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法合成尖晶石LiMn2O4及改性研究
尖晶石型LiMn2O4研究现状与发展
第45卷第6期2016年12月有色金属加工NONFERROUS METALS PROCESSINGVol. 45 No. 6December2016尖晶石型LiMn2 04研究现状与发展马鹏(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摘要:文章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锰酸锂的一些结构特性,重点描述了尖晶石LMn204正极材料的制备 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关于尖晶石LMn204正极材料的最新改性研究,根据尖晶石LMn204现有的状况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尖晶石锰酸锂;制备;改性;锂离子电池中图分类号:TG14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6795(2016)06 -0012 -07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锂离 子电池最初主要用于摄像机、手机电池、数码相机和 笔记本电脑等小型移动设备,如今在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大型储电站等大型设备上也得到了广 泛应用。
锂离子电池作为充电电池工作原理是锂离 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集流体、粘结剂、隔膜、电解液、电池组件和电池 外壳等组成,其中电极材料占整个电池成本的44% (其中正极材料占30%,负极占14% ),正极材料的成 本是负极的两倍。
在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技术中,锂离 子电池的工作电压、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主要由正极 材料的理论容量和热力学性质所决定,所以正极材料 的研发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点。
目前,锂离子电池 的正极材料主要三大类,一类有LiC〇02、LiN i02、LiM n02正具有a- NaFe02型层状结构极材料,一类具 有尖晶石结构的LiMn204材料,另外一类有橄榄石结 构的 LiMP04(^1=恥、(:〇、1^^6等)材料[1]。
目前,商业化的主要有LiC〇02、LiMn204,但钴资源有限,价 格昂贵,安全性能差且对环境污染大,不能适应大型 动力电池的要求[2]。
尖晶石型锰酸锂具有资源丰富、能量密度高、成本低、无污染、安全性好等优点[3_5],是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尖晶石型锰酸锂综述Microsoft Word 文档汇总
问题:1、尖晶石锰酸锂放电平台?——3.7v,过冲电压4.2v,保护过放电压2.75v。
工作电压:2.5v-4.2v。
2、三维锂离子通道?——空的四面体和八面体通过共面和共边相互联结, 形成三维的锂离子扩散通道。
3J hn-Teller效应?——LiMn2O4中Mn3+的电子组态为d4,由于这些d电子不均匀占据着八面体场作用下分裂的d轨道上,导致氧八面体偏离球对称性,畸变为变形的八面体构型,即发生了所谓的Jahl-Teller效应。
尖晶石型锰酸锂1尖晶石型锰酸锂概述锰酸锂主要包括尖晶石型锰酸锂和层状结构锰酸锂,其中尖晶石型锰酸锂结构稳定,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如今市场产品均为此种结构。
尖晶石型锰酸锂LiMn2O4是Hunter在1981年首先制得的具有三维锂离子通道的正极材料(空的四面体和八面体通过共面和共边相互联结, 形成三维的锂离子扩散通道),至今一直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及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它作为电极材料具有价格低、电位高、环境友好、安全性能高等优点,是最有希望取代钴酸锂LiCoO2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但其较差的循环性能及电化学稳定性却大大限制了其产业化。
尖晶石锰酸锂动力电池循环寿命较短和储藏性能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锰酸锂的锰易溶解于电解液中,特别在高温下(60℃)锰的溶解尤为严重。
传统认为锰酸锂能量密度低、循环性能差、结构不稳定!尖晶石型锰酸锂属于立方晶系,Fd3m空间群,理论比容量为148mAh/g,由于具有三维隧道结构,锂离子可以可逆地从尖晶石晶格中脱嵌,不会引起结构的塌陷,因而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稳定性。
如今,传统认为锰酸锂能量密度低、循环性能差的缺点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万力新能典型值:123mAh/g,400次,高循环型典型值107mAh/g ,2000次)。
表面修饰和掺杂能有效改善其电化学性能,表面修饰可有效地抑制锰的溶解和电解液分解。
掺杂可有效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的Jahn-Teller效应。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型LiMn2O4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锂 离子 电池 具有 工 作 电压 高 、比能 量 大 、 自放 电率 小 、循 环 寿命 长 、无记 忆 效 应 、绿 色 环保 等 优 点 ,在 便携 式 电子产 品方 面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用 ,同时也 是 动力 电池 的首选 产 品 。 目前锂 离子 电池正 极使 用 的材 料 主要是 钴 酸锂 ( io ,但 是 由于 c LC O ) o资源 缺乏 ,导 致 LC O 价格 昂贵 ;另 外 ,钴 元素有 毒 , io : 这 些缺 陷 限制 了其更 大规 模 的应用 。而作 为锂 离子 电池 正极 材 料 的尖 晶石 型锰 酸锂 ( i 具 有无 LMnO ) 毒 、能 量 密度 高 、制备 简单 、锰来 源 广泛 、成 本低 等优 势 ,被认 为 是最具 有应 用前 景 的锂离 子 电池 正极 材 料之 一 ,尤其 在 动力 电池 上 的应 用 ,因而尖 晶石 型 LM 已经 被研 究者 广泛 的研究 J inO l 。 目前 已有各 种各 样 的 方 法 来 制 备 尖 晶 石 型 LMnO ,如 高 温 固相 法 i 法 ¨] 、熔 融盐 法 ] ” 、燃烧 法 ] H 、溶 胶 一凝胶 法 、固相 配 位 法 、微 波 、水热 法 H 等 。制备方 法 众 多 ,但 不 易制 出 电化
1 实验 部 分
1 1 主要 试剂 .
