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肝毒性研究中的应用_王莹

合集下载

应用分泌_释放蛋白质组学鉴定HBV相关的肝细胞癌血浆标志物_杨磊

应用分泌_释放蛋白质组学鉴定HBV相关的肝细胞癌血浆标志物_杨磊
① ② ① ① ③ ① ② ② ④
④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检验科, 北京 100021; ⑤ 首都医科大学佑安医院检验科, 北京 * 联系人, E-mail: dr_wujianxiong@; yngao@; chengshj@ 收稿日期: 2013-04-25; 接受日期: 2013-05-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批准号 : 81172035, 30973388)、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专项资金 (批准号 : 2007B68)、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批准号 : 2012AA020206)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基本科研项目(批准号 : JK2009B08, LC2009B45)资助
引用格式: 杨磊, 荣维淇, 肖汀, 等. 应用分泌/释放蛋白质组学鉴定 HBV 相关的肝细胞癌血浆标志物.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3, 43: 663–671 英文版见: Yang L, Rong W Q, Xiao T, et al. Secretory/releasing proteome-based identification of plasma biomarkers in HBV-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ci China Life Sci, 2013, 56: 638–646, doi: 10.1007/s11427-013-4497-x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3 年
第 43 卷
第8期
以 7 L/min 的速度自动进样 3 min. 所用溶剂 A 为 0.1%溶于水的甲酸, B 为 0.1%溶于乙腈的甲酸, 流动 相 A 线性梯度为 97%~60%, 流动相 B 的线性梯度为 3%~40%. 分离 90 min 以上, 速度为 200 nL/min, 随 后, 10%流动相 A 和 90%流动相 B, 10 min. 以 lock mass 模式, Glu-fibrinopeptide B 浓度为 100 fmol/L, 恒 速 300 nL/min 传 递 到 nano-ACQUITY 系 统 . SYNAPT 高分辨率质谱分析胰酶消化后的肽段 [14], 质谱在 V 模式下进行, 全宽度半最大值最小为 10000. TOF 质谱分析仪串联质谱校准 Glufibrinopeptide B 离 子片段 m/z(质荷比)设为 50~1600, 喷雾器采样频率为 30 s. 高精度 LC-MS 在 MSE 模式下数据采集(低碰撞 能量为 4 eV, 高碰撞能量从 15 eV 升至 45 eV, 开关 间 隔 1 s, 扫 描 间 隔 0.02 s), 质 量 范 围 (m/z) 为 300~1990.

肝脏毒理学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肝脏毒理学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95 7.
1 任建鸿 , 4 王红 , 刘丽梅 , . 等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 N P方案化疗治疗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的临 床观察 [ ] 2 1 , ( 7 :2 5— J .0 0 1 1 ) 3 7 0
3 8. 27
5 华哗 , 陈德玉 , 刘俊 , 康莱特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 鼻咽 等.
癌 中减毒增效作用初步研 究[ ] 齐齐 哈尔医学 院学报 , 1 , J. 2 13 0 2
(9 3 2 1 ):1 5—32 . 16
1 王玉霞 , 5 张霄峰. 康莱 特注射液 联合放疗治 疗骨转移 癌的临 床 观察 [ ] 临床药物实践 ,00 1 ( )5 . J. 2 1 , 1 :1 9
牡丹江医学院学 报

2 1 年 02
第 3 卷 3
第 4期
48 ・
J OURNAL OF MUDANJANG MEDI I CAL UNI VERST IY Vo. 3 NO. 2 1 13 4 02
观察[ ] 现代肿瘤 医学 ,0 0,8 1 :99—16 . J. 2 1 1 (0) 15 9 0
16 7 8—1 7 7 0.
9 张字明 , 韩正祥 , 冯守信杂志 ,09 3 ( 1 : — 8 20 , 2 )6 6 . 0 6 2 张亮 。 飞.康莱特提高 晚期恶性肿 瘤患者生 活质量 的临床 0 王亚
观察[ ] J .交通医学 2 1 2 ( )6 6—67 0 0,4 6 :7 7.
收 稿 日期 :0 2— 5一l 21 0 2
1 宋萌萌 , 1 刘世研 . 莱特注射液 +卡铂胸腔灌注联 合培美 曲塞 康
肝 脏毒 理 学 的 蛋 白质组 学研 究 进展
范兴君

蛋白质组学生物样本分析:深度挖掘蛋白质组的信息

蛋白质组学生物样本分析:深度挖掘蛋白质组的信息

蛋白质组学生物样本分析:深度挖掘蛋白质组的信息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蛋白质组学生物样本分析是深度挖掘蛋白质组信息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样本中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修饰状态以及相互作用网络,为生物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重点介绍蛋白质组学生物样本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为读者全面展示这一领域的科学进展和前景。

一、生物样本的选择与预处理:1.样本类型:生物样本可以是细胞、组织、体液等,选择适当的样本类型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样本预处理:样本预处理包括蛋白质提取、富集和纯化等步骤,旨在去除干扰物质、增加蛋白质检测的灵敏度和覆盖度。

二、蛋白质组学生物样本分析的关键技术:1.质谱分析:质谱是蛋白质组学中常用的分析技术。

通过质谱仪的测量,可以获得蛋白质的质量和结构信息。

质谱分析方法包括质谱图谱分析、串联质谱等,可以帮助我们精确地识别和定量目标蛋白质。

2.蛋白质组学数据库:蛋白质组学数据库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蛋白质信息,包括序列、结构、功能等。

通过与数据库的比对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研究蛋白质的特性和功能。

3.生物信息学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是蛋白质组学生物样本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蛋白质的功能注释、通路分析和互作网络分析,可以揭示蛋白质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图1。

三、蛋白质组学生物样本分析的应用:1.生物标志物的发现:通过蛋白质组学生物样本分析,可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为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药物靶点的鉴定:蛋白质组学生物样本分析可以帮助鉴定与药物作用相关的蛋白质靶点,为药物研发和设计提供重要信息。

3.个体化医学的实现:蛋白质组学生物样本分析可以揭示个体间的蛋白质差异,为个体化医学提供精准治疗的指导。

图2。

蛋白质组学生物样本分析是深度挖掘蛋白质组信息的重要手段。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中山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通报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中山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通报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中山市科学技术奖获奖
项目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山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2.07.10
•【字号】中府[2012]82号
•【施行日期】2012.07.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中山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
通报
(中府〔2012〕82号)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
根据我市科学技术奖励有关规定,经过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决定授予武汉大学等5家单位“中山市产学研合作奖”,授予“紧凑型深海动力定位特种船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等17项成果“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授予“熊去氧胆酸的工业化生产”等35项成果“中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授予“国内外水产品有害物质残留及限量标准比较和应对技术壁垒措施研究”等38项成果“中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发扬成绩,再创佳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增强我市综合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2011年度中山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中山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七月十日附件。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应用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p r o t e o mi c s i n s t u dy o f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a
W A N G J i a n g a n g. F E l X i n y i n g, S O NG Q i n g . G r a d u a t e C l a s s , C o l l e g e o fC l i n i c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fC o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学 技 术基 础 研 究 成 果 的 临床 转 化 , 将会 为 H C C诊疗 带 来 极 大 益 处 。
关键词 : 癌, 肝细胞 ; 蛋 白质组学; 生物学标记 , 药理学 ;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R 7 3 5 . 7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5 2 5 6 ( 2 0 1 4 ) 0 9 — 0 9 5 8— 0 3
Wu h a n 4 3 0 0 6 1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He p a t o e e l l u l a r c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i n o ma( HCC)i s o n e o f t h e mo s t f a t a l ma l i g n a n t t u mo r s w o r l d w i d e .As a n i mp o r t a n t p a r t o f c u t t i n g—e d g e r e —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为药物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蛋白质组学旨在研究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种类、结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从而揭示生命活动的机制。

