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一
简述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
![简述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https://img.taocdn.com/s3/m/7e677d5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5.png)
简述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
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包括以下几种:
1. 汤剂:将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而成的制剂。
2. 丸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3. 散剂:将中药饮片粉碎成细粉,混匀而成的制剂。
4. 片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压制成片的制剂。
5. 胶囊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填充于空心胶囊中的制剂。
6. 糖浆剂:将中药提取物加糖或蜂蜜制成的浓稠液体制剂。
7. 口服液:将中药提取物加水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8. 栓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9. 软膏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皮肤给药的半固体制剂。
10. 气雾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抛射剂封装于耐压容器中的制剂。
以上是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根据病情和患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a1c88c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1.png)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中药制剂是指通过中药材的加工制备而成的药品,是中医药传统的重要形式之一。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是保障中药制剂质量安全、有效的重要依据,也是中药制剂生产、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的基础。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性状、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污染物限量、药效成分含量等方面。
首先,中药制剂的性状是指中药制剂在外部形态、色泽、气味、味道等方面的特征。
性状的观察需要使用肉眼或辅助工具,通过肉眼观察或简单的仪器测定来判断中药制剂的性状是否符合要求。
其次,中药制剂的理化指标是指中药制剂在含量测定、溶解度、比旋度、水分含量、挥发性物质残留量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仪器方法来进行测定,以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符合要求。
另外,微生物指标是评价中药制剂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检查。
通过微生物指标的检测,可以判断中药制剂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从而保证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此外,污染物限量是指中药制剂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霉菌毒素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因此需要对中药制剂中的污染物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最后,药效成分含量是评价中药制剂疗效的重要指标。
中药制剂的药效成分含量需要符合药典或制剂标准的要求,以保证中药制剂的疗效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涉及性状、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污染物限量、药效成分含量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要求进行生产、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才能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安全、有效,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保障。
中药制剂-ppt课件
![中药制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90dd4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a.png)
ppt课件
10
二、中药材的前处理
鉴别 1.
——药材品质检查
1.药材来源与品种鉴定 2.有效成分或总浸出物的测定 3.含水量测定
2.炮制 药材预处理
3.粉碎
ppt课件
11
3. 粉碎
定义:借助外加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质粉碎成
适用程度的操作过程。
粉碎目的:a 促进溶解,增加吸收,改善药效; b 适应某些药剂制备;
加速蒸发措施: 1)加温并搅拌, 2)抽真空 3 )尽量利用平而大蒸发皿 4)空气流通或干燥处进行
ppt课件
29
2.常用蒸发方法与器械
①常压蒸发——适用水浸液,蒸发皿、蒸发锅。 ②减压蒸发——温度低速度快,可防止某些不
耐
热成分的分解,设
备同减压蒸馏。
③多效蒸发 ④薄膜蒸发——蒸发效率高,药物受热时间短。
合
并浸出液
静置24h
滤过即得。
适用范围:非组织结构药材和新鲜药材浸出,对 毒剧药材、成分含量低及贵重药材的 浸取不适用。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三) 渗漉法: 定义: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中,在药粉上连续添加浸
出溶剂使其渗过药粉自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种动态的浸出 方法。
操作:药材粉碎 湿润 装筒 排气 浸渍 渗漉 分别收取初、续漉液 至终点。
剂
水
固体或半固
2)渗漉法
整至规定标准的
)浓度:1g=2~5g
3)浸渍法
体制剂; 2
原药材3)调整含量时用淀
粉、糖粉等作稀释剂 4)供配
