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蔡襄的书法美学
蔡襄:书法名世箴铭诫子
蔡襄:书法名世箴铭诫子蔡襄(1012-1067),字君谟,宋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人,北宋名臣、著名书法家。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逝世,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
南宋乾道年间,追谥忠惠,故称“蔡忠惠”。
蔡襄为官有为,颇有政绩。
任福建路转运使时,恢复莆田五塘水利,退盐碱、保灌溉,受益面积达一千余顷,农户计八千余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州知府时,撰写《福州五戒文》等,作为法令颁布,倡俭戒奢,推动移风易俗。
蔡襄工书法,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蔡襄著述甚丰,传世文集收有诗词370首,奏议64篇,杂文584篇。
所著《茶录》是继晋代陆羽《茶经》之后的又一论茶名著。
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蔡襄家训北宋名臣蔡襄晚年结合自己的修身心得和为官思想著有家训《论忠孝》,表达了他对“忠”与“孝”的认识。
在家训中,蔡襄认为,忠孝乃人之天性,内在于人本身之中,“犹耳目心腹,有身则有之,非外物也”。
蔡襄任福州知府时,针对当地婚丧喜庆讲排场、摆阔气的不良社会风气,撰写了《福州五戒文》、《戒山头斋会碑》、《教民十六事碑》等,作为法令颁布,要求百姓遵守。
在《福州五戒文》中,蔡襄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人子之孝,本于养亲,以顺其志,死生不违于礼,是孝诚之至也……生则尽养,死不妄费,如此,岂不善乎?”此外,蔡襄还曾自拟过一些“箴”和“铭”,用以警诫自身和家人后辈。
如在《过箴》中提出“耻勿惮改,思然后规。
日规月改,虽过奚为”,告诫要善于思过、改过;《怠箴》中“根深则茂,途远而趋。
汝之克念,其庶几乎”,则告诫要勤奋修德,勿懈怠;《枕铭》中“昼有白日而不惜兮,安尔而醉。
蔡襄 书法艺术
蔡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 2009-08-15 12:20 阅读7 评论0字号:大大中中小小蔡襄(1012-1067)字君谟。
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
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
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
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
”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
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
蔡襄也是一位著名的茶叶鉴别专家。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
蔡襄著作的《茶录》是《茶经》后又一部重要的茶叶专著,是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
译成英文、法文,传播国外。
另有《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
著有《端明集》(亦称《蔡忠惠集》)传世。
最后不得不补充一点,在书法史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应该是蔡京,只因其“人品奸恶”,后来人们用蔡襄取代了蔡京。
这一点值得商榷。
《门屏帖》尺牍(下为局部)纸本27.8cm X1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颛诣门屏,陈谢推官吕君。
九月日,襄上谒。
《门屏帖》为蔡襄早期作品。
《海隅帖》1045年作纸本28.8cm X15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蔡襄书法代表作是什么
蔡襄书法代表作是什么蔡襄书法代表作介绍北宋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苏代表的是苏轼、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而蔡所代表的就是蔡襄了。
他们四人的书法被认为是北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他们也被认为是最具有个人风格的书法家。
苏轼的书法丰腴跌宕,黄庭坚的书法纵横捭阖,米芾的豪放俊秀,每个人都自成一派,颇具风格。
他们三人都是擅长行草或者是行楷的,而蔡襄则擅长写工工整整的楷书。
许将在《蔡襄传》中说到“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
”也就是说,宋仁宗也非常爱惜蔡襄的书法,其实事实就是如此,宋仁宗曾多次下诏让蔡襄书写碑文等。
所以,不论是当时的文豪还是皇帝,都非常珍视蔡襄的书法。
但是因为蔡襄自惜,所以传世的作品比较少,传世的墨迹有《谢赐御书诗》,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忘归石”、“国师岩”一些经典的作品。
蔡襄学《兰亭》《洛神赋十三行》,汲取王氏父子书法中潇洒豪迈的神韵;之后又学于欧阳询,追寻劲健之笔;除此之外蔡襄还学颜真卿、李邕等人的专意凝重端庄,可以说是及众家之所长。
如今蔡襄的《安道帖》、《虹县帖》、《脚气帖》、《陶生帖》、《大研帖》、《山堂诗帖》、《远蒙帖》等尺牍都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还有一本《入春帖》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蔡襄诗词代表作现在流传下来的蔡襄诗词共有419首,可见蔡襄的文学造诣之深。
