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
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摘要】中国影子银行是指那些不受传统监管机构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通常以资金融出、理财等形式进行金融业务。
在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逐渐扩大,风险也在逐渐加大。
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来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监管不完善的问题。
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凸显,一旦出现风险可能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影响。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改进方向需要更加强化监管力度、加大对风险领域的监管,并完善监管制度和标准。
需要重点关注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并加强监管以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
【关键词】中国影子银行、风险、监管、类型、监管机构、措施、实体经济、挑战、改进方向、重点关注、加强监管、防范、关键。
1. 引言1.1 影子银行的概念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是指一种模糊边界的非正规金融活动,通常由非银行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融资和投资。
影子银行活动通常不受传统银行监管体系的约束,存在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影子银行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传统银行体系的局限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传统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受到存款准备金比例、流动性管理和风险资本等监管要求的限制,导致部分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影子银行逐渐填补了传统银行无法覆盖的领域,如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业务,满足了部分资金运作方的需求。
影子银行是一种在金融体系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非传统金融活动形式,其出现既填补了传统银行无法满足的金融需求,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迅速,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1.2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情况中国影子银行是一种由非监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通常不受传统监管机构的监督。
在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情况在过去几年中变得越来越引人关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从2012年的42万亿人民币增长到2016年的87万亿人民币,占中国金融系统的比例不断扩大。
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与合规
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与合规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金融中介和信贷分配的重要角色。
为了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与合规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将探讨商业银行金融监管与合规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政策和实践。
一、商业银行金融监管的概念商业银行金融监管指的是对商业银行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其合规运营、风险控制和资本充足。
金融监管的目标是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并且保障金融机构和客户的利益。
监管机构一般由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机构负责监管,并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监管政策和措施。
商业银行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管理、合规监察、资本监管、流动性监管等方面。
其中,风险管理是最核心的内容,旨在防范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合规监察则关注银行的合法合规运营,以避免出现洗钱、欺诈等违法行为。
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则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具备足够的资本和流动性,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金融监管与合规的重要性商业银行金融监管与合规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金融体系稳定: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
金融监管可以确保商业银行合规运营,有效识别和管理风险,从而减少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2. 保障投资者权益:商业银行承接公众存款并开展各类金融业务,投资者是其重要的客户群体。
金融监管与合规可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防止商业银行出现违规行为,如欺诈、不当销售等。
3. 防范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在资金中介和信贷分配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金融监管与合规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降低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
4. 提升金融机构的声誉: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赢得客户信任、树立良好声誉的基础。
通过严格的监管与合规要求,商业银行可以建立起规范、透明、可靠的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投资者。
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
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影子银行是指在金融体系内部,以银行业务为主导,但规模较小、管理较弱,且缺乏传统银行监管的金融机构。
在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庞大,对金融系统的稳定和金融风险的传递具有一定的影响。
了解中国影子银行风险及监管措施对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1.信用风险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资金链条过长、资产质量不佳、违约风险增加等方面。
由于影子银行的缺乏监管,导致资金链条过长,当一家机构违约时,往往涉及多家机构。
部分影子银行运作模式不规范,风险管理不到位,导致资产质量不佳,存在大量不良资产。
这些信用风险可能对金融体系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2.流动性风险中国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资金链条脆弱、难以及时偿还债务等方面。
影子银行通常依赖短期资金来支持长期资产,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可能导致债务无法及时偿还,从而引发流动性危机。
3.市场风险中国影子银行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投资者恐慌情绪高涨、市场波动大、资产价格波动等方面。
由于影子银行通常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资产,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可能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导致资产价格大幅波动,进而对市场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4.监管套利风险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套利风险主要表现在规避监管、违规操作等方面。
