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情理观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2)语言典雅华美,极富抒情意味, 是《牡丹亭》艺术成就的第二个重要 牡丹亭》 方面。剧中的许多唱段——特别是杜 方面。剧中的许多唱段——特别是杜 丽娘吐露内心情感的一些唱段,华采 叠现,委婉动人,吟唱余香满口,充 分显示了汤显祖超群的才情。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 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 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 的这韶光贱!" 的这韶光贱!"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一、汤显祖其人
(一)汤显祖生平
汤显祖(1550~1616) 明代戏曲作 ~ 汤显祖 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 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临川 今属江西) 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 (今属江西)人。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 幼时颖异不群,刻苦读书,知识广博, 幼时颖异不群,刻苦读书,知识广博, 诗作享有盛名。 岁为秀才, 岁中 诗作享有盛名。他14岁为秀才,21岁中 岁为秀才 因为拒绝与当权宰相张居正交往, 举,因为拒绝与当权宰相张居正交往, 遭到排挤,拖到34岁才考中进士 岁才考中进士。 遭到排挤,拖到 岁才考中进士。做官 以后,他又上疏直斥朝廷得失, 以后,他又上疏直斥朝廷得失,遭到贬 最终辞官归里, 谪,最终辞官归里,在家中的玉茗堂里 著述为生。 著述为生。
(一)《紫钗记》 紫钗记》
《紫钗记》原名《紫箫记》,是汤显祖年 轻时的戏笔,还没有多少真情实感寄寓期间。 汤显祖此时尚不以儿女之情为念而充满 豪侠之气的少年心性。随着阅历的加深,汤 显祖不满足自己的初期创作。以后在一个长 时期里对此剧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定名为 《紫钗记》。
此剧与《霍小玉传》最大的不同, 此剧与《霍小玉传》最大的不同,是把 李益负情、霍小玉含情而死的悲剧故事, 李益负情、霍小玉含情而死的悲剧故事,改 写成霍、李两情相悦,结为夫妇, 写成霍、李两情相悦,结为夫妇,李益中状 权臣卢太尉欲强招他为婿, 元,权臣卢太尉欲强招他为婿,使两人久不 能相会并产生误解, 能相会并产生误解,后有得到皇帝信任的黄 衫客相助,才重新团聚。 衫客相助,才重新团聚。剧中用许多笔墨描 绘霍小玉的痴情,有感人之处, 绘霍小玉的痴情,有感人之处,表现了汤显 祖以“ 为核心的文学观。 祖以“情”为核心的文学观。
汤显祖戏曲艺术“至情”观
汤显祖戏曲艺术“至情”观汤显祖戏曲艺术“至情”观汤显祖戏曲艺术”至情”观贺正皖朱三九(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安庆246000)摘要: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他主张戏剧创作应以”情”来对抗程朱理学束缚人性的”理”.统观汤氏的思想脉络,”儒,道,释”相互交织,他没有偏执一隅,而是博采众长,这使得他更能洞察事理,从容构建自己”至情”的戏曲艺术殿堂.尤其在”临川四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和张扬.他的”至情”戏曲观对后世的戏曲创作和表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关键词:汤显祖”至情”戏曲观理论来源梦境历史意义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他主张戏剧创作应以“情”来对抗程朱理学束缚人性的”理”(封建纲常礼教). 他反对风靡明代文坛的前后七子的拟古文风,力主独抒性灵,在作品中写出至真的人情.汤显祖通晓音律,但他不愿受音律的限制.他曾说戏曲”不妨拗折天下人的嗓子”.这虽然有偏激之嫌.但体现了他追求自然的创作观.汤显祖创立了临川派,强调”曲意”,反对吴江作家”按字摸声”, “宁协律而不工”的主张.他还重视创作上发挥作家的想象,语言上讲究”机神情趣”.既要本色,又要有文采.一,汤显祖”至情”戏曲观的理论来源汤显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公元1550年9月24日),书香世家,祖上四代皆有文名.他从小受到家庭文学氛围的熏陶,十四岁中秀才,二十一岁中举人. 由于不肯顺从当时宰相张居正,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历任太常博士,詹房事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后又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政绩卓越.但因为压制豪强,触怒权贵,遭到上司的非议和地方豪强势力的反对.在万历二十六年(公元l598年)愤然辞官,回归故里,于是把全部心血倾注于戏曲创作.有两个人对汤显祖”至情”戏曲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汤显祖在《答邹宾川》中写道:”弟一生疏脱,然幼得于明德师,壮得于可上人,时一在念.”这里的明德师就是罗汝芳.罗汝芳是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的三传弟子,汤显祖少年时在罗汝芳那里接受教育.罗汝芳对李贽十分景仰,李贽的诸多论说有着十分强烈的市民阶层个性解放色彩,罗汝芳心领神会李贽的学说,并且言传身教到汤显祖的人格素养中.与追求人格独立的汤显祖一拍即合,并且对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上人就是达观和尚,为晚明四大高僧之,.与汤显祖有着多年的深交.在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冬达观和尚与汤显祖初会于南京.自南京一晤,汤显祖与达观一见莫逆,汤即拜达观为师.达观对汤显祖的影响极大.汤显祖显祖早年着意于儒,出入佛老,倾心于长生,而晚年栖心于佛,正是与达观的交往最终促成汤氏弃道入释.在情与理的辨析上,达观更折服汤显祖.在读到达观”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之后. 汤显祖幡然领悟:”真是一刀两断语!使我奉教以来,神气顿王.”(《寄达观》)对明代思想界”二大教主”.他曾充满深情地写道:”如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见以可上人之雄,听以李百全(李贽)之杰,寻其吐属,如获美剑.” (《答管东溟》)由此观之,他们对汤显祖确立以戏剧救世, 用至情悟人的戏剧观念有深刻的影响.汤显祖少小承袭家风濡染,着意仕途.但当时科举制度腐败,官场黑暗,他坚决拒绝权贵的招揽,说:”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他在担任遂昌知县期间,清廉简朴,体恤民情,修相圃书院及演武堂,下乡助农,平反冤狱,惩处恶霸,深得民心,践行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统观汤显祖的思想脉络,”儒,道,释”相互交织,他没有偏执一隅,而是博采众长,这使得他更能洞察事理,从容构建自己”至情”的戏曲艺术殿堂,尤其在”临川四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和张扬.二,以梦境演绎的”至情”艺术明代前期,承袭宋元南戏和金院本戏的影响.发展衍化出包括杂剧和传奇的明代戏曲.杂剧的发展尤为兴盛, 统治者往往把杂剧作为歌功颂德和享乐消遣的工具.士大夫积极参与到杂剧的创作中.甚至皇族成员朱权,朱有敦也都热衷于杂剧创作,这些作品充斥着粉饰太平和宣扬封建纲常道德的内容.