亮,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我看着它们,心里想,这些小家伙们每天都在进行着这么奇妙的变化,而我们通过染料法,就能窥探到这个秘密。

至于探针法,那次我是为了检测一种罕见的基因表达。

我制作了特制的探针,然后开始了我的“钓鱼”行动。

我把探针加到细胞样本里,然后就是等待。

你知道那种等待鱼儿上钩的感觉吗?就是那种既期待又有点焦虑的心情。

几个小时后,我再次观察样本,那些特定的基因位置真的亮了起来,就像是在跟我说:“嘿,我在这里!”那一刻,我简直比钓到大鱼还要兴奋。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
电化学是一门将电学与化学相结合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服装面料染色
工艺。

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中的应用可以使染色过程更加环保、高效,同时提高染色效
果和降低染色成本。

本文将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电解染色。

电解染色是利用电解作用将染
料颗粒带电并悬浮于电解液中,然后通过控制电场或电流的作用,将染料颗粒定向沉积在
织物表面,实现染色的过程。

相比传统的染色方法,电解染色具有以下优势。

电解染色不
需要使用大量的染料浴液和助剂,节约了原材料和能源。

电解染色的染料颗粒尺寸较小,
可以使得染色更加均匀,提高染色效果。

电解染色还可以实现特殊染色效果,如水洗牢度
和耐晒度更高的染色效果。

电解染色在染料的选择、染色速度和效果的控制等方面具有较
大的优势。

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中的应用还包括电化学前处理。

电化学前处理是指利用电化学
技术对织物进行预处理,如增加纤维的亲水性和对染料的吸附性,从而提高染色效果。


化学前处理可以通过电解、电浸、电喷雾等方式实现。

相比传统的前处理方法,电化学前
处理具有以下优势。

电化学前处理具有选择性和局部性,可以对织物的某一区域进行处理,提高了前处理的效果和精度。

电化学前处理不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剂和高温,减少了对
环境的污染,也降低了前处理的成本。

电化学前处理在提高染色效果、减少染色时间和成
本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电流斑的环境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

电流斑的环境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

电流斑的环境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刘丹;王昊;李上勋;马祥涛;段祎杰;周红艳;周亦武【期刊名称】《法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26)006【摘要】目的利用环境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mieroanalyser,ESEM-EDX)研究电流斑微观形态特征及元素构成,以期为电流斑及电击死的鉴定提供更准确、客观的依据. 方法用ESEM-EDX检测5例电流斑的扫描电镜形态、金属颗粒的形态及其元素组成. 结果电流斑及周围皮肤可见电穿孔、金属熔珠,熔珠主要由铁、铜、铝等常见金属元素和金、钛、钡等人体少见的金属元素构成. 结论 ESEM-EDX 检测可为电击死的鉴定提供客观的依据.【总页数】4页(P421-424)【作者】刘丹;王昊;李上勋;马祥涛;段祎杰;周红艳;周亦武【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湖北,武汉,430030;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湖北,武汉,430030;江汉大学,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5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湖北,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5.1【相关文献】1.电流斑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能谱测定 [J], 廖志钢2.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检验电流斑规范化方法探讨 [J], 陈进;周兰3.表面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学和俄歇电子能谱学 [J], 特纳.,NH;刘先明4.浅谈Kevex SIGMATM X射线能谱仪中的能谱分析技术 [J], 孔明光5.固定化青霉素G酰化酶活性的X射线微分析Ⅰ:捕捉剂的X射线能谱分析 [J], 姚子华;黄永章;仇满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病理学技术条件下特殊染色的应用价值

现代病理学技术条件下特殊染色的应用价值

现代病理学技术条件下特殊染色的应用价值鞠学萍【摘要】特殊染色主要是通过对相应的成分进行染色,以便了解与明确组织或细胞中正常结构或病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物质、病变或病原体等。

特殊染色主要现代病理学技术范畴,对病态状态下的细胞、组织与器官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情况具有较好的显示与明确作用,并且可以通过特殊染色为临床诊断、治疗与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在现代病理学技术中应重视特殊染色,加强应用,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Special staining is mainly through the components of the corresponding staini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clear tissues or cells in normal festival or in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abnormal substances and disease or pathogen. Special staining was mainly modern pathology study technology category, the morbid state of cells, tissues and organs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hange has a better display and a clear role, and by special staining for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to provide a scientiifc basis. Therefore, we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special dyeing,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its proper function and value in the modern pathological technology.【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12【总页数】2页(P35-36)【关键词】病理学;特殊染色;应用价值【作者】鞠学萍【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病理室,黑龙江大庆1633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特殊染色是机组化学染色技术中的基础内容,该种技术通过长期的发展与改进,逐渐成熟与完善。

