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抑的欲望

合集下载

性压抑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性压抑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性压抑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性需要的满足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就美满婚姻调查了1000对夫妻,结果表明,丈夫需求的排列次序是:(1)爱情;(2)性生活美满;(3)思想沟通。

妻子需求的排列次序是:(1)爱情;(2)互相忍让;(3)互相尊重;(4)性生活美满。

法国民意测验调查所对各行业1000多名各年龄的调查表明,在“什么样的人最幸福”栏内,有83%的人认为夫妻生活最幸福。

性生活即使在老年人也是需要的,性学家金赛调查表明,性活动频度随年龄增长虽有下降的趋势,却保持终身。

日本弘济医院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医院卧床不起的老人放在男女混合病房,结果发现老人们都显得精神多了,有说有笑,变得爱整洁,智力测验成绩上升,牢骚减少,饮食增加。

反之,如果性满足出现负反应,将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且看我国个别地区离婚情况,天津市1980年离婚27万对,1983年上升到37万对,到1985年竟达41万对,其中由于性生活不满足者居多。

江苏盐城某工厂,有女工290人,几年中恋爱结婚的有76人,婚后闹离婚的有24起,占31.5%,离婚缘由中性生活不协调占1/3以上。

性科学的研究表明,长期的性压抑,对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工作学习皆会产生消极影响,直至损害心身健康。

如热恋中的情人在遭到挫折时,将出现烦恼、忧伤、焦虑、猜疑、厌恶、颓唐等不良情绪,很可能发生一种“爱情综合症”,表现为情神萎靡,四肢无力,不思饮食,严重者可心跳、心慌、胸闷、气喘。

研究还发现,丧失配偶,易增加患病率,容易衰老,容易早逝。

感情越深者,影响越大。

巴黎夏科教授和维。

论《台北人》中的女性形象

论《台北人》中的女性形象

学校代码 ***** 学号分类号密级本科学年论文(设计)学院、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年级 2009级学生姓名王钊指导教师包薇年月日【摘要】白先勇作为当代华语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其作品有着鲜明的特点。

其小说主人公以女性形象居多,表达出他对女性独特的关注和理解。

其作品的女性形象脱胎于传统但又极富特点,主要包括悲惨的命运、被压抑的欲望以及变易的男女身份格局。

通过对女性命运问题的担忧,蕴含了作者对台湾的社会心理、中华传统文明和东西文化冲突等的深刻思索。

白先勇的女性观由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以及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而具有突破性。

其中独特的人生经历是其最主要原因,其因同性恋心理而呈现的不同理解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个案。

本文就是在解析白先勇前期最重要的小说集《台北人》中女性形象的基础上,分析其笔下独特的女性形象的产生原因,以期更进一步发掘白先勇小说的文本价值。

【关键词】白先勇女性世界性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白先勇的小说是一直被广泛研究的独特文本。

通过对白先勇背景资料的了解,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不同于常人的敏感与细腻,这一点也相应地体现在他的小说中,特别是体现在对女性内心独特体验的描画中。

白先勇自己也曾说过:“妇女是我挖不尽的宝藏。

”[1]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女性在他的创作中的重要意义,也暗示了他对女性的重点关注。

白先勇是内敛害羞的,他对女性的观察基本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但却又超出了男性视角,几近还原女性心理的原貌。

他对这些女性既仰慕颂扬,又排斥揭露。

透过这些女性,特别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让我们听到了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中国人灵魂深处的呻吟和呐喊。

白先勇的创作经历基本可以1963年赴美留学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台北人》是白先勇在创作前期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最重要的、最能体现其风格的作品。

其中前期的风格有强烈的中国化特点,别普遍认为有强烈的“向中华传统回归”[2]的风格。

乃至普遍评价白先勇“前期是国族主义的,后期是世界主义的”。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概述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概述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概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概述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

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

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

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性压抑——走出低谷

性压抑——走出低谷

比美特啊,青春。

回想那些充满欲望的日子,那时的问题不是“你是否想过性生活”———回答通常是“是”——而是“你在何时何地过性生活、你性生活的频繁程度如何?”但如今呢?如果你和许多男人一样,你的回答将会从“越多越好”变为“可有可无”甚至是“毫无兴趣”。

诚然,男人在一生的不同时期里欲望有所下降是自然的,但是,如果你的性生活快车近来似乎停在了“停车场”内———近半数的美国男性都出现过这种情况,至少偶尔是这样———那么你可能是出现了性压抑。

顾名思义,性压抑与阳痿不同,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器官性能良好,而欲望却不为它加油。

因此,尽管一个男人还具有勃起和过性生活的能力,但他却不一定渴望这样做或当他这样做时并不感到兴奋。

1、精神障碍与身体障碍“有许多事情能够抑制男人们对性生活的欲望:工作上的压力、孩子带来的压力,或者伴侣不再像从前那样对他产生刺激”,位于密歇根州罗亚尔欧克的威廉贝尔蒙德《比美特医护在线》贝尔蒙德男性性功能中心的副主任、医学博士杰·霍尔兰德说。

“阴茎的病症与心理上的病症是分不开的。

”即便你的思想没有问题,你仍然可能有下面的烦恼:要试着尽力应付一周!"小时的繁忙工作,周末还要看足球赛、在家修修补补,而且还要拿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爱。

