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

下面是几种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一、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经典作品、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等。

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拓展视野,提升审美水平。

二、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作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作品,从情感、形象、音乐节奏等方面去思考、欣赏作品。

可以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感情表达和人物形象描写等手法,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知作品的美。

三、给予学生发现美的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发现美的机会。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音乐会、戏剧表演、美术展等文艺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各种艺术形式,感受不同艺术作品带来的美的享受。

四、开展审美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开展各种审美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最喜爱的文学作品、诗歌、音乐等,引导学生在分享中学会欣赏他人的审美,培养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尊重和包容。

五、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评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评论。

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准确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六、鼓励学生创造性表达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

可以鼓励学生写作、创作音乐、绘画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审美素养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是人们对美的独特见解和主观感受。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审美意识。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帮助初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1. 多样的阅读体验学生通过多样的阅读体验,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从而开阔眼界,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古代诗词等,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民间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2. 美术音乐融入美术和音乐是与语文紧密相关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将美术和音乐元素融入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讲解一篇文章时,可以配合一些美术作品或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观赏美术作品或欣赏音乐作品,体验文章中描绘的美感。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美的力量,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3. 艺术创作活动通过一些艺术创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与文学内容相关的艺术创作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表演。

根据一篇诗词创作相关的绘画作品,或是根据一篇散文表演相关的舞蹈或戏剧。

通过艺术创作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4. 文学作品欣赏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诵读和朗读,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和美感。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评论和心得分享,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6. 联结现实生活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出发,去感受和发现美的存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一、引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审美素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方法与途径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方法。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可以直观地展示文学作品中的意境、风采,让学生通过感官的直接体验来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并增强对文学美的感知和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主动思考、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学作品中的审美特点。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语言、结构、意境等方面的审美特点,让学生去感知和体验其中的美。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审美内涵,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

4. 美文背诵法美文背诵是一种直接感知文学美的方式,通过背诵一些经典的文学名篇,可以让学生在重复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其中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背诵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被文学作品所感染,从而培养出对文学美的认知和感受。

5. 艺术鉴赏法通过艺术鉴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领略到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之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文学作品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感悟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蕴。

通过艺术鉴赏,学生可以拓展对文学美的理解,培养出更加丰富的审美情感。

三、途径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基础,而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讲述文学故事、推荐好书、举办阅读分享会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接触文学作品,从而培养出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审美能力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艺术是审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绘画作品等进行解读和欣赏,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情节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作品的内涵。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再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学思维能力。

美学思维是审美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要求学生能够从审美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审美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觉得这幅画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对这首音乐的感受是什么?”等等。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培养出独立思考、审美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最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学表达能力。

美学表达是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它要求学生能够用语言、文字、形象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美学作品的创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表达自己对美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学评论的写作,让学生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评价。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提升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提升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提升的审美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在阅读能力的提升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接触各种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等,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等,让他们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美感鉴赏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感元素,培养他们的美感鉴赏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课堂朗读或分析讨论,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作品中的审美价值。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可以在日常的交流中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美感体验,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感知身边的美。

二、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后,他们在阅读时会更加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这将促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进一步提升,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关注和热爱。

2. 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和跨界的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和美感元素,这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审美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4.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中的情感。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观赏艺术作品等,可以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能力。

结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美感鉴赏和审美情趣,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广度,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审美素养是指个体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感知美丽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基础。

下面我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一些探讨。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美是一种感知的结果,只有通过观察和感知,学生才能真正领略到美的存在。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培养对文字形象、情感、细节等的感知能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感受其中的美丽意境;让学生通过细读文学作品中的描写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到美的存在,培养起自己的审美品味。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再创造,其中的美是通过艺术手法来表现的。

通过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美。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授文学常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类型、流派、文学手法等的认识;通过进行作品的分析与欣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的美。