受到传统银行监管的限制,一些机构利用影子银行的灰色地带进行监管套利,规避监管、从事违规操作,增加了金融系统的风险。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1. 宏观审慎监管中国影子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主要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监测、监管框架完善、跨市场协调等方面。
中国监管部门通过建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系统,监测影子银行的运作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预防金融风险的扩散。
监管部门加强与其他市场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形成跨市场监管的合力,有效应对影子银行的跨市场经营行为。
2. 创新监管工具中国监管部门还创新监管工具,对影子银行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
包括加强对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要求,规范影子银行的投资行为,提升金融科技监管水平等。
金融监管政策及其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影响
金融监管政策及其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影响概述金融监管政策对于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尤其在全球金融合规标准逐渐统一的大背景下,金融监管政策对于银行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本文将探讨金融监管政策对于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影响,并分析实际运用中的问题。
第一部分:金融监管政策对于银行业的影响金融监管政策可以从各种不同角度影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
最重要的是,金融监管政策可以为银行业发展提供一系列规则和标准,强制银行业建立和执行合规和监管措施,保证银行业行为的合法性和稳健性。
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个国家和地区陆续颁布了包括巴塞尔协议、金融稳定协调委员会等在内的一系列监管制度和规范,通过这些制度和规范,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得到了空前强化。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独立的监管机构,专门负责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总体上,金融监管政策的发展可以让银行业管理风险更加有效,从而降低银行业的风险性,增加银行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二部分:金融监管政策的实际运用中的问题然而,由于金融监管政策往往存在局限性和制度漏洞,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1. 狭隘的资本市场金融监管政策可能会导致银行业的投资方向过于狭隘。
除非监管政策能够很好地进行调整,否则银行可能会集中投资于相对安全并且能够满足监管要求的资产,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市场不平衡。
2. 需要更多的透明度金融监管政策对于银行业有严格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银行业需要提供更多的财务信息和数据来满足监管要求。
由于不同的监管机构和监管政策之间的要求可能存在差异,这些数据有时候不能够提供足够的透明度,引发部分银行和投资者的担忧。
3. 需要更多的金融科技改革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还需要配合新的金融科技,例如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等,来提高监管的准确性和效率。
这就需要银行业积极采用新的科技手段来满足监管的要求。
4. 银行业的人员培训问题金融监管政策往往需要银行业员工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这就需要在人员培训方面进行投资。
银行金融业的风险控制和监管
银行金融业的风险控制和监管银行金融业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促进资金流动和投资的重要载体。
但是,随着金融创新的加速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风险也同步加剧,这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必须增强风险控制和监管。
一、风险控制银行金融机构开展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金融风险管理,核心之一是风险控制。
银行的风险来自多个方面,其中信用、流动性、市场和房地产风险是常见的核心风险。
1. 信用风险。
这是银行风险控制的重心,涉及贷款、担保、信用评级和拖欠问题。
借款人的信用评级是硬指标,但是也应考虑个人、公司、行业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风险评估。
2. 流动性风险。
涉及到银行是否处于资金或资产价值不足的状况,或是否需要以高昂的利息支付获得资金。
银行应确保负债与资产的相对稳定性,以及资产质量。
3. 市场风险。
这种风险涉及到股票、外汇、债券等市场。
银行要判断这些市场是否具备足够的流动性和波动性,以及正确对待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影响。
4. 房地产风险。
房地产过度发展是很多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的根源之一。
针对此类风险,银行要建立精细化的行业风险评估模型,并开展适宜的监管和预防措施。
二、监管机制强化风险监管,是银行合规经营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1. 金融管理委员会。
在国家内部,金融机构要受到宏观的监管和管理,由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委员会来实现。
委员会主要由行业和政府代表组成,从多方面监管金融机构。
2. 细化管理。
银行应加强自身管理,在企业内部划分风险等级,并建立一套自我评估体系。
银行制度化风险管理监督程序,既能发现潜在的风险,还能制定针对性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3. 多元化监管方法。
监管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如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财务审计等,同时金融机构的管理也应结合经济形势、利率和货币供给等因素。
对于风险问题进行细化的控制和落实,是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的基础装备。
三、技术应用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实际操作的推进,金融机构可以使用相关技术来加强风险控制。
招商银行的金融监管与合规风险
招商银行的金融监管与合规风险金融监管作为银行业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银行的运营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招商银行作为中国领先的商业银行之一,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金融监管与合规风险的管理。
本文将通过分析招商银行的金融监管措施和合规风险管理,探讨其应对风险的策略和经验。
1. 金融监管措施招商银行积极应对金融监管挑战,为了确保其业务运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
首先,招商银行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监控体系,通过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和合规性审查等手段,监控和控制业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合规风险。
其次,招商银行与监管部门密切合作,及时了解监管政策和要求,并按照规定进行自查自纠,确保符合监管要求。
此外,招商银行还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2. 合规风险管理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在业务运作中可能违反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或行业标准等导致的风险。
招商银行高度重视合规风险管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招商银行设立了合规风险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合规政策和规程,对业务活动进行合规性评估。
其次,招商银行建立了严格的合规审查机制,对业务活动、产品设计和交易实施等进行全面审查,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同时,招商银行还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监管政策和要求,并及时调整和完善公司的合规管理。
3. 应对风险的策略与经验在金融业务中,风险不可避免,招商银行在应对风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招商银行注重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建立了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其次,招商银行加强了对产品和业务的创新和监控,确保产品的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
