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兴起及其影响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问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问答题第一章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答: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等级制度。
2、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无地少地农民日益增多,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整个社会一片死寂;军事上,军力衰败。
军备废弛;4)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是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3、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答:1)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等主要国家先后确立,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从而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巨大变化。
2)在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工业革命之后,殖民主义者加紧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其沦为列强所垄断的上皮商品倾销的市场、廉价劳动力与廉价原材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3)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冲动,严重威胁着中国这个东方古国,一场战争在所难免了。
4、资本—帝国主义从哪些方面侵略中国?答:1)军事侵略;2)政治控制;3)经济掠夺;4)文化渗透。
5、资本—帝国主义如何对中国实行政治控制?答:1)控制中国内政;2、操纵中国外交;3)享有领事裁判权;4)把持中国海关;5)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6)扶持、收买代理人。
6、资本—帝国主义如何在经济上掠夺中国?答: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对华倾销商品;4)对华资本输出5)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7、资本—帝国主义如何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答:1)形成了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2)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还赔款;3)在中国设立银行,使之成为对华输出资本的枢纽;4)控制近代中国的交通运输业;5)给中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1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
中西方的历史走向出现巨大的反差。
2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但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使得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单独征服中国,也使得他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
这样,他们才没有能够如英国在印度那样,对中国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而是通过其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他的大部分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答案
简答: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蓄谋已久,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中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此后,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简述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答:中国资产阶级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近代中国的买办,是半殖民地中国的产物。
他们最初是充当通商口岸外国洋行的雇员和代理人,在帮助外国资产阶级积累资本的过程中,通过获取佣金、分红、利息等手段积累财富,并利用与外国侵略势力及封建势力的密切关系,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由于同外国资本主义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他们有的投资附股外国洋行,有的则投资洋务企业或协助洋务派官僚创办和经营企业,也有的直接创办和投资于民族工业。
部分中国旧式商人如一些盐商、沙船主、钱庄老板、票号商人等,或经营资本主义商业或投资于洋务企业与民族企业。
还有一些华侨商人,在国内投资或回国创办经营新式企业。
一些地主、官僚,也开始把从地租剥削和贪污、搜刮积累起来的财富投资于工商业。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民族资本兴办的新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
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
他们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利用政治特权和和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早期中国近代企业的管理
一. 早期中国近代企业的管理(1895年以前)1. 近代新经济实体的出现中国的近代工业始于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自19世纪60年代起首先建立一批军工企业,如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
70年代筹办海防后,洋务派决策人物认识到必需建立燃料、采掘工业和交通、通讯业以满足动力、原材料和运输的需要,并开辟财源以支持“洋务新政”。
因此,由官方出面筹集商款,以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形式经营采矿、冶炼、运输等工业交通事业成为一时的风尚。
1872年朱其昂创办轮船招商局,1878年唐廷枢创办开平煤矿,1879年盛宣怀创办湖北荆门煤矿,1882年盛宣怀、郑观应创办电报总局,这些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事件。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共兴办军用和民用企业48家,投入资金约6,200万两白银,工人总数近40,000人。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与军事装备,但是,其决策人物的思想始终限在“变器不变道”的范围。
洋务派“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统治,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则使他们在容纳西方物质文明的同时,对西方精神文明却畏首畏尾。
这使得洋务企业出现近代工业技术在陈旧管理方式之下的不谐和局面,最终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 近代洋务企业的管理特点洋务企业的经营方式大体有三种: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洋务运动早期19世纪60年代由官方投资兴办的军工企业采取第一种方式。
中期的70年代,主要投资方向转移到采矿、交通、运输和机器纺织等部门。
产业结构变动以及一批官僚地主、富商买办成为投资者,后两种经营方式为大批新办民用企业所采用。
洋务派创办的官办军工企业因资金直接来自清政府财政收入。
产品大部分无偿拨归军用,企业不计成本和利润,管理是官僚衙门式的。
官督商办工矿企业有商绅出资,政府官僚负责管理,名义上企业的盈亏全部归投资者承担,实际上官方只坐享其成而不负亏损之责。
官商合办的工矿企业,章程一般规定有官商各认股份,由股东选出董事会成员共同管理企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1.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P17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②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③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P15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新阶级?这些新阶级的特点是什么?P13-15①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掌握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晚清出现了官僚地主,民国时期出现了城居地主。
②农民阶级: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近代中国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剥削严重,生活状况极度恶化,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作为小生产者具有保守、散漫、狭隘等局限性。
③工人阶级: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
主要来源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
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④资产阶级: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A.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利用政治特权和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买办的封建的垄断资产阶级,集封建性、剥削性、买办性、寄生性、垄断性于一身。
B.民族资产阶级:a革命性: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b妥协性、软弱性、动摇性: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没有革命的彻底性,因而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2022版新高考一轮历史江苏专用课后集训2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0·泰州二模)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C.传统手工业走向消亡D.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B[根据题干可知,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造成国内手工业者失业,传统的手工业开始衰败,体现出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故B项正确;题干并未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关系出现,排除A项;C项表述绝对化,排除;题干反映的是西方商品倾销冲击传统经济结构,并非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
