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考核大纲
公关心理学大纲 (1)
高纲号1233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9657 公关心理学南京师范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公关心理学”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应考者系统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基本概况,掌握公共心理、公共关系心理和组织团体心理的基本理论,并能将所学理论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为公共关系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公共关系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有九章:第一章绪论,总体概述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原则;第二、三、四章论述公众心理,第五、六、七章论述公共关系过程中的心理;第八和第九章探讨组织团体心理。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原则等学科概况;2.理解并掌握公众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和心理定势;3.理解并掌握对公众心理的认知、与公众的心理沟通和对公众心理的影响;4.理解并掌握组织的形象和心理氛围。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公共关系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学科,研究公共关系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是在公共关系原理和普通心理学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
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一般包括公共关系学、基础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原则。
(二)学习要求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原则等,形成对该学科的初步认识和学习兴趣。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心理学视野中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2.掌握: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熟练掌握: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公众心理特征的含义和结构、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和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
大纲内容(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的是上年的考点一、人的心理☆考核知识点1.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意义★性质: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大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类心理的产生是人与客观世界交互作用的结果。
任务:理论任务,实践任务。
意义:心理学主要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
它从人的心理这个侧面探讨和研究人,其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所有与人有关的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教育、法学,甚至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等,提供参考依据。
例如,在教育学领域中,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的理论、心理发展的理论已经成为教育科学的主要理论依据;现代医学的发展吸收了心理学的成果,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性的医学模式;····可见,心理学的理论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从实践上看,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具体的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学现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产生了广泛的使用价值。
2. 心理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方法:观察法—优点:生动自如,缺点:被动性。
实验法—优点:比较严密,能重复,研究者比较主动,能做出因果性的推动,缺点:人为性太强。
调查性—优点:了解情况比较确切和丰富,缺点:太费时费钱。
测验法—优点:能从心理进行量化的分析,并可以同时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序。
缺点:难以从中推出因果性的结论。
个案发—优点:对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调查,摸清其心理和行为的前因后果,缺点:只适合个别情况。
☆考核要求1、识记: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过程、能力、气质、性格。
2、简单应用: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方法同上3、综合应用:分析说明心理学研究对象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惧等)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心理现象:个性心理: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等)性格(谦虚、乐群、自信、勇敢、毅力等)二、感知觉★考核知识点1.感觉的过程、种类;知觉的种类感觉: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反映。
公关心理学复习大纲
名词解释:★服从行为: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发生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的影响下被迫发生的。
P90★★群体公众心理定势:是处于准备状态的心理活动,指公众群体心理的定向趋势,它决定着后继心理活动的取向,对人们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行为活动起着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P113★目标公众:是指那些与组织有着某种利益关系的特定公众。
它们是大众传播受传者中的一部分,是组织欲意影响的重点对象。
P142★★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标、并以此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之的心理过程。
P49★印象管理:是指交往者通过对自我形象的塑和修饰,以期在他人头脑中形成良好印象的过程。
P135★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几个月、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方法称为个案法(个案研究)。
P12★组织凝聚力:也叫组织内聚力,它既包括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也包括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P18★★公众:在公共关系中,公众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的是与某一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P29★★枪弹论:二三十年代之间,美国的一些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把读者、听众看作是毫无防御能力的“靶子”,只要大众传播工具对准他们“射击”,他们就会应声倒地。
这就是所谓的“枪弹论”或“靶子论”。
P146★★★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印象对人造成的影响,它往往会冲淡过去获得的有关印象,对优先效应形成冲击。
P131★★公众逆反心理:就是公共关系传播作用于公众的信息超过了其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心理体验,是公众有意脱离公众关系传播信息的思维轨道,进行反向思维的心理倾向。
P185关系障碍:关系障碍因交际双方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而形成。
这种特殊关系往往带有利害性,且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交际者本身。
P205★★★公众态度:是指公众对组织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心理学考试大纲
《心理学》考试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英文名称:Psychology授课对象:专升本学生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要求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教材范围、体系安排、课时等,适用于本、专科学生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目的要求。
《公共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的教师而开设的一门具有师范性特点的公共必修课。
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任务,一方面是为了对未来的教师进行职前培训,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心理教育观;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和提高未来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
本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教育教学的实践和中小学教师职业活动的需要,打破传统体系,兼容和整合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内容,形成一个全新的属于高等师范公共心理学课程自身独特的体系框架。