制流浸膏及其他制剂用 ppt课件
48
名称 溶媒 制
法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分类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04af73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0.png)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分类
在医疗机构中,中药制剂可以根据其制剂形式划分为:膏剂类、散剂类、丸剂类、胶囊类、片剂类、汤剂类以及酊剂类。
1.膏剂类:包括膏、膏方等。
膏剂是将中药研磨、提取或浸泡后,与辅料混合制成糊状或膏状制剂。
常见的膏剂有外用药膏、防风通圣膏等。
2.散剂类:包括散、散方等。
散剂是将中药研磨、粉碎后制成的微细颗粒剂型。
常见的散剂有颗粒剂、散剂、散方等。
3.丸剂类:包括丸、丸方等。
丸剂是将中药制成球状或圆柱状的剂型,一般由中药和粘合剂混合制成,有膏丸、水蜜丸、饴丸等。
4.胶囊类:包括胶囊、胶囊剂等。
胶囊是将中药粉末填充于胶囊壳内制成的固体剂型。
根据主要成分的不同,胶囊可以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
5.片剂类:包括片剂、片方等。
片剂是将中药制成薄片状的剂型,由中药和辅料混合制成,有口服片剂和外用片剂等。
6.汤剂类:包括中药汤剂、煎剂等。
汤剂是将中药加水煮煎后制成的液体剂型,一般是口服液剂。
常见的汤剂有中药煎剂、煎膏等。
7.酊剂类:包括酊剂、合剂等。
酊剂是将中药提取物或药粉与溶剂混合制成的液体剂型,常用于口服或外用。
常见的酊剂有口服酊剂、外用酊剂等。
中药制剂的定义
![中药制剂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c9d5a9b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1.png)
中药制剂的定义一、中药制剂的概念和特点1.1 概念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原材料通过一定的技术加工,制成固体剂、液体剂、半固体剂或粉剂等形式的中药制品。
1.2 特点中药制剂具有以下特点: 1. 中药制剂是中药的加工产品,通过加工能够提高中药的药效,减少毒副作用。
2. 中药制剂相对于中药原材料更易于保存、使用和携带。
3. 中药制剂可以按照剂型的不同,方便患者的服用和使用。
二、中药制剂的分类2.1 按照剂型分类中药制剂可以根据其剂型的不同分为固体剂、液体剂、半固体剂和粉剂四类。
2.1.1 固体剂固体剂是指中药制剂以固体形式存在,常见的固体剂包括散剂、片剂、丸剂等。
2.1.2 液体剂液体剂是指中药制剂是以液体形式存在,常见的液体剂包括口服液、注射液、外用液等。
2.1.3 半固体剂半固体剂是指中药制剂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常见的半固体剂有软膏、乳膏等。
2.1.4 粉剂粉剂是指中药制剂以粉末形式存在,常见的粉剂有散剂、喷雾剂等。
2.2 按照制备方法分类中药制剂还可以根据其制备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
2.2.1 熟化制剂熟化制剂是指将中药原材料进行熟化处理,常见的熟化制剂有熟地黄、炙黄芪等。
2.2.2 饮片制剂饮片是指将中药原材料进行炮制,制成易于泡服的中药制剂,常见的饮片有红枣、桂圆等。
2.2.3 抽提制剂抽提制剂是指通过溶剂抽取中药原材料中的有效成分,制成口服液或注射液等中药制剂。
2.2.4 配伍制剂配伍制剂是指将多种中药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伍,制成具有特定功效的中药制剂。
三、中药制剂的研发和应用3.1 中药制剂的研发过程中药制剂的研发过程包括中药原材料的选择、炮制加工、制剂制备、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环节。
3.2 中药制剂的应用领域中药制剂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保健品领域,可以用于治疗疾病、增强体质等。
四、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4.1 制剂质量控制指标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需要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外观、含量、溶出度、微生物限度等。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题库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题库一](https://img.taocdn.com/s3/m/d157b7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2.png)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题库一1、单选下列有关药品卫生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国对药品卫生标准都作严格规定B.药剂被微生物污染,可能使其全部变质,腐败,甚至失效,危害人体C.《中国药典(江南博哥)》对中药各剂型微生物限度标准作了严格规定D.药剂的微生物污染仅由原辅料造成E.制药环境空气要进行净化处理正确答案:D2、单选糖衣片崩解时限为()A.5minB.15minC.30minD.60minE.120min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片剂质量要求中崩解时限的相关规定。
片剂的崩解时限规定为:药材原粉片应在30min内全部崩解;浸膏(半浸膏)片、糖衣片、薄膜衣片应在1h内全部崩解;肠溶衣片先在盐酸溶液中检查2h,每片均不得有裂缝、软化或崩解等现象,再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进行检查,1h内应全部崩解;泡腾片置盛有200ml水(水温为15~25℃)的烧杯内,应有许多气泡放出,当片剂或碎片周围的气体停止选出时,片剂应溶解或分散于水中,无聚集的颗粒剩留,除另有规定外,应在5min内崩解;含片、咀嚼片不检查崩解时限,阴道片融变时限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3、单选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可作为中药注射液的()A.金属离子络合剂B.抑菌剂C.渗透压调节剂D.增溶剂E.矫味剂正确答案:A4、单选中药的干浸膏粉易()A.吸潮B.晶型转变C.水解D.氧化E.风化正确答案:A5、单选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A.药物B.剂型C.制剂D.新药E.中成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的是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
