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合集下载

在高职教育中推行学分制的探索与思考

在高职教育中推行学分制的探索与思考
组织修订:跟踪需求,校企合作,积极调整。 体系调整:《关于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性意见》:将原有 课程体系调整为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与职业认证 课、职业拓展课、公共选修课五大类,选修课所占比例为10%15%。 内容调整:打破学期周学时均衡安排,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 学时间和教学任务;注重积极适应需求,灵活调整课程安排,培 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共选修课程、素质拓展、职业拓展模 块)。
3.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吸引更多生源
在弹性学制下,一些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坚持在校学习 的特困生,可以暂时离校到社会上自谋职业,分阶段完成学业, 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家庭经济压力,使学生接受自食其力的锻 炼,同时也与高职教育加强实践的宗旨相适应。
一些成绩突出的学生还可以修满学分提前离校,降低了学 习成本,有利于学校吸引更多的生源。
学分制:学生可以跨专业选课,区域内实行学分制的院校还可 以实现跨校选课,形成与“专业班”组织形式不同的教学班,这 样在教师配备、教室和实验室利用等方面可以做到统筹规划,合 理安排。
二、我院推行学分制的主要举措
实施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方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注重实效。 组织:成立试行学分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 措施:实行学分制的基本文件制度、课程体系和运行保障 机制,初步构建了具有我院特色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新机制。
我们提出在学分制条件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改进公共 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逐步推行大学英语 分层教学改革,确定了英语教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级达 标”的改革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课 程的难点、进程、方式进行自主选择,并正酝酿公共基础课学生 自主选择教师的改革方案。
重修制
实施学分制应取消留级。 补考不及格者必须重修,直至合格后取得学分。缺考或考试违

高职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动灵 活的授课 方式 、 高适应 性 的学 习路 径 和富有 弹
收 稿 日期 : 0 3—2 2 8— 0 5
基 金项 目: 西 省 教 育厅 “ 西 2 世 纪初 高等教 育教 学改 革 _ t ” 点 研 究 陕 陕 l r  ̄重 -
作者简介 : 轰( 97一) 男, 翟 14 . 山西文水人 , 陕西工业职业技 术学院院长 , 教授 , 基于完全学分审 的教 学管理模式” “ 3 改革试 点课
( )建成数量充 足 、 较高 的师 资队伍 和教 2 水平 学 管理 队伍 ; ( )开出相 当数 量 , 3 高水 平 、 化的课 程 ; 多样
关键 词 : 完全 学分制 ; 层分 类; 分 因材施教 ; 模块 化课程 结构
中图分类号 : 7 8 5 G 1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42 8 (0 8 0 —20 1 7 -8 5 20 )4 1 —5
Th a tc n i c p e ft e Co p e e sv e i S se e Pr c i e a d Pr n i ls o h m r h n i e Cr d t y t m
题 组 组 长 , 究方 向 : 业 技 术 教 育 。 研 职
高 职 院 校 实施 完 全 学 分 制 改 革 的 实 践 与思 考
l 3
学层面上 , 根据 多元 化 的生 源 和不 同培 养 目标 , 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拥 有足够 的教学基础 设施 ; 1
革课程 内容 , 立分 层 分 类 、 有 梯 次性 结 构 的课 建 具 程体 系 ; 因材施 教 , 地 制宜 地 解 决好 职 业 教 育 的 因 岗位针对 性 、 就业 适应性 及后续 发 展 的问题 。在管 理层 面上 , 实行 弹性 学制 和 主辅 修 制 , 为学 生 提供

实行学分制改革的思考

实行学分制改革的思考

实行学分制改革的思考作者:赵春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职业教育的学制变革已成为众人瞩目的课题。

改革传统的职业学校的学习制度,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已显得日益重要。

一、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的客观依据1. 实行弹性学制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客现要求。

职业学校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初中级技术人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前几年却陷入了招生难、管理难、就业难的“三难”境地,呈现出萎缩、滑坡的情况。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职业学校实行传统学制是使其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在传统学制下,职业学校亦步亦趋、谨小慎微,显得呆板、单调、无生气。

要想改变职业学校的现状,办出朝气蓬勃的新职教,必须改革传统学制,实行弹性学制。

只有这样,才能办出多样性的灵活的办学体制,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才能适应我国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

2. 实行弹性学制,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1999年6月15日至6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

”这就从大政方针上对职业教育学制的发展方向作了明确的政策性的规定。

因此,在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3. 实行弹性学制,国外已有成功经验我们考察一下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就会发现,实行弹性学制是许多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共同点。

如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他们的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时间的长短,往往按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而定,一般没有年龄和时间限制。

