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二课堂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吴雯婷㊀张㊀化㊀周雄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㊀201418)ʌ摘㊀要ɔ第二课堂课程体系以学分为核心ꎬ以 第二课堂德育 ㊁ 第二课堂智育 ㊁ 第二课堂美育 为板块ꎬ多部门协同ꎬ建设基于第二课堂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ꎮ实行以来ꎬ 第二课堂 的模块化不断细化ꎬ已覆盖课程教学活动以外的所有课外科技文化活动ꎮ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续和发展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力度ꎮʌ关键词ɔ高校共青团ꎻ第二课堂课程体系ꎻ构建ꎻ探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ꎬ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ꎮ大学生的素质分为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ꎬ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渗透相关内容外ꎬ还要通过第二课堂来完成ꎮ第二课堂是在正常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之外ꎬ在学校的支持和教师的引导下ꎬ通过有组织的课外集体活动ꎬ对受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教学活动ꎮ一㊁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建设理念共青团作为引导服务学生成长的职能部门ꎬ如何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共青团工作有效融入学校 工程师文化 人才培养格局ꎬ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ꎬ如何让第二课堂活动更好地契合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ꎬ如何让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引导和教育ꎬ都需要经过严密细致的顶层设计与长期实践㊁不断完善才能取得一定成效的ꎬ我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建立起来的ꎮ二㊁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主要做法我校第二课堂课程体系于2013年开始正式实行ꎬ以 第二课堂德育 ㊁ 第二课堂智育 ㊁ 第二课堂美育 为板块ꎬ多部门协同ꎬ建设基于第二课堂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ꎮ实行以来ꎬ 第二课堂 的模块化不断细化ꎬ已覆盖课程教学活动以外的所有课外科技文化活动ꎬ成为学生提高综合能力㊁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ꎮ(一)树立整体构架ꎬ统筹团学工作在高校团学工作中ꎬ工作一直在做加法㊁乘法ꎬ不断加码的各种活动让团学的工作呈现碎片化的活动困局ꎬ缺少对工作的宏观把控和系统设计ꎮ在进行 第二课堂 制度的建设过程中ꎬ势必要从源头上对我们能供给学生什么样的第二课堂内容进行整体架构和系统梳理ꎬ从宏观上形成一个第二课堂的系统性体系化的阵地ꎮ(二)建立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第二课堂全过程ꎬ以实现全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ꎻ在学生德育方面ꎬ第二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ꎬ组织学生开展思想理论学习ꎬ以工程师文化建设为抓手ꎬ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ꎻ在学生智育方面ꎬ第二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ꎮ学科型社团建设注重分类指导ꎬ组织参加全国 挑战杯 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㊁长三角应用型高校联盟创新创业大赛㊁互联网+大赛等赛事ꎬ引导大学生走向基层艰苦地区和参加国际化的社会实践项目ꎻ在学生美育方面ꎬ第二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素质拓展能力ꎬ建设校大学生艺术团提升校园文化整体氛围ꎬ发挥学生个性ꎮ(三)以学分制管理为核心ꎬ模块设置丰富多元ꎮ目前ꎬ第二课堂共分为七个模块ꎬ分别是讲座报告模块㊁社会实践模块㊁三创活动模块㊁安全教育网络教学模块㊁社团㊁社区㊁易班学院活动模块㊁公益志愿模块㊁校园文化竞赛活动模块ꎬ每个模块都下设多种不同的活动ꎬ每个模块对着相应的学分值ꎮ(四)管理系统操作便捷ꎬ突出 互联网+ 思维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管理系统 使教师用户可以较为方便的进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登记㊁信息发布㊁对申请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审批㊁给予学分㊁扣除诚信计分㊁根据查询条件了解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情况等ꎬ学生用户随时可以查询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资讯㊁一步申请参加活动㊁得到第二课堂学分和诚信积分ꎬ操作真正做到了 傻瓜化 ꎮ(五)以社会化㊁个性化㊁项目化为目标ꎬ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ꎮ第二课堂制度的建立ꎬ通过系统真实记录每一名学生的每一次活动参与ꎬ将学生第二课堂参与评估从隐性考量方式转变为显性考核ꎮ在具体的成绩单设计中ꎬ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㊁志愿服务㊁创新创意㊁特色发展等方面给予认证ꎬ为每一名学生精准 画像 ꎮ三㊁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效用分析为了有效掌握第二课堂学分情况ꎬ充分了解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ꎬ我们对2013级毕业生进行了第二课堂调查研究ꎬ通过数据抽查㊁调查问卷㊁访谈等定量与定性分析观察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ꎮ(一)数据表明ꎬ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成绩呈正相关我们对13级所有毕业生(约3200名)的第一课堂学分与第二课堂得分进行了样本提取ꎬ分别为毕业生第二课堂得分前100名ꎬ倒数160名ꎬ以及得分中间的同学共计560个样本ꎮ其中文科生(包含艺术生)178名ꎬ理工科生(382名)ꎮ从文科生(包含艺术生)第一课堂绩点和第二课堂得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ꎬ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著性p<0.001ꎬ说明在0.001显著性水平下二者显著相关ꎬ相关系数为0.288>0ꎬ说明二 601者呈显著的正相关ꎮ从理科生第一课堂绩点和第二课堂得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ꎬ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著性p<0.001ꎬ说明在0.001显著性水平下二者显著相关ꎬ相关系数为0.298>0ꎬ说明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ꎮ从以上数据表明ꎬ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工科生ꎬ其第一课堂成绩绩点与第二课堂得分呈正相关ꎬ即第一课堂成绩绩点越高ꎬ第二课堂得分就越高ꎬ反之ꎬ亦然ꎮ我们可以看到ꎬ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虽然在育人的内容㊁手段㊁途径不同ꎬ但共同目标却是相同的ꎬ教育效果具有趋同性ꎮ(二)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ꎬ第二课堂相对第一课堂独立存在ꎮ为了更好了解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运行效果ꎬ校团委制作了2013级毕业生 第二课堂调查问卷 ꎬ一共发放了536份问卷ꎬ回收问卷525份ꎬ有效问卷535份ꎮ其中文科生(含艺术生)111份ꎬ占20.75%ꎬ理工科生424份ꎬ占79.25%ꎮ调研中ꎬ问及第二课堂的对学生的作用时ꎬ学生普遍认为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ꎬ比例达到了57.57%ꎮ学生通过第一课堂的学习ꎬ学生可以间接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ꎬ还能将基本理论知识立体化ꎬ从而在第二课堂中进行实践与运用ꎮ第二课堂以学生个人兴趣为起点ꎬ以个人志向为依托参与第二课堂ꎮ学生在选择参与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的类别时ꎬ有76.31%会优先考虑个人兴趣爱好ꎬ表明了第二课堂的参与主动性较高ꎬ38.62%为第二课堂学分获取的难易程度ꎬ个人能力特长的发挥以及关注是否对提高自己的能力有帮助位居之后ꎮ(三)兼顾各学科特点ꎬ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第二课堂体系ꎬ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ꎮ在选择第二课堂中的哪一类讲座或活动对你未来就业有较大帮助时ꎬ从调研的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倾向性ꎮ文科生认为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㊁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㊁技能培训的讲座与活动对自己的就业最有帮助ꎮ理工科生认为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㊁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㊁技能培训的讲座与活动对自身的就业最有帮助ꎮ从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来看ꎬ学生认为通过四年第二课堂的培养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比较平均ꎬ在提升创新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上效果尤为显著ꎬ两项指标均达到了