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药物非抗菌作用在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在呼吸系统中疾病中的抗炎作用

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在呼吸系统中疾病中的抗炎作用

毒等 , 肝 一
般停药后可恢 复, 但酯化后 的这类药如罗红霉素 、 乙红霉 琥
素、 阿奇霉素等对肝脏 的毒性 更大 、 应短期减量使用 , 故肝
功 能 不全 者应 慎 用 。
参 考 文 献 [] 1何平 , 乃静 , 李 李胜岐. 阿奇霉素治疗军团菌肺 炎的疗效 观察 中
1 抗 炎 作 用
内酰胺类联合大环 内酯类治疗方案能使患者住院时间缩
短、 病死率降低 。方 向群等报道 , 罗红霉素与氟罗沙星联合
应 用 有 增 效 作 用 。 因此 . 中华 医 学会 呼 吸病 学 会关 于社 区
获得性肺炎的指南 中亦提倡在有指征 的患者联合应用 8 一
内酰 胺 类 与 大环 内酯 类
效果比为佳 。 另外在肺结核的运用上也有突出的效果 , 陈
小红等通过临床观察 ,5例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药的 2 基础上 , 加服罗红霉素 0 5 每天 2次。分析其机制可 能 .1 ,
是: 病灶 在愈合过程 中常留下纤维瘢痕 , 特别是是 干酪样坏
死 .部 分 消 散后 , 围形 成 纤 维 包 膜 或 空洞 。 红霉 素抑 制 周 罗
[] 2 马备娟. 注射用阿奇霉索 与乳酸红霉素治疗儿童肺炎 的成本一
效 果 分 析 冲 国 基层 医药 ,0 4 1:0 7 2 0 ,1 10 .
[] 3 陈小红 , 陈伟英. 罗红霉素加强抗结核药物作 用的观察. 中华实
用 中西 医 杂 志 ,0 3 3 9 0 2 0 , :6 .
霉 素 可 抑 制 嗜酸 性 粒 细 胞 释 放 I L一 8 从 而 阻 碍 嗜 酸性 粒 , 细胞 在 气 管 内 的 聚集 , 利于 支 气 管 哮 喘 的治 疗 。 学者 发 有 有 现 长期 (o ) 小 剂 量 红霉 素 20mg每 日 3次 , 1 周 口服 0 、 能降 低 特 异 性 和非 特 异 性 哮 喘 气 道 的 高 反 应 性 。 S o 对 1 由 hj i 4例 阿 司 匹 林 所 致 的成 人 支 气 管 哮 喘 患 者 给 予 罗 红 霉 素 10 5 m g口服 , 日 2次 , 周 后 临 床症 状 完 全 改 善 。 每 8

大环内酯类药抗炎作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进展分析

大环内酯类药抗炎作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进展分析

大环内酯类药抗炎作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进展分析大环内酯类药物是一类具有抗生素和抗炎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本文将对大环内酯类药抗炎作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进展进行分析。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一类含有16个或更多原子组成的大环内酰胺结构的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同时也具有抗炎作用。

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方面,大环内酯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纤维化等疾病的治疗中。

其抗炎作用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调节免疫反应和减少炎症细胞浸润等机制来发挥作用。

1. 抗生素作用与抗炎作用的研究深化大环内酯类药物最初是作为抗生素被广泛应用的,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大环内酯类药物除了具有抗生素作用外,还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近年来,许多研究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生素作用与抗炎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动物实验等多种手段揭示了其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为其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更为深入的理论支持。

2. 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研发随着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现有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抗生素耐药性、不良反应等。

近年来,许多制药公司开始着手研发新型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希望能够克服现有药物的不足之处,提高其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3. 临床研究的进展除了基础研究外,临床研究对于大环内酯类药抗炎作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进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涉及到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用药方案等方面。

通过这些临床研究的开展,人们逐渐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数据,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大环内酯类药抗炎作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进展分析

大环内酯类药抗炎作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进展分析

大环内酯类药抗炎作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进展分析需要了解的是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大环内酯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其抗菌作用。

这类药物也表现出了抗炎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炎症和病变。

在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这种抗炎作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以通过减轻气道炎症和黏液分泌,改善气道通畅度,缓解哮喘和COPD等疾病的症状。

这类药物还可以对肺部感染起到抑制作用,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在临床应用方面,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剂型多样,包括口服制剂、注射剂等,可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临床研究也表明,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这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肝功能损害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逐渐得到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有一些新的进展值得关注。

一些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能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对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潜力。

一些个体化治疗的研究也显示,针对不同患者的基因型和表型特点,选择适当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剂型和用药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且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针对这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剂型选择、不良反应的管理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大环内酯类药物,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大环内酯类药物,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大环内酯类药物,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下简称大环内酯类)系指由具有大环内酯环结构的不同化合物构成的一个家族,其活性源自大环内酯环。

大环内酯环是由一个多元碳的内酯环附着一个或多个脱氧糖所构成的一类聚酮化合物,如红霉素化学结构如下:大环内酯类药物可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红霉素为第一个用于临床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后问世的地红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等第一代大环内酯类对胃酸不稳定,生物利用度低。

第二代如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提高了对胃酸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抗菌活性增强。

第三代为酮内酯类,其对第一、二代耐药菌有良好作用,且抗菌谱广。

作用机制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大环内酯类的抗菌作用,除此之外,大环内酯类还有抗菌以外的作用。

1、抗菌作用: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发挥作用,通常为快速抑菌剂,高浓度时为杀菌剂。

对大多数G+菌、部分G-菌、厌氧菌及一些非典型致病菌均有效(对葡萄球菌属、各组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百日咳杆菌、军团菌属等具强大抗菌活性;对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非典型分枝杆菌等非典型病原体也有良好抗菌作用。

)大环内酯类对需氧G+球菌具有较强抗生素后效应(PAE)。

2、非抗菌作用除了大环内酯类的抗菌作用,其在抗炎及调节气道分泌、免疫调节、激素节省效应等都发挥一定作用。

动力学大环内酯类穿透性强,组织浓度高,痰、皮下组织及胆汁中浓度明显高于血药浓度,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能进入细胞发挥抗菌作用,这是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所不及的。

另外,此类药物为肝药酶抑制剂,经CYP3A4代谢的药物均可受到其影响。

通常红霉素与CYP3A4结合力最强,罗红霉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及克拉霉素等次之,阿奇霉素与地红霉素等最弱。