到了万历年间,传奇戏创作步人高潮,作家迭出.汤显祖就是这一时期传奇创作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直指矫伪的文坛,主张反映现实.抒写真性情,本真自然,不受格律的束缚,注重艺术的社会功用.从戏剧创作独特的风格来看,汤显祖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其经久不息的魅力主要来源于他的”至情”戏曲观.汤显祖的”至情”观认为情与理不能共存.两者相互对立.他认为创作是”为情作使”,提倡”神情合至”,描绘超越现实的理想境界.《复甘义麓》清晰地阐述了他的”至情”观.弟之爱宜伶学”二梦”(《南柯记》与《邯郸记》),道学也.性无善无恶,情有之.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戏有极善极恶,总于伶无与.伶因钱学”梦”耳.弟以为似道,怜之以付仁兄慧心者.这里深刻地道出了梦与情互为表里关系.也是他戏剧创作的艺术追求.所以”临川四梦”显着的艺术特征就是梦幻,汤显祖正是以梦幻的形式来寄托自己对真情的追求,构建自己梦幻的至情王国.他反复在文序中申说情梦观念.在《沈氏弋说序》中写道:”爱恶者,情也.”在《赵帅生梦作序》中说:”梦生于情,情生于适.”在《与丁长孺》中写道:”弟传奇多梦语.”在《续虞初态?许汉阳传》云: “传记所载,往往俱丽人事.丽人又俱还魂梦幻事.然一局一下手,故不自厌.”在《寄邹梅宇》的信文中叙及:”二梦记殊觉恍惚.惟此恍惚,令人怅然.”汤显祖认为要使作品87?墨篁达到令欣赏者心动神驰的功效,莫过于用梦境来演绎人生世态,以此表现出广阔深邃的人类至情.以梦境来构思作品,实在是作为追求至情真情的戏剧家的高妙又有些悖谬之举.但我们可以在汤显祖的生活背景里找到原因.汤显祖所处的时代是朝廷腐败,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他仕途艰辛,官场失落,这使他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这些历历在目的现象和经历,在汤显祖的脑海中烙下了梦魇般的印记.加之早年有追寻仙镜的历程,中年向佛的转向,所以汤显祖在隐居临川后.以梦幻的外衣来歌吟至真人性人情,显得如此熨帖,如此合情理.《牡丹亭》是汤显祖的颠峰之作,他在《牡丹亭题词》中写道: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乎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溟中求得其所得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之入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这段话表达了汤显祖的”至情”观.而且表明人世间的情事往往不可道尽,所以只有借梦幻来演绎.这是一种新的审美观念,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至情就是真情,深情,极情,体现了汤显祖对现实的理解.既然人在现实中受到许多非人性的束缚,于是他要在艺术世界中打破传统的纲常秩序,表现”情”对”理”的反抗.在《牡丹亭》中, 杜丽娘就是”至情”的化身.她为了追求美好而纯真的爱情,孜孜以求,超越生死,死而复生.这一超乎寻常的人生经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对”理”的反抗.表现了对至真人情人性,自我生命的追求.但必须指出的是,汤显祖所倡导的至情,不仅仅限于至真的爱情,它是那种冲决一切,超越时空的人类至真情感.他在《骚苑笙簧序》中就赞扬屈原那忧国忧民的忠贞之情:”天下英豪奇魄之士,苟有意乎世容,非好色者乎?君父不见知,而有不怨其君父者乎?”“至情”所张扬的是个体生命的自由和活力.它是对传统礼教秩序狂飙突进的冲击,它融入到了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追求个性独立的滚滚洪流中,是这股洪流中夺目的艺术浪花.三,汤显祖”至情”戏曲观在”言情”文学发展史中的意义中国是抒情艺术发达的国度,早在《尚书?舜典》就有这样的表达:”诗言志,歌咏言.”《毛诗?序》则加以引申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里所谓的”志”,就是思想感情.对真挚思想感情抒发的诗歌在《诗经?国风》中占很大比重,它们写得自然感人.孔颖达在《左传正义》注疏中说:”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他认为情和志互为表里的辩证统一关系.陆机在《文赋》也写道:”颐情志于典愤”,”诗缘情而绮靡”.他认为诗歌的外在形态是内在感情决定的.钟嵘在《诗品?序》中说:”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他认为诗歌感情源于外物的触发.至唐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认为情是诗歌写作的动力”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理论与创作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在创作上出现了大量的抒情言志作品,例如卓文君《白头吟》,王粲《七哀诗》,杜甫《佳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出现了抒情气氛很强烈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 这些作品和理论都是在传统”诗言志”的规范下进行的创作和理论总结,”以理节情”显得极为明显.汤显祖”至情” 观的意义就在于顺应历史潮流.是资本主义思想萌芽在文学艺术上的共鸣.是对封建”以理节情”思想的有力挑战.是晚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封建礼教统治的黑暗国度闪烁着夺目的光辉.汤显祖的创作和戏曲观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晚汤显祖二十多年的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戏曲家吕天成推尊汤为”绝代奇才”,”千秋之词匠”.王骥德在《曲律?杂论第三十九》说:”使其约束和鸾,稍闲声律,汰其剩字累语.规之全瑜,可令前无作者,后鲜来哲.二百年来,一人而已.”由于汤显祖的巨大成就,在明末就有许多刻意学习他的风格的戏曲家,如阮大铖,孟称舜.他追求个性独立和”至情”观更是影响到了《红楼梦》的创作. 总之,汤显祖是一位伟大的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他的”至情”戏曲观代表了进步的时代文学潮流,对当时及后代的戏曲创作和表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86参考文献:『1][明]王骥德.曲律.1983.09,第一版.r2]邹自振.汤显祖综论-2001.04.第一版.『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l964 『4]徐朔方笺校.汤显祖集.中华书局,1962.『5]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从“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戏剧观
58 ・
文化 ・ 文 化 梦 , 因梦成戏" —— 从“ 临川 四梦” 看 汤 显 祖 的戏 剧 观
陆 博 王思 海
(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 , 河南 安阳 4 5 5 0 0 0 ) 摘 要: “ 因情成梦, 因梦成戏” 这一独特的思维路 向构成 了汤显祖创作 的灵魂 和毕生追求的理想。 汤显祖把 自己的生命和创作 都归 于一个“ 情” 字, 并 以梦为寄言方式抒发情感 。从汤显祖的戏剧 中, 可以清楚地找到他的创作思路 , 就是 : 人 生而有情 一因情成梦 一因梦成 戏, 简而言之就是 : 情 一梦 一戏。“ 临川四梦” 是 汤显祖“ 因情成 梦, 因梦成戏 ” 戏剧观 的最佳体现 。
.