二 水合 乙酸 锂 ,四水 合 乙酸锰 ,柠檬 酸 ,B一环糊 精 ,氨水 ,均为 分析 纯 ;实验 用水 为去离 子水 。
柠檬酸络合反应方法制备尖晶石型LiMn2O4_杨文胜
分类号 T M 911
Citric acid complex method of preparing LiMn2O4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Yang Wensheng , Liu Qingg uo , Qiu Weihua and L u Shig ang
摘 要 采用柠檬酸络合反应方法制备了尖晶石型 L iM n2O 4 正极材料, 并考察了合成 条件对合成产物电 化学性能的影
响。合成产物中的 L i/ M n 比例及合成温度是影响合成产物电化学性 能的关键因素。在最佳合 成条件下, 即 L i/ M n= 1/ 2 及温度 800℃, 制备的 L iM n2O4 具有完美的尖晶石结构及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完全 可以用于高比能长寿命 的锂离子蓄电 池。
第 23 卷增刊 1999 年 3 月
电 源 技 术 Chin es e Journal of Pow er Sources
49
·研究与设计·
柠檬酸络合反应方法制备尖晶石型 LiMn2O4
北京科技大学理化系( 北京 100083) 杨文胜 刘庆国 仇卫华 卢世刚 北京化工研究院( 北京 100013) 杨蕾玲
能的 LiM n2O 4 的 工 艺 条件。 在最佳工艺条 件下制 备的 L iMn2O 4 试样
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及良好的循环性能, 适宜用作
50
杨文胜等: 柠檬酸络合反应方法制备尖晶石型 LiM n2O 4
V ol. 23 Sup pl. M ar. 1999
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 实验 采用柠檬酸络合反应方法制备尖晶石型 LiM n2O 4 的工艺流程见图 1 所示,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 1) 将 L iN O 3 ( 分析纯) 和 50% 的 M n( N O 3 ) 2 水溶 液 ( 分析纯) 按一定 L i/ Mn 比 例混和( 本工作考察 的 L i/ M n 比例范围为 0. 8/ 2~1. 4/ 2) , 加入与金属离子 ( L i+ M n) 等摩尔数的柠檬酸( 分析纯) 。 ( 2) 将上述反应混合物在 75℃搅拌 0. 5h, 以保证 反应物质均匀混合, 并使 M n2+ 与柠檬酸间的络合反 应充分进行。反应溶液由粉红色转为淡黄色, 最终呈现 为棕褐色。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改性研究
东北大学硕t.学位论文
Abstract
Modify Research of Cathode Material
LiMn2 04 in Lithium ion Battery
Abstract
Lithium ion battery has been used in extensive fields because of hi曲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原电池~直是便携式电池的主流。由于便携 式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录机等对电源的比能量与比功率提出 更高的要求,以及小型可充电电池(Ni—Cd、Ni.MH及Li.ion)技术上的 日益完善,二次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年均15%的速度快速增长。到 2000年,小型可充电电池的销售量已占到原电池销量的50%以上。目前, 该类型充电电池己逐渐成为便携式电池的主流。其中,由于锂离子电池(包 括Li—ion及聚合物Li.ion)不存在重金属cd对环境的污染,且能量密度、 工作电压和使用寿命较镍电池更优,从而发展迅猛。图1.1和表1.1是几 种电池的性能比较【1,2l。该种类电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投放市场,到2002 年产量己达到8.62亿只。2003年达到12.55亿只,比上一年增长45%。 而Ni.Cd电池已逐步退出小型电池的市场,Ni—MH电池产量也只有5.6亿 只。另一方面为缓解石油危机,保护环境,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电池 和燃油并用的混合电动汽车(HEV)和电动汽车(EV),预计2010年后 日美欧的车用电池将以锂离子电池为主【3】,可见,锂离子电池已成为新型 化学电池的研制热点【”。图1.2和图1.3分别为锂离子电池在笔记本电脑 和手机方面的应用情况。由图可见锂离子电池在这两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在 不断增长。
掺杂改性:以乙酸镊、乙酸锰和掺杂元素的化合物为原料,柠檬酸为配 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对尖晶石型锰酸锂进行单一掺杂。考查了不同的掺 杂元素及同种元素的不同掺杂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XRD检测表明所合成 的样品为尖晶石型锰酸锂,SEM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粒度均匀,形貌规整。 实验检测结果表明,掺Cu和Al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且最佳掺杂量分别是nMn:nAl=1.9:0.1和nM。:nc。=1.92:0.0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软化学合成方法的新进展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 第 - 卷 第 ’ 期 G /E3>$H23I$ B$J?/ 4123/ (D>?/ C2" /K<" / ) , %((), L@A/ -, D@ /’
%’F .( ),8-+
锂 离 子 电 池 正 极 材 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正极材料, 并使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了很大程度 的提高。
+
尖晶石 !"#$%&’ 的晶体结构
[)] 尖晶石 !"#$% &’ 属 ;<.= 空间群 , 其中氧原子 (&) 呈面心立方密堆积, 锰原子 ( #$) 交替位于氧原
子密堆积的八面体空隙位置。其中 #$% &’ 骨架便构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向前 ( +,)%, -* ) , 男 (汉) , 长春, 在读博士 主要研究电化学。
