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_2006_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
公式计算法
因素
体温升高(>37℃,每1℃)
增加量
12%
严重感染/败血症
大手术(近期) 烧伤 ARDS
10%~30%
10%~30% 50%~150% 20%
简易估计法
主要估计能量和氨基酸的需求 与体重和应激状态有关
20%力能 MCT
500
1000 460
1000 18
100
11.4%乐凡 1000 命
50%葡萄糖
水乐维他 维他利匹特 安达美 格利福斯 力肽
500
10 10 10 10 100
1000
1000
250
1439
5.6
总量
2140
2460
2000
18
250
100
1)-14
卡文、卡全配方表
卡文1440ml 卡文1920ml 卡全2053ml 卡全1026ml
经皮内窥镜留置胃管,空肠管
EPJ
空肠细针穿刺造口术
鼻胃管
鼻空肠管
胃减压空肠管
营养输注方式选择
推注 重力滴注
连续泵喂养
小肠内喂养: 始终采用泵喂养方式 !!
管饲营养的投给方式
操作方法 适用范围 患者耐受 程度
难以耐受
优点
缺点
一次投给
每次200ml,每日 6 ~ 8次
鼻胃管饲 胃造口管 饲
危重病人, 耐受性好 空肠造口 管
-
减少肠道营养并发症
厕所使用中
腹泻的原因及处理
开始喂养速度太快
无论什么时候,喂养速度应缓慢增加! 对长期未实施口服或肠内营养的患者,起始喂养 速度应更慢 应采用喂养泵持续喂养!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1)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1)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是指为缓解危重病人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其免疫力和治疗效果,通过合理、科学的膳食和营养支持措施,维持其营养状态,保障其康复的治疗措施。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一、重视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重要性1.1 危重病人常常伴随着营养不良和消耗,引起免疫抑制、机体消耗失衡和治疗效果不佳等问题。
1.2 营养不良可能影响到危重病人治疗的安全性,营养缺乏可能产生许多严重后果,如移位、肝脏功能异常等问题。
1.3 适当营养支持可以增强危重病人免疫力,预防感染和发生并发症,加快病人康复,降低病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二、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实施2.1 营养评估与监控。
应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如测量身高、体重、BMI值和肌肉质量等参数,并定义治疗目标。
同时,要密切监控和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策略,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
2.2 膳食治疗。
膳食治疗主要通过调整膳食种类、数量、质量和方式等方面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
如提高蛋白质和能量供给,补充不同种类的营养素,适当采用口服、鼻饲、胃肠外营养等方式进行膳食治疗。
2.3 膳食辅助剂。
膳食辅助剂主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营养素等,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等方式补充,以提高危重病人营养素吸收和利用效率,促进膳食治疗效果。
2.4 胃肠外营养。
在危重病人消化道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可采取胃肠外营养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即通过静脉通路进行营养素的输入。
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帮助危重病人早日康复。
三、注意事项3.1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要因人而异,需根据病情、病人个人的营养状态和消化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支持治疗效果。
3.2 营养支持方案应注意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合理地使用膳食辅助剂和保持营养评估和调整,以避免营养素失衡和损伤机体正常功能。
3.3 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是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重点,需要合理地进行补充,加强营养干预,以促进病人的康复治疗。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特殊营养素——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是胃肠道细胞以及免疫细胞的主要 能源物质
机体保持足够的谷氨酰胺可以
▪维护肠黏膜屏障,减少肠通透性,防止细菌、 内毒素移位。 ▪维持肠道的生理功能(分泌和吸收)。 ▪促进氮平衡与蛋白质合成。 ▪调节免疫功能。
谷氨酰胺下降的后果
• 肌肉蛋白质降解 • 肠道粘膜的通透性增加 • 免疫功能受损
❖ 重症病人肠外营养时蛋白质供给量一般为 1.2-1.5g/kg•day,约相当于氮(16%蛋白质 量)0.20-0.25g/kg·day;热氮比100- 150kcal:1gN。
❖ 水、电解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应作为重症 病人营养支持的组成成分 。
❖ 特殊营养素 。
9
PN的输注途径
经外周静脉输注
2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目的
