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考前辅导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一篇:《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9级北京(燃气)班社会学专业《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主持人林梅(以下注有※的内容需要学员重点掌握,其它为一般了解)第一讲社会心理学概述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中国学者的代表性观点(二)国外学者的经典规定(三)作为社会行为研究的社会心理学二、社会行为及其制约因素(一)社会行为的涵义和特点※(二)社会行为的制约因素三、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社会心理学是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二)社会心理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一)研究取向的形成与综合(二)各研究取向的基本特点※(三)几种主要研究取向的比较※思考题:1、试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P1-112、试辨析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异同。
P113、试比较社会心理学不同研究取向的特点和差异。
P27-32第二讲社会心理学的由来与发展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一)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互渗透(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三)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来源※(四)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主义传统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一)奥尔波特与心理学取向的实验(二)米德的社会学传统(三)文化人类学的冲击(四)战时及战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四、社会心理学的现状(一)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二)美国以外的社会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在中国(四)本土化:一种普遍性的学术运动(五)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兴起思考题:1、试述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理论来源。
P39-412、试述20世纪20-40年代由文化人类学家完成的几项经典跨文化比较研究。
P50-523、二战时期社会心理学不同研究取向之间主要有哪些研究发现?P524、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57-63第三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科学研究对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性(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术语二、社会心理学的观察法与实验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实验法的功与过三、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法(一)典型调查与个案调查(二)抽样调查(三)调查研究法的特点四、社会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法(一)跨文化研究法的意义(二)跨文化研究法的具体运用※(三)文献档案法与跨文化档案的建立五、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一)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二)实验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三)价值中立:可行与不可行思考题:1、试述社会心理学中不同研究取向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人,既指个体也包括群体。
社会心理和社会犯罪行为则所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队源自于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建议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锥果和表征反应。
变量: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
效度:是指所测结果符合该测量的目的的程度,或说在测量被测对象时所具有的真确度。
信度:指一个测量所测出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亦即为测出的分数的可重复性。
研究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望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表现,从而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被试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希望可以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整体表现,从而并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操作性定义***实验室实验法***二、简述题:1、详述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和有关关系a两个变量间的两种关系b相关关系只是指两个变量的值一同变化;当数值一同增加或一同减少时,其为正相关;当一个数值增加而另一个数值减少时,其为负相关。
c因果关系则指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
d有时有关关系中存有着因果关系,但有关关系并不必然就存有因果关系。
2、详述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差异a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反映所要测量的心理差异的程度,减少或消除人为性或无关干扰的程度。
b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的归纳程度。
归纳程度低,则外在效度低。
c一般来讲,实验室研究内在效度低,外在效度高;现场实验则恰好相反。
3、比较实验室实验法与现场实验法的好坏㈠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能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很高程度的控制,能最大限度地突出重要因素,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优点:一就是实验者可以最小程度地掌控毫无关系变量的影响;二就是随机精心安排被试消解被试间差异的影响,从而暴露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考研考点
社会心理学考研考点一、社会认知和社会知觉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包括注意、记忆、形成印象、推断和决策等。
考点包括注意的分配、记忆的存储与提取、形象与归因、隐性印象和固定化思维等。
二、社会影响与合作竞争社会影响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受到他人行为、观点和期望的影响。
考点包括社会规范与行为规范的形成与维持、从众行为和抵抗社会影响的策略、社会认同与归属感、合作与竞争等。
三、群体心理与领导群体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态度和动机等。
考点包括群体决策的优势与劣势、集体行为和群体动力、群体冲突与合作、领导与权力等。
四、社会心理的应用五、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以上只是社会心理学考研的一部分考点,实际考试中可能涉及到更多的知识。
首先,建议考生熟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方法。
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是理解和解答考题的前提。
其次,考生可以通过参考历年真题以及相关教材和专业书籍进行练习和复习。
通过做题可以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此外,建议考生积极参加讨论、研讨会和学术报告等活动,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
这有助于拓宽视野,提高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最后,考生可以进行模拟考试和自我评估,及时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重点复习。
