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第四框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_九年级政治教案_1.doc

合集下载

(九年级政治教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教案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过的曲折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中国巨变的学习,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知识的学习,认识到“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及意义,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中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一段历史,认识到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深刻意义,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更加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

使学生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具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意义。

教学建议重点难点分析:社会主义本质是本节的重点。

因为:(1)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2)只有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才能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我们党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教法建议:第一框:找一些视频资料,如《陈毅市长》、《林家铺子》等,学生看完之后讨论分析,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得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必由之路。

对比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不同,并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进一步说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九年级政治教案三篇

九年级政治教案三篇

九年级政治教案三篇九年级政治教案篇1教材分析课标要求: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路线。

改革的必要性学问体系:改革是社会进展的直接动力做改革的拥护者、参加者和推动者地位:本课时的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路线的一个核心内容,前承“一个中心”,后接“开放是现代化建立的必要条件”,是学生理解根本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学生有真实的感受,通过理解改革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白改革对当代中国前进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表达实行改革是党的英明决断,拥护改革,拥护中国共产党。

学情分析学生根本上能理解根本路线的内容,但仅仅是停留于理论上理性的熟悉,缺少感性的感悟,对根本路线的熟悉缺少深度的理解。

学生的学问储藏也能满意本节课的需求,在分析力量上较好,能借助于教师的指导,通过合作来完成预设的任务。

本节课设计上以材料为载体,通过学生研读材料找出预设问题的答案,在理性认知的根底上增加感性熟悉,感受改革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真实感受当代中国要进展必需要进展改革,从而明白改革的必要性,到达教学目的。

学生在分析问题上可能考虑的高度还不够,理论学问的深度也缺乏,简单形成“只可意会,不行言传”的状况,故而还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育拥护改革、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2、喜爱改革开放的事业,做改革的拥护者和推动者。

学问:1、知道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2、理解改革的深度和广度3、知道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进展力量:培育变革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提升自身素养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改革的必要性教学难点:改革的必要性九年级政治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进展离不开世界,必需实行对外开放。

2、我国面临的人口国情。

3、规划生育的必要性。

4、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总体形势。

5、节省资源和爱护环境的根本国策。

中学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中学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中学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3.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怎样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成功实践。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教材解析,传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知识;2.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引导,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 视听教学: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五、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内涵a. "中国特色"的含义: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历史背景;b.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a.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b. 坚持党的领导的意义和作用;c.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和实践。

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源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胜利;b.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a.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践;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和意义。

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点1. 经济制度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政府的调控措施;b. 扶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的实践。

2. 政治制度a. 人民民主生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成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回答和学生互动,检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掌握和理解能力;2. 平时作业:布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报告或小论文,评价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写作能力;3. 小组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部编版中考道法 教材梳理 基础决胜 九上 第二单元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人教部编版中考道法 教材梳理 基础决胜 九上 第二单元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 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2)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5.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怎样坚持厉行法治?(pp.53~55) (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 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 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4)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 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 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又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 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 践取得重大进展。(p.49)
(2)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建 设法治国家作贡献。
(3)要依法维护合法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4)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4.举例说明人民政府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 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减轻人民的负担;推行精准扶贫工作,使贫困人 口尽快摆脱贫困;取消流量漫游费等。
凝聚法治共识 1.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及宗旨。(p.51) (1)作用:①管理人们的社会生活;②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
(2)权力来源:人民。 (3)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 益。 2.法治政府的含义。(p.51) 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 力建设法治政府。

人民版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中国的道路第2_3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人民版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中国的道路第2_3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人民版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中国的道路第2_3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主题,通过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以理论知识为主,配以实例和图表,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九年级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常识和理论素养,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4.归纳总结法:在课堂的最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加深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2.辅助材料:相关案例、图表、PPT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通过PPT、案例和图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4课 建设法治中国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4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

2.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过程与方法】1.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

2.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

2.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重点难点【重点】1.懂得法治的重要性。

2.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难点】理解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和做法。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2.什么是良法?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新课导入】师: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是法治在保证着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的重要性[活动设计]阅读材料: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

《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问题思考]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教师点拨:(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九年级政治教案)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课时)

(九年级政治教案)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课时)