临床应用上面我们提到,大环内酯类药物有抗菌作用和非抗菌作用,因此,我们讲临床应用的时候,我们也从两方面进行讲述。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红霉素: 通过下调整合素CD-11b/cd18、L-选择素和 ICAM-1的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募集
在博来霉素诱导的肺损伤模型中,14元环大环内酯类 可以直接抑制粘附分子VCAM-1mRNA的表达和中性粒 细胞肺浸润
第三章: 抗菌外作用的临床应用
目录
大环内酯类药物概述 大环内酯类的抗菌外作用及其机制 抗菌外作用的临床应用
红霉素: 通过下调整合素CD-11b/cd18、L-选择素和 ICAM-1的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募集
在博来霉素诱导的肺损伤模型中,14元环大环内酯类 可以直接抑制粘附分子VCAM-1mRNA的表达和中性粒 细胞肺浸润
抗炎作用(3)炎性细胞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对炎性细胞的作用
趋化反应
炎性介质
活性氧簇 (ROS)
研究证实, 长期使用大环内酯类(如克拉霉素)治疗BE能 抑制多种炎症因子表达, 抑制气道黏液分泌;
肺囊性纤维化(CF)
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白种人多见, 国人CF个例报 道逐渐增多;
主要病理基础是粘稠分泌物堵塞支气管以及继发性感染, 主要表现为气道阻塞和反复支气管感染;
治疗目标是缓解气道阻塞和控制感染;
时具有抗炎杀菌、抑制细胞因子生成 以及干扰流感病毒 复制周期等作用;
第四章: 长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 疗的注意事项
目录
大环内酯类药物概述 大环内酯类的抗菌外作用及其机制 抗菌外作用的临床应用 长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药代动力学相关注意事项
肝脏代谢: 肝功能异常时应慎用 建议在血清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高限三 倍时应避免使用或停用 不受肾功能影响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 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目录
大环内酯类药物概述 大环内酯类的抗菌外作用及其机制 抗菌外作用的临床应用 长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具有大环内酯环基本结构的一类药物,代表性药物为红霉素,自1952年发现并应用到临床以来,在抗感染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抗菌外作用。

其抗菌外作用包括了对细菌的作用、对炎症和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对机体的其他作用以及其他不明机制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在慢性呼吸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或潜在的价值。

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抗菌外作用和应用价值尚有诸多有待深入研究的地方,期待我国学者予以关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特别是多中心协作研究,以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水平。

一、大环内酯类药物概述大环内酯类家族根据其功能可分为4类:(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酮内酯类抗菌药:结构类似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主要有泰利霉素、塞红霉素、螺旋霉素(用于弓形虫病)等;(3)非抗菌性大环内酯类: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和西罗莫司,用作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与环孢素作用相似;(4)毒性大环内酯类,是由细菌产生的毒性产物,主要用于分枝杆菌的治疗。

大环内酯类的抗菌活性主要是通过两种机制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第一种机制是大环内酯类不可逆地结合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阻断转肽位移作用。

第二种机制是使肽酰tRNA在肽键延长阶段较早地从核糖体上解离。

环内酯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和软组织感染。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嗜肺军团菌、支原体、非典型性分枝杆菌、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及部分立克次体也有效。

二、大环内酯类的抗菌外作用及其机制(一)抗炎效应1. 细胞因子:2. 黏附分子:3. 炎性细胞:4. 气道上皮细胞:5. 血管内皮细胞:(二)调节气道分泌1. 调节离子转运:2. 黏液分泌:(三)免疫调节相关抗微生物效应1. 抑制微生物黏附:2. 阻断毒性因子:3. 抑制生物膜形成:4. 抑制细菌群体效应:(四)激素节省效应(五)抗病毒效应三、抗菌外作用的临床应用(一)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1. DPB是存在于两肺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r es pi r a t or y s y s t em di s ea s es.
【 K e y wo r d s】 Ma c r o l i d e s ; A n t i b i o t i c s ;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 A n t i - i n l f a mm a t o r y ; l mmu n o mo d u I a r y
应 大 、耐 药 性 等 问 题 ,2 0世 纪 7 0年 代 起 又 陆
革 兰 阳 性 球 菌 包 括 化 脓 性 链 球 菌 、 草 绿 色 链 球 菌 、肺 炎 链 球 菌 , 以 及 非 典 型 病 原 体 包 括 肺 炎 支 原 体 、衣 原 体 和 脲 原 体 等 。
2 MA ̄ C J 抗炎 及免疫 调节作 用
r i n g ma c r o l i d e s p o s s e s s a n t i - i n l f a mma t o r y a n d i mmu n o mo d u l a y r a c t i o n s , a n d t h e y a e r wi d e l y u s e d i n c h r o n i c
临 床 药 物 治 疗 杂 志2 0 1 3 年5 月 第1 1 卷 第3 期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a t i o n J o u r n a l , M a y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3
・ 专 家评 说 ・
大 环 内酯 类 抗 生 素 f MA ) 是一类有 1 4、1 5 和 1 6元 大 环 内酯 环 的 具 有 抗 菌 作 用 的 抗 生 素 。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为了更好地开展抗菌外作用的相关机制和临床研究,促进其合理使用,专家组在查阅近年国内外发表重要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撰写了本共识,希望能在临床应用方面提出相应指导意见,以达到更好应用该类药物、改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目的。

抗菌外作用的临床应用一、DPB1.DPB是存在于两肺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炎症病变呈弥漫性分布,并累及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壁的全层,故称之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该病最先发现于日本,发病率呈增加的趋势,主要以东亚地区为主。

DPB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40~60岁为发病高峰;80%以上患者有慢性鼻窦炎或既往史,最初诊断常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和肺气肿等。

本病的病因不清,有明显的人种易感性,与多种HLA有关联,日本人中多见HLA-B54表达阳性,朝鲜、韩国人中多见HLA-A11,我国南方和北方人群的DPB基因易感性也有所不同,HLA-B54多见于北方人群,HLA-A11多见于南方人群。

此外,DPB与Ⅰ型T淋巴细胞病毒(HTLV -Ⅰ)感染及第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异、以及黏蛋白基因人黏蛋白/黏液素5B、人黏蛋白/黏液素5AC异常表达有关。