特殊的染色应用是什么原理

特殊的染色应用是什么原理

特殊的染色应用是什么原理一、引言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染色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殊的染色应用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特殊的染色应用是一种将颜色应用于特定材料或特定场景的技术。

本文将深入探讨特殊的染色应用的原理。

二、特殊的染色应用的原理特殊的染色应用的原理基于对染料、材料和工艺的精确控制。

下面将通过列点方式介绍特殊染色应用的原理:•选择合适的染料:特殊的染色应用需要选择特殊的染料,这些染料具有以下特点:–显色性:染料需要能够与特定材料或场景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显色物质。

这种反应可以是酸碱反应、氧化反应等。

–稳定性:染料需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保证其在特定条件下不会失去颜色。

–可控性:染料的反应速度和程度需要可控,以便在特定条件下控制颜色的生成。

•合适的材料选择:特殊的染色应用需要选择与染料配合使用的合适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以下特点:–可逆性:材料需要能够与染料发生反应生成颜色,但又可以在特定条件下逆反应,恢复原来的颜色。

–适应性:材料需要能够适应特定场景的要求,例如耐高温、耐化学品腐蚀等。

–相容性:染料与材料之间需要有良好的相容性,以保证染料能够均匀分散在材料中,达到均匀染色的效果。

•精确的工艺控制:特殊的染色应用需要精确控制染料与材料的反应条件和过程,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温度控制:染料与材料的反应需要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反应速度和效果。

–pH值控制:染料与材料的反应可能需要控制特定的pH值,以促进或抑制反应的进行。

–反应时间控制:染料与材料的反应时间需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过短或过长都会影响染色效果。

特殊的染色应用的原理是在以上几个方面的精确控制下,通过染料与材料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颜色的过程。

这种特殊的染色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纺织品、印刷、光学材料等。

三、特殊染色应用的应用领域特殊染色应用的原理虽然比较复杂,但其应用领域却非常广泛。

下面列举一些特殊染色应用的示例:•纺织品染色:特殊染色技术可以应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制造出独特的花纹和图案。

电化学方法在染料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电化学方法在染料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电化学方法在染料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电化学方法是一种利用电流/电压信号进行各种分析的有效工具。

在染料电致发光器件中,它可以用来检测、监测和控制系统中的有机染料。

与传统的发光元件比较而言,染料电致发光器件在低功耗、可见光发射波长和有机染料发光色彩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此外,染料电致发光器件也具有高可靠性和便携性等优点。

因此,它们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缆、传感器、光驱和其他安全应用,如婴儿监护和老年人智能警报系统。

电化学方法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全面地理解染料电致发光器件的特性和性能,找出最佳的设计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例如,开发者可以使用电化学技术进行原子荷电谱分析、电子荷电谱分析和电化学探针实验,从而研究和分析有机染料的作用机制。

此外,电化学方法还可以用来研究有机染料的真实性、稳定性和根本型,以及某种有机染料在不同的条件下的荧光强度。

此外,它还可以用来测量有机染料与电极表面的交互作用,以及有机染料对不同应用的影响等。

电化学方法的灵活性以及测量的准确性、稳定性以及操作的便利性,使它在染料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中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菁染料在荧光探针及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

