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下欲望 剧本分析

合集下载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爱与精神救赎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爱与精神救赎

摘要《榆树下的欲望》描写的是一个为利益争夺而导致的家庭悲剧,在这场争夺中继母爱碧与儿子伊本产生了爱情。

爱碧为了证明自己的真情将他们的儿子杀死了。

奥尼尔希望他的爱情角色能克服自私,消除贪欲,唤醒精神的力量,超越现实的束缚。

故事以爱碧与伊本甘愿共同赴死、正视死亡结束。

他们的爱得以升华,人性得以净化,灵魂得以拯救。

奥尼尔想通过其剧本告诉我们,唯有爱以及一切积极意义的情感方能将我们的精神救赎。

关键词:爱碧爱救赎一《榆树下的欲望》描写的是1850年新英格兰一座田庄上的家庭悲剧。

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凯勃特冷酷自私,他是对物质利益追求的集中代表,他的眼里只有田庄这份看得到的财产。

他的前两任妻子被他逼迫为田庄辛勤劳作,终因过度劳累而早早离开人世。

他在七十多岁竟又娶了三十多岁的第三任妻子――爱碧。

凯勃特的三个儿子与他们的父亲一样,内心充满着占有田庄的强烈愿望。

小儿子伊本甚至不惜利用计谋给他的两个哥哥每人300元,将他们的田庄份额买走,将两个哥哥逼走,从而使他自己争夺田庄的压力减小许多。

之后,他又与继母爱碧,展开了争夺田庄的斗争,从而在这场斗争中上演了一幕丧失伦常却最终撞击心灵的悲剧。

麻木不仁、冷漠无情的不止是这个家庭,这个家庭所在的小镇亦是如此。

在第三幕中的舞会上镇上人们的言行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心冰凉的画面。

舞会上,人们大声谈笑,挤眉弄眼,推推搡搡,有的还意味深长地向凯勃特点头。

这样的举止足以说明他们都知道一个秘密,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奥尼尔利用这些细节描写为读者所呈现的这幅画面中的人际关系状态图让人觉得窒息,农民所应具备的淳朴与良善荡然无存。

小提琴师甚至还提议“让咱们为老色鬼戴绿帽子庆祝一番”,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意义的一幅场景,人们醇良本性消失殆尽的本质被展露无遗。

人们似乎一个个成了没有道德、丧失人性美好的驱壳。

这个场景所呈现的是一幅人性是多么漠然、邻里关系是多么畸形的悲凉画面。

作为局部代表的一个小小的闭塞村庄已然如此,社会的整体就会是一座被畸形心理和畸形人际关系所充满的精神荒原,整个社会也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石头牢笼。

欲望的背后——浅析戏剧《榆树下的欲望》

欲望的背后——浅析戏剧《榆树下的欲望》
制 的欲 望 。
关键词 :欲 望;悲剧 ;人 性复 归;希望
中 图分 类 号 :I 0 . 63 1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49 2 1 ) 5 0 10 6 25 0 ( 0 0 0 - 8 -2 0
尤金 ・ 尼尔 是美 国现代 著名 的剧作 家 。他 曾 奥 四次 获得普 利 策 奖 ,并 于 13 9 6年 荣 获 诺 贝尔 文学 奖 ,在 美 国戏剧 史上 享有 崇高 的地 位 。他使 美 国有 了真正 属 于 自己 的戏 剧 ,并 使美 国戏剧 成 为世 界戏 剧舞 台的 重要组 成部 分 。《 榆树 下 的欲 望 》 是 作 者 早 期 的 现 实 主 义 杰 作 ,是 一 部 三 幕 的 悲 剧 。 于 12 9 4年 1 1月 1 1日在 格 林 威 治 村 剧 院首 演 。尤 金
收 稿 日期 :2 0 .20 09 1- 4
在 对农 庄 的争 夺 中 ,人 物 的物质 欲望 与情 感 欲 望又都 交织 在一 起 ,纠缠不 清 。每个 人物 都对 农庄 表现 了极其 贪婪 的 占有 欲 。农场 主老 卡波 特极 度 的 自私 和吝啬 ,剧 作 家奥 尼尔 在原 始 的构思 中对 他是 这样进 行描 述 的— — 爱 土地 ,竞 至心 如铁 石 。他认 为农庄 是 自己一 砖 一瓦 在乱 石 中建起来 的 ,所 以他 拥 有绝对 的 占有 权 。他对 农 庄有 着深厚 的感 情 ,这 种感 情胜 过 了他 其 他 一 切 的感 情 ,包 括 父 子 之 情 , 夫 妻之情 。这种 强烈 的 占有 欲驱使 他想 长久 的霸 占 农庄 ,至 死 也 不 想 留 给任 何 人 ,而 是 想 “ 我 临 在 死 的时候 ,我 会放 一 把火 ,看着 它烧掉 —— 这 幢房 子 ,这儿 的每一个 麦 穗儿 ,每一棵 树 ,直 到最后 一 根草 …… ” 这 种 自私铸 成 了卡 波 特 虽 然 有 三 任 妻 子 和三个 儿子 却也 依 然孤 独终 身 。而对 卡波 特 的新 婚妻 子艾 比来 说 ,嫁 给 大 自己 4 0岁 的卡 波 特 的 目 的也 很 明确 ,一方 面是 要 继 承农庄 这笔 财产 ,另 一 方 面也是 为 了拥有 一个 属 于 自己的家 。艾 比的早 年 生活艰 辛 ,她 曾不 无 真诚 的 向伊本述 说 她 的不幸 身 世 ,“ 直是 在 给别人 干 活 ,从来 没有 给 自己 的家 一 干活 ” ,她 对 家 有 着 强 烈 的 欲 望 ,希 望 得 到 归 属 感 。所 以 在 她 一 开 始 来 到 农 庄 的 时 候 ,就 表 示 “ !真美— — 美极 了 !我 不 相 信 这 是 我 的 …… 一 家 个女人 是得 要 个 家 ” ,她 还 一 再 强 调 “ 的 农 庄 , 我 我的床 ” 。在 她 的声 音 中有 一 种 主 宰一 切 的 力 量 , 而艾 比人生 幸福 和 痛苦 的根 源都 恰 恰来 自 “ 的” 我 这 两个 字 。她 的这 种 占有 欲 望是 赤裸 裸 的 ,不 加掩 饰 的 ,在她 开 始几 次与伊 本 的对话 中毫不 避讳 地 承 认 了要 与伊 本争 夺农 庄 的继 承权 。而 卡波 特 的小儿 子伊 本对 农 庄 的态度 是矛 盾 的 ,有恨更 有 爱 。他想 逃 避农 庄 的苦活 、束 缚 和艰辛 。但更 是从 始至 终都 在 觊觎 着父 亲 的农庄 。可 以说伊 本对 父亲 卡波 特 的

