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圆柱和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1、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和模型。

2、多媒体演示课件。

学具准备:自己带的圆柱和圆锥的实物。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2、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认识它们吗?你眼睛看到的是不是一定正确呢?3、电脑演示,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

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平面图形变成了立体图形了呢?是无眠眼睛出错了吗?4、认识这些图形吗?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柱和圆锥。

二、新授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3、现在无眠首先来研究圆柱。

(1)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桌上的圆柱,看看它有哪些特点。

(提示:从面、棱、顶点和高这几方面来研究。

)(2)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3)老师现在有问题要问大家:圆柱上下两个圆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4)我们称这两个圆为圆柱的底面,也就是说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5)圆柱的高指什么?你有办法测量吗?说明圆柱有多少条高,长度有说明关系?(6)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圆柱的特征。

4、下面我们来认识另一个立体图形———圆锥。

(1)你有办法将一个圆柱变成一个圆锥吗?(2)下面我们还是小组来研究圆锥的特点。

(3)你能找到圆柱的高吗?怎样测量?有几条?为什么?(4)滚一滚圆锥,你有什么发现?(5)你能比较完整的说一下圆锥的特征吗?三、巩固练习1、课本19页练一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展开图、体积计算以及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刻,但立体图形的学习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我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圆柱和圆锥。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培养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如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立体图形。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
学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立体图形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再次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解决有关圆柱与圆锥的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解决有关圆柱与圆锥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回忆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
1.独立思考,写出你所学会到的有关圆柱的知识,并准备汇报自己的观点:
2. 独立思考,写出你所学会到的有关圆柱的知识,并准备汇报自己的观点:
二、计算:(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展台展示结果并讲解自己的做法)1.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与体积。

2.计算圆锥的体积。

三、圆柱圆锥知识的应用。

(先独立完成,然后个别学生展示、讲解)
1.大厅里有8根圆柱形木桩要刷油漆,木桩底面周长
2.5米,高4.2米,1千克的油漆可以漆6平方米,那么刷这些木桩要多少油漆?
2.将长为4cm,宽2cm的长方形旋转后,得到一个立体圆形,求该文体圆形的体积。

3.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4米,每立方米沙约重1.7吨。

这堆沙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吨数)
4.一个谷仓如右图所示,底部由一个圆柱与顶部的圆锥组合而成,测得谷仓底面圆柱的周长为12.56m,底部由一个圆柱高2m,顶部的圆锥高1m。

(1)求该谷仓的占地面积?(2)如果谷仓壁的厚度忽略不
计,则该谷仓空间有多大?。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案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案

圆柱与圆锥整理与复习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体积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

2.在整理归纳中,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发展创造性思维。

【复习重点:】回顾整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

【复习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圆柱和圆锥计算的相关细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明确目标今天我们上一节《圆柱和圆锥的》复习课,首先让我们明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课件出示复习目标,指名读。

)明确了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将根据圆柱与圆锥这一结构图(课件出示结构图),详尽地进行每个知识点的复习。

二、回顾与整理(一)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师:首先让我们看圆柱与圆锥有哪些特征。

(1(22、在学生说完后,课件再展示一下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3、师:回忆过两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我们来思考一下,两者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先说,再比较(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有哪些异同点呢?)4、小练习(二)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1、师:解决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复习,接下来我们要回忆一些计算公式。

(出示结构图)圆柱的计算:(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指名说,课件加深印象。

(3)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师:有没有印象,圆柱和体积是由哪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推导而来的。

指名说,。

后课件展示。

师:学过了圆柱的体积之后,我们又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是:(4)圆锥的体积=31×底面积×高2、区分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自由回答,指名,生生互动。

