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4(学习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 2.1 三角形(学习、上课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  2.1 三角形(学习、上课课件)

感悟新知
知2-练
方法点拨:从边的角度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 若只 能判断出有两条边相等则此 三角形是 等腰三角形;若能 判断出三 边 相等 , 则此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感悟新知
知2-练
2-1.有下列说法:①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等
腰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③三角形按边分
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三边都不相
(2)内角:如图 2.1-1, ∠ A, ∠ B, ∠ C 叫作△ ABC 的
内角 .
(3)边:如图 2.1-1,线段 AB, BC, CA 叫作△ ABC 的边 .
感悟新知
知1-讲
2. 三角形的边是一条线段,既可用两个顶点的 大写字母表示,也可用边所对的顶点的小写 字母表示.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1 [母题 教材 P44 练习 T1 ]如图 2.1-2,在△ ABC 中, D, E 分别是 BC, AC 上的点,连接 BE, AD 交于点 F. (1)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请写出来 . (2)△ BDF 的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内角分别是什么? (3)以 AB 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 (4)以∠ C 为内角的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a,b,c,试判断△ ABC 的形状 . (1)三边长满足 (a - b)2+| b - c |=0; (2)三边长满足 (a - b)(b - c)=0.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题秘方:要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可根据“是否 有边相等” 来判断,所以从条件中分 析出三边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
(1)三边长满足 (a - b)2+| b - c |=0;
解:因为 (a - b )2+| b - c |=0 ,所以 a - b =0, b - c =0. 所以 a=b=c. 所以△ ABC 为等边三角形 .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培养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观察、分析、猜想、验证等步骤,发现并理解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学会运用画图、计算、逻辑推理等手段,解决与三角形相似相关的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
1.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包括SSS、SAS、ASA、AAS和HL;
2.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判定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经验。
3.互动提问:学生针对其他小组的汇报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
3.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分享解题心得,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强化记忆;
2.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经验教训;
3.强调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相似三角形的相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5.《三角形的认识》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5.《三角形的认识》课件(共28张PPT)
BC
C
达标挑战二:我会对应
学习导图
D
C
B
A
A
C
D
B
聪聪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作三角形的底。



B
C
三角形的底和高是对应关系。
顶点

学习任务三:请画出这个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A
B
C

找顶点及对应边
放三角尺
画高
我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还会画三角形的高。
我知道了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
温故而知新!
聪聪
1.完成数学书第63页第1题。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标垂足







学习任务四:请用三角尺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每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尝试画一画。
聪聪
三角形都可以画3条高。
2.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1.判断: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梯形一样都有无数条高。( )
达标挑战三:

学习导图
学习收获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认识
一起开启今天的数学学习吧!
聪聪
数学书
三角尺和铅笔
学习导图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
聪聪
都有三条边。
都有三个角。
都有三个点。
学习任务一:请拿出学习单,先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再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三角形的学习上,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困难,如对三角形边长的理解、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三角形的特性,并通过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特性2.三角形的分类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三角形的特性,通过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三角形实物,如三角形木片、塑料三角形等。

2.准备一些三角形图片,如三角形风景画、三角形标志等。

3.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如纸折三角形、拼图三角形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让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如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边长、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同时,教师结合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特性。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例如,学生可以拿出三角形实物,观察和测量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并记录在小组笔记本上。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3第2课时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授课典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3第2课时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授课典案

图4-1-29处理方式:可让学生快乐地回答.【师】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读书,那你们家里一定有漂亮的典案二导学设计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一、学习目标1、探索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 ”和“AAS ”并能应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角形 是否全等。

2、体会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3、能够有条理的思考和理解简单的推理过程,并运用数学语言说明问题。

4、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学习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条件“ASA ”和“AAS ”,并能应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 角形是否全等。