44.78%ꎮ(四)有效培养学生树立讲求诚信的道德观念为了培养大学生树立讲求诚信的道德观念ꎬ校团委在设立第二课堂学分体系时ꎬ就增加了对学生诚信积分的考量ꎮ从最终统计的诚信分数据来看ꎬ达到负分的学生比例不超过5%ꎬ诚信指数总体良好ꎮ四㊁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优化措施目前ꎬ我校第二课堂已完整运行一届学生ꎬ取得了一些成绩ꎬ但也确确实实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ꎬ如第二课堂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扶持㊁统一的考核价平台㊁第二课堂的育人路径的优化和管理等ꎮ(一)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教育管理体系建设ꎬ加强制度保障与政策扶持将第二课堂教育管理体系建设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之一ꎬ结合传统课堂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际ꎬ从组织结构㊁教育计划㊁运行实施及评价管理等方面制定科学规范的第二课堂教育管理制度ꎻ同时ꎬ还要给予足够的政策及硬件扶持ꎬ对资金拨付㊁设备租借㊁场地审批等加大投入ꎮ鼓励管理团干部或专业教师参与高校第二课堂的科学探究及教育实践ꎬ将第二课堂教育工作作为主要绩效考核标准ꎮ(二)多部门协同建立相对完整统一的考核评价平台由于第二课堂活动的举办者涉及教务处㊁学生处㊁团委㊁宣传部以及各院系等多个部门ꎬ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ꎬ必须明确职责与考核评价程序ꎬ将不同部门的活动或项目纳入到一个整体之中ꎬ这样才能形成第二课堂的教育合力ꎬ增强指导性和依据性ꎮ通过第二课堂教育管理系统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第二课堂的参与情况ꎬ并形成写实性档案ꎬ从而指引学生更加主动的㊁有计划的参与第二课堂ꎬ也更加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ꎮ(三)多方整合实践育人资源ꎬ凝练出分年级的育人路径目前ꎬ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内容较多ꎬ形式多样ꎬ但在育人方面也存在大把抓现象没有制定出符合学生年级特点的实践育人模式ꎮ因此ꎬ研究在整合现有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资源ꎬ划分到相应年级教育模块中ꎬ使实践育人形式在不同年级有所侧重ꎮ如依据学生年级特点ꎬ分为四个阶段:一年级养成教育ꎬ侧重学生学习意志力培养ꎻ二年级修身教育ꎬ侧重道德品质教育ꎻ三年级专业教育ꎬ侧重专业能力素养提升ꎻ四年级就业教育ꎬ侧重毕业就业诚信教育ꎮ总之ꎬ新时代背景下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ꎬ第二课堂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ꎬ必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ꎮ探索和构建一个更加科学㊁系统㊁规范的教育管理体系ꎬ是切实发挥第二课堂教育功能的当务之急ꎮʌ参考文献ɔ[1]孙聪.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ꎬ2016(11)[2]乔娜ꎬ袁卫国ꎬ吕丽萍ꎬ关鑫.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ꎬ2017(2)[3]高璐璐ꎬ魏学文ꎬ肖苏.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学刊ꎬ2016(4)[4]王婷ꎬ林琳ꎬ孔德莉.基于第二课堂学分的高校实践育人现状调查与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ꎬ2016(29)[5]刘奇.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ꎬ2014(6)701。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高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探析——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
教改论坛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高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探析——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广西财经学院芮红磊周仕敏【摘要】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分析当前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并剖析不足之处,提出聚焦课程属性以加强课程规范化建设、聚焦铸造精品以推进课程精品化建设、聚焦运行机制以提升课程科学化水平、聚焦记录评价以强化课程育人导向等推动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高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0-0101-05“第二课堂”是指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学校课程培养计划之外所开展的开放式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综合,是对课程教学“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
2018年7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之后,国内高校纷纷行动起来,相继出台落实“第二课程成绩单”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不断进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与实践育人工作有机整合的实践。
广西财经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广西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19年6月学校出台了《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可记录、可评价体系建设,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改革推进学校实践育人工作。
笔者以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为例,通过分析当前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高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以为相关院校提供借鉴。
一、当前学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做法以及成效一是完成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办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学生的普遍需求,从组织管理机构、课程体系及内容、学分结构及获取方式、学分的管理与使用四个方面,对学校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育人课程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做了安排。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结合的研究——以吉林省民办高校为例
校 中,第二课 堂基 本是围绕某个课程 的需要在课 堂上
展开 ,这种 时间和 空间方面 的局 限性影 响了第 二课 堂 的内容和质量 。因为这样 的第二课堂只是单纯地做 了 课程 内容方面 的 “ 练 习” 。例如 ,我校英语专业 的高
丰富 ,可经常组织竞赛 、实践活 动等,而且其主要形 式和 内容基本都是用第一课堂 的理论来指导第二课堂
词: 吉林省民办高校 ;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 的联 系、 “ 第二课堂”的现状并提 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提升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中图分 类号 : G6 4 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9 — 0 6 5 7( 2 0 1 6)0 6 — 0 1 3 3 — 0 2
1 3 3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 J o u n r a l o f J i l i n P r o v i n c e E c o n o m i c M a n a g e m e n t C a d r e C o l l e g e
2 0 1 6年 1 2月
的参 与 度。例 如 ,我 校有 一些 公共 课都 会有 课 前 1 O
三 、解决对策 ( 一 )第二课 堂形式 、内容要具有 多样性
教 师力 争丰 富第 二课 堂 的 内容 吸 引学 生 的注 意
分钟演讲 活动 , 目的是为 了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 字表达 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 。但是 学生在参与此类活 动 时绝 大多数是被动 的,甚 至有抵 触 的情绪 ,到 台前 来进行 的 “ 演 讲 ”更像是 “ 背诵 ”,根本达不到教师
第 二课 堂能 够促 进高 校学 生精 神 品质和 综合 素
高教研究项目
黄炎坤 程会昌 李 赵 光 敏
(81000049)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建设-以河南牧 赵浥馨 (81000052)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以我校计 崔 利
(81000053)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 蔡兆瑞 (81000055)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本科生思政导师制问题研究 胡永广 (81000059)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下的我校商务英语专业“产 卢 静
(81000134)高职中药制药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与 李利红 (81000135)基于工作过程的《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与 夏晶晶 (81000136)基于“三层项目驱动”的JAVA课程实践教 史岳鹏