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美。

开展有针对性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素养培养活动。

艺术是美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开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美的存在,并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阅读诗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中美的感受;在阅读散文时,可以进行音乐欣赏,让学生通过音乐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领略到美的存在,并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设立审美论坛或创作平台。

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审美论坛或创作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作和欣赏成果。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欣赏,并从中学习和借鉴。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并且增强对美的敏感度和感悟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审美素养是指个体对于审美对象的感知、理解、评价和创造能力,是一个人对美的感知和评价的综合表现。

以下将介绍一些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注重自身形象和表现。

教师的表现往往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仪表仪态,举止文雅,富有内涵和内在的气质。

教师应该注重修养自己的情感与审美修养,通过熟读经典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观察力是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培养起来的。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布置文化墙、展示艺术品和文学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艺术感受。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导入课堂的方式,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选用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经典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年轻学生对于艺术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限制。

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经典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通过让学生接触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第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审美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参加文学社团和小组讨论,进行诗词朗诵和戏剧表演等活动。

这些活动能够提供学生亲身体验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不同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和欣赏方式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审美判断的能力。

通过以上途径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选用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经典作品,开展实践活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审美情趣是指学生用审美感知力捕获语文中的各种美,基于个性化的理解,在情感的驱动下,进行审美想象,形成审美愉悦。

这种感受再不断积累,成为经验,产生观点,从而形成主观的审美趣味。

初中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审美因素进行美育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创造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多带给学生审美感受、审美愉悦,审美情感呢?一、培养学生在诵读中审美的感知力“审美感知力是将生理感知赋予特定的社会意义,包含朦胧理解的一种对自然形式的领悟能力。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就表现在学生对诉诸视觉的文字及诉诸听觉的声音所蕴含的深厚内涵美和抑扬顿挫的形式结构美的领悟和感知。

如《林中小溪》中溪水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达到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美;行文有张有弛的内在节奏美;《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空阔旷远的意境美等等。

在感知过程中,文字的视觉感受比较固定,更多的变数则存在于听觉的声音。

所以要想提高审美感知力应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因素,进行各种方式的诵读,引起足够的审美注意。

如声情并茂的范读,优美的配乐朗读,气势恢宏的集体诵读,富有声音特质的男女声单读,鉴赏性的比较朗读等等。

根据所感知的美的种类特点,选取合适的诵读方式,突显这种美的审美特质,并加以强化形成经验,培养审美感知力。

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章抒写了有志男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胸襟和宏伟抱负,展示了一种恢宏壮阔的阳刚之美。

所以教学中应该多采用男生齐读和集体诵读的方式,用响亮、雄浑而有气势的声音使学生感到一种精神的震撼与振奋,从中得到审美愉悦。

二培养学生审美逻辑理解能力审美理解是指在审美中,从理知上认识审美对象的情感性质和技术特征。

是渗透了感知、想象、情感诸因素并与它们融为一体的某种非确定性的主观认识。

对题材、人物、故事、情节以及技法、技巧的认知是构成审美的前提条件。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其中的美感培养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能够从阅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提高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美的启迪与享受。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美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学生对于美的感知是有局限性的,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作品等方式,感知其中的美感要素,例如形象描写、意境构建、语言运用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观摩讲座、参观展览等活动,拓展学生的感知范围,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美,培养他们对各种美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美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美不仅仅是一种理性的审美体验,更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在阅读中,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情感去感受作品所表达的美。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导入,让学生投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能够从中体验到美的情感价值。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化的阅读交流,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去发现、分享和感悟美的存在和作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美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美是需要被表达出来才能传达出来的。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表达来传递自己对作品美感的体验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朗读、写作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的表达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

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悉心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准确表达,使他们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真实地传达出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美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是与创造紧密相关的,创造是美的源泉。

在阅读中,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发现作品中的美,并且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创造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考和探索,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去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使他们的创造成果也成为美的一部分。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需要发展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文字之美,全面领略文本意境之美以及真切体会文本情感之美等,就可以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提升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围绕上述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论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学;核心素养;审美能力近代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