关键 词 : 汤显祖 ; 临 川四 梦 ; 戏剧 观
汤显祖( 1 5 5 0 — 1 6 1 6 ) , 明朝江西 临川人 , 字义仍 , 号海若 , 又号若 发展 , 让整 出戏在“ 梦” 的基础上展开 , 使“ 梦” 成 为贯穿戏剧 的纽带 。 士, 晚年 自号茧翁 , 自署清远道人 , 是我 国伟大 的戏剧家 , 文学家 。 汤 其二 , “ 梦” 有可参照 陛。 梦毕竟不是现实 , 梦 醒之后 , 身处现实之中 , 显祖 出生于书香世 家 ,承袭 了 四代 习文 的家风 , 2 0多 岁便初露 头 与美好 的梦境形成鲜 明对 比。“ 四梦 ” 中, 所有 的情节发展 、 人 物塑 角, 文采 出众 。但 因官场腐败 , 他在全 国性 的进 土科考 中一再受挫 。 造、 环境描写 , 完全是 围绕着 “ 梦” 这一骨架而写 的, 再用这个“ 梦” 去 后来 , 又 因向皇帝上 书 , 在 著名的《 论辅臣科 臣疏》 中直接揭 发时政 对照现实世界 , 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 积弊 , 弹劾奸相庸 臣, 被远谪南疆 。其后 , 汤显祖深感官场的腐败与 “ 临川 四梦” 均涉及 了梦境 , 除《 紫钗 记》 梦幻色彩较 为淡薄外 , 黑暗 , 再加上爱女 、 大弟 和娇儿 的先后天亡 , 他毅然辞官 , 返 回故 乡 , 其余 三部都是 以梦境作为结构线索 , 整个戏剧剧 情都是在梦境 中得 归隐于临川玉茗堂 中。在归 隐后 ,他先后创作 了 《 牡丹亭》 、 《 南柯 以展开。其中犹以《 南柯记》 和《 邯郸记》 对“ 梦” 的描写最为深刻。这 记》 、 《 邯郸记》 , 连同之前所写 的《 紫钗记 》 在 内, 因为每部剧 作都有 “ 二梦 ” 在内容 与表现手法上属于 同一类型 , 都是 以主人公 的梦 为中 “ 梦” , 故被合称为“ 临川 四梦 ” , 又名“ 玉茗堂 四梦” 。 心事件 , 通过奇奇怪怪的写梦手法 , 制造 出令人 目眩的梦幻 效果 , 并 汤显祖 曾在 《 复甘义麓 》 中表 明他戏剧创作 的基 本观点 : “ 因情 且通过象征的手法反映 晚明复杂 的社会政治 , 反映作家丰 富的内心 成梦 , 因梦成戏” 。“ 情” 和“ 梦” 都是人 的心理活动 , 是我们无法看到 世界 , 包含着深刻地哲理 。 “ 梦境” 描写 占了“ 二梦” 的绝大部分 , 也可 的,因此需要一种载体来使它t m ' l M , 化 出来 ,而戏剧 就是 这种 载体 。 以说是 反映 了 中国古代几千 年来 的封建 士大夫们 共 同的人生 梦 。 情、 梦使戏得 以完成 , 戏使情 、 梦得以表现。 下 面, 就以“ 临川 四梦” 为 “ 二梦 ”的结尾都写到主人公梦醒成仙的结局 ,传达 出了汤显祖对 例, 从情 、 梦、 戏 之 间 的 关 系 来 阐 释 汤 显祖 的戏 剧 观 。 “ 人生如梦 ” 的感 叹。摒弃现实 , 追 寻梦幻 , 这就是 汤显祖 的梦幻观 , 1情 与戏 也是“ 四梦 ” 所 要传 达的悠悠情思 。 汤显祖用一个“ 情” 字来概括 自己的生命历程 和创作 过程 , “ 情” 3情 、 梦 与 戏 是他 的人生观和文学思想的灵魂 , 是“ 临川 四梦” 一贯 的主题 。他一 汤 显 祖 的 人 生 际 遇 和不 同 阶段 心 理 状 态 的差 别 , “ 临 川 四梦 ” 的 生重情 、 言情 、 写情 , 在作品 中宣扬“ 为情而生 , 为情 而死 ” 。 但 汤显祖 立意各有不同。但 它们具有连贯性和统一性 , 都 围绕着 “ 情与梦” 的 所说 的“ 情” 并不是单一的指 “ 情感” 这个词 , 它包涵着 自然 的情感和 主题展开 , 都“ 为情 作使 ” , “ 为情转易” 。从 汤显祖 的戏剧中 , 我们 可 欲望 。 因此 , 他将 “ 情” 的内涵提升 、 扩展 、 延伸到“ 情至” 的境界 , 从而 以清楚地找 到他 的创 作思路 , 就是 : 人生而有情一 因情成梦一 因梦成 形成 了独特 的“ 情至 ” 论。对于“ 情至 ” 论的 内涵 , 可 以从三方 面来理 戏 , 简而言之就是 : 情一 梦一 戏 。“ 情” 是汤显祖创作的出发点 , “ 梦” 是 解 和 阐释 : “ 情” 的延伸 , 通过 “ 梦” 将“ 情” 演绎和外化为戏 。“ 情” 孕育并催 生了 其一 , 人生 而有情 , 世总为情 。 “ 情” 与生俱来并始终伴随着 生命 “ 梦” , 而“ 梦” 又使“ 情” 得到 了宣泄和升华 , 戏则是 “ 情” 与“ 梦” 的 表 进程 。 因为有“ 情” 的存在 , 世间万物才能和谐共存 , 人们的生活才更 现 形 式 。 富多彩 , 生命的存在 才更有意 义。 《 牡丹亭》 是汤显祖借 梦写情最为成 功地 作品 , 充分体 现了情 、 戏三者的完美结合 。杜丽娘“ 惊梦” 的情节在 全剧 中的地位非常 其二 , 为情 而生 , 为情而死。 汤显祖认为有情人生 的最高境界是 梦 、 “ 情至” , “ 情” 可以超越生死 , 这特别体现于对 自由爱情 、 自由婚 姻的 重要 。汤显祖有意识的借助一个 梦境 来推动情节 的展开 , 来完成人 向往 和追 求 。 物形象塑造 的关键一环。 其三, 性无善恶 , 情有之 。 天下之情 , 虽表现为各 种各样 , 按其性 4 结 论 质区分 , 却只有两种 : 一种是善情 , 一种是恶情 。正因为情 有善恶之 汤 显祖 作为我 国明代 文学史上最 为杰出 的戏 曲作家 ,被 誉为
明清文学第七讲:汤显祖(二)
二、思想:行为来自于思想。
1、政治思想:反礼教、反权威、追求个性自由。思想
的形成主要是三股力量的影响所致(也是三个来源)。
其一,明显地受到了王学左派的影响。 江西是泰州学派盛行的地方,他的老师罗汝芳是泰州 学派王艮的三传弟子。其师观点:“制欲”不符合仁的 观点,肯定人的多重欲望的合理性,肯定自我。 作者晚年还说:“一生疏脱,然幼得于明德(汝芳) 师”。 另外,著名的反封建斗士、王学左派大师李贽是其好 友。李贽的“童心说”的观点具有鲜明的个性解放的色 彩,深刻地影响了汤显祖的“至情论”。弃官第二年, 两人在临川与李贽相见。李贽更是强调对自我的肯定, 否定一切虚假的东西,特别是对理学的否定。(反礼教 )
2)审美上: 其一,风情戏是一种审美,主要基点是对人物发自内 心的肯定,充满热情的赞颂。主要人物是真善美的具体 体现。 如霍小玉爱郎、盼郎和恨郎的过程,杜丽娘由生而死 、由死再生的恋情,不知打动了多少世人的心,堪称青 春的偶像、挚爱的化身。他似乎在告诉读者,女儿是水 做的骨肉,清爽可爱。
其二,官场戏中是审丑,主要基点是对主要人物及其所 出的环境的整体否定。
•
•其三,创作,达成至情。 •回家后,他居住在临川的玉茗堂(是他构建的实现理想 的平台),构想和放飞着更大的人生理想。
•主要从事戏曲创作,在梨园小天地实现人生大舞台无法
实现的愿望。他要以戏曲救世,以至情悟人。
•另一个任务即从事情的研究和探索。
•四梦有三梦创作于此。在玉茗堂中他生活了十九年,致
力与“至情”世界的打造。
2、文学思想: 以上的思想表现在文学上,就是“至情论”,是贯穿 汤显祖人生和创作始终的思想,也是其作品中最闪光 的地方。他极力渴望使世界变成“至情”的世界,使 人们变成“至情”人。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他的 “至情”论的内涵。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解读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解读汤显祖(1550-1616),字一野,号临川,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家。
他创作了众多优秀的剧本,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牡丹亭》和《紫钗记》,而《临川四梦》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明代四大梦剧之一。
本文将从汤显祖的生平背景、《临川四梦》的创作背景和主题、以及该剧的艺术特色等方面对这部戏曲进行解读。
生平背景汤显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自幼酷爱文学艺术。
他早年师从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并受到程朱理学的熏陶。
汤显祖的文学才华在当时就颇有声誉,他不仅精通诗词、文赋,还擅长戏曲创作,对明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临川四梦》的创作背景和主题《临川四梦》是汤显祖晚年的代表作品,写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这部戏曲描写了四个梦境中的故事,通过对人性、情感、人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深刻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爱情、理想等议题的思考。
该剧的主要人物有梦中人、唐玉龙、唐萍、青娥、佳梦子等,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充满着悬疑和神秘色彩。
通过这四个梦境,汤显祖探讨了人生的虚幻与真实、梦境与现实的关系、爱情的多姿多彩等主题,表达了对人生境况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临川四梦》的艺术特色这部戏曲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在形式上,该剧融合了汤显祖的戏曲、诗词和散曲的创作风格,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