在药物研究领域,蛋白质组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疾病机制研究:蛋白质组学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找到导致疾病发生的蛋白质异常表达或突变。

通过对这些关键蛋白质的研究,可以为新药的研发提供重要的线索和靶点。

二、药物靶点鉴定: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快速鉴定药物靶点,从而加快药物研发的速度。

通过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以找到与药物治疗相关的蛋白质靶点,为药物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关键信息。

三、药物安全性评估: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快速、准确地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通过分析药物对蛋白质的影响,可以预测药物的潜在毒副作用,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试验和临床风险。

四、个性化药物治疗: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实现个性化药物治疗。

通过分析患者个体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可以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和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有助于加快药物研发的速度、
提高药物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新药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它在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多的福祉。

蛋白质组学技术和蛋白质分析技术可用于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生物代谢

蛋白质组学技术和蛋白质分析技术可用于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生物代谢

蛋白质组学技术和蛋白质分析技术可用于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生物代谢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蛋白质组学技术和蛋白质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蛋白质组学技术是对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整体组成和功能进行系统性研究的方法,而蛋白质分析技术则是通过对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来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生物代谢过程。

一、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用于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且能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例如,在药物设计和药效评价方面,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蛋白质组中的不同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从而确定药物对特定蛋白质的选择性和亲和性。

此外,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发现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信号传导途径,揭示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模式,以及揭示药物在细胞水平上对蛋白质的影响。

蛋白质组学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方法是质谱分析。

质谱分析能够提供高灵敏度的蛋白质定性和定量信息,从而揭示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制。

例如,利用质谱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鉴定出药物与特定蛋白质结合的位点,以及药物结合后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

此外,质谱分析还可以用于蛋白质组学技术中的代谢组学研究,通过分析药物代谢产物和代谢酶相关的蛋白质,揭示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影响。

二、蛋白质分析技术在药物生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蛋白质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广泛,尤其在药物生物代谢研究领域起到重要作用。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对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蛋白质分析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对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例如,利用液相色谱联用质谱(LC-MS/MS)技术,可以鉴定药物代谢产物的结构,并通过蛋白质鉴定技术确定药物代谢产物所靶向的蛋白质。

此外,蛋白质分析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药物与相关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例如蛋白质亲和层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技术。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分子之一,负责各种生命过程的调节和执行。

因此,对蛋白质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医学科学的重要领域。

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一种高通量、全面分析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技术。

它在生物医学、医学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有哪些应用?1.疾病诊断和预测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预测疾病。

通过比较健康人和患者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可以找出与疾病有关的蛋白质,从而研究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

例如,通过对乳腺癌患者的血清样品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可以发现乳腺癌早期标志物,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预测疾病的发展。

2.药物开发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帮助药物开发。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筛选药物目标或药物候选物,并确定药物的作用机制。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药物耐药或副作用的问题,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预测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蛋白质组学技术也可以用于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和疾病的变化。

3.生物标记物的发现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生物标记物。

生物标记物是指某种分子或生物化学指标,它可以指示特定疾病或生理状态的存在或发展。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确定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从而找到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这些生物标记物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预测,也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基因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与基因组学技术结合使用,以更全面、深入地研究生命体中的蛋白质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这样可以发现更多的新蛋白质,加深对生物系统的理解。

与此同时,该技术可促进在基因水平上鉴定新的调控因子及理解其作用方式。

5.转化医学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在转化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患者生物标本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可以为个性化医疗提供基础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促进疾病治疗的成功。

结语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研究生命体的蛋白质组成的重要工具。

它有广泛的应用,如疾病诊断和预测、药物研发、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基因组学研究和转化医学。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病毒性肝炎中研究应用的现状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病毒性肝炎中研究应用的现状

科技部 已将疾病蛋 白质组研究列 入中国“7 " 93 计 为一个整体 , 在不同的条件下在一个生物体中是不同的”。而 的研究战略 。 】 8 3 计划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将“ 白 蛋 蛋 白质组学( r em e) po o is是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 白质 划项 目和“ 6 ” t
1 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及其发展
美 蛋 白质组 ( rt m ) 由澳大利亚 的 Wi is Wii 大 、 国等 国也加入 了蛋 白质组研究行列 。国际著名 学府如哈 po o e 是 e l n 和 la k lms 斯坦福大学等 以及欧洲 分子生物学 实验室 、 巴士德研 于 19 94年在意大利 S n i a召开 的双 向电泳会议上首次提 出, e 它 佛大学 、 瑞士联邦工业学 院均跻身此类研究 。第 一届 国际蛋 白 】 源于蛋 白质 ( rt n 与基 因组 ( eo e 两 个字 的杂合 , po i) e gnm ) 意指 究所 、 9 7年召开 , 预测 2 世纪生命科学 的重心将从 1 po i xrs db eo , 一个细胞 或一个组织的基因 质组学会议于 19 rt n epes yagnme 即“ es e
84 8
[ 文章编号 ]17 - 6 ( 0 8 O -84 3 6 3 7 8 20 )6 8 - 7 O 0
蛋 白 质 组 学 及 其 在国坚 ( 审校 ) ( 广西医科大学研 究生院20 07级 1 南宁 502 ; 班, 30 1
白质组学( e -a rt m c) 即确定蛋 白质在亚细胞结构 中 技术及生物信息学。随着学科的发展 , 白质组学 的研究范围 clm ppo o i : l e s 蛋 的位置 ; 通过纯化细胞器 或用 质谱仪 鉴定蛋 白复合 物组成 等, 不断扩展 , 白质组 功能模式 的研究 不断深 入 , 白质 翻译 后 蛋 蛋