三、学习难点 探索 “AAS ”的条件 四、学习设计: 1.温故而知新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BD 和△ACD 全等吗? 你能说明理由吗? 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提问:一张三角形的纸片,被斯成三部分,究竟用那部分可 画出原图一样的三角形? 探究练习1.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将学生分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画一个△ABC 使它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组:∠A=90°, ∠B=30°,AB=10cm 第二组: ∠A=60°, ∠B=45°,AB=9cm学生动手操作,完成问题后,小组交流比较,看看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表述,老师板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_____________或者 ______________) 探究练习2.如果“两角及一边”条件中的边是其中一角的对边,比如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 和45°,一条边长为10cm ,情况会怎样呢?ABCD(1) 如果角60°所对的边为10cm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2) 如果角45°所对的边为10cm ,那么按这个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全等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若两个三角形具备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哪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你认为对吗?能举例说明吗?3.举例应用:例1.如图,已知AO=DO ,∠AOB 与∠DOC 是对顶角,还需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根据“ASA ”说明△AOB ≌△DOC ;或者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根据“AAS ”,说明△AOB ≌△DOC 。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4课时)教学PPT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4课时)教学PPT

性质4
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 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 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03
解直角三角形方法论述
利用相似三角形法求解
01
02
03
04
寻找相似三角形
在已知直角三角形中,通过寻 找与待求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 ,建立相似关系。
设定未知数
在相似三角形中,设定待求的 边长或角度为未知数。
建立比例关系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建立 已知边长与未知边长的比例关 系。
求解未知数
通过解比例关系式,求出未知 数的值。
利用三角函数法求解
确定已知量
在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确定已知的角度或边长。
建立三角函数关系式
将已知量与待求量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式联系起来 。
选择三角函数
根据已知量,选择合适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 、正切等)。
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 和方法。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情况,给予必要的 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 进步。
教师点评,总结易错点和注意事项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和讨论进行点评,肯定优点和进 步。
针对学生在练习和讨论中出现的易错点和问题,进 行总结和归纳。
水坝设计
在水坝设计中,需要计算水坝的 高度和倾斜角度。通过测量水坝 顶部和底部的夹角以及水坝的长 度,可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
法进行计算。
其他领域应用举例
航海
物理
在航海中,需要确定船只的航向和距离。 通过测量船只与目标之间的夹角和距离, 可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物理学中,需要计算物体的运动轨迹和 速度。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夹角和距离, 可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进行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归纳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归纳
4.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是指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边相互垂直,即形成一个直角。其中,斜边是直角三角形中最长的一条边。
5.锐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是指所有角都小于90度的三角形。在锐角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之和小于180度。
6.钝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是指一个角大于90度的三角形。在钝角三角形中,有且只有一个角大于90度,其他两个角都小于90度。
(本文总字数:823字)
```
A
/ \
/ \
/ \
B-------C
```
图2等腰三角形
3.普通三角形
普通三角形是指三条边的长度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在普通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大小也不相等。例如,如图3所示的三角形ABC就是一个普通三角形。
```
A
/ \
/ \
/ \
B--------C
```
图3普通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性质归纳
除了按照边的长度进行分类,三角形的性质也可以根据角度和边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以下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中常见的三角形性质: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归纳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归纳
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几何形状。对于学生来说,了解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其性质归纳,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本文将对小学四年级数学中的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进行探讨。
一、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边)所组成的图形。其中,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两角边之和大于第三个角,是构成三角形的基本条件。
二、三角形的分类
根据三角形边的长度,我们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的长度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在等边三角形中,每个角都是60度。例如,如图1所示的三角形ABC就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7.1《认识三角形》(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7.1《认识三角形》(教案)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7.1《认识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3. 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2. 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3.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已知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三角形的定义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如自行车的三角架、房屋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点,进而给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通过展示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指出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讲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如顶点、底边、腰等。

(3)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如用三根木棍组成一个三角形,用手拉扯,发现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三角形结构、自行车的三角架等。