其次,在内容上,通过对梦境的描写,作者运用了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整个剧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此外,该剧还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教信仰等,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同时,这部戏曲还展现了汤显祖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对人性、命运的深刻洞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临川四梦》是汤显祖晚年的一部杰作,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明代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部戏曲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汤显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境界,还能够领略到明代戏曲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从_牡丹亭_惊梦_看汤显祖对情的肯定
088
第二曲(步步娇)写杜丽娘闺 中精心打扮,想走出闺房展现自 我的愿望。其中插入了对春日一 缕游丝的描写“袅晴丝吹来闲庭 院,摇荡春如线”晴空中缭绕的游 丝飘荡在闲静的庭院里,游丝在 春光中随微风上下闪闪发光而摇 漾如线。在这里,“闲庭院”不仅表 现了杜丽娘生活环境的冷清 ,更 表达了杜丽娘生活的无聊。空中 飘动的游丝牵动了杜丽娘的情思 (“晴丝”如同“情思,悠长如线”), 使她深深地感到自己的美貌被埋 没 于 闺 中 ,无 人 欣 赏 ,无 人 怜 爱 , 自己美好的青春被耽误、被压抑。 “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在闺房里 行走如何能把全身的娇美展现得 出来呢!杜丽娘渴望着摆脱禁锢 她的小庭深院,摆脱束缚她的封 建礼教。
087
学教育 2013.04
古典重读
的开始,叛逆封建礼教的开始。 第一曲(绕地游)写杜丽娘长
期被锁在深闺小院,不由得产生 了一种无端的愁闷。“梦回莺啭, 乱煞年光遍 ”、“恁今春关情似去 年”梦醒之后到处是扰人心思的 春光,让杜丽娘那青春的苦闷比 起去年更加浓重了,而且这种青 春的苦闷更达到“翦不断,理还 乱”的无法排遣的程度。这是为什 么 ,原 因 就 是“ 理 ”对 人 的 压 抑 和 束缚。“人立小庭深院”说明杜丽 娘 完 全 过 着 与 世 隔 绝 的 生 活 ,这 与正处于青春时期渴望展现自我 的少女来说,生活是无味的。杜丽 娘这被父母禁锢在深闺内院的生 活 ,暗 示 了 封 建 礼 教“ 理 ”对 她 的 束缚,于是她让春香取来镜台衣 服,想把自己打扮一番,去欣赏美 好的春色。此曲揭示了杜丽娘对 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拉开了 杜丽娘反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 的序幕。
汤显祖自谓 :“一 生四 梦 ,得 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集中体 现了作者的至情观,表现出强烈 的个性解放的思想与要求,反映 了“情”与“理”的矛盾冲突。晚明 王思任曾概括为“: 《邯郸》,仙也; 《南 柯》,佛 也 ;《紫 钗》,侠 也 ;《牡 丹亭》,情也。”汤显祖也曾在《牡 丹亭记题词》 中这样说过:“如丽 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之耳。情不知 所起,一往而 深,生者 可以死 ,死 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 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嗟夫! 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 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 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从中都 可看出,汤显祖是 以“情”为 核心 进行剧作的写作,有意识地将 “情”与“理”形成一对矛盾冲突贯
“临川四梦”中的中国“梦”文化意蕴探究
106品 评“临川四梦”中的中国“梦”文化意蕴探究高 鹏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点睛之笔,渗透在人们的生活点滴中,对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宗教活动等方面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对中国梦文化运用最为娴熟的,莫过于明代戏剧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品“临川四梦”,堪称为中国梦文化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基于中国梦文化的历史追溯,以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有关梦的话语和场景描写作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临川四梦”中的传统梦文化,结合汤显祖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情怀,深入浅出地剖析“临川四梦”中的文化意蕴,以期进一步丰富“临川四梦”的研究成果,引导芸芸大众重新认识中国梦文化,助力讲好“中国故事”,重塑民族文化自信。
汤显祖,明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文学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才华横溢,一生淡泊名利,郁郁不得志,唯有将一生心血付诸于戏剧文学创作之中。
置身于一片复古文学的思潮笼罩之中,汤显祖标新立异,广泛吸收佛教、道教、儒家等传统思想,融合自身的情感主张和政治理想,创作出一系列惊世骇俗、流芳百世的文学经典,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临川四梦”,集汤显祖毕生心血而成的鸿篇巨著,借梦之名,探实之深,辨民之症,表达自己的爱情理想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人文情怀。
“临川四梦”包含《紫钗记》《牡丹亭》《南柯梦记》《邯郸记》四部剧作,采用了不同的梦境,引渡故事情节,升华情感主题,体现了汤显祖对中国梦文化的深刻思索,反衬现实的满目疮夷。
运用梦的灵活多变,意蕴深远,在情与戏之间来回穿梭,为戏剧增添一股朦胧之美,寄情于梦,发人深省。
古人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因此,研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必须从中国传统梦文化入手,深入临川四梦的幽境之地,才能探索禅房花木的别样风光。
梦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寄托,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情感反映,也是文人墨客最好的创造素材。
因此,研究中国梦文化,最好的载体就是古代文人的经典著作和相关的历史记载,如《红楼梦》《庄子》《聊斋志异》和“临川四梦”。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杰出的戏曲作家、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古代“东方的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完整的戏剧作品四部:《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
汤显祖生活于明代中晚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出现,导致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正宗教条受到严峻挑战。
作为泰州学派大师王艮的三传弟子罗汝芳,极力提倡“赤子之心”说和“制欲非体仁论”,影响了汤显祖“生生之仁”的入世倾向,又影响了他关注生命的自我情结,并最终形成了贯穿其人生观、政治观与文学观的“言情说”。
汤显祖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指出了著名的“情至说”,以至肯定“情”是生活的客观规律,与封建主义“理”的教义相对立。
文艺思想的核心则是“言情”。
“尚真”,是汤显祖提倡的美学原则之一。
他认为表现在文艺作品中的“情”应当“真”,唯有“真”才能动人,主张写文章时要说“真实语”。
他还强调“性灵”与“通变”。
“尚真”、“性灵”、“通变”是汤显祖“言情论”的文艺思想主旨,也是他创作许多光辉的戏剧作品外,还写出不少优秀诗文的主要原因。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是个艺术整体,从各个不同侧面折射了当时的时代,反映了他的思想和戏剧观。
《紫钗记》较好地继承了唐人蒋防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的现实主义精神,也体现了汤显祖的“情至观”,鞭挞了封建权贵,歌颂了理想的爱情。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为情而死,死而复生的爱情故事,寄托了“生生死死为情多”的“至情”观,表现了“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戏剧理念。