]2.(2020·无锡期中调研)有人认为近代当农村衰蔽时,又因外来商品在港口及沿海城镇发展了城市经济,而新兴城镇是外联的,与腹地农村脱节,原本完整的本土市场网络竟为之碎裂。
据此推断,近代外国经济的入侵()A.促成了资本主义的萌芽B.破坏了自然经济的秩序C.诱导了官僚资本的产生D.阻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与材料中“近代当农村衰蔽时”相符,故选B项;近代外国经济的入侵摧毁了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官僚资本的产生,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民族工业提供了一些客观条件,排除D项。
]3.(2020·无锡调研)曾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闻见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以及最好的衣着,棉、丝和皮毛。
既有这些大宗物产以及无数的土制副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购买一文钱的东西。
”这段纪录可以用来印证()A.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B.闭关锁国的合理性C.对华走私鸦片的影响D.重农抑商的积极性A[“他们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说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A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闭关锁国政策的合理性,B 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小农经济的抵抗性,不是对华走私鸦片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重农抑商的积极性,D项错误。
高三历史专题8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专题8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梳理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变动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1)表现:(2)影响:(具有双重性)2、表现:(1)小农经济开始瓦解(2)新经济成分——近代企业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3、关于洋务运动4、关于民族工业:(注意各个时期发展的表现)兰地酒之先河。
住①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②近代民居最普遍和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和里弄;③在大城市出现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中独院式的花园洋房最为引人注目交通通讯①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是淞沪铁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X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的里程碑。
②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
③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1918年。
④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邮传部,邮政正式脱离海关;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⑤1877年某某巡抚在某某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社会习俗①断发:1910年,清政府准许臣民自由剪发;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布《剪辨通令》,结辫陋习至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②不缠足:开始时间先于断发,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正式成立不缠足会。
但是不缠足运动完成较晚。
③礼节: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以及体现森严等级的称呼。
④婚姻: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变革进程,但是晚清婚姻风俗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
⑤丧葬:变化最为迟缓。
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
大众传媒1、报刊: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太平天国运动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及参考答案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什么?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队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2、简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主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主独立的国家”。
不足:同盟会纲领中的民主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同时,他们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即孙中山说的政治革命,目的就是建立民国。
不足: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不足: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4、分析比较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相同点:①.领导阶段、运动主体、斗争方式: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
②.组织形式:都是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组织群众,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③.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④.作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①.组织与发展情况:太平天国运动有组织、有纲领,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坚持斗争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议和吞运动没有统一组织,没有纲领,没有建立政权,主力主要在山东,直隶一带发展,时间也仅一年多。
中国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制度的名称
中国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制度的名称
1. 工商企业,在近代中国,引进了西方的工商企业制度,其中包括股份制、合伙制、公司制等。
2. 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是一种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包括五年计划、国有企业等。
3.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引进了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市场竞争、自由贸易、私营企业等。
4.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引进了西方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科学管理、精益生产、ISO认证等。
5. 职业培训制度,中国引进了西方的职业培训制度,包括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6.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逐渐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
这些制度的引进对中国的企业发展和经济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意义
行业:轻工业为主
三、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一战前)
1、原因: A甲后:帝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客观) B清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直接原因) C“实业救国”思潮:张謇
2、概况P28 3、特点
A发展速(厂增多,资增大,基础弱) B多轻工(棉纺织业尤速) C主要分布沿海
4、影响: 新的生产方式;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课标内容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
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
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
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一、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1、鸦前 自然经济
主导 程度分解
资本主义萌芽
2、鸦后
外 国 资
加速自 然经济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劳动力
近 代 民
本 解体
主 义
(棉)
的
入 商品化
地 点 创办人 上 海 方举赞
企业名称
发昌机器厂
南 海 陈启源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广州
朱其昂 陈淡浦
贻来牟机器磨坊 陈联泰机器厂
第一 批民 族资 本主 义企 业的 分布
陈启源 ( 1834—1903)
南海人。1873年,在南 海西樵乡简村创办继昌 隆缫丝厂。该厂用自己 设计的机器,雇工人六、 七百人,出丝精美,远 销欧美,为中国第一家 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 丝厂。1881年丝厂因官 方阻挠迁至澳门。1885 年复将丝厂迁回南海简 村,改名世昌纶,继续 经营。
民族工业的特点 思考:
中国民族工业的出现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 不一样在哪里?
