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完整版)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完整版)基于不断丰富的临床循证证据结果,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横空出世,对心肌梗死这一概念进行了更加全面、完善的阐述。
我国医学工作者“与时俱进”,结合各国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和我国国情,于2019年底发布《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以下简称“新指南”)再灌注治疗更新要点HEART LECTURE 2020(一)在再灌注策略的选择上,新指南强调PCI与溶栓并重发病<3h的STEMI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疗效与直接PCI基本相似;有条件时可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Ⅱa,A)。
同时,新指南强调应严格把控院前溶栓指征,患者必须具备以下全部四个条件,即:1、急性胸痛持续30 min以上,但未超过12 h;2、心电图相邻2个或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 mV、胸导联≥0.2 mV或新出现的LBBB或RBBB;3、年龄≤75周岁;4、不能在120 min内完成急诊PCI。
发病3~12h,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I,A),优选直接PCI。
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在溶栓后60~90min内评估溶栓有效性,溶栓失败的患者应立即行紧急补救PCI;溶栓成功的患者应在溶栓后2~24h内常规行直接PCI策略(急诊冠脉造影后,根据病变特点决定是否干预IRA)(I,A)。
初始溶栓成功后缺血症状再发或有证据证实再闭塞,推荐行急诊冠状动冠脉造影和PCI(Ⅰ,B)。
EARLY-MYO研究结果提示,对于入选的344例症状发作6h内、预计PCI 相关延迟(FMC-to-B减FMC-to-D)60 min的STEMI患者而言,溶栓+侵入策略的完全再灌注成功率高于直接PCI。
基于此证据,新指南新增推荐:对于发病时间<6 h、预计PCI延迟≥60 min或FMC至导丝通过时间≥90 min的STEMI患者应考虑给予半量阿替普酶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并对IRA行PCI治疗,相比直接PCI可获得更好的心肌血流灌注(Ⅱa,B)。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要点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要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发达国家经过数十年规范化的心血管疾病预防,STEMI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而我国则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心肌梗死定义和分型根据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标准,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损伤[血清心脏肌钙蛋白(cTn)增高和/或回落,且至少1次高于正常值上限(参考值上限值的99百分位值)],同时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包括:(1)急性心肌缺血症状;(2)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3)新发病理性Q波;(4)新的存活心肌丢失或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5)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检查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血栓。
通常将心肌梗死分为5型。
1型: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小板激活,继发冠状动脉血栓性阻塞,引起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
须具备心肌损伤和至少一项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
2型: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急性破裂或侵蚀、血栓形成无关,为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平衡所致。
3型:指心脏性死亡伴心肌缺血症状和新发生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心室颤动(VF),但死亡发生于获得生物标志物的血样本或在明确心脏生物标志物增高之前,尸检证实为心肌梗死。
4型: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心肌梗死(4a型)、冠状动脉内支架或支撑物血栓形成相关心肌梗死(4b型)及再狭窄相关心肌梗死(4c型)。
5型: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
首次心肌梗死28d内再次发生的心肌梗死称为再梗死,28d后则称为复发性心肌梗死。
本指南主要阐述1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危险分层建议STEMI患者管理从首次医疗接触(FMC)开始,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灌注效率。
一、初始诊断STEMI的初始诊断通常是基于持续性心肌缺血症状和心电图检查。
1.症状和病史:STEMI典型的缺血性胸痛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通常超过10~20min),可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或肩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发生晕厥。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MI)治疗指南
泗洪县康复医院 学习资料 张成华
• 该指南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STEM I诊断和治疗的进展,根据临床证据和专 家意见提出了STEMI病人进行各种诊 断检查、特殊治疗或干预的适应证建议。 该指南的内容按照病人从发病、院前治疗、 急诊室治疗、住院治疗和出院后治疗的顺 序编排。 • 该指南结合了本院具体情况编写,也是我 院今后一段时间内,治疗该病的总的原则。
