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滇缅公路上的华侨汽车驾驶员纪念南洋华北地侨机工回国抗战周年

合集下载

滇缅公路上的故事 南侨机工

滇缅公路上的故事 南侨机工

滇缅公路上的故事南侨机工9424410发布时间:2015.07.01 09:41:44来自:乐途旅游这些老人生活在世界上的不同地方,除了近乎相同的年龄之外,他们之间看上去并没有多少关联。

但实际上,70多年前他们同属抗战中的一支特殊部队,这只部队不在前线与日军作战,但同样面临着严酷的死亡威胁,他们的武器不是枪炮,却一度保障着整个中国的抗战。

七十多年过去了,就在今天,这只3000多人的部队,仅有15人在世。

白雪娇年轻时与年老时照片这位老人叫“白雪娇”,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五位女性之一。

这是她离家前写的一封家书“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在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

”祖籍安溪龙门镇的女青年白雪娇,曾就读厦门大学中文系,后回到槟城在协和华侨学校当教师。

她看到南侨总会发出的通告后想报名参加,但她心想自己是女性,父母一定不会答应,于是她就瞒着父母,化名施夏圭报名应征,临行前才给父母留下告别信。

3000多南侨机工只有5名是女性1939年5月18日这一天,新一批华侨机工在槟城集中准备出发,侨胞成群结队前来欢送。

两名女队员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一位便是白雪娇。

尽管出发前,她的父母还是知道她的秘密,也曾加以阻止,但是见她意志坚决,言行感人,便同意她回国,白雪娇最终登上丰庆轮前往新加坡会合回国。

从1939年2月至9月,回国的南侨机工总人数达3000多人,只有5名是女性。

白雪娇等女南侨机工中回国后,都要求上前线抗战,后在邓颖超的建议下,白雪娇转到四川成都就读齐鲁大学,参加大学生抗日宣传队,从川北徒步沿途宣传抗日,最后抵达陕西省。

在槟城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抗战胜利后,白雪娇回到槟城父母身边,在一所华文学校当校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白雪娇带领华校的教师,参照报纸的资料,做了一面五星红旗,在华校的上空升起,这是槟城上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然而,正是这个举动,她被殖民当局指控为来自中国的“嫌疑分子”而被关禁闭,并于1951年被驱逐出境。

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

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

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4年第23期1930年代末,在被称为“死亡公路”的滇缅公路上,一辆辆货车载着军需物资、伴着日寇轰炸,驶过“初一翻车,十五到底”的险路危桥,在时常塌方翻车的崇山峻岭间日夜不休、风雨兼程。

方向盘后的驾驶员是身着军装、爱梳头洗澡、爱吹口琴喝咖啡的时髦青年,他们来自异国彼岸,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南侨机工”。

2014年7月7日,在纪念七七事变77周年、“南洋机工”抗日回国75周年之际,讲述南侨机工故事的6集纪录片《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在央视首播。

通过首次披露的60多分钟彩色胶片、2000多张历史照片,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他们——流血公路上的卫国者们。

招募“南侨机工”的全称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是抗日战争时期从南洋各地回国支援抗战的华侨汽车司机与修理技术人员的统称。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沿海口岸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沦陷,1939年新开辟的滇缅公路(1938年动工修筑,1939年1月10日正式通车)曾是抗战最艰难的时期中国与外界唯一的一条交通线。

近四年时间中,从缅甸到昆明,彼时国内无力生产的汽车坦克、枪炮子弹、汽油钢材、药品纱布等维系几百万将士抗战所需的国际援助物资,都有赖这条道路运输。

可是这条公路山高谷深、地势险恶,沿途要翻过海拔3000多米的横断山脉和高黎贡山脉;要横跨水流湍急的漾濞江、澜沧江和怒江,还要穿越亘古荒凉、人烟稀少的“烟瘴之地”。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行车,急需大量技术娴熟的司机与修理工,但当时国内驾驶人员十分匮乏,临时训练显然远水救不了近火。

于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主事人宋子良致电“南侨筹赈总会”主席陈嘉庚,企望代招募华侨机工回国,以救燃眉之急。

1939年2月7日,一则紧急通告在拥有800多万华侨的东南亚各国迅速传播。

这是陈嘉庚自费在报上刊登的广告,号召机工回国服务,共拯危亡。

在随附的《南侨总会第6号通告》中提到了机工招募的条件是:一、能驾驶大型货运汽车的司机及修理工;二、年龄在20岁以上,40岁以下,持有当地(侨居地)汽车驾驶执照者;三、略识中文,略会讲普通话,无不良嗜好(尤其不嗜酒);四、凡应募者,须持该地筹赈会或商店介绍函,知其平素确具爱国志愿。

《南侨机工回国抗日史》

《南侨机工回国抗日史》

作者: 王小燕
出版物刊名: 抗日战争研究
页码: 231-232页
主题词: 汽车司机;云南人民;修理工;出版社;祖国;爱国华侨;抗日战争时期;档案资料;调查访问;历史背景
摘要: <正> 秦钦峙、汤家麟撰写的《南侨机工回国抗日史》一书,1989 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书运用大量档案资料和调查访问资料,翔实地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南洋华侨选派3200名汽车司机和修理工,回国参加运输抗日战争物资的历史。

此书对南侨机工回国参战的历史背景、动员组织过程、在滇缅公路运输战斗中的英雄事迹,他们为祖国抗。

滇缅公路及其上的华侨机工

滇缅公路及其上的华侨机工
部 有 正 规 公 路 , 一 小段 由 缅 甸 修 筑 。 仅
国 内段 共 9 9 4 m, 明 至 下 关 原 已有 公 路 , 5 .k 昆 只需 要 改 建 , 要 是 下 关 至 畹 町段 5 7 8 m 为新 修 。 主 4 .k 公 路 于 13 9 7年 1 2月 动 工 修 建 , 段 同 时 动 分 工 , 后使用各 族 民工 2 先 0万 人 左 右 , 越 了 横 断 跨 山脉 和 几 条 大江 河 ( 江 、 沧 江 等 ) 仅 土 方 工 程 怒 澜 ,
就 有 13 2 3万 m , 小 桥 梁 5 0 座 , 洞 10 多 大 3 涵 40
演讲 动 员 , 起 广 大华 侨 青 年 的响 应 。 激

