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 课件(32张ppt)

合集下载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2张PPT)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2张PPT)

巴黎圣母院 埃及金字塔
罗马斗兽场
4.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独句段作用分析法解答。
这句话独立成段,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在内容上和 前一段 形成强烈的对比,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在结 构上起到过渡作用。这样一座神奇秀丽的园林建筑为什么 消失了呢?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从而过渡到对奇迹消失 的原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叙述上来。
第一部分(1)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意见。
第二部分(2—3)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地位。
第三部分(4—9)英法联军的劫掠行径。 第四部分(10)照应开头,尖锐的嘲讽。
2.文本是一封信,作者 在信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 火烧圆明园事件是强盗行 径,是不尊重人类文明, 非人道主义行为。
3.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 观点的?
5.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两句话有什么表达 效果?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两句话运用反语讥讽英法两个强 盗抢劫了大量财富,干 出了历史上罕见的破坏人类文明的罪恶行径, 蕴含着无比愤慨的情感。
反语表达效果分析法。
反语的作用是加强表达效果,产生幽默感、讽刺性或更加强烈 地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这里运用反语是为了达到一种讽刺效 果。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 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目标
1.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文本主题思想。 2.品味文本具有想象力的语言,学习反语的修辞手法。 3.学习文本通过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4.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全人类文 化的情感。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 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 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 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 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 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 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 之称。

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0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0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6
被焚毁之前的圆明园海晏堂照片,堂中的12生肖铜像栩 栩如生。
大水法前的兽首人身的12生肖,代表一天的12个时辰, 每日按时依次喷水,至正午时12生肖同时喷泉,场面壮观。
7
目前圆明园兽面人身的12生肖中,包括即将回归的铜猪首, 已有牛首、猴首和虎首4件回归祖国;已知铜鼠首、兔首由法国 人收藏,铜马首在台湾;铜龙首、蛇首、鸡首、狗首、羊首下落 不明。
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问候语)
我现在广州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
我很想家……
(正文)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
好了先写到这吧。(结尾语)
!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儿子:李春(署名) 1993年10月18日(日期)


下11
学习目标
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巴特勒是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军上尉,并且参与了劫掠圆明
园,他写信给雨果,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想得到一些赞美
褒奖之辞,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雨果
真的会给予他赞美吗?
今天,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举步断壁残垣之间,叩响历史沉重
③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
④恍若月宫的建筑
⑤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⑥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⑦是亚洲文明的剪影(总评)


下15
合作探究
2、既然是:“幻想的”、“言语无法形容”,那雨果是 如何描述圆明园的绚丽辉煌?具体从哪些方面描述?
“请你想象”、“请你假设”:启发读者展开想象。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具体描述园中的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概述耗费劳动之巨。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0张PPT)

被称为“一个地球伟大文明的遗嘱”的金字塔,
矗立在那里已经数千年,恐怖的咒语、离奇的猜测、 令人惊异的考古发现,以及现代科技在它面前显现 出的尴尬,无不使这令人产生由衷敬畏的千古之谜 更加平添了几分神秘。
法国的巴黎圣母 院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 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如果说艾菲尔铁塔是 现代巴黎的标志,那么巴黎圣母院无疑是古老巴黎的象征。
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以及胸怀博大。他代表了人类的 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
1861年2月23日至4月10日,拿破仑三世公然 将抢来的园明园文物在当时的王宫展出。雨果称 之为“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 雨果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文物是“富丽堂皇的破 烂”?
圆明园的物品虽然是富丽堂皇的,但强盗 的行径是丑恶的,把抢来的东西拿来展览就像展 览毫无价值的“破烂” 。
令中华民族抱恨千古的是,这一世界园林 艺术的伟大杰作,分别于1860年、1900年遭英 法联军、八国联军的野蛮的劫掠和焚烧,使一 代名园化为废墟。现在,经整修后的遗址,已 成为人民群众凭吊和游览的场所。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 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 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 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 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 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 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把 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 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雨果在信中指出,就是英法两盗入侵,荷 戟操戈,劫财焚园,荼毒中土,摧残倾法 兰西庙堂文物均不足与比肩的稀世瑰宝, 尽化尘土,林园妙境历万劫不复,呜呼痛 哉。他愤怒之作余,严厉谴责英法军方为 野蛮蒙昧之族类,毁坏旷世伟构之罪行, 青史昭然,罪无可遁。他更呼吁法兰西再 造共和,应洗涤盗匪秽名,湔雪奇耻,将 法军摧毁圆明园所携回法国的稀世珍宝悉 数归还中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文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文课件