《南柯记》、《邯郸记》显然是汤显祖在经历了宦海风波后看破世情,理想幻灭后,欲在佛、道思想中求得解脱的虚无思想的反映。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尤其是《牡丹亭》,不仅在国内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早在十七世纪,这部名著就已远传海外、走向世界,至今有三百多年了。
自二十世纪以来,各种外文译本相继问世,研究这部名著的外国学者也日益增多。
汤显祖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和散文大家。
“临川四梦”引《诗》所见汤显祖“《诗》教”观
X i a n z u ’D r a ma s a n d h i s t e a c h i n g b y t h e B o o k o f S o n g s
DAI J i a n
( C o l l e g e o f L i b e r a l A r t s ,Y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I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Y a n g z h o u 2 2 5 0 0 9 ,C h i n a )
a l s o i t s t r u e f a c e“ t h e in r g o f t e mp e r a me n t ”.t h u s s h a p i n g t h e i ma g e o f i n t e l l i g e n t l e a r n e r s .“ L i n c h u a n F o u r Dr e a ms ”r e le f c s t t h e g e n — d e r d i f e en r c e s i n t h e t e a c h i n g e f e c t :s u r e h e r s i n c e e ,u r n i t y,c i r t i c i z e ma le h y p o c r i s y-a r t i c u l a t e ,a nd b u i l d a r e q u i r e me n t s c h a n g e c u l t u r l a a t mo s p h e r e .Ta n g x i nz a u ̄“ t h e oe p m t e a c h i n g ”i d e a i s n o t b o n r o u t o f t h i n a i r 。b u t wi t h he t is r e o f mi d a n d l a t e Mi n g d y n a s t y
《临川四梦》中的汤式至情论思想
《临川四梦》中的汤式至情论思想作者:李骋昊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1期摘要:汤显祖作为一个与莎士比亚齐名的戏剧家,与其文学作品有着人格相匹配的魅力,他所提出的“世总为情,情生诗歌”、“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等重要文学命题对后世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情”不仅是《临川四梦》的核心,也是汤式至情论思想的核心,因此本文将从四部戏剧作品出发集中探讨汤显祖至情论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临川四梦;汤显祖;至情论作者简介:李骋昊(1994-),女,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科学硕士,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2一、《紫钗记》:世总为情,情生诗歌《紫钗记》这部戏曲重点突出了霍小玉对李益的痴情和黄衫客成人之美的侠义情怀。
正如汤显祖在该剧的《题词》中所写“霍小玉能做有情痴,黄衫客能做无名豪。
馀人微各有致。
第如李生者,何足道哉!”这篇戏曲是通过权力与爱情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歌颂霍小玉坚贞的爱情,批判权力阶级对这段姻缘的破坏,来展示“至情”的思想,来表现对人的个性解放的向往。
霍小玉集“色、才、情”三种佳人形象因素于一体,在她曲折的爱情道路上,霍小玉的“至情”慢慢地体现出来。
她的爱情里没有矫揉造作,只有忠贞不二与执着等待。
她为了寻找李益而变卖财产,甚至把两人的定情信物紫玉燕钗卖掉时,曾说:“他既忘怀,俺何用此。
”她把对李益的爱情放在至高的地位,当她得知卢太尉的女儿将要和李益成亲,并且把她当掉的紫玉钗买去戴时,她把当玉钗所得的钱悉数撒于地上“俺把他乱撒东风一似榆荚钱”。
等到醉侠黄衫客要去责备李益时,她又以钱财相赠,这种爱情至上,视钱财为身外之物的性格和小玉对李益的执着爱情,感人肺腑,是汤显祖所展现的“至情”精神。
二、《牡丹亭》: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从明中叶起,“主情”的文学思潮兴起,李贽的“童心说”,袁宏道的“独抒灵性”冯梦龙的“真情”……这些都是对人有本性有价值的肯定,对封建礼教束缚人性的批判与蔑视。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他的“动情”人生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他的“动情”人生作者:***来源:《中华瑰宝》2024年第05期湯显祖倾心创作的『临川四梦』,是他毕生心血凝聚的人生之梦,从中可以窥见他『唯情』的文学创作思想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汤显祖(1550—1616年),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天资聪慧,不但诗词颇具建树,而且精通天文、医理。
他34岁考取进士,进入官场,为官数年,因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蔑视封建权贵,不肯与朝廷为官者周旋,便弃官回乡隐居,潜心于戏剧创作,晚年淡泊守贫。
汤显祖一生所留下的戏剧剧本深受人们喜爱,而且其中有许多传到外国,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珍品,他因而有了“东方的莎士比亚”之美誉。
戏剧艺术,不仅意在表真,更在于求“虚”。
没有实,就生不出虚,没有虚,就称不上艺术。
汤显祖是一个“多梦”的人,没有梦,就没有他的戏剧艺术。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或是发生在家人身上的变故,抑或对故人挚友的怀念,他都可以在“梦”中一吐为快。
汤显祖的许多戏剧创作都与“梦”有关,他的《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个剧本被后人合称为“临川四梦”。
第一梦《还魂记》(《牡丹亭》),第二梦《紫钗记》,第三梦《邯郸记》,第四梦《南柯记》,分别论及爱情与功名。
后人将汤显祖的创作思想归为“至情论”,即“世总为情,情生诗歌;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从“临川四梦”的思想表达,我们可以窥见他的“唯情”文学创作思想,这正是他情胜于理、追求自然、浪漫洒脱的人生抱负的写照。
“临川四梦” 以梦窥情“临川四梦”的创作,不仅是汤显祖对“梦”本身的记录或解释,也是借对“梦”的描述抒发他个人的人生崇高理想,或者是他对人生哲学思考的探讨,为的是以梦喻世、以梦醒人。
品鉴“临川四梦”,无不意在传递一个“情”字。
在《还魂记》中,杜丽娘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心中向往自由,却又被封建礼教所束缚,换来一场“悲喜剧”。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读后感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读后感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名专业读者,我深深被这部作品所吸引,不仅是因为它展现了明代文学的瑰丽风采,更是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体验。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汤显祖通过四个独立的梦境,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以及人们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气。
每一个梦境都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对于生死、爱恨、忠孝等命题的思考和探索,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
在《临川四梦》中,作者通过对于历史人物和故事的再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无论是对于儒家思想、道家哲学还是佛家智慧,作者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讨,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文化的内涵和厚重的历史感。
此外,作为一名专业读者,我也对于《临川四梦》中的文学形式和艺术表现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诗意和浪漫主义色彩,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总的来说,作为一部经典之作,《汤显祖与临川四梦》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更在人生智慧和情感体验上给予了读者深刻的启示。
