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辞格分析

合集下载

汉语辞格的语用分析

汉语辞格的语用分析

汉语辞格的语用分析语用学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使用中的语言,语用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是意义和语境。

使用辞格也要表达意义,而且所表达的意义不仅包括字面意义,还包括其言外之意,即辞格的语用意义,大部分辞格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表达话语的语用意义。

由于语言具有间接性,有时话语的字面意义和要表达的语用意义是不一致的,辞格的使用也是间接语言的一种表现手段。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把话语分为两类:言有所述和言有所为,辞格中的语用意义便在言有所为的话语中。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一个人在表达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语谓行为(言内行为)、语旨行为(言外行为)、语效行为(言后行为),而辞格的运用便是发话者实施其言外行为从而更易于被受话者洞察其意图的一种表现形式。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提出了会话的“合作原则”,其中包括四个准则:适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辞格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遵循合作原则的,但有时发话者为了传达多于字面意义之外的语用意义会故意违反某一准则,所以辞格的使用有时是符合合作原则的,有时则违背了合作原则,有时是合作原则的变异表现。

在不少情况下,人们违反合作原则是出于礼貌的考虑和需要,这时便符合礼貌这一语用原则。

如比喻、拟人、夸张、反语是违反质量准则的,隐喻、通感、借代则是符合关联准则的几种表现形式,反复、排比是适量准则的变异表现,婉曲、反语虽然违背了方式准则但同时维护了礼貌原则。

无论怎样的表达,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取得好的交际效果,辞格的运用也是如此。

但好的交际效果的取得还要取决于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有主观因素——发话者和受话者的制约和客观因素——文化和认知心理的影响和制约。

发话者和受话者是交际活动中的主体,发话者的表达是辞格中语用意义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发话者运用各种有效的修辞手段来取得好的表达效果,但好的交际效果的实现是在接受中最终完成的,所以发话者和受话者成为影响辞格中的语用意义实现的主观因素。

第五节辞格 (二)

第五节辞格 (二)
鲁迅《言论自由的界限》
语义双关 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 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盯着被惊呆了的孩 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
王愿坚《党费》
小俞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妙她和道静两个同时哭了,夜是这 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雨。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
杨沫《青春之歌》
第五节 辞格 (二)
一、双关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 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
双关的基本类型 谐音双关 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毛泽东《碟恋花· 答李淑一》
这就是文人学士究竟比不识字的奴才聪明,党国究竟比贾府 高明,现在究竟比乾隆时候光明:三明主义
运用婉曲要注意的问题
1.婉曲话语,妙在含蓄委婉,而意在言外。 2.婉曲的真正含义一定要让人悟得出,理解得了,最终得露 出“庐山真面目”,不能使人误解或产生歧义。
婉曲和双关的区别
1.婉曲注重在故意回避某种说法,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 双关着重有意影射某人某事,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2.婉曲是闪烁其辞,用委婉的方式暗示出来,表现为意在言 外,需要人们从话语的外面去理解;双关把话都说完,同时 关顾表里两层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以反当正Βιβλιοθήκη 我告诉您了,根据报纸上官方介绍,他是天 成岗迟疑了一下,又提出新的要求,‚把收听广播的任 底下头等大好人,浑身上下毫无缺点,连肚脐 务也交给我吧,我的工作的确不重!‛‚你简直是野心 眼都没了。 宗福先《于无声处》 勃勃!才给别人写信致敬,又可以叫别人‘失业’?我
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
早就看穿了你的思想活动!‛李敬原眼前透出一些笑意, 但很快就消失了。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第五节 语用效果与辞格

第五节 语用效果与辞格
顶真的结构式是:甲+乙 → 乙+丙…… 例如: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平;慰生平兮吾将 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三)顶真 2、分类 根据顶真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 A.词语顶真。以词语为单位构成的顶真。 例如: (1)中国南方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城市的名字叫杭州,杭 州城里有个秀美的西湖,西湖——那是一个留下了多少美好传 说的地方。 (2)创作离不开灵感,灵感来自于生活的积累,生活的积 累又决定于对创作的态度。
(八)借代
2、种类 根据代体与本体的关系,借代主要有以下六种常见的类 型: A.特征借代。用与本体有关的特征指称本体。 例如: 门卫说:“两天前,老王家来了一个光头青年,昨天傍 晚,我看见光头急冲冲地背包走了。”
(八)借代 B.成分借代。用本体的构成成分指称本体。例如: 为了两国尽早恢复外交关系,北京和华盛顿都秘密地有了 惊人的举动。 C、地名借代。用与本体(多为商品)相关的地名指称本 体。例如: 平时他最喜欢喝的茶是杭州的“龙井”。 D、作者借代。用作者的姓名指称他的作品。例如: 虽然时代不同了,但现在再读鲁迅,仍然不时会让我们背 脊上惊出细细的汗来。
(二)排比 B.递排。排比的构成单位之间在内容上具有逐层递进的 关系。 例如: (1)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难道我不爱我的祖国?不爱我的故乡?不爱我的一个句子的结尾部分作后一个句子的开头,使相邻 的两个句子头尾蝉联,以取得环环相扣、表意紧凑的效果, 这种辞格叫顶真。也称顶针、联珠。
(七)反语
B.风趣反语。指为达到风趣、幽默等轻松愉快效果而运 用的反语。例如: (1)你这个死丫头,工资有多少呀?一下子给妈妈买这么 多东西! (2)你呀,可会挑好日子了,这么大的风雨还赶过来,船 万一出了事怎么办?