b.硝酸甘油 Ⅰ类 1.当前有缺血性不适症状的病人应该每5 分钟1次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4mg)治 疗,总量可达3次,此后需要静脉滴注硝 酸甘油治疗。 2.可采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来缓解当前的 缺血性不适症状、控制高血压或治疗肺充 血。
Ⅲ类 1.收缩压低于90 mmHg或较基线下降 ≥30mmHg;严重心动过缓(<50次 /分);心动过速(>100次/分)或 疑及右心室梗死的病人,不能单独使用硝 酸酯时可同时分别给予: 多巴酚丁胺;窦房结兴奋剂(心先安);钠 离子阻滞剂( Ⅰc 心律平)或ß受体阻滞剂。 2.在过去24小时内因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而使用过磷酸二酯酶抑制剂(48小时内 曾用过他达拉非)的病人不能使用硝酸酯。
2.如果最初ECG不诊断STEMI,但 病人仍然有症状,并且临床高度怀疑ST EMI,则要每隔5~10分钟连续进行 ECG检查或连续12导ST段监测,以 检出可能发生的ST段抬高。 3.在下壁STEMI的病人中,应该采用 右侧ECG导联来筛查提示右室心肌梗死 的ST段抬高。
ⅳ.实验室检查 Ⅰ类 1.实验室检查应该作为STEMI病人处 理的一部分而进行,但不能延误再灌注治 疗的实施。 ⅴ.心肌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 Ⅰ类 1.肌钙蛋白应该用作评估并存骨骼肌损伤 的STEMI病人的最佳生物学标志物。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通过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可以提高急性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 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参考内容二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方法 对于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至关重要。再灌注治疗是STEMI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其 目的是尽快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液供应,以减轻心肌损伤和改善患者预后。本次演 示将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方法。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 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01 背景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诊断标准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事件,院前溶栓治 疗在再灌注治疗策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次演示旨在提供针对STEMI院前溶栓治 疗的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背景
STE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堵塞冠状动脉管腔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如果不及时治疗,STEMI可导致心力 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对改善STEMI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尽快完成检查和准备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医生应根据指南的建议,尽快 安排相关的检查如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以便确诊。同时,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 疗的患者,医生应尽快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如备皮、造影剂过敏试验等。
3、手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对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严密的监测,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药物再灌注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但对于部分患者可能效果不佳。 对于发病时间较长、病情较重或患者存在溶栓禁忌症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机械 再灌注治疗。介入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机械再灌注治疗方法,其具有创伤小、恢复 快等优点,已成为STEMI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指南解读
OCT腔内影像证实有25%~30%的STEMI患者并无严重的斑块狭窄,仅在血管内膜糜烂、侵蚀基础上继 发血栓形成,此类高凝血栓状态的STEMI患者甚至无需支架治疗。
➢ 补充循证医学证据和中国数据
➢ 更加注重再灌注治疗中的心肌微循环保护作用
机械物理性碎解血栓仅开通心外膜传导性大血管; 生物化学性溶解血栓的方法,使血栓内纤维蛋白分子链裂解,从而使血栓溶解再通。
用 ➢ 溶栓同时还有微循环中微血栓清除疏浚作用 ➢ 溶栓具有全冠脉循环系统的血流灌注改善,
尤其是微循环的保护和改善作用 ➢ 溶栓可扩大PCI窗口12---24小时,有助建立 药物—介入治疗模式
2017 ESC--根据时间决定策略 --选择再灌注方法
溶栓与急诊PCI都是I,A推荐
0小时 STEMI
早期 3小时
溶栓:早期再灌注手段
不同溶栓药物主要特点的比较
溶栓药物 常规剂量
纤维蛋 半衰期 抗原性及 纤维蛋白 90分钟
TIMI3级血
白特异性 (min) 过敏反应 原消耗
再通率(%)
流(%)
尿激酶
150万单位
否
18-20
无
明显
53
28
30分钟静点
阿替普酶
100mg
是
3-8
无
轻度
75
54
90分钟静点
瑞替普酶
10MU×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 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
第2版
汇报人:
目录
01 STEMI系统性救治工程
02 STEMI早期肝素化的重要性
03 溶栓:早期再灌注手段
04