它以心理教育为主线,以普通心理、教育心理为重要内容,同时吸收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和心理卫生等内容。
在此体系中,组织安排能反映最新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和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
它具有基础性、理论性、科学性、现代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认真学习,将有助于高师院校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为未来从事教师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开设也可以为高师院校学生学习教育学、教学法或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和深入研究的线索。
课程的总目标是:使高师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存在于教学、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以便适应21世纪中小学教学与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课时分配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对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具体来讲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了解心理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公共心理基础知识点综合复习提纲汇总(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p3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3.心理学科的性质:1)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2)心理学是一门介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3)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广泛、分之繁多的学科4.心理的实质: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p6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5.心理学的任务: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它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5.1心理学的意义:D心理学的研究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论据2)丰富其他相近学科3)为教育科学提供理论依据5.2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了解自身心理特点、自我教育2)掌握学习规律和方法3)有助于将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目来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2)系统性原则:注重心理的整体性、进行综合性研究3)教育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考虑到心理学研究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意义,在发展中研究心理现象8.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2)实验研究法3)心理测验法4)个案研究法5)相关研究法6)产品分析法7)质的研究9.西方心理学流派:1)内容心理学2)意动心理学3)结构主义学派4)机能主义学派5)行为主义心理学6)格式塔心理学7)精神分析心理学8)人本主义心理学9)认知心理学10)后现代心理学第二章感觉与知觉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人的感觉与动物的感觉的区别:D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2)人的感觉有第二信号系统的参与(在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时,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
4.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感觉。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知识要点:一、概念1.创造性思维的概念:是指其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性的思维。
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应。
例如:看到一个苹果,听到一首歌2..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①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②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做出一定一直努力的注意。
③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需要的概念: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4.动机的概念: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5.兴趣的概念:是指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6.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里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合。
二、知识要点: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2)心理现象的内容;①心理过程⑴认识过程⑵情感过程⑶意志过程②个性心理⑴个性倾向性⑵个性心理特征(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研究法④实验法2、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变化:①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②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③视觉后像④感受性的发展。
发展规律:是通过实践活动和专门训练可以得到发展和完善。
3、(1)知觉的基本特性;特性:⒈知觉的选择性⒉知觉的整体性⒊知觉的理解性⒋知觉的恒常性(2)知觉的种类:Ⅰ物体知觉Ⅱ社会知觉Ⅲ错觉(应用军事和艺术)4.(1)记忆的分类;⒈形象记忆⒉逻辑记忆⒊情绪记忆⒋运动记忆(2)记忆的策略;⑴复述策略(2)精加工策略(3)多重编码策略⑷过渡学习策略(5)复习策略(3)复习的策略:ⅰ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ⅱ边复习边思考。
ⅲ在复习中要整理好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
5、(1)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分类;(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二)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三)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2)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2)比较和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3)想象的种类;(1)有意想象(2)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
考试题型及分数一、填空题10分(1×10);二、选择题20分(2×10);三、判断题5分(1×5);四、名词解释16分(4×4);五、简答题21分(7×3);六、论述题10分(10×1);七、案例分析题18分(9×2)。
考试重点内容考试提纲重点名词:现场实验法、实验室实验、自我观察、有意后注意、感觉、知觉、意志、需要、自我效能感、有意注意、注意、催眠、差别感受性、似动现象、幼动现象、表象、动机、人格、投射测验、能力测量、创造能力、才能、气质、能力、意识、情绪记忆、情绪情感、直觉思维。
(28个)重要简答:简述能力差异。
简述注意的品质。
简述动机的功能。
简述大脑两半球一侧优势。
教学上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简述良好观察的条件。
简述记忆的品质。
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简述气质和性格的区别及联系简述情感品质及高级情感的培养。
(12个)重要论述:试论述:能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因材施教?论述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感觉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良好观察的条件及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论述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论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6个)重要知识应用:气质类型种类,各气质类型有何特点?如何针对气质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各种记忆规律的内涵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果?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内涵及应用。
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分析。
基本情绪状态分析。
(5个)要真正考好,还需要老老实实把以上章节进行通读。
祝大家考试成功。
公共心理学考纲