即使是生活中的一个突然变化也能改变你性生活的频率,“任何一项重大变化,如孩子的出世、亲友的死亡或者是患上重病都可能成为性生活减少的原因”,达拉斯男性康复中心的职业心理医生#$史蒂芬·曼莱博士说。

然而,也有生理上的原因:服用了某些处方药、患病、甚至睾丸素的浓度,你都能迅速降低男性的性欲,其速度甚至比一个善战的海军陆战队队员一枪毙敌还快。

2、抱怨最多的性问题无论原因是什么——原因有很多种———性压抑都是美国人抱怨最多的性问题,!!"!#$"的美国男性不同程度地对此感到烦恼。

当然,对于到底什么是性压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昨天,我的办公室里有一个男人称,如果他和他的妻子不是每天都做爱,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曼莱博士说,“其他的男人只有在一个月左右做一次爱时,才会觉得发生了不寻常的严重的事情。

弗洛伊德:他把人的一切问题都归因于被压抑的性欲望

弗洛伊德:他把人的一切问题都归因于被压抑的性欲望

弗洛伊德:他把⼈的⼀切问题都归因于被压抑的性欲望弗洛伊德”已经成为⼀个时代的重要符号。

他惊⼈的理论在专业领域和普罗⼤众间引起共鸣,在艺术、⼤众⽂化、⽇常⼼理学中都留下了⾮常明显的痕迹,⼈类的⽣活也因他⽽截然不同。

相信很多⼈都听说过弗洛伊德,对他的释梦理论充满好奇。

⼼理学界却给他打上了⼀个“泛性论”的烙印,认为他把⼈的⼀切问题都归因于被压抑的性欲望过于绝对。

但因为⼀个“泛性论”弗洛伊德就丝毫不可取吗?我们今天来聊⼀聊弗洛伊德。

“没有所谓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出⽣于1856年5⽉6⽇⽗母都是犹太⼈。

他与⽗亲的关系冷淡,与母亲⾮常亲近。

弗洛伊德很早就表现出了远⼤志向,中学时期成绩优秀,17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维也纳⼤学的医学院。

在⼤学学习期间,他最初对⽣物解剖学感兴趣。

解剖了很多的雄性鳗鱼,以研究其性器官所处位置和结构,开始了关于性的研究。

后来⼜对⽣理学感兴趣,成为了布吕克的助⼿。

布吕克的机械还原理论对他的思想产⽣巨⼤影响。

同时他还选修了布伦达诺的哲学课程,在⼀定程度上受到其意动⼼理学思想以及叔本华和尼采等⼈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

维也纳⼤学1881年弗洛伊德获得医学博⼠学位。

他相信催眠疗法,但到了1892年左右,发现催眠并不能深⼊了解疾病的真正成因,催眠疗法往往治标不治本。

例如患者配合度不⾼,就难以进⾏催眠。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他开创了⾃由联想法。

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多数都是来⾃于性这⼀⽅⾯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疾病的根本原因。

从1902年秋季开始,他在维也纳的“星期三⼼理学研究会”上讨论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应⽤。

1908年⾸次召开世界精神分析⼤会,⾃此精神分析的声誉开始国际上逐渐建⽴。

1909年,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理论带到美国,在克拉克⼤学作了5次演讲。

后来亚伯拉罕在美国建⽴精神分析协会,精神分析开始在美国逐渐开展起来。

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

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压抑和贪婪,被心魔控制的一生反思感悟

压抑和贪婪,被心魔控制的一生反思感悟

压抑和贪婪,被心魔控制的一生反思感悟在生活中,压抑和贪婪是许多人内心中的心魔,他们悄无声息地控制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压抑让我们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而贪婪则使我们追逐无尽的物质欲望,失去了对内心真正需求的关注。

这样的一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和深思。

压抑是源于我们对外界评判和期望的过度敏感。

在社会的各种压力下,我们不敢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害怕被他人否定或嘲笑。

我们不敢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或爱好,害怕失败和失去他人的认可。

这种压抑让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无声的呐喊,我们变得越来越迷失和孤独。

贪婪则让我们沉迷于物质的追求。

我们渴望更多的财富、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权力,而忽视了内心真正的需求。

我们把金钱和物质的欲望摆在首位,不断追逐更多的物质享受,却忽略了精神和情感的丰富。

贪婪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自私和孤独,远离了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面对这样的一生,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和深思。

我们需要意识到压抑和贪婪对我们的伤害,并努力解开这些心魔的束缚。

首先,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压抑自己,而是要找到自己真正的声音,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热爱。

其次,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

不要将物质欲望放在首位,而是要关注内心真正的需求。

人生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物质的积累,而是在于情感的充实和精神的成长。

我们应该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所在,而不是盲目追逐无尽的物质欲望。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学会放下过去的错误和遗憾。

过去的压抑和贪婪可能已经带来了许多伤害和遗憾,但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过去的阴影下。

我们应该学会原谅自己,接受自己的过去,然后努力改变和超越。

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追求更真实、更有意义的生活。

在这个反思和深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重新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我们可以学会与自己相处,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通过摆脱压抑和贪婪,我们可以拥有更自由、更充实的一生。

性压抑

性压抑

性压抑
【性心理咨询】导读:性压抑,是指人对自身性欲望的制约与控制。

表现为将注意力从性欲中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对异性与性行为的极度渴望而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接近异性或不能发生性行为的一种心理与生理状态。