榆树下的围城——试析《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性

榆树下的围城——试析《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性
引 言


运。 主要人 物包 括父 亲凯博 特 , 他 的三个 儿子彼 得 、 西
尤金 . 奥尼 尔是 美 国最伟 大 的戏 剧家 . 被誉 为 “ 美 蒙 、 伊本 , 还 有他 的第 三任 妻子 爱碧 。 故事 主要是 围绕 国戏剧 之父 ” . 曾先后 4次获 得普 利策 戏剧 奖 。 并荣 获 着 农 场 的继 承权 展 开 , 进 而引 发 对 在金 钱 、 欲 望 压抑
发 展 中的 突破 . . 而家 人 自己又慢 慢 营 造起 来一 堵 墙 , “ 伊本 : 还 得 型的现 代 主义 实验 剧 . 而是 现实 主义 中糅合 了现代 主 造 围墙 ……墙 越 垒 越 高 .咱们也 被 围在里 面 出不 去
诺 贝尔 文学 奖 。其作 品以别 具启 示性 的行 文 。 真实 生 下 孤独 心灵 的讨 论
动 地 反 映 了第 一次 和 第 二次 世 界 大 战期 间 的美 国社 故 事一 开始 就营 造 了紧张 、 压迫 的气 氛 。 “ 农 舍 的
会 在 借 鉴 当时西 欧先 进戏 剧理 念 的基础 上 . 奥尼 尔 两 侧 各有 一 棵 硕大 无朋 的榆树 . 既像 在 护 卫它 . 又像
筑 起高 墙 . 在这 围城 中孤 独 , 在这 围城 中挣 扎 . 最终 沦 女 人救 赎 爱碧 的到 来为这 个 孤独 困顿 的家庭提 供救
陷 。《 榆树 下 的欲 望》 以悲剧 性 的叙事 , 展 现 了现代 人 赎 的可能 。身 世凄苦 的爱 碧 , 本 只想 通过 婚姻来 改变 的精 神 困境
二、 围城 中的 孤独 和挣 扎
自己的处境 ,才嫁 给一个 可 以 当 自己父 亲 的老 男人 。
文本 是 这样 描 述她 的“ 她 的嘴角 有 力 、 执 拗 …… 身上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戏剧语言分析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戏剧语言分析

作者: 郭志艳
作者机构: 大连外国语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辽宁大连116000
出版物刊名: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71-7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5期
主题词: 奥尼尔 《榆树下的欲望》 戏剧语言
摘要:作为美国戏剧的奠基人,奥尼尔凭借《榆树下的欲望》誉满天下。

此剧本透过写作技巧、人物塑造,深刻反映了现实社会的思想主题,关注人性本质意义。

犀利剖析的笔触深深地吸引着评论家和广大读者。

事实上,《榆树下的欲望》的艺术魅力与它的语言系统息息相关,因此从戏剧的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两方面着手,对剧本进行全方位的语言剖析,有助于戏剧爱好者深刻领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

浅析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

浅析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

格中的悲剧 色彩可 以带给人 一种崇高 感,可 以净化人 的
心灵 ,让读 者和观众 更深刻地 感受 当时历史背景 下人物
内 心 的苦 如 ,
家庭 内部矛 盾 ,反 映了在金钱 占统治地 位 的资本主义 社 会 中 人 与 人 的 真 实情 感 和 人 性 被 压 抑 的 现 状 , 人 们 在 物
欲 横 流 的社 会 中 ,心 灵 被 扭 曲变 异 , 而 内心 的 欲 望 使 得

爱蓓为 了向伊本证 明 自己的爱,宁可 自己杀死 儿子 ,以
表 明 真 心 , 在 面 对 法 律 的 制 裁 时 ,其 依 然 毫 无 后 悔 之 意 , 而 伊 本 也 在 最 后 选 择 与 爱 蓓 一 起 承 担 罪 责 。当 他 们 面 对 毁灭时 ,一 度沉沦 的人性却被 作者彰显 出 了崇 高、悲壮 的色 彩 。 除 此 之 外 , 尤 金 ・ 奥 尼 尔 在 其 创 作 中还 继 承 了古
发生 了变化 ,人们不 再愿意恪 守清教徒式 的严格 的生活 信条 ,加之 ,该 时期 的加利福 尼亚州淘金 热使得越 来越
多 的 人 试 图 冲 击 传 统 、守 旧的 家 庭 宗 教 理 念 ,追 求 自由 、 理想 的生活 。尤 金 ・ 奥 尼 尔 曾 指 出 , 人 们 大 都 没 有 理 解
尤金・ 奥尼尔 被誉为美 国的 “ 戏剧之 父 ” ,作为美 国 现 代戏 剧 的奠 基人 ,其 曾多次 获得 美 国普利策 戏剧 奖 , 并成为美国历史上至今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 。 在 其创作 的作品 中,都 包含 了浓 厚的悲剧 思想和哲理 内 涵 ,其注重 对艺术 的不 断创新 ,形成 了独 具 自身特色 的
子 ,伊本在看 到 自己孩 子时 ,一方 面心 中感 到高兴 ,另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
权力斗争的表现
剧中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明争暗斗,展现了权力斗争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权力的争夺、 权力的滥用、权力的制衡等。
家庭关系与权力斗争的影响
这种斗争不仅影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影响了整个家庭的命运和走向,使得剧情 更加扣人心弦。
04
艺术手法赏析
心理描写的深度
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
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深入挖掘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
对后世戏剧的影响
01
02
03
推动心理剧的发展
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 中深入探索了人物的心理 世界,为后来的心理剧创 作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对悲剧的革新
该剧将悲剧元素与日常生 活场景相结合,打破了传 统悲剧的界限,为悲剧创 作带来了新的表现手法。
对美国戏剧的贡献
奥尼尔的作品对美国戏剧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美国戏剧在国际舞台上 赢得了声誉。
02
欲望与道德的冲突
剧中人物在追求个人欲望时,面临着 道德底线的挑战和挣扎,这种冲突使 剧情更加紧张和扣人心弦。
03
自然与社会的冲突
奥尼尔在剧中还隐含了自然与社会之 间的冲突,通过榆树这一象征物,暗 示着自然力量对人类情感的牵引和影 响。
语言的运用与风格
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对话
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运用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对话,成功塑造了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更深刻地 理解人物。
1 2
高度赞誉
学术界和批评界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 是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深入剖析
该剧被多次深入研究和分析,从不同角度挖掘其 主题、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价值。

