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4.1.2《谏太宗十思疏》(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谏太宗十思疏》同步达标测试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谏太宗十思疏》同步达标测试默写填空题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_________________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所宜深慎。
3.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则智者尽其谋,勇者,,。
4.______________,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_______________。
5.选出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1克.终者盖寡(A.克服B.能够C.攻克(2善始者实繁.(A.多B.繁荣C.茂盛(3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A.作为B.动作C.建造,兴建(4人君当.神器之重(A.应当B.当作C.主持,掌握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致其性.焉尔(本性凡植木之性.(方法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生长见长.人者好烦其令(治理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表因果关系连词,所以其培欲平,其上欲故.(形容词,旧,这里指旧的土D.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作为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为7.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8.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貌恭而心不服B.振之以威怒C.仁者播其惠D.必浚其泉源9.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③早实以蕃④其筑欲密⑤非有能硕茂之也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⑦爪期肤以验其生枯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A.①③④⑦/②/⑤⑥⑨/⑧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D.①②③⑦/10.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B.必固.其根本C.则思知止以安.人D.宏.兹九德11.翻译下列句子(1.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2.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4.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5.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6.吾又何能为哉: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练习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练习苏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练习苏教版必修3第四个话题告诫太宗十大思想【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问题1至5。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理得好,太平).b.人君当神器之重(处于).c.能克终者盖寡(能够).d.则纵情以傲物(自己以外的人).【解析】选b。
当:主持、承担。
为[分析]选择d。
和:但是,转动连词。
a、它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和助词。
b、它是:所以,代词/么地,副词。
c、作者:观看暂停,辅助词/??人,代词。
3.在“和平思考危险”中,与“危险”相同的用法之一是()A.永远保持无限。
B.看起来有礼貌,但不确信。
C.去今天的坟墓埋葬它。
D.也展示了死亡和生命的伟大【解析】选d。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大”,译为“重大的意义”。
4.下面的句子对原文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作者用“夯根求源”的比喻来说明,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必须“积蓄德性和正义”。
所以用心爱心专心1“德与义”是君主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
b.古代的君主能创业却不能守成,主要与他们品德的衰微有关,这是一种普遍的规律。
魏徵以此说明太宗要守成力量已经不足了。
c、作者认为,仅靠“严惩”和“威胁与愤怒”来治理国家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是以德行和正义赢得民心,最终消除民心中的“怨恨”,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d.节选的两段分别从设喻和历史经验的角度来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选择b进行[分析]。
魏征的用意是提醒太宗“守成”要注意积累“德义”,而不是说太宗力量不足。
5.翻译下列句子。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我听说要使一棵树长高,我们必须加固它的根;要使泉水长流,必须疏通源头;为了国家的稳定,我们必须积累更多的道德、仁义。
高中语文:4.1.2《谏太宗十思疏》教案(3)(苏教版必修3)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目标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魏徵的高超的劝谏艺术。
能力目标1、掌握作者反复开异,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徵。
教学难点1、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理解。
2、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意,体味语气,加强记诵)2、问答法(如对文章第1-2段浅显内容的分析理解)3、讨论法(如对文章第3段较深难内容的分析理解)4、探究拓展法(课内适当穿插一些文句训练,拓展学生思维)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据说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鸽子,有一天,有大臣给他孝敬了一只非常可爱的鸽子,当他正玩得高兴的时侯,魏徵求见,急得他把鸽子左放右藏就是找不着合适的地方,无奈之下就背过双手,抓在手里,不想一翻长谈之后鸽子不幸捂死,留下他独自感伤。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投示:太宗怕、敬重魏徵。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
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少年孤贫,有大志。
隋未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
太宗即位,授以谏议大夫。
由于他生性刚直,善于直言诤谏,竭诚以事太宗,因此深得信任。
唐太宗“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
魏徵一生先后上书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被采纳。
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己,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详细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详细解析《谏太宗十思疏》(以下简称《十思疏》)是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徵的一篇奏议。