201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01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任兆麟、付永亮、付伊鹏、张亚男、李 刘文元、任珂娜、原浩翔、张 陈代华、孔繁芳、李源远 杨晓龙、侯姝叶 张 彤、朱 婧、赵 娜、张彩燕 玮 科
乔晓艳 王彦华 肖连团 王建宝 孙 岩
王宏远、彭
敏、王泽敏、闫
董江爱
项目编号 2012035
学校、项目名称 华北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 山西、河北和内蒙古四乡镇为例 王
项目人员 平、邢爱武、马 珂 寒、杨素珍
指导教师 王晓晨 曹宇峰
2012036 山西省实现转型发展中的基层政府作用研究 太原理工大学(36项) 2012037 低温除氧水处理装置技术 2012038 超声喷丸表面强化实验装置的研制 2012039 液体燃料吸附法脱硫的研究 2012040 宽带高强度交变电磁场促进煤层甲烷解吸的实验研究 2012041 回转类构件动平衡测试仪的设计开发 2012042 层楼式石碹窑洞建造技艺复原与传承 2012043 复合絮凝剂的制备研究 2012044 一种强阻水性可食酪蛋白膜的制备 2012045 循环流率在线测量装置研制
项目人员 杰、刘明上 晨、王飞越、张云云 刚、李景鹏
指导教师 刘焕蓉 孟东平 董 李 川 茹
2012011 白术挥发油光照氧化及成分分析 2012012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煤矿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012013 新型有机染料的合成、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2012014 面向微博观点句抽取系统 2012015 基于“选举代表”群体认知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2012016 网络协议与流量动态分析及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2017 太原市流动儿童行为习惯形成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2018 提升农村学校闲暇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2012019 关于大学生闲置物品处理方式的调查 2012020 国家惠农政策下当前农村“离土”现象探析 2012021 集体化时期农村基层档案整理与研究--以吕梁市柳林 县薛村镇焉头村为例