写作手法
多种修辞手法
写作手法
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圆明园之 美;如夸张、设问,加之作者热烈的情感、 瑰丽的想象,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写作手法
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 来表达某意,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 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
写作手法
反语
(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 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 然无存。
深层探究 2.“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 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
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两个胜利者在圆明园肆意毁灭文明,任意劫掠,不 容抵赖的事实。
总结课文 1.课堂小结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败,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 延残喘,这是历史的羞耻,民族的羞耻。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 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 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 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自学互研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 表。
(2)背代表景作链品接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等。 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字音
从材料、布局、陈设、园林景观等方面 细致描绘了圆明园的盛景。
深入探究
3.作者为什么要写圆明园之美?
反衬英法联军毁灭圆 明园这一丑恶行径的 可鄙可耻,为下文谴 责英法联军的暴行做 铺垫。
深入探究
4.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为了各国人民而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课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课件
信件的整体结构紧凑,每个段落都 有明确的主题和内容,使得读者可 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信件的内容 。
03
文本解读
第一部分:从圆明园到万园之园
总结词
赞美、自豪、雄伟壮观
详细描述
圆明园被描述为“万园之园”,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巅 峰之作,作者对其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自豪地称其为“人 间奇迹”。
总结词
对比、反差、荒凉破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 特勒上尉的信》优秀课件
2023-11-06
contents
目录
• 导入新课 • 整体感知 • 文本解读 • 重点难点突破 • 拓展延伸 • 作业布置 • 教师寄语
01
导入新课
背景介绍
19世纪末,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势衰微,欧洲列强纷纷侵略中国。法国和英 国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圆明园进行了掠 夺和焚烧。
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在信 中以悲愤的笔触谴责了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同情 和敬意。
Hale Waihona Puke 写作背景介绍• 18世纪末,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势衰微,欧洲列强纷纷 侵略中国。英法联军对中国的圆明园进行了掠夺和焚烧,这 一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谴责。伏尔泰作为一位著名思 想家和文学家,通过巴特勒上尉的视角,写下了这封信表达 了自己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谴责和抗议。
06
作业布置
阅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全文
总结词
理解信件内容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认真阅读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件全文,了解信件 背景、内容和观点。通过细致的阅读,学生可以理解到雨果 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行为的谴责,以及对东方艺术和亚洲文 化的尊重和保护。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2单元 第7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2单元 第7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

巩固练习
1.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展阐述的?
【1】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 国的批判和挖苦,谴责了他们的匪徒行径。 【2】作者先交代了写作缘由,然后通过描绘圆 明园的美和英法两国政府对圆明园的破坏,说 明了他鲜明的立场,表达了他对英法两国政府 的批判和挖苦。
主题思想
在本文中,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 中国的匪徒行径和消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高度 赞扬了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 遭受空前劫难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文章结构
就英法联军远 征中国致巴特 勒上尉的信
交代写作缘由:征求意见
说明立场
盛赞圆明园 谴责英法联军
博大胸怀 高尚品格
圆 明 园 遗 址
作者简介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 主义、反对___、以爱制“恶〞。
他一生创作了众多诗歌、小说、剧本,还 有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等。给法国 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辉煌的文化遗 产。
4.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 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5. 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 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作者这样说,使用比照、反语给予匪徒以辛辣地挖苦,以文明 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 出了消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 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 一目了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22张PPT)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3.修辞辨析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D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 箧。 D.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惊骇(hài) 晨曦(xī) 瞥(piē)见
缀 (zhuì)满
绸(chóu)缎
给(jǐ)予:“给”多音字,本课是“供应”意,读“jǐ”;“交付,送与” 意,读“gěi”;
一、魔法背知识
赃物:形声字,左形,与钱相关,与“脏”同音。 缭(liáo)乱:“缭”形声字,从糸(mì),与丝有关,尞(liáo)声,与 “瞭”、“嘹”、“撩”形近,注意区分。 惊骇(hài):马受惊害怕为“骇”,与“骸”形近音不同,读四声。 缀 (zhuì)满:用丝线缝补为“缀”,注意与“掇”、“啜”、“辍”区 分。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达到讽刺的效果。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7课《就英法 联军远 征中国 给巴特 勒上尉 的信》 课件( 共2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7课《就英法 联军远 征中国 给巴特 勒上尉 的信》 课件( 共22张P PT)
二、答疑全频道
8.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 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疑: 使用反语,辛辣地讽刺了自诩为文明人,却做出火烧圆明园野蛮行径的 欧洲人。
解析:前三个选项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7课《就英法 联军远 征中国 给巴特 勒上尉 的信》 课件( 共22张P PT)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教学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教学课件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使圆 明园荡然无存,这一对比,将英法联军的野 蛮、中国人民的文明表现得一清二楚。多次 运用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态 度,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突出了文章的 主旨。
板书总结
就 致英巴法特联勒军上远尉征的中信国交 表代明写立作场缘盛 谴由赞 责:圆 英征明 法求园 联意军见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 物复杂,无法辨清。
整体感知
一、快速默读课文,探究文章可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一部分(1):转述巴特勒来信的观点和目的,点明写信的原因。
第二部分(2--10):作者高度赞美圆明园的灿烂辉煌,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 侵略行径。 第一层(2--3):介绍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 煌灿烂。
【读准字音】
洗劫.(
jié
)
箱箧.(
qiè
)
制裁.(
cái
)
【辨清字形】
zānɡ 赃 物
zānɡ 脏 乱
惊骇.(
)
谴.责(
qiǎn
)
瞥.见(
)
予.以(

