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农村小学科学课外活动思考通用版
小学科学论文-农村小学科学课外活动探索通用版
小学科学论文-农村小学科学课外活动探索通用版一、充分感受,有效实施,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导学生作为课外探究活动的主体,在探究性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他们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当然作为小学生,尤其作为刚学习科学的小学生来说,刚开始进行课外探究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此时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亲密的合作者和协助者,而不是探究活动的主导者。
1.“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引导是一个慢慢从扶到放、逐步培养的过程。
刚开始时,教师应当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奠好基石,指导多一些,也可以确定较容易的课题,让多人合作或单独探究同一活动。
等到学生适应了课外探究的过程以后逐步放手,再让他们各自进行探究活动。
2“.由生到熟”,制定计划在进行探究活动前,都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
在课堂上,由于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每次的计划都较详细、合理。
但是离开了教师,学生能否较全面地制定可行的计划呢?实践证明,刚开始时,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但经过几次的探究,他们渐渐掌握了课外探究的套路,开始能事先制定可行的计划,并对探究中的某些情况有所预测。
某同学在刚上科学课时,课外观察大树,他只是到大树边,自认为是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可是课上许多情况都说不上来;而后来动物单元中,他去探究校园里的小动物前都制定了计划,所以探究起来就轻车熟路。
在了解了学生探究的问题后,帮助、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取得课外探究成功的前提。
3“.由独立到合作”,成立协助即便学生已能较独立地进行课外探究活动,但教师要花的精力还是不少,像获取反馈信息,指导改进的方法,探究成果的写作、展示……这就必须在班中或小组中成立一定的协助人员,将可行的任务交由他们去完成。
4“.由校到家”,家校联合对于学生课后的探究,教师要给予极大的关注,时不时地问问学生,你们研究得怎么样了?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关注他们的行为。
小学科学小论文400字(通用10篇)
小学科学小论文400字(通用10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
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科学小论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科学小论文1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
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
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
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
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
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
提升农村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C o u r s e E d u c a i t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5 年7 月 上旬 刊
科学 . 自然
提升农村 小学科 学课 外探 究活动有 效性 的思考
陈梅 霞
( 甘 肃 省 民 乐县 洪水 小 学 甘 肃 民 乐 7 3 4 5 0 0 )
【 摘要 、 学科 学课 外探 究活动是 科学课的延伸 , 与课 内教 学同样 重要 。做好课 外探 究活动的教 学指 导工作 . 能更好 的完成
科 学课 的 教 学 目标 。 但 农村小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 , 往 往 由 于 缺 乏 教 师 认 真 设 计 和 指 导 而 流 于形 式 或 者 半 途பைடு நூலகம்而 废 。提 高课 外 科 学探 究 活动 的 有 效 性 , 教师应从激发探究兴趣 、 认 真 制 定探 究 活 动 计 划 、 展 示探 究成 果 等 方 面 着手 。
【 关键词 】 问题 原 因 激发 兴趣 制 定计划 小组合作 【 中图分类号】 G 6 2 3 . 6 【 文献标识码 】 A
一
介入 指导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5 ) 0 7 — 0 1 5 9 一 O 1
农 村 小 学 科 学 课 外 探 究 活 动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原 因 巾纸 充 分 湿 润 , 然后 让 铁 钉 “ 躺” 在 湿 的餐 巾纸 上 . 这 样 铁 钉 生 农 村 小 学科 学课 教 学 中 . 教 师 往 往 重 视 课 堂 中 的探 究 . 但 锈 的 现 象会 更 加 明 显 。 是 却忽略 了“ 课外探 完 活动” . 或者说 把“ 课 外探 究” 看 成 一 块 3 . 合理 安排 小 组 合作 开展 探 究
农村地区小学自然(科学)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农村地区小学自然(科学)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由于普及自然实验教学和推进科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改上自然课,成了专职的自然教师。
其他老师都说:学生对自然的学习最有兴趣。
成了专职自然教师后,我们也希望能如此。
可是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后,我们发现学生表现出的学习兴趣离我们对他们的期盼太远。
就以自然课外活动为例,我们在小学自然第八册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布置过制作简易岩石标本,养蝌蚪,养蚕,制作昆虫标本,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观察月球等6次课外活动,原想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和亲历活动过程学习丰富的科学知识,压根儿没想到学生对这些活动感兴趣的太少了。
以××小学(洋川小学)为例,四年级4个班有286名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外活动学习的学生最多一次不过15人,养蚕、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观察月球等课外作业安排后,几乎没有学生去完成。
