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制骨髓检查(实验)
CCK8实验
CCK8实验具体操作步骤:1.将昨日铺的96孔板拿出,在操作台上用直吸管将铺有细胞的60个孔里面的上清液全部吸掉,再加PBS200ul洗一次,最后将96孔板里面所有的液体全部吸掉。
2.96孔板加药:先加药-----再加无血清培养基-----最后再加PBS3.全部加完后,放于混匀振荡器上振荡3分钟。
4.最后放入培养箱中继续过夜培养。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与体外培养文章来源:2006-7-19 14:41:08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与体外培养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第21卷第3期徐青镭吴海山周维江摘要目的:评价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中种子细胞的可能性。
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骨髓血中分离、纯化和和培养,并研究其增殖及生长特征。
结果: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显示,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倍增能力。
结论: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年龄较为年轻,用作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的种子细胞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髓;半月板骨髓组织中除含有造血干细胞外,还含有多量的间充质干细胞(MSC)。
如同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存在赋予骨髓组织以强大的造血功能以维系血液系统的新陈代谢一样,这些MSC的存在为骨软骨组织的损伤提供了潜在的修复能力。
但是与造血干细胞相比,骨髓中MSC的含量并不丰富。
本实验拟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将MSC自骨髓血中分离出来并加以纯化,并进一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研究其增殖及生长特性,从而探讨为半月板的组织工程重建提供种子细胞的可能性。
1 材料和方法1.1 兔骨髓MSC的分离取成年新西兰兔10只,6个月龄,雌雄不拘,平均体质量3.2 kg (2.8~3.7 kg);用3%戊巴比妥钠按1 mg/kg的剂量施以全身麻醉,另用1%利多卡因于手术部位施以局麻;无菌操作下于右胫骨上端内侧部用锐性穿刺锥于骨皮质上开出一直径约2~3 mm的孔,使通达髓腔;用18号硬膜外穿刺针接5 ml注射器,内含3000 U/ml 的肝素0.1 ml,沿骨皮质上的孔穿入髓腔,抽出骨髓血约2 ml;抽出的骨髓血用平衡液洗涤两次后,离心180×g,5 min;弃去上清液,沉淀用Ham f12-10%FBS培养液重新打匀;用灭菌的0.17 mol/L饱和NH4Cl溶液按1∶5的体积比加入已重新打匀的悬液中,4℃下保留10 min,取出再离心180×g,5 min;弃去上清后,以几滴平衡液再悬浮后,用细胞计数板作细胞计数,确认有核骨髓细胞量达106~107后,即可进行原代培养接种用。
骨髓象检查流程和具体内容
骨髓象检查流程和具体内容英文回答: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A 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 are two procedures that are used to collect samples of bone marrow for examination. Bone marrow is the soft, spongy tissue inside your bones that produces blood cells.Bone marrow aspiration.A bone marrow aspiration is a procedure in which asmall amount of liquid bone marrow is removed from your hip bone. The procedure is usually done in a doctor's office or clinic. You will be lying on your side, and the doctor will numb the area of your hip where the aspiration will be done. The doctor will then insert a thin needle into your hipbone and withdraw a small amount of liquid bone marrow. The procedure usually takes about 30 minutes.Bone marrow biopsy.A bone marrow biopsy is a procedure in which a small piece of bone marrow is removed from your hip bone. The procedure is usually done in a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You will be given general anesthesia, which means you will be asleep during the procedure. The doctor will make a small incision in your hip and remove a small piece of bone marrow. The procedure usually takes about 30 minutes.Risks of 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The risks of 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 are rare, but they can include:Bleeding.Infection.Pain.Bruising.Swelling.Benefits of 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 can be used to diagnose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including:Leukemia.Lymphoma.Multiple myeloma.Sickle cell anemia.Aplastic anemia.Iron deficiency anemia.Vitamin B12 deficiency.Folate deficiency.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 can also be used to monit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for certain conditions, such as leukemia and lymphoma.If you are considering having a 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 talk to your doctor about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the procedure.中文回答:骨髓象检查流程和具体内容。
最新CCK8实验
C C K8实验CCK8实验具体操作步骤:1.将昨日铺的96孔板拿出,在操作台上用直吸管将铺有细胞的60个孔里面的上清液全部吸掉,再加PBS200ul洗一次,最后将96孔板里面所有的液体全部吸掉。
