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既有建筑最不利方向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高层建筑的建筑物地震与抗震评估
高层建筑的建筑物地震与抗震评估高层建筑的建筑物地震与抗震评估是确保大楼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抵御地震力量的重要过程。
随着全球建筑事故的增多,建筑工程师、设计师和建筑师们越来越重视高层建筑的地震抗震能力。
本文将讨论高层建筑的建筑物地震与抗震评估的重要性、评估方法和相应的措施。
一、建筑物地震与抗震评估的重要性高层建筑地震与抗震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破坏性不容小觑。
一个地震发生后,能否保证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直接取决于建筑物本身的抗震能力。
这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和复杂性,地震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更加严重。
首先,建筑物地震与抗震评估可以评估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工程师能够了解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为工人和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这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至关重要。
其次,地震与抗震评估可以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通过评估,建筑师和设计师可以了解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和结构特点,从而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最后,地震与抗震评估可以为建筑物的维护和改造提供指导。
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磨损和老化,而地震评估可以提供建筑物的可靠性状况,指导后续的维护工作和改造计划。
二、建筑物地震与抗震评估的方法建筑物地震与抗震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地震情况来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地震与抗震评估方法:1. 统计方法:这种方法采用历史地震数据和建筑物的物理参数,通过统计学方法来评估建筑物的地震破坏概率和强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大范围建筑物的整体评估。
2. 数值模型方法:这种方法使用建筑物的结构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建立地震荷载、结构响应和破坏预测模型,来评估建筑物的地震响应和破坏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建筑物抗震性能信息。
3. 实地测试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现场实地测试来评估建筑物的地震抗性能。
包括动力试验、振动测试和结构监测等。
通用规范实施后既有建筑鉴定的几点思考
通用规范实施后既有建筑鉴定的几点思考摘要针对通用规范实施后鉴定人员的疑惑,从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的荷载取值与作用组合、抗震鉴定时设防烈度与后续工作年限确定、C类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第二级抗震鉴定方法以及安全性鉴定与抗震鉴定的关系几个方面,对通用规范的条文进行了解释,指出了通用规范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实际鉴定与加固时的建议。
00、引言2022年一批通用规范相继实施,其中对既有建筑的鉴定与加固主要涉及到3本规范:《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2021)[1](简称规范GB 5500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 55002-2021)[2](简称规范GB 55002-2021),《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2021)[3](简称规范GB 55021-2021)。
从事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的技术人员注意到了通用规范对原有标准的提高,同时也注意到了对既有建筑有了适度降低的要求,如在前言中提到了“对于既有改造项目(指不改变现有使用功能),当条件不具备、执行现行规范确有困难时,应不低于原建造时的标准”,然而,对于既有建筑的鉴定与加固,哪些需要按新的标准执行,哪些可适度降低标准,降低的幅度始终有些疑问,此外通用规范中的一些规定存在着与现行标准不协调的地方,有些条款的合理性也值得商榷。
本文就几个大家比较关注,也易引起误解的地方与读者进行交流和讨论。
01、鉴定与加固的荷载取值与作用组合1.1 标准的变化规范GB 55001-2021第2.4.6条给出了作用的基本组合公式如(1)所示,该式即为《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2015)[4]中构件按承载能力进行安全性等级评定的公式:本次标准的修订提高了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的分项系数,规范GB 55001-2021第3.1.13条规定:对于永久作用,当对结构不利时不应小于1.3,即由原来的1.2提高到了1.3;对于可变作用,当对结构不利时不应小于1.5,即由原来的1.4提高到了1.5。
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方法
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方法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友好和节能减排的重视,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面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时,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本文将介绍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问题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混凝土结构,具有轻量化、快速拼装、柔韧度等优点。
然而,其受地震影响时存在某些挑战。
首先,由于模块化设计和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质量控制是一个关键问题。
其次,由于主体结构材料常使用钢材或木材等可剪切材料,强度和刚度较低,在地震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屈服甚至破坏。
因此,在装配式建筑中进行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三、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分析方法1. 参数法参数法是最常用的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分析方法之一。
首先,需要确定装配式建筑各组件的材料参数、几何尺寸等信息。
然后,根据设计地震动特征和设计地震烈度,通过数值计算或试验获取结构的地震反应,并对结构稳定性进行评估。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模拟和分析来完成。
2. 相似比例模型试验法相似比例模型试验是衡量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制作与实际工程具有相同几何尺寸和物理力学性质的模型,在人工地震台上对其进行振动试验。
通过观测和记录模型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损伤情况,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从而评估其抗震性能。
四、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方法1. 层级评估法层级评估法是对装配式建筑整体抗震性能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将装配式建筑划分为不同层次或组件,并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通过综合评估各个层次或组件的抗震性能来评估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改进中找到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措施。