蛋白组学在肝癌中的应用研究

蛋白组学在肝癌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4期107㊀蛋白组学在肝癌中的应用研究袁佳慧(陕西延安中学,陕西延安716000)摘㊀要:近年来,人们在基因组学的研究上有了巨大的进展,如研究者利用宏基因组学克隆技术筛选获得全新的功能基因和活性物质,大大促进了医学和生物技术工程的快速房展以及人类基因组测序中每条染色体的D N A 分子大小,包含的编码基因㊁非编码基因和假基因的数目,编码基因的举例.然而基因的表达是有选择性的,生命体的所有生命现象都是由蛋白质去执行完成的,所以在人们对生命现象研究的过程中,蛋白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而蛋白组学就是研究蛋白质的有力方法,因此蛋白组学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将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对蛋白组学在肝癌方面的研究方法及进展进行总结与展望.关键词:蛋白组学的研究;肝癌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F 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14.045㊀㊀蛋白组学是指大规模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其中包括蛋白质的表达㊁修饰㊁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疾病发生的机理㊁细胞代谢等过程的认识的一门学科.近年来,随着蛋白组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组学已被应用于很多领域,例如在疾病研究中发现新的标志物㊁探索遗传病的发病原因㊁为更快更好的研制药物提供技术支持㊁对食品科学提供新思路,同时对于微生物界的研究也有很广的应用.其中,蛋白组学应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最为广泛,例如的肝癌的研究.目前,肝癌是最常见的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很大,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有研究者将蛋白组学应用于肝癌的研究中.1㊀蛋白组学技术1.1㊀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的分离技术在不断地改进与创新中.研究蛋白质的分离可以为之后蛋白质的鉴定提供较优的原材料.现在常见的有盐析法和有机溶剂沉淀法.而有机溶剂相比中性盐来说,机溶剂沉淀法的分辨力和提纯效果比盐析法更好.1.1.1㊀盐析法盐析法是操作较为简便的一种沉淀蛋白质的技术,将中性盐加入在蛋白质溶液中,中性盐将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来沉淀蛋白质.虽然操作简便㊁可以保护蛋白质㊁适用范围也较广,但是它的缺点也很多,例如提纯浓度不高,无法得到足够纯度的蛋白质.例如张煜先利用硫酸盐盐析法分级分离大豆酸沉蛋白,再用S D 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了此方法操作简单,可在短时间内使不同大小的酸沉蛋白沉淀出来.1.1.2㊀有机溶剂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相比于盐析法来说,分辨力更高一些,提纯效果要更好一些.因为有机溶剂不仅可以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合层,而且有机溶剂还可以使中性离子间的静电引力增强,这样蛋白质就会沉淀下来.但有机溶剂法仍不能得到足够纯度的蛋白质,需要后续的加工,另外蛋白质也易由变性,有机溶剂的极大使用也会带来回收㊁储存的麻烦.有机溶剂沉淀也广泛的应用,如张恭勤,张一新,谢维刚等提取无蛹突蛋白质.将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蚕蛹晒干㊁破碎㊁去皮,再用有机溶剂反复沉淀蛋白质,得到了大量无蛹臭的白色蚕蛹蛋白质.1.2㊀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分离技术是不断改进和发展的,最开始利用简单的离心技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物质进行分离,但仅利用物理方法无法实现蛋白质的彻底分离,分离后仍混有较多杂质,而蛋白质质谱技术要求较精确,所以蛋白质的分离技术不断向更准确㊁更精确的方向发展.目前主要的分离技术有离心法,电泳法以及色谱技术等.1.2.1㊀离心法在这些技术中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离心法,离心技术是通过离心力来分级蛋白质.此方法虽操作简便㊁快速,但无法完全分离各组分,如陈如梅等人应用离心的方法获得球蛋白提取液.一般,离心法无法将物质完全分离,处理后产物仍混有较多杂质,需要在离心后采用其他技术进行进一步分离.1.2.2㊀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是用液体作为流动相搭配高压输液系统,在色谱柱中装入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再抽离柱内成分后进行检测,从而分离样品,如高旭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和大黄素;色谱法在目前能较好分离蛋白,并且具有较高劳动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4期108㊀㊀的分离效率㊁分析速度㊁检验灵敏度和较少的样品用量㊁较好的选择性,易于自动化.张元梅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柑橘果实中18种类黄酮的含量时,说明了此方法的优缺点,缺点即不能进行相关蛋白质的具体检测.1.2.3㊀双向电泳同时利用蛋白质等电点和分子量的差异进行电泳分离的方法叫双向电泳法,第一向是等电聚焦电泳,第二向是S D S P A G E 电泳.之后的蛋白质呈现二维分布,水平方向是蛋白质在等电点上的差异,垂直方向上是蛋白质分子量上的差异.这个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方便的图像分析处理与质谱分析匹配的优点;但这种技术对于有些蛋白质还难于有效分离㊁梯度不稳定,并且胶内酶解过程即费时㊁又费力,又使这项技术难以实现自动化.例如沈飞英等人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家蚕催青前期的胚胎蛋白质,检测到家蚕催青前期的467个蛋白质斑点.图1㊀家蚕催青后期胚胎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钟伯雄,陈金娥,颜新培,等,昆虫学报,2005.)1.3㊀蛋白质的鉴定将蛋白质分离出来后,要对其进行鉴定.目前主要的蛋白质鉴定方法为和蛋白质质谱技术,下面将重点介绍这两种方法.1.3.1㊀双向电泳利用蛋白质等电点和分子量的差异进行电泳分离的方法叫双向电泳法.双向电泳的分离图像可以对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分子量和等电点等进行初步鉴定,并可以预测蛋白质点出现的位置.例如谭永梅等利用双向电泳技术有效的分析了冠突散囊菌与v e A 基因相关的差异蛋白,更好的认识冠突散囊菌的产孢机理.1.3.2㊀蛋白质质谱技术质谱法分析蛋白质的原理是将蛋白质分子转化为离子,在一定的电场与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将具有不同质荷比的蛋白质分离开来.此方法灵敏度高㊁操作简便㊁准确性高㊁所需时间短的优点,但质谱仪的造价十分昂贵,使用成本高.例如张丽君等人利用多维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出小鼠肝脏质膜蛋白质中的126种蛋白质,其中包括41种膜蛋白.2㊀蛋白组学在肝癌研究中的应用2.1㊀肝癌的起因肝癌的发生是由于体内多种基因的共同变化所引起的,而基因转录的产物为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执行者,所以研究蛋白质的差异有利于对癌变的认识.如周海军等将正常人的肝细胞系与肝癌细胞的肝细胞系进行对比,发现有12个蛋白质的糖基团发生改变,论证了蛋白质糖基团的改变在肝癌的发生中起着作用.因此,用蛋白组学对肝癌进行研究,可以使人们了解肝癌的起因,进而预防肝癌的发生.表1㊀人肝癌细胞系的糖蛋白质组学研究表S p o t N u m b e rG l y c o pr o t e i n T h e o r e t i c a l M /k uP r o t e i n s c o r e P e p t i d e s m a t c h e d G l y c o s yl a t i o n l e v e l i nH e p3B P 1P 21P r o t e i nd i s u l f i d e i s o m e r a s e p r e c u r s o r 56.7425620ʏ㊀∗0.02230.01282U D P -N-a c t e y l g l u c o s a m i n e p y r o p h o s p h o r yl a s e 156.997510ˌ㊀∗∗0.01000.01843A n n e x i nA 240.3823013ˌ㊀∗∗0.00400.01124G l y c e r a l d e h y d e -3-p h o s p h a t e d e h y d r o g e n a s e 36.031066ˌ㊀∗0.04800.02295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n u c l e a r r i b o n u c l e o pr o t e i n 49.1925510ʏ㊀∗0.03970.00396T u b u l i nb e t a -5c h a i n49.6323514ʏ㊀∗∗0.02930.93637P h o s p h o g l yc e r e t ek i n a s e 144.5812112ˌ㊀∗∗0.00010.00128D n a J h o m o l o g s u b f a m a i l y Bme m b e r 1140.481199ʏ㊀∗∗0.00010.00639G l y c e r a l d e h y d e -3-p h o s p h a t e d e h y d r o ge n a s e 36.03965ˌ㊀∗∗0.00170.000210C a t h e ps i nD p r e c u r s o r 44.521113ʏ㊀∗∗0.00060.157511P e r o x i r e d o x i n122.091349ˌ㊀∗∗0.00170.000112P e r o x i r e d o x i n2i s o f o r mb15.974256ˌ㊀∗∗0.00110.0081㊀㊀数据来源:周海君,刘银坤,崔杰峰,等.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6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4期109㊀2.2㊀肝癌的诊断尽早确诊肝癌对于肝癌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十分重要.对肝癌的诊断主要是寻找其标志物.早期人们开始用甲胎蛋白作为其标志物,目前仍是使用最佳的标志物.但随着研究蛋白组学技术的发展,对肝癌的其他标志物的研究也在不但深入.例如高尔基体73蛋白㊁肝癌生长因子㊁异常凝血酶原 2.2.1㊀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属于糖蛋白,在人体内的含量不高.甲胎蛋白与肿瘤的发生相关,它有许多功能:结合和转运㊁维持血浆渗透压.甲胎蛋白对于细胞的增长和抑制都起着作用.当甲胎蛋白超过一定的范围后,肝癌发生的机率会很大.甲胎蛋白不仅可以检测肝癌,同时也可以作为肝癌转移与治疗效果的指标.2.2.2㊀高尔基体73蛋白高尔基73蛋白在正常的人体中也存在,但其含量很低或者几乎没有,但在肝癌患者的体内含量较高.甲胎蛋白的敏感性较低,尤其是在肝癌转移的方面.付超等人经实验研究得出,高尔基体73蛋白的敏感性远远高于甲胎蛋白,具有很好的实用的临床价值,在未来有可能成为人们诊断肝癌的新型标志物.表2㊀高尔基体蛋白73(G P 73)检测在肝细胞癌对比图数据来源:付超,齐军,李学祥,等.中国肿瘤,20102.2.3㊀肝癌生长因子肝癌生长因子是肝癌和它周围血管生长的必需物质,属于多肽类物质.随着恶性肿瘤的形成和生长,肝癌生长因子会扩散到其周围的血管里.高文斌等人发现手术前后恶性肿瘤的大小,甲胎蛋白和肝癌生长因子都有变化,并且肝癌生长因子的变化更为显著,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肝癌生长因子的较高的敏感性,使其可以诊断早期肝癌㊁判断肿瘤大小.如果可以配合其他检测肝癌的技术,会有更好的效果.表3㊀血清恶性肿瘤生长因子检测术前后对比图数据来源:高文斌,戚晓军.现代免疫学,19982.2.4㊀异常凝血酶原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异常凝血酶原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殷正风等人经研究表明,当肿瘤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1c m 时,异常凝血酶原的含量会随之增加.因此,异常凝血酶原可以作为肝癌的标志物.表4㊀异常凝血酶原酶免疫测定法作为肝癌标志物对比图数据来源:殷正丰,崔贞福,康晓燕,等.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12.3㊀肝癌的转移肝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转移和复发,肝癌的转移和复发是患者长期生存和手术效果的最大的困难.目前,有的学者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肝癌的转移与复发,用蛋白组学进行研究.如孟春城等人研究检测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蛋白质,探究肝癌的转移和复发的影响因素,得出了肝癌的转移与复发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㊁尿激酶型纤溶酶原酶活物等蛋白质的表达无关.还有毛华等人研究了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 38信号传导通路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肝癌转移,得出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除了提供癌细胞增殖的营养外,还可以通过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 38信号引导癌细胞,导致肝癌的转移.通过对比肝癌患者转移前后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可以得出肝癌转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2.4㊀肝癌的治疗肝癌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但因为肝癌患者在早期可能有转移现象,再加上我国大多数肝癌患者在患肝癌的同时,伴有肝功能的下降,所以手术切除的作用并不完全.随着蛋白组学的发展,其在肝癌的治疗中也发挥着作用.例如D i n g 等运用蛋白组学技术,得出了一些差异蛋白质不仅可以作为肝癌诊断的标志物,还可以减弱肝癌转移的能力,为肝癌的靶向性治疗提供了研究基础,提高肝癌治疗的成功率.3㊀总结与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蛋白质的研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质谱法会进一步突破,研究出使用成本较低的仪器;高效液相色谱可以定量分析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可以分离过酸或分子量过小的蛋白质.蛋白组学也应用于细胞生物学㊁神经生物学㊁寻找疾病分子标记和药物靶标等许多的方面,对肝癌的探劳动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4期110㊀㊀究也日益深入.通过对比肝癌患者与正常人体内的差异蛋白,有助于研究肝癌的起因㊁转移以及肝癌的治疗方法,降低肝癌的发病率㊁提高治疗的成功率.蛋白组学为肝癌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且有力的平台.研究不断地创新,技术不断发展.现在,人们已经在肝癌的起因㊁诊断㊁转移㊁治疗的方面有了一些研究,找到了部分标记蛋白.在未来,可以利用蛋白组学找出具有更高敏感性的肝癌标志物,更早的发现肝癌患者,使其尽早接受治疗,增加康复率;找到引起肝癌的转移与复发的主要蛋白,研制出抑制此类蛋白质的药物,防止肝癌患者的病情加重;将蛋白组学应用于临床治疗上,结合其他治疗肝癌的技术,尽量弥补手术切除的缺陷,降低复发率.使肝癌不再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参考文献[1]黄循柳,黄仕杰,郭丽琼,等.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7):1058G1066.[2]温家根,周宏灏,张伟,等.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转化与应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4):445G449.[3]尹稳,伏旭,李平.蛋白质组学的应用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2014,(1):32G38.[4]陈建国.中国肝癌发病趋势和一级预防[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4):256G260.[5]李峰,关勇军,陈主初.蛋白质组学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1,28(2):164G167.[6]谭利芬,肖超斌.蛋白质盐析的实验探究[J ].化学教育,2008,29(6):37G38.[7]张煜,王建英,王晶妍.硫酸铵盐析法分级分离大豆酸沉蛋白[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39(6):99G100.[8]马颖哲,李秀东.热变性和有机溶剂沉淀联合法提纯超氧化物歧化酶[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6,(5):555G556.[9]张恭勤,张一新,谢维刚,等.用有机溶剂提取无蛹突蛋白质的方法:,C N 86101511[P ].1988.[10]张宏一.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2005,(4):31G35.[11]陈如梅,杜水芹.谷物籽粒各类蛋白质的离心分析法[J ].上海农业科技,1990,(1):39G39.[12]高旭东,师永清,陈士恩,等.双波长H P L C 测定栀子金花丸中栀子苷㊁黄芩苷㊁盐酸小檗碱和大黄素的含量[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5,42(3):409G412.[13]张元梅,周志钦,孙玉敬,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柑橘果实中18种类黄酮的含量[J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7):3558G3565.[14]张国庆,廖杰,于力方.双向电泳技术在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3,10(03):39G41.[15]钟伯雄,陈金娥,颜新培,等.家蚕催青后期胚胎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分析[J ].昆虫学报,2005,48(02):143G148.[16]邵帅,曲晓波.蛋白质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技术[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82G83.[17]张颖,杨舸.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有效工具 双向电泳鉴定技术[J ].重庆高教研究,2010,29(5):66G68.[18]桑石磊,谭玉梅,葛永怡,等.运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鉴定冠突散囊菌v e A 相关蛋白[J ].贵州农业科学,2014,(8):124G128.[19]王岚,刘骁勇,张华宁,e t a l .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讯,2007,18(1):166G168.[20]曹锐,张丽军,聂松,等.多维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小鼠肝脏质膜蛋白质[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5,21(1):134G142.[21]李若林,秦雪.蛋白质组学在原发性肝癌研究中的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7):688G689.[22]周海君,刘银坤,崔杰峰,等.人肝癌细胞系的糖蛋白质组学研究[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6,33(1):59G64.[23]杨广顺,杨宁.原发性肝癌近20年的诊治进展和发展趋势[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9G11.[24]徐海峰,杨华瑜,张宏冰,等.改变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现状的新肝癌血清标志物[J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28(1):104G108.[25]常彬霞,辛绍杰.甲胎蛋白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6):576G580.[26]付超,齐军,李学祥,等.高尔基体蛋白73(G P 73)检测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肿瘤,2010,19(8):553G556.[27]高文斌,戚晓军.血清恶性肿瘤生长因子检测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J ].现代免疫学,1998,(2):126G126.[28]殷正丰,崔贞福,康晓燕,等.异常凝血酶原酶免疫测定法作为肝癌标志物的研究[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1,7(8):503G504.[29]孟春城,陈孝平.V E G F ㊁u P A ㊁I C AM-1和P C N A 蛋白质表达与肝癌转移复发的关系[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9):673G675.[30]毛华,袁爱力,赵敏芳,等.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 38信号传导通路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肝癌转移的实验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2000,20(1):14G16.[31]叶胜龙.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3):555G558.[32]D i n g S J ,L i Y ,T a nY X ,J i a n g M R ,T i a nB ,L i uY K ,S h a oX X ,Y e S L ,W uJ R ,Z e n g R ,W a n g H Y ,T a n g ZY ,X i a Q C .F r o m p r o Gt e o m i c a n a l y s i s t o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o f c y t o k e r Ga t i n19c o r r e l a t e sw i t hh e p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m e t a s i s .[33]李孜.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 ].热带医学杂志,2003,3(1):103G108.[34]曾嵘,夏其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与趋势[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49G51.。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在当今的医学研究领域中,蛋白质组学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研究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的学科,为中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可以深入挖掘中药的药理作用、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从而提高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1.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意义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全面了解中药的药理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