2.96孔板加药:先加药-----再加无血清培养基-----最后再加PBS3.全部加完后,放于混匀振荡器上振荡3分钟。
4.最后放入培养箱中继续过夜培养。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与体外培养文章来源:2006-7-19 14:41:08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与体外培养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第21卷第3期徐青镭吴海山周维江摘要目的:评价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中种子细胞的可能性。
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骨髓血中分离、纯化和和培养,并研究其增殖及生长特征。
结果: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显示,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倍增能力。
结论: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年龄较为年轻,用作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的种子细胞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髓;半月板骨髓组织中除含有造血干细胞外,还含有多量的间充质干细胞(MSC)。
如同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存在赋予骨髓组织以强大的造血功能以维系血液系统的新陈代谢一样,这些MSC的存在为骨软骨组织的损伤提供了潜在的修复能力。
但是与造血干细胞相比,骨髓中MSC的含量并不丰富。
本实验拟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将MSC自骨髓血中分离出来并加以纯化,并进一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研究其增殖及生长特性,从而探讨为半月板的组织工程重建提供种子细胞的可能性。
1材料和方法1.1兔骨髓MSC的分离取成年新西兰兔10只,6个月龄,雌雄不拘,平均体质量3.2 kg (2.8~3.7 kg);用3%戊巴比妥钠按1 mg/kg的剂量施以全身麻醉,另用1%利多卡因于手术部位施以局麻;无菌操作下于右胫骨上端内侧部用锐性穿刺锥于骨皮质上开出一直径约2~3 mm的孔,使通达髓腔;用18号硬膜外穿刺针接5 ml注射器,内含3000 U/ml的肝素0.1 ml,沿骨皮质上的孔穿入髓腔,抽出骨髓血约2 ml;抽出的骨髓血用平衡液洗涤两次后,离心180×g,5 min;弃去上清液,沉淀用Ham f12-10%FBS培养液重新打匀;用灭菌的0.17 mol/L饱和NH4Cl溶液按1∶5的体积比加入已重新打匀的悬液中,4℃下保留10 min,取出再离心180×g,5 min;弃去上清后,以几滴平衡液再悬浮后,用细胞计数板作细胞计数,确认有核骨髓细胞量达106~107后,即可进行原代培养接种用。
内科学(八年制)
内科学(八年制)学分数周学时课程性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预修课程:诊断学及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目的:按大纲要求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和重点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结合诊断学时学习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加深对疾病重要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疾病间的鉴别诊断要点。
进一步熟练全身体格检查。
教学用书:《内科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上大课,结合课后对重点疾病、常见疾病的临床示教,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初步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和处理方法。
示教采用分组并有脱产临床医生带教。
参考文献:1.《Essential Internal Medicine》(宋祖尧,王吉耀,沈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出版)2.《内科临床病例分析—双语学习》(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3.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2版2005年1月第12版4.王吉耀主编:医学试题精编丛书(内科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篇绪论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总论教学目的:(一)掌握呼吸系统疾病诊查方法和防治方法。
(二)熟悉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三)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教学目的(一)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包括分型和分期)、鉴别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阻塞性肺气肿教学目的(一)掌握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病教学目的(一)掌握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教学目的(一)掌握肺动脉高压是肺心病的关键,引起肺动脉高压有四大因素,但主要是肺血管功能性改变;肺心病与其它心脏病的鉴别诊断;右心衰时洋地黄应用的要点。
(二)熟悉EKG、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在诊断肺心病时作用。
正常骨髓象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骨髓象检查,观察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比例,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1只。
2. 实验器材:显微镜、骨髓穿刺针、载玻片、推片、抗酸染色液、生理盐水等。
3. 实验试剂:抗酸染色液、骨髓细胞固定液等。
三、实验方法1. 将小鼠麻醉后,无菌操作下进行骨髓穿刺,抽取骨髓液。
2. 将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制成涂片。
3. 将涂片固定,进行抗酸染色。
4. 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比例。
四、实验结果1. 骨髓细胞增生程度:骨髓增生活跃,细胞分布均匀,无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2. 红细胞系:幼红细胞总百分率约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中、晚幼红细胞约各占10%,细胞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3. 粒细胞系:约占有核细胞的40%~60%,其中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中、晚幼粒细胞各<15%,杆状核粒细胞多于分叶核细胞,嗜酸粒细胞一般<5%,嗜碱粒细胞<1%,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4. 淋巴细胞系:百分率约为20%,均为成熟淋巴细胞。
