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谣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庐山谣》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庐山谣》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庐山谣》教案《庐山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庐山谣》的背景和作者。

- 掌握《庐山谣》的基本内涵和艺术特点。

- 理解《庐山谣》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 学习欣赏、鉴赏《庐山谣》的诗意。

2. 能力目标:- 能正确朗读《庐山谣》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 能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和写作。

- 能分析评价《庐山谣》中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庐山谣》三、教学步骤与方法1. 导入- 利用展示图片或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庐山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你们了解庐山吗?有没有听过《庐山谣》这首诗?2. 阅读与理解- 教师朗读《庐山谣》,让学生跟读并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 分组讨论《庐山谣》的大意,归纳总结关键词汇。

- 学生自主阅读《庐山谣》,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分析与讨论- 指导学生分析《庐山谣》中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 引导学生讨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探讨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庐山谣》会被称为“代表作”?4. 创作与表达- 鼓励学生运用《庐山谣》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写作,可以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或一首类似的诗歌。

- 分组展示和分享学生的作品,互相进行评价和点评,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5. 欣赏与鉴赏- 邀请学生欣赏其他类似的古诗,比较《庐山谣》与其他诗歌之间的异同。

- 分析并讨论不同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6. 总结与评价-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关键知识点和表达技巧。

- 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考深度。

- 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语文《庐山谣》教案

人教版语文《庐山谣》教案

人教版语文《庐山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庐山谣》的作者及其背景;2.理解《庐山谣》的内容和主旨;3.学习识别和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4.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欣赏能力;5.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庐山谣》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识别和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多媒体设备;3.备有《庐山谣》课文的复印件。

四、教学过程【引入】1.(引导学生回忆)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上一课学的《望庐山瀑布》有关庐山的诗句,谈谈你们对庐山的印象。

2.(呈现图片)展示一张庐山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对庐山诗歌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对庐山的想象。

【阅读理解】1.发放《庐山谣》的复印件,让学生自行阅读。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诗歌的情感色彩是怎样的?- 诗歌中有哪些修辞手法?- 诗歌中展示了怎样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识别修辞手法】1.共同梳理诗歌中出现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让学生解释其用意。

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示例,互相出题,进行修辞手法的辨析和解释。

【扩展阅读】1.提供一些专门介绍《庐山谣》的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

2.鼓励学生扩展阅读其他与自然景色或人物的描写有关的诗歌,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朗读和欣赏】1.分组进行朗读,要求学生重点注意抑扬顿挫、语调变化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全班共同欣赏朗读效果,并就不同朗读方式的感受和效果进行讨论。

【课堂活动】1.小组合作活动:请学生分组在班级座谈会上,就以下话题展开讨论:- 你眼中的庐山是怎样的?- 你能否用诗歌来描绘庐山的美景?-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2.每组选出代表,进行现场朗读和分享,全班共同欣赏和评价。

【作业布置】请学生以《庐山谣》为题,写一篇自己的读后感,并在下一课上进行朗读和分享。

高中语文人教版《庐山谣》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庐山谣》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庐山谣》教案导语:《庐山谣》是一首唐代诗歌,作者是杜牧。

本课主要通过分析诗歌的形式、内容及上下文,让学生了解杜牧的庐山游历经历以及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写作能力。

一、课程背景介绍1.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人教版《庐山谣》教案2. 课时数:1课时3. 适用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4. 教学目标:a. 了解《庐山谣》的背景和作者杜牧;b. 分析《庐山谣》的诗歌形式和表达的情感;c.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庐山谣》,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教师讲解:a. 介绍《庐山谣》的背景和作者杜牧,以及杜牧的庐山游历经历。

b. 分析《庐山谣》的诗歌形式和结构,包括韵律、句式等。

c. 解读《庐山谣》中表达的情感,如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庐山自然景观的赞美等。

d.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抒发情感的手法和技巧,如对景写人、对人写景等。

3. 讨论互动:a. 学生与教师共同分析《庐山谣》中的重要词句和意象,理解诗歌的意义。

b. 学生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

4. 课堂练习:a. 对于学生理解较深入的同学,可以针对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情感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一首类似主题的诗歌。

b. 对于理解程度较一般的学生,可以展开诗歌欣赏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诵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评估学生对于《庐山谣》的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

