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

合集下载

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LT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目前已知经血液制品传染的病毒主要有HBV、HCV、HIV-1、HIV-2、HTLV和细小病毒B19。

尚未发现经血液制品传染CJD。

但有少数研究报告发现有实验性传染现象,因此要密切关注CJD,特殊是vCJD的发展动向。

为了提高血液制品安全性,生产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去除/灭活部份病毒能力,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

本技术指导原则是对血液制品(指以人血浆为原料制备的制品)生产过程以及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包括指示病毒和病毒去除/灭活方法的选择、验证方案的设计、结果判定以及附录所列技术验证申报的程序。

一、去除/灭活病毒方法的选择由于不同类血液制品潜在的污染病毒的可能性不同,为此选择病毒去除/灭活方法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一)凝血因子类制品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能去除/灭活脂包膜和非脂包膜病毒的方法,可采用一种或者多种方法联合去除/灭活病毒。

(二)免疫球蛋白类制品对于免疫球蛋白类制品(包括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灭活脂包膜病毒方法。

但从进一步提高这种制品安全性考虑,提倡生产过程中加入特定的针对非脂包膜病毒的去除/灭活方法。

(三)白蛋白采用低温乙醇生产工艺和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如巴斯德消毒法等。

二、常用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评价(一)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1.人血白蛋白制品几十年临床应用结果表明,白蛋白的巴氏消毒法对HIV和肝炎病毒是安全的。

其病毒灭活条件已很完善,可不要求进行病毒灭活验证。

但是必须对巴氏消毒法所用设施进行验证,使巴氏消毒各参数符合要求(包括制品内温度分布的均一性和灭活时间)。

首先,应该选择经血液传播的相关病毒(如:HIV),不能用相关病毒的,要选择与其理化性质尽可能相似的指示病毒;第二,所选择的病毒理化性质应有代表性(病毒大小、核酸类型以及有无包膜),其中至少应包括一种对物理和/或者化学处理有明显抗性的病毒。

血液成分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_谭美芳

血液成分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_谭美芳
1 病 毒 灭 活 方 法
1.1 加 热 法 1.1.1 湿热法 巴 斯 德 液 态 湿 热 法 最 早 用 于 白 蛋 白 的生产过程中。将液态白蛋白经60 ℃恒温处理10 h, HBV、HCV 和 HIV 均可被 灭 活[1]。 巴 斯 德 法 也 应 用 于生产静脉注 射 用 的 丙 种 球 蛋 白 (intravenous immu- neglobulin,IVIG),凝 血 因 子 FⅧ、FⅨ,纤 维 蛋 白 原 (fibrinogen,FIB)等 产 品 的 处 理。 目 前 巴 斯 德 法 主 要 应用于白蛋白和IVIG 的病 毒 灭 活。 该 方 法 能 灭 活 所 有脂包膜病毒和大部分非脂包膜病毒。 1.1.2 干热法 热 灭 活 法 是 将 冻 干 后 的 制 剂 经 加 热 处理、干 热 杀 灭 病 毒 的 方 法。 Mannucci等[2]研 究 以
【基 金 项 目 】 广 州 市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10C36091671) 【作者单位】 510010 广东广州,广州军区广 州 总 医 院 输 血 科 [谭 美 芳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在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单 桂 秋 ) 【通讯作者】 单桂秋,E-mail:rabbit_2007@126.com;Tel:020-36653445
2 血 液 成 分 的 病 毒 灭 活 方 法
常用 的 血 液 成 分 制 剂 包 括 血 浆、红 细 胞、血 小 板、 冷 沉 淀 等 ,及 从 人 血 浆 蛋 白 成 分 中 分 离 出 来 的 制 剂 ,包 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 血 因 子 制 剂 (纤 维 蛋 白 原 浓 缩 剂 、冷 沉 淀 、Ⅷ 因 子 浓 缩 剂 、凝 血 酶 原 复 合 物 、纤 维 蛋 白 胶 )。 2.1 血 浆 的 病 毒 灭 活 方 法

我国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生产工艺中采用的特定病毒去除和灭活方法有哪些

我国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生产工艺中采用的特定病毒去除和灭活方法有哪些

我国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生产工艺中采用的特定病毒去除和灭活方
法有哪些?
2007年01月25日发布
为了提高血液制品安全性,从1995年开始,我国就强制要求在所有血液制品的生产工艺中增加特殊的病毒去除和灭活工艺。