现代汉语(5.1.2)--第五章现代汉语语用习题集

现代汉语(5.1.2)--第五章现代汉语语用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1、语用2、语言背景3、长句4、短句5、排比6、层递7、顶真8、回环9、比喻10、比拟11、借代12、夸张13、对偶14、反复15、舛互16、通感(移觉)17、拈连18、仿词19、反语20、飞白21、双关22、别解23、对比24、映衬(衬托)25、示现26、错综27、婉曲28、警策29、设问30、反问31、词语的移用32、词语的代用33、词语的仿用34、言内意义35、言外意义36、指示语37、语体38、语言风格(二)判断改错1、“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中所用的辞格是对偶中的正对。

2、“一切的希望又重新发芽了” 所用辞格是比喻。

3、“大家都为他捏着一把汗”所用辞格是借喻。

4、“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所用辞格是对偶。

5、借代是不直接说出事物的本名,而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6、“这小家伙人小心不小,竟这样神态自若。

”所用辞格是对比。

7、“他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脾气急点。

”所用辞格是警策。

8、“南昆仑山上的水……绿得那么鲜艳,带着一股子甜意。

”所用辞格是“移觉”。

9、移觉是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修饰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的性状。

10、“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伙儿都很佩服他。

”所用辞格是比喻。

11、“暮色来得很快,只一忽儿,原来七彩缤纷的天幕便像错放了染料一样,幽幽地黑了下来,像我那颗出其不意地黯淡下来的心……”所用辞格是对比。

12、“阿里山瓜子 —— 一嗑就开心(阿里山瓜子的广告词)”所用辞格是双关。

13、“见到阔别已久的亲人,她的眼泪像瀑布般直泻下来。

”是“比喻兼夸张”的套用。

14、口头语体就是口头语言。

15、诗广告、书信体小说等形式属于事务语体的范畴。

16、“他身残志不残” 所用辞格是拈连。

(三)单项选择1、修辞这一术语的含义有( )A、1个B、2个C、3个D、4个2、“我们应该学点语法和修辞。

”中“修辞” 的含义是( )A、修辞规律B、修辞活动C、修辞学D、修辞格3、……蓦地那手又在她胸前摸了一把,六宝直叫起来,出惊地喊了一声:“嗳哟!“什么事? ”同在那筐子边捋叶的四大娘问了,抬起头来。

第五章辞格分析

第五章辞格分析

第五章辞格分析第一节辞格的定义与确立依据一、辞格的定义与分类在言语行为中,人们常常不满足于常规的词语组合、句子构造等语言规则和表达原则,而是在符合语言表达常规的基础上,运用一些在词语、句子组合及语义实现上有所“违规”的表达手段,来取得特定的修辞效果,这种在言语行为中对语言规则或语言运用规则进行有效偏离形成的具有特定表达价值的固定模式,就是辞格。

从形式上看,辞格是有两个部分构成的,一个是辞格得以传载的表层结构体,可以将它称作辞面或辞体;另一个部分是通过辞面所指称的对象(如借代、借喻等)或能实现的修辞功能或深层意义(如反语、双关、排比)等,可以将它称为辞里。

如:(1)一间阴暗的小屋子里,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一东一西。

东边的是一个马褂,西边的是一个西装。

(鲁迅《写于深夜》)其辞面就是“马褂”、“西装”,其辞里就是它们分别指代的两个人:穿马褂的人、穿西装的人。

有的辞面与辞里的关系较为直接,如借代、比拟、明喻、暗喻等;有的辞面与辞里的关系就很隐晦,如借喻、反语、双关等。

从辞格的形成特点看,有的辞格是在词、句组合以及语义表达上故意偏离一般语言规则构造的,其目的是强调语义内容的超常表达。

这类辞格没有特别明显的辞面识别标志。

如比拟,本体与拟词的搭配就偏离了一般词语组合规则,实现了语义的超常组合;又如反语,表达意义与原义恰好相反。

此类辞格还有:比喻、移就、夸张、双关、拈连、易色、借代等。

有的辞格则主要是在语义表达的具体形式上刻意求美而故意偏离一般语用原则构造的,其目的是在不违反一般词、句组合等语言规则的前提下达到强调超常形式表达的效果。

这类辞格在结构形式上有明显的辞面识别标志。

如对偶、排比、顶真、回环、反复等就属这样的辞格。

实际言语行为中的辞格较多,而且随着生活的发展,还会有新的辞格出现。

我们这里介绍的主要是一些常用的具有较明显的特征和特定修辞功能的辞格。

二、辞格确定的依据作为修辞行为中一种特定的表达格式,不同的辞格,其产生途径、表现形式以及修辞价值都不完全一样,因此,判断和确定辞格的原则也应该针对具体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衡量。