2. 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评估学生对于诗歌写作技巧的掌握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3. 根据学生课后提交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效果和感受,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庐山谣》这首诗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也希望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升写作水平。

人教版高中语文《庐山谣》教案 2023

人教版高中语文《庐山谣》教案 2023

人教版高中语文《庐山谣》教案 2023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庐山谣》,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诗歌艺术,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庐山谣》的情节、主题和人物形象;2. 掌握《庐山谣》中的常见词语和句式;3. 分析《庐山谣》的写作手法和修辞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庐山谣》的意象和寓意;2. 理解古代文化中的山水意境;3. 探究《庐山谣》中的音韵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庐山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激发学生对庐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阅读《庐山谣》的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庐山在中国文化中有何地位?2)你认为庐山对于这首诗的意义是什么?3)你对于这首诗的主题和情节有何理解?3. 探究学生就预习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字词句段、修辞手法、形象描写等,进一步理解《庐山谣》的内涵和寓意。

4. 解读教师详细讲解《庐山谣》的情节、主题、人物形象,并解读其中的古典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典型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境。

5. 分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庐山谣》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探究其长久以来为什么被广泛传颂,并从中感悟到诗歌的美和文化的力量。

6. 感受通过朗读和欣赏优秀的《庐山谣》诵读录音片段,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与审美能力。

7. 应用教师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代诗歌作品的诗境和情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8.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庐山的情感体会或者自己创作一首与庐山相关的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验写作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上的讨论、解读、分析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进行评价,同时评估学生对于《庐山谣》的深度理解和感悟能力。

六、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欣赏与庐山相关的其他古代诗歌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庐山谣》文章教案

《庐山谣》文章教案

《庐山谣》文章教案庐山谣文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庐山谣》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庐山谣》的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

3. 理解《庐山谣》的主题和意象,并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理解。

4.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庐山谣》的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

2. 理解《庐山谣》的主题和意象。

三、教学内容《庐山谣》是唐代杨炯创作的一首咏史长诗,描写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与赞美之情。

1. 了解背景和作者《庐山谣》写于唐代,当时庐山是著名的名山胜地,以其雄奇的山势和秀丽的风景而闻名。

杨炯是唐代文学家,他以其优美的诗歌才华而著称。

2. 分析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庐山谣》共四十三首,每首七言绝句。

它采用了平仄对偶的韵律,使整首诗语言优美流畅,节奏感强。

3. 理解主题和意象《庐山谣》的主题是对庐山的赞美及历史人物的歌颂,充满了对自然的情感和对国家的忠诚之情。

诗中描绘了庐山的山峦、云雾、松柏等景色,以及历史上名人的故事,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庐山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四、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引入庐山的背景和诗歌的作者,激发学生对《庐山谣》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庐山谣》的诗句、结构和意象特点,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庐山谣》诗意的理解,互相启发和补充。

4. 创作: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首以庐山为题材的诗歌或文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 (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庐山的背景和诗歌的作者,激发学生对《庐山谣》的兴趣。

Step 2 分析 (15分钟)教师分段解读《庐山谣》的诗句和意象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和艺术魅力。

Step 3 讨论 (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庐山谣》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启发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象,并帮助他们解决疑惑。

《庐山谣》课文教案

《庐山谣》课文教案

《庐山谣》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庐山谣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 学习课文中的字词和句式,提高词汇和语法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对民歌的了解和认知。

二、教学重点1. 解读庐山谣的内容和主题,分析其艺术特点。

2. 教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运用。

3. 增加学生对于现代化生活的对比感受,加深对自然的热爱与珍惜。

4. 培养学生对庐山的向往和探索的欲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主动参与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谈论一下自己假期去过的旅游景点,以及对美丽景色的感受。

2. 学习课文:第一段:介绍庐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势,引导学生感受庐山的壮美。

第二段:描绘山上的景色和自然风光,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艺术欣赏能力。

第三段:表达对庐山的热爱和追求,引起学生自然风景与现代化生活的对比思考。

3.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与学生一起探讨庐山谣是一首抒情诗歌,具有鲜明的山水画面和情感描写。