(课件展示)师:经过大家的回忆与再现,我们将圆柱与圆锥这部分知识点进行了复习,下面,我们将在练习中加以巩固。

二、课堂练习1.教师课件出示题要求:请回答下面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有一个圆形水杯(水杯图),底面半径10厘米,高20厘米(1)给这个水杯加个盖,是求哪部分?列示为:(2)给这个水杯加个箍,是求哪部分?列示为:(3)给这个水杯外面图上漆,是求哪部分?列示为:(4)这个水杯能装多少水?是求哪部分?列示为:2.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对自己哪些表现比较满意?你的哪些地方有待改进?板书设计圆柱和圆锥基本特征基本公式圆柱两个底面,侧面积=底面周长×高一个侧面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体积=底面积×高圆锥一个底面,一个侧面体积=底面积×高÷3。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第一篇:《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地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2、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图形网格,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3、引导学生以类的观点去观察与分析图形,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圆柱图片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1、导入师:认识这个图形吗?如果它的一个底面向圆心无限缩小到一个点的时候,它变成了什么图形?生:圆锥师:圆柱和圆锥之间有什么关系?圆柱和圆锥之间还有很多的奥秘和联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柱和圆锥。

板书:圆柱与圆锥2、梳理汇报圆柱圆锥的知识(1)特征(观察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2)表面积、侧面积(3)体积【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整体、系统地感悟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疏通环节很重要,通过圆柱变圆锥,及平面图形与圆柱圆锥的关系,唤醒已有的知识、方法及经验,以“平移”“旋转”等方式在再现与强化立体图形的运动,很好地完成了对单元知识纵向和横向的结构化】二、变式应用1、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师:运用我们所整理的这些知识,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请看下图:师:这是一个圆柱形的木桶。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呢?生提问题师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师:生活中能不能直接使用这些数据来准备材料?小结:解决问题时要结合生活实际确定最合适的取值2、根据圆柱的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师:我们继续奔跑,都说孩子们有天生的创造力,我给你们一个圆柱,你想怎样加工和创造呢?生罗列加工方法师根据加工方法提出数学问题师:联系我们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体会小结:复杂的数学问题都是有简单的数学问题演变而来的。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

圆柱和圆锥教案(优秀6篇)圆柱和圆锥教案篇一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

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

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

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

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宜昌西陵区外国语小学东区曾飞凤【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整理本单元的内容,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归纳、整理、有序思考问题、合作交流等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圆柱的表面积、圆锥和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谈话: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圆柱和圆锥,今天我们就对“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二、回顾梳理,形成网络: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哪些相关知识?1.特征:(1)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再汇报。

(2)课件与学具结合演示。

(3)二者相同与不同2.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学习了哪些计算公式?选其中的一个说说是如何推导出来的?(1)同桌回顾交流(2)学生利用学具汇报讲解,教师借助课件演示。

(3)沟通知识间的联系:直柱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主要事项;圆柱与圆锥体积公式推导间的共同之处。

3.优化整理方法,体会表格整理的优势。

4、对本单元易错点的温馨提示。

三、运用:你觉得学得怎样?愿意接受挑战吗?1、抢答: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2分米,高5分米。

(1)如果给这个水桶加个盖,求这个桶盖至少多大?是求()(2)给这个水桶加个箍,大约需多长的铁丝?是求()(3)给这个水桶的外面涂上油漆,涂油漆的面多大?是求()。

(4)这个水桶能装多少水,是求()2、选一选:(1)如下图,有三块不同的硬纸片,让它们分别绕PQ边旋转一周,它们所掠边的空间是圆锥体的是( ).(2)有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纸,甲乙两人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围成一个圆柱体(接头处不重叠),那么围成的圆柱()。

A、高一定相等B、侧面积一定相等C、侧面积和高都相等D、侧面积和高都不相等(3)把一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分米。

圆柱与圆锥(教案)

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发现和总结出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3、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名称,让学生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形的物体、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1)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①已知r=3cm,求C =?②d=2.5dm,求C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二、揭示目标。

1、教师手中先后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什么特征?(由此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2、教师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大家注意了,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学生:不一样)3、其实,就是圆柱。

你想对它们有更多的了解吗?(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三、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圆柱的概念。

(1)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2)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的物体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②圆柱则有一个曲面,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