(81000137)软件学院“三合一”模式校内实训的研究与实 武书彦 (81000138)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动态网页设计》课程 何保荣 (81000139)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改 焦 阳 静 杰
项目3:高教研究项目
部门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905)教研项目 项目 (51000542)三全品牌形象分析 (51000543)L2MSS理论视角下二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研究 负责人 司孟月 温晶晶 2017年经费 2,494.62 16,000.00 10,158.00 10,000.00 20.00 7,276.20 10,000.00 29.00 3,600.00 2.00 1,000.00 1.00 1,000.00 1,000.00 2.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660.94 1,590.00 10,000.00 35.00 6,000.00 6,000.00 10,000.00 4,500.00 3,000.00 3,000.00 1,738.70 2,120.00 1,991.00 2.60 3,000.00 3,000.00 647.20 3,000.00 3,000.00 3,000.00 3,000.00 3,000.00 138.30 3,000.00
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与实践
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与实践作者:仇荷花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0期摘要:应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的需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第二课堂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平台和环境条件。
如何借助于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目前高校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以为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为例,结合我校第二课堂的开展和实施现状,分析第二课堂对高职生"双创"能力的影响,探讨提高高职生"双创"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第二课堂;大学生;双创能力当前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从某种程度上说,创新创业是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其核心在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
大学生是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富强的中坚力量,其创新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课堂活动,既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延伸,又是培养高职学生较强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第二课堂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增强学生人生发展内驱力的有效措施。
开展积极有益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师生创新能力,还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进而树立了良好的学校形象。
一、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概念及特点第二课堂内容广泛,按照其性质可分为: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学术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等。
第二课堂的特点:一是“活”:第二课堂不受现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时间和空间都机动灵活、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
二是“新”:第二课堂不受现行教材——主要是传播昔时信息的限制,能迅速将各种即时信息传播给学生。
三是“全”: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
第二课堂创新活动方案
第二课堂创新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现今社会,教育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第二课堂正是应运而生的教育模式之一,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的创新活动方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
二、活动方案1. 主题活动•活动名称:“网红课堂”•活动内容: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擅长的领域,制作短视频、音频或图片等形式的内容,在校园内展示并分享。
通过展示自己的才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 实践活动•活动名称:“社区服务日”•活动内容: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前往当地社区开展义工活动,如清理环境、搞文化活动等。
通过实践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学术活动•活动名称:“学术讲座系列”•活动内容:邀请学校或外部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涵盖各个领域的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讲座,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4. 文化活动•活动名称:“文化体验之旅”•活动内容:安排学校组织学生前往当地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文化场所进行参观。
通过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形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人文艺术的理解。
5. 创业活动•活动名称:“创业实践营”•活动内容: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创业实践项目,学习如何构建商业模型、市场推广等企业运营技能。
通过实践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目标通过上述创新活动方案的实施,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2. 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表达能力。
四、活动实施及评估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学校应认真组织协调各项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同时,学校应定期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第二课堂的创新活动方案。
五、结语第二课堂创新活动方案的提出,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2 1 世纪是“ 创新 , 创业教 育时代 ” , 大学生要 实现 国家发展 和 国力 的骨干 , 其创新创业能力在很大 程度上决 定 了国家未来 的核心竞争力 , 为创新 国家 建设 , 促 进就 业 , 实现 国家 繁荣 、 人
( C o l l e g e o f Ma t e i r a l s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Z i b o 2 5 5 0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I t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t a s k o f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t o c u l t i v a t e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a b i l i t y . As a n e f f e c t i v e wa y o f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t h e s e c o n d c l a s s p r o v i d e s a b r o a d p l a t f o r m f o r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2018年高等教育拟推荐国家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合肥师范学院 皖西学院 安徽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合肥学院 黄山学院 铜陵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构建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有效供给的探索与 实践 知识探究 能力提升 素质培养 人格养成 “四位一体”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以行知文化引领办学育人 推进“三位一体”教育教学改革 创设“专业特区” 整体推进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定位 分类指导 构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中科大本科力学拔尖人才培养传承创新与实践 产业需求导向的茶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强化学科引领,构建学科专业平台一体化实验中心,培养农 林创新人才 突破单一课堂教学 构建全新课程体系 创建大学公共体育 俱乐部制教学新模式 “四位一体”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注重地域文化传承的应用型广告 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创新型物理拔尖人才科教结合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