实验得出结论: 在 ;?<> 下煅烧可得到纯相尖晶石 材料。用 @ 射线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 并用 [3: —%<] 法对尖晶石 !"3 4 5#$% &’ 中的 @ AB)2)C B$D E)FF)C 值进行测试。 % , ’ 其它合成方法 共沉淀法是通过向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 使溶液中各组分以一定的化学计量比沉淀制得产品 的方法。锂离子嵌入法是在一定条件下将锂离子通 过化学方法嵌入进锰的氧化物中形成 !"#$% &’ , 其中
[3%] 种优秀的 “溶胶—凝胶” 技术 。溶胶凝胶法制备 尖晶石型 !"#$% &’ 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溶胶形成方
锂电池的研究进展
锂电池的研究进展摘要:锂离子电池由于比能量高和使用寿命长,已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主要电源。
尖晶石LiMn2O4正极材料在不同混合溶剂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化学性能。
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Li/有机电解液/LiMn2O4电池的电化学行为,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制备、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旋转涂布工艺,在较低的退火温度(450e)下制备了尖晶石型LiMn2O4薄膜。
关键词: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薄膜1前言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溶液的主体成分,溶剂的组成和性质影响和决定着LiMn2O4正极材料的宏观电化学性能。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大小、电解质溶液在电极表面的氧化电位以及电解质溶液对电极材料活性物质的溶解性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影响LiMn2O4电极材料的容量、寿命、自放电性能和倍率充放电性能[。
近年来,寻找合适的电解质溶液组分,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LiMn2O4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系统地研究溶剂组成对LiMn2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探讨影响LiMn2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电解质溶液因素,进一步明确新型电解质溶液体系的优化目标,将为LiMn2O4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本文使用恒电流充放电和粉末微电极的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尖晶石LiMn2O4正极材料在不同混合溶剂体系的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结合溶剂组分和电解质溶液的理化特性,详细探讨了影响LiMn2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溶剂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是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关键。
作为正极材料的嵌锂化合物是锂离子电池中锂的/存库0,它应满足:(1)在所要求的充放电电范围内,具有与电解质溶液的电化学相容性;(2)温和的电极过程动力学;(3)高度的可逆性;(4)全锂化状态下在空气中的稳定性。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层状的LiMO2和尖晶石型LiM2O4(M=Co、Ni、Mn、V等过渡金属离子)。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锂锰氧化物是目前研究得较多的锂离子正极材料,它主要有LiMnO2系列和LiMn2O4系列,其制备方法也较多。
最初的制备方法由Hunter提出的,但所得产物的电化学性能差。
为了提高样品的电化学性能,人们提出了多种液相合成法。
如:离子交换法]、固相-液相法、Pechini法、动态过程法等。
液相合成法反应温度低、时间短,但反应过程复杂,设备要求高,所以目前市场上的锂锰氧化物大多采用固态合成方法。
LiMn2O4在高温下容量易衰减,即使在室温下性能良好的尖晶石LiMn2O4,在高温(50℃)下循环50周次后,其比容量将下降20%左右,而在室温或低温(0℃)时循环50周次后,比容量仅下降不到5%。
为了降低高温容量衰减的速度,可采用富锂或富锰的锂锰氧化物,使所用材料在高温下相对稳定。
可适当降低氧活性物质的比表面积,减少电解液在电极表面的分解。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富锂型Li1+xMn2O4,运用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法测量其电化学性能。
所制备的样品放电容量大,可逆性好,并保持原来的两步锂离子脱嵌过程。
1 实验部分1.1 药品和仪器硝酸锂LiNO3(AR),乙酸锰Mn(Ac)2•4H2O(AR),柠檬酸C6H8O7•H2O(CP),高氯酸锂LiClO4•3H2O(AR),碳酸二甲酯C3H6O3(CP),碳酸二乙酯C5H10O3(CP),碳酸乙烯酯C3H4O3(CP),锂片Li(AR),PVDF(C2H2F2)n(AR)。
电化学综合测试仪(Model283,美国PARC公司),电池综合测试仪(LK2000B,天津Lanlike公司),手套箱(Unilab1200/700W,德国Braun公司)。
1.2 锂锰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文献报道了锂锰氧化物的合成。
将锂锰氧化物、石墨和PVDF按比例85∶10∶5(质量比)混合,用丙酮作溶剂,高速搅拌30~60min,得到凝胶状物,将此物均匀地涂在铝箔上,在轧机上轧成0.12~0.16mm的薄膜,然后在120℃下干燥2h,得面积为1cm2的工作电极。
Ge4+、Sn4+掺杂尖晶石LiMn2O4的合成与电化学表征
s o l i d - s t a t e r e a c t i o n .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ma t e r i a l s b y X . r a y d i f f r a c t i o n( XR D) a n d s c a n n i n g e l e c t r o n mi c r o s c o p y
化生产.