《榆树下的欲望》

《榆树下的欲望》

中,他无情揭露金钱的罪恶,让在金钱面前失去自我不能自拔者反思,给
他们支柱,让他们重拾自我找回人生价值及意义。同时给后世人启迪,
人生的终极关怀不可磨灭。
关键词:金钱
罪恶 灵魂 精神
我国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生前曾给予奥尼尔的评价:” 奥尼尔一生
反对商业性戏剧。他严肃地致力于对戏剧的探索与创造。他深深地感到
剧中还有两位人物,那就是伊本的同父异母的哥哥。西蒙和彼得。 他们一直受父亲的压迫和控制,得不到自由。愿望是到加利福尼亚淘 金,摆脱这个牢笼。 彼得说过“ 在西部有黄金--也许还有自由。在 这儿咱们是围在石头墙里的奴隶。” 透视他们的心灵世界,让人叹 息,被金钱诱使被金钱掌控。因为他们没钱,所以必须服从父亲的命 令,因为没钱得不到财产所以在伊本的纸条上签字售卖对农场的继承股 权。他们说的是“好--就让他们狗咬狗吧!“他们摆脱了父亲的钳制却 扔不掉金钱给予他们的枷锁。到加利福尼亚去也是追寻物质利益,他们 没有获得精神的释放,最终还是陷入泥泞。悲哀!
生。他的吝啬可与阿巴贡媲美。看看这个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的家伙丧
失了灵魂,一个钱字已让他扭曲变态,金钱的力量真是“伟大”。
伊本,戏剧的主要人物。他是父亲的儿子,母亲的儿子,哥哥的弟
弟。但在他眼里,父亲不是父亲,哥哥们是争夺财产的敌人。似乎他们
没有任何瓜葛,不是说血浓于水吗,但伊本说过“不是他逼着我妈妈做
看着这对名义上的父子,让人深思的不仅是那个失去亲情的社会, 而是产生这种结局的资本主义,及那时的拜金主义。它毒害的不仅仅是 一个家庭,一个父亲,一个儿子,而是整个社会中对金钱的崇拜者。
在此不得不提及的另外一位受害者是艾比。任何一位少妇都希望有 一段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但在那个有两棵榆树的家中,她什么也 没得到,除了一个凯勃特太太的虚名。嫁一个年过70的老头只为继承遗 产,“(声音中有一种主宰一切的力量)一个女人是得要个家!” “(带着征服者所意识到的优越感)我得进去瞧瞧我的 房子。(悠闲 自得地顺着游廊走去。)”这是当时多数女人的想法,她是时代的象 征,为追求所谓的幸福生活而背离自己的灵魂。当她真正爱上伊本时, 但伊本却被钱给麻木,无法相信她的心。她的结局悲惨就是亲手杀死自 己的孩子为表达自己的真爱,最终被法律制裁。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 撕毁给人看,奥尼尔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毁灭在财产利益上,将人类永 恒的爱,纯真而美好的爱情在我们心中留下遗憾,这可算作伤痕文学, 在痛中思考人的精神自我,思考我们的存在价值。钱啊,我该怎样计算 你对这些人的伤害,对人整个精神世界的迫害。奥尼尔对美国现实的揭 示已让我们清楚认识到物欲的杀伤力。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戏剧语言分析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戏剧语言分析
第3 2卷第 5期
2 1 年 5月 01
通 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RN ONGHUA NORMAL UNI OU AL 0F r VER I Y ST
Vo .2 № 5 1 3 Ma 0 1 y 2 1
奥尼尔《 榆树下的欲望》 戏剧语言分析
郭 志 艳
( 连 外 国语 学 院 大 公共外语教学部 , 宁 辽 大连 16 0 ) 10 0
这 部 三 幕十二 场 的社会 悲剧 ,也是 其 悲剧创 作 生 涯
的里程 碑 。剧 本 围绕着 错综 复杂 又不 可调 和 的家庭 矛盾 展 开 。 从极 度顽 固、 粗暴 、 贪婪 、 自私 的老农 场 主 凯波 特 到 他各 怀鬼 胎 却 又 身不 由 己的 三个 儿 子 , 再 到 虽 势单但 绝 不力 薄 、 作敢 为 的女性 爱碧 , 个人 敢 每 物 都 陷在 各 自欲望 的深渊 中而不能 自拔 。剧 本 残忍 而 生动 的展示 了在 一战影 响 下 , 统道 德沦 丧 、 传 宗教 信 仰缺 失 、 日常行 为失常 的美 国社会 。 这位美 国戏剧 之父 深 刻而 血 淋淋 地 描绘 了现 代人 的精 神 悲 剧 。 以
和 我之 前她 犯 了多 少罪过 , 跟谁 一起搞 的 , 可不 她 我
管 呢 … …


听 觉 语 言

般 来说 , 剧语 言可 分为两 类 : 戏 一类 是靠 耳 朵
第 三幕 最后 一 场 , 着初 升 的太 阳 , 望 他们一 起走 出家 门 , 出 了压抑许 久 的肺腑 之 言 : 道
伊 本 太 阳升起 来 了, 美 , 包括 对 白和音 乐 ; 一类 是 用 眼 另
睛去 欣 赏 的形体 语 言 , 如表 情 、 动作 、 装 、 光 、 服 灯 场

浅谈《榆树下的欲望》

浅谈《榆树下的欲望》

浅析《榆树下的欲望》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戏剧界中唯一获过诺贝尔奖的戏剧大师,曾有评论认为在他出现之前美国只有剧场,有了他美国才有了戏剧。