如巴氏消毒法(制品在60℃加热10小时)、有机溶剂/去污剂(S/D)灭活病毒法、低pH孵放法(在pH3.8~4.4,23~25℃,放孵至少21天)、干热法(冻干制品在80℃加热72小时,10 0℃加热30分钟)、纳米膜过滤法(根据病毒大小,用适宜孔径的纳米膜除去病毒)等。

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生产工艺中采用一步或两步特定病毒去除和灭活方法有:低pH孵放法、纳米膜过滤法、S/D法、巴氏消毒法。

病毒灭活去除验证指南

病毒灭活去除验证指南
Days
HCV markers
HCV RNA
Anti-HCV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Days
HIV markers
HIV RNA (plasma) HIV antibody
11 16 22
HIV p24 antige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S/D法(Solvent/Deterdent) IgG、凝血因子、血浆
低pH孵放法(pH4
IgG
incubation)
干热(Dry-heat treatment) 凝血因子
纳米膜过滤法 (Nanofiltration)
凝血因子、 IgG
制造过程 病原体(病毒)灭活和去除
• 血浆蛋白纯化 -去除不需要的蛋白质 -去除潜在的病毒污染 -纯化步骤 乙醇沉淀 乙醇/PEG沉淀 层析/免疫亲和层析 纳米膜过滤
1319无犬细小病毒canineparvovirus猪细小病毒porcineparvovirus病毒灭活与去除的方法1化学方法溶剂去污剂有机溶剂磷酸三丁酯tnbp去污剂tween80tritonx100对脂包膜病毒有效对非脂包膜病毒无效b丙内酯法2光化学方法甲基蓝加上甲基蓝然后进行光照导致灭活临床用血浆mb血浆3物理方法去除纳米膜过滤层析法免疫亲和层析沉淀法酒精硫酸鞍加热灭活干热法冻干终产品蒸汽处理热的水蒸汽巴氏消毒法60c10小时病毒灭活工艺灭活工艺产品类型巴氏消毒法60c10hrpasteurization
1%TNBP和1%TritonX-100, 30℃孵育4小时处理血浆灭活病毒情况
病毒种类
VSV
灭活病毒(log 10) 灭活病毒时间(小

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目前已知经血液制品传染的病毒主要有HBV、HCV、HIV-1、HIV-2、HTLV和细小病毒B19。

尚未发现经血液制品传染CJD。

但有少数研究报告发现有实验性传染现象,因此要密切关注CJD,特别是vCJD的发展动向。

为了提高血液制品安全性,生产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去除/灭活部分病毒能力,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

本技术指导原则是对血液制品(指以人血浆为原料制备的制品)生产过程以及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包括指示病毒和病毒去除/灭活方法的选择、验证方案的设计、结果判定以及附录所列技术验证申报的程序。

一、去除/灭活病毒方法的选择由于不同类血液制品潜在的污染病毒的可能性不同,为此选择病毒去除/灭活方法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一)凝血因子类制品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能去除/灭活脂包膜和非脂包膜病毒的方法,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联合去除/灭活病毒。

(二)免疫球蛋白类制品对于免疫球蛋白类制品(包括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灭活脂包膜病毒方法。

但从进一步提高这类制品安全性考虑,提倡生产过程中加入特定的针对非脂包膜病毒的去除/灭活方法。

(三)白蛋白采用低温乙醇生产工艺和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如巴斯德消毒法等。

二、常用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评价(一)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1.人血白蛋白制品几十年临床应用结果表明,白蛋白的巴氏消毒法对HIV和肝炎病毒是安全的。