此外,招商银行注重内部控制和审计,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等手段,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风险问题。
最后,招商银行重视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公司整体风险可控。
总结:招商银行作为中国领先的商业银行,对金融监管与合规风险管理非常重视。
银行业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和监管建议
银行业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和监管建议引言:金融领域是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和管理金融风险。
本文将讨论银行业在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方面应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金融风险防范措施1. 健全内部控制为避免内部人员滥用权限,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首先,加强对员工从业资质审查,并定期进行背景调查以筛选可靠员工;其次,实施多层权限管理体系,限制员工操作权限;最后,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确保客户敏感信息受到保护。
2. 加强风险评估银行需要明确识别和评估各种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防范和管理措施。
通过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并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可以帮助银行迅速发现并应对风险。
3. 建立严格的借贷政策制定合理的借贷政策是确保资产质量的重要手段。
银行应该加强对客户信用评估的研究和管理,根据客户风险程度确定相应的贷款利率、额度和担保要求,以减少不良贷款风险。
4. 多元化投资组合为了分散投资风险,银行需要建立多元化投资组合。
在项目选择上,应注重行业、地域和币种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充分研究和尽职调查。
此外,还需注意定期更新投资组合,及时平衡各项投资。
二、监管建议1. 强化监管机构角色金融监管机构在防范金融风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确保其有效性和公正性,监管机构应具备足够的权力和资源,并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
另外,在制定监管政策时,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及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
2. 完善监管制度和法规银行业的金融风险防范需要有明确的监管制度和法规作为依据。
政府应该不断完善现有法规体系,强化对金融业务的监管力度,并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共同应对跨国金融风险。
3. 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度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可以增加市场的稳定性,并促使银行业保持良好的运营和稳健发展。
银行应主动披露重要财务信息,并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机制,以提高金融市场及相关利益相关者对银行风险状况的了解程度。
金融监管与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
金融监管与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截至2021年,全球银行资产总计已经达到350万亿美元,这个数字的庞大不仅印证了金融业的规模,更加突显了金融监管和防范风险的重要性。
也正是因为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全球各国政府和组织都不断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1.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监管的必要性源于金融机构在资金融通的过程中所要处理的交易的各种风险。
在这些金融交易中,不论是股票、债券、衍生品交易、外汇市场交易等,都有着自身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信用风险(即交易方的违约风险)和市场风险。
这些风险很容易引发市场的不稳定性和系统性风险。
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是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保证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在监管过程中,监管人员会评估金融机构的稳定性、财务状况和业务健康性。
监管人员还会审查金融交易和金融市场的规则和制度,以确保它们不会引发过度风险和市场失序。
这些行为都是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并同时减少风险,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2. 金融监管的演化和改革金融监管的演化受到了法律、政策和技术的影响。
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中核心改革是金融监管的中央化,它代表着国家对整个金融体系的控制和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
1956年,美国成立了“联邦储备理事会”,成为美国新的金融监管机构。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金融市场的变革、制度的创新和监管技术的创造诱发金融监管体制的重新调整,各国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呈现出联邦化和授权趋势。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各国纷纷启动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
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在1997年颁布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它代表了英国治理金融市场的重大转变。
该法规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引入了“市场行为监管”模式,即以市场自律为第一原则,通过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的行为、交易流程、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监管和甄别。
此外,全球各国还加强了对金融机构行为的监管,对金融机构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许可和监管。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我国影子银行指的是金融机构之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通常通过非传统的方式来进行金融业务,如信贷、投资和融资等,并且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是影子银行也伴随着一些风险和监管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整个金融体系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问题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一、影子银行的风险1. 信用风险影子银行通常采用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投放大量资金给高风险的借款人或者项目,导致信用风险增加。
一旦出现借款人违约或者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给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系统带来风险。
2. 流动性风险由于影子银行通常采用短期资金融通进行长期投资,一旦出现市场流动性紧张或者信贷资金供给紧缩的情况,影子银行可能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进而引发金融系统的不稳定。
3. 利率风险影子银行通常从市场上获取较高的利率作为投资收益,但一旦市场利率上升,可能导致投资回报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甚至导致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等问题。
4. 法律法规风险影子银行的业务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一旦出现法律法规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受到处罚,甚至被迫停业整顿。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1. 监管责任不清由于影子银行通常从事的是非传统业务,监管责任常常不清晰,导致监管漏洞和监管盲区的出现。
