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介导的肝星状细胞和天然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杨苗苗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机制和免疫干预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机制和免疫干预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机制和免疫干预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机制和免疫干预是研究该疾病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机制以及目前可用的免疫干预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将被激活以应对病毒入侵。

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T细胞被认为是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键细胞类型。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NK细胞被激活并释放细胞毒素,直接杀伤感染的肝细胞。

此外,NK细胞也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IFN-γ),以促进T细胞的活化。

T细胞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识别和杀伤感染的肝细胞来清除乙型肝炎病毒。

CD8+T细胞通过识别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释放细胞毒素来杀伤感染细胞。

而CD4+T细胞则发挥辅助作用,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促进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

然而,乙型肝炎病毒具有一系列的免疫逃逸机制,使得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有效清除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干扰免疫应答,如抑制NK细胞活性、降低T细胞的功能和诱导免疫耐受。

此外,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变异也会导致免疫逃逸,使得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攻击具有更强的耐受性。

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干预是控制和治疗该疾病的重要策略之一。

目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乙型肝炎疫苗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从而提供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保护。

除了疫苗接种外,抗病毒治疗也是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目前,核苷酸类似物(如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和干扰素(IFN)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

核苷酸类似物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来减轻病毒感染,而干扰素则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来清除感染的肝细胞。

此外,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干预还包括免疫调节剂的应用。

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1. 乙肝病毒概述乙肝病毒属于DNA病毒,是引起乙肝的主要病因之一。

该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感染者可经历急性感染或成为携带者,慢性感染者存在长期感染的风险。

乙肝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结果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响应。

2. 免疫系统基本原理免疫系统是宿主抵抗外来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

它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抗体等。

当乙肝病毒进入机体后,免疫系统将发挥关键的作用,以清除病毒并恢复宿主的健康状态。

3. 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细胞免疫反应乙肝病毒感染引发宿主的细胞免疫反应,这是一种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反应主要由T细胞介导,包括杀伤感染细胞的CD8+T细胞和调节免疫反应的CD4+T细胞。

这些细胞通过识别并结合病毒抗原,释放丝裂原活化蛋白酶-3等细胞毒素,从而破坏感染细胞。

4. 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体液免疫反应乙肝病毒感染还引发宿主的体液免疫反应,这是一种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反应主要由B细胞介导,它们分泌抗体以中和病毒和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乙肝病毒感染后,机体会产生乙肝病毒相关的抗体,包括乙肝表面抗原抗体、乙肝e抗原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等。

5. 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记忆免疫反应一旦宿主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就会启动记忆免疫反应。

记忆免疫指的是机体对之前遇到过的病原体有持久记忆并能快速反应的能力。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来说,记忆免疫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机体更好地对抗再次感染,减轻临床症状和病程。

6. 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耐受性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耐受性,即对自身抗原和无害的外来抗原产生一种免疫无应答或免疫抑制的状态。

乙肝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逃逸机制,有时可以避开宿主的免疫反应。

此外,乙肝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还可能导致免疫耐受现象,使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感染。

7. 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干预策略针对乙肝病毒感染,研究者不断努力寻找干预策略,以增强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免疫反应。

慢性HBV感染的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应答 王琴

慢性HBV感染的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应答 王琴
+ +
1864
32 卷 10 期 2016 年 10 月 ㊀ J Clin Hepatol, Vol. 32 No. 10, Oct. 2016 临 床 肝 胆 病 杂 志 第 第
病 毒 , 无 法 被 机 体 的 天 然 免 疫 系 统 所 识 别 。近 年 来 越 来 越 多 的 研 究 表 明 , 天 然 免 疫 系 统 可 以 通 过 PRR 识 别 从 而 在 抗 病 毒 及 病 毒 发 病 机 制 过 程 中 发 挥 着 HBV, HBV 可 PRR 下 重 要 作 用 。但 通 过 多 种 机 制 抑 制 游 信 号 通 路 活 化 及 炎 性 细 胞 因 子 产 生 , 从 而 逃 避 天 然 免 疫 应 答 对 其 产 生 的 抗 病 毒 效 应 。多 种 天 然 免 疫 细 胞 发 答 的 作 用 , 诸 如 挥 了 正 向 或 者 负 向 调 节 抗 HBV 应 NK 细 胞 、 胞 、 单 核 噬 细 胞 等 参 与 了 对 NKT 细 DC 、 /巨 HBV 感 染 的 控 制 以 及 免 疫 致 病 , 而 其 功 能 异 常 与 HBV 感 染 的 慢 性 化 密 切 相 关 。天 然 免 疫 应 答 不 仅 在 感 染 初 HBV 适 应 性 免 疫 应 答 期 发 挥 抗 病 毒 效 应 , 而 且 对 抗 也 发 挥 重 要 的 调 控 作 用 。一 些 天 然 免 疫 细 胞 还 表 现 出 适 应 性 免 疫 应 答 的 特 征 , 如 记 忆 性 和 特 异 性 等 。 [ ] 有 证 据 表 明 , 1. 1㊀ PRR 与 HBV 的 ㊀ 已 相 互 制 约 以 被 天 然 免 疫 系 统 通 过 受 体 (TLR) 、 视 HBV 可 Toll 样 黄 酸 诱 导 基 因 和 环 鸟 苷 酸 苷 酸 合 成 酶 等 识 别 。 -腺 以 表 达 于 各 种 天 然 免 疫 细 胞 如 单 核 细 胞 、 TLR 可 NK 细 胞 、 以 及 肝 内 的 各 种 非 实 质 细 胞 如 肝 窦 内 皮 DC 等 细 胞 , 胞 、 肝 星 状 细 胞 等 。HBV 转 基 因 小 鼠 Kupffer 细 [ ] 现 ,给 予 体 内 实 验发 TLR3 、 TLR4 、 TLR5 、 TLR7 、 动 剂 可 以 通 过 诱 导 表 达 而 发 挥 有 TLR9 激 IFNα / β 的 [ ] HBV 复 效 抑 制 制 的 作 用 。笔 者 前 期 的 研 究也 表 体 体 外 刺 激 可 以 诱 导 肝 非 实 质 细 明 , TLR3 和 TLR4 配 胞 产 生 效 应 分 子 抑 制 复 制 , 这 一 效 应 是 通 过 HBV 的 依 赖 的 途 径 介 导 的 。进 一 步 体 内 实 验 研 MyD88 非 [ ] 究发 现 , 体 内 注 射 体 以 打 破 TLR3 配 poly ( I: C )可 导 的 免 疫 耐 受 进 而 清 除 病 毒 。TLR2 激 动 剂 HBV 诱 外 刺 激 原 代 肝 细 胞 可 显 著 抑 制 土 拨 鼠 肝 炎 病 P3C 体 [ ] [ ] 毒 的 复 制。另 有 研 究发 现 , 导 的 肝 内 天 HBV 诱 径 然 免 疫 功 能 异 常 的 恢 复 是 依 赖 于 TLR7 和 IFNα 途 [ ] 的 ; 黑 猩 猩 体 内 实 验 研 究表 明 , 口 服 动 剂 TLR7 激 在 体 内 有 效 抑 制 制 。但 是 , GS - 9620 可 HBV 复 HBV 可 以 通 过 多 种 机 制 抑 制 不 同 路 的 活 化 从 而 导 TLR 通 [ ] 致 天 然 免 疫 应 答 无 法 被 有 效 活 化 。笔 者研 究 揭 示 , 以 抑 制 激 肝 实 质 细 胞 和 非 实 HBV 可 TLR3 和 TLR4 刺 质 细 胞 诱 导 的 抗 病 毒 效 应 , 其 机 制 是 通 过 下 调 TLR 下 游 的 干 扰 素 调 控 因 子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号 通 路 的 活 化 。在 慢 性 染 者 体 内 , IRF) 3信 HBV 感 HBeAg 可 Kupffer 细 导 致 肝 细 胞 、 胞 和 外 周 血 单 个 核 细 [ ] 胞 上 的 表 达 下 调 。此 外 , 可 以 通 TLR2 的 HBsAg 还 号 通 路 , 抑 制 单 核 噬 细 胞 在 过 干 扰 JNK 信 /巨 TLR2

乙型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伤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伤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伤机制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严重时甚至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本文将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伤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

乙型肝炎病毒具有高度的肝细胞特异性,主要感染肝脏中的肝细胞。

病毒进入肝细胞后,会通过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进入细胞内。

乙型肝炎病毒的受体主要是肝细胞膜上的细胞表面受体(NTCP),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旦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细胞内部,它会释放出自己的基因组,并利用肝细胞的机制开始复制自身。