奥尼尔一生致力于心理悲剧的创作,试图展现二十世纪美国人民的精神桎梏以及社会的道德困境。

《榆树下的欲望》便成为了这一主题探索的杰出作品。

一、《榆树下的欲望》所渗透的社会悲剧因素《榆》是一场极致的人性悲剧。

但追其悲剧根源却不是无根去寻的,其中社会环境就是这场悲剧的第一大温床。

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由于大发战争横财,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

可是这种繁荣并没有如意想中那样美好,相反,物质的迅速发展冲毁了传统的道德信仰,对物欲和肉欲的追求充斥了人们的生活;一战的浩劫,更是全面瓦解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树立的价值准则,使美国民众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幻灭,甚至悲观绝望。

如此说来,剧中凯伯特的冷漠金钱观、伊本和爱碧通奸乱伦的爱情以及爱碧的弑子似乎都合理了许多。

另外在这一时期,新英格兰清教主义正在美洲盛行。

清教主义提倡不知疲倦的劳动与主动性的自我克制,力图将个人的职业劳动看作是自己在宗教方面洁身自好的理想方式,并把这种劳动所得的成果理解为上帝对自己的恩惠和挑选。

极端信奉清教主义的凯伯特,在恶劣的石头地里,如苦行僧般带领着一家人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 操劳、压抑,人最终沦为金钱的奴隶。

在《榆》中凯伯特有这样一段对白“上帝是严厉的,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上帝是在磐石上建立起圣殿的……遵循上帝的意志,就像他的仆人一样。

这可不容易啊!这很辛苦,是上帝让我这么辛苦的。

”他坚信在石头上开垦土地,是上帝赐予他的使命也是他必须坚持的理想哪怕“这么多日子我一直是孤独的”。

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他奴役着自己,也奴役着家人,最终累死了两任妻子逼走了两个儿子激怒了伊本和爱碧。

二、以自然主义衬托出的奥尼尔悲剧意识《榆树下的欲望》一剧,以“欲望”作为自始至终的关键词,作家奥尼尔毫不掩饰的展露人心中黑暗的欲望造成的行为的扭曲,他用赤裸裸的自然主义手法将最肮脏、最冷漠的关系人情全权展现在大众面前。

从剧本《榆树下的欲望》窥探其所处创作时代的美国社会现实

从剧本《榆树下的欲望》窥探其所处创作时代的美国社会现实

从剧本《榆树下的欲望》窥探其所处创作时代的美国社会现实蔡晓芝华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摘要:《榆树下的欲望》是一部反映美国现代悲剧思想的戏剧作品,着重表现了剧中人物在特殊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和本性,与其所处的创作时代紧密相联。

文章通过分析该戏剧创作与所处创作时代社会现实的关系,对剧本的文字描写和所处创作时代的社会现实进行比较研究,从中窥探并总结这一时期美国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榆树下的欲望》;尤金·奥尼尔;20世纪20年代;社会现实1《榆树下的欲望》与其所处创作时代的社会现实的关系《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完成于1924年的戏剧,以剧本《榆树下的欲望》为研究对象分析《榆树下的欲望》与其所处创作时代的社会现实的关系,能从中窥探其所反映的美国社会现实。

首先是奥尼尔写实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奥尼尔在创作该戏剧时以尖锐地反映美国的社会现实和病症为突出特点,不仅有对美国社会的反思,也包含对个体精神价值的追求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其次是该戏剧注重刻画人物,在呈现每一个平凡但有血有肉的人物表象背后,奥尼尔更多关注人物内心和挖掘人物的深层次意识及精神冲突;最后是当时美国社会对奥尼尔戏剧的态度,当时奥尼尔的创作环境十分艰难,该剧曾因乱伦题材在波士顿遭禁演,1940年以前在美国不准公演,1925年在洛杉矶演出时全体演员遭逮捕,批评家对他的作品争议很大,连观众也表现得难以接受,他们极不愿承认“在舞台上惊奇地看到了自己。

”总而言之,这一时期奥尼尔戏剧作品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的关系包含一种冲突色彩。

2剧本《榆树下的欲望》与社会现实的比较将剧本《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文字描述与其所属创作时代的社会现实进行比较分析,能从人物刻画的细节当中窥探到一些重要特征。

2.1繁荣景象下享乐和物质主义的盛行《榆树下的欲望》一个突出特征是精神与物质冲突,物质主义是奠定小说悲剧基调的根源。

戏剧围绕争夺农庄继承权开展,凯勃特一生对农庄有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农庄成为他获取安全感的精神载体;两个儿子执着于前往加利福尼亚淘金,渴望摆脱父亲的控制,对幻想中极具诱惑力的物质世界充满向往;而伊本和爱碧的冲突是由对农庄的争夺展开的,他们对物质的渴求狂热露骨,对于伊本,占有田庄是向父亲和苦难生活报复的最有力方式,唯有夺得田庄他才可能与自己和解,戏剧中杀子悲剧也根源于他无法完全占有物质的不安全感,以及引对人、生活和社会的不信任。

女人_爱情_杀子_榆树下的欲望_中爱碧的杀婴行为剖析

女人_爱情_杀子_榆树下的欲望_中爱碧的杀婴行为剖析

二o o 六年第十二期南京社会科学女人#爱情#杀子)))5榆树下的欲望6中爱碧的杀婴行为剖析唐仁芳1施常州2(1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讲师 南京 210029)(2南京审计学院对外汉语系副教授 南京 210029)摘要:奥尼尔在5榆树下的欲望6中塑造了一位有着复杂性格的、有血有肉的悲剧女性)爱碧。

本文以对杀婴做个案研究的方法,从心理学和社会历史学的角度,剖析了爱碧杀婴行为的动因,认为其根本动因是本能的驱使,直接原因是为了真挚的爱情,而妇女地位低下是杀婴悲剧发生的社会原因。

爱碧的形象,不能简单地作为一个离经叛道的女性来批判,将其视为男权社会的反叛者更为公正。

关键词:女人;杀婴行为;爱情中图分类号:I 307.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6)012-0107-04历史学和人类学显示,杀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历史的每个时期和世界的每一种文化中普遍存在。

这种充满争议的社会现象也出现在了文学作品中。

在西方文学中母亲杀婴情节屡见不鲜。

如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在5美狄亚6中塑造了一个因为丈夫不忠而怒杀亲生骨肉的母亲形象。

歌德的5浮士德6、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5山楂树6、沃尔特#司各特的5中洛锡安郡中心6、乔治#艾略特的5亚当#比德6、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5兔子,跑吧6,以及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5宠儿6等等,都出现了母亲杀婴的故事情节。