【深圳燕园博思性心理咨询案例】:
女士:我和爱人过性生活时,老是怕怀孕即使戴安全套,我还是觉的太脏。

在快要高潮时就停下来了,尤其怕他射精。

我不知道什么是性高潮,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心理病?
燕园博思朝阳心理咨询中心性心理咨询师解读:
性压抑背后的原因通常与一个人的性格和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通常这类人群对自己要求严格,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不善表达内心感受,所以在遇到问题时,习惯采用压抑的方式来回应情感。

如遇到喜爱的人不敢表达,出现性的反应后,认为是不好的或者不道德的。

对性的过分严苛压抑会造成的不良后果,当性欲本能能量受到过分严苛的阻抑后,可能导致神经症或性功能障碍。

合理调节性压抑要对性冲动加以科学、合理的调节,可以用宣泄、转移、升华等方法。

不利的,我们应该既要看到性放纵带来的恶果,也要重视性压抑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结语:性压抑可以通过性转移来释放,如通过工作、文体活动等多种合理的途径,使其生理能量得到正当的释放和有效的转移。

文章来源:燕园博思深圳心理咨询中心--。

在压抑中失落的卑微欲望——毕司沃斯先生的心理探幽

在压抑中失落的卑微欲望——毕司沃斯先生的心理探幽
C N SN AGA G
裁攀麓 霖
在 抑 失 的 微 望 压 中 落 卑 欲
— —
毕 司沃斯先生的心理探 幽
董 岳 州
摘 要 VS奈保尔的代表作《 . .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既鲜 明地体现 了它的后殖 民性、 边缘性和无根性 , 也突 出地显示 了主人公毕 司沃斯先生内心 的压抑和焦虑 、 自卑和优越, 以及幻想的卑微的欲望等心理特征。 文试 图运用 弗洛伊德的有 本 关心理学理论, 来分析和解构 主人公 的这些心理特征 , 从而揭示其形成的原 因, 并深入 挖掘其对表现主题 的意义之所在。 关 键词 奈 保 尔 毕 司沃 斯 弗 洛 伊德 心 理 分 析 vs . .奈保 尔 以其 杰 出的创 作成 就饮誉世 界文坛 ,并荣 获 吐漱 口水 、 扔饭菜 、 吵骂等 )并以 自己的诙谐对他们进行凋侃 和 , 2 0 年度诺贝尔 文学奖 , 01 其作品多 以第三世 界特别是原殖 民地 嘲讽 , 而去除抑 制 , 内心 的快 乐解放 出来 , 从 将 它们是 隐含意义 为对象 , 揭示这些国家后 殖民阶段 下的现状 和那“ 被掩 盖的历史 的显露 ,是 愤世嫉 俗 的诙 凿 ,而且它们 所掩饰 的也 是愤 世嫉 “ 的存在” 。 毕 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f《 ” 是奈保 尔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 俗”1然而令人遗憾 的是 , [ 4 。 毕司沃斯先 生的报复抑或是诙谐只是 出版于 16 9 1年并多次被再 版 ,这部 以奈 保尔父 亲为原趔 的小 发泄一下心中的闷气 , 以求得心理平衡而 已, 是对 自己内心深处 说 ,叙述了一位殖 民地社会 的小人物 ,为寻求个人 的独立 与尊 的懦弱的回避。因为他的抗争并非真正 意义上的抗争且很不彻 严, 像沉浮于水中的“ 软木塞” 似地苦苦挣扎及奋斗的感 人故事。 底 , 他总是生活的后殖 民性及主人公 的边缘性 、 无根性 , 少论者 已对此 过 , 未来抱有远 大的理想却又眼 高手低 、 不 对 力不从心 , 只要境遇 作 了评论 , 但主人公内心的压抑与焦虑 、 自卑 与优越 以及幻想 的 稍有改变 , 就又心安理 得 , 为现时不过是 一种过渡 阶段 , 而 认 因 卑微的欲望等心理特征 , 却不 容忽视 。 本文 即力图从弗洛伊 德的 并不试图加 以改变[ 于是他 与图尔斯家族相互妥协 以求得表 5 1 。 心理学 角度对这些方面作些分 析与探讨 。 面上的和凿。“ 佛在很久 以前他曾经出离愤怒过 , 仿 他为此抗争

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心理学

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心理学

潜意识,指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及其替代物(如梦、癔症),其内部以“力比多”为动力源。

他认为:潜意识的主要特征是非理性、无道德性、反社会性、不可知性,这些为人类社会、道德伦理和宗教法律所不容许的东西,具有强烈心理能量的负荷(力比多的作用),并总是按照快乐原则去追求满足。

潜意识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它是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

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前意识则可能进入意识,所以从前意识到意识尽管有界限,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前意识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担负着“稽察者”的任务,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侵入意识之中。

但是,当前意识丧失警惕时,有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意识,指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稍纵即逝的心理现象。

他反对把意识和心理等同起来的观点,认为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小而非主要的部分。

意识服从于现实原则,调节着进入意识的各种印象,压抑着心理中那些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

但是,意识同外部联系,与其同机体内部环境联系相比,既要受较多条件的限制,又距离比较远些,所以,不仅潜意识系统,就是意识系统,归根到底,还是由先天的本能、抑而未发的欲望所决定的。

对梦的解析的看法

对梦的解析的看法

对梦的解析的看法
《梦的解析》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一本著作,该书通过对梦的
研究,提出了潜意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
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的潜意识的表现,是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
的伪装形式。

他认为,人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活
动在进行着,这种观点就是著名的潜意识理论。