其病毒灭活条件已很完善,可不要求进行病毒灭活验证。

但是必须对巴氏消毒法所用设施进行验证,使巴氏消毒各参数符合要求(包括制品内温度分布的均一性和灭活时间)。

2.其它血液制品(液体制剂)由于制品的组成、稳定剂(如:氨基酸、糖、枸橼酸盐等)及其浓度的不同,均会对灭活病毒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采用巴氏消毒灭活病毒方法时必须进行病毒灭活效果验证。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分析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分析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分析摘要】在临床上血液制品能够为有需要的病患提供治疗帮助,但是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血液制品有传播病毒的风险,因此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以及去除是对其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人们思想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对血液制品的质量也越加重视,本文对血液制品病毒灭活以及去除工艺的进展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工艺;进展在临床上血液制品是用于对病患进行治疗和抢救的重要作用制剂,主要是由健康人群提供血浆或者是将拥有特异免疫的人群的血浆进行分离和提纯处理,从而得到相关的血细胞组分以及血浆蛋白组分等[1]。

血液制品能够用于对病患病情的诊断治疗,具备稳定性较强以及使用方便等特点[2]。

但是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制品的原材料来源于人体的血液,本身会潜在着携带病毒的风险,一旦处理不当,容易对病患造成血液污染,从而造成二次伤害。

随着人们卫生意识的不断提高,对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以及去除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对血液制品病毒灭活以及去除工艺的进展进行了研究探讨,报道如下。

1血液制品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发现,在制作血液制品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主具体为病原微生物和代谢产物。

血液制品的原材料人体的血液当中会存在着病原微生物及其相关的代谢产物,这两种物质能够和同种的抗原性蛋白相互作用,导致相关临床疾病的发生[3]。

经过研究证实能够通过人体血液以及血液制品进行传播的病毒类型主要为肝炎病毒、人体T淋巴细胞N型病毒、微小病毒、免疫缺陷病毒以及雅克氏病毒等。

当这些病毒通过血液制品进入到人体当中之后会对人体的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导致严重疾病的发生[4]。

2.病毒灭活方法及去除工艺分析目前在临床上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以及去除的方法和工艺根据不同的处理模式和媒介,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等,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点。

2.1过滤法在对血液制品进行灭菌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过滤法将血液中的有害病菌进行灭除。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及去除工艺进展摘要:血液制品主要是通过将多人份血浆进行混合之后,使用特定的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产品,血液制品通常被用在医疗急救以及某些特定的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理论上来说,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也可以经血浆传播,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保障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就需要严格按照原则要求,在生产血液制品的过程中,就需要使用一定的工艺方法对血液制品中的病毒进行灭活处理,去除其中的病毒,制造出健康的血液制品。

鉴于此,本文就血液制品制造过程中的病毒灭活方法和去除工艺展开如下探讨。

关键词:病毒灭活;病毒去除;血液制品1.病毒灭活方法1.1物理方法1.1.1巴氏消毒法这种方法的应用对温度和时间的要求非常高,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在溶液状态下,对白蛋白进行10h的60℃加热处理,能够灭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即巴氏消毒,从而提高白蛋白在病毒安全方面的可靠性。

最近这些年,经常将巴氏消毒法用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生产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处理中。

没有经过巴氏消毒法灭活处理的产品,其输血传播病毒率高达50%~75%,而经巴氏消毒灭活处理之后,产品阳性检出率为0[1]。

1.1.2干热法(冻干制品)干热法也就是对冻干后的制剂使用干热处理和加热处理来杀活病毒的一种方法,常见的干热法主要有10~72h,60~80℃加热法及72h,80℃加热法。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于FⅧ冻干浓制剂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处理,就有人用到了10~72h,60~80℃加热处理方法,但是,现在这种方法的使用已经无法满足彻底灭火HCV、HBV、HIV病毒的目的。

1.1.3γ射线辐照法γ射线主要由光子组成,来自于核转变,在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形成的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和激发状态,在从高激发态跃迁到低激发态的过程中,就会将γ射线释放出来。

钴-60和铯-137是常用的两种γ射线放射源。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微生物,比如无包膜病毒、有包膜病毒以及所有的基因型物质,经过γ射线的辐照都有杀灭作用。

血站血液制品质量管理论文

血站血液制品质量管理论文

浅谈血站血液制品质量管理摘要:血液作为一种特殊资源。

在抢救生命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安全输血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

本文针对血站在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就血站加强血液制品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以确保为临床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关键词:血站;血液;质量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14-01随着医疗水平及医疗质量不断提高,临床对用血的准确性、及时性提出更高要求,血站的血液制品的管理与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血液制品是指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或血细胞组分制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天然或重组的)、红细胞浓缩物等,用于诊断、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