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中成药是以中药材等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经药监部门批准,药品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制剂是根据药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剂型是指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的应用形式。
中药制剂的名词解释
![中药制剂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30092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0.png)
中药制剂的名词解释(一)中药制剂是指经过一定炮制与加工处理的中草药以及其化学成分制成的药剂形式。
中药制剂能够充分发挥中草药的药效,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下面,我将为大家解释一些与中药制剂相关的名词。
1. 中药饮片:是指将中草药炮制干燥后制成的药片或颗粒,常用于中药的制剂过程中。
中药饮片制备方便,易于储存和服用,同时保存了中草药的大部分有效成分。
2. 中药口服液:是指将中草药煎煮后加工制成的液体制剂,常用于内服治疗。
中药口服液的优点是易于吸收、作用迅速,适用于需要快速起效的病症。
3. 中药膏方:是指将中草药炮制成膏状,用于外用治疗的中药制剂。
中药膏方适用于慢性病、皮肤病等需要长时间持续治疗的情况,药效持久并且不易挥发。
4. 中药胶囊:是将中药提取物或饮片制成的胶囊剂型,常用于内服治疗。
中药胶囊具有剂型稳定、方便携带等特点,可以精确控制剂量,方便患者服用。
5. 中药贴剂:是指将中草药炮制后制成的贴剂,常用于外用治疗。
中药贴剂可以渗透皮肤,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适用于疼痛、肿胀、瘀血等病症的缓解。
6. 中药注射剂:是将中草药提取物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后制成注射液剂,常用于严重疾病的治疗。
中药注射剂具有药效迅速、能够精确控制剂量等特点,对于病情急性、需要立即治疗的情况有很好的效果。
(二)7. 中药丸剂:是将中草药经过炮制与混合后制成丸剂,常用于内服治疗。
中药丸剂制作工艺复杂,但具有保质期长、稳定性好等优势,也便于患者服用和携带。
8. 中药片剂:是将中草药炮制后制成片剂,常用于内服治疗。
中药片剂的制作过程一般分为研磨、混匀、压片等步骤,制剂简单易行,便于患者服用。
9. 中药散剂:是指将中草药炮制后制成细小颗粒状,常用于内服治疗。
中药散剂相比于中药片剂、丸剂等制剂,其分散性更好,药效更容易释放。
10. 中药软膏剂:是将中草药炮制后制成软膏状,常用于外用治疗。
中药软膏剂具有易于涂抹、渗透性强等特点,适用于皮肤炎症、湿疹等疾病的治疗。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https://img.taocdn.com/s3/m/f981576f76c66137ee0619d7.png)
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
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
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
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
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
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
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
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将所有的中药材或者部分重要的药材通过煎煮提取其煎液,然后和适量的辅料或者药物的细粉末等一起粘合成药剂即可。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
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
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
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
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
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
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
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7)微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为衣,采用现代技术制成。
微丸直径小于2.5毫米,体积小,应用剂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稳。
微丸适宜于刺激性药物,贵重或细料药材多制备成微丸。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https://img.taocdn.com/s3/m/5a21e29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d.png)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的意义与应用>1. 了解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的背景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是指符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所需的中药配方和处方要求,按照规定的加工方法和技术要求制成的中药制剂。
这一类制剂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疗效,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的特点这类药品具有配方严谨,加工熟练,疗效确切等特点,是中药制剂中的重要一环。
它的特点在于,配方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疗效确切,用药规范,加工方法独特,具有一定的专门性和独创性。