5. 单核细胞系:一般<4%,均为成熟阶段。
6. 浆细胞系:一般<3%,均为成熟阶段。
7. 巨核细胞系:通常于1.5cm²骨髓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多为成熟型。
8. 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仅约为1。
9. 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1. 本实验结果显示,正常骨髓象细胞增生程度活跃,细胞形态、分布及比例基本正常,符合正常骨髓象特征。
2. 骨髓象检查是诊断血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比例,可以初步判断骨髓的造血功能状态。
3. 本实验结果提示,正常骨髓象在红细胞系、粒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比例范围,且细胞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骨髓细胞学检查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应抽取骨髓少量制成薄片;采用骨髓小粒丰富、制片厚薄均匀的涂片,经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后,于显微镜下检查细胞质和量的变化;试剂1)瑞氏染色液:瑞氏染粉18,置洁净干操的研钵内,加甘油,研磨片刻,使瑞氏染粉充分溶解,加甲醇约50ml,继续研磨片刻后,收集上层染液;残余部分再加甲醇50ml研磨:再收集上层染液,重复几次后,用甲醇冲洗研钵,倒入同一瓶内,最后加甲醇至500mi;开始几周应经常振摇染色液;染色液存放的时间越长,染色效果也越佳;此外,研磨时染粉内应先加甘油,、以免染粉在研磨过程中结成块,更易溶解;染粉未经研磨配成的染液不宜用作骨髓片染色;2)姬姆萨浓缩染液:将姬姆萨染粉3.8g放入纯甘油250ml中,置60℃水浴2小时,溶解后力口60℃预热的甲醇250m1混匀,于室温、棕色瓶内保存,配后数天即可使用,可长期保存;3)pH6.5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1.5g,磷酸氢二钠1.0g、加蒸馏水到5000ml;最后纠正pH6.5;4)姬姆萨稀释液:取姬姆萨溶液50m1,加pH6.5磷酸盐缓冲液到500ml,混匀;此液为姬姆萨应用液,可直接作涂片复染用;作瑞氏稀释液时,取此液10一20mL加蒸馏水至100ml,混匀即可;操作1.骨髓取材:取材部位有胸骨、棘突、髂骨前嵴或后嵴等;两岁以内小孩最好用胫骨,成人常取髂后上棘,此部位穿刺方便,病人也易接受.穿刺前要求严格消毒,杜绝细菌感染,除穿刺室紫外线消毒和皮肤消毒外,还应注意穿刺包和手套消毒时间有否过期;戴手套要熟练,避免手套接触来消毒物品;穿刺针进入髓腔时常有脱空感,吸取前针筒内应留有1m1左右的空隙,否则髓液很快进入针筒空隙而无法取出;针筒内若有水份也要用消毒纱布擦干,以免溶解细胞;吸液量一般控制在0.2m1左右;因吸量过多,易被外周血稀释;部分病人干抽或吸出量太少时,不要将针头立即拔出,可边抽边调节针头深浅,或边抽边缓慢外移针头,最后将针头内可能残留的髓液尽量推出、制片,以减少病人痛苦;2.涂片:选两块小粒较多、厚薄均匀的骨髓片,自然干燥后在较厚的头端髓膜上写上病人姓名、日期及“BM”标记;加瑞氏染色液8—12滴,用吸球吹吸并使其布满整张涂片,约半分钟后,加姬姆萨稀释液5-10滴,再用吸球吹吸气,使两液充分混匀,若有金黄色油膜出现,染色效果更佳;染色时间一般为10一20分钟,夏天可缩短些、冬天则可延长些;冲洗时应乎放玻片让流水缓慢冲洗;另外,因手拿玻片处可能会有染料残留,应更换手拿位置再予冲洗;染色太淡的涂片,可用姬姆萨稀释液复染3 分钟;着色太深时,可用瑞氏染液滴加于涂片上;立即冲洗即可;各实验室最好能摸索出自己的染色经验,尽量做到一次性染色成功;没有姬姆萨染液的单位,可用蒸馏水加少量天青或美蓝代替,但染色效果没有前者好;染好的涂片要自然干燥,切忌加热烘干,否则细胞退色而影响观察;3.染色选两块小粒较多、厚薄均匀的骨髓片,自然干燥后在较厚的头端髓膜上写上病人姓名、日期及“BM”标记;加瑞氏染色液8—12滴,用吸球吹吸并使其布满整张涂片,约半分钟后,加姬姆萨稀释液5-10滴,再用吸球吹吸气,使两液充分混匀,若有金黄色油膜出现,染色效果更佳;染色时间一般为10一20分钟,夏天可缩短些、冬天则可延长些;冲洗时应乎放玻片让流水缓慢冲洗;另外,因手拿玻片处可能会有染料残留,应更换手拿位置再予冲洗;染色太淡的涂片,可用姬姆萨稀释液复染3分钟;着色太深时,可用瑞氏染液滴加于涂片上;立即冲洗即可;各实验室最好能摸索出自己的染色经验,尽量做到一次性染色成功;没有姬姆萨染液的单位,可用蒸馏水加少量天青或美蓝代替,但染色效果没有前者好;染好的涂片要自然干燥,切忌加热烘干,否则细胞退色而影响观察;分析要点(1)骨髓片观察的内容:1)肉眼观察涂片有无骨髓小粒、脂肪滴制片、染色是否良好;2)低倍镜下观察骨髓增生情况主要分为5级,标本有否稀释,并计数全片的巨核细胞,了解有无特殊异常细胞;3)高倍镜下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及巨核细胞分类计数一般被分类的巨核细胞应不少于25个,并进一步观察低倍镜下看到的可疑细胞;4)油镜下明确在低、高倍镜发现的异常或可疑细胞的性质,并作骨髓细胞分类和全面的细胞形态分析;骨髓细胞分类计数的正常范围较难制定;因为分析骨髓像是以骨髓细胞变化为基础,并结合临床表现和血像的综合性分析,不能只以单一的比例作为是否正常的标准;另外,个体差异、穿刺是否成功和分类部位等,都会影响细胞分类的结果;2正常骨髓主要指标及其分类原则:1.正常骨髓像主要指标:1 骨髓增生程度呈增生活跃;2 有核细胞量中等,小粒内细胞较丰富;3 涂片无脂肪滴,或在中老年者见少量脂肪滴;4 粒、红细胞比例约2—4:1,粒细胞可占50%,淋巴细胞约占20%小儿可高达40%,单核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一般<3%;5 巨核细胞在1.5×3cm2涂片上可找到20—100只;若小于20只,排除因标本稀释原因外,可结合临床考虑巨核细胞减少;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应不少于总巨核细胞的1/3,成按血小板易见到;6 嗜酸性粒细胞小于5%;嗜碱性粒细胞<1%;7 原始细胞中,原故细胞和原红细胞均小于2%;8 偶尔可见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组织嗜酸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等;2.观察骨照片应注意的事项:1 对介于上、下两阶段的同一系细胞,应按划下不划上的原则分类;对分类曲线出现不明原因的畸形分布时,介于上、下阶段的细胞可适当调整其阶段性;2 一般病人的骨髓片中,偶见或为疑似的原始单核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小儿除外及原始浆细胞,可不作报告或归于原始粒细胞中,以减少分类出现的混乱;3 骨髓细胞分类计数不应少于200个,否则分类误差太大,较难反映细胞的其实分布情况;4 书写报告时要对粒、红、巨三系细胞比例、形态变化分别描写,有特殊变化的情况,尤其对临床诊治有价值的细胞应另加说明;骨髓报告的结论应结合临床和其他实验室检验加以考虑,对尚不明确的结果只须描写看到的内容,不要任意下结论;5 