(4)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

2、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1)底面。

①师: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圆柱上两个面圆圆的面)②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③教师指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④教师示范在图上标出底面以及两个圆的圆心O;然后学生在图上标出底面以及两个圆的圆心O。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整理与复习”内容分析:《“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是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巩固与应用的。

备课中,思考如何处理既能达到巩固与应用,又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热情?我做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思考知识的整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回顾梳理,交流互补,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串成线,联成片,结成网,加深各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进一步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计算公式和算理的本质,以达到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思考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的、有兴趣的进行巩固练习。

深思之后,决定抛开书中的练习,换一种新的方式来教学。

整理知识这块,课下先让学生自主整理,课堂上交流补充,这样既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整理、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又能使整理成为知识的唤醒、积累和升华的过程。

练习中,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借助一根圆柱形的木头,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用本单元知识解决的问题,并分析再解答,从而巩固本单元的知识。

总之,学生学好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扩大了对形体的范围的认识,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为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拓宽了路径。

他们的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本单元立体图形的学习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校孩子见多识广、个性张扬,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他们喜欢探索,敢想敢做。

在教学中,孩子们会的不教,孩子们能学会的不讲,让他们通过回忆、整理、交流、拓展等实践活动等拓宽他们的探索空间,让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之中。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㈠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孩子不同的见解,做到心中有数)。

2、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谁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全国优质课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复习圆柱与圆锥》教学案例

全国优质课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复习圆柱与圆锥》教学案例

旧知识新面孔学以致用回归生活——《复习圆柱与圆锥》教学案例【设计背景】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复习课又是最难上的一种课,难就难在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激情下降,没有了学习新课程的新鲜感,复习中切忌喧宾主,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无论形式怎样,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似“育好一片林”。

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

在整理与复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和圆锥两部分内容,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

教材每一节内容都按照“特征——表面积——体积”的基本模式,从图形的基本认识深入到相关面积及体积的计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

而本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要使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对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培养学生归纳和整理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片段】片段一:火眼金睛、找错误:师:这几份作业给你的整体感觉怎样?生:字很整齐,师:咱们今后都要向这些同学学习,把作业写得整整齐齐的。

可惜的是在这么整齐的作业当中隐藏着一个小小的遗憾。

请同学用你的火眼金睛去发现这个遗憾。

看出来就抢答。

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告诉大家。

课件出示作业:生1:通风管计算三个面。

圆柱表面积不一定都计算三个面,通风管只算侧面积,无盖油桶只算一个底面和侧面,计算几个面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生2:圆柱体积用底面周长乘高。

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要分清,不要混。

生3:圆锥体积不乘三分之一。

上下粗细一样的立体图形用V=SH来计算,而圆锥不是,它的体积需乘三分之一。

生4:直径当半径用。

看清题目要求,根据需要选择条件。

生5:单位用错。

根据所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使用长度、面积、体积单位。

圆柱圆锥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圆柱圆锥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开江县讲治镇朝阳寺小学李阳桂教案背景:这是西施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一章整理与复习课,主要是通过复习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知识。

教学课题:圆柱与圆锥的整理和复习教材分析:在整理与复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和圆锥两部分内容,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

教材每一节内容都按照“特征——表面——体积”的基本模式,从图形的基本认识深入到相关面积及体积的计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

而本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要使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对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培养学生归纳和整理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知识的整理和疏导。

课前准备: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教师:相关课件和练习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多媒体课件)猜猜我是谁?(圆柱),这个呢?(圆锥)。

圆柱和圆锥是我们这学期第二单元学习的知识,今天我们共同把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二、共同参与、展示、评议1、师:同学们,翻开课本快速浏览23—38页,看看这一单元中,我们共同学习了有关圆柱和圆锥哪些方面的内容?(师生共同对这部分知识利用树形进行了梳理,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

)2、、复习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及有关计算公式1)、复习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是立体图形,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兴东小学陆灵俊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本课时立体图形的复习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学具,让学生观察、动手、动脑,丰富其表象,训练形象思维,本节的复习课更便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整理、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三、课时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等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

