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情理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情理观【摘要】汤显祖是明代中期著名的剧作家,《临川四梦》是其代表作,从人物性格的变化、剧情的转换、景物描写、曲辞语言等,展现出汤显祖对“情”的赞扬和肯定。《临川四梦》高扬的“情”不仅是合乎自然人性的真情,也是广义意义上的“情”,例如侠义之情、朋友之情等等。并且,《临川四梦》中还有大量篇幅描写了关于政治与实事的篇幅,表达出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关键词】汤显祖;《临川四梦》;真情;理性;政治理想

《临川四梦》由《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四部作品组成,《牡丹亭》取材于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讲述杜丽娘因情死而复生之事,《紫钗记》取材唐传奇《霍小玉传》,重新改编了霍小玉和李益之情事。前两部作品都是反映爱情,因其中反映出的真情而脍炙人口。《南柯记》取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邯郸记》取材沈既济《枕中记》,两部戏剧都是描写政治生活的荒谬、富贵功名的虚幻,后两部作品是汤显祖的晚期作品,以其寓言性和讽刺性而为人所知。由这四部作品即可得知,在汤显祖的思想中,提倡真情和政治讽喻均占有相当地位,在《临川四梦》中,汤显祖体现出了相对复杂的倾向,其中既有赞颂真情的思想倾向,也体现出他的社会理想和政治抱负的理性态度。

一、“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的“至情”观

《紫钗记》原名《紫箫记》,是汤显祖早期作品。戏剧《紫钗记》与唐代传奇不同的情节主要有:首先,将李益始乱终弃另取卢氏女的情节变为受到卢太尉阴谋所害,不得已娶亲。其次,用大量笔墨描写李益高中后奉旨前往边境,尽忠职守。第三,增加了卢太守的角色,在李益婚姻和仕途上都百加阻挠,造就了本剧的戏剧冲突。最后,改变原作的悲剧结尾,李益和霍小玉最后得以“剑合钗圆”。在《牡丹亭》中,汤显祖基本采用了原有母题的基本情节,讲述了一个“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果尔回生定配”①的故事,着重描述了杜丽娘梦情,寻情之过程和内心变化。主要笔墨都聚集在歌颂爱情力量,追究个性解放,用强化真情来反对封建势力对真情的阻挠。

在这两部戏剧中,“至情”的体现主要是通过女主角性格的变化中完成的。《紫钗记》中表现霍小玉其人“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美色能文,颇爱十郎风调”,“不邀财货,但慕风流”。在与李益定亲后,她对于美好的爱情和婚姻生活抱着幸福的期待。当两人分离,在思念的推动下,霍小玉对李益的爱也随之加深了一步,塑造出一个为爱伤感、柔肠寸断的柔弱女子形象。听闻李益再娶后,霍小玉写下一首诗交给李益:“爱如寒炉火, 弃若秋风扇; 山岳起面前,相看不相见。春至草亦生,谁能无别情? 殷勤展心素,见新莫忘故。②”。柔弱少女的形象逐渐加入坚强、坚韧的成分,最后,霍小玉重病之下见到了李益,

痛诉李益薄情,“深情”的力量如此之大——“寻思处,你恁般舍得生别死离”,说明真情无人能够阻挡,“至情”能感化人心,有冲破任何阻隔的力量。到了《牡丹亭》,情的力量就变得更加巨大更加高扬。《牡丹亭题词》便可看作为“至情”宣言:“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梦其人即病,病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能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也”。在情的力量下,杜丽娘从一名懵懂无知的少女逐渐成长为了解爱、懂得爱、勇敢争取爱情的女性。杜丽娘同样也经历了性格的发展升华过程,从怀抱“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爱情希望,到“敲弹翠竹窗栊下,待展香魂去近他”主动追寻爱人,再到面对父亲的威逼,杜丽娘鲜明坚定地维护着自己的爱情,表现出

坚定不移的意志和誓死不休的抗争精神。经过这三次真情的升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古代文学史中独一无二的女性形象,一个“敢想、敢爱、敢死、敢生。敢于过一个真正的人的生活”③的形象。

二、“一生爱好是天然”——情的广泛内涵

《紫钗记》、《牡丹亭》讲述的都是冲破礼教束缚,勇敢争取爱情的故事,所以一直被认为是“以情反理”的代表作。应该注意到,汤显祖倡导的“至情”是合乎人性的“天然的情”,强调“鬼可虚

情,人须实礼”,主情而不纵欲。而在《邯郸记》、《南柯记》中,汤显祖或寄托于剧中的主角,在剧情中实现自己“清政简刑”的政治措施,或在神佛外衣的表面下描述社会现实。其根本目的都是以尊重人性为前提,倡导自然真情,反对虚伪、矫情。

在《牡丹亭》中还魂之后的杜丽娘,可以说是汤显祖对理想人格的重建。当杜丽娘认识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井残垣”之后,可以说她便开始了人格的觉醒。为了维护真情,必须要坚持某些原则不可动摇,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这种真情无限发展下去。例如,在杜丽娘还魂之后,柳生求亲时,丽娘也坚持“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这就说明,在汤显祖的思想中,真情也须在充分尊重人性的基础上遵循社会准则的。在《紫钗记》中有一个独特的形象——黄衫客,反映出汤显祖崇尚的“天然之情”并仅仅局限于男女至情,还包括友情、侠义之情等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这个“情”的概念外化延伸,成为了广义上的“情”。在戏剧中,黄衫客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成为霍小玉和李益见面消除误会的线索,其本身的人物性格也成为全剧中的闪光点之一。黄衫客一出场就豪气十足:“轻纱巾黄衫,挟弩弹骑马,跟从数人打猎”,在全剧剧均为书生女子的情况下自然惹人瞩目。他以雄豪自居,看到不平之事自然会挺身而出,这种情与义同存的天然而生的情感就可以看做是“情”的另一层境界。汤显祖对于情的概念是放大的,这里强调的“情”比男女至情要深广的多,含义也更为丰富。

到了《南柯记》、《邯郸记》里,这种尊重人性的思想在其它方面也得以展现。《南柯记》开场就塑造出一位如同豪侠之士的失意英雄主人公淳于棼的形象,他“精通武艺,不拘一节,累散千金”,这个与传统的书生的形象就有了很大的区别。而在梦入大淮安蚁国后成为南柯郡首,淳于棼实行“清政简刑”的政策,力图使得“人民称赞”、“商旅往来安乐”。也就是说,在为官之道上也是要遵符合人性的手段,才可以使百姓利益得以维护,成为“得民心的官府”。《邯郸记》中,卢生在枕中国经历多次排挤、被贬,终于位及权臣,享尽人间豪华富贵,梦醒之后发现人生如梦,最后皈依宗教。在汤显祖心目中,当时的社会现状是符合人性健康的现状,只有寄托于宗教才能找到自由和平等。(下转第26页)

(上接第24页)宗教肯定人性自然精神,又肯定人的现世幸福,这与汤显祖的精神核心极为契合。在宗教中找到自由平等希望的途径,继而实现自己自由人性的梦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完成的自然人性梦,失意的汤显祖最后只有靠隐于田间,寄情于宗教才能完成。

三、“生死之情,尽知之矣”——汤显祖对社会的理性领悟

《紫钗记》所以可看做是汤显祖早年思想呈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对“侠”的思想的崇尚和渲染,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黄衫客与霍小玉和李益素不相识,仅仅因为打抱不平而挺身而出。在《南柯记》和《邯郸记》中,主人公虽然是书生的身份,却也带有豪侠的气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