骨髓片若出现下列情况,则提示标本全部或部分稀释;无骨髓小粒或有少量骨髓小粒,小粒内细胞丰富,但涂片有核细胞量减①少;②外周血中血小板量正常或增多,但涂片巨核细胞量减少;③成熟阶段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而有核细胞量却减少;当怀疑骨髓有转移性肿瘤时,不管涂片是否稀释,应看完所有涂片,尤其要6注意涂片的头尾及两侧部位,是否有成堆排列的肿擅细胞;常见血液病骨髓像诊断要点:1缺铁性贫血IDA: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小,幼红细胞呈现核固缩和胞浆量少及着色偏蓝等核老、浆幼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外铁明性,含内铁细胞减少;此类贫血最常见,临床上常有胃病、痔疮和月经多等病史;2巨幼细胞性贫血MA: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大,可见巨大的红细胞,幼稚红细胞常呈核染色质疏松、浆量增多、着色偏红等核幼、浆老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且可找到巨大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分叶也偏多;巨核细胞核分叶增多,但不出现多个小核的巨核细胞,巨核细胞浆内易见由核染色质脱落下来的核小体该类细胞约占巨核细胞20—30%;临床上常有胃肠手术、营养不良和妊娠等情况;外周血像常出现3系减少;3溶血性贫血HA:骨髓幼红细胞显着增生,其总比例常大于50%,但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并可见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等特殊形态的变化;此病临床资料对诊断尤为重要,病人常出现黄疽、尿胆原和间接胆红素增高,网织红细胞常大于5%;急性溶血时,外周血像可出现幼红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酸溶血试验常出现阳性;4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小粒呈空架状,脂肪球增多;粒、红、巨三系细胞减少,其中以巨核细胞减少更为明显,成熟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网状细胞、浆细胞、嗜碱组织细胞常偏多;血像3系减少,但脾脏不肿大;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红细胞可见多核、核碎裂及巨幼样变,成熟粒细胞分叶减少或增多,粒细胞脑浆颗粒减少或无或过大而多,核浆发育不平衡;易见多个小核的颗粒巨核细胞和微小型巨核细胞;此类病人外周血像易见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成熟单核细胞常增多;临床抗贫血治疗效果差;诊断MD3后,按骨髓和外周血像中原始细胞多少,有否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可分为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RAS、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中原始细胞片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BBT4型,至于授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CMMl已属白血病可不再列入MDS;RA:外周血原始细胞无或<1%,骨髓原始细胞<5%;RAS:同RA,但骨髓中环形铁粒幼细胞,为铁粒细胞的15%以上;RAEB:外周血原始细胞<5%,骨髓原始细胞5-20%;良AEBT:外周血原始细胞>5%,骨髓原始细胞20、30%;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粒系极度增生,以晚幼粒细胞和杆状粒细胞增生为主,嗜碱性粒细胞易见;血片中白细胞增多并出现中、晚幼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临床上出现乏力,巨脾等;碱性磷酸酶NAP 积分明显减低;7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成熟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其比例占50%以上;原始和幼稚的淋巴细胞少见,不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其他各系细胞增生情况不一;血像白细胞增高,成熟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发病年龄较大,常伴有乏力、脾脏肿大;8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区分是ALL还是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对临床用药和病人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报告时应慎重;ANLL可分为M0、M1、M2、M3、M4、 M5、 M6和M7等亚型; M0为极低分化的髓性白血病,其诊断与M7一样要结合免疫标记和电镜、组化;ALL分L1、L2、L3 3亚型,其各亚型特点见表;与急非淋巴细胞相比,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体积小,胞浆量少,较透明,无颗粒及奥氏小体,核染色质粗,排列致密,着色深紫红色,核仁小而少,组织化学染色的POX或SB阳性率<3%;此型白血病以儿童多见,预后较好;9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GL:原始粒细胞、异常早幼粒细胞或中性中幼粒细胞显着增多;其白血病细胞浆较丰富,着色灰蓝,可见较粗大的非特异性颗粒单核细胞的颗粒常较细小,易见粗大奥氏小体;核染色质粗颗粒状,排列较规则;核仁清晰,数目1—4个;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又分为Ml、 M:包括M:.和M2b亚型、 M:包括M3n和M:b亚型3型; M,的骨馈原始粒细胞≥90%非红系分类,即NEC;M2l的骨髓原始粒细胞>30一<90%NEC,单核细胞<20%,早幼粒及其以下各阶段细胞>10%;M2b以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该类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可见核仁,数量>30%,原始或早幼阶段细胞也同时增多;M”的早幼粒细胞布满粗大的非特异性颗粒,该类细胞大小不一,核形态不规则,可见内、外浆;M3b的早幼粒细胞布满细小的非持异性颗粒,形态变化同M30;该类白血病细胞数量>30%NEC, POX或SB染色常强阳性;10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AMOL:该型的白血病细胞脑浆丰富,着色灰蓝,可有细小、散在颗粒,奥氏小体较细长,核形态不规则,有外折内切现象,核染色质呈细沙状,排列成疏松租网状,着色偏淡;核仁较大,数量少;根据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又可分为M5t和M5b型; M50的骨髓原始单核细胞>80%NEC,为未分化型; Msb的骨髓原始单核细胞<80%NEC,但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30%NEC,为部分分化型;与粒细胞区别的组织化学染色是非特异性脂酶NSE阳性,且受氟化钠NaF抑制,而粒细胞的NSE阴性或弱阳性且不受NaF抑制;1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红系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形态正常,各期幼红细胞比值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Hb>180 g/L,红细胞量>7×1012/L;皮肤和粘膜呈暗红色,脾肿大;12红白血病M6:骨髓中红系>50%,且伴有形态学的异常,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30%NEC;若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5%,骨髓原始粒细胞或原幼单核细胞>20% NEC;单纯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显着增多者;13巨核细胞白血病M7:骨髓原始巨核细胞>30%, 