早期补钾和β受体阻滞剂在预防 STEMI早期猝死的应用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完整版)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完整版)2019年底发布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是我国医学工作者结合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和国情制定的更新要点。
根据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对心肌梗死进行了更加全面、完善的阐述。
在再灌注策略的选择上,新指南强调PCI与溶栓并重。
对于发病时间<3h的STEMI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疗效与直接PCI基本相似,可以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
但必须严格把控院前溶栓指征,患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对于发病时间在3~12h的患者,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应优选直接PCI。
对于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在溶栓后60~90min内评估溶栓有效性,溶栓失败的患者应立即行紧急补救PCI,溶栓成功的患者应在溶栓后2~24h内常规行直接PCI策略。
对于初始溶栓成功后缺血症状再发或有证据证实再闭塞的患者,推荐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
根据EARLY-MYO研究结果,对于发病时间<6h、预计PCI延迟≥60min或FMC至导丝通过时间≥90min的STEMI患者,溶栓+侵入策略的完全再灌注成功率高于直接PCI。
因此,新指南新增推荐对这类患者应考虑给予半量阿替普酶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并对IRA行PCI治疗,相比直接PCI可获得更好的心肌血流灌注。
此外,新指南降低了血栓抽吸级别。
根据2015年发表在Lancet的MATRIX研究,桡动脉入路对于ACS患者有显著的好处。
然而,同年发表在NEJM的TOTAL研究表明,对于STEMI患者,常规手动血栓抽吸并不能降低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反而增加了卒中的风险。
因此,新的指南建议优先选择经桡动脉入路进行PCI,并推荐使用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
同时,血栓抽吸的推荐级别降低为Ⅱb,C。
针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新指南建议进行完全血运重建。
此外,对于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患者,在IRA血运重建时进行非IRA急性血运重建并不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3.ST段抬高心梗治疗指南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一、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胸骨后压痛症状、心电图定位意义的ST段抬高改变、心肌酶CK-MB升高和心悸肌钙蛋白升高,诊断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分类临床常用为按部位分类:下壁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下壁+正后壁等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广泛前壁常见),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下壁常见)、室速、室颤),电解质紊乱、心脏破裂、腱索断裂及乳头肌功能失调、血栓栓塞、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
四、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吸氧、持续心电监护。
ASTEMI标准的强化治疗包括:抗缺血治疗、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应积极给予急诊PCI,无条件时,溶栓治疗。
有些患者经过强化的内科治疗,病情可趋于稳定。
(二)抗缺血治疗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
(三)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三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比格雷、替罗非班);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表5 各种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用法药物用法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开始剂量150--30Omg,然后75--15Omg/d 负荷剂量300mg,然后75mg/d普通肝素依诺肝素(lovenox)替罗非班60-70 lU/kg,静脉团注(bolus),最大剂量500OIU。
然后静脉滴注12—15 lU·kg-1·h-1,最大剂量1000 IU/h。
将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控制在对照值的1.5--2.5倍0.1ml/lO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首剂可1次静脉滴注0.4—0.6ml0.4ug·kg-1·min-1静脉滴注3Omin,继以0.1ug·kg-1·min-1静脉滴注48-96h(四)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五)ASTEMI的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治疗根据冠脉造影所示的病变程度和特征将决定有无血管重建的指征和血管重建的首选方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急性情况,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胸痛和心电图上持续性ST段抬高。
在治疗上,纤溶酶原激活剂(thrombolytic therapy)是一种有效的药物处理方式。
在应用溶栓治疗时,合理用药是至关重要的,以下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进行探讨。
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
其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正确诊断;•患者无禁忌症,如大量反复呕吐、顽固性低血压、近期有溃疡、手术等;•开始溶栓治疗时间在发病后的3小时内。