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规律的学习计划,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社会心理学作为考研科目,考点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和理论。
考生需要全面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方法,并通过练习、复习和参与相关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只有全面准备和积极备考,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揭示了人类是如何被社会影响和塑造的。
对于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学生来说,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人们如何获取、处理和运用关于自己和他人的信息。
在复习社会认知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人类的知觉和注意力机制。
了解人类是如何感知和选择注意社会信息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某些信息更加敏感,而对其他信息忽视。
- 社会信息的加工和存储。
了解人类是如何对社会信息进行加工和存储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对某些社会事件的记忆更加深刻,而对其他事件的记忆较为模糊。
- 判断和决策。
了解人们在社会情境中做出判断和决策的心理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偏向于某些决策,而忽视其他决策。
2.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研究人们在社会中是如何相互影响和被影响的。
在复习社会影响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顺从和服从。
了解人们在社会压力下如何顺从和服从他人的权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在某些情境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顺从他人的意见。
- 社会规范和群体行为。
了解人们在社会规范和群体行为中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在群体中表现出与个体行为不同的行为方式。
- 社会认同和归属感。
了解人们如何建立社会认同和归属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某些社会群体产生认同感,并愿意为这些群体做出牺牲。
3.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社会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在复习社会互动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人际吸引和爱情。
了解人们是如何产生和维持人际吸引和爱情关系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某些人产生好感,而对其他人没有兴趣。
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社会心理学》备考复习重点资料-精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心理学的定义1、F.H.奥尔波特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2、G.W.奥尔波特的定义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3、侧重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的特点:(1)重视从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入手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
(2)重视采用心理学的实验法研究社会心理学。
(二)侧重社会学的定义1、艾尔乌德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
2、侧重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特点(1)除了从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外,还重视从社会与群体(社会组织、社会规范和社会群体)角度入手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
(2)除了实验研究的方法,还重视采用社会学的社会问卷、社会调查等社会科学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行为,如合作与竞争,吸引与拒斥,助人与侵犯等。
勒温认为,行为是个体及其情景的函数,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即:B=f (P,E)(二)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环节,如社会态度、权力动机等。
社会刺激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一)个体层面(二)人际层面(三)群体层面(四)社会层面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划分为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和实证分析阶段三个阶段,分别与启蒙期、形成期和确立期相对应。
一哲学的思辨阶段(一)基本特征:根据哲学思辨和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基本理论孕育于哲学之中。
(二)两种观点1、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观点他们认为,人性虽无法完全摆脱生物遗传的控制,但却深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教育和社会能改变人性。
德国的康德和法国的卢梭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指出只因有缺陷的社会才使人趋向邪恶,故应当首先改变社会才能改变人。
2、亚里斯多德的观点他认为,人性主要由人的生物本能的力量所决定。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开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之上承受其影响的群体。
3.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历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
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5.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6.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
7.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
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出感知,推断的过程。
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9.图式:过去经历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构造。
可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
10.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
11.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印象的过程。
即有意识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12.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响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
指有意伤害别人,不为社会标准所许可的行为。
14.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15.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学生考试前的心理辅导
学生考试前的心理辅导一、了解学生在考试前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在学生考试前,他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备考和发挥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进行心理辅导时,我们需要先了解并正视学生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扰。