《梦的解析》对心理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开创了精神分析的新时代,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同时,它也为文学、艺术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创作灵感和表现手法。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梦的解析》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他们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缺乏科学依据,过于主观和武断,而且他的研究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对于《梦的解析》,我们应该保持客观的态度,既要看到它的贡献,也要看到它的不足之处。

浅析《生命册》中被压抑的性

浅析《生命册》中被压抑的性

20浅析《生命册》中被压抑的性吴京宣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李佩甫的《生命册》是他的“平原三部曲”的压轴之作,讲述的是一个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精神归属的故事。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自幼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在走出乡村后与骆驼在城市里创业后又选择回归故乡。

这篇小说虽然以城市为主线,但是却穿插着无梁村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故事。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经受着欲望的诱惑,有金钱的诱惑,有性的诱惑,而性的诱惑又因为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而被压抑,造成了人精神上的迷失进而转向疯狂,春才就是这样一个在性压抑下被妖魔化了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李佩甫;《生命册》;春才;被压抑的性;农村背景李佩甫的《生命册》虽然是以书写城市生活创业生活为主穿插描述了农村的人物群像,但对于农村生活以及农村人物的描写却更加真实生动,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更加深刻。

其中农村生活的描写主要是围绕“性”来展开的,不管是蔡国寅、虫嫂、杜秋月还是春才,他们的故事中总有对于性的描写,但通常都呈现一种畸形的状态。

这其中以春才最为典型,他是一个饱受性压抑之苦而选择以自我阉割来妄想解决自己性苦闷问题的悲剧。

然而他又试图通过各种办法走出迷失寻找真我。

正像作者所说,他是一个“很有骨气的失败者”。

一、“性”的迷失与追寻春才的一生也可以说是传奇的一生,年轻时英俊帅气,同时也灵巧能干。

他与村支书的二女儿蔡苇秀暗生情愫,但一方有着“赤脚医生”的矜持,一方又有着异于常人的定力导致缘分的错失。

春才的性压抑大致经历了“性意识的觉醒——迷失——反抗——顺从”的过程。

十八岁的春才“要是谁当着他的面开句玩笑话,他会脸红的”。

他最初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后来就“什么都不说,就蹲下了”。

这时的他所出现的生理反应证明他已经对“性”有着初步的认知,但这种认知是建立在他人调笑下的非正常的认知,也为他奠定了一种较为畸形的性观念。

以后,面对女人们的调笑,暗示以及肆无忌惮的关于性事的讨论,他都要蹲下,这可以看作他“性意识的觉醒”。

心理防御机制的映射梦中的抑制与压抑

心理防御机制的映射梦中的抑制与压抑

心理防御机制的映射梦中的抑制与压抑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面对压力和冲突时,为了保护自身心理健康而进行的自我防御和保护的心理过程。

这些机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情绪的抑制、回避痛苦的思维方式以及对现实的不可接受感觉的压制。

在梦境中,这些防御机制也会显露出来,探究梦境中的抑制与压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欲望。

梦境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在梦境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场景和情节,这些梦境往往来源于个体的日常体验和内心的潜意识。

梦境是一种非理性的表达,往往可以反映出人们内心的冲突和欲望。

在梦境中,抑制和压抑常常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应对压力和冲突,可能会将不愉快的情绪和感受压抑在内心深处,以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理的平衡。

这种抑制和压抑在梦境中也会得到映射。

比如,一个平时性格开朗、外向的人,在梦中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孤独的场景,这是他在现实生活中为了掩饰内心的脆弱所采用的一种防御机制。

此外,在梦境中还可以看到人们对于某些欲望的压抑和迁移。

人们通常会根据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对自己的欲望进行限制和抑制。

因此,在梦境中,这些被压抑的欲望常常通过象征性的方式得到映射和反映。

比如,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对权力和控制有很强的欲望,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得到满足,这种欲望可能会在梦境中体现为与权力相关的场景,如成为一位君主或者拥有超能力等。

通过对梦境中的抑制与压抑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欲望。

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冲突时,采取的是何种心理防御机制。

同时,通过对梦境的解读,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总结起来,心理防御机制在梦境中的映射主要体现为抑制和压抑。

这些防御机制对于保护内心的平衡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梦境中抑制与压抑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欲望,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冲突。

西方哲学中的"欲望"图景.docx

西方哲学中的"欲望"图景.docx

西方哲学中的"欲望"图景1.被压抑的欲望:从苏格拉底到康德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欲望。

但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欲望总是不断地遭受贬斥。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们活一辈子,应该尽力修养道德、寻求智慧,因为将来的收获是美的,希望是大的”。

做一个智慧的人的基本要求就是控制情欲。

在《高尔吉亚篇》中,柏拉图也严遵师训,认为人的身体是不洁的,正是身体的欲望需求导致了尘世的苦难和罪恶。

他奉劝人们要努力摆脱肉体的拖累,从而让灵魂向着理念的世界远瞩高飞。

这些形而上学的论述,不仅开创了西方哲学身/心二元论的传统,而且从一开始就将欲望视为知识、心灵、道德的障碍。

进人中世纪,人的欲望又被宗教神学所窒息。

在圣保罗那里,特别是圣?奥古斯丁和圣?托马斯?阿奎那的著作中,身体,尤其是性欲,是人在面对上帝之前必须克服的放肆本能。

在漫长的教会和修道院的历史中,我们看到的是身体被压抑、被囚禁、被呵斥的历史,克己、苦行、斋戒、禁欲、独身等等,是教会普遍采用的身体统治技术。

文艺复兴虽然给身体带来了一线曙光,比如在桑德罗?波提切利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世俗妇女性感香艳的身体,以及这些身体上自然流淌的欲望,但是接踵而来的启蒙运动又以知识的名义驱逐了人的身体,因为在理性主义的原则下,人被抽象成了意识和(绝对)精神的实体,身体--遑论欲望--依然被置于十分尴尬的位置。