魏徵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
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苟合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是心非,不看上司的脸色行事。
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为楷模。
他不仅敢谏,而且善谏。
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魏徵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议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
他很注意进谏的方法和实效。
他的意见大都为唐太宗采纳,使唐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误。
唐初社会能出现号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臣的魏徵是有其功的。
魏徵出身于小官吏家庭,从小丧父,家境清寒,但非常好学,即使避难出家当了道士,也仍然潜心读书。
他十分关心政治,反对隋朝暴政,同情人民疾苦。
后来毅然加入了农民起义军。
投唐后,先事太子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才成为太宗的得力助手。
他的生活道路使他比较清醒地看到人民的力量,因此“民本”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非常重视历史教训,认为隋文帝统一天下后,经过精心治理,不到二十年而臻于富强,可谓善始,但隋炀帝却不能善终,“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骄奢纵欲,徭役无已,邪恶的人受宠,忠正之士丧身,结果“民不堪命,率土分崩”(《贞观政要》卷一)。
因此他提出把布德施惠、礼仁诚信作为治国大纲,主张轻徭薄赋,明法慎刑。
为了保证这些政治主张得以实施,他还强调广开言路,慎选人才。
虽然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
《十思疏》写于贞观十一年,是魏徵奏议中十分重要的一篇,也是魏徵给唐太宗开的一剂很及时的良药。
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
”(《资治通鉴》卷一九二)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下级的劝谏,甚至被誉为“从谏如流”。
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特别是渐渐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渐渐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
语文:4.1.2《谏太宗十思疏》测试(4)(苏教版必修三).doc
恩两加,则思无因以谬赏山峦为晴雪所洗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 D.文武并用,垂拱而不求闻达于诸.塞源而欲流长》。
A.无纠怒而滥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咅正确的一项是:A.杏(chang)之长者没(jun)其泉源B.虑雍(yong)蔽C.克终者策(gai)寡D.垂拱(gong)而治正身尉(chu)恶重(dong)之以严刑仁者描(bo)其惠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枚:加强自身修养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宏兹九德,冏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劳神苦思,代百用之职役:老百姓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裁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4.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思国之寥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寧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今治水军八十力众()填空题:5.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忧懈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惧谗邪,_____________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6.魏征(580—643),字________ ,唐太宗封之为 _____________ ,文集有《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种专用文体。
()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7-10题: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选自《谏太宗十思疏》(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丙)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
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
”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
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
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
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
”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
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
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
”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
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B.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C.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2.下列句子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疏,奏文的一种。
高中语文 4.2 谏太宗十思疏课时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谏太宗十思疏一、夯基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谗.邪(chán)谄.媚(xiàn)殷.忧(yīn)浚.其泉源(jùn)B.壅.蔽(yōng)佣.金(yōng)谬.赏(miù)未雨绸缪.(móu)C.黜.恶(chù)拙.笔(zhuō)谥.号(yì)溢.美之词(yì)D.木之长.(cháng)长.者(zhǎng)慎.重(shèn)嗔.目而视(chēn)解析:A项,“谄”应读chǎn;B项,“佣”应读yòng;C项,“谥”应读shì。
答案:D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虽董.之以严刑董:督责承天景.命景:重大B.则思慎始而敬.终敬:谨慎人君当.神器之重当:掌握,主持C.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则思谦冲以自牧.牧:约束,修养D.则思正身以黜.恶黜:排斥永保无疆之休.休:休养解析:D项,休:美好,福祉。
答案:D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D.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解析:B项,形容词作动词,其余各项都是使动用法。
答案:B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译文:没有不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B.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译文:做君主的人,能够诚实地看到自己的欲望,就要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