❖ 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 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
❖ 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 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 病的发展与转归,这是实现重症病人营养支 持的总目标。
3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原则
❖ 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 ❖ 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 ❖ 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考虑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
❖ 经鼻空肠置管喂养:优点是返流与误吸的发生率降低,病人 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增加。但要求在喂养的开始阶段,营养 液的渗透压不宜过高。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优点是可长期留置营养管。 ❖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优点除减少了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
染并发症外,减少了返流与误吸风险,并在喂养的同时可行 胃十二指肠减压。尤其适合于有误吸风险、胃动力障碍、十 二指肠郁滞等需要胃十二指肠减压的重症病人。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的重要性危重病包含急性严重创伤,严重感染,器官急、慢性功能障碍等,其代谢改变甚为复杂,虽有共性但个体差异甚多。
总的来讲,它可以具有创伤后的代谢改变,也可以是感染引起的代谢改变;有营养不足的饥饿代谢改变,也有器官功能障碍带来的代谢改变。
一个危重病人可以是以一类代谢改变为主,也可能有二、三类代谢改变,这给营养支持带来了困难。
危重病人多呈高代谢状态,分解代谢高于合成代谢;也可以是低代谢率,但即使是低代谢率,分解代谢仍然高于合成代谢。
危重病人中的绝大多数是高代谢,只有那些高度营养不良或器官功能不全的病人,机体内贮存的脂肪、蛋白质已高度消耗,难再有燃料供机体应用,分解代谢低,合成代谢更低。
高代谢是由于机体对外来侵袭过度急性反应的结果。
细胞因子TNF、IL-l、IL-6等引起神经内分泌改变,分解激素如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大量增加,出现了肌肉蛋白质和脂肪分解,糖异生增加,但胰岛素的效应降低,出现葡萄糖耐量下降、血糖增高的现象,因而有大量氯的丢失,出现负氮平衡,脂肪廓清加速,急性时期反应物增加,代谢率可增加20%-100%或更高;营养底物不足,细胞代谢障碍,进而加重器官功能的损害,出现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
这是危重病人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最终发生衰竭的一个原因。
危重病人不单有代谢率增高,分解代谢增加,还有组织损害、生理功能受扰、免疫功能障碍等。
为恢复正常状态均需有营养素参与调控,因此,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人的作用不是单纯地保持机体的肉体,而是保持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维护细胞的代谢,参与生理功能调控与组织的修复,以促进病人康复。
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的一个重要治疗措施,应贯穿在整个的监测治疗过程中。
危重病病人(APACHEⅡ>10分)存在重度营养不良风险,需要营养支持。
早期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危重病病人的结局。
一般危重病病人在入ICU后24~72小时即应开始营养支持。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途径和时机
内容
1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演变 2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途径 3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时机 4 特殊患者营养支持方式
内容
1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演变 2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途径 3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时机 4 特殊患者营养支持方式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演变
早期
侧重于对热卡 和多种基本营养素 的补充
经中心静脉实施PN首选锁骨下静脉置管途径。(B级 证据,CSCCM )
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四屏障学说 ”
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结构
维 持
机械屏障
刺
肠
激
道
胃
固生 有物
肠内
化 学
酸 及
菌 群 的
屏 障
营养
屏 障
蛋 白 酶
正
常
生 长
免疫屏障
分 泌
有助于肠道细胞正常分泌IgA
张崇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13(12):46-47.
肠外营养 vs. 肠内营养:住院时间
P=0.004
早期肠内营养的住院时间比肠外营养显著减少1.2天
LOS=Length of hospital Stay 住院时间
Peter JV et al, J Crit Care Med 2005; 33(1):213-220.