《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性质:教师教育必修课课程代码:BY000001适用专业:公共心理学学时:36学分:2一、考试目的与任务心理学课程考核目的一是了解学生基本知识、原理掌握状况,能否学以致用;二是对教学状况作出检查,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便于教师判断教学目的的达成度,也为教师的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二、课程教学参考书教材:任金杰陆雪莲主编.高师心理学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参考资料: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蔡笑岳.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隋光远.心理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4.叶奕乾.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5.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6.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7.沈德立主编.李洪玉.思维策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8.孟昭兰.情绪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三、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1.心理学概述(1)识记:①心理学、心理现象②心理学独立的标志③神经元、反射、反射类型④神经系统(2)理解:①心理的实质②学习心理学的意义③反射的类型(3)运用:①应用心理的实质的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②在生活学习中分析自己的心理现象③应用大脑的左右功能的不对称性的理论解释现实中的现象④运用条件反射原理改善不良的习惯2.注意(1)识记:①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概念②引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条件③注意的功能(2)理解:①意识的分类及功能②注意的品质③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3)运用:①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分析、解释教学中的现象②根据注意的品质培养注意力3.感觉和知觉(1)识记:①感觉、知觉、错觉、感觉阈限、适应的概念②知觉的特性③感知觉的关系(2)理解:①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②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③理解社会知觉的偏差(3)运用:①能够运用知觉特性分析教学中的现象②运用感觉规律揭示生活中的现象③解释错觉现象4.记忆(1)识记:①记忆、遗忘、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的概念②影响遗忘的因素、防止遗忘的方法③记忆的品质(2)理解:①记忆种类与记忆过程②影响识记的因素(3)运用:①运用识记方法提高记忆效率②运用记忆有关原理分析教学、学习中的现象5.思维与想象(1)识记:①思维、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创造思维的概念②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2)理解:①思维的基本过程②解决问题的阶段(3)运用:①利用思维原理分析教育实例②利用想象知识解释生活现象6.情绪和情感(1)识记:①情感、激情、理智感、挫折、应激②情绪和情感的关系③情绪的状态、情感的种类(2)理解:①情绪和情感的作用②挫折的表现③道德感、理智感对人的实际价值(3)运用:①利用情绪相关知识学会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②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培养与调控7. 意志(1)识记:①意志的概念②意志行动的特征③意志的品质(2)理解:①认知、情感、意志的关系②意志过程分析(3)运用:①运用意志行动的特征剖析自己行为是否是意志行为②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8.个性及其倾向性(1)识记:①个性、需要、动机、兴趣概念②个性特征(2)理解: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②动机的种类③影响个性的因素(3)运用:①运用需要动机形成和发展理论,分析自己的需要和动机②分析自己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9.气质与性格(1)识记:①气质、性格概念②气质与性格的关系③气质类型的特征(2)理解:①气质学说、性格类型②气质和性格的测量(3)运用:①能够分析典型气质类型特点并能够因材施教②根据性格结构特征剖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并制定自我完善规划③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分析性格对命运的影响10. 能力(1)识记:①能力、智力的概念②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③能力与天才、才能的关系(2)理解:①智力的结构理论②能力的测量③影响能力的因素④能力的个别差异(3)运用:①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提高自己的能力②根据能力结构特征剖析自己的能力特征,并制定自我完善规划③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分析能力的个别差异性11.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了解:①青少年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②青少年的个性与社会的发展(2)理解:①青少年的矛盾心理②青少年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3)运用: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12. 学习理论(1)识记:①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的概念②学习策略(2)理解:①影响学习过程的内部因素②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③理解学习动机理论(3)运用:①在学习中运用认知策略②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13. 教师心理(1)了解:①教师角色②教师能力结构(2)理解:①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和重要意义②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3)运用:①掌握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方法②教师应如何维护个人的心理健康撰写人:邱芳婷审定人:。
公共心理学课程大纲或考试大纲
公共心理学课程大纲或考试大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程适应专业:师范类专业总学时:54,总学分:3课程简介:心理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也称为公共心理学课程。
它是培养合格教师、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标志性课程,也是学生学习教育学、学科教学及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系列课程的基础性课程,承担着培养职前教师的心理学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任。
根据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突出教育性、师范性和创新性,并结合非心理学专业学生特点,以“学以致用”为基本原则,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培养高素质的师范型人才。
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具有抽象性,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有关知识都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
本课程的教学将以理论讲授与实践性体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并着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理论讲授方面,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有关知识以图文并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
在社会实践性体验方面,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习条件引导学生接触实践,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心理学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通过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心理实验、心理测量、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研究指导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并辅之以网络教学,力求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课程总学时:54学时授课教材:心理学(第2版),姚本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该教材是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材”。
内容前沿,体系更完整,结构更合理,形式更新颖,充分反映了高等院校公共课教材近年来表现出的新、宽、实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书目(书目名称、著<编>者,出版社,出版日期)1.张述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2.叶奕乾.心理学(修订二版).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6月3.莫雷.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4.格里格〃津巴多.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10月5.莫顿〃亨特.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2002年01月6.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7.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8.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06月9.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10.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1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09月12.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01月1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师大出版社, 2007年04月二、课程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系统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能够比较深入了解心理学各种理论,在此基础上,掌握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等学科的知识;二是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厚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具有运用心理学原理来分析和解决自己、他人和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自考大纲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