C.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译文: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D.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译文: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们的力量。
解析:B项,“诚能见可欲”应为“如果真的能够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3
谏太宗十思疏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浚.其泉源(jùn)正身以黜.恶(chù)B.求木之长.(chánɡ)无因喜以谬.赏(miù)C.莫不殷.忧而道著(yǐn)宏兹.九德(zī)D.虑壅.蔽(yōnɡ)载.舟覆舟(zài)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B.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C.江海下.百川下:奔流直下D.谦冲以自牧.牧:修养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总此十思,宏.兹九德4.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
B.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二、课堂练习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4课谏太宗十思疏课时跟踪检测苏教版必修3-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福祉B.夫在殷.忧殷:深C.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冲:前进,进取D.简.能而任之简:挑选,选拔解析:选C C项,冲:谦虚。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则智者尽其.谋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失其所.与,不知D.{则思知止以.安人虽董之以.严刑解析:选C C项,均为“所字结构”,与后面的动词结合在一起相当于名词。
A项,副词,表反问,难道/代词,他们的。
B项,表假设,那么,就/表判断,相当于“是”。
D项,连词,来/介词,用。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属于同一类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①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②必固.其根本③则思知止以安.人④不念居安.思危⑤则思江海下.百川⑥则思虚.心以纳下⑦貌.恭而不心服⑧宏.兹九德A.①②⑤B.②③⑥C.⑤⑦⑧ D.④⑤⑧解析:选B ①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
③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
④安,形容词用作名词,安乐的环境。
⑤下,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
⑥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谦虚。
⑦貌,名词用作状语,在表面上。
⑧宏,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弘扬。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B.则思知足..以自戒C.则思虚心..以纳下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解析:选B A项,古义,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今义,走路。
C项,古义,使心虚;今义,谦虚。
D项,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部分;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A.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B.震之以威怒C.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解析:选B A项是省略句;C项是定语后置句;D项是判断句。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1.2【同步练习】《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
A .根深蒂固 居安思危 善始善终B .渊远流长 恃才傲物 戒奢以俭C .择善而从 载舟履舟 施惠于人D .鸣琴垂拱 文武争驰 是可而止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臣闻求木之长.者 长:高。
B .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
C .虽在下愚.. 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
D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在路上行走。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臣闻求木之.长者 人君当神器之.重 B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C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董之以严刑 D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而.况于明哲乎 4.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B .必固.其根本 C .则思知止以安.人 D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5.名句默写。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________,________。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________,________。
(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9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苏教高中语文必修三-备课素材-谏太宗十思疏-同步训练
同步训练一、基础锤炼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A.木之长.者(cháng)浚.其泉源(jùn)极天之峻.(jùn)戒奢.以俭(shē)B.殷.忧道著(yīn)功成德衰.(shuāi)竭.诚待下(jié)董.以严刑(dǒng)C.载.舟覆舟(zài)所宜深慎.(shèn)奔车朽.索(xiǔ)谦.冲自牧(qiān)D.正身黜.恶(chù)无因谬.赏(niù)宏兹.九德(zī)文武争驰.(chí)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基础B.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无疆之休:指政权的和平美好C.虽董.之以严刑董:惩罚D.简.能而任之简:简单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B.则纵情..以傲物C.必固其根本..D.役聪明..之耳目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B.何必劳.神苦思C.则思无因怒而滥刑.D.虽董.之以严刑5.下列选项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能克终者盖.寡宾客盖.至者数千人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而.况于明哲乎C.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臣闻求木之.长者D.而况于.明哲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之往来,共其乏困..度 B.行李C.微夫人..以自戒..之力不及此 D.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7~9题。