关键词: 尖晶石 L i Mn : O ; 锗掺杂: 锡 掺杂: 固相 反应 ; 循环性能 中图分类号: 06 4 6
Sy n t h e si s a n d El e c t r oc h e mi c a l Ch a r a c t er i z a t i on o f Ge 针, Sn Dop e d Spi n el Li Mn 2 04
XI ONG L i — L o n g XU Y ou - L o n g T AO T a o
( E l e c t r o n i c Ma t e r i a l s R e s e a r c hL a b o r a t o r y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o f t h e Mi n i s t yo r f E d u c a t i o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e n t e r f o r Di e l e c t r i c
L i Mn O 材料中 。 抑制 了锂离子在尖 晶石 中的有序 化排列, 提高 了尖 晶石 L i Mn 0 的结构稳定性: 而在尖 晶石颗 粒表面 的Sn 0: 可 以减少 电解液 中酸的含量, 抑制酸对 L i Mn O 活性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侵蚀 . 恒 电流充放 电测试表 明, 两种 离子改性后材料 的容量保持率均有较大幅度 的提升 , 有利 于促进尖 晶石 型 L i Mn O 锂离子 电池正极材料的商业
镍掺杂对尖晶石型LiMn_2O_4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镍掺杂对尖晶石型LiMn2O4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陈 猛3,杨 闯,肖 斌(哈尔滨工程大学化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采用分步加热高温固相合成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Ni x Mn2-x O4正极材料。
用X射线衍射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和晶胞参数的分析,并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Ni的掺杂对样品的晶胞参数和电化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掺镍量的增加,电荷迁移电阻增加。
当掺杂量x=0.1时,样品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98.2m Ah・g-1,经过100次循环,容量保持在92%以上,样品的循环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LiNi x Mn2-x O4;掺杂中图分类号:T M9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7076(2006)04-0453-04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不断向小型化、轻量化和高性能化方向快速发展(如移动通讯、笔记本、微型摄像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应用),加之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迫切需要开发出对环境友好、性能更优良的绿色环保电源,而锂离子电池以其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是目前电池研究的热点,正极材料主要有层状LiC oO2,LiNiO2和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
层状LiC oO2的技术比较成熟,电化学性能优良,但C o资源贫乏,合成成本较高。
LiNiO2的合成条件又较苛刻;而尖晶石型LiMn2O4具有原材料丰富、无毒性、较高的能量密度及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1],被视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在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严重。
为了改善尖晶石型LiMn2O4的循环性能,主要方法有:(1)合成方法的改进[2];(2)掺杂其他元素进行改性[3];(3)对材料进行表面包覆改性[4,5]。
本文用分步加热高温固相合成法,合成了不同掺镍量的尖晶石型LiNi x Mn2-x O4(x=0,0. 05,011,012,0.3)的正极材料,研究了其晶格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关系。
锰酸锂
锂电池用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研究发展201139110204 周丽波摘要:锂离子电池是二十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电池。
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整体系的锂源,其设计与选材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尤为重要。
尖晶石型锰酸锂以其良好的安全性能以及低廉的成本,成为了锂离子电池在动力领域替代钴酸锂的理想的正极材料。
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型锰酸锂的基本晶体学性质、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同时对尖晶石型锰酸锂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尖晶石;锰酸锂;表面改性;掺杂1 引言合成性能好、结构稳定的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关键,锰酸锂是较有前景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之一。
建立以锰酸锂锂离子动力电池为基础的新能源汽车为重点方向,其能源利用率高,可综合利用各种清洁能源,因而对于全球节约能源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意义重大。
2 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尖晶石锰酸锂为立方晶系,a=8.2402Å,是Fd3m 空间群[ 7]。
其中氧原子(O)为面心立方密堆积,锰原子(M n)交替位于氧原子密堆积的八面体的间隙位置,其中Mn2O4骨架构成一个有利于Li+扩散的四面体与八面体共面的三维网络。
在锂的脱嵌过程中,LiMn2O4尖晶石各向同性的膨胀和收缩[ 8],其单元晶胞膨胀收缩小于1%,体积变化小。
锂离子(Li+)可以直接嵌入由氧原子构成的四面体间隙位,故其结构可表示为Li8a[Mn2]16dO4,即锂(Li)占据四面体(8a)位置,锰(M n)占据八面体(16d)位置,氧(O)占据面心立方(32e)位。
3 制备方法锰酸锂的生产主要以EMD和碳酸锂为原料,配合相应的添加物,经过混料,烧成,后期处理等步骤而生产的。
从原材料及生产工艺的特点来考虑,环境友好。
不产生废水废气,生产中的粉末可以回收利用。
因此对环境没有影响。
尖晶石型LiMn2O4的制备与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麟
Kn wld e L c u e o e g e t r
_
知 识 讲 座
尖 晶石型 L Biblioteka 24 n0 的制备与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i
王 姝 瑛 雷 新 荣
407) 30 4 ( 国地 质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中
电池 的 制 备 方 法 及 其 掺 杂 改性 研 究 进 展 进 行 了综 述 。
自从 H r i a r S博 士 于 1 5 9 8年 提 出 了 锂 电 池 ( i h u L tim
2 制 备 方 法
尖 晶 石 型 L M 。 锂 离 子 电 池 的 制 备 方 法 按 物 料 状 in0 态 来 分 主 要 有 三 类 : 相 法 、 相 法 和 气 相 法 , 就 常 见 固 液 仅 的 方 法 简述 如 下 。 2 1固相法 .