可选择的溶栓剂根据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t-PA(替地尔激酶)在应用临床的同时,同样具有较好的效果。
t-PA 静脉溶栓治疗属于Ⅱb类推荐,其静注剂量为10mg,30min内给药完成,治疗效果较好。
此外,还可以选用其他溶栓剂,如重组链激酶、硫酸肝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芬必得(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这类药物实际上都是抑制了前列腺素合成,因此在使用中应该尽可能的避免,这类药物会影响凝血和增加溶栓出血的风险。
用药剂量根据不同的治疗情况以及药物的特点,用药剂量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溶栓剂的推荐剂量为:•小剂量t-PA:10mg•重组链激酶:300万IU•硫酸肝素:1000U/kg在使用一些其他药物时,也需要按照药物说明书以及医生的指导注意用药剂量,以免出现药物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治疗时间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溶栓治疗时,治疗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在出现心绞痛或心电图ST段抬高的2小时内,需要开始进行溶栓治疗。
如果过了这个时间点,治疗的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
研究显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治疗的早期期间是最重要的,需要加快步伐进行治疗。
2019年最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指南-精选文档
4a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心肌 梗死
基线心脏肌钙蛋白(cTn)正常的患者在PCI后cTn升 高超过正常上限5倍;或基线cTn增高的患者,PCI 术后cTn升高≥20%,然后稳定下降。同时发生: (1)心肌缺血症状;(2)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或 新发左束支阻滞;(3)造影示冠状动脉主支或分 支阻塞或持续性慢血流或无复流或栓塞;(4)新 的存活心肌丧失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 表现。
2.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 cTn是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心肌损伤 标志物,通常在STEMI症状发生后2~4 h开始升高 ,10~24 h达到峰值,并可持续升高7~14 d。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判断心肌坏死的临 床特异性较高,STEMI时其测值超过正常上限并 有动态变化。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 CK-MB峰值前移(14 h以内)。CK-MB测定也适 于诊断再发心肌梗死。 肌红蛋白测定有助于STEMI早期诊断,但特异性 较差。
2型:继发于心肌氧供需失衡的心肌梗 死
除冠状动脉病变外的其他情形引起心肌需氧 与供氧失平衡,导致心肌损伤和坏死,例 如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异常、冠状动脉痉挛 或栓塞、心动过速/过缓性心律失常、贫血 、呼吸衰竭、低血压、高血压伴或不伴左 心室肥厚。
3型: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死亡伴心肌缺血症状和新的缺血 性心电图改变或左束支阻滞,但无心 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
民勤县人民医院
内二科 陈国华
2019年-ESC(欧洲心脏病学会)大会 急性心肌梗死定义: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心肌梗死标准为: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 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 项临床指标: (1) 缺血症状; (2) 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 导阻滞(LBBB)]; (3) ECG病理性Q波形成; (4) 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 室壁运动异常; (5) 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版更新解读PPT
PPT
目录
CONTENTS
• 指南更新背景与意义 • 诊断方法与标准更新 • 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调整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改进 • 患者教育与康复指导加强 • 总结与展望
01 指南更新背景与意义
CHAPTER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现状
诊断标准
根据最新的指南,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缺血性胸痛 的临床病史;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细化标准
指南对诊断标准的细节进行了进一步细化,例如对心电图ST段抬高的程度和形态 进行了详细描述,以及对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变化的解读。
鉴别诊断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方案优化建议
强化降脂治疗
对于高危患者,应强化降脂治疗,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至更低水平。
合理应用β受体拮抗剂
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应尽早使用β受体拮抗剂,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对于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或糖尿病的患者,应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改善心室重 构和预后。
CHAPTER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症状
