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学制、代码专业所在系:中文系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代码:050101 标准学制:四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的创新型师资和后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的教育管理人才;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文秘公关、编辑出版、行政管理、新闻传播等专门人才;同时,向高等院校输送硕士研究生生源.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备基础教育师资以及相关职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一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师德修养;2。
具有正确的文艺观、审美观、语言文字观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3.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能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创新精神;4.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熟悉教育法规,具有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汉字书写水平,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从事语文教学和教研工作及班主任工作;5.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各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具有一定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素养.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普查、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开辟新的领域;6.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7。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版(三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版一、培养目标:本科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重要阶段。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基本功和广博的人文素养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培养目标如下:1. 具备扎实的汉语基本功:毕业生应熟练掌握标准汉语,具备优秀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独立撰写汉语论文和报告。
2. 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毕业生应具备较深厚的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知识,能够进行文化思考和文本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
3. 具有独立、批判性思维:毕业生应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论证。
4. 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毕业生应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对于文学、语言、历史等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
5. 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交流和合作。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古代文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选读和古代文学理论的学习。
(2)现代文学: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选读和现代文学理论的学习。
(3)古代汉语:教授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经典文献阅读方法。
(4)现代汉语:教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现代汉语应用能力。
(5)文学批评与文化理论:介绍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探讨文化理论的重要概念和研究方法。
(6)文学史:介绍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品,培养对文学史的整体把握和分析能力。
(7)学科方法论:介绍汉语言文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培养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能力。
2.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程,如古代文学选修、现代文学选修、汉语教学选修、影视文化选修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3. 实践性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学生科研实践、实习实训、社会调研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汉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教科研机构从事文宣传、教育、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以及汉语言文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团结协作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哲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3.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文献检索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应用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6.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一)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二)学位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
除上述学位课程外,各专业还包括以下学位课程:1.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方向:语言学概论、中国古典文献学、文学批评。
2.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教育学、心理学、语文学科教学论。
3. 汉语言文学(文案策划)方向:语言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写作。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方向:读书报告、语言文学研讨、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2.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读书报告、教育见习、教育技能训练、教育技能竞赛、教育实习、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例(三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例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素养,掌握深厚的汉语言文字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学科研能力,具备较强的跨专业学习、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汉语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和汉字文化传播能力,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掌握相关的数理统计和计算机应用知识;了解汉字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掌握对中文语言及周边语言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基本的汉字文化教育与研究工作以及语言文字学领域研究、教学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1.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需具备广泛的人文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文化、现代文学、语言学、修辞学、辞章学等。
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中文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2. 熟悉相关研究方法和技能:学生需要熟悉汉字文化研究和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文字考证、语言分析、文献阅读和研究论文写作等。
3. 具备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在其他相关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4. 掌握汉语语言教学能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方法、素材准备、授课技巧等,能够胜任基本的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
5. 熟悉数字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需要熟悉计算机应用软件和数理统计等基本知识,能够运用于实际工作和研究中。
三、专业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汉语音韵学- 汉字文化概论- 修辞学- 文学理论与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化遗产与保护- 汉字文化教育与交流- 汉语教学法- 计算机辅助汉语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2. 选修课程- 中国古代史- 中国现代史- 汉字文化研究方法- 现代修辞学- 语法学- 语义学- 修辞学与写作- 汉字文化创意设计- 汉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汉字文化创意产业开发- 文化管理与市场营销- 数字人文与文化研究四、实践教学环节1. 实习学生将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实习,可以选择参加报纸、杂志、出版社、文化机构等实习,以提高实际工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教育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教育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中学从事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及校内外相关教育工作,也能在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以及各类组织机构从事文员、助理、宣传等有关文字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思想素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特长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如下:1.思想素质。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基本技能。