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是一条部分双链的DNA,它会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多种病毒蛋白。

其中,核心蛋白和表面蛋白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蛋白主要参与病毒复制和包装过程。

它可以形成病毒颗粒的核心壳,并包裹着病毒基因组。

核心蛋白还能抑制宿主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帮助乙型肝炎病毒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

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蛋白则包括三个亚型:HBsAg、HBeAg和HBxAg。

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最外层的包膜蛋白,它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标志物。

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蛋白的衍生物,其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可通过血液循环释放到外周血液中。

HBxAg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一种非结构蛋白,它参与了病毒基因表达和肝细胞的转化过程。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后,会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病毒复制和蛋白表达过程中产生的病毒颗粒、病毒蛋白以及病毒基因组会被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源性抗原,从而激活免疫细胞的应答。

这会引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活化,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导致了肝脏组织的炎症损伤。

炎症细胞和趋化因子的释放会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和坏死,导致肝脏功能异常。

此外,免疫细胞的活化也会导致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即肝脏组织中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和沉积。

乙型肝炎病毒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作者:陈龙,罗雄燕,吴凤霞,袁国华【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环境、代谢和感染等因素有关。

近年关于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病发病研究较多,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自身免疫病发病的相关性受到广泛关注,较多研究表明HBV感染与自身免疫病发病关系密切[ 1,2],其机制可能是HBV通过分子模拟、Bystander effects(旁观者效应)、抗原表位扩增、刺激非免疫细胞表达MHC分子等诱发产生自身抗体和激活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HBV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现就HBV与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发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1 HBV与自身免疫病HBV可以通过上述机制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并导致相应的疾病,下面就分别阐述HBV与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发病关系的研究。

1.1 HBV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主要侵害中、小动脉的坏死性动脉炎,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可侵犯全身各血管。

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肾脏、肌肉、皮肤、神经、消化等多个系统。

结节性多动脉炎病因未明,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密切相关。

国内外关于结节性多动脉炎与HBV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表明HBV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积在该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Guillevin等[6]进行了一项包括115例乙肝相关性结节性多动脉炎的研究并回顾分析了结节性多动脉炎在法国的流行病学情况,结果显示在1972—1989年之间的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约50%伴有HBV感染。

此外,该研究表明,由于输血安全性提高以及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导致乙肝感染率降低,同时结节性多动脉炎发病率也随之下降,这说明HBV感染在结节性多动脉炎发生和疾病发展过程均起到重要作用。

HBeAg诱导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

HBeAg诱导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

HBeAg诱导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李欣阳,涂正坤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免疫实验室,长春 130021通信作者:涂正坤,**********************(ORCID:0000-0001-6803-2015)摘要:HBV感染诱导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半个世纪前,HBeAg在HBV感染者血清中首次被发现,尽管HBeAg并不参与HBV在肝细胞中的感染或复制,但其已被证实可干扰宿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在慢性HBV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作用。

HBV对于感染的肝细胞并没有细胞毒性,免疫应答介导的抗病毒作用和炎症反应决定HBV是否被清除或者诱导肝脏炎症相关疾病。

因此,本文对HBeAg的形成及其在慢性HBV感染中引起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机制进行综述,重点论述HBeAg对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所引起的不同免疫效应,阐述了其诱导免疫反应的两面性,并探讨HBeAg在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间的转换作用。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免疫激活;免疫抑制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20190201245JC)Role of HBeAg-induced immune activition and immunosuppression in chronic hepatitis BLI Xinyang, TU Zhengkun.(Laboratory of Tumor Immun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TU Zhengkun,**********************(ORCID: 0000-0001-6803-2015)Abstract:Chronic hepatitis B induced by HBV infection is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leading to liver cirrhosis and liver cancer. Half a century ago, HBeAg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the serum of HBV infected individuals, and although HBeAg does not participate in HBV infection or replication in hepatocyte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t can interfere with th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of the host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mune activation and immunosuppression during chronic HBV infection. HBV has no cytotoxicity to the infected hepatocytes,and the antiviral action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mediated by immune response determine whether HBV is cleared or induces liver inflammation-related diseas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formation of HBeAg and its immune activation and immunosuppression mechanisms in chronic HBV infection,with a focus on the different immune effects caused by HBeAg on innate immune and adaptive immune cells, and this article also elaborates on the dual role of HBeAg in inducing immune responses and explores the conversion role of HBeAg in different stages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Key words:Hepatitis B, Chronic; Hepatitis B e Antigens; Immune Activation; Immune SuppressiveResearch funding:Jilin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lan Project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Project (20190201245JC)慢性HBV感染如今仍然是全球健康领域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乙肝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乙肝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乙肝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它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感染乙肝病毒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定的免疫应答以应对病毒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乙肝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乙肝病毒感染后,首先进入人体的肝脏细胞,然后开始复制自身。

感染的肝脏细胞会释放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会进一步感染其他健康的肝脏细胞,形成传播链。

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免疫系统开始发挥作用。

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先天免疫,它通过非特异性的机制来抵御病毒的侵袭。

当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细胞会释放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和趋化因子,来招募其他免疫细胞到感染部位。

这些免疫细胞包括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炎症细胞等,它们的作用是杀死感染的肝脏细胞和清除病毒颗粒。

与此同时,乙肝病毒也会诱导免疫系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是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其主要组成部分是B细胞和T细胞。

乙肝病毒的表面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抗原,它可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

这些抗体能够与病毒颗粒结合,阻止其进一步感染肝脏细胞。

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T细胞起到关键作用。

CD4+ T细胞(辅助T 细胞)能够识别乙肝病毒的抗原,并激活其他免疫细胞。

CD8+ 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则能够直接杀伤感染的肝脏细胞。

这些T细胞的活性受到MHC分子的调节,MHC分子能够呈递抗原给T细胞识别。

乙肝病毒通过多种机制干扰MHC分子的表达,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乙肝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当乙肝病毒感染较轻或免疫系统较强时,免疫应答能够有效清除病毒,恢复肝脏功能。

然而,对于某些人群,如免疫系统较弱的个体或慢性感染者,乙肝病毒可能会长期存在于体内,导致慢性乙肝。

总结起来,乙肝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先天免疫的非特异性防御和适应性免疫的特异性应答。

通过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调节,免疫系统可以有效地清除乙肝病毒,保护肝脏健康。

免疫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免疫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免疫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彭月1,2,周喜汉1,2,于莹莹1,2,柏鸽1,2,黎明吉1,21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摘要: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一般为肝细胞坏死、再生、纤维化、硬化,其中纤维化是关键的一步。

当肝脏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如肝炎病毒、乙醇、肝吸虫等因素,将会导致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从而导致肝纤维化。

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间充质干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与HSC相互作用、自身免疫保护和促进肝脏的修复,减少细胞外基质的蓄积,从而抑制肝脏纤维化。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1.04.026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1)04-0101-04肝硬化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脏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当达到一定程度肝脏无法恢复正常的排列构成,造成凹凸不平的结节,导致肝硬化。

肝硬化不可逆转,治疗效果及预后大多不理想,所以提前预防及干预是防治肝硬化的重点。

肝纤维化归根结底是肝星状细胞(HSC)被各种因素激活后引起细胞外基质(ECM)的蓄积[1]。

据统计,肝硬化对全球1%~2%人口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每年因肝硬化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2],引起医学界重视。

当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抑制病毒的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等,但尽管及时抗病毒治疗,体内仍处于低病毒复制的状态,造成肝脏的持续性损伤,无法达到功能性的治愈效果[3]。

所以寻找更佳的治疗方法成了肝硬化治疗努力的一大方向。

有学者另辟蹊径,提出从免疫细胞角度出发,实现体内长期免疫的监制,逆转肝纤维化,实现早期功能性治愈[4]。

乙型肝炎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免疫逃逸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免疫逃逸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免疫逃逸机制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严重威胁着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

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和垂直传播等途径传播,感染者可能出现急性或慢性肝炎,甚至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虽然已经有乙肝疫苗可供预防,但乙型肝炎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乙型肝炎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免疫逃逸机制是指病毒通过一系列的策略来规避宿主的免疫反应,从而使感染者的免疫系统难以有效清除病毒。

这种逃逸机制使得乙型肝炎病毒能够长期存在于宿主体内,导致慢性感染的发生。

首先,乙型肝炎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

其基因组中的S区编码了表面抗原(HBsAg),而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体内最早出现的病毒抗原。