通过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手段,科研人员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读中药中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找出其中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从而发现中药的药理活性成分,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更为可靠和有效的科学依据。

2.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

可以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中药进行全面的成分分析,包括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助于科研人员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成分及其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蛋白质组学技术也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发现和筛选中药中具有药理活性的蛋白质成分,为中药的提取和纯化提供科学依据。

蛋白质组学技术还可以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科研人员进行中药的质量评价和安全性评估。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就我个人而言,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对于推动中药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从蛋白质的角度全面解析中药的药理成分,为中药研究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蛋白质组学技术也有助于加快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进程,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疗效,为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持。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全面了解中药的药理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作用靶点研究中的方法和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作用靶点研究中的方法和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作用靶点研究中的方法和应用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对蛋白质组学的分析和研究,可以鉴定中药的作用靶点,揭示其作用机制,识别特定生物标记物,研究中药复方相互作用,分析中药不良反应机制,探索中药耐药性机制,以及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分析。

1.鉴定中药作用靶点鉴定中药作用靶点是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的重要步骤。

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对比分析中药处理前后的蛋白质表达变化,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出中药的作用靶点。

常见的技术包括双向电泳、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

双向电泳可以分离出中药处理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质谱分析可以鉴定出这些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预测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2.揭示中药作用机制揭示中药作用机制是理解中药如何发挥作用的关键。

通过对中药作用靶点的深入研究,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可以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

例如,某些中药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来发挥其药效,而另一些中药可能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3.识别特定生物标记物识别特定生物标记物是研究中药作用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筛选出与中药作用相关的特定生物标记物,用于监测中药的治疗效果。