2. 模拟分析法模拟分析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数值模拟,从而评估其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反应。
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地震波输入和材料参数等,进行动态响应分析,并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定量评估。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一、介绍装配式建筑是一种以工厂预制、现场组装的建筑方式,其在施工速度和质量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随着地震活动频繁发生,人们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越来越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二、基础参数的分析与评估1.结构类型:装配式建筑常见的结构类型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等。
为了准确评估其抗震性能,需要首先确定所采用的结构类型,并针对不同结构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
2.地震力计算:地震力通常通过地震动参数来计算。
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可以使用常见的反应谱法或时间历程法进行地震力计算。
同时,考虑到地震行为和变形特点,在模型设计中考虑多个地震方向进行计算。
3.材料性能:装配式建筑所采用的材料对其抗震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详细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指标,包括抗震能力、刚度和耐久性等。
对于钢结构,要注意钢材的强度、屈服点和延展性等参数;对于混凝土结构,要关注混凝土强度、骨料粒径和配筋率等。
三、模型分析与验证1.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是常用的模型分析方法之一。
通过将装配式建筑进行建模并进行有限元模拟,可以获得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位移响应和应力集中区域等信息。
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需要合理选择网格划分尺寸和边界条件,并验证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吻合。
2.振动台试验:振动台试验是评估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振动台上进行不同频率和幅值的振动加载,可以模拟真实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
振动台试验所获取的数据可以与数值模拟结果相比较,并进一步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四、抗震设计与改进措施1.增加节点刚度:装配式建筑中节点的刚度对其整体抗震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需要通过合理的节点连接方式和刚性构造来增加装配式建筑的刚度,提高其抗震性能。
2.加强屋面与地基连接:屋面与地基之间的连接是装配式建筑抗震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
可以采用加固带、螺栓连接或者混凝土浇注等方式,加强屋面与地基的连续性,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既有建筑安全鉴定性鉴定和抗震鉴定的相关问题探析
既有建筑安全鉴定性鉴定和抗震鉴定的相关问题探析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建筑物逐渐老化,面临着安全和结构可靠性的挑战。
为了确保既有建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使用,进行安全鉴定性鉴定和抗震鉴定是至关重要的。
安全鉴定性鉴定旨在评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包括结构材料的损伤程度和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抗震鉴定则是评估建筑物抵御地震力量的能力。
既有建筑安全鉴定性鉴定和抗震鉴定的过程和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历史、结构、材料和环境等因素。
本论文旨在探讨既有建筑安全鉴定性鉴定和抗震鉴定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既有建筑的安全和可持续性使用。
关键词:既有建筑;安全鉴定;抗震鉴定引言:既有建筑安全鉴定性鉴定是指对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物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和检测,旨在发现建筑物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而震鉴定是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主要目的是为地震安全设计和改造提供依据。
1 既有建筑的概念和背景既有建筑是指已经存在一段时间的建筑物,其建造年限通常超过十年。
这些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可能已经受到时间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一定程度的老化和损坏。
由于既有建筑的特殊性,对其进行安全鉴定性鉴定和抗震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2 既有建筑安全鉴定性鉴定和抗震鉴定存在的问题2.1 鉴定标准的不统一在既有建筑安全鉴定性鉴定和抗震鉴定领域,标准的制定通常由不同的机构和部门负责。
这些机构可能拥有不同的背景、职责和利益,导致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存在偏好和差异。
因此,不同地区和机构制定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缺乏统一性。
另一方面,既有建筑安全鉴定性鉴定和抗震鉴定领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领域,涉及到复杂的结构分析、地震工程等技术。
不同地区和机构在技术发展和经验积累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对建筑物安全评估的理解和方法也不同,从而影响了鉴定标准的制定。
此外,地区差异和法律法规的影响也是不统一标准的原因之一。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地震活动性等因素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对鉴定标准产生影响。
GB_50023-2009_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1.4 抗震鉴定 seismic appraisal
表 3.0.5 特征周期值 (s)
场地类别
设计地震分组
Ⅰ
Ⅱ
Ⅲ
Ⅳ
第一、二组
0.20
0.30
0.40
0.65
第三组
0.25
0.40
0.55
0.85
3.0.6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可根据建筑所在场地、地基和基础等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作下 列调整:
1 Ⅰ类场地上的丙类建筑,7~9 度时,构造要求可降低一度。 2 Ⅳ类场地、复杂地形、严重不均匀土层上的建筑以及同一建筑单元存在不同类型基础时, 可提高抗震鉴定要求。 3 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5g 和 0.30g 的地区,各类建筑的抗 震构造措施要求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 8 度(0.20g)和 9 度(0.40g)采用。 4 有全地下室、箱基、筏基和桩基的建筑,可降低上部结构的抗震鉴定要求。 5 对密集的建筑,包括防震缝两侧的建筑,应提高相关部位的抗震鉴定要求。 3.0.7 对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建筑,可根据其不符合要求的程度、部位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的 大小,以及有关的非抗震缺陷等实际情况,结合使用要求、城市规划和加固难易等因素的分析, 提出相应的维修、加固、改变用途或更新等抗震减灾对策。