然而,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高度变异性,使得HBsAg存在多个亚型和亚亚型。

这种变异性使得病毒能够产生新的表面抗原变异体,从而逃避宿主免疫系统对病毒的识别和清除。

其次,乙型肝炎病毒还能够干扰宿主的免疫应答。

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病毒会诱导宿主免疫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免疫抑制因子,如调节性T细胞(Treg)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TGF-β等)。

这些免疫抑制因子能够抑制宿主免疫细胞的活化和效应功能,从而使得宿主免疫系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能力受到抑制。

此外,乙型肝炎病毒还能够干扰宿主的抗原呈递和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

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病毒会抑制宿主的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和功能,从而降低了宿主免疫系统对病毒抗原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这种干扰机制使得乙型肝炎病毒能够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在,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总的来说,乙型肝炎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免疫逃逸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基因组的高度变异性、免疫抑制因子的产生以及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抑制等。

这些机制使得乙型肝炎病毒能够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在,导致慢性感染的发生。

深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免疫逃逸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并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它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肝炎类型之一。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是我们了解该疾病的关键。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和病毒复制三个关键过程。

首先,HBV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进入宿主体内并感染肝细胞。

病毒感染后,HBV的外壳蛋白(HBsAg)与肝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进入肝细胞内部。

在肝细胞内,HBV的基因组DNA被释放并转录成RNA,进而合成新的病毒颗粒,这个过程称为病毒复制。

接下来,免疫反应在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感染HBV后,宿主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病毒的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被激活并释放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和趋化因子,以抵御病毒感染。

然而,在某些个体中,免疫反应可能过度激活或失去对病毒的控制,导致炎症反应加剧和肝脏损伤。

乙型肝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肝细胞损伤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

在乙型肝炎的早期阶段,肝组织中可见到病毒颗粒和病毒相关的抗原,如HBsAg和HBcAg。

随着病情的发展,肝组织中的炎症反应逐渐加重,可见到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此外,肝组织中的纤维化程度也会逐渐增加,形成肝硬化。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深入理解对于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乙型肝炎的预防主要通过疫苗接种来实现,疫苗能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HBV抗体,从而提供保护。

对于已经感染HBV的患者,抗病毒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炎症反应,并防止疾病的进展。

总结起来,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包括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和病毒复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疫苗接种和抗病毒治疗是重要的手段。

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该疾病,并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肝细胞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参与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细胞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参与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专家论坛·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小环型部分双链DNA病毒,属于嗜肝病毒属。

HBV 没有直接的肝细胞毒性,其感染后宿主免疫系统与病毒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引发的免疫性肝损伤是其致病的重要机制。

天然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被病原体识别受体(pathogens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并启动天然免疫应答。

肝细胞上表达的PRRs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在HBV感染相关的免疫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HBV在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博弈过程中已经进化出逃避天然免疫识别的主动策略,或主动干扰天然免疫信号通路诱导免疫抑制,从而有利于自身复制。

充分理解肝细胞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在参与控制H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有助于设计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来预防并根除病毒。

1肝细胞表达的天然免疫受体识别HBV天然免疫受体的表达,对于感知入侵病原体、启动先天免疫应答、限制感染的传播、促进有效的适应性免疫应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天然免疫对HBV的识别可能涉及三种类型的宿主细胞:(1)肝细胞;(2)肝非实质细胞(NPCs),如肝窦内皮细胞(LSECs)和库普弗细胞(KCs);(3)骨髓、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DCs)、巨噬细胞等。

由于宿主细胞PRRs 能迅速识别病毒成分,I型干扰素(IFN)和IFN刺激基因(ISGs)的诱导是病毒感染的特征。

以前,HBV 被认为是一种隐匿型病毒,可以通过逃避宿主的先天免疫系统在肝脏中建立持续性感染。

Wieland et al[1]用黑猩猩实验感染模型报道HBV不能显著干扰宿主细胞基因转录或诱导ISGs在肝脏表达。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HBV感染的情况下,宿主细胞上表达的PRRs,例如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NOD样受体(NOD like re-ceptors,NLRs)、维甲酸诱导基因-1(retinoic acid induced gene1,RIG-1)和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5,MDA5)等,可以识别HBV。

免疫细胞及其相互作用

免疫细胞及其相互作用

免疫细胞及其相互作用
孟文;高慧英
【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0(011)003
【摘要】免疫是机体对“非已”物质的识别和清除过程,是机体重要的防御功能。

免疫作用主要有三:一是免疫防护(Immuno-logic defence)即抵抗病毒、病菌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侵害等外源性感染;二是免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即不断地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细胞、损伤细胞和异体细胞,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衡;三是免疫监视(Immunolgoic surr-llence),即监视体内经常发生突变的细胞,即清除癌变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等。

【总页数】6页(P224-229)
【作者】孟文;高慧英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12
【相关文献】
1.从神经科学角度分析脱髓性疾病-免疫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细胞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J], 姜威;宋文斌;李月玲;薛鹏
2.间充质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于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J], 宋敏;刘涛;巩彦龙;董万涛;李清林;孙定平;周灵通
3.CD9与免疫细胞、免疫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功能的研究 [J], 李庆伟;苏鹏;刘晓忠;
吴芬芳;刘欣
4.免疫细胞与外泌体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刘满宇; 付璐; 张文慧; 张林波
5.HBV介导的肝星状细胞和天然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J], 杨苗苗; 邬志惠; 涂正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脏星状细胞与免疫系统

肝脏星状细胞与免疫系统

肝脏星状细胞与免疫系统
杨军;陈曦;周光文
【期刊名称】《外科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8(13)5
【摘要】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是一种非实质性肝细胞,分布于Disse间隙.占肝非实质细胞总数的5%~10%。

其有静止和活化两种表型.正常情况下呈静止状态.主要参与维生素A代谢.其胞浆中含有类视黄醇物质的脂滴,贮存体内80%的维生素A.并通过自身的收缩调节血管和肝窦血流;肝脏损伤时,其被激活表现出细胞因子的增殖和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的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等功能。

【总页数】4页(P473-476)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肝硬化;免疫学
【作者】杨军;陈曦;周光文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相关文献】
1.肝脏再生是受复杂有序信号调控的结果--从发现肝星状细胞可促进肝脏再生谈起[J], 于乐成
2.TGFβ1诱导的肝脏前体细胞上皮-间质转换在逆转过程中可影响星状细胞活化
[J], 赵文姗;杨爱婷;孙亚朦;贾继东;尤红
3.小鼠肝星状细胞对肝脏干细胞增殖及代谢的影响 [J], 常文举;宋陆军;徐兴远;王洪山;高晓东;牛伟新;秦新裕
4.肝脏星状细胞在肝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J], 梁洪英;赵颖海;林春燕;李明勇;李蓉
5.肝脏微环境中各种细胞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J], 徐莹;张定棋;陈佳美;刘伟;刘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策略

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策略

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策略
成军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年(卷),期】2003(013)006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是严重影响中国国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
【总页数】3页(P321-323)
【作者】成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北京,10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
【相关文献】
1.构筑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理论体系 [J], 成军
2.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启动子DNA结合蛋白研究策略 [J], 巨立中;成军;钟彦伟
3.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J], 成军
4.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J], 王建军;成军;刘妍;杨倩;纪冬;王春花
5.抗HCV基因治疗新方案——根据HCV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设计 [J], 成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星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活化调控机制

肝星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活化调控机制

肝星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活化调控机制饶慧瑛;魏来【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年(卷),期】2005(13)5【摘要】激活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正常情况下HSC参与Vit A的代谢和贮存,参与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表达细胞因子及受体.肝脏损伤后,HSC发生激活.HSC的激活是多种细胞因子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PDGF 以及TGF-β是两个最重要的因子.PDGF能促使HSC大量分裂增生并向肝损伤部位迁徙,TGF-β能促进HSC合成α-SMA以及合成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和蛋白多糖等细胞外基质.ET-1的收缩功能是HSC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肝损伤过程中,细胞与细胞间,基质与HSC间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及非肽类递质构成的复杂HSC激活调节网络.【总页数】4页(P671-674)【关键词】生物学特性;肝星状细胞;调控机制;细胞外基质;活化;细胞因子;纤维连接蛋白;HSC;PDGF;cells;α-SMA;肝损伤过程;关键环节;发生发展;肝纤维化;肝脏损伤;损伤部位;分裂增生;协同作用;蛋白多糖;收缩功能;ET-1;调节网络;肽类递质【作者】饶慧瑛;魏来【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北京市100044;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R575.2【相关文献】1.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J], 吴文娟;杨妙芳;朱人敏2.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J], 罗雨欣;张晓岚3.肝星状细胞活化的炎性调控机制及中药抗纤维化研究进展 [J], 陶方方;汪丽佩;张婷4.miRNAs调控肝星状细胞生物学活性机制研究进展 [J], 葛善飞;刘菲;谢建萍5.miRNAs对肝星状细胞生物学功能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梅怡晗;陈星;陈芳;喻雪琴;戢敏;梅小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类HBV感染的细胞免疫