3. 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思考三角形的稳定性在这些应用中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定义、三个角和三条边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HL)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HL)教学设计
5.总结反思题: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短文,内容包括对“HL”判定全等三角形定理的理解、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收获、对几何学习的感悟等。通过反思,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对于基础巩固题和提高拓展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注重解题过程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4.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工具辅助解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善于观察、思考、总结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表达、沟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HL)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定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学习并掌握“HL”(斜边和直角边)判定全等的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和运用HL判定全等三角形。
3.能够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几何基础,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对全等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HL”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定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能力。然而,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对判定方法的运用和证明过程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3.实践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收集身边的直角三角形图形,如墙角、桌面等,并运用“HL”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其中未知边长或角度。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几何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1认识三角形是初中学段数学课程的一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以及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线段、射线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以及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特性以及分类。

2.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线段、射线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1)介绍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三角形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

(2)探讨三角形的高: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掌握计算三角形高的方法。

(3)介绍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类。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学的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三角形有更清晰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之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和应用。

本章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判定和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平面几何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定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学会使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三角形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5.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第四单元第1课《认识三角形》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第四单元第1课《认识三角形》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第四单元三角形单元目标:1.认识三角形,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指出底与相对应的高。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星任意两边之和大于大三边,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能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经历积极探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根据不同标准对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体会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征学习目标:1. 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 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

3. 培养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学习难点:三角形高的含义。

课前准备: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橡皮筋导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激趣引入1.出示P34主题图春天到了,同学们来到生态公园,请看,公园中都有哪些图形?其中,最多的图形是什么?2.揭示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的用处真大,今天,我们就走进三角形的王国,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板书:三角形的特征)二、学习探究活动一:1.学习例1,三角形的含义(1)从实物中抽象出三角形①生活中还有很多三角形,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随着学生的回答。

出示P35例1中的图形)②想象三角形:同学们看见了这么多三角形,又能找出、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请你闭上眼睛,现在,你头脑中还有三角形吗?③画三角形你能把头脑中的三角形画出来吗?请画出一个三角形。

(提示:用工具画)(2)比较归纳,揭示三角形的含义①画三角形的反馈:同桌相互比较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认为画得满意的给对方一个微笑。

敢于说出自己的三角形没画好的原因是什么的同学请高高举起手来。

反馈:展示自己画的三角形,并评价自己画的三角形怎么样?②感受三角形的含义老师发现你们画出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小组活动要求:1、独立观察比较,三角形由哪几部分组成?2、同桌交流,边指边说你的发现。

认识三角形 学历案(范芳芳)

认识三角形 学历案(范芳芳)

《认识三角形(4)》学历案现实生活中,三角形的高线有很多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高的概念和性质。

本设计通过类比、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等活动,让学习者体会得到三角形的高线概念.学习过程分为两个任务驱动,凸显任务与目标的对应,实现备、教、学、评的一致性.【课题与课时】课题:北师大版七下(2013版),第四章三角形4.1认识三角形. 共4课时第4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2.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学习目标】1. 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对三角形高线的观察、想象和抽象,类比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或中线,总结说出高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画图,折纸等体验活动,小组活动,探索总结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位置关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区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高线,体验类比、分类等思想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评价任务】1.先独立后合作完成任务一:即时评价1,2 (检测目标1)2.合作完成任务二:即时评价1,2 (检测目标2)【学习提示】明确本节内容的每个任务怎样完成,完成后的评价内容是什么,同时明确评价标准,有效引导自学. 【资源与建议】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相关知识是学习三角形高的前备知识,小学时有对高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缺乏深刻的理解,本主题用类比的方法探究三角形高及性质.2.按以下流程进行:从观察生活中三角形房梁的情景入手→抽象出三角形的高线的概念→通过画图,折纸等活动→探索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位置关系→识别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高线。

3.本主题的重点是:理解三角形高线的概念.难点:画钝角三角形的高;通过任务一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任务二并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学习提示】学习前,先认真阅读以上资源与建议,明确这节课的出处、知识的前后联系、学习的路径、学习的重难点及突破的途径,为顺利完成以下学习内容作好准备.【学习过程】学前准备:由学生自主说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概念,画出任意三角形(非特殊)的中线和角平分线.任务一:观察图片,类比三角形的中线等归纳三角形高线的概念(指向目标1)1.观察思考:播放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图片,学生说出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2.观察思考:(多媒体播放生活中三角形的房梁),问立柱和房梁的位置关系是。