1 当建筑的平、立面,质量、刚度分布和墙体等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在平面内明显不对称时, 应进行地震扭转效应不利影响的分析;当结构竖向构件上下不连续或刚度沿高度分布突变时,应 找出薄弱部位并按相应的要求鉴定。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国地震频发,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造成的破坏严重,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地震灾害中,许多建筑结构因为抗震能力不足而导致倒塌和损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加强对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评估和加固设计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更好地开展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和加固设计原则,总结经验并提出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的研究意义在于:建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而抗震能力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不受损坏或减轻损坏程度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技术的发展,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日益受到关注。
通过对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的研究,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从而减少地震灾害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影响。
研究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还可以促进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实践中的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可以不断优化抗震设计原则和方法,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项研究也对于建筑行业的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促进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和提升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
研究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目的与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旨在对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有效评估,为建筑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cecs 325
《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cecs 325为了提高既有村镇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档旨在制定《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技术规程”)。
通过合理鉴定和加固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我们将提高其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对人民的不利影响。
我国既有村镇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普遍较差,面临较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本技术规程,旨在规定既有村镇住宅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要求,促进抗震工作的开展,提高抗震能力。
三、鉴定要求1. 抗震鉴定的目的是评估既有村镇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并确定是否需要加固。
鉴定应基于全面的抗震技术参数和评估方法,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2. 鉴定应包括建筑的结构形式、荷载特点、材料性能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同时综合考虑地震烈度、场地条件和建筑状况等因素。
3. 鉴定结果应按照一定等级划分,明确既有村镇住宅建筑的抗震能力等级,为后续加固提供指导依据。
四、加固要求1. 加固设计应以提高既有村镇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为目标,确保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加固应根据鉴定结果,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加固方案,并合理选择加固措施和材料。
3. 加固施工应按照规定的加固方案进行,确保施工质量,杜绝漏加固、错加固等情况。
五、监督与验收1. 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应有专业机构进行,并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
2. 加固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加固效果达到要求,具备抗震性能。
六、技术规程的应用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既有村镇住宅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
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技术规程进行工作,确保既有村镇住宅建筑的抗震安全。
通过本《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我们将加强既有村镇住宅建筑的抗震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保障水平。
希望各地积极引导和推动相关工作,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抗震鉴定和加固水平,为建设抗震社会做出贡献。
以上为《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CECS325)的内容,该规程将为既有村镇住宅建筑的抗震工作提供指导,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结构验收标准中的抗震性能评估
建筑结构验收标准中的抗震性能评估现代社会建筑工程的发展逐渐呈现规模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而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建筑结构的耐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建筑结构验收标准中的抗震性能评估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以抗震性能评估为主题,讨论建筑结构验收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一、背景介绍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是指针对建筑物在地震荷载下的抵抗能力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评估,旨在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并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抗震性能评估是建筑工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确保建筑物抵御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
二、抗震性能评估的目的和标准1. 目的抗震性能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衡量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耐受能力,评估其在抗震方面的性能,并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可以为建筑师、设计师和施工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以便合理选择结构材料和加固措施,并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标准建筑结构验收标准中的抗震性能评估参考多种标准,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和行业标准。