少部分学生养了蝌蚪,却未能如实去填写记录。
归纳这种教学现状,我们只想说这是“教师期盼有余,学生活动不足”。
经过了解,这种“期盼有余,活动不足”的自然(科学)课外活动的教学现状,是目前我地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非常值得广大自然(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反思。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现浅析如下:“活动不足”的原因之一:学生难找相关材料。
课外科技活动、课外制作等都要用到大大小小的多种材料,由于学生课后分散独自在家中,身边的材料能满足一次活动需要的确实不够。
如制作岩石标本时,我们降低了难度,就学具袋中(为了学生安全,不到野外采集)的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用来制作标本,但大多学生却因找不到医用针剂盒或塑料泡沫而没有去做,只有少数学生能想到用其他盒子(如鞋盒、笔盒)装制标本,而又显得不协调,贴标签时又没有浆糊、胶水。
再如养蚕,(洋川小学四年级)这286人中只有一个人找到了蚕种养了起来,养到最后也只剩下一条,而很多学生连桑叶长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农村小学开展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思考
农村小学开展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冷思考在当前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足,如何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各项兴趣活动,对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形成个性特长,发展智力与能力,全面提高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外科技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去观察、实验、思考、制作、研究和创造的一种课外活动。
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启蒙教育,从小培养“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精神风貌。
同时训练良好心理,塑造良好品格,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严谨细致的优良作风等。
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要搞好课外科技活动,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一)辅导教师的落实。
农村小学教师本身每周一般有15堂课,工作量较大。
而科技兴趣活动又是在课余时间里进行的,没有统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有的制作项目还要做许多前期的准备工作,工作量也较大。
所以担任辅导的教师要具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在工作上勇挑重担,任劳任怨,持之以恒,真心诚意地为培养下一代服务。
(二)活动小组队员的选择。
首先,应体现自愿性原则。
只有学生按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的活动,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才能和个性特长,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农村的学生因为课余活动的内容较少,如果直接让他们报名参加的话,人数又太多。
那么哪些学生应优先吸收为队员呢?我认为应该让这些报名者每人制作一件小作品,从他们的作品和平时表现中选择那些有广泛兴趣,勤于动手,手脑并用又特别爱好科技者,因为这些学生见多识广,容易触类旁通,再加上对于科技的特别喜爱,容易萌发创造的灵感。
(三)活动内容的确定。
由于农村小学各种实际情况的限制。
在农村不可能开展科技活动的传统大项目:各种遥控“三模”——航模、船模、车模。
但可以制作各种简单的作品。
我在辅导学生科技制作时就选择了那些简单机械的或电动小制作。
因为这种作品的制作基本不需要经费,材料可以通过发动学生捐献各种破旧玩具来获得,制作工具也是普通家庭都具备的钳、锤、电烙铁等,可由队员从家自带来解决。
提升农村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提 升 农 村小 学 科 学课外探 究 活 动有 效 性 的思考
王桔
浙 江 省 噪 州 市 三 江 街道 四 海 小 学
: 摘 要 随 着我 国 农村 小 学基 础 教 育 事业 的 不 断发展 人 们 现 在 越来越 关 注 课 外探 究 活 动 在 小 学科 学教 学 中的 应 用 及 其 意 义 但
, 。
是 在 教 科版 小 学科 学教 学 中 在农村 小 学科学教 学 中应 用 课 外 探 究 活 动 时 还存 在 很 多 问 题 因 此 研 究 提 升 农村 小 学科 学课 外 探 究 活 动 有 效 性 的 思 考 具 有 非 常重 大 的 意 义 : 关 键 词 农村 小 学 ; 科 学 ; 课 外探 究 活 动 ; 有 效性
。 , 。
,
,
月U 胃
目 前 在现 阶段的 教科 版 农村 小 学 科 学教学 中 由于 大部 分 的
,
,
小 学 生 都喜 欢 课 外 探究 活动 因 而 课 外探究 活动 已 经成 为小 学 科 学教学中 的重 要 因 素 同时 由于小 学 生 的心 理 还不够成 熟 并 且 小 学 生一 般是 通 过 其 自身 的实 际活动去 认 识 世 界 和 体 验 生活 因 而 课 外探究 活动 在小 学 科 学教学 中的 应该 能够 满足 其 正 常成 长 的 需 要 让 小 学 生 在 一 种 轻 松愉悦 的氛 围 中进行学 习 当然 小 学教 师 也需 要 注 意 教学 氛 围的 创造 在农村 小 学 科 学教学 中利 用课 外 探究 活动 就能创造 出活 跃 的学 习 氛 围 以 吸 引小 学 生 参 与 到 科 学
, 。 , 。
. .
,
。
,
科学课堂的延伸——我对小学生科学课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科学课堂的延伸——我对小学生科学课外活动的实践与思
考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始终认为课堂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某些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因此,我开展了一系列科学课外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体验科学,从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增强科学素养和科学发展意识。
我首先给小学生举行了一些基础的实验活动,如熔炼金属、制作推拉式车等,让他们接触基础的科学知识并体会到实验的乐趣。
通过一些基础的实验,孩子们不仅学习了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习科学的兴趣,有了一种探索科学的冲动。