时广大华 侨 回国参 加抗 战形 成 一股 风潮 ,
为 了参 加 抗 战 , 侨 中 有 结 伴 而 行 、 弟 争 先 、 华 兄 妻 子送 夫 、 瞒 年 龄 、 至 女 扮男 装 者 , 被 称 为 “ 隐 甚 如 当 代 花 木 兰 ” 淑 美 ( 有 白雪 樵 、 娇 珍 、 雪 玲 李 还 陈 朱 等) 。其 中不 少 是 技 术 高 超 的 工 程 师 、 工 , 弃 技 放 了国外 优 越 的 生 活 , 国参 加 抗 战 , 田穗 九 、 回 如 黄 景镇 、 文 松 等人 。 王
维普资讯
滇 缅 公 路 及 其 上 的 华 侨 机 工
魏 励 勇
13 9 7年 抗 战 爆 发 后 , 期 由 于 E军 强 大 , 快 初 t 很 占领 了沿 海 各 地 , 使 中 国政 府 及 人 民 退 居 西 部 , 迫
继续抗战 。 由 于 港 口 被 E 军 占 领 及 封 锁 , 了 国 际 贸 易 t 为

打捞被遗忘的南洋华侨机工

打捞被遗忘的南洋华侨机工

打捞“被遗忘”的南洋华侨机工2014年07月09日 08:43:0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5版70多年前,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响应陈嘉庚号召,从南洋回到烽火中的祖国,在抗日“生命线”上尽忠诚洒热血,至少1000人牺牲在滇缅公路。

幸存者留在国内的,文革期间多受迫害。

更令人唏嘘的是,在他们当年最熟悉的城市昆明,如今街头随机采访,没有年轻人知道这群英雄先辈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京雪“这是一个关于桥的故事,是通向中国的大陆桥,它的名字叫滇缅公路。

”它曾是抗战最艰难的年月,中国与外界唯一的一条交通线。

近四年中,从缅甸到昆明,彼时国内无力生产的汽车坦克、枪炮子弹、汽油钢材、药品纱布等维系几百万将士抗战所需的国际援助物资,俱有赖这条道路运输。

1939年美国陆军部通讯处的新闻影像中,如此描述:“按照一名见证者的说法,它是人们从山石开辟出来的,大约二十万中国人民,其中很多死在了那里。

这条公路能使中国与日本继续战斗下去。

”时人将这条道路的修筑与万里长城作比,后人管这条公路叫中国抗日战争的“输血管”“生命线”。

海南琼海,95岁的吴惠民在乡下小院打太极拳。

云南保山,100岁的翁家贵走下5层楼梯,去市场买菜。

云南昆明,96岁的罗开瑚缓缓走在街头。

马来西亚和丰,96岁的黄铁魂慢慢骑着摩托。

马来西亚古晋,95岁的李亚留蹬着自行车去看女儿;抱着右手残臂,94岁的许海星过了几十年田园生活;95岁的冯增标靠在轮椅上沉睡,他已很难与外界交流……他们曾是一群普通青年,如今,是一群普通老人,生活平淡,不言过往。

谁能从他们身上窥见烽火硝烟的痕迹?谁又能看出他们跟那条公路、那场抗战的关联?甚至,多少人还知道那个跟他们有关的名词——“南侨机工”?南侨机工,他们是这个名字最后的主人。

机工与汽车合影老年白雪娇青年白雪娇1939年5月19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刊发了白雪娇写给父母的信件:“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和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小学四年级叙事习作: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作文

小学四年级叙事习作: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作文

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作文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作文400字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1937年,日本年产钢580万吨,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大炮740门。

而当时的中国,钢的年产量只有4万吨,军事工业薄弱,只能生产一些轻武器……。

这又是一场让侵略者胆寒的战争: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江。

中国以伤亡3500万人的惨重代价,最终打垮了骄横一世的日本法西斯……艰苦的磨难,压不垮中国人民;残暴的敌人,只能激发起中华民族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

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之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和徐州会战、保卫武汉……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奋起抵抗。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武装,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

8年抗战,中国的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共进行重大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4万余人、伪军118万人。

爆炸英雄李勇、女战斗英雄吕俊杰、神枪手李殿水 (65)多年前出版的《晋察冀画报》,记录了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

“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英雄顽强的民族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确保了全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军事经济学院政治教研室教授王松说。

66年前的早春,34岁的冼星海只用6天时间,创作出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

振聋发聩的吼声,伴随黄河的滔滔水音,传送至今。

这是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誓词,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宣言。

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动情地说:“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我们今天的事业仍然需要这种精神,仍然需要唱响新时期的‘黄河大合唱’。

”抗战的历史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勇前进,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抗日战争究竟将如何发展?中国能不能取得全面胜利?——危亡关头,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沉重思考,灼痛中国人的心。

关键时刻,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写就的《论持久战》等重要着作,系统阐述了全面全民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拨开人们思想认识上的重重迷雾。

南洋华侨机工抗战史料展出还原华侨抗日救国史

南洋华侨机工抗战史料展出还原华侨抗日救国史

南洋华侨机工抗战史料展出还原华侨抗日救国史
中新社北京九月三日电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的纪念章、在滇缅公路上使用的炊具以及训练生活图片等珍贵史料,九月三日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

据悉,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档案馆和新加坡国家档案馆首次联合举办,分为背景、招募与训练、铁血滇缅、机工生活、复原和余声等六部分,共展出四百余张图片,是迄今为止关于南洋华侨回国机工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历史内容最充实、集中公布史料最多的一次展览。

其中,还不乏最新取自民间的“口述历史”和滇缅公路沿线留下的历史遗迹。

三日举行的开幕式上,南侨机工的后代陈达娅、余天昆、陈勇等,将珍藏多年的父辈们的南侨机工文物捐赠给抗战馆,有华侨登记证、驾驶证、纪念章,在滇缅公路上使用的手表、水壶、炊具及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颁发的奖状等。