菁染料在荧光探针及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

第21卷 第3期感光科学与光化学Vol.21 No.3 2003年5月PHO TO GRAPHIC SCIENCE AND PHO TOCHEMISTR Y May,2003 综 述菁染料在荧光探针及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赵红莉1,袁慧慧2,蓝闽波1,2(11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上海200237;21华东理工大学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摘 要:菁染料的研究及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它们在生物方面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就近几年菁染料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疗方面的研究及进展情况加以综述,特别阐述了这类染料用作荧光探针在生物大分子标识以及作为光敏剂在光动力疗法(PD T)中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关键词:菁染料;荧光探针;光动力疗法文章编号:100023231(2003)0320212211 中图分类号:O64 文献标识码:A 自从1865年菁染料被发现以来[1],这类染料逐渐在照相感光及其它高技术领域的应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由于这类染料易在光及酸存在下褪色,因此并不常用于染色目的,而是在其它光学技术领域中广泛应用.其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增感剂应用于卤化银照相乳剂中,扩大卤化银的感光范围并提高感光能力[2].近年来,菁染料及其衍生物作为新型光存储介质在有机型存储光盘中得以广泛应用[3,4].目前,菁染料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也在开展,为其作为功能性染料的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5].菁染料及其衍生物有很多优点,其中重要的是它们的结构极其多样,且有很大的可变性.也就是说,能按多种结构带有不同官能团的形式进行合成.这种多样性便于控制染料的溶解性、被标示的产物,并有助于减少标示物与不相关部分的不必要键合.在标示混合物时这种多样性也有利于选择标示试剂以最低限度干扰被标示物的功能.同时,在合成中改变分子中的发色团,可得到多种荧光标识试剂分布于光谱的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区的广泛区域中.菁染料及其衍生物的吸光能力强,并能发出强的荧光,可作为荧光探针与生物分子或非生物物质生成共价键,使这些物质发出荧光,可在激光或荧光发射器下加以检测.而且,这些共轭络合物还可进一步用于标示其它物质[6,7].同时,某些菁染料如部花青(又称份菁)、氧醇类花青已作为光敏剂用于光动力疗法(PD T),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8,9].收稿日期:2003201213;修回日期:2003203214;通讯联系人:蓝闽波,Tel:021*********作者简介:赵红莉(19782)女,硕士研究生,主要进行生物传感器方面的研究.2121 菁染料及其衍生物用作荧光探针菁染料在生物大分子标记中的应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荧光染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荧光探针,已逐步取代具有放射性危害的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得到了重要应用.生物荧光探针应满足如下条件[10]:(1)摩尔消光系数大;(2)良好的荧光性能;(3)较好的稳定性和溶解性;(4)能与被标示物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结合,残余物及副产物易于除去;(5)荧光与背景对比明显;(6)标示反应条件温和;(7)安全无毒.20世纪80年代荧光染料被应用于DNA 自动测序中,主要品种为罗丹明、荧光素类[11].目前,菁染料正以其独特优点,成为基因芯片测试用的首选荧光标记物,在检测及定量标记组分时具有很高的消光系数及量子产率.此类染料可用于标示许多生物物质[12],如抗体、抗原、抗生素类蛋白、蛋白质、肽、核苷酸生物、糖类、脂类、生物体细胞、细菌、病毒、血细胞、组织细胞、激素、淋巴细胞活素,可跟踪测试生物分子、毒素及药剂性能,还可用于标示非生物物质,如可溶性聚合物、聚合物微粒、玻片、药剂、胶束等.被标示组分可处于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发生标记反应的混合物可以是液体,特别是在水溶液中,检测步骤可以是在液体混合物中,也可在干燥条件下,如显微镜切片.111 生物标记菁染料的类型及作用机理11111 嵌入式荧光探针所谓嵌入式探针是指染料本身不带有活性基团(如羟基、氨基等),它们与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作用时不是形成共轭络合物,而是以亲和力嵌入生物分子中,因此这类染料探针被称为嵌入式探针.目前有以下几种类型:完全嵌入型[13]———平面的阳离子分子被包覆于邻近DNA 碱基对之间;槽连类型[14]———染料分子位于DNA 腺体间的凹槽;半嵌入类型[15]———染料六元环中的一个嵌入DNA 碱基对之间,而另一个由于和带负电的DNA 磷酸脂的静电作用而位于DNA 较小的凹槽之间.S.M.Yarmoluk ,T.Yu.Ogul ’chansky 等人[16221]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介绍了与核酸发生作用的菁染料,主要有噻唑橙(TO ,见表1,1)、 唑黄(YO ,见表1,2),以及它们的二聚体TO TO 、YO YO ;Cyan13(见表1,3)等,其连结方式是嵌入型的.T.Yu.Ogul ’chansky 等人[22]研究了碳菁染料CyanβiPr (见表1,4)与不同类型的双腺DNA (dsDNA )作用,主要以槽连方式连接(结构见表1).