此外,为了让学生在不断探索科学的过程中更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我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并且倡导学生们参加一些典型的科学实践活动,如参加思维实践比赛,探索高尔夫球物理学的原理,开展科学家面对面的活动,架设鸟巢和科技园、以及参加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科技竞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科学概念,他们不仅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而且也培养了从思考到实践的能力,学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另外,学生们也逐渐发展出了运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
总结起来,我的科学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他们深入体验科学,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
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有助于学生们培养更高水平的科学素养。
为此,我还将不断改进和完善我的科学课外活动实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实践要求,使他们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科学素养和科学素养。
科学课堂的延伸——我对小学生科学课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科学课堂的延伸——我对小学生科学课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
在当今时代,科学素养不仅需要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学习知识,更需要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加强科学思维的训练。
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供学生习得科学知识的机会,更在于让学生获得探究科学的独立性思考能力。
在常年教学经验中,我发现小学生在科学课外活动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本文将就我对小学生科学课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进一步探讨科学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及如何加深学生科学素养的建议。
首先,对于科学课外活动的实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探究法。
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探究过程的基本步骤,教会他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布置实验用具、识别实验物、搜集实验数据等,以此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实验,以及实验中所需注意的细节。
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外活动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热情,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是加强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课外活动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实施科学方法,让他们逐步了解科学知识有关内容,掌握有关规律,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学会思考。
科学课外活动不但能够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比如可以在探究过程中给出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探究如何解决问题,并能从中思考,找出科学的规律。
我们也可以教会学生实验前的准备,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比如介绍实验的背景知识,介绍实验的基本步骤、识别实验物以及实验中所需注意的细节。
这些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探究科学的思维,形成科学素养和探究科学的能力。
最后,我认为在科学课外活动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科学竞赛、参加实验课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多举办一些科技研讨会和讲座,通过与科学家的交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普及性,从而激发学生关注科学的兴趣,拓展视野,锻炼学生的智力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小学的科学实验是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乡村地区,科学实验往往受到条件的限制,比如实验器材不全、实验场地不足等等。
因此,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时,需要有一些乡村化思考,使实验能够在乡村环境下顺利进行。
一、从生活出发,寻找实验素材乡村地区的生活环境与城市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时,可以从乡村生活出发,寻找实验素材。
比如,可以观察农村生活中的日常生活,比如水稻的生长过程,农民种植的果树,家养的家禽等等。
将这些生活实例转化为实验素材,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让他们更容易地进行实验操作。
二、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实验场地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例如湖泊、山川、田野等等。
因此,可以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创造实验场地。
比如,在乡村码头上进行水生动物的观察,或者在田野里观察昆虫生态环境等等。
与城市实验室不同,乡村的实验场地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和观察自然景观,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
三、创新实验器材,发挥创意虽然在乡村地区,实验器材可能会比城市少一些,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发挥创意,创新实验器材。