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课时)九年级政治教案复习提问人类在历史发展中依次经历了哪几种类型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英雄人物决定的无规律的偶然过程,还是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有序的必然过程?(设计此问题的目的: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引发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原因的思考;2)在唯心主义的英雄史难与唯物史观的对经强思考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因。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将来还要发展到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那么,社会的更替、变化、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物?有规律,无规律?如果有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样?这就是思想政治课初三最后理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导入新课生动的历史事实说明,人类社会析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转移,而是有规律可循。

这个决定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揭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板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板书)(出示投影1,复习生产力、生产关系。

)投影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61页倒数第3行至162页第18行。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总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一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

在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理解这点从以下三方面把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总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劳动技能的提高、科技的发明及应用,总要使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同生产力相比较,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一种生产关系一经形成,就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表现为相对固定的形式。

2)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即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统一国家的建立1.1 秦朝的建立了解秦朝的建立背景,如战国时期的纷争和民众渴望统一的心情。

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

探讨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1.2 两汉的兴衰了解西汉的建立和汉武帝的统治成就,如开疆扩土、加强中央集权等。

掌握东汉的建立和衰落过程,如光武帝的改革和黄巾起义。

探讨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如农业生产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等。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的更替2.1 三国鼎立了解三国鼎立的背景,如东汉末年的宦官专权和民众疾苦。

掌握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争夺过程。

探讨三国鼎立对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2.2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了解西晋的建立和东晋的建立过程。

掌握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如南朝的宋、齐、梁、陈和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探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第三章:隋唐时期的繁荣与衰落3.1 隋朝的建立与繁荣了解隋朝的建立背景,如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社会动荡。

掌握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成就和问题。

探讨隋朝的大运河建设和科举制度的意义。

3.2 唐朝的繁荣与衰落了解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的成就,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掌握唐朝的衰落过程,如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

探讨唐朝的对外交往和文化影响。

第四章:宋元时期的变革与发展4.1 宋朝的建立与变革了解宋朝的建立背景,如唐朝衰落和五代的分裂。

掌握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如科举制度的完善、商业经济的繁荣等。

探讨宋朝的文化成就,如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进步。

4.2 元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如行省制度、民族政策等。

探讨元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统一的政治体制、民族融合等。

第五章:明清时期的巩固与挑战5.1 明朝的建立与巩固了解明朝的建立背景,如元朝的统治问题和社会动荡。

掌握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如科举制度的改革、海外贸易的限制等。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下册复习知识点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下册复习知识点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下册复习知识点提纲第一章人与自然
1.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 自然灾害的概念
- 地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特点和成因
- 自然灾害对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 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2.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 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 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 节约资源的意义和方法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原因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措施
- 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第二章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中国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 中国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和优势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指导思想-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
3. 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
- 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和特点
-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 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成就第三章国家政权的建设和发展
1. 国家政权组织方式及其运作
- 国家政权组织方式的分类和特点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和特点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运作方式
2. 法律与法治
- 法律的作用和特点
- 法治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 法治社会的构建和实现路径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梦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 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政治下册的复习知识点提纲,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北师大版政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政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政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课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主要特征,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教学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主要特征;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教学重点:研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主要特征。

-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现实基础。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们对社会主义的思考开始本节课;2. 提出问题:提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3. 带领学生们讨论并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主要特征;4. 分析案例: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5. 概括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强化学生们的理解。

课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道路和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道路和理论基础,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

- 教学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道路;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

- 教学重点:研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道路和理论基础。

-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与实践基础。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小组活动。

-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道路,激发学生们的兴趣;2. 讲解: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道路和理论基础;3. 小组活动: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分享,了解学生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看法;4. 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

课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道路-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道路的关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道路中的作用。

- 教学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道路的关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道路中的作用。