大量的资金在监管漏洞和监管盲区中动辄数百万甚至数亿的流量也往往成为了洗钱和非法交易的温床。
2. 监管手段不足目前我国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手段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有效地监管影子银行的业务。
这就使得影子银行的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可能隐患又得不到及时处理。
3. 监管信息不透明由于影子银行可能涉及到很多的非传统业务,相关的监管信息通常是不透明的,这就导致监管机构难以对影子银行的业务进行全面的监管和控制。
4. 监管执法不严在一些地方,监管执法不严,导致一些影子银行在违规操作之后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罚和整顿,这就助长了影子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不健康发展。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十八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十八章金融风险及金融监管第一节金融风险学习要求:掌握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及类型具体内容:一、金融风险的含义金融风险是指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货币资金的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是客观存在的,难以完全避免。
二、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1、不确定性2、相关性货币的特殊性决定了金融机构同经济和社会是紧密相关的。
3、高杠杆性金融企业负债率偏高,财务杠杆大,导致负外部性大,另外金融工具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等也伴随高度金融风险。
4、传染性三、金融风险的类型1、由于市场因素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及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市场风险。
2、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损失的信用风险。
3、金融参及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4、由于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操作风险。
【例题1:课后题第9题】银行业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有( )。
A信用风险B市场风险C流动性风险D 操作风险E 法律风险【例题2:单选】金融机构承担着中介机构的职能,割裂了原始借贷的对应关系,处于这一中介网络的任何一方出现风险,都有可能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甚至发生行业的、区域的金融风险,导致金融危机,这体现了金融风险的( )特征。
A不确定性B 相关性C 高杠杆性D 传染性【例题3:单选】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损失,这种金融风险称为( )。
A市场风险B信用风险C操作风险D流动性风险【例题4:课后题第1题】证券业交易的基本金融风险是( )A法律风险B市场风险C技术风险D 经营风险第二节金融危机学习要求:掌握金融危机的含义及类型具体内容:一、金融危机的含义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及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金融资产、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的发生具有频繁性、广泛性、传染性和严重性等特点。
商业银行风险及监管
商业银行风险及监管一、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储蓄、贷款、支付结算等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
然而,由于金融业务的本质特点和经营模式,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风险。
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并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监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监管。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的风险类型以及监管机构的监管手段。
二、商业银行的风险类型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它指的是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需要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如抵押担保、信用担保等。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它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波动等。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从而导致风险暴露。
为了管理市场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测量、风险控制和风险报告等。
3.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指的是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或者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这可能是因为商业银行无法获得足够的流动资金或者资产质量下降所导致的。
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合理管理现金流和资金结构,并建立紧急流动性融资机制。
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内部风险,主要包括人为错误、系统故障、欺诈等。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员工素质和意识,避免操作风险对经营业绩和声誉造成的损失。
三、商业银行监管手段为了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并防止金融风险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监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
1.准入监管商业银行进入金融市场之前需要获得监管机构的许可。
监管机构会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董事会和管理层的适格性等进行审查,以确保商业银行具备经营金融业务的基本条件。
2.资本监管监管机构要求商业银行保持一定比例的资本充足率,以确保其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
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资本充足率越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
金融行业的监管与风险管理分析
金融行业的监管与风险管理分析金融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金融行业与技术的结合,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风险。
在这个背景下,监管与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监管与风险管理两个方面,分析现代金融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金融行业监管的现状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快速发展和金融活动的复杂多变,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金融行业监管的力度和范围。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明确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不同领域的专业监管机构,并且加强了跨部门协作。
监管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更加突出了风险防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然而,金融行业监管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监管的力度并不一致。
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存在着协作不足、责任不清等问题。
其次,监管中存在着利益矛盾。
一部分监管机构过于关注利润和效率,而忽略了监管职责,甚至出现了自身监管失误的情况。
第三,监管存在着制约力不足的问题。
尽管监管部门已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由于金融业的活动范围广泛,行为复杂多变,仍然难以全方位地监管。