但这一现象并未引起评论界的足够重视。

莉莲#考缇曾说:/文学中涉及这一令人发指的行为,尤其给文学评论出了个大难题0112;评论界对这一文学现象的回避似乎暗示着一个研究的禁区。

近二、三十年来,西方学者们开始面对人类社会及文学中的杀婴现象,在各自的领域,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

122本文对5榆树下的欲望6中杀婴的母亲爱碧做个案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和社会历史因素剖析其杀婴行为的动因。

1924年,尤金#奥尼尔创作了5榆树下的欲望6,该剧被认为是奥尼尔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浅谈《榆树下的欲望》

浅谈《榆树下的欲望》

浅析《榆树下的欲望》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戏剧界中唯一获过诺贝尔奖的戏剧大师,曾有评论认为在他出现之前美国只有剧场,有了他美国才有了戏剧。

奥尼尔一生致力于心理悲剧的创作,试图展现二十世纪美国人民的精神桎梏以及社会的道德困境。

《榆树下的欲望》便成为了这一主题探索的杰出作品。

一、《榆树下的欲望》所渗透的社会悲剧因素《榆》是一场极致的人性悲剧。

但追其悲剧根源却不是无根去寻的,其中社会环境就是这场悲剧的第一大温床。

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由于大发战争横财,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

可是这种繁荣并没有如意想中那样美好,相反,物质的迅速发展冲毁了传统的道德信仰,对物欲和肉欲的追求充斥了人们的生活;一战的浩劫,更是全面瓦解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树立的价值准则,使美国民众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幻灭,甚至悲观绝望。

如此说来,剧中凯伯特的冷漠金钱观、伊本和爱碧通奸乱伦的爱情以及爱碧的弑子似乎都合理了许多。

另外在这一时期,新英格兰清教主义正在美洲盛行。

清教主义提倡不知疲倦的劳动与主动性的自我克制,力图将个人的职业劳动看作是自己在宗教方面洁身自好的理想方式,并把这种劳动所得的成果理解为上帝对自己的恩惠和挑选。

极端信奉清教主义的凯伯特,在恶劣的石头地里,如苦行僧般带领着一家人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 操劳、压抑,人最终沦为金钱的奴隶。

在《榆》中凯伯特有这样一段对白“上帝是严厉的,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上帝是在磐石上建立起圣殿的……遵循上帝的意志,就像他的仆人一样。

这可不容易啊!这很辛苦,是上帝让我这么辛苦的。

”他坚信在石头上开垦土地,是上帝赐予他的使命也是他必须坚持的理想哪怕“这么多日子我一直是孤独的”。

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他奴役着自己,也奴役着家人,最终累死了两任妻子逼走了两个儿子激怒了伊本和爱碧。

二、以自然主义衬托出的奥尼尔悲剧意识《榆树下的欲望》一剧,以“欲望”作为自始至终的关键词,作家奥尼尔毫不掩饰的展露人心中黑暗的欲望造成的行为的扭曲,他用赤裸裸的自然主义手法将最肮脏、最冷漠的关系人情全权展现在大众面前。

a study on tragic theme of desire under the elms

a study on tragic theme of desire under the elms

a study on tragic theme of desire under the elms
这部剧的悲剧主题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

而《榆树下的欲望》这部戏剧则充分展示了这种深刻悲剧主题,而且在深刻表达和叙述中,该剧也揭示了痛苦的人性。

《榆树下的欲望》是由美国剧作家Eugene O’Neill在1920年创作的典型悲剧剧本。

该剧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乡村地区,讲述的是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的故事。

这家人相继被一个叫作Ephraim Cabot 的哥哥男人抢走了家庭的财富。

这部剧强调了痛苦的人性意志,以及欲望、思想、信仰之间的矛盾关系。

剧中,Ephraim Cabot表达了自己对家庭财富的渴望,他对自己的儿子Abby以及家人的厌恶和仇恨,以及对家人生活的恶意和破坏,也剧烈地表现出来了。

在Abby的恋爱故事中,也体现了剧中激进的悲剧气氛,以及欲望与无常的思想、信仰相互冲突的情景。

另一方面,Simeon的角色同样体现了剧中的悲剧主题。

他被Abbey拒绝导致精神上的痛苦,他失去了自信心,无法抗拒Cabot对财富的渴望,他也无法抗拒自己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渴望。

此外,在《榆树下的欲望》中,也有许多暗示着恐惧的元素,它暗喻着荒诞的一种状态,体现了剧作家对生活的恐惧,也表达了对失落、寂寞、失望的恐惧。

总之,《榆树下的欲望》这部剧,既体现出悲剧的主题,又是对痛苦的人性的叙述,更是对生命的恐惧的绘画,同时也体现着痛苦的人性意志、欲望、思想、信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因此,它可以被认
为是一部深刻而有深度的悲剧剧本。

榆树下欲望 剧本分析

榆树下欲望  剧本分析

《榆树下欲望》剧本分析作者介绍:尤金·奥尼尔(1888----1953),美国著名剧作家。

奥尼尔出生于纽约一个演员家庭,父亲是爱尔兰人。

1909年至1911年期间,奥尼尔曾至南美、非洲各地流浪,淘过金,当过水手、小职员、无业游民。

1911年回国后在父亲的剧团里当临时演员。

父亲不满意他的演出,他却不满意剧团的传统剧目。

他学习亨利克·易卜生和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914年到哈佛大学选读戏剧技巧方面的课程,并开始创作。

1929年耶鲁大学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此后他居住在美国佐治亚州一个远离海岸的岛上专心写作。

一生写作45个剧本,题材广泛,戏剧风格多样。

由于他的努力,美国的戏剧事业得以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成为美国文化领域中堪与小说、绘画、音乐作品相提并论的艺术形式。

因而被公认为美国最重要的戏剧作家。

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四次获普利策奖的剧本有《天边外》(1919)、《安娜·克里斯蒂》(1922)、《奇妙的插曲》(1928)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1967年在他逝世后上演)。

晚年,奥尼尔患上帕金森氏症,并与妻子卡罗塔爆发矛盾。

从30年代起,奥尼尔就想构思一部包括11个剧本的连续剧,描述家庭悲剧的自传式剧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原本是交托给他的独家出版社兰登书屋务必于他死后二十五年才可发表,但奥尼尔逝世后,卡罗塔接手此稿交由耶鲁大学出版社立即出版。