蔡襄诗词有《上元应制》、《梦游洛中十首》、《春日》、《和黄介夫忆竹》、《梦中作》、《秋思》等等。
蔡襄的诗名远扬,发生在1036年。
当时范仲淹因与身为宰相的吕夷简发生了争执而被贬到了饶州。
对于范仲淹被贬一事,朝中大多上书请求皇帝修改诏命,要不就是请求与范仲淹一同被贬,但是当时身为谏官的高若讷却对此事一言不发,于是,蔡襄就作了一首名为《四贤一不肖》的诗来攻击高若讷。
蔡襄的这首诗在东京广为流传,有售卖此诗的,有在墙上书写此诗的,就连来访的辽朝使者都偷偷地将这首《四贤一不肖》买了带回辽朝,从此,蔡襄的诗名远扬。
关于宋四家的书论
关于宋四家的书论摘要:1.宋四家的简介2.宋四家的书论特点3.宋四家的书论影响正文:一、宋四家的简介宋四家,又称“苏黄米蔡”,指的是我国北宋时期四位著名的文学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他们在文学、书法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当时文化界的翘楚,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宋四家的书论特点1.苏轼的书论特点苏轼(1037-1101)是宋四家中的领袖人物,他的书论具有鲜明的个性。
苏轼主张书法应追求自然、随意,强调“意在笔先”。
他在书法上擅长行书、草书,尤其以行书见长。
苏轼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跌宕起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黄庭坚的书论特点黄庭坚(1045-1105)是宋四家中的书法大家,他的书论强调“韵外之致”。
他认为书法应当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更注重表现作品的韵味。
黄庭坚的书法以楷书、行书为主,尤其擅长楷书。
他的书法作品结构严谨,笔画舒展,富有韵律感。
3.米芾的书论特点米芾(1051-1107)是宋四家中的书法奇才,他的书论主张“平淡天真”。
米芾认为书法应当追求平淡、自然的美感,避免矫揉造作。
他在书法上以行书、楷书为主,尤其以楷书见长。
米芾的书法作品,字形古朴,线条圆润,充满天真烂漫之趣。
4.蔡襄的书论特点蔡襄(1012-1067)是宋四家中的书法大家,他的书论强调“骨韵兼备”。
蔡襄认为书法应当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更注重表现作品的骨韵。
他在书法上以楷书、行书为主,尤其擅长楷书。
蔡襄的书法作品,骨韵丰满,端庄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宋四家的书论影响宋四家的书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们的书论主张,不仅推动了当时书法艺术的发展,还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蔡襄 与宾客帖译文
蔡襄与宾客帖译文(原创版)目录1.蔡襄简介2.宾客帖背景3.宾客帖译文及赏析4.蔡襄的书法艺术特点5.蔡襄对中国书法的贡献正文1.蔡襄简介蔡襄(1012-1067),字伯简,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他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子中允、知制诰等职务,是北宋文人代表之一。
蔡襄才学出众,擅长诗文,与梅堯臣、歐陽修、蘇洵并称为“永嘉二王五子”。
此外,他在书法方面也有着极高的成就,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2.宾客帖背景《宾客帖》是蔡襄的一篇书法名作,书写于 1044 年。
当时,蔡襄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应友人之邀,书写此帖以赠宾客。
此帖内容为七言绝句,描述了作者与友人相聚欢宴的情景,诗句优美,寓意深刻。
3.宾客帖译文及赏析原文:夜泊牛渚怀古怨,潮平江静梦翩翩。
渔火夜多愁断肠,重重门望月华满。
岸蒲方绿鸟归巢,岛柳依依人归远。
琵琶声里忆荷花,不知今夕是何年。
译文:夜晚停船在牛渚,怀念古人,抱怨时光流逝。
潮水平静,江面宁静,梦境翩翩。
夜晚渔火令人愁肠寸断,重重门望,月光洒满。
岸边蒲草绿意盎然,鸟儿归巢,岛上柳树依依,人们离去。
在琵琶声中回忆荷花,不知今夕是何年。
4.蔡襄的书法艺术特点蔡襄的书法以楷书见长,融汇古今之长,刚柔并济,骨韵并重。
他的楷书字形端庄,结构严谨,笔画流畅。
在用墨上,他善于运用枯润、浓淡的变化,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在布局上,他力求简洁明了,注重行、列的对称与和谐。
蔡襄的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蔡襄《入春帖》《南归帖》受信人考——兼论蔡襄与葛宥的交游
T圉_雨水研究蔡襄《入春帖》《南归帖》受信人考—兼论蔡襄与葛宥的交游◊武宝民蔡襄(1012—1067),字君漠,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
天圣八年 (丨030)甲科前十名进士及第,官至翰林学士、三 司使、端明殿学J r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 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卒谥“忠惠'累赠少师。
所作《荔枝谱》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 罘树分类学著作”。
有《端明集》传世。
其诗文 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在 中国书法史上,蔡襄被誉为“北宋四大书家”之 一,且是有宋以来第一人,引领整个宋代书法艺 术的发展趋势,是“尚意”书风的先导者。
今笔者不揣拙笔陋见,对蔡跋遗存的书法墨迹和刻本中的《人春帖》《南归帖》进行考析,论正两帖身份归宿问题,以求正于诸同仁。