>3.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在临床上的应用这些中药成方制剂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工作中,可以有效地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其中包括感冒、发热、咳嗽、咽痛、腹痛、泄泻等症状,具有调节免疫、抗菌、抗炎、镇痛、镇咳、止泻等多种功效。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的使用者和研究者,我认为这类药品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治疗水平,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在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这类药品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其制备水平和临床疗效,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5. 总结和回顾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是中医药文化宝贵的一部分,是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成果。
它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多种疾病有着明确而有效的疗效。
我们应该持续加强对这类药品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其制备水平和临床疗效,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其配方严谨,加工熟练,疗效确切,因此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的意义与应用,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以及对其研究和应用的展望。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冲剂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
中药制剂知识点总结
![中药制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16138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d.png)
中药制剂知识点总结一、中药制剂的基本概念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材经过一定的制备工艺,加工成固、液、半固体或气态的药剂形式,以便于携带、储存、服用和使用的中药成品。
中药制剂是中药材的加工和利用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药制剂的分类1. 固体制剂固体制剂是指由中药材制成的固体形式的药剂,主要包括丸剂、散剂、片剂等。
固体制剂在服用时方便携带和储存,使用时也比较方便,广泛应用于中药治疗中。
2. 液体制剂液体制剂是指由中药材制成的液态形式的药剂,主要包括煎剂、口服液、外用液剂等。
液体制剂在服用时可以直接饮用或外用,方便患者服用和使用。
3. 半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是指由中药材制成的半固态形式的药剂,主要包括软膏、栓剂、乳膏等。
半固体制剂在外用时更容易涂抹和吸收,适用于一些皮肤疾病和黏膜疾病的治疗。
4. 气态制剂气态制剂是指由中药材制成的气态形式的药剂,主要包括蒸馏水、蒸馏油、蒸馏液等。
气态制剂在制备中需要特殊的工艺和设备,具有一定的药效和用途。
三、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对于药品的质量和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中药材的选择中药材的选择是制备中药制剂的第一步,需要根据药品的用途和质量要求,选择符合规范的中药材作为原料。
2. 中药材的加工中药材的加工包括清洗、破碎、炮制等环节,通过加工可以改善中药材的性能和质量,提高药品的药效。
3. 配方的确定配方的确定是制备中药制剂的关键环节,需要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材和用量,确定具体的配方。
4. 制剂工艺制剂工艺是指按照配方和工艺要求,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法和设备,将中药材制备成固、液、半固体或气态的药剂形式。
5.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制备中药制剂的重要环节,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检查、生产工艺的控制、成品的检验等,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中药制剂的应用中药制剂在中医药临床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药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中药制剂在中医药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包括中药丸剂、口服液、煎剂、外用膏剂等,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https://img.taocdn.com/s3/m/225ddd2981c758f5f71f6749.png)
中药制剂模块学习顺序建议——中药剂型 1.1-6常见剂型5.1固体制剂5.2浸出制剂5.3液体制剂5.4无菌制剂5.5外用制剂5.6其他剂型新剂型新技术 5.7药物体内过程 1.1-7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1.2-3第一节固体制剂散剂散剂:原料药物+辅料→粉碎、混合→干燥粉末一、特点1.比表面积较大,易分散→吸收,起效迅速;2.制备简单→医院制剂;3.对疮面有机械性保护作用;4.口腔、耳鼻喉、伤科、外科、小儿;5.缺点:易吸潮、药物成分化学活性增强而容易散失、氧化二、不宜制成散剂的药物1.易吸湿2.易氧化变质3.刺激性大4.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湿痒刺激灰大三、散剂的分类四、散剂生产、贮藏的有关规定1.内服:细粉,儿科、局部:最细粉2.配研法:制备毒性药、贵重药、小剂量药物3.多剂量包装:附分剂量用具4.单剂量包装:含有毒性药的内服散剂5.防止胃酸对生物制品散剂中活性成分的破坏,散剂稀释剂中可调配中和胃酸的成分6.用于烧伤的(Ⅰ°或浅Ⅱ°)如为非无菌制剂,需在标签上标明,产品说明书中注明五、散剂的质量检査项目与要求1.粒度、粒度分布测定法内服:细粉儿科用及局部用:最细粉眼用:极细粉+无菌细粉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最细粉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极细粉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2.性状:外观均匀度3.水分:9.0%4.无菌:烧伤、严重创伤、临床必需——无菌检查法(用于程度较轻的烧伤标明:非无菌制剂)5.装量、装量差异6.微生物限度例题A:关于散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粒径小、比表面积大B.易分散、起效快C.尤其适宜湿敏感药物D.包装、贮存、运输、携带较方便E.便于婴幼儿、老人服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散剂特点1.比表面积较大,易分散→吸收,起效迅速;2.制备简单→医院制剂;3.对疮面有机械性保护作用;4.口腔、耳鼻喉、伤科、外科、小儿;5.缺点:易吸潮、药物成分化学活性增强而容易散失、氧化A.制备低共熔组分B.用固体组分吸收液体组分C.制成极细粉D.单剂量包装E.应在标签上标明“非无菌制剂”1.避瘟散制备时,其中的冰片与薄荷脑应2.蛇胆川贝散制备时应3.九分散制备时应『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冰片与薄荷脑;薄荷脑与樟脑是低共熔组成;蛇胆川贝散为含液体成分散剂;九分散为含有马钱子分,为含毒性药散剂,应单剂量包装。