现代汉语第五章 修辞

现代汉语第五章 修辞
(2)关联词:书面语句式因为要求严密的逻辑
性,关联词语用得较多;口语句式中关联词语用得 少些,有些干脆不用。
第二十八页,共139页。
(3)文言:书面语比较讲究语言规范,注 意句子的加工,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口语则 不同。
(4)风格色彩:在所运用词语的风格色彩方面,
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词组成,书面语句式大都 由文雅的书面语词组成。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第十一页,共139页。
从意义和声音入手 在意义方面,应力求:
1.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2.力求准确、妥帖 3.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 4.力求色彩鲜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
词汇提供条件,修辞扩大了词汇在语言中的运用 作用。
第七页,共139页。
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讲究修辞要以合乎语法为基础。
语法为修辞现象、修辞规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
修辞在语言运用中扩大了语法的功用。
第八页,共139页。
总结:
语言三要素为修辞手段的选用、为修 辞效果的体现提供了条件,而修辞又在 语言的综合运用、在语言表达效果的提 高中扩大语言三要素的功用。
散句是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 句子。其修辞效果是散而不乱,灵活多变,生动感人。
整句在散文、诗歌、唱词中使用较多。一般情况是整 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多。
第二十二页,共139页。
主动句是施事作主语的句式。
被动句是用受事作主语的句式。
第二十三页,共139页。
使用场合
善于选择句式、调整句式,可以有效地添加文采,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理想的修辞效果。

20第五章 现代汉语语用

20第五章  现代汉语语用

第三节 话语理解 一、言内意义的理解 (一)信息结构的分析 (二)指示语的把握 对象指示 社交指示 语篇指示
(三)前提的推断 前提往往跟某些特定的词语相联系,人们
可以通过这些特定的词语把握话语的前提。跟 话语前提有联示重复的副词。 2.表示状态的变化的动词。 3.一些心理活动动词。
交际是在一定的场合内进行的。交际场合所在 的地方、里面的景物、参加交际的人物、交际话题、 交际使用的媒介、交际进行的时间、交际场合的气 氛构成了话语场景。
(三)语言风格和美学情趣 1.语言风格
不同的时代、环境、个人,在语言使用上或由 社会约定俗成,或由个人习惯所致,往往表现出一 定的语言特点差异,形成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 2.美学情趣
第五章 现代汉语语用
第一节 语用概说 一、语用和语用学 (一)语用
语用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 的实际运用活动,特别是话语表达和话语理 解等活动。 (二)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语用的科学。它与语言学、 语汇学、语法学、文字学、社会语言学等也 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二、话语交际的过程和原则 (一)话语交际的过程
(二)辞格的选择 1.当用才用,避免过度 2.目的明确,选类精当 3.切合语境,和谐自然
三、语篇的组织 (一)中心句的安置
中心句是指语篇中集中表达中心意思的核心 句子,是其他语句所环绕的中心。中心句安置 情况有四种。 (1)中心句在开头,后边的语句为说明中心句 的意思服务,从而形成一个众星拱月似的语篇。
人类要依照一定的美学原理来要求话语交际, 也要把自己的审美情趣注入话语之中。
第二节 话语表达 一、语句的选择 (一)词语的选择 1.选准词语,使语句稳妥 2.锤炼词语,使词语生辉 (二)句子的配置 第一,求得上下文的紧密联系和协调。 第二,合乎事理逻辑,使意思严密突出。 第三,要随情设句,切情切境,增强话语的艺术魅 力。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 一、修辞的范围
+ 修辞作为一个科学术语,从内涵看,既指选择恰当表 达手段以提高表达效果的方式,又指研究如何选择恰 当的表达手段以提高表达效果的科学;从外延看,不 但涉及语言学本体的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义 学、语用学等分支学科,也与语言学外部的文章学、 逻辑学、文艺学、心理学、美学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 系。
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的语言形式。最常见 的仿拟,就是换用反义或类义的语素来仿造新词语, 这又称作义仿。 + 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 苦趣,好似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 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 山?〕
+ 〔五〕引用 + 引用就是引述有关的语言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内容表达得更周密、更全面。 + 其次,防止行文的单调乏味,而且可以使意思表
达得更细致、更圆满;同时,在声音节奏上有成 双作对的倾向。
+ 〔二〕反义词的修辞作用 + 首先,反义词语连用能形成
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 + 其次,反义词语连用能够揭
示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 三、词语选用的标准 + 一是要尽量防止使用方言词。 + 二是适当援用文言词语。 + 三是切忌生造文辞。随着社会生活的开展,新词
+ 〔二〕书面语体 + 书面语体是标准性最高、抽象化程度最高、也最
正式的语体形式,比方报纸的社论评论和新闻通 讯、科学技术的学术论文、以及各种公文和应用 文〔申请、总结、报告、批复、通知、启事〕等, 就都是书面语体。
+ 〔三〕文学语体 + 文学语体是运用语言进行艺术创造的语体,其根
本特点是用词生动形象和内容丰富多彩。 + 国外将文学语体内部划分成抒情作品、叙事作品

初中语文教材中辞格兼用例析

初中语文教材中辞格兼用例析

初中语文教材中辞格兼用例析
辞格是指言辞中的修辞技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问、排比等。