例如,中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了各种建筑类别的抗震设计要求,定义了不同抗震性能等级的评价指标。
此外,国际上也有一些权威的抗震标准,如美国的ATC-40、新西兰的NZSEE等,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三、抗震性能评估的方法和流程1. 方法抗震性能评估通常采用综合评估法、细部构件评估法和整体结构性能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综合考虑了建筑物的整体特征以及各种特殊情况下的地震响应,适用于对建筑物整体抗震性能进行初步评估。
细部构件评估法则主要关注建筑物重要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通过对关键构件的评估,判断建筑物结构的强度和韧度。
整体结构性能评估法综合考虑结构各个部分在地震荷载下的响应,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估整个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 流程抗震性能评估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基础数据的收集、建筑物抗震性能参数的计算和分析、地震荷载的估算和模拟、结构响应的计算和分析、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和等级划分等。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在建筑工程中,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失往往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住规定的地震力。
抗震等级的划分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一般可以分为多个等级,通常按照地震烈度、建筑物用途和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划分。
一般来说,抗震等级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一般抗震设防、中等抗震设防、较大抗震设防和重要抗震设防等级。
确定抗震等级的依据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地震烈度:根据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参数,确定建筑物所需的抗震等级。
2.建筑物用途: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在抗震等级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住宅和办公楼的抗震要求可能会有区别。
3.建筑物高度: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抗震等级通常会高于低层建筑,因为高层建筑受到的地震力作用更大。
4.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例如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
5.结构形式: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也会影响抗震等级的确定。
确定抗震等级的方法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和计算。
一般来说,建筑抗震设计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通过结构形式的选择、地震荷载计算、结构抗震计算等方法,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符合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会进行多次抗震能力计算,以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符合规范要求。
结语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确定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能。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计算,可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满足规定标准,从而保障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实际工程中,高度重视抗震设计,合理确定建筑的抗震等级,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可靠的关键之一。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是为了确保城市中现有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安全并降低损害程度而制定的一套指导性文件。
由于我国地震频发的特点以及既有建筑数量庞大,对于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地震灾害的认识不断加深,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旨在评估现有建筑的抗震性能,通过对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其承受地震力的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建议,以确保建筑在地震时的安全性。
而既有建筑的加固工作则是在抗震鉴定的基础上,根据鉴定结果对建筑的结构和构件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
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加固,提升其抗震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害,保障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本规程旨在规范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程序和要求,明确各个主体在工作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和地理环境,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为工程师提供了实施抗震鉴定与加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本文将从既有建筑抗震鉴定规程和既有建筑加固规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规程部分将包括鉴定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方法等内容;既有建筑加固规程部分则包括加固设计的原则、技术要求和加固方法等内容。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提高社会对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重视,并促进相关技术的传播与应用。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既有建筑的抗震能力,确保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文章结构一、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1. 引言引言部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介绍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首先,我们会简要介绍既有建筑在抗震方面的问题并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
接着,对本文的文章结构进行说明,使读者了解整体的写作架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为了提供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相关规程的指导和建议。
结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结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为了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中受损程度,严防震害发生,