灵活的学制为他们的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活力,促进了人才培养,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些国家实行弹性学制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在职业学校中实行弹性学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一、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的现状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育培养的目标和方式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

在过去,职业院校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操作,而相对较少涉及到学分制的实施。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学分制也逐渐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目前,一些职业院校已经开始尝试推行学分制,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课程设置和课程质量的问题。

一些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后,课程设置并不完善,有些课程重复性较大,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还存在一些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授课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是学生管理和评价体系方面的问题。

在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习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一些职业院校的管理体制较为僵化,学分制推行后仍然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导致学生管理和评价不够科学、公正。

最后是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的问题。

推行学分制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一些职业院校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小的短板,这也影响了学分制的有效推行。

二、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的优势尽管存在着种种问题,但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仍然有诸多优势。

学分制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比于传统的课时制度,学分制更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分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的教育特点之一就是实践,而学分制的推行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分制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行学分制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的挑战尽管学分制有诸多优势,但实际推行中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首先是教育教学理念的问题。

在过去,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理念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而学分制的推行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需要学校对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根本性的转变。

高职教育实行学分制的思考

高职教育实行学分制的思考

高职教育实行学分制的思考学分制是学校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进程所实行的一种具有自由选择权的教学管理制度。

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学分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其灵活的管理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促进了教学管理模式由传统走向现代。

一、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特点,自主地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进程,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学分制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在传统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下“优秀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矛盾,使优秀生在完成必修课学习任务的同时,自由选择多种课程,全方位发展才能或某方面特长;使差生通过选修一些补习性、辅助性的课程,达到顺利完成学业的目标。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被应用于生产实际,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要求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必须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实行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人才市场对多样性、多层次、多规格人才需求的持点。

学分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这些要求:一方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学习多种多样的选修课,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某一职业群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就业适应性;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在修满学分的前提下,可以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把握各种成才机会。

二、实行学分制的几个问题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学分制,开放多种类、多层次的选修课,必然会对传统的单一学科型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及其发展动态,而且要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交叉的以及一些其他新兴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以保证所开设的选修课系列化、规范化、模块化和微型化。

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可以通过选派教师去高等院校进修,或者聘请专家学者在校内举办各种培训,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可以从生产管理一线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或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来进行选修课的教学。

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思考分析

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思考分析

职业学校拥有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
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03
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
职业学校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能够满足学分制实施所需的课
程设置要求。
学分制在职业学校实施的优势
灵活性
学分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 体差异,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 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和学习进 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
学分制实施后的成效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01
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进度,有利于培养其自主
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
02
学分制实施后,学生可以灵活选择课程,更符合企业需求,有
利于提高其职业竞争力。
提升教学质量
03
学分制可以促进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
果。
学分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欧洲高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 即学生需要按照学校规定的课程 计划进行选课,并按照规定的学 分数毕业。
02 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必 要性
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学分制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 展的需要,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加灵活 和多样化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通过灵活的学分要求和质量控 制机制,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衡量和评估学生的 学习成果。
研究不足与展望
缺乏对学分制实施过程中的细节 研究,如学分分配、课程设置等

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职业 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比较研究。
对学分制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尚需进一步探讨。
对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建议

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维普资讯
高 教论 坛
20 0 8年 8月第 4 期
H i he g rEdu a i n For m c to u
Au 2 8 No g. OO . .4
高等职业院 校实行学分制改革的实践 与思考
阳琼 芳
( 广西 职业 技术 学 院 , 西 广
学 分 制 管 理 有 利 于 满 足 学 生 增 强 学 习 自主 权 的 要

实 行 学 分 制 改 革 的 必 要 性
学 分 制 是 目前 各 高 校 开 展 的 重 要 教 学 改 革 行 动 , 深 化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 面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 高 是 全 提 教育教 学质量 和办学 效益 的重 要举 措 。学分 制 充分
中 图 分类 号 : 4 4 7 G Z. t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7 9 2 0 )4 l 4 3 1 7 —9 1 (0 8 0 —0 7 一O
为适应经 济社 会发 展对人 才 多 规格 、 层 次 、 多 多 样化 的要求 , 分 体现我 院 以学生 为本 的办 学宗 旨 , 充 调 动 全 体 师 生 教 与 学 的 积 极 性 、 造 性 , 励 学 生 个 创 鼓 性 发 展 , 进 我 院 “ 证 、 教 、 课 一 体 化 ” 学 改 促 双 双 双 教 革 , 建 符 合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要 求 的 教 学 模 式 , 面 提 构 全 高 教 学 质 量 , 据 第 三 次 全 国 教 育 工 作 会 议 和 《 共 根 中 中 央 国 务 院 关 于 深 化 教 育 改 革 全 面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 意见 》 神 , 结 合 我 院教 学 改 革 的任 务 与要 求 。 精 并 从 20 年开始在 20 04 0 4级 学 生 中 全 面 实 行 学 分 制 。 三 年 来 , 院根 据 学 分 制 改 革 要 求 , 整 了 教 学 管 理 运 学 调 行机制 , 立 了学分 制管 理制度 和各 种 教学 文 件 , 建 并 在 学 分 制 条 件 下 积 极 开 展 各 项 教 育 科 研 和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工 作 , 得 了较 为 显 著 的 成 效 。 取