剧本梗概:七十五岁的凯勃特拥有一片田产,和两任前妻生了三个儿子,但对田庄占有的欲望让父子间相互痛恨。

小儿子伊本恨父亲夺了母亲的财产,用计诱使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偷了父亲的钱离家出走,好独占产业。

而老凯勃特为了再生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继承人,从城里娶来一个叫爱碧的年轻女人。

爱碧与伊本相互吸引,同时又无法停止争夺财产。

爱碧为了得到继承权,与伊本通奸生子。

老凯勃特大喜过望,宣布婴儿将是田庄的主人。

这让伊本认为爱碧仅仅是为了“借种”而跟自己在一起,而此时已经真正爱上伊本的爱碧,在无法解释的痛苦中,为表真心,竟将两人的孩子杀死。

论《榆树下的欲望》的清教主义解读

论《榆树下的欲望》的清教主义解读

夂学教育论《榆树下的欲望》的清教主义解读□刘"#赵亚&内容摘要%《榆树下的欲望》奥尼尔创作中期的现实主义代表作,蕴含着浓郁的宗教色彩。

本文阐释了清教主义的精髓,解读了老凯伯特的典型清教徒表现及爱碧作为剧中唯一女性进行反抗的必然性,揭示了清教主义对于实现美国梦的重要意义,同时批判了清教主义对人性的压制,启迪人们:人类的救赎不仅要,同时不精的爱。

关键词%清教主义欲望爱物质女性《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4奥尼尔创作中期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也是一岀震撼人心的现代悲剧,有“美国第一部伟大的悲剧”之称s欲望》讲述了一位典型清教徒的美国新英格兰农场主老凯勃特、其第三任妻子爱碧与他的小儿子伊本之间错综复杂的人伦关系。

预示着的榆勃的欲望,也爱碧与伊本之间的爱s《欲望》希腊悲剧的乱伦和杀婴主题,并之剧本中,以表现代美国中清、主义和人的欲望之间的”叫无论清教人,人本的欲望s《欲望》,尼岀代的B之B女取新的B而这清主义的,金主义的S一•清教主义下的宗教观美国人的主新英格兰的清主义,主、、、实、勤劳和S茏期民期的人们付诸于实践,并北美蓬勃起来,之演变为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s清教主义美国.的成有永久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清徒们对于契约神学、恶说与“上帝选择”的考S清徒们认为,每个人有一个帝所赋予的天职B直接影响了美国人的职业s改革的代表人之一马丁•路德:天职分成了两种;一是精神服务帝B另一则是世俗中服务同胞s他认为世俗的职业是服务帝的手段,忽视世俗职业是忽视上帝s凯勃特看来,人们为了获得帝的恩典与和践天职,就必须清苦地农场中作,一步一步地搭建自己的石头王国s他不仅把清教徒的职业道德奉为圭臬,且也笃契约神学s根据契约论神学,帝和人们之间有个约,恩典之约s人们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获得恩典s根据,任一的职业是岀于帝的与s凯特恩典之约的了,他认为自己和帝一样的品格,内心大,但“凯特心中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自以为像上帝一样’严;孤的清主义是扭曲的,成了《欲望》中与他关的所有人的悲剧s”[&]清徒们认为,他们自己有义务I人们获得,这也是为什么凯勃特自己的妻子自己作的根本s剧中,凯勃特说道:“上帝是石头石上建立起自己的殳的——根石,我就:里面!”['#石头农场在凯勃特眼中就是那神的伊S凯勃特认为儿子们是头,是'设法算计自己农场的人,反映了凯勃特中典型的清主义“性恶说”,即人的天是恶的s凯勃特认清儿子们自己的清教精神的实质,所以宁愿一把农场得,也把农场儿子们S凯勃特之所第三任妻子爱碧,也是一个儿子,一个像自己一有清主义的儿子,以便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的石头王国下去s剧中,现凯特的儿子们了清主义精神B'、皮特一心想到西部去找黄金,是了清主义中金的欲,同了清主义的工作伦凯伯特眼里,淘金本身B B是丄实实的工作S二•清教主义下的女性反抗凯勃特的第一任妻子B自我意识还没有觉醒B,只B地苦工作'之了人世B成为清教主义的品s女敏妮,终有得正的爱B是仅仅沦为凯勃特父子相互报复的B受尽了清主义的倾扎s凯勃特的第二任妻子B即伊本的母亲B虽生前有B死作幽灵,游荡在客厅B刻在提醒伊本要夺回属于她的农场/而爱碧的登场,从一开始,就为农庄添上了一抹鲜活的色彩/她的美,让伊本难以抗拒,也让凯勃特退避三舍5而她作为伊本的后母,又自带一种母性的光辉/应该说5她是伊本最理想的情人/爱碧自幼丧母5沦为孤儿5长大后却嫁了个酒鬼5之后孩子夭折5丈夫也因病去她于自由5却的自是去人劳作/这七十五岁的凯勃特岀了5虽在上爱碧大5爱碧是嫁去5一的因是凯勃特她一个爱碧在的的5爱的情5的伊本就这为了她的最凯特的子的是她从于凯勃特的的5而是从的情情农庄的5凯勃特的子5这也子的后爱碧她5她农庄的一种她从的是的蓬勃5是性的开始崛起5是让人无法阻挡的强大生命态性理论先驱厄斯特拉•金指岀:“自被客体化5被5为了统治者本质差异的’他者J女性在男权社会被等同于自然5被客体化5被5为了统治者本质差异的'他者J淬#在爱碧5女性的自身利益比从男性要要得多。