二、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的现状金融行业风险是指可能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造成经济损失的各种风险。
与监管相比,风险管理更偏向于内部管控,包括了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多个环节。
近年来,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已经采取了一些风险管理方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但是,金融行业风险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危机导致非法金融活动和内部控制缺陷,使得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质疑。
其次,由于金融机构属于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主体,其发展需满足市场需求,但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各种复杂的市场风险,如投资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这种风险对企业的成本控制、盈利能力和竞争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监管与风险管理的改进方向在金融行业监管和风险管理方面,有一些改进方向值得关注。
首先,加强监管机构间的协作和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金融监管部门应增强信息共享、合作协同的能力,强化责任落实制度,建立健全的跨部门协调机制,构建起强有力的金融监管网络。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业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银行面临不同类型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
如何有效控制并规避这些风险,保障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成为银行及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要任务。
一、银行风险类型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因客户不能或不愿按照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债务而给银行造成的损失。
信用风险与实际经济环境以及不同行业的规范和变化密切相关,其风险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与不可控性。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银行资产价值或负债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市场风险来源于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波动风险和商品价格波动风险等。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可能难以及时获取足够的现金以满足支付债务的能力。
流动性风险会对银行经营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银行的存款必须满足各种需求,包括贷款、投资、债券等。
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管理失误、过错、技术故障、欺诈、监管不力等造成的银行业务或其他活动失误所致的风险。
5.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由于银行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或者行为、道德不端、不合规或虚假宣传而产生的负面口碑和品牌损失。
声誉风险可能严重影响银行资金的流入和业务的开展,对银行的长期发展健康带来危害。
二、金融监管的重要意义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金融机构或其他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的制度与政策,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行为、资产等进行监督和管理。
金融监管存在的重要意义如下:1.保障金融体系长期安全和稳定发展金融监管可以有效监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减少金融信用风险和金融市场风险,保证金融体系的长期安全和稳定发展。
2.预防货币紧缩及通货膨胀由于金融监管能够限制银行等机构的投资和贷款行为,进而控制货币供应,有效地通过货币政策预防通货膨胀和货币紧缩。
3.防范经济风险金融监管可以控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减少因银行资金不足或者恶性竞争造成经济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人民银行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人民银行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在如今全球金融市场高度复杂和相互关联的背景下,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变得愈发凸显。
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人民银行起到了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角色。
在近年来,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广泛应用,人民银行加强金融监管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人民银行加强金融监管的措施和其对金融风险防范的影响。
一、完善金融监管框架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人民银行不断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框架。
首先,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人民银行制定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增加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评估和监控力度,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其次,建立金融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
人民银行完善了金融风险评估和监测手段,通过对金融市场和机构的风险状况进行定期分析,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人民银行还加强了跨境金融监管,以应对跨国金融风险的传播。
二、加强金融创新监管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创新的不断涌现,金融创新对金融体系的冲击也越来越大。
人民银行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既促进金融创新的稳健发展,又防范金融创新的潜在风险。
一方面,人民银行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金融创新朝着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方向发展,支持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
另一方面,人民银行设立了专门的金融科技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科技企业的监管,确保其运营符合法规要求,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三、加强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金融风险的防范是金融监管的核心任务之一。
人民银行加强风险防范的手段和能力,通过制定风险防控政策和提供风险防控工具,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人民银行还建立了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一旦金融风险出现,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遏制风险扩散,减轻金融危机的影响。
此外,人民银行还加强了与其他监管机构的合作,形成金融监管的合力。
四、强化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发展使得金融监管面临着跨国界的挑战。
人民银行积极主动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协作,互通信息、分享经验,共同应对全球金融风险。
金融行业的金融机构监管与风控
金融行业的金融机构监管与风控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承担着资金流转、风险管理和金融稳定的重要职责。
为了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与风险管控策略。
本文将就金融行业的金融机构监管与风险控制展开论述。
一、金融机构监管金融机构监管是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保护金融机构的客户利益,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而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则约束的过程。