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笛卡尔就旗帜鲜明地指出,“我对于肉体有一个分明的观念,即它只是一个有广延的东西而不能思维,所以肯定的是:这个我,也就是说我的灵魂,也就是说我之所以为我的那个东西,是完全、真正跟我的肉体有分别的,灵魂可以没有肉体而存在”P185。

康德对“生命”的定义是一个存在者按照欲求能力的法则去行动的能力”'这里的“欲求能力”,可以理解为“欲望”。

但是,康德所确立的实践主体是道德的主体。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将主体创建的道德律作为一种绝对律令,要求人们无条件地遵守。

压抑性欲望,会影响健康

压抑性欲望,会影响健康

2019年第7期晚年婚爱庄先生是一位机关干部,他到了55岁时,恰逢妻子进入更年期。

在一次两口子房事时,正巧妻子身体不适,对他的欲望不太配合,直累得他气喘吁吁,而妻子一再催他“完事了没有?快点儿!”使他更加紧张。

他心里盼望着赶快“完事”,可是,身体上却不听他的指挥,精液总是射不出来。

妻子见他一个劲儿地折腾,又补上一句:“没能耐就早收场,何必累得直喘大气!”听了妻子的责难,他顿时浑身疲软,一翻身滚到一边去。

妻子一边穿衣一边教训他说:“人家说,女人到了更年期同房就应当结束,要不然,就是老不正经;再说,你身子骨也一年不如一年,以后这事少干点儿。

”打那以后,庄先生对性生活果然失去了兴趣。

有时,体内会有一些冲动,但是,一想起妻子那席话以及当时不配合的表现,他也就不再有“非分之想”了。

有的老年人观念陈旧,认为过性生活是年轻人的专利,人老了,就不宜再行房事,持这种论点的人不少。

的确,人到老年,体力下降,在性生活方面远不如中青年时期;也有的老人担心性生活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或加重自己的病情,因而也就压抑自己的性要求。

这样其实对健康并无益处。

本人手头就有一个活生生的案例:有一对老人,夫妻恩爱,65岁依然经常做爱。

可是,后来男方检查出了高血压之后,就不敢再和妻子做爱了,连续禁欲五个月,结果造成阳痿,不到一年,男方忧郁去世。

他妻子伤心欲绝,丈夫死后一周,她也溘然而逝。

古人说“食、色,性也”,饮食和性生活是人生中的两大支柱,是天性使然,缺一不可。

老年人的性欲并没有完全丧失,事实证明,许多80岁的男性、70岁的女性依然可以过性生活。

而且,老年人有无性生活是检验老人身体是否健康的一种特殊手段,性爱史越长的夫妻,其寿命也越长。

低等动物的性欲只是为了繁殖后代,而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性活动有了更高层次的目的———从中得到快乐,快乐对人的好处毋庸赘言。

所以,身为老年人,没有必要去刻意压抑自己的性活动。

古医籍曾有睿智论述:“欲,不可强忍。

性压抑的表现有哪些?

性压抑的表现有哪些?

性压抑的表现有哪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性压抑是不利于性生活的。

性压抑会导致在性生活里注意力不够集中,造成性生活冷淡。

性压抑还有可能会导致心理变态,对人的思想有巨大的冲击力。

所以我们要尽量预防性压抑,这样才可以拥有健康的性生活。

那么我们该如何治疗和预防性压抑呢?接下来就让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性压抑,也叫性饥饿,是指人对自身性欲望的制约与控制。

表现为在一段时期内控制发生性行为的频率,将注意力从性欲中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对异性与性行为的极度渴望而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接近异性或不能发生性行为的一种心理与生理状态。

祖国医学认为,长期禁欲,可致“经血淤阻、宗筋失养”,从而可“萎弱不用”。

说明长期禁欲的结果将会使其永远丧失性功能。

因为禁欲破坏了阴阳平衡,压抑了人的性本能,人体聚集的性欲望得不到释放,反而会给人的精神和肉体带来危害。

1、性科学的研究表明,性压抑的危害很严重,长期没有宣泄的性压抑,对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工作学习皆会产生消极影响,直至损害心身健康。

2、出现躯体症状。

当性欲望被压抑到潜意识后,会出现暂时性的痛苦体验消失,但随后就会出现失眠、恶梦、头晕、注意力涣散、胃肠道不适、腹泻等神经功能失调等症状。

久而久之,正常人可以产生性欲低下(见女性性欲低下、男性性欲低下)或阳痿等性功能障碍。

已发生阳痿的病人,由于不得不压抑无法实现的性交欲望,身心症状更为严重。

3、易增加罹病率,容易衰老、早逝。

感情越深者,影响越大。

由此可知,性压抑的危害是巨大的,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勤洗澡,尽量避免性生活的危害。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在家中晒内裤时,不能将内裤的反面拿来晒,这样不利于我们的性卫生。