2018年拟推荐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
成果完成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蚌埠医学院 合肥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滁州学院 安徽科技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皖南医学院 阜阳师范学院 淮南师范学院 池州学院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阜阳师范学院 合肥人才选拔机制与培养体系 基于能力导向的工科专业本科生教育教学渐进式改革与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思维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总体规划与系统实 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团合作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人才的创新实践 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与实践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中医类学生临床能力 系统化全过程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地方医学院校卓越医学人才教育培养 的探索与实践 新建-新兴-新型:突破同质同构,推进八个转变,建设应用 型大学的探索实践 高性能计算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管理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研究与实践 "知识链、创新链、产业链"协同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 革与实践 服务地方、对接行业、医教协同、联盟合作, 构建临床医 学专业“树人”培养模式 一主三化三结合:地方高校冶金材料类专 业本科生现代工 程能力培养改革与实践 创新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教育人才 培养质量 立足行业发展 传承创新徽州建筑文化 ——地方高校特色化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转型为基 实践为径 双创为核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 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立足农村改革前沿 聚焦现代农业发展 培养新型农科人才的 探索与实践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全面建设及成效探索 产教研融合,培养机械专业创新型卓越人才 生物科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省域联动 核心聚力 创构教师教育协同育人共生体 竞赛助力,强化实践,产教融合,培养自动化专业应用型创 新人才 以“三位一体”教育为导向的临床医学生 人才培养创新模 式研究与实践 面向“卓越+”乡村教师需求的UG3S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 立足乡村基础教育 构建“五教融合” 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立校本、强能力、亲产业、助推应用型教师专业成长 建设省级继续教育网络园区 改革创新继续教育教学模式 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建设高水平高等数学教学团队 英语专业“通识+”与差异化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科教深度融合的生态环境类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 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实践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实践体系的构建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是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第二课堂支撑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平台、反馈机制、保障体系等四个部分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实践体系,从广泛宣传与重点培養、搭建平台与开展活动、反馈评价与实时完善、机构设置与制度保障等方面对该体系的实施路径进行探索,从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建设。
[关键词]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实践体系创新创业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点和热点。
202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9个方面的任务,其中“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是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校人才培养系统中,注重实践的第二课堂与注重理论教学的第一课堂并行,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并有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课堂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思考、调查、研究、体验、感悟以及获取结论,从而更加直接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本文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第二课堂实践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路径进行研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第二课堂的逻辑关系分析创业教育被视为未来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高校、政府、企业、家庭和大学生都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大学生是主体力量。
实践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创造性是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的特性,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是其主要培养模式。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决定了第二课堂的目标导向1.第二课堂反映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求目前,我国在工业装备、物联网、智能农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人才需求巨大,这些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要具备优秀的战略决策、市场开拓和资本运作等创新实践能力。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实验室、创业基地等建设,通过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措施开展创新实践,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创新创业的重要位置。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巨大的转变。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否拥有创新力决定着今后职业生涯的高度。
时代的进步是依靠不断地创新,反复温习前人知识也许会知新,但那点新意不足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大学生的教学中应注重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第二课堂;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探索实践引言:建立第二课堂是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改革,意在于德智体美劳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性的培养,第二课堂实践教育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于第一课堂理论教育的补充与延伸,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
第二课堂的范围很广,以我校为例,在大学生活中第二课堂主要是指学生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素质能够发挥积极地作用。
一、第二课堂与创新能力的概念(一)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概念高校的第二课堂教育是对于第一课堂的补充,第二课堂的提出初衷是为了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强调在校园教育中不能泯灭学生的个性。
[1]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著名教育家吕型伟。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相互补充的,从教学内容上来看第二课堂偏向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包括体育、社交、心理、思想道德修养、口才、沟通等,这些科目无需考试却又是步入职业社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很多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一定的误解,以为创业就是开个公司,弄个企业之类的活动。