比如,用木棍、纸板制作简易的电路板,在乡村小河里观察水流、水压力的变化等等。
通过发挥创意,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更亲身地参与到科学实验中来。
四、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乡村地区的教育环境可能会比城市弱一些,但也可以从中发掘孩子们的潜力。
因此,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实验器材,实地观察和探究,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同时,更有助于孩子们形成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乡村化实验操作的小学科学实验,是针对农村小学学生特点和教育环境设计的一类实验活动。
在实验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实验内容、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以及对于实验的思考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实验内容可根据学生所在地的农田、农业生产以及身边的物质资源进行设计。
在水稻种植方面可以设计“稻谷发芽的条件实验”、“不同肥料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实验”等;在动植物方面可以设计“观察农田里的昆虫和动物实验”、“观察不同季节的农作物生长实验”等。
实验材料可以选择农田中常见的农作物、肥料、农具等进行实验。
在稻谷发芽实验中,材料可包括稻谷、水、土壤;在不同肥料实验中,材料可包括不同种类的肥料、土壤、水稻等。
实验方法需要简单易行,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
在稻谷发芽实验中,学生可以按照指导手册的要求,将稻谷放入小杯子中,加入适量的水和土壤,然后观察每天发芽的情况,并记录下来;在不同肥料实验中,学生可以准备好不同种类的肥料和土壤,然后在不同的小块土地上播种水稻,每天给植物施肥,观察植物生长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是学生进行实验的主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在稻谷发芽实验中,学生可以观察并记录下稻谷发芽的时间、发芽率等指标,在不同肥料实验中,学生可以观察植物的高度、生长情况、产量等指标。
对于实验的思考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实验结果得出的一些思考和想法。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提出一些问题,思考一些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和改进意见。
在稻谷发芽实验中,学生可能会思考为什么有些稻谷发芽比较慢,有些稻谷发芽率比较低,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结果来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在不同肥料实验中,学生可能会思考为什么有些肥料能够促进植物生长,而有些肥料却不能,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结果来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小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城市的小学里,通常可以通过实验室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在乡村地区的小学,由于条件有限,要想开展科学实验也许会遇到一些困难。
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更应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乡村化的实验操作方式,使乡村小学的学生也能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和意义。
乡村小学的实验材料可能相对匮乏,因此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可以选用当地易获取的材料。
把小麦种子、土豆和红薯等当地农作物作为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播种、浇水,并观察它们生长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农耕文化的魅力。
乡村小学的实验场地可能有限,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校园的一草一木来进行实验。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树木、昆虫和鸟类,然后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环境关系,从而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
可以根据鸟类的捕食行为设计实验,让学生用一块面包屑来模拟虫子,然后观察哪种鸟类更喜欢捕食这种模拟食物,从而引导学生了解鸟类的食性和物种间的生态关系。
乡村小学的实验设备可能较为简单,但是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易的实验。
可以利用塑料瓶和橡皮管来制作一台简易的水压器,让学生亲自操纵水压器,观察水流的变化和压力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和压力的概念,还能培养他们动手操作和观察现象的能力。
乡村小学的实验操作可能受季节和天气影响较大,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条件来进行实验。
在春季可以进行有关植物生长和花粉传播的实验,夏季可以进行有关水分蒸发和物体膨胀的实验,秋季可以进行有关叶子变色和果实成熟的实验,冬季可以进行有关冰的融化和结晶的实验。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界的规律,还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乡村小学的科学实验操作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发扬勤俭朴素的乡村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一定可以通过乡村化的方式进行科学实验,让乡村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和意义。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进行科学实验操作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科学实验操作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和环境因素。