血液制品是在临床输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通过将血浆中的有效组分分离出来并用于治疗,较好的解决了全血不易运输和大量长期储存中的问题。

血液制品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医疗急救、战伤抢救以及某些特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血液制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患者的救治效果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近年来血液传播疾病得到越来越多的认识,因此,对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建立建全完善的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血站在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 部分基层血站缺乏精干的人才队伍,管理较为混乱。

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基层血站中严重缺乏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才,管理较为混乱。

由于部分血站工作人员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所欠缺,设备较为陈旧,导致对血液原浆的安全性控制上存在不足,进而无法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

1.2 原料血浆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挑战。

当前,我国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血液制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法规架构,在原料血浆控制、生产过程控制、病毒灭活/去除工艺上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体系。

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推荐下载

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推荐下载

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目前已知经血液制品传染的病毒主要有HBV、HCV、HIV-1、HIV-2、HTLV和细小病毒B19。

尚未发现经血液制品传染CJD。

但有少数研究报告发现有实验性传染现象,因此要密切关注CJD,特别是vCJD的发展动向。

为了提高血液制品安全性,生产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去除/灭活部分病毒能力,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

本技术指导原则是对血液制品(指以人血浆为原料制备的制品)生产过程以及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包括指示病毒和病毒去除/灭活方法的选择、验证方案的设计、结果判定以及附录所列技术验证申报的程序。

一、去除/灭活病毒方法的选择由于不同类血液制品潜在的污染病毒的可能性不同,为此选择病毒去除/灭活方法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一)凝血因子类制品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能去除/灭活脂包膜和非脂包膜病毒的方法,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联合去除/灭活病毒。

(二)免疫球蛋白类制品对于免疫球蛋白类制品(包括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灭活脂包膜病毒方法。

但从进一步提高这类制品安全性考虑,提倡生产过程中加入特定的针对非脂包膜病毒的去除/灭活方法。

(三)白蛋白采用低温乙醇生产工艺和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如巴斯德消毒法等。

二、常用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评价(一)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1.人血白蛋白制品几十年临床应用结果表明,白蛋白的巴氏消毒法对HIV和肝炎病毒是安全的。

其病毒灭活条件已很完善,可不要求进行病毒灭活验证。

但是必须对巴氏消毒法所用设施进行验证,使巴氏消毒各参数符合要求(包括制品内温度分布的均一性和灭活时间)。

2.其它血液制品(液体制剂)由于制品的组成、稳定剂(如:氨基酸、糖、枸橼酸盐等)及其浓度的不同,均会对灭活病毒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采用巴氏消毒灭活病毒方法时必须进行病毒灭活效果验证。

全血制品病毒灭活处理技术及扩展应用

全血制品病毒灭活处理技术及扩展应用

全血制品病毒灭活处理技术及扩展应用简介:全血制品是从整个血液中提取出的制品,其中包含丰富的血浆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然而,全血制品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病毒灭活处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全血制品病毒灭活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常用方法,并探讨其扩展应用领域。

一、病毒灭活处理技术原理病毒灭活处理技术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病毒的核酸或蛋白质结构,使其失去感染性。

目前常用的病毒灭活处理技术包括热处理、溶剂洗脱、辐射灭活和化学灭活等。

1. 热处理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病毒灭活方法,通过高温破坏病毒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热敏感性较低的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等。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包括干热法和湿热法,前者使用高温烘箱,后者使用热水浴。

2. 溶剂洗脱溶剂洗脱是利用有机溶剂如二甲基亚砜(DMSO)和三乙胺乙醇(TEAE)等来破坏病毒结构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热敏感性较高的病毒,如艾滋病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等。

3. 辐射灭活辐射灭活是利用电离辐射(如γ射线)破坏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结构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病毒,并能够有效灭活病毒,但需要注意剂量的控制,以避免对全血制品的其他成分造成损伤。

4. 化学灭活化学灭活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如氯化亚砜、乙醚和甲醛等来灭活病毒。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灭活多种病毒,但需要注意灭活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控制,以避免对全血制品的质量造成影响。

二、全血制品病毒灭活处理方法的扩展应用1. 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除了全血制品,其他血液制品如血浆、血小板和红细胞等也需要进行病毒灭活处理。