中药成方制剂大全
![中药成方制剂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fac6a7a4b73f242326c5f26.png)
中药成方制剂大全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乙肝扶正胶囊【主要成份】何首乌、当归、沙苑子、丹参、人参、虎杖、贯众、明矾、石榴皮、麻黄、肉桂。
乙肝解毒胶囊【主要成份】贯众、草河车、黄柏、大黄、黄芩、胡黄连、土茯苓、黑矾。
二母宁嗽丸【主要成份】川贝母、知母、石膏、栀子炒、黄芩、桑白皮蜜炙、瓜蒌子炒、茯苓、陈皮、枳实麸炒、五味子蒸、炙甘草。
二益丸【主要成份】当归酒浸、肉桂、吴茱萸盐水炒、附子黑顺片、肉豆蔻煨、海螵蛸、白芷、炙甘草、朱砂等 22 味。
十二温经丸【主要成份】吴茱萸、肉桂、当归、白芍、川芎酒制、阿胶珠、党参、半夏制、麦冬、牡丹皮、生姜、炙甘草。
十珍香附丸【主要成份】香附醋炒、当归、白芍炒、熟地黄、川芎、炙黄芪、党参、白术麸炒、艾叶炭、炙甘草。
丁蔻理中丸【主要成份】丁香、豆蔻、党参、白术炒、干姜、炙甘草。
七宝美髯丸【主要成份】制何首乌、当归、补骨脂盐水炙、枸杞子、菟丝子、茯苓、牛膝。
七味都气丸【主要成份】见本书中药典同名品种。
人参固本丸【主要成?荨咳瞬巍?鼗啤?斓鼗啤?杰镙蔷浦恕?揭 ?蠖 ?於 ?蜍摺?笮骸?档てぁ~?琛局饕煞荨考臼橹幸?渫分帧~《宸瓮琛局饕煞荨考瞬谓??臼橹幸?渫分帧~《迦鹊贾屯琛局饕煞荨考δ诮鸫字啤?衿咏啤?资怠?睦平埂?栖司浦啤? 屏 ?咕尤省? 袂埂? 醮字频?20 味。
三黄膏【主要成份】黄柏、黄芩、黄连、栀子。
三蛇药酒【主要成份】鲜乌梢蛇去头、内脏及皮、鲜银环蛇去头、内脏及皮、鲜眼镜蛇去头、内脏及皮、威灵仙、杜仲、制川乌、独活、当归、川芎、锁阳等 30 味。
万灵筋骨膏【主要成份】生川乌、生草乌、独活、羌活、莪术、三棱、土鳖虫、木鳖子、蓖麻子、红大戟等 23味。
口腔溃疡散【主要成份】青黛、白矾、冰片。
山药丸【主要成份】山药、马钱子粉、甘草、麻黄、杜仲炒炭、牛膝、自然铜煅醋淬、乳香醋炙、没药醋炙等 18 味。
千金化痰丸【主要成份】法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胆南星酒炙、枳实、白附子矾炙、浮海石煅、熟大黄、黄芩、当归、天麻等 17 味。
中药学中药的制剂与剂型
![中药学中药的制剂与剂型](https://img.taocdn.com/s3/m/2d0d475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0.png)
中药学中药的制剂与剂型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科学,其中药的制剂和剂型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
中药的制剂和剂型是指将中药草药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制备和配制而成的药品形态。
下面将介绍中药的制剂和剂型以及其特点。
一、中药的制剂中药的制剂是指通过一定的工艺和技术将中药草药进行炮制、研磨、提取、浸泡等处理后制成的成品药。
中药的制剂包括药膏、丸剂、散剂、煎剂等。
1. 药膏:药膏是将中药制成糊状或膏状的药品形态。
药膏具有易于涂抹、吸收迅速的特点,常用于外敷治疗。
2. 丸剂:丸剂是将中药制成球状或扁圆形的药品形态。
丸剂具有便于服用、储存方便的特点,常用于内服治疗。
3. 散剂:散剂是将中药制成粉末状的药品形态。
散剂可以方便地加入水或药片中服用,常用于内服治疗。
4. 煎剂:煎剂是将中药草药煎煮成汁液的药品形态。
煎剂具有药效强、易于吸收的特点,常用于中药注射剂的制备。
二、中药的剂型中药的剂型是指中药的药品形态,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使用需求,将中药制剂进一步加工和配制成适合患者服用或使用的形态。
中药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外用剂等。
1. 片剂:片剂是将中药制剂制成薄片状的药品形态。
片剂具有便于携带、服用方便的特点,常用于口服治疗。
2. 胶囊剂:胶囊剂是将中药制剂装填入胶囊中的药品形态。
胶囊剂具有方便患者服用、药效稳定的特点,常用于口服治疗。
3. 注射剂:注射剂是将中药制剂制成适合注射的药品形态。
注射剂具有药效迅速、剂量准确的特点,常用于重症患者或需要迅速救治的情况下使用。
4. 外用剂:外用剂是将中药制剂应用于皮肤表面的药品形态。
外用剂具有方便使用、直接作用于局部的特点,常用于外敷治疗。
总结:中药的制剂和剂型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将中药草药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配制而成的成品药。
中药的制剂包括药膏、丸剂、散剂、煎剂等,而中药的剂型则包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外用剂等。
不同的制剂和剂型适用于不同的病情和使用需求,能够提高中药的药效和使用效果。
中药制剂分析实例 (1)
![中药制剂分析实例 (1)](https://img.taocdn.com/s3/m/e777f1fa5ef7ba0d4a733bfc.png)
沉香化气丸:本品为灰棕色至黄棕色的水丸;气香,味微甜、苦伤湿止痛膏:本品为淡黄绿色至淡黄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甘草浸膏:本品为棕褐色的固体,有微弱的特殊臭气和持久的特殊甜味;遇热软化,易吸潮。
薄荷油:“折光率应为1.456-1.466(附录VII F )旋光度取本品,依法测定(附录VII E),旋光度应为-17°至-24 °”马钱子散中马钱子鉴定“取本品10g,加浓氨试液数滴及氯仿10ml,浸泡数小时,滤过,取滤液1ml蒸干,残渣加稀盐酸1ml使溶解,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即生成黄棕色沉淀。