人类HBV感染的细胞免疫

人类HBV感染的细胞免疫
马筠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年(卷),期】1989(016)005
【摘要】HBV感染诱发的机体细胞免疫作为病理损伤和病变转归的契机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对HBV细胞免疫经过的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人类HBV感染的认识。

本文就有关HBV抗原的细胞免疫,对肝细胞膜抗原的自身免疫,以及HLA抗原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199-202)
【作者】马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0.3
【相关文献】
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与HBV感染的研究进展 [J], 董杰;申焕君;杨晓菲;赵荣荣;张野;赵燕燕;黄长形;连建奇
2.HIV/AIDS合并HBV感染患者外周血HIV与HBV病毒载量及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J], 刘应芬;余海琳;余昌秀;查毅;王印
3.慢性HBV感染患者细胞免疫与miRNA-155表达相关性探究 [J], 梁骑; 杨尚瑜; 邓健康; 王东生; 郭晓兰
4.四川地区不同疾病谱慢性HBV感染者病毒基因分型与细胞免疫及凝血功能的关
系 [J], 李守娟; 王丽; 陈竹; 胡朝霞; 王磊; 吴蓓; 朱丽; 段萌
5.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阶段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 [J], 罗雅煊;李婷婷;王嘉悦;秦波;金艾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型肝炎病毒促进肝细胞PD-L1蛋白表达机理

