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户籍人口人户分离的特点与成_省略_X街道_天河区Y街道的调查和分析_骆勇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C.土地资源开发受地形影响,技术水平提高将吸引
人口向高海拔地区流动
D.气候资源分布有一定规律,人口长期集中分布在
温暖的中低纬度地区
9.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
答案:8.D 9.C
答案: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唐、
沪宁杭、珠江三角洲为主要人口迁入区。经济发展水平
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
主要形式,这对我国迁出地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有利: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
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 出地劳动力减少
给迁入地带来住房、 交通、就业等压力 可能导致迁出地人才 外流 可能影响迁入地的社 会治安管理
下图为人口迁移的模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②⑤
B.⑥⑦
C.②④
D.④⑤
答案:一是从东部和中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二是 流向东北部地区。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主要是国家为改 变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而进行的移民; 人口向东北地区迁移主要是为了开发东北地区森林、矿 产及荒地资源而进行的移民。
2.20 世纪 80 年代后的人口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 入数量较多的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 1 题,国际人口迁移必须跨越国界,①③属 于国际人口迁移。第 2 题,人口迁移从居住地变更来看, 需跨越行政区界线,故⑥⑦不属于人口迁移。
上海户籍人口人户分离状况及特征分析
上海户籍人口人户分离状况及特征分析--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系列分析资料之七人口的户籍登记地和现居住地不一致的现象统称为“人户分离”。
人户分离按分离的空间是否跨越省级辖区可分为外省市人口流入到上海的人户分离和上海内部跨区(县)、街道、乡(镇)的人户分离。
其中,前者习惯上称之为外来流动人口,后者称之为城市内部人户分离人口。
按分离的表现形式,城市内部人户分离人口又可分为“人在户不在”和“户在人不在”两种。
本文所探讨的人户分离是按“人在户不在”口径统计的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在本乡镇街道而户籍登记地是本市其他街道、乡(镇)的上海户籍人口。
一、上海人户分离现状随着上海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居民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户籍人口的流动性加大,人户分离现象越来越突出,规模也日趋庞大。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上海人户分离人口由2000年的224.97万人增至2010年的384.14万人,增长了70.8%,年均增长率为5.5%;人户分离人口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7.4 %,比2000年上升了10.3个百分点。
二、上海人户分离的特征1、年龄在20-59岁的中青年占七成上海人户分离人口中,男性有187.71万人,占48.9%;女性有196.42万人,占51.1%。
分年龄组看,0-20岁年龄组占本市人户分离人口的12.5%,与全部户籍人口中0-20岁年龄人口的比重基本持平;20-5 9岁年龄组占人户分离人口的70.3%,比全部户籍人口中20-59岁年龄人口的比重高出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占人户分离人口的17.1%,比全部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低6个百分点(见表1)。
人户分离人口中有七成是20-59岁的中青年,表明在本市市政建设和旧区改造过程中,中青年人更有条件改变自己的居住条件,也更容易产生人户分离,从而成为城市人口流动的主力。
表1 上海人户分离和户籍人口的年龄组构成2、近四成人户分离人口的“人”和“户”分离超六年从离开户口登记地的时间来看,在现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户分离人口为370.83万人,占本市人户分离人口的96.5%。
干部学习讲稿:推进城市规模差别化的户籍制度改革及案例分析(上)
干部学习讲稿:推进城市规模差别化的户籍制度改革及案例分析(上)王太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教授各位学员好,城市规模差别化的户籍制度改革涉及范围很广泛,这个讲座从整体上宏观上给大家做一个详细介绍,但是更具体的东西需要更专题的探讨。
对于这个题目我用这么三个小标题来概括我想说的内容,第一个是正确认识是科学运作的前提。
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有计划的、有效的实践,否则我们就是瞎撞。
第二个标题是历史与现实决定着差别化的变革,为什么要实行这样差别化的变革,它决定着我们怎么样去实行这种差别化变革,为什么要既有过去的历史原因,也有现在的现实基础,其实还有未来的变革需要。
第三个部分是说的路线图、时间表,其实中央都有了,国家都有了,现在需要的是各个单位,各个地区、各部门的相关工作的任务书及其落实,如果这三个方面我们都能够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我们推动户籍改革及其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应该是有保证的,先说这一点。
一、正确认识是科学运作的前提第一正确认识是科学运作的前提。
前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深化改革决定出台以后,到去年7月底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的决定出来以后,我们都不断接受媒体的采访,我在媒体采访里面特别强调不要误读户籍制度改革,不要把它仅仅读成了一个刺激经济推动城市化来刺激经济的简单社会措施。
而应该是一个解决社会各种问题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
所以目前的户籍改革光用城市规模差别化,也就是分级调控、分级改革的方式来代表是不合适的。
它具有微观、中观、宏观多个层面的多方面重大意义,我们不考虑到这些重大意义,我们就会在改革过程中,处于简单机械的,从部门立场出发去做一些具体的工作,而忘了这是整体深化改革的第五大任务,也就是加速城乡一体化,城市化的发展。
具体的意义把它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它的社会意义。
它是解决城市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诸多居民生产生活的很多难题,以及全面改善民生的一个重大社会工作。
这是我们贯彻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口迁移
2、人口机械增长
• 概念: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 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
人口机械增长率=
年内迁入人口数— 年内迁出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数
x 100%
•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为人口净迁入区
•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为人口净迁出区
•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人口增长率(%) 15 16.2 7.3 14.5 18.5 13.3 11.5 7.8 13.2 9.7 7.4
1.由表中数据可推测美国人口的变化特征为 D
A.增速一直变快 B.1960年人口增长最快C.总量有增有减D.1931~1940年增长最慢
2.影响美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A
①出生率 ②移民 ③婚姻 ④宗教
织地思进考行题。:2读0世图纪,50简年要代说,国 家有明组不织同地历移史民阶边段疆我的国各人类人 员达口百迁万移之的众主。要特点、原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村人口
因及方向。
向城镇迁移;沿海地区经济发 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迁出地--迁入地 社会、经济、生态)
A.交通联系 B.空间距离 C.人口总量 D.产业活动
B 5.外来人口流入对江苏省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土地开发
B.优化劳动力结构
C.增加就业岗位
D.缩小区域差异
< 地理实践10 >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人口增长
1、计算
①区域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②区域人口自然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③区域人口机械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人口机械增长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户分离试点调查方案策划方案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户分离试点调查方案策划方案嘿,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详细讲讲“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户分离试点调查方案策划方案”。
这次普查对于我们国家了解人口分布、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来策划这个方案吧!一、背景与目的我们要明确背景和目的。
我国人口众多,流动性大,为了更准确地掌握人口信息,进行人户分离试点调查显得尤为重要。
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口流动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查范围与对象1.调查范围: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调查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和农村进行试点调查。