”大黄流浸膏中大黄的鉴定“取本品1ml,加1%氢氧化钠溶液1ml,煮沸,放冷,滤过.取滤液2ml,加稀盐酸数滴使呈酸性,加乙醚10ml,振摇,乙醚层显黄色,分取乙醚液,加氨试液5ml,振摇,乙醚层仍显黄色,氨液层显持久的樱红色.”牛黄解毒片中冰片的微量升华鉴别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得到白色的升华物,加新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液滴边缘显玫红色大黄流浸膏中升华物的鉴别取本品1ml,进行微量升华,升华物置显微镜下观察,有菱形针状结晶、羽状和不规则状结晶,滴加氢氧化钠试液,溶液显紫红色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的鉴别“取本品15丸,加少量水,搅拌使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ml,摇匀,取2ml,加水至25ml,摇匀,照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83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1.西洋参中人参的检查西洋参主要含人参皂苷Rb1、Rb2、Rc、Rd、Re、Rf、Rg1、F3、F11等以及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糖类,人参主要含人参皂苷R0、Ra、Rb1、Rb2、Rc、Rd、Rg1、Rg2、Rh1、Rh2、Rh3等及有机酸、糖类等,检查方法:取人参药材1g、西洋参药材1g依法分别制制成对照溶液,去西洋参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各2ul,分别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ª甲醇¡ª水(13:7:2)的下层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与人参对照药材完全一致的斑点。
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https://img.taocdn.com/s3/m/40b1650f5727a5e9846a6128.png)
第二节 中药的提取
入药形式 ①有效成分②有效部位③粗提物④全粉
传统剂型——多全粉 现代化中药制剂——多有效成分、有效部位
一、中药提取物的形式 1.中药的有效成分 起治疗作用的化学成分, 一般指单一化合物 2.中药的有效部位 起治疗作用的一类或几 类有效成分的混合物 3.中药粗提物 中药提取物经初步的分离、 纯化后制得的含有效成分、辅助成分及无 效成分的混合物。
冷浸法:常温下(15-25℃)溶媒中浸渍。 温浸法:40-60℃溶媒中浸渍。 一次浸渍法:定量溶媒一次浸渍完毕
多次浸渍法:定量溶媒多次浸渍,减小药 渣吸液损失。
2.浸制法注意事项
①浸制时间较长,因此不宜用水浸制,多用不同 浓度的乙醇,故浸制过程应密闭; ②浸制过程中应加强搅拌,促进溶剂循环,提高 浸出效果; ③对热不稳定药材可采用冷浸法; ④不适于贵重、有毒及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提 取; ⑤适于粘性、无组织结构、新鲜及易膨胀药材; ⑥重浸制法可减少单次浸渍时药渣吸附浸液所引 起的有效成分的损失。 3.常用设备 不锈钢罐、搪瓷罐及陶瓷罐
2.中药剂型的改革原则 ①坚持中医药特色; ②坚持对传统中药剂型的继承和对新剂型的 研究并重; ③坚持以临床疗效来评价剂型是改革的金标 准; ④坚持剂型改革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科学性。
3.中药剂型的选择原则: ①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剂型; ②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选择剂型; ③更加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为原则。
2.超临界流体提取基本原理 超临界流体为非凝缩性高密度流体, 同时具有液态和气态的优点,即粘度小、 扩散系数接近气体,密度接近液体、有很 强的溶解能力,使得超临界流体能够迅速 渗透进入物质的微孔隙,提取速度比液体 快速而有效,尤其是溶解能力可随温度、 压力和极性而变化。
中医行业的中药制剂和配方调配
![中医行业的中药制剂和配方调配](https://img.taocdn.com/s3/m/f0b0531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7.png)
中医行业的中药制剂和配方调配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其中,中药制剂和配方调配是中医行业的重要工作内容。
本文将从中药制剂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配方调配的流程和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全面揭示中医行业中药制剂与配方调配的相关知识。
一、中药制剂的概念与发展历程中药制剂是指以中药或中药饮片等为原料,经过一定工艺和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剂型、规格和用药途径的中药制品。
中药制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汉代。
中药制剂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最早期的中药制剂主要包括生药制剂和煎煮制剂,如饮片、膏方、散剂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药制剂被研发出来,如丸剂、口服液、胶囊剂、贴剂等。
这些制剂形式的不断出现和完善,为中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便利和选择。
二、中药配方调配的流程和要点中药的配方调配是将多种中药材按比例混合制成具有特定功效的中药复方的过程。
在中医行业中,配方调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配方调配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根据病情和病人的体质特点,确定治疗方案和配方的组成。
其次,按照比例准确称取所需的中药材,并进行初步处理,如清洗、切割等。
然后,按照方剂的要求将中药材按照比例进行混合,并进行细致调配。
最后,将调配好的中药配方制成粉剂、丸剂、煎剂等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剂,以供临床使用。
在配方调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首先,配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组合。
其次,中药材的品质和来源要可靠,不可使用过期、变质或有毒物质的中药材。
然后,在配方调配时要确保配剂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误差和污染。
最后,配方调配的环境要符合卫生要求,确保中药配方的质量和安全。
三、中医行业中药制剂与配方调配的意义与挑战中药制剂和配方调配在中医行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挑战。
中药制剂学知识
![中药制剂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85b473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f.png)
中药制剂学知识中药制剂学是药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中药的制备工艺、制剂的性质和药效,以及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中药制剂学的基本概念、中药制剂的研究方法、中药制剂的分类和制备工艺、中药制剂单位操作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希望能够对读者了解和学习中药制剂学有所帮助。