这些生物标记物可能包括某些特定蛋白质的表达量、活性或修饰状态的变化等。

4.研究中药复方相互作用中药复方是中医药治疗中的常用手段,但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难度较大。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中药复方中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配伍下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可以了解不同配伍对药效的影响,为优化中药复方的配伍提供依据。

5.分析中药不良反应机制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药物剂量、个体差异、配伍不当等因素有关。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比较给药前后的蛋白质表达变化,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例如,某些中药可能导致肝损伤或肾损伤,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可以发现与这些损伤相关的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从而阐明中药不良反应的机制。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中药是指中国传统医学用以治疗疾病或维持身体健康的药物,也是一种民族文化。

中药由多种天然药物组成,其特殊的组合使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许多医学学者已经开始使用现代技术,通过揭示中药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精细调控机制,从而深入研究中药的药理活性及其诱导的作用机制,为中药药理研究及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其中,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一项最受欢迎的高科技工具,这种技术既可以识别并鉴定有效的抗病毒或抗肿瘤蛋白或脂质,也可以深入研究药物作用机理。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有效探测处理前后的蛋白质表达及组成,从而揭示药物活性和机制。

蛋白质组学结合了多种方法,包括蛋白质质谱、组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结合分析等,可以涵盖不同层面的蛋白质信息,及时发现最关键的蛋白质表达、组成调控,可以揭示更多可能与药物作用机制有关的细胞调控机制。

例如,蛋白质鉴定技术可以用来识别有效的抗肿瘤或抗感染的蛋白,从而深入了解中药药理作用机制;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技术可以揭示药物与特定蛋白受体的作用机制,进而有效控制药物的药效。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既有助于更好地解释治疗效果,又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客观依据,也可促进药物开发。

通过蛋白质组学,除了揭示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副作用,还可以直接提炼细胞调控性抗病毒或抗肿瘤的机制,从而构建抗病的药物,从而改善中药药理作用及其临床使用。

此外,蛋白质组学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的对象或系统,从而提高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准确性及效率,从而使中药药理研究获得更大的进展。

总之,通过蛋白质组学,可以更好地探索中药药理活性及其诱导的作用机制,可以提高中药研发的条件,并为中药药理研究及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因此,蛋白质组学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鼠肝毒性研究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鼠肝毒性研究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鼠肝毒性研究近年来,毒物对生命安全的威胁日益凸显,而如何对毒物进行有效的检测和预警则成为了当今科研领域的重要课题。

其中,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了毒理学领域一种重要的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鼠肝是常用的毒性评价模型之一,通过分析其蛋白质组成可以全面了解肝脏生理和病理状态,从而更好地诊断该器官的功能损害以及毒物的致毒机理。

本文将介绍基于蛋白质组学的鼠肝毒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以期加深人们对该领域的认知。

一、蛋白质组学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是通过高通量的分析手段,研究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在不同状态下的表达差异和功能变化,起到了解析生物体的分子机制和生命功能的作用。

与传统的单个蛋白质分析相比,蛋白质组学的优势不仅在于能够同时分析众多蛋白质,而且可以提供对蛋白质量和结构的全面了解,因此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在毒理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毒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生物体的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而蛋白质组学可对这些影响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析。

以鼠肝毒性研究为例,一般会通过蛋白质组学的手段进行检测,以全面分析安全性评价中各种毒物在体内的代谢机制、毒作用机制及其对蛋白质表达和功能的影响,从而找出其致毒机理和确立对应的标志物,为进一步开发毒物检测工具和预警系统提供有力依据。

二、基于鼠肝蛋白质组的毒性研究方法1. 样本制备鼠肝样品制备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前提。

一般来说,采用体内实验模型和将鼠肝显微切片等方式来采用鼠肝组织,制作鼠肝蛋白质提取物用于后续的蛋白质组学的分析。

2. 蛋白质分离和分析将鼠肝提取物用蛋白质电泳的方式进行分离,从而得到分子量大小、电荷性质不同的蛋白组分,并将其定量对比,分析不同样本蛋白组分间的差异和变化,从而找到代表毒性的标志物。

3. 质谱法分析将所有的样本进行质谱分析是蛋白质组学的重要步骤。

高分辨率的质谱分析可以对蛋白组分进行可靠的鉴定和定量,尤其是使用三维层析质谱分析技术,可以直接获得高准确度的肽质量和序列信息。

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七味清肝散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

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七味清肝散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

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七味清肝散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作者:梁洁孟根斯立木颜羽昕金蓉包小妹马丽杰那日苏苏晓丽谢敏琦马月宏来源:《中国药房》2020年第11期中圖分类号 R28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0)11-1294-09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0.11.03摘要目的:探讨七味清肝散的抗肝纤维化(HF)作用,并挖掘其潜在机制。

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HF模型组和七味清肝散低、中、高剂量组[135、270、405 mg/(kg·d),以生药总量计],每组12只。

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灌胃5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2 mL/kg,每周2次,连续8周)以复制HF模型;与此同时,空白组和HF模型组大鼠均灌胃等容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各给药组大鼠均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8周。

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于末次给药后观察其肝脏形态,并测定肝脏指数;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技术,以蛋白表达量的差异倍数为指标,筛选药物组(合并七味清肝散各剂量组肝组织样品)和HF模型组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借助Uniprot-GOA数据库以及KAAS、KEGG mapper在线工具等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空白组大鼠健康状况好;肝脏呈鲜红色且表面光滑,肝小叶完整,未见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组织增生。

与空白组比较,HF模型组大鼠饮食减少、精神萎靡、皮毛杂乱且无光泽;肝脏呈暗红色或黄色,表面粗糙,质地较硬,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破坏、桥间连接等现象;其肝脏系数、肝功能指标含量和α-SMA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关键词肝纤维化;七味清肝散;蛋白质组学;串联质谱标签技术;差异表达蛋白;大鼠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hepatic fibrosis (HF) effects of Qiwei qinggan powder and explore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lank group, HF model group, Qiwei qinggan powder low-dose, medium-dose and high-dose groups [135, 270, 405 mg/(kg·d),by total amount of crude drugs], with 12 rats in each group. Except for blank group, other groups were given 50% CCl4-peanut oil solution intragastrically (2 mL/kg, twice a week, for consecutive 8 weeks) to induce HF model. At same time, blank group and model group were given constant volume of 0.5% CMC-Na solution intragastrically; administration groups were given relevant medicine intragastrically, once a day,for consecutive 8 weeks. General situation of rats were observed, and liver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after last administration and hepatic indexes were detected. The contents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ALT, AST, ALP, HYP)in serum and the expression of α-SMA in hepatic tissue were determined, and HE and Masson staining were performed to observe the histopathology. Using the difference multiple of expression quantity as the index, TMT technology was used to screen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 in medicine group (combining the liver tissue samples of Qiwei qinggan powder groups) and HF model group. Uniprot-GOA database and KAAS, KEGG mapper online tools were used to analyze GO and KEGG pathway enrichment. RESULTS: The rats in theblank group were in good health; the liver was bright red and smooth, the liver lobules were intact,no degeneration and necrosis,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or fibrous tissue proliferation was found. Compared with blank group, the rats in HF model group had poor diet, depressed spirit,disordered and lusterless fur; the liver was dark red or yellow with rough surface, hard texture,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fiber tissue destruction, bridge connection and so on; the hepatic index,the contents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α-SMA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KEYWORDS Hepatic fibrosis; Qiwei qinggan powder; Proteomics; TMT technolog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Rats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一种慢性的肝损伤疾病,主要发病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寄生虫感染、化学毒物侵害、自身免疫性疾病等[1-3]。