一、《入舂帖》《南归帖》考析1.《入春帖》,纸本,草书。
信札则,凡十一行,共一百二十字,纵30厘米,横41 •丨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图I)。
历史上,此帖有许多别名:《蔡襄集》称《致公绰仁弟书》,《平生壮观》称《公绰仁弟》,《大观录》称《公绰札》,《敬一堂帖》《渤海藏真帖》中皆称为《与公绰仁弟书》等。
襄启,入春以来,属少人便,不得驰书上问,唯深瞻想。
日来气候阴晴不齐,计安适否?贵属亦平宁。
襄举室吉安,去冬大寒,出入感冒、(积)劳,百病交攻,难可支持。
虽入文字,力求丐祠。
今又蒙恩,复供旧职,恐知,专以为信。
前者铜雀台瓦研,十三兄欲得之,可望寄与,旦夕别寻端石奉送也。
正月十八日,襄顿首。
公绰仁弟足下。
1蔡襄的书法,崇尚法度,诸体皆掖,草书一体更具独特面貌。
他大胆开创,用^泰/-Mvl、:$、\表rw^i r^-®^^:^、r^A^^^^^4-r^^^d^^3:.^^7叙>>o圓图1蔡襄草书入春帖30cm X41.1c m纸本故宫博物院藏图2蔡8行草南归帖ffi 本“散帛笔”写•散草”,谓之“飞草”,如《思 咏帖》《陶生帖》《虹县帖》都具有其自成 一家的“飞草”特点。
书法大家蔡襄
这就是蔡襄的书法 他的楷书沉着明润, 浑厚端庄; 他的行书清丽精致, 俊俏典雅; 他创造的“飞白散草” 自成一体,非常精妙
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 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宋史〃列传》 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 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 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 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 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 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 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 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 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 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蔡襄也是一位著名的 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 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 当世。蔡襄著作的《茶录》是<茶经>后又一部重要的 茶叶专著,是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译成英文、法文, 传播国外。
请细心的阅读“阅读加油站” 注:请不要抄答案
我们现在来复习一些重要词句
现在我们来以举手分享预 习准备
名叫“我是小诗粉”
规则:每当显示出一首诗,请猜出诗名, 和诗人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赤壁
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 步: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黄庭坚 也说:“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沈括 在《梦溪笔谈》中评论蔡襄的草书“以散笔作草 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 成一家。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 又纵逸而富古意。” 《宋史〃蔡襄传》称他:“襄工于手书, 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许将《蔡襄传》说: “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 珍藏,仁宗尤爱称之。”朱长文《续书断》: “蔡襄书颇自惜重,不轻为书,与人尺牍,人皆 藏以为宝。仁宗深爱其迹……及学士撰《温成皇 后碑》文,敕书之,君谟辞不肯书。
浅谈蔡襄的书法美学
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 他“颇自惜”有关,不妄为人书,因此不管上到皇帝
意。”草书作品中,《陶生帖》开创了“飞草”的写 还是下到黎民百姓都十分珍惜,宋仁宗尤其喜爱蔡襄
法。这种用散卓笔所写的草书,兼有章草和飞白书的 的书法,曾下诏命他书《温成皇后碑》,蔡襄却坚持
特征。《陶生帖》又称《新记帖》,通篇书写速度较 不肯,他认为儒者工书,乃自游息之乐事,不可等同
二、神采之外,推崇古意 蔡襄的书法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恪守法度, 讲究气韵。欧阳修说蔡襄的书法独步天下,笔法有师 承。他的行书应排第一,其次是小楷,再次是草书。 所以,当苏轼认为“蔡君谟为近世第一”的同时,也 指出其“大字不如小字,草书不如真书,真书不如行 书”。《澄心堂纸帖》是蔡襄墨迹中最具晋唐风格的 代表作,全文以行楷写成,结构端正,字形丰腴,布
而与欧阳修同朝为官的蔡襄毅然独起,他不仅 政绩显著,也是宋代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蔡襄, 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与苏轼、黄庭坚、 米芾并称为宋四家。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 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苏东坡则称:“蔡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 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这一点,他与 恩师欧阳修一脉相承。黄庭坚赞曰:“君谟真行简札 甚秀丽,能入永兴之室。”由此看出,众人对他的评 价是相当高的。