混淆了创业广义和狭义的概念。
狭义的创业是创办企业,广义的创业是开创事业。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职业素质的培养,结合本专业的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等等。
(二)第二课堂与创新能力的存在模式第二课堂的存在形式非常活泼,学习范围较大。
第二课堂的开设不局限于校园之内,可以在家庭或者社会上展开。
[2]由学生担任的交通志愿者或图书馆管理员等社会实践活动都属于第二课堂的范畴。
第二课堂的开设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第二课堂建设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第二课堂建设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作者:郭永芳,黄凯,张茜茜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7期郭永芳a,黄凯b,张茜茜a(河北工业大学a.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b.电气工程学院,天津300130)摘要:国内外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本文针对目前第二课堂建设缺乏规范化管理和合理的素质培养体系等问题,以本校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第二课堂建设情况为例,提出一系列应对方案。
同时,本校第二课堂建设的相关方案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创新创业;第二课堂;高校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05-02基金项目:河北工业大学教改项目:第二课堂建设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作者简介:郭永芳(1979-),河北工业大学,博士,讲师;黄凯(1980-),河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讲师;张茜茜(1985-),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助教。
21世纪是“创业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聚焦在创新与创业水平上,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当今世界各国为了使自己国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都在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并将此作为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国外对创新和创业教育有一个逐渐深入认识的过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体系。
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帷幕。
2002年,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单位后,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全而铺开。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36号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按照总体目标,我国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1①基金项目:2018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8-ZCXM-021);2018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 2018-ZCXM-015)。
作者简介:张潇(1988—),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
DOI:10.16660/ki.1674-098X.2019.31.201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①——以动物科学专业为例张潇 黄安群 唐国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摘 要: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实践性教育改革的有效载体,不仅要体现自身的特点,而且要适应当前的教学改革进程,并不断探索与传统教学之间的联系,以求实现培养出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第二课堂 实践教学 创新创业 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1(a)-0201-02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5月4日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这也标志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始。
全国各大高校纷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创业促就业,大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发展转型期党和国家的重要举措,在追求创新、寻求突破的同时,高等院校也需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质在于其强调专业应用型,为培养出面向区域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
在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完善动物科学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有效载体,无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衡水学院第二课堂学分的研究与实践
衡水学院第二课堂学分的研究与实践作者:郭立志张鹏飞冯晶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3期摘要: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重要延续,拥有着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和主动参与的特点,在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我们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衡水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作为本文探讨与研究重点,从而探索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第二课堂学分;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该类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用能力的积淀需要通过氛围熏陶、环境熏陶和实践积累,仅靠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无法完成。
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还包括科研竞赛、专业技能,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不仅是要传授专业知识,更在于通过校园文化的繁荣、育人环境的优化去带动青年学生人格的塑造、情商的开发以及潜能的激发。
一、衡水学院第二课堂学分的实践为更好的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推动学生素质提高,弘扬志愿服务精神,2014年6月,衡水学院颁布《衡水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衡水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和《衡水学院志愿服务行动实施细则(暂行)》三个文件,将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两大模块作为四年制本科学生必修模块纳入教学计划,并各核算为3学分。
社会实践模块包括志愿服务、三下乡、科技文化服务、自主实践、社会调研四个板块。
创新创业实践模块包括课题研究、专业论文、专著著作、发明创造、创业实践、职业技能证书、青马班、创新创业竞赛相关活动、成果应用九个板块。
学校制作了“衡水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平台”系统,第二课堂活动需通过此系统进行申报、审批、登统等一系列工作。
管理、登统万余人的第二课堂学分是个庞大的工程,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衡水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平台”系统,校团委成立专门部门负责“第二课堂学分登统管理平台”的工作,每个院系、班级设专门学生负责人,全面组织、指导、跟进、审核全校各院系、各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严格做到精细化管理。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探索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探索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备受重视的一个方向。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即在学生课内学习之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并指出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而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创业体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限定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渠道和资源,让学生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和尝试不同的创新创业项目,从而拓展他们的创新创业渠道。