典型表现为胸痛,可能伴有呼吸 困难、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
体征
可能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 心音低钝等体征。
辅助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 肌梗死的关键,特征性表现为ST 段抬高。此外,心肌酶学检查( 如肌钙蛋白、CK-MB等)也有助
于诊断。
诊断标准调整与细化
发病率和死亡率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高 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对患者生命 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23年版)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23年版)1. 简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危重的心血管疾病,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提供2023年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指南,以帮助医生和医疗团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2. 诊断2.1 临床表现- 典型心绞痛- ST段抬高- 室性心律失常2.2 实验室检查- 心肌标志物升高- 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2.3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确诊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3. 治疗方案3.1 急诊处理- 给予氧气,维持氧合- 给予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 吸入可的松或呋塞米等,减轻心肌负荷- 加强监测和处理心律失常- 静脉注射溶栓剂或直接介入手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3.2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抗凝药物:氯伐他汀、肝素等-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3.3 非药物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心肌射频消融术(CRT)4. 随访与康复医生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生活方式建议,保持良好的医患沟通。
5. 并发症处理及时处理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等。
6. 预防措施提醒患者注意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定期进行体检和心血管评估。
7. 结语本指南提供了2023年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指南,医生和医疗团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2024中国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中国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急性冠脉事件中最危险的一种类型。
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为了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与治疗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中国心血管病学会于2024年发布了《中国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一、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典型的心绞痛,通常是剧烈的胸痛、憋气和出汗。
2. 心电图表现:持续ST段抬高≥1mm,出现在两个连续导联,并伴有持续性的动态变化。
3.血清生化标记:肌钙蛋白T及I的升高。
二、治疗原则:1.急性期治疗:早期介入治疗是关键,包括溶栓治疗和冠脉介入治疗。
对于患者的溶栓治疗,一般选择溶栓药物尽早静脉输入。
冠脉介入治疗是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恢复冠状动脉通畅,减少心肌坏死范围。
2.慢性期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抗心律失常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三、溶栓治疗:1.适应症:在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病6小时内)可以考虑溶栓治疗。
2.禁忌证: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包括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视网膜出血、近期创伤、手术等。
四、冠脉介入治疗:1.适应症: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高危的患者应尽早接受冠脉介入治疗。
2.介入时间窗口:冠脉介入治疗应在发病后的2小时内进行。
3.支架类型:DES支架比BMS支架更适合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五、抗血小板治疗:1. 阿司匹林: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300mg。
2. 氯吡格雷:常规使用氯吡格雷,剂量为300mg。
3.贝那普利:适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
六、抗凝治疗:1.低分子肝素: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剂量根据体重调整。
2.依诺肝素:适用于PCI术后的抗凝治疗。
3.华法林:适用于长期抗凝治疗。
七、抗心律失常治疗:1.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腺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近年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已公布,欧洲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对STEMI治疗指南作了修订,欧洲心肌血运重建指南也已发表。