•不是本国资本主义萌芽自然发展的结果 •资本主义萌芽被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打 断了 •主要来源于一部分对新式企业感兴趣的 官僚、买办、商人的投资创办。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近代史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①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相
②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同 影响
③都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点
④都加重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3.列强的侵华演变及其特征。 (1)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主要为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商品输 出和掠夺原料。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侵华。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4)20 世纪 20 年代:在美国的操纵下,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 使中国恢复到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地方特色】①曾国藩创办了安安庆庆内内军械军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 事工业,是中国近代工业兴办的械开所始,他还是中国近代留学事业的开创
者之一。②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创办福福州州船船政
局局,1878 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新疆疆。
政
考点 2: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八上第 5 课 P ) 24-27 (2022·衡 阳 4,长沙 5,怀化 28) 1.甲午中日战争
3.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沙俄、法、德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 契机
本向中国索取“赎辽费”)
表现 列强在中国抢夺利权、强强租租海海港、划分“势势力力范范围”
“门户开Βιβλιοθήκη 美美国国港于 1899 年向英、围俄、德、日、意、
代表
提出
放”政策
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 东交民巷成为西方列强策划
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 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新式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兴起及其影响
新式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兴起及其影响宁波大学雷咸林前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在列强经济侵略的冲击下,加速着自身的分解,使商品货币经济日渐取代自然经济而有较明显的增长。
进入光绪年代,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一般条件早已具备。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近代性嬗变,中国的近代新式企业开始兴起,发生了从传统形态向近代形态的转变,并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晚清时期中国的现代化是在洋枪洋炮的轰击下开始的,同光之际,清政府认定曾是“目前大患”的“内寇”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作为“长久之患”的“西人”入侵危机依然存在,而且势必持续存在,制定了“自强”的国策。
因此,我国的第一批新式企业是政府官办的军工企业,以制造洋枪洋炮。
安庆的内军械所、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湖北汉阳的湖北枪炮厂等都属于这一时期的企业。
光绪朝的头20年(1875—1894年)里,一些地方督抚继续奏设制造军火的局(厂),总计增添了13家。
最著者是江南制造总局,继截至同治末已具一定规模之余,于光绪四年设炮厂、五年设炮弹厂、七年设水雷厂,十六年设炼钢厂,十八、十九两年又增设栗色火药厂和无烟厂。
截至二十年,累计生产了245具车床和刨床以及300余具机器,5万余支枪、近600尊炮、近600枚水雷、100余万发炮弹、400余万磅火药等等,以及兵船、小型船只15艘。
这些产品表明,江南制造总局固仍以制造军火为主业,实是一家兼行制造机器、造船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工厂。
但是随着这些企业的经营目益陷于困境,特别是洋货在中国的倾销,经济亡国的危机日盛。
这时,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的强大不仅在于坚船利炮,而且在于其发达的工商业和合理的制度。
憬悟于“欲自强必先裕饷源,欲浚饷源莫如兴商务”(这个“商务”是广义的,包括举办工矿等企业),洋务运动又补充以“求富”的内容。
于是洋务派19世纪70年代初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始创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新式企业,仿照外商公司而开设“官督商办”公司,开创了中国的“殖产兴业”时代。
中国近代企业的演变脉络
中国近代企业的演变脉络作者:陈争平来源:《管理学家》2014年第09期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在近代中国由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曾经涌现出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企业,其中有商业企业、金融业企业,也有工业企业、交通运输业企业。
后两者可以合称为“产业资本企业”。
毛泽东主席所讲的“四个不能忘记”之人,都是属于近代“产业资本企业”的代表人物。
近代中国企业发展史可以说是有多条发展线索交织的历史,其中最能体现时代变化特征的主线就是产业资本企业制度的历史演变。
从“官营”到“官督商办”顺着产业资本企业演变这条主线,我们可以看到:甲午战争之前,“官营”模式在国内产业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19世纪末至1920年代,“大生”模式代表了当时国内产业民营化的发展主流,在国内产业界独领风骚;1920年代以后是荣宗敬兄弟的“茂福申新”模式、郭乐兄弟的“永安”模式、刘鸿生的“中华”模式、范旭东的“久永黄”模式、卢作孚的“民生”模式等群雄并起的时代。
“官营”模式又可分为“官办”和“官督商办”两个模式。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清政府洋务派官僚相继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金陵制造局……等军用企业,开启了近代中国民族产业发展的历程。
这些军用企业都是官办,资金来源于清政府的财政拨款,企业的兴办、扩充或闭歇,主持人的进退等,都必须由清朝封建政府来决定;其产品基本上由清政府无偿调拨给各地清军。