引导学生分析句式和词汇的运用。

如:形容词的使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4. 朗读和模仿:根据学生理解的程度,逐句进行朗读训练,并要求学生模仿诵读,注重语音和抑扬顿挫的运用。

5. 情感体验: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段对庐山的赞美和向往之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 小结:教师对整堂课进行小结,强调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读民歌,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庐山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正确朗读庐山谣。

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下节课需要更多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多与学生讨论现代化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高中语文《庐山谣》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庐山谣》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庐山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庐山谣》的情节和主题;2. 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如修辞手法、意象等;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庐山谣》的背景和情节发展;2. 分析《庐山谣》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题。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庐山谣》是现代作家徐志摩所作,通过对庐山和江南风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该作品以其独特的文笔和感人的情感而备受推崇。

2.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展示庐山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庐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2)独立阅读: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庐山谣》,并做好阅读笔记。

(3)交流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4)分析文学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庐山谣》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进行个人或小组发言。

(6)写作拓展:要求学生根据《庐山谣》的写作风格和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如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之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庐山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独立阅读:让学生在课前阅读《庐山谣》,并记录阅读感受和生词。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教师提供指导和引导。

4. 分析文学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庐山谣》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并进行讲解和解读。

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庐山在诗中的象征意义等。

6. 写作拓展:让学生根据《庐山谣》的写作风格和主题,进行个人或小组写作练习。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7.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再次阅读和欣赏《庐山谣》。

五、教学评价1. 阅读笔记、讨论记录和写作练习的评价;2. 学生对于《庐山谣》的理解和思考深度;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4. 学生对于文学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高中语文《庐山谣》教案2023

人教版高中语文《庐山谣》教案2023

人教版高中语文《庐山谣》教案2023【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庐山谣》I.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庐山谣》,使学生能够:1. 理解诗词的艺术魅力,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II.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庐山谣》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学生课前阅读作业III. 教学过程A. 导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投影幻灯片展示庐山美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让学生回顾课前阅读作业,谈谈对《庐山谣》的初步印象。

B. 分析解读(30分钟)1. 阅读诗歌静态展示版(通过投影仪展示)。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音韵特点、修辞手法和意象,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

3. 与学生一起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加深理解。

C. 朗读与赏析(20分钟)1. 分角色朗读《庐山谣》,注意朗读的情感表达和语调变化。

2. 观看名家朗读视频,感受专业演绎的魅力。

D. 想象与表达(15分钟)1. 针对《庐山谣》的情感表达,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2. 鼓励学生进行诗意表达,可以是诗歌、散文或短篇小说形式。

E.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大胆表达。

2. 结合学生的创作和朗读,总结《庐山谣》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IV. 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下对《庐山谣》的深度思考和独立见解;2. 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做好阅读准备。

V.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庐山谣》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培养了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表达积极,课堂氛围良好。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可以在下节课中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文本分析和创作实践。

人教版高中语文《庐山谣》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庐山谣》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庐山谣》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庐山谣》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思想意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4)朗读诗歌,进行模仿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启发式教学法。

(2)小组合作探究。

(3)个别辅导与点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庐山谣》,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引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思想意义。

2.难点: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呈现一组庐山风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庐山的美景,引发学生对《庐山谣》的兴趣。

2.理解诗歌(15分钟)教师首先介绍《庐山谣》的背景和作者杨万里。

然后带领学生朗读全诗,学生们在听读的同时,认真观察手边的诗歌原文。

3.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首诗的修辞手法和思想意义。

每组选出一位代表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

4.课堂展示(10分钟)代表组汇报各首诗的分析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和总结。

5.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韵律、节奏和诗歌的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与点拨。

6.创作与表演(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要求学生仿照《庐山谣》的形式,创作一首与自然景色相关的诗歌,并进行朗诵表演。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美感与思想内涵。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庐山谣》的背景、作者和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通过创作活动,学生对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实践。

整节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给予学生个别辅导与点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欣赏能力。

初三语文教案诗词鉴赏训练

初三语文教案诗词鉴赏训练

初三语文教案诗词鉴赏训练初三语文教案-诗词鉴赏训练一、引言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加强诗词的鉴赏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以及审美情趣。