2.DPB的发病机制可能包括:(1)遗传因素:慢性鼻窦炎是一种遗传因素较强的疾病,DPB患者80%以上合并或既往有慢性鼻窦炎病史;DPB的人种特异性很强;发病有家族倾向;HLA相关研究等也提示,DPB 与遗传因素相关。

(2)炎性细胞、炎性介质作用:DPB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含有大量趋化活性高的中性粒细胞、高浓度的IL-8及浓聚的白三烯B4和防御素。

(3)绿脓杆菌作用:DPB患者痰培养,绿脓杆菌早期阳性率为55%,晚期可增至82%。

绿脓杆菌接种到动物的支气管内成功复制了DPB动物模型,提示绿脓杆菌可诱导DPB的发生。

(4)一氧化氮(NO)作用:DPB患者鼻腔NO含量低于正常人群,提示鼻部NO 下降可能与DPB发生有关。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作为常用抗生素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国内外研究证明,这类药物还有广泛的抗菌外作用,并且在呼吸疾病的治疗中有广泛的抗菌外应用前景。

加上本类药物的抗菌作用,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更显得本类药物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1大环内酯类药物抗菌外作用机理①抗炎作用:抑制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发挥抗炎作用,在慢性气道炎症及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气道炎症反应和重构等环节可发挥重要作用。

②调节气道分泌:调节黏液分泌和离子转运两方面,能减少病理性黏液高分泌,但不影响黏液的正常生理分泌,故有助于清除气道中多余的黏液等慢性炎症性肺疾病的治疗。

③免疫调节相关抗微生物效应:主要体现在抑制微生物黏附和迁移、阻断毒性因子、抑制生物膜形成、降低细菌群体感应等方面,如∶能抑制囊性肺纤维化和慢性气道感染等疾病的微生物生长繁殖;产生细胞毒酶,降低细菌毒性,使其长期处于一种相对无害的定植状态;抑制细菌鞭毛蛋白表达,阻碍生物膜形成,减低细菌活性,使细菌恢复到浮游状;抑制多糖合成,破坏细菌生物膜结构等。

④激素节省:大环内酯类药物能减少激素依赖或抵抗性哮喘激素的用量,减轻激素不良反应。

⑤抗病毒效应:细胞间黏附分子-1是气道上皮细胞的受体,大环内酯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上调,从而抑制鼻病毒复制。

此外,还能抑制病毒感染触发的促炎细胞因子生成。

2大环内酯类药物在呼吸疾病治疗中的抗菌外临床应用(1)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研究发现,大环内酯类药物对DPB 的疗效并非抗菌,而是其抗炎作用及调节气道黏液分泌。

16 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用于DPB无效,但14元环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和15 元环阿奇霉素在DPB 疗效优于红霉素。

大环内酯类药物改善肺部症状的程度因DPB 永久性肺损伤程度而异。

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DPB的高级别研究较少,目前仍沿用2000 年由日本福利和卫生部门推出的DPB治疗指南推荐,在诊断后立即开始使用低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并持续至少6个月可能是合理的。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理与非抗感染临床应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理与非抗感染临床应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理与非抗感染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菌药物之一,近年来关于其在非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面的报道很多,如恶性肿瘤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扩张、类风湿性关节炎、胃肠动力障碍、哮喘等。

现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理切入,对非抗感染临床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标签: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理;非抗感染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 antibiotics,MA)是常用口服的抗菌药物,在当今的医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近年来,针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于非抗感染的治疗有很多相关报道,例如对冠心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胃肠动力障碍、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1-3]。

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关的非抗感染作用在医学和药学上都引起了重要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大环内酯类的临床应用层面,为疑难杂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与思路。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理概述1.1药学特征MA作为一类快速抑菌性药物,主要机制是通过对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单位发生作用,以阻断信使核糖核酸的位移与菌体蛋白的合成。

从来源与药动学规律上划分,MA可以分为1代、2代与3代。

1代全部为天然品种药物,大多在水中不易溶解,在胃中溶解速度缓慢,对胃酸极不稳定,胃肠反应较多,因而在使用时常规制成肠溶剂型。

2代多为半合成品,主要是通过化学改造红霉素大环内酯环形成的系列衍生物,从而明显提高生物利用度与非胃酸稳定性,同时也将半衰期进行有效延长,从而改善了肠道的吸收功能,实现毒性低不良反应较少的目标。

但是2代MA从抗菌谱和临床适应证上来看,与1代基本没有差别,同时又有较强诱导耐药性[4-6],因而3代MA应运而生,旨在从耐药性、抗菌谱以及抗菌活性的扩张或增强方面有所改善。

3代M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约高出10倍,同时对白喉杆菌、耐红霉素菌、肠球菌都有极好的活性,有效扩展了MA药物的抗菌谱,增强了抗菌活性[7-8]。