其中,比喻是将一个事物直接比拟为另一个事物,以此来表达某种意义。

比如,“他像只猫一样躲在角落里。


拟人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生命特征,从而更加贴近读者体验。

例如,“树木伸出侧枝,宛如一个个小手臂。


夸张则是夸大其词,以突出某种效果或形象。

比如,“他胆子像老鼠一样小。


借代则是用一个相关的词或意象来代替原本所指的对象。

例如,“我们家养了一条汪星人。

”中的“汪星人”即代指“狗”。

反问则是在问句中已知答案,而表达出来的形式是疑问的句子。

比如,“这么好的机会,你不去争取吗?”中的“你不去争取吗?”是一个反问。

排比则是将同类事物以同等程度或大小排列,以突出它们的数量或重要性。

例如,“风吹过枯叶,飘飘荡荡;雨滴落在屋顶,拍拍作响;心灵被激发,兴奋不已。

”中的三组描述均采用了排比的形式。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辞格,是通过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表达,增强阅读体验的重要手段。

辞格辨析的认知维度

辞格辨析的认知维度

辞格辨析的认知维度辞格,是指诗歌、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结构。

在文学创作中,辞格的使用对于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辞格的运用上,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相似的用法,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辞格辨析,从认知维度去理解和区分它们。

本文将从认知维度出发,探讨辞格的辨析。

一、从形式结构上进行辨析辞格在形式结构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其句法结构、押韵方式和节奏韵律等方面。

在这些方面的不同,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来进行辞格的辨析。

对比诗歌和散文,诗歌常常采用韵律押韵的方式进行表达,而散文则多以散文的句式和段落结构为主。

从形式结构上辨析辞格,需要我们对不同辞格的形式特点有充分的认知。

二、从表达情感内容上进行辨析辞格在表达情感内容上的差异,通常是依托于作者对于主题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有的辞格着重于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有的辞格则更注重于主题的阐释和思想的深刻。

通过从表达情感内容的角度进行辨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辞格的内涵和外延。

三、从文学传统和流派的影响上进行辨析不同的文学传统和流派在辞格的运用上往往存在差异。

汉赋和唐诗在辞格的运用上便有其独特的特点,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在辞格使用上也有不同的特色。

通过从文学传统和流派的影响上进行辨析,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辞格的运用原则和风格特点。

四、从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进行辨析不同的辞格通常会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这对于辞格的辨析很有帮助。

抒情诗常常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叙事诗则主要以叙事、描写为主,戏剧则是通过对话和舞台呈现来表达情感。

通过从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进行辨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和区分不同辞格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五、从作者意图和读者解读的角度进行辨析辞格的使用往往离不开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读者的解读方式。

有的辞格更注重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有的辞格则更注重于对读者的情感共鸣和认知触发。

通过从作者意图和读者解读的角度进行辨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辞格的表现功能和感染力。

现代汉语 增订六版 第5章修辞第4节辞格(一)

现代汉语 增订六版 第5章修辞第4节辞格(一)

思考和练习四
一何。
① 人需要真理,就像庄稼需要阳光和雨露才能生长、 开花、结果一样。
② 波浪“哗哗啦啦”有节奏地拍打着船舷,溅起千百 朵璀璨的水花,恰似撒下一把晶莹的珍珠。
③ 生命如果是树,那么,理想是根,勤奋是叶,毅力 是干,成功是果。
课堂练习
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一、请指出下列比喻的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①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② 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他说,如果不打 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溅你一身 的污泥。 ③ 中国是一只沉睡着的雄狮…… ④ 生活可不像你做衣服,做一件不合适,扔掉再重做。 ⑤ 让我们对土地倾注更强烈的感情吧! 因为大地母亲 的镣铐解除了,现在就看我们怎样为我们的大地母亲好好工 作了。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 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它对事物的某方面的特征加以合 情合理的渲染,使人感到虽不真实,却胜似真实。
运用夸张的目的在于: (1) 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 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高尔基曾说:“艺术的目的在于夸大 好的东西,使它显得更好;夸大有害于人类的东西,使人望 而生厌。”夸张的目的就在于此。 (2) 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2.略式拈连 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省略,乙事物必须 出现,借助上下文,省略的内容还是清楚的。例如: ③ 冬—冬—冬冬冬。声音单调吗? 一点也不觉得。因 为每一声冬冬都敲出对旧事物的诅咒,敲出对新生的人民共 和国美好的祝愿。(萧乾《鼓声》) ④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 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宗璞《紫藤萝瀑布》)

辞格辨析的认知维度

辞格辨析的认知维度

辞格辨析的认知维度辞格辨析是指在语言表达中对不同的辞格进行分类和分析,以识别其特点和使用方法。

在汉语中,辞格的选择和使用与文化、社会背景和个体认知等有关。

以下是辞格辨析的认知维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同辞格。

1.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辞格中的重要元素,用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类比、排比、拟人、设问等。

通过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辞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2. 情感态度:辞格也可以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包括喜悦、愤怒、悲伤、质问、讽刺等。

不同的辞格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对于打动听者、引发共鸣起到重要作用。

3. 逻辑关系:辞格在语言表达中还可以表达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对比关系、转折关系等。

通过运用不同的辞格,可以使语言更加条理清晰,有助于阐述观点和逻辑推理。

4. 文化背景:辞格的选择和使用也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对于表达方式和言辞的规范会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儒家的“君子之交淡如水”表达了淡泊和平等的交往态度,在西方文化中,“Love begets love”表达了爱心会激发更多爱心的道理。