我们应该要知道性压抑应当及时治疗,不能放任不管。

弗洛伊德:性的压抑是人类为文明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弗洛伊德:性的压抑是人类为文明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弗洛伊德:性的压抑是人类为文明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插图由壮壮提供在人类社会中,性的完全自由是从来没有过的。

人的性欲冲动总是不得不受到各种各样的压抑。

在压抑最严厉的时候,人的这一冲动只能跟一个特定的人(如配偶)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如卧室)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如夜晚)以特定的方式(如传教士式)为了特定的原因(如生殖)才能得到宣泄。

在这种情况下,同特定的人之外、在特定的地点之外、在特定的时间之外、在特定的方式之外、因特定的原因之外的性活动将会受到法律、道德、习俗的惩罚。

这就是性的压抑。

人类的性行为会受到法律、习俗等形形色色的社会规范的制约,通过性的社会化,人们学到了与所属的文化相适应的性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社会不仅关注人们的性行为方式,而且其规范渗透到私生活的缝隙之中。

来自道德传统、法律和社会舆论的性价值观念起到两种作用:行为指导和社会控制。

除了内在机制如犯罪感和羞耻感的作用之外,文化制度和习俗也通过外在的方式控制着人们的行为,例如在大多数社会当中,人的性活动都要受到婚姻制度的制约。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当中,控制人类性活动的这些规定有不同,有些更严厉一些,有些较为宽松。

例如,在西方一些国家,两个同性别的人可以结婚,这两个人就可以互为法定的性对象;在有些国家,同性关系非法,与同性的性关系就要受到法律或社会舆论的惩罚。

在不同的时代,这些规定也有不同,有时更严厉一些,有时较为宽松。

例如,在宋明时代的中国,女性在丈夫死后不得再嫁,必须守节,她们的性需求受到严厉的管制和压抑;而在当代中国,寡妇再嫁的压力就小了许多。

有关性压抑的理论存在着一个论争和演变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论点来自弗洛伊德、马尔库塞和福柯。

弗洛伊德是最早提出性压抑这一说法的人。

他认为,性的压抑是人类为文明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在他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中,本我相当于原始的冲动,一种没有经过压抑的性欲,也是一种从人的身体和精神深处生发出来的原始的生命力,这种冲动必须由社会这个超我来加以规范、压抑,这样才最终形成了一种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自我,这些自我和睦相处,形成一个文明的社会。

创造性叛逆名词解释

创造性叛逆名词解释

创造性叛逆名词解释一、创造性叛逆的含义和特点1。

创造性叛逆:又称为艺术叛逆,是一种被压抑了的欲望或情感要求的表现,是人的潜意识中的一种对外部世界积极探索的精神状态。

它以违反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标准为基本特征,强调的是一种真实、自然、完整、个人化的生活方式。

2。

创造性叛逆具有如下特点:( 1)自觉性;( 2)内在性;( 3)个体性;( 4)超越性;( 5)可变性;( 6)创新性。

二、创造性叛逆的形成原因1。

强大的压抑;2。

后天教育; 3。

遗传因素; 4。

不合理的信仰; 5。

早期环境的影响。

三、创造性叛逆的解放1。

发展自我意识; 2。

培养审美观;3。

转变角色心态; 4。

促进个性发展; 5。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6。

丰富文化生活; 7。

加强师生沟通; 8。

增强社会互动。

四、创造性叛逆的负面效应1。

有碍青少年心理健康; 2。

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3。

助长了拜金主义倾向; 4。

造成交往障碍。

五、创造性叛逆的预防1。

让孩子明白“独立”与“叛逆”并不矛盾; 2。

给予孩子尊重和理解; 3。

及时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 4。

给孩子多创造锻炼的机会; 5。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为孩子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

六、创造性叛逆的矫治1。

消除不良的家庭影响; 2。

改变不合理的教育方法; 3。

引导正确的人生目标; 4。

建立民主的管理模式;5。

丰富课余生活; 6。

扩大社会参与。

七、创造性叛逆的评估八、创造性叛逆的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九、创造性叛逆的未来方向十、创造性叛逆的实施方案1。

实施创造性叛逆教育的第一步:端正认识。

即告诉孩子创造性叛逆是指一个人违背社会规则、价值和父母的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愿望去做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不接受任何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自己的特色。

2。

实施创造性叛逆教育的第二步:建立友好的亲子关系。

即创造平等、宽容的家庭氛围,多理解、支持、鼓励孩子的想法, [gPARAGRAPH3]孩子的观点,体谅孩子的困难。

论《台北人》中的女性形象

论《台北人》中的女性形象

学校代码 ***** 学号分类号密级本科学年论文(设计)学院、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年级 2009级学生姓名王钊指导教师包薇年月日【摘要】白先勇作为当代华语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其作品有着鲜明的特点。

其小说主人公以女性形象居多,表达出他对女性独特的关注和理解。

其作品的女性形象脱胎于传统但又极富特点,主要包括悲惨的命运、被压抑的欲望以及变易的男女身份格局。

通过对女性命运问题的担忧,蕴含了作者对台湾的社会心理、中华传统文明和东西文化冲突等的深刻思索。

白先勇的女性观由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以及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而具有突破性。

其中独特的人生经历是其最主要原因,其因同性恋心理而呈现的不同理解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个案。