这些血液制品在临床应用中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但其中可能存在潜在的病毒污染风险。

因此,对这些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处理可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 病毒疫苗的制备病毒灭活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病毒疫苗的制备过程中。

病毒灭活处理可以有效灭活疫苗中的病原体,从而使得疫苗可以安全地接种到人体中,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方法概述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方法概述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方法概述迟妍妍;王斐;张惠;臧恒昌【摘要】血液制品属于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类生物制品,由于是以人的血液为原料,病毒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广为关注的问题。

为了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生产过程中应该对可能存在的病毒进行有效的灭活/去除。

本文介绍了血液制品中病毒灭活/去除的方法,并对相关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了评价。

【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4(033)004【总页数】3页(P227-229)【关键词】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病毒去除【作者】迟妍妍;王斐;张惠;臧恒昌【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血液制品[1]是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包括人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类重要的生物制品。

血液制品原料是人类血浆,而目前已知经血液制品传染的病毒[2]主要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巨细胞病毒(CMV)、人体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和细小病毒B19等。

为保证血液制品安全性,主要采取三个有效措施[2,3]:①对献血者的精密筛选,确保血源的安全性;②对每人份血液/血浆进行病毒的系统检测;③生产过程中进行的有效的病毒灭活/去除。

因此,为提高血液制品安全性,病毒灭活/去除方法[4]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1 化学法1.1 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S/D)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S/D法开始发展应用,目前依然是血液制品中一种核心的病毒灭活方法。

此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有机溶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能够破坏脂包膜病毒的类脂膜,从而使类脂从病毒表面脱落,使病毒失去黏附和感染细胞的能力。

Roberts[5]对S/D法用于高纯度的凝血因子进行病毒灭活的有效性进行了详尽的考察。

结果显示,以0.3%的TNBP和1%的Triton-X100为S/D试剂,在22℃条件下处理30min后可以对凝血因子制品中的牛痘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辛德毕斯病毒等模拟脂包膜病毒进行有效的灭活,证实了S/D法用于脂包膜病毒灭活的稳健性和有效性。

常用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

常用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

常用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作者:王晓丽徐涛刘亚绒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6期【摘要】科学、有效的病毒灭活工艺是确保血液制品安全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因输注血液制品而产生的患病风险。

基于此,文章以血液制品病毒灭活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当前常用的集中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技术,然后讨论了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技术的发展趋势,希望对我国血液制品安全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技术血液制品一般是指以健康人或经特异免疫的人的血浆为原材料,经过提纯、分离,最后制备成血浆蛋白、人血白蛋白、人凝血因子、人免疫球蛋白或其他血液细胞有形成分的统称。

血液制品通常用于治疗及被动免疫预防。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血液制品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人,理论上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也可通过血液制品进行传播,因此,需要对血液制品进行全面的病毒灭活和去除工作,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一、常用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工艺研究现状(一)S/D处理法S/D处理法是利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分解脂包膜病毒的类脂膜,使其失去黏附、感染和复制能力的灭活技术,并且大多数血液制品在经过S/D处理后还能保持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常用有机溶剂为磷酸三丁酯(TNBP),表面活性剂有胆酸钠、吐温80、TritonX-45、TritonX-100等。

S/D法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需要在灭活之后去除,以免对相关蛋白的回收率和纯度造成影响。

根据欧洲药典,S/D处理的最后产物所允许的残留量分别是TNBP小于2和TritonX-100少于5,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大多数S/D血浆中的添加剂检测阈值分别低于0.5和1,其毒性水平比欧洲药典的低得多。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只适用于对脂包膜病毒的灭活处理,对于无外壳病毒则需要辅助使用其他灭活方法,而且灭活剂的去除过程不仅复杂而且较为昂贵。

(二)低pH孵化法低pH值孵化法是指在pH=4,温度为30~37℃的环境下,持续保温20h,使病毒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变质作用,从而降低病毒复制能力的技术。

血液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血液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血液制品生产工艺流程1. 血液制品生产呀,就像一场神秘的魔法之旅,先把血液这个“红色小宇宙”采集起来。