5. 社会背景:辞格的选择和使用也与社会背景有关。

不同的社会环境对于语言的规范和审美有不同的要求。

在宗教场合中,常见的辞格包括祈使句、感叹句等,以体现对神灵的尊敬和敬畏;而在商务场合,辞格的选择更加注重客观、准确和清晰。

辞格辨析的认知维度涵盖了修辞手法、情感态度、逻辑关系、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

在语言表达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辞格,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通过学习辞格辨析的认知维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同的辞格,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下)ppt

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下)ppt

2
【教学要求 】 教学中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对修辞 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重点讲清一些辞格的 联系与区别。
3
一、修辞格的区别 (一)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似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 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 1、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
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借喻的作用是“比 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2、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借 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
(四)层递和排比的区别
1、二者的表达内容不同。 2、形式不同。 3、修辞作用不同。 4、着重点不同。 5、层递的内容可以用排比的形式表达,但排比 不一定有层递的内容。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 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
9
(五)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4
例如: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九)双关和歧义有何区别
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发话人主 动设置的,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 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 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 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 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 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 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15
例如: 总而言之,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 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还说它活得潇 洒。但老乡们就不那么浪漫,人们说,这 猪不正经。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16
二、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一)修辞格的兼用 修辞格兼用是修辞格综合运用的形式之一、 同一个语言片段如果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的辞格, 几种辞格就会形成交叉关系,表达效果也会彼此 融合。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反问辞格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反问辞格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反问辞格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以下简称《作品精选》)作为一部重要的作品集,收入了现代文学史上很多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全书四大文学体裁皆有涉及,因而语言丰富多样。

书中运用的辞格十分丰富,其中反问所占的比重较大,反问句的句型和用法特点也多样化,这给我们分析和探讨反问辞格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结合修辞学和语用学的知识对《作品精选》中的反问辞格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

全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是反问辞格的研究综述,概述了以往语言学界对反问辞格所做的研究及取得的成果,并把它们作为本论文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同时对本论文的语料选取做简单介绍。

第二章反问词研究。

通过对《作品精选》中反问句的考察,总结出了一些常见的反问副词和反问代词。

反问副词有“难道”、“岂”、“不”、“没有“、“不是”、“又”、“还”:反问代词有“何苦”、“何不”、“谁”、“怎么”、“哪”、“什么”。

探讨了这些反问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作用,指出它们能够表达强烈的或委婉的感情色彩,强化或弱化说话者对所说内容的肯定或否定的语气和态度,使语言的主观感情色彩更加浓厚。

有些反问词在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它们是否表示反诘语气,只有根据具体语境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

作者又从语用角度,在对《作品精选》中反问句的比较和考量的基础上,提炼出反问辞格在句子中的语用功能,共有十二种。

第三章分析的主要是表达强烈反诘语气的语用功能,分别是表示抱怨和不满的,表示疑惑不解的,表示蔑视和嘲笑的,表示反驳和申辩的,表祈使、命令和催促的,表示说理的六种。

文中通过典型例句的分析,展示了这些功能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第四章主要考察的句子中反诘语气较弱的语用功能,也有六种:无奈和同情,建议、劝说与劝阻,谦让与客气,提醒,炫耀和喜悦,调侃和调戏。

作者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描述,详细阐释了每一种语用功能的意义及其在现代文学作品的体现。

辞格分析报告

辞格分析报告

辞格分析报告1. 引言辞格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旨在探究语言中的辞格结构和辞格功能。

辞格是指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辞格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结构和意义,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本文将针对所给标题进行辞格分析,分析报告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背景介绍、辞格分析方法、辞格分析结果和讨论。

2. 背景介绍辞格分析可应用于各个语言学领域,如语法、修辞学、翻译等。

通过分析辞格,我们可以了解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方式,进而进一步分析语言的意义和效果。

辞格分析的基本单位是词语,而词语的排列顺序和词性等则决定了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不同的辞格结构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因此辞格分析对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和推断作者意图具有重要意义。

3. 辞格分析方法辞格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3.1. 句子辞格分析句子辞格分析是对整个句子的辞格结构进行分析。

首先确定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等基本要素,然后分析它们的语序和关系。

通过分析句子的辞格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句子的句型、层次和信息传递方式。

3.2. 修辞辞格分析修辞辞格分析主要分析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运用情况。

修辞手法是指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段来加强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效果,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通过分析修辞辞格,可以揭示作者在语言层次上的意图和目的。

3.3. 翻译辞格分析翻译辞格分析主要从对比翻译的角度出发,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辞格结构进行分析。

通过对辞格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并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4. 辞格分析结果根据给定的标题“辞格分析报告”,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辞格分析:4.1. 标题辞格分析标题可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句子,通过分析标题的辞格结构,可以了解作者在标题中的意图和重点。

在这个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到“辞格分析报告”中的动词“分析”位于名词“辞格”之前,这种结构使得动作“分析”成为主要的动作,强调了分析的重要性。