奥尼尔 《榆树下的欲望》

奥尼尔 《榆树下的欲望》
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
Desire Under the Elms
—— Eugene Glastone O’Neill Group 5
•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作为创作方法, 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 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 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 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 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在文学艺术上,以“按照 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 是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的。但作为一个比较 自觉的、具有现代含义的文艺流派,自然主义则是19世纪 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 并影响到文化和艺术的许多部门。 自然主义是指非经审美形式变形、陌生化的逼真的摹仿和 镜子式的再现,这是亚里士多德戏剧的基本特征 。
• 他对美国戏剧界的模仿风气和商业气息深恶痛绝,于1916 年参加非商业性的普罗文斯顿剧社的创作和演出活动。该 剧社上演了他的许多独幕剧。 • 奥尼尔对美国戏剧的发展有划时代的影响。在19世纪,虽 有几位剧作家的潜心创作、惨淡经营,但美国剧坛的成就 不大,美国戏剧远远不能同美国小说和诗歌相提并论。当 时的剧作家和演员多刻意追求浪漫的情节和华丽的布景, 直到1916年普罗文斯敦剧社上演奥尼尔的独幕剧《东航加 迪夫》以后,在美国剧作家—首先是奥尼尔努力下,美国 戏剧才逐步取得了不比小说和诗歌逊色的成绩,并赢得了 国际性的声誉。

榆树下的欲望分享提纲

榆树下的欲望分享提纲

榆树下的欲望》分享提纲:分享框架:1、对整个剧本的概述2、通过对剧本的阅读来分别阐述剧中人物的物欲、情欲(包括伊本.凯勃特,爱碧.普特南)3 、最后阐述伊弗雷姆.凯勃特有神论者的人生。

双重主线的交叉,使得该剧情感丰富饱满。

故事情节:凯勃特一家拥有一个美丽的田庄,是在伊弗雷姆。

凯勃特的带领下一家人几十年的辛勤劳作的成果。

他尽管已经70 多岁但是依然钢筋铁骨,对生活充满热爱。

凯勃特把农庄当成自己创造的作品来欣赏。

农庄是他的依赖和归属,这这点上他吝啬到了极点,几乎不愿和其他人分享。

在剧本的一开始就是伊弗雷姆.凯勃特的三个儿子在家里劳作的生活场景。

首先出场的小儿子伊本,25 岁。

是凯勃特第二任妻子所生,长相俊俏,桀骜不逊。

感觉有一种被压抑的凶猛的力量隐藏在身体里面。

他的兄长西蒙和彼得分别39、37 岁,看上去朴实些,庄稼汉特征,但是也显露出一种被压抑的神情,他俩是凯勃特的第一任妻子所生。

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而伊本主要做些家务活。

他们的父亲凯勃特在初春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他说他要“去求求神示,就象先知们在春天常常干的那样”让儿子们不要离开田庄,好好干活。

由于对父亲长期的压榨和奴役的不满,而在健壮强势的父亲面前又只能忍气吞声,在父亲走后他们都诅咒他。

但还是好好的在干活,他们对父亲有一种习惯性的畏惧。

尽管他们渴望着到西边,到California 去淘金,有一个黄金梦。

但是他们没有路费坐船去,如果步行,一路上有充满危险。

要遭遇印第安部落。

而伊本更是因为母亲的死而对父亲充满怨恨,他认为母亲是被父亲长期的压榨和虐待下致死的。

并且对田庄的所有权,在他看来这个田庄是他母亲的,而父亲是偷走了他母亲家的财产,而他作为母亲的儿子,拥有对田庄毫无疑问的继承权。

似乎他也知道在强势的父亲面前,还有两位哥哥的存在的情况下,他的这些想法都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对田庄的占有欲,还是支配着他和父亲争斗。

要把母亲家的田庄夺回来。

母亲在世的时候,告诉过伊本父亲藏钱的地方,于是,伊本就开始用这笔钱来引诱两位哥哥,承诺如果他们愿意用手上的田庄继承权作为交换的话,他就资助他们去加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树下欲望》剧本分析
作者介绍:
尤金·奥尼尔(1888----1953),美国著名剧作家。

奥尼尔出生于纽约一个演员家庭,父亲是爱尔兰人。

1909年至1911年期间,奥尼尔曾至南美、非洲各地流浪,淘过金,当过水手、小职员、无业游民。

1911年回国后在父亲的剧团里当临时演员。

父亲不满意他的演出,他却不满意剧团的传统剧目。

他学习亨利克·易卜生和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914年到哈佛大学选读戏剧技巧方面的课程,并开始创作。

1929年耶鲁大学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此后他居住在美国佐治亚州一个远离海岸的岛上专心写作。

一生写作45个剧本,题材广泛,戏剧风格多样。

由于他的努力,美国的戏剧事业得以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成为美国文化领域中堪与小说、绘画、音乐作品相提并论的艺术形式。

因而被公认为美国最重要的戏剧作家。

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四次获普利策奖的剧本有《天边外》(1919)、《安娜·克里斯蒂》(1922)、《奇妙的插曲》(1928)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1967年在他逝世后上演)。

晚年,奥尼尔患上帕金森氏症,并与妻子卡罗塔爆发矛盾。

从30年代起,奥尼尔就想构思一部包括11个剧本的连续剧,描述家庭悲剧的自传式剧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原本是交托给他的独家出版社兰登书屋务必于他死后二十五年才可发表,但奥尼尔逝世后,卡罗塔接手此稿交由耶鲁大学出版社立即出版。

剧本梗概:
七十五岁的凯勃特拥有一片田产,和两任前妻生了三个儿子,但对田庄占有的欲望让父子间相互痛恨。

小儿子伊本恨父亲夺了母亲的财产,用计诱使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偷了父亲的钱离家出走,好独占产业。

而老凯勃特为了再生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继承人,从城里娶来一个叫爱碧的年轻女人。

爱碧与伊本相互吸引,同时又无法停止争夺财产。

爱碧为了得到继承权,与伊本通奸生子。

老凯勃特大喜过望,宣布婴儿将是田庄的主人。

这让伊本认为爱碧仅仅是为了“借种”而跟自己在一起,而此时已经真正爱上伊本的爱碧,在无法解释的痛苦中,为表真心,竟将两人的孩子杀死。

惊怒之下伊本向警局报案,但事后又因无法忽视自己对爱碧的真情,于是在警察到来时自承同谋与爱碧共赴刑场。

老凯勃特还是没有继承人,只能一边埋怨上帝,一边继续耕作。

主题思想:
前妻所生的埃本对继承农场抱有希望,76岁高龄的父亲又娶了年轻美貌的爱碧做第三任妻子。

爱碧嫁给行将就木的老头,就是为了这份遗产,但是她跟年迈的卡伯特生不出孩子,继承权眼看要落空,于是引诱埃本同她发生关系,并生下了儿子。

在利用、引诱埃本的过程中,她对埃本产生了真正的爱情。

而埃本一直认为爱碧对他并无感情,只是为了生个继承人夺取农场。

爱碧百般表白也不能证明自己的真心,于是忍痛杀死了亲生婴儿。

她与埃本的隔阂消除了,但等待着他们的却是法律的制裁。

发生在这个家庭中的悲剧向人们揭示出,在金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人的自然的情感与本性是如何被压抑与扭曲的,对财产的欲望使父子、母子、夫妻与兄弟之间尔虞我诈,虎视眈眈,一个个贪婪、狡诈、邪恶、虚伪。