小学四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

小学四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

小学四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1. 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概念(200字左右)三角形是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图形,它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三角形无处不在。

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是我们学习几何学的第一步。

2. 认识三角形的内角(800字左右)内角是指三角形的内部角度大小。

对于任何一个三角形来说,它的三个内角之和总是等于180度。

所以,当我们知道两个内角的大小时,就可以计算出第三个内角的大小。

例如,对于一个等边三角形来说,它的三个内角都是60度;而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来说,它的一个内角是90度,其他两个内角的和也是90度。

通过了解三角形的内角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数学问题。

3. 认识三角形的外角(800字左右)外角是指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补角。

也就是说,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其对应的内角与180度的差值。

例如,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60度,那么它的对应的外角就是120度。

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特点,来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4. 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1500字左右)在前面的部分,我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概念和性质。

接下来,我们将探索一些关于内角和外角之间的特殊关系。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恒定的,即180度。

这意味着,当我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大小时,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第三个内角的大小。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补角等于其他两个内角的外角之和。

这一特点可以通过角度的补角性质来推导得出。

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其他特殊关系,如外角之和等于360度等。

通过深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解决更加复杂的三角形问题。

5. 总结(200字左右)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对于我们学习几何学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恒定为180度,以及外角与内角的特殊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数学问题。

