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
专题一:炼字
一、考查方式
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炼字)的方式考查;
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即炼字题。
品味语言,评析炼字炼句的作用。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
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
1、设题方式
⑴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⑵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⑶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品味语言,炼讲究字技法
注重动静转换结合,追求画面的动态美。
注重运用想象、联想,追求化无形为有形。
注重语意双关,追求表达的含蓄与丰富之美。
注重表达诗人独特感受。
3、答题步骤:解释含义-----描述景象----点出作用。
第一步:解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释含义)第二步: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描景象)
第三步:点出作用: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点情境)
4、练字的基本内容
(1)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照动词。
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例1: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在诗词鉴赏中,要关注修饰语。
①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
化抽象为具体。
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如: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行宫》元稹)
②数量词——运用虚数。
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如: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宫词>张祜》
③虚词——开合呼应,悠扬委曲。
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如:王昌龄《闺怨》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例2: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说明: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
在写景诗中,可以写景也可以体现人物情感。
(3)在诗词鉴赏中,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
①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②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③表颜色词: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例3:阅“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步骤三: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④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
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例4:对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绿活用为动词,是“使……变绿”的意思。
这使很抽象的色彩顿时化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析字义)“绿”字表现了在春风吹拂下,江南大地的野草由枯到荣的变化过程。
仿佛春风一过,江南大地便万物复苏一般。
(绘景象)“绿”字更好地写出江南春天时节家乡的美丽景色,是人借以此景表达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表情感)
5、课堂练习
(1)(2014年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解析:①“过”是“过去”,“随”是随山转折。
(解释含义)②雨过天晴后看松树翠绿,随着山路到达了溪水的泉源”。
(描绘景象)③雨后看松,人随山转,缘山寻水源,有曲径通幽的遐思。
(点出作用)
答:
(2)(2014年福建卷)“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
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分析。
双调·蟾宫曲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
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
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注]①草团标:茅屋。
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
溜,小股水流。
第一步:解释含义。
“惊”是惊散。
第二步:描绘景象。
云朵扫过山林,惊散林中的乌鸦。
第三步:点出作用。
以景写情,映衬作者山居生活的乐趣。
答:
(3)(2014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作者简介: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
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
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
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
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
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问: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第一步:解释含义。
“常”是常常表时间,“偏”是偏偏,表程度。
第二步:描绘景象。
寒山常常带着斜阳的色彩,刚刚升起的月亮偏偏照亮落叶。
第三步:点出作用。
以景写情,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答:
(4)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答:
(5)请谈谈本诗第二句中“系”字的表达效果。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答:
【知识链接】
鉴赏诗歌语言主要有三个考查方向:炼字、炼句、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这种题型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诗歌“炼”字,主要是考查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的炼字。
一、炼字的一般规律:
⒈五言炼第二、三或第五个字。
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②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③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⒉七言炼第二、五或第七个字。
①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青峰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二、炼字答题角度。
增分访法:强化三大意识。
1、炼字的四个思考角度。
2、答题全面规范意识。
3、根据炼字的词性区别答题的意识。
㈠关注动词。
1、表现手法: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对比,细节。
2、修辞手法:拟人、夸张、通感、语意双关
3、摹景状物。
4、抒发情感。
重要提示:注意阐释其所指之物的具体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采用了手法,一定要点明。
㈡看修饰词。
⒈形容词有几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
⑴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为动词。
⑵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
⑶形容词的重叠运用。
⑷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写景也能体现出人物心情)。
⒉副词有“都、皆、尽、一律、只、但、仅、惟、单单、偏”等等。
如:“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房前屋后“皆”春水漫漫,“但”有鸥鸟为友,“皆”“但”两个表示范围的副词突出诗人虽然清闲但太寂寞,深盼友人来此的情绪,也为下文友人的意外来访带来的惊喜作了铺垫映衬。
副词一般:⑴体现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化。
⑵表现物景某种状态的程度。
⑶表达情感的需要。
⒊重视叠词。
叠词常见答题角度小结:⑴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⑵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
⑶起强调作用,突出某一特征。
⒋追“彩”逐“色”:⑴表现心情。
⑵渲染气氛。
⑶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想像诗歌美丽意境,透视诗人内在情感,追“彩”逐“色”,品味表示色彩的词语,赏析中国古典诗歌所特有的诗画合一的特点。
中国文论历来就有“诗画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读者可以透过那些表示色彩和画面的词语,准确地把握和体察作者的感情脉络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进而正确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作者用“烟火色”“苍苍”“黑”来描绘卖炭翁的形象。
他脸上皱纹深深,布满尘灰,两鬓苍苍,龟裂的双手像木炭一样黑。
这些表示色彩的词语刻画出这位烧炭老人的凄苦形象,而他的生活之艰苦、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地体现。
⒌拟声词: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⒍数量词
⑴成为主体活动背景,形成对比反差效果,突出主体。
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⑵用数字指称事物,尽显事物特征;有时结合夸张手法,渲染气氛。
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