通过对于命运、爱情、忠诚等主题的探讨,作者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种心灵的洗礼和启迪,使得我们对于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我深信,《汤显祖与临川四梦》将会一直被后人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我们提供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和人生智慧的窗口,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能够汲取到古代智慧的光芒。
愿我们能够在阅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论汤显祖“为情作使,劬于伎剧”思想的成因-2019年精选文档
论汤显祖“为情作使,劬于伎剧”思想的成因达观禅师对汤显祖的影响很大, 特别是在情理问题上。
达观曾经向汤显祖提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佛学主 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
使我奉教以来,神气顿王。
”[1]1351)楼宇烈先生认为:“汤显祖对达观‘情有者理必无,理 有者情必无'的论断还有其自己的理解, 不一定完全符合达观的 原意。
但其中受到达观禅学思想的一定影响, 这也是无疑的。
”[2]162)楼宇烈先生的观点,是比较中肯的。
在情、理问题上, 汤显祖确实受到达观佛学思想的影响, 但显然又有着他自己的理 解。
那么,达观所谓的“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这一论 断的真实内涵是什么呢?汤显祖对于达观所提出的情理问题又 有着怎样的看法?汤显祖的情理观在何种程度上受到达观佛学 思想的影响?本文试图以汤显祖与达观之间的交往与信笺往来 入手,以期探讨这样一些问题。
达观即真可禅师,晚号紫柏,明代四大高僧之一。
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将他与李贽并列,推崇两人为当时思想界的 二大教主”。
其云:“紫柏老人气盖一世,能于机峰笼罩豪 杰。
”“至辛丑,紫柏师入都,江左名公,既久持瓶钵,一时中 禁大 ?趋之,如真赴灵山佛会。
” [3] ( 691)达观与汤显祖张,引起了汤显祖的共鸣。
在《寄达观》 中,汤显祖曾说:“情交情很深,遇合甚奇。
汤显祖在《答邹宾川》中弟一生疏脱,然幼得于明德师,壮得于可上人。
” [1] (1449)“可上人”即达观。
在《莲池坠簪题壁二首》诗前小序中,汤显祖说到他与达观的遇合奇缘:“予庚午(隆庆四年,1570)秋举,赴谢总裁参知余姚张公岳。
晚过池上,照影搔首,坠一莲簪,题壁而去。
庚寅(万历十八年,1590)达观禅师遇予于南比部邹南车郎舍中,曰:‘吾望子久矣。
'因诵前诗,三十年事也。
师为作《馆壁君记》,甚奇。
” [1] (577?578)万历十八年十二月,汤显祖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时,在江西同乡南京刑部广东司署员外郎主事邹元标处正式结识达观。
发乎情,止乎礼义——从“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至情论
发乎情,止乎礼义——从“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至情论任怡姗
【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13)003
【摘要】通过对"临川四梦"的细读以及相关著作的研讨,发现汤显祖的"情论"一方面肯定了人自然的情欲的价值及其合理性,另一方面认为情与欲都应该受到"理"的制约。
汤显祖对"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感情观是非常认同的。
【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任怡姗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乌鲁木齐83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从"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生命理想的抗争与幻灭 [J], 王丹
2.从"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社会理想 [J], 朱蓓蕾
3.文化话语视域下的中国梦文化研究——以汤显祖“临川四梦”为例 [J], 秦玉芳;
4.汤显祖与“临川四梦”——纪念汤显祖诞辰460周年 [J], 苏子裕;
5.从“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困境意识及其悲剧精神 [J], 刘小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十讲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分析
•
• 万历15年至万历17年,发生了全国性的大灾荒, 执政申时行竟然对此熟视无睹,直到万历19年才 派亲信杨文举到江南经理荒政。杨到江南后却又 无钱不贪。 • 是年闰三月,星象有变。汤显祖借此上了一道历 史上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既大胆弹劾了申 时行及其爪牙杨文举之流的胡作非为,同时对皇 帝的昏聩也做了大胆的非议。他指出,明神宗朱 翊钧登位20年,“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有欲, 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申时行柔而有 欲,又以群私人靡然坏之。”
• 王思任评述杜丽娘道:“月可沉,天可瘦, 泉台可瞑,獠牙判发可狎而处,而‘柳’、 ‘梅’二字,一灵咬住,必不肯使劫灰烧 失。”充分表现杜丽娘追求爱情的执着精 神。 • 经过杜丽娘义无返顾的执着追求,在爱情 春风的吹拂下,死去的杜丽娘终于复生。 为情人而死去,也为情人而再生;为理想 而牺牲,亦为理想而复活。
五、《牡丹亭》的艺术性
• 1、浪漫主义精神与现实主义写实有机的结合。 •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主人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始 终洋溢着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使得剧情离奇、 跌宕与想入非非。从而很好地体现了“两结合” 的艺术技巧。 • 2、在结构上,交错并进、夹以穿插的结构法。 • 除了贯穿全剧的杜丽娘、柳梦梅之间的爱情这条 主线之外,还有杜宝抗击金兵这条副线,两条线 索交错发展。 • 3、语言优美,文才斐然。 • 王骥德《曲律》评《牡丹亭》说:“婉丽妖冶, 语动刺骨”,“参错丽语,境往神来,巧凑妙合, 又视元人别一蹊径。技出无从,匪有人造。”
2、具有反抗礼教的更加强烈的主动性。 • 在追求自由爱情婚姻过程中,莺莺有许多假意, 有许多疑虑顾忌,行动往往反复无常,她需要时 时战胜自己的内心障碍。如无红娘帮助,很难成 就她与张生的婚姻。 • 而杜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远比崔坚决主动,没有任 何“假意”行为。杜在《诗经》古老恋歌的感召 下,迅速走向反叛之路。不愿做淑女,对父母的 训诫十分不满,毅然私游后花园。 • 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了她挣脱封建礼教桎梏的强 烈愿望:“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 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 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_因情成梦_因梦成戏_试论汤显祖的戏剧观_邹自振
萌芽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要求。在艺术创作 上, 汤显祖特别强调 “ 情” 的作用, 认为创作都是 “ ” 《 因情成梦, 因梦成戏 的产物。在 复甘义麓》 的 信中, 汤显祖表明了他戏剧创作的基本观点: . 按指 《 弟之爱宜伶学 《 二梦》 南柯记》 与《 邯 /, 郸记》 道学也。性无善无恶, 情有之。因情成 梦, 因梦成戏。 戏有极善极恶, 总于伶无与。 伶因 钱学 《 梦》耳。弟以为似道,怜之以付仁兄慧心 者。 这位被称为明代文坛 “ 主情说 ” 的代表人 物, 正是以 “ 因情成梦, 因梦成戏” 的戏剧主张, 构成了他的文学观。汤显祖阐明了情、 梦、 戏之 “ 间的关系: 情” 在戏剧中所占有的中心位置, 包
它通过梦通过幻想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杜丽娘的爱情理想和生活斗争情与梦实与虚内容与形式真实与幻想在牡丹亭中得到了比较完整的统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矛盾与思想斗争
福州师专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0123*+4 15 526712 89+:793; :1449<9 . ;’=>?( ;=>@A=@ 9B>C>’A / &’() #! +,-) *’) $ #""!