得 很 大 进 展 , 开 始 小 规 模 生 产 。 目前 , 离 子 蓄 电 池 正 并 锂 极 材 料 中 研 究 得 较 多 的 是 L C O 、i i2 尖 晶 石 型 io 2L N O 和 LM 2 。 虽 然 L C O 材 料 的 电 化 学 性 能 优 良 , C in0 io 2 但 o资 源 有 限 . 格 昂 贵 , 环 境 也 有 污 染 ; i i2 格 比 L C O 价 对 LNO 价 io2 便宜, 比容 量 也 较 高 , 要 得 到 电化 学 活 性 和 安 全 性 很 好 但 的 LN O 比较 困 难 。 晶 石 型 L M 2 正 极 材 料 应 用 于锂 ii : 尖 in 0 蓄 电 池 是 19 年 由 O z k 91 h u u等 瞳首 先 报 道 的 , 于锰 资 源 由 丰 富 , 格 低 廉 , 环 境 友 好 , 全 性 高 , 且 所 具 有 的 独 价 对 安 而 特 的 三 维 隧 道 结 构 有 利 于 锂 离 子 的 嵌 入 与 脱 出 , 于 是 L M 2 成 为 二 十 一 世 纪 极 具 发 展 前 途 的 绿 色 能 源 材 料 。。 in 0 。 ] 尖 晶石 型 L M 。 虽 然 有 很 多 优 点 , 其 在 充 放 电 时 结 构 in0 但 不 稳 定 , 环 过 程 中 容 量 衰 减 严 重 , 温 时 更 是 如 此 。 普 循 高 遍 认 为 , 致 L M 循 环 时 容 量 衰 减 的 原 因 主 要 有 尖 晶 导 in0 石 在 电解 液 中 的 溶 解 、放 电末 端 出 现 的 J h — e l r效 anT le 应、 电解 液 的 影 响 , 及 负 极 材 料 的 影 响 。 针 对 以 上 这 些 以 情 况 ,近 些 年 来 国 内 外 研 究 者 尝 试 了 多 种 方 法 来 改 善
新型材料合成制备- 2010012481
尖晶石型锰酸锂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研究综述朱合影材料1004 2010012481 摘要:尖晶石型锰酸锂能量密度高、成本低、无污染、安全性好、资源丰富,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
LiMn2O4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可简单分为固相法和液相法。
现对其做掺杂、表面包覆和纳米化等改进方法,提高了容量保持率、电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使其应用更加广泛[1]。
关键词:尖晶石型、锰酸锂、制备方法、改性研究1前言近年来随着通讯设备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电池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因价格昂贵、原料有限、污染严重、有毒性,以及其过充不安全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在大容量和大功率电池中得到应用[2]。
尖晶石型锰酸锂以其良好的安全性能以及低廉的成本,成为了锂离子电池在动力领域替代钴酸锂的理想的正极材料[3]。
锂离子电池中用作正极材料的物质主要是锂与过渡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嵌入式化合物,目前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有层状结构的LiCoO2、LiNiO2和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等。
其中锰资源丰富、价廉,对环境友好。
尖晶石型LiMn2O4具有独特的三维隧道结构,有利于Li+的嵌入和脱出。
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具有较高的功率和能量密度受到普遍关注。
本文介绍了尖晶石型锰酸锂的一些制备方法,主要从固相法和液相法进行介绍[4]。
为了改善材料性能,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报道的尖晶石型锰酸锂材料电化学性能改进研究可归纳为:通过体相掺杂、表面包覆、纳米化来改善材料的循环稳定性,特别是高温(55℃以上)循环稳定性、提高实际比容量、提高工作电压。
综述了尖晶石LiMn2O4电化学性能改进研究进展并简要归纳未来研究方向[5]。
2 尖晶石型LiMn2O4的制备方法LiMn2O4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已用于工业化的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可简单分为固相法和液相法。
2.1 固相法2.1.1 高温固相法高温固相法是锰酸锂传统的制备方法。
正尖晶石LiMn_2O_4电化学性能研究
第6卷 第3期2000年8月电化学EL ECTROCHEMISTR YVol.6 No.3Aug.2000文章编号:100623471(2000)0420442209正尖晶石LiMn2O4电化学性能研究卢世刚3,孙玉成,刘人敏,金维华,李文忠,韩沧(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矿物资源与冶金材料研究所,北京 100088)摘要: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尖晶石LiMn2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综合考察了影响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主要因素,诸如原材料的选择、合成温度、Li/Mn比以及添加金属元素Co等.研究了材料在高温下的电化学性能和影响因素,并分析了LiMn2O4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和引起容量衰减的原因.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正尖晶石LiMn2O4;固相合成;电化学性能中图分类号: TM201.4;TM912.9 文献标识码: A正尖晶石LiMn2O4是一种嵌锂化合物,锂离子因化学或电化学作用可以嵌入或脱出.在锂离子电池中用作正极活性材料,它具有嵌锂电位高、嵌锂容量大等特点,可以与正在广泛使用的LiCoO2相媲美.由于锰资源丰富、对环境无污染,是替代LiCoO2比较理想的一种廉价新型材料.一般多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正尖晶石LiMn2O4[1~3],反应温度在700℃以上,也可以利用低温法如溶胶2凝胶法、共沉淀法合成此材料[4~5].阻碍正尖晶石LiMn2O4广泛应用的原因是它的循环性能较差[2,6,7],特别是高温下(55℃以上)嵌锂容量衰减快[8,9].正尖晶石LiMn2O4的结构为正立方Fd3m空间点群,锰的平均化合价为3.5+(3+和4+价).充放电时,由于锰价态的变化,引起结构的改变(Jahn2Teller效应)[10,11];在电解质溶液中正尖晶石LiMn2O4还可能溶解[8,9].掺杂其他元素合成LiM x Mn2-x O4(M=Co、Ni、Fe、Mg、Cr等)能够稳定其结构,改善循环性[12~14],但这一方法往往引起电化学容量的减小。
锰酸锂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锰酸锂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尖晶石型锰酸锂是当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
本文重点综述了锰酸锂的各种合成方法及其优缺点,并介绍了改善锰酸锂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充分说明了锰酸锂被广泛地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巨大的应用前景。
标签:锂离子电池;锰酸锂;循环性能锂离子电池是当今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最主要的动力能源之一,近几年,因为锂离子电池在迷你便携式电子设备、航空宇宙和军事技术、动力工具等方面提供不间断的动力能源上的应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因为尖晶石的LiMn2O 4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例如材料本身无毒、安全,原料富有且便宜,从而成为了最具潜力的正极材料[1-5]。
1 工业上常用的合成锰酸锂材料方法锰酸锂正极材料从研究初期开始采用的是传统的高温固相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为国际上生产锰酸锂的厂家普遍采用。
但也有很明显缺点,如热处理温度较高,热处理时间较长,其产物在组成、结构和粒度分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材料电化学性能不易控制等。