各国对建筑的抗震等级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结构抗震等级是指一栋建筑在地震作用下所能承受的程度,其确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量,包括建筑物的用途、地理位置、结构类型等。
下面将介绍结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1. 确定建筑物的用途
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对地震的抵抗能力要求不同,因此首先需要确定建筑物的用途,例如住宅、商业、工业等。
一般来说,人员密集的建筑物抗震等级要求更高。
2. 考虑地理位置
建筑物所处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是确定抗震等级的重要因素。
通常会根据建筑物
所在地的地震烈度区划划分抗震等级,地震密度越高的地区抗震等级要求越严格。
3. 结构类型
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也是确定抗震等级的重要考量因素,比如框架结构、钢筋混
凝土结构、砖混结构等。
不同结构类型在地震中的受力方式和破坏模式各不相同,因此抗震等级也有所区别。
4. 设计等级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地理位置和结构类型等因素,确定适当的设计抗震等级。
设计抗震等级是建筑物在地震中保持结构完整的能力,通常用符号表示,如。
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防目标与性能评估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评估
1、基于规范的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等,通过计算和分析,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评估
2、基于震害经验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地震的震害数据,对结构的抗 震性能进行评估。这种方法更侧重于实际应用和经验判断。
谢谢观看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评估
3、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有限元等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地震过程中结构 的地震响应,从而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四、结论
四、结论
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与性能评估是相互关联的。明确的设防 目标为性能评估提供了方向,而性能评估的结果则可以指导设防目标的实现。在 进行抗震设防时,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地震风险和场地条件,设定合理的设防目标; 同时,应通过有效的性能评估方法,对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全面 的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在地震频发的地区,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这种评估技术的优点在于: 1、强调结构性能的重要性,可以更直观地反映结构的真实情况;
性能评估技术
2、能够识别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潜在弱点,为加固提供针对性; 3、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可靠。
1、对于复杂结构或高性能要求 的建筑,现有的评估方法可能无 法完全满足需求;
4、屈曲分析
4、屈曲分析
进行屈曲分析,以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风险。采用非线性屈曲方法, 计算结构在给定加载条件下的临界荷载和屈曲模态等参数,评估结构的稳定性。
4、屈曲分析
结果与讨论 通过有限元分析,我们发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表现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等参数与其刚度和质量分布有关;结构 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应力水平与地震波的特性和结构布局有关。在屈曲分析中, 我们发现框架结构的失稳现象主要发生在梁柱连接处等关键部位,这些部位的应 力集中和塑性变形容易导致结构失稳。
土木工程中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土木工程中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导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给土木工程结构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性。
因此,对于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中常用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一、地震作用分析地震作用分析是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第一步。
通过考虑结构的质量、刚度和耗能等因素,可以确定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程度。
常用的地震作用分析方法有静力分析方法和动力分析方法。
静力分析方法基于牛顿第二定律,结合结构的初始状态,考虑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
这种方法适用于刚性结构和地震波特性较为简单的情况。
动力分析方法则通过模拟地震波的作用,更加详细地分析结构的响应。
这种方法可以考虑结构的非线性行为和复杂地震波。
常用的动力分析方法有模态分析、时程分析和频率响应分析等。
二、应力-应变分析在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时,需要对结构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
通过引入材料的本构关系,可以确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所承受的应力和应变。
常用的应力-应变分析方法有线性弹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
线性弹性分析适用于结构在小震级地震下的行为分析,通过合理设定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材料的线性弹性本构关系,可以计算出结构的刚度、位移和内力等。
而非线性分析方法则适用于结构在大震级地震下的行为分析。
这种方法会考虑结构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如屈服、损伤和破坏等。
通过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结构抗震性能。
三、性能评估指标对于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需要确定一些量化指标来衡量结构的安全性。
常用的性能评估指标有最大位移、最大应变和最大应力等。
最大位移是评估结构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量结构的最大位移,可以判断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和破坏程度。
最大应变和最大应力则是评估结构材料的破坏程度的指标。
通过测量结构的最大应变和最大应力,可以判断结构材料是否达到破坏极限。
这些性能评估指标在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结构的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抗震是一个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建筑物来说。
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提供良好的保护和安全,抗震性能评估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工作。
本文将就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进行讨论,从抗震性能的定义、评估方法、与抗震设计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1. 抗震性能的定义抗震性能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承受地震力量的能力,包括结构的稳定性、变形能力、耐久性等方面。