同时,国内外又完成了多个相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组织专家对2010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作一更新。
本指南对治疗的推荐以国际通用方式表示:I类推荐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有益、有效,应该采用;II类推荐某治疗措施或操作的有效性尚有争论,其中IIa类推荐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效,应用该治疗措施或操作是适当的,IIb类推荐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效,需进一步研究;III类推荐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无用和(或)无效,并对某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使用。
证据水平A级指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B级指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大规模非随机对照研究;C级指资料来源于专家共识和(或)小型临床试验、回顾性研究或注册登记。
一、心肌梗死分型我国推荐使用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将心肌梗死分为5型。
1型:自发性心肌梗死。
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溃疡、裂纹、糜烂或夹层,引起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心肌血流减少或远端血小板栓塞伴心肌坏死。
患者大多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少数患者冠状动脉仅有轻度狭窄甚至正常。
2型:继发于心肌氧供需失衡的心肌梗死。
除冠状动脉病变外的其他情形引起心肌需氧与供氧失平衡,导致心肌损伤和坏死,例如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异常、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心动过速/过缓性心律失常、贫血、呼吸衰竭、低血压、高血压伴或不伴左心室肥厚。
3型: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死亡伴心肌缺血症状和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左束支阻滞,但无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
4a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相关心肌梗死。
基线心脏肌钙蛋白(cardiac tropnin,cTn)正常的患者在PCI后cTn升高超过正常上限5倍;或基线cTn增高的患者,PCI术后cTn升高≥20%,然后稳定下降。
同时发生:(1)心肌缺血症状;(2)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或新发左束支阻滞;(3)造影示冠状动脉主支或分支阻塞或持续性慢血流或无复流或栓塞;(4)新的存活心肌丧失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表现。
4b型:支架血栓形成引起的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发现支架植入处血栓性阻塞,患者有心肌缺血症状和(或)至少1次心肌损伤标志物高于正常上限。
5型: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相关心肌梗死。
基线cTn正常患者,CABG后cTn升高超过正常上限10倍,同时发生:(1)新的病理性Q波或左束支阻滞;(2)血管造影提示新的桥血管或自身冠状动脉阻塞;(3)新的存活心肌丧失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
本指南主要阐述1型心肌梗死(即缺血相关的自发性急性STEMI)的诊断和治疗。
二、STEMI的诊断和危险分层(一)临床评估1.病史采集:重点询问胸痛和相关症状。
STEMI的典型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通常超过10-20min),可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或肩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呼吸困难等;含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
应注意不典型疼痛部位和表现及无痛性心肌梗死(特别是女性、老年、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
既往史包括冠心病史(心绞痛、心肌梗死、CABG或PCI)、高血压、糖尿病、外科手术或拔牙史,出血性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脑出血意外、大出血、不明原因贫血或黑便)、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药物应用史。
2.体格检查:应密切注意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有无皮肤湿冷、面色苍白。
烦躁不安、颈静脉怒张等;听诊有无肺部啰音、心律不齐、心脏杂音和奔马律;评估神经系统体征。
建议采用Killip分级法评估心功能(表1)二、实验室检查1.心电图:对疑似STEMI的胸痛患者,应在首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FMC)后10min内记录12导联心电图[下臂和(或)正后壁心肌梗死时需加做V3R-V5R和V7-V9导联]。
典型的STEMI早期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抬高(呈单向曲线)伴或不伴病理性Q波、R波减低(正后壁心肌梗死时,ST段变化可以不明显)。
超急期心电图可变现为异常高大且两支不对称的T波。
首次心电图不能明确诊断时,需在10-30min后复查。
与既往心电图进行比较有助于诊断。
左束支阻滞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情况仔细判断。
建议尽早开始心电图监测,以发现恶性心律失常。
2.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Tn是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心肌损伤标志物,通常在STEMI症状发生后2-4h开始升高,10-24h达到峰值,并可持续升高7-14d。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判断心肌坏死的临床特异性较高,STEMI时其测值超过正常上限并有动态变化。