该类细胞为原粒或原淋细胞大小,胞浆丰富,常有伪足状突起;此型易与ALL混淆,诊断时要结合电镜组化和免疫标记测定;14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显着减少,早期阶段,中性粒细胞可示“左移”现象;典型发作时,各阶段的中性粒细胞极度减少,但各阶段的红、巨两系细胞常无明显改变;临床上常伴有感染、高热等症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极度减少或消失;15粒细胞减少症:粒系统增生不良,成熟障碍,部分粒细胞可出现空泡、中毒性颗粒;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在1—1.8×109/L之间;可由感染、化学或物理损伤、造血系统疾病、巨脾、胶原性疾病等所致;16原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巨核细胞量明显增多,少数病人可正常或轻度减少;产血细胞;瘤细胞分布常为弥漫性的,可引起广泛的骨路破坏和骨髓功能抑制,故有核细胞量常偏少;临床上常有骨痛史,X 片示骨质虫蚀样改变;并免疫球蛋白测定异常,成熟红细胞在涂片上呈串钱状排列,血沉明显加快,部分病人尿中可检出本周蛋白;17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AMML:此白血病同时含有原始或早幼粒细胞和原始或幼稚单核细胞;根据两系血小板巨核细胞比例减低,病人常出现脾肿大、血小板抗体增高、皮肤有出血点等;18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骨髓中可见淋巴细胞稍增多,有少量异形淋巴细胞;主要表现在血片中成熟淋巴细胞在40一90%之间,其中多数细胞为胞浆增多,并有空泡的异形淋巴细胞,该类细胞易误认为单核细胞或原始细胞,但其核的变化小于胞浆的变化,结合临床上有发热、脾肿大及以青少年多见等,可作出判断;19脾功能亢进: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巨3系均示明显增生,粒系成熟障碍,巨核细胞系的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减少,晚幼红细胞比例偏高,外周血有两系或三系减少,脾脏肿大;20骨髓纤维化:骨髓有核细胞偏少,骨髓和血片中均可见到泪滴状红细胞,骨髓穿刺时常为干抽,临床上脾明显肿大,贫血,外周血易见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此病诊断应结合骨髓活检;21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AA:幼红细胞显着减少,常小于5%,但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无明显异常;外周血中单纯红细胞减少或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多正.常或略低,网织红细胞明显减低;此病常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22多发性骨髓瘤MM:原始浆细胞、幼稚浆细胞或成熟浆细胞明显增多,该类细胞为恶性的浆细胞,即骨髓瘤的白血病细胞比例不一,又分M4a、M4b、M4c、M4EO4型;m4a是以原始和早幼粒细胞为主,原始单核细胞加幼稚单核细胞>20%NEC; M4b以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20%NEC; M4c的原始细胞既具有粒系细胞特征又具有单核细胞特征的细胞>30%NEC,此型细胞形态较难识别,要结合免疫标记测定; M4EO除上述特征外,嗜酸性粒细胞占5—30%;23骨髓转移性肿瘤:以成堆出现的肿瘤细胞为特征,该类细胞核染色质疏松,有核仁,脑浆量多少不一,但胞界常不清;转移到骨髓的神经母细胞瘤,可见菊花状排列;此类病人的骨韶有核细胞量常明显减少或伴标本稀释,可找到坏死成分,个别病人涂片需找许多张才能发现堆集的肿瘤细胞;临床上常有骨痛、低热和消瘦等病史;24恶性组织细胞病:除可找到较多吞噬细胞、淋巴样、单核样组织细胞外,还可见到巨大的恶性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组织细胞,该类细胞体积大可达30-40um,胞浆多,着色深蓝,核大,染色质粗、着色深紫红色,核仁大;血3系减少,持续高热,脾肿大; NAP积分减低;部分恶性组织细胞要与大恶性淋巴细胞瘤相鉴别;25其他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人骨髓像:常以反应性骨髓像报告之;主要特征有粒细胞成熟障碍,毒性变;网状细胞增多,有时可见少量吞噬型网状细胞和淋巴样、单核样组织细胞;易见浆细胞、单核细胞;特殊情况下,可找到疟原虫或伤寒特征细胞等;此类病人常为各类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感染或免疫系统疾病所致,控制病因后,骨髓像可自然好转;个别病人的发热可能是恶性淋巴瘤所致,但可找到淋巴母细胞或淋巴瘤细胞,但其诊断应结合病理活检再确定;。
实验诊断学课件-骨髓的细胞学检查
原始浆细胞 胞体:直径14-18μ 胞核:较大,约占细胞2/3,圆或椭圆形,常偏于一侧;染色质细致、呈 颗粒状,均匀分散或呈细网状。 核仁:2-5个,淡蓝色,不显著。 胞浆:较其它原始细胞为多,深蓝而不透明,近核处着色较浅,无颗粒, 偶可见到空泡。
幼浆细胞:直径12-16μ;核圆或椭圆形,占细胞1/2左右,位于细胞 中央或偏于一侧,染色质较原始阶段粗而密,开始有浓集现象。核 仁1-2个,不清晰。胞浆深蓝色或呈多染性,近核部分常有呈半月状 的淡染区,偶尔可见到有空泡。
缺点
1.造血组织的天然结构已遭破坏,无法 判断红髓、黄髓比例
2.若抽吸过猛,导致血窦血的稀释
3.若遇“干抽”不能分析
1.有核细胞群集,不易区分原、幼细胞的类型 2.难以观察细胞内的微细结构 3.细胞化学染色结果难以量化
3. 骨髓涂片的显微镜检查
(1)低倍镜检查
1) 观察制片质量(包括取材、制片及染色)好片应符合下列条 件:
血细胞发育形态演变规律要点
胞体: 胞核:
形态 染色质 色 核仁: 胞质: 量 色 颗粒
原始 大 大 圆 疏松细致 淡紫色 可见 少 深蓝 无 非特异性
成熟 小 小
不规则(或消失) 紧密粗糙 深紫色
消失 多
浅蓝或灰(红) 有
特异性
胞体:血细胞随着分化发育其体积逐渐变小
(巨核细胞系除外)
成熟红细胞
早期红细胞
浆细胞:直径8-15μ;核较小,占细胞的1/2以下,多偏于一侧,偶可 见双核;染色质粗密、聚集成堆、常染成紫丁香色、不均匀,在近 核处一边常伸出半月状淡染区;浆中偶见有空泡或有泡沫感。
原始巨核细胞 胞体:15-30μm,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有凹陷,折叠,染色质暗深紫红色,粗大 颗粒,排列紧密 核仁:1-2个 胞浆:量少,深蓝色,无颗粒。
骨髓穿刺实验报告总结
骨髓穿刺实验报告总结
本实验旨在通过骨髓穿刺技术,获取骨髓细胞以进行相关研究。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操作与观察,得出以下结论:
1. 骨髓穿刺技术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可以用于采集骨髓细胞样本。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地通过骨髓穿刺针将骨髓细胞采集到集合管中,验证了该技术的可用性。
2. 在骨髓穿刺过程中,注意力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由于骨髓穿刺针需要直接刺入骨髓腔,操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解剖学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巧。