本文就是在解析白先勇前期最重要的小说集《台北人》中女性形象的基础上,分析其笔下独特的女性形象的产生原因,以期更进一步发掘白先勇小说的文本价值。

【关键词】白先勇女性世界性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白先勇的小说是一直被广泛研究的独特文本。

通过对白先勇背景资料的了解,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不同于常人的敏感与细腻,这一点也相应地体现在他的小说中,特别是体现在对女性内心独特体验的描画中。

白先勇自己也曾说过:“妇女是我挖不尽的宝藏。

”[1]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女性在他的创作中的重要意义,也暗示了他对女性的重点关注。

白先勇是内敛害羞的,他对女性的观察基本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但却又超出了男性视角,几近还原女性心理的原貌。

他对这些女性既仰慕颂扬,又排斥揭露。

透过这些女性,特别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让我们听到了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中国人灵魂深处的呻吟和呐喊。

白先勇的创作经历基本可以1963年赴美留学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台北人》是白先勇在创作前期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最重要的、最能体现其风格的作品。

其中前期的风格有强烈的中国化特点,别普遍认为有强烈的“向中华传统回归”[2]的风格。

乃至普遍评价白先勇“前期是国族主义的,后期是世界主义的”。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从情绪调节而言,运动无论在生物化学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都要比药物 好得多。但是诸如家务之类的体力劳动,却几乎没有效果,关键是露天运动。如跑步、自行 车、轻松愉快的散步、游泳等诸如此类的运动。这些运动能加速心跳,加快血液循环,改善 人体氧气的呼吸。一周内运动3至5次,一次至少20分钟。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应能力,甚至产生妄想等精神病征。
4.退行: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的、幼稚 的方法应付当前的情景。
运用色彩
纽约色彩心理疗法专家斯克斯巴说:颜色对于人脑的滋养,一如维他命对于人体的滋养,“颜 色可用于调节情绪。”斯克斯巴认为,为减少烦恼和生气,避开红色是必要的。
为减轻沮丧的心情,应避免穿着会使情绪更消沉的颜色的衣服,也避免呆在会使情绪更消沉 的颜色的环境里。例如医院一般采用淡蓝色,目的是可以安定病人的情绪。
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然而这些东西往往 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 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 机和行为。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 射作用的写照。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
3.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或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 过。
否认是指把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其目的是以拒 绝承认痛苦事实来躲避心理紧张和不安,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心理防卫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压抑的欲望
作者:李鸽吴莎
来源:《电影评介》2012年第12期
[摘要] 《钢琴教师》是一部令人震撼、发人深省的艺术作品,影片叙述的是一位叫艾丽卡的钢琴女教师在母亲极端变态的钳制下心灵扭曲以及自身情爱变异的历程,《钢琴教师》是一部充满悲剧氛围的作品,从头到尾我们和艾丽卡一样感受着来自母亲的压抑与控制,这种力量成为无形的牢笼,艾丽卡无处逃避。

[关键词] 《钢琴教师》精神分析欲望
《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发表于 1983年,后被导演迈克尔•哈内克拍摄成同名电影,并获得戛纳电影节的众多奖项。

《钢琴教师》叙述的是一位叫艾丽卡的钢琴女教师在母亲极端变态的钳制下心灵扭曲以及自身情爱变异的历程,小说及电影的心理描写极为震撼,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洞察。

女作家的另类笔触,也产生了强烈的美学效果。

《钢琴教师》的女主角是一位已过而立之年的女钢琴教师艾丽卡,和自己的母亲居住在奥地利,至今未婚。

艾丽卡在母亲的监视下不可以晚回家,不可以衣着艳丽,不能穿高跟鞋,对于母亲的控制,艾丽卡虽然反抗但也顺从着。

在母亲监管的这些年,她不得与异性进行交往,她的母亲科胡特夫人甚至通过各种人来监视她。

虽然艾丽卡背着母亲与三个男人交往过,但在母亲的重压下很快就无疾而终。

直到艾丽卡班上最英俊的男生瓦尔特疯狂地追求她,她对瓦尔特提出了她认为的“爱的要求”,也一步步地失去了瓦尔特。

故事的最后,瓦尔特按她的要求粗暴地占有了她的身体,科胡特夫人被关在里面的房间大声尖叫哭泣。

而瓦尔特也终于投向另一位年轻女孩的怀抱,艾丽卡握刀去找瓦尔特,在发现他正和新女友说笑时转身离开。

她最终把刀刺向了自己……
不得不说,《钢琴教师》是一部充满悲剧氛围的作品,从头到尾我们和艾丽卡一样感受着来自母亲的压抑与控制,这种力量成为无形的牢笼,艾丽卡无处逃避。

而艾丽卡的性格也无疑是扭曲的,从小在公交车上就故意引起骚乱,然后用一副无辜的表情站在一边,看人们互相猜忌和指责。

她也偷东西,然后丢掉,不是因为自己需要,而是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要毁掉,那么别人也无法得到。

她在成年后经常去影院观看黄色电影,然后不甚满意地离开。

被压抑的,没有色彩的人生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嫉妒,在年轻的女学生大衣里放置玻璃碎片,导致女学生的手再也无法弹奏钢琴。