在管理体制上这些企业沿袭了封建衙门的一套制度,企业的职员大多有清朝军衔,封建的人事关系充斥于企业内部,机构臃肿,因循推诿、营私舞弊,贪污中饱等腐败现象比比皆是。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李鸿章等人又相继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直隶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民用企业,官督商办是洋务派民用企业的主要形式。
官督商办企业开办初期从唐廷枢、郑观应等买办那里吸收了较多的资金和西方商务管理知识,使得“官督商办”模式比“官办”模式发展水平较高。
洋务运动如何促进了中 国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如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在中国近代历史的长河中,洋务运动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变革。
它在诸多方面推动了中国向近代化迈进的步伐,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首先,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
在洋务派的倡导和努力下,一系列近代工业企业得以创办。
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
这些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采用了近代化的生产方式,开始大规模生产机器设备、枪炮弹药、轮船等。
这不仅打破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生产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培养了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
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为中国近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其次,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
为了培养适应近代工业和军事需要的人才,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
例如,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
这些学堂开设了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课程,传授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与传统的科举教育相比,新式学堂注重实践和实用知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此外,洋务派还向国外派遣留学生,让他们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在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中坚力量。
再者,洋务运动加强了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
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开始重视军事工业的发展,建立了一系列近代化的军事工厂,生产新式枪炮、弹药和军舰。
同时,他们还组建了新式海军,如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提高了国防水平。
虽然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但洋务运动在国防现代化方面的尝试和努力,为后来中国的军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洋务运动还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转变。
在与西方的接触和交流中,洋务派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开始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
他们主张“中体西用”,即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反抗要求 (根本原因?)
革命性
两 面 性 妥协性
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弱
依赖性
地主、官僚、买办等投资者
八、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二)民族工业的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1、表现 (三维设计118页)
原因:
①建国后,社会相对稳定; ②主要——建国后采取了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 (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 斗争:1952年针对私营工商业开展了“五反”运动(反盗窃 国家经济情报、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国家骗取资财、反 偷工减料)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 结果: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建立了国营经济对私营经济的领导,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 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四、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
1、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促进经济发展政策与措施 目的: 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 直接目的:防止白 银外流 措施: ①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内容:发行法币, ②进行“币制改革”(1935) 国银国有 地位:中国货币吏 上有重要地位 (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3)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1928),政 局相对稳定
二、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
1、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客观条件 ②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主要原因 ③民族危机加深,“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热潮高涨。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荣宗敬论述过“实业救民御侵略” 思想,有人认为他们找到了救国的正确途径。你认为通过发展 资本主义实业的道路能救国吗?为什么?有何启示?