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目录

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目录

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人权与国际关系1.1 人权的普遍性和进步性- 1.1.1 人权的概念和特点- 1.1.2 人权的普遍性和进步性的内涵和实践1.2 人权的保障和促进- 1.2.1 法治保障人权- 1.2.2 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权1.3 人权实践的挑战与中国的经验- 1.3.1 人权问题的现实挑战- 1.3.2 事业的发展与贡献第二单元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2.1 民主政治制度- 2.1.1 民主政治制度的特征和优势- 2.1.2 不同民主政治制度的比较2.2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2.1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征和优势-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实践与发展2.3 政治文化与现代化建设- 2.3.1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3.2 政治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影响第三单元政治参与与政治生活3.1 公民参与和政治生活- 3.1.1 公民参与的概念和形式- 3.1.2 公民参与对政治生活的影响3.2 政党制度和政治参与- 3.2.1 政党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3.2.2 政党参与对政治生活的影响3.3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3.3.1 多党合作的概念和优势- 3.3.2 政治协商对政治生活的作用第四单元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4.1 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4.1.1 国家安全的概念和内涵- 4.1.2 国家安全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2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4.2.1 和平的价值与意义- 4.2.2 和平对国家发展的影响4.3 国际关系与和平发展- 4.3.1 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4.3.2 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以上为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政治九年级下册目录,共分为四个单元,涵盖了人权与国际关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政治参与与政治生活以及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的内容。

每个单元包含了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政治学科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九上政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九上政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下面是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政治的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理解政治
- 政治的概念和特征
- 国家的概念和基本属性
-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分类
-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单元:国家与公民
- 国家的组成和职能
- 国家的形式和类型
-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途径
第三单元:民主政治与共和政治
- 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 中国的民主集中制政治体制
- 共和政治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 共和政治的现实意义
第四单元:爱国统一战线
- 爱国统一战线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 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
- 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实践
-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第五单元:宪法和法治
- 宪法的概念和作用
- 中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 法治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 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权益的保护
第六单元:社会主义制度
-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优越性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政治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政治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政治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政治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本文档为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政治下册全册知识点复提纲,旨在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复政治课程。

第一章: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与形成- 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经验与问题- 入世与打开国门的意义与影响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成就与经验教训- 会报告的主要精神和基本要求第三章: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原因-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举措-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启示第四章: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法治的特征和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第五章: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 中国的性质、作用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第六章:中国的领导和担当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领导和担当的历史根源和重要性-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第七章:人民当家作主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和主要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制度安排以上为本文档的提纲,同学们可以根据提纲对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政治下册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加强对政治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祝同学们复习顺利!。

九年级历史全册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案

九年级历史全册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案

九年级历史全册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九年级历史全册下册的主要内容,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现代史部分: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等。

2. 世界现代史部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冷战、多极化趋势、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历史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3. 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组织实践活动,如历史人物扮演、历史事件模拟等,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 第二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3. 第三周:二战后的世界格局4. 第四周:冷战与多极化趋势5. 第五周:国际交流与合作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本册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深入剖析,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3. 对比分析:运用对比方法,分析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4. 启发引导: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的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历史全册下册教材。

2.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的历史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4. 影视资料:选取合适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作为教学辅助材料。

八、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教师讲解历史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

九年级政治全册提纲(全书整理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提纲(全书整理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提纲第一课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1. 公平是怎样产生的,公平的含义、公平的原理?P4 (公平原理)2. 公平在合作中的作用?P53. 公平的表现(社会公平原理)P6 社会公平得到基本实现。

4. 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怎样维护社会公平(做法)?P85. 划分正义行为的标准是什么?正义行为的意义?P9 (正义原理)6. 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和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成员的利益制定的。

P107. 实施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分别产生什么结果?P118. 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2-P139. (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格。

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表现)10. 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故意伤害他人乃至生命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

11. 遇到非正义行为时的做法(常用作填表理由)P13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1. 责任产生的形式,责任的含义?P16 (责任原理)2. 怎样理解身份不同,责任不同?P183. 承担责任的代价?P20 (承担责任原理)——是做人的基本要求4. 承担责任的好处?对国家社会的意义?P215. 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不负责任原理)P22 (不负责任原理)6. 让社会给我投赞成票就要:1.对自己负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2.对社会负责,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7. 青少年怎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P248. 怎样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P25-26 (自觉守法原理)9. 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的内容。

P2610. 怎样服务社会,奉献社会?P27-29 ——最有条件的、好形式第三课腾飞的东方巨龙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总体不等于全体、全面)百姓生活大变迁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综合国力原理)表现P37-39——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中的决定性因素(我国是个经济大国,在该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先进性三个代表奋斗目标两个先锋队)P41 (党的原理)2、如何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旗帜原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创新或旗帜对我国革命建设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P42-P433、旗帜的意义?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提出?内涵?意义(地位)?P43第四课全民共同富裕1. 我国现阶段有哪些经济成分?分类?(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属非公有)P44-45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重要性)P453.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P464. 我国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政策?P47公—巩固发展:非公—鼓励支持引导。