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解读和评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具备搜集与筛选信息的能力、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3.专业技能。
理解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新教育理念,掌握中学语文教学技能,具备备课、讲课、说课、评课的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同时,熟悉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具备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文化部门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
4.专业特长。
结合学院所在地区丰富的语言资源优势,利用本专业汉语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条件,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汉语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语文教学能力和普通话推广能力,培养一批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合格的汉语应用型人才。
三、学历与修业年限:本科学历,标准学制4年,可在3-6年内完成。
四、隶属学科门类及相近专业:隶属于学科门类:文学。
相近专业:汉语言、对外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等。
五、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六、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1.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见习,在语文课堂的环境氛围中内化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练习做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研究和教学评价,能写出教学案例或教学评价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规格1.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50101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2.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关怀和身心素质,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能在文艺、新闻、高校、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及文化、宣传、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从专业角度看,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字观和比较扎实丰厚的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功。
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从事中文应用和研究所必要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技能。
(2)初步掌握中文学科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比较敏锐地发现和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基本懂得如何处理有关信息并开展研究,具备撰写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的能力。
(3)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能规范地使用汉语言文字,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专业外文书刊,达到四级标准;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达到规定的等级。
(5)具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和自我发展的潜在能力。
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培训或实践,基本能适应职业岗位和社会角色转换的需要。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追求新知的热情和良好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4.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相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5.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民间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6.学制及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修满160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32学分,学科基础教育课程49学分,专业教育课程54学分,实验实践教育课程15学分, 综合素质教育课程10学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中等学校语文教学、教学研究及其他教育工作的能力,能在中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具备文秘、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机构从事研究、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文秘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中等学校或到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从事教育教学及研究、管理工作;也可到文化宣传、编辑出版、新闻媒体等机构从事语言文字和相关管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要求(1)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文学研究的科学方法。
(2)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文秘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
(3)掌握文学欣赏和语言文字应用领域相关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中国语言文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景。
(5)了解相关的经济、行政、教育等法规。
2、能力结构要求(1)具备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阅读、演讲、写作的基本能力。
(2)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及相关的研究能力。
(3)具备从事文秘工作、管理工作及相关的研究能力。
(4)具备熟练操作现代办公设备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5)具有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的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1)具有良好的治学态度,善于思考,勇于进取,具有求实、创新的责任意识。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及较好的自学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主要课程:写作、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等。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师范方向:课内总学时数为2582学时,总学分数为158.5 学分。
其中:必修课程1798学时、112学分;选修课程784学时、46.5 学分。
文秘方向:课内总学时数为2590学时,总学分数为159 学分。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文(三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文(____字)第一部分: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文学修养,具备较强的汉语文献研究和文学批评能力,以及一定的汉语教学和传媒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部分:培养要求1. 专业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写作规范等内容,并能够进行基本的文学创作和批评。
此外,还要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并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2. 专业选修课程学生需要选修一系列的专业选修课程,以提高自己在文学理论、文艺批评、文化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能力。
其中包括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文学研究方法与技巧等课程。
3. 实践教学学生需要参加一定量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化交流和社会实践等方面。
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可以加深对文学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和批评眼光。
4. 海外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校鼓励学生参加海外学习项目。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交换学生项目、短期游学项目、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了解国际文化和文学的最新发展动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5. 汉语教学和传媒工作能力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教学和传媒工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相关的教学和传媒课程,了解教学和传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传媒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汉语基础知识:包括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2)中国文化与文学史:介绍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动态。
(3)文学理论与方法:包括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专业课程(1)文学作品阅读与解析: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介绍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批评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专业素质、非专业素质与特殊素质全面发展,具备正确的专业观念和良好的专业品格,具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汉语言写作能力,掌握文化宣传、文字编辑或文学创作的方法,能在办公室、新闻传媒、文艺创作等领域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或文艺创作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一)就业目标文秘、文宣人员;新闻编辑;文艺创作人员;自主创业。