2.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城市和农村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以及户籍人口。
三、调查内容1.基本信息调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等。
2.户籍信息调查:包括户籍所在地、户籍性质等。
3.居住情况调查:包括现居住地、居住时长、居住类型等。
4.工作情况调查:包括职业、工作单位、工作时间等。
5.流动原因调查:包括流动原因、流动次数等。
6.其他信息调查:包括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社会保障等。
四、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2.访谈调查:组织调查员深入社区、农村,与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
3.数据挖掘: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现有的户籍、居住、就业等数据进行挖掘,为调查提供数据支持。
五、调查流程1.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目的、范围、内容、方法等。
2.组建调查团队:选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调查经验的人员,组成调查团队。
3.培训调查员:对调查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调查质量。
4.设计问卷:结合调查内容,设计出适合的调查问卷。
5.预调查:在小范围内进行预调查,检验问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6.正式调查:按照预调查的结果,全面展开调查。
7.数据收集与整理:对调查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形成数据库。
8.数据分析: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10.提交成果:将调查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人口空间分布变动特征及演变趋势
人口空间分布定义人口空间分布的重要性研究人口空间分布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统计分析法:通过对人口数量、密度、集聚度等指标的统计分析,揭示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和规律。
空间分析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空间分析技术,对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表达和空间分析,揭示人口分布的格局和演变趋势。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人口空间分布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人口空间分布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演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补充,综合运用,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和演变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人口空间分布的研究方法城市化吸引中心城市增长人口密度增加030201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集聚老龄化与少子化基础设施与服务不足农村衰退农村地区的人口疏离经济吸引力教育和医疗资源欠发达地区的挑战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入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城市化进程加速大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通过交通、经济、文化等多种纽带,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促进城市群整体发展。
中心城市辐射效应人口集聚效应大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03人口逆城市化现象01乡村振兴战略实施02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乡村振兴与农村人口再分布跨国城市群崛起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城市群如北美、欧洲、亚洲等地的超级城市群逐渐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极和人口集聚区。
国际移民增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间人口迁移规模逐渐扩大,影响全球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国内人口迁移趋势在国内,人口迁移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总体趋势,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成为人口集聚热点。
国内外迁移与人口分布的全球化趋势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口流动经济增长与区域不均衡经济增长极的吸引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引导政府通过户籍制度、居住证制度等政策手段,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分布。
城市规划与人口布局城市规划确定城市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直接影响人口空间分布。
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的规划与布局,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人户分离
标志使用管理
为了加强“中国人口普查—2010”标志使用的统一、准确、规范,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 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印发《中国人口普查—2010形象视觉识别设计手册》。 “中国 人口普查—2010”标志的使用由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 [2]
编辑本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 国务院的文件通知
各级人民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服务。 主要目的。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
调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组织开展第六
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
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
编辑本段普查标志
国务院决定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增强社会公众对人口普查工作的认知 度,规范“中国人口普查—2010”标志的使用与管理,经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 办公室审定,从2009年11月2日起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启用“中国人口普查—2010” 标志。 “中国人口普查—2010”标志,竖式
特点:写字楼地下室列入普查
此前,北京已经开展了普查区域划分和地图绘制工作。通过最新航拍图和相关地理数 据,结合实地踏查,已经完成了全市地理信息的核实和更新,并将对全市所有建筑物进行 核查。据介绍,此次普查将全市划分为6600个区、8万多个普查小区、核实全市280万至300 万栋建筑物。 顾兖州表示,由于人都是居住在建筑里,所以围绕建筑物普查是最可靠 的。此次的普查包括北京所有建筑物,比如居民楼、地下室、写字楼、公共设施等。通过 此项工作,摸清每栋建筑物内住房单元数,科学得出住宅人数等。
编辑本段主要特点
变化:普查首次纳入外籍人口
大城市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以广州为例
2018年第2期第33卷(总146期)No.22018Vol.33General No.146南方人口SOUTH CHINA POPULATION 大城市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以广州为例许鹏(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要]本文运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广州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异,探讨大城市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变化、分异程度以及影响机制,为大城市发展制定合理规划提供依据。
研究发现:广州市人户分离人口分为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两部分,两者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和人户分离原因都较大的差异;测算了广州市内人户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居住分异指数和孤立指数,反映出人户分离人口更加集中近郊区,而且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的居住分异差别较大;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更多受家庭结构、房价、交通和户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大城市;人户分离;居住空间分异[中图分类号]C9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13(2018)02-0070-11[收稿日期]2018-01-07[作者简介]许鹏,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与社会发展。
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地区收入差异、交通设施快速发展、城市就业机会增多等因素的影响下,全国大量劳动力进一步向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集聚,形成庞大的流动人口。
同时,大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旧城改造加快,城市空间扩展迅速,交通便利性不断提高,城市内部居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和就业的需要,从中心城区往郊区搬迁。