为克服高温固相反应法的缺点,近年来人们研究了多种新的软化学合成法,包括Pechini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熔融浸渍法和水热合成法等,使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1. 1 高温固相反应法高温固相反应法是指固相反应物通过高温煅烧的方式来合成目标产物的方法。
最初以Li2CO3和MnO2为原料高温煅烧制备缺锂和富锂LiMn2O4。
结果表明:在730 ℃下合成的微米级锰酸锂粉末具有较高的起始容量。
虽然该工艺比较简单,生产条件也比较容易控制,但由于反应物混合的均匀性比较差,所以造成产物性能高低不同。
高温固相合成法操作简单、原料易得,但物相混合不均匀,晶粒无规则形状,粒度分布广,且煅烧时间较长、温度高。
尽管此法的生产周期长,但工艺十分简单,制备条件比较容易控制。
1. 2 Pechini法Pechini法的原理是利用某些酸能与阳离子反应形成螯合物,而螯合物可与多羟基醇聚合形成固体的聚合物树脂。
尖晶石LiMn2O4粉体的软化学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104材料导报2008年8月第22卷专辑Ⅺ尖晶石Li M n204粉体的软化学制备技术研究进展‘成萍,赖欣,李艳红,吴春燕,李波,高道江,毕剑(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成都610066)摘要简述了软化学制备技术的定义和特点,重点综述了几种重要的软化学制备技术包括溶胶一凝胶法、Pech i ni c法、共沉淀法、水热法、聚合物热分解法等在Li M n204粉体制备中的进展,对上述工艺技术的特点进行了评述,对Li M n204粉体的软化学制备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L i M n204粉体软化学制备技术进展R ese a r ch D evel opm ent s of Sof t C hem i st r y P r epar i ng Tec hni q ues f or P r epa r a t i onof Spi nel L i M n204Pow derC H E N G Pi ng,LA I X i n,L I Y anhong,W U C hunyan,L I B o,G A OD aoj i ang,B I Ji an(Col l ege of C he m i s t ry and M a t er i al s S c i ence,Si c hua n N or m al U ni ve r s i t y,C hengdu610066)A bs t ract I n t h i s paper,t he def i ni t i on and char act er i st i cs of sof t c he m i st r y pr epar i ng t e chni que s ar e i n t r o duce dbr i ef l y.T he devel opm ent s of seve r al i m port ant s o f t chem i st r y pr epar i ng t e chni que s suc h as s ol-gel m e t hod,Pec hi ni c,co-pr e ci pi t a t i on。
尖晶石LiMn2O4纳米棒的合成和储锂性能
第51卷第11期2020年11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V ol.51No.11Nov.2020尖晶石LiMn 2O 4纳米棒的合成和储锂性能周钢1,陈月皎2,范洪波1(1.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广东东莞,523808;2.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摘要:为了改善LiMn 2O 4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应用中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较差的问题,利用纳米化尺寸改善方案,对二维LiMn 2O 4纳米棒的储锂应用进行研究。
通过水热法合成的α-MnO 2纳米线与LiOH·H 2O 进行固相烧结制备尖晶石结构的LiMn 2O 4纳米棒,探讨水热反应时间、温度和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对前驱体α-MnO 2形貌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LiMn 2O 4纳米棒比表面积大,有利于缩短Li +扩散距离,较大的长径比可减少循环过程中材料的团聚,从而赋予LiMn 2O 4优异的循环性能。
LiMn 2O 4纳米棒在1C 倍率充放电时初始放电容量为104.8mA·h/g ,循环150圈时依旧可以保持初始容量的84.4%,而在3C 倍率充放电时可以保持初始容量的75%,显示了较高的电化学储锂性能。
关键词:水热合成;固相烧结;锰酸锂纳米棒;锂离子电池;储锂性能中图分类号:TB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207(2020)11-3211-09Synthesis and lithium storage performance of spinelLiMn 2O 4nanorodsZHOU Gang 1,CHEN Yuejiao 2,FAN Hongbo 1(1.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523808,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wder Metallurgy,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Abstract:To improve attenuation of electrical performance for LiMn 2O 4,the application of two-dimensional LiMn 2O 4nanorods in lithium storage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nano-size improvement scheme.LiMn 2O 4nanorods were synthesized by solid phase sintering method using LiOH·H 2O and single-crystal α-MnO 2nanowires obtain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And the effect of hydrothermal time,temperature and the ratio of reactant and salt on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pared LiMn 2O 4nanorods have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large aspect ratio,which benefits the diffusion distance of Li +,and reduces the agglomeration of materials during cycling,thus endowing the superior cycling performance of LiMn 2O 4.The electrochemical test demonstrates that LiMn 2O 4nanorods can maintain 84.4%of the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which is 104.8mA·h/g after 150cycles at 1C rate,and 75%of the initial discharge storage can be maintained at 3C rate,which displays a better performance of electrochemical lithium storage.DOI:10.11817/j.issn.1672-7207.2020.11.024收稿日期:2020−08−01;修回日期:2020−09−14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01043)(Project(51901043)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Foundation of China)通信作者:范洪波,教授,从事材料科学研究,E-mail :*****************第51卷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Key words:hydrothermal synthesis;solid phase sintering;lithium manganese oxide nanorods;lithium ion battery;lithium storage performance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功率密度较高,使用寿命长以及环境友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1−3],而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LiMn 2O 4)成本低、资源丰富、环境友好,是最具潜力的锂电正极材料之一[4]。