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CK-MB峰值前移(14h以内)。
CK-MB测定也适于诊断再发心肌梗死。
肌红蛋白测定有助于STEMI早期诊断,但特异性较差。
3.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急性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和危险分层(I,C)。
必须指出,症状和心电图能够明确诊断STEMI的患者不需等待心肌损伤标志物和(或)影像学检查结果,而应尽早给予再灌注及其他相关治疗。
STEMI应与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急性肺动脉栓塞、气胸和消化道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等引起的胸痛相鉴别。
向背部放射的严重撕裂样疼痛伴有呼吸困难或晕厥,但无典型的STEMI心电图变化者,应警惕主动脉夹层。
急性心包炎表现发热、胸膜刺激性疼痛,向肩部放射,前倾坐位时减轻,部分患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心电图表现PR段压低、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无镜像改变。
肺栓塞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降低,低氧血症。
气胸可以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胸痛和患侧呼吸音减弱。
消化性溃疡可有胸部或上腹部疼痛,有时向后背放射,可伴晕厥、呕吐或黑便。
急性胆囊炎可有类似STEMI症状,但有右上腹触痛。
这些疾病均不出现STEMI的心电图特点和演变过程。
(三)危险分层危险分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根据临床情况不断更新最初的评估。
高龄、女性、Killip 分级II-IV级、既往心肌梗死史、心房颤动(房颤)、前壁心肌梗死、肺部啰音、收缩压<100mmHg(1mmHg=0.133kPa)、心率>100次/min、糖尿病、cTn明显升高等是STEMI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溶栓治疗失败、伴有右心室梗死和血液动力学异常的下壁STEMI患者病死率增高。
合并机械性并发症的STEMI患者死亡风险增大。
冠状动脉造影可为STEMI风险分层提供重要信息。
三、STEMI的急救流程早期、快速和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改善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
1.缩短自发病至FMC的时间:应通过健康教育和媒体宣传,使公众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
教育患者在发生疑似心肌梗死症状(胸痛)后尽早呼叫“120”急救中心、及时就医,避免因自行用药或长时间多次评估症状而延误治疗。
缩短发病至FMC的时间、在医疗保护下到达医院可明显改善STEMI的预后(I,A)。
2.缩短自FMC至开通梗死相关动脉的时间: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和规范化胸痛中心是缩短FMC至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时间的有效手段(I,B)。
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在FMC后10min 内完成首份心电图记录,并提前电话通知或经远程无线系统将心电图传输到相关医院(I,B)。
确诊后迅速分诊,优先将发病12h内的STEMI患者送至可行直接PCI的医院(特别是FMC 后90min内能实施直接PCI者)(I,A),并尽可能绕过急诊室和冠心病监护病房或普通心脏病房直接将患者送入心导管室行直接PCI。
对已经达到无直接PCI条件医院的患者,若能在FMC后120min内完成转运PCI,则应将患者转运至可行PCI的医院实施直接PCI(I,B)(图1)。
也可请有资质的医生到有PCI设备但不能独立进行PCI的医院进行直接PCI(IIb,B)。
应在公众中普及心肌再灌注治疗知识,以减少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时的犹豫和延误。
注: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图1 STEMI患者急救流程四、入院后一般处理所有STEMI患者应立即给予吸氧和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血液动力学异常和低氧血症。
合并左心衰竭(肺水肿)和(或)机械并发症的患者常伴严重低氧血症,需面罩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I,C)。
STEMI伴剧烈胸痛患者应迅速给予有效镇痛剂,如静脉注射吗啡3mg,必要时间隔5min重复1次,总量不宜超过15mg。
但吗啡可引起低血压和呼吸抑制,并降低P2Y12受体拮抗剂的抗血小板作用。
注意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导致心脏破裂、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五、再灌注治疗(一)溶栓治疗1.总体考虑:溶栓治疗快速、简便,在不具备PCI条件的医院或因各种元婴使FMC至PCI时间明显延迟时,对有适应症的STEMI患者,静脉内溶栓仍是较好的选择。
院前溶栓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
对发病3h内的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疗效与直接PCI基本相似;有条件时可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IIa,A)。
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溶栓治疗多在医院内进行。
决定是否溶栓治疗时,应综合分析预期风险/效益比、发病至就诊时间、就诊时临床及血液动力学特征、合并症、出血风险、禁忌证和预期PCI延误时间。
左束支传导阻滞、大面积梗死(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溶栓获益较大。
2.适应证:(1)发病12h以内,预期FMC至PCI时间延迟大于120min,无溶栓禁忌证(I,A);(2)发病12-24h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至少2个胸前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mV,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若无直接PCI条件,溶栓治疗是合理的(IIa,C);(3)计划进行直接PCI前不推荐溶栓治疗(III,A);(4)ST段压低的患者(除正后壁心肌梗死或合并aVR导联ST段抬高)不应采取溶栓治疗(III,B);(5)STEMI发病超过12h,症状已缓解或消失的患者不应给予溶栓治疗(III,C)。