第五回 语法结构的分析

第五回 语法结构的分析
接下来让我们来考虑围绕现代股份公司的各种问题是如何错综复杂地展开的围绕现代股份公司的各种问题是如何错综复杂地展开的经济学发展和现实过程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语法结构的分析“语法分析是翻译 Nhomakorabea成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长修饰语
例文1 宇宙には数かぎりない星がある。われわれが住んでいる この地球も、その星のなかの一つである。それは、植物が育つ、 動物が住み、人間が生存できる自然環境を、気の遠くなるような 長い年月のなかでつくり出した例外的な星である。 译文1 宇宙之中有无数星球,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也是其中 之一。它是一个在那令人感到无限遥远的年代里形成的例外的 星球。这形成了植物繁衍,动物居住,人类生存的环境。 译文2 宇宙之中有无数的星球,我们居住的地球便是其中一 个与众不同的特殊星球。虽然它自然环境的形成长得吓人,但 是,它却可以让植物生长,动物繁衍,人类代代相传。
指示代詞・仮定表現
例文5 もう一つ違うところは、日本人の場合でも、たとえ知らな くても同一集団、同類集団に属しているかもしれないが、しかし、 知らないような場合は、たとえそうした関係が設定できても、そ の関係からはまず大した期待をもつことができないということで ある。インド人や中国人の場合のように、ネットワークが設定で きても、それは十分に機能しえないのである。 译文1另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即便是日本人,也会有互不认 识却属于同一个集团,同类集团的情况。但是,在相互不认 识的时候,这种关系即便存在,他们也不会期待从这种关系 中能得到什么了不起的收获。即使日本人拥有像印度人或中 国人那样的关系网,那它也不会充分地发挥作用。
指示代词/ 复句关系/具体句型的理解 例文7 このようなスミスからミルへの株式会社観の転換を検討することによって 株式会社が社会的認知を得ていく過程を垣間見ると同時に、それが現代株式 社会をめぐる諸問題とどう交錯しているのか、また経済学の展開と現実過程と の間にどんな関係が見られるのかを考えてみることにする。 译文1以上我们通过分析从斯密到穆勒的股份公司观的转换,大致看了股份公 司逐渐得到社会认知的过程。接下来让我们来考虑围绕现代股份公司的各 种问题是如何错综复杂地展开的,经济学发展和现实过程之间又是一种怎 样的关系。 译文2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探讨从斯密到穆勒的股份公司观的转换,大致了解一 下股份公司逐步得到社会认可的过程。同时考察这一过程中 同现代股份公 司有关问题的关联,以及经济学的发展和现实过程之间的关系。 译文3下面我们将通过探讨“从斯密到穆勒对股份公司观念上的转变”,由此 一瞥股份公司逐渐步得到社会认同的过程。同时,考察这一转变与现代股 份公司诸多问题之间存在着怎样错综复杂的联系,以及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与现实经济发展的关系。

现代汉语辞格

现代汉语辞格

现代汉语辞格
1. 主格:表示主语的格,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等。

2. 宾格:表示宾语的格,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等。

在动词后面作宾语,表示受到动作的对象。

3. 属格:表示某个名词所有关系的格,如“我的、你的、他的、她的、它的、我们的、你们的、他们的”等。

4. 经验格:表示体验或经验关系的格,一般表现为“对……有
经验、对……有感觉”,如“我对这个问题有经验”。

5. 与格: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与”属于一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与之相似、……与之相反”,如“我很
喜欢与动物玩耍”。

6. 施事格:表示动作的施事者,一般表现为“……做/干/吃……”,如“我去喝了杯咖啡”。

7. 状语格:表示状语的格,一般表现为“……在……情况下、……之前/后、……中”,如“我在学校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8. 谓语补语格:表示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状态或性质,一般表现为“……成为……、……变得……、……被认为是……”等,如“他成为了这个公司的CEO”。

辞格辨析的认知维度

辞格辨析的认知维度

辞格辨析的认知维度
辞格指的是一种语言特定的表达方式,包括各种修饰、补充、承接和转折等。

辞格辨
析指的是在具体语境中,选择合适的辞格来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使得语言更加准确、丰富、生动。

辞格辨析的认知维度主要包括语义识别、语境分析、目标受众以及文化背景等四个方面。

1.语义识别
语义识别是指辞格辨析的第一步,要求识别出语言中的词汇和词组的含义和情感倾向。

词语的义项和情感倾向可能因为时代、地域或文化背景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因此,在进行
辞格辨析时需要考虑词语和词组的多种含义。

2.语境分析
语境是辞格辨析的重要方面,具体而言,分为语言和社会语境。

语言语境包括原因、
结果、时间、空间等,社会语境则包括文化、地域、社会背景、受众、目的等。

分析语境
可以帮助选择恰当的辞格,让语言更加清晰、生动。

3.目标受众
目标受众是指辞格要表达的读者或听众,其性别、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等因素都会
影响到对辞格的认知、接受程度。

在进行辞格辨析时,需要考虑读者或听众的背景特征,
选择他们更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

4.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是指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包括习俗、价值观、宗教等。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
特的语言特点,不同的文化对某些词汇或表达方式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在进行辞格辨析时,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选择适合该文化环境下的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辞格辨析需要综合考虑包括语义识别、语境分析、目标受众以及文化背景
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只有在这些认知维度上进行充分考虑,才能选择更加合适的辞格,使
语言更加准确、丰富、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辞格分析第一节辞格的定义与确立依据一、辞格的定义与分类在言语行为中,人们常常不满足于常规的词语组合、句子构造等语言规则和表达原则,而是在符合语言表达常规的基础上,运用一些在词语、句子组合及语义实现上有所“违规”的表达手段,来取得特定的修辞效果,这种在言语行为中对语言规则或语言运用规则进行有效偏离形成的具有特定表达价值的固定模式,就是辞格。