)
珐.琅..(
fà lánɡ
)
恍.若(
)
hài 骇 人听闻
言简意ɡāi 赅
【厘清词义】 瞥见:一眼看见。 谴责: 严肃申斥。 制裁: 用强力管束并处罚。 丰功伟绩: 伟大的功绩。 眼花缭乱: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 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干干净净” 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九年级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件(32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件(32页)
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均为反语,辛辣地 讽刺了英法联军的丑恶行径。
课文精读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 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运用反语,且对比鲜明,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 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 表达了作者的愤怒,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罪行。
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 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 “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 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 阁、六部、军机处等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新课导入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 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 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举步其中,步履沉重; 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 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 特勒上尉的信》。
积累拓展
五、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 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 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这不是不够爱国,这展现的是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 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代表了 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他 的爱国是超越政府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的。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 课件(32张ppt)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 课件(32张ppt)
1856 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 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 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 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后与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 《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又一次大量 丧失领土和主权。
4.课文第3段的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 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 成果的热爱。
5.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两个强盗”指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 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而最令人感到耻辱和痛心的记忆莫过于当时英法联军对当时 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劫掠与毁灭。
如今,圆明园早已面目全非,我们也只能通过图片、文字等 形式来了解那段历史。 大家知不知道,对于这场灾难,惋惜、 同情的不仅仅是我们;对于这些暴行,愤慨、谴责的也不仅仅是 我们。
在法国,就有一个富有正义、良知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作 家——雨果,勇敢的站出来,通过一封公开信,斥责了这些臭名 昭著的殖民侵略者。
文本探究
8.本文在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时,语言很有特点,请举例说明。
本文在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时,反语运用得很好。巴特 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他期待 的是雨果对“这次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雨果在愤慨之下,用 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如“漂 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 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雨果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 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0张PPT)

研读课文
圆明园已破壁残垣
知识拓展
揣摩理解
8、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 叫圆明园。”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点拨:替换法是揣摩语言常用的方法。“世界”不 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 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 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
7. 就英法联军远征 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新知导入
初读感知
在世界文化宝库里,希腊有巴特农神 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 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 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 ,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 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 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 ,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 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 巴特勒上尉的信》。
新知讲解
解释题目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题目含义:题目点明了
这是一封公开信,并写明 了收信的人及写信的缘由。 这是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 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新知讲解
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 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 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 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 “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 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 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 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 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品 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2张)