_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新认识

_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新认识

New Cognition of Macrolides ZO U Wen , Z H OU Wen 1
( Scho ol of Phar maceutical Scie nce , Shando ng U niver sity , Ji′ nan 250012 ; 1 .Q ilu Ho spital of Shando ng U niver sity , Ji′ nan 250012)
ABSTRACT : A s one of the most wide ly used antibacterial drug s , M acro lides have bee n clinically a pplied fo r long pe riod o f time .Recently , the non-antibacterial effects o f macr olides a re f requently repo rted .M o re and mor e people were focused o n the research of macro lides , these new phar maco lo gical effects ex tend the application fields of macro lides .T he adv ance of new applicatio n of M acro lides wa s r eview ed . KEY WORDS: M acro lides ; Clinica l A pplicatio ns M A 具有诸多抗菌 活性 , 作用 于细菌核糖体的 50s 亚单 位 , 阻断 m RNA 移位 , 从而 抑制菌 体蛋 白质 合成 , 是一 类快 速抑菌药 . M A 对革兰阳性菌及某 些阴性菌有较强的 抗菌活 性 , 对衣原体 、支原体等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效应 , 毒副 作用和 不良反应比氨基糖苷类 、四环 素类和 多肽类 抗菌药 物低 , 并 且没有 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 严重过敏 反应 , 因此在 临床 上广泛应用 . M A 传统用于细菌感染性 疾病的治 疗 , 近年 来 , 随着对其深入研究 , 发 现该类 药物除 具有抗 菌作用 外 , 还具 有许多其它药理作用 . 1 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M A 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已经相 当广泛 , 且疗效 也被肯定 .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 他敏感 菌如肺炎球菌等感染 ; 对流感嗜血杆菌 、嗜肺军团菌 、肺炎支 原体等感染亦有良好疗效 . 1. 1 上呼吸道感染 扁 桃体炎 、中 耳炎 、鼻窦 炎等 是上 呼吸 道感染的常见疾病 , 多 数为脓 球菌引 起 , 常 见的病 原菌 还有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等 . 地红霉素是继罗红霉素 、甲红 霉素 、阿奇霉素后被开发的新一代十 四元环 M A , 其体内 、外 抗菌活性及抗菌谱与红 霉素相似 , 对 化脓性 链球菌 、肺 炎链 球菌及肺炎支原体等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 1 ] . 地红霉素 较红霉 素具有更好的药 代动 力学 特征 , 口 服给 药后 水 解为 红 霉素 胺 , 吸收较快 , 组织分布广 泛 , 在 扁桃体 、支 气管等 组织 浓度 比血浆浓度高 20 ~ 30 倍 . 地 红霉 素 主要 经 过胆 道 、肠 道排 泄 , 与肝药酶几乎无作用 , 药物不良反应小 , 在临床疗效和 安 全性方面与其他常用 M A 相似 , 由于本 品每天 给药 1 次 , 改 善了患者的依从性 , 是替代青霉素 G 、红霉素治疗 咽炎 、扁 桃 体炎等呼吸道感染的有效药物 . 1 .2 下呼吸道感染 急性 肺炎 、非典 型 性肺 炎 、慢性 支气 管 炎等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疾病 , 此类疾病的高发生率及 致 命性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 . 下呼吸道感染通常为病毒性 感 染 ,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及卡他莫拉汉菌也多 见 . 临床 上 常将阿奇霉素用于支原体 、衣原体或 耐 β - 内酰胺 类抗生 素 细菌感染的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并发症防治及预防 复 发 [ 2] . 1 .3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单纯性 、复 杂 性尿 路感 染 、细菌 性 前列腺炎 、淋病奈瑟菌尿道炎或宫颈炎等是常见的泌尿生 殖 系统感染 , 支原体是主要病 原体之 一 . 临床治 疗时应 常规 做 药敏试验 , 参考药敏结果 选择敏 感抗菌 药物 . 赵安 珍等 [ 3] 对 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的三种治疗方法 ( 单 用阿奇霉 素 、单 用多西环素 、阿奇霉素和多西环素联合治疗) , 发现阿奇霉 素 配伍多西环素 治疗 解脲 支原 体生 殖道 感染 效 果显 著 . 曲群 等 [ 4] 对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治疗观察表明 , 静脉滴注 加 口服阿奇霉素 , 疗程 14 天效果最好 . 1 .4 胃肠道感 染 阿奇霉素对肠病原菌 的肠毒素性 、肠出 血 性 、肠侵袭性等显示一定的活性 ; 主要经粪便排泄 ; 细胞渗 透 性好 ; 这 3 个特性提示其对 某些严 重胃肠 感染 有效 . 王彩 霞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的非抗感染研究进展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的非抗感染研究进展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的非抗感染研究进展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生素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慢性气道炎性疾病中可能存在非抗感染作用,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将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的非抗感染作用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慢性气道炎性疾病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气道慢性炎症,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

这些疾病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带来了长期的身体不适和健康问题。

传统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中,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减轻炎症症状。

随着对这些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可能存在非抗感染作用,即除了抗菌活性之外,还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能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纤溶和细胞凋亡等非抗感染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细胞的浸润,可以减轻疾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还可以通过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氧化损伤,发挥抗氧化作用,保护气道上皮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平衡炎症和免疫反应,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还可以通过促进纤溶系统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的诱导,清除炎症细胞和病变组织,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和愈合。

这些非抗感染作用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慢性气道炎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

除了上述作用机制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还可能通过调节微生态平衡和改善气道环境来发挥治疗作用。

近年来,微生物组学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深入研究微生态平衡在慢性气道炎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一些研究发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慢性气道炎性疾病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和呼吸道微生物组的结构和功能,改善气道环境,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大环内酯类药抗炎作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进展分析

大环内酯类药抗炎作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进展分析

大环内酯类药抗炎作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进展分析大环内酯类药物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和抗炎作用的药物,近年来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在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治疗中的进展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我们来介绍一下大环内酯类药物。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抗生素,包括对细菌的抗菌作用、对炎症和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抗菌作用的基础上,还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抗纤维化等多种作用,因此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方面的疗效备受关注。

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特点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狭窄和气道重塑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药物在COPD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气道炎症、改善气道通透性和气道壁的重塑,从而显著减少COPD的发作次数和缓解患者的症状。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BE)方面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狭窄为主要特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气道感染和咳嗽痰多等症状。

大环内酯类药物通过其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可以缓解气道炎症,改善气道通透性,并且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以有效控制气道感染,减轻患者的症状。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肺间质性疾病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应用前景。

肺间质性疾病是一组以肺间质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特发性肺纤维化、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等。