金融机构监管旨在防范金融机构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确保其遵守法律法规,合规运营。
金融机构监管主要包括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是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监测和管理,以预防金融风险的发生。
而微观监管则是对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和运营情况进行监管,以保障其日常稳健运行。
在金融机构监管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监管模式。
例如,美国的金融机构监管由多个机构共同承担,包括联邦储备系统、美国国内商业银行监管局等。
而中国的金融机构监管则由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机构负责。
这些监管机构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性、风险管控、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评估。
二、金融机构风险控制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旨在识别、评估和管理金融机构面临的各种风险,以降低风险对机构资产和盈利能力的冲击,保持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健康发展。
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资产发行方无法按时兑付债务的风险,而市场风险则是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资产价值下降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面临临时现金流不足时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风险,而操作风险涵盖了一系列人为和技术失误所带来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金融机构应制定一套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控制政策,包括明确的风险承受能力、风险评估模型和监测机制。
其次,金融机构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模型,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手段对各项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金融机构监管及风险评估
金融机构监管及风险评估首先,金融机构是一种关键的经济组织,其监管和风险评估是保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
金融机构监管不仅可以防范金融机构出现风险,而且可以保护投资者和金融市场的健康。
金融监管不仅是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一种经济学领域的关键研究课题。
第一部分:金融监管的历史背景金融监管始于19世纪晚期,当时世界经济不断进入危机。
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各国都开始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在当时,主要监管对象是银行业。
通过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各国能够有效地管控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进而维护经济稳定。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与监管银行业相对应的是证券市场监管。
证券市场监管的核心工作是保护投资者权益,加强信息披露,防止欺诈和违规操作。
同时,证券市场监管还要控制证券市场波动,防范投资者因波动而受到损失。
第二部分:金融监管的意义和作用金融监管在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第一,金融监管是保护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利益。
金融机构是最有能力和最有风险的经济机构之一。
因此,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手段。
同时,通过监管,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交易中更加安全,得到更好的保护。
第二,金融监管可以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有稳定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秩序。
如果金融市场存在欺诈和操纵行为,那么市场秩序将受到破坏,进而导致经济运行不稳定。
因此,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障金融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金融监管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必要途径。
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应是金融监管的基础。
国家和社会为了保护公共利益,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的风险。
第三部分:金融风险评估的研究金融监管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风险评估。
金融风险评估是通过研究和评估金融市场风险来预测金融市场未来走势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识别金融风险的来源,测量金融风险的水平,并有效地预测市场风险的情况。
中国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的政策分析
中国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的政策分析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例如投机泡沫、信贷过剩、金融反腐等。
为了维护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和措施以防范金融风险。
一、监管政策的重点中国金融监管政策的重点有四个方面:1. 稳健监管稳健监管是中国金融监管政策的核心。
在过去数年中,稳健监管被提到了金融政策的重要位置。
稳健监管意味着金融监管者应该保持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不仅仅是在短期内追求利润或增长。
为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增加投资者门槛、加强银行监管、加强对房地产资产管理等。
这些措施旨在防止过度杠杆化和过度风险。
3.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影子银行是指在传统银行监管之外的金融机构,如网贷平台、理财产品等。
这些机构不仅存在监管空白,而且进行的业务也不透明。
这些机构的风险可能对金融市场稳定造成威胁。
自2017年以来,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对影子银行进行了整顿,如规范网贷行业,调整信托规则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市场不确定性和缩小监管漏洞。
4. 优化放贷结构过去几年,中国银行系统出现了大量债务违约和不良贷款,这给系统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因此,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银行的压力测试,并通过加强对银行信贷行为和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监管来降低风险。
此外,监管机构还鼓励银行更多地向实体经济提供贷款,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
二、监管政策的效果近年来,中国监管政策的效果显著。
在稳健监管的情况下,中国金融市场得到了适当的调整,信贷计划得到了合理的限制。
这些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系统内过度杠杆化和过度风险的问题,并提高了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对影子银行的整顿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银行理财业务和网贷行业也得到了规范和整顿,互联网金融行业得到了足够的监管,减少了暴利公司和私人信息泄露的情况。
三、结语总的来说,中国金融监管政策的重点是稳健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银行业的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
银行业的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在银行业的运作过程中,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金融监管是指政府或相关机构对银行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活动,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风险防范则是指银行业通过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来预防和减轻可能导致损失和灾难性后果的风险。