她用刀割自己的身体,在情绪失控时更是变本加厉。

艾丽卡认为爱的极致是痛苦和征服,因为渴望,所以在发泄时更加狂热,所以写信给瓦尔特让他殴打她,虐待她,羞辱她,这是她可悲的爱情。

瓦尔特对艾丽卡的“爱”更多的是出于要征服优秀的女教师的心理,在没有得到艾丽卡肯定的答复之前,他步步紧逼,但在得到艾丽卡的芳心后却渐渐失去了兴趣。

《钢琴教师》最值得回味的则是艾丽卡的母亲科胡特夫人,她霸占了女儿最好的时光,自私地需要女儿的时刻陪伴,只要她需要,艾丽卡就必须放下手中的工作马上回家,丝毫不关心女儿的需要。

艾丽卡因此失去了自己的交际圈,自己的生活,被所有人嘲笑,但是在科胡特夫人看来这都无所谓,她甚至认为艾丽卡并不需要任何人。

她与艾丽卡的关系不仅仅是母亲与女儿的血缘关系,艾丽卡更像是她的赚钱和消遣的工具,利用她缓解自己的寂寞。

她有着成为伟大钢琴家母亲的愿望,为此花大价钱置办艾丽卡比赛需要的衣服,但在一场最重要的比赛中,艾丽卡发挥失常了,她的梦想也幻灭了,成为上层人物的梦想也破灭了。

科胡特夫人想借女儿爬上社会的顶层,终究未能如愿,艾丽卡也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弹钢琴的乐趣,机械地重复着娴熟的动作,也毫无感情。

在艾丽卡与母亲的关系中,母亲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是一个典型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科胡特夫人是施虐者,艾丽卡是受虐者,在艾丽卡无法释放这种来自母亲的虐待时,她转而开始虐待别人和自己,在学校卫生间里艾丽卡百般羞辱瓦尔特,命令他脱下裤子,我们丝毫感受不出瓦尔特是艾丽卡爱着的男人,而是一个手无寸铁被艾丽卡玩弄与虐待的发泄品。

艾丽卡对自己的虐待则主要是用刀割自己,以及影片的最后拿刀刺向自己。

而艾丽卡就真的不能从母亲的控制中逃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艾丽卡并不依靠母亲而活,她有自己的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她显然是可以脱离母亲的控制,转而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她并没有。

对母亲的控制也只是嘴上反抗,经常与母亲吵架而已,并没有付诸行动,这也就说明,艾丽卡其实是乐于被控制的,或者用这种被母亲的控制来控制母亲。

她也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性格的缺陷,不能与任何人发展正常的关系,她也许明白自己没有社交圈,失去母亲将一无所有。

因此在这对母女的关系中,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人的互相占有和控制,以及常人无法理解的忍耐和伤害。

科胡特夫人对自己女儿病态的占有看似是给自己留个伴,但其实是因为在科胡特夫人眼里,为女儿付出了太多太多,却没有从女儿这里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上层社会地位。

于是科胡特夫人就肆无忌惮地从自己的女儿身上索取,带走她的自由,她的幸福,她应得的正常生活,因为自己已经不能如愿。

而女儿和异性交往会带来什么后果,科胡特夫人心里自然明白,只要女儿建立新的家庭,便不能继续对母亲无私付出。

科胡特夫人与女人之间的感情应该是只有恨的,母亲恨女儿的无能,女儿恨母亲的自私,却又不能离开彼此。

科胡特夫人得不到的东西,女儿也休想得到,这与艾丽卡偷东西、在别的女孩大衣里放置玻璃碎片何其相似。

母亲的罪传给女儿,女儿也许也终会把这罪带给她的下一代。

艾丽卡是一位正常的女性,必然有自己的需要,但在母亲的严格控制下无处发泄,她的本我是压抑的,这点与另一部电影《黑天鹅》的娜塔莉波特曼相类似,两人都因为某种因素不能直面自己的欲望,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但是艾丽卡的本我又是在压抑中汹涌澎湃的,于是她在没有母亲的监视下堂而皇之地进入色情影院,在这一处私密的领域将自己压抑的本我发泄。

在艾丽卡的学生看来,她是一个死板的,严谨的,连衣服都是一样暗色的老师,是一个有一定声望的优秀的钢琴师,但越是像艾丽卡这样压抑,就越会在某个契机的来临下一触即发。

瓦尔特就是这个触发她压抑欲望的角色,他的到来使艾丽卡的生活带来一丝亮色,我们甚至在影片的后半部分看到一向暗色系的艾丽卡戴上了鲜红颜色的帽子,但是艾丽卡压抑的时间太久,在瓦尔特面前只能过于狂热。

这一点不能不说是艾丽卡的悲哀,在长久压抑与控制下,人格严重的扭曲,与瓦尔特的关系也是病态的。

艾丽卡这疯狂的欲望背后的恐惧在于意识到了自
己的扭曲,明白是母亲铸成了今天的后果,却没有力量反抗,也因此知道自己最后到底会有怎样的结局。

于是抓住任何可以忘记这结局的东西,却只能双双毁灭。

不管是艾丽卡的罪,科胡特夫人的罪,还是瓦尔特的罪,都是我们整个人类共有的罪。

自私,冷漠,嫉妒,背叛,欲望,控制……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所不能避免的,在这部《钢琴教师》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可以因为名利地位的破灭而摧毁另外一个生命的鲜活,可以因为自己的需求不惜以伤害他人为代价。

艾丽卡是这样的人,科胡特也是。

在欲望的道路上,如果不能认清自己的罪恶,只能越走越远,不承认这罪,只会像艾丽卡一样在进入色情影院时也不会羞耻,只会像科胡特夫人一样把女儿折磨到扭曲也没有丝毫悔意。

作者简介
吴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