以学分制为基础的高职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以学分制为基础的高职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二、 实施学分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随着我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深感按专业分班的 “ 学年制” 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高 职教育。 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传统的教学管 理模式不能充分调动不同学生的学习自 觉性和积极性。第二,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呆板而缺乏弹性。 第三, 有些传统专业(如 农业类)报考人数有限。 第四, 传统的教学模式封闭而不开放。 鉴于上述情况的出现,我们在学生进校时, 将相近专业 (群) 的学生集中编班 , 课程开设按照文化及专业基础必修课 、 专业限选课 、 任选课四类课程 , 实施分段选课的学年学分制的 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1. 问题 的提 出
增设” 等途径, 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 更新教学内容。 5.分专业大类招生, 开展学分制试点。 从2003级大专班招生开始 , 在新生入学时 , 我们对部分 专业进行了分专业大类编班。在教学管理上, 仍编以班为单 位, 配备班主任管理, 教务处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 确定开设
课程和进行班次授课。 对个别选学人数较少的课程进行适当
调整。 选修课教学, 可打破专业班级组织教学。 对教学考核及 成绩评定 , 采用考试 、 考查、 考评三种方式进行。理论课实行 百分制 ; 实践课实行等级制; 学生的思想品德 , 行为习惯和操 行可采用考评制, 由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及学生管理人员根据 学生的态度、 习惯和行为综合评定。 学期考核结束后, 公布学 生获取的学分, 通过“ 学分绩点” 报告成绩 , 评定三好学生和 发放奖学金。
分制管理需要的教务管理软件平台。目前还没有适合高职学 分制教务管理的软件, 给学分制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制度和管理模式 。 ( 四) 大力促进学生管理人员结构的优化。 高职学院对学生管理人员结构的优化问题比一般院校更 显重要和迫切, 这是由其学生群体的特殊决定的。 有人认为管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入,推行学分制已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学分制强调将学习内容划分为适当的单位,便于个体学习进程的记录、评估和交流,也有利于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成效。

然而,当前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推进改革。

首先,职业院校应建立完善的学分制管理体系。

学分制实行需要一套科学完备的管理机制来保证其有效性。

职业院校应建立学分制的管理部门,制定可行的学分制具体标准和规范,并建立学分档案,加强学分管理和信息服务。

此外,要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应随时跟进,调整更新,以适应时代发展。

其次,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学分制实施的前提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动学习。

职业院校应通过制定合理的学分分配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学习上应有志识才,查缺补漏,努力完成规定学分要求,以此提升个人素养和职业竞争力。

同时,职业院校要完善教学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学分制实行适应课程资源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职业院校应着重教学资源整合和开发创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增强技能和职业素质。

针对学分制的实施,应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尤其是通过教育技术升级和现代教学方法改进来实现这一目标。

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学分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学分管理系统,加强电子管理,优化学分管理和信息服务,实现实时查询学分、实时维护学分、实时查重学分和实时交流学分,以便于学生学习进展的更关注和精确性。

数字化管理可以方便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学分管理、教学资源的协调和转移,也为工作人员和学生提供了更新的学习体验。

总之,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而学分制的推行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一、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的现状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推行进度仍然相对缓慢。

从学校层面来看,一些职业院校已开始探索学分制教学模式,建立了一些学分制的课程体系,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进行了评价。

但是大部分职业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下,缺乏学分制的理念和实践。

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对于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鼓励。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进职业院校学分制改革和教学评价改革,为学分制的推行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指导。

学生层面,学分制的推行也受到了一定的欢迎和认可。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课程,学习更加灵活,也更有针对性。

学分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尽管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职业院校在学分制的推行过程中,面临着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学分制教学需要更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投入,而目前一些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还比较薄弱,难以满足学分制教学的需求。

职业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体系尚未健全。

学分制教学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设置、学分管理、学业评价等管理制度,目前在一些学校中,这些制度还比较简单和粗糙,无法完全支撑学分制教学的顺利开展。