3.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是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1.开设相关课程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开设一些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
2.举办创新创业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如创业比赛、创新创业讲座、创业实战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3.建立创新创业基地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的环境和资源,让他们可以在这个环境中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关注学生的需求2.合理规划资源在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确保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3.注重评价和反馈在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建设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确保教育教学的质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探索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探索【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本文从必要性、方向、策略、案例、评估与改进等方面系统探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建设。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建设的意义、未来发展和建议,展现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及社会需求的契合。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建议高校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与企业、社会资源的合作,不断完善评估机制。
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探索、必要性、方向、策略、实践案例、评估、改进、意义、未来发展、建议。
1. 引言1.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探索的重要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探索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创新创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使命。
而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在校外积累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和创业激情。
通过第二课堂建设,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就业竞争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经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1.2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创新创业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024年科技类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2024年科技类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在2024年,科技领域的第二课堂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通过举办各种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首先,在本学年的科技创新比赛中,我们组织了多个项目,吸引了大量有志于科技创新的学生参与。
参赛学生从各个角度探索科技的应用,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比赛的结果令人鼓舞,参赛学生们展示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的项目涉及各个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生物科技等等。
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他们对科技的深入理解,还为社会带来了实际的益处。
其次,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科技讲座和工作坊,邀请了来自科技行业的专业人士和学者来与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知识。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有机会与行业领先者交流,了解最新的科技趋势和技术。
这些讲座和工作坊不仅提供了实用的信息和指导,而且激发了学生们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与科技企业和机构的合作。
通过与这些合作伙伴的合作,我们提供了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技行业的工作环境和挑战。
这种实践经验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应用能力,还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2024年的科技类第二课堂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举办比赛、讲座和工作坊以及与企业合作,我们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实践的科技教育。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科技技能,还
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活动中继续挖掘学生的潜力,推动科技领域的发展。
基于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创新能力培养
基于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创新能力培养一、引言二、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背景第二课堂是指在课内学习之外,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就是第二课堂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平台。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重视,已经成为了大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非常好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兼顾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
在教学模式方面,通常采用“导师指导+团队合作+自主实践”的方式。
通过导师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可以在早期的项目准备阶段充分了解项目的内容和目标,知晓要解决的问题,并根据导师的要求和指导明确项目的方向。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在和团队成员的合作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同时也能够从团队合作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通过自主实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成果展示是整个项目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成果展示的时候,学生需要把项目的整个过程和最终的成果详细地呈现给评委和观众。
一般而言,成果展示通常分为三个部分,即项目介绍、实验成果和创新成果。
在项目介绍环节中,学生需要把项目的背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意义、项目的方法等都进行详细地介绍。
在实验成果环节中,学生需要将实验的整个过程展示给评委和观众,同时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在创新成果环节中,学生需要向评委和观众展示项目最终的成果,并对成果的意义和应用进行介绍。
六、结语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通过这样的项目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西京学院创业书院为例
智库理论智库时代·132·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高校应当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核心,并鼓励学生将创新精神应用到创业过程中,通过实践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为目标,从制度、载体、方法等方面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运用线上线下互动 (O2O) 的教育新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1]。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人才培养意识, 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大学生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具备独自创业的基本条件[2]。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推动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成为高校关注的话题和教育改革实践的重点,并将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积极影响,同时也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战略支撑。