第 4讲 正三角形

第 4讲 正三角形

第4讲 正三角形【知识体系】等边三角形是学习等腰三角形知识的一个拓展,同时也是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 从知识性来看,应明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从应用性上看, 它有其不同寻常的生活价值. 通过等边三角形的学习, 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所以, 这一内容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技能上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实践中都有其发展的必要.【热身训练】1. 如图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BD 为中线,延长BC 至E ,使1CE C D ==,连接DE ,则DE = .2. 如图正六边形DEFGHI 的顶点都在边长为6cm 的正三角形ABC 的边上,则这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cm .3. 如图,△ABC ,△ADE 及△EFG 都是等边三角形,D 和G 分别为AC 和AE 的中点. 若AB =4时,则图形ABCDEFG 外围的周长是 ( )A .12B .15C .18D .214. 我们把两个三角形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叫做中心距,在同一个平面内有两个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如果当它们的一边重合时,中心距为2,那么 当它们的一对角成对顶角时,中心距为 . 5. 如图,在△ABC 中,AB=AC ,D 、E 是△ABC 内的两点,AD 平分∠BAC ,∠EBC =∠E =60°,若BE =6,DE =2,EDCB AI HCGF BEDA CDE FGAB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CDE A例1. 证明:已知等边ΔABC 和点P ,设点P 到ΔABC 三边AB 、AC 、BA 的距离分别为 123,,h h h ,ΔABC 的高为h ,若点P 在一边BC 上(如图1),此时30h =,可得结论123h h h h ++=.请直接应用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当点P 在ΔABC 内(如图2),和点P 在ΔABC 外 (如图3)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123,,h h h与h 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图1 图2 图3CE FPM BDACE FP M BDAMPFE DCBA解析:由图1,连结AP ,得APB APC ABC S S S ∆∆∆+=,可得12DP•AB+12PE•AC=12AM•BC ,化简得DP+PE=AM ,此时30h =,即123h h h h ++=;同理在图2中,连结AP ,BP ,CP ,由ABC APB APC PBC S S S S ∆∆∆∆=++,化简得123h h h h ++=. 同样道理在图3中,可得123h h h h +-=.简答:(1)92PB t =-cm ;5BQ t =cm ;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1) 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 为AB 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 与的DB 大 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DB (填“>,<,=”).(2)特例启发•解答題目:题中AE 与DB 的大小关系是:AE DB (填“>,<,=”). 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 作EF ∥BC ,交AC 于点F ,(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 (3) 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直线 BC 上,且ED =EC .若△ABC 的边长为1,AE =2,求CD 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例4. 联想三角形外心的概念,我们可引入如下概念.定义: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叫做此三角形的准外心. 举例:如图1,若P A=PB ,则点P 为△ABC 的准外心.应用:如图2,CD 为等边三角形ABC 的高,准外心P 在高CD 上,且PD=1AB ,求 ∠APB 的度数.探究: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斜边BC=5, AB=3,准外心P 在AC 边上,试探究P A 的长.解析: ① 若PB=PC ,连接PB ,则∠PCB=∠PBC ,,∠PCB=30°. ∴∠PCD=∠PBC=30°,∴PD=3DB=6AB . 与已知PD 12=AB 矛盾;② 若P A=PC ,连接P A ,同理可得P A ≠PC ; ③ 若P A=PB ,由PD12=AB ,得PD=AD=BD ,∴∠APD=∠BPD=45°. ∴∠APB=90°. 探究:∵BC=5,AB=3,∴4== . ① 若PB=PC ,设P A=x ,则2223(4)x x +=- ,∴78x =,即P A=78; ② 若P A=PC ,则P A=2; ③若P A=PB ,由图知,在Rt △P AB 中,不可能. ∴ PA=2或78.