蛋白药物聚集在肝脏代谢中的影响与调控策略

蛋白药物聚集在肝脏代谢中的影响与调控策略

蛋白药物聚集在肝脏代谢中的影响与调控策略蛋白药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药物,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蛋白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在肝脏中的聚集现象,这对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提出了挑战。

因此,研究蛋白药物在肝脏代谢中的影响与调控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蛋白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承担着蛋白药物的代谢与消除任务。

蛋白药物进入肝脏后,会与肝脏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经过内化、酸性内体和蛋白酶的催化,最终分解成氨基酸或多肽。

大多数蛋白药物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会出现聚集现象,即药物在肝脏中积累并形成聚集物。

二、蛋白药物在肝脏聚集的影响1. 药效降低:蛋白药物在肝脏中聚集会导致药物的浓度下降,减少药物对靶细胞的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2. 毒副作用增加:蛋白药物在肝脏中聚集可能会触发免疫系统的反应,引发炎症反应或免疫反应,导致毒副作用的增加。

3. 肝脏负担增加:蛋白药物在肝脏中的聚集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可能引发肝脏疾病的发生。

三、蛋白药物在肝脏代谢中的调控策略1. 靶向递送:利用肝脏特异性受体的选择性表达,通过修饰蛋白药物结构,将药物靶向递送至肝脏,减少在其他组织的分布,降低药物在体内的聚集。

2. 添加载体:将蛋白药物与适当的载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增加其溶解度和稳定性,减少药物在肝脏中的聚集。

3. 聚集物解离:利用特定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蛋白药物在肝脏中的聚集物进行解离,恢复药物的单体状态,提高其活性和生物利用度。

4. 调节代谢酶:通过调节肝脏中参与蛋白药物代谢的酶的活性,控制药物的代谢速度,减少药物在肝脏中的聚集。

5. 聚集物清除:改善肝脏内垃圾清除系统的功能,增强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与排泄能力,减少药物的聚集。

四、结语蛋白药物在肝脏中的聚集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蛋白药物在肝脏代谢中的影响与调控策略势在必行。

通过合理设计药物结构,优化给药途径和剂型,以及调节肝脏的代谢功能,可以有效降低蛋白药物在肝脏中的聚集现象,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毒理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毒理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毒理中的应用
王全军;廖明阳
【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03(030)004
【摘要】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与蛋白质有关.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组成及其活动规律,对不同时间和空间发挥功能的特定蛋白质群体的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技术,在药物毒理研究中临床前、临床中发现毒性标志物以预测或早期发现药物毒性及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并简单阐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
【总页数】4页(P238-241)
【作者】王全军;廖明阳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R99
【相关文献】
1.蛋白质组学及其在植物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J], 朱小燕
2.毒理芯片技术在药物毒理学中的应用 [J], 王全军;廖明阳
3.蛋白质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生物标记和靶向药物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J], 宁德利;金铭;徐涛;孙辑凯;李敏
4.蛋白质组学在药理毒理模型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J], 张琳;贾阳;王燕平
5.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J], 郭庶;彭晓武;刘芸;许振成(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磷酸三苯酯(TPP)肝毒性途径的机制

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磷酸三苯酯(TPP)肝毒性途径的机制

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磷酸三苯酯(TPP)肝毒性途径的机制导读磷酸三苯酯(TPP) 在各种环境介质和生物群中均有发现,说明人类对其接触广泛。

然而,TPP暴露对肝毒性健康风险的信息仍然缺乏。

在本研究中,TPP能够诱导人类正常肝细胞(L02)凋亡、损伤细胞亚显微结构并且提高ROS的水平。

多基因组学(转录组、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整合分析被用来进一步研究机制。

转录组学分析发现TPP暴露能够显著影响细胞凋亡、促癌基因的活化、氧化还原内稳态以及DNA损伤和修复。

此外,蛋白组学分析发现与凋亡、氧化应激、代谢和膜结构相关的基因受到影响。

代谢组学证实代谢的信号通路,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脂质和蛋白代谢受到严重破坏。

基于多组学的结果研究者构建了一个假说网络,旨在发现TPP应答中关键的细胞内事件,并且阐述TPP诱导L02细胞肝毒性的机制。

因此,分子应答可以在多个生物学水平阐明并且多组学的分析能够为探究毒性的相关机制以及化学风险评估提供科学的工具。

前言有机磷阻燃剂(OPFRs)的用量增加并且到2015年将达到680 kts。

基于实验证据以及预测模型OPFRs 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且广泛积聚在大气、雪、海水以及生物群中,甚至是在极地地区以及遥远的海洋,因此引起公众的关注。

磷酸三苯酯(TPP)作为一种亲脂性的OPFRs,不能与聚合物化学结合,因此增加了TPP向空气中释放。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TPP能够导致神经毒性、基因毒性以及内分泌干扰效应。

TPP能够导致日本鹌鹑胚胎生长和休息代谢速率减弱。

环境中TPP的浓度也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早期斑马鱼幼虫的神经毒性。

因此进一步研究TPP深层毒理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肝脏是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在酶的合成以及异生污染物的移除中发挥重要作用。