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药物能够通过其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减轻肺间质的炎症和纤维化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应用前景,其抗菌、抗炎、免疫调节和抗纤维化等多种作用使其成为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炎症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呼吸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呼吸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呼吸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郭淑轶;李荣凯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1(005)012
【摘要】@@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是一类分子结构中具有12-16碳内酯环的抗菌药物的总称.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50s核糖体中肽酰转移酶的活性来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属于快速抑菌剂.目前临床常用的MA有14元环的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15元环的阿奇霉素以及16元环的交沙霉素、麦迪霉素.下面着重阐述MA在我国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88-89)
【作者】郭淑轶;李荣凯
【作者单位】453000,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453000,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儿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J], 丁敏;白(马肃)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炎作用及其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 [J], 张健明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消化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J], 程书权;孔淑敏
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非抗菌作用在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其机制 [J], 宋子艳;田凤军
5.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抗炎作用 [J], 凌兰;林江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气道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气道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㊃综述㊃D O I :10.3760/c m a .j.i s s n .1673-436X.2014.23.019作者单位:310053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邝浩丹),研究生处(骆仙芳);310008杭州,浙江省中医院呼吸生理研究中心(王会仍)通信作者:骆仙芳,E m a i l :l u o w i n d o w@163.c o m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气道疾病中的应用概况邝浩丹 骆仙芳 王会仍ʌ摘要ɔ 大环内酯类药的开发始于抗菌作用,在用于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和肺囊性纤维化等疾病的研究中,大环内酯类药物被观察到,亦具有如免疫调节作用的非抗菌活性㊂本文是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及非抗菌活性,在应用于气道疾病治疗的综述㊂ʌ关键词ɔ 大环内酯类药物;气道炎症;抗炎作用;免疫调节S u r v e y o f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m a c r o l i d e s i na i r w a y di s e a s e K u a n g H a o d a n *,L u oX i a n f a n g ,W a n g H u i r e n g .*Z h e j i a n g C h i n e s e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H a n gz h o u 310053,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 u oX i a n f a n g ,E m a i l :l u o w i n d o w @163.c o m ʌA b s t r a c t ɔ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c r o l i d e sb e ga n i n t h e a n t ib ac t e r i a l e f f e c t .M a c r o l ide sw a so b s e r v e d t o h a v e o t h e rm e d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e x c e p t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ef f e c t s u c ha s i mm u n o r eg u l a t i o n .Thi s p a pe r s u mm a r i z e d t h e s i so fb o t h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a c t i v i t y a n d n o n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a c t i v i t y of m a c r o l i d e si n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di s e a s e s .ʌK e y wo r d s ɔ M a c r o l i d e s ;A i r w a y i n f l a mm a t i o n ;A n t i i n f l a mm a t o r y e f f e c t ;I mm u n o r e g u l a t i o n 1 大环内酯类药非抗菌活性的临床作用直至70年代,临床上对改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 P B )预后尚无有效治法㊂通常所用的祛痰药及支气管扩张药也难奏效㊂此外,激素并用β内酰胺类药仅用于以流感杆菌为主的慢性气道感染,但易引起菌群失调,且难改善其预后㊂病情进展时,多采用吸氧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或进行人工呼吸疗法㊂因D P B 预后较差,病情缠绵难愈,常使患者悲观㊁失望,有的甚至不堪痛苦而自杀[1]㊂1982年,工藤等发现长期少量应用大环内酯类药治疗D P B 具有明显改善自觉症状,且能改善肺功能和动脉血氧水平;同时,X 线胸片检查60%以上的患者小颗粒状阴影消失,掀开了大环内酯类药疗法的新篇章[1]㊂1.1 红霉素(E M )的治疗现状[1-2]一些研究报道,大环内酯类药中的E M 治疗D P B ,能使呼吸困难和痰量减少,缓解体质量减轻,肺功能F E V 1㊁肺活量㊁残气量/总肺活量及P a O 2等获得显著改善;X 线胸片上的小颗粒状阴影或胸部C T 上的小叶中心性颗粒状阴影消失;痰检未出现绿脓杆菌等菌群失调现象,即使原有对E M 耐药的绿脓杆菌及肺功能也见改善㊂日本厚生省研究班采用双盲法与安慰剂组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了大环内酯类药的有效作用,并与喹诺酮类药比较证明E M 的有效性㊂1970年代,日本最早的调查表明,E M 不规则治疗D P B 的5年生存率为63%;1980 1984年对初诊患者采用喹诺酮类药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72%;自1985年开始采用E M 进行规范性治疗后,5年的生存率升至91%㊂本类药物特别是对老年患者的疗效更明显㊂据报道,1985年以来的D P B 患者,E M 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未用E M 治疗组,从而使大环内酯类药长期少量疗法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推广㊂1.2 其他新大环内酯类药的临床治疗概况[1-2] 除E M 外,14环的新大环内酯类药如克拉霉素(C M )㊁罗红霉素(R X M )也具有同样的抗炎效果,并被试用于难治性病例㊂一般而言,新大环内酯类药的不良反应少,且具有良好的组织迁移性㊂2001年,日本学者认为,采用15环的大环内酯类药阿奇霉素(A Z M )对D P B 也有效,但以交沙霉素为代表的16环大环内酯类药则无效㊂2 大环内酯类药在其他气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药除对D P B 治疗有效外,近年临床多广泛应用于下列疾病㊂2.1 慢性副鼻窦炎[2]临床研究表明,对以嗜中性㊃438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4年12月第34卷第23期 I n t JR e s pi r ,D e c e m b e r 2014,V o l .34,N o .23炎症细胞为主的慢性副鼻窦炎及下气道炎症,应用大环内酯类药有效㊂但因手术遗留的某些副鼻窦炎与下气道炎症病变不同,大环内酯类药治疗是否有适应证,则尚有争议㊂有报道认为,对手术治疗后的慢性副鼻窦炎复发者,采用大环内酯类药可能存在有抗药性,但对分泌过量的病例则可望有效㊂治疗一般以3个月为期,除提高疗效外,还能明显改善头重感,其特点是比D P B治疗持续时间短㊂2.