无论是城市内部居民流动搬迁还是外来人口聚集,只要是户籍登记地和居住地不一致,我们称之为人户分离人口。
根据2010年六普数据显示,全国跨乡镇街道半年以上人口超过2.6亿。
广东是全国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2010年全省跨乡镇街道流动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达3667万人,人户分离人口数量占全国人户分离人口总量的1/7左右。
大城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数据分析研究
大城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数据分析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城市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也越来越频繁。
对于大城市的发展和治理,这些人口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口迁移的特点人口迁移是指一个地区的人口流出和另一个地区的人口流入。
根据研究结果,大城市的人口迁移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数人口迁移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和近郊区域。
大多数人选择在就业和生活方便的城市中心区域和近郊地区居住,这就导致了这些地区的交通比较拥挤,房价相对较高。
2. 人口迁移存在季节性。
年度时间变化、气候、节假日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例如,春节期间,由于全国各地人们回家过年,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3. 人口迁移具有规律性。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流动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同样的行业人群随着产业分布的变化,人口迁徙的方向和规模也会跟着变化。
4. 教育、就业等因素是人口迁移的重要驱动力。
教育和就业是人们的生活重心,使得人口迁移强调了这些因素。
例如,人们喜欢迁往大城市觅得更好的教育和工作机会。
二、人口流动的特点人口流动是指人们在一段时间内频繁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这种迁移是有目的性的,即为了改善生活、工作等原因。
在城市化中,人口流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现象,其特点如下:1. 人口流动呈现分散化趋势。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完善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迁徙。
随之而来的是人口流动的需求也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也就是说把人口均匀地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地方。
2. 人口流动存在城区内外方向性区别。
城区内外的人口流动方向也并不是一样的。
城区内人口流动多为短途的,比如说上下班、购物、看电影等;而迁往城外的人口流动则多涉及到生活、工作等更加长期的问题。
3. 手机定位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人口流动问题。
现如今的手机技术可以通过APP软件实时记录人们所在的位置,这可以有效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制定公共服务和交通安排。
人户分离原因
人户分离原因人户分离,这听起来有点复杂,可实际上就像一个人住在一个地方,户口却在另一个地方,有点像人跟户口闹了点小别扭,分了家。
咱们先来说说工作这个事儿导致的人户分离。
现在的社会啊,机会到处都是,好多人就像追逐花蜜的小蜜蜂一样,哪里有好工作就往哪里飞。
比如说大城市,那工作机会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可住房紧张得很呢。
一个年轻人从老家出来,老家可能是个小县城或者农村,在大城市找到了工作,工资也还不错,可房价高得吓人啊,根本买不起房落不了户。
那他只能把户口留在老家,人却在大城市租个小房子住下,每天忙忙碌碌地上班。
这就像是一只候鸟,老家是它的窝,可觅食的地方在远方,只能两地奔波。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啥不回老家工作呢?老家工作机会少啊,就像池塘里的鱼少,大城市的职场才像大海,鱼又多又大,为了生活得更好,只能这么选择,这可不就造成人户分离了嘛。
再讲讲因为教育的原因出现的人户分离。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上更好的学校,简直是煞费苦心。
有些城市里有特别好的学校,教学质量高得像山顶的树,比其他地方都高出一大截。
家长们就想办法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附近去读书,自己也跟着过去照顾孩子。
可户口不是说转就能转的啊,可能因为各种政策限制或者手续繁琐。
于是就出现了人在学校附近住,户口还在原来地方的情况。
这就好比一群小羊,想吃到最嫩的青草,可那片草地周围有栅栏挡着进不去(指户口限制),只能在栅栏外面找个地方住下,每天伸着脖子往栅栏里瞅,盼着能进去享受好资源。
这多无奈啊。
还有一种情况呢,是因为家庭的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说夫妻双方,一方的工作在一个城市,另一方的工作在另一个城市。
那两个人要在一起生活,总得有个妥协吧。
可能一方就放弃了自己城市里有户口的房子,跟着另一方到新的城市去了。
就像两棵长在不同地方的树,为了能相互依靠,其中一棵连根拔起,到了另一棵树的旁边,可根还留在原来的土地(户口原地)。
这样就形成了人户分离的状态。
这种时候,两个人心里也是纠结的,既有对新生活的期待,又有对户口留在原地可能带来的不便的担忧。
中国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1.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属自发流动。 2.流向 从流动方向上看: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3.原因 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其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同时,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 数也逐步增多。在这一时期变化较大的还有一点:原先有些人口迁移的净迁出地区,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 海市。
中国农村在1949年——1978年间人口增长率高达2.07%,而农业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仅为5.59%。国际经验 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口若每年增长1%,要保持人们生活水平不下降,平均经济增长率就必须超过4%。因而自50年 代开始到70年代,就形成了大规模低收入的农村劳动力队伍。据计算,按照现有的耕作方式和经济水平,农村劳 动力剩余60%左右,约2.7亿。充分反映了广大农村普遍存在人多地少,隐性失业人口多这一矛盾。加之农村生产 具有季节性,农忙时间短,农闲时间较长,更加剧了这一矛盾。
现今人口迁移
现今人口迁移
在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的学生,对高中地理下册“民工流动”这部分内容兴趣颇大,“民工”已渗透到他们 生活的诸多方面。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民工就是“犯罪”与“暴力”的同义词。为了正确对待民工,这里就民工 流动的原因、特点及利弊做一简要分析。
一、民工流动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
中国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事件
目录
01 十次大移民
03 改革开放
02 新中国 04 迁移特点
目录
05 历史高潮
07 现今人口迁移
06 迁移原因
基本信息
中国人口迁移(China population migration)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人口迁移事件。以前主要因为战乱所 致,现为人们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因素
举例
政治 因素
政治迫害 1972年乌干达亚洲裔居民迁往英国
战争
2015年因战乱而前往土耳其的叙利亚难民
国家组织移民 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戍边
社会文 宗教
1947年的印巴分治,导致1 000多万穆斯林从印度迁
化因素 种族
往巴基斯坦
生态 环境 因素
自然环境要素 美国老年人迁往南部的“阳光地带” 资源环境差异 逐水草、土地而居 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引起迁移 自然灾害 2011年3月日本海啸难民迁移
[方法突破] 1.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时期 新大陆被发现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特点
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 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
洲迁移活动
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
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人口 迁出区
欧 印洲 度,和非日洲本,亚等洲国的中国、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人口 迁入区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答案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 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解析 结合材料,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回答。 素养立意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素养。运用区域认知, 了解宁夏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运用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分析迁入地 应具备的条件。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一 人口迁移的类型及特点有哪些?