任何不准确或粗糙的操作都可能导致穿刺失败、骨髓损伤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 骨髓细胞的采集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和保存,以确保细胞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实验中,我们首先对采集到的骨髓细胞样本进行染色处理,然后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保持细胞样本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细胞的变性和死亡。
4. 骨髓穿刺技术可用于多种研究目的。
骨髓细胞是一类多功能的细胞,具有干细胞和分化细胞的特点。
因此,通过采集骨髓细胞,我们可以进行多种生物学或医学方面的研究,如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癌症等疾病的研究。
总之,骨髓穿刺技术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适用于骨髓细胞的采集和研究。
通过该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该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骨髓片计数实验报告
骨髓片计数实验报告引言骨髓片计数实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通过观察骨髓片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对机体造血功能进行评估和诊断。
本实验旨在通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统计骨髓片中不同细胞类型的数量,并分析其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材料- 骨髓片样本- 甲苯、95%乙醇、石蜡块- 双氧水、苏木精、伊红、酒精- 显微镜、标尺、滴管、玻璃盖片方法制备骨髓片样本1. 从患者身体的骨髓中抽取骨髓液。
2. 将骨髓液涂布在玻璃盖片上。
3. 用玻璃盖片将骨髓液涂布均匀。
染色1. 将骨髓片置于盛有甲苯中的容器中,浸泡5分钟。
2. 用95%乙醇固定骨髓片,浸泡5分钟。
3. 再次用甲苯浸泡骨髓片,浸泡5分钟。
4. 用乙醇脱水骨髓片,分别在75%、90%、95%和绝对乙醇中浸泡5分钟。
5. 在石蜡块中浸泡骨髓片30分钟。
6. 将骨髓片放入剪开的石蜡块中,用手指将其固定,再将石蜡块放入電动切片機中切割成薄片。
显微镜观察与计数1. 将制备好的骨髓片放入显微镜下,逐个观察各个区域。
2. 利用标尺测量细胞的大小。
3. 根据细胞的形态特征,分别计数髓系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和纤系细胞(如纤维母细胞、纤维细胞等)的数量。
结果与讨论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髓片,我们发现其中存在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
根据形态特征和染色显示,我们将这些细胞类型分为髓系细胞和纤系细胞,并计算了它们在样本中的数量。
关于髓系细胞,我们主要观察到了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是大型细胞,具有明显的嗜酸性颗粒,核分叶较多;而嗜碱性粒细胞也是大型细胞,具有嗜碱性颗粒,核形态规则。
通过计数,我们得出了骨髓片中髓系细胞的总数以及各类髓系细胞的数量。
同时,在纤系细胞方面,我们主要关注纤维母细胞和纤维细胞。
纤维母细胞为中等大小细胞,具有较暗的胞质和两个以上的核;而纤维细胞则为细胞较细,胞质淡染,核较小。
同样地,我们通过计数得出了骨髓片中纤系细胞的总数以及各类纤系细胞的数量。
骨髓检测实验报告解读
骨髓检测实验报告解读引言骨髓检测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形态学和染色体、遗传物质的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本文对一份骨髓检测实验报告进行解读,帮助读者了解如何从实验结果中获取相关信息。
实验方法实验中,通过骨髓细胞抽取和处理,得到骨髓细胞涂片。
涂片经过特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同时,使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对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结果1. 视野中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对于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包括细胞的大小、形状、核质比、染色质分布等。
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骨髓细胞是否存在异常。
2.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骨髓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
根据染色体的数量、结构和核型的正常与否,可以判断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构改变等。
结果解读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1.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在正常情况下,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应该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细胞的大小、形状、核质比等参数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异常表现。
如果发现细胞形态学特征存在明显异常,可能提示存在异常增殖或发育异常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2. 异常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核型的异常可以提示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染色体结构改变。
例如,染色体数目增多的情况可能与染色体三体综合征相关;染色体结构改变,如染色体缺失、易位等,可能与染色体异常相关的疾病有关。
根据具体的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结论骨髓检测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对实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骨髓异常,进一步明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骨髓检测结果的解读应该结合临床病史、体征等综合考虑,以达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小华. 骨髓细胞学的分类、识别标准《中国基础医学杂志》, 2004, 25(6): 543-546.> [2] 侯玉书, 孟嘉豪等. 骨髓涂片染色法对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诊断准确性的评价《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 44(17): 12-14.。
(4)骨髓检查实验
非造血细胞
浆细胞
成骨细胞
非造血细胞
成骨细胞
非造血细胞
破骨细胞
非造血细胞
破骨细胞
非造血细胞
破骨细胞
非造血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肥大细胞)
非造血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肥大细胞)