本教案将以鲁迅的《庐山谣》为例,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欣赏诗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庐山谣》的背景和作者鲁迅的创作背景;2. 掌握《庐山谣》的基本意思和核心词句;3. 分析《庐山谣》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4. 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进行诗词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庐山谣》内容,并与学生讨论对该诗的感受和理解。

2. 学习:a) 背景介绍:向学生简要介绍《庐山谣》的背景和作者鲁迅的创作背景,提醒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鉴赏。

b) 课文解析:逐一解析《庐山谣》的每个词句,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分组训练: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选取《庐山谣》中的一首诗,深入研读和鉴赏,并准备小组报告。

4. 小组报告: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报告,要求包括以下内容:a) 诗词的意义和主题;b) 诗词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c) 读后的个人感受和启发。

5. 拓展训练:a) 创作诗词:引导学生模仿《庐山谣》的创作风格,自行创作一首诗词,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b) 联想训练:围绕《庐山谣》中的景色和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文章或故事。

c) 朗诵比赛:定期举行朗诵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庐山谣》及其他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诗词鉴赏训练,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此外,通过创作和朗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初中语文教资面试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语文教资面试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庐山谣》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庐山谣》的文学背景和作者意图。

2. 掌握诗歌的基本表达手法,如对仗、夸张、比喻等。

3. 感受诗歌所蕴含的壮阔情怀和自然之美。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中的对仗和夸张手法。

2.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 将诗歌内容与作者的情感、思想相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庐山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画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兴趣。

2. 介绍《庐山谣》的作者李白,简要介绍其生平和创作风格。

二、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提问: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细读分析1. 分析诗歌中的对仗手法,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2. 分析诗歌中的夸张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手法,如将庐山瀑布比喻为银河。

四、拓展延伸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曾经游览过的自然风光,并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进行表达。

2.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如《登高》、《望岳》等,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五、总结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表达手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诗歌的感悟。

六、作业布置1. 背诵《庐山谣》。

2. 撰写一篇关于《庐山谣》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庐山谣》的文学内涵和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高中语文人教版《庐山谣》教案2023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庐山谣》教案2023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庐山谣》教案2023版《庐山谣》教案【教案目标】通过学习《庐山谣》,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庐山谣》的创作背景和意义;2.掌握《庐山谣》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诗歌《庐山谣》的意境和情感;2.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文学鉴赏和创新性表达。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庐山美景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庐山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

2.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庐山谣》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杨万里和他赞美庐山的初衷。

同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庐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什么?- 为什么杨万里要写庐山?- 我们当代的庐山是什么?3.学习(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庐山谣》,并结合具体的诗句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对于诗歌的理解,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4.分析(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庐山谣》的艺术特点,包括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学生可以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5.创作(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活动。

要求学生以庐山为写作题材,表达自己对庐山的情感和感受。

可以写成赞美诗、游记、散文等形式。

学生可以借鉴《庐山谣》的艺术手法,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新。

6.分享(10分钟)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分享,可以选择代表作品进行朗读,并互相欣赏和评述。

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坚持写作和创新。

7.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还可以继续深入了解庐山的历史和文化,以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己收集庐山的相关资料,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2.学生可以组织庐山文化活动,比如庐山摄影展、庐山诗歌朗诵等,展示自己对庐山的理解和热爱。

【板书设计】- 《庐山谣》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庐山谣》的创作背景和意义;掌握《庐山谣》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习作1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习作1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习作1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庐山谣》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写作手法;2.培养学生对优美古典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3.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感;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水平。

二、教学内容1.《庐山谣》的背景和作者;2.《庐山谣》的诗意、意境及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教师通过放映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下庐山的自然风光。

然后,教师问学生们有没有听过关于庐山的故事或诗歌,了解学生对于庐山的了解程度。

2. 学习课文1.首先,教师介绍课文《庐山谣》的背景和作者,并简要介绍唐代的文学情况和特点;2.然后,教师为学生逐句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与学生一起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感;3.随后,教师详细解释了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让学生在诗歌中找出相应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鉴别能力。