高纲300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心理学科,主要研究公共关系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
本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应考者系统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基本概况,掌握公共心理、公共关系心理和组织团体心理的基本理论,并能将所学理论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为公共关系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公共关系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本课程共有十一章:绪论,总体概述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价值和研究原则;第一、二、三章论述公共关系主体,第四、五、六、七、八章论述公共关系客体;第九和第十章探讨公共关系媒介。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价值和研究原则等学科概况;2.理解并掌握组织形象的观念、组织领导的形象心理与群体心理。
3.理解并掌握公众的心理特点、公众的角色及社会心理、公众的心理效应和心理变化以及公众心理的引导与沟通。
4.理解并掌握传播关系与传播范式、传播心理与传播策略。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在公共关系原理和普通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
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一般包括公共关系学、基础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公共关系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公共关系心理学的起源、学科性质与特征、研究对象,公共关系心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识记: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②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③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特征。
领会: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起源;②公共关系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价值领会:①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本科)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考核的指导思想本考试大纲是本课程的考核文件,可为把握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理解及掌握水平提供一个依据,也为教师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一个命题和选择考核方式提供依据。
二、命题依据和原则1、命题依据本考核说明是根据嘉应学院师范专业公共必修课《心理学》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心理学》及多种导学、助学媒体内容制定的。
考试命题以本考核说明为依据。
2、命题原则(1)本课程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
(2)考试命题应该覆盖各章,既要全面,又要重点突出。
从本课程教材的结构上划分,共计9章;从知识体系上看可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人的心理的概述部分;第二、三、四、五章,心理过程的认知过程部分;第六、七章,心理过程的情感、意志过程部分;第八、、九章,个性心理部分。
考试命题覆盖以上四部。
(3)试卷要含有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本课程特别强调考核应用能力。
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是:识记占20%,理解占40%,应用占40%。
(4)试卷难易适度。
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易、较易、较难、难。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易占20%,较易占25%,较难占40%,难占15%。
试题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的。
(5)各个试题彼此独立,某试题不可替其他试题作答或暗示其它题答案线索。
三、考核对象心理学是教育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师范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凡参加师范专业的学习者,均要参加本课程的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
四、考核目标考核学习者通过本课程学习领会和掌握心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检查是否达到合格标准。
本课程的考试既重视知识、理论的考核,更重视应用能力的考核,按照认知能力,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各认知层的含义如下:识记:是指学习本课程后,对于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必须了解,并且能够准确的表述和辨析。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一、概念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3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5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6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活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7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8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知识要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的内容(1)心理过程a.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b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爱、恶、惧等);c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2)个性心理\a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b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2、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a感觉适应(例:视觉的暗适应和明适应)b感觉对比1、同时对比2、先后对比c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1、相互影响2、相互补偿3、联觉d感受性的发展: 人的各种感受性的提高有极大的潜力,通过实践活动和专门训练可以得到发展和完善。
3、知觉的基本特性a 知觉的选择性:对一部分刺激物进行清晰反映,而对其余刺激物进行模糊反映的特性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对象和背景)b 知觉的整体性: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c知觉的理解性:人们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新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的特性揭示出来的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d 知觉的恒常性:在知觉过程中,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并不因知觉的物理条件(如距离、光亮等)的变化而改变,仍然保持相对稳定和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其他恒常性(声音、方位等))知觉的种类(一)物体知觉a空间知觉(也称空间感):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推荐下载
心理学复习提纲1、重要概念: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它是心理现象的动态形式,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适应:指与刺激与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观察是在事物的自然条件下为一定任务进行的知觉过程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表象是头脑里所保存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再现出来的形象。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发生的注意。
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