”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正是美育的一条基本途径。

现如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

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既是陶冶学生活泼性之需求,又是塑造学生高尚人格之需求,更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需求。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篇目都是一些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兼具文字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而通过让学生品味文字美、感受意境美以及体会情感美就可以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品味文字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贴切入微的比喻、栩栩如生的拟人、节奏和谐的排比、浑然一体的顶针、发人深省的反问……无不彰显着语言文字之美。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深层次的品味语言文字之美,不仅有助于他们准确透彻地理解文本的主旨大意,还有助于他们循序渐进地发展自身的审美能力。

既然如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将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美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

以品味语言文字美为契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都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举例来说,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时,教师通过引领学生仔细品味这篇课文的语言文字美,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物形象就会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引导。

可以借助经典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审美情感的升华,使学生在感知美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感悟。

在跨学科活动中融入美术、音乐等元素,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使其对不同形式的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引导学生参与文学创作也是培养审美修养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美的力量和魅力。

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陶冶,从而培养其审美情感。

通过以上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经典文学作品、多媒体、跨学科活动、文学创作、情感体验、综合素质、策略方法。

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审美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力,培养其整体素质。

审美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领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和主题的文学作品,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审美情感的升华,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美感。

开展美术、音乐等跨学科活动促进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美的存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美学观念。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还可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样化的策略和方法来实现,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阅读能力也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阅读教学不只是为了了解信息而已,还应该注重美感的培养。

美感是一种感性的体验,是一种对世界的感性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性解读,对于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修养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学中应该注重美感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多的体验美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一、营造美感氛围,培养文学情趣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创设美感氛围,让学生步入文学的世界。

所谓美感氛围,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时感觉到美的气氛和艺术气息的创造,吸引学生进入文学的视野,感受文学作品所带来的情感体验。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进行,比如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与文学相关的音乐或视频,或者在课堂上布置一些与文学相关的小活动,比如让学生举办文学朗诵会,让学生在互相欣赏中建立起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

二、注重情感交流,增强触感体验在营造美感氛围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注重情感交流,通过情感交流来增强学生的触感体验。

在阅读时,学生的容易被文本的情感所感染,但言辞不能传递得足够的情绪。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作品所带来的情感体验。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组内分别学习一部作品,然后在班上进行读书感悟的分享,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进行交流。

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讲述对于文学作品中某个情节的感受,或者是对于某个人物的情感刻画的体会,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染力。

三、加强语言修养,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语言修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意思,并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语法、词汇教学,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自由阐释文学作品。

有时候,学生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时,可能无法准确地理解概念。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进步,审美感知力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之一。

在中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显得尤为重要。

审美不仅仅是对美的感知和欣赏,更是一种高度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学现代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成为教师必须重视和努力的重要任务。

培养审美感知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审美感知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不断接触、感知、欣赏和理解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如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心去品味和感悟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这种感性的审美体验和理性的文化思考相结合,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培养博览群书、明辨是非、知行合一的综合素质。

培养审美感知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美的陶冶,更是主动思考和创造美的过程。

充分感知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审美体验和审美创新中找到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

这种审美创新的过程,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意表达能力,又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审美感知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审美感知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不断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感受和表达社会现实中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伪,从而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审美感知力的培养,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情操和人文素养,又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培养审美感知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觉悟和人生幸福感。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审美意识被越来越多地重视起来。

而培养审美感知力则被视为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审美感知力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它包括对艺术作品、文化现象、自然景色等美的元素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素养,还能够丰富他们的人文情怀、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培养审美感知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艺术素养。

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可以使他们更加敏锐地感受和体验艺术的美。

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的文学作品、电影、音乐等,学生可以学到如何发现美的细节,品味艺术的精髓,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审美欣赏能力,使他们成为懂得欣赏美的人。

培养审美感知力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

文学作品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它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让人们感受到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人文情怀和社会价值。