[情境探究] 每个城市都由当地人口与外来 人口组成,2020年全国各大城市 人口流动量较大,其中常住流动 人口中,北上广深依旧位居前排。 下图为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 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结合材料探究: (1)1949—1978年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两大方向? (2)改革开放以后人口迁移方向是怎样的?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有哪些? (3)大量人口流向城市会给城市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提示 (1)从东部、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迁移;从东部地区向东北地区迁移。 (2)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 (3)在一定程度上对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并带来 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精品课件
预习准备区
任务探究区
综合活动区
课后检测区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 (1)迁移方向与之前的比较 欧洲由人口___□0_4_净__迁__出__区____变为净迁入区;__□0_5_拉__丁__美__洲_____由人口净迁入 区变为净迁出区;__□0_6_北__美_洲______和大洋洲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2)特点 ___□0_7_劳__务__输_出_____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0_8_增__加__, 持续时间__□0_9_长___;发展中国家_□1_0_专__业____人才移民。
134.6
0.9
107.7
0.8
142.3
1.2
74.0
0.7
38.5
0.5
任务探究区
综合活动区
课后检测区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简述近百年来墨西哥裔美国人的数量变化特征。 (2)按照地理区域划分,墨西哥人迁移至美国,属于哪类人口迁移? (3)墨西哥人迁移美国,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哪些特点? [成果展示] (1)近百年来墨西哥裔美国人数量一直快速增加。 (2)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3)发展中国家劳务输出增加;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等特点。
预习准备区
任务探究区
综合活动区
课后检测区
1.19 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 ) 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 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C.从北半球国家流向南半球国家 D.从工业化地区迁向非工业化地区
答案 B
预习准备区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个人简历:./jianl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精品PPT课件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SHU LI JIAO CAI HANG SHI JI CHU
01
[名师微 课堂专 题]《 人口分 布的特 点及影 响因素 》人口 分布、 迁移与 合理容 量精品P PT课件 -PPT课 堂说课 稿
一、世界人口分布
1.特点 世界各地人口分布_不__均__匀__,具有地__域__差__异___。 2.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稠密区有_东__亚__、东南亚、南__亚___、北美东部和欧__洲___。 (2)世界人口稀疏区主要分布在气__候___比较恶劣的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_原____ 和山区。
核心归纳
1.人口分布特点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稠密 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 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其分 布分析如右:
[名师微 课堂专 题]《 人口分 布的特 点及影 响因素 》人口 分布、 迁移与 合理容 量精品P PT课件 -PPT课 堂说课 稿
[名师微 课堂专 题]《 人口分 布的特 点及影 响因素 》人口 分布、 迁移与 合理容 量精品P PT课件 -PPT课 堂说课 稿
[名师微 课堂专 题]《 人口分 布的特 点及影 响因素 》人口 分布、 迁移与 合理容 量精品P PT课件 -PPT课 堂说课 稿
3.根据图3,判断六大洲中距海岸200 千米范围内的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 最低的大洲是_非__洲___,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非洲海岸线平直,海湾少, 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占 全洲总面积的比例小,且非洲大部 分地区地处热带,内陆高原地区的 气候条件比沿海低地更适合人类居 住。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名师微 课堂专 题]《 人口分 布的特 点及影 响因素 》人口 分布、 迁移与 合理容 量精品P PT课件 -PPT课 堂说课 稿
广州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_姚华松 (1)
图 2 流动人口增长率 Fig.2 Incr ease r atio of floating population 资料来源:同图 1。
老城区流动人口比重急剧下降。所以,流动人口空
间分布出现明显的近郊区指向。
进一步采用区位熵这一指标对流动人口空间
分布进行综合分析,它表征在特定空间上的某一分
要素在总要素中的分布集中程度,其计算公式 为:
Qi
=
Fi Pi
Ft Pt
式中:Qi 表示 i 区域的某一项指标的区位熵;Fi 是 i
区域的某一分要素指标值;Pi 是 i 区域的总要素指
标值;Ft 是整个区域分要素的值;Pt 是整个区域总
47.62 45.95 13.54 10.15
海 珠 1.35
0.55
48.19 36.48 11.32 12.33
花 都 14.34
9.83
61.42 62.82 10.22
6.21
黄 埔 1.96
2.43
41.60 54.22 28.52 10.80
荔 湾 0.17
0.05
30.74
8.62 17.24 11.41
收稿时间:2009 - 10 - 18;修回时间:2009 - 11 - 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471039)资助。
第1期
姚华松,许学强,薛德升:广州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41
老城区荔湾、越秀则呈现相对分散分布态势,到了 2000 年,流动人口在天河、白云、黄埔和芳村等区依 然相对集中分布,但新近开发的番禺区流动人口开 始集中分布(Q=1.01),老城区东山、荔湾、越秀和远 郊花都则分散分布,这也印证了流动人口近郊区的 分布取向。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外来人口去向特征分析——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外来人口去向特征分析——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常化倩;陈朝隆【摘要】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运用SPSS 16.0软件对外来人口的去向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外来人口在面临因城中村改造而被迫搬迁时,更倾向于搬向其它城中村或回老家;年龄、学历、职业、月收入和进城年限等因素对外来人口选择新去向有着显著性影响.%The migrant populations are important and non - substitutable to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However, the reconstruction of village - in - city needs original residents to relocate. This paper provides a case study of migrant populations in Tianhe District of Guangzhou, us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gather data and the spssl6. 0 software to analyse the migratory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 pop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villages - in - city are being reconstructed, the migrant populations in village - in - city tend to migrate to other villages - in - city or go back to their hometown. Different types of migrant population show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n age, education, occupation, monthly income and living period in the city.