乙型肝炎病毒促进肝细胞PD-L1蛋白表达机理

乙型肝炎病毒促进肝细胞PD-L1蛋白表达机理作者:朱海珍荀圳邓日林田仁云郭萌萌陈生稳刘倩郭艳霞来源:《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12期摘要:為了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能否借助肿瘤细胞的抗免疫机制来逃逸机体免疫,利用HBV感染去肝细胞,研究受感染后的肝细胞对宿主免疫应答的变化.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HBV感染后的肝细胞内Axin和PD-L1的转录水平,发现HBV不影响Axin和PD-L1的转录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发现HBV能下调肝细胞内Axin蛋白水平,同时上调PD-L1蛋白水平. 进一步在细胞内转染表达HBV的组成蛋白的质粒,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发现HBV的组成蛋白HBx能下调细胞内Axin蛋白的表达. 通过数据相关性分析以及泛素化实验发现,Axin能通过增加PD-L1的E3泛素连接酶SPOP的表达,促进PD-L1泛素蛋白酶体降解. 进一步对PD-L1的泛素化方式进行探讨,发现Axin促进PD-L1的K48依赖的泛素化降解作用. 结果表明,HBV可能通过HBx下调Axin和SPOP蛋白水平,抑制PD-L1泛素化降解,进而逃逸宿主免疫应答. 本研究揭示了HBV免疫逃逸新机制,为治疗HBV奠定了新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抗HBV药物开发.关键词:酶;PD-L1;乙型肝炎病毒;Axin;免疫逃逸;泛素化;HLCZ01细胞中图分类号:Q71 文献标志码:AMechanism of Induction of PD-L1by Hepatitis B Virus in Human HepatocytesZHU Haizhen1,2,3†,XUN Zhen1,2,3,DENG Rilin1,2,3,TIAN Renyun1,2,3,GUO Mengmeng1,2,3,CHEN Shengwen1,2,3,LIU Qian1,2,3,GUO Yanxia1,2,3(1. College of Biology,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2. Institute of Pathogen Biology and Immunology,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hemo/Biosensing and Chemometrics,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whether Hepatitis B virus (HBV)can escape the body’s immunity by means of the anti-immune mechanism of tumor cells, this study used HBV to infect hepatocytes, and then explored the changes of the immune response of infected hepatocytes to the host. The transcriptional levels of Axin and PD-L1 in hepatocytes after HBV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and it was found that HBV did not affect the transcriptional levels of Axin and PD-L1. Then, 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find that HBV coulddown-regulate Axin protein levels in hepatocytes and up-regulate PD-L1 protein levels. Further transfection of plasmid expressing HBV component protein in cells showed that HBx could down-regulate Axin protein expression in cells by western blot. Data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ubiquitin assay showed that Axin promoted pD-L1 ubiquitin proteasome degradation by 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E3 ubiquitin ligase SPOP of PD-L1. Further studies on the ubiquitination of PD-L1 showed that Axin promoted the K48-dependent ubiquitination of PD-L1.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we believe that HBV may down-regulate Axin and SPOP protein levels through HBx, inhibit PD-L1 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and then escape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This study reveals a new mechanism of HBV immune escape, lays a new found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BV,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nti-HBV drugs to a certain extent.Key words:enzymes;PD-L1;Hepatitis B virus(HBV);Axin;immuneevasion;ubiquitin;HLCZ01 cell line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小的嗜肝DNA病毒,是导致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可导致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5亿人长期感染HBV,并有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1]. 病毒和宿主因素都对慢性HBV感染的结果有影响,与其他病原体一样,HBV形成了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策略,例如高比率的基因突变率和免疫调节蛋白的表达.轴抑制蛋白Axin是Wnt/β-catenin信號的负调节因子,通过蛋白酶体降解途径调节β-catenin蛋白水平,进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2-4]. 然而,Axin在H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PD-L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分子,调节Ⅰ型T辅助细胞(Th1)免疫反应,介导癌症免疫逃避. 它可以在肿瘤细胞(TC)和肿瘤浸润性的免疫细胞(IC)上进行表达[5]. 近几年,抗PD-L1治疗手段在人类癌症的免疫治疗中占据了中心地位[6-8]. 然而,PD-L1在HB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机理仍有待阐明.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是目前已知的所有真核生物体内具有高度选择性且最为重要的蛋白质降解途径. 真核细胞内泛素化修饰后的靶蛋白能被降解或者被转移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特定部位. 靶蛋白的泛素化修饰需要E3泛素连接酶的参与,E3泛素连接酶通过调控调节蛋白的泛素化过程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理过程[9]. 经研究发现,HBV感染可对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产生影响,如影响转录因子的表达,促使Caspase剪切从而促使细胞凋亡等. 然而,HBV是否能调节细胞内一些E3连接酶的表达,进而调节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尚不清楚.本文从转录水平、翻译水平以及翻译后的修饰水平对Axin 和PD-L1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Axin可能通过调节PD-L1的E3连接酶的表达,调控PD-L1的翻译后修饰;同时,还发现Axin能够逆转HBV引起的PD-L1上调现象. 本研究为HBV免疫逃逸机理提供参考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细胞系Huh7细胞为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刘晨教授实验室惠赠;BGC-823购自Boster公司;HEK293T购自美国ATCC;HLCZ01细胞系由本实验室从临床病人肝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10].1.2 试剂高糖(DMEM)培养基和DMEM/F-12 培养基(Invitrogen 公司),1×PBS(Hyclone 公司),0.25%胰蛋白酶(Invitrogen公司),细胞RNA收取Trizol 试剂(Invitrogen 公司),逆转录试剂盒(Accurate Biology公司),SYBR Green 定量试剂盒(Accurate Biology 公司),蛋白酶抑制剂片剂(Merck 公司),细胞蛋白收取RIPA 裂解液(Thermo 公司),Axin抗体(CST公司),PD-L1抗体(Proteintech公司),Flag抗体(Sigma-Aldrich公司),V5抗体(Invitrogen公司),β-actin 抗体(Sigma-Aldrich公司).60 mm的细胞培养皿(Biologix公司),十二孔细胞培养板(Biologix公司),10 cm的细胞培养皿(Biologix公司),1.5 mL的离心管(Axygen公司),200 μL PCR八联管(Axygen公司),0.22 μm和0.45 μm的PVDF 膜(Merck Millipore公司).1.3 仪器设备4 ℃冰箱(中科美菱公司),-20 ℃冰箱(Haier公司),-80 ℃超低温冰箱(Thermo公司),CO2恒温细胞培养箱(Thermo公司),生物安全柜(Airtech公司),凝胶核酸成像(上海天能公司),蛋白核酸曝光成像仪器(Bio-rad公司),细胞计数仪(Beckman公司),光学显微镜(Olympus公司),细胞液氮冻存罐(Thermo公司),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Nanodrop2000(Thermo公司),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湖南达尔仪器有限公司),普通PCR仪(Eppendorf公司),制冷高速离心机(Eppendorf公司).1.4 实验方法1.4.1 HBV感染方法用于实验感染细胞的HBV来自HepG2.2.15细胞上清(D型). 在培养HepG2.2.15细胞时,在培养基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00 μg/mL的新霉素(G418)来维持HBV基因组的复制水平. 当HepG2.2.15细胞开始产生病毒时,用不加G418的培养基培养HepG2.2.15细胞,一边扩大培养细胞一边收集细胞上清,收集的细胞上清用0.45 μm微孔过滤器过滤,使病毒得以富集,最后测定病毒滴度. HBV按照MOI为20接种于HLCZ01细胞,病毒与细胞孵育过夜后,去除培养上清,用磷酸盐缓冲盐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洗涤3次,加入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至对应的时间点.1.4.2 过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为了构建Axin、PD-L1、SPOP、Cbl和HBX的过表达质粒,首先利用Primer Primer5设计PCR引物,然后从Huh7细胞中提取总RNA,利用其逆转录产物为模板来扩增Axin、PD-L1、SPOP、Cbl基因;同时从HBV感染的HLCZ01细胞内提取细胞总RNA来扩增HBX基因. 通过胶回收纯化PCR产物,最后利用TA克隆方法将扩增得到的DNA片段连入p3×Flag-CMV 和pCDNA3.1a载体中,从而得到重组质粒p3×Flag-CMV-Axin、p3×Flag-CMV-PD-L1、p3×Flag-CMV-HBx、pCDNA3.1a-PD-L1、pCDNA3.1a-SPOP、pCDNA3.1a-Cbl,通过测序鉴定目的基因序列是否完全正确. PCR引物序列如表1所示.Key words:enzymes;PD-L1;Hepatitis B virus(HBV);Axin;immuneevasion;ubiquitin;HLCZ01 cell line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小的嗜肝DNA病毒,是导致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可导致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5亿人长期感染HBV,并有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1]. 病毒和宿主因素都对慢性HBV感染的结果有影响,与其他病原体一样,HBV形成了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策略,例如高比率的基因突变率和免疫调节蛋白的表达.轴抑制蛋白Axin是Wnt/β-catenin信号的负调节因子,通过蛋白酶体降解途径调节β-catenin蛋白水平,进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2-4]. 然而,Axin在H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PD-L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分子,调节Ⅰ型T辅助细胞(Th1)免疫反应,介导癌症免疫逃避. 它可以在肿瘤细胞(TC)和肿瘤浸润性的免疫细胞(IC)上进行表达[5]. 近几年,抗PD-L1治疗手段在人类癌症的免疫治疗中占据了中心地位[6-8]. 然而,PD-L1在HB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机理仍有待阐明.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是目前已知的所有真核生物体内具有高度选择性且最为重要的蛋白质降解途径. 真核细胞内泛素化修饰后的靶蛋白能被降解或者被转移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特定部位. 靶蛋白的泛素化修饰需要E3泛素连接酶的参与,E3泛素连接酶通过调控调节蛋白的泛素化过程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理过程[9]. 经研究发现,HBV感染可对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产生影响,如影响转录因子的表达,促使Caspase剪切从而促使细胞凋亡等. 然而,HBV是否能调节细胞内一些E3连接酶的表达,进而调节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尚不清楚.本文从转录水平、翻译水平以及翻译后的修饰水平对Axin 和PD-L1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Axin可能通过调节PD-L1的E3连接酶的表达,调控PD-L1的翻译后修饰;同时,还发现Axin能够逆转HBV引起的PD-L1上调现象. 本研究为HBV免疫逃逸机理提供参考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细胞系Huh7细胞为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刘晨教授实验室惠赠;BGC-823购自Boster公司;HEK293T购自美国ATCC;HLCZ01细胞系由本实验室从临床病人肝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10].1.2 试剂高糖(DMEM)培养基和DMEM/F-12 培养基(Invitrogen 公司),1×PBS(Hyclone 公司),0.25%胰蛋白酶(Invitrogen公司),细胞RNA收取Trizol 试剂(Invitrogen 公司),逆转录试剂盒(Accurate Biology公司),SYBR Green 定量试剂盒(Accurate Biology 公司),蛋白酶抑制剂片剂(Merck 公司),细胞蛋白收取RIPA 裂解液(Thermo 公司),Axin抗体(CST公司),PD-L1抗体(Proteintech公司),Flag抗体(Sigma-Aldrich公司),V5抗体(Invitrogen公司),β-actin 抗体(Sigma-Aldrich公司).60 mm的细胞培养皿(Biologix公司),十二孔细胞培养板(Biologix公司),10 cm的细胞培养皿(Biologix公司),1.5 mL的离心管(Axygen公司),200 μL PCR八联管(Axygen公司),0.22 μm和0.45 μm的PVDF 膜(Merck Millipore公司).1.3 仪器设备4 ℃冰箱(中科美菱公司),-20 ℃冰箱(Haier公司),-80 ℃超低温冰箱(Thermo公司),CO2恒温细胞培养箱(Thermo公司),生物安全柜(Airtech公司),凝胶核酸成像(上海天能公司),蛋白核酸曝光成像仪器(Bio-rad公司),细胞计数仪(Beckman公司),光学显微镜(Olympus公司),细胞液氮凍存罐(Thermo公司),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Nanodrop2000(Thermo公司),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湖南达尔仪器有限公司),普通PCR仪(Eppendorf公司),制冷高速离心机(Eppendorf公司).1.4 实验方法1.4.1 HBV感染方法用于实验感染细胞的HBV来自HepG2.2.15细胞上清(D型). 在培养HepG2.2.15细胞时,在培养基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00 μg/mL的新霉素(G418)来维持HBV基因组的复制水平. 当HepG2.2.15细胞开始产生病毒时,用不加G418的培养基培养HepG2.2.15细胞,一边扩大培养细胞一边收集细胞上清,收集的细胞上清用0.45 μm微孔过滤器过滤,使病毒得以富集,最后测定病毒滴度. HBV按照MOI为20接种于HLCZ01细胞,病毒与细胞孵育过夜后,去除培养上清,用磷酸盐缓冲盐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洗涤3次,加入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至对应的时间点.1.4.2 过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为了构建Axin、PD-L1、SPOP、Cbl和HBX的过表达质粒,首先利用Primer Primer5设计PCR引物,然后从Huh7细胞中提取总RNA,利用其逆转录产物为模板来扩增Axin、PD-L1、SPOP、Cbl基因;同时从HBV感染的HLCZ01细胞内提取细胞总RNA来扩增HBX基因. 通过胶回收纯化PCR产物,最后利用TA克隆方法将扩增得到的DNA片段连入p3×Flag-CMV 和pCDNA3.1a载体中,从而得到重组质粒p3×Flag-CMV-Axin、p3×Flag-CMV-PD-L1、p3×Flag-CMV-HBx、pCDNA3.1a-PD-L1、pCDNA3.1a-SPOP、pCDNA3.1a-Cbl,通过测序鉴定目的基因序列是否完全正确. PCR引物序列如表1所示.Key words:enzymes;PD-L1;Hepatitis B virus(HBV);Axin;immuneevasion;ubiquitin;HLCZ01 cell line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小的嗜肝DNA病毒,是导致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可导致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5亿人长期感染HBV,并有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1]. 