初中三年级教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初中三年级教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初中三年级教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初中三年级教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2.掌握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区别;3.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辨析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理解其对中国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内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四、教学过程一、概述社会主义制度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1.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2.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渊源:从中国革命的胜利到现代中国的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3.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区别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的区别,并可通过案例进行比较,例如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三、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的重要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的重要意义,例如:1.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减少贫富差距;3.保护和发展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4.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四、课堂讨论与总结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体会,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包括阅读相关资料、写下个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思考等。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制定下一步的教学措施。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辨析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区别。

同时,学生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珍惜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主要内容,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2课:巩固人民政权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4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三单元: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第5课:改革开放第6课: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第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第五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第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第10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边界与海洋事务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2周第二单元:2周第三单元:2周第四单元:2周第五单元:1周六、教学内容第六单元: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与机遇第11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与机遇第12课: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七、教学内容第七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与教育第13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第14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事业八、教学内容第八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艺与体育第1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艺事业第1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体育事业九、教学内容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发展阶段第1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发展阶段第18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与任务十、教学内容第十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建设与军事斗争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建设第20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斗争十一、教学内容第十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建设与民主政治第2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建设第22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十二、教学内容第十二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第23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第24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十三、教学内容第十三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团结与民族政策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团结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十四、教学内容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宗教政策与宗教事务第27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宗教政策第2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宗教事务十五、教学内容第十五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与国际合作第2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第30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合作十六、教学方法1. 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目标】1. 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过程和意义。

3. 认识新中国成立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新中国成立的背景: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权垮台。

2. 新中国成立的过程: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教学重点】1.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新中国成立的经过和意义。

【教学难点】1.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教学方法】1. 讲述法:讲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新中国成立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解放战争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述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强调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要性。

3. 分析: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其对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重大影响。

【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小论文,阐述其意义。

第二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2. 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间、过程和意义。

3. 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

2.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3.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2.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

【教学方法】1. 讲述法:讲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掌握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认识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

【教学内容】1. 隋唐政治:隋朝的建立与灭亡,唐朝的兴起与发展。

2. 隋唐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3. 隋唐文化: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4. 对外交往: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

5. 民族关系:突厥、吐蕃、回纥等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教学重点】1.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2.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3. 隋唐文化的繁荣。

4.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5.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教学难点】1. 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

2. 隋唐时期的边疆民族关系。

第二章: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3. 认识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农学、医学等。

2. 古代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等。

3. 古代艺术:书法、绘画、雕塑等。

【教学重点】1. 四大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2. 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3. 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1. 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和影响。

2. 古代文学艺术的地域性和时代特点。

第三章:三大改革与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三大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 掌握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过程。

3. 认识中国社会变革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商鞅变法:秦国的崛起与统一六国。

2. 北宋王安石变法: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3. 明朝张居正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教学重点】1.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2.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3. 三大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教学难点】1. 三大改革的异同。

2. 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

第四章:近代化的探索【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历程和成就。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九年级上册历史的基本内容,掌握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2)通过分析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

(2)运用归纳法,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发展第1课: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第2课: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第3课:古印度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第二单元: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第4课:罗马帝国的兴衰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6课:亚洲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第三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文艺复兴运动第8课: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10课:美国独立战争第11课: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第12课: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扩展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改革第13课:俄国十月革命第14课: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改革第15课:战后日本与欧洲的重建与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2)历史发展的规律。

2. 教学难点:(1)历史事件的背景与原因。

(2)历史人物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评价: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的history 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2. 辅助教材:历史故事书、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等3. 网络资源:历史纪录片、历史网站、历史论坛等4. 实物资源:历史文物、历史模型等七、教学进度安排每周安排两节课,共计45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呢?请运用课文有关知识对你的
结论加以分析说明。

2、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板书)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板书)
到l956年底,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消灭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巩固题:
到1956年,全国90%以上的农户参加农业合作社,同时90%以上的手工业者也参加农业合作社。

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也出现了高潮,到1956年底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占年初工业总户数的99%。

以上材料反映我国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重大意
义是什么?
复习预习题:
1、观察P49图,思考该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简要叙述其内容。

通过该图的历史事件所确立的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
么?
2、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能够促进
我国生产力的发展?P49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板书)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对个人消费品实
行按劳分配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