【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44)004【总页数】5页(P128-132)【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外来人口;去向【作者】常化倩;陈朝隆【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7城中村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有现象,已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地分析[1-2]、改造模式和思路[3-6]、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7-10]、民意调查[11-12]以及改造后居民生活状况[13]等方面;国外期刊专门研究城中村的文献不多,主要集中在城中村外来人口居住、土地利用等方面[14].关于外来人口,现有的研究主要涉及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15-16]、择居偏好[17-18]、生活条件[19]等.此外,CHAN 等系统地回顾了广州市城中村的发展历程,并从住房保障体系角度探讨了城中村对外来人口的拉力以及城市房地产市场对外动人口的推力作用[20];祝玮[21]对城中村改造模式以及城中村改造对外来人口的影响作了分析.就广州市而言,天河区为广州的CBD,地理位置优越,道路交汇贯通.位于天河区的石牌村、棠下村、棠东村周边高校林立,科研单位集聚,是典型的城中村,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众多的外来流动人口中,是广州最大的外来人口集聚的城中村.广州市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始于2009年,随着天河区猎德村的改造成功,广州市加快了城中村改造的步伐.城中村的改造迫使原来住在城中村的外来人口另找新的居所,如何解决外来人口住房的问题,成为维护城市社会稳定发展最具挑战的课题之一[14],也是解决和提升我国城市内部城市化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将改造的城中村内的外来人口进行调查,研究不同去向的外来人口在人口统计学和居住属性方面的差异,以期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为外来人口的良性流动和管理提供参考.1 研究方法1.1 数据收集方法以广州市天河区的石牌村、棠下村和棠东村为例,以居住在城中村的外来人口为研究对象.为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和质量,采用现场发放、现场收回的调查方式.调查在2010年12月和2011年1月进行,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92份,有效问卷574份,有效率95.67%,其中石牌村196份,棠下村198,棠东村180份.1.2 数据结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外来人口去向意愿、人口统计学等方面的信息.问卷设计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①对城中村改造的态度以及流向意愿;②城中村内外来人口统计学属性及居住现状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月收入、户籍、婚姻状况、来广州的年限等.1.3 数据分析方法使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样本结构特征以及外来人口的去向作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卡方检验对外来人口的去向与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居住现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2 分析和发现2.1 调查样本的结构特征调查样本的结构特征表明(表 1),男性占56.3%,女性占43.7%.受访者年龄大多在35岁以下,占总数的75.1%,年龄大于50岁的受访者仅占5.9%.学历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者最多,占43.6%,大学及以上学历者仅占14.5%.已婚人士居多,2/3以上的被调查者与人合住.职业以个体业主(43.4%)、工人(25.8%)及公司职员(17.6%)为主,占总数的86.8%.受访者已在城中村居住3年以上的较多(38.9%),3 个月以下的则较少(11.8%).表1 调查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居住现状特征Table 1 Demographic and resid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ples人口统计特征项目频数(频率) 居住现状特征项目频数(频率)性别年龄/岁婚姻状况职业学历男性女性≤22(22,35](35,50]>50已婚单身其它个体业主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军人公司职员离退休人员无业其它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323(56.3%)251(43.7%)210(36.6%)221(38.5%)109(19.0%)34(5.9%)3 20(55.7%)246(42.9%)7(1.2%)249(43.4%)148(25.8%)8(1.4%)2(0.3 %)1(0.2%)101(17.6%)12(2.1%)46(8.0%)6(1.0%)250(43.6%)241(42.0%)82(14.3%)1(0.2%)来广州的年限/年在该村居住的时间月租金/元有无同居者≤1(1,3](3,5]>5≤3个月(3个月,1年](1年,3年]>3年≤300(300,400](400,500]>500无有111(19.3%)163(28.9%)89(15.5%)208(36.2%)68(11.8%)137(23.9%)1 47(25.6%)222(38.7%)46(8.0%)102(17.8%)110(19.2%)316(55.1%)13 8(24%)436(76%)2.2 外来人口去向特征2.2.1 外来人口去向选择当面临所居住的城中村要改造时,35.4%的受访者选择搬迁到其它的城中村(表2),说明“其它城中村”是外来人口的首选搬迁地;18.1%的外来人口选择回老家,仅4.7%的外来人口有在广州买房的打算,另有近1/4的人尚未决定何去何从.表2 外来人口去向频数(频率)Table 2 Moving intentions ofmigrant population 注:表中数据为频数,括号内为频率其它城中村小区租房在广州买房搬到其它城市回老家其它203(35.4%) 65(11.3%) 27(4.7%) 32(5.6%) 104(18.1%) 143(24.9%)2.2.2 不同去向外来人口的特征分析用卡方检验对不同去向外来人口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居住现状特征进行分析(表3),发现在年龄、学历、职业、月收入、婚姻状况及来广州的年限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性别、户籍所在地2个因素上,相伴概率值>0.05,无显著性差异.选择“搬到其它城中村”居住的外来人口在年龄上集中在35岁以下;学历层次较低;职业构成以个体、工人、公司职员为主,占总数的87.7%,这一群体无业人数最多(17人),明显高于其它组别;收入水平较低,月收入大多在1 001~3 000元之间(71.9%);但这类外来人口来广州的年限较长,5年以上者占35%.选择“小区租房”的外来人口,年龄较小,学历以高中、中专和大学为主;职业构成以公司职员为主(49.2%);平均收入水平比“搬到其它城中村”者高;37.5%的受访者在3 001~5 000元之间,多为单身人士(66.2%);40%的受访者到广州的年限在1~3年之间.选择“在广州买房”的外来人口,年龄结构和学历构成与“在小区租房”的外来人口极为相似,但到广州的年限较长,5年以上的占48.1%.表3 不同去向意愿的外来人口在人口统计学及居住特征上的差异Table 3 Differences in demographic and resid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migration intention ofmigrant population注:表中数据为频数,括号中数据为频率人口特征其它城中村小区租房在广州买房搬到其它城市回老家其它卡方值 P值年龄≤23岁(23,35](35,50]>5076(37.4%)84(41.4%)34(16.7%)9(4.4%)35(53.8%)24(36.9%)6(9.2% )0(0.0%)13(48.1%)9(33.3%)3(11.1%)2(7.4%)15(46.9%)12(37.5%)5 (15.6%)0(0.0%)33(31.7%)33(31.7%)25(19.7%)13(12.5%)38(26.6%)59(41.3%)36(25.2%)10(7.0%)37.653 0.001学历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学硕士及以上87(42.9%)97(47.8%)19(9.4%)0(0.0%)12(18.5%)29(44.6%)24(36.9 %)0(0.0%)4(14.8%)12(44.4%)11(40.7%)0(0.0%)11(34.4%)16(50.0 %)4(12.5%)1(3.1%)66(63.5%)30(28.8%)8(7.7%)0(0.0%)70(49.0%) 57(39.9%)16(11.2%)0(0.0%)93.395 0.000职业个体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军人公司职员离退休无业其它82(40.4%)64(31.5%)2(1.0%)1(0.5%)0(0.0%)32(15.8%)3(1.5%)17(8.4%)2(1.0%)19(29.0%)10(15.4%)0(0.0%)1(1.5%)0(0.0%)32(49.2 %)1(1.5%)2(3.1%)0(0.0%)12(44.4%)1(3.7%)2(7.4%)0(0.0%)0(0.0 %)9(33.3%)0(0.0%)3(11.1%)0(0.0%)14(45.2%)9(29.0%)0(0.0%)0(0.0%)0(0.0%)6(19.4%)0(0.0%)2(6.5%)0(0.0%)47(45.2%)30(28.8%) 1(1.0%)0(0.0%)1(1.0%)8(7.7%)6(5.8%)7(6.7%)4(3.8%)75(52.4%) 34(23.8%)3(2.1%)0(0.0%)0(0.0%)14(9.8%)2(1.4%)15(10.5%)0(0.0%)1.098 0.000月收入/年≤1 000(1 000,3 000](3 000,5 000]>5 00023(11.3%)146(71.9%)24(11.8%)10(4.9%)1(1.6%)33(51.6%)24(37.5%)6(9.4%)3(11.1%)7(25.9%)8(29.6%)9(33.3%)3(9.4%)22(68.8%) 2(6.2%)5(15.6%)32(30.8%)61(58.7%)9(8.7%)2(1.9%)35(24.5%)83( 58.0%)17(11.9%)8(5.6%)1.109 0.000婚姻状况已婚单身其它110(54.5%)89(44.1%)3(1.5%)22(33.8%)43(66.2%)0(0.0%)9(33.3% )16(59.3%)2(7.4%)15(46.9%)17(53.1%)0(0.0%)65(62.5%)37(35.6 %)2(1.9%)99(69.2%)44(30.8%)0(0.0%)42.862 0.000进城年限/年≤1(1,3](3,5]>530(14.8%)64(31.5%)38(18.7%)71(35.0%)10(15.4%)26(40.0%)15(23.1%)14(21.5%)5(18.5%)8(29.6%)1(3.7%)13(48.1%)11(34.4%)10(3 1.2%)5(15.6%)6(18.8%)23(22.1%)32(30.8%)11(10.6%)38(36.6%)3 2(22.4%)26(18.2%)19(13.3%)65(45.5%)39.319 0.034选择“搬去其它城市”的外来人口在年龄结构上与“在小区租房”和“在广州买房”者相似,23岁以下群体为主(46.9%);学历较低,多为高中或中专及以下学历(84.4%);职业以个体及各行业工人为主(74.2%);月收入较低,多在1 001~3 000元(68.8%);单身人士较多(53.1%);到广州的时间不长,3年以下的占65.6%.