一、中药制剂学的基本概念中药制剂学是研究中药的制备工艺、制剂的性质和药效,以及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等的学科。
它是中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中药学的体系。
中药制剂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中药的制剂基础和制剂性质,研究中药在制剂过程中的药理活性和药效变化,以及制剂方法、技术和原则等。
同时,中药制剂学也致力于探索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的安全性。
二、中药制剂的研究方法中药制剂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制剂理论研究、制剂方法研究和制剂质量研究。
1. 制剂理论研究:制剂理论是中药制剂学的基础,它是利用物理、化学和药理学原理,研究中药制剂的基本规律和制剂性质的一门学科。
制剂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对中药制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讨,为中药制剂的研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 制剂方法研究:制剂方法研究是指对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装备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这其中包括中药制剂的研制方法、制剂辅料的选择和使用、药物贵有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方法等。
3. 制剂质量研究:制剂质量研究是指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进行研究和制定。
制剂质量研究的内容包括制剂的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方法、药材和制剂的质量控制等。
三、中药制剂的分类和制备工艺中药制剂根据其制备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水煎剂、酒剂、浸膏剂和糖果剂。
1. 水煎剂是指将中药材研碎后,放入适量的水中煎煮,再经过过滤、浓缩、除杂、装瓶等工艺制成的制剂。
水煎剂是中药制剂的主要类型,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2. 酒剂是指将中药材研碎后,放入适量的酒中浸泡,经过时间浸泡后再经过过滤、浓缩、除杂、装瓶等工艺制成的制剂。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题库一及答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题库一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a103c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3.png)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题库一及答案1、单选泡腾片崩解时限为()A.5minB.15minC.30minD.60min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5minB.15minC.30minD.60mi(江南博哥)n2、单选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为()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消除正确答案:D3、单选乙醇作为润湿剂一般采用的浓度是OA.90%以上B.70%—90%C.30%-70%D.20%~60%E.2096以下正确答案:C4、单选、除另有规定外,浓缩蜜丸中水分含量不得超过()A.6%B.9%C.12%D.15%E.18%正确答案:D5、单选强心甘易发生()A.水解B.氧化C.变旋D.晶型转变E.蛋白质变性正确答案:A6、单选包括水溶性颗粒剂和酒溶性颗粒剂的是OA.可溶性颗粒剂B.混悬性颗粒剂C.泡腾颗粒剂D.酒溶性颗粒剂E.块状冲剂正确答案:A7、多选下列可作为膜剂附加剂的有OA.糖浆剂B.增塑剂C.着色剂D.填充剂E.矫味剂正确答案:B,C,D,E8、多选膜剂理想的成膜材料应OA.无刺激性、无致畸、无致癌等B.在体内能被代谢或排泄C.与药物不起作用D.成膜性、脱膜性较好E.在体温下易软化、熔融或溶解正确答案:A,B,C,D9、单选易风化的药物能使胶囊壁OA.溶解B.软化C.变脆D.气化E.结晶正确答案:B10、多选容易被水解的药物有OA.阿托品B.强心昔C.挥发油D.穿心莲内酯E.含不饱和碳链的油脂正确答案:B,D11、单选含豆豉、神曲等发酵成分的口服制剂,每Ig中含需氧菌总数不得超过()A.100000cfuB.30000cfuC.100OOcfuD.100OcfuE.100cfu正确答案:A12、单选竣甲基纤维素钠、甘油明胶用于制备OA.软膏剂B.贴剂C.凝胶贴膏D.凝胶剂E.橡胶贴膏正确答案:D13、多选液体制剂的特点有OA.吸收快、作用迅速B.药物以分子形式分散于介质中C.易控制药物浓度D.便于分剂量服用E.稳定性较差正确答案:A,C,D,E14、单选下列关于表面活性剂毒性大小的排列中正确的是OA.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B.阳离子型>非离子型>阴离子型C.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D.阴离子型>非离子型>阳离子型E.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大小。
中药制剂的名词解释
![中药制剂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5ae33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0.png)
中药制剂的名词解释中药制剂是指根据传统中药理论及药材特性,经过一系列加工和制作工艺,形成的具有药用效果的药品。
中药制剂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制作过程严格遵循中医药理论和中药制剂工艺标准。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中药制剂进行解释。
一、煎剂煎剂是中药制剂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包括水煎剂和浸泡剂。
水煎剂是将中药材加水煎煮,提取药材中有效成分,再将药液通过过滤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的制剂。
水煎剂常用于中医诊疗和中药临床治疗,其制剂过程依据药材性质、配伍原则和病情判断等因素进行。
二、丸剂丸剂是将药材研磨成粉末后,再配合辅料制成固体制剂。