通过阅读和研究文学经典,学生可以培养对人性、社会、历史等问题的思考能力,锻炼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培养审美感知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审美感知力是一种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而创造力和想象力则是一种对美的创造和再现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学到如何捕捉美的感觉,如何展现美的想象,进而激发自己的创作潜能。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审美感知力是指人们通过感知和鉴赏对事物的美的感受和领悟能力。

它包括观察、分析、评价、欣赏和创造等多个层面,是人们感受美、创造美和欣赏美的基础能力。

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具有重要性。

培养审美感知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审美情趣已成为现代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美的诗词、精致的书画、感人的音乐等都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感知力才能真正欣赏和体会其中的美。

中学现代文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他们的审美体验,从而提升自身修养。

培养审美感知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审美感知力的培养过程,注重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观察、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作品的细节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细致思考和组织能力。

在评价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标准进行判断和评价,这既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分析能力,又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审美感知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审美感知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了解并熟悉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和流派,了解其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解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了解其中的人文内涵和审美价值。

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比较,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培养审美感知力有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

审美感知力的培养过程,强调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真、善、美的价值观念的培养。

通过欣赏和创造美,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魅力,并逐渐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

他们在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会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感染,借鉴美好事物的品质和精神,逐渐形成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人格特质。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性。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有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增强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阅读这一基本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让美育教学在语文课堂“开花结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能力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1-0056-01语文是一门人文特色很浓郁的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这个载体,通过丰富多彩、情意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体验自然美、感受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文针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来探讨。

一、从挖掘课文课本中体现的自然美与社会美入手1.语文课本就如一幅自然画卷,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自然美的篇章:有淡雅朦胧、清新幽静的荷塘之美,也有摧山坼地、不可遏制的长江之美;既有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极光之美,也有瑰伟奇特、壮丽无比的楼阁之美;既有一望无边的草原之美,也有清雅秀丽的兰亭之美……一套语文课本就如一幅自然画卷,把大自然的美展现在学生面前。

2.语文犹如生活美与丑的一面镜子,引领着学生的价值观。

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社会美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较之现实生活更典型、更集中,对人们的熏陶感染也往往更强烈,因而更具有审美价值。

诸多描写社会生活、沧桑人事的课文里表现出来的情感,如父母至爱、儿女亲情,忠贞的爱情、纯洁的友谊,高尚的情操,大公无私的凛然正气、细致入微的生活琐事,无一不体现着社会生活中的美。

在生活中美与丑是一对矛盾体的两个侧面,作为生活反映的艺术当然既反映生活中的美,也反映生活中的丑,生活丑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就化为艺术美,丑和美一样也属于美学范畴。

作为美学范畴的丑,主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丑恶现象,反映在艺术中便成为反面的艺术形象,引导学生感受反面艺术形象,从而认识到丑的可恶,积极去追求美好的东西。

也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

也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

也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可见语文教学担任起了培养学生审美的任务。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适当渗入一定的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美德情操,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有裨益。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

一、让学生感受意境美初中的好多课文,都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客观自然美与主观情感美的有机统一,不仅能给人美的感受,而且能激发人热爱生命。

在讲授这类文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步入意境,让学生获得初步的审美感受。

例如《济南的冬天》是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佳作。

要使学生领会其诗情画意的自然美、简洁朴实的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和美德陶冶,就必须创设意境。

描写济南冬天雪后山景的一段,教学时不仅要靠有感情的朗读,还要充分运用学生的视觉去“眺望”山雪、去感受美——小山的雪景。

文章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写到山腰,一笔笔轻描:她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翠松与白雪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这秀美动人的描写是它的色,而课文中“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是引人悠然遐思的艺术虚笔。

在色与态的描绘里,静景动化,化出了盎然生机;虚实相生,生出了无限情趣。

它更有世上更动人的富艳,艳日夕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其娇媚之态宛然可掬!在傍晚雪光的熏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那些小山太秀气”是作者感情的流露,是对小山的怜爱。