肠外营养 vs. 肠内营养:高血糖发生率
严重肝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存在严重氮质血症 严重高血糖尚未控制
一旦患者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则应逐渐向 肠内营养或口服饮食过度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肠外营养的输入途径
PN支持途径可选择经中心静脉和经外周静脉营养支持,如提 供完整充分营养供给,ICU患者多选择经中心静脉途径。
危重症营养支持指南2006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发表者:鲁召欣(访问人次:1472)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目录1 危重症与营养支持1.1 营养支持概念的发展1.2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目的1.3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原则1.4 营养支持途径与选择原则1.5 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则2 肠外营养支持(PN)2.1 应用指征;2.2 经肠外补充的主要营养素及其应用原则;2.3 肠外营养支持途径和选择原则。
3 肠内营养支持(EN)3.1 肠内营养应用指征3.2 肠内营养途径选择与营养管放置3.3 肠内营养的管理与肠道喂养安全性评估3.4 常用肠内营养制剂选择4 不同危重病人的代谢特点与营养支持原则4.1 sepsis/MODS病人的营养支持4.2 创伤病人的营养支持4.3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人的营养支持4.4 肝功能不全及肝移植围术期的营养支持4.5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病人的营养支持4.6 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营养支持4.7 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营养支持5 营养支持的相关问题5.1特殊营养素的药理作用5.1.1 谷氨酰胺在重症病人的应用5.1.2 精氨酸在重症病人的应用5.1.3 鱼油在重症病人的应用5.2 重症病人的血糖控制与强化胰岛素治疗5.3 生长激素在重症病人的应用6 附表—主要营养制剂成分与含量表1 肠内营养制剂主要成分表2 氨基酸注射液表3 脂肪乳剂注射液1.危重症与营养支持1.1 营养支持概念的发展现代重症医学与临床营养支持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都已经历了约半个世纪的历史。
数十年来大量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住院病人中存在着普遍的营养不良;而这种营养不良(特别是低蛋白性营养不良)不仅增加了住院病人死亡率,并且显著增加了平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的支出;而早期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则可显著地降低上述时间与费用。
近年来,虽然医学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住院重症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比率却未见下降。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摘自《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一)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目的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集体抗病能力,从而影kcal/(kg.d)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二)在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阶段,均不是行营养支持的安全时机。
任何形式的营养支持,应配合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水平(<=6.1~8.3mmol/l)可明显改善危重病人的预后。
推荐意见: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要予以营养支持。
推荐意见:重症病人应尽早开始营养支持。
推荐意见: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考虑到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
(三)营养支持途径和选择原则对于合并肠功能障碍的重症病人,肠外营养是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
经胃肠营养途径供给营养应是重症病人首先考虑的营养支持途径。
推荐意见:只要胃肠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取胃肠内营养。
推荐意见: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应用或应用不足,应考虑静脉营养,或联合应用胃肠内营养。
(四)合理的热量供给是实现重症病人有效营养支持的保障。
有研究表明:合并全身感染的病人,能量消耗第一周为25kcal/(kg.d),第二周可增加至40 kcal/(kg.d);创伤病人第一周为30 kcal/(kg.d),部分病人第二周可增至55kcal/(kg.d);大手术后能量消耗是基础能量需要的1.25~1.46倍;应激早期,合并有全身炎症反应的急性重症病人,能量供给在20~25kcal/l,这被认为是大多数重症病人能够接收并可实现的能量供给目标,即所谓“允许性”低热量喂养;对于病程较长,合并感染和创伤的重症病人,病情稳定后能量补充需要适当增加,目标喂养可达30~35kcal/(kg.d).推荐意见:重症病人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应掌握“允许性低热量”原则(20~25 kcal/(kg.d));在应激与代谢稳定后,能量供给需适当的增加(30~35 kcal/(kg.d)). (五)肠外营养支持1.应用指征:不能耐受肠内营养和肠内营养禁忌的重症病人,应选择全静脉营养。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
完整蛋白 完整蛋白 完整蛋白
植物油 植物油 植物油
脂肪提供50%以上热卡 热卡密度高 添加膳食纤维
适合糖尿病、通气功能受限的重症病人 适合限制液体摄入的病人 适合便秘或腹泻的重症病人
几种制剂的研究