例5. 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a .探究(1):如图1,过等边ABC △的顶点A B C 、、依次作AB BC CA 、、的垂线围成△MNG ,求证:MNG △是等边三角形且.MN =;探究(2):在等边ABC △内取一点O ,过点O 分别作,,OD AB OE BC OF CA ⊥⊥⊥, 垂足分别为点,,D E F .① 如图2,若点O 是ABC △的重心,我们可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及等边三角形性质 得到两个正确结论:结论1.OD OE OF ++=;结论2.32AD BE CF a ++=.② 如图3,若点O 是等边ABC △内任意一点,则上述结论1,2是否仍然成立?如果 成立,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如图1,ABC △为等边三角形,60ABC ∴∠=°,BC MN BA MG ⊥⊥ , ∴90CBM BAM ∠=∠=°,9030ABM ABC ∴∠=∠=︒°-,60M ∴∠=︒,同理:60N G ∠=∠=︒MNG ∴△为等边三角形. 在Rt ABM △中,3BM a =,在Rt BCN △中,3BN =,MN BM BN ∴=+= (2)结论1成立.证明:如图2,连接AO BO CO 、、, 由ABC AOB BOC AOC S S S S =++△△△△=()12a OD OE OF ++ , 可证得OD OE OF ++=. 结论2成立.证明:过顶点A B C 、、依次作边AB BC CA 、、的垂线围成△MNG ,由(1)得MNG △为等边三角形且MN ,过点O 分别作OD MN '⊥于D ',OE NG '⊥于NG 于点E OF MG ''⊥,于点F ',由结论1得:32OD OE OF a '+'+'==; 又OD AB AB MG OF MG ⊥⊥'⊥ ,,,90ADO DAF OF A ∴∠=∠'=∠'=︒,∴四边形ADOF '为矩形,OF ∴'=AD ,同理:OD BE '=,OE CF '=,32AD BE CF OD OE OF a ∴++='+'+'=【独立尝试】A .3B .4C .5D .66. 如图所示,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a ,P 是△ABC 内一点,PD ∥AB ,PE ∥BC ,PF ∥AC ,点D 、E 、F 分别在BC 、AC 、AB 上,则PD+PE+PF= .7. 如图,凸六边形ABCDEF 的六个角都是120°,边长AB=2cm ,BC=8cm ,CD=11cm ,DE=6cm ,则这个六边形的周长 .8. 如图,是由9个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组成的装饰图案,已知中间最小的等边三角形(阴影部分)边长为1cm ,现欲将此图案的周边镶上一根彩线,则彩线至少需要 .9. 若三角形的三边为a ,b ,c ,且满足444222222a b c a b b c c a ++=++,则该三角形为 三角形.10. 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P 为△ABC 内部一点,将△AB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重合,如果AP=3,则PP′ .11. ①请你在等边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上找到一点P ,使△P AB ,△P AC ,△PBC 均为等腰三角形,满足条件的点P 有多少种可能?②请你在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上找到一点P ,使△P AB,△PBC ,△PCD ,△PDA 均为等腰三角形,满足条件的P 有多少种可能?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若将“正方形”改为正五边形,结果如何?12. 阅读下面的情景对话,然后解答问题:老师:我们新定义一种三角形,两边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2倍的三角形叫做奇异三角形.小华: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小明:那直角三角形中是否存在奇异三角形呢?问题(1)根据“奇异三角形”的定义,请你判断小华提出的猜想:“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是否正确?问题(2)在Rt △ABC 中,∠ACB=90°,AB=c ,AC=b ,BC=a ,且b a >,若CE PDBFAFEDCBABP 'PCB A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10题图Rt△ABC是奇异三角形,求::a b c.13.如图,已知线段AB的同侧有两点C、D满足∠ACB=∠ADB=60°,∠ABD=90°-12∠DBC.求证:AC=AD.【拓展提升】(2)求△MNP 面积的最大值.6. 如图,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a ,D 是BC 的中点,P 是AC 边上的动点,连结PB 和PD 得到△PBD . 求:(1)当点P 运动到AC 的中点时,△PBD 的周长; (2)△PBD 的周长的最小值.