只有使学生面对这样一种意境,才能使他们感到不仅有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有雪的内在美,雪的情韵美。

这样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所创设的优美深邃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对大自然美景,心驰神往,激情荡漾,情操得到陶冶。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审美感知力是指个体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审美感知力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不仅仅是对于美的认知,更是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

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审美感知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

中学现代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而审美感知力恰恰是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等,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提高对于美的认知和理解。

当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审美感知力后,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会更加细腻、深入,并从中汲取更多的人文智慧和道德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会得到提升,他们会更懂得如何去珍惜和呵护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培养审美感知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

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越来越凸显,它们的呈现方式多元,表现手法新颖,所蕴含的情感和理念也更加丰富。

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现代文学作品,感受其中的创意和情感,从而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的创作中,审美感知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文学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审美感知力也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更有深度,更加敏感和细致。

培养审美感知力可以提升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审美感知力不仅仅在于认知和理解美,更在于感受和领会美所传递的情感和情绪。

当学生培养了较好的审美感知力,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更加敏感和体贴,更能够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和心情。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审美感知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它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审美感知力已经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能力。

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显得尤为重要。

审美感知力是指个体对于美的认知、理解和欣赏能力,是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学现代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阵地,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使其在审美领域有更深入、更广泛的认知和感知,从而提高其整体文化素养。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和批判能力。

在当今社会,大众文化占据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大众文化具有很强的审美元素,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并批判大众文化中的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现代文学作品、观看当代影视作品等,学生可以培养自己对于大众文化审美的感知能力,提高自己对于大众文化的理解和批判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培养审美感知力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水平。

审美鉴赏是指对于美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是一个人对于美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对于美的鉴赏水平,培养自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解读和欣赏美的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标准,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欣赏和评价美的事物,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培养审美感知力还有助于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当今社会,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可以帮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从而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社会风貌,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培养审美感知力在中学现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学现代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欣赏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美,从而提高他们整体文化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生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学生姓名:包九霄导师姓名:武永明刘贞福先生曾指出:“在过去的语言教学过程中也许会较多地重视语言的实用性,较少地注意到语言的审美特性;现在的语言教学首要目标便是赏析语言的美,或者说是美的语言。

”①新课标实施的十年来,虽然全国各地的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课改工作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且也取得了相当喜人的成果,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教师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单纯地、片面地发展学生的知性思维、抽象思维,忽视、淡化以联想想象为主的感性思维、形象思维等问题。

因此,就此问题,笔者进行实地取证、调查研究,思考其症结所在,并提出几点解决策略来探讨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力的问题。

阅读是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行书作文的最有效的途径。

一个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在某个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其语文水平的高低。

因此,对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并且势在必行。

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审美能力的开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审美能力中感知能力又是其基础,因此,本文以初中课本中一些经典文章为范例,着眼于审美感知力的培养进行阐述。

一、审美感知力的意义(一)审美感知力的概念界定及地位审美感知是指处于审美状态中的感觉和知觉。

审美感知力是指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活动时,主体的审美器官(主要指眼睛,耳朵)进入达到一种心理活动而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的能力。

感知能力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的感知,包括美的事物的声音、颜色、形状甚至是气味。

一是对审美对象的内在意蕴的感知,包括的美的事物所传达的情感表现、象征意义乃至于价值取向等等。

从受教育的角度来看,审美教育可以分为几个相互联系,相互融汇的过程,首先是信息输入,接着进入审美状态,然后会纯化审美意识,紧接着会完善审美心理结构。

其关键和中心环节就是构建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在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中即是要做到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和创美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知审美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心理流程,审美主体在遇到一个美的事物时,首先就是通过其审美器官,眼睛、耳朵感受美的事物所带来的一种感受。

之后才会对这种感受产生审美理解,审美情感,审美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

而审美鉴赏也是建立在审美感知之上的。

审美感受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感性形式的直接反映,它处于审美活动经验的最基础层面,具有整体性,主观性,直觉性和形式性的特点,“如果没有生动的直接感知,就不可能有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等审美心理因素的和谐运动,也就无法实现什么心理功能。