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
苏教版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word同步测试1
谏太宗十思疏●作业导航1.背诵全文。
2.“根本”“纵情”等词的古今义。
3.积累“倍”“以”“所”等六个词语。
一、基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默写3分,共21分)1.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魏郑公文集》。
作者魏征,字玄成,巨鹿曲阳人。
谥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
B.本文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观点。
C.疏,原意为“分条陈述”。
后指一种文体,给皇帝的奏议,也叫“条陈”。
D.魏征死后,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惧满溢,则思江河下百川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粗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凡百元首,承天景命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B.高山仰止,景行不止。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5.与“克终者盖寡”中“克”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克己复礼为仁B.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D.然性俭克,少恩情6.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尔安敢轻吾射。
C.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7.选出“所”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A.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B.渔人……为具言所闻。
C.赐我南都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D.术(袁术)怒攻布(吕布),为布所破。
8.下列加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欲流之远者之:到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而:却C.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以:凭借D.而况于明哲乎于:比9.下列对“十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作者提出,作为帝王,在他计划营造宫殿时,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以尽可能减轻百姓负担,使他们安居乐业。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谏太宗十思疏》课后习题解答提示
《谏太宗十思疏》课后习题解答提示
1.(1)共,同“供”,“供”为多音字,在句中读“gōng”;(2)“与”为多音字,在句中意识是“结交,亲附”,读“yǔ”;(3)“当”字为多音字,在句中意思是“主持,掌握”,读“dāng”;(4)“塞”为多音字,在句中意思是“堵塞,阻塞”,读“sè”。
2.(1)“若”和“使”之间要停顿,“若使”之后不可停顿;(2)“微”和“夫”之间要停顿,“微夫”之后不可停顿;(3)“有善始者”与“实繁”,“能克终者”与“盖寡”之间停顿,“有”之后、“能”之后不可停顿;(4)“岂”后和“易”后停顿可稍长,“其”后停顿不可长或可不停顿。
3.(1)“矣”适度重读,并适当延长,突出形势危急;(2)“也”“矣”轻读,“也已”适度重读,全句要表现出烛之武的委屈和牢骚;(3)“乎”适度重读,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而且隐含着一种挑衅;(4)“哉”适度重读。
强调对这种做法的否定,使文章结尾更加有力。
4.略。
5.烛之武本来并不被重用,国家有难,国君让他承担重任,他虽心有牢骚和不满,仍然圆满完成了任务。
魏徵则主动为国家、为国君着想,不惜冒犯国君而提出中肯建议。
两个人虽然身份不同,方式不同,主动被动有别,但都以国家为重,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推荐下载】高二语文课后练习题:谏太宗十思疏同步测试
[键入文字]
高二语文课后练习题:谏太宗十思疏同步测试
【摘要】鉴于大家对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二语文课后练习题:谏太宗十思疏同步测试,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语文课后练习题:谏太宗十思疏同步测试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使牢固本:树根)
2、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
3、德不厚而思国之治(治:治理得好,太平)
4、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
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凡百:大凡、所有的景:大殷忧:深忧)
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实:的确克:能够)
1。
高中语文:4.1.2谏太宗十思疏单元测试(3)(苏教必修三)
高中语文:4。
1.2谏太宗十思疏单元测试(3)(苏教必修三)高中语文:4.1.2谏太宗十思疏单元测试(3)(苏教必修三)1.名句默写。
〔1〕臣闻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2〕不念,,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5〕,择善而从之,则,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B 、则思正身以黜.恶〔斥退〕 C 、简.能而任之〔精简〕 D 、宏兹.九德〔此〕 3.下列句子断句停顿的切分,恰当的一项是〔 〕A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B 、虽董\之\以严刑C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D 、代\百司\之职役哉4.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5。
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乐.盘游 B 、则思正.身以黜恶 C 、宏.此九德 D 、何必劳.神苦思 6.对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源泉不深却希望水流得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B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C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最终只能使人们苟且免于刑罚,却不会怀有仁慈之心,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并不心里佩服D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7—14题.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克终者盖.寡 盖.在殷忧 善始.者实繁 则思慎始.而敬终 臣虽.下愚 虽.董之以严刑 不念居安思.危 总此十思.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谏太宗十思疏》基础练习1