一、金融监管银行业的金融监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它涉及许多方面,包括监管机构的设立和运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市场监测和数据收集等。
金融监管的目标是确保银行业运作的公正性、透明度和合规性,以及防范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风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都设立了金融监管机构。
这些机构负责制定金融监管政策和规则,监督银行业的运作,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此外,还需要定期对银行业进行评估和检查,以确保其符合金融监管的要求。
二、风险防范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常见挑战之一。
市场波动、经济衰退、金融欺诈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银行业遭受损失。
因此,风险防范是银行业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银行业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风险。
首先,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这包括明确责任和权力分配、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制定应对危机的方案等。
其次,银行需要进行风险控制和监测。
这包括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建立风险监测系统等。
最后,银行需要进行风险教育和培训。
这可以通过培训员工、提供风险教育材料等方式来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金融监管在风险防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监管机构可以设立和执行一系列规则和制度,限制银行业的风险暴露。
此外,监管机构还可以对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评估和监督,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
三、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的挑战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银行业的全球化使得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全球金融市场的联系紧密,金融风险的传播速度极快,这要求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合作和信息共享。
其次,金融创新和科技进步对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新的要求。
金融监管与监管机构的职能与作用
金融监管与监管机构的职能与作用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使得金融体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全球化。
然而,金融业的活力和发展也伴随着金融风险的不断增加,如金融危机、金融欺诈等问题层出不穷。
因此,金融监管以及监管机构的职能与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 金融监管的定义与重要性金融监管是指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和监管的活动。
其目的是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并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以及维护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通过监管金融市场和机构,能够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减少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发生。
- 保护投资者权益:金融监管需要加强投资者保护,防止欺诈行为和不当市场行为,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 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监管机构有助于调控金融市场,防止市场过度波动,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2. 监管机构的种类与职能不同国家的金融监管体系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中央银行、证券监管机构、银行监管机构、保险监管机构等。
这些监管机构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能,以维护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安全稳定。
- 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主要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同时也负责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监管。
- 证券监管机构:负责监管和管理证券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监督上市公司的运营和信息披露,预防和打击证券欺诈和操纵市场行为等。
- 银行监管机构:负责监管和管理银行业,确保银行的稳健运营,防止银行风险及金融危机的发生,同时也监督银行资本充足性和资产质量等。
- 保险监管机构:主要目标是确保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监管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性和风险管理等。
3. 监管机构的作用与挑战监管机构在金融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督与调控:监管机构通过设置监管规则和制度,监督金融市场和机构的行为,限制不当行为的发生,维护金融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一) 银行风险在银行和贷款者之间有着契约,贷款者到期必须连本带利归还银行。
银行和储户之间也有契约,到期之时银行向储户还本付息。
可是,银行两边的契约的“硬度”不一样。
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的契约比较“软”。
企业还不出钱来,银行只能靠法律手段逼债,万一贷款收不回来,只好等这家企业破产之后多少拿回来一些。
我国的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更软。
国有企业还不出钱来而银行一筹莫展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
可是银行和储户之间的关系就“硬”多了。
除非银行破产,否则储户完全有权力拿回属于自己的资金。
在某种意义上,银行把许多家企业经营风险集中到了自己身上。
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银行不能不发放信贷,可是,只要资金出了银行的大门就有收不回来的风险。
从理论上来讲,绝对避免坏帐是不可能的。
坏帐是银行经营的风险成本。
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应当用自身的利润来冲销坏帐损失。
只要银行能够保持资金的流动性,资金流通链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麻烦。
可是,如果银行的呆帐、坏帐越来越多,甚至资不抵债,总有一天这个问题会被揭露出来。
一旦有一家银行失去了资金流动性,就会导发金融危机。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这家银行储蓄的老百姓往往最后得到消息。
当老百姓得知他们的血汗钱有可能被银行给赔掉了,他们的反应非常简单干脆:尽快把自己的钱取回来。
由于任何银行都必然把相当一部分资金发放中期或长期贷款。
没有一家银行能够立即全部返回所吸收的存款。
如果众多的储户一涌而上挤兑,马上就把这家银行搞垮了。
银行关门势必拖跨许多相关的企业。
由于银行之间存在着各种业务联系,一家银行出现的挤兑风潮很快就会影响到其他金融机构。
结果,金融风暴的冲击一波连着一波,最终酿成一场社会风暴。
由于存在金融市场失灵的可能,一旦某个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即使政府出面干预也未必能够挽救这个机构破产(例如英国的巴林银行)。
当大规模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即使国际力量联合起来也未必能够制止危机的蔓延(例如墨西哥和东南亚的金融危机)。
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非常复杂,一家金融机构出现的危机会牵连到其他金融机构,例如,1974年英国由于房地产景气消失而出现银行业危机。
日本在90年代由于泡沫经济崩溃而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
一家金融机构出现危机会损害公众对整个金融体制的信心,发生挤兑。
例如,墨西哥和泰国金融危机。
这种负的外部性在区域金融危机中表现得非常严重。