学分制教学中的课程建设和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同,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如何根据学生的技能培养目标和实际需求来设置课程,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分制教学需要更多的与社会的互动和融合。

目前一些职业院校在学分制教学中,缺乏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和融合措施,导致学分制教学与实际就业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针对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学校需要加大对学分制教学的投入和支持。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分制教学理念的培训和普及,增加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资源的投入,提高学校对学分制教学的支持力度。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我国高职院校把学分制教学管理作为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制度,并通过不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深化了教育教学内部改革,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体现了学生的独立地位、个性发展。

但学分制如何反映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科学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及制度的设置还有待在实践加以探讨。

标签:高职院校学分制管理制度一、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十八世纪末,德国首创选课制,学分制起于选课制。

1952年,我国进行了高等院校院系调整,高等院校普遍采用学年制,代替了学分制。

1978年,教育部提出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试行学分制,南京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部分重点大学率先实行学分制。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已实行学分制。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制、导师制和学分绩点制为核心,以学分为基本单位来衡量、计算学生对某门课程学习量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一般有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高职院校也把学分制作为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方向,并取得了理论和实践成果。

从各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情况来看,主要以学年学分制为基本类型,辅以加权学分制。

学分制的采用体现了计划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了高校教育思想的转变,促进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二、高职院校学分制存在的问题1.教育教学观念需更新一种新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必须先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

学分制是以激发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建立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应当实现三个转变: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要把学生的学习观念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要把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使学生成为教学行为主角。

2.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学分制实施的必要条件是教学资源充足。

一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如教室、教学设备等方面量和质上地限制了学分制的实施。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目前,我国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开始尝试推行学分制。

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60%的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

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对于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化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学分制可以让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加公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均受到教师的掌控,造成了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而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得教育资源更加公平。

其次,学分制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分制将学习过程进行了分类,学生可以清晰了解到每一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

这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所学知识,促进学生的自学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同时,学分制还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加精准的评估和分析,从而能更好的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不过,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

如何教育教学培育中创新,教学资源配置不平衡,评价方式的制定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二、推行学分制后需要思考的问题1.教育教学创新学分制教育教学的推行要求职业院校更注重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创新。

如何根据就业市场的需要、学生的需求等因素科学合理的设计课程,合理选取与适应新的教学方式都是需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为此,职业院校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授课内容,提高课程的实效。

2.教学资源配置学分制教育教学模式的推行需要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例如增加实践课程,完善课程设置,优化人社科技资源的调配等。

同时,教师队伍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传授实践经验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确保他们能够胜任复杂的任务。

3.课程评估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在学分制下,职业院校应该制定合理的课程评估标准,确保课程质量的提高。

同时,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也要使其更为专业化,以满足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要根据求职市场需求,对专业方向人才的素质要求,制定明确的培养方案。

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思考分析

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思考分析
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 思考分析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学分制概述 • 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现状分析 • 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策略探讨 • 学分制对未来职业学校的影响与展望 • 实施学分制的保障措施 • 结论与建议
01
学分制概述
学分制定义和基本原理
定义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以学生自主选课为基础,以取得必要最低学 分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
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学分制管 理信息系统,实现学分的实时记录、查询、转换 和互补等功能,提高学分制管理效率。
制度建设:制定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明 确学分制的各项规定和操作流程,保障学分制的 公平、公正和透明。
通过以上策略探讨,职业学校可以更好地实施学 分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提高资源利用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资源的 利用效率和效益,满足学生多样化的 学习需求。
增强社会认同
加大对学分制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 对学分制的认同度和支持度,形成良 好的社会氛围。
激发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对学分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 学校层面:职业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学分制的重要性,积极制定和完善学 分制实施方案,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激励与评价
建立与教师学分制教学绩效相关的激励机制和评 价体系,激发教师参与学分制教学的积极性。
加强学生指导,确保学分制顺利实施
1 2 3
学分指导
设立专门的学分指导员或导师,为学生提供学分 选择、课程规划和学业进展方面的指导。
学生支持服务
建立完善的学生支持服务体系,包括学术咨询、 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等,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 分制。

高职学分制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职学分制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

2 1 . OO 3
九 江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 郑洲 :高职学分制 管理 改革的 几点思考 )