《谏太宗十思疏》基础练习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求木之长. 长:高凡百元首.. 元首:帝王B.⎩⎨⎧ 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深挖承天景.命 景:大C.⎩⎨⎧ 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责夫在殷.忧 殷:深重D.⎩⎨⎧将有作. 作:作为所宜.深慎 宜:应该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则智者尽其.谋B.⎩⎨⎧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失其所.与,不知D.⎩⎨⎧ 则思知止以.安人虽董之以.严刑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②傲物则骨肉..为行路③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④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⑤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⑥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A.①③④B.②③⑥C.①④⑤ D.②⑤⑥解析:①根本,古义指“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④以为,古义为两个词,即“以之为”,意为“把它当做”;今义为一个词,认为。
⑤纵情,古义为“放纵情怀”,今义为“尽情”。
4.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总此十思,宏.兹九德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省略句)B.虽董之以严刑 (宾语前置句)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D.震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6.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1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
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故事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
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
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
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
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
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
本文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
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
这一个魏征连上四疏。
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kai)切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
【获奖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专题四谏太宗十思疏测试题苏教必修3
【获奖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专题四谏太宗十思疏测试题苏教必修3【获奖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专题四谏太宗十思疏测试题苏教必修3—-赤胆直谏的一面“明镜〞一、语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chánɡ)疏浚.(jùn)明哲.(zhé)罢黜.(chuò)B.谗.邪(chán) 宏兹.九德(zī) 垂拱.(ɡǒnɡ)懈怠.(dāi)C.壅.蔽(yōnɡ)傲.物(ào) 满溢.(yì)戒奢.以俭(shē)D.殷.忧(yīn) 谬.赏(miào) 谏.太宗(jiàn)载.舟覆舟(zài)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大B.克.终者盖寡克:克制,克服C.善.始者实繁善:好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兴建.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3.分别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错误!错误!A.两个“而〞相同,两个“以〞也相同B.两个“而〞不同,两个“以〞相同C.两个“而〞相同,两个“以〞不同D.两个“而〞不同,两个“以〞也不同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貌.恭而不心服B.役.聪明之耳目C.择善.而从之D.则思正.身以黜恶7.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则思知足以自戒B.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C.虑壅蔽D.居域中之大8。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高中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谏太宗十思疏 必修3 试题
谏太宗十思疏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少的一项是哪一项〔〕A.奢.侈〔shē〕疏浚.〔jùn〕谦冲.〔chōnɡ〕B.壅.蔽〔yōnɡ〕黜.恶〔chū〕堵塞.〔sāi〕茂.〔mù〕懈怠.〔dài〕装载.〔zǎi〕拱.〔ɡǒnɡ〕谗.邪〔chán〕殷.忧〔yīnɡ〕思路解析:A项无错误;B项中的“黜〞应读“chù〞,“塞〞这里应读“sè〞;C项中的“茂〞应读“mào〞,“载〞这里应读“zài〞;D项中的“殷〞应读“yīn〞。
答案:A2.以下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明哲:明哲保身的人。
B.念高危,那么思谦冲而自牧..自牧:自我修养,自我约束。
C.乐盘游,那么思三驱..以为度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司职:管理职事。
思路解析:此题需要解释的词语,课文都加有注释,安排此题的目的在于检查预习效果,养成认真阅读注释,借以理解课文的习惯。
A项中“明哲〞应理解为“明智的人〞。
答案:A3.为以下每组句子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把答案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1)安:①平安,安定。
②奉养,享受。
③怎么,哪能。
④安逸,舒适。
安.知鸿鹄之志哉( )安.者,必积其德义( )安.,弗敢专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当:①承当,担当。
②对着,面对。
③将,将要。
④应当,应该。
当.户织( )B.当.立者乃公子抚苏( )当.神器之重( )当.远离,临表涕零( )思路解析:文言实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一直是文言学习的重头戏,其中多义现象又是需要特别予以关注的重点。
参考答案:(1)A③B①C②D④(2)A②B④C①D③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思路解析:答复这一问题,必须对文中第三段的内容和层次有深化的理解和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使牢固本:树根)
2、必浚.其泉源(浚:疏通)
3、德不厚而思国之治.(治:治理得好,太平)
4、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
5、凡百
..而道著(凡百:大凡、所有的景:大殷忧:深忧)..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
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实:的确克:能够)
7、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傲物:傲视别人)
8、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董:督责振:通“震”,震慑)
9、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兴作,建筑)
10、念高危.则思谦冲
..(危:高谦冲:谦虚自牧:自我约束)
..而自牧
11、虑壅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壅蔽:堵塞、蒙蔽)
12、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兹:这简:选拔)
13、信者效.其忠(效:献出)
二、实词