105
鉴 赏
局清朗,字距行宽适中,端重而雍容。另一名帖《扈 优劣长短,其行草多取法魏晋及二王,因此在自己的
从帖》可算是蔡襄传世尺牍中最为精彩的一件,用笔 书法作品中时常显现出诸多前贤的痕迹。
谨慎而不刻意求工,颇具晋唐遗风,可见蔡襄在行书
三、承上启下,“尚意”书风的奠基人
方面以对传统的继承为主。行书信札《安道帖》又称
蔡襄的书法美学思想分析
典 型 的 美 学 意 义 以及 学 术 价 值 。 但 是 , 就 我们 对 于 宋 代 历 史 的 了解 , 蔡 襄 在 书 法 史 上 的 地 位 并 不 能 够 与他 的 成 就 相
媲美, 希 望 后 人 能够 公 平 、 公正地看待蔡襄 。笔者在本 文 中对蔡 襄的书 法美学做 一个 简要地分 析 , 让 大 家对蔡襄 的 书 法 和 他 的 品德 能 有 更 深 一 步 的 了解 。 [ 关键词] 蔡襄; 书法 ; 美 学 思 想 [ 作者简介] 胡鹏( 1 9 7 6 一) , 男, 硕士 , 淮北 师 范 大 学 美 术 学 院 讲 师 , 主 要从 事 艺 术 理 论 、 艺术 美 学研 究 。
一
、
蔡襄 书 法作 品 中的思 想观
( 一) 儒 学 思 想
长期 以来 , 孔 盂 思 想 对 封 建 社 会 有 着 极 大地 影 响 , 并 且 逐 渐 发 展成 为 正 统 的封 建 社 会 思 想 。蔡 襄 积 极 人 世 、 忠君 爱 国, 在 政 治 上 一 直 把 立 功 以及 立 志 立 德 当 成 自身 的人 生 抱 负 和 人 生 追 求 , 这 是 具 体 的 正 统 儒 家 思 想 表 现 蔡 襄 为 官 期 间非 常 清 廉 , 忠君 爱 国 、 克 己奉 公 , 在政治上辅佐朝政 , 为 国 家 社 稷 提 出 了很 多 有 成 效 的 言 论 。他 奉 劝 皇 帝 好 进 , 彰 君 过 的谏 臣 不 可 取 , 并 奉 劝 皇帝 任 用 贤 臣 , 并 且 表 达 出 自己作 为 端 庄 之 士 、 犹死 不辞 的坚定 决 心。另外 , 蔡 襄在 笔耕上 尤 为勤奋 , 有 着 非 常 多 的 著 述, 在 国家 的各 个 领 域 , 诸如经济 、 政 治 等方 面 , 均 提 出 自身 独 到 的 见 解 , 比如《 废贪赃 》 、 《 戒励 臣僚奏 荐就 》 、 《 论 兵十 事》 、 《 安
蔡襄茶事美学探讨
宋承继唐五代时的煮茶、煎茶和点茶方式,以撮泡法为萌芽发展而来的以点茶法为主流的饮茶艺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茗饮之风逐渐大众化、市民化和普及化,呈“华夷蛮箱,固口饮而无厌;富贵贫贱,匪时啜而不宁”(梅尧臣《南有嘉茗赋》),“天下之货,茶最后出,而国用赖焉……茶,非古也。
源于江左,流于天下,浸淫于近代,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李靓《富国策》)之态。
此有吴自牧的《梦粱录》第十六卷中记“盖人家每日不可阙(通“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也。
”从此,茶成为宋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日常用品,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在宋代特有的环境下,茶事活动中产生了各式各样极具东方特色的农业文明生活美学,如龙团凤饼的制作工艺、茶叶种植技术以及品茶的环境和新的点茶程式茶道。
而在以“点茶法”为主的宋代茶事中,主要以蔡襄、赵佶为典型代表。
蔡襄是点茶道的奠基者,从他的茶学论著《茶录》一书中,可以窥见一二。
此书从论茶和论器两方面叙述了作者自己的程序茶事美学思想,同样他的涉茶诗词及文章中亦有他的生活美学和茶事美学。
就此,下文便是笔者管窥之见的相关蔡襄茶事的生活艺术美学散述。
1”茶事美学,,词解茶事美学,是指在涉茶活动中所产生的享受,它通过种茶、制茶、烹茶、吃茶、赏茶和感茶等一系列过程表现出来,换句话说,它亦是茶艺基础上的感官享受、生活享受和精神享受,中华茶艺美学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属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部分,具有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如个性特征、时代特征、民族特征。
中华茶艺美学侧重于审美主体的选择,同时也具有审美的即视感,是建立在儒释道上的传统美学。
西方美学主要研究美与美感口]。
同西方美学相比,中国美学主要是研究意蕴、韵味与志趣等抽象的人文概念[2],同时也研究人为活动中具体事项的美与美感。
在茶事中的主要表现为茶道仪式的整个茶道程式中的细节美、诗词中透露出的境界美及书法作品中包含的各种人文、精神和意韵美。
书法鉴赏蔡襄《谢赐御书诗》
蔡襄《谢赐御书诗》书于皇祐四年(1052),楷书,此帖缘起是仁宗酷爱蔡君谟的书法,赞赏其为人,亲自书写“君谟”二字,赐以嘉奖。
蔡襄感激不尽,赋诗以谢皇恩。
蔡襄书法本来就极为工整、平夷,此帖又是因为感恩而进献皇上的,故而十分端庄沉稳而规矩,无半点夸张放纵之感。
当然也不是说此帖并无一点逸趣、潇洒可言。
相反这种潇洒与逸趣是深层次的,隐藏在作品的内在的神韵中这件墨迹颇有晋唐遗韵,其法度严密,结字严谨,用笔稳健,一丝不苟,是其楷书中最精到的作品。
卷后,有米芾、鲜于枢、解缙、吴宽、陈继儒、董其昌、张祖翼、罗振玉等众多宋、元、明、清名人题跋。
这卷流传有绪的墨迹曾经南宋赵明诚收藏,元代曾为乔篑成收藏,明代曾经黄锺、赵用贤收藏,清初为安岐收藏,后又经叶名澧收藏,清末为端方所藏。
后流入日本国,现藏于日本书道博物馆。
全卷纵二十九点三厘米,横长总计八百二十九点五厘米。
综观全帖,笔圆锋藏,庄重沉着,齐整冲和,无丝毫苟且放纵之处,比《茶录》、《荔枝谱》、《昼锦堂记》、《万安桥记》等蔡襄其它作品更来得工整规矩,这与本帖是臣子给皇帝上表的特定体裁,有着直接的关系。