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3]目前对以代表气道炎症之一的哮喘,应用大环内酯类药治疗的研究尚少㊂近有报道,对21例激素依赖性哮喘,在持续内服强的松5m g/d的基础上,加用C AM500m g,每日2次,治疗4周,并与安慰剂组进行双盲对照的结果表明,能改善肺功能㊂还有报道,选择17例稳定期的哮喘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与安慰剂组对照比较,治疗组以C AM400m g,分每天2次,内服8周,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嗜酸粒细胞明显减少,气道过敏性指标P C20全都明显升高,气道症状改善,但肺功能改善不明显㊂另一研究认为,C AM 能提高地塞米松对淋巴细胞抑制作用的敏感性㊂也有报道采用C AM500m g每日2次,进行了长达12个月的治疗观察,结果显示3例哮喘患者中2例能摆脱激素依赖,余下1例肺功能也有改善㊂研究指出哮喘因合并有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而导致哮喘加重[3]㊂因此,凡对支原体P C R阳性的哮喘患者,大环内酯类药不但具有抗炎作用,在针对泰利霉素的T E L I C A S T研究中的表明其能显著改善F E V1㊂进而指出,对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并用大环内酯类药有可能使激素减量,但目前尚缺乏确切的证据;并能抑制嗜酸粒细胞的炎症浸润㊂尽管如此,为阐明大环内酯类药的抗菌及改善哮喘病理变化等作用,今后很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加以证实㊂2.3肺囊性纤维化(c y s t i c f i b r o s i s,C F)[1,4-5]欧美等国借鉴于日本应用大环内酯类药治疗D P B的经验,近年已开展对本类药物治疗C F的临床研究㊂1998年,英国J a f f e等对7例C F患者采用A Z M内服3个月,结果表明肺移植待植者的肺功能获得改善,并能使移植延期进行㊂另一英国学者以41例C F患者(8~18岁)为对象,采用双盲法对应用15个月A Z M治疗的患者与安慰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F E V1改善明显高于安慰剂组㊂另外,美国23个医疗机构开展了大规模临床试验,将6岁以上的C F患者185例分为两组:体质量40k g以上组,给予A Z M500m g/d;体质量不足40k g组,给予A Z M250m g/d㊂观察结果表明,F E V1两组均明显改善,急性发作率显著减少,且饶有兴趣的是,用药后体质量明显增加㊂因此认为,对不得已而接受移植医疗的C F患者,有可能开创内科治疗的新途径㊂应予指出的是,虽然其病情进展者改善率低,但对采用少量长期大环内酯类药的治疗方法,应加以推荐㊂2.4肺间质纤维化[6]最近已有实验显示,E M㊁R X M和C AM等大环内酯类药对博莱霉素所致的小鼠肺间质纤维化及中性粒细胞对气道内浸润等均有抑制作用,还发现大环内酯类药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和P D G F的生成,并能下调血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㊂这些结果均提示本类药可作为临床上试用于肺间质纤维化急性发作期及急性肺损伤等患者的防治㊂2.5 C O P D[7-9] C O P D是从小气道至肺泡区域炎症并伴有的细胞脱落为特征的病理变化,表现为慢性进行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且病变往往为不可逆的难治性疾病㊂近年报道,对C O P D急性加重期采用大环内酯类药能促进炎症的吸收㊂以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为代表的14元环15元环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以促进对凋亡上皮细胞的吞噬作用;还有报道,以E M200~400m g/d内服组54例和55例对照组比较,其感冒发生次数显著减少,同时C O P D 急性发作也见显著减少㊂关于E M的作用机制,多认为本药能抑制感冒主要的病原体鼻病毒㊂由于鼻病毒(R V14)能诱导细胞间黏附分子1(I C AM-1),并通过I C A M-1而进入人体,E M具有抑制I C A M-1表达的作用,从而抑制鼻病毒的侵袭㊂同时,亚型的鼻病毒(R V2)通过L D L受体而侵入机体,E M能抑制L D L受体的表达,故能抑制不同类型的鼻病毒感染㊂这可能是减少C O P D急性发作的机制之一㊂总之,E M虽不能直接杀灭病毒,但能阻断病毒感染的通路㊂众所周知,C O P D的发病因素就是常易因感冒诱发而需住院治疗㊂从患者的安全和控制医疗费用的角度看,其临床意义不可低估㊂3大环内酯类药的一些作用机制3.1抑制气道分泌[10] E M治疗D P B的特点之一就是能抑制气道的过度分泌,改善黏液纤毛消除功能㊂G o s w a m i等报道,E M能抑制人气道上皮细胞分泌黏蛋白;多数研究认为,E M还具有抑制C l-通道,从而减少黏液分泌的作用;田中等则进一步肯定了本药能直接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㊂3.2抑制中性粒细胞的作用[11-13] D P B患者的B A L F中,中性粒细胞高达70%~80%,经E M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弹性硬蛋白酶活㊃538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4年12月第34卷第23期I n t JR e s p i r,D e c e m b e r2014,V o l.34,N o.23性降低;也有报告E M对中性粒细胞迁移功能㊁活性氧生成以及脱颗粒等均有直接抑制作用㊂最近报道,E M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㊂同时指出,促进凋亡是大环内酯类药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的作用机制之一㊂据O i s h i等报道,经E M治疗后能使I L-8减少;体外试验证明,E M通过抑制N F-κB及A P-1等转录因子而使气道上皮细胞因子的产生受到抑制;对在内毒素刺激下由巨噬细胞产生的I L-8,E M也具有抑制作用;此外,又有报道认为,采用14环大环内酯类药治疗能抑制细胞黏附分子M a c-1㊁L-选择素的产生㊂显然,这些抑制效果实际上都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而起到的间接性作用㊂目前,在有关中性粒细胞浸润的靶分子研究中,大环内酯类药是最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㊂3.3对细菌功能的作用[14-17]现已明确,大环内酯类药对细菌功能具有抑制作用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由内酯环和后修饰基团相连而成的抗生素,根据内酯环碳原子数不同可分为12-16元环抗生素,14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包括E M㊁C M,能与核糖体50S亚基的23Sr R N A的d o m a i n V上的A2058位点结合,抑制核糖体蛋白合成来抑制细菌的生长㊂T a t e d a等报道,在未达到阻止增殖浓度的低浓度中,如使用大环内酯类药长达2d以上达到充分发挥作用时,往往能降低绿脓杆菌的蛋白合成㊂实际上,在s u b M I C浓度下,大环内酯类药就可抑制来源于绿脓杆菌的弹性硬蛋白酶及绿脓菌素(p y c o c y a n i n)的产生,也可抑制绿脓杆菌的黏附作用㊂D a v i e s等研究认为,大环内酯类药能抑制生物被膜形成中所需原料的精氨酸的产生,而绿脓杆菌互相的细胞外信号是通过生物被膜进行调控的,这种基因水平的调控作用称之为 密度感知 (q u o r m-s e n s i n g)㊂近年报道,A Z M能抑制 q u o r m-s e n s i n g 的调控作用,并认为在s u b M I C浓度下就可抑制绿脓杆菌,且能有效地控制慢性绿脓杆菌的感染和增强其他抗菌素的敏感性㊂3.4胃动素(M o t i e i n)样作用和结构活性[18] 1984年,I t o h等的研究认为,大环内酯类药有类似促消化道蠕动的胃动素样作用㊂大村等从结构活性相关的观点出发,成功地分离出其抗菌活性和促消化道蠕动活性(g a s k o-i n t e s t i n e m o t o rs t i m u l a t i n g a c t i v i t y,GM S A)㊂GM S A作用为14环大环内酯类药所共有,但12环及16环大环内酯类药则未发现有此作用㊂其中,E M-A的GM S A作用最强,而新的E M201㊁E M523㊁E M574和E M536等E M衍生物比E M-A的GM S A作用则更呈成倍递增,但其抗菌活性消失㊂3.5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19]大环内酯类药治疗最敏锐的临床效果就是对宿主的炎症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气道分泌而减少过多的痰量,前者是中性粒细胞㊁淋巴细胞㊁巨噬细胞的杀手,后者对C l-通道具有抑制作用㊂另有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药具有抑制磷脂所致的上皮损伤以及直接抑制来源于中性粒细胞的弹性硬蛋白酶或活性氧的作用㊂应用A Z M对肺移植待术中的C F患者有效,而E M 则对T A D基因异常的D P B样病变有效㊂吾妻对其抗炎作用及分泌抑制作用与大环内酯类药相关的结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E M衍生物中有3种无抗菌活性,而有胃动素样作用,并能抑制I L-8产生和T细胞活化;同时具有独立的诱导巨噬细胞分化等抗炎作用及分泌抑制作用㊂通过阐明这些结构和活性的关系,将有助于今后更好的开发新药奠定基础㊂4展望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长期使用中,其耐药性应加以重视,2000年,P R O T E K T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总体上,亚洲国家的本类药物耐药性高于欧美等国㊂这可能与国情㊁医疗制度的不同以及畜业使用增加等多种因素有关㊂由于本类药物长期应用往往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损害㊁心律失常㊁药物的互相作用及耐药性等不良反应,因此,尚有待于积极开发不良反应较少的新药㊂对其因此,还有待今后继续加强观察和研究,开发出新的无抗菌活性的大环内酯类抗炎药物以满足临床需求㊂参考文献[1]吾妻安良太.マヶロラィドの基礎と臨床[J].呼と循,2005,56:603-611.[2] K u d o hS,A z u m a A,Y a m a m o t o M,e ta l.I m p r o v e m e n to fs u r v i v a l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d i f f u s e p a n b r o n c h i o l i t i s t r e a t e dw i t hl o w-d o s e e r y t h r o m y c i n[J].A mJR e s p i r C r i t C a r eM e d,1998,157(6P t1):1829-1832.[3] K r a f tM,C a s s e l lG H,P a kJ,e ta l.M y c o p l a s m a p n e u m o n i a ea n d C h l a m y d i a p n e u m o n i a e i n a s t h m a:e f f e c t o fc l a r i t h r o m y c i n[J].C h e s t,2002,121:1782-1788.