上述菁染料在自由态(未与核酸结合)时不发荧光,但与核酸结合后荧光显著增强,从而在荧光检测时没有染料自身的荧光干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减少了标记过程中除去染料的复杂步骤,这是以往的标示染料所缺乏的.当染料与DNA 结合后,尤其是与双腺DNA 结合,其荧光强度增大1000倍以上,与RNA 结合时,荧光强度甚至增大到3000倍以上.TO 、YO 系列染料及其二聚体的这种荧光增强特性,是由于染料在嵌入核酸后其亚甲基两端的两个杂环的空间扭转受阻而产生的.染料本身荧光微弱以及与核酸结合后的荧光强度骤增,都可由此加以解释[23].众所周知,菁染料易于发生聚集,特别是在水溶液中.通常,聚集体的吸收光发生红移,其最大值与单体的最大值相距约100nm ,因 3期赵红莉等:菁染料在荧光探针及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213 而聚集体的形成会降低染料单体的荧光强度.但当染料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发生作用,这种结合打破了聚集体,使染料的单体形式得到稳定.因此,荧光强度得以显著增加[24].高志宇等人[25]通过研究两个TO (TO 21,表1,5;TO 22,表1,6)类菁染料与核酸、蛋白质结合的光谱特性,发现染料喹啉环中氮上取代基对染料标记生物大分子的荧光特性有着很大的影响.羧基的引入,使染料与核酸结合后的荧光性能下降,但却提高了与蛋白质结合的光物理性能.这表明:在喹啉环氮上引入适当的亲水性取代基,可以使噻唑橙菁染料的应用范围拓展到蛋白质标记领域.11112 含活性基团可与生物分子共轭的荧光探针这类多甲川基菁、份菁染料及其衍生物一般带有活性基团,大多数情况是与生物分子的氨基或羟基作用,有时是与巯基(—SH )作用.早期的研究[26]多为染料分子与蛋白质的巯基(—SH )在溶液介质p H 为6.7时相互作用.但许多非蛋白质类物质不含巯基,或大多数蛋白质不具备足够数量能与荧光探针相互作用的巯基,而且巯基(—SHSH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二硫化物(—S —S —),而无法与荧光探针共价相连.目前的研究表明[12],随着菁及相关含甲川基染料的不断发展,一些代替基团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也可和蛋白质上及其它物质上的氨基(—N H 2)、羟基(—OH )发生共轭作用,用于荧光或磷光检测.而且,在蛋白质等物质中,氨基和羟基比巯基更常见也更稳定,因此,当染料与这些基团键合,会输出并可检测到更强的荧光信号.这是因为有更多染料分子可连结到待测的蛋白质分子上.而且,对于某些本身不含有氨基、羟基或巯基的物质,如聚合物微粒,氨基和羟基更容易被加到上面,从而得以被检测.S.M.Yarmoluk [24,27,28]提出了一系列用于检测蛋白质排列均匀性的菁染料.测定蛋白质在生物体液中的含量,对于生物医疗具有重要意义.以前曾提出几种菁染料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均匀性,最好的是Nano Orange 及Albumin Blue [29],以及阴离子染料AB633和AB620也可用于白蛋白的检测[5].白蛋白,特别是牛血清白蛋白(BSA )及人血清白蛋白(HAS )是广泛应用的模板系统.从生物药理学的观点来说,白蛋白最重要的生物功能之一是它们能携带药物及内生、外源物质将荧光发色团束缚在蛋白质上进行观察,是研究束缚点的结构特征、构象变化、取代配位体性质的重要手段.S.M.Yarmoluk 使用Cyan40[24](见表1,7)为底物,依据“亲和2改性基”原理,设计了一系列荧光菁染料分子.“亲和2改性基”是指应用菁染料的烷基衍生物及含有不同亲核羰基的菁染料活化脂,由此可获得一系列目标分子,进行对比测定以选取性能最好的类型.按他们的方法得出的P 25(见表1,8)染料对于BSA 的检测是敏感特定的荧光探针.大多数染料与蛋白质键合后会发生明显的蓝移,这就可以容易地区分自由染料与键合染料的荧光.这种方法为我们设计合成更多具有目标功能的染料分子提供了依据,值得借鉴.A.S.Waggoner [12]提出的多参数标示法,目前广泛应用于标定生物的大分子,这种方法也称两步标示法.首先将不同的荧光菁染料分子连结到第一组分上,第一组分作为生物分子具有特定性,可选择标示某特定的第二组分,即用已与染料分子共轭的生物分子去标示另一不同的生物分子,如抗体作为被标示的第一组分,可进一步用于标示某特定的抗原,以便从混合的众多抗原中对某一抗原加以区分.将抗体用不同波长光吸收特征214 感 光 科 学 与 光 化 学21卷 的菁染料加以标示,然后被标示抗体用作探针,加入到含有抗原的待分析的生物制剂中,能够按抗体的选择性对待标记物对应着色.运用此法不仅可以用作检测第二种待标示物的存在,而且根据染料对应于发射波长的光密度可以定量标示,这对于生物分子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新近报道的将染料Cy5与PNA (缩氨酸)结合形成染料2PNA 共轭片段,采用毛细管电泳池检测DNA 或RNA 腺体突变[30].此外,与生物大分子共轭的染料还可用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中,如有报道将Cy5与DNA 结合作为荧光探针用于胰腺癌的诊断[31],这部分内容将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详加阐述.这类染料的吸收和发射光谱位于350—1200nm 的广阔区域,结构多样,已合成的有许多种如含有菁、份菁、氧醇类等多种类型的染料.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吲哚类菁染料[10](见表1,9),它们的特点是摩尔消光系数大,与生物基质结合后荧光增强,易于合成得到在近红外及红外区有吸收的荧光染料.因绝大多数生物基质在近红外区无吸收,用于生物检测时无背景干扰.目前使用的大多数近红外荧光探针是吲哚类菁染料,其中Cy3(n =1),Cy5(n =2),Cy7(n =3)已商业化.A.S.Waggoner 等[32]合成的吲哚菁染料Cy3、Cy5(R 3=R 4=SO 3—;R 1=(CH 2)5COOH ;R 2=(CH 2)5COOH or C 2H 5)已是生物芯片上使用的新一代商品化荧光探针.生物大分子的标记一般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染料有较好的水溶性.