通过评估抗震性能,可以确定建筑物在地震中的运行状态,为后续的抗震改造和设计提供参考。
2. 抗震性能评估方法2.1 经验方法经验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通过分析已发生地震的相关数据,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历史地震数据和损坏案例进行分析,从而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供定性的评估。
2.2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通过建立建筑物的数学模型,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从而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对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进行详细的定量评估,为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 抗震性能评估与抗震设计的关系抗震性能评估与抗震设计密切相关,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抗震性能评估的结果可以为抗震设计提供依据,指导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变形能力等性能指标。
而抗震设计的要求也影响着抗震性能评估的方法和参数选择。
4. 抗震性能评估的意义与挑战抗震性能评估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评估建筑物抗震能力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为改进和加固工作提供指导。
然而,抗震性能评估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评估方法的选择、模型参数的确定等问题,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综合考量与分析。
5. 抗震性能评估的前景与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抗震设计的不断改进,抗震性能评估将更加准确和全面。
未来,通过引入先进的评估方法、建立更精确的数学模型,抗震性能评估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提供更强大的保障。
房屋抗震性能如何鉴定
房屋抗震性能如何鉴定
地震是自然界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安全和房屋结构的稳固造成
了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鉴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对房屋抗震性能进行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1. 房屋结构分析
首先需要对房屋的结构进行分析,包括建筑材料、结构形式、承重墙体等方面。
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承重结构对于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2. 地震烈度和设计基准
了解房屋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参数,了解设计基准加速度等参数,以便进行后
续的抗震性能评估。
3. 抗震设计规范
根据国家相关的抗震设计规范,对房屋的设计和建造过程进行评估,确保其符
合抗震标准。
4. 抗震构造评定
对房屋的构造形式进行评定,包括剪力墙、框架结构等,评估其抗震性能。
5. 地基稳定性评估
除了房屋本身的抗震性能,地基的稳定性也是影响房屋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因此需要对地基进行评估。
6. 结构缺陷检测
定期检测房屋结构存在的缺陷,如开裂、锈蚀等,及时修复,以提高房屋的抗
震性能。
7. 灾后评估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对房屋的损坏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实际抗震性能,
进行修复和加固。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步骤,可以对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全面的鉴定和评估,以确
保房屋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cecs 325
《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cecs325《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CECS 325)是中国建筑标准化协会制定的针对既有村镇住宅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定。
该规程的实施旨在提高既有村镇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规程的主要内容和应用。
CECS 325规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抗震鉴定、抗震设计和抗震加固。
首先,抗震鉴定部分要求对既有村镇住宅建筑进行抗震鉴定,目的是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否满足规程要求。
对于已有住宅建筑,通过系统性、科学性的鉴定方法,对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性能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建筑的抗震能力等级。
鉴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的结构形式、材料性能、土质条件、建筑年代等。
其次,抗震设计部分要求对抗震能力较弱的住宅建筑进行抗震设计,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保证住宅建筑在大地震作用下有足够的抗震能力,保护人员生命安全。
规程给出了抗震设计的要求和方法,包括选取适当的耐震设防烈度、确定设计地震力、选择合理的抗震构件形式和尺寸、优化结构布局等。
通过抗震设计,可以提高住宅建筑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和居民的影响。
最后,抗震加固部分要求对已有住宅建筑进行抗震加固,以改善其抗震性能。
根据鉴定结果和设计要求,对住宅建筑的结构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抗震能力。
规程给出了不同类型的住宅建筑的加固方法和技术要点,包括墙体加固、柱和梁的加固、屋面和地基的加固等。
加固方法包括增加构件截面尺寸、增加构件数量、增加剪力墙等。
通过抗震加固措施,可以提高住宅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降低其在地震中的损失。
CECS 325规程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既有村镇住宅建筑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人员和财产的危害。
实施该规程需要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员参与,具备抗震鉴定和设计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同时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抗震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
此外,社会各界应提高人们的抗震意识,建立和完善地震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根据后续工作年限为A类建筑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根据后续工作年限为A类建筑背景介绍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既有建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发,既有建筑的抗震性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为了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建筑物的健康运行,对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显得尤为重要。
A类建筑的定义A类建筑是指在进行既有建筑抗震鉴定后,评定为具有较强抗震性能的建筑。