锂离子电池纳米结构LiMn2O4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o f Na no s t r uc t ur e Li Mn 2 04 a s Ca t ho d e M a t e r i a l f o r Li t hi um I o n Ba t t e n ‘ e s
一
上 电脑 、 通讯 电台 、 电动 自行 车 以及 电动 汽车 等 中 。正极 材 料是 锂 离 子 电池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也 是 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 , 商业 化 锂离 子 电池正 极 材料 主要有 钴 酸 锂 、 锰 酸锂 和磷 酸 铁锂 。 由于钻 酸 锂存 在 安全 性 能 差 、 对环 境 污 染 大等缺点 , 并且钴资源有限 , 价格 昂贵 , 阻碍了其在
4 8
蔚 晨等:锂离子电池纳米结构L i Mn 0 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电工材 料 2 0 1 3 N o . 3
锂 离子 电池纳 米结构 L i Mn 2 O 4 正极材料 的 研 究进 展
蔚 晨 ,唐 莹,王 凤 ,李 斯,纪子军
5 4 1 0 0 4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西桂林
Ke y wo r d s :l i t h i m u i o n b a t t e r y ;l i t h i u m ma n g a n a t e ( L i Mn 2 O4 ) ;n a n o s t r u c t u r e
l 引言
随着 信息 技术 的发 展 , 锂 离 子 电池越 来 越 受 到 人们 的广 泛关 注 , 并 且 被越 来 越 多地 应 用到 诸 如 掌
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材料LiMn2O4及其性能研究
后 真空 卜 燥器 『 f I 8 0 ℃ 烘 于p q 小时 . 压 片机 片 制 成 电檄 ; 用 金 属锂 / 聚 丙烯 薄膜 分 圳做 I 乜池 的 极 和绝 缘 隔 膜 ;电 解 液 采 用 l : 1 混 合 的碳 酸 乙烯 酯 千 ¨ 二【 I I 丛碳 酸 【 I I 酯, 电 解质 为 I 』 i P F ^ 仵 真空 手 套箱 中将 其组 成 C R 2 0 3 2 的 纽扣 电池 将 组 装好 的纽 扣 电池 静 置 -4 , 1 1  ̄ j , 用I , A N D电池 测 试 系统 测 试 允 放 电的性 能 , 充放 电 电流 为 I C . I u 为3 . 0至 4 . 4 V j: - I ! ’ i 求 与 讨论 图l 为 固相 法 制得 的产 , 口 l 颗 粒 的扫 描 电 镜 ( S E M) 图. 图【 } J 可 以 看… , 产一 颗 粒 较 为均 匀 . 平 均 粒 径约 为 2 - 3 u n, r 品 轮 廓较 明 . 边缘 清 晰 . .采 用 同 卡 I 1 法 制 箭尖 品石 1 , i Mn O 时, 由于反 应 温度 较高 , 反 应 时 M较 长 , 因此 制得 的r 体 颗 粒通 常 粒 径 较 大 . 但 南于 在 煅 烧 前采用 _ r 球 磨 对 原 料 进 行 混 合粉 碎 ,故 『 得到 的产 品 颗 粒 较 为 均 匀。 同时, 仵 低 放 大倍 率 罔 【 } J 可 以看 . 品 体 : 没有 } } j 现液 相法 常 出 现 的 团 聚 现 象 ,这 也是 辑 { 合 成 法 的 优 势 之 一 对 于 阴极 材 料 L i Mn O 来说 , 卜 h_ 丁 充 放 电的 过 程 , M n “ 会与 电 解 液发 生 反 应 而 … 现部 分 溶解 现 象 . 从 会 破坏 材料 表 面结 构 , 影 响 其 电 化学 性能 对 于 固 相 法 制得 的 材料 颗 粒 , 由于 晶体 粒 径 较 大 . 从而 使 同 相 与 液 相 的接 触 面 积减 小 , 町以在 一 定 程 度 上抑 制 Mn 离 子 的溶 解 , 但 是, 与此 同 时 , 粒径 大的 品体 颗 粒 会 导致 “ 同体 颗 粒 内部 迁 移 的 距离过长 , 从 而 降 低 材料 的电 导 率 , 影 响 电 撇存 高倍 率 放 电是 的 电 化学 性 能 此 , 选 择 合成 材料 ’ 法 的时 候 , 需 要平 衡粒 径 大d , x t , 电 化学 性 能带 来 的影 响 . 选 择一 个 合适 的 反 虚温 度 以及 反应 时 间 。 图2 ,同 3分 别 为制 得 的 产 I ! } 】 T l X R D衍 射 罔 以 及 L i M n : O 标 准 X R D衍 射 I 。 I 二 j 标 准 谱 时 照 可知 ,采』 H 同相 法 制 得 的产 符 合 F d 3 n 对称 性 . 确 认 为尖 品石 结 构 的锰 酸 锂 从 X R D结 构 巾 未见 杂 质峰 出现 . 说 明 采川 的 实验 条件 能 够满 足 合 成 该材 料 的要 求 另 , 从衍 射 强度 上 可 以看 出 ,得 到 的产 品 x射 线衍 射强 度 较 高 ,说 明产 品 的结 晶性 比较 好 ? 此. 我 仃 J 认 为 ,在 本实 验 采, { j 的实 验 条件 下 . 可 以制 备 品型 单一 的 锰酸 锂 品体 冈 4 为采 _ f } j 制得 的 锰 峻锂 为阴 极 材 料 组 装 成 的 电池 在 2 c条 件 下 的 充 放 电循环 结 果 从 结 果 中可 以看 . 该材 料 初始 的放 电容 量较 高 ( 1 j i 『 3次 循 环 在
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材料LiMn2O4及其性能研究
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材料LiMn2O4及其性能研究本实验主要以乙酸锂和乙酸锰为合成材料,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尖晶石LiMn2O4。
原料经850℃焙烧制得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并是由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其物理性质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
标签:尖晶石LiMn2O4;固相法;阴极材料;锂离子电池1概述锂离子电池是在锂二次电池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性能电池。
与其它的可充电池相比,它的比能量已提高到120Wh/Kg,是铅酸电池的6倍,Cd-Ni电池的近3倍,金属M(H)-Ni电池的1.5倍[1]。
锂电池有:电池电压高、比容量大、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环境友好等优点[2]。
尖晶石LiMn2O4具有成本低、结构相对稳定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已被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虽然它的理论比容量为148mAh/g,但实际初始比容量却仅为120mAh/g左右。
因此LiMn2O4的容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5,6]。
由于我国的锰储量丰富(居世界第四位),应用锰锂正极材料可大大降低电池成本;而且锰无毒,污染小,人们对回收利用问题在一次锂电池中已经积累丰富的经验,因此氧化锰锂成为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
本实验主要以乙酸锂和乙酸锰为合成材料,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尖晶石LiMn2O4。
此实验主要研究原材料的焙烧温度850℃对尖晶石粉末LiMn2O4的理化性质、颗粒形状的影响。
产品是由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
2 实验部分2.1 晶体的合成电极材料合成方法如下:称取适量乙酸锂和乙酸锰,混合均匀,把称量好的药品放入球磨罐中,球磨6个小时,得到黑色粉末。
取上述样品放入坩埚中,在850℃煅烧15小时,取出煅烧好的样品,放入研钵中研磨至无颗粒感。
2.2 电池的制备称取10mgLiMn2O4粉末与TAB混合后,压成1cm2的薄片。
压片后在真空干燥器中80℃下烘干四小时,压片机压片制成电极;用金属锂/聚丙烯薄膜分别做电池的阳极和绝缘隔膜;电解液采用1:1混合的碳酸乙烯酯和二甲基碳酸二甲酯,电解质为LiPF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姓名 指 导 教 师 副指导教师 学 科 专 业 研 究 方 向