非造血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肥大细胞)及吞噬细胞
非造血细胞
脂肪细胞
非造血细胞
内皮细胞
非造血细胞
内皮细胞
退化细胞(篮状细胞)
骨髓腔小,易失败 常用于翻身困难,需 多部位穿刺等情况
2、器材
骨髓穿刺针一般见二种普通型和活检型。二者 穿刺针无区别,活检型针后多一节套筒。
普通型
活检型
针管 针芯
套筒
把手
方法
髂前上棘骨髓穿刺
1.选择体位 2.定位 3.常规消毒 4.局部麻醉 5.进骨髓穿刺针 6.抽吸骨髓液 7.拔出骨髓穿刺针 8.包扎伤口
常见病因 各种白血病
50~100
20~50
5~10 1~2或几个高倍视野 下才见到2~3个
各种白血病或增生性 贫血
正常骨髓象或增生性 贫血
造血功能低下者
再生障碍性贫血
增生极度减低
返回
增生减低 返回
增生活跃
返回
增生明显活跃
返回
增生极度活跃 返回
油镜
⑴分类计数,根据细胞形态逐一辨认。 ⑵计算粒/红比值。 ⑶观察并描述各细胞形态,注意有否异常
微生物及寄生虫学检查(如伤寒、疟疾)等
禁忌证
由凝血因子严重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要禁忌 穿刺部位有炎症或畸形要避开 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穿要慎重
(二)骨髓穿刺术
1、穿刺部位
骨髓活检操作规程
骨髓活检操作规程骨髓活检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骨髓疾病的常见操作,如骨髓造血功能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等。
下面是骨髓活检操作的一般规程,以供参考。
一、操作前准备1. 熟悉患者的病情资料和相关检查结果。
2.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骨髓采集部位,通常选择髂骨后上冠状突或胸骨柄。
3. 将操作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准备妥当:麻醉药物、消毒液、局麻药、注射器、无菌注射器、针头、止血带、止血钳、活检钳、活检针、无菌手套、穿刺穴扎贴等。
二、操作步骤1. 将患者放置在适当的体位上,确保局部部位暴露,并保持舒适。
2. 用麻醉药物和/或局麻药使患者处于适当镇静和麻醉状态。
3. 用消毒液清洗骨髓采集部位,并用无菌穴扎贴固定。
4. 戴上无菌手套,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并消毒。
5. 用无菌注射器从局麻药瓶中抽取适量药液,注射到所选骨髓采集部位,以达到局部麻醉目的。
6. 使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将其注入骨皮质下,以形成皮:皮脂骨图层,便于骨髓活检过程中的穿刺。
7. 使用无菌的针头和注射器,抽取适量无菌生理盐水,并进行外观检查(好的标志着无菌无损伤)。
8. 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适量的局麻药物,并将其注射到局麻点位处。
9. 移除骨皮质下的无菌生理盐水,并检查穿刺点的麻醉效果。
10. 使用活检钳和活检针进行骨髓活检。
活检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穿刺次数,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
11. 获得足够的骨髓样本后,将活检针小心地从穿刺点处移开,确保不出现出血和感染。
12. 停止出血,可以使用止血钳夹住切口处的血管,或用止血带扎紧。
13. 压缩穿刺部位约5分钟,以防止出血和渗血。
14. 观察患者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15. 清洁和处理操作区,将器械进行无菌处理,消毒防护措施。
16. 记录操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病情、骨髓活检得到的样本数量和质量等。
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骨髓活检操作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和征得患者的同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细胞系列疾病: 各种增生性贫血 增生不良性贫血 各种继发性贫血疾病 血小板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血小板增多性疾病 血小板功能缺失性疾病 等
• 止血与血栓范畴疾病: • 血友病 • 抗凝血因子血症(继发性)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等 •
其它: 脾功能亢进 类白血病反应 其它继发性血液学改变
• (4)增生减低:常见于慢性再障、骨髓 纤维化(Myelofibrosis)、粒细胞缺乏及 老年人。 • reductive activity: chronic aplastic amenia; agranulocytosis;Myelofibrosis and old people • (5)增生明显减低:急性再障、骨髓坏 死。 • obvious reduction:acute plastic anemia; bone marrow necrosis
细胞相对大小及其表面积
= 侧向角散射光(SSC, Side Scatter)
细胞粒度及细胞内相对复杂性
鞘流系统 流动室
鞘液
Injector Tip
荧光信号
聚焦的激光光束
荧光信号
双色直接染色
外周全血细胞散射光双参数点图
(红细胞溶解后)
流式细胞术-正常人骨髓有核细胞免疫表型散点图
M3 骨髓细胞免疫分型散点图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免疫表型(血细胞簇分化抗原CD分子) ANLL常用 CD分子阳性的: CD13、CD14、 CD33、CD34 其中M7型白血病(巨核)标志性CD分子: CD41/CD42
ALL常用 CD分子阳性的: T-ALL:CD3、CD7 B-ALL:CD19、CD20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 骨髓细胞免疫分型散点图
光信号检测 散射光信号
Laser
FALS Sensor
Incident Light Source
Right Angle Light Detector Cell Complexity
SSC
Forward Light Detector Cell Surface Area
FSC
= 前向角散射光(FSC, Forward Scatter)
3)淋巴细胞系统(lymphocytes)
胞体保持圆形或椭圆形 核呈圆或椭圆形,染色质结构由 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紧密粗糙,核仁由清晰到消失 胞质透明天蓝,颗粒少
4)单核细胞系统(monocytes)
胞体变为不规则形 核变为一侧凹陷,后成肾形,不规则形,有扭曲折叠 .染色质结构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紧密粗糙, 核仁 由清晰到消失
4.确定标本的取材和涂片是否满意
• 标本的取材:应结合骨髓穿刺实况、血 常规和临床情况判断,取材稀释时应重 抽。 • 涂片的规格:应有头、体、尾,要均匀 。
5、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 • • • • • 共分5级: 1.增生极度活跃(excessive overactivity) 2.增生明显活跃(obvious activity) 3.增生活跃(activity) 4.增生减低(reductive activity) 5.增生明显减低(obvious reduction)
1)红细胞系统(erythron)
浆由深蓝或浅蓝变 为浅红由少渐多
胞体由大变小,始终呈圆形
核保持圆形,渐缩小,固缩,后脱核,成熟红细胞无 核;染 色质结构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紧密粗糙. 核仁由清晰到消失