在染料分子中引入SO 3H 、COOH 、OH 等基团能增加染料水溶性[10].如Boto 等人[33]合成的N ,N ’2二羧基苯并噻唑类菁染料(见表1,10)可和纤维素相连.因纤维素是多羟基化合物,可与羧酸在适当的条件下成酯,染料可以通过酯化作用固定在纤维素上,而且两个反应点增加了建立共价联系的可能性.112 菁染料作为荧光探针的优点及应用菁染料作为荧光探针与现有的其它荧光标记试剂如罗丹明、荧光素等相比更具优越性[12]:第一,这类染料类型众多,广泛分布在光谱350nm 到几乎1200nm 的区域中,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及选择性.它们与生物分子键合后的活性衍生物能用于同时测试多种物质,多色或多参数分析对于简化操作,降低成本极为有利,且可提高在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系中不同被标示成分的测定速率;第二,大多数菁染料及其衍生物的荧光较强;第三,这类染料具有相对的光稳定性,不会在荧光显微镜下迅速猝灭;第四,这类染料可作为简单有效的偶合试剂;第五,染料类型多样,通过结构的改变可使试剂具有不同的水溶性,而且所带电荷也可改变.这样就不会干扰分子与被测物的键合,并减少不必要的连接;第六,这类染料的分子量相对较小(约1000),这样就不会对被标记分子的连接与功能产生位阻效应.菁染料类荧光探针的应用正日渐扩大.这些染料能用于选择性标示混合液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尤其是在水溶液中,被标示组分随后可用光学手段加以测定.或者,这类已被标示组分进而用于与它们有强亲和力的另一组分的染色,再经光学检测手段测定第二组分.这些染料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分析技术,包括生物大分子的定量测定、DNA 测序、荧光免疫分析检测及原位荧光杂交技术等. 3期赵红莉等:菁染料在荧光探针及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215  感 光 科 学 与 光 化 学21卷 2162 菁染料及其衍生物用于光动力疗法(PD T )过去的20年中,对于恶性肿瘤的化学疗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研制出多种抗癌药物,并经临床应用.但在固体肿瘤组织的治疗中,传统方法收效甚微.癌症仍然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现有的化疗抗癌药物有两大缺陷[34],即副作用及抗药性.传统抗癌药物的副作用在于它们对于正常的组织细胞也会不加区别的杀死.为克服目前癌症化疗的缺点,抗癌药物要有新的作用机理.众所周知,癌症一般都是在癌细胞的数量很多时才能被发现.如果能够在早期刚刚出现几个癌细胞时就可以检测出,自然有利于治疗.能够从正常细胞中辨识出癌细胞并有选择地杀死癌细胞,是现阶段科学工作者研究的主要目标[35].光动力疗法(PD T ,Photodynamic Therapy )的基本原理是[36]:用对光有特殊敏感作用的物质标识癌细胞,然后再用强光或激光照射,使癌细胞或癌组织上的标记物发生光化学反应,造成癌细胞的毒性以杀灭癌细胞.由于这些特殊性能的光标识材料在正常细胞中很容易代谢、排除,而在肿瘤细胞上却能停留相当长的时间,由此,在一定时间之后正常细胞组织上的标记物已消失,只有在癌细胞组织上保留着这些标记物.所以光动力疗法只造成肿瘤组织的坏死,而不伤害周围的正常细胞组织.光动力疗法是除手术、化疗和放射疗法之外的第4种治疗肿瘤的方法.它副作用小,不会引起外表损伤.由于PD T 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能破坏肿瘤组织而不伤害正常组织,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因而已得到广泛的注意.211 用于PDT 的菁染料类型及应用在PD T 疗法中,不同结构的菁染料因其性质不同,故作用也不同.某些菁染料如份菁及氧代菁因其自身对某类细胞具有辨识性,能选择性地进入标示癌细胞或作为光毒剂杀死癌细胞,可直接作为光敏剂用于PD T 中,或作为辐射敏化剂用于固体肿瘤的治疗中[37].而大多数染料不具备对特定器官及组织的选择性.因此,这类染料必须与生物活性载体如蛋白质、肽、脂类相连结,才可能使染料进入身体内的特定区域[38].21111 可直接用于肿瘤诊断及治疗的菁染料MC540(表2,11)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电位传感器,对于白血病细胞可选择性地辨识出,故可按PD T 疗法用于早期白血病的诊断及治疗[39,40].后来报道的MC540衍生物OXO (表2,12)等都表现出良好的功能[41,42].其作用机理是[36]:dyeh νdye 13dye 33dye 33+O 21O 2+dye 1O 2+Sub 氧化产物致使光敏化剂周围的癌细胞被氧化杀死.因此,光动力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单重态氧.光敏化作用促使单重态氧产生的能力是其治疗癌症作用的重要标志.光氧化反应一般是由染料寿命较长的三重态自敏化所产生的单重态氧(活性氧)对染料的氧化进攻所致.整 3期赵红莉等:菁染料在荧光探针及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217 个过程染料的三重态起了积极的作用,没有三重态的份菁染料可用作检测目的,因其较为稳定,不易褪色,而其余高三重态的则用作光毒剂,在光照下破坏癌细胞基质,杀死癌细胞.OXO 与MC540相比褪色慢,更适于用于癌细胞的检测.光敏作用依靠温度、黏度、以及环境介质的极性、激发单重态的能量、芳环及巴比妥酸盐(CH 2CON HCON HCO )上杂原子的性质以及芳香基的大小,而水溶性的磺酸、烷基链的长短对光敏作用影响不大[5].M.Kawakami 等[35]又提出一系列新型的罗丹宁菁染料作为抗癌试剂,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效果最好的结构已在表2中给出(表2,13).这类染料经动物实验,表明对人体结肠癌细胞(CX 21)具有选择性,其研究中采用新的作用机理,集中研究“π2电子离域的亲油性阴离子”(π2electron 2delocalized lipophilic cations ,DLCs )所表现出显著且具有选择性的抗癌活性.这些阴离子能选择性地聚集在癌细胞负电荷线粒体上.