”②就好比是一个人只有具备对线条色彩的基本感知①刘贞福《审美教育的新尝试》,《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2003.9②刘映红《审美活动中的感知能力浅析》,《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年9月能力,才可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

一个人只有具备对于音符音调的基本感知能力,才可以欣赏一首音乐作品。

同理,一个人只有具备对于语言文字的基本的感知能力,才可以阅读欣赏一篇文学作品。

所以说审美主体只有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唤起情感、激发想象、加深理解。

因此,对任何美的欣赏都无法超越审美感知的基础的。

(二)初中语文阅读中审美感知的特征审美感知分为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同理审美感知力分为审美感觉能力和审美知觉能力。

审美感觉能力是与审美需要相适应的感官的能力,因此这种审美感受产生的时候所依托的感官就被称为审美感官,审美感官与一般的感官不同,它是带有一种精神享受性质的,主要是指眼睛和耳朵,当然也可以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也有产生嗅觉、味觉、触觉的审美感官的情况。

这种精神享受使得审美感觉与一般的感官欲望有所区别,因而,审美感觉能力成为人获得审美上的精神享受的能力。

审美感觉能力与一般的感觉能力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它具有感觉的一般特性:表层个别性、直接随意性和短暂即逝性。

审美知觉能力是审美主体融入自己的情感、经验、知识、能力、价值观等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加工的一种能力,它对审美对象主要体现在审美性的重建和整体性的情感把握。

审美知觉是在审美感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既具有知觉的一般特征,即理性思维特征,同时又不以认识和实践为目的,只是以情感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审美对象进行重建,也就是具有无功利性。

由此可知,审美感知具有如下特征:1.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完整的格式塔,都是完形,人不可以将其分成单独的元素。

因此,审美对象也是以完成的形式以知觉呈现在审美主体的头脑中。

比如说欣赏一篇绘画作品,不会以一条条的线条出现在审美者的头脑中,而是一整个画面,同样一篇文章必定是以一整篇文章的把握为基础的,而不是以一个一个单独的字出现在审美主体的头脑中。

2.能动性。

审美感知是审美主体基于审美需要对于审美对象的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实践。

也就是说主体在面对一个美的事物会自发的对其产生兴趣,并且乐于接受美的事物所带给自身的精神享受。

这就是审美感知的能动性。

3.选择性。

审美主体根据自身的审美需要,有选择性的挑取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乐于接受的美的事物而不是盲目的。

审美主体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阅历、价值观、阶级立场等方面对自己的审美对象进行选择。

4.非功利性。

普通的感受是具有某些功利性的,比如说一个珠宝商看到了珠宝不是去欣赏这个珠宝有多么稀有,多么的美,而是想到这个珠宝的价值有多大,而审美感受力是不以功利为直接目的的,只是关注与对象的形式或者是结构本身,因而具有非功利性。

5.情感性。

审美感受是以主体的情感经验为寄托的,比如说学生在阅读到了一篇描写秋思的文章,会不自然的引起自己悲凉、凄楚、哀婉、怆痛的情感。

反而在读到描写春景的文章又会不自然的产生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一种情感。

因此,审美感知是具有情感性的。

6.重构性。

审美感知是审美主体依据自身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情感态度、理解能力来对审美对象进行重建,给了审美对象的第二次生命。

此时的美的事物已然是经过审美主体加工改造重造后的产物,因此具有重构性。

(三)初中语文阅读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意义谈初中语文阅读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意义,首先应该给审美感知找到归属,那就是美育。

审美感知力的培养是美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我们在讨论审美感知力重要性的前提下首先来了解一下美育对于初中生语文阅读中的重要意义。

美育在完整意义上来讲其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重建审美意识,二是提高审美能力,三是塑造完美人格。