【挑战探索】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采用“转化”(或“化归”)的思想方法,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譬如,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后,进一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我们通常采用“消元”的方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再譬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后,进一步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时,我们通常借助添加辅助线,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从而解决问题.问题提出:如何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n (n ≥9)个小正方形? 为解决上面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两种简单的“基本分割法”.基本分割法1:如图①,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4个小正方形,即在原来1个正方形的基础上增加了3个正方形.基本分割法2:如图②,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6个小正方形,即在原来1个正方形的基础上增加了5个正方形.① ② ③ ④ ⑤ ⑥问题解决:有了上述两种“基本分割法”后,我们就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n (n ≥9)个小正方形.(1)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9个小正方形.一种方法:如图③,把图①中的任意1个小正方形按“基本分割法2”进行分割,就可增加5个小正方形,从而分割成459+=(个)小正方形.另一种方法:如图④,把图②中的任意1个小正方形按“基本分割法1”进行分割,就+=(个)小正方形.可增加3个小正方形,从而分割成639(2)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10个小正方形.方法:如图⑤,把图①中的任意2个小正方形按“基本分割法1”进行分割,就可增加+⨯=(个)小正方形.⨯个小正方形,从而分割成4321032(3)请你参照上述分割方法,把图⑥给出的正方形分割成11个小正方形(用钢笔或圆珠笔画出草图即可,不用说明分割方法)(4)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n(n≥9)个小正方形.方法:通过“基本分割法1”、“基本分割法2”或其组合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9个、10个和11个小正方形,再在此基础上每使用1次“基本分割法1”,就可增加3个小正方形,从而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12个、13个、14个小正方形,依次类推,即可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n(n≥9)个小正方形.从上面的分法可以看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到两种基本分割法,然后通过这两种基本分割法或其组合把正方形分割成n(n≥9)个小正方形.【热身训练】1.2. 23. B4. 45. 86. 34- 提示:过F 作FG BE ⊥,可求出BE 边上的高FG . 7.(1)甲、乙的结论都正确;(2)证明略.8. (1)△COD 是等边三角形.(2)∵AD 2+OD 2=()()22212n n -+=()221n +=AO 2, ∴△AOD 是直角三角形,且∠ADO=90°,∵△COD 是等边三角形,∴∠CDO=60°,∴∠ADC=∠ADO+∠CDO=150°,根据旋转的性质,α=∠ADC=150°;(3)∵α=∠ADC ,∠CDO=60°,∴∠ADO=α-60°,又∵∠AOD=190°-α,∴∠DAO=50°,∵△AOD 是等腰三角形,∴①∠AOD=∠ADO 时,190°-α=α-60°,解得α=125°,②∠AOD=∠DAO 时,190°-α=50°,解得α=140°,③∠ADO=∠DAO 时,α-60°=50°,解得α=110°,综上所述,α为125°或140°或110°时,△AOD 是等腰三角形.9. (1)图中有5个等腰三角形,EF=BE+CF ;(2)还有两个等腰三角形,为△BEO 、△CFO ,EF=BE+CF 存在;(3)有等腰三角形:△BEO 、△CFO ,此时EF=BE -CF .【独立尝试】1—4. BBBB 5. D 提示:2个正四面体拼接的形状.6. a 提示:过P 点作三边平行线7. 46cm8. 设AB=x ,则BH=2x ,GH=GF=FE=x+1,ED=CD=x+2,BC=x+3,又∵BH=BC ,∴2x=x+3,解得x=3,则可求出这根彩线至少长30cm .9. 等边三角形 10. 3.11. (1)10种 (2) 9种.12. 提示:(1)真命题;(2)在Rt △ABC 中,2c b a =+ , ∵ 0>>>a b c ,∴2222b a c +>,2222c b a +<,∴若Rt △ABC 为奇异三角形,一定有2222c a b += ,∴()22222b a a b ++= ,∴222a b = 得a b 2=, ∵22223a a b c =+= ,∴a c 3=,∴3:2:1::=c b a .ED 的长就是PB+PD 的最小值,即当点P 运动到ED 与AC 的交点G 时,△PBD 的周长最小. 从点D 作DF ⊥BE ,垂足为F .因为BC a =,所以1,2BD a BE ===,因为030DBF ∠=,所以1124DF BD a ==,4BF ==,4EF BE BF =-=,2DE a ==, 所以△PBD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a a a 2712721+=+ 【挑战探索】提示: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11个小正方形(如图⑥).。