或以为本帖运笔稍滞,略逊逸趣。
但端庄飘逸,本难两兼,所以也不能说是它的缺点。
蔡襄书法规模晋唐,笔笔有来历,不稍逾越。
当时书家欧阳修、苏东坡等评其书为当时第一。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1] 。
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
南宋乾道(1165年—1173年)年间,追谥忠惠,故称“蔡忠惠”。
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年—1200年),在洛阳桥南街尾建蔡襄祠。
后人在他墓前立柱题联云:“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
宋代书法艺术赏析
宋代书法艺术赏析
宋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代表着书法艺术的高峰。
宋代书法艺术以古典清秀、婉约恬淡为主要特点,注重笔画之间的韵律以及整体的和谐美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宋代书法家中,最为著名的是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人。
他们的作品有的沉着豪迈,有的柔婉飘逸,有的端庄典雅,但无论是何种风格,都表现出了严谨、精致的艺术特点。
米芾的书法疾劲有力,气韵雄浑,笔法俊秀而大气磅礴,独具风骨。
苏轼的书法则是婉约清新,婉转而含蓄,每一笔都饱含作者的文化修养与思想思维,流露着令人心醉的诗情画意。
黄庭坚的书法格调庄重,方正厚重,文字大气磅礴,墨意深沉,透露出内敛深沉的文学气质。
蔡襄的书法则以清秀细腻而著称,他的作品以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的多种形式出现,达到了崭新雅致的境界。
除此之外,宋代书法艺术还注重意境、修养和气韵,体现出了一种别样的文化艺术气息。
整个时期的书法艺术中,反映出了一个严谨、精神、知识分子成熟的社会,代表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峰值。
蔡襄
蔡襄作者:翁洪扬来源:《牡丹》2018年第15期蔡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一直备受争议。
有人将蔡襄的书法捧为“本朝第一”,有人又将蔡襄的书法贬为“闺房态度”,众说纷纭,以致数百年来聚讼不已。
但是,人们仍然不能否认蔡襄书法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其“取神气为佳”的思想更是影响了整个宋代书坛。
苏子美更是评价蔡襄:“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蔡襄对“尚意”书风兴起所做的贡献。
一、蔡襄简介近千年前的北宋汴京诚,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市,有一位开封府的最高行政长官,他是宋代书法著名的代表书家之一,“苏、黄、米、蔡”中的蔡指的就是他——蔡襄。
蔡襄,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人,北宋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茶学家。
说起蔡襄,就得提起今开封有名景区开封府的门匾,用的就是他的字,如果把“大梁门”门匾和“开封府”门匾做对比,作为颜楷的前者更讲究法度,而后者脱胎于唐楷,却有鲜明的个性,不大受被奉为圭臬的唐楷法度的约束。
二、对宋“尚意”的影响蔡襄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据史料记载,最初的宋四家中的蔡原本是蔡京,但因蔡京是佞臣,祸国殃民,所以后来的书法史将四家中的蔡改为蔡襄。
笔者个人认为,这对于蔡襄是不公平的,蔡襄的书法成就并不低,相比而言在某些方面成就更为突出。
从作品风格来看,蔡襄主要是学习二王、颜真卿,在宋初并不算是一位开宗立派的大家。
相对比他的几个晚辈苏轼、黄庭坚而言,他严谨法度,尽心尽力地学习晋人的韵、唐人的法,在创新方面并不突出,但不突出不代表一点都没有,也可以这么说,蔡襄在那时就是一个老实人,老老实实地做官,老老实实写字。
因为他是农家子弟,金榜题名后登科入仕,自身的身份较为敏感,但他也不全是这样,沈括曾经评价蔡襄说:“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且自成一家。
”这就说明蔡襄并不是一个毫无创意的书家,恰恰相反,尽管稍微缺少一点创新精神,但他天资极高,并不是泥古不化,虽算不上宋“尚意”的标志性人物,但他为尚意所做的开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蔡襄——“尚意”书风的先驱
蔡襄——“尚意”书风的先驱翁洪扬蔡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一直备受争议。
有人将蔡襄的书法捧为“本朝第一”,有人又将蔡襄的书法贬为“闺房态度”,众说纷纭,以致数百年来聚讼不已。
但是,人们仍然不能否认蔡襄书法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其“取神气为佳”的思想更是影响了整个宋代书坛。
苏子美更是评价蔡襄:“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蔡襄对“尚意”书风兴起所做的贡献。
一、蔡襄简介近千年前的北宋汴京诚,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市,有一位开封府的最高行政长官,他是宋代书法著名的代表书家之一,“苏、黄、米、蔡”中的蔡指的就是他——蔡襄。
蔡襄,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人,北宋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茶学家。
