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
岳麓版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三 单元检测《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含答案解析)
岳麓版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1.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宪制2.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
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 )A.程颢B.朱熹C.王守仁D.李贽3.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这说明他们( )A.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B.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C.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D.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4.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朱熹意在( )A.适应皇权需要B.倡导重德修身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D.维护纲常名教5.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
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6.柳宗元说:“浮屠(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反映出当时( )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C.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7.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植根于煕煕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在崛起。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8.《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
精选-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单元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这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相违背,但朱熹保留“仁”之含义,故D项正确。
答案:D2.“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解析:材料意思是最好的统治是百姓不知道统治者的存在,执政的人要悠然恬静,不要轻易发号施令,干扰百姓的生活,要给百姓以自由。
这反映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答案:D3.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述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愿意抛弃一切曾经优良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变革”。
对上述描述解读正确的是()A.“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B.“曾经优良”的制度包含郡县制C.“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建立中央集权D.“变革”的典范是商鞅变法解析: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大变革时代,孔子关于回到西周的等级秩序中去的思想,不能得到诸侯的认可,因此其到处碰壁,故选A。
B、C项错误,郡县制和中央集权是在秦朝时期确立的;D 项错误,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进行的。
答案:A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解析:根据材料中“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指的人的本性是善的,故选A。
答案:A5.“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 案)
广东中山纪念中学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该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2.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
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多”。
请问这位古人是A.李贽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3.有的学者将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A.儒、道、墨、法B.道、法、儒、墨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4.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A.《史记》B.《汉书》C.《唐书》D.《清史稿》5.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6.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7.对右图所示的历史事件的评价正确的是A.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新局面B.为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培养了大批人才C.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D.开创了封建教育的新局面8.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附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附答案)(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3.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5.“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A.尊儒抑法B.抑儒尚法C.抑儒抑法D.尊儒尚法6.《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B.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D.公正至上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
这一思想应为()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检测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检测一、选择题(本局部共12个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儒〞最后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艺的人士,由现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担任祭奠祖先,掌管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
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
其目的是() A.稳固民主统治 B.谐和人际关系C.维护社会次第D.确立儒学独尊答案C解析春秋时期没有构成民主制度,故孔子赋予〝儒〞新含义的目的不是稳固民主统治,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乱,故构建谐和人际关系不是孔子的目的,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新的政治制度没有构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学,目的是维护事先的统治次第,故C项正确;确立儒学独尊位置是董仲舒的主张,不是孔子的目的,故D项错误。
2.老子以为〝有为无不为〞,由于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种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布置。
该思想()A.源自对社会理想的反思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次第D.否认了自然法的思想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作严重革新,老子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犯了自然,提出〝有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与资料中〝天地万物,都有……〞相符,故A项正确。
3.一个小孩在井边游玩,不小心跌入井中。
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形都会毫不犹疑地去救助这个小孩。
与资料伦理观主张分歧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答案B解析〝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形都会毫不犹疑地去救助〞属于落井下石,孔子的观念是〝仁〞,故A项错误;落井下石是孟子的思想,故B项正确;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故C项错误;韩非那么主张严刑峻法,故D项错误。
4.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犹豫不决地丢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管地选择了法家之道。
这主要是由于法家之道在事先()A.构成了系统的实际体系B.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C.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向D.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答案C解析思想实际可以被统治者接受,主要缘由其契合统治阶级的需求,法家主张大一统,与春秋战国时期一致趋向相符,契合统治需求,故是事先统治者选择它的主要缘由,故C项正确。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水平测试课件岳麓版必修3
A.宋明理学存在致命缺陷 B.明末清初对知行关系有了定论 C.儒学的哲学化倾向明显 D.儒学注重对知行关系的研究 答案 D
答案
解析 “知先行后”“知行合一”“知行相资以为用”都体现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知行 关系的认识,说明儒家重视对知行关系的研究,故 D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 宋明理学存在缺陷,故 A 项错误;B 项中形成定论说法错误;儒学的哲学化 倾向是宋明理学时期,C 项错误。