“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 — 试论汤显祖的戏剧观
邹自振
. 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 D 福建 福州 EF""!! / 摘要: 汤显祖戏剧美学思想之核心, 是属于与理学相对立的 “ 情” 的范畴。 汤显祖特别强调 “ 情” 的作用, 认为创 作者是 “ 为情作使 ” , 强调 “ 神情合至 ” , 描绘理想境界。 他宣称他的 “ 临川四梦 ” 都是 “ 因情成梦, 因梦成戏 ” 的产物。 汤显祖正是以 “ 因情成梦, 因梦成戏 ” 的创作主张, 构成了他的戏剧观与文学观之核心。 关键词: 情; 梦; 戏; 汤显祖; 戏剧观 中图分类号: !#"J) E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I G J%#! . #""! / "$ G !" G "$
从《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形象分析汤显祖的人生理想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用真情,写出一部流传不朽的“临川四梦”,照亮后代人的生命体验,开启后人的无限眼界,他的许多作品都非常出色,“临川四梦”让我们看到汤显祖的才情与高尚的人生境界,他的“临川四梦”无疑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代表着汤显祖的最高成就,而汤显祖的其它作品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因此,选取“临川四梦”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深入了解汤显祖的人生理想以及当时社会的官场现状,同时也可以对分析汤显祖的其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对“临川四梦”的研究内容有很多,涉及文学、翻译艺术、哲学、语言学、文化传播学等众多领域,但最主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专门对“临川四梦”的情与梦的价值的研究。
《牡丹亭》中“梦”无疑是突出的重要部分,因梦而有情,情至深处而一往情深,“梦”无疑是汤显祖的一个人生寄托,毕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许多现实的创作都会受到限制。
“梦”是《牡丹亭》中的一个重要线索,杜丽娘有“梦”,并在梦中与爱人相见,从此对梦中的爱人迟迟难忘,真是这段梦让她生命之花瞬间陨落。
柳梦梅也有“梦”,在“梦”中他与美丽女子相见,虽然不知道他就是杜丽娘,但丽娘的美丽、柔情、多情让柳梦梅终日念念不忘,正是对这样的“梦”的痴迷,终于在不断寻求后终于同梦中女子在现实相见。
《邯郸记》中梦境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男性形象的追求以梦境结尾,“人生如梦”的思考,让人深思。
例如:东北师范大学的王高平的硕士论文——《一梦悠悠味浓浓——论<牡丹亭>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在这篇文章中,王高平将目光放在重要的梦境上,对“梦”的深刻内涵进行探讨,“梦”与“情”总是割舍不断,让我们看到因梦而情,为情而死,为情而生,正是“梦”让《牡丹亭》的戏剧情节紧紧相连,不断推向高潮,杜丽娘的感人至深的“梦”,让我们看到一个追求人性解放的人物形象,“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丽娘的多情、多愁善感,终于让她为“情”而进入“梦”中,并且因“梦”而亡,而在杜丽娘死后,却因痴情不断,穿越时空而重获生命。
从《邯郸记》解读汤显祖的忠君思想
从《邯郸记》解读汤显祖的忠君思想[摘要]《邯郸记》是“四梦”中最清醒的篇章。
在官场社会的腐败中,汤显祖“文武兼治”的忠君思想无法实现,他黯然而去,并以豁达的心胸、冥矻的痴情、悲痛的隐忍留给世人挑战挫折的决心和勇气。
他的理想在“四梦”中得以最完美的转换和实现。
[关键词]《邯郸记》汤显祖忠君思想焦循《剧说》评价曰:“汤若士之《邯郸梦》,别是传奇一天地。
”对该剧宗教外衣下对现实的反映和批判精神,近年来研究者特别给予极高的评价。
徐朔方称它为“戏曲史上一个出色的政治讽刺剧”(《汤显祖集€非把浴罚H嗣嵌浴逗恰穂1]佛道之消极、梦之虚空多为否定。
笔者从《邯郸记》内外,对比汤显祖的历史背景进行细致分析,得出汤显祖具有强烈的忠君思想的观点。
一、忠心如江水《邯郸记》是“临川四梦”的最后一梦,成书于1601年,从故事的内容上看,全书反映了汤显祖强烈“忠君”愿望落空后的豁达。
“臣心似江水,长绕孝绫云。
”[1]汤显祖在坎坷的仕途中终于升为六品官,他心情高兴,特地去朝拜明朝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于是写下了以上诗句。
他对皇帝的“忠”如江水一样连绵不断,滚滚而来。
汤显祖忠君报国的思想,自幼就有。
1561年,年仅12岁的汤显祖在家乡目睹了广东流兵进攻家乡一幕,汤显祖这年作《乱后》云:“日余才稚齿,圣御婴戎丑。
”家乡名将谭纶大汤显祖三十岁,早已是驰骋疆场的军事主将。
汤显祖十分崇拜这位名将,1571年第一次在北京春试落第后,于第二年,作诗《送谭尚书行边》,尤其赞颂谭纶保卫疆土的英雄之气,同时寄托自己剿杀倭寇、御敌皆捷的期望,显示出青年汤显祖“少有伉壮不阿元气” 。
1574年第二次春试不第,汤又想目睹前辈风采,但汤名气未显,谭纶府第官大门深,连续四次都未见到英雄。
汤显祖一生有半辈子是在科举考试中度过,只活了六十七岁的他,34岁(1583年)才第五次春试及第,其中的艰辛和坎坷可想而知。
在这五次春试中,第三、四次运气很不好。
之所以说运气不好,并非张居正讨厌他,恰恰相反,张首辅很赏识他,还让自己的儿子去和他接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情理观【摘要】汤显祖是明代中期著名的剧作家,《临川四梦》是其代表作,从人物性格的变化、剧情的转换、景物描写、曲辞语言等,展现出汤显祖对“情”的赞扬和肯定。
《临川四梦》高扬的“情”不仅是合乎自然人性的真情,也是广义意义上的“情”,例如侠义之情、朋友之情等等。
并且,《临川四梦》中还有大量篇幅描写了关于政治与实事的篇幅,表达出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关键词】汤显祖;《临川四梦》;真情;理性;政治理想《临川四梦》由《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四部作品组成,《牡丹亭》取材于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讲述杜丽娘因情死而复生之事,《紫钗记》取材唐传奇《霍小玉传》,重新改编了霍小玉和李益之情事。
前两部作品都是反映爱情,因其中反映出的真情而脍炙人口。
《南柯记》取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邯郸记》取材沈既济《枕中记》,两部戏剧都是描写政治生活的荒谬、富贵功名的虚幻,后两部作品是汤显祖的晚期作品,以其寓言性和讽刺性而为人所知。
由这四部作品即可得知,在汤显祖的思想中,提倡真情和政治讽喻均占有相当地位,在《临川四梦》中,汤显祖体现出了相对复杂的倾向,其中既有赞颂真情的思想倾向,也体现出他的社会理想和政治抱负的理性态度。
一、“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的“至情”观《紫钗记》原名《紫箫记》,是汤显祖早期作品。
戏剧《紫钗记》与唐代传奇不同的情节主要有:首先,将李益始乱终弃另取卢氏女的情节变为受到卢太尉阴谋所害,不得已娶亲。
其次,用大量笔墨描写李益高中后奉旨前往边境,尽忠职守。
第三,增加了卢太守的角色,在李益婚姻和仕途上都百加阻挠,造就了本剧的戏剧冲突。
最后,改变原作的悲剧结尾,李益和霍小玉最后得以“剑合钗圆”。
在《牡丹亭》中,汤显祖基本采用了原有母题的基本情节,讲述了一个“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
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果尔回生定配”①的故事,着重描述了杜丽娘梦情,寻情之过程和内心变化。
主要笔墨都聚集在歌颂爱情力量,追究个性解放,用强化真情来反对封建势力对真情的阻挠。
在这两部戏剧中,“至情”的体现主要是通过女主角性格的变化中完成的。
《紫钗记》中表现霍小玉其人“资质秾艳,一生未见。
高情逸态,事事过人。
音乐诗书,无不通解”,“美色能文,颇爱十郎风调”,“不邀财货,但慕风流”。
在与李益定亲后,她对于美好的爱情和婚姻生活抱着幸福的期待。
当两人分离,在思念的推动下,霍小玉对李益的爱也随之加深了一步,塑造出一个为爱伤感、柔肠寸断的柔弱女子形象。
听闻李益再娶后,霍小玉写下一首诗交给李益:“爱如寒炉火, 弃若秋风扇; 山岳起面前,相看不相见。
春至草亦生,谁能无别情? 殷勤展心素,见新莫忘故。
②”。