余天昆说,父亲于一九三九年参加抗战,战争中承担滇缅公路的军用物资运输任务,于一九四六年获颁奖状,这张奖状一直是父亲生前最珍惜的物品。

南华机工是远渡重洋的华侨华人中的杰出代表,七十年前,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的号召下,三千多名华侨机工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参加到南洋华侨回国机工服务团,投身于抗日救国服务工作。

据介绍,此次展览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华侨历史。

展览从三日起至八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新加坡国家档案馆馆长毕观华透露,十月二十一日将在新加坡举办同类展览,在北京展六大部分的基础上,会增加前言和技工回国部分展览,还原南洋华侨抗日救国的历史缘由和返国生活。

滇缅公路-遗忘的历史

滇缅公路-遗忘的历史

滇缅公路(Burma Road)遗忘的歴史系列手动翻页滇缅公路诞生于抗日烽火中,在我国及世界历史中没有几条公路像它这样,曾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

日本根本不相信抗战能坚持到滇缅公路修通的那天。

日本更不相信,缺乏施工机械的二十万中国民工, 用双手和原始工具,在崇山峻岭间居然开凿出了延续华夏命脉的生命线。

滇缅公路的誔生民国二十六年七月芦沟桥事变,国府宣告抗战。

同年八月下旬日本海军宣布封锁中国沿海,十一月底第二次淞沪会战结束,十二月政府撤离南京,国军退守华中。

虽然英勇的反击粉碎了日本三个月亡我中华的神话,但华东各省及其沿海精华区域基本上已完全由日军掌控。

昜言之,当时我国近四成的人口、逾九成的工业及所有联外海港已经沦陷。

此时政府外购与海外华侨捐赠的抗战物资, 主要依靠下列二条交通干道送回国内。

1、香港登岸经广九铁路,再转粤汉铁路至汉口。

2、越南海防登岸,经滇越铁路至昆明。

此二通道于抗战初期,确实发挥了极大作用,例如七七事变后的半年时间,由香港经广九/粤汉铁路输入国内的军火、设备、车辆、棉纱、药品等就达九万公吨,而滇越铁路也输送了近五千吨的军需物资。

但上述二通道距日本即将攻击的广东太近,故从安全、实际的宏观角度看,为确保抗战所需战略物资的供给,我国应另在后方的云南迅速建设一条能通往印度洋的交通线。

实际上民国二十六年八月第二次淞沪会战甫始,云南省主席龙云便向中央提出“国际交通应预作准备,即刻着手修筑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直通印度洋,公路由云南负责,中央补助……”的建议。

检讨后限于国家财力,中央当时仅同意滇缅公路案,指示修路费用由中央和云南各负担一半(中央政府拨二百万银元),施工人力由云南负责组织。

并终止在四川设计中的成渝铁路工程,将原筑路工程技术干部和施工队伍调往云南修筑“滇缅公路”,责成云南限期一年修通滇缅公路。

同年十月中央与云南协商规划滇缅公路分两段修筑,其中昆明至下关一段约410公里为东段,以原滇西简昜公路为基础拓宽补强。

滇缅公路上的无名勇士 华侨为抗战出了多少力

滇缅公路上的无名勇士  华侨为抗战出了多少力

滇缅公路上的无名勇士:华侨为抗战出了多少力在抗日战争中,有一批掌握驾驶和修理技术的华侨青年,自愿放弃海外的舒适生活,在南侨总会的号召下回到祖国。

他们作为“滇缅公路”上的运输司机和修车技术工人,参与艰苦的运输工作,成为活跃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支生力军。

但是,这段往事曾经长久地湮没在历史中,最近才被提起。

南侨总会支援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九•一八”事变后,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陆续建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抗战期间的全球华侨社团共3900余个,专事抗日工作的就有900余个。

在华侨华人聚居最多的东南亚,最著名的是1938年10月成立于新加坡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

爱国侨领陈嘉庚担任主席,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侨领庄西言、菲律宾侨领李清泉为副主席。

南侨总会成立后,海外华侨开始有了一个合法统一的筹款组织,成员大多数是地方侨领、商人及文教界人士,积极推动海外抗日救国运动。

从左至右:陈嘉庚、庄西言、李清泉华侨远在海外,从捐款、购债、侨汇等经济上直接捐输,是华侨抗日救国运动的主要形式。

抗战期间,海外侨胞的捐献数量之巨,实在难以统计。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10月南侨总会成立到1941年12月,南洋各地华侨每月平均捐输抗战的款额达国币734万元。

八年抗战期间,美国广东籍华侨总共捐献高达2亿美金。

那些年男女老少华侨组织义卖队走街串巷唱救亡歌曲,卖花筹募赈款的情景时常被老华侨说起。

“先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祖国呀!太太,买枝爱国花,光荣花,买花救国救家乡呀!”除了“出钱”,“出力”就在于奔赴战场、支援战事。