二、帮助学生减轻压力与焦虑感考试前的压力和焦虑感是常见的问题。
首先,在辅导过程中,我们需要告诉学生这种情绪是正常的反应,并不要求完全消除这些情绪。
而是要帮助他们找到有效减轻压力和焦虑感的方法。
三、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学生往往会有自卑或者对自己能力缺乏信心的问题。
因此,在心理辅导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可以取得好成绩,并给予他们适当鼓励和支持。
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忙碌繁重的备考任务经常会让学生陷入时间管理的困境中,这会加大他们的压力。
因此,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可以教授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技巧,帮助他们有效合理地安排备考时间和休息时间。
五、提供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往往在备考期间遇到学习方法不当或者应试策略不正确的问题。
因此,在心理辅导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教给他们如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和使用应试策略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作息习惯对于学生备考非常重要。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规律睡眠等良好习惯,帮助他们保持身体和精神上的良好状态。
七、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并提供支持家长起到了重要的角色,在孩子备考期间是最亲近孩子并能够给予最为及时有效支持的人。
因此,在心理辅导中,我们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备考,并给予他们正确的支持和鼓励。
八、倾听学生的心声并提供合适的建议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需要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真正想说的话,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和合适的建议。
通过有效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困扰问题。
结语:学生考试前的心理辅导对于他们能否更好地备考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心理学原理-终极必背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原理-终极必背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思维和情
感的科学。
了解社会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
为和决策,以及影响他们的社会环境。
以下是社会心理学的终极必背知识点:
1. 社会认知: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如何感知、理解和解释信息。
包括注意力、记忆、推理和决策等心理过程。
2. 社会影响: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如何相互影响和受到影响。
包
括社会规范、社会比较、社会压力等。
3.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
包括自我认同、自尊、自我效能等。
4. 社会认同:个体对所属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包括族群认同、性别认同、社会角色认同等。
5. 社会关系:个体在社会中的互动和关系。
包括亲密关系、合
作与竞争、集体行动等。
6. 社会接触:个体与他人接触和交往的方式和效果。
包括偏见
与歧视、群体间冲突、社会支持等。
7. 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化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包括社会化、文化间差异、社会运动等。
8.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现象的科学方法和工具。
包括实验设计、调查问卷、观察法等。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原理的终极必背知识点。
通过深入理解和掌
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
和心理过程,促进社会互动的和谐和发展。
请注意,以上知识点只是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深入学习和实践
才能真正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精髓。
考前心理辅导培训内容
考前心理辅导培训内容一、认识考前心理辅导的重要性考前心理辅导是指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对考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帮助考生调整心态,提升应对考试压力的能力,以达到更好的考试成绩。
考前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为考试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挑战,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和焦虑。
通过心理辅导,考生可以更好地面对考试,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二、培训内容1. 考前压力管理在考前心理辅导中,学习如何管理考试压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心理辅导师会教考生一些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思维等,帮助考生缓解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2. 时间管理和计划制定考试期间,时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辅导师会教考生如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如何高效利用时间进行复习。
通过合理的时间管理,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减少焦虑感。
3. 自信心培养自信是考试成功的关键之一。
心理辅导师会帮助考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训练和心理辅导,考生可以逐渐建立起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压力。
4. 注意力和专注力训练考试期间,注意力和专注力对于取得好成绩非常重要。
心理辅导师会教考生一些训练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方法,如冥想训练、专注力游戏等。
通过这些训练,考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水平,更好地集中精力应对考试。
5. 处理考试焦虑和恐惧许多考生在考试前都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心理辅导师会教考生一些应对焦虑和恐惧的方法,如积极思维、放松训练等。
通过这些方法,考生可以减少焦虑感,保持冷静的心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6. 失败与挫折的处理考试中,失败和挫折是难以避免的。
心理辅导师会教考生如何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如何从中吸取教训,如何调整心态,重新振作起来。
通过这些训练,考生可以更好地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被它们击倒,继续向前。
7. 情绪管理考试期间,情绪管理非常重要。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精简版)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精简版)为体谅同学们工作繁忙,老师再次将考试范围进一步缩减,以下是最后答疑课上老师分析的考试范围,以及本人主观推测的考试内容,仅供同学参考!!下划线部分相对比较重要,请大家务必掌握!!填空题+判断题(共28分)名词解释4题~6题(共24分)简答题4题(共24分)论述题2题(共24分)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心理学+ 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一)个体社会心理学(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如对同性恋的态度、对核电站的态度等)。
(5)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二)群体社会心理学(三)应用社会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一)观察法1.观察:对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观察。