2. 采集来的血液像一群调皮的小士兵,被小心翼翼地运到生产基地这个“大兵营”。

3. 一到那,血液就开始接受“安检”,那些检测仪器就像超级严格的海关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坏蛋细胞”。

4. 合格的血液接着被送进分离车间,就像进了魔法分离器,血液里的各种成分开始“分家”,红细胞、白细胞就像不同家族的成员被强行拆开。

5. 血浆被分离出来后,就像一个刚被选拔出来的小精英,独自踏上新的征程。

6. 血浆要进行病毒灭活处理,这就好比给它洗个超级消毒澡,那些病毒就像小怪兽被统统消灭。

7. 灭活后的血浆像重生的小超人,变得更纯净了。

8. 然后血浆要进行过滤,那些过滤器就像细密的筛子,把杂质当成不受欢迎的小沙子,统统筛掉。

9. 经过过滤的血浆像个精致的小美人,干净又清爽。

10. 接下来是浓缩环节,血浆就像被放进了一个魔法缩小器,体积变小但精华都还在,就像把大海浓缩成一颗珍珠。

11. 浓缩后的血浆要进行调配,就像厨师在给一道超级珍贵的菜肴调味,各种成分要搭配得恰到好处。

12. 调配好的血浆又要进行检测,检测仪器像一双双犀利的眼睛,哪怕有一丁点儿问题都能发现,那敏锐度就像老鹰发现地上的小老鼠。

13. 合格的血浆进入冻干环节,冻干机就像一个超级大冰箱和抽风机的组合,把血浆里的水分像小偷一样抽走。

14. 冻干后的血浆像一块奇特的红色小饼干,别看它干干的,可都是精华呢。

15. 制成的血液制品还要进行包装,包装就像给这些小宝贝穿上漂亮又安全的小衣服。

16. 包装好的血液制品被放到仓库里,仓库就像它们的小城堡,安安静静地等着被派上用场。

17. 从生产线上下来的血液制品,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小战士,随时准备奔赴战场拯救生命。

18. 整个血液制品生产流程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大戏,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不然就像交响乐里一个走调的音符,全盘皆乱。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的临床应用进展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的临床应用进展

第44 卷第 5 期 2023 年 5 月安徽医学Anhui Medical Journal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的临床应用进展陈秀兰 杨君 王红[摘 要] 输血安全面临免疫反应和感染风险两大管控点。

保障血制品的安全是血液管理的核心,也是临床用血的基本要求。

选择合适的病毒灭活技术是降低经血传播病毒风险的重要手段。

理想的病毒灭活方法应能有效地杀灭和去除病原体,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血制品有效成分的损伤。

亚甲蓝光化学法是一种采用光敏剂与光照相结合的技术,能灭活多种病毒,保障血浆制品的安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输血安全;抗体筛查doi:10.3969/j.issn.1000-0399.2023.05.028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要求,输血前必须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等常规筛查工作。

病毒窗口期的存在、未知病毒的潜在威胁、试剂灵敏度的限制、人为的差错等都使输血感染的风险难以完全避免。

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的出现,极大地减少了上述感染风险的发生。

本文对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 ,MB-P )灭活血浆病毒的技术原理、应用现状、不足之处及新进展等做一综述。

1 MB-P 灭活血浆病毒的技术原理亚甲蓝是一种芳香杂环化合物,同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临床常用作化学指示剂、药物、染料等。

亚甲蓝结合可见光照射处理是一种用于新鲜冰冻血浆 (fresh frozen plasma ,FFP ) 病原体灭活的光动力方法,旨在增加血浆输注的安全性,减少经血传播病毒的风险。

MB-P 的基本原理是在FFP 中使用可溶性亚甲蓝与病毒核酸中的G-C 碱基结合,而经可见光照射激活的亚甲蓝可产生活性氧(单线态氧、自由基等),进而破坏核酸和某些蛋白,使病毒无法复制,失去传染性[2]。