其中南洋侨胞应征滇缅运输机工就是典型案例。

海外侨胞捐款凭证燃眉之急:“滇缅公路”通了,却没有司机抗战爆发后,我国的国际交通仅剩下新疆路线和西南路线。

外国货物进入内地,只能靠香港和越南的两个入口,1938年开辟的西南滇缅公路尤为重要。

广东失守后,香港积存的货物军火和物资,急需经过仰光由滇缅公路运送回国内,或者从越南入口。

滇缅公路历史

滇缅公路历史

滇缅公路历史修筑历史准备过程滇缅公路修建之难,难在公路经过的80%的路段是崇山峻岭。

由于抗战形势的日益紧迫,滇缅公路的很多路段只好边勘测边施工。

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战前就十分缺乏,抗战开始后,这个问题就更加尖锐了。

况且滇缅公路将要从云南边境地区流行”瘴气”的地区经过,更就成了招募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大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投身滇缅公路的主要工程技术人员有:总设计师、副总工程师兼副总队长、代行总队长李温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1935届),滇缅公路局副局长陆振轩、工务局局长兼总工程师龚继成(唐山交通大学1923届),工程处处长黎杰材(唐山交通大学1928届),桥梁设计处处长钱昌淦,桥工处设计股股长嵇储彬(唐山交通大学1937届),下关总局技正兼工务科长周赞邦(唐山交通大学1911届),工程师王序森(上海交大1935届)、刘曾达(上海交大1936届)、李宗达、殷之澜(唐山交通大学1933届)、徐为然(复旦大学1925届)、王度(清华大学1920届)、下关滇缅公路局公务科科员周绍良,此外对滇缅公路有巨大贡献的还有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处长赵祖康(唐山交通大学1922届)、徐以枋(复旦大学1928届)、夏舜参(哈工大1930届)、交通部桥梁设计处正工程司梅旸春(清华大学1932届)等滇缅公路总工程处对流落到昆明的一些有文化的年轻人进行培训,在短时间内学习地理和地质方面的知识,学习如何加快公路工程进度、用沙砾平整路面、把一条曲线慢慢拉成一条直线、减少急弯和陡坡、改良排水系统,以及如何修建载重量不能小于10吨的桥梁等等一些课程。

这种速成似的培训,是令人惊讶的。

但在那个刻不容缓的年代,抗战激情高涨的年轻人产生了惊人的学习效率,后来,他们在滇缅公路建设中磨练成为技术骨干,创造出滇缅路上的奇迹。

后来,一批批技术人员穿越敌占区,冒险越过日军封锁线,长途跋涉于湖南、贵州、云南那些重峦迭嶂的山区来到昆明。

很多人行到半路就已盘缠用光,一路靠典当随身行李和衣物才来到昆明,有些人因劳累体弱,就死在了旅途之中。

南侨机工归国抗战历程及其爱国精神的诠释

南侨机工归国抗战历程及其爱国精神的诠释
1 2 9 : l
6 0 亿美元
6 3 5 万吨 2 3 9 . 7 万吨 5 0 7 0 万吨
1 6 9 万吨
汽车制造能力 9 5 0 0 辆( 设计生产能力万辆 )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船舰制造能力
飞机制造能力
9 9 . 7 4 万吨
1 5 8 0 架


从 上表可知 , 无论是钢 、 铁、 煤、 石油 , 还是船舰 、 飞机制造能 力等 以及与战争胜负密切相关的其它诸多条件 .中国都极为落 后。至于卡车 、 坦克 、 大炮以及飞机等战争装备 中国不但没有 自 行生产的能力 , 甚至连 子弹这样一些基本 的装备都 供应不 足。 相 反, 日本已然成为现代化 强 国, 所有 工业 指标都远 远超过 中国 , 具有强大和完整的工业体系 。因此 , 当 1 9 3 7年 日军大举进攻 中 国的危机关 头 , 中国只能向国际社会 呼吁救援 。

( 一) 中 日两 国 实 力之 比较
1 9 3 7年的中国 , 无论从 哪一方 面来看 , 其综合 国力都无法 匹 敌侵略者 日本。自鸦片战争 以来 。 中国积贫积弱 , 列强予取予求 ,
陷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的泥淖之 中难以 自拔。 从表 面来看 。 国共 合作形成 了全 民族抗战 的统一战线 .团结 了一切可 以团结 的力 量, 但与武装 到了牙齿的 日本帝 国主义相 比, 仍然 是实力悬 殊 ,
摘 要: 在 中国抗战最艰苦的时候 , 南 侨 机工曰 国 支援抗战 , 谱 写了一 曲壮 美的爱国之歌 。 南侨机工 的赤子之情、 爱 国之心 以及死 而后 已的报 国之志是他们爱国精神 的最有力诠释。
关键词 : 南侨机工 ; 抗战历程 ; 精神 ; 诠释 。 仅几年之后 , 到3 O年代末 , 由于苏联担忧纳粹侵 略威 胁 自身 , 害 怕 陷于东西受敌 的危境 , 它的援华的决心出现动摇 . 做 出了一系

抗战记忆抢救视域下南侨机工档案文献遗产弘扬性开发研究

抗战记忆抢救视域下南侨机工档案文献遗产弘扬性开发研究

您的好帮手——《档案界论坛》公众号 业 务 研 究59档案管理2/2020总第243期2018年3月,国家档案局印发的《2018年全国档案宣传工作要点》提出,“应推进抗战档案的开发,广泛宣传档案编研和开发利用成果”[1]。

2018年5月,云南省档案馆申报的“南侨机工支援中国抗战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这一档案文献记录了二战期间,32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回国参加滇缅公路国际援华物资运输“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

从抗战记忆抢救视角,以其档案文献弘扬性开发重新揭示了南侨机工抗战历史。

1 弘扬性开发问题提出1938年10月以后,中国东南海陆交通均被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成为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的主要通道。

由于国内汽车驾驶员和修理工匮乏,爱国侨领陈嘉庚受西南运输处负责人宋子良委托,于1939年2月发表《南侨总会第6号通告》,“征募汽车之机修人员及司机人员回国服务”[2]。

《通告》发布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华侨青年纷纷响应,视救亡图存为己任,参加“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3]。

南侨机工先后回国的有3200多名,在昆明潘家湾接受短暂军事训练后,随即投入滇缅公路抗战物资运输工作。

据统计,南侨机工每月运入中国的军用物资达10000吨。

从1939年3月至1942年5月,抢运了 45 万吨军火物资,占中国军队物资和装备的一半以上[4]。

“某种程度上南侨机工这几千人为当时的抗战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没有他们,前线几百万军队就没有物资保障”[5]。

南侨机工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从1939年至1945年,因翻车事故、敌机轰炸、饥寒侵袭和瘴气患病而为国殉难者达1000人以上,占南侨机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岁月流逝,南侨机工逐渐为人们所遗忘。