( 高专 )院校 录取的最低分数线
份 江 西 浙 江 湖 南
柔 韧性较强 的弹性学制应是今后高职院校学年学分 制管 理改革 的一个方 向。管理上具有 弹性 的学年学分制既在教学 管理上 能实现有条不紊 ,又能关 注到学生 的个体差异 ,照顾 到学生 的个别需求。毕竟 ,高职 院校招生的跨度 比较大 ,有 分数线接近本科线的学生 ,也有接近最低 临界值的学生 。而 且对 每个学生而言 ,专业领域 的知识几乎都是崭新的 ,每个 人对专业技能的接受能力不 同。实行弹性学制 ,在学生能够 协调 的情况下 ,允许学生选择适合 自己的较合理的课程安排
下限学 分 ,就可毕,实 际在管理上存在很大差别。 早在 2 0世纪 6 0年代 ,美国学者约翰逊 、卡斯特 、罗森
茨韦克的代表作 《 系统理论与管理》发表 ,将一般系统论运 用 于管理而形成具有很 大影响 的管理 学理论 。 E 根据 系统管 2 J 理理论 ,我们应 以整体 和开放的思想 加强学校 的教学管理 ,
九 江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2 0. 01 3
Jun l f i i gV ct nl& T c nc o e e o ra o u a oai a J jn o eh i C l g l a l
富 百 子 制 管 理 改 革 的 点 思 同 堂 口 分 几 考
的选择要结合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情况 ,这一点在国内外学 术界都 已达成共识 。但是 ,当前 国内教育界对学分制改革仍 有不 同看法 ,见仁见智。笔者浅见 ,高职院校学分制管理改 革应基于当前 中国的教育状况和高职 院校 自身的特点 ,具有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实践研究--以中山职院机电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实践研究--以中山职院机电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实践研究——以中山职院机电学院为例文/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陈建国彭立志刘亚黄春平谭吉武近年来,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断加 大高职院校招生改革工作力度, 高职院 校招生形式进入多元化时代。

高职院校现行招生形式有: 学业水平考试、 自主 招生、现代学徒制、三二分段、3+证 书、普通高考等。

招生形式多元化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学业基础差异越来越大, 部分学生学业基础不牢,对学习缺乏兴 趣和热情,学习主动性较差。

另一方面, 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元化, 人 才发展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复合型 趋势。

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形势变化,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改变现行人 才培养模式, 推行以选课制为基础的学分制,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而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 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 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 并以学生应取得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的一套教学管理 制度。

学分制改革能体现“以生为 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 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的多元化发展。

本文对高职院校 如何在实践层面推进学分制改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岀了 “专业招生, 专业群培养” “三个结合, 重构人 才培养方案”的观点。

一、观念转变,形成共识转变观念是实行学分制的前提条 件。

学分制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制 度的根本性变革, 是人才发展多样化、 个性化、复合型的必然要求。

只有学校管理者、 教学人员以及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才能为学分制实施打下坚实基 础。

由于学分制改革对教师原来的教学 方式和知识结构提岀了新的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 难度, 增强了教师间的竞争, 导致部分 教师对学分制产生抵触思想。

为了顺利推进学分制改革, 在实行学分制改革 前, 学校应广泛开展学分制改革动员和 宣传,既可聘请专家到校开设学分制改 革讲座,也可召开师生座谈会听取师生对学分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等, 让教师参与学分制改革, 让学生了解学分制改 革,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 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给学生以知表1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整合前各专业招生规模一览表序号专业名称招生规模序号专业名称招生规模模具设计与制造806机电一体化技术1002数控技术1207工业机器人技术403机械设计与制造408电梯工程技术1604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1009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405电气自动化技术120表2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整合后各专业群招生规模一览表序号专业群名称专业群包含专业名称招生规模专业群招生规模1设计制造专业群数控技术120280模具设计与制造80机械设计与制造40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402自动化专业群电气自动化技术120420机电一体化技术100工业机器人技术40电梯工程技术1603交通服务专业群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包含三个专业方向)100100情权, 才能形成对学分制改革的共识,为学分制推行创造先决条件。

基于个案的高职学分制改革实践与反思

基于个案的高职学分制改革实践与反思

试合格 ) 和优 良( 合格等级较高者 ) , 达到合格计相应学分 , 基本合格计合 格学分 的7 % ,优 良计合格学分的 0 10 2 %。英语教学 中, 参加 国家认证 考试合格学分 的绩点为校考8 分的 0
围仅为5 ~1%。美 国的学分制课 % 0
程结构为 : 主修课 、 普通教育课 、 自 由选修课 比例为2 %、9 4 %。 9 2 %、2 可 见 ,当前学分制实施中赋予学生 的 选择权利十分有 限。造成差异 的原 因 ,归根结底是教育的价值取 向受 传统文化的影 响所致。传统文化基
目性 , 以及克服学生 “ 难就易 、 避 避
总体把握 、 突出重点 、 步 稳 程设置 的灵活性 、 针对性 、 开放性特 并按 照“ 点 , 目标的实现奠定 了基础 , 为 尤其 是推行“ 双证 ” 融通 , 学分替换 , 免修 免考相对应的课程, 对获得资格证书 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等措施 ,有利