2、抗战胜后(1946-49):陷入困境 (1)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①内: A内战的破坏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2)原因: C官僚资本的压迫——达于顶峰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②外: 美国的经济侵略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答案
简答: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蓄谋已久,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中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此后,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简述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答:中国资产阶级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近代中国的买办,是半殖民地中国的产物。
他们最初是充当通商口岸外国洋行的雇员和代理人,在帮助外国资产阶级积累资本的过程中,通过获取佣金、分红、利息等手段积累财富,并利用与外国侵略势力及封建势力的密切关系,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由于同外国资本主义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他们有的投资附股外国洋行,有的则投资洋务企业或协助洋务派官僚创办和经营企业,也有的直接创办和投资于民族工业。
部分中国旧式商人如一些盐商、沙船主、钱庄老板、票号商人等,或经营资本主义商业或投资于洋务企业与民族企业。
还有一些华侨商人,在国内投资或回国创办经营新式企业。
一些地主、官僚,也开始把从地租剥削和贪污、搜刮积累起来的财富投资于工商业。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民族资本兴办的新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
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
他们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利用政治特权和和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近代史论文-论帝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
论帝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近代经济。
并介绍了帝国主义利用各种手段来控制中国各方面的经济,并影响了中国的传统经济。
帝国资本虽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为接下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了中国人民和政府的大量财产,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总体来说,还是弊大于利。
关键词:帝国主义传统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经济的几个方面1.通过帝国银行控制中国的金融中枢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扩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许多方面对中国经济进行控制,从而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战争前,外国在华设立的银行有8 家, 16 个分支机构,而在清光绪二十一年至民国二年,外国在华设立了13家银行,85个分支机构。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银行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成为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指挥、执行机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借款、投资、储蓄、贸易等经济活动,大都通过银行来进行。
帝国主义国家的在中国的银行,凭借各种特权及雄厚资本,控制着中国的财政金融。
2.对清政府的借款帝国主义通过借款控制着清政府的财政,借款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有力武器。
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 ,清政府共向各国借款120382. 5万库平银两,实收借款66053. 596万库平银两,主要用于战争赔款、铁路、财政支出等方面。
而这些借款都条件苛刻,利息高,折扣大。
3.投资铁路和工矿业从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 年) 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 ,清政府举借用于铁路修建的外债共计2. 8亿两白银。
列强通过这些借款取得了对中国铁路的建筑权、经营权、收益分配权等。
至清宣统三年,中国建铁路9618多公里,但自主铁路只有665. 2公里,仅占6. 9% ,帝国主义经营,控制下的铁路达8800多公里,占91. 5%。
当时中国绝大部分铁路为帝国主义所占有,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滇越铁路等。
、分析近代中国三个社会阶级的救国影响。
、分析近代中国三个社会阶级的救国影响。
近代中国的命运起伏跌宕,从鸦片战争国门被粗暴的打开,中国从政治到经济各方都经受了一次彻底的洗礼。
各种不同的思想冲击着刚从封建恶梦中苏醒的人们。
在各国列强的不断挑衅下,群情激昂的民众,各阶层的人们都在积极的寻求救国之路,而各阶层却较少的考虑到其方法对于中国国情的适用性,但当时迫于情势,也可以说是病机乱投医。
不过有此前车之鉴,中国却慢慢的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
一步步走向了兴盛。
在近代史中,人们想出了各种救国方案,也采取了各种措施,这些方案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而在这里我则要一一研究这些救国方案,并进行比较。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851年到1856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农民运动。