丸剂种类繁多,包括水丸、酒丸、膏丸等。
水丸是将药粉加水、蜂蜜等液体制成球状,经过烘干后成为固体制剂。
酒丸则是将药粉与白酒等液体混合制成。
膏丸则是将药材研磨成细末后,与蜜糖等黏合剂混合拌匀后制成。
丸剂常用于调理脾胃、补养气血等方面。
三、糖浆糖浆是将中药材制成的浓缩液,添加糖或蜜糖调制而成。
糖浆常用于治疗咳嗽、喉咙痛等症状,其糖分和甘味成分能够缓解病症,并起到润喉止咳的作用。
糖浆的配方包括中药热水提取液、糖浆基质等,通过加热混合、浓缩等工艺制得。
四、散剂散剂是将中药材粉碎成颗粒状制成的制剂,方便患者取用和服用。
散剂种类繁多,根据药材和药效可以分为砂仁散、白芷散、六味地黄散等。
散剂具有明确的用药量和药效,患者可以按需服用。
散剂常用于调理气血、清热解毒等方面。
五、酊剂酊剂是将中药材制成的浸膏,与酒精或其他有机溶剂调制而成。
酊剂具有挥发性和易吸收的特点,可以快速起效。
酊剂常用于外用治疗,如外伤肿痛、湿疹等皮肤病,也可作为内服药物。
酊剂的制作过程需要掌握合适的浸泡时间和浸泡液浓度,以确保药效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对中药制剂的名词解释,我们可以了解中药制剂的几种常见形式。
中药制剂具有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药性,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重要形式。
中药制剂在保留传统药材优点的同时,也通过加工制作形成更适合人体吸收、用药方便的制剂,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制剂一
根据分散介质中药物粒子大小不同,液体制剂分为真溶液、胶体溶液、乳浊液、混悬液四种分散体系。
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其毒性各异。
通常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大,其次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小。
静脉给药制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比口服给药大,外用制剂中表面活性剂的毒性相对较小,但仍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为最小。
表面活性剂常用作增溶剂、起泡剂、消泡剂、去污剂抑菌剂或消毒剂、乳化剂、润湿剂等。
乳剂由水相(W)、油相(O)和乳化剂组成,三者缺一不可。
根据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相比形成水包油(O/W)型或油包水(W/O)型,也可制备复乳,如W/O/W型或O/W/O型,根据乳滴粒径大小不同,乳剂可分为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
乳剂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1、乳剂的不稳定现象:分层、絮凝、转相、合并、破裂和酸败等。
2、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措施,乳化剂的性质、乳化剂的用量、分散相的浓度、分散介质的黏度、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其他。
为了增加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在制备时需加入能使混悬剂稳定的附加剂,包括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等。
影响混悬型液体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措施,微粒间的排斥力与吸引力、混悬粒
子的沉降、微粒增长与晶型的转变、温度的影响。
液体制剂生产与贮藏的有关规定,制剂应稳定、无刺激性、不得有发霉、酸败、变色、异物、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
口服混悬剂的混悬物应分散均匀,放置后若有沉淀物,经振摇后易再分散。
口服混悬剂在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以滴计量的滴剂在标签上要标明每毫升或每克液体制剂相当的滴数。
液体制剂质量检查与要求:装量差异;装量;干燥失重;除另有规定外,干混悬剂的干燥失重应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干燥剂失重测量法测定,其减失重量不得超过2.0%;沉降体积比;微生物限度检查。
注射剂的特点及分类,注射剂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或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可以产生局部定位或延长药效的作用。
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
热原系指注射后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广义的热源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性热原等。
内毒素是产生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
污染热原的途径,溶剂(是热原污染的主要途径),原辅料,容器、用具、管道、设备,制备过程,临床应用过程。
去除热原的方法,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超滤法、反渗透法、
制药用水因其使用的范围不同二分为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及灭菌注射用水。
注射用水与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
1、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
性状,无色的澄明液体,无臭
检查:PH应为5.0-7.0
氨含量不得超过0.00002%
每1ml中含细菌内毒素量应小于0.25EU
需氧菌总数每100ml不得过10cfu
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电导率、总有矶酸、不挥发物与重金属检查应符合规定
2、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
性状,淡黄色澄明液体,无臭或几乎无臭
相对密度为0.916~0.922
折光率:1.472~1.476
酸值应不大于0.2
皂化值应为188~195
碘值应为126-140
为了提高注射液中药物的溶解度,或制备乳状液型、混悬液型注射液的需要,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可考虑加入适量的增溶剂或乳化剂、助悬剂等。
除另有规定外,供静脉用的注射液,慎用增溶剂;椎管内注射用注射液,不得添加增溶剂。
常用的增溶剂有聚山梨酯80、蛋黄卵磷脂、大豆磷脂、聚山梨酯80、大豆磷脂、蛋黄卵磷脂也可作为乳化剂;甘油可用作助悬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