答案 C
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儒学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过 两次重大的改造,一是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 授”的新儒学,二是朱熹把儒学发展到理学的高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的主张,C 项正确。
解析
7.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提出了“知先行后”的观点,陆王心学提出了 “知行合一”的学说,王夫之提出了“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 辩证的知行观。这从侧面反映出( )
解析
6.“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 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 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 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 欲” 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 一”
岳麓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测试【答案】
岳麓版必修3第一单元历史试卷【有答案】一、单选题1、(2分)“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
字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意指心是万物的本原。
这位思想家是A. 朱熹B. 王夫之C. 陆九渊D. 李贽2、(2分)《墨子》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 尚贤B. 非攻C. 兼爱D. 节用3、(2分)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A. 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清心寡欲,顺应自然D. 善用权力,建立权威4、(2分)下面表格为西汉时期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
下列不属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是( )A.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通”B. “君臣父子夫妇,皆取诸阴阳之道”C. “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D.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5、(2分)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 《春秋》B. 《尚书》C. 《论语》D. 《道德经》6、(2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
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 )A. 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B. “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C. 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7、(2分)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 诚敬存之B. 发明本心C. 端坐澄心D. 读圣贤书8、(2分)明清之际,有人指出“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如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并反对“喜立异而缺稽古之功”。
这反映出当时A. 兼采中西已成为学界共识B. 对西学东渐的现象有所反思C. 西学作为夷狄思想被排斥D. 西学中源仍旧束缚民众观念9、(2分)冯天瑜认为,富含理性和民本精神的儒学趋于僵化,衍为一种御用的“制度化儒学”,礼教渐趋严密地桎梏公私精神生活。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3
第一单元自我评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答案是正确的〕1.以下主张表达翻开“道德主体〞之门的人文观点有〔〕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仁者,爱人〞③“天人感应〞④知德合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 古代历史建筑见证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开展的历史。
以下古迹与儒家思想的形成有关的是〔〕A.登封少林寺 B.曲阜杏坛 C.洛阳白马寺 D.成都武侯祠3.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以下有关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开展为道教B.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C.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导法治D.他提出“天人感应〞,主张顺其自然4.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的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5.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盲〞。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6.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迫地问:“伤人了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
这件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A.克己复礼 B.性善主张 C.仁者爱人 D.兼爱主张7.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以下选项适宜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8.某君画的?孔子编书图?错误百出,其中明显的历史知识错误是〔〕①房间里烧着煤炭取暖②墙上挂着一柄铜剑③孔子把纸铺在桌上④用楷书书写:仁者,爱人。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测试学习精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 本质是善B. 本质为恶C. 非善非恶D. 本善习远2.下图中两位思想家A. 所持道德观与价值观完全相反B. 都符合统治阶级治国的现实需要C. 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D. 两者的思想后来都成为正统思想3.下列哪一组是对顾炎武的主张及历史作用的正确解读①反对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②“以分权于下”实现对中央的制衡③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的统治④推动了西方国家的启蒙和革命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4.春秋吋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A.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5.在武则天去世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人们对她的评价是反反复复在变。
如唐前期对她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比较正面;从南宋开始对武则天的评价持续走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明代以来对武则天的评价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A. 受唐朝灭亡的教训的影响B. 儒学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加强C. 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下降D. 唐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6.“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成果包括(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③④D. ①③④7.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A. 水火不相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B. 三教互相取长补短,已经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C. 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兴盛D. 三教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自成一统8.歌曲《中国话》唱道:“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测试题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l.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
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梯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均反映出A.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2、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
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
这种天下观A.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B.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C.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D.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3. 中国古代有思想家认为:“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该思想家意在强调A. 后世必然超越前世B. 人生来本性是恶的C. 小国寡民社会的优点D.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4.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