1986年11月,陈嘉庚先生侄儿陈共存在全国政协、国务院侨办等支持下重走滇缅公路,寻访云南的南侨机工。

在其《考察滇缅公路报告书》中写道:“由1939年至今已46年,此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尚未正式记载,成为抗战史上的一段空白,时过境迁,这些无名英雄的事迹竟被遗忘。

侨连四海,彩云之南生死相依

侨连四海,彩云之南生死相依
亲也看到大阅兵 。当过兵 的梁有成观
看 阅 兵 时 心 情 很 不 平静 : “ 看 到 国家
飞虎雄鹰 荣耀归来 9月 6日晚 ,昆明。在身着空 姐 服饰的礼仪小姐护送下 ,1 5 名飞虎队
开一 段 尘 封 的 悲壮 往 事 :
海 外的亲人无法奔丧 ,后来 听说出殡 时万人送 行 ,家人悲痛之余感 到些许 安慰。这些年 ,我们多次到昆明寻找
他 的 埋 骨 之 地 ,直 到 2 0 0 9 年 才 得 知
国参战空军都称作飞虎 队。
“ 对 这 些 年 近 百岁 的 老兵 而 言
生平 事 迹 与作 品渐 渐 重见 天 日。 血 沃 中 华 ,永 载 史 册 。 正 如 国 洒 长 空 ,长 眠在 喜 马 拉 雅 山 和 云 贵
原 的崇 山峻岭之 中。昆明人民衷心 望美 国二战老兵 、遗属及他们 的亲
好 友 ,能 “ 常 回家 看 看 ” ,共 同 弘
和传 承 “ 飞虎 队”精神 ,共 同深化
会 。”座谈会上 ,梁有成先 生依然 心
潮难平 。
7 0多 年 前 ,原 籍 保 山 的缅 甸侨 亡 1 0 0 0多 人 。 黄 玉 瑜 也 不 幸 中 弹 , 运送 战略物资 的美 国飞虎 队;永远 商 巨子梁 金山散 尽家财、支援抗 战。 伤重不治殉 国,家人一直认 为他受 伤 会 忘 记 ,1 5 0 0多 名 中 美 空 中 勇 士
所 以我 一 个 普 通 老 百姓 才有 这 样 的机
筑设计工作。 1 9 4 2年 5月 4日,飞 机 制 造 厂 人员撤 至保 山 ,遭遇 日军大轰炸 ,伤
记程 连元在致辞 中说 :昆明人民永
不会 忘记 ,和 中 国人 民并 肩 战 斗 、 险 开辟 “ 驼 峰 航 线 ” 、积 极 帮 助 中

南侨机工:特殊身份的抗日勇士

南侨机工:特殊身份的抗日勇士

南侨机工:特殊身份的抗日勇士南侨机工:特殊身份的抗日勇士从昆明到腊戌行驶全程需七八天,机工们居无定所。

图为机工运输路途中的暂息。

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专程视察滇缅公路,看望南侨机工。

没有远征军的曝光度,不如飞虎队声名远播,他们的故事尘封多年。

他们中有司机、技工,有富家子,有工程师,有商人,他们是——南侨机工,一群抗战中“特殊身份”的战士。

轮盘日夜无停息2014年9月初,为参加纪念南侨机工回国抗战75周年系列活动,李亚留、苏荣稳、蒋印生、翁家贵、吴惠民、罗开瑚几位老人,又一次相聚昆明——这座对他们意义非凡的城市。

这里是昔日滇缅公路的起点。

75年前,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东南山河尽陷敌手,沿海港口相继沦陷或为日军封锁,偏居大西南的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大量的外援物资,需要从这条生命线上运入国内。

当时的中国,汽车还非寻常物,熟练的司机和技工更是紧缺。

1938年12月,国民政府正式电请南洋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代为招募机工回国抗战。

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华侨热情响应,经严格选拔,30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于1939年分9批回到祖国参加抗日。

机工们在昆明经过短暂的军训,便由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分配与编队,投入到抗战运输工作中。

他们的主战场是滇缅公路,武器就是手中的方向盘。

当时的滇缅公路,是抗战爆发后紧急抢修的简易公路,上千公里的路段80%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深谷、陡坡、急弯不计其数。

车祸是南侨机工遭遇的第一个杀手。

1939年4月到7月,滇缅公路上南侨机工驾驶的车辆就发生24起车祸。

第二个杀手是疟疾。

南洋机工行经的路段瘴气袭人,许多机工染上疟疾后,由于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而身亡。

行驶在滇缅公路上,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更是家常便饭。

为了躲日军飞机,他们常常要夜间行车,危险更增几分,却无人退缩。

“海外归来志未酬,风尘仆仆群山头。

轮盘日夜无停息,不复山河誓不休!”这是南侨机工第十一大队倪鸿声1940年5月写下的诗句。

查补易混易错点07记叙文阅读(原卷版)

查补易混易错点07记叙文阅读(原卷版)

查补易混易错点07 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

由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在记叙文阅读试题中,小说、散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选择、填空、简答均有涉及,所占分值较多,在1225分之间。