[4]J a f féA,F r a n c i s J,R o s e n t h a l M,e t a l.L o n g-t e r ma z i t h r o m y c i n m a y i m p r o v el u n g f u n c t i o ni n c h i l d r e n w i t hc y s t i c f i b r o s i s[J].L a n c e t,1998,351:420.[5]S a i m a nL,A n s t e a d M,M a y e r-H a m b l e t t N,e ta l.E f f e c to fa z i t h r o m y c i no n p u l m o n a r y f u n c t i o n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c y s t i cf i b r o s i s u n i n f e c t e d w i t h P s e u d o m o n a s a e r ug i n o s a:a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J].J AMA,2010,303:1707-1715.[6]榎本逵治,吾妻安良太.特発性間質性肺炎の薬物治療[J].呼と循,2002,50:895-900.㊃638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4年12月第34卷第23期I n t JR e s p i r,D e c e m b e r2014,V o l.34,N o.23[7] S u z u k iT ,Y a n a i M ,Y a m a y a M ,e ta l .E r y t h r o m y c i n a n d c o mm o n c o l d i nC O P D [J ].C h e s t ,2001,120:730-733.[8] S u z u k i T ,Y a m a y a M ,S e k i z a w a K ,e t a l .E r y t h r o m yc i n i n h i b i t s r h i n o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i n c u l t u r ed h u m a n t r a c he a l 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s [J ].A m JR e s pi rC r i tC a r e M e d ,2002,165:1113-1118.[9] H o d g eS ,H o d g eG ,B r o z y n aS ,e ta l .A z i t h r o m yc i ni n c r e a s e s p h a g o c y t o s i s o f a p o p t o t i c b r o n c h i a l 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s b ya l v e o l a r m a c r o p h a g e s [J ].E u rR e s p i r J ,2006,28:486-495.[10] T a m a o k i J ,I s o n oK ,S a k a iN ,e t a l .E r y t h r o m yc i n i n h i b i t sC l s e c r e t i o na c r o s s c a n i n e t r a c h e a l 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s [J ].E u rR e s p i r J ,1992,5:234-238.[11] K ad o t a J ,S a k i t o O ,K o h n o S ,e t a l .A m e c h a n i s m o fe r y t h r o m yc i n t r e a t m e n t i npa t i e n t s w i t hd i f f u s ep a n b r o n c h i o l i t i s [J ].A m R e vR e s pi rD i s ,1993,147:153-159.[12] O i s h iK ,S o n o d aF ,K o b a y a s h iS ,e ta l .R o l eo f i n t e r l e u k i n -8(I L -8)a n d a ni n h i b i t o r y e f f e c t o fe r y t h r o m yc i n o n I L -8r e l e a s e i n t h e a i r w a y s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 c h r o n i c a i r w a y di s e a s e s [J ].I n f e c t I mm u n ,1994,62:4145-4152.[13] T a k i z a w a H ,D e s a k i M ,O h t o s h i T ,e t a l .E r y t h r o m yc i n m od u l a te sI L -8e x p r e s s i o ni n n o r m a la n di nf l a m e d h u m a n b r o n c h i a l e p i t h e l i a lc e l l s [J ].A m J R e s p i rC r i tC a r e M e d ,1997,156:266-271.[14] T a t e d aK ,I s h i iY ,M a t s u m o t o T ,e ta l .D i r e c te v i d e n c ef o ra n t i p s e u d o m o n a la c t i v i t y o f m a c r o l i d e s :e x p o s u r e -d e p e n d e n tb ac t e r i c id a la c t i v i t y a n di n h i b i t i o n o f p r o te i n s y n t h e s i s b y e r y t h r o m y c i n ,c l a r i t h r o m y c i n ,a n d a z i t h r o m yc i n [J ].A n t i m i c r o bA ge n t sC h e m o t h e r ,1996,40:2271-2275.[15] D a v i e sD G ,P a r s e k M R ,P e a r s o nJ P ,e t a l .T h e i n v o l v e m e n t o fc e l l -t o -c e l l s i g n a l s i nt h ede v e l o p m e n to fab a c t e r i a lb i of i l m [J ].S c i e n c e ,1998,280:295-298.[16] T a t e d aK ,C o m t eR ,P e c h e r eJ C ,e ta l .A z i t h r o m yc i n i n h i b i t s q u o r u ms e n s i n g i nP s e ud o m o n a sae r u g i n o s a [J ].A n t i m i c r o b A ge n t sC h e m o t h e r ,2001,45:1930-1933.[17] S c h l ün z e nF ,Z a r i v a c hR ,H a r m sJ ,e t a l .S t r u c t u r a l b a s i sf o rt h ei n t e r a c t i o n o fa n t i b i o t i c s w i t ht h e p e p t i d y lt r a n s f e r a s e c e n t r e i ne u b a c t e r i a [J ].N a t u r e ,2001,413:814-821.[18] I t o h Z ,S u z u k iT ,N a k a y a M ,e ta l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m o t o r -s t i m u l a t i n g a c t i v i t y o f m a c r o l i d ea n t i b i o t i c sa n da n a l ys i so f t h e i r s i d ee f f e c t so nt h ec a n i n e g u t [J ].A n t i m i c r o b A g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 ,1984,26:863-869.[19] 吾妻安良太.抗菌活性のないマヶロラィド開発の可能性,アレルギ-[J ].免疫,2005,12:670-674.(收稿日期:2013-10-08﹏﹏﹏﹏﹏﹏﹏﹏﹏﹏﹏﹏﹏﹏﹏﹏﹏﹏﹏﹏﹏﹏﹏﹏﹏﹏﹏﹏﹏﹏﹏﹏﹏﹏﹏﹏﹏﹏﹏﹏﹏﹏﹏﹏﹏)㊃简讯㊃‘呼吸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已出版科学出版社最新推出‘今日临床丛书“之‘呼吸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今日临床丛书“学术委员会由陈灏珠㊁陈洪铎㊁陈香美㊁樊代明㊁高润霖等院士和众多教授组成㊂全书共三篇,包括呼吸系统疾病㊁呼吸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和典型病例㊂每个疾病的内容主要包括概述㊁诊断思路㊁治疗措施㊁预后评价㊁最新进展和展望五个部分㊂本书突出实用性,能帮助医师解决临床上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有关疾病诊断和治疗具体可行的方案㊂本书主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图的形式,使读者一目了然;能帮助中青年临床医师迅速走上成熟和成功之路㊂各地新华书店及医学专业店有售,定价98.00元㊂邮购电话:010-********E -m a i l :w e n x i a o p i n g @m a i l .s c i e n c e p.c o m 地址:100717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科学出版社温晓萍(请在汇款附言注明您购书的书名㊁册数㊁联系电话㊁是否要发票等)㊂㊃738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4年12月第34卷第23期 I n t JR e s p i r ,D e c e m b e r 2014,V o l .34,N o .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环内酯类药物非抗菌作用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macrolides antibiotics, MA)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厌氧菌
新医学,2009,40(11),765-767
类似于激素样的
抗炎
免疫调节
2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非抗菌作用在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其机制,宋子艳,