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要求按照平均主义原则重新分配土地,即土地归天父公有,将田地划分九等,由农民平均分耕,所谓“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无疑,这种土地改革方案,表达了千百年来生活在苦难之中的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是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大胆否定。
虽然这个方案不可能真正实行,但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这种平分土地的主张对许多农民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对动员广大农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如果说农民的支持是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初期取得成功的关键,那么,太平天国政权后来的衰亡则与失去农民的支持有关。
随着太平天国上层的皇权化,其乡村的基层组织也逐步异化。
乡官和乡官制愈来愈不能维护农民的利益,甚至走向农民的对立面,这就极大地动摇了太平天国的政权基础。
最后,当面临中外敌人的联合进攻时,太平天国由于再也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就只能陷于孤立无援的绝境。
太平天国以一种落后的东西去否定另一种落后的东西;靠农民起家,但又不能真正解决农民问题;从依靠农民到失去农民,最终自身也被农民抛弃。
中国近代史试题4
《中国近代史》试题(第4套)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一般认为,中国近代史以为开端,以为结束标志。
1、增开天津为商埠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割占台湾及附属岛屿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2、洪秀全与孙中山提出的土地纲领中,都有“平均”主张,前者主张平均,后者主张平均。
4、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企业是,第一个民用企业是————。
5、1895年签订的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
6、戊戌变法时,作为维新派变法理论依据的两部书是康有为的和。
7、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兴起,其口号为。
8、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混乱局面逐渐形成,其中代表北洋军阀的是和。
9、鲁迅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标志着新文学的诞生。
第一篇新诗是郭沫若的《》。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鸦片战争前后,“经世致用”学派代表人物徐继畲的著作是()。
A、《海国图志》B、《瀛环志略》C、《朔方备乘》D、《圣武记》2、太平天国最先分封的五王之中,哪一位最先牺牲?()A、东王B、南王C、西王D、北王3、太平天国后期的两位负责人是()。
①洪仁玕②石达开③陈玉成④李秀成A、②④B、③④C、①③D、②④4、近代中国维新思想的先驱者是()。
A、魏源B、康有为C、洪仁玕D、李鸿章5、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从此开始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垂帘听政”。
A、天京事变B、辛酉政变C、戊戌政变D、亚罗号事件6、规定外国公使可以常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B、《瑷珲条约》C、《天津条约》D、《黄埔条约》7、以下活动中,由洋务派策划兴办的是()。
①设立军机处②设立翻译馆③筹建海军④兴办新式学校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8、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除广东外,还有哪些省曾受到英国军队的进攻?()A、福建、浙江、江苏 B、浙江、江苏、山东C、江苏、山东、福建D、山东、福建、浙江9、中日甲午战争中,在平壤战役中牺牲的清军爱国将领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的失败的原因1、社会制度腐败(根本原因)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组织,这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2、经济技术落后第二,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第四,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②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战和不定,指挥混乱,用人不当。
③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开展了工业,势力雄厚,武器先进,且蓄谋已久。
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抵制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
(根本原因)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五、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政治原因六、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七、封建政权买办化导致妥协投降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核心,他们是以封建手段反封建制度。
因此,传统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启示:农民运动应该由新的阶级来领导,由新的思想武器来武装,才有出路。
二,天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失败原因:(书45页具体)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及战略上的失误A 农民是小生产者,缺乏先进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B 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希望在落后的小生产的基础上,以平均分配的关系,达到大同世界的幻想,把整个社会改造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空想。
《资政新篇》提出的按资本主义模式发展国家,但是脱离了领袖们的阶级实际,也缺乏实现的土壤和环境,不可能由农民阶级变成现实。