病毒和宿主因素都对慢性HBV感染的结果有影响,与其他病原体一样,HBV形成了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策略,例如高比率的基因突变率和免疫调节蛋白的表达.轴抑制蛋白Axin是Wnt/β-catenin信号的负调节因子,通过蛋白酶体降解途径调节β-catenin蛋白水平,进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2-4]. 然而,Axin在H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PD-L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分子,调节Ⅰ型T辅助细胞(Th1)免疫反应,介导癌症免疫逃避. 它可以在肿瘤细胞(TC)和肿瘤浸润性的免疫细胞(IC)上进行表达[5]. 近几年,抗PD-L1治疗手段在人类癌症的免疫治疗中占据了中心地位[6-8]. 然而,PD-L1在HB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机理仍有待阐明.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是目前已知的所有真核生物体内具有高度选择性且最为重要的蛋白质降解途径. 真核细胞内泛素化修饰后的靶蛋白能被降解或者被转移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特定部位. 靶蛋白的泛素化修饰需要E3泛素连接酶的参与,E3泛素连接酶通过调控调节蛋白的泛素化过程參与细胞内的多种生理过程[9]. 经研究发现,HBV感染可对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产生影响,如影响转录因子的表达,促使Caspase剪切从而促使细胞凋亡等. 然而,HBV是否能调节细胞内一些E3连接酶的表达,进而调节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尚不清楚.本文从转录水平、翻译水平以及翻译后的修饰水平对Axin 和PD-L1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Axin可能通过调节PD-L1的E3连接酶的表达,调控PD-L1的翻译后修饰;同时,还发现Axin能够逆转HBV引起的PD-L1上调现象. 本研究为HBV免疫逃逸机理提供参考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细胞系Huh7细胞为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刘晨教授实验室惠赠;BGC-823购自Boster公司;HEK293T购自美国ATCC;HLCZ01细胞系由本实验室从临床病人肝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10].1.2 试剂高糖(DMEM)培养基和DMEM/F-12 培养基(Invitrogen 公司),1×PBS(Hyclone 公司),0.25%胰蛋白酶(Invitrogen公司),细胞RNA收取Trizol 试剂(Invitrogen 公司),逆转录试剂盒(Accurate Biology公司),SYBR Green 定量试剂盒(Accurate Biology 公司),蛋白酶抑制剂片剂(Merck 公司),细胞蛋白收取RIPA 裂解液(Thermo 公司),Axin抗体(CST公司),PD-L1抗体(Proteintech公司),Flag抗体(Sigma-Aldrich公司),V5抗体(Invitrogen公司),β-actin 抗体(Sigma-Aldrich公司).60 mm的细胞培养皿(Biologix公司),十二孔细胞培养板(Biologix公司),10 cm的细胞培养皿(Biologix公司),1.5 mL的离心管(Axygen公司),200 μL PCR八联管(Axygen公司),0.22 μm和0.45 μm的PVDF 膜(Merck Millipore公司).1.3 仪器设备4 ℃冰箱(中科美菱公司),-20 ℃冰箱(Haier公司),-80 ℃超低温冰箱(Thermo公司),CO2恒温细胞培养箱(Thermo公司),生物安全柜(Airtech公司),凝胶核酸成像(上海天能公司),蛋白核酸曝光成像仪器(Bio-rad公司),细胞计数仪(Beckman公司),光学显微镜(Olympus公司),细胞液氮冻存罐(Thermo公司),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Nanodrop2000(Thermo公司),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湖南达尔仪器有限公司),普通PCR仪(Eppendorf公司),制冷高速离心机(Eppendorf公司).1.4 实验方法1.4.1 HBV感染方法用于实验感染细胞的HBV来自HepG2.2.15细胞上清(D型). 在培养HepG2.2.15细胞时,在培养基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00 μg/mL的新霉素(G418)来维持HBV基因组的复制水平. 当HepG2.2.15细胞开始产生病毒时,用不加G418的培养基培养HepG2.2.15细胞,一边扩大培养细胞一边收集细胞上清,收集的细胞上清用0.45 μm微孔过滤器过滤,使病毒得以富集,最后测定病毒滴度. HBV按照MOI为20接种于HLCZ01细胞,病毒与细胞孵育过夜后,去除培养上清,用磷酸盐缓冲盐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洗涤3次,加入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至对应的时间点.1.4.2 过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为了构建Axin、PD-L1、SPOP、Cbl和HBX的过表达质粒,首先利用Primer Primer5设计PCR引物,然后从Huh7细胞中提取总RNA,利用其逆转录产物为模板来扩增Axin、PD-L1、SPOP、Cbl基因;同时从HBV感染的HLCZ01细胞内提取细胞总RNA来扩增HBX基因. 通过胶回收纯化PCR产物,最后利用TA克隆方法将扩增得到的DNA片段连入p3×Flag-CMV 和pCDNA3.1a载体中,从而得到重组质粒p3×Flag-CMV-Axin、p3×Flag-CMV-PD-L1、p3×Flag-CMV-HBx、pCDNA3.1a-PD-L1、pCDNA3.1a-SPOP、pCDNA3.1a-Cbl,通过测序鉴定目的基因序列是否完全正确. PCR引物序列如表1所示.Key words:enzymes;PD-L1;Hepatitis B virus(HBV);Axin;immuneevasion;ubiquitin;HLCZ01 cell line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小的嗜肝DNA病毒,是导致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可导致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5亿人长期感染HBV,并有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1]. 病毒和宿主因素都对慢性HBV感染的结果有影响,与其他病原体一样,HBV形成了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策略,例如高比率的基因突变率和免疫调节蛋白的表达.轴抑制蛋白Axin是Wnt/β-catenin信号的负调节因子,通过蛋白酶体降解途径调节β-catenin蛋白水平,进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2-4]. 然而,Axin在H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PD-L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分子,调节Ⅰ型T辅助细胞(Th1)免疫反应,介导癌症免疫逃避. 它可以在肿瘤细胞(TC)和肿瘤浸润性的免疫细胞(IC)上进行表达[5]. 近几年,抗PD-L1治疗手段在人类癌症的免疫治疗中占据了中心地位[6-8]. 然而,PD-L1在HB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机理仍有待阐明.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是目前已知的所有真核生物体内具有高度选择性且最为重要的蛋白质降解途径. 真核细胞内泛素化修饰后的靶蛋白能被降解或者被转移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特定部位. 靶蛋白的泛素化修饰需要E3泛素连接酶的参与,E3泛素连接酶通过调控调节蛋白的泛素化过程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理过程[9]. 经研究发现,HBV感染可对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产生影响,如影响转录因子的表达,促使Caspase剪切从而促使细胞凋亡等. 然而,HBV是否能调节细胞内一些E3连接酶的表达,进而调节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尚不清楚.本文从转录水平、翻译水平以及翻译后的修饰水平对Axin 和PD-L1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Axin可能通过调节PD-L1的E3连接酶的表达,调控PD-L1的翻译后修饰;同时,还发现Axin能够逆转HBV引起的PD-L1上调现象. 本研究为HBV免疫逃逸机理提供参考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细胞系Huh7细胞为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刘晨教授实验室惠赠;BGC-823购自Boster公司;HEK293T购自美国ATCC;HLCZ01细胞系由本实验室从临床病人肝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10].1.2 试剂高糖(DMEM)培养基和DMEM/F-12 培养基(Invitrogen 公司),1×PBS(Hyclone 公司),0.25%胰蛋白酶(Invitrogen公司),细胞RNA收取Trizol 试剂(Invitrogen 公司),逆转录试剂盒(Accurate Biology公司),SYBR Green 定量试剂盒(Accurate Biology 公司),蛋白酶抑制剂片剂(Merck 公司),细胞蛋白收取RIPA 裂解液(Thermo 公司),Axin抗体(CST公司),PD-L1抗体(Proteintech公司),Flag抗体(Sigma-Aldrich公司),V5抗体(Invitrogen公司),β-actin 抗体(Sigma-Aldrich公司).60 mm的细胞培养皿(Biologix公司),十二孔细胞培养板(Biologix公司),10 cm的细胞培养皿(Biologix公司),1.5 mL的离心管(Axygen公司),200 μL PCR八联管(Axygen公司),0.22 μm和0.45 μm的PVDF 膜(Merck Millipore公司).1.3 仪器设备4 ℃冰箱(中科美菱公司),-20 ℃冰箱(Haier公司),-80 ℃超低温冰箱(Thermo公司),CO2恒温细胞培养箱(Thermo公司),生物安全柜(Airtech公司),凝胶核酸成像(上海天能公司),蛋白核酸曝光成像仪器(Bio-rad公司),细胞计数仪(Beckman公司),光学显微镜(Olympus公司),细胞液氮冻存罐(Thermo公司),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Nanodrop2000(Thermo公司),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湖南达尔仪器有限公司),普通PCR仪(Eppendorf公司),制冷高速离心机(Eppendorf公司).1.4 实验方法1.4.1 HBV感染方法用于实验感染细胞的HBV来自HepG2.2.15细胞上清(D型). 在培养HepG2.2.15细胞时,在培养基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00 μg/mL的新霉素(G418)来维持HBV基因组的复制水平. 当HepG2.2.15细胞开始产生病毒时,用不加G418的培养基培养HepG2.2.15细胞,一边扩大培养细胞一边收集细胞上清,收集的细胞上清用0.45 μm微孔过滤器过滤,使病毒得以富集,最后测定病毒滴度. HBV按照MOI為20接种于HLCZ01细胞,病毒与细胞孵育过夜后,去除培养上清,用磷酸盐缓冲盐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洗涤3次,加入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至对应的时间点.1.4.2 过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为了构建Axin、PD-L1、SPOP、Cbl和HBX的过表达质粒,首先利用Primer Primer5设计PCR引物,然后从Huh7细胞中提取总RNA,利用其逆转录产物为模板来扩增Axin、PD-L1、SPOP、Cbl基因;同时从HBV感染的HLCZ01细胞内提取细胞总RNA来扩增HBX基因. 通过胶回收纯化PCR产物,最后利用TA克隆方法将扩增得到的DNA片段连入p3×Flag-CMV 和pCDNA3.1a载体中,从而得到重组质粒p3×Flag-CMV-Axin、p3×Flag-CMV-PD-L1、p3×Flag-CMV-HBx、pCDNA3.1a-PD-L1、pCDNA3.1a-SPOP、pCDNA3.1a-Cbl,通过测序鉴定目的基因序列是否完全正确. PCR引物序列如表1所示.Key words:enzymes;PD-L1;Hepatitis B virus(HBV);Axin;immuneevasion;ubiquitin;HLCZ01 cell line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小的嗜肝DNA病毒,是导致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可导致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5亿人长期感染HBV,并有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1]. 病毒和宿主因素都对慢性HBV感染的结果有影响,与其他病原体一样,HBV形成了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策略,例如高比率的基因突变率和免疫调节蛋白的表达.轴抑制蛋白Axin是Wnt/β-catenin信号的负调节因子,通过蛋白酶体降解途径调节β-catenin蛋白水平,进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2-4]. 然而,Axin在H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PD-L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分子,调节Ⅰ型T辅助细胞(Th1)免疫反应,介导癌症免疫逃避. 它可以在肿瘤细胞(TC)和肿瘤浸润性的免疫细胞(IC)上进行表达[5]. 近几年,抗PD-L1治疗手段在人类癌症的免疫治疗中占据了中心地位[6-8]. 然而,PD-L1在HB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機理仍有待阐明.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是目前已知的所有真核生物体内具有高度选择性且最为重要的蛋白质降解途径. 真核细胞内泛素化修饰后的靶蛋白能被降解或者被转移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特定部位. 靶蛋白的泛素化修饰需要E3泛素连接酶的参与,E3泛素连接酶通过调控调节蛋白的泛素化过程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理过程[9]. 经研究发现,HBV感染可对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产生影响,如影响转录因子的表达,促使Caspase剪切从而促使细胞凋亡等. 然而,HBV是否能调节细胞内一些E3连接酶的表达,进而调节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尚不清楚.本文从转录水平、翻译水平以及翻译后的修饰水平对Axin 和PD-L1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Axin可能通过调节PD-L1的E3连接酶的表达,调控PD-L1的翻译后修饰;同时,还发现Axin能够逆转HBV引起的PD-L1上调现象. 本研究为HBV免疫逃逸机理提供参考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细胞系Huh7细胞为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刘晨教授实验室惠赠;BGC-823购自Boster公司;HEK293T购自美国ATCC;HLCZ01细胞系由本实验室从临床病人肝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10].1.2 试剂高糖(DMEM)培养基和DMEM/F-12 培养基(Invitrogen 公司),1×PBS(Hyclone 公司),0.25%胰蛋白酶(Invitrogen公司),细胞RNA收取Trizol 试剂(Invitrogen 公司),逆转录试剂盒(Accurate Biology公司),SYBR Green 定量试剂盒(Accurate Biology 公司),蛋白酶抑制剂片剂(Merck 公司),细胞蛋白收取RIPA 裂解液(Thermo 公司),Axin抗体(CST公司),PD-L1抗体(Proteintech公司),Flag抗体(Sigma-Aldrich公司),V5抗体(Invitrogen公司),β-actin 抗体(Sigma-Aldrich公司).60 mm的细胞培养皿(Biologix公司),十二孔细胞培养板(Biologix公司),10 cm的细胞培养皿(Biologix公司),1.5 mL的离心管(Axygen公司),200 μL PCR八联管(Axygen公司),0.22 μm和0.45 μm的PVDF 膜(Merck Millipore公司).1.3 仪器设备4 ℃冰箱(中科美菱公司),-20 ℃冰箱(Haier公司),-80 ℃超低温冰箱(Thermo公司),CO2恒温细胞培养箱(Thermo公司),生物安全柜(Airtech公司),凝胶核酸成像(上海天能公司),蛋白核酸曝光成像仪器(Bio-rad公司),细胞计数仪(Beckman公司),光学显微镜(Olympus公司),细胞液氮冻存罐(Thermo公司),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Nanodrop2000(Thermo公司),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湖南达尔仪器有限公司),普通PCR仪(Eppendorf公司),制冷高速离心机(Eppendorf公司).1.4 实验方法1.4.1 HBV感染方法用于实验感染细胞的HBV来自HepG2.2.15细胞上清(D型). 在培养HepG2.2.15细胞时,在培养基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00 μg/mL的新霉素(G418)来维持HBV基因组的复制水平. 当HepG2.2.15细胞开始产生病毒时,用不加G418的培养基培养HepG2.2.15细胞,一边扩大培养细胞一边收集细胞上清,收集的细胞上清用0.45 μm微孔过滤器过滤,使病毒得以富集,最后测定病毒滴度. HBV按照MOI为20接种于HLCZ01细胞,病毒与细胞孵育过夜后,去除培养上清,用磷酸盐缓冲盐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洗涤3次,加入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至对应的时间点.1.4.2 过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为了构建Axin、PD-L1、SPOP、Cbl和HBX的过表达质粒,首先利用Primer Primer5设计PCR引物,然后从Huh7细胞中提取总RNA,利用其逆转录产物为模板来扩增Axin、PD-L1、SPOP、Cbl基因;同时从HBV感染的HLCZ01细胞内提取细胞总RNA来扩增HBX基因. 通过胶回收纯化PCR产物,最后利用TA克隆方法将扩增得到的DNA片段连入p3×Flag-CMV 和pCDNA3.1a载体中,从而得到重组质粒p3×Flag-CMV-Axin、p3×Flag-CMV-PD-L1、p3×Flag-CMV-HBx、pCDNA3.1a-PD-L1、pCDNA3.1a-SPOP、pCDNA3.1a-Cbl,通过测序鉴定目的基因序列是否完全正确. PCR引物序列如表1所示.。