从形式上看,辞格是有两个部分构成的,一个是辞格得以传载的表层结构体,可以将它称作辞面或辞体;另一个部分是通过辞面所指称的对象(如借代、借喻等)或能实现的修辞功能或深层意义(如反语、双关、排比)等,可以将它称为辞里。

如:(1)一间阴暗的小屋子里,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一东一西。

东边的是一个马褂,西边的是一个西装。

(鲁迅《写于深夜》)其辞面就是“马褂”、“西装”,其辞里就是它们分别指代的两个人:穿马褂的人、穿西装的人。

有的辞面与辞里的关系较为直接,如借代、比拟、明喻、暗喻等;有的辞面与辞里的关系就很隐晦,如借喻、反语、双关等。

从辞格的形成特点看,有的辞格是在词、句组合以及语义表达上故意偏离一般语言规则构造的,其目的是强调语义内容的超常表达。

这类辞格没有特别明显的辞面识别标志。

如比拟,本体与拟词的搭配就偏离了一般词语组合规则,实现了语义的超常组合;又如反语,表达意义与原义恰好相反。

此类辞格还有:比喻、移就、夸张、双关、拈连、易色、借代等。

有的辞格则主要是在语义表达的具体形式上刻意求美而故意偏离一般语用原则构造的,其目的是在不违反一般词、句组合等语言规则的前提下达到强调超常形式表达的效果。

这类辞格在结构形式上有明显的辞面识别标志。

如对偶、排比、顶真、回环、反复等就属这样的辞格。

实际言语行为中的辞格较多,而且随着生活的发展,还会有新的辞格出现。

我们这里介绍的主要是一些常用的具有较明显的特征和特定修辞功能的辞格。

二、辞格确定的依据作为修辞行为中一种特定的表达格式,不同的辞格,其产生途径、表现形式以及修辞价值都不完全一样,因此,判断和确定辞格的原则也应该针对具体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衡量。

总的来看,辞格确定的依据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1.形式特征所谓形式标志就是指辞格在外在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每一种修辞格都应该有其特有的形式特征,差异只在于表现的样式不同。

如对偶、排比、比喻、比拟、顶真、回环、拈连、移就等有特定的格式标志,我们比较容易根据外在的结构形式(辞面)加以认定。

而有些辞格却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即辞面与辞里之间所具有的特定关联。

如借代,虽然没有特定的外在标志,但我们可以从代体(X)与本体(Y)之间的关系加以判断:设被描写对象是Y,但实际表达中出现的对象是X,如果X与Y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联关系,即可确定X 实施了借代手法。

又如反语,某辞面原来表达的意义是X,但实际表达或理解的意义是与X意义完全相反的Y,那么,X实施了反语表达。

可见,对这类修辞格,可假设辞面为X,辞里为Y,我们即可以通过考察X与Y的关系形式来认定。

其它如易色、双关、夸张等辞格都可以运用这一方法去认定。

2.功能特征辞格之所以形成并有表达价值,关键在于每一种修辞格都是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产生并凝固成一个特殊表达手段,因此,它们都有其独特的修辞功能。

不同的修辞格的修辞功能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能取得规范表达形式所不能取得的审美价值,能取得平常表达所没有的附加信息,具有明显的超常性或偏离性——有的侧重于形式的对称美,如对偶、回环等;有的侧重于内容的变化美,如反语、双关、借代等;有的侧重于想象力的创造和传达,如比喻、比拟、移就等。

虽然功能特征无法形式化,但却是可以客观感知和解释的,因此,它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3.语言特征不同辞格的形式或功能可以是不同的,但它们必须是凭借着语言符号要素这一手段来完成的。

有的辞格借助于词语形体、文字结构等形式要素,如仿拟、拆字、对偶、回环等;有的借助于词语意义要素,如反语、易色等;有的则借助于语法结构关系等特点,如比拟、列锦、顶真等;有的则可能是综合地借助于上述要素来构造,如对偶、反复等。

语言特征是确定辞格的落脚点,也是判断辞格的最终形式依据,正因此,我们认为过去被有些人认定为辞格的象征、对比、示现等手法,应该归入写作技巧,不应被看作辞格。

一般来说,每一种修辞格都应该具有上述三个方面的特点,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将这三个特征作为确定辞格的依据。

第二节常用辞格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日常人们所说的“打比方”,也就是用某一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另一事物。

它是建立在心理学所说的类化作用基础上的,利用已知经验引起新的经验,通常是以易知描述、说明难知,以具体描述说明抽象,轻车熟路,从而便于理解。

比喻是汉语中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段,很早就为人们所重视。

《礼记·学记》说:“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博依,广博的比喻;安诗,安善其诗。

古人那时就认为不学习广博的比喻不能作好诗。

墨子对此做了精辟的解释,《墨子·小取》:“辟,举也物而以明之。

”辟,比喻;也,他。

墨子认为比喻就是借用他物来说明此物。

比喻是人们交际生活中运用得最应得了频繁的修辞方式之一,有些比喻,由于长期频繁运用,甚至具有了某种固定的含义,人们已不觉得它是一种比喻了。

如“碰壁”----指“行不通”或“遭拒绝”,“明星”----指著名的演员,运动员或艺术家;“处女地”----指“没有开垦过的土地”;“乱弹琴”----指说话、做事没有章法、作为一种修辞方式竟能对词义的发展有这么深,这么广泛的影响,恐怕只有比喻了。