作者也写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当爱情的火花迸发而出,冲破对金钱的占有欲时,他们会变得真诚、善良,为了得到一份真情而奋不顾身地追求。

但是这种追求所表现出的疯狂依然造成了毁灭,这正是悲剧性所在。

场次分析:
第一幕
第一场
人物:伊本西蒙彼得
梗概:初夏的一个傍晚,伊本从屋内走出来,看见西蒙和彼得从田里干活回来。

听见他们两个在聊天,伊本不满的插嘴。

赏析:通过简单地环境介绍和一段聊天,让我们对这三个主人公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二场
人物:伊本西蒙彼得
梗概:西蒙和彼得走进了房间,享受着伊本做的食物。

两兄弟象牧场上的牲口一般大嚼起来,伊本毫无胃口的拣着菜,强忍住厌恶的心情望着眼前的食物。

赏析:因为伊本的母亲是受他爹虐待致死,所以伊本迫切希望能讨回公道,不管用什么方法。

第三场
人物:伊本西蒙彼得
梗概:伊本走进房间向另外两个兄弟讲述他听到的事,他父亲又在外面勾搭年轻的女人。

引起了三兄弟的强烈不满。

赏析:三兄弟不满父亲的所作所为,他们想在父亲结婚之前变卖了田园。

拿着钱远走高飞。

第四场
人物:伊本西蒙彼得
梗概:屋外天还蒙胧未晓。

西蒙和彼得刚吃完早饭。

伊本坐在那儿,前面摆着一盘未动过的菜,皱着眉头坐着。

西蒙挖苦伊本。

开始新的一天的对话。

赏析:第二天,兄弟三人的反应不一样。

伊本变得很不爽。

他们继续商量着他们计划。

第二幕
第一场
人物:伊本凯勃特爱碧
梗概:两个月后一个炎热的下午。

爱碧穿着她最讲究的衣服,坐在游廊尽头一把摇椅上,烦躁不安地摇着。

伊本从楼上卧室的窗口探出头来,楼上伊本似乎感觉到她的存在。

皱了皱眉头,带着一副夸张的鄙夷不屑的神气啐了一口——头缩了回去。

楼下爱碧仍旧等着,屏息地听着屋内每一个动静。

赏析:伊本和爱碧的首次对话,通过对话,我们大概知道了爱碧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第二场
人物:凯勃特爱碧伊本
梗概:晚上,凯勃特告诉爱碧田庄需要个儿子。

在隔壁房里,伊本立起,心烦意乱地来回踱着。

爱碧听到了他的走动声。

她两眼死死盯住那堵隔开他们的墙。

伊本站住,也凝视着墙壁。

两人热烈的眼睛似乎透过墙壁相遇了。

赏析:通过一系列铺垫,伊本和爱壁慢慢发生了故事。

第三场
人物:爱壁伊本
梗概:在烛光下的房间,简陋朴素的陈设一览无遗。

此时爱碧看见伊本情绪发生了变化。

赏析:伊本和爱壁之间的关系慢慢变化,他们的情感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第三幕
第一场
人物:爱壁男人姑娘
梗概:第二年暮春的一个夜晚。

厨房和楼上两间卧室的内景。

两间卧室各点着一盏蜡烛,烛光昏暗。

伊本在自己房里的床沿上坐着,两只拳头托着下巴,脸上的表情显示出内心正在进行剧烈的冲突。

赏析:第一部分两兄弟大闹的戏呼应,衬托悲剧非常重要的元素。

第二场
人物:凯伯特伊本
梗概:伊本站在大门口,抬头望着天空。

脸上现出痛苦和迷惘交加的复杂表情。

凯伯特上。

他从饲养场回来,拖着疲乏的步子,眼睛看着地上。

当他见到伊本时,整个精神状态立刻改变了。

赏析:他们两个也发生了必然的变化。

人物分析:
卡波特——虽然表面看起来很让人厌恶,但他实际上属于正派角色,他没有做任何违背良心和道德的事情,刚毅坚强是他的品性特征,生来就比别人强壮几倍的卡波特即使是如今的古稀之年仍然精力充沛,三个儿子都望尘莫及。

农场屋子的墙都是他当年用血汗堆砌出来了,在伊班母亲死后,他将这整个土地都视为自己所有,任何人将来都不会继承他,如果自己命不长矣也会用最后一口气将农场一把火烧尽。

这种自私的占有欲或许是他唯一的重要缺点。

最后的结局也果然如老头子所愿。

但是当他想通要将土地留给安娜和新生儿的时候,他却因为土地失去了爱妻,失去了唯一能留在他身边的儿子,最重要的是他没有了任何一个这片土地的继承人。

土地在这里代表了贪婪,在爱情来到之前,土地是贪婪的,而爱情来到之后,贪婪也不那么重要了。

卡波特是个孤独的人,前妻怨恨他,三个儿子恨他,新婚妻子不爱他,他在农场里就感觉不自在,只想外出和在谷仓里和小骡(忘记电影里是马还是驴了,就姑且叫它骡子吧,)呆在一起。

伊本——也是一直想完成对母亲的承诺——争回土地,他对谁也不让步,他有着和父亲一样坚韧的性格和对土地及农场的爱。

但这份爱在安娜面前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爱情比贪婪和承诺都要显得伟大,但伊班由安娜而背叛了他的母亲,由爱情背叛了土地,这是不争的事实。

安娜——开始跟随卡波特来到农场,她只想得到在意大利拿波里穷乡村没有的“欲望”——那就是家——农场和土地。

然而随着伊班的介入,她的“欲望”发生了改观,由物变人,由贪婪变为纯洁。

可见爱情在安娜这里的确伟大。

尤其是片尾她为了留住伊班所作的牺牲,所作的努力,但伊班确实如他父亲所说“天生的蠢材”——辜负了女人对他的心。

当回过头来反省时,一切已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