大班数学教案:三角形拼图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三角形拼图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三角形拼图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托班教案、幼儿课件、大班课件、中班课件、小班课件、说课稿、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nursery class lesson plans, kindergarten courseware, large class courseware, middle class courseware, small class courseware, said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班数学教案:三角形拼图教案及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三角形拼出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求证:△ABE∽△ECF;
(2)找出与△ABH相似的三角形,并证明; (3)若E是BC的中点,BC=2AB,AB=2,求EM的 长.
(1)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②__相等__、 对应边③__成比例__. (2)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④__相 似比__,面积的比等于⑤__相似比的 平方__
考点 5 位似图形
位似中心
每对对应点所在直线交于①__一点__的相似图形叫做位 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性质
(1)如果两个多边形是位似图形,且对应边②__平行或 在同一直线上__,那么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 心的距离之比都③__等于__对应边的比(或位似比);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多边形每个顶点的横、 纵坐标都乘同一个数k(k≠0),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 位似,位似中心是④__坐标原点__,它们的相似比为 |k|
3.如图,在△ABC中,AB=AC,点P、D分别是BC、 AC边上的点,且∠APD=∠B. (1)求证:AC·CD=CP·BP; (2)若AB=10,BC=12,当PD∥AB时,求BP的长.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AC与BD交于点E, ∠ADB=∠ACB. (1)求证:
(2)若AB⊥AC,AE∶EC=1∶2,F是BC中点.
1.如图,已知在△ABC中,点D,E,F分别是边AB ,AC,BC上的点,DE∥BC,EF∥AB,且AD︰DB =3︰5,那么CF︰CB等于多少?
3.如图,在▱ABCD中,E为AD的三等分点, AE= 2 AD,连接BE交AC于点F,AC=12,
3
则AF为多少?
3.如图,线段CD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C(1,2) 、D(2,0),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线段CD放大得 到线段AB,若点B坐标为(5,0),则点A的坐标为
(1)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与其余两边相交,所得 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有两个角分别⑧__相等__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两边对应⑨__成比例__,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 似; (4)三边对应⑩__成比例__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考点 4 相似多边形
定义 性质
各角都相等,各边对应①__成比例__ 的两个多边形相似
提示►由于利用位似变换可以将图形放大或缩小,所以位似变换常常 与其他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方式结合考查作图,解答问题时, 先确定变换方式及变换顺序,再根据相应的变换作出关键点(如:三 角形的三个顶点、图形的拐点等)的对应点,最后按照图形的原有顺 序连接即可.
典型例题运用
类型 1 比例线段 【例1】
,证出AB∥CF,再由平行线分
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比例的性质即可得出结果.
类型3 图形的位似
【例3】[2018·凉山州中考]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建立 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ABC三个顶点分别为A(-1,2),B(2,1), C(4,5). (1)画出△ABC关于x对称的△A1B1C1; (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x轴的上方画出△A2B2C2,使△A2B2C2与 △ABC位似,且位似比为2,并求出△A2B2C2的面积.
考点3 相似三角形
定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①__相等__,对应边 ②__成比例__,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性质 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③__ 相等__、对应边④__成比例__.相似三角形对 应线段的比等于⑤__相似比__,周长的比等于 ⑥__相似比__,面积的比等于⑦__相似比的平 方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1)如图,△O1A1B1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2)如图,△O2A2B2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3)点P(a,b)为△OAB内一点,位似变换后的对应点P′的坐标 为(2a+2,2b), 故答案为:(2a+2,2b).
第一组练习题
得分要领
⑴在判别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 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
求证:四边形ABFD是菱形.
5.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DAB,∠ADC=
∠ACB=90°,E为AB的中点.
(1)求证:AC2=AB·AD;
(2)求证:CE∥AD; (3)若AD=4,AB=6,求
AC 的值.
AF
6.如图,E是矩形ABCD的边BC上一点,EF⊥AE, EF分别交AC,CD于点M,F,BG⊥AC,垂足为G, BG交AE于点H.
1
3
.
变式运用►1.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
类型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例2,如图,已知△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和AC上,DE ∥BC,点F是
DE延长线上的点
AD BD
=
DE EF
,连接FC,若
AE AC
=
2 3
求 AD 的值 FC
【思路分析】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已知
条件得出
⑵寻找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方法是通过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 形(或构造成比例的线段);或利用特征图形(如公共边、公共 角的两个三角形)找相似三角形;
⑶注意依据基本图形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或作辅助线构 造相似三角形;或利用分别等于中间比的两个比相等实现对 等比进行转移.判别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时单独使用,有时 需要综合运用,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综合运用,都要具备应 有的条件方可.
相似三角形
考点1 成比例线段
定义
四条线段如果a︰b=c︰d,那么这 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
基本性质 如果a︰b=c︰d⇔①__ad=bc__
考点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1.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比例.
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并且与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 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 例.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CD,AC⊥AB, E是BC的中点,AD⊥AE. (1)求证:AC2=CD·BC; (2)过E作EG⊥AB,并延长EG至点K,使EK=EB. ①若点H是点D关于AC的对称点,点F为AC的中点,求证: FH⊥GH; ②若∠B=30°,求证:四边形AKEC是菱形.
【思路分析】(1)画出A,B,C关于 x轴的对称点A1,B1,C1即可解决 问题;(2)连接OB延长OB到点B2, 使得OB=BB2,同法可得点A2,C2, △A2B2C2就是所求三角形.
【自主解答】 (1)如图所示,△A1B1C1就是所求三角形.
变式运用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的顶点坐标分 别为O(0,0),A(1,2),B(3,1)(每个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 单位长度). (1)将△OAB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O1A1B1,请画出 △O1A1B; (2)请以O为位似中心,在x轴上方画出△O1A1B的位似图形, 使它与△O1A1B1的相似比为2∶1; (3)点P(a,b)为△OAB内一点,请直接写出位似变换后的对应 点P′的坐标为________.
多少?
第二组练习题
1.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AC, AD⊥AC,E是AB的中点,F是AC延长线上一 点. (1)若ED⊥EF,求证:ED=EF; (2)在(1)的条件下,若DC的延长线与FB交于点P, 试判定四边形ACPE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并证明你 的结论;(请先补全图形,再解答) (3)若ED=EF,ED与EF垂直吗?若垂直给出证明, 若不垂直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