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丰富,如山川、水文、天文等,这些自然因素可以成为科学实验操作的对象。
例如,在山川自然条件下,可以通过游泳、爬山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山川自然的奇妙,发现其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同样,在天文,气象等方面,也可以利用现有的小手段,让学生了解天体运行、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的机理。
其次,要相应的修改实验内容和方法,根据当地的物质生活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并且探索更加丰富的科学实验内容。
例如,在生物学方面,可以运用学生自己熟知的村里的农作物和果树,进行有趣的植物观察和实验;或者在化学学科中,可以利用家庭中常见的物品,进行有趣的物质变化观察和实验探究。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并加强实践操作的安全措施。
在乡村地区,小学生的团队意识较为薄弱且孤立,进行团队合作的训练尤为重要。
可以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实验任务,调整分工,组织起来,充分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
此外,实验安全措施也尤为重要,要严格遵守实验安全规定,做好必要实验操作培训和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指导。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需要,需要我们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物质生活环境,修改实验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并加强实践操作的安全措施。
这样才能让在乡村地区的小学生在科学实验中有足够的成长空间,体验到科学的神奇和乐趣。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是学生认识和探究自然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乡村学校的实验室设施和资源相对有限,但是这并不能妨碍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本文针对乡村学校实验操作的特点,提出了一些乡村化的思考,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提供参考。
一、利用身边的材料乡村地区的学校一般没有大量的实验器材和试剂,但是科学实验往往只需要简单的原材料和设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实验,比如利用蒲公英的种子和纸杯制作自制飞行器;利用自来水管和瓶盖制作吸管火箭等等。
这种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实验教学不是为了完成实验终点的结果,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乡村地区,由于实验器材和条件的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流程,让学生自己探索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把实验和生活结合起来乡村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一般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区中。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和所见所闻,结合实验内容进行实验操作。
比如利用蚂蚁的移动路径来解决迷宫问题;利用种植作物的过程,来体验光合作用等等。
这种把实验和生活结合起来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实验的过程和内容,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
四、加强课外实验活动由于乡村学校设施和资源有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活动,比如利用周末时间到城市的科技馆等地进行参观和学习;利用假期时间开展野外实验活动等等。
这种方法一方面能够扩宽学生的实验视野和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真正的科学氛围,从而更加热爱科学。
总之,乡村学校的实验操作虽然条件有限,但是教师可以采取一些乡村化的思考,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启发和培养,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热爱程度。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在农村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由于农村学校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与城市学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时需要对乡村化进行思考和调整。
要充分考虑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农村学校的实验室、设备和器材往往不如城市学校齐全,因此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时,需要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条件进行调整和改进。
可以采用简易的实验器材和材料,或者改变实验方法和步骤,以适应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
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减少对实验器材和设备的依赖,提高教学效果和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要注意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
农村学生通常具有更丰富的自然和农业生活经验,因此可以通过将科学理论与农村生活相结合,选取更贴近农村学生生活和感兴趣的实验主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农作物生长的实验,引导学生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或者通过观察乡村自然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和规律。
还可以结合农村生产实际,开展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要注重培养农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差异,通常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实地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设计和开展符合农村实际的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要加强与农村社区和家庭的合作。