说起蔡襄,就得提起今开封有名景区开封府的门匾,用的就是他的字,如果把“大梁门”门匾和“开封府”门匾做对比,作为颜楷的前者更讲究法度,而后者脱胎于唐楷,却有鲜明的个性,不大受被奉为圭臬的唐楷法度的约束。
二、对宋“尚意”的影响蔡襄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据史料记载,最初的宋四家中的蔡原本是蔡京,但因蔡京是佞臣,祸国殃民,所以后来的书法史将四家中的蔡改为蔡襄。
笔者个人认为,这对于蔡襄是不公平的,蔡襄的书法成就并不低,相比而言在某些方面成就更为突出。
从作品风格来看,蔡襄主要是学习二王、颜真卿,在宋初并不算是一位开宗立派的大家。
相对比他的几个晚辈苏轼、黄庭坚而言,他严谨法度,尽心尽力地学习晋人的韵、唐人的法,在创新方面并不突出,但不突出不代表一点都没有,也可以这么说,蔡襄在那时就是一个老实人,老老实实地做官,老老实实写字。
因为他是农家子弟,金榜题名后登科入仕,自身的身份较为敏感,但他也不全是这样,沈括曾经评价蔡襄说:“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且自成一家。
”这就说明蔡襄并不是一个毫无创意的书家,恰恰相反,尽管稍微缺少一点创新精神,但他天资极高,并不是泥古不化,虽算不上宋“尚意”的标志性人物,但他为尚意所做的开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蔡襄笔精帖译文
蔡襄笔精帖译文
蔡襄笔精帖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书风和精湛
的技艺备受世人称赞。
以下是对蔡襄笔精帖的一些解读和权威指导。
首先,蔡襄笔精帖的书风以独特、秀丽著称。
他的笔法细腻且柔美,字体端庄有力,给人以精神抚慰的感受。
蔡襄笔精帖的书法作品,无论从构图还是笔画细节上,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其次,蔡襄笔精帖的技艺精湛,深受后人推崇。
他的笔法华美,
端正大方,字体秀丽端庄,痕迹流畅自然,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
书法艺术的精髓。
此外,蔡襄笔精帖也注重勾勒字形的规范和细微之
处的处理,让字形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达到了更加完美的效果。
再次,蔡襄笔精帖的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欣赏,也在于书法教学上
的指导意义。
作为书法大师,蔡襄在他的书法作品中缜密地运用了各
种技法,对所有书法爱好者都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蔡襄笔精帖的字体
极具可读性,并且字形结构简练,使得初学者易于理解和掌握。
最后,蔡襄笔精帖的文化内涵丰富。
他的作品不仅体现出了中国
文化的历史和精神,也反映了蔡襄的思想品质和生命情感。
这些都使
得蔡襄笔精帖不仅是一份卓越的书法技艺的展示,更是一部深深扎根
于中华文化,充满思想内涵,富有意义的巨著。
综上所述,蔡襄笔精帖是一份卓越的艺术品,他的书法艺术风格
独特,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和精髓。
除此之外,蔡襄笔精帖
还有着对书法爱好者的指导意义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蔡襄:茶愈香时墨愈痴
蔡襄:茶愈香时墨愈痴作者:雪凡来源:《中华瑰宝》2019年第07期炎炎夏日,古人是如何消暑的?一片垂荫,一壶清茶,一把蒲扇,一顶油伞……每人自有不同。
而文人往往习惯于在精舍之中,品茗写字,或者给好友写一封信,以消心头暑热之闷。
一卷书,一盏茶,一支笔,一笺墨,这是蔡襄的生活日常。
暑热写茶帖宋皇祐四年(1052年)六月,时值盛夏,天气炎热。
蔡襄的书房里茶香袅袅,墨香飘浮。
书案上一封手札,墨迹未干。
那是他写给当朝太尉李端愿(字公谨,宋开国功臣李崇矩之后,喜结交文士)的一封信,也即流传后世的《精茶帖》(又称《暑热帖》《致公谨尺牍》)。
在信中,蔡襄表达了对李端愿的问候:“天气炎热,来不及登门拜谒问候,想来您的苦痛已经平复了吧?”然后感慨,“一天到晚风也热日也酷令人烦闷啊,又没有地方可以躲避,人生也好像这酷暑桎梏一样,被名缰利锁困住,无法自拔,可为一叹!送给您几片精茶解解暑热吧,不一一述说了!”最后落款,忽然又想到什么,补了一句:“看到犀牛角做的棋子一副,不知道值多少钱,想带给您看看,卖家说要百五十千。
”此帖为纸本,仅A4纸大小,内容非常简短,但娓娓道来,字字珠玉,层次分明。
全帖9行共68字,以行楷相间写就,行笔流畅,线条灵动,夏日的烦躁孤闷在笔端化作一缕清风瞬间消散。
虽然写暑热之事,却并未让人感觉暑热之苦,反给人一种闲适惬意的清凉感觉,可以想见蔡襄随性淡然、豁达高逸的性格。
《精茶帖》充满妍丽温雅的气息,结体宽博端严且富于变化,笔势沉稳而不失灵动,出锋犀利,使转自然,在传统法度中隐隐有一种新的气象呼之欲出。
在尚法的唐人之后,蔡襄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试探性的创新。
虽然有些谨慎,但其尚意之风在笔端已经初露端倪,这种有益的探索开启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先河,也促进了苏轼、黄庭坚、米芾三人个性文人书法的发展。
蔡襄不止一次给李端愿写信,除《精茶帖》外,还有《蒙惠帖》《扈从帖》等。
在这些书帖中,蔡襄因心境情绪不同,书风也有变化,总体呈现儒雅清逸之貌。
简述宋代书法四大家
简述宋代书法四大家
宋代书法四大家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各自的书法特点和成就如下:
1.苏轼:苏轼的书法天然,其字形丰腴圆润,笔画跌宕起伏,富有节奏感。
他的行书和楷书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行书。
苏轼的书法风格独特,既有古人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创新,是宋代书法的重要代表之一。
2.黄庭坚:黄庭坚的书法劲健有力,其字形结构严谨,笔画精到,气势雄浑。
他的行书和草书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草书。