这些建筑在抗震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考虑了地震作用,并且在后续工作年限内经过了定期检验和维护,保持了良好的抗震性能。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的过程1.资料收集:首先对既有建筑的结构信息、材料强度、设计图纸等资料进行搜集整理。
2.现场勘察:检查建筑物的外部和内部情况,包括裂缝、变形、结构连接等。
3.试验检测:进行相关试验,如震后动力响应试验、原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等。
4.结构分析:使用专业软件对建筑结构进行模拟分析,评估其抗震性能。
5.报告撰写:撰写完整的抗震鉴定报告,包括建议的加固措施和后续维护计划。
A类建筑的特点1.结构稳定: A类建筑具有坚固的结构设计和施工,能够在地震作用下保持稳定。
2.抗震性能优秀: A类建筑的抗震性能经过了严格检验,能够在强烈地震发生时有较高的安全保障。
3.定期检测维护: A类建筑需要定期进行抗震性能检测和维护,确保长期运行的安全性。
后续工作年限与A类建筑的关系后续工作年限是指在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中确定的建筑物继续安全运行的年限。
对于A类建筑来说,后续工作年限是更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只有在后续工作年限内定期检测和维护A类建筑,才能确保其长期的抗震性能。
结语在城市建设中,对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建筑物的正常运行。
A类建筑作为具有较强抗震性能的建筑,在后续工作年限内的定期检测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确保A类建筑的长期安全性。
抗震鉴定标准
抗震鉴定标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抗震建筑标准,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
抗震鉴定标准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地震作用的要求,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评定的标准。
抗震鉴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首先,抗震鉴定标准要求建筑结构必须符合相应的抗震设计规范。
在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必须根据所在地的地震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物的用途和结构形式等因素,采用相应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只有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了抗震性能,才能够在建筑物的施工和使用阶段确保其抗震性能。
其次,抗震鉴定标准要求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性能评定。
建筑物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抗震性能评定,以验证其抗震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抗震性能评定包括对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能力、变形能力、耗能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以确定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
只有通过抗震性能评定,才能够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作用,减少损失。
另外,抗震鉴定标准还要求建筑物必须进行定期的抗震性能检测。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其抗震性能发生变化。
因此,建筑物需要定期进行抗震性能检测,以验证其抗震性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只有通过定期的抗震性能检测,才能够确保建筑物在整个使用过程中都能够保持良好的抗震性能。
总之,抗震鉴定标准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建筑物必须符合相应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性能评定,并定期进行抗震性能检测,以确保其抗震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只有在各个环节都严格执行抗震鉴定标准,才能够有效地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cecs 325 -回复
《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cecs325 -回复《既有村镇住宅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规程》(CECS 325)是中国建设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一项技术规范,旨在提高农村地区已有住宅建筑的抗震能力,并确保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CECS 325规程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旨在解析该技术规范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既有住宅建筑成为国家建设和农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建设标准的滞后,许多既有住宅建筑无法满足现代抗震要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保障农村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CECS 325技术规范应运而生。
二、主要内容CECS 325技术规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抗震鉴定:CECS 325规程对既有住宅建筑的抗震鉴定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建筑结构系统的划分、抗震性能要求、荷载计算、构件评定等。
通过抗震鉴定,可以对既有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为后续的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2. 加固设计:CECS 325规程对既有住宅建筑的加固设计作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固方案的设计。
加固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减少破坏和损失。
规范要求加固措施应结合既有结构的类型、强度和使用要求等因素综合选择,确保加固后的建筑能够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3. 施工与验收:为了确保加固工程的质量和效果,CECS 325规程对施工与验收做出了详细规定。
规范要求加固工程的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技能和经验,并按照规定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同时,还规定了工程验收的相关要求,确保加固工程符合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
三、实施步骤CECS 325技术规范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抗震鉴定:首先对既有住宅建筑进行抗震鉴定,评估其抗震性能,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
根据鉴定结果确定加固的必要性和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y 、x u 和 x cu分别为完好构件的屈服位移、极 限位移和破坏位移;
L w 为钢筋的重量损失率( % ) ; n0 为构件的轴压比, 0≤n0 ≤0. 4。 ( 4) Lw 的计算 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是造成混 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人们 目前尚不能较好地把握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全过
( R xx + R xy ) co s + ( Rx y - Ryx ) s in =
(
R
2 xx
+
R
2 yy
)
+
(
R
2 x
y
-
R
2 yx
)
cos (
-
) ( 6)
式中 Rx x 和Rx y 分别为 agx 沿着x 轴和y 轴方向输入