C 农民阶级自身有难以克服的保守性、落后性、散漫性和狭隘性等弱点,这使得他们摆脱不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其政权也未跳出封建专制政权模式的巢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式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兴起及其影响宁波大学雷咸林前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在列强经济侵略的冲击下,加速着自身的分解,使商品货币经济日渐取代自然经济而有较明显的增长。
进入光绪年代,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一般条件早已具备。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近代性嬗变,中国的近代新式企业开始兴起,发生了从传统形态向近代形态的转变,并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晚清时期中国的现代化是在洋枪洋炮的轰击下开始的,同光之际,清政府认定曾是“目前大患”的“内寇”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作为“长久之患”的“西人”入侵危机依然存在,而且势必持续存在,制定了“自强”的国策。
因此,我国的第一批新式企业是政府官办的军工企业,以制造洋枪洋炮。
安庆的内军械所、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湖北汉阳的湖北枪炮厂等都属于这一时期的企业。
光绪朝的头20年(1875—1894年)里,一些地方督抚继续奏设制造军火的局(厂),总计增添了13家。
最著者是江南制造总局,继截至同治末已具一定规模之余,于光绪四年设炮厂、五年设炮弹厂、七年设水雷厂,十六年设炼钢厂,十八、十九两年又增设栗色火药厂和无烟厂。
截至二十年,累计生产了245具车床和刨床以及300余具机器,5万余支枪、近600尊炮、近600枚水雷、100余万发炮弹、400余万磅火药等等,以及兵船、小型船只15艘。
这些产品表明,江南制造总局固仍以制造军火为主业,实是一家兼行制造机器、造船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工厂。
但是随着这些企业的经营目益陷于困境,特别是洋货在中国的倾销,经济亡国的危机日盛。
这时,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的强大不仅在于坚船利炮,而且在于其发达的工商业和合理的制度。
憬悟于“欲自强必先裕饷源,欲浚饷源莫如兴商务”(这个“商务”是广义的,包括举办工矿等企业),洋务运动又补充以“求富”的内容。
于是洋务派19世纪70年代初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始创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新式企业,仿照外商公司而开设“官督商办”公司,开创了中国的“殖产兴业”时代。
“官督商办”是西方公司制度进入中国之后与近代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特殊产物。
“官督商办”的公司是近代中国最先从组织形式上效仿某些西方股份公司又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公司组织形式。
中国人自办的首家公司当推1872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其创办章程中申明:“轮船之有招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原系仿照西商贸易章程,集股办理。
”李鸿章也明确说道:“轮船招商局,本仿西国公司之意。
”轮船招商局的创建资本来自民间招股、李鸿章的个人投资和李鸿章从直隶练饷借来的资金,在随后的增资扩股中,又加进了官僚伪装的私人资本、买办资本、华侨资本以及向政府和国外的借款。
在这些资本中,具有官员背景的资本占据重要的比重,而且很多都来自曾为公司上层管理人员的官员及其家族。
到1894年时,洋务派创办的新式企业已有资本5032万元。
从1895—1911年,清政府以官办、官督商办方式新建的工厂有44家、矿山45处、铁路6256公里。
这些新式企业有:(1)航运业,轮船招商局等企业为代表。
(2)采矿和冶炼业,开平矿务局设立。
这是中国煤矿中规模最大、成效最著的一家。
(3)纺织业,以湖北纺织总局为代表。
张之洞筹建的湖北织布局于十八年底在武昌建成投产,随后他决定在织布局附近增设南北两纱厂(南厂始终未建成)——湖北纺纱局:二十四年,创办缫丝局、筹办制麻局,四局一起构成了湖北纺织总局。
这四大轻工业(指织布、纺纱、缫丝、制麻业)和他同时主持的汉阳铁厂等四大重工业,虽未实现张之洞原设想的“自相挹注”的工业体系,却初步奠定华中地区近代工业的初基。
(4)建材——水泥业,官督商办企业广泛涉及其他部门。
李鸿章为应军事工程的需要,以水泥取代原用三合土浇灌砌筑炮台、要塞,责成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筹集官商股银10万两,于光绪十二年筹设唐山细绵土厂,十五年投产。
这就是一个例子,在建材(水泥)业方面创设的首家新式企业。
(5)电讯,电报局从创办时起,营业一直良好,垫支的官款都如期缴清。
它在最初十五年里,营业额从期初到期末增加幅度,约近20倍。
由于官督商办企业效率低下,清政府对私人开办企业的限制逐步放松。
1895年,甲午战争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救亡图存的举国忧患,迫使清政府进行变法图强的改革。
1898年,清政府首次议定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903年设商部和注册局,并颁布了《公司律》、《奖励公司章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等一系列奖励发明、鼓励投资和规范运作的工商业律令,这些是清政府推动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制度安排的重要起点。
在这些政治经济“新政”鼓励下,形成了相对宽松有利的工商业发展环境,从而也迎来了我国民族资本与近代工业第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
少数商人、买办、华侨等积极投资办厂,在1895 -1898年,以及1905-1908年中国出现过两次投资建厂的热潮。
“国人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起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式企业。