[2]银行业务的本质决定了它需要承担各种类型的风险,因此了解这些风险并确保银行能妥善地计量和管理风险是银行监管的重头戏。
(二) 金融监管的目的银行的风险对于社会稳定的影响要比其他产业部门高得多。
银行的自有资金在其全部资产中只占很小的一个比重。
当银行放贷、投资的时候,主要是在拿别人的钱做生意。
按照国际标准,银行的自有资金应当不少于8%。
也就是说,银行中92%营运资金都来自于存款和借入资金。
如果银行的坏帐超过了资本金,以后再赔钱的话实际上是在亏损别人的钱。
因此,一旦储户知道银行坏帐很高,为了保护自己的产权,他们势必会尽快提出自己的存款。
如果大量客户挤提存款,将使银行迅速丧失资金流动性。
一般企业亏损倒闭只不过影响与这个企业相关的员工,可是,银行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相当多的民众,甚至破坏社会稳定。
危机蔓延的程度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不同部门是有差异的,但以银行领域最为严重,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
Fama认为,如果单单从事资产管理,货币兑换和支付的话,根本不需要对银行业进行大规模的监管。
但是,由于银行还进行着把非流动资产转化成流动负债,通过监督贷款和信号传递来降低交易成本,所以对银行业监管是完全必要的。
否则,金融市场失灵可能会让银行面临恐慌性挤兑。
[3]为了平息动荡,中央银行不得不扮演最终支付者的角色,动用国库来稳定局势。
一家或者几家银行的失误所造成的损失最后势必要全体纳税人来负担,这不仅不公平,而且也非常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进步。
因此应当防患于未然,严格实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的主要目的在于:(1)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确保公平而有效地发放贷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资金的乱拨乱划,制止欺诈活动或者不恰当的风险转嫁。
(3)金融监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款发放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
(4)银行倒闭不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会波及国民经济的其它领域。
金融监管可以确保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福利。
(5)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储备和资产分配来向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传递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可以保证实现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的传导机制。
(6)金融监管可以提供交易帐户,向金融市场传递违约风险信息。
许多文献一致认为,金融监管可以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问题从而提高社会福利。
因此,为了保护民众的利益一定要对金融机构实行比其他企业更为严格的监督管理。
美国联邦储备法明确规定,美国的银行监管制度的目标是:维持公众对一个安全、完善和稳定的银行系统的信心;为建立一个有效的和有竞争的银行系统服务;保护消费者;允许银行体系适应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日本国普通银行法》规定金融监管是以银行业务的公正性为前提,以维护信用确保存款人的权益,谋求金融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为银行业务的健全而妥善地运营,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健全发展为目的。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规定金融监管的目的是:在政府一般经济政策范围内促进货币稳定及信用,有助于经济成长。
在金融管理局认为公共利益所必要时可随时对金融机构提供咨询或对该金融机构提供建议,并要为确保该要求或建议的效力发出指示。
比较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目标可见,美国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目标比较具体,切实。
美国金融监管强调对存款者的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维护有效的金融体系内的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
如果从条文上来讲,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目标基本上都差不多,关键问题在于能不能保证所规定的监管目标顺利达成。
(三) 及时关闭资不抵债的银行是保证金融体制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及时关闭那些资不抵债的银行是保证金融体制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
及时关闭资不抵债的银行的主要理由如下:(1)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银行危机具有一般企业危机所不具有的蔓延性或传染性,如果某一家银行发生信用危机,出现挤兑,储蓄者会同时怀疑其他银行的信誉,有可能导致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崩溃,造成整个金融体制的大混乱。
(2)商业银行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给。
大量资不抵债银行的存在是货币流通体系的一大隐患,因为一旦商业银行信用危机蔓延,部分准备金制度下的倍数放大效应将使得大量货币突然退出流通,甚至可能引发经济萧条。
(3)及时关闭资不抵债银行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向现有银行发出信号:政府的确把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对待,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由于政府隐性补贴导致的呆坏帐进一步积累,有利于银行改进经营管理,提高效率。
(4)只有及时关闭资不抵债的银行才能维系储蓄者对整个银行系统的信心。
银行的自有资本代表了银行股东的金融权益。
它可以用来缓冲可能出现的损失。
应当以现有风险为基础来计算资本充足率。
商业银行的经营必然会遭遇到各种风险。
如果发放的贷款不能收回,那么就难免出现资产损失。
银行应当用日常的收益进行抵付。
如果日常收益还不能支付资产损失,那么就必须动用银行自有资产。
如果银行的损失超过了自有资本总量,那么就会损害存款人的利益。
因此,不能允许银行出现资不抵债的状况。
在银行监管过程中,最怕的就是银行的经理们说假话。
由于种种原因,明明他们放出的贷款已经不可能收回,成为坏帐,但是他们通过各种手法在银行帐目上做成正常。
明明是已经资不抵债,在帐目上却看不出来,似乎一切正常。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银行自有资本10亿元,吸收存款100亿。
税后营业收入3亿,坏帐1亿。
那么扣掉坏帐损失,该银行的利润还有2亿。
银行处于正常盈利状况。
如果该银行的坏帐达到3亿,那么该银行就没有任何利润了。
如果坏帐达到13亿,实际上,这家银行已经把它的本钱加上利润统统赔光了,那么这家银行就应当关门了。
无论如何,也不应当把民众储蓄的资金也亏掉。
假若金融监管机构发现银行的坏帐总额已经接近它们的自有资本,那么,及时让这家银行关门破产,不会对整个金融体制构成任何威胁。
银行损失的是股东们的自有资本,储户的钱并没有损失。
怕就怕银行不说真话。
通过造假帐,一直亏到20亿、30亿才被发现。
就是叫这家银行破产,把它的经理都抓起来,它的自有资金只有10亿,赔光了之后还差几十个亿。
怎么办?老百姓把他们的血汗钱放在银行里,如果不明不白地就不见了,当然不会答应。
如果政府不出面解决问题,就难免影响局势安定。
所以,一旦金融监管失误,最终还是要政府出面来收拾局面。
所以,在金融学中,中央银行被称为“最后贷款者”。
所以,及时搞清楚银行的坏帐状况是保持金融体系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
如果银行已经出现了较高的坏帐率,为了避免破产的命运,该银行的经理人员有可能掩盖真相。
通常他们希望再争取一些时间,也许能够在今后的投资中赚取更高的利润来补上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就象输了的赌徒一样,产生了一种激励,为了能够再赌一把,他们必然会产生报假帐的动机。
同时,他们会更热衷于那些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
如果赢了自然好,如果再输了,就要闯大祸了。
因此,必须提高金融机构运作的透明度,要求金融机构能够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向监管当局报告真实数据。
在亚洲金融风暴当中,韩国、日本的许多金融机构掩盖了大量不良资产,直到出现了严重的支付危机时监管当局才发现问题,但是已经无可挽救了。
我国中央银行的知情权、金融机构报表的质量、统计制度等方面都不如韩国和日本。
各类金融机构做假账、说假话的现象相当普遍。
从表面看来国有银行的各项指标都不错,但是各级金融机构的谎言掩盖了系统性风险。
幸亏我们的金融系统还有较高的资本流动性,否则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为了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就一定要对违规行为有非常清楚的惩罚措施。
金融行业不仅需要准入准则,更需要退出准则。
如果银行违反规则就要有人来出示黄牌警告,直到出示红牌,把违章的金融机构及时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