3项2级研究高脂低糖肠内营养制剂能降低呼吸功 能衰竭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并能很好控制重症病 人的血糖,但在死亡率、感染率或住院时间上无显 著差异 1项研究:标准肠内营养制剂和低脂肠内营养制剂 两者对预后无显著差异,但低脂制剂能显著减少重 症病人肺炎的发生率 1项2级研究:比较了高蛋白营养制剂和低蛋白营 养制剂对颅脑外伤病人的疗效,两组间死亡率无显 著差异,高蛋白营养的病人有较高的细菌感染发生 率,高蛋白组的氮平衡较高,但均无显著统计学差 异
鼻胃管
肠内营养的管理及安全性评估
推荐意见3:重症病人在接受肠内营养(特 别经胃)时应采取半卧位,最好达到30- 45度
头高位可以减少误吸,及其相关肺部感染的可 能性
肠内营养的管理及安全性评估
推荐意见4:经胃肠内营养的重症病人应定 期监测胃内残留量。(E级)
经胃营养病人应严密检查胃腔残留量,避免误 吸的危险
葡萄糖 双糖 蔗糖
植物油 植物油 植物油
易消化,吸收 添加谷氨酰胺、鱼油等 营养成分全面,接近正 常 饮食 单一的营养成分
用于消化功能障碍患者 创伤病人、大手术后病人 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要求较高,基本上接近于 正常 功能 适合补充某一营养成分
组件膳
低糖高脂配 方 高能配方 膳食纤维配 方
双糖 双糖 双糖
第三部分 肠内营养支持(EN)
肠内营养应用指征
胃肠道功能存在(或部分存在),但不能经 口正常摄食的重症病人,应优先考虑给予肠 内营养 只有肠内营养不可实施时才考虑肠外营养 多项临床研究得出肠外营养能增加感染并发 症,肠内营养无论是在支持效果、花费、安 全性还是可行性上都要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重症医学临床诊疗指南
重症医学临床诊疗指南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1(危重症与营养支持1(3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原则推荐意见1: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
(C级) 推荐意见2: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
(B级)推荐意见3: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到考虑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
(E级) 1(4营养支持途径与选择原则推荐意见4: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B级)推荐意见5: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使用或应用不足,应考虑肠外营养,或联合应用肠内营养支持(PN,PN,EN)。
(C级)1(5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则推荐意见6:重症病人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应掌握“允许性低热卡”原则[20-25kcal/(kg•day)];在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量需要适当的增加[30-35kcal/(kg•day)]。
(C级)2 肠外营养支持(PN)2(1应用指征推荐意见1:一旦病人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则应逐渐向肠内营养或口服饮食过渡。
(D级)2(2经肠外补充的主要营养素及其应用原则推荐意见2:葡萄糖是肠外营养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一般占非蛋白质热卡的50-60,,应根据糖代谢状态进行调整。
(C级)推荐意见3:脂肪补充量一般为非蛋白质热卡的40,,50,;摄入量可达1,1.5g/(kg.d),应根据血脂廓清能力进行调整,脂肪乳剂应匀速缓慢输注。
(B级) 推荐意见4:重症病人肠外营养时蛋白质供给量一般为1.2-1.5g/(kg•d),约相当于氮0.20-0.25g/(kg?d);热氮比100,150kcal:1gN。
(B级)推荐意见5: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应作为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组成成分。
创伤、感染及ARDS病人,应适当增加抗氧化维生素(C级)及硒的补充量。
(B级) 2(3肠外营养支持途径与选择原则推荐意见6:经中心静脉实施肠外营养首选锁骨下静脉置管途径(B级) 3(肠内营养支持(EN)3(1肠内营养应用指征推荐意见1:重症病人在条件允许时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
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
主要内容
营养支持相关知识 常用肠内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途径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1 营养支持相关知识
概念
肠内营养(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 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外营养(PN)是指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 营养要素,包括热量、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 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
养耐受困难时,可加上部分胃肠外营养剂) • 逐步过渡到胃肠道功能完整后提供含多种
膳食纤维(尤其是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整 蛋白型肠内营养
中国卒中患者营养管理的专家共识. “中国卒中患者营养管理的专 家共识”专家小组. 2006
3 肠内营养途径
EN的途径
口服Biblioteka 鼻胃管 鼻空肠管胃造瘘 空肠造瘘
EN的途径
1
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
2
非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
3
组件型肠内营养制剂
4
特殊应用型肠内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和特点
分类
1.要素型 制剂
名称 氨基酸为氮源:爱伦多、维沃
特点 营养全面,无需消化直接或接近直接吸收无渣膳 食,,用于胃肠功能不全的病人
短肽为氮源:百普力、百普素
2.非要素 型制剂
• 1.匀浆制剂
输送到肝脏,有利于内脏蛋白合成与人体新陈代谢调节
保护胃肠道功能是危重病人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什么提倡肠内营养?