一、在第二课堂中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在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体系建立方面也有初步探索,但缺乏成熟的理论。
创业教育不仅单纯的提供创业技能相关的培训,还要同专业教育相融合、同课程体系相衔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实现职业生涯的更大发展[3]。
综观已有的文献资料研究现状,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现实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是没有形成有效的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足。
三是学生缺少参与和体验环节,与创业实践活动联系不够。
四是创新创业教育和立德树人目标契合度不够,学生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因此,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
二、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解决问题的路径西京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立了创业书院,创业书院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以住宿制书院为抓手,文理交叉学科共融,建立创业导师、学业导师、常任导师、学长导师四级创业辅导系统,注重特色凝练和实践,突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衔接、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竞赛全面覆盖、创新创业课程开发与能力培养重点突出、创新创业实训与项目孵化有机结合。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第二课堂的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研究
基于第二课堂的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国内外在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各高校开始组建平台、争取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二是高校开始结合人才培养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和总结;三是采用多种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巧课程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四是从战略视角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需要进一步深入,存在的问题有:(1)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认识缺位。
有的高校和研究人员简单地认为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让大学生自己设立公司,甚至弃学创业,对创业素质和技能的培养缺乏,在没有第二课堂的反复演练、模拟实践、专家指导等环节下,导致学生匆忙走上创业之路,极易出现创业失败。
(2)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第二课堂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时间平台,是构建全校上下互动、部门联动、学院主动、协作分工的工作机制。
但传统上由于在观念上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意义和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及其融入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多数高校将开展创新创业类赛事自然认为就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浮于表面,缺乏相应的支持系统。
(3)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和课程体系不完善。
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未被纳入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而学生自主开展的相关活动,例如:心理拓展活动、大学生营销大赛等,不能有效的同创新创业课程相结合,形成两张皮,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提升不够。
目前我国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尚不明确,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主流教育体系,没有将其纳入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系中。
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
它是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教育结合、课内与课外教育结合、以及校内与校外教育结合的系统的教育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5期总第182期创新创业就业 78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通过积极探索面向工程一线的应用技术型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土木工程专业群”人才培养全过程[1]。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不断加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围绕“孵化创新梦想、助力创业启航”,建立了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顶层设计、协同推动、品牌塑造”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构建了针对不同年级、不用学制、不同专业学生的“三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助推应用技术型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2]。
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施过程紧紧围绕“孵化创新梦想、助力创业启航”,建立了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注重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三层次”教育,大力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
利用“青筑讲坛”系列讲座等创新创业领域第二课堂活动,多种形式、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
通过建设学生创新社团、打造“青筑卓越计划”、构建创新项目资助平台,在普及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基础上,通过导师制辅导和项目化实践,三位一体、协同推进个性化创新创业能力发展。
对经过学生创新社团孵化、“青筑卓越计划”培育、完成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的团队和学生个人,进入实战型创新创业培育孵化阶段,以各类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成熟与发展,为后期完成从创新到创业的二轮驱动打下良好基础[3]。
(一)普及式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将第二课堂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与有效载体,利用“青筑讲坛”系列讲座、“创业分享交流沙龙、“新苗人才计划”动员、承办校“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专业校友会”等多种形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
构建“青筑讲坛”作基于第二课堂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王晓军(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摘 要:基于第二课堂活动,充分整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优势资源,立足“一线工程师”培养,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打造具有鲜明工程背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紧紧围绕“孵化创新梦想、助力创业启航”,建立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群大学生创新创业整体素质,推进土木工程省一流学科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用技术型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1481002);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Z17JC078);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16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XGJ-201605)中国冶金教育CHINA METALLURGICAL EDUCATION2017年第5期总第182期 79 创新创业就业为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近3年来共邀请河海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宁波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多名专家学者做客“青筑讲坛”,与青年学子共话土木工程学术前沿进展,激发建工学子的创新活力。