(二)职业发展目标专业作家;专业编剧。
二、培养规格(一)专业核心素质要求1. 具备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厚实的人文学科知识;2. 写作基本功扎实,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3. 掌握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字编辑或文艺创作的基本方法;4.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专业前沿动态;5.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
(二)非专业核心素质要求执着追求、刻苦勤奋、热爱创作。
三、培养模式与特色(一)培养模式实行开发内化教学模式1.专业素质培养模式(1)“一对一”指导;(2)强化阅读训练;(3)强化素材积累;(4)强化写作训练;(5)核心专业课程小班教学;(6)名家讲坛;(7)学生习作互评;(8)工作室模式:与东西方文化公司合作,配备二个工作室,一个是文学创作工作室,一个是影视创作工作室。
2.非专业素质培养模式(1)在专业素质教育中渗透非专业素质教育;(2)在专业素质教育的测评中体现非专业素质教育的要求;(3)“思政课”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专业素质教育的特色理论课程实行开发内化教学;(4)实训项目和思想品德素质加强测评环节;(5)素质导师强化对学生的“五导” (观念引导、品格引导、知识引导、能力引导、方法引导);(6)成功内省;(7)成功案例库;(8)成功论坛;(9)头脑风暴。
(二)培养特色1.专业素质优势扎实的文字基本功和写作能力;广博的人文知识;独特的写作风格;丰富的创作灵感。
2.非专业素质优势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执着的创作激情。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和艺术素养方面的知识,熟悉教育教学法规,了解语文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具备独立进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在学校、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语文教学、教学管理、文秘工作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本专业要求学生在写作、逻辑思维、语文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普通话、社会实践等方面受到系统训练。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念、道德品质和职业规范;2、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3、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学术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艺术素养;4、能阅读古典文献,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学理解能力;5、掌握我国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及法规;6、掌握教育科学基本理论、教师职业技能、语文教育方法和原理,具备独立从事语文教学的能力;7、掌握文献检索、社会调查、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规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六年内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毕业最低学分:160学分四、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五、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语文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史、中外语言学史等。
六、学时与学分学时学分构成表七、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1、理论教学注:课程考核方式: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
2、单独设置实践教学平台3、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符号说明:●:理论教学※:考试★:军训△:实习◇:教育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入学教育或毕业教育E是考试,T是考察。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汉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教育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中文写作、文学鉴赏与批评、中学语文教育及教育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文学艺术、语言学、中国文化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文史哲知识分析解决汉语言文学学科基本问题的能力;2.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学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汉语言知识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3.掌握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及文学批评的基础知识,具备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4.掌握汉语言文学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能够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备在中等学校从事语文教学的能力;5.掌握文秘、新闻等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管理、新闻采编、广告策划的能力;6.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运用计算机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7.掌握外国语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8.掌握体育运动常识,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
三、专业方向1、文秘方向:学习和掌握文秘事务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文秘写作和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能胜任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的文秘写作、办公室管理和公关策划、设计、组织等实务管理工作。
2、新闻方向:学习和掌握我国有关语言、文学、新闻方面的方针政策,掌握传播学、新闻学、编辑学的基本理论,能够在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从事新闻采编、编辑出版、宣传、广告策划及管理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汉语言文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基础和广泛的文化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来说,培养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具备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的能力。
2.具备广泛的文化素养,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汉语言文学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培养内容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方面的知识。
2.文化素养的培养。
包括文化史、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3.实践能力的培养。
包括文学创作、文学翻译、文学编辑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培养方式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方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
2.实践教学。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在汉语言文学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3.科研教学。
通过科研教学,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汉语言文学领域中做出重要贡献。
四、培养方法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方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讨论、研究、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获得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2.个性化的培养方法。
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法,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发挥优势。
3.国际化的培养方法。
通过国际化的教学和交流,让学生了解国际汉语言文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五、培养评价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成果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学制、代码专业所在系:中文系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代码:050101 标准学制:四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的创新型师资和后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的教育管理人才;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文秘公关、编辑出版、行政管理、新闻传播等专门人才;同时,向高等院校输送硕士研究生生源。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备基础教育师资以及相关职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一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师德修养;2.具有正确的文艺观、审美观、语言文字观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3.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能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创新精神;4.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熟悉教育法规,具有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汉字书写水平,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从事语文教学和教研工作及班主任工作;5.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各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同时具有一定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素养。