灭活、减毒疫苗工艺流程

灭活、减毒疫苗工艺流程

病毒性疫苗(一)疫苗原液生产区:1、细胞操作间(C级洁净度,无毒区)。

进行细胞复苏,细胞CO2培养箱培养,为细胞大量培养做准备;检测细胞恒温室、发酵罐中细胞生长状态。

2、细胞培养恒温室(C级洁净度,无毒区)。

使用转瓶机进行细胞培养,为病毒接种准备细胞。

3、细胞罐培养间(C级洁净度,无毒区)。

利用20L发酵罐进行细胞大量培养,为病毒接种准备细胞。

4、毒种操作间(C级洁净度,有毒区)。

复苏含有毒种的细胞,为毒种的扩增做准备;检测病毒感染后细胞的生长状态。

5、种毒间(C级洁净度,有毒区)。

将病毒按照适宜比例接种于细胞恒温室、细胞发酵罐培养得到的细胞中。

6、病毒培养恒温室(C级洁净度,有毒区)。

将种毒后的细胞置于温室中转瓶培养。

7、病毒罐培养室(C级洁净度,有毒区)。

种毒后的细胞在50L发酵罐中大量培养,培养至适宜程度,将发酵物泵入离心间。

8、离心间(C级洁净度,有毒区)。

使用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将病毒发酵罐内发酵物进行离心,分离上清液与细胞沉淀。

9、病毒粗纯间(C级洁净度,有毒区)。

对于分泌于细胞培养液中的病毒,使用超滤膜包过滤澄清细胞上清液,得到粗纯后的病毒液;对于胞内病毒,利用细胞冻融、超声破碎技术破碎细胞,释放病毒,并使用有机溶剂抽提法抽提得到病毒。

10、病毒精纯间(B级洁净度,有毒区)。

对粗纯后的病毒液进行超滤浓缩等操作,得到减毒活疫苗原液。

9、灭活前纯化间(C级洁净度,有毒区)。

对灭活疫苗进行纯化(粗纯、精纯)10、灭活间(C级洁净度,有毒区)。

灭活病毒11、灭活后纯化间(B级洁净度,无毒区)。

灭活后疫苗纯化间。

(二)减毒疫苗西林瓶分装单元1、西林瓶灌装间(三)减毒活疫苗中试生产辅助区1、称量间(C级洁净度,无毒区)。

存放减毒活疫苗原液中试生产所需的试剂;利用不同精度的电子天平称量所需的试剂,用于后续生产或溶液配制。

2、配液间(C级洁净度,无毒区)。

将称量的试剂配制成溶液,或对原液进行稀释等,用于后续减毒活疫苗的中试生产。

输血护理新技术病原体灭活

输血护理新技术病原体灭活

输血护理新技术病原体灭活摘要】目的讨论输血护理新技术病原体灭活。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结论输血后感染和经输血传播疾病是对输血安全的巨大威胁。

在血液制品的制备过程中增加病原体灭活或去除步骤,在血液及其成分保存前或输注前采取病原体灭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输血护理新技术病原体灭活一、血液及其制品中的病原体灭活与去除的意义输血后感染和经输血传播疾病是对输血安全的巨大威胁。

自WHO推行血液安全战略以来,血液的安全性有了大幅度提高。

美国输血传播HBV、HCV、HIV的风险性已经分别降至为1/63000,1/103000,1/493000。

尤其是1999年开始实施血液的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NAT),使输血的残余风险度进一步降低。

NAT检测后的残余风险度在美国为HCV约1:200000,HBV约1:350000,HIV约1:2000000,国内HIV为0/7.5万,HCV为1/7.5万。

尽管如此,血液及其制品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国内外仍有因输用血液及其制品而传播疾病的报道。

如美国每年发生输血感染HBV 22例、HCV 136例、HIV28例左右;全球大约有5%~10%的HIV感染是由不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引起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漏检主要由“窗口期”造成,即从病原体感染至复制、繁殖到能检测到的域值之间或从病原体入侵到机体产生可以检测出的足够量的免疫应答抗体之间的空白期。

窗口期的长短受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检测对象的限制。

造成漏检的原因还包括病原体变异、与机体的基因组整合、抗体阴性的慢性携带状态等.如HBV感染个体中接受被动免疫、用HBV-DNA多聚酶的抑制物(拉米夫啶)进行治疗、主动免疫的失败、低水平的持续复制、痊愈后的复发等,均可造成献血者的HBsAg逃逸性突变株。