黄庭坚的书法风格受到苏轼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中的重要一员。
3.米芾:米芾的书法纵逸奔放,其字形变化多端,笔画矫健有力,富有动感。
他的行书和草书都有很高的水平,尤其擅长草书。
米芾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是宋代书法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4.蔡襄:蔡襄的书法蕴藉含蓄,其字形端庄秀丽,笔画圆润流畅,富有韵味。
他的楷书和行书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楷书。
蔡襄的书法风格受到唐代书法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中的佼佼者。
宋代书法四大家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书法风格各异,但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是宋代书法的重要代表。
宋代对蔡襄评论的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 深远,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
人文精神。
在宋代文学史上,蔡襄被视为 与苏轼、王安石等人齐名的文
学家。
蔡襄在书法上的造诣
蔡襄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端庄秀逸、潇洒流畅”。 他的书法风格以楷书为主,行书也有较高的造诣,被后人称为“蔡体”。
除了书法,蔡襄在文学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其诗、词、散文均有佳作,且 作品内容丰富多样。
蔡襄的政治作为
地方行政经验丰富
蔡襄在地方担任过许多职务,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其治理措施多为民谋福利 ,深受百姓爱戴。
忠言逆耳
蔡襄在朝中曾多次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一些政治弊端进行了尖锐的 批评,虽然引起了某些官员的不满,但也得到了部分开明人士的赞赏。
他在任期间实施了许多有益于民生的政策,如减轻赋税、兴修水利、救 灾赈济等。
他还注重教育,修建了许多学校,为百姓子女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
蔡襄在民间的传承
蔡襄的文化成就和道德品质在民间得 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他的书法作品被后人视为珍宝,许多 诗词和文章被编入各种文集广为流传
。
宋代以后,蔡襄被尊为文化名人和道 德楷模,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刚正不阿
宋神宗赞扬蔡襄在政治上 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不讳 。
尽心尽力
宋神宗评价蔡襄在为官期 间尽心尽力,为国家和人 民做出了贡献。
宋徽宗对蔡襄的敬重
敬重其品德
宋徽宗敬重蔡襄的品德,称赞 他是一位道德楷模。
敬重其书法
宋徽宗敬重蔡襄的书法,认为他 的书法作品是珍贵的艺术品。
敬重其学问
宋徽宗敬重蔡襄的学问,认为他的 学识渊博,对国家文化发展有重要 贡献。
蔡襄的书法特点有哪些特征
蔡襄的书法特点有哪些特征蔡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蔡襄的书法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蔡襄的书法特点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
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
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
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轼、欧阳修。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
””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欧阳文忠公集》)黄庭坚也说:“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
”(《山谷文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论蔡襄的草书“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
”《宋史·蔡襄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
”许将《蔡襄传》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
”朱长文《续书断》:“蔡襄书颇自惜重,不轻为书,与人尺牍,人皆藏以为宝。
仁宗深爱其迹……及学士撰《温成皇后碑》文,敕书之,君谟辞不肯书。
”从以上三段记载中,可以知道,蔡襄书法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
由于他颇自惜,不妄为人书,所以传世作品较少。
另外可以看出当时书坛的风气已完全转向了诗文尺牍,而书碑则被看作是一技夫役役之事,为士大夫所不屑为,甚至连帝王的敕命也已不能左右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蔡襄的书法美学
作者:郑炜琳
来源:《牡丹》2018年第09期
在历史背景的催化下,宋代涌现出许多书法家,蔡襄便是其中一位。
本文主要从书法美学角度,谈讨蔡襄在书法上对后世的影响。