3. 课文鉴赏1.讨论诗歌的意蕴: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诗人的人生哲学等方面;2.问答比赛:进行课文问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增强学生的记忆力;3.朗读课文:让学生依次朗读诗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水平;4.进行诗词背诵和鉴赏比赛,以此评选出最佳的学生。

4. 课后作业1.练习《庐山谣》的背诵;2.通过搜索和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庐山的历史和文化。

四、教学效果评估1.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2.学习笔记:观察学生是否清晰地记录了课堂讲解和讨论的内容;3.朗读比赛:考察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针对本次教学,我认为教学效果不算理想,因为许多学生没有很好地体验到唐代古诗的风采。

因此,我认为在下一节课堂中,应该更加突出诗歌的美感,并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制定更为具有针对性的授课方法。

同时,我会在下节课中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运用一些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唐诗的魅力。

教案模板范文作文初中下册

教案模板范文作文初中下册

课题:《庐山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庐山谣》中的生字词,理解诗歌大意,能正确朗读并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 理解《庐山谣》中的生字词和诗歌大意。

2. 能正确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将诗歌中的景物描绘出来。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庐山谣》诗歌文本、课件、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庐山谣》诗歌,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庐山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2. 学生分享观察感受,引出课题《庐山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庐山谣》,勾画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

2. 学生用红笔划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诗句,并简要标注理由。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1)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哪些景色?(2)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意境?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朗读感悟1.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读音、语调和节奏。

2.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模仿。

3. 学生自由朗读,互相纠正读音和语调。

五、拓展延伸1. 学生发挥想象,将《庐山谣》中的景物描绘出来,如庐山的云雾、飞瀑、奇石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课后作业1. 背诵《庐山谣》。

2. 查阅资料,了解庐山的相关知识。

3. 拟写一首描写家乡景色的诗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庐山谣》的意境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品味《庐山谣》教案

品味《庐山谣》教案

品味《庐山谣》教案在没有进一步了解您对教案格式和内容的具体要求之前,我将按照常见的教案格式和写作风格来为您提供一份品味《庐山谣》教案。

如有特殊要求,请您提供更多细节。

---品味《庐山谣》教案一、教案背景作为中国古代文学重要的珍贵文献之一,《庐山谣》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在这份教案中,我们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品味这部古代文学作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庐山谣》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 掌握《庐山谣》的基本内容、语言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3.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鉴赏和审美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 (10分钟)通过呈现带有庐山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并启发学生对于庐山的第一印象和意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了解《庐山谣》 (20分钟)介绍《庐山谣》的作者茅盾以及他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探究该作品的起源、写作原因以及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3. 阅读与理解 (30分钟)分发《庐山谣》的选段给学生,并组织阅读活动。

教师对于文本进行逐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象和象征,并配合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讲解。

4. 分组讨论与展示 (4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他们认为最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解读和讨论,提取其中的美学特点和艺术形式。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解读和分析结果。

5. 创作活动 (6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庐山谣》的题材和艺术风格,进行创作活动。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首仿写诗,或者配以美术作品来展示他们对于《庐山谣》的理解和想象。

6. 总结与评价 (1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和体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反思。

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四、教学资源1. 《庐山谣》选段;2. 庐山风光图片或视频;3. 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评估1. 学生作品:创作的仿写诗、美术作品等;2. 学生讨论与展示表现;3. 教师观察和点评。

小学古诗优秀教案及反思简短

小学古诗优秀教案及反思简短

小学古诗优秀教案及反思简短本文将分享一份小学古诗优秀教案,并对该教案进行反思。

该教案以《庐山谣》为例,适用于小学三年级上语文课程。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庐山谣》的意思。

2. 学生能够背诵《庐山谣》。

3. 学生能够运用《庐山谣》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写作创作。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庐山谣》的词义。

2. 学生能够背诵《庐山谣》。

3. 学生能够运用《庐山谣》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写作创作。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庐山谣》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2. 学生能够通过背诵和理解《庐山谣》,运用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写作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了解《庐山谣》背后的故事及作词、作曲、演唱等方面。

2. 讲解环节:详细讲解《庐山谣》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内容,提示学生记住重要的段落和句子,学习重点词语。