不能正常进食 胃肠道功能障碍
肠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多
细
器
肠 粘 膜 萎 缩
屏 菌、
障内 破毒 坏素
易
官 功 能 障 碍、
位
衰
竭
吴肇汉主编,2001年10月第1版; 蒋朱明,等主编,2002年4月第2版
危重病人营养管理
病情因素
校正系数
病情因素
校正系数
体温升高 ( > 37 ℃,每1℃)
1.12
大面积烧伤
1.50~2.50
严重感染
1.10~1.30
呼吸窘迫综合征
1.20
大手术近期
1.10~1.30
恶性肿瘤
1.10~1.45
长骨骨折/多发创伤
1.10~1.30
轻度饥饿
0.85~1.00
营养需要量 的计算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危重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很高,住院病人中至少有30%~50%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而ICU病人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几乎高达100%。且住院时间越长,营养不良的情况就越严重、复杂。营养不良已经成为 ICU病人常见的致死性因素。
营养不良的原因
危重病人的代谢特点 医生与护士缺少有关营养 பைடு நூலகம்知识的己经成为病人营 养 治 疗的主要障碍之一 S.P. ALLISON (ESPEN主席 2002)
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EAA) 八种
氨基酸的分类
半必需氨基酸: 组氨酸,精氨酸 条件必需氨基酸 赖氨酸,脯氨酸,谷氨酰胺
非必需氨基酸(NEAA)其它10种氨基酸
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EAA) 必需氨基酸是成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从膳食补充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EAA),即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对肝功能和肝脏完整性的影响
血浆廓清率
脂肪
TPN成分及选择
MCT在肝细胞内直接进入线粒体进行ß-氧化
血浆廓清率
摘自:Wicklmayr,M., Rett,K., Dietze,G., and Mehnert,H. JPEN 12(1988)68-71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规范
机体对热卡及蛋白质的需要量
热卡
(kcal/kg)
休息状态
20~30
儿童生长期
30~40
轻度分解代谢状态 30~40
极度分解代谢状态 45~80
蛋白质
(g/kg)
0.8~1.1 1.6~2.0 1.1~1.6
1.6~3.0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原则
• 重症患者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给予营养 支持
• 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 – 延迟营养支持将导致重症患者迅速出现营养不良 ,并难以为后期的营养治疗所纠正
降低并发症率
改善临床结果 缩短住院期
减少相关花费
ICU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演变
早期
侧重于对 热卡和多 种基本营 养素的补 充
现代
超越了以往提供能量、恢 复“正氮平衡”的范畴, 而通过代谢调理和免疫功 能调节,从结构支持向功 能支持发展,发挥着“药 理学营养”的重要作用, 成为现代危重病治疗的重 要组成部分。
• “If the gut function, use the gut ! If enteral nutrition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 can be saved.”
• 如果肠道有功能,就可以使用肠道,如果可以有效地使 用肠内营养,这个重危病人就有救了。
维 持
机械屏障
刺
肠
激
道
胃
固生 有物
肠内
化 学
酸 及
菌 丛 的
屏 障
营养
屏 障
蛋白 酶
正
分
常
生 长
免疫屏障
泌
有助于肠道细胞正常分泌IgA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一、概述1(营养支持概念的发展:重症医学是对住院患者发生的危及器官功能和生命的急性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全方位支持和综合治疗的学科。
在重症医学的综合治疗中~关键是保护和改善全身与各器官的氧输送并使之与氧消耗相适应~即灌注与氧合。
其目的是维持与改善全身与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而代谢的底物以及部分代谢过程的调理~营养支持是重要手段。
早期的临床营养支持多侧重于对热卡和多种基本营养素的补充,现代临床营养支持已经超越了以往提供能量、恢复“正氮平衡”的范畴~而通过代谢调理和免疫功能调节~从结构支持向功能支持发展~发挥着“药理学营养”的重要作用~成为现代危重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2(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目的: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这是实现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总目标。
应该指出~营养支持并不能完全阻止和逆转重症患者严重应激的分解代谢状态和人体组成改变。
患者对于补充的蛋白质的保存能力很差。
但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净蛋白的分解及增加合成~改善潜在和已发生的营养不良状态~防治其并发症。
3(危重患者营养支持原则:严重应激后机体代谢率明显升高~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体重丢失平均0.5,1.0kg/d~机体营养状况迅速下降及发生营养不良,体重丢失?10%,是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成为独立因素影响危重症预后。
临床研究表明~延迟的营养支持将导致重症患者迅速出现营养不良~并难以为后期的营养治疗所纠正。
此外~营养摄人不足和蛋白质能量负平衡与发生营养不良及血源性感染相关~并直接影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的预后。
对危重症患者来说~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为第一需要。
在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阶段~均不是开始营养支持的安全时机。