(二)实验法:首因效应的实验研究E-I I-E E-E I-I(三)调查法:访问法和问卷法问卷法:社会心理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四)个案研究法:(五)跨文化研究法通过对两种或以上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四、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一)偏向问题1.研究者的偏向a.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待会影响被试的表现b.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c.克服方法:双盲法实验条件同一化和标准化2.被试者的偏向:要求的特征、对评价的担心,被观察者效应解决方法:不暴露被试身份,尽量保持实验情景的自然,不要求被试合作的前提下测量被试的反应(二)伦理问题1.三个伦理问题:a.个人隐私的侵犯,要保密b.对被试的实验性欺骗如:紧急时刻的助人行为的研究,知情同意,事后告知c.实验性痛苦金巴多的监狱实验:“犯人”和“看守”2.三条原则:a.自愿参加b.风险最小c.风险—获益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哲学时期)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经验论时期)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社会分析论时期??)霍兰德: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社会分析论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经验论时期):19世纪下半叶到1920年以前:社会经验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4.社会心理学形成的三大理论源泉: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黑格尔的民族精神,冯特的民族心理学b.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塔尔德、黎鹏的群众心理学c.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独孤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1920年以后:社会分析论特征:从描述到实证;从定性到定量,从理论到应用,从宏观到微观(一)奥尔波特与实验社会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社会促进研究,其1924年出版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被公认为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二)乔治·米德的社会学传统(三)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心理学一、什么是社会化一个人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二、社会化理论(一)弗洛伊德与“三个我”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二)华生与环境决定论1.行为决定环境(三)皮亚杰与“儿童认知发展”对偶故事(故意打碎一只杯子和无意打碎很多杯子)1.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2.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1岁半到2岁)有操作阶段(2岁左右到7岁)具体操作阶段(7岁到11岁)形式操作阶段(12岁到15岁)(四)柯尔伯格: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三、社会化的历程威廉·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一)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具体年龄请参照书本):婴儿期,童年期,学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期,老年期(二)婴儿期的依恋研究陌生情景实验1.三个类型:安全依恋型,不安全依恋型—回避型,不安全依恋型—矛盾型(三)青少年的社会交往研究从青春期开始,儿童越来越依赖于自己的朋友和小团体。
考前心理辅导培训内容
考前心理辅导培训内容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考前心理辅导培训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应对考试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培训师会通过心理训练和心理疏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调整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考试,提高应试能力。
二、学习有效的时间管理技巧在考试前的备考阶段,时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能。
培训师会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时间管理技巧,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进行番茄钟学习法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避免临近考试时的焦虑和紧张。
三、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考试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培训师会教授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归纳总结法、思维导图法、记忆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考试策略在考试中,掌握一些良好的考试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和考试环境。
培训师会教授学生一些应试技巧,如审题策略、解题顺序的确定、答题技巧等。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进行模拟考试和答题训练通过模拟考试和答题训练,可以让学生熟悉考试的流程和要求,提高应对考试的能力。
培训师会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考试,然后对学生的答题进行评分和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答题的技巧和水平。
六、进行心理疏导和压力释放备考阶段的学生常常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
培训师会通过心理疏导和压力释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减轻压力。
比如,可以通过冥想、放松训练、运动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七、提供应急应对策略在考试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紧张失误、记忆丧失等。
培训师会教授学生一些应急应对策略,帮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快速调整和应对。
《考前心理辅导》课件
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给自己正面的鼓励和肯定。
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
1 设立小目标
将整个考试过程分解为小 目标,逐个完成并庆祝每 个小成就。
2 积极的自我暗示
运用积极的语言和肯定的 自我暗示,提醒自己能够 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3 寻找乐观的角度
尽量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考 试和命题,相信自己有能 力应对挑战。
在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温水浴、听轻柔音乐或冥想,有助于放松身心和入睡。
改变负面思维方式的方法
1 意识到负面思维
观察自己的思维模式,意 识到负面思维并尝试转变 为积极的思维方式。
2 寻找证据和反证
3 寻求他人的观点
找到支持负面思维的证据, 并尝试找到反证证明事情 并非那么糟糕。
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们的 观点和建议,获得新的思 维启示。
压力可能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注意力下降,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产生负面影响。
2 焦虑和紧张
考试压力可能引发学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表现。
3 记忆力减弱
长时间的考前压力可能对学生的记忆力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他们难以回忆所学的知识。
如何减轻考前压力?