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时,要注重与农村社区和家庭的合作。
可以通过开展科普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实验观摩等方式,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系和合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随着乡村教育的发展,小学科学实验也开始在乡村小学中普及。
但是,由于乡村小学的特殊性质,科学实验教学工作需要更加细致周到的考虑。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实验的指导目的和技巧,还要考虑乡村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本文将从乡村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操作。
一、材料选择和准备乡村学校的资源和条件相对有限,实验用品不会像城市学校那样齐备,所以在选择和准备实验用材时,必须要考虑乡村学校的实际情况。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更为简单的实验,或利用家常用品来代替专业实验用品。
对于一些涉及到化学品等危险性较高的实验,教师必须先做好充分的安全准备,制定出安全操作流程和紧急处置方案。
此外,教师还需做好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清洁卫生工作,确保学生操作的安全和卫生。
二、实验操作的技巧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需要注重操作技巧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同时,在乡村环境下,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操作技巧:(1)防尘措施:由于乡村校园的环境比较复杂,教室中可能堆积了一些沙尘和杂物,因此在操作前,教师需要先清扫掉实验桌面的灰尘和杂物,保持桌子的清洁卫生,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防蚊虫:由于乡村环境蚊虫较多,因此在进行实验时,教师需要做好防蚊虫措施,以免影响学生实验的顺利完成。
可以利用蚊香、电蚊拍等防虫工具。
(3)控温措施:乡村学校教室的温度变化较大,因此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控温方法,如利用水温计、电炉等设备进行控温。
(4)利用当地材料:乡村地区大量种植水果和蔬菜,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如采集植物、蔬菜等进行相关实验,增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兴趣。
三、操作过程的指导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操作过程的指导和学生的引导。
要求学生在操作前先对实验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和讨论,确保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经常检查和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思考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在乡村教育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乡村学校的科学实验教学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正因为这种差距,乡村学校的科学实验教学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挑战。
在乡村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更好地融入到乡村学校的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从实验内容的选择、实验设备的利用以及实验环境的改造等方面,对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的乡村化进行一些思考。
一、实验内容的选择在乡村学校,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与城市学校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选择实验内容时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学习物质的性质实验中,可以选取农村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比如土壤、水稻等,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和感受这些物质的性质。
在学习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选择当地的农作物和植物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问题,设计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比如农村生活中的水质问题、土壤肥力问题等,都是可以进行实验探究的话题。
二、实验设备的利用在乡村学校,由于条件限制,实验设备可能会比城市学校更加简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开展有趣和有意义的实验。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将一些易于获取和制作的实验器材纳入到实验课程中,比如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简易的测量工具、实验器具等。
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方法和手工制作,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成直观、具体的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实验体验和学习乐趣。
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实验过程进行录制和播放,让学生在课后能够重温实验过程,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三、实验环境的改造乡村学校的实验环境可能会受到自然条件和设施限制,但我们可以通过改造实验环境,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可以选择户外实验环境,比如学校周边的田野、林地等自然环境,开展有关植物、动物、天文等方面的实地观察和实验。