它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此可见,道家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5.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下列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A.主流价值儒学化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轻义观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6.三国魏正始年间出现“正始之音”。
当时以何晏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
该学派遭到政治打击后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这体现了A.儒学发展进入新阶段B.道家的观念深入人心C.政治对文化的影响D.佛道融合趋势加强7.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
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
……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
岳麓版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单元质量检测(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质量检测(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钱穆先生在《孔子与论语》中说,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
这表明儒家思想( )A.主张建立礼乐制度B.深受宗法制的影响C.认同情感的积极性 D.提倡人文理性精神解析:选B 根据题干信息,儒家要求人应该讲情义,主张建立礼乐制度是要求人应该遵守等级名分,故A项错误;宗法制讲究血缘亲情,故B项正确;儒家要求人们认同情感的存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情感的作用,故C项错误;人文理性精神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和人的作用,故D项错误。
2.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
该思想( )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解析:选A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老子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与材料中“天地万物……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相符,故A项正确。
3.荀子不仅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传统天命论,还把“天”还原给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
这说明荀子( )A.清除了儒学中的迷信思想 B.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C.接受了法家“人治”主张 D.完善了儒家“德政”思想解析:选B 材料中“否定了天有意志的传统天命论”仅仅是迷信思想的自然方面,无法体现完全清除了迷信,故A项错误;材料中“把‘天’还原给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表明人从天命的控制下解放,说明以人为中心,故B项正确;法家的“人治”推崇君主专制,与材料中“否定了天有意志的传统天命论”“把‘人’还原给社会”的人与自然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论述人与自然关系,没有涉及“德政”思想,故D项错误。
4.孟子说,舜是“东夷之人”,周文王是“西夷之人”,而他们都在“中国”(指华夏地区)行仁政,都成了圣人。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检测题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检测题一、选择题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朱熹注解为:“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达到“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的效果。
这表明儒家的“无为”A.植根于道家的无为思想B.与道家的实施路径相同C.始终以百姓的利益为重D.要求君主作为道德典范2、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
这表明当时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3、春秋吋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4、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
这种现象A.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5、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
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A.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B.努力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D.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6、《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孟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有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反映了先秦儒家A.主张以人为本B.强调君民共治C.强调贤人治国D.提倡礼法并用7、陈红映在《先秦诸子起源新探》中说,先秦学术思想发展的途径,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
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中国文化历来注重门楣家风,过去有一幅著名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对联倡导的最基本家风是( )A.重视与人为善B.讲究诗礼传家C.注重勤俭节约D.传承荣辱观念2.下图人物在五四时期被当作反孔的先驱。
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
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3.宋元时期,我国文化高度繁荣,能代表当时科技水平的重大成就有()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郭守敬编制出《授时历》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5.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
”其主要原因是王守仁()A.否定孔孟权威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D.强调知行合一6.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具有民主思想色彩,“立足于当时的现实而又一脚跨进了未来”的伟大思想家是( ) A. 朱熹B. 李贽C. 王夫之D. 黄宗羲2.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属于()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5.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A. 1937年的七七事变B . 1912年的清朝建立C. 1927年,北洋军阀基本被消灭D. 1644年的明朝灭亡6.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指出:“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位值制早已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了。
”马克思称中国的这种位值制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这种位值制是A. 二进位值制B. 五进位值制C. 八进位值D. 十进位值制7.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A. 孟子的“仁政”学说B. 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 墨子的“兼爱”思想D. 荀子的“王道”观点8.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
”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A. 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 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C. 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D. 汉武帝是儒学教育的开创者9.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生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町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兽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团体愿望为目的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分歧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论述,这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相违犯,但朱熹保管〝仁〞之含义,故D项正确。
答案:D2.〝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觉失掉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资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有为而治解析:资料意思是最好的统治是百姓不知道统治者的存在,执政的人要悠然恬静,不要随便颐指气使,搅扰百姓的生活,要给百姓以自在。
这反映了老子有为而治的思想。
答案:D3.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画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情愿丢弃一切曾经优秀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故革〞。
对上述描画解读正确的选项是()A.〝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B.〝曾经优秀〞的制度包括郡县制C.〝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树立中央集权D.〝革新〞的模范是商鞅变法解析: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大革新时代,孔子关于回到西周的等级次第中去的思想,不能失掉诸侯的认可,因此其四处受阻,应选A。
B、C项错误,郡县制和中央集权是在秦朝时期确立的;D 项错误,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停止的。