1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 2 积极寻求支持和帮助 3 运动和休闲活动
通过深呼吸放松身心,缓 解紧张情绪和焦虑。
应对考场紧张的技巧
1 积极思维
用积极的语言和肯定的暗示来鼓励自己,保持乐观的态度。
2 深呼吸和放松
在考场上进行深呼吸和肌肉松弛练习,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
3 专注于题目
只关注眼前的题目,不要被其他因素或过去的结果所干扰。
睡眠对考试的重要性
充足的睡眠对学习和记忆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恢复精力、巩固所学内 容,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最新心理咨询师社 会心理学考点解析
最新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考点解析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咨询师考试中的重要科目,涵盖了众多关键考点,理解和掌握这些考点对于成功通过考试以及在实际咨询工作中应用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将为您详细解析最新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考点。
一、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自己的知觉。
在这一考点中,考生需要理解印象形成的效应,如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的是最初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较大,而近因效应则是最近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更强。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原因的解释和推测。
常见的归因理论包括海德的归因理论、维纳的归因理论等。
海德认为,人们通常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维纳则提出了归因的三个维度:控制点(内部和外部)、稳定性(稳定和不稳定)和可控性(可控和不可控)。
了解这些归因理论,有助于心理咨询师更好地理解来访者对自身和他人行为的解释方式。
二、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社会动机是推动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心理动力。
成就动机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它指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包括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等。
社交情绪包括社交焦虑、嫉妒、羞耻和内疚等。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时感到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心理咨询师需要了解这些社交情绪的表现和形成原因,以便更好地帮助来访者应对和调节这些情绪。
三、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态度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经验、需要、价值观等。
态度转变则是个体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原有态度的过程。
在这一考点中,考生要掌握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如传递者的威信、传递者的立场、说服的意图等。
同时,也要了解态度转变的理论,如海德的平衡理论和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四、沟通与人际关系沟通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社会心理学》考试指导
《社会心理学》考试指导0081《社会心理学》2012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考试题由三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一:选择题题型二:填空题题型三:问答题二、重点复习内容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的对象1、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研究人的行为、意识、感情等是怎样被社会环境所影响的。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在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上留下痕迹的三大派心理学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行为是人本身的强有力的本能所出来的。
成人的行为,尤其是不正常的行为,是由于童年时期没有解决的心理矛盾所引起的。
(2)行为主义-巴甫洛夫、华生,研究重点在人类和其它动物的外部行为,即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行为主义学者对人的思维和情感不感兴趣也不加以研究,而只研究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外部行为。
注重研究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是过去学习的结果。
(3)格式塔理论-韦德海默、考夫卡,认为人们对环境或事件的理解不是对每一个局部的知觉的总和,而是一个对总体的知觉和理解。
4、了解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动机理论和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1)学习理论:一个人的行为是由过去的学习决定的,现在的行为是由过去的经验形成的。
(2)认知理论: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于这个人对于社会环境的认识和看法。
(3)动机理论:人的需要或动机可以对我们的知觉、态度和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4)决策理论:人在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之前,总是以一种很符合逻辑、很理智的方式计算这个行为可能给人带来的,人所选中的行为一般都是利益最大、损失最小的行为。
第二章社会认知1、社会认知研究内容:研究人们如何根据社会信息形成判断的过程。
2、我们对人进行判断时对社会信息的运用3、图式的概念与理解(1)图式是对知觉的一种较复杂的组织形式。
(2)图式加工的优点:A、可以帮助我们对人物和事件的细节进行整理并帮助我们的记忆和回忆;B、加快信息加工的速度;C、填充信息之间的空白;D、并对新的信息进行解释和评价。
考前心理辅导内容
考前心理辅导内容近年来,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们备战高考压力逐渐加大。
为了帮助学生在复习备考阶段更好地面对各种困扰和挑战,提高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有效的考前心理辅导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助于考生减轻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的有效策略。
调整心态是首要任务在备考期间,持续不断的紧张状态容易造成思维混乱、情绪失控,并且会对体验性记忆造成干扰。
因此,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其更加平和沉着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学生们可以设置明确目标并制定合理规划。
这样可以分解学习任务,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每个部分目标,并获得成就感。
其次,在面对事关人生发展方向的重大考试时,合理认知高考意义也是减轻焦虑的一个关键环节。
教导员与专业辅导老师等在进行学业指导过程中应该强调高考: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艰难但必不可少的一段旅程,它和学生成材条件以及综合素质众多因素决定。
学会正确对待高考结果,在内心构建积极、健康的评价体系,提升自尊心与自信心。
另外,调整饮食和睡眠也是重要环节之一。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为大脑提供充足能量,增强记忆力和思维敏捷性。
此外,规律作息有助于恢复体能和精神状态。
有效应对复习焦虑复习焦虑是许多考生常面临的问题,而在备考阶段缓解这种焦虑非常关键。
首先,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从根本上减轻焦虑的方法之一。
通过有目标地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并将任务分配得更加合理,使自己感到在紧张有序中仍然具有掌控力。
其次,采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也可以提高效率并减轻压力。
例如使用彩色笔标注重点或制作概念图等方式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此外,多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也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认识水平。
此外,在备考中保持身心健康同样是很重要的。
适当进行运动可以释放压力,并且增强体力和注意力的集中力。
定期锻炼不仅能减轻焦虑情绪,放松身心,还能够提高免疫力。
应对考试时的紧张情绪高考或其他重大考试往往会带来紧张情绪,而有效地应对这种情绪有助于发挥最佳状态并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
社会中的自我
为什么我们的自我具有社会性质?