其中罗丹宁环及π2电子离域是必不可少的结构要求,略微改动任何部分都会导致抗癌活性减弱.这类染料的临床应用仍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新近E.S.Voropai 等人[43]研究的吲哚类菁染料TI KS 能够活体检测,将染料经静脉注射,能够从动物体表检测到体内1.5cm 深的荧光强度,而且荧光强度与染料在体内的浓度成比例.因为染料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要高于周围的正常组织(到316倍).按照荧光强度的变化,用光学仪器扫描体表,可以在周围正常组织中根据染料分配的不一致测出肿瘤结点的位置.注射5小时后,染料在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中的浓度都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7天后,染料从肿瘤及正常组织中完全消失.利用菁染料对肿瘤细胞比对正常细胞有更具亲和力的特点,将它们与抗癌化学药物分子结合,即将PD T 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已成为一个趋势.21112 菁染料与某些生物大分子形成共价络合物后用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由于大多数菁染料不具备选择性,必须与生物活性载体相连接,利用生物活性物质之间的选择性,达到选择性识别肿瘤细胞并定位或杀灭的目的.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将染料与抗体或某些蛋白质载体相结合用于肿瘤的检测,这已广泛用于许多抗癌药物中.因为染料分子要明显小于载体分子,所以其主要优点在于能实质性地保留生物载体组织的特定选择性.选择性标识的优点显而易见,共轭配位体的高选择性及亲和力使化合物的用量大为降低,产生高的信噪比,提高灵敏度,便于检测.同时,由于大多数菁染料易于在218 感 光 科 学 与 光 化 学21卷 水溶液中形成聚集体,与生物大分子共轭可以保留染料分子的荧光效率,有利于肿瘤的检测[44].最近,Weissleder 等人[45]介绍了一种新的标示概念,应用蛋白酶激活的近红外荧光探针检测肿瘤.但抗体用作标示物有些缺点,它们的免疫原及等离子体半衰期会受到影响.而用分子较小肽代替抗体或抗体片段可以消除这些缺点,因为肽配位体是非免疫性的,且对受体具有高的亲和力及选择性,因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46].Achilefu Samuel 等人[38]提出了染料2肽共轭体系用于肿瘤的诊断影像及治疗.同时还可用于定位治疗,激光辅助的外科手术以及诊断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等.结构中一般都含有氨基、羧基等官能团,以便和生物分子键合.其范围涵盖了光谱范围从350nm —1300nm 不等的菁染料,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摩尔吸光率和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与药物相匹配,可使肿瘤组织能被辨识,而没有离子辐射的副作用.而且他们靠使用有生物相容性的有机溶剂,有效地防止了染料的荧光猝灭.例如,1%—50%二甲亚砜(DMSO )可以阻止染料聚集从而有效地保留荧光,并使肿瘤组织得以检测.Minoo Askari 等人[47]提出菁染料Cy5与抗体结合制成生物芯片用于p53肿瘤压制基因的检测及癌症的治疗.众所周知,p53的检测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人体几个组织类型的癌症表现都与这类基团有关,如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皮肤癌等.p53基因是用于控制细胞增长的,它的改变会导致细胞增殖速度加快,而癌细胞组织是快速分裂的超增殖细胞,因而对p53基因的研究意义重大.检测过程针对反p53单性抗体与其辅助Cy5标记p53抗原间形成络合物,应用完整的光电微芯片检测.文中指出完整的生物芯片由5部分组成:(1)激发光源的发光设备;(2)生物探针;(3)具有样品平台及传递系统的样品制备过程;(4)具有光学一起及分散装置的光学检测设备;(5)信号放大/处理系统.这表明一体化的生物传感器已可用于基因测序、早期癌症的防治及诊断.Cy5标记的抗原附着于对应的抗体上,通过染料2抗体共轭系统,不仅可检测到反p53抗体的存在,而且可以定量得到其在生物体中的浓度,对于癌症的预防及治疗有较大意义.Andreas Becker 等人[46]用肽2染料共轭,应用于光学肿瘤影像.当将吲哚三碳菁染料2肽共轭络合物注入活体肿瘤组织,会在肿瘤组织中积累,使得肿瘤组织的荧光迅速增强,应用3—24小时后,其荧光强度比正常组织高出3倍多,且共轭体系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选择进入神经分泌系统的肿瘤细胞中.经活体测试,如果将染料与不同的肽配位体结合,就可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的癌症诊断.3 结束语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揭开生命现象的神秘面纱,探寻不治之症的秘药良方,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荧光分析技术在基因测序、表达,蛋白质测序及临床诊断等方面的应用将占有重要地位,而性能优良的荧光探针的开发则是发展这一技术的决定性因素.对于菁染料的研究及应用尽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其自身结构的优越性而历久弥新.为设计和开发性能良好的荧光探针,应着重研究染料的性能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便研究开发出具有优良性能的菁染料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3期赵红莉等:菁染料在荧光探针及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219 。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