1.让同学们自主整理本节知识。

2.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

3.小组展示,讨论、完善,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

〔教师点拨:〕
(1)圆柱的侧面怎样剪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展开图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3)说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迁移运用圆面积推导的转化思想)
(4)回忆说出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实验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分析、综合、概括知识的能力,在小组交流中,培养合作、质疑、辩论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复习应用所学知识。

1.屏幕呈现:一个圆柱体木料,底面直径20厘米,高30厘米。

(1)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已学圆柱、圆锥的知识,提出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更有创意?(2)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

〔预设问题:〕
①木料的侧面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
②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③把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它的体积是多少?
④……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刷”出表面积有关的知识。

〔教师引导:〕针对这一圆木,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求表面积?
〔预设回答:〕给圆木涂油漆求涂漆面积的时候需要用表面积的知识。

〔教师追问:〕给圆木涂油漆有几种情况?都发生在什么条件下?
〔预设回答:〕①如果是柱子时,只刷侧面。

②如果是个木桩,只涂一个侧面和一个上面。

③如果是个圆木料,可涂整个表面。

〔设计意图:〕一个“刷”,刷出了与表面积有关的符合实际的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切”出新的表面,求增加的表面积。

〔教师引导:〕有同学说可以把圆木切开,求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那同学们说说可以怎样来切?
〔预设回答:〕
①可以横切,分两段切一刀,增加两个大小相等的底面,分三段切两刀,增加4个大小相等的底面,以此类推。

②还可以沿直径纵切,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长和圆柱的高相等,宽和直径相等。

〔课件演示:〕横切和纵切
〔设计意图:〕横切、纵切两种不同的切法探究,加上课件的演示,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削”出圆锥,讨论圆柱与对应圆锥的关系。

〔教师引导:〕除了对圆木“刷”“切”以外,有的同学说还可以“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

那怎样“削”才算是最大呢?你能用四句话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回答:〕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多2倍,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三分之二。

〔教师引导:〕如果圆柱和圆锥等底等体积,那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回答:〕圆柱和圆锥等底等体积:圆柱高是圆锥高的三分之一,圆锥高是圆柱高的3倍。

〔设计意图:〕将圆柱削成一个最大圆锥,让同学们讨论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便于进一步理解两者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挖”出容积。

〔教师引导:〕我们还可以对圆木如何加工呢?
〔预设回答:〕可以挖成一个木桶,求求它的容积,内外涂油漆,求涂漆的面积是多少。

〔教师追问:〕容积和体积有何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挖”出容积,将容积和体积加以联系和区别,木桶的内外都涂上油漆,与前面的涂漆问题加以联系和区分,学生的空间观念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三)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要修建一个圆形水池,池内安装喷泉,水池直径5米,深1.5米。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
①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挖这个水池要挖出多少立方米的土?
③如果给水池贴瓷砖,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
④水池装满水,能装多少立方米?
〔教师提问:〕
⑤如果给水池接一圈水管,并4米安装一个喷头,需要按几个?
⑥池内如果注入1.2米深的水,那将有多少立方米的水?
〔教师追问:〕每一个问题都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一个水池问题,让同学们再一次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问题解决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解决问题后,补充完善知识网络图。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畅所欲言,谈收获和感受。

附: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
基本特征基本公式
圆柱两个底面,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一个侧面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一个底面,
一个侧面体积=底面积×高÷3
(1)一种抽水机出水管的直径是1分米,管口的水流速度是每秒2米,1分钟能抽水多少立方米?
(2)一辆货车箱是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是4米,宽是1.5米,高是4米,装满一车沙,卸后沙堆成一个高是5分米的圆锥形,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第二组:
(1)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和是60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2)把一段圆柱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切削掉的部分重6千克,这段圆钢重多少?
第三组:
1、把一个底面半径为1分米,高18分米的圆柱形木块,削成和它底面相等的最大的圆锥,高是()分米?
2、把一个底面半径为1分米,高18分米的圆柱形钢件,熔铸和它底面相等的圆锥形钢件,高是( )分米?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体积也相等。

圆锥的高是6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4、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高都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9平方厘米,圆锥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