自然杀伤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吴韶飞;周振华;孙学华;朱晓骏;李曼;张鑫;高月求
【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卷),期】2014(0)36
【摘要】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一种具有杀伤活性的淋巴细胞,在机体对抗肿瘤、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NK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证实,NK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介导凋亡和杀伤靶细胞等途径参与机体对HBV的免疫应答反应,通过调节N K细胞功能控制H B V感染可能是今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一个新策略.本文从NK 细胞对病毒的清除、参与肝脏损伤、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新的治疗策略的制订等方面进行综述.
【总页数】7页(P5636-5642)
【关键词】乙型肝炎;自然杀伤细胞;固有免疫
【作者】吴韶飞;周振华;孙学华;朱晓骏;李曼;张鑫;高月求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
【相关文献】
1.自然杀伤细胞G2家族介导的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J], 马路园;王亚东;王玮;赵彩彦
2.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亚家族G成员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对自然杀伤细胞功能的影响 [J], 李鸣鸿;张琼方;殷文伟;张大志;任红
3.自然杀伤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肝病和肝移植中的作用 [J], 李小燕(综述);李旭(审校)
4.自然杀伤细胞在EB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J], 范泽颖;赵翔宇
5.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阻断免疫抑制-陛细胞因子能重建自然杀伤细胞的抗病毒功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BV 感染肝细胞后不直接造成肝细胞损伤,但诱导肝脏内固有 维化。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发现单核/ 巨噬细胞的极化和功能
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引起肝脏炎症和损伤[1]。持续的 可以被病原体以及肝内细胞调节,其中HSC 对单核/ 巨噬细胞的
HBV 感染最终导致各种肝脏疾病,包括肝硬化、肝癌以及肝 调节至关重要[6]。
中还原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的激活,从而激活 1 和IL - 4Rα 发挥免疫抑制作用[21]。研究[22]报道,活化的
HSC。因此,HSC 的激活离不开肝内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 HSC 通过CD44 依赖的方式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
的作用。
, 以精氨酸酶依赖性方式抑制 CD14 + HLA - DRlow MDSC MDSC
胞积累,在急性HBV 诱发的肝衰竭患者中,肝脏中M2 样巨噬 的产生[24]。这些研究结果显示活化的HSC 对单核细胞具有重
细胞形成加速肝纤维化的发生。笔者在人源化小鼠HBV 感染 新编程能力。
模型中已经证实,HBV 诱导的肝脏疾病和肝脏免疫损伤与M2 3 NK 细胞与HSC 的相互作用
样巨噬细胞的产生有关,HBV 诱导M2 样巨噬细胞表现为 3. 1 HBV 感染导致NK 细胞功能障碍 NK 细胞作为肝脏内
杨苗苗,等. HBV 介导的肝星状细胞和天然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891
M!
HBV 介导的肝星状细胞和天然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杨苗苗,邬志惠,涂正坤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长春130021
摘要:肝脏非实质细胞在 HBV 相关的肝脏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肝星状细胞( HSC) 的激活以及与肝内细胞之间的
和“免疫调节性”的M2 样巨噬细胞。M1 型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参与MDSC 分化。
清除细菌、抗病毒以及释放炎性细胞因子(TNF、IL - 、1 IL - 、 12 随着研究的不断探索,进一步证实了活化的HSC 免疫调节
); ROS M2 型细胞促进组织纤维化、组织重塑、创伤愈合及分泌 作用,将单核细胞与活化的HSC 共培养发现,活化的HSC 可以
尚未完全阐明。HBV 引起肝脏炎症后,大量的炎性因子刺激免 泌IL -10 和TGFβ 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单核细胞[20]。活化
疫细胞表达血小板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TGFβ 以及 的HSC 促进骨髓来源的免疫抑制性细胞(myeloid immunosup
IL - 13,诱导HSC 活化[11]。研究[12]显示,肝损伤后肝细胞通过 pressive cell,MDSC)的积累,尤其是单核来源的MDSC。活化的
释放可溶性细胞因子启动HSC 的活化,而坏死的肝细胞释放的
通过 HSC
COX2