柔弱少女的形象逐渐加入坚强、坚韧的成分,最后,霍小玉重病之下见到了李益,痛诉李益薄情,“深情”的力量如此之大——“寻思处,你恁般舍得生别死离”,说明真情无人能够阻挡,“至情”能感化人心,有冲破任何阻隔的力量。
到了《牡丹亭》,情的力量就变得更加巨大更加高扬。
《牡丹亭题词》便可看作为“至情”宣言:“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梦其人即病,病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能死,死者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也”。
在情的力量下,杜丽娘从一名懵懂无知的少女逐渐成长为了解爱、懂得爱、勇敢争取爱情的女性。
杜丽娘同样也经历了性格的发展升华过程,从怀抱“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爱情希望,到“敲弹翠竹窗栊下,待展香魂去近他”主动追寻爱人,再到面对父亲的威逼,杜丽娘鲜明坚定地维护着自己的爱情,表现出坚定不移的意志和誓死不休的抗争精神。
经过这三次真情的升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古代文学史中独一无二的女性形象,一个“敢想、敢爱、敢死、敢生。
敢于过一个真正的人的生活”③的形象。
二、“一生爱好是天然”——情的广泛内涵《紫钗记》、《牡丹亭》讲述的都是冲破礼教束缚,勇敢争取爱情的故事,所以一直被认为是“以情反理”的代表作。
应该注意到,汤显祖倡导的“至情”是合乎人性的“天然的情”,强调“鬼可虚情,人须实礼”,主情而不纵欲。
而在《邯郸记》、《南柯记》中,汤显祖或寄托于剧中的主角,在剧情中实现自己“清政简刑”的政治措施,或在神佛外衣的表面下描述社会现实。
其根本目的都是以尊重人性为前提,倡导自然真情,反对虚伪、矫情。
在《牡丹亭》中还魂之后的杜丽娘,可以说是汤显祖对理想人格的重建。
当杜丽娘认识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井残垣”之后,可以说她便开始了人格的觉醒。
为了维护真情,必须要坚持某些原则不可动摇,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这种真情无限发展下去。
例如,在杜丽娘还魂之后,柳生求亲时,丽娘也坚持“前夕鬼也,今日人也。
鬼可虚情,人须实礼”。
这就说明,在汤显祖的思想中,真情也须在充分尊重人性的基础上遵循社会准则的。
在《紫钗记》中有一个独特的形象——黄衫客,反映出汤显祖崇尚的“天然之情”并仅仅局限于男女至情,还包括友情、侠义之情等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这个“情”的概念外化延伸,成为了广义上的“情”。
在戏剧中,黄衫客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成为霍小玉和李益见面消除误会的线索,其本身的人物性格也成为全剧中的闪光点之一。
黄衫客一出场就豪气十足:“轻纱巾黄衫,挟弩弹骑马,跟从数人打猎”,在全剧剧均为书生女子的情况下自然惹人瞩目。
他以雄豪自居,看到不平之事自然会挺身而出,这种情与义同存的天然而生的情感就可以看做是“情”的另一层境界。
汤显祖对于情的概念是放大的,这里强调的“情”比男女至情要深广的多,含义也更为丰富。
到了《南柯记》、《邯郸记》里,这种尊重人性的思想在其它方面也得以展现。
《南柯记》开场就塑造出一位如同豪侠之士的失意英雄主人公淳于棼的形象,他“精通武艺,不拘一节,累散千金”,这个与传统的书生的形象就有了很大的区别。
而在梦入大淮安蚁国后成为南柯郡首,淳于棼实行“清政简刑”的政策,力图使得“人民称赞”、“商旅往来安乐”。
也就是说,在为官之道上也是要遵符合人性的手段,才可以使百姓利益得以维护,成为“得民心的官府”。
《邯郸记》中,卢生在枕中国经历多次排挤、被贬,终于位及权臣,享尽人间豪华富贵,梦醒之后发现人生如梦,最后皈依宗教。
在汤显祖心目中,当时的社会现状是符合人性健康的现状,只有寄托于宗教才能找到自由和平等。
(下转第26页)(上接第24页)宗教肯定人性自然精神,又肯定人的现世幸福,这与汤显祖的精神核心极为契合。
在宗教中找到自由平等希望的途径,继而实现自己自由人性的梦想。
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完成的自然人性梦,失意的汤显祖最后只有靠隐于田间,寄情于宗教才能完成。
三、“生死之情,尽知之矣”——汤显祖对社会的理性领悟《紫钗记》所以可看做是汤显祖早年思想呈现。
最为明显的就是对“侠”的思想的崇尚和渲染,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黄衫客与霍小玉和李益素不相识,仅仅因为打抱不平而挺身而出。
在《南柯记》和《邯郸记》中,主人公虽然是书生的身份,却也带有豪侠的气质。
结合现实,汤显祖的祖父的道家思想十分浓厚,且早年汤显祖师从罗汝芳学习儒家思想,在多种思想的碰撞之下,汤显祖的思想既夹杂的儒家的社会责任心,有带着道家的个性,演变出少年侠客思想,表现在剧中则有了通过设置“建功树名”情节来完成政治抱负。
《南柯记》中淳于棼在被授予南柯郡首时,为表现其政绩,设置了一出外敌入侵而淳于棼靠胆识和智慧打败敌人的情节。
在《邯郸记》中也有《虏动》、《边集》、《东巡》、《西谍》的段落表现卢生虽被贬至边塞但依然忠心报国的情节。
在着重于描写爱情的《南柯记》和《牡丹亭》也有大量的关于李益出使边塞、或是杜太守打退外敌的情节,乍看似乎与主题不甚相符,其实仔细思考,其中蕴含着汤显祖对于建功立业,在仕途上大展身手的期待。
豪侠、英雄的形象的出现说明了在汤显祖刚刚踏入政治舞台,希望凭借自己的热情有所作为的期待。
汤显祖在官场多年,在戏剧中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影射当时官场相互倾轧逢迎的虚伪现状的情节。
例如,在《南柯记》中,公主要为驸马谋求官职时,淳于棼还有些不情愿地说“这等,做了老婆官了”,公主回答道:“便做老婆官,有什么辱没了你淳于家七代祖”。
《邯郸记》中主人公博得功名也是通过妻子家中“四门亲戚,多在要津”,和利用妻子家中的金钱“尽你前途贿赂”④而得。
这些都是在影射当时从科举荣身进仕已经逐渐演变为依靠政治联姻、裙带关系来获得高中、升迁。
在《邯郸记》中,卢生高中后,考官宇文融因卢生不贿赂他而生心生怒气,借机多次陷害卢生。
《南柯记》中淳于棼被罢官,根本原因是因为身为“异类”(异姓)无法在“蚁国”官场上立足而被排挤。
虽然故事发生的时代是唐朝,但借古讽今,影射当朝之意颇为明显。
汤显祖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表现在思想上就显得比较复杂,一方面,他对现实社会的黑暗现实颇为不满;另一方面,在面对黑暗现实时,他的态度又显得颇为消极。
《南柯记》、《邯郸记》中最后主人公在看破世事后都转而投入宗教找寻精神寄托。
汤显祖还在《临川四梦》中表达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这时又显得积极入世。
汤显祖在《南柯记》中,就描绘了一幅政治理想的乌托邦的景象,在淳于棼任南柯郡首二十年后,紫衣官眼见南柯郡“青山浓翠,绿水渊环。
草树光辉,鸟兽肥润。
但有人家所在,园池整洁,嶦宇森齐。
何止苟美苟完,且是与人与让。
街衢平直,男女分行。
但是田野相逢,老少交头一揖”,百姓也交口称赞:“行乡约,制雅歌,家尊无论人四科”。
汤显祖在施政方面构建了一幅颇似“大同社会”的情景。
另外,淳于棼在成为驸马后,因为父亲客居在远方失去联系而闷力寻父。
这就表现出,在汤显祖的心目中,传统的忠孝思想在为官和做人方面也占有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在政治生活和价值观深受儒家强调积极入世的精神的影响。
注释:①【明】《牡丹亭》第一出《标目》汤显祖《汤显祖戏剧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第133页②【明】《紫钗记》第四十出《开笺泣玉》汤显祖《汤显祖戏剧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第154页③钱英郁《汤显祖的创作道路》,《汤显祖研究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第25页④【明】《邯郸记》第六出《赠试》汤显祖《汤显祖戏剧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第729页【参考文献】[1]钱南扬.汤显祖戏剧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江西省文学艺术研究所.汤显祖研究论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3]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6]徐朔方.汤显祖全集[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7]徐朔方.汤显祖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