时结构的响应;
Ryx 和 Ry y分别为 agy 沿着 x 轴和 y 轴方向输入 时结构的响应;
27 6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第 30 卷
图 2 构件恢复力模型骨架曲线对比 Fig . 2 Co mpar iso n o f the resto ring for ce mo del skele-
to n cur ves
( 1) 损伤构件的屈服剪力 Fyd( N ) 和屈服位移
x yd( m m) :
agy 沿 x 轴负方向再进行一次时程分析, 就可以获得
(
R
2 xx
+
R
2 y
y)
+
(
R
2 xy
-
R
2 yx
)
的时程曲线,
求得其最大
值, 再利用公式
=
arctan
( Rxy ( Rxx +
Ryx Ryy
) )
,
求
得其最不
利角度, 整个过程仅需 2 次时程分析。
2 既有建筑动力性能的考虑
2. 1 钢筋锈蚀的影响
第 30 卷第 3 期 2010 年 6 月
防 灾减灾 工程学 报
Journal of Disast er Prevent ion and Mit igat ion Engineering
V ol. 30 N o . 3 Jun. 2010
考虑既有建筑最不利方向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尚振伟1, 王 丰2, 李宏男3
Cco2 为环境 CO 2 浓度( % ) , 无 CO 2 浓度时, 可 根据建筑物所处小环境估计;
kp 为浇筑面修正系数, 对浇筑面取 1. 13; ks 为工作应力影响系数, 受压时取 1. 0, 受拉 时取 1. 2; T 和 RH 分别为环境的年平均温度( °C) 和年 平均相对湿度( % ) 。 令g 1= 1, 求解时间 t ( 年) , 即是钢筋初始锈蚀时 间, 记作 t1( 年) :
仅考虑单维地震动 agx , 与结构 x 轴成 角度输 入, 如图 1( a) 所示。
图 1 地震动输入方向示意 Fig. 1 Sketch of the input direction of seismic
结构的运动方程为
¨
MU + CU+ KU = - M( Ix agx cos + Iy agx sin )
g1 = c - k1 ( 57. 94mc/ f cu - 0. 76) t ( 13)
式中 g1为混凝土碳化深度( m m) ; c 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m m) ; f cu 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MP a) ; mc 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与标准
值之比; t 为结构使用年限( 年) ; k 1 为综合了 环境参数、位置系数、工作应力
文献[ 1] 指出, 随着加载模式、高阶振型影响、目 标位移以及需求谱等方面研究的日趋完善, 将 2DPushov er 方法应用于规则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 能 够较好地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但是, 随着建筑造型和 结构体型复杂化, 大多数结构的平面和竖向质量、刚 度分布不均匀, 因此将结构简化为2D 模型分析将低 估结构的反应, 尤其是对于远离结构刚度中心的边 缘构件更是如此。文献[ 2] 指出: 由Pushov er 分析得 到的目标位移, 要乘以一个放大系数以考虑扭转效 应。因此, P ushover 方法向多维发展是必然趋势。笔
R
2 xx
+
R
2 xy
的
时
程曲
线, 求得其最大值, 再利用公式 = arctan R xy / Rxx ,
求出最不利角度 = 。
1. 2 二维地震动沿水平面内任意方向输入
只考虑2 个水平地震动分量agx 和agy 沿水平面内 任 意角度输入, 其中 agx 与 x 轴夹角为 , agx 与 agy 垂 直, 如图 1( b) 所示。结构运动方程为
对式( 3) 进行变换, 得:
R=
R
2 xx
+
R
2 xy
co
s
(-)Fra bibliotek( 4)
式中 = ar ct an
Rx y Rx x
。
从式( 4) 可以看出, 结构任意响应 的最大值为
R
2 xx
+
R
2 xy
,
地震激
励的
最不
利输入角度
=
。故将
agx 沿着x 轴和y 轴方向分别输入进行2 次时程分析,
求 得 R xx 和 Rxy , 继而可以获得
第 3 期
尚振伟等: 考虑既有建筑最不利方向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2 75
Ix、Iy 和Iz 为影响向量。Ix 的元素取0 或者1, 即 与x 方向对应的自由度取 1, 其它自由度取0; Iy 与 Iz 具有类似的特性, 与结构y 或z 方向对应的自由度取 1, 其它自由度取 0。
1. 1 单维地震动沿水平面内任意方向输入
Fyd = Fy ( - 1. 220L w n0 - 0. 306Lw + 1) ( 7)
x yd = x y( 0. 5889L wn0 - 1. 3414L w + 1) ( 8)
( 2) 损伤构件的极限剪力Fud ( N ) 和极限位移x ud
( mm) :
Fud = Fu ( - 1. 5668Lw n0 - 0. 2535L w + 1) ( 9)
( 1.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 学院, 沈阳 110168; 2. 大连民族学院土木学院 , 辽宁 大连 116605; 3.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 辽宁 大连 116024)
摘要: 主要研究在役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首先, 在前人 研究的基础上, 给出了在役结构的力学模型; 其次, 通 过对 2 次小 震的动力时程分析, 得出结构的 最不利方向, 并在此方向 上利用三维 分析程序 CA N N Y 99, 对 结构进行 Pushov er 分析, 将得出的结构能力曲线与由实际地震 波得到的需求谱叠合, 求出结构性 能点, 进而评 估结构的抗震 性能。通过一算例具体说明该方法的应用步骤, 并由程序输出结构在到达性能点时的梁柱破坏情况。本文从钢筋锈 蚀和混凝土老化这两个方面考虑使用年限对 结构的影响; 同时, 从结构的最不利方向对结构进行 Pushov er 分析, 考 虑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柱子双向受弯的特点 , 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关键词: 既有建筑; 动力特性; 使用年限; CA N NY 99 程序; 抗震性能 中图分类号: U 448. 11, O 3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132( 2010) 03-0274-07
由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等耐久性损伤导致的 钢筋截面面积削弱、粘结力退化, 使构件的强度、刚 度和延性等均不同于完好构件, 表现出某种程度的 劣化, 这已被锈损构件的抗震性能试验所证实[ 4, 5] 。 P ushover 方法是通过在梁端和柱端布置塑性铰来 实现结构的非线性性能, 所以给出损伤构件的恢复 力骨架曲线是必须的, 为了能够了解结构的全过程 力学行为, 骨架曲线还应具有负刚度性质。
程, 致使在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极限状态的确定方 面未能达成共识( 文献[ 5] ) 。目前, 混凝土结构耐久 性研究中, 主要有碳化寿命极限状态、锈胀开裂寿命 极限状态、裂缝宽度寿命极限状态、锈蚀量寿命极限
状态、承载力寿命极限状态等。 对于一般大气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 一般认为
碳化深度达到钢筋表面是钢筋开始锈蚀的充分条 件, 碳化速度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另外还与混凝 土材料性能以及环境参数有关( 文献[ 6] ) 。混凝土抵 抗碳化的能力措施即是保护层厚度。这一过程的极 限状态方程为[ 7-9] :
( 2) 式中 - MIx agx 为agx 沿x 轴输入时的地震作用;
- MIyagx 为agx沿 y 轴输入时的地震作用。 由于所分析结构为线性, 可以得到结构任意响
应 R 的计算公式:
R = R xx cos + R xy sin
( 3)
式中 R xx 和 Rxy 分别为 agx 沿着 x 和y 轴方向输入时 结构的响应。
0 引言
我国建于20 世纪70 年代以前的建筑结构, 基本 没有考虑抗震设防。70 年代以后的建筑结构虽然考 虑了抗震设防, 但大多不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 即使按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 也由于各种原因, 如建筑结构设计或施工失误、建筑物使用情况变更、 建筑物增层或附加设施等而导致结构抗侧力不足, 不能满足抗震要求。同时,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随着 时间的推移而自然下降。因此, 对这些建筑进行抗震 性能评估, 并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固措施, 具有重要的 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