刘金练 吴显明 何则强 教授 教授
应用化学 应用电化学
提交论文日期 2012 年 5 月 16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周朝晖
论文答辩日期 2012 年 5 月 19 日 论文评阅人 李佑稷
二 0 一二 年 五 月
独 创 性 声 明
第 I 页
目录
2.3.2 2.3.3 2.3.4 2.4 2.4.1 2.4.2 2.4.3 2.4.4 2.5 2.5.1 2.5.2 2.5.3 第3章 3.1 3.2
负极的制备 ..................................................................................... 22 隔膜与电解液 ................................................................................. 22 CR2025 扣式电池组装 ................................................................... 22 热重-差热分析(TG-DAT) .......................................................... 22 X-射线衍射分析 ............................................................................. 23 Reitveld 分析法 ............................................................................... 23 SEM 分析 ........................................................................................ 24 恒电流充放电技术.......................................................................... 24 循环伏安(CV) ............................................................................ 24 交流阻抗技术 ................................................................................. 25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17
实验设备及研究方法 ................................................................................. 19 实验设备 ................................................................................................... 19 2.1.1 2.1.2 实验药品 ......................................................................................... 19 实验仪器 ......................................................................................... 19
Abstract ........................................................................................................................ ii 第 1 章 绪论 ................................................................................................................ 1 1.1 锂离子电池概述 .......................................................................................... 1 1.1.1 1.1.2 1.2 1.2.1 1.2.2 1.2.3 1.2.4 1.3 1.3.1 1.3.2 1.4 1.4.1 1.4.2 1.4.3 1.5 1.5.1 1.5.2 1.5.3 1.6 1.6.1 1.6.2 第2章 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1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2 层状化合物 Li-M-O .......................................................................... 6 尖晶石结构的 Li-M-O ...................................................................... 8 三元系 LiNi(1/3)Co(1/3)Mn(1/3)O2 ........................................................ 10 多阴离子正极材料.......................................................................... 11 高温固相合成法 ............................................................................. 12 低温固相合成法 ............................................................................. 13 电解液的分解 ................................................................................. 14 Mn 的溶解....................................................................................... 14 Jahn-Teller 效应 .............................................................................. 14 掺杂改性 ......................................................................................... 15 包覆改性 ......................................................................................... 16 其他改性方法 ................................................................................. 16 研究意义 ......................................................................................... 17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17
2.2 2.3
实验步骤 ................................................................................................... 20 电池组装 ................................................................................................... 21 2.3.1 正极的制备 ..................................................................................... 21
正极材料的概述 .......................................................................................... 5
LiMn2O4 的合成方法 ................................................................................. 12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关于论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吉首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 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首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 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