病人的健康[阿根廷]胡里奥•科塔萨尔①家庭医生伯尼向卡洛斯和罗莎发出警告,不能让他们的妈妈知道任何令人不安的消息,以免加重她的病情。

兄妹俩决定对妈妈隐瞒弟弟车祸去世的事实。

②卡洛斯告诉妈妈,一家巴西公司雇用了阿莱,派他到累西腓呆一年,阿莱只好匆忙地收拾行李,赶上最近的航班。

“妈妈必须理解,现在时代不同了,工厂才不会考虑人的情感,不过阿莱会想方设法在年中的时候挤出一礼拜的假期。

世界变得疯狂,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干什么都没空。

”③卡洛斯刚好有一位朋友在累西腓工作,答应帮忙安排通信的事情。

一天,他们收到了阿莱的第一封信。

阿莱很喜欢累西腓,他说起港口、卖鹦鹉的小贩、冷饮的味道……妈妈要求看看信封,又说应该把邮票送给邻居家的小孩。

④过了一天妈妈叫来罗莎,口述给阿莱的回信,问他什么时候可以休假,旅费会不会很贵。

她讲了自己的身体情况,告诉他卡洛斯刚刚升了职,罗莎的一个学钢琴的学生获了奖。

等信写好了,妈妈在下面用铅笔签上名,温柔地吻了下信纸。

⑤每件事都不容易,因为在那个时期妈妈的血压又升高了,家里人开始怀疑会不会有什么下意识的影响,在每个人的举动中流露了什么。

然而不大可能,因为一开始的确是硬装出笑容,到最后却真的和妈妈一起笑起来。

说到底,唯一要紧的是把时间混过去,别让妈妈有所察觉。

卡洛斯跟伯尼医生谈了,大家一致同意应该把这出善意的骗剧——罗莎是这么称呼的——无限期地演下去。

⑥阿莱的信又到了。

这回妈妈想自己看信,要过她的老花镜。

活跃在滇缅公路上的华侨汽车驾驶员——纪念南洋华北地侨机工回国抗战72周年

活跃在滇缅公路上的华侨汽车驾驶员——纪念南洋华北地侨机工回国抗战72周年

活跃在滇缅公路上的华侨汽车驾驶员——纪念南洋华北地侨
机工回国抗战72周年
姚永平
【期刊名称】《汽车运用》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后,我国沿海港口均被日军封锁,广九铁路和滇越铁路也先后被切断,滇缅公路成为我国对外的唯一国际通道,世界各国和海外华侨支援我国抗日的军需物资全部依靠这条公路输入.由于滇缅公路迂回于崇山峻岭中,十分险峻,为完成艰巨运输任务,需要大量技术娴熟的汽车驾驶员和修理工,而当时国内这类熟练的人员大都已开往前线参战,无力西顾.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姚永平
【作者单位】汽车管理学院运输指挥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云南省档案局承办"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档案史料图片展"的收获与体会 [J], 张文芝
2.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档案史料图片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J], 顾伯平
3.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档案史料图片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J], 黄凤平
4.无言丰碑铭记先烈侨界典范永励后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档案史料图片
展"隆重开幕 [J], 陈静波
5.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档案史料图片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J], 杨继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洋华侨机工在云南

南洋华侨机工在云南

南洋华侨机工在云南历史资料历史资料 在昆明美丽的西山上,矗立着一座云南省人民政府在1989年5月修建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

2005年,另一座同名纪念碑也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畹町落成。

这两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939至1942年间,32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回到祖国,来到云南边疆参加抗日战争所立下的不朽功勋。

在这场战争中,除了中国人民与日寇在战场上进行的战斗和牺牲被后人永远铭记外,在大后方的云南边疆,另外一场为前方将士运送军火、物资,为中国军队战斗“输血”的战役也在昼夜不停地进行。

在1939至1942年这一阶段,这场后方战役的主力军,就是在云南滇缅运输线上的南洋华侨机工。

1937年12月,滇缅公路修建工程开工,在云南各族人民付出巨大牺牲,与战争赛跑的日夜抢修之下,1938年8月31日,这条被誉为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公路竣工。

10月,日军攻陷广州,中国的港口全部沦陷。

大批由东南亚缅甸转运内陆的作战物资急需运回国内,滇缅路成了唯一的国际通道。

有了路,需要车,有了车,还需要开车修车的人。

但在当时,汽车在中国尚未普及,国内的汽车驾驶、维修人员匮乏,加之抢修出来的滇缅路路况极差,日寇为扼住这条抗战生命线,专门成立了“滇缅公路封锁委员会”,派飞机沿线狂轰滥炸,滇缅路上,急需大批驾车修车技术过硬,不畏牺牲的技工。

当时负责保证滇缅线运输的西南运输处致电南洋爱国侨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求助,陈嘉庚于1939年2月7日发出了《征募汽车修理、驶机人员回国服务》的通告,并亲自到各地演说动员,在南洋800万华侨中号召、招募汽车司机和修理技工回国抗战。

南洋华侨自清末以来,在当地刻苦奋斗,心系祖国。

对推翻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捐款出力,得到过孙中山先生的高度赞誉。

祖国有难,从海外归国抗日的华侨就有5万多人。

陈嘉庚此时振臂一呼,华侨机工们纷纷报名参加。

华侨高级工程师王文松,在新加坡居住十多年,英文流利,技术一流,在当地很有声望,月收入二百多元。

抗战时期滇缅公路上的华侨机工

抗战时期滇缅公路上的华侨机工

抗战时期滇缅公路上的华侨机工
王光华
【期刊名称】《华人时刊》
【年(卷),期】1995(000)007
【摘要】五十多年前,正当祖国处于最危难的时刻,三千多名南洋华侨机工组成“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王),毅然奔赴祖国烽火连天的抗日疆场,效力于滇缅公路军事运输线。

南桥机工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披星戴月,历尽万难,确保了这条抗日生命运输线的畅通,被誉为“粉碎敌人封锁战略的急先锋”。

早在1946年7月7日,为了追悼回国参战华侨烈士和死难同胞,马来西亚槟榔屿华侨筹赈会在升旗山与鹤山交界的山坡上,树立了—座“槟榔屿华侨抗战殉职机工
【总页数】1页(P9-9)
【作者】王光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4
【相关文献】
1.海外华侨回国抗日,滇缅公路建立功勋南侨机工蒋印生受邀参加阅兵观礼 [J], 曾睿
2.家国之间:抗战时期的“南侨机工”与南洋华侨社会 [J], 夏玉清
3.活跃在滇缅公路上的华侨汽车驾驶员——纪念南洋华北地侨机工回国抗战72周年 [J], 姚永平
4.滇缅公路及其上的华侨机工 [J], 魏励勇
5.试论抗战时期南洋华侨机工对军事物资补给的贡献 [J], 夏玉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滇缅公路的前方(中国篇)

在滇缅公路的前方(中国篇)