2)粒细胞系统
(
granulocytes)
胞体由大变小早幼粒细胞可比原粒细胞稍大圆形或椭圆形 粒系胞核一侧渐凹陷,后成分叶状染色质结构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 紧密粗糙核仁由清晰到消失 由嗜碱变为嗜酸,颗粒由无到有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骨髓细胞免疫分型 散点图
急性白血病的MICMC分型(WHO)—遗传学(C)
M3型白血病:t(15;17)(q22;q11-12)
骨髓检查(实验)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血液学研究室
张国平
血液学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范围
• 临床血液病包括
• 白细胞系列疾病: • 急、慢性白血病 • 其它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 淋巴瘤 恶性组织细胞病 • 粒细胞缺乏、造血停滞 等 • 浆细胞疾病如:
• • • 多发性骨髓瘤 巨球蛋白血症 意义不明球蛋白增多 等
白血病及淋巴瘤中常见的基因改变
慢粒白血病 BCR/ABL残留检测
慢性淋巴白血病
FISH检测图示:Igh 重排
举例几种血液病MICMC特征
急性白血病的MICMC分型(WHO)--形态学(M) 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细胞 比值≥ 20%
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共九型 M0:原始血细胞≥30%, POX染色M1:原始粒细胞≥90%,POX染色+或M2:原始粒细胞≥90% ,POX染色++ M3:异常早幼粒细胞≥30%,POX染色 +++ M4:粒-单核混合白血病, POX染色+ M5: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30%, POX染色+ 或M6:红白血病, 原始红细胞等增多,POX 染色+ M7: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始巨核细胞 ≥30%, POX染色急性髓系白血病: 30% >髓系原始细胞 ≥20%,
等
实验血液学的概念与内容
• 实验血液学
是以血液及造血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基础医学的多种研究技术,建立血液系统疾病的实 验室诊断标准,并检测其它临床诸学科疾病的血液学指标改变,为血液病及继发性血液病 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 MICMC联合诊断技术包括:
• • • • •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M– morphology test 免疫学分型(流式术)----------I----immunity test 染色体检查-------------------------C---chromosome test 分子生物学检查-------------------M---molecular biology test 临床资料----------------------------C---clinical material
贫血疾病检验技术 止血与血栓检验 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 免疫学、生物化学
血液学MICM联合诊断的任务
• • • • 早期诊断 诊断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前期、贫血性疾病早期 急慢性白血病、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浆细胞系列疾病、贫血性疾病 血小板相关疾病 、淋巴增殖性疾病、组织细胞疾病 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 多发性骨髓瘤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 巨幼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继法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BCR/ABL存在表明急性白血病的耐药,等等 PML/RARα BCR/ABL CD20 是维甲酸靶向治疗靶点 是格力威靶向治疗靶点 是美罗华靶向治疗靶点
典型t(9;22)(q34;q11)
(四)分子生物学技术(M) • PCR/FISH技术
• 实验血液学较早地将分子物物学引入临床诊断
• 检测BCR/ABL、PML-RARa、AML/ETO、和DEKCAN融合基因 • 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则为有特定融合基因的白血病 亚型的残存瘤细胞的检测带来希望。敏感度高达10-5。 • 湘雅医院血液研究室分子生物实验室在分子血液病检 测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经验。
增生极度活跃 (excessive overactivity)
100 倍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1 :1
增生明显活跃 (obvious acti红细胞 1 :10
增生活跃 (activity)
100 倍
•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1 :20
增生减低 (reductive activity)
7、细胞化学染色
• 细胞化学染色可弥补细胞形态学的不足 • 主要包括: • 过氧化物酶染色
• • • 铁染色 酯酶染色及NaF抑制实验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铁染色
过氧化物酶染色
• 8. 观察巨核细胞的数目
9.血涂片的观察(Blood Smear)
• 计数100个白细胞, 注意形态 (morphology)及有无幼稚细胞 (immature cell). • 成熟红细胞形态有无异常,有无幼稚 红细胞(immature erythrocyte). • 估计血小板数量及有无形态异常. • 有无寄生虫如疟原虫(plasmodium).
100 倍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1 :50
增生明显减低 (obvious reduction)
100 倍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1 :200
骨髓增生程度
(degree of proliferation)
100 倍
6、骨髓增生程度的临床意义
(1)增生极度活跃,常见于急、慢性白血病 excessive overactivity: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etc. (2)增生明显活跃,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ITP、脾亢及正 常儿童和青年。 obvious activity: various anemia with bone marrow proliferation; leukemia; ITP; hypersplenia ; and normal children or young people (3)增生活跃,正常人及部分再障伴局灶性代偿性增生者。 Activity: normal people and some patients with aplastic anemia and Compensatory hyperplasia sites.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骨髓细胞免疫分型 散点图
(三)染色体分析(C)
非显带时期(70s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