选择“回老家”的外来人口在年龄构成上与前4种有较大的差异,大于50岁的受访者高于其它组,占到12.5%,35岁以下人口所占的比例小于前4组;学历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63.5%;职业以个体及各行业工人为主,分别占45.2%、28.8%;月收入较低,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下者占89.5%;已婚人数较多(62.5%);来广州的年限大多较长,36.6%的受访者到广州的时间在5年以上.3 小结与讨论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在面对城中村改造时,选择“搬到其它城中村”和“回老家”是最主要的2种流向.(1)选择“搬到其它城中村”(35.4%)的外来人口来广州的年限较长,对广州的气候、生活习惯、饮食等较适应,一般不会轻易地选择离开广州.但由于学历低,收入水平较低以及正规廉租房的严重缺位,这类外来人口只能选择“搬到其它的城中村”.这种迁移势必导致周边“城中村”面临更大人口压力,形成所谓的“烂边”现象[22],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因此,在城中村改造时,除了考虑当地居民、开发商等人群的利益外,政府部门需要关注外来人口这一特殊群体,建设廉租房或公租房[23],尽量满足外来人口的居住需求,使流动人口有个稳定的居住环境,维系社会安定和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此外,还有与选择“搬到其它城中村”人口属性构成相似的另外一部分外来人口,他们“不知搬向哪里”,对未来去向没有明确的打算,他们未来的去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发展和相关政策.城市政府部门应在制度上将外来人口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并在招录、职业培训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引导外来人口的良性流动.(2)选择“回老家”(18.1%)的外来人口学历偏低,难以适应都市生活,回家意愿较强.对于这部分人群,重点应解决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相关地区之间的人口分流与缓冲机制也应逐步建立.表4 外来人口的去向特征Table 4 Migrato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migrant population注:表中频数为最大频数,括号内为频率人口特征其它城中村其它回老家小区租房在广州买房搬向其它城市年龄 23~35岁 23~35岁<35岁<23岁<23岁<23岁学历高中、中专高中、中专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高中、中专高中中专及以下职业个体个体个体公司职员个体个体月收入 1 001~3 000元 1 001~3 000元<3 000元 1 001~3 000元>5 001元 1 001~3 000元婚姻已婚已婚已婚单身单身单身进城年限>6年>6年>6年 1~3年>6年<3年频数(频率)203(35.4%) 143(24.9%) 104(18.1%) 65(11.3%)27(4.7%) 32(5.6%)致谢感谢吴智刚老师提供的宝贵意见和华南师范大学2007级地理科学班同学在问卷调查中给予的帮助!参考文献:[1]李传斌,段汉明.外来人口与城市系统的协调作用[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1(2):52-57.[2]柳岸青,张蓉,曹星,等.城中村居民拆迁意愿调查研究——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村的调研[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3):33-35.[3]刘德清,于桢.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8(1):22-24.[4]何宇.“城中村”改造之路——广州市天河区龙洞村发展模式研究[J].中山大学报论丛,2004,24(5):222-226.[5]欧志雄.“城中村”改造研究——以广州市天河区珠村为例[J].南方农村,2005(3):18-21.[6]蔡曦亮.关于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思路[J].探究,2003(6):56-58.[7]王涛,黄志玉,李远坪.重庆市:“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城市开发,2004(10):24-27.[8]曹东,蔡荣军.广州城中村改造的困境和对策[J].商业现代化,2006(5):148.[9]胡莹.“城中村”的文化冲融——以广州石牌村为例[J].城市问题,2002,2(106):42-44.[10]刘毅华.文化整合是城中村改造的核心——以广州城中村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7(8):73-80.[11]侯力,林品副.广州地区城中村改造民意调查——以石牌村为例[J].现代乡镇,2009(5):5-9.[12]李丽娟,朱鸿伟.城中村改造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以广州猎德村为例[J].特区经济,2009,10:146-147.[13]王宁,王录仓,李纯斌,等.“城中村”改造后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J].城市社会学,2008,15(4):109-114.[14]仝德,冯长春.国内外城中村研究进展及展望[J].人文地理,2009,24(6):29-35.[15]姚华松,徐学强,薛德升.广州外来人口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J].热带地理,2008,28(3):259-264.[16]吴森富,谌新民.沿海省市流动人口结构特征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6-43.[17]LIU X L,LIANG W.Zhejiangcun:Social and spatial implications of informal urbanization on the periphery of Beijing[J].Cities,1997,14(2):95-108.[18]XU H.Commuting town workers:The case of Qinshan,China [J].Habitat International,2001,25:35-47.[19]LEAF M.Chengzhongcun:China's urbanizing village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C]∥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Urban Development and Land Policy in China.Shenzhen,2006:145-159.[20]CHAN R C K,YAO Y M,ZHAO X B.Self-help housing strategy for temporary population in Guangzhou,China[J].Habitat International,2003,27:19-35.[21]祝玮.城中村改造兼顾外来人口居住问题的必然性分析[J].问题与对策,2008(1):156-157.[22]包路芳.北京市“城市化”改造与流动人口城市融入[J].新视野,2010(2):67-69.[23]冯晓英.论北京“城市化”改造-兼述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J].人口研究,2010,34(6):55-66.。
就地老化与居住迁移_广州市中心城区老龄化地域空间格局的变化及动因_谢淼
96□ 谢 淼,周素红就地老化与居住迁移:广州市中心城区老龄化地域空间格局的变化及动因[摘 要]随着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城市社会空间不断发生重构,老龄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逐渐显现。
研究以广州市为例,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近十年广州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广州市老年人口数量稳步增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老龄化率较高的区域仍集中在老城区;就老龄化程度的变化情况看,中心城区总体上呈现老年人口集中化趋势,但内城核心区老龄化程度有所下降,核心区外围老龄化情况加重,老年人口分布局部表现出一定的“离心化”扩散趋势。
研究认为,中心城区与原单位社区的就地老化和旧城改造与新开发区的居住迁移是体制内外不同老年群体空间集聚的主要动因,从而导致不同地域的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主体存在差异。