在滇缅公路的前方(中国篇)撰文/孙敏清冷的吊桥,一如历史的孤魂路不好走,下着雨,天就要黑了,汽车还在泥泞的山道上没完没了地盘旋。

从大理出发后,为了寻找被高速公路遗弃的老滇缅路段颇费周章。

如果不是为了特别的理由,再没有人会选择走老路。

它狭窄弯曲,“有许多山,被公路旋转着缠绕着,像是螺丝钉上升的螺旋。

”滇缅公路工程管理局长谭伯英先生在1945年曾这样描述它。

一个月前,美国的朋友发给我几份老兵回忆录,一位叫泰德·达尔的卫生兵写道:1944年反攻开始后,他们押着野战医院的器材跟着运输队上了滇缅公路。

下坡的时候,中国司机把档挂在空档上,吓得身边的中士将汤姆森机枪伸进窗户,顶在司机头上,对翻译说:“让司机把档挂上,要不我就结果他。

”峡谷中细若游丝的滇缅公路的确让人无端的紧张。

筑路之初,967公里的中国路段大部分在滇西纵谷区的深山峡谷穿越,跑一个单程要六七天时间。

现在的高速公路已经把全程缩短为827公里。

迟暮时分,我们终于抵达澜沧江上的功果桥。

冰冷的雨雾笼罩在黑压压的江面上,除了江水永恒的声音和林间凄厉的一两声鸟鸣,峡谷里静极了,没有行人,也少有汽车往来,横跨江面的钢索吊桥是那样的寂寥,一如历史的孤魂。

这是滇缅公路上最险峻的两座桥梁之一,另一座在怒江上,叫惠通桥。

如果说在世界战争史上,由于一条公路而把几个国家拖入战争,并导致一个帝国的覆灭——那么,这条路就是滇缅公路。

为了截断它,日本不惜发动缅甸战役;为了保住它,中国出兵十万入缅作战;为了替代它,美国空军开辟了闻名世界的“驼峰航线”;为了重新打通它,美国出动工兵在中国驻印军协助下开辟了史迪威公路,几十万大军从缅北和中国滇西同时发起反攻。

中缅印战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着滇缅公路的断与续而进行。

在这个战场上,日军抛尸18万,留下了三个“全员玉碎”的阵地。

记得第一次到功果桥,那种震撼很难用语言表达。

铸有“纽约州铁链公司”字样的钢梁、钢缆和地锚,带着战争期间日机轰炸的伤痕,几十年原封不动地保留在澜沧江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达标检测卷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1.经典诗文默写。

[在第(1)—(6)题中,任选四题;在第(7)—(8)题中,任选一题](6分)(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3)卿今者才略,__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4)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天上的明星现了,________________。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6)________________,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7)《竹里馆》中写夜深人静,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木兰诗》中从听觉和视觉表现军旅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2、3题。

(4分)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时代的洪流里,曾澎湃过数不尽的“大英雄”。

他们或是在自己的领域锲.而不舍,终于成为妇rú皆知的两弹元勋;或是挽狂澜于既倒,成为直刺人性软肋的民族脊梁。

文学的舞台,因“小人物”而五彩斑lán,如以一本粗拙.的《山海经》温暖了迅哥儿整个童年的长妈妈,如身处不幸却又饱含深情的老王。

无论是“小人物”还是“大英雄”,他们都在历史的风尘里尽诉生命的意义。

2.为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分)锲.()而不舍粗拙.()3.请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妇rú()皆知五彩斑lán()4.老舍在谈人物描写时提到,“哭有多种,笑也不同,应依个人的特性与情形而定如何哭,如何笑”。