高职 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特
地实现资源共享 , 节约教育成本 。 二 、基于个案的高职 院校学分
制 改革 实 证 分析
第四 , 强化素质教育 。 构架文化 素质教育框架 ,规定学生必须完成
8 0 ~1个学分 的任 选学分 。设 立创
殊 性
第一 ,学分制有助于高等职业
教育培养 目标的实现 。高职教育以
第二 , 尊重个性需求 , 实施差异 教学 ,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 实施学
指导学生选课 、 安排学 习进程等 , 提
否畅通 ,如何保障学生的选择权等 高学习针对性 。
( ) 二 方案构架体现 高职特 色
为此 , 应建立相应 的制度确保 。 分制可以满足学生对学制 、专业方 问题。

关于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摘要: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如此。

笔者在深入探讨高职教育推行学分制改革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并思考了目前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对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学分制;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办学类型,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经验较少,这种现状对学分制改革的实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由于办学时间较短,管理基础较薄弱,教学改革的经验不足,因而在学分制的推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办学时间较短,一些旧有的制度框架和观念束缚相对较少,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学分制改革的推行减少了障碍。

一、高职教育实行学分制改革的意义1.从学分制改革的实质看。

我们知道,学分制的产生是建立在选课制的基础之上的,在设置一定比例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足够数量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照顾到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进度要求。

此外,通过自由选课,可以使一部分学生提前毕业或延迟毕业,同时也为在校学生转专业提供了可能。

从师资培养角度讲,选修课的开设,也有利于教师发挥自身的专长。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分制改革的实质在于一方面增强了学习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弹性。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学分制改革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从办学方向看。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中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而如何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符合就业市场需要是高职教育的工作重心之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增强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开放性。

学分制改革实行后,根据专业素质和能力需要,在设置一定比例必修课的基础上,通过选课制,可以设置一些符合社会最新发展需要的新课程、交叉学科课程和复合型课程来满足就业市场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新要求。

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与实践

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与实践

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与实践日期:•学分制概述•学分制在职业学校的实践•学分制在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学分制在职业学校的的实践案例•学分制对职业学校的影响与展望目录CONTENTS01学分制概述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规定学生的学习量、学习进程和学业水平的新型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以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的定义与特点学分制特点学分制定义学分制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为了满足工业革命对人才的需求,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起源发展现状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逐步由试点院校向全国高校推广。

目前,学分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

030201学分制的发展历程美国高校实行学分制,注重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学生可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

美国欧洲高校实行学分制和学年制两种教学管理制度相结合的方式。

欧洲日本高校实行学分制和学年制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日本学分制在其他国家的应用情况02学分制在职业学校的实践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适应市场需求01职业学校通过实行学分制,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分制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课程设置,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与产业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02学分制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自主选择课程和安排学习进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充分发挥个人潜力。

提高教学质量03学分制能够促进教师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实行学分制,教师可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优秀师资,增强教学实效性。

逐步推广目前,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开始实行学分制,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分制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职业教育学校。

不断完善随着学分制在职业学校的实施,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也不断完善。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摘要】本文主要调研了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的情况,并对学生和教师的观点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学分制在职业院校的实践、学生和教师的反应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式。

最后根据调研结果给出了对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的建议,并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提供参考,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学管理的改进。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分制、调研、实践、学生反应、教师看法、问题、改进方式、建议、发展方向、总结、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结论、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行学分制成为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学分制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学分相挂钩,实现学习过程的可量化、可视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分评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对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进行深入调研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对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学分制在职业院校的实践,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推行对于职业院校具有重要意义:学分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修不同的课程,灵活安排学习计划,提高学习动力。

学分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学分制下,学生需要修满一定学分才能毕业,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学分制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通过学分制,学校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课程设置的更新。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不仅可以促进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教研工作的进步。

2. 正文2.1 学分制在职业院校的实践学分制在职业院校的实践是为了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举措。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情况的调研与思考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国际上,学分制教育早已成为一种主流教育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级教育机构。

而在我国,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场所,也开始尝试推行学分制教育。

这种改革举措旨在提高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教育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学分制教育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师教学方式,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和监管,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教育的情况,探讨其优势和挑战,以及影响因素和发展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学分制在职业院校中的优势和挑战,深入研究推行学分制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通过这项研究,旨在为职业院校学分制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职业院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也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为推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和提升质量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对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的深入调研和思考,进一步完善学分制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的研究意义在于探讨学分制对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模式的影响,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学分制在职业院校的推行情况,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了解学分制在职业院校的实际运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有助于找出解决方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