(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震慑)
(二)古今异义
1、臣闻求木之根本
..(古义:树根今义: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欲今义:尽情地)
3、念高危
..则思谦冲而自牧(古义:高,很高的位置今义:发生某种不良情况的危险性高)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度(古义:将……作为今义:认为)
(三)一词多义
1、安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形容词,安定,太平)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形容词,安稳,安定)
(3)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动词,安然,安适)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动词,奉养)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疑问副词,怎么)
(6)沛公安在哉?《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
2、胜
(1)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克服,战胜)
(2)沛公不胜杯勺。
《鸿门宴》(动词,禁得住)
(3)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动词,尽。
完。
)
(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动词,胜利,取胜)
(5)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滕王阁序》(形容词,盛大的)
(6)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动词,胜过,超过)
(7)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美好的)
3、克
(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动词,能够)
(2)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动词,战胜,攻破)
(3)克己复礼为仁《论语》(动词,克制)
(4)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动词,成功)
(5)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史记·李斯列传》(动词,通“刻”,刀刻,雕刻)
(四)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词语
1、必固其根本(固:形容词是动用法,使牢固)
2、德不厚而思国之治(治:动词作形容词,治理得好,太平)
3、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崇:形容词作动词,提高)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动词作名词,行路的人,陌路人)
5、君人者(君:名词作动词,作君王)
6、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7、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下:名词做动词,居于……之下)
8、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
9、亏无为之大道哉(亏:使动用法,使……亏,损害。
)
三、虚词
1、其
(1)必固其根本(代词,它的)
(2)必疏浚其泉源(代词,它的)
(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语气副词,表揣测的语气)
(4)则智者尽其谋(代词,他的)
(5)其为惑也终不解意(指示代词,那些)
(6)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
(7)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2、者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助词,用于分句句末,表停顿,可不译)
(2)君人者(助词,附在别的词语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
(3)则智者尽其谋(助词,附在别的词语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助词,用于助于后面,引出原因)
(5)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助词,用于主语后,表判断)
(6)此三者,吾遗恨也(助词,用于数词后,可译为“个”“样”)
(7)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助词,用于时间副词后,可不译)
四、句式
1、省略句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省略句,应为“竭诚待下”)
2、倒装句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定语后置句)
(2)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3)虽董之以严刑,镇之以威怒(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五、难句翻译
1、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道德培养得不够深厚,感情不能战胜物欲。
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译:(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那个不是忧心忡忡却因而道德昭著,一旦取得功成后道德就随之衰退了。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
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恭敬而内心却不服气。
4、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译:当国君的人,如果真能够做到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译: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要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
六、小故事
【魏征进谏】
魏征直言谏,是历史有名的。
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征每次向我进谏时,只要我没接受他的意见,他总是不答应,不知是何缘故?”未等长孙无忌答话,魏征接过话头说:“陛下做事不对,我才进谏。
如果陛下不听我的劝告,我又立即顺从陛下的意见,那就只有依照陛下的旨意行事,岂不违背了我进谏的初衷了吗?”太宗说:“你当时应承一下,顾全我的体面,退朝之后,再单独向我进谏,难道不行吗?”魏征解释道:“从前,舜告诫群臣,不要当面顺从我,背后又另讲一套,这不是臣下忠君的表现,而是阳奉阴违的奸佞行为。
对于您的看法,为臣不敢苟同。
”太宗非常赞赏魏征的意见。
还有一次,唐太宗想去南山打猎,车马都准备好了,最后还是没敢去。
魏征问他为什么没有出去,太宗说:“我起初是想去打猎,可又怕你责备,就不敢出去了。
”还又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去洛阳,因为当地供应的东西不好,唐太宗很生气。
魏征对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无限制的追求享乐而灭亡的。
现在因为供应不好就发脾气,以后必然上行下效,各地方拼命供奉陛下,以求陛下满意。
供应是有限的,人的奢侈欲望是无限的,如此下去,隋朝的悲剧又该重演了。
”太宗听了这番话肃然心惊,以后很注意节俭。
唐太宗很怕魏征,有一次,他捉了只小鸟玩,突然魏征来了,唐太宗怕魏征说他不务正业,马上把小鸟藏在袖子里,然后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其实魏征早就看见那小鸟了,便故意罗里啰嗦地漫天漫地说了好长时间,然后才告别而去,等唐太宗把小鸟从袖子里拿出来时,小鸟早就窒息死了。
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很伤心,他说:“人以青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块明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