突变部位多集中在S蛋白“A”决定簇的141~145氨基酸之间,其中报道最多的为145甘氨酸突变为145精氨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s e vt e, x et g t rv o e rf e c rd c o n eerh pamad r ai s ep c n o poiesm e rn efrpou t n a d rsac . i v i d e o i
[ y wod ] vrsiat ai ;v srm vl bod po ut Ke r s i nc vt n i e oa; lo rd cs u i o u r
S e z e e w a g n il g c l P o u t Co,L d h n h n 51 0 ,Ch n h n h n W i u Gu n mi g B o o i a r d cs . t ,S e z e 81 7 ia
Co r s o d n a t o . rep n ig uh r E- i:g p x O 0 @y h 0 c m.n ma l c z y 4 2 a 0 .o a
生产及科研提供参考。
[ 键词 ] 病毒灭活 ; 毒去除; 液制 品 关 病 血 [ 中图 分 类 号 ] R17 4 7 8 ;R 5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0 — 0 2 2 1 )4 0 2 — 4 文 0 9 0 0 (0 2 0 — 6 7 0
[ s a t Wi h ee p n fmeia si c n mpoe e to iig cn io sfrh ma,te sf y Abt c】 r t te d vl meto dcl c n e ad i rvm n fl n od i o u n h a t h o e v tn e o l m e vt e ae b e ee ig m c r atn o .I re o e sr te s e fpam ei - fpa a dr a vs hv en rci n u h moe t t n n dr t nue h a t o s a d r a s i i v ei o f y l v
血液 制 品是 由健 康人 血 浆或 经特 异 免疫 的人 血
浆 , 分 离 、 纯 或 由重 组 D A技 术 制 成 的血 浆 蛋 经 提 N 白组分 , 以及 血 液 细胞 有 形 成 分 , 人 血 白蛋 白 、 如 人 免疫 球 蛋 白 、 人凝 血 因子 ( 然或 重组 的 ) , 天 等 用于 治 疗 和被动 免疫 预 防 。在 医疗 急救 、 战伤抢 救及 某 些


血 液 制 品 病 毒 灭 活 及 去 除 工 艺 进 展
宋 清 爽 , 恩应 , 吴 张运 佳 , 郭采平
深圳市卫武光明生物制品有限公 司, 东 深圳 580 广 1 17 [ 要 ] 随 着 医 学科 学 的进 步 和 大 众 生 活水 平 的 提 高 , 液 制 品 的 安全 性 愈 来 愈 受 到 关 注 。 为 了提 高 血 液 制 品 的安 摘 血 全 性 , 家 食 品药 品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的相 关 指 导 原 则 要 求 生产 工 艺 要 具 有 一 定 的去 除/ 活 部 分 病 毒 能力 , 产 过 程 国 灭 生 中应 有 特 定 的 去 除/ 活 病 毒 方 法 。 我 们 对 几 种 适 用 于 血 液 制 品 的 病 毒 灭 活 方 法 及 病 毒 去 除 工 艺进 行 综 述 , 期 对 灭 以
生 技 术 通 L ' R I OT HN0L O 3N。4 J 1 0 2 E E S N BI EC rr 0 0GY … I 0斗 u. 1 V . ・ 2 ・ . ,2 , rr
67 2
d i1.9 9 .s. 0 - 0 2 0 2 40 8 o:03 6 /i n1 9 0 0 . 1 . .3 js 0 2 0
i s f e . h e t t F o a d v ,t S ae o d n Dr g u Ad n sr t n s u d o g i e i e ,d ma d n ma u a t r g r c s s o l mi it i is e s me u d l s e n i g ao n n f cu n p o e s h u d i h s t e a i t o i a t a e a d r mo e v r s a h b h y t n c i t n e v i .Mo e v r v u r o e ,ma u a t r g p o e s mu t i c u e s me s e i c v r l i - n f cu n r c s s n l d o p cf ia n i i a t a o n e v l p o e u e .I t i r ce we e iwe e e a ia n c ia in n e v l p o e u e r c v t n a d r mo a r c d r s n h s t l r ve d s v r l v rl i a t t a d r mo a r c d r sI c i a i n nd R e o a o e s so o d Pr duc s a e i r na tv to a m v lPr c s e fBl o o t
S N ig S u n ,WU E — ig t N u - i U a— O G Qn -h ag n Yn ,Zt G Y n J ,G O C iP A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