3. 操作环节:让学生自己背诵《庐山谣》,并进行内容填空、理解题、修辞手法分析等任务。

4. 创意环节:让学生通过《庐山谣》所呈现的文学手段,进行个人写作、画画等创意活动,提高学生对于文学的欣赏水平。

5. 总结环节:总结所学习的知识点,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

五、教学反思《庐山谣》作为经典的古代诗歌,其内涵深刻,语言优美,适合小学生们学习。

本教案充分发挥了课堂师生互动、启发式提问、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完整的环节中学习、运用和创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让学生们更加热爱文学,提升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同时,由于本教案没有涉及到数字、图形等直观的展示方式,因此对于一些视觉或听觉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师多加关注,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持。

总的来说,本教案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于古典文学的兴趣,也为他们今后更深入学习文学、提高语文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古文作品欣赏教案模板

初中古文作品欣赏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庐山谣》的作者及其生平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文作品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鉴赏古文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1. 理解《庐山谣》的内容和意境。

2. 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难点:
1. 分析《庐山谣》的艺术特色。

2. 探究作者创作背景与作品内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向学生介绍《庐山谣》的作者李白,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庐山谣》是描写什么的吗?
二、新课讲授
1. 让学生阅读《庐山谣》,了解作品内容。

2. 分析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庐山的赞美之情。

3. 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题。

4. 探究作者创作背景与作品内容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作者为何写此诗。

三、课堂活动
1. 分组讨论:如何理解“庐山谣”中的“谣”字?
2. 课堂辩论:有人认为《庐山谣》是赞美庐山的壮丽景色,有人认为它是表达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你们认为呢?
3. 演讲比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庐山谣》进行一次演讲。

四、总结与作业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庐山谣》的艺术特色和主题。

2. 布置作业:阅读李白的其他诗作,比较其风格特点。

教学反思: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庐山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鉴赏古文作品的能力。

2. 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演讲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集体文艺鉴赏教案模板范文

集体文艺鉴赏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庐山谣》(唐代:李白)教学目标:1. 理解《庐山谣》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 通过对《庐山谣》的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分享、交流、探讨。

教学重点:1. 理解《庐山谣》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分析《庐山谣》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庐山谣》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分析《庐山谣》中的表现手法,如夸张、排比等。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庐山谣》原文、作者介绍、相关背景资料、PPT。

2. 学生准备:预习《庐山谣》,准备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庐山谣》的初步印象。

二、课文阅读与鉴赏1. 学生分组阅读《庐山谣》,理解诗意。

2.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庐山谣》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a. 《庐山谣》的意境如何?b. 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哪些?c. 诗中的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分享1. 教师总结《庐山谣》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其他同学补充。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庐山谣》的理解。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拓展阅读1. 教师介绍李白的其他诗作,引导学生拓展阅读。

2.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文艺鉴赏比赛,以《庐山谣》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绘画、音乐等形式的展示。

2. 教师点评,评选出优秀作品。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集体文艺鉴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反思自己在鉴赏过程中的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庐山谣》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幼儿园古诗教案《庐山谣》

幼儿园古诗教案《庐山谣》

幼儿园古诗教案《庐山谣》【主题】庐山谣【教学目标】1.了解《庐山谣》的背景和内容;2.培养幼儿对古代文学的兴趣;3.通过朗读和表演,提高幼儿的口语和表达能力;4.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发散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朗读和理解《庐山谣》的韵律和意义;2. 能够参与到表演中,展现个人特色;3. 能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展现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想象。

【教学难点】1. 能够准确地理解《庐山谣》的意义;2. 能够通过表演和制作,展现个人特色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工具;2. 绘画纸、颜料、笔、剪刀等制作用具;3. 观众席,用于观看学生表演和欣赏制作成果。

【课程安排】【活动】一、导入分组观看视频1. 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组观看一段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浏览视频并记录重点内容。