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能力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是指生来具有的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它表现为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学习广义学习是学习者凭借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变化的一种活动过程。
狭义的学习仅指学生的学习;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和躯体化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或者说是指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思考题:1.什么是心理过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
它是心理现象的动态形式,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0112公共心理学考核大纲
20112公共心理学考核大纲(校本部)第一章绪论识记:心理学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领会: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心理学研究方法及相关现象(如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安慰剂效应、实验者效应等) 心理学流派及代表人物应用和分析: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识记:神经元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 青少年心理的基本特点领会:心理的实质第三章感觉和知觉识记:感知觉的作用 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的关系 知觉领会:感觉的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后效、闪光融合、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 错觉现象应用和分析:知觉的特征第四章注意与观察识记:注意的概念、特征、品质及功能 有意注意领会:观察的原则应用和分析: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第五章记忆与遗忘识记:短时记忆及其容量 记忆的基本过程 遗忘领会:遗忘的几种现象应用和分析:提高记忆力及减少遗忘的方法 遗忘的原因第六章思维与问题解决识记:思维的基本特征领会:思维的分类应用和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及策略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八章需要与动机识记:需要 动机 自我效能感 需要的分类领会: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动机的冲突 强化理论应用和分析:动机的功能 动机强度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第九章情绪与情感识记:情绪情感的定义及成分领会:情绪的状态 情绪与情感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分析: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马斯洛关于健康情绪特征的论述 情绪调节的ABC理论(RET)第十一章气质与性格识记:奥尔波特关于人格特质的分类 气质的类型领会:气质 性格 人格的特征第十二章能力识记:能力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领会:能力的分类 智力理论及代表人物 智力测验应用和分析: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差异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第十三章人际交往与群体心理识记:社会促进 社会懈怠 去个体化领会:群体的社会影响应用和分析: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第十五章心理健康与咨询辅导应用和分析:心理咨询的性质与特点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系统脱敏疗法 代币奖励 满灌疗法 放松训练 厌恶疗法考核要求识记:准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用专业语言进行界定领会:准确理解相关概念或知识,并能对给出现象进行判断应用和分析:能用自己的话阐述相关知识,或能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题型名词解释(2×5=10),填空(1×10=10),选择(1×20=20),简答(6×5=30),论述(15×2=30)。
公共心理学大纲
第九章 人格与教育(一) 什么是人格、气质、性格 人格的基本特征 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主要特点及其与高级 神经活动类型之间的关系 性格与气质的关 系 性格的特征 气质在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性格教育的策略
第十章 人格与教育(二) 什么是人格发展 社会化 人格测验 影响 人格发展的因素 人格测验及其功能 青少 年期人格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青少年健 全人格的培养策略
第十四章 心理健康与教育 89年的健康概念 心理健康及其两种水平 我国的心理健康标准 身心疾病与心身疾病 如何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按照心理不健康 的程度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十五章 青少年身心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广义、狭义) 年龄特征 影响 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儿童心理发展的 动力(朱智贤) 青少年思维、情感发展的 特点及教育策略 怎样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第十一章 能力与智力 能力、智力、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 能力与 知识的关系 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智力多 元论的主要内容 智力发展的一般特点 影 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智力发展的差异 智力 开发的途径 两种常见的智力测验
第十三章 学校社会心理 社会知觉 影响对他人知觉的主要因素 从 众和众从 暗示及其种类 群体及其分类 集体及其特征 群体对个体影响有哪些方面 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结构 良好人 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第五章 认知因素与学习(二) 想象的概念 想象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无意 想象 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的概念 幻想的种类 想象的品质 思维的概念及特点 思维有哪三种形式 思 维有哪几种操作方法 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的概念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 特点 分析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思维的品 质
打印公共心理学提纲(整理版)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 第1、2节二、判断题1.人的行为也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自身的态度体验。
√3.意志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
√4.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思维。
×5.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在个人自我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的。
×6.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7.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趋向和动力系统。
√8.人的言语活动是人的一种重要而特有的行为反应形式。
√9.人内在生理性的反应不属于人的行为。
×10.人的心理、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
×11.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人脑就有人的心理。
12.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发生于单细胞动物。
×13.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组成。
×1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15.心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却是主观的。
√三、单项选择题1、(A)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1879 B、1789 C、1689D、19792、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D)A、人的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心理活动D、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的活动规律3、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B)A、注意 B、感知 C、思维D、想象4、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C)A、需要 B、兴趣 C、性格 D、动机5、有人的粗暴急躁,有的人安祥平和,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骄傲自满,这是人们在(A)上的差异。
A、性格 B、气质 C、能力D、人生观6、(D)不属于行为的表现形式A、内在生理性的反应B、外在的躯体性运动C、人的言语活动D、应激7、中枢神经系统包括(B)两部分A、大脑和小脑B、脑和脊髓C、大脑和脑干D、脑干和大脑8、反射是通过(C)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A、脑B、大脑C、神经系统D、中枢神经系统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公共心理学重点