答案:A4.〝落井下石,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推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品德经»解析:依据资料中〝落井下石〞〝羞恶之心〞指的人的本性是善的,应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过关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春秋时期孙武认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千万之师举矣。
是故军无辎 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由此可见,孙武的国防观是( )A •兵民乃胜利之本B •经济是国防命脉C .经济军事化D .兵农合一解析:选B 。
孙武认为“凡用兵之法 ……日费千金,然后千万之师举矣”,可见他认为 经济是加强国防的基础,故B 项正确。
2•皖南西递村始建于北宋,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
村中“履福堂”陈设典雅,厅堂题 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家根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
材料不能体现()解析:选D 。
从“胡姓人家聚居之地”可以体现宗法文化; 从“孝悌传家”可以体现伦 理文化;从“读书好营商好”可以体现徽商文化。
西递村在村落建设中确实可以体现风水文化,但本题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D 。
3.有学者指出: “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
”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 ( )B乙.墨子C .老子D .韩非解析:选C 。
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在政治方面主张无为,与材料中“在政治活动中 获得胜利”的观点相悖,选C 项。
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 下莫不知,而莫能行。
”这体现了 ()A .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 .韩非的严刑峻法思想解析:选B 。
考查对老子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
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互 相转化。
5. 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的思想是 ()A .“君权神授”思想B .“大一统”思想C .反专制思想D .理学思想解析:选B 。
汉武帝的“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体现了“大一统”思想,选 B 项。
6.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这种变化同它自身 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
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 .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B .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C .程朱理学的伦理文化D .村落建设的风水文化A .孔子A .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 .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D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解析:选B。
汉朝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以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即从批判时政变为维护现实统治,故B项符合题意。
7.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 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 •“格物致知”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 .“存天理,灭人欲”解析:选B。
材料信息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理,“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理还有没穷尽的,知识也还有没穷尽的,因此,要“格物致知”,穷尽天下之理,选B项。
&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这说明他主张()A •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 •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 •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解析:选A。
从材料信息看,王阳明认为良知就是理,人天生就具有良知,“漫从故纸费精神”,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选A项。
9•古代某思想家认为:臣民只有将自己依附于君王,融化于群体之中,个体的生命才有价值、有意义。
怎样才能做到呢?他进一步回答说:崇教化、立官学、察举征辟、建立文官之制。
这位思想家很可能是()A •韩非B •朱熹C.董仲舒 D .黄宗羲解析:选C。
两个信息点:第一,主张君主专制。
第二,主张思想教化、设立官学和察举选官。
只有董仲舒符合以上两点。
10. 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由此可见他()A •强调实地调查B •反对君主专制C.维护儒家正统 D •主张经世致用解析:选D。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新思想。
从材料看,顾炎武认为凡是文章都要涉及六经的宗旨、当世的事务,否则宁可不写。
可见,顾炎武主张文章应关注当世事务,即他主张经世致用。
故D项正确。
11. 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
”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A .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B .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C.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D .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解析:选B。
材料中“可任人之诬捏”即可判断具有模糊性,而不是支离破碎、专制束缚、崇拜权威,排除A、C、D。
从材料“以无所证对也”可知为无法印证真伪,选B项。
12. 徐光启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3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
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A •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B •西方列强的入侵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 •科举考试的束缚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
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主要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
B项是外部环境,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可排除。
A、C、D三项都是其原因,相比较,A项是主要原因。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
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
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
儒家学说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
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
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关于“儒家学说取得成功原因”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有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儒家思想取得成功的原因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关于“儒家学说取得成功原因”的观点,要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观点一:赞同其观点。
儒家学说正是符合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安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才最终取得正统地位。
如孔子的“仁”的学说、“和为贵”,董仲舒宣扬的“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及程朱理学等,有利于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
观点二:不认同作者观点。
儒家学说从创立就极力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为中国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
但在战国时期、秦朝、汉初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受统治者的欢迎,相反经常受到打击。
统治者采用什么思想作为统治思想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紧密联系,不完全取决于该思想本身。
观点三:应辩证看待其观点,综合观点一、二的答案作答。
1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
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
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
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 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
(10分)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
(10分)解析:考查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回答;第⑵问,结合材料信息和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特点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
(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