研究职业院校学分制还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探讨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的意义,可以深化对职业教育改革的认识,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产业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反思[摘要]在职业教育日益开放、学习者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纷纷实行了学分制。

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动因、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理念、资源、管理和技术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学分制改革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分制实践反思[作者简介]刘峰(1962- ),男,湖南临澧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课程论。

(湖南长沙 410132)[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工学结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教学运行组织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xjk011bzj014)[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22-03学分制的“形”是选课制、导师制,以学分为计算学习量的单位;学分制的“神”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与选择权。

与传统的学年制相比,学分制更具灵活性、选择性、指导性、流通性。

目前各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效果不尽相同,有的在健康有序地推进;有的只是形式上的学分制,但无内涵即形似而无神;更有甚者骑虎难下,进退维谷。

高职院校学分制要神形兼备,取得实效,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分析与反思。

一、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背景与动因学分制于19世纪末产生于欧美。

20世纪初,北京大学等高校开始试行学分制,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先后出现了四次实行学分制的高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

”此后,以学分制为主题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大面积推行,到2001年9月,全国多数本科院校都实行了学分制,部分高职院校也开始试行学分制。

近几年,高职院校纷纷实行学分制,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内在动因。

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要求教学内容更加鲜活;二是招生方式(普招、单招、注册入学等)、生源结构、就业方式与途径的变化,学习者要求在学习内容和时间上的选择更加灵活;三是时代的开放与进步,使得学生对个性发展的追求更加迫切。

为适应这些变化,学习者和管理者都有变革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诉求。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始了学分制改革与实践。

二、如何理性看待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一)肯定论1.具有变革性。

实施学分制是一项教学运行与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从传统学年制的刚性管理,到尊重学生自主权与选择权的选课制、导师制的柔性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制度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与进步,对于转变教师和管理者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增强学生顾客意识,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具有基础性。

建立学分制管理平台与运行机制,是一项增强高职院校软实力的基础性工作。

没有学分制管理平台,就难以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有所作为,中职与高职衔接、专本科沟通就没有媒介,国际合作办学就无法接轨。

打造了这样一个平台,将来许多工作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拓展和延伸。

学分制改革对于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构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3.具有前瞻性。

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着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

未来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从不同时间、地点、方式、渠道获得的学习成果,可以转换成学分,存入学分银行,积攒到一定的程度,就可兑换成证书、文凭。

澳大利亚国家资格体系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使职业教育、培训系统与学历教育可以通过学分互认来沟通。

欧洲一体化后,就建立了一套基于平等基础的学分互换系统,在欧洲不同国家高校学生的学习通道,能够互相转换,促进了学生自由流动。

英、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校间学分互认,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上述这些做法对于我国来说看似遥远,但并非遥不可及。

高职院校的学分制改革,是做了一件重要而不急的事,具有前瞻性。

(二)初级阶段论由于客观条件制约与主观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实行的学分制尚处于初级阶段。

多数学校正在探索中前行,积累了经验,成效显著;但也不少学校的学分制只有其形,而无其神;有的甚至是“两张皮”,名谓学分制,实为学年制,按学分制收费、按传统学年制教学。

究其原因:一是学分制下高职院校教育价值观、管理理念的形成,课程资源的积累等,都需要长时间来培育。

二是我国高职教育处于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转型期,办学条件包括师资条件、实训条件、课程资源,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是学分制的发展与完善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国外高校出现学分制已有上百年历史,而在我国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大多才几年时间,应用的效果要达到国外高校或是国内本科大学的水平,还任重道远。

四是在我国实行学分制,本身就有一个本土化的问题,而且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实施学分制,还存在个性化、适切性的问题。

学分制由接受、适应到创新,需要一个时期才能完成。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客观现实看,还是从长远发展看,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都是很有意义的。

任何事物发展总有一个过程,要理性看待目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只要方向是对的、趋势是好的,敢于面对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反思与改进,高职院校的学分制改革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三、实践与反思(一)主要问题1.理念问题。

一是囿于学年制的思维定式。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师、学生,习惯于传统学年制运行模式,一时难以形成学分制下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学时空观。

二是认识上的局限。

没有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深远意义,甚至认为实行学分制是赶时髦,缺乏教育价值观层面上的反思。

三是缺乏系统思维。

没有通过制度顶层设计和资源配置来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本位主义、个人主义掣肘资源管理的无界化。