危重病人营养能量与底物计算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
推荐意见6:重症病人急性应激期营养支 持应掌握“允许性低热卡”原则(20 25 kcal/kg•day);在应激与代谢状态 稳定后,能量供给量需要适当的增加 (30-35 kcal/kg•day)。(C级)
主要营养素及其应用原则
正常成人: 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 50%-65%、 脂肪提供热量: 20%-30%、 蛋白质提供热量: 15%-20%。
肠外营养支持(parenteral nutrition, PN, 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途径)
肠内营养营养支持(enteral nutrition, EN,通过喂养管经胃肠道途径)
接受EN病人感染的风险比要接受PN者为 低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
推荐意见4: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 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 持。(B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代谢特点及营养支持原则
应采用较低的糖:脂比(40:60)配方,因过量的 GS输注(>5mg/kg.min)将明显增加CO2产生, 加重呼吸系统的负担
商品化的营养制剂(三种营养素提供热量分别 为:蛋白质16.7%,脂肪55.1%,碳水化合物 28.2%),可以改善病人的血气指标,并显著 改善肺功能
0.25g/kg•day;热氮比(非蛋白热能和氮的 比值) 100-150kcal:1gN EAA与NEAA的比例为1: 1~1: 3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应作为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 组成成分。创伤、感染及ARDS病人,应适当 增加抗氧化维生素及硒的补充量
2006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
谷氨酰胺-组织特殊营养素
避免营养支持相关的并发症, 如高血糖、高碳酸血症、淤胆
与脂肪沉积等。
“允许性低热卡”原则
危重病人营养能量与底物计算
与脂肪沉积等。
主要营养素及其应用原则
葡萄糖是肠外营养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 源,一般占非蛋白质热卡的50-60%,应根 据糖代谢状态进行调整,一般<4mg/kg•d为宜。
脂肪补充量一般为非蛋白质热卡的40-50%; 摄入量可达1-1.5g/kg•d,应根据血脂廓清能 力进行调整,脂肪乳剂应匀速缓慢输注。
肠外给予量 10~15ug 0.3~0.5mg 无确切标准 无确切标准 不需常规添加 60~100ug 不需常规添加 20~60ug 2.5~5mg
微量元素 铬 铜 氟 碘 铁 锰 钼 硒 锌
每日微量元素需要量
肠内给予量 30ug 0.9mg 4mg 150ug 18mg 2.3mg 45ug 55ug 11mg
方法二(体重估算公式): ➢ 最小:20×60=1200kcal/d ➢ 最大:25×60=1500kcal/d
2. 计算糖、脂肪需要量(糖脂比50:50) ➢ 糖需要量: (1200-1500)÷2÷4=150-187.5g ➢ 脂肪需要量:(1200-1500)÷2÷9=66.7-83.3g
危重病人营养能量与底物计算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重症医学科 张明
内容
能量补充的原则 能量及营养底物的计算 临床案例
能量补充原则
重症病人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应掌握“允许性低热 卡”原则(20-25 kcal/kg•d);在应激与代谢状态 稳定后,能量供给量需要适当的增加(30-35 kcal/kg•d)。
此公式较我国正常成人实际测量值高出了10%左右。 应用时须加以矫正。
BMI>30患者应按理想体重(=身高cm-105)计算。 此公式是健康机体基础能量消耗的估算公式,目前临
RICU重症营养 (1)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原则
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 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 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考虑到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营养不良的表现
• 临床表现:
• 瘦体组织(Lean body mass)减少 • 皮下脂肪减少 • 微营养素缺乏 • 免疫机能下降
PN的营养成分:七大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 脂肪 蛋白质(或氨基酸) 维生素 微量元素 电解质 水
平衡、科学的营养成分的供给是临床营养治疗成功的关键
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的应用指征
• 胃肠道功能障碍的重症病人 • 由于手术或解剖问题胃肠道禁止使用的重症病人 • 存在有尚未控制的腹部情况
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支持
应用指征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营养不良与危重病人并发症
• 总的并发症发生率 • ARDS • 肾功能衰竭 • 感染 • 褥疮
p = 0.0001 p = 0.001 p = 0.0001 p = 0.027 p = 0.009
营养支持能降低上述并发症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
ICU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意义
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状况
2.静态指标--人体测量指标
体重
实测体重 体重(kg) = 标准或平时体
×100%
%标准值 >90 80~90 60~80
营养状况 无营养不良 轻度营养不良 中度营养不良
体质指数(BMI)重BMI=体重(kg)/身高(㎡) <60
重度营养不良
三头肌皮皱厚度(TSF:mm)代表体内脂肪储备量。 上臂肌围(MAC:cm) 代表全身肌肉的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刊特稿文章编号:1005-2208(2006)10-0721-12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1 危重症与营养支持1.1 营养支持概念的发展 现代重症医学与临床营养支持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经历了约半个世纪的历史。