城市规划需要重点针对不同地域类型及其成因制订相应的养老设施供给公共政策。
[关键词]老龄化地区;老年人口;空间分异;广州[文章编号]1006-0022(2014)10-0096-08 [中图分类号]TU984.199 [文献标识码]BAging In Place And Residential Relocation: Spatial Transition And Problems In Guangzhou/Xie Miao, Zhou Suhong[Abstract] Recent population growth in China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population aging. The advent of aged society has enabled 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large cities. The paper studies senior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nge in Guangzhou over the last decade. Central old district is the most concentrated place of senior people. The number of senior people decreased in the very inner core, whereas it increased in the secondary core area. Senior population is decentralizing compared with before. Aging in place and residential relocation both accounts for the change. Urban planning shall make public policy of senior facilities for particular senior concentration places.[Key words] Senior area, Senior population,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Guangzhou人口老龄化是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比重下降、年长人口比重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1]。
人户分离[人户分离]
人户分离[人户分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事业迅猛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财、物在快速流动,人户分离现象急骤增多。
原则地讲,人户分离现象是广义上的“流动人口”。
这种现象会影响到人口普查现场登记质量问题,是人口普查工作的难点问题之一,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和解决这个问题,将会严重影响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质量。
因此,必须对“人户分离”现象进行认真分析,找出根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人户分离现象的存在,是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户籍登记制度跟不上脚步、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的产物。
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造成人户分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农民进城购房不迁移户口造成人户分离。
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有些先富起来的农民有条件在城镇购置房产,他们基本上把城区作为常住地。
因农村生育指标、批宅基地等有利因素的存在,他们不愿将户口迁入城镇而造成人户分离。
2、工作调动不迁移户口造成人户分离。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现场登记情况看,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是比较典型的人户分离现象。
3、大中专毕业生中因工作没落实造成人户分离。
自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不实行统一分配以来,他们在未找到工作之前,为了找工作,一般不愿将其户口迁回原籍或现居住地,造成人户分离现象中的“口袋人口”。
本来按有关政策规定,他们中有的户口是可以迁回农村的,但由于农业户口存在着很多的有利因素,即使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户口迁回原籍,当地村委会不愿意接受也使他们的户口无法迁移而造成人户分离。
4、农民新村建设和旧城改造形成的人户分离。
由于农民新村建设往往开工有先后,建设周期比较长,一般需要两到三年。
因而有相当数量的村民在普查登记时没有住在原来的村庄,靠寄宿亲朋好友家或在周边租房居住,造成人户分离,给普查登记造成难度。
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涉及到大量的旧城改造。
在旧城改造中拆迁旧房的公民,在解决新的住房之前,大部分靠借房、租房或由单位安排过渡房来解决住房问题,在没有搬迁到新的住房、户口迁移之间,户口还是滞留在原居委会(社区)而形成新的人户分离。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二新素养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单元整合提升 Wo
姓名,年级:时间:单元整合提升1.不同阶段,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2.二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是怎样的?4.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如何?6.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是什么?7.什么是人口迁移?如何判断人口流动行为是否属于人口迁移?8.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9.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1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地理环境分别会产生哪些影响?11.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是什么?12.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13.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是什么?14.什么是环境承载力?15.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16.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17.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是什么?18.常见人口统计图的类型是什么?19.常见人口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20.地理统计图的阅读流程是什么?21.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是什么?22.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方法是什么?(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某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状况图(A图)、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坐标图(B图),回答1~2题。
1.A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阶段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 )A.甲B.乙C.丙D.丁2.B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所示人口增长特点与A图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基本对应的是()A.①—甲B.②—乙C.③-丁D.④-丙解析:第1题,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就会增加。
第2题,根据B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和数值判断其人口增长模式;根据A图判断,甲为原始型,乙、丙为传统型,丁为现代型。
答案:1。
D 2。
A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
下图为我国近30年来出生人口(活产婴儿)和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图.据此完成3~5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与发展2010年第16卷第4期PO PULAT I ON&DE V ELOP M E NT V o.l16N o.42010大城市户籍人口人户分离的特点与成因*)))基于广州市越秀区X街道、天河区Y街道的调查和分析骆勇(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上海200433)摘要:由市内人口/人户分离0而造成的对实有人口管理的影响给我国大城市人口管理带来相当不便。