MA如何以最佳剂量发挥人体内免疫调节作用有需进一步探 讨。
18
参考文献
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非抗菌作用在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 用及其机制,宋子艳,新医学,2009,40(11),765-767 2.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研究进展,李慧萍,国外医学呼吸系 统分册,2009,24(2),100-102 3. 以阿奇霉素为主的综合措施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疗 效,李慧萍,上海医学,2009,32(10),854-859 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肺间质纤维化,李欣,医药导报, 2012,22,58 5. 糖皮质激素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肺纤维化,刘伟,深 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7(1),34-36 6.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72例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柳金德,医学研究杂志,2007,36(4),19
主要内容

一、MA的非抗菌作用于呼吸系统疾病 中的应用
二、MA的非抗菌作用机制

3
一、MA的非抗菌作用于呼吸系统疾 病中的应用
弥漫性泛细 支气管炎
大环内酯类 抗菌药物
肺间质纤维化 支气管扩张
4
1、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实验目的:分析以阿奇霉素为主的综合治疗,对51例弥漫性 泛细支气管炎(DPB)的疗效。
3.加速中性粒细胞的凋亡
16
二、MA的非抗菌作用机制
钙离子 环磷酰胺
诱导型一氧化 氮合成酶 (NOS)
环氧合酶-2 (COX-2)
4.诱导与炎症有关的细胞凋亡
17



尽管对MA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取得了进展,但在非感染疾
病治疗中未形成共识,对各抗炎机制的相互作用、与其他
药物联用、治疗剂量以及患者的适应症、禁忌症等多方面 了解不够全面。
2.抑制核因子-κB的表达
MA在体内外对致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均有调节作用,而这些细 胞因子基因的转录是由核因子-κB调节的。而MA可抑制核因子 -κB的表达,进而抑制其介导的基因转录和致炎细胞因子的表 达。
15
二、MA的非抗菌作用机制
MA促进体内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可减轻炎症过程,红霉
素可增加体外中性粒细胞内环磷腺苷的水平,具糖皮质激素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肺纤维化,刘伟,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34-36
11
12
3、支气管扩张
病例选择:支气管扩张患者72例,所有患者自实验开始 起停用其他抗生素,日给予红霉素400-600mg,每日两次, 疗程8-12周。 疗效判断标准:自用药起观察随访1年以上,凡年发作次 数<0. 9次者为显效; <2次者为有效;≥3次者为无效。

结果:治疗后显效18例(占25% ),有效46例(占63.9% ),无 效8例(占11. 1% ),有效率88. 9%。急性发作次数与用药 前对照,P<0. 01。
【6】.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72例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柳金德,医学研究杂志, 2007,36(4),19
13
二、MA的非抗菌作用机制
6
7
8
9

结论:以阿奇霉素为主的对弥漫性泛细 支气管炎(DPB)的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有效率高。
10
2、肺间质纤维化

方法:选取37例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19例):泼尼松 0.5-1.0mg/kg/d
阿奇霉素0.5g/d


对照组( 18例):泼尼松0.5-1.0mg/kg/d
1.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
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某些细胞因子可直接参 与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MA通过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起 到免疫调节作用。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非抗菌作用在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其机制,宋 子艳,新医学,2009,40(11),765-767
14
二、MA的非抗菌作用机制
实验方法:51例患者均使用阿奇霉素,最初1-2周予0.5 g/d 静脉点,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明显改善后,改为0.5 g/d口 服,3个月后视病情改为每周连续口服3 d停4 d;总疗程6-12 个月,直至病灶完全吸收或稳定。
【3】、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研究进展,李慧萍,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9,24(2),100-102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