数十年来大量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住院病人中普遍存在着营养不良。
而这种营养不良(特别是低蛋白性营养不良)不仅增加了住院病人的病死率,并且显著增加了平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的支出。
而早期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则可显著减少上述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用。
近年来,虽然医学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住院重症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却未见下降。
其原因包括:社会人口老龄化,医学水平的提高使得重症病人生命延长、病情更加复杂迁延,应激时的乏氧代谢使得各种营养底物难以利用,严重的病理生理损害(意识、体力、消化器官功能)妨碍重症病人进食,部分慢性病人往往有长期的基础疾病消耗,病理性肥胖病人的增多,特别是许多病人在入院时忽视了营养状态的评估。
因此,应将临床营养支持作为重症病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症医学是对住院病人发生的危及器官功能和生命的急性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全方位支持和综合治疗的学科。
在重症医学的综合治疗中,关键是保护和改善全身与各器官的氧输送并使之与氧消耗相适应,即:灌注与氧合。
灌注与氧合的目的是维持与改善全身与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而代谢的底物以及部分代谢过程的调理,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手段。
早期的临床营养支持多侧重于对热量和多种基本营养素的补充。
随着对机体代谢过程认识的加深以及对各种营养底物代谢途径的了解,人们发现各种营养底物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与给予方式,对疾病的预后有着显著不同的影响。
例如不同蛋白质(氨基酸)对于细胞生长与修复、多种酶系统活性、核酸代谢、细胞因子产生、免疫系统功能影响各异;而不同脂质的代谢则对于细胞膜的功能和稳定,各种甾体激素与性激素水平,以及众多炎性介质和凝血过程有着不同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在不同疾病状态和时期的代谢也不同。
而一些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除了起到多种辅酶的作用外,还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
因此,现代临床营养支持已经超越了以往提供热量、恢复“正氮平衡”的范畴,而通过代谢调理和免疫功能调节,从结构支持向功能支持发展,发挥着“药理学营养”的重要作用,成为现代危重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目的 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这是实现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总目标。
应该指出,营养支持并不能完全阻止和逆转重症病人严重应激的分解代谢状态和人体组成改变。
病人对于补充蛋白质的保存能力很差,但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净蛋白的分解及增加合成,改善潜在和已发生的营养不良状态,防治其并发症。
1.3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原则 严重应激状态后机体代谢率明显增高,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体重丢失平均015~110kg/d,机体营养状况迅速下降及发生营养不良(体重丢失≥10%)是重症病人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成为独立因素影响危重症病人的预后。
临床研究表明,延迟的营养支持将导致重症病人迅速出现营养不良,并难以纠正。
此外,营养摄入不足和蛋白质能量负平衡与发生营养不良及血源性感染相关,并直接影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 C U)病人的预后。
对危重症病人来说,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为第一需要。
在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阶段,均不是行营养支持的安全时机。
此外还须考虑不同原发疾病、不同阶段的代谢改变与器官功能的特点。
存在严重肝功能障碍、肝性脑病、严重氮质血症、严重高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等情况下,很难有效实施营养支持。
应激性高糖血症是I CU病人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年的临床研究表明,任何形式的营养支持,应配合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611~813mmol/L)可明显改善重症病人的预后,使机械通气时间、I C U治疗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
推荐意见1: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C级)推荐意见2:重症病人应尽早开始营养支持(B级)推荐意见3: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考虑到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E级)1.4 营养支持途径与选择原则 根据营养素补充途径,临床营养支持分为肠外营养支持(P N,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途径)与肠内营养支持(E N,通过喂养管经胃肠道途径)两种方法。
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营养支持方式已由P N为主要的营养供给方式,转变为通过鼻胃-鼻空肠导管或胃-肠造口途径为主的E N。
这种转换是基于我们对营养及其供给方面的深入了解和认识。
有外科病人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P N与感染性并发症的增加有关,而接受E N的病人的感染风险比接受P N者低。
临床研究显示,早期应用E N,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缩短。