2.资源问题。

目前大多数学校只是实现了有限的选教师、选上课时间,还没有完全做到选课程,主要原因是资源匮乏。

选课制是学分制核心,课程资源匮乏,师资、实训条件、场地设施、可用时间等有限,实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管理问题。

新的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制度,还没有完全顺应学分制要求,它的约束性、规范性、程序性等尚未形成机制。

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面对新问题时有些茫然,如:学生“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教学班与行政班如何管理;选课的指导与管理,重修教学的组织实施,学籍预警与退学等都是管理的新问题。

4.技术问题。

一是排课冲突多。

如个别班级停课实训周与大公共课的冲突。

二是学分制管理软件与教务管理平台,存在的兼容与个性化改造的问题。

学生毕业成绩的标识不仅要有表达学习“量”的学分,还要有反映学习“质”的平均绩点;对于分层次教学的学业成绩,要能自动换算。

三是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数据对接,解决学分与收费相对应的查询、批扣等问题。

四是获取、加工、传递、分配、利用互联网海量的教学资源,在技术上挖掘、法规上风险规避,尚未成熟。

(二)进一步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对策1.全员参与,更新观念,避免“两张皮”。

学分制理念是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尊重人的个性发展,还给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与选择权。

教师和管理者要从学年制教学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真正将尊重人的自主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师职业发展,从口头落实到行动,最终成为制度文化。

通过对学分制管理办法解读、定期举行学分制改革研讨会集思广益等一系列活动,让全院师生和管理者参与到学分制改革中,感受学分制所带来的变化,共同解决新问题,可以为学分制的实行夯实群众基础。

2.管理创新,措施配套,为学分制铺路。

学分制改革不仅仅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同时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学校的一系列管理制度都要与学分制运行模式配套,教学工作本身的改革与创新又是重中之重。

(1)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优,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更少,“兼师库”的运行机制还尚未激活。

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内涵发展的瓶颈。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要上讲台,先下企业”,开展了“百名教师下企业”;为解决实训条件不足、专业课教师有限的情况,学院“引企入校”“百名技师上讲台”。

三年来,这些活动已经制度化,形成了长效机制。

事实证明,这是解决职业院校师资问题的重要途径。

(2)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鼓励开发模块化课程。

学分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课程改革。

宽基础指整合专业平台课,甚至可考虑按专业大类开设平台课,这样便于学生选教师,也有利于集体研讨提高课程质量。

专业课模块化指变大体量的专业课程为多个精细课程或模块。

专业方向课多模块、活模块,便于学生选课程,发展个性。

增加通识课程比重,加强人文教育、公民教育。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是基于学历的职业教育,不是企业培训,不能太功利。

现代就业越来越不定向,职业转换频次越来越高,要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与职业迁移能力,人文基础、通用能力、关键能力比专项技能更重要。

为适应这一变化,要开发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的课程体系。

(3)推进考试改革。

职业教育推行能力本位课程,考试也要以能力评价为主。

学业成绩评估要包括课程的终结性考试成绩、专项训练成绩、平时日常作业三方面。

作业含日常练习、社会实践、学习报告、小组作业。

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程度、学生间互评、答辩等都要与总评成绩挂钩。

随堂的技能考试(项目),要允许给学生多次考试机会。

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参展、发表作品等,也可以组合进入平时成绩给予认定。

学生的gpa(grade point average)成绩积点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优劣的标尺,等级可分为a,b+,b,c+,c,d+,d,f。

按比例算积分,见下表。

(4)加强过程管理。

一是落实导师制。

选课前,选课中,选课后,各二级学院都要按程序,做好学分制的宣传、解释工作,由导师指导学生选课,及时处理选课冲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二是严格学籍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学分预警制度,谨慎地使用淘汰机制。

学分制虽然取消了留级、降级制度,但要允许学习困难的学生自愿降级或转专业;鼓励学习者保留学籍服兵役或休学去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复学完成学业。

三是对免修、免试、“奖励学分”等严格把关。

3.拓展时空,资源无界化,弥补教学条件不足。

美国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aect)认为:教学资源是指能帮助学习者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

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有开放的资源意识,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1)突破传统学年制的时空定式。

打破传统的每周5天、每天8节的作息安排,晚上、周末排课,全天候开放实训室。

全院上班、上课、开餐、交通车运行时间、教师课酬等都作相应调整。

甚至可以尝试打破传统的寒暑假,按季开课。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同时也缓解了教学资源的问题。

(2)在线学习获取学分。

为解决目前公共选课不足、质量不高、毕业班学生学分不够、教室不足、学生顶岗实习阶段重修困难等,采用了自主修读学分的网络课程平台,提供丰富的名校、名师优质课程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