肝细胞在维持代谢的平衡以及污染物毒性中发挥作用。

然而很少有报道研究OPFRs对肝脏的毒性效应。

TDCPP以及TCEP 能够显著增高大鼠肝脏的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药申报与审评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肝毒性研究中的应用王 莹1,2,王全军1,廖明阳1(1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国家北京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北京100850;2辽宁医学院药物研究所,锦州121002)[摘要]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许多学科的发展,毒理蛋白质组学(tox icoproteo m ics)整合了经典毒理学、病理学和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技术,使毒理学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药物性肝损伤是肝脏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药物开发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现就蛋白质组学的主要技术,包括双向凝胶电泳 质谱(2 DE M S)、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LC M S M S)、保留色谱 质谱(RC M S)和蛋白质阵列,以及其在药物肝毒性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毒性蛋白标志物的筛选、毒性机制研究、毒性预测与毒性蛋白质数据库的建立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肝毒性;药物[中图分类号]R9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734(2008)04-0348-05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ies of proteo m ics i n drug i nduced hepatotoxicityWANG Y i n g1,2,WANG Q uan j u n1,LIAO M i n g yang1(1Institute o f P har m acology and Tox icolo gy,A cade my of M ilitary M edical Sciences, N ational B eijing C enter for D rug Safet y Evaluation and R esearch,B eijing100850,China;2Institute of M ateria M ed ica,L iaoning M edical Co llege,J inzhou121002,China)[Abstract] The i m proved techno log ies of proteo m ics have pro m oted t h e deve lopm ents i n m any fie l d s.Tox i copro teo m ics that i n tegrates classic tox ico logy,pathology and prote i n s express analysis techno l o gy has pro m oted tox ico l o gy to a ne w leve.l Drug i n duced i n j u ry is one of t h e m ai n eti o log ical factors o f liver diseases.H epato tox icity is a v ita l cha llenge duri n g dr ug deve l o pm en.t The m a i n technologies of proteo m ics i n clude t w o d i m ensenta l ge l elec trophoresis m ass spectr um(2 DE M S),li q u i d chro m atog raphy tande m m ass spectru m(LC M S M S),reten tate chro m atography m ass spectro m etr y(RC M S),prote i n arrays and so on.The app lication o f techno l o g i e s o f pro teo m ics i n tox ic ity inc l u de screen i n g tox icity bio m ar kers,exp l o r i n g m echan is m o f tox ic effec,t predicting tox ic ity and establishing prote i n databases related to tox ic effects.I n the present article,w e rev ie w ed both the m a i n tec h nolog i e s o f proteo m ics and the app licati o n i n drug hepa totox ic ity research.[Key w ords] pr o teo m ics;hepatox ic ity;drug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研究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研究重心也从揭示生命的全套遗传信息转移到对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的系统研究,蛋白质组学(pr o teo m ics)随之产生并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热点。

蛋白质组(proteo m e)是指某种组织、某个器官或细胞在特定时刻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1]。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生物系统内特定时间或条件下蛋白质表达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 蛋白质组表达模式研究,主要研究不同状态下蛋白质组的组成、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蛋白质组功能模式研究,主要研究蛋白质组各成员间的相互作用,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1]。

蛋白质组学研究已应用到许多领域,可为揭示生命活动规律、探讨重大疾病机制、疾病诊断和防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新药开发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新药开发是蛋白质组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包括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确认药物作用新靶点;鉴定和优化先导化合物;有效性和毒性研究等。

毒性348是新药开发中淘汰率高的主要原因,也一直是制药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目前常规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毒理基因组学(tox icogeno m i c s)、毒理蛋白质组学(tox icopro teo m ics)、代谢组学(m etabo no m ics)等一系列新的手段已用于毒理学研究[2]。

毒理蛋白质组学作为毒理基因组学延伸的研究领域,是利用全蛋白质表达分析技术来确认生物体系中受有害化学物和环境因素影响的关键蛋白质和信号通路[3]。

肝脏是生物转化和解毒的主要场所,也是毒性损伤的易感靶器官之一,肝脏毒理学是靶器官毒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据报道,药物性肝损害占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4],严重者可致肝衰竭,需肝移植,甚至死亡。

药物性肝损伤已成为医生、卫生机构及制药业持久性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现就蛋白质组学的主要技术,包括双向凝胶电泳 质谱(2 DE M S)、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LC M S M S)、保留色谱 质谱(retentate chro m atography m ass spec tro m etry,RC M S)和蛋白质阵列(prote i n arrays)以及其在药物致肝毒性的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毒性机制研究及毒性预测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1 蛋白质组学的主要技术二维电泳/色谱分离技术、生物质谱鉴定技术、生物信息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三大基本技术,目前主要形成以下几个技术平台。

1.1 2 DE M S 2 DE M S是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最常用的技术平台。

该平台首先通过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按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建立2 DE电泳图谱,利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再将感兴趣的蛋白点从胶上切下来,酶消化后得到肽片段混合物,进行质谱鉴定;最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2 DE分辨率高,是目前惟一能将数千种蛋白同时分离展示的技术,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对低丰度蛋白、疏水性蛋白、极酸和极碱性蛋白、极大和极小蛋白分离性差;不同样本间不易进行定量比较;费时、费力,不容易自动化和重复性差等。

新出现的分步顺序抽提、亚细胞结构预分离及去除高丰度蛋白等样品制备方法、窄pH范围胶条的使用、胶内差示电泳(DI GE)技术等改善了上述不足。

D I G E是将不同样品用不同的荧光染料进行标记后在同一块胶上进行电泳分离,在相同的电泳条件下可以在一块胶上分离2或3个样品,一种改良的加内标的DI GE 技术能更好地进行定量分析。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2 DE目前仍是大多数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分离复杂蛋白质混合物的首选技术。

生物质谱鉴定是蛋白质组学的关键技术之一。

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带电粒子在磁场或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和速度依粒子的质量与携带电荷比(m/z)不同而变化,并以此来判断粒子的质量和特性。

质谱仪包括离子化源、质量分析器、离子检测器3大组件。

目前生物质谱仪的主要离子化方式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MALDI)和电喷雾离子化(ESI),质量分析器主要有离子阱、飞行时间(TOF)、四级杆和傅立叶变换 离子回旋共振加速器(FT I CR)。

按离子化和检测方式不同,质谱主要有MALD I TOF M S,ESI M S/M S,TOF TOF和FT I CR M S。

1.2 LC M S M S 作为2DE M S平台的重要补充, LC M S M S成为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新亮点,在其基础上发展了2大技术,即多维蛋白质鉴定技术(M uDPI T)和同位素亲和标签(I CAT)技术。

M uD PI T是将蛋白质酶解后得到多肽混合物进样到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直接洗脱后进样到反相液相色谱柱,再进行梯度洗脱,用串联质谱对分离的馏分进行鉴定。

该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的蛋白质分离鉴定,而且可以分离鉴定2 DE M S难以检测的低丰度蛋白(如转录因子、蛋白激酶、膜整合蛋白等)[5],其不足是不能进行蛋白定量。

I C AT技术不仅适于分析低丰度蛋白,还可进行蛋白定量分析[6]。

其原理是用化学性质相同而质量不同的2种同位素分子对蛋白样品的半胱氨酸进行标记,然后对混合样品进行质谱分析,2个样品的同一类蛋白会形成易于辨识比较的2个峰,通过比较质谱峰的强弱对蛋白进行定量比较。

1.3 RC M S RC M S的原理是色谱固定相(疏水相、正相、弱阳离子交换、强阴离子交换或固相金属亲和性载体等)根据蛋白的性质不同对样品进行选择性蛋白吸附,而杂质和未吸附的蛋白随流动相洗脱掉,仅对吸附的蛋白进行质谱鉴定。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 I TOF MS)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该技术将蛋白芯片和质谱技术整合在一起,样品用量小,分析速度快,还可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靶蛋白,目前主要用于血清/血浆中生物标志物的鉴定[7]。

1.4 蛋白质阵列 将不同种类的探针蛋白点布于芯片表面可制备不同类型的蛋白微阵列,蛋白质阵列技术根据探针蛋白与待测蛋白的特异性结合对蛋白质进行分析鉴定,其特点是高度并行性、高通量、349微型化和自动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