公共心理学考核大纲第一章绪论识记:心理学: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P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冯特在该校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冯特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敬称为心理学之父)P9领会:科学研究的特征:P31、客观性,科学研究要依据客观事实,遵循公认的基本程序和规范。
2、验证性,科学研究的结果或依据研究结果所建立的科学理论,要经得起他人的重复检验。
3、系统性,科学研究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系统全面的搜集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科学研究的方法P5-91、观察法,指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的方法。
2、实验法,是指控制无关变量,系统地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随自变量改变而受到的影响,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3、相关法,是指研究两种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的方法。
4、调查法,指预先拟定好所要了解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这些问题,以获得研究所需的资料的方法。
(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合使用)。
5、个案法,是指对某个人或某个团体(一个团队、企业、家庭或班级等)进行全面、深入了解的方法。
1.从人的角度而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现象和社会心理现象。
3.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认知过程也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4.意志这种心理活动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5.注意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始终伴随着各种心理过程而存在。
心理学三大流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P11-13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标志1913年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行为心理学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另一位代表人物:斯金纳。
(主张研究行为,揭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反对研究意识)精神分析:奥地利精神病医学家弗洛伊德,主要观点:潜意识(也叫无意识),自由联想,梦的解析。
2018-2019年公修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8——2019年第一学期公修《心理学》考试大纲考试范围:课本1——12章题型:一、单选(25*1);二、多选(10*2);三、判断(15*1);四、简答(4*5);五、案例分析(2*10)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一、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心理的实质、熟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二、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过程与教育第一节认识过程与教育一、了解感知觉的概念、分类;理解感觉的变化规律,理解并应用知觉的特性;掌握直观教学的形式;应用观察力的培养二、了解记忆和记忆表象的概念,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记忆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艾宾浩斯遗忘的研究,理解和掌握记忆的品质;应用科学复习、减少遗忘的方法三、了解思维的概念,掌握思维的特征和分类,熟悉思维的过程,掌握并理解思维的品质,应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了解想象的概念,掌握想象的分类,应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了解注意的概念,掌握注意的特征、功能;理解并应用注意分类的影响因素,理解和掌握注意的品质第二节情绪和情感过程与教育一、了解情绪和情感的概念,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掌握表情的分类及情绪情感的功能;理解并掌握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三、应用不良情绪的调节方法第三节意志过程与教育一、了解意志的概念,掌握意志的特征,理解意志和认知、情绪情感额关系;二、理解并掌握意志行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意志的品质三、应用意志品质的培养第三章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一节人格概述一、掌握人格的概念和特征二、了解人格的理论和测量第二节气质与性格一、理解并掌握气质的概念和分类,理解并应用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二、理解并掌握性格的概念和性格的特征差异及类型差异第三节智力差异一、了解智力的含义,掌握智力的成分;理解智力的各种理论、熟悉智力的测量量表二、理解智力在各方面的差异第四节学习风格差异一、掌握学习风格的概念二、理解并掌握学习风格的分类第四章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掌握心理发展的概念二、理解并掌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理解并应用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二、了解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第三节中小学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一、理解并应用埃里克森的理论二、了解中小学生自我的发展第五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理解学习的概念、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二、掌握学习的各种分类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一、理解并掌握行为主义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理解各理论核心的概念,理解并应用各学习力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一、理解并掌握认知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理解各理论核心的概念,理解并应用各学习理论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理解并掌握建构主义学习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并应用该学习理论第六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掌握学习动机的概念、成分、功能,理解学习动机的分类二、理解并应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一、理解并掌握各理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重要概念二、理解并应用需要层次论和成败归因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理解并应用内外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第七章学习策略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一、掌握学习策略的概念和特征二、掌握迈克卡学习策略的分类;了解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第二节认知策略一、掌握认知策略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并理解各分类的概念、例子第三节元认知策略一、掌握元认知的概念和组成,理解元认知策略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并理解各分类的概念、例子第四节资源管理策略一、掌握资源管理策略的概念和分类第八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第一节陈述性知识概述一、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含义和分类、表征方式二、掌握并理解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类型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二、理解并应用知识直观效果的提高方法、理解并应用陈述性知识的概括方法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一、理解并应用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第九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程序性知识概述一、掌握程序性知识的概念和分类、表征方式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学习一、掌握并理解动作技能的概念和分类、特点二、掌握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划分、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学习一、掌握并理解心智技能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心智技能的作用二、掌握心理机能学习的过程划分和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第四节程序性知识的教学一、理解并应用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第十章学习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一、掌握学习迁移的概念二、理解学习迁移的各种分类,了解迁移的作用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和研究一、掌握并理解各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第三节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一、理解并应用迁移的影响因素第四节促进迁移的教学策略一、理解并应用迁移的教学第十一章态度和品德的培养第一节态度和品德概述一、掌握态度和品德概念、结构,了解态度的功能第二节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一、理解并掌握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二、理解并应用影响态度和品德的条件第三节中小学生良好态度和品德的培养一、理解并掌握李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二、了解中小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三、掌握并应用态度和品德的培养方法。