表情是人物在某一特定处境下自我心理与外界社会的投射,请参考示例完成批注,要求分析祥子表情背后的具体原因。

(3分) 示例:哭: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驾驶、机修人员。被誉为“粉碎敌人封锁战略的 急先锋”、“滇缅路上的神行太保”。
由于滇缅公路崎岖艰险。路况恶劣,沿线疟疾 肆虐、日军轰炸封锁,军事运输活动面临着重重困 难。一是道路险恶。有人形象地将滇缅公路比喻为 “群山雕刻的公路”。公路要越过怒山、高黎贡山等 高山,横跨怒江、澜沧江、漾濞江等数条大河,最高 处海拔3 000—4 000米。最低处海拔仅有500一600 米。沿途的悬崖峭壁、陡坡急弯,令人惊心动魄,时 时有车翻人亡的危险。当年,英、美盟军的驾驶员和 一些商车驾驶员在经过险峻路段时。常要请华侨机 工代为驾驶。二是道路泥泞。塌方随处可见。这条匆 促修成的公路,路面泥土、石块坎坷凹凸,被称为 “搓板路”。沿途气候又多变,一遇暴雨,路面易被冲 毁,或积水成烂泥塘,或使桥梁涵洞毁坏,或突然塌 方堵路。出现种种困难。三是瘴疟频发。很早就有 “要过芒市坝,先把老婆嫁”之说,尤其是被称为“焖 头摆子”的恶性疟疾,“十人得了九人死”,这对南洋 机工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四是日军轰炸封 锁。滇缅公路的通车,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封 锁中国的战略企图.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仇视和恐 惧。1940年。日军专门成立了“滇缅路封锁委员会”, 轰炸滇缅公路全线。1940年10月起.在不到6个月 的时间里.日军共出动飞机400多架次,轰炸重点 交通目标。并沿线扫射、轰炸运行的车辆。华侨机工 们就是在这些关口出生入死,日以继夜地战斗着, 有不少人因此献出了生命。
(作者单位:汽车管理学院运输指挥系)
《汽车运用》2010年度合订本已经出版发 行,每本定价80元(含邮寄费),数量有限,需求 者请速汇款至本刊编辑部。
另:本社有少量《军用柴油汽车驾驶员培训 教材》,每本定价55元(含邮寄费),欢迎订阅。
联系人:孙协胜 联系电话:025l一56382(军线)
022—84656382(地方线)
除滇缅公路外.华侨机工还在其他地方辛勤工 作:到广西、贵州、重庆、越南等地抢运物资;帮助印 度的盟军运送军火.支援反攻;受盟军情报部门派 遣,返回东南亚从事敌情侦察工作;在昆明、陆良机 场接运军事物资,协助美空军战斗;为参战部队修 理大炮。等等。
由于战时条件所限。华侨机工的生活是相当艰 难的。许多机工因饥寒、体弱、疲乏,常常突然晕倒。 尽管如此.年轻的机工们以苦为荣,满怀激情,在执 行纪律、遵守制度、完成任务等方面,华侨机工车队 处处是模范。
在得知滇缅公路急需大量汽车驾驶员和修理 工之后,爱国华侨陈嘉庚和他领导的“南洋华侨筹 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急祖国之所急, 随即于1939年2月7日发表了内容为《征募汽车 修机驾机人员回国服务>的南侨总会第6号通告, 积极号召华侨中的年轻汽车驾驶员和维修技工回 国服务,与祖国同胞并肩抗战。这个通告很快就传 遍了东南亚各地,在南洋,特别是新加坡、马来亚地 区的华侨社会中引起很大反响。华侨青年怀着“国 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民族责任感,纷纷报名。 掀起了一个个高潮。
——纪念南洋牮侨机I回国抗战72周年
●姚永平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后。我国沿 海港口均被日军封锁。广九铁路和滇越铁路也先后 被切断,滇缅公路成为我国对外的唯一国际通道。 世界各国和海外华侨支援我国抗日的军需物资全 部依靠这条公路输入。由于滇缅公路迂回于崇山峻 岭中。十分险峻,为完成艰巨运输任务,需要大量技 术娴熟的汽车驾驶员和修理工。而当时国内这类熟 练的人员大都已开往前线参战,无力西顾。
万目方》2数01据1年·第2期·汽车运用
从1939年2月到9月,由南侨总会直接组织输 送机工(即汽车驾驶员)共3 192人。加上其他自发 回国被编入西南运输处的机工。总人数超过3 260 人。成为活跃在滇缅公路上的重要生力军。
华侨机工回国后,经过3个月集训。学习地理、 政治、军事、防空等课程后,按军事编制,大部分在 滇缅公路的4个大队和2个“华侨先锋运输大队” 服务,少数机工被派往西南、西北运输线。华侨机工 夜以继曰地抢运军需辎重屎兵员,组装、抢修车辆,
抗战胜利后。约有1 000名机Fra bibliotek复员回到南洋, 有1 000多人留在了国内。他们中,有的人投身革 命,有的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的当了翻译。
华桥机工的卓著贡献,受到了国内外人民的广 泛称颂。马来西亚槟榔屿、吉隆坡雪兰莪和新加坡槟 城等地的华侨.都先后在本地为殉难华侨机工建立 了纪念碑。1989年7月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滇 缅公路的起点——昆明风景区西山。竖立起一座雄 伟庄严的纪念碑.对南洋华侨机工和海外侨胞为祖 国抗日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赞誉。碑文赞颂3 000 多名华侨机工“以自己的鲜血、生命和汗水,在华侨 爱国史上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也在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2005年。 云南德宏各族人民及南洋华侨机王后代在畹町森林 公园竖立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碑”隆重落 成.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让后人永远铭记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的丰功伟绩。口
为了战胜困难、完成任务,机工们都开动脑筋。
万方数据
2011年·第2期·汽车运用旧少
百科之窗黝黼蝌粼荣鹈麓孙?
Qieheyunyong
想出了许多办法。如遇路最陡处上不去时,后面车 的驾驶员立即下来用垫木帮助垫住后轮,待发动机 退热后再继续往上爬:上、下陡坡又碰上急转弯的 窄路时.他们就在急弯处架上渡板,前轮通过后,后 轮靠外边的轮子正好从渡板上滚过,避免后轮悬空 造成翻车:雨季山坡塌方堵路时,华侨机工就用携 带的厚木板铺垫后,驾车顺板冲过去;有时山洪暴 发引起路基大块塌方造成不能行驶时,他们就同养 路工一起。用空汽油桶装满土石填砌路基。1941年 4月。27架日机把近200米长的功果桥炸断,日本 电台立即叫嚣:中国国际通道“三个月之内没有通 车希望”。华侨机工和桥工们再创奇迹,他们在lO 多个小时内,把144只空汽油桶扎成大“渡船”,用 钢丝拉到两岸。汽车开上“渡船”,由两岸汽车拖动 渡船,运送过江,日夜不停。因车太多,一辆辆拖渡 太慢。又用空油桶组成几十只“渡船”,连在一起,铺 上木板。做成活动浮桥,使上千辆汽车迅速通过;当 夜间行驶的车队有车因坏了车灯而不能行驶时.采 用“三车连锁行车法”,即将无灯车置于前、后车中 间。由前车的后灯光引路,用后车的前灯光照路,继 续行驶:为防止汽车在深山老林中因“抛锚”造成断 粮。机工们自带干粮、炊具做饭吃,有时干粮吃完后 就吃野果、啃竹笋。
华侨机工们对祖国的贡献是巨大的 史料统计 显示.在 他们参 加滇缅 公路运 输前的 1939年 l~5月. 通过滇 衙公路 运入我
国的武器 和其他军 用物资. 每月仅有 1 000多 吨:而自 从大批华 侨机工参 加军运 后。每月运量猛增,1939年l 1月至1940年6月,每 月运量增至l万吨左右.1941年11月,运量高达 1.75万吨。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在 执行纪律、遵守制度、完成任务等方面,华侨机工车 队也是模范。为此,他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翻车 丧生。或因敌机轰炸扫射、饥寒交迫、瘴气患病而为 国殉难者。不计其数。
●_
Qicheyunyong ∞鲋磷键㈣㈣绷黼翻糯嘲_—翻_—一百斛之窗
72年前,南洋华侨机工以殷殷爱国之心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牡的工作精神。忘我地投入到抗日救 国运动中。通过阅读此文,希望当代汽车兵能从华侨机工的不朽事迹中获得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并将 这些宝贵的精神贯彻到我们的工作中去,为军交运输和车辆装备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