人类是社会动物 自我是通过社会信息建构的 我们的社会行为受到与自我有关的因素的影 响
自我是我们世界的核心
焦点效应
透明度错觉
虚假普遍性
我们认为他人对我们的外表和行为给予的关注比实 际情况更高 我们认为他人应该知觉和理解到我们的情感或感受 的程度,比实际更高 我们会高估我们自身负面行为或失败行为的普遍性 我们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或正面特征的普遍性
群体中的任务表现
社会助长作用 社会懈怠
人们在下列情况下更多社会懈怠
难以估计我们个人的贡献时 在无意义的任务上 在简单的任务上 觉得自己的贡献冗余时 群体规模较大时 在男性化和个体文化中 当我们期待他人作出更多贡献时 没有对照群组时
什么会带来吸引?
接近性 对交往的期待 曝光效应
解决途径
政府干预 小即是美 加强沟通 增加利他行为的回报 建立利他规范
什么是爱?
Sternberg(1988)提出了爱的三因素模 型
激情
愉悦和性兴奋 可以自由表达,感到亲密和被理解 对关系忠诚
亲密
承诺
他认为理想的爱包含这三个方面
亲密关系的维系
依恋系统(attachment)
依恋是与另一个人之间的强烈的情感纽带 依恋从摇篮到坟墓都存在 依恋类型有着个体差异
信念导致了它本身的实现 三个步骤:
观察者对某一社会对象有某种初始印象 观察者根据这一印象作出行为 (行为确证) 这一社会对象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预期, 证明了观察者最初的印象
何为态度?
最近的定义
态度是对某物或某人的一个正面或负面的评 价,通过信念,情感和行为倾向展示出来 (Olson & Zanna, 1993)。 态度可以基于A, B或者C 三者的差异并不表示没有态度,而表示不同 的态度结构 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
当个体有动机和能力进行加工时,说服才会 走中心路径 通过中心路径改变的态度通常更强烈持久
态度改变的理论模型
精细加工模型(ELM, Petty & Cacioppo, 1986)
态度何时会预测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Ajzen, 1991)
行为会影响态度吗?
多种证据支持我们的行为可以改变我们 的态度
虚假独特性
知觉和解释事件
信念固着:当信念的有效性被推翻时, 我们可能仍然会坚持这一信念 E.g., Anderson, Lepper, & Ross (1980)
被试被告知冒险的或者保守的人更适合做消 防员 然后,告诉被试这些证据是虚假的,反过来 也可以讲得通 尽管如此,被试仍然相信之前判断
偏见的动机根源
替罪羊理论 现实群体冲突理论 社会同一性理论
偏见的认知根源
分类 独特性和虚假相关 归因
利群偏差 公正世界现象
偏见的后果
自身永存的刻板印象 歧视的影响:自我实现的诺言(自证预 言) 刻板印象威胁
一种自我验证的忧虑,担心有人依据负面刻 板印象来评价自己
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负面事件 生理唤起 攻击线索 媒体影响 群体影响
攻击行为的理论
攻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 攻击行为的挫折-攻击理论 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减少攻击行为
宣泄?