一个完整的比喻应该由四个要素组成。

(1)本体,就是被比喻的事物;(2)喻体,就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3)喻词,就是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词;(4)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在某个方面相似的地方。

在这四个要素中,(4)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在某个方面相似的地方。

(二)、比喻的类型以本体、喻词在比喻句式中出现与否为划分的标准,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1、明喻:明喻是明确地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是十分明显的比喻。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常用的比喻词有:用在喻体之前的“像”“好像”“好比”“如”“如同”“犹如”“有如”等一类动词和用在喻体之后的“似的”“一样”“般”“一般”等一类比况助词,有时这两类比喻词也可以搭配使用构成“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格式。

这些词语表示比况关系时,人们一见就知道是比喻。

例如:⑤大家注视着陈伊玲: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

⑥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⑦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像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

例⑤把“陈伊玲”比作“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例⑥把天山“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比作“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例⑦把“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比作“等待检阅的队伍”,这三例都使用了表示明喻的比喻词。

2、暗喻:又称隐喻,是直接把本体说成是喻体的比喻。

本体要出现,喻体也要出现,它们之间的比喻关系暗藏在对本体的判断中,或本体的变化中,或其他关系中。

本体和喻体之间可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于”“算作”等动词作为比喻词,也可不用。

如果说明喻本体和喻体是相类关系,那么暗喻则是相合关系,暗喻比明喻形式上更紧凑,内容也更密切,暗喻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1).主体和喻体之间用“是”联结。

这是暗喻的基本形式,最典型,也敢常见。

例如:①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②顾客是上帝2.主体和喻体之间有破折号(或冒号)联结,例如:①沙漠之舟----骆驼②人体镜----舌头现在还有一种新的显示方法,即在主体和喻体之间用冒号来联结,这多见于标题。

如:①酸雨:从天而降的“软刀子”②城市垃圾:未开掘的金矿3、借喻: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像”、“是”等词语,干脆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当做被比方的事物来说,即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比起明喻、暗喻来,借喻的本体和喻体关系最紧密。

如:①山西筹建教育“立交桥”。

(标题)②西宁八名金融蛀虫平均三十二岁(标题,中国青年报)以上所述的三种比喻形式,是比喻的基本结构类型。

从明喻到暗喻再到借喻是一层进一层的比喻,越推进一层,比喻和被比喻的事物关系越密切,因而比喻的事物也越占主要的地位。

大致说来,表达激昂情绪或强调比喻的事物时,宜于用暗喻或借喻,在一般情况下,宜于用明喻。

这要由表达内容和特定语境来决定。

(三)、特殊的比喻方式1、引喻引喻又称“对喻”、“扩喻”、“类比”。

这一类比喻,有本体,有喻体,但省略喻词。

在语序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本体在前,喻体在后的。

例如:(4)卑下低劣的群体里,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学产生。

河流污染了,我不想念其间生出的鱼类会是洁净的、鲜活的。

(杨闻宇《混沌小语》)例(4)里“卑下低劣的群体里,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学产生”是本体,“河流污染了,其间生出的鱼类不会是洁净的、鲜活的”是喻体(表达上有变化),喻词“像”省略。

语序是本体在前,喻体在后,这一类后一部分兼有“补证”意味,所以有人又称之为“补喻”。

另一类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的,例如:(5)坐在轮椅上的罗斯福,是美国历届总统中的佼佼者,也是‚二战‛中世界公认的反法西斯英雄。

然而,大山近处不显高,仆人眼里无伟人。

罗氏尤喜在椭圆形的总统办公室里与美人单独幽会。

……(李存葆《飘逝的绝唱》)例(5)“大山近处不显高”是喻体,“仆人眼里无伟人”是本体,喻词省略。

语序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

2、提喻提喻的最大特点是语序与正常的明喻不同,它的基本格式是“喻词-喻体-本体”。

例如:(6)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像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杨朔《茶花赋》))例(6)一段文字,其中的比喻结构形式:首先是喻词“像”,接着是喻体“抚育自己儿女”,本体“抚育着花秧”,最后出现,是典型的提喻形式。

3、较喻较喻不仅本体与喻体这间有比喻关系,且有比较关系。

根据两者在强弱、轻重等方面的差别,它可分为强喻、等喻、弱喻三个小类。

“强喻”即本体性过喻体的。

例如:(7)因此就想起那些山水,那些花鸟,那些隔在病室之外的世界。

诗诗,我曾狂热地爱过那一切,但现在,我却被禁锢,每天等等四小时一次的会面。

等待你红于樱的小脸。

(张晓风《初绽的诗篇》)例(7)“等待你红于樱的小脸”是个强喻,因为本体“小脸”在红的程度上强过了喻体“樱”。

“等喻”,即本体与喻体相当、相等的。

例如:(8)我睡去,无异于一只着,一匹马,一头骆驼,一株草。

(张晓风《戈壁行脚》)例(8)形容我睡觉的状态,本体“我”与喻体“羊”、“马”、“骆驼”、“草”没有差别,即相当,故用“无异于”做喻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