2. 每组派代表汇报视频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庐山谣》的背景和内容。

二、朗读《庐山谣》1. 教师用课件展示《庐山谣》,先让学生逐字跟读,熟悉古文语言。

2. 对古文进行解释,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造句技巧和意义。

3. 分组轮流朗诵,让学生感受该诗歌中蕴含的韵律和意义。

三、表演《庐山谣》1. 给学生一定时间准备,自由创作表演形式,例如:舞蹈、朗诵、小品等。

2. 学生围绕《庐山谣》进行表演,可以自由发挥,展现个人特色和想象力。

四、制作《庐山谣》场景画1. 给学生颜色和纸张,让学生自由绘制庐山谣场景画。

2. 引导学生了解画作的构图、色彩和风格等问题,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五、制作《庐山谣》场景造型1. 学生可以用纸张、剪刀、胶水等制作庐山谣场景中的物品,例如:山、树、人物等等。

2. 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自由制作,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想法和特色。

六、结课欣赏各小组成果,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表演和制作心得,并根据表现情况进行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庐山谣》的教学,学生除了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之外,还在创作中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资四维教案模板范文

语文教资四维教案模板范文

#### 教学班级:八年级(2)班#### 教学内容:《庐山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如“庐山”、“谣”等。

-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 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 通过分析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 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 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体会古代诗歌的魅力。

-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 运用修辞手法分析诗歌语言特点。

2. 难点:- 体会诗歌情感,感受诗人思想。

####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生字词卡片3.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庐山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庐山吗?请谈谈你们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分享生字词,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细读课文,深入分析1. 分析诗歌内容:- 提问: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分析修辞手法:- 提问: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学生举例,教师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体会诗歌情感:- 提问: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课堂练习1. 学生默写诗歌中的重点诗句。

2. 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创作一首小诗。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生字词卡片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掌握修辞手法,体会诗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李杜诗篇万口传”,可见李白的诗歌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

同学们,你们喜欢李白的诗歌吗?那把你喜欢的诗句告诉大家,用我喜欢“李白的-------”告诉大家。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精彩的小节过渡。

李白的诗歌中既有(出示:幻灯片一)“笔落惊风雨,诗歌泣鬼神”的气势,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

所以杜甫称赞他是[出示:幻灯片二]“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意思是称赞李白的诗歌天下无敌,飘然的情思卓而不群。

二、过程
一、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一首佳作《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进入序曲部分出示:幻灯片三)
1、认识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教师提问:什么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大,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2、了解背景:他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

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

天宝三年,被逼出京。

二、让我们怀着这种矛盾而又复杂的心情走进诗歌的第一乐章:
(出示:幻灯片四)朗朗的吟读,体会音乐美
教师精彩过度:有人说读李白的诗歌,如嗅花香,如喝佳酿,如品甘泉,如饮香茗,会让我们口齿留香,久久难忘。

今天我们就来美美的读一把。

读诗应该注意什么?要注意重音、节奏、情感、意境。

朗读诗歌的最高境界是吟读诗歌,吟读诗歌就是要求读的味道更足,情感更浓,意境更美,慢而有拖音。

1、学生按要求先自渎一遍,找出重音,划出节奏,酝酿情感。

2、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3、学生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在波澜起伏中蕴涵着诗人的复杂情感。

4、学生齐读一遍。

三、教师精彩过渡;这首诗歌不仅有音乐的起伏,而且也有图画的美丽,下面我们好
好的译读,感受体味图画美。

(出示:幻灯片五)
请同学们结合文中的注释,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要求同学们说的尽量有诗意,有文采,有押韵、有想象。

师生互动环节,教师示范一句,学生模仿一句。

展示第一副图画:出示幻灯片,观察画面后,教师示范:我本是楚狂人,唱着凤歌笑孔丘。

手里拿着绿玉杖,清晨就辞别了黄鹤楼。

寻访五岳找仙人,不畏路程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2、展示第二副画面:出示幻灯片,庐山以它的秀丽丰姿挺拔在南斗星旁,九叠云
屏像云锦似的伸展开来,山影在鄱阳湖上映出青黛光。