但并非所有重症病人均能获得同样效果。
特别是在比较E N与P N对改善预后、降低住院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尚缺乏有力的证据。
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所患疾病的情况、营养供给量及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等。
有关外科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方式的循证医学研究表明,80%的病人可以耐受完全肠内营养(TE N),另外10%可接受P N和E N混合形式营养支持,其余的10%是选择全胃肠道外营养(TP N)的绝对适应证。
应该指出,重症病人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高于普通病人,有回顾性调查(M I C U)显示,仅有50%左右接受E N的重症病人可达到目标喂养量25 kcal/(kg・d)[10416kJ/(kg・d)]。
对于合并肠功能障碍的重症病人,肠外营养支持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显示,合并有营养不良而又不能通过胃肠道途径提供营养的重症病人,如不给予有效的P N治疗,死亡危险将增加3倍。
总之,经胃肠道途径供给营养应是重症病人首先考虑的营养支持途径。
因为它可获得与P N相似的营养支持效果,并且在全身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及费用方面较TP N更具有优势。
推荐意见4: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E N(B级)推荐意见5: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应用或应用不足,应考虑P N,或联合应用E N(C级)1.5 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则 合理的热量供给是实现重症病人有效营养支持的保障。
有关应激后能量消耗测定的临床研究表明:合并全身感染的病人,能量消耗(REE/ MEE)第1周为10416kJ/(kg・d)[25kcal/(kg・d)],第2周可增加至16714kJ/(kg・d)[40kcal/(kg・d)]。
创伤病人第1周为125.5kJ/(kg・d)[30kcal/(kg・d)],某些病人第2周可高达23011kJ/(kg・d)[55kcal/(kg・d)]。
大手术后能量消耗为基础能量需要(BMR)的1125~1146倍。
但这并非是急性应激状态的重症病人的能量供给目标。
不同疾病状态、时期以及不同个体,其能量需求亦是不同的。
应激早期,合并有全身炎症反应的急性重症病人,能量供给在8317~10416kJ/(kg・d)[20~25kcal/(kg・d)],被认为是大多数重症病人能够接受并可实现的能量供给目标,即所谓“允许性”低热量喂养。
其目的在于避免营养支持相关的并发症,如高血糖、高碳酸血症、淤胆与脂肪沉积等。
值得注意的是,对I C U病人来说,营养供给时应考虑到危重机体的器官功能、代谢状态及其对补充营养底物的代谢、利用能力。
在肝肾功能受损情况下,营养底物的代谢与排泄均受到限制,供给量超过机体代谢负荷,将加重代谢紊乱与脏器功能损害。
肥胖的重症病人应根据其理想体重计算所需能量。
对于病程较长、合并感染和创伤的重症病人,病情稳定后的能量补充需要适当增加,目标喂养可达12515~14614 kJ/(kg・d)[30~35kcal/(kg・d)],否则将难以纠正病人的低蛋白血症。
由于重症病人E N不耐受的发生率增高,常影响E N的有效实施而导致喂养不足(underfeeding),并使获得性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增高。
近年来多中心研究证明,根据营养治疗管理方案,有助于使更多的病人达到能量供给目标,提高E N的比例及保证其有效实施。
推荐意见6:重症病人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应掌握“允许性低热量”原则[8317~10416kJ/(kg・d)];在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量需要适当的增加12515~14614 kJ/(kg・d)(C级)2 肠外营养支持2.1 应用指征 不能耐受E N和具E N禁忌的重症病人,应选择TP N的途径。
此类病人主要包括:(1)胃肠道功能障碍的重症病人;(2)由于手术或解剖问题禁止使用胃肠道的重症病人;(3)存在尚未控制的腹部情况,如腹腔感染、肠梗阻、肠瘘等。
对于有E N禁忌的重症病人,如不及时给予P N,将使其死亡的危险增加3倍。
荟萃分析表明,早期P N支持(入I C U或创伤后24h内)与延迟的E N相比,前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近年来,随着对P N 的深入了解,特别是对“过度喂养”危害的认识,实施P N的安全有效性大大提高,P N成为因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使用的I CU病人的营养支持方式。
对于胃肠道仅能接受部分营养物质补充的重症病人,可采用部分肠内与部分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2 ti on,PP N)相结合的联合营养支持方式,目的在于支持肠功能。
一旦病人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则逐渐减少乃至停止P N支持,联合肠道喂养或开始经口摄食。
存在以下情况时,不宜给予P N支持:(1)早期容量复苏、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阶段或存在严重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2)严重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3)急性肾功能衰竭存在严重氮质血症;(4)尚未控制的严重高血糖。
推荐意见1:一旦病人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则应逐渐向E N或口服饮食过渡(D级)2.2 经肠外补充的主要营养素及其应用原则2.2.1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是非蛋白质热量(NPC)的主要部分,临床常用的是葡萄糖。
葡萄糖能够在所有组织中代谢,提供所需要的能量,是蛋白质合成代谢所必需的物质,是脑神经系统、红细胞等所必需的能量物质,每天需要量>100g。
其他如:果糖、山梨醇、木糖醇等亦可作为能量的来源,其代谢过程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但代谢后产生乳酸、尿酸,输注量过大将发生乳酸(果糖、山梨醇)或尿酸(木糖醇)血症。
严重应激状态时胰岛素受体与葡萄糖载体(G LUT4)的作用受到抑制,导致其氧化代谢障碍和利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