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普查、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开辟新的领域;6.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7.掌握一定的体育、军事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四、主要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1.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2.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写作、美学、形式逻辑、比较文学、中国文化概论、教师口语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其它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的培养目标:贯彻整合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本,保证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使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显性与隐性课程、课内与课外的学习,达到全面发展。
主要实践性教学:(1)教育见习:2学分。
1-6学期集中与分散安排相结合。
集中见习1周,拟安排在第5期,其余为分散见习时间。
(2)试讲试教:第6期,安排1周停课验收。
(3)教育实习:教育实习安排在第7期,6学分。
(4)毕业论文:第8期,共6周。
6学分。
其他实践性教学:(1)专业能力培训小组:为突出中文系的专业特色,本着在专业方面“出人才、出作品、出成果”的目标,从学生成才和发展出发,密切结合专业特点,面向已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成立文学小论文、语言小论文、书法初级、书法高级、硬笔书法、朗诵与演讲、文学创作、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技能培训等专业能力培训小组,选派优秀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学生参加系上组织的专业能力培训小组,若考核合格,可冲抵3个系设选修课学分。
(2)素质拓展训练: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素质情况,着重从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艺术素质和人才特色素质等方面,组建多媒体制作小组、太阳岛文学社、北斗诗社、话剧小组、合唱小组、舞蹈小组、冒尖生培养小组、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等素质拓展小组,致力于专业学习与素质提高的结合、特定的个性气质与特定的成才方式与途径的结合。
学生参加系上组织的素质拓展活动,时间为四学年中任意时间,若考核合格,可冲抵3个系设选修课学分。
(3)专业实践、社会调查:每学年寒暑假。
0.5学分。
(4)国防教育、军事训练:新生入学后。
0.5学分。
(5)听讲座:四学年中听人文科技讲座(含微型课)32次。
2学分。
(6)创新实践:具体规定见学校有关文件。
学生取得的创新学分和附加学分最多可冲抵4个校任选课学分。
五、时间分配表教育教学时间分配如下:四年教育教学时间分配表六、学时、学分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总学时:2504学时(含全校性任选课学时,不含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时),170学分(包含课堂教学、人文科技讲座和实践教学环节三个部分的学分)。
1.公共必修课:850学时(标准模块),占课堂教学总学时的34%;52学分,占总学分的30%。
2.专业必修课(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1108学时,占课堂教学总学时的44%;69学分,占总学分的41%。
3.专业任选课:354学时,占课堂教学总学时的14%;20学分,占总学分的12%。
4.全校性选修课:192学时,占课堂教学总学时的8%;12学分,占总学分的7%。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164学分(含实践性教学环节15学分、全校性任选课12学分和人文科技讲座2学分);最高学分:176学分(含实践性教学环节15学分、全校性任选课12学分和人文科技讲座2学分)。
注:1、表中学时与学分数均按正常教学进度模块的学时、学分进行计算。
2、培养方案的总学时是课堂教学的学时,总学分是包括课堂教学、人文科技讲座和实践教学环节三个部分的学分。
七、学制、修业年限1.学制4年。
2.修业年限3-6年。
3.四学年总共208周,其中寒暑假48周,教育教学160周。
八、毕业及授予学位在修业年限内,学生德、智、体合格,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毕业论文合格,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达到规定要求,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具有颁发毕业证书资格的学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学校有关具体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九、课程结构及课堂教学(进度)安排表1.公共必修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表(1)课程类别:大学外语类学分:11—22学分学时:172—354学时(2)课程类别:公共体育类学分:6学分学时:118学时(3)课程类别:信息技术类学分:5.5—6.5学分学时:96—108学时(4)课程类别:思想政治理论课类(必选模块SZ)学分:13.5学分(其中,前两年开设的SZ 1模块7.5学分)学时:214学时(其中,前两年开设的SZ 1模块118 学时)(5)课程类别:教师教育类(师范生必选模块JJ)学分:10学分(其中,前两年开设的JJ1模块6学分)2、专业必修课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1)专业基础课(ZW-ZJ1)学时:650学时学分:41学分(2)专业课(ZW-HY-ZB)学时:458学时学分:28学分3、专业任选课(ZW-HY-ZX)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学时:354学时学分:20学分十、主要专业课程简介1.现代汉语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兼有工具课、理论课和实践课三方面的性质。
本课程一方面要讲授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学生语言能力(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思辨和分析能力、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两个方面的必要素质,为他们将来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及其他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古代汉语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训诂等基础知识以及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
使学生系统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能借助工具书和必要的注解阅读一般文言文,并能运用古汉语知识进行中学文言文教学。
本课程是一门带有工具性质的基础课,应与文选课互相配合,并辅以相应的练习。
3.语言学概论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语言学的分类、世界语言和语言类型、语言的性质、语言的起源和演变、语音学、语义学、语法学、文字学和语言学流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学素养、语言学理论思维能力。
4.文学概论本课程是以文学为研究对象并探讨其本质、特征、形态的一门科学,研究各种文学现象,揭示其规律、原理。
其基本内容是: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文学自身的性质、特征、构成的一般规律;文学欣赏、批评及其社会作用的一般规律。
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了解文学理论的发展概况,提高文学审美能力,能运用正确的文艺观和方法论分析、鉴赏、评价各类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本课程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
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主要作家的文学成就和主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熟读或记诵经典名篇,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6.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本课程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体裁类型,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大部分。
各部分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既有名著原文,又有阅读提示、扩展性阅读书目、参考书目。
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7.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本课程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教与学,让学生掌握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学现象、作家和作品的基本知识以及当代文学作品的相关知识。
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论教学,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文学解读方法和批评方法;增强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文学经验和审美情感,思考并逐步建立正确的文学观和审美价值取向,提高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鉴赏和评价能力。
8.外国文学作品选本课程精选世界文学史中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进行教学。
基本思路是以世界文学发展格局中,各阶段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为范例,重点分析理解其经典意义所在。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上古时期至二十世纪的一流作品。
通过对外国文学经典作品与作家的了解,并反观、比较中外文学的差异,使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培养新人文精神。
9.中国古代文学史本课程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和各个时期的文学现象,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基本规律,建立“史”的宏观眼光,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线索,理清文学发展的继承创新关系,掌握主要作家的文学成就及历史地位,培养综合运用历史文献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现象、文学问题的能力。
10.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两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史全面系统地介绍1917-1949年这一历史阶段中国各个时期文学发展的状况。
具体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从历史和美学的角度去展现、分析和评价各个时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学流派、文学社团、文体现象、重要的作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