通过对广州市市内人口/人户分离0的实际调查和分析,探讨了解决我国大城市市内人口/人户分离0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人户分离;人口管理;社区治理;户籍管理;专项普查中图分类号:C92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668(2010)04-0066-07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Ur ban Population Current Status w ithSeparation of L iving Areas from Their H ousehold Located Areas)))Based on I 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ro m/X0Communityof Yuexiu D istrict&/Y0Community of T ianhe D istrict,G uangzhou in ChinaL UO Y ong(School of Soci a lD evelop m ent and Public Policy,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 n a)Abst ract:Populati o n current status w ith separation of li v i n g areas fr o m their househo l d locatedareas has g iven China c s ur ban m anage m entm any i n conven i e nce.The article w as a survey study o f Guangzhou c s current population stat u s w it h separati o n of li v ing areas fro m their househo ld locatedareas.Fr o m this discussion,the article g ives so m e effecti v e m easures to solve the pr oble m s o fCh-ina s'lar ge c ity persons who w ere separation of living areas fro m the ir househo l d located areas.K ey w ords:populati o n current sta t u s w ith separation o f li v i n g areas fro m t h e ir househo l d l o ca-ted areas;popu lation m anage m en;t co mm un ity gover nance;househo l d reg istration m anage m en;tspecial census/人户分离0指在城市内部,有本市常住户口的人口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在本市其它地区生活、居住而产生的现居住地不是户籍所在地的/人0与/户0相分离的现象。
而实际上,按照我国户籍政策规定,居民在某一地居住,应当到居住地公安户籍部门申请/落户0,为了便于人口管理,我国规定居民居住地与户口登记上的地点应该一致,登记的户籍人口称为/常住人口0。
/原则上-常住人口.应当收稿日期:2009-10-29;修订日期:2010-04-09*文章实际信息调查收集过程中得到广东省、广州市人口计生委以及相关两个街道各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作者简介:骆勇(1984)),男,安徽肥西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
#66#骆勇:大城市户籍人口人户分离的特点与成因在户籍所在地进行居住生活,如果离开户籍所在地,则应当进行户口迁移,其目的是方便统计人口和管理,在法律上也作为诉讼管辖的依据0。
[1]但是,随着近年来城市发展中心区的转移,因跨地区买房、子女教育以及方便交通出行的原因而导致的城区内部以及跨城区人口流动日益增强,大城市特别是沿海特大城市内部/人户分离0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本文以我国南方特大城市广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对广州市市内/人户分离0人口的变动趋势、人口学特征、/人户分离0状况及其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解决目前我国大城市市内户籍人口/人户分离0问题的对策。
1大城市户籍人口/人户分离0状况及其特点)))来自广州市越秀区X街道、天河区Y街道的调查和分析¹为了便于系统研究目前我国大城市市内户籍人口/人户分离0的实际情况,笔者于2009年10月在广东省相关人口计生部门的配合下,在广州市选取了两个人户分离人群典型集中区(即越秀区和天河区),再从这两个区中各选取出1个街道,即越秀区X街道与天河区Y街道,进行了对广州市市内人口/人户分离0的实际调查,调查过程中分别由相关部门组织公安、教育、出租房屋管理办、计生、卫生防疫、社区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居委会代表、集体户挂靠单位代表、/人户分离0人群代表组织座谈,开展本街道内的/人户分离0情况摸底。
本文试图以南方特大城市广州市为例,来探讨目前我国大城市/人户分离0的现状、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而寻求可行性解决路径,避免新的/人户分离0。
从实地调研掌握的真实情况以及目前搜集到的数据来看,目前广州市/人户分离0人群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人群:(1)城市拆迁改造过程中的/人走户未走0的人群。
此类人群大多是由于原先住在经济发达的主城区以及地域优势明显的地段,城市化过程中,政府按照政策予以拆迁补助、拆迁再安置时,往往这部分中的很大一部分人群出于子女日后入学,找工作以及老人城市低保领取方便的考虑,而不愿意迁走子女户口和老人户口,甚至在亲戚处实施空挂户,/就低保对象这块,广州市民政部门很难掌握低保户-人户分离.具体数据。
但是,老城区荔湾、越秀等老城区,低保-空挂户.的情况相当严重,甚至有的区-空挂户.已经占了低保户总数的两三成。
比如中山路、解放路、康王路等地的一些低保户,在城市拆迁中不少人已经搬到了海珠、天河、白云等地,但他们的户口却依然留在越秀、荔湾等,申领救济金也在户籍地。
0[2]就所调研的老城区越秀区X街道而言,因旧城改造而造成的/人户分离0人群就达几百户,根据广州市越秀区X街道计生部门曾经做过的统计,这类人群现在有10000多人,根据街道公安派出所的权威统计,目前X街道因旧城改造而造成的/户在人不在0人群(即永迁户)截止2009年第三季度有3412户,/人在户不在0的人群达到386户,其中以应元路、小北路等地段改造、马路修建而造成的很多/户在人不在0的人群都不愿意迁,其中绝大多数人群户口处于/马路悬空0状态º,从广州市天河区Y街道来看,因房屋拆迁造成的/户在人不在0的目前就有300多人。
按照现行户籍政策规定,对于因马路修建、旧城改造而造成的户籍变动情况,只要还有一个人户籍仍在原所在地点,但现在可能已经变成马路或者改造后的路面物(如垃圾堆、下水道硬井盖、十字路口红绿灯或其他路面障碍物等等),在公安部门户籍登记系统里的原居民居住地户口信息、原居住地地址、门牌等详细信息都不能删除,这已经给公安部门实有人口管理带来了相当不便。
(2)外来人口落户广州的现实困境所造成的/人户分离0。
广州作为南方最具有吸引力的大城市,每年都吸引着数十万大学生以及研究生以上高学历高技能的知识分子落户广州,而对于这部分新兴落户广州的人群来说,由于刚进入广州市工作生活,大多都还未能有买房落户的能力,落户只能采取落户在单位或者落户在人才市场以集体户的名义落户广州,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落户在工作单位或者落#67#¹º之所以选取越秀区和天河区,是因为处于中心老城区的越秀区与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天河区,因城市改造和发展以及因教育资源的争夺而造成的户籍人口人户分离现象比较典型。
为了便于说明,本文凡涉及具体单位名称一律采取匿名状态,即隐去单位名称,下文同。
/人户分离0人群户口的/马路悬空0状态为笔者形容目前此种人群的实际户籍状态,即原户籍登记地点已拆迁变成现在的马路但户籍仍未迁,户籍仍在马路上的原登记地,实际户籍处于现在的马路上。
人口与发展2010年第4期户在人才市场,实际的居住地点肯定不会在这些地点,他们因政策或者人为造成的/人户分离0现象,已无法避免。
根据5信息时报62006年的统计,在广州2006年就已经有数十万集体户[3],这些集体户大多都是外来迁入广州的外来人口,大多都是高学历的白领阶层,按照广州市相关户籍政策落户规定,对于那些原本户籍不在广州,因享受广州市人才引进政策而落户到广州的集体户口持有人来说,其户籍落户地点除了挂靠在广州的直系亲属处外,只能在人才市场或者现单位挂靠集体户,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其户籍所在地与其日常生活居住地,肯定不会在同一个地点,而对于他们来说无形中已经造成了政策性/人户分离0。
而近年来,随着广东全省经济的发展,南下广州市的高学历人群越来越多,而现行户籍政策又一时无法接纳这么多,迁入人才市场的高学历人才谋取人才集体户口的人群越来越多,仍呈上升趋势,因而,这部分人群的/人户分离0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在所进行调查的越秀区X街道来看,中央直属、省直单位和市直单位新进人才挂靠集体户造成的/人户分离0人群相当严重,一方面,各单位每年新进公务员,必然造成一大批新入广州市户籍的人群,他们而言,很大一部分在广州没有自己住房、没有固定居住地,入户广州必然挂靠的是所在机关单位集体户户籍,但是居住地又不可能是机关单位,很自然形成/人户分离0,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进入中央直属、省直、市直单位若干年后在广州已经购房有自己固定居所的人员来说,由于涉及到中心城区的子女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公共服务供给等利益分配机制的存在,也存在着很大一部分不愿迁移户籍到现居住地去的中央直属、省直、市直机关人员。
据越秀区2008年单位集体户摸查表的相关情况显示:越秀区截止2008年8月底,越秀区共有集体户籍挂靠单位42家,这其中既有中央直属政府单位、也有省级政府单位、市级政府单位,既有学校、派出所、银行、部队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也有中介机构如人才市场等等,2008年越秀区集体户挂靠人数为5158人,其中男性2726人,女性2432人,已婚男性1260人,已婚女性1374人,集体户人群生育子女671人,其中生育的子女也入了集体户的121人,其中集体户最多的地段依次是东风中路、小北路一带,集中了26家集体户挂靠单位,集体户人数挂靠最多的前6位依次是XX人才市场3576人,XX留学中心218人,广东省XX办公厅187人,广州市XX中学175人,XX检察院123人,XX军后勤部1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