九年级语文上册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2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47个国家2000多个博物馆中, 收藏流失的中国文物167万件,多数是战争时期掠夺品,这 些文物占中国流失文物的十分之一 。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往日圣物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 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 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 北京,他们野蛮地洗劫了北京 城的同时,闯入圆明园,大肆 抢劫,并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 华美的皇家园林。
总评: “世界奇迹”; 分述: 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绩;
②具体讲园中之物; ③耗费了巨大劳动力; ④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盛赞的词语:“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 “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2.圆明园在空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 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 特农神庙”?)
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笔法,展现出浪漫主义作家行文的语言风格, 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2.巧用反语,形成讽刺辛辣的表达效果。
反语,是指有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 面对英法联军的侵犯行为,雨果在书信中巧用反语,表达了自己的愤 慨与批评。比如,在描述圆明园被洗劫时,作者用“漂亮”“丰功伟 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 的强盗行为,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 部赞誉”,极具嘲讽与批评意味。
7.最后一段中“赞誉”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以“赞誉”一词作结,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又具有 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该句鲜明地表达了雨果对远征中国 之举的态度——强烈谴责,立场非常鲜明。同时,也表现 了雨果正直、公正、人道的伟大品行,摒弃狭隘的民族主 义,胸怀博大。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7张)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7张)语文九年级上册
盛赞的词语: “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 “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3.再读课文——赏圆明园之美 (3)作者极力描绘圆?
极力描绘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表明圆明园是世 界文明的瑰宝,而英法联军却因贪婪无知将其破坏 得荡然无存,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憎恨之情, 也为后文的谴责做了铺垫。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观看《逃出大英博物馆》
正如北京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所说:“文物只有在原 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 就没有尊严。”
文物是文明的印记,它们的最佳归属,就是回到故土。
充分表现了雨果公正、人道、是非分明的品格和没有狭 隘的民族主义情结的博大胸怀。
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以书信的方式来阐明观点的 议论文。作者通过赞美圆明园的盛景和历史 地位,从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 角度,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般毁坏人类文明 成果的行为。表达了雨果先生正直、公正的 人道主义思想。
如果文物会说话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 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 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任意打碎、践 踏。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 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如果梦回繁华
如果, 历史的悲剧从未上演, 我们本应看见怎样的圆明园?
②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 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③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 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④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反语:含蓄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对英法 联军侵略行为的愤激和辛辣讽刺。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2张PPT) 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2张PPT) 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
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B.尝试以沉默的方式对 C.当孙少平意识到如果不走出双水村,自己将一辈子被困在
源上的沟沟壑壑时,一股不可名状的恐惧涌上心头。 D.这次期末考试,他的成绩进步很大,面对这样的丰功伟绩,
丽堂皇”“丰功伟绩”等重点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雨果态度,理解雨果立场的可贵之处。
3.理解文本善用铺陈、类比、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4.积累《巴黎圣母院》等素材。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自研】 1.通读全文,体会这封书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 毁灭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第二课时
一、浏览课文,思考批注
1.请找出文中作者运用的反语,并说说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
①“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 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更漂亮”正话反说,讽刺、批判了额尔金等人对巴特农 神庙和圆明园的破坏,表达了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讽刺和 愤慨。
他并没有飘飘然,反而更加谦逊起来。
(二)微写作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可用话题方向: 珍视文明成果、良知、正直无私等,请谈谈你的感受。
【片段范例】
文物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我们要让静止的文化遗产 动起来、转起来、潮起来,让更多人见证、感受、领略源远 流长的中华文化魅力;要让视野更开阔,持续以开放包容的 心态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让世界更好 地认识、理解中华文化的今与昔,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 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又 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这封信主要表达了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 的谴责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作者从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个方 面进行论述。
文本探究
2.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作者用哪些词句寓意盛赞? 总评:“世界奇迹”; 盛赞的词语: “巨大的典范” “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 “恍若月宫的建筑” “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亚洲文明的剪影” 。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 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 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 期长达60年以上,合计79卷之 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 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 遗产。
写作背景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 血汗的结晶。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这座花 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的风景。 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 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读准字音
劫(jié)掠 箱箧(qiè)
脂(zhī)粉 野蛮(mán)
惊骇(hài) 瞥(piē)见
晨曦(xī)
朱鹭(lù)
眼花缭(liáo)乱
赃(zāng)物
制裁(cái ) 给(jǐ)予
恍(huǎng)若 缀 (zhuì)满
琉(liú)璃(lí) 珐(fà)琅(láng) 绸(chóu)缎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6.文中的两个强盗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例。
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 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 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7.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 的表达效果?
国家政府的形象是抽象的,用“强盜”来比喻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使 两国政府的形象具体化、贬义化,鲜明地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 国”的实质是侵略和掠夺,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
在法国,就有一个富有正义、良知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作 家——雨果,勇敢的站出来,通过一封公开信,斥责了这些臭名 昭著的殖民侵略者。
这封信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体味本文特色鲜明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 的情感。
1856 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 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 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 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后与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 《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又一次大量 丧失领土和主权。
圆明园还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 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积贫积弱的国家,腐败无能的政府,坚船利炮的侵略者,曾经 给这个古老的国度带来了多少灾难!
而最令人感到耻辱和痛心的记忆莫过于当时英法联军对当时 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劫掠与毁灭。
如今,圆明园早已面目全非,我们也只能通过图片、文字等 形式来了解那段历史。 大家知不知道,对于这场灾难,惋惜、 同情的不仅仅是我们;对于这些暴行,愤慨、谴责的也不仅仅是 我们。
(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的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耗费劳动之巨。
(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剪影。(亚洲文明的杰作)
3.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再想一 想: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 在雨果看来,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几乎集中 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是幻想的某种规 模巨大的典范,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4.课文第3段的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 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 成果的热爱。
5.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两个强盗”指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 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说明。
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
维克多·雨果(1802—1885), 19世纪前期法国伟大作家,法 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 惨世界》《九三年》等。
文本探究
8.本文在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时,语言很有特点,请举例说明。
本文在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时,反语运用得很好。巴特 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他期待 的是雨果对“这次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雨果在愤慨之下,用 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如“漂 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 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雨果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 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9.作者善于运用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例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两个胜利者……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个例子,说 说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 ①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 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3.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再想一想: 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
首先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
位。
(是幻想艺术的最高成就)
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①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②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③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