对电化学在服装面料染色工艺中的应用分析电化学是一种利用电学基础理论来描述与处理化学反应的科学。

在纺织服装印染工艺中,电化学可以有效地促进染料进行还原、氧化反应,提高印染的效率和附着力。

1. 电解还原染技术电解还原染技术是一种利用电解还原原理使染料迅速还原,加快染色速度的新技术,该技术可用于棉、涤纶等染色过程。

电解还原染工艺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反应池中放置相应的染料,制品通过电解液流传过反应池,在电极的催化作用下加速染料颜料的还原反应,染料被还原成可溶化的氧化物,然后通过纤维的吸附和固定,从而达到目的。

电解还原染技术具有稳定性好、耗能低、染色速度快等特点,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面料染色过程中。

2. 电化学氧化染技术电化学氧化染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方法进行染色的新技术。

该方法利用电流的作用,使含有可还原结构的染料在电解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使染料转化为其氧化产物,然后与纤维结合,使染色效果更为持久。

氧化染工艺是一种新的高效,低成本的染色工艺。

该染料具有温和环保等特点,其效果比传统染料工艺更具优势。

3. 电解质法电解质法是一种在染色剂溶液中通入NaCl并施加电流,使染料得到还原的方法。

将染料分散于水中,然后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使染料得到还原亚胺,再通过施加电流,使还原的染料从水中移向纤维,实现染色。

该方法简单高效,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染色效果。

电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是一种在印染前的预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提高纤维表面的化学活性,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并且可以改变纤维表面的形态,使纤维表面更加亲水,提高印染后染色剂与纤维之间的结合力,提升染色剂的覆盖能力。