“走出去、引进来”并举,配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校“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组织、报名、会务等工作,共有200余名学生报名参赛。
通过举行“新苗人才计划”申报启动仪式,邀请来自浙江大学建工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多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与学生就“新苗人才计划”申报、专利申请、论文写作、海外访学等问题展开交流。
多次开展以“创想未来,智汇今朝”为主题的创业创新分享沙龙,邀请学院知名校友与在校大学生共话创新创业。
(二)个性化创新创业能力发展通过建设学生创新社团、打造“青筑卓越计划”、构建创新项目资助平台,在普及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基础上,通过导师制辅导和项目化实践[4],推进个性化创新创业能力发展。
将建设学生创新社团作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抓手,鼓励和扶持科技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的培育与发展,打造发明者协会、建筑图学与营造协会、建筑文化协会等多个科技创新类社团。
2015年成立建筑信息模型协会,并且在学院学生会新设部门——创业就业服务中心。
创新社团各有特色,或“深耕”建筑图学,或瞄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产品开发大赛、技能培训讲堂等,彰显社团特色,满足学院学生个性化创新创业能力发展需要。
通过“青筑卓越计划”,选拔有明确创新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入个性化创新创业能力学习。
在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基础上,一对一配备“双创”导师,通过导师制管理和项目化实践,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构建创新项目资助平台,设立“青筑创新基金”,积极组织申报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方式构建创新项目资助平台,形成完整的“院级-校级-省部级-国家级”、“顶天立地”四级创新项目培育资助体系[5]。
(三)实战型创新创业培育孵化对经过学生创新社团孵化、“青筑卓越计划”培育、完成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的团队和学生个人,进入实战型创新创业培育孵化,强化创新创业团队知识产权意识,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利用前期项目孵化成果。
以创新项目资助培育带动学科竞赛,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
近年来,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经典赛事为龙头,以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技能竞赛为基础,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实战体系。
学院连续承办校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近3年累计收到参赛作品200余件,直接参与学生超过600余人次。
通过建设学科基础类、专业基础类、科技创新类等三大类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平台,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学生创新活力。
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平台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在各类竞赛中学院本科生参与率均超过50%。
近3年,学生在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上获奖近百项,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形成与发展,为后期完成从创新到创业的二轮驱动打下良好基础。
二、成 效围绕科技创新、教科融合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高素质应用技术型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6]。
围绕“孵化创新梦想、助力创业启航”,建立了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协同推动、品牌塑造”三位一体、协同推进。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建立了针对不同年级、不用学制、不同专业学生的“三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进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践成效显著[7]。
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高层次创新项目上斩获颇丰,近3年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项,新苗人才计划项目1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
在高层次创新项目的资助下,全方位营造浓厚的(下转第82页)2017年第5期总第182期创新创业就业 82 化需求,陈旧的知识体系已落后于现有技术理论;呆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体会不到实际生产流程,理论和实践脱节;重视总体而忽视个体的评价手段,让具有创新思维和特长的学生放弃所长。
必须摒弃这些“低效供给”。
尊重个性、追求多样性、打造全面性的“有效供给”,因势利导,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特生特培,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对希望通过参与创新创业项目锻炼的学生,重点提升其专业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及自身综合素质;对希望深造,如考研、出国留学的学生,加强外语、考研专业课程辅导;对想尽早就业的学生,提前为其安排实践、实习机会;对想通过创业促进就业的学生,加强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传授,对其创业项目提供智力和资金支持。
(五)构建基于供给侧改革思维的多维度生态评价体系高校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侧重对书本知识和实验、实践知识的领会和掌握,往往以单一标准,尤其是期末成绩来衡量和评价学生,重视学生总体,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新型的生态评价体系是一种倡导多维度和激励性的评价体系,将学生根据兴趣、专业、所长等方面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评价标准。
在多维度评价体系中,学生成绩的取得、素质的高低不是仅依靠单一成绩评价,把阶段性评价、常规性评价、典型和特异性评价融入其中,突出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创造地接受新知识,提出新问题,探讨新方法,提高创新能力,满足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1]马丹.地方高校本科教学改革须从供给侧发力[J].学习月刊,2016(4):48-49.[2]李奕.北京“深综改”: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性变革[J].中小学管理,2016(1):4-7.[3]张茂胜.初中英语生态教学模式构建与教学实践[J].课堂内外,2013(10):18-20.[4]王芳.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16(5):103-106.[5]朱庆跃.供给侧改革思维下高校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探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1):127-130.[6]朱艳宁.CBI视域下商务英语专业生态教学模式构建——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5(5):124-127.(上接第79页)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多名本科生基于实践创新,以共同作者身份在国际高水平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其中,一位工程造价专业2015级本科生以合作作者身份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旗下国际高水平刊物《RSC Advances》(IF=3.2)发表SCI二区论文一篇,标志着学院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取得新的进展。
立足实战型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努力培育、积极引导学院学生主动申报各类专利、工法,近三年来以本院在校大学生为第一、第二发明人授权各类专利31项。
参考文献:[1]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35(8):67-74.[2]周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30-33.[3]李长熙,张伟伟,李建楠.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 (4):97-99.[4]李国章.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6)28.[5]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21-24.[6]李平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 (4):31-33.[7]何小溪,仲伟峰,周威.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