展示第三副画面:出示幻灯片,石门在山前开,香炉峰和双剑峰高耸入云真雄壮。

三叠泉水飞泻而下,像银河倒挂一样。

香炉峰和瀑布遥遥相望,曲折回
旋的山崖、层层叠起的峰峦直插穹苍。

展示第四副画面:出示幻灯片,。

山色苍翠,红霞映朝阳,鸟迹看不见,只有吴天寥廓苍茫茫。

登上高山,满怀豪情让目光驰骋在天地间,大江悠悠东去不回还。

万里长空中漂浮着黄云,景象顷刻间发生变化,长江至此分成九道,白浪滚滚如同雪山在流动。

展示第五副画面:出示幻灯片,观察画面后,心情真好啊,写出这首《庐山谣》,面对庐山,更使我诗兴发。

悠闲中,我对着石镜洗净尘世心,谢公的行迹早就被苍苔填没。

我早就服下仙丹再没有尘世情,三丹和积,可说是学道已初成
展示第六副画面:出示幻灯片,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捧着莲花去朝拜玉帝。

(我)已先跟不可知神约定在九天之外相会,(我)愿意接待你一同游览仙境。

3、三、教师精彩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精彩的描绘,我们会发现李白的诗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有着很美的意境!这首诗歌不仅有音乐的起伏美,图画的意境美,刚有情感美!下面我们进入第三板块:出示幻灯片:美美的析读,感受情感美。

围绕五个问题,展开讨论
•1李白自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
2、采取了和何种行动?
•3 他有如此举动的原因?
•4 李白景物描写方面从哪些角度写的?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
•5李白游庐山可谓兴致大发,为什么这时却发出“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的感慨?
诗歌的最后三句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反应出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拨总结;
精彩过渡:真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仰天长啸天无语,竟使英雄泪满巾”,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于是他发出怎样的呐喊?()
最后一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诗人“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蓝图,我们要读出他的坚定信念和倔强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

板书:设计一个“叹”字的板书。

板书设计见幻灯片。

讨论老师为什么要把板书设计成“叹”字形状呢?猜一猜?诗歌中有谁的感叹?我们有什么感叹?
精彩小结:
“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的李白,才华横溢,却生不逢时,难遇伯乐,鸿鹄之志难以伸展,如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所以我们悲叹!
李白身处逆境,却悲而不伤,对理想的永不放弃让他摆脱了歧路的彷徨,他积极乐观,倔强自信,他是生活的勇者,所以老师敬叹!
李白的诗歌如水,波澜起伏;诗歌如火,热情洋溢;诗歌如画。

百看不厌;诗歌如歌,荡气回肠,所以我们赞叹!因此老师设计了“叹”字形的板书。

然后指导学生背诵诗歌的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2、进入情景
检查学生背诵
教师精彩总结:这首诗歌虽然短小,但是它纵横跌宕,有着长篇的气势格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讨论探究这首诗歌的写作亮点:
1、真情流露,一波三折
2、巧用象征,暗示人生
3、引用典故。

含蓄做比
4、浪漫主义,画龙点睛
四、进入说话练习:第四板快:美美的品读,感受思考美。

同学们用:我最喜欢这首诗歌的——诗句(词语)因为-----
五、进入写作练习:第五板块:美美的写读,感受创作美。

出示幻灯片:
1、李白,我想对你说——
教师点拨:假如我们穿越失控的隧道,看见这时的李白,你想对他说什么?是鼓励,还是安慰?是同情还是敬佩?插上想象的翅膀,徜徉在创作的殿堂。

2、用你们今天学习到的最喜欢李白的诗句说一段话。

3、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
三道题任选一个,然后写作,交流。

教师示范小结:
李白,我想对你说:青山碧水,是你灵魂的栖所;九宵青云,是你翱翔的长天;大江奔流,是你不尽的豪情;清风朗月,是你可诉的知音。

你绣口一开,就是鸿篇巨制;你傲骨一挺,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你长袖一甩,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之挂云帆济沧海” 。

可叹你“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可敬你“踏遍青山情不老,笑傲风云诗更狂”,所以我要对你说:“李白,我爱你!”
六、教师总结,师生共勉。

人生如洪水奔流,不遇岛屿暗礁,怎能激起美丽的浪花,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学习李白的胸怀坦荡,积极乐观。

倔强自信,学习他永不言败的精神!请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之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是我们新年的基点,力量的源泉,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七、总结学习方法:
朗读、让我们口齿留香
译读、让我们过目难忘
析读、让我们思路清晰
品读、让我们神思飞扬
写读、让我们创作妙句佳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