PGE2

EP4
信号传导促进MDSC
分化,用
DAMPs 引发的炎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启动纤维化的发生。 COX2 抑制剂抑制PEG2 的产生可显著减少MDSC 的积累,而且
早期研究[13]表明HSC 能够吞噬肝细胞的凋亡小体,诱导HSC 活化的HSC 诱导的MDSC 通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精氨酸酶
2 单核/ 巨噬细胞与HSC 的相互作用
T 淋巴细胞增殖。除此之外,活化的HSC 产生许多可溶性因
2. 1 HBV 诱导抑制性单核/ 巨噬细胞 单核/ 巨噬细胞是一种 子,如粒细胞- 单核细胞集落生长因子(GM - CSF)、单核细胞
异质性的天然免疫细群,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促炎性”的M1 集落生长因子(M - 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3 都
Hepatitis B virus - mediated interaction between hepatic stellate cells and innate immune cells
, , ( , , YANG Miaomiao WU Zhihui TU Zhengk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The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 , ) chun 130021 China
相互作用是导致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 主要介绍了 HBV 诱导的肝脏炎症以及天然免疫细胞与 HSC 的相互作用,简述了 HBV 作用
下单核 / 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NK 细胞) 对 HSC 的激活和杀伤作用以及 HSC 的肝脏免疫调节作用。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自然杀伤细胞 中图分类号:R512. 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 ) 1001 - 5256 2020 04 - 0891 - 04
平的IL - 10、共抑制分子(B7 - H4),下调IL - 、 12 TNFα 和共刺 是CD56dim CD16 + NK 细胞,其含有大量的细胞毒性颗粒可清除
激分子(CD86)。进一步的体外实验[16]表明,HBsAg 和HBV 通 体内感染、衰老以及受损的细胞;而CD56bright CD16 - NK 细胞仅
免疫调节介质(IL - 10、 、 TGFβ IL - 4) 。 [14]
上调单核细胞表面CD15 和CCL2 受体(CCR2)的表达,其中
临床资料[15]显示,HBV 诱导的肝脏疾病与M2 样巨噬细胞 CCR2 与免疫抑制性的M2 表型有关[23],上调免疫抑制细胞因
高水平浸润有关。在慢性HBV 感染者体内发现M2 样巨噬细 子(IL -10、TGFβ1)的表达,下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 - ) 1β
: ( ) , Abstract Liver nonparenchymal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epatitis B virus HBV - related liver diseases and the activation of he
( ) 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intrahepatic cells are the main cause of liver fibrosis.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ROS)影响肝脏炎症,肝细胞的坏死也可引起严重的中性粒细 Smad4 结合形成核转录调节分子,启动HSC 促纤维化基因(α -
胞炎症导致肝损伤加重[10]。
、 SMA Collagen Ⅰ、MMPs、TGFβ)的表达,导致胶原蛋白等细胞
1. 2 肝纤维化的启动 关于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一般理论认 外基质向胞外释放引起肝纤维化的发生[17]。
胞及肝脏非实质细胞存在密切关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K 细胞的调节作用研究相对较少。事实证明,HBV 感染导致肝
(NAFLD)的研究[4]中发现,活化的HSC 诱导肝脂肪病变并且 内NK 细胞的功能障碍,活化的HSC 可抑制NK 细胞的活力。
促进炎性分子的产生。在稳定的生理条件下,HSC 通过分泌趋 本文探讨了HBV 诱导免疫应答和肝脏炎症对肝纤维化的
疫,抵御病原体的侵害维持肝脏环境稳定。在肝损伤后单核/ 巨 感染后导致天然免疫细胞的浸润和活化,导致凋亡或坏死肝细
胞中DAMPs 的积累,而DAMPs 是最有效的炎症信号。内源性
收 基 作 通doi稿 金 者 信:1日 项 简 作0.期 目 介 者39::::62以国 杨 涂90/1及家 苗 正j9. i自 苗 坤s-Hs1nB然(,2.电1V1科9-0相子900学416关信-;基-修肝箱)5金,2回纤:女5t项u6日维,z.目h主2期化e0(n要2:的g802k1从.0u研302n7事40@究3.1-0Hh。440o3B01t,mV8-a1介i15l4.7导。c1o5m的35。肝)脏免疫调节
DAMPs 被认为具有特定的免疫原性,可以作用于单核/ 巨噬细
胞表面的Toll
样受体(TLR)2
和 ,促进 TLR4
Caspase


激活释
放IL - 1β,也可与树突状细胞细胞的TLR9 作用募集MyD88,
随后激活NF - κB 和AP - 1,从而传递炎症信号。HBV 感染后
肝脏中NK 细胞的数量增加了近20 倍,主要通过产生IFNγ 发
。同时, 一类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约占肝脏内淋巴细胞的 。 CD14high CD68high CD16low CD163high CD206high IL - 1RAhigh
30% [25]
HBV 诱导的M2 样巨噬细胞是强效的免疫抑制细胞,表达高水 众所周知,外周血中NK 细胞主要分为两群,其中超过95% 的
为,纤维化是由炎症引起的,慢性炎症激活HSC 分化为肌成纤 2. 3 HSC 调节单核/ 巨噬细胞 HBV 诱导单核细胞激活HSC
维细胞样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同时天然免疫系统在调节纤 后,活化的HSC 反过来调节单核/ 巨噬细胞的分化及功能。活
维化过程中也起关键作用,但对于HBV 相关的肝纤维化机制 化的HSC 诱导外周单核细胞以及肝内单核细胞分化成为可分
重要指导作用。
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量证据[9]表明,由内源性损伤相关
Hale Waihona Puke 肝脏内单核/ 巨噬细胞通过其强大的吞噬能力、细胞表面高 分子模式(damage - associated molecular , )触发 patterns DAMPs
密度的模式识别受体以及释放的细胞因子调节肝脏的天然免 的HBV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引发肝脏炎症的主要原因。HBV
胞)的接触更加频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SC 周围的NK 1 HBV 诱导的肝脏炎症及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因此,探究HBV 作用下HSC 与肝内细胞 1. 1 HBV 与肝脏炎症 HBV 感染后引起的异常的免疫应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