由审美教育的任务可以看出,审美教育的地位举足轻重,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认可。

在当今社会,除了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之外还应当构建和谐的健康的精神需求,这也是美育的目的,即“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推动推动个体的全面发展,进而达到个体自身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完美的发展。

”①就美育的三个任务来看,我们着重剖析其第二个任务,也就是提高审美能力,这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当学生拿到一篇阅读文章时,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些文字的排列组合,而是对其产生一种共鸣,从而有“美”的心理暗示,这样,学生阅读的文章就有了生命,和学生可以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一过程就是审美过程,也就是学生在进行着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心理流程,它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时间性,按照其先后顺序,大致可以划分为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理解这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才会形成审美情感以及审美想象,之后达成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鉴别和欣赏,最终达到审美表达以至于审美创造。

由此观之,审美感知是主体进行审美活动的最前提、最基本的环节。

而审美活动的开展需要审美主体具备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涵盖了多方面的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

这三种能力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感知力是前提,鉴赏力是动力,创造力是目标,都对语文阅读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前文说到在审美能力中审美感知能力是最初始,最基础的一种能力,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是使其高质量完成审美活动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审美活动的正常进行。

因此,我们重点看审美感知力对于初中语文阅读的意义。

审美感知力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学生面对一篇阅读文章也就是一个审美对象时可以迅速的被带入到一种审美的心理情景中。

对于初中生语文阅读来说,审美感知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这个审美活动品质的高低,也就是决定学生是否能读懂、理解、领悟这篇文章。

好比,如果让一个对于色彩和线条毫无感知力的人去欣赏一幅画,即便是世界名作他也会毫无感觉;同理,让一个不识字的人去欣赏一篇文学作品也是无稽之谈。

二、初中语文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一)学生在阅读中对于“美”的扑捉能力弱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就是,在初中的语文阅读课程当中,教师和学生在拿到一篇阅读文章时,也许将着眼点仅仅放在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结构脉络、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等一系列系统格式问题当中,而忽略了这篇文章本身的美。

就好比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在中考语文阅读板块考前辅导时,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告诉学生,要带着问题来阅读文章,也就是在阅读文章钱先看看出题人问了哪些问题,然后在文章当中相应的地方找到该问题的答案,甚至形成了一系列的答题模版。

在这里,我不否认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短时期内高效率的拿取分数的惊人作用,我也不主张在如今的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全盘否认这样的“阅读技巧”。

只是什么事①唐华《美育与人格的塑造》,《社科纵横》,2011年第5期情都是过犹不及的,当过分的强调这样的阅读方式时,也许学生们只会把他们看到的一篇篇的文章当做是一个个的任务来对待,他们的目标就是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成果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所以我们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感知器官,也就是眼睛和耳朵。

说白了,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拥有“绘画家的眼睛”和“音乐家的耳朵”的正常健全的人。

讲到对“美”的扑捉能力,也许许多教师和学生都会说到,阅读的这篇文章本身就不具备着让读者感受到“美”的能力,比如说许多科技文、文言文、议论文。

仿佛除了少部分的写景散文外,语文阅读文章不是以审美对象的角色出现的,而是以一个个的任务对象的身份出现的。

对于这种现象,我想法国雕塑家罗丹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问题:“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在其作品《金蔷薇》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法国画家莫奈去英国伦敦去画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由于他经常在雾天工作,因此他所画的教堂是笼罩在浓雾中的,在他的精湛的画技下,哥特式建筑的轮廓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美妙非常。

然而,当这幅作品展现在大众面前时,伦敦的人们顿时炸开了锅,因为莫奈将大教堂顶部的浓烟画成了紫红色,这令伦敦人对于胆大妄为的莫奈感到万分惊愕和愤懑。

然而当激动的人群走出展览大厅时抬头却发现,原来伦敦的烟雾真的是紫红色的,这是由于当地浓厚的烟雾映衬着紫红色的砖瓦所导致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