心理学大纲(考核要求整理版)
第一章概论1,识记:心理学的概念2,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3,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4,领会:心理学各种方法的主要特点5,应用: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第二章意识与注意1,识记:意识,无意识2,领会: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3,识记:生物节律,日节律4,领会:生物节律与睡眠5,领会: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失眠的种类第三章感觉与知觉1,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2,领会:感觉性和感觉阀限3,识记: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4,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5,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6,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7,领会:知觉的机制8,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9,识记:社会知觉的一半概念,社会知觉的特性10,领会:社会知觉的基本过程第四章记忆与学习1,识记:记忆2,领会:记忆的过程,记忆的类型3,识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4,领会: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征与区别,记忆系统间隔成分的关系5,应用:说明短时记忆像长时以及装换的条件,长时记忆储存于建构的特征6,识记:遗忘7,领会: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有意遗忘的作用8,应用:如何提高记忆能力9,识记:学习10,领会: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分类,学习与记忆的关系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1,识记: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特征2,领会:思维的机制3,识记:概念的性质和分类,概念的功能4,领会: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条件5,识记:推理的概念,问题解决的概念6,领会:推理的一半过程,问题的一半过程,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7,识记:想象的概念,创造性的概念8,领会: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第六章智力1,识记:智商,比率智商,离差智商,2,领会:智力的类型,智力的发展特征,智力与能力的关系3,应用:如何看待智力差异4,识记:常模,信度,效度5,领会:智力检测的性质与类型,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成就测验的区别6,识记:遗传因素7,领会:智力的影响因素8,应用:如何发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1,识记:动机、需求、诱因2,领会:动机的基本特征,动机的功能、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动机的种类3,应用: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4,识记: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工作动机5,领会:成就动机的成分,工作动机理论6,应用:影响成就动机高低的因素,社会性动机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7,识记:本能理论、匮乏动机、成长动机、认知与期待理论8,领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9,应用: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解释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现象10,识记:情绪情感,心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心理学考核大纲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2、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冯特在该校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科学研究的特征: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4、科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相关法、调查法、个案法。
5、心理学三大流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6、学习心理学的意义:①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心理知识,正确认识各种心理现象,知晓心理活动规律,避免陷入一些似是而非的经验、常识的误区,不被那些伪心理科学所迷惑。
②实践意义:心理学的知识是用来指导每个人的心理生活,让自己受用的,若能自觉地践行心理科学理论,对自己的毕业生活和专业发展都会大有裨益;大学生要善于从心理学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功能,优化自己的人格特质;心理科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1、心理的器官: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反射活动。
2、神经元:神经元由神经细胞体及其发出的两种突起——树突和轴突构成3、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神经元,神经系统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之分4、无条件反射:指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固定的反射,它也可以叫做本能;无条件反射只能对少数刺激发生反应,而且具有刻板、固定的性质条件反射:指后天学成的、经过学习才会产生的反射;条件反射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5、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6、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三点)。
7、心理发展的一般特性:连续性、阶段性、稳定性、可变性8、青少年心理的基本特点:过渡性、矛盾动荡性、社会性9、环境、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发展:遗传和生理成熟的早晚;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同伴关系与活动、传播媒介和社会文化环境第三章:感觉与知觉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的种类:根据分析器所处的位置和适宜刺激来源的特点,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肌体觉3、知觉的分类:①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特征,可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②根据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特征,可把知觉分为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4、感受性与感觉阈限:①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阈限是指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者变化的量;②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③感觉阈限是衡量感受性大小的指标,是用刚刚能够引起感觉或者差别感觉的刺激量的大小来表示的,据此可以把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它们分别与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相对应。
5、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6、感觉的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后效、闪光融合、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7、韦伯定律:8、知觉的规律: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第四章:注意与观察1、注意的概念:通常指选择性注意,是指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征: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4、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5、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6、有意后注意:指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为随意后注意,通常是有意注意转化而成的7、观察的原则: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要有一定知识经验和技能;每一观察环节要有详细准确具体的记录;要加入思维。