一、北宋政治格局下的书风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在汉字的基础上逐渐成长的。
经历漫长的演变,书法自唐代大放异彩,尤其是经过帝王的大力推行,朝野上下都以善书为荣。
而到了唐末,书法逐渐失去色彩。
后来因五代战事不断,书法呈现出萧条的景象。
宋代是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书法的演变离不开当时的社会风貌。
宋初,科举制度达到顶峰,科举致仕的学子没有人讲究笔法,一味迎合考官在书法上的审美,极大地削弱了书写的艺术性而忽视了古法。
在这种学习动机的驱使下,论起“古意”几乎是虚无缥缈,书法审美也逐渐变得模糊和无所谓了。
而与欧阳修同朝为官的蔡襄毅然独起,他不仅政绩显著,也是宋代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苏东坡则称:“蔡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这一点,他与恩师欧阳修一脉相承。
黄庭坚赞曰:“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之室。
”由此看出,众人对他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二、神采之外,推崇古意
蔡襄的书法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恪守法度,讲究气韵。
欧阳修说蔡襄的书法独步天下,笔法有师承。
他的行书应排第一,其次是小楷,再次是草书。
所以,当苏轼认为“蔡君谟为近世第一”的同时,也指出其“大字不如小字,草书不如真书,真书不如行书”。
《澄心堂纸帖》是蔡襄墨迹中最具晋唐风格的代表作,全文以行楷写成,结构端正,字形丰腴,布局清朗,字距行宽适中,端重而雍容。
另一名帖《扈从帖》可算是蔡襄传世尺牍中最为精彩的一件,用笔谨慎而不刻意求工,颇具晋唐遗风,可见蔡襄在行书方面以对传统的继承为主。
行书信札《安道帖》又称《致安道侍郎书》,通篇行文如行云流水,从中可看出其对虞世南行书的继承,字态朴实大方,有轻有重,有宽有窄,气息平和,端庄而又高雅,与颜鲁公尺牍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四家中,蔡襄应是宋代楷书第一人。
他的楷书融合了颜真卿的神韵,《昼锦堂记》就是他大字楷书的作品,欧阳修的文章写好后,要勒石树碑,他去请蔡襄书丹。
为了表示对这位三朝贤相的敬重,蔡襄别出心裁,他把《昼锦堂记》每个字单独写上几十遍,然后选出一个最佳的字拼在一起,附在石碑上,再请工匠刻字,被时人称为“百衲碑”。
虽说用心极致,却与后来书家的“尚意”理念相悖,窥见其书风被唐人法度打下深深的烙印。
即便如此,黄庭坚与米芾仍对他抱有尊敬的态度。
黄庭坚云:“蔡君谟行书简扎甚秀丽可爱。
”又言:“君谟书如蔡琰《胡笳十八拍》,虽清壮顿挫,时有闺房态处。
”米芾亦云:“蔡襄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慢,多饰繁花。
”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亦自成一家。
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
”草书作品中,《陶生帖》开创了“飞草”的写法。
这种用散卓笔所写的草书,兼有章草和飞白书的特征。
《陶生帖》又称《新记帖》,通篇书写速度较快,用笔轻巧而稳重,笔走龙蛇,结体欹正相宜,随心所致。
《入春帖》又称《致公绰仁弟尺牍》,此帖用笔抑扬顿挫,行间丝带连绵不断,与《陶生帖》一样,虽皆为草书,然《入春帖》笔法圆润,《陶生帖》则时有爽劲之笔。
两帖皆有不同的特点,但《入春帖》书写风格承袭前人较多,远不及其行书、楷书个性独特。
明代文学家徐渭曾评蔡襄书法:“蔡襄书近二王,其短者略俗耳。
劲净而匀,乃其所长。
”蔡襄书法的优劣长短,其行草多取法魏晋及二王,因此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时常显现出诸多前贤的痕迹。
三、承上启下,“尚意”书风的奠基人
浏览历代书法,晋代书法尚韵,为当时的社会风貌所趋,字体优美妍媚,潇洒律动。
唐代书法尚法,整个唐代书法可归为一种官僚书法的形态,其法度严谨,具有力度美。
宋代书法则尚意,“尚意”书风的形成首先是创新,再者北宋自《淳化阁帖》问世之后,刻帖之风盛行,以二王为代表的魏晋书法风韵,成为这些文臣的主要审美倾向。
所以,“尚意”的书法创作理念,亦是宋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然而,在这书风吹起之时,蔡襄没有勇立风头。
现代书法理论家侯镜昶说:“宋人学颜,当推蔡襄为第一。
然蔡书虽佳,终不脱唐书流风。
真正的宋书,乃为苏黄米所开创。
”这并不是说他没有创新,而是“尚意”书风在他身上并没有十分显著的体现。
他还提倡“先楷后行”,写楷书要打好用笔和骨架基础。
蔡襄说:“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行草,亦不离乎楷正。
”这样的观点,至今仍然普遍地被人们所接受。
蔡襄的传世墨迹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碑刻有《万安桥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忘归石”“国师岩”等珍品。
书法在生前就被时人推崇,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激荡的时代,他存世的作品较少。
这与他“颇自惜”有关,不妄为人书,因此不管上到皇帝还是下到黎民百姓都十分珍惜,宋仁宗尤其喜爱蔡襄的书法,曾下诏命他书《温成皇后碑》,蔡襄却堅持不肯,他认为儒者工书,乃自游息之乐事,不可等同于书工笔吏。
在历史长河中,蔡襄算不上是一位开宗立派的大师。
当时正处于时代交换更替的时候,虽然他在创新方面稍显薄弱,但这并不影响后人给予他在传统继承上的肯定。
他对后来的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影响甚大,在晋唐法度与宋人意趣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