电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印染效率,并能够生产更加显色、色牢度更高的面料。

总之,电化学在染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了该领域的一个新趋势,并且在日后的发展中将会有更多的地方得到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 电击 电 流斑 的不 同 。 方 法 自行 设计 电击 系统 一套 , 性 Wia 大 鼠 1 雄 sr t 8只 , 为 : 前 电击 死 组 、 后 电击 组 和非 电击 对 分 生 死 照组 , 组 各 6只 。生 前 电击 死 组 及 死 后 电 击 组 均 于 电 击后 即 刻 取 电 击处 皮 肤 组 织 ; 电 击 对 照组 脱 颈 处 死 后 即 刻 取 对 应 部 每 非 位皮 肤组 织 。 三组 皮 肤 组 织 均 行 中性 甲醛 固定 , 成 石 蜡 切 片 后 分 别 进 行 M w r( B A ) 、li l 制 o o A P S 法 Ae nbu y a e一核 固 红 、 E染 色 。 H 结果 生 前 电击 死 组 、 后 电击 组 与 非 电击 对 照 组 皮 肤 网 织 层 采 用 Mo oy A P S 法 和 Ac nb e 死 w r( B A ) li l 一核 固 红 法 染 色 均 有 a u 明显 区别 ; 前 电击 死组 与死 后 电击 组 大 鼠皮 肤 网织 层 采 用 Mo oy A P S 法 染 色无 明 显 区 别 , 采 用 Aea le 生 w r( B A ) 而 li bu 一核 固 红 n
m i w y8 2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 ) al y50 1 @13 Cr : n
A s at O cv T etyt ne ot n ot r m e c i m rso si b o o ( B A )adAc nbu t — bt c : te oi ni ea t r m adp s t l tc ak f kn yM w  ̄ A P S n la l s i r i d f h m e mo e e r i e a
nn . Me o s Eg te t w i i 9 2 0 gw r i d dit trego p a d m y a t r m go p ( 6 ,o t otm ig t d i e nr s e hn 10— 1 e dv e o he r srn o l :ne t ru n= ) p s r h h a g g e i n u mo e m e go p( 6 n o t l ru ( os o k n= ) A e e c i s ok i m da l t kn eet e ne o e ru . f r ru n= )a dc nr o p n h c , 6 . f r l t c h c , e i ey h s i w r a n i a t r m go p A e og t e r m t e s k n mt t

39 ・ 4
JS a x Me nv Ma 01 Vo 3 No5 h n i d U i, y2 2, l 4
特 殊 染 色在 电流斑 鉴 定 中的 应 用
侯养栋‘ 刘雁 军 , 王亚方’ 路 , ,
太原
健 孙俊红 王英元 , ,
( 西医 山 科大学法医学院法医病理教研室,
t e r t we ep tt e t ,h h c e k n n p smo e g o p a d t es i sa h o rs o d n i s i o to r u r a e . h as r u o d a h te s o k d s i si o t r m r u n h k n t e c re p n ig st n c n r l o p we e tk n t t e g
00 0 ; 晋 城 市 公 安 局 刑 事 技 术 支 队 ; 通 讯 作 者 ,- i:y50 1@ 13 em) 3 0 1 Ema w y8 2 8 6 .o l
摘 要 : 目的
通过 对 生 前 电击 、 死后 电击 及 正 常 的皮 肤 组 织 运 用 Mo oy A P S 法 和 Aca le 色来 鉴 别 生前 电击 与死 w r( B A ) l nbu 染 i
较 Mo oy A P S 法 不仅 对 生 前 与死 后 电流 斑 的 鉴 定 有 重 要 的 价 值 , 且 有 助 于 不 典 型 电 流 斑 的认 定 。 w r( B A ) 而
文章 编 号 : 10 0 7—6 1 ( 02)5—09 0 D 11 .9 9 JIS 10 6 1. 02 0 .2 6 121 0 3 4— 3 O :0 3 6 /.SN.0 7— 6 12 1 .5 00
Ap l a i n o p ca t i n t e i e t c t n o lc rc ma k p i t f s e i lsa n i h d n i a i f ee ti r c o i f o
H U Y n —og ,I a— n , N af g ,U J n ,U u —og , N igya ‘ etfF r s ahl y Sho O agdn Lu Y nj WA G Y — n L i S NJnhn ‘WA GYn —un n a a (Dp e iP to g ,col o o nc o f F rni M dc eSa x M dc nv sy Tiu n0 00 , h ; nhn ul eui u a ; or pn i ato , — o oes ei n ,h ni ei lU i rt,aya 3 0 1 C ia icegP bcScryB r u C r sodn uhrE c i a ei n J i t e e g
法染色时生前 电击死组 网织层染色呈红色 , 死后 电击 组网织层 染色呈蓝 色 , 在明显差 异。 结论 存
关 键 词 : 电流 斑 : Mo oy 色 ; Ac nbu 染 色 wr染 li le a
中图分类号: R 6 文献标志码: A 3 1
Ac nbu li le一核 固红法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