8、三种注意的影响因素: P67-68-69第五章:记忆与遗忘1、记忆: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过程,即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2、感觉记忆:指当外部物理刺激停止作用于感觉器官后,感觉信息在大脑中保持的极短时间的记忆3、短时记忆:指感觉记忆中经注意的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4、长时记忆:指信息在大脑中长时间保持的记忆,其中大部分信息是经过短时记忆加工后转入的,还有少数信息是由于刺激到达感觉记忆的那一刻留下深刻印象而得以长期保存5、内隐记忆:指不需要意识参与或不要求有意回忆的条件下,大脑自动、无意识地提取信息的记忆6、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相对,是指有意识地提取信息的记忆7、记忆的基本过程:编码、存储、提取8、遗忘的几种现象:舌尖现象、系列位置效应、动机性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9、遗忘的一般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随着时间遗忘的规律:节省百分数随时间间隔的延长呈递减变化,即记忆保持量呈递减变化,且超过一定时间间隔后,保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保持在某一水平。
在学习后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逐渐变得缓慢,即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
10、遗忘的原因:记忆痕迹衰退、材料间的干扰、压抑、编码与提取一致性11、提高记忆力的方法:①在学习中提高记忆的方法:组织材料、编码策略、整合性复述、交叉学习;②在复习中提高记忆的方法:及时复习、加强中间部分材料的复习、及时反馈与反思减少遗忘的方法: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明确提取线索、情境回忆第六章:思维与问题解决1、思维的分类:①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活动的凭借物的不同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②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划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③根据思维是否有明确、清晰的思维过程划分:直觉思维、分析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划分: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2、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的表征、迁移的作用、定式的作用功能固着、情感与动机状态.第八章需要与动机1、需要: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2、动机:行为背后的内心起因。
3、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领会1、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学习者本身,如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活动本身就能使其得到满足,无需外力的作用,也不必施加以外部的报酬和奖励。
2、外部动机:外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的、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动机。
3、动机的冲突: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因目标的多样性而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为不可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4、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理论主要涉及的是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
其核心假设是,个体总是试图保持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
维纳他首先确立了成就情境中成败归因的最显著的原因只觉,即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
同一种活动中的原因只觉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情境中的原因只觉更是千差万别。
5、需要的分类:按需要的起源划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按所指的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应用和分析:1、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
2、动机强度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动机作为行为的动力对行为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动机强度;二是个体行为质量。
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与个体行为质量有关。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低到高七个不同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4、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设置合理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科学利用竞争;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
5、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个人的成败经验(一类是自身的成败经验,这种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很大。
另一类是个人成败的替代性经验,这类经验是通过观察与示范者的行为获得的间接经验)。
个体的归因方式。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1、情绪情感的定义及成分:情绪情感是评估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由主观体验、表情、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
2、基本情绪的类别: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厌恶。
领会1、情绪的状态:情绪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依据情绪的发生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情绪状态。
2、情绪的表现:言语表情;非言语表情(面部表情是眼、眉、嘴、颜面肌肉的变化所组成的模式;姿态表情是表达某种情绪状态的姿态、动作)应用和分析1、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2、马斯洛关于健康情绪特征的论述:平和、稳定、愉悦和接纳自己;有清醒的理智;有适度的欲望;对人类有深刻、诚挚的感情;富于有哲理、善意的幽默感;有丰富、深刻的自我情感体验。
3、情绪调节的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
该理论认为情绪障碍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A指诱发事件;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产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第十一章气质与性格识记1、气质:气质通常也称“脾气”“禀性”,是人格的主要特征之一。
气质是个体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征。
2、性格:(我国的定义)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3、奥乐波特关于人格特质的分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又分为三类: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4、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领会1、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动力性、整合性。
应用和分析1、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条件:生物学条件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身高、体重、体型和外貌等生理特点;生理成熟的早晚);家庭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文化、社会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影响性格形成的心理原因。
第十二章能力识记1、能力: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
2、液态能力和晶态能力:液态能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晶态能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液态智力所学到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
领会1、智力多元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通过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及智力特殊群体的分析,提出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是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所构成的,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他们相互作用产生外显得智力行为,七种智力主要包括:言语能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
2、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人的能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人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是由两种因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