在室内实验环境方面,可以通过简单的装修和布置,打造一个具有实验氛围的实验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论文-农村小学科学课外活动思考通用版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课堂中的探究,但是却忽略了“课外探究活动”,或者说把“课外探究”看成一块“鸡肋”,只是象征性的布置一下,课外探究活动很多情况下在无组织状态下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并没有真正开展下去。
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科学课外探究的误解。
科学课外活动探究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部分科学教师往往认为既然这个探究活动是课外的,就理所当然是学生自己的课外行为,所以只是给学生一个参与课外探究的提醒,而对学生科学课外活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体现在没有具体的研究方案,没有在学生心中生成任务或是兴趣,没有促使学生形成课外探究的行为习惯,很容易导致学生课外探究活动中途而废或者对探究活动不加以理睬,阻止了他们课外科学探究的步伐。
二是学生自我探究能力弱。
农村小学生年龄小,兴趣不稳定,意志力弱,做事不易持久,解决问题能力弱,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同时受家长重视“语数”而对学生探究活动不重视等因素影响和干扰,往往不能保障充足的课外探究时间,容易出现“心动没有行动”、“半途而废”等现象,课外探究活动对他们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有效开展课外探究活动的策略
制订探究计划才能使探究活动的方法更明确、思路更清晰、过程更科学。
农村小学生自我制定探究活动计划的能力往往较弱,所以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前,教师必须对探究计划作精心的布置。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并印制看得懂、易使用的探究计划。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铁生锈了》,就需要制订一个“研究铁生锈原因”的实验计划。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探究实验计划表,在第一面上设计这样几栏:研究的问题、我们的假设、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在计划表的反面通过表格方式反映空杯子里、水杯子里、菜油杯子里等情况下铁钉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变化情况。
这样的探究计划表清楚呈现探究实验的方法,便于记录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和分析得到的结果,能有效减低探究的难度。
其次要指导控制实验变量。
在许多对比试验中,由于有些变量的差异,会导致各探究小组得到的数据差异性很大,甚至可能会使探究失败。
所以在学生设计探究
计划时,就要引导学生考虑某些变量的控制。
如“研究铁生锈原因”的实验中,在水杯子中怎样放铁钉?是整个铁钉浸入水中,还是一半铁钉浸入水中。
这时,就需要教师指出明确的做法,可以在杯子底部放上餐巾纸,并倒上水,使餐巾纸充分湿润,然后让铁钉“躺”在湿的餐巾纸上,这样铁钉生锈的现象会更加明显。
1.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在进行某些探究活动时,常需要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
课外探究实验由于持续时间长,往往需要学生在家中开展,此时在组建实验小组时,就要考虑学生居住的地域性,可以让学生根据同村或就近的原则自由组建,且不能拘泥于每组的人数多少,学业成绩优劣等。
同时,学生在课外开展的探究实验,不但花时间、精力,有时可能还花财力、物力,学生家长对孩子课外探究活动往往不够支持。
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往往需要事先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取得支持,所以在分组时还要认真考虑小组成员家庭实际,简单进行任务分工,帮助小组成员理清说明实验的要求,需要哪些材料,需要家长配合之处等。
学校实验室可出借一定的实验器具;学生让各自的资源实现共享;家长也消除对科学的“成见”,并积极参与,在“陪玩”中领略科学的无限魅力,这样方能使活动落到实处,使活动的内涵更为深厚、丰富。
2.适时介入指导探究活动开展
《科学学科教学建议》中指出:对观察、实验活动,应根据学生动手水平,进行必要的指导,避免成为没有指导的探究活动。
在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时,教师要选择其中的一个组,一起参与探究,带动其他小组认真开展探究活动。
如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对比实验条件偏差或记录有误或不清楚时,教师应适时介入干预指导,必要时可以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供学生参考。
如《铁生锈了》“研究铁生锈原因”的实验中,学生设计好实验后,教师可以建议一个小组把实验各器具带到学校或者教师到学生家中,检查实验中不变的条件是否一致;在实验中常提醒学生放水的杯子要及时加水,不能让餐巾纸干了;在记录铁钉生锈现象时,更是每天关注学生记录语句的严谨性,如第一天铁钉周围出现红黄色的液体,第二天铁钉开始出现锈迹等。
3.重视探究活动结果的展评
课外的探究活动,花费了学生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就必须重视探究的结果。
课外探究活动成果的展示和评价,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刻,组织得好,是下一次课外成功探究的原始动力,会进一步激发孩子们进行课外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
教师需要用专门的时间来展示和评议学生探究成果,对正确、优秀的探究活动教师自然要赞许,对于探究过程认真,得出的结果不怎么正确的小组更要刻意表扬。
对于优秀的实验记录表(包括探究计划表),可以在黑板报一栏或班级一角张贴出来,既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肯定,又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好的做法;学校也可以成立一个科学作品展示教室,为孩子记录每次探究成果,展示优秀成果,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成功体验。
农村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学生长期的共同努力。
怎样发挥实验探究有效性,也有待于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只有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科学课的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才能更好地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