”然而,20世纪初期清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新政”及其制度变迁的目的不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而是利用民族经济巩固专制政权、稳定封建统治,加上封建政治经济制度的腐朽和官员的腐败,以及清政府和官员不断地盘剥企业,使得民族企业的发展没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北洋时期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中国的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1912年12月5日,北京临时政府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凡发明或改良之制造品称为工艺品,经部考验合格者应分别等差给予奖励。
奖励办法分为名誉上与营业上两种,前者发给执照,许其制造品在5年内专卖;后者则给予褒奖以示奖励。
该章程既便利于筹集资金广泛兴办公司,并且鼓励新办企业对工艺技术及产品质量的创新与改进。
于是,北洋政府时期接续了晚清已经产生的国内工业增长势头,出现了经济史学家所称的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1914年1月13日北京政府农商部颁行了《公司条例》,《公司条例》对公司的各种组成形式、设立的条件、集股手续、股东人权利和义务、对外营业的法律责任、公司章程、变更乃至解散与债务清算等,各方面各阶段事项,都作了详尽细致的规定,推动了公司制度的发展。
确定了公司这一新兴企业制度的形态与范围,有助于维护公司的信用,保障投资者的权益,以往“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的法制状况有所扭转。
以法制建设方式表现的鼓励倡导和规范作用,有益于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和规范化,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时人称:“发起工厂企业得到很大动力,几乎每天都有新公司注册。
”企业制度创新进程加快,公司数量显著增加。
1913-1915全国平均每年注册的厂矿为4113家。
1916 - 1918年,全国平均每年高达12416家,公司资本规模也随着业务的扩展和增资扩股而不断扩大。
然而,由于时代背景、工业化基础和封建政治选择等因素,限制了当时的企业制度变迁,并使得一系列制度变革措施都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如72个大商埠所用银两的标准各不统一,这种混乱落后的金融制度,加上北洋政府及官吏却以各种名目大肆盘剥近代企业,对当时中国企业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阻碍。
而封建政治经济制度的腐朽,以及对外仰赖国际资本,缺乏关税自主权等,则是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普遍性的制度障碍。
一次大战结束以后,外资外货又开始了对中国市场的反扑,特别是日本更是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日货对华出口猛增,并通过对中国企业的大肆兼并进行投资扩张。
除了外资的直接吞并以外,洋货的大量涌入也带来了对中国经济的致命打击,商品价格急剧下降,商品滞销,大量厂商倒闭,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停滞。
在外国资本加紧对中国资本进行吞并的同时,国内的大厂商利用经济萧条时期中小厂商的困境,加剧了资本的集中,形成了具有家族财阀性质的行业和跨行业垄断的企业集团。
例如:1915午由荣宗敬兄弟创办的申新棉纺织企业到1921年时已发展为3个厂,有纱锭715万枚,在1923-1931年间,通过收买、租进其他纱厂,筹建新厂和扩充原有设备等手段,将纱厂数扩大到9家,纱锭扩大到5617万枚。
1931年时,荣氏申新集团已占有全国纱锭的25%。
荣氏集团是一个跨行业的家族财阀式企业集团,荣宗敬兄弟于1903年在无锡还创办了无锡茂新面粉厂,1913年在上海创办了福新面粉厂,到1921年时,他们已拥有12个工厂,资本381万元,日生产能力74100包。
其资本和生产能力分别占全国民族资本面粉业的11∙7%和23∙7%。
这种家族企业集团中较著名的还有纺织行业周学熙的华新集团、郭乐兄弟的永安集团、面粉行业孙多森的阜丰集团,另外,薛南溟的永泰裕丝厂后来占据了无锡丝织业丝车的l /5,刘鸿生在苏州的鸿生火柴厂后来成为全国最大的火柴公司,而张謇的大生集团则形成为包括农、工、航运和金融的地方实业系统。
可见,中国企业组织在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的发展过程中走的是一条类似日本的家族财阀组织的路径,这种路径的选择影响了利益的集结方式和组织的聚合方式,使我国民间的企业组织的发展长期以来锁定于家族企业的发展模式。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政府于1929年12月颁布了新的《公司法》后,出现了公司企业迅猛增加的局面。
20世纪30年代初期,民族工业因“世界经济不景气之波及曾受影响,然此后确有日形复兴之趋势”。
同时,国民党政府进行了海关关税改革,连续四次调整了进口关税,大大促进了国内工业资本的发展。
1933年国民党政府又进行“废两改元”的币制改革,随后于1935年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法币”制度,方便了国内的工业品流通,为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准备了基础条件。
通过企业管理、关税、币制等在内的一系列由内而外、内外结合的制度变革,改善了30年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微观与宏观经济环境,大大提高了中国工业化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928-1936年,我国私人资本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 ,工业经济复合增长率达到8∙4%,近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20年的5%上升到1936年的10∙8% , 为前半个世纪中中国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而1928-1937年共设立私人银124家,占当时全部银行总数的75∙6%。
银行业的迅速发展,更给了民族资本工业以莫大的支持,同时也迎来了旧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新高峰。
由之我们发现,在1928-1937年间,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公司制组织制度的大量采用以及国民党政府推行的重要的税收、金融制度改革,是形成近代中国第二个工业化发展高峰并使工商企业逐步走向近代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此一时期的制度变迁,已经远远超越了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时期推行工商业“新政”的内容,而具备了建立近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一些主要特征。
然而,国民党政府的工业化路线是建立国家垄断的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