现在,社会心理学家几乎已经达成共识,那 就是Freud, Lorenz及他们的追随者所提倡的 宣泄假说是不成立的
基因、文化和性别
基因、进化与文化 性别差异
独立性和相依性 社会支配性 攻击性
基因、文化和性别
有关性别差异的解释
进化心理学 社会角色理论
什么会引起冲突
社会困境(囚徒困境,公共的悲剧,非 零和博弈) 竞争 知觉到的不公平 误解(镜像知觉,简单化思维,知觉转 换)
社会困境
何为从众?
从众(conformity)
因为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行 为和信念
从众的类型
顺从(compliance)
公开从众,私下不赞同
因为直接的命令而产生相应行为 真诚相信和接受社会影响
服从(obedience)
接纳(acceptance)
经典从众实验
米尔格瑞姆(1965)的服从实验
态度的改变
耶鲁交流模型
态度改变的理论模型
精细加工模型(ELM, Petty & Cacioppo, 1986)
中心路径
对信息进行系统性加工 态度的改变取决于信息的质量 态度的改变是因为表面的线索
外周路径
态度改变的理论模型
精细加工模型(ELM, Petty & Cacioppo, 1986)
南京大学网络课程
社会心理学-考前辅导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
当前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就人如何看待他人(或如 何对他人作出反应),如何影响他人(或被 影响),又如何互相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科 学研究的学科。 研究重点: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家是如何做研究的?
研究的基本概念
理论:一个用于解释和预测事件的整合的体 系 假设:描述事件之间关系的一个可验证的命 题 研究可以在现场或实验室中进行 两种首要的研究方法(取向)是相关和实
无懈可击的错觉 对群体道义无可置疑 合理化 对对手产生刻板印象
思维闭合
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的特征
群体出现高度一致性
从众压力 自我审查 一致同意错觉 心理防御
群体思维
避免群体思维
避免独裁 设置魔鬼代言人 开放的氛围 鼓励每个人成为批判性的评价者 分成小组 引入外部专家 …
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 焦虑性依恋 无组织型依恋
亲密关系的促进因素
依恋 公平 自我表露
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规范 进化心理学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旁观者的数量 榜样的作用 时间压力 相似性
共情:真正的利他
Batson认为,共情会带来真正的利他
人们何时会不顾道德良心而服从残酷的命令 ?
经典从众实验
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 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
影响从众的因素
群体规模 群体的一致性 群体的凝聚力 地位 公开反应 事前承诺
群体影响
群体极化 去个体化 群体思维 少数派影响
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的特征
高估群体的力量和正确性
角色扮演(Zimbardo, 1971) 相信自己所说的(Higgins & Rholes, 1978) 登门槛现象(Freedman & Fraser, 1966)
对行为影响态度的理论解释
认知失调理论 自我知觉理论
偏见的社会根源
社会不平等:不平等的地位产生偏见
相对剥夺
社会化:习得的价值观和态度 社会制度的支持
归因:归因于个人还是情境
归因理论描述了我们怎样解释人们的行 为 海德,性格归因&情境性归因 琼斯和戴维斯,对应推论理论,通过别 人的行为来判断他人的目的和意图 哈罗德 凯利,利用共同反应、区别性和 一致性三种信息解释行为。
归因中的常见错误
基本归因错误(FAE)
过高估计个人的/特质的/内部的因素的作用 ,而忽略环境因素
共情定义为能够将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 对他人的经历和情感感同身受的能力 共情能力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E.g., 对恐惧的准确识别增加亲社会行为(Marsh et al., 2007) 当一个人对他人产生共情时,他将提供他人所需Batson, 2001)
行动者-观察者效应
是对FAE的一个扩展 将自己的行为更多做外部归因,而他人的行 为更多做内部归因
自我服务偏见
将成功归于自己,失败归于他人或环境
直觉
直觉判断 过度自信倾向
验证性偏见 及时反馈&设想自己判断可能出错